TWI792129B -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2129B
TWI792129B TW109146231A TW109146231A TWI792129B TW I792129 B TWI792129 B TW I792129B TW 109146231 A TW109146231 A TW 109146231A TW 109146231 A TW109146231 A TW 109146231A TW I792129 B TWI792129 B TW I7921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ocessing
storage space
processing liquid
horizont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6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0424A (zh
Inventor
高橋朋宏
岸田拓也
折坂昌幸
武知圭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0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0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2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212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 Wet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具備:處理液噴出部,其設置在保持於基板保持部之基板之下方側,自處理液噴出口朝向貯存空間之內底面噴出處理液;及氣泡供給部,其設置在保持於基板保持部之基板之下方側且處理液噴出口之上方側,對貯存於貯存空間之處理液供給氣泡;於鉛直方向上且氣泡供給部與處理液噴出口之間,將經由貯存空間之內底面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分流對象液,將分流對象液之流體分流成複數個上升流而向保持於基板保持部之基板引導。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面使藥液或純水等處理液自處理槽溢流,一面將基板浸漬於貯存在處理槽之處理液而進行處理之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者。
以下所示之日本申請案之說明書、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之揭示內容以引用之方式將其全部內容併入至本說明書中: 日本特願2019-236759號(2019年12月26日申請)。 日本特願2020-136163號(2020年8月12日申請)。
於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領域中,為應對半導體裝置之高密度化與大容量化,期望形成高縱橫比之凹部之技術。例如,三維NAND型非揮發性半導體裝置(以下,稱為「3D-NAND記憶體」)之製造過程中,包含以下步驟:對積層有多個氧化矽膜(SiO2膜)與氮化矽膜(SiN膜)之積層體,於積層方向形成凹部後,經由凹部將SiN膜藉由濕蝕刻去除。為執行該步驟,例如研討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6-200821號公報所記載之基板處理裝置。
使用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上述濕蝕刻之情形時,可使用SiN膜之蝕刻劑之一例即包含磷酸之藥液作為處理液。更具體而言,基板處理裝置中,在形成於處理槽內部之貯存空間之內底部配置噴出管,自該噴出管對貯存空間供給處理液。因此,處理槽中,處理液一面自處理槽溢流一面以特定量貯存於處理槽中。且,將具有上述凹部構造之基板浸漬於貯存在處理槽之處理液中。又,基板處理裝置中,與噴出管同樣,將氣泡供給管配置於貯存空間之內底部,自貯存空間之內底部朝溢流面供給氣泡。該等氣泡於處理液中上升並被供給於基板。藉由如此對基板供給氣泡,可對凹部迅速且連續地供給新鮮處理液。
然而,日本專利特開2016-200821號公報所記載之裝置中,存在如下之問題。藉由自噴出管噴出處理液而於貯存空間內形成朝向溢流面之液流,即處理液之上升流。且,雖到達貯存空間之上方開口之大多處理液溢流,但一部分未溢流而自溢流面之附近朝下流動。於貯存空間內產生所謂之下降流。該下降流阻礙氣泡朝向溢流面上升,成為降低對基板均一供給氣泡之主要原因之一。其結果,產生基板處理之品質降低。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於一面使處理液自處理槽溢流一面將基板浸漬於貯存在處理槽之處理液,且於處理液中對上述基板供給氣泡而進行處理之基板處理技術中,對基板均一供給氣泡,提高處理品質。
本發明之第1態樣係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處理槽,其具有貯存處理液之貯存空間,一面使處理液自貯存空間之上方開口溢流、一面將基板浸漬於貯存在貯存空間之處理液,而對基板進行處理;基板保持部,其於貯存空間內將基板以豎立姿勢保持;處理液噴出部,其具有在保持於基板保持部之基板之下方側噴出處理液之處理液噴出口,使自處理液噴出口噴出之處理液朝向貯存空間之內底面流動;及氣泡供給部,其設置在保持於基板保持部之基板之下方側且處理液噴出口之上方側,對貯存於貯存空間之處理液供給氣泡;於鉛直方向上且氣泡供給部與貯存空間之內底面之間,將經由貯存空間之內底面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分流對象液,將分流對象液之流體分流成複數個上升流而向保持於基板保持部之基板引導。
又,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溢流步驟,其藉由對設置於處理槽之貯存空間噴出處理液而於貯存空間貯存處理液,且使處理液自貯存空間之上方開口溢流;浸漬步驟,其使基板浸漬於貯存在貯存空間之處理液;及氣泡供給步驟,其從浸漬於貯存空間內之處理液之基板之下方側,自氣泡供給部供給氣泡;且溢流步驟與浸漬步驟及氣泡供給步驟並行進行,在氣泡供給部與貯存空間之內底面之間,將經由貯存空間之內底面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之至少一部分分流成複數個上升流而向基板引導。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在貯存於貯存空間之處理液內廣泛分散形成大量上升流,抑制貯存空間內之下降流之產生。其結果,可對基板均一供給氣泡,以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
上述之本發明之各態樣具有之複數個構成要件並非必要者,為解決上述問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達成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可適當對上述複數個構成要件之一部分構成要件進行變更、刪除或替換為新的其他構成要件,刪除限定內容之一部分。又,為解決上述問題之一部分或全部,或為達成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效果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使上述之本發明之一態樣所含之技術性特徵之一部分或全部與上述之本發明之其他態樣所含之技術性特徵之一部分或全部組合,而作為本發明之獨立之一形態。
圖1係顯示裝備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的俯視圖。基板處理系統1具備收納器載置部2、擋板驅動機構3、基板移載機器人4、姿勢轉換機構5、推桿6、基板搬送機構7、處理單元8、及控制部9。為統一顯示以下各圖之方向,如圖1所示,設定XYZ正交座標軸。此處,XY平面表示水平面。又,Z軸表示鉛直軸,更詳細而言,Z方向為鉛直方向。
收納器載置部2中,載置收納有基板W之收納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收納器之一例,使用構成為可將水平姿勢之複數塊(例如25塊)基板W以於Z方向積層之狀態收納之環帶F。環帶F以收納有未處理基板W之狀態載置於收納器載置部2,或為收納已處理基板W,而以空的狀態載置於收納器載置2。收納於環帶F之基板W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形成3D-NAND記憶體之半導體晶圓,具有高縱橫比之凹部。
於(+Y)方向側與收納器載置部2相鄰之製程空間內,配置有擋板驅動機構3、基板移載機器人4、姿勢轉換機構5、推桿6、基板搬送機構7及處理單元8。收納器載置部2與製程空間由裝備開閉自如之擋板31之隔板(省略圖示)劃分。擋板31連接於擋板驅動機構3。擋板驅動機構3根據來自控制部9之閉指令,關閉擋板31,將收納器載置部2與製程空間空間性分離。相反,擋板驅動機構3根據來自控制部9之開指令,打開擋板31,使收納器載置部2與製程空間連通。藉此,可自環帶F向製程空間搬入未處理基板W、及將處理完畢基板W向環帶F搬出。
上述之基板W之搬入搬出處理由基板移載機器人4進行。基板移載機器人4於水平面內轉動自如地構成。基板移載機器人4於打開擋板31之狀態下,於姿勢轉換機構5與環帶F間交接複數塊基板W。又,姿勢轉換機構5經由基板移載機器人4自環帶F接收到基板W後,或將基板W交接給環帶F前,將複數塊基板W之姿勢於豎立姿勢與水平姿勢間進行轉換。
於姿勢轉換機構5之基板搬送機構7側(該圖中之+X方向側)配置推桿6,於姿勢轉換機構5與基板搬送機構7間交接豎立姿勢之複數塊基板W。又,基板搬送機構7如該圖所示,自與推桿6對向之位置(以下,稱為「待機位置」)沿排列有構成處理單元8之處理部81~85之排列方向(該圖中之Y方向)於水平方向移動。
基板搬送機構7具備一對懸垂臂71。藉由該一對懸垂臂71之搖動,可切換複數塊基板W之一次保持與解除保持。更具體而言,使各臂71之下緣於相互離開之方向繞水平軸搖動,放開複數塊基板W,使各臂71之下緣於相互接近之方向繞水平軸搖動,夾持並保持複數塊基板W。又,雖省略對圖1之圖示,但基板搬送機構7具有臂移動部與臂搖動部。該等中之臂移動部具有使一對懸垂臂71沿排列有處理部81~85之排列方向Y水平移動之功能。因此,藉由該水平移動,將一對懸垂臂71定位於與處理部81~85各者對向之位置(以下,稱為「處理位置」)及待機位置。
另一方面,臂搖動部具有執行上述臂搖動動作之功能,切換夾持基板W並保持之保持狀態、與解除基板W之夾持之解除狀態。因此,藉由該切換動作、及作為處理部81、82之基板保持部發揮功能之升降機810a或作為處理部83、84之基板保持部發揮功能之升降機810b之上下移動,而可進行升降機810與懸垂臂71間之基板W之交接。又,於與處理部85對向之處理位置,可進行處理部85與懸垂臂71間之基板W之交接。再者,於待機位置,可經由推桿6進行姿勢轉換機構5與懸垂臂71間之基板W之交接。
於處理單元8,如上述般設有5個處理部81~85,分別作為第1藥液處理部81、第1清洗處理部82、第2藥液處理部83、第2清洗處理部84及乾燥處理部85發揮功能。其中第1藥液處理部81及第2藥液處理部83分別將同種或不同種藥液貯存於處理槽821,使複數塊基板W一次浸漬於該藥液中,實施藥液處理。第1清洗處理部82及第2清洗處理部84分別係將清洗液(例如純水)貯存於處理槽821,使複數塊基板W一次浸漬於該清洗液中,對表示實施清洗處理者。該等第1藥液處理部81、第1清洗處理部82、第2藥液處理部83及第2清洗處理部84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雖處理液之種類不同但裝置之基本構成相同。另,對於裝置構成及動作,於下文參照圖2至圖5且予以詳述。
如圖1所示,第1藥液處理部81及與其相鄰之第1清洗處理部82成對,第2藥液處理部83及與其相鄰之第2清洗處理部84成對。且,升降機810a於第1藥液處理部81及第1清洗處理部82中不僅作為本發明之「基板保持部」發揮功能,亦作為用以將經第1藥液處理部81藥液處理之基板W移送至第1清洗處理部82之專用搬送機構發揮功能。又,升降機810b於第2藥液處理部83及第2清洗處理部84中不僅作為本發明之「基板保持部」發揮功能,亦作為用以將經第2藥液處理部83藥液處理之基板W移送至第2清洗處理部84之專用搬送機構發揮功能。
如此構成之處理單元8中,升降機810a之3根支持構件(圖2中之符號812)自基板搬送機構7之一對懸垂臂71一次接收複數塊基板W,如下文所詳述,使之一面執行使處理液自處理槽溢流之溢流步驟、及對貯存於處理槽之處理液內供給氣泡之氣泡供給步驟,一面下降至第1藥液處理部81之處理槽中,並浸漬於藥液中(浸漬步驟)。再者,等待特定藥液處理時間後,升降機810a將保持複數塊基板W之支持構件自藥液中提起,橫移至第1清洗處理部82,進而使保持有藥液處理完畢之基板W之狀態之支持構件,朝第1清洗處理部82之處理槽(圖2中之符號821)內下降,並浸漬於清洗液中。等待特定清洗處理時間後,升降機810a使保持有清洗處理完畢之基板W之狀態之支持構件上升,將基板W自清洗液中提起。其後,將複數塊基板W自升降機810a之支持構件一次交給基板搬送機構7之一對懸垂臂71。
升降機810b亦同樣,自基板搬送機構7之一對懸垂臂71一次接收複數塊基板W,使該等複數塊基板W下降至第2藥液處理部83之處理槽821中,並浸漬於藥液中。再者,等待特定藥液處理時間後,升降機810b使支持構件上升,將藥液處理完畢之複數塊基板W自藥液中提起,使支持構件橫移至第2清洗處理部84之處理槽,進而使該支持構件朝第2清洗處理部84之處理槽821內下降,並浸漬於清洗液中。等待特定清洗處理時間後,第2升降機810b使支持構件上升,將基板W自清洗液中提起。其後,將複數塊基板W自第2升降機810b一次交給基板搬送機構7。另,亦可構成為於第1藥液處理部81、第1清洗處理部82、第2藥液處理部83及第2清洗處理部84之各者,設置作為本發明之「基板保持部」發揮功能之升降機,另一方面,以基板搬送機構7或專用之搬送機構進行基板W對處理部81~84之搬入搬出。
乾燥處理部85係如下者:具有可將複數塊(例如52塊)基板W以豎立姿勢排列之狀態保持之基板保持構件(省略圖示),藉由於減壓氛圍中將有機溶劑(異丙醇等)供給於基板W,或藉由離心力甩掉基板W表面之液體成分,而使基板W乾燥。該乾燥處理部85構成為可與基板搬送機構7之一對懸垂臂71間交接基板W。且,一次自基板搬送機構7接收清洗處理後之複數塊基板W,對該等複數塊基板W實施乾燥處理。又,乾燥處理後,將複數塊基板W一次自基板保持構件交給基板搬送機構7。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說明。圖1所示之基板處理系統所裝備之第1藥液處理部81、第1清洗處理部82、第2藥液處理部83及第2清洗處理部84中,使用之處理液有所不同,但裝置構成及動作基本相同。因此,以下,針對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第1藥液處理部81之構成及動作進行說明,省略第1清洗處理部82、第2藥液處理部83及第2清洗處理部84相關之說明。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模式圖。圖3係模式性顯示圖2所示之基板處理裝置之主要構成之分解組裝立體圖。圖4係圖2之局部剖視圖。圖5係顯示保持於升降機之複數塊基板與氣泡噴出口之配置關係之模式圖。第1藥液處理部81例如為使用包含磷酸之藥液作為處理液,經由形成於基板W之表面之凹部將氮化矽膜蝕刻去除之裝置。該第1藥液處理部81如圖2及圖3所示,具備用以對基板W進行第1藥液處理之處理槽821。該處理槽821具有上方開口之盒構造,該盒構造由俯視時呈長方形之底壁821a、及自底壁821a周圍立起之4個側壁821b~821e構成。因此,處理槽821可一面於由底壁821a與側壁821b~821e包圍之貯存空間821f內貯存處理液,一面一次浸漬保持於升降機810a之複數塊基板W。又,處理槽821具有朝(+Z)方向開口之上方開口821g,可使處理液自該貯存空間821f溢流。
於處理槽821周圍設有溢流槽822,由該溢流槽822與處理槽821之側壁821b~821e形成有用以回收溢流之處理液之回收空間822a。又,以包圍處理槽821及溢流槽822之下方與側方之方式,設有外容器823。
於溢流槽822之回收空間822a之一部分,更具體而言,於側壁821d之(-X)方向側之空間,配置有流體配管系統839。流體配管系統839之入口連接於處理液供給部832,出口連接於處理液噴出口830之流體管831。因此,若根據來自控制部9之處理液供給指令,處理液供給部832進行動作,則將處理液經由流體配管系統839同時供給於複數根流體管831。其結果,自流體管831噴出處理液,並貯存於貯存空間821f。另,關於流體管831之詳細構成等,下文予以詳述。
又,將自處理槽821溢流之處理液回收至溢流槽822。於該溢流槽822連接有處理液回收部833。若根據來自控制部9之處理液回收指令,處理液回收部833進行動作,則回收至溢流槽822之處理液經由處理液回收部833送液至處理液供給部832供循環利用。如此,本實施形態中,可一面對處理槽821循環供給處理液,一面將處理液貯存於貯存空間821f。
為一次保持複數塊基板W且使之浸漬於貯存有處理液之貯存空間821f,如圖2所示,設有升降機810a。該升降機810a構成為可於將複數塊基板W與基板搬送機構7(圖1)間進行交接之「交接位置」、與貯存空間821f間升降。升降機810a具備背板811、3根支持構件812、及延伸構件813。背板811沿處理槽821之側壁821b朝底壁821a延伸。支持構件812自背板811之下端部側面朝(-X)方向延伸。本實施形態中,設有3根支持構件812。各支持構件812中,複數個V字狀槽812a以一定間距配設於X方向。各槽812a係寬度較基板W之厚度略大之V字狀槽812a朝(+Z)方向開口而形成,可卡止基板W。因此,可藉由3根支持構件812以特定基板間距PT(圖5)一次保持由基板搬送機構7搬送來之複數塊基板W。又,延伸構件813自背板811之上端部背面朝(+X)方向延伸。升降機810a如圖2所示,全體呈L字狀。另,升降機810a之最上升位置設定為於即使基板搬送機構7為保持有複數塊基板W之狀態,亦可通過支持構件812之上方之高度。
於處理槽821之(+X)方向側,設有升降機驅動機構814。升降機驅動機構814具備升降馬達815、滾珠螺桿816、升降基座817、升降支柱818、及馬達驅動部819。升降馬達815以縱置旋轉軸之狀態安裝於基板處理系統1之框架(省略圖示)。滾珠螺桿816連結於升降馬達815之旋轉軸。升降基座817之一側與滾珠螺桿816螺合。升降支柱818之基端部側安裝於升降基座817之中央部,另一端部側安裝於延伸構件813之下表面。若根據來自控制部9之上升指令,使馬達驅動部819驅動升降馬達815,則滾珠螺桿816旋轉,升降支柱818與升降基座817一起上升。藉此,將支持構件812定位於交接位置。又,若根據來自控制部9之下降指令,使馬達驅動部819朝反方向驅動升降馬達815,則滾珠螺桿816逆旋轉,升降支柱818與升降基座817一起下降。藉此,將保持於支持構件812之複數塊基板W一次浸漬於貯存在貯存空間821f之處理液。
貯存空間821f中,在保持於支持構件812之複數塊基板W之下方側,即(-Z)方向側,配設有處理液噴出部830與氣泡供給部840。處理液噴出部830係將自處理液供給部832經由流體配管系統839供給之處理液噴出至貯存空間821f者,氣泡供給部840係對貯存於貯存空間821f之處理液內供給氮氣之氣泡V(圖5)者,分別如下構成。
處理液噴出部830如圖3及圖4所示,具有於X方向延伸設置之流體管831。本實施形態中,4根流體管831於Y方向互相離開配置。各流體管831之(-X)方向端部與流體配管系統839之出口連接,(+X)方向端部被封閉。又,複數個處理液噴出口834以依特定間隔排列於X方向之方式穿設於各流體管831之側壁。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各處理液噴出口834朝(-Z)方向設置。因此,供給於流體管831之處理液在配管內部於(+X)方向流動,自各處理液噴出口834朝底壁821a,即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噴出。且,處理液如圖4中之實線箭頭所示,經由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朝上方流動,形成自處理槽821之底壁821a朝向上方開口821g即溢流面之處理液之流體F。如此,於基板W之下方側,形成處理液之上升流。另,為容易理解發明內容,將4根流體管831中配置於最靠(-Y)方向側者稱為「流體管831a」,將依序配置於(+Y)方向側者分別稱為「流體管831b」、「流體管831c」及「流體管831d」。又,於不區分其等之情形時,如上所述,簡稱為「流體管831」。
氣泡供給部840如圖3至圖5所示,具有複數根(本實施形態中為4根)起泡器841。各起泡器841具有於X方向延伸設置之泡狀物配管842、及自泡狀物配管842朝上方即(+Z)方向突設之複數個突設部位843。各泡狀物配管842之一端部與供給氮氣之氣體供給部844連接,另一端部被封閉。複數個突設部位843以與特定基板間距PT相同之間距PT設置於泡狀物配管842之上方側壁。各突設部位843如圖3所示,具有中空圓柱形狀,於上端面之中央部設有氣泡噴出口845。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對以樹脂材料、尤其以選自由聚醚醚酮(PEEK,polyetheretherketone)、全氟烷氧基烷烴(PFA,perfluoroalkoxy alkane)、及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所組成之群之至少一者構成之長條樹脂管的表面,實施切削加工與穿設加工,而一體形成泡狀物配管842與複數個突設部位843。此處,當然亦可個別準備泡狀物配管842與複數個突設部位843,對泡狀物配管842安裝複數個突設部位843而使之一體化。
如此構成之氣泡供給部840中,若氣體供給部844根據來自控制部9之氣泡供給指令,將氮氣供給至氣泡供給部840,則於泡狀物配管842中流動之氮氣自氣泡噴出口845朝上方噴出。藉此,氮氣之氣泡V被供給至貯存在貯存空間821f之處理液,於鉛直方向Z上自高於處理液噴出口834之位置朝向溢流面之方向即(+Z)方向供給氣泡V。該等氣泡V於處理液中上升,促進將基板W表面之處理液置換成新鮮的處理液。另,作為氣體供給部844,例如可為自填充有氮氣之筒供給氮氣之構成,亦可使用設置有基板處理系統1之工廠中設置之公用設施。
又,如圖4所示,4根起泡器841由3個起泡器板851自下方被支持,藉此固定配置於保持在升降機810a之基板W之下方側且處理液噴出口834之上方側。此處,為容易理解本發明,將4根起泡器841中配置於最靠(-Y)方向側者稱為「起泡器841a」,將依序配置於(+Y)方向側者分別稱為「起泡器841b」、「起泡器841c」及「起泡器841d」。又,不區分其等之情形時,如上所述,簡稱為「起泡器841」。另一方面,對於起泡器板851亦同樣,將起泡器板851中配置於最靠(-Y)方向側者稱為「起泡器板851a」,將依序配置於(+Y)方向側者分別稱為「起泡器板851b」及「起泡器板851c」。又,不區分其等之情形時,如上所述,簡稱為「起泡器板851」。
起泡器板851a~851c皆具有於X方向延伸設置之板形狀。其中起泡器板851a如圖4所示,在鉛直方向Z上高於處理液噴出口834之位置,配置於流體管831a與流體管831b之間,且藉由固定構件(省略圖示)固定於處理槽821。且,起泡器841a以滿足以下之配置關係之方式固定於該起泡器板851a之上表面。其配置關係如圖5所示,即,安裝於起泡器841a之突設部位843朝向上方、及基板W與氣泡噴出口845交替位於X方向上。藉由如此配置,自氣泡噴出口845供給之氣泡V於X方向上朝相鄰之基板W間噴出氣泡V,執行有效之藥液處理。另,該配置關對於其他起泡器841b~841d亦同樣。
起泡器板851b於鉛直方向Z上高於處理液噴出口834之位置,配置於流體管831b與流體管831c間,且藉由固定構件(省略圖示)固定於處理槽821。且,起泡器841b、841c於Y方向離開特定間隔且固定於該起泡器板851b之上表面。再者,起泡器板851c於鉛直方向Z上高於處理液噴出口834之位置,配置於流體管831c與流體管831d間,且藉由固定構件(省略圖示)固定於處理槽821。且,於該起泡器板851c之上表面固定有起泡器841d。如此,起泡器板851a~851c具有自下方支持氣泡供給部840之功能。
又,由於起泡器板851a~851c於鉛直方向Z上高於處理液噴出口834之位置,配置於流體管831a~831d間,故除上述支持功能外,亦具有限制經由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的功能。起泡器板851a~851c相互離開而形成作為處理液之流通路徑之貫通部位852a、852b。且,配置成流體管831b、831c之下端部進入於貫通部位852a、852b。又,於與流體管831b、831c相同之高度位置,將流體管831a配置於起泡器板851a之(-Y)方向側,且將流體管831d配置於起泡器板851a之(+Y)方向側。且,於起泡器板851a~851c及流體管831a~831d中彼此相鄰者之彼此之間,形成有間隙86。因此,處理液之上升流中朝向起泡器板851之下表面流動之處理液(以下稱為「分流對象液」)之流體F於該下表面受限制,而於水平面內分開。例如,於圖4之局部放大圖中,朝向起泡器板851c之下表面之分流對象液之流體F分流成朝起泡器板851c與流體管831c之間隙86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5、及朝起泡器板851c與流體管831d之間隙86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6。又,其他起泡器板851a、851b中,亦與起泡器板851c同樣,分流對象液之流體F受限制而分流成複數個處理液之流體F1~F4。
如此,本實施形態中,經由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朝上方移動之處理液之一部分(分流對象液)之流體F分流成複數個流體F1~F6,並朝向溢流面上升。如此,本實施形態中,起泡器板851a~851c將經由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分流對象液,將該分流對象液之流體F分流成複數個上升流,並引導至保持於升降機810a之基板W,作為分流部850(圖3)發揮功能。
另,雖已參照圖2至圖5且針對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第1藥液處理部81之構成進行說明,但第2藥液處理部83除處理液之種類為同種或不同種之點外,皆具有與第1藥液處理部81相同之構成,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又,第1清洗處理部82及第2清洗處理部84除處理液為純水或DIW(deionized water:去離子水)等清洗液之點外,皆具有與第1藥液處理部81相同之構成,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自處理液噴出口834朝向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噴出處理液,形成經由該內底面821h朝向溢流面之處理液之流體F。因此,與自基板W之下方側朝向上方或斜上方噴出處理液,或如日本專利特開2016-200821號公報所記載之裝置般,沿貯存空間之內底面噴出之先前技術相比,可抑制於貯存空間821f內,處理液之上升流偏離形成。且,關於鉛直方向Z上,在氣泡供給部840與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間,經由內底面821h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之一部分,分流成複數個流體F1~F6後,將其引導至溢流面。因此,貯存於貯存空間821f之處理液內,於處理液內廣泛分散形成大量上升流之狀態下,處理液上升。因此,可有效抑制於貯存空間821f內產生下降流。其結果,可對基板W均一供給氣泡V,以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
尤其,由於第1藥液處理部81經由高縱橫比之凹部對SiN膜進行濕蝕刻,故將本發明應用於第1藥液處理部81對於3D-NAND記憶體之製造較為重要。即,為提高濕蝕刻性能,需要於凹部之內部與外部間良好地進行處理液之置換。又,雖於凹部之底附近產生伴隨蝕刻反應之矽析出,但可藉由置換處理液而將上述矽自凹部排出。為穩定且持續體現該液體置換,需要增大凹部之內部與外部之濃度差,即濃度梯度,且遍及基板W之表面全體均一保持。進而言之,為滿足該等,重要之技術事項在於對基板W表面均一供給新鮮的處理液。對於該點,根據可對基板W均一供給氣泡V之第1藥液處理部81,可藉由氣泡V對處理液之均一供給而良好地進行SiN膜之濕蝕刻。
又,如圖4之局部放大圖所示,於彼此相鄰之流體管831c、831d間配置有起泡器板851c及起泡器841d。即,起泡器板851c及起泡器841d於鉛直方向Z上配置於流體管831c、831d之最頂部位與最低部位(處理液噴出口834)間。對於該點,於流體管831a、831b間及流體管831b、831c間亦同樣。如此,處理液噴出部830、氣泡供給部840及分流部850於鉛直方向Z上位於流體管831之外徑尺寸之範圍內,可不增加垂直方向Z上處理槽821之尺寸,而以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
又,如圖4所示,貯存空間821f內,相對於通過保持於升降機810a之基板W之中心Wc,且與基板W之表面正交之假想鉛直面VS,對稱配置有處理液噴出部830、氣泡供給部840及分流部850。因此,貯存於貯存空間821f之處理液內產生之上升流亦成為假想鉛直面VS之對象,可抑制上升流之偏離,可有效抑制下降流之產生。
又,如圖5之局部放大圖所示,因在X方向上基板W與氣泡噴出口845以交替定位之方式配置於起泡器841d,故可朝彼此相鄰之基板W間有效供給氣泡V。其結果,可以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藥液處理或清洗處理)。
又,使起泡器板851a~851c位於氣泡供給部840之鉛直正下方,而自下方支持氣泡供給部840。因此,可牢固地固定氣泡供給部840,可穩定地朝向彼此相鄰之基板W間供給氣泡V。
再者,如圖3所示,貫通部位852a、852b設置於與氣泡噴出口845之排列方向X平行之方向。因此,通過貫通部位852a、852b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流體與氣泡V流體之相對關係於X方向上固定,抑制氣泡V之供給方向散亂。其結果,可穩定地朝向彼此相鄰之基板W間供給氣泡V。
如此,第1實施形態中,起泡器板851a~851c相當於本發明之「限制部位」之一例。又,於起泡器板851a~851c之下表面分開後朝間隙86流動之處理液相當於本發明之「經由上述限制部位流入之上述處理液」。又,X方向及Y方向分別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水平方向」及「第2水平方向」。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局部剖視圖。該第2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較大之不同點係追加2塊起泡器板851、及追加2個起泡器841,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於同一構成標註同一符號,省略說明。
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經由內底面821h流入至處理槽821之側壁821c與流體管831a間之處理液直接朝向溢流面上升,形成處理液之流體F。相對於此,第2實施形態中,於處理槽821之側壁821c與流體管831a間配置有起泡器板851(將其稱為「起泡器板851d」)。因此,上述處理液相當於分流對象液,該流體F於起泡器板851d之下表面受限制,於水平面內分開。其結果,分流對象液之流體F分流成朝側壁821c及起泡器板851d之間隙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7、與朝起泡器板851c及流體管831a之間隙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8。又,處理槽821之側壁821e側亦同樣,藉由於處理槽821之側壁821e與流體管831d間配置起泡器板851(將其稱為「起泡器板851e」),流入至其間之處理液相當於分流對象液,該流體F於起泡器板851e之下表面受限制,於水平面內分開。其結果,分流對象液之流體F分流成朝起泡器板851e及流體管831d之間隙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9、與朝側壁821e及起泡器板851e之間隙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10。
如此,根據第2實施形態,不僅如第1實施形態般,於貯存空間821f之中央部,廣泛分散形成大量上升流,於貯存空間821f之端部,亦廣泛分散形成大量上升流。即,對於經由內底面821h朝上方流動之全體處理液之流體F,分流成複數個後,將其引導至溢流面。因此,可進而有效抑制於貯存空間821f內產生下降流。其結果,可對基板W均一供給氣泡V,以更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
又,第2實施形態中,由於在起泡器板851d、851e上追加設置有起泡器841,故可擴大氣泡V之供給範圍,以更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俯視圖,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剖視圖。該第3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較大之不同點係起泡器841及起泡器板851之個數,以及流體管831、起泡器841及起泡器板851之相對位置關係,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於同一構成標註同一符號,省略說明。
第3實施形態中,於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之正上方位置,以於X方向互相離開之狀態配置有4根流體管831。各流體管831於Y方向延伸設置,以處理液噴出口834朝向內底面821h之姿勢配置。又,於流體管831之正上方位置,以於Y方向互相離開之狀態配置有複數根(第3實施形態中為8根)起泡器板851。各起泡器板851於X方向延伸設置。因此,流體管831與起泡器板851互相正交,於自上方俯視時形成點陣構造。因此,自流體管831之處理液噴出口834噴出之處理液經由內底面821h通過相鄰之流體管831間朝上方流動。該處理液之一部分(分流對象液)於起泡器板851之下表面受限制,於水平面內分開,於俯視時通過流體管831及起泡器板851皆不存在之貫通部位852,朝向溢流面上升。如此,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同樣,分流對象液之流體由起泡器板851分流成複數個。其結果,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同樣之作用效果。
又,於各起泡器板851上固定有起泡器841,但起泡器841之氣泡噴出口845與基板W之配置關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同樣,可朝向彼此相鄰之基板W間有效供給氣泡V。其結果,可以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藥液處理或清洗處理)。
然而,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將構成分流部850之起泡器板851配置於鄰接之流體管831間,但亦可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於流體管831之正上方位置配置起泡器板851,進而於該起泡器板851上配置起泡器841(第4實施形態)。
又,第1實施形態至第4實施形態中,使獨立之3塊起泡器板851互相隔開且排列於Y方向而構成分流部850,但分流部850之構成並非限定於此者,例如亦可如圖9所示般構成(第5實施形態)。
圖9係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5實施形態中使用之分流部之構成的圖。該第5實施形態中,亦使用對1塊板構件853於Y方向離開設有於X方向延伸之狹縫854者作為分流部850。該第5實施形態中,狹縫854作為貫通部位852發揮功能,且藉由狹縫854分離之各帶狀區域855作為起泡器板851發揮功能,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之作用效果。
又,第3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中,於流體管831之正上方位置,使獨立之複數個起泡器板851互相離開且排列於Y方向而構成分流部850,但例如亦可如圖10所示般構成(第6實施形態)。
圖10係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6實施形態中使用之分流部之構成的圖。該第6實施形態中,取代對板構件853設置狹縫854,而如同圖所示,於板構件853穿設複數個貫通孔856。即,第6實施形態中,貫通孔群實質作為貫通部位852發揮功能,且由該等貫通孔群分離之各帶狀區域855作為起泡器板851發揮功能,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之作用效果。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藉由分流部850之起泡器板851支持起泡器841,並將其在貯存於貯存空間821f之處理液內固定配置,且藉由該起泡器板851將經由內底面821h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之流體F分流成複數根流體。此處,例如將起泡器板851直接固定於處理槽821之情形時,例如如圖11所示,亦可於流體管831間配置起泡器841(第7實施形態)。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7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剖視圖。該第7實施形態中,如同圖所示,自流體管831之處理液噴出口834噴出之處理液經由內底面821h通過相鄰之流體管831間朝上方流動。該處理液之一部分(分流對象液)於起泡器841之泡狀物配管842之下表面受限制,於水平面內分開,朝向溢流面上升。如此,分流對象液之流體藉由起泡器841被分流成複數個。其結果,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同樣之作用效果。又,可將裝置簡化省略分流部850之部分。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將經由內底面821h朝上方流動之處理液之一部分或全部作為分流對象液,將分流對象液之流體進行分流,抑制下降流之產生。此外,亦可追加其他用以抑制下降流產生之構成。例如如圖12所示,亦可於處理槽821設置側壁開口821h~821k(第8實施形態)。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8實施形態中使用之處理槽之構成的圖。第8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圖3)較大之不同點在於,在處理槽821之所有側壁821b~821e中,於與被浸漬於處理液之基板W對向之基板對向區域設有側壁開口821h~821k之點,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於同一構成標註同一符號,省略說明。
第8實施形態中,藉由側壁開口821h~821k將貯存空間821f與回收空間822a連通。因此,朝向上方開口821g流動之處理液分流成經由上方開口821g溢流而自處理槽821排出至回收空間822a者、及經由側壁開口821h~821k自處理槽821排出至回收空間822a者。如此,可藉由在靠近溢流面之位置處將處理液分流而更有效抑制下降流,對基板W更均一地供給氣泡V。其結果,可以更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
又,為進而抑制下降流產生,亦可對上述實施形態附加日本專利特開平11-102888號公報所記載之技術,即追加限制上方開口821g之面積之罩而抑制下降流之技術。
另,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者,只要不脫離其主旨,則除上述者外,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使用自泡狀物配管842設有中空圓柱狀之突設部位843之起泡器841供給氣泡V,但起泡器841之構成並非限定於此者。例如亦可如圖13所示,使用自泡狀物配管842突設有中空圓錐梯形形狀之突設部位846者(第9實施形態)。又,例如亦可如圖14所示,使用未設置突設部位者,即於泡狀物配管842之上表面穿設有氣泡噴出口845者(第10實施形態)。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處理液噴出部830包含4根流體管831,但流體管831之根數並非限定於此者,期望根據貯存空間821f或基板W之尺寸等而設定。又,氣泡供給部840所含之起泡器841之根數為4根(第1實施形態、第7實施形態等)、6根(第2實施形態)、8根(第3實施形態),但起泡器841之根數並非限定於此者,期望根據貯存空間821f或基板W之尺寸等而設定。又,分流部850所含之起泡器板851之塊數為3塊(第1實施形態、第7實施形態等)、5塊(第2實施形態)、8塊(第3實施形態),但起泡器841之根數並非限定於此者,期望根據貯存空間821f或基板W之尺寸等設定。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例如如圖4等所示,處理液噴出口834朝向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開口,將處理液噴出至內底面821h。此處,使處理液流通於內底面821h之方法並非限定於此者(例如第11實施形態或第12實施形態)。
圖15係局部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1實施形態之主要構成之分解組裝立體圖。圖16係第1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局部剖視圖。該第11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圖4)較大之不同點在於,流體管831之根數及配置、追加罩構件835、以及對作為貫通部位852發揮功能之狹縫857追加起泡器板851,其他構成基本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於同一構成標註同一符號,省略說明。
第11實施形態中,流體管831與先前裝置同樣地配置。即,流體管831之處理液噴出口834朝向保持於省略圖示之升降機(基板保持部)之基板W之下方端部開口。因此,若處理液供給部832根據來自控制部9之處理液供給指令進行動作,則將處理液如圖16之放大圖中之箭頭AR1所示,自流體管831朝向基板W噴出。惟,本實施形態中,以自上方覆蓋流體管831之方式配置罩構件835,如同圖中之箭頭AR2所示,將上述處理液向貯存空間821f之內底面821h引導。藉此,與第1實施形態至第10實施形態同樣,處理液經由內底面821h朝上方流動。即,形成分流對象液。分流對象液之一部分於起泡器板851之下表面受限制,於水平面內被分開。且,經分開之處理液通過起泡器板851之狹縫857(貫通部位852),朝向溢流面上升。如此,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分流對象液之流體藉由起泡器板851被分流成複數個。其結果,可有效抑制於貯存空間821f內產生下降流,而以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
上述第11實施形態中,藉由設置罩構件835而有罩構件835正上方之處理液流體變少之傾向。因此,如圖17所示,亦可構成為於罩構件835之一部分設置貫通孔836,於罩構件835之正上方亦送入處理液之一部分(第12實施形態)。
圖17係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2實施形態之局部剖視圖。該第12實施形態中,將貫通孔836設置於罩構件835中不與處理液噴出口834對向之位置。因此,自處理液噴出口834噴出之處理液沿罩構件835之彎曲下表面流動,其之一部分通過貫通孔836,自罩構件835朝向基板W之下方端部流通(參照該圖之箭頭F0)。另一方面,除此以外之處理液與第11實施形態同樣,成為分流對象液,一部分於起泡器板851之下表面受限制,於水平面內分開。藉由如此於罩構件835之正上方區域追加處理液之流體F0,可進而有效抑制於貯存空間821f內產生下降流。其結果,可提高對基板W供給氣泡V之均一性,以更高品質進行基板處理。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氮氣送入至起泡器841,且將氣泡V供給於處理液內,但亦可使用氮氣以外之氣體作為本發明之「氣體」。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本發明應用於藉由包含磷酸之藥液進行藥液處理之基板處理裝置或進行清洗處理之基板處理裝置,但本發明之應用範圍並非限定於此者,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使基板浸漬於上述藥液或清洗液以外之處理液中而進行基板處理之所有基板處理技術。
以上,已依照特定實施例說明發明,但該說明未意欲以限定性意義而解釋者。若參照發明之說明,則精通該技術者應明瞭與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同樣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各種變化例。因此應認為,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於不脫離發明之真實範圍內,為包含該變化例或實施形態者。
本發明可應用於一面使處理液自處理槽溢流一面將基板浸漬於貯存在處理槽之處理液,且於處理液中,對上述基板供給氣泡進行處理的所有基板處理技術。
1:基板處理系統 2:收納器載置部 3:擋板驅動機構 4:基板移載機器人 5:姿勢轉換機構 6:推桿 7:基板搬送機構 8:處理單元 9:控制部 31:擋板 71:懸垂臂 81:第1藥液處理部(基板處理裝置) 82:第1清洗處理部(基板處理裝置) 83:第2藥液處理部(基板處理裝置) 84:第2清洗處理部(基板處理裝置) 85:處理部 86:間隙 810:升降機(基板保持部) 810a:升降機(基板保持部) 810b:升降機(基板保持部) 811:背板 812:支持構件 812a:V字狀槽 813:延伸構件 814:升降機驅動機構 815:升降馬達 816:滾珠螺桿 817:升降基座 818:升降支柱 819:馬達驅動部 821:處理槽 821a:(處理槽之)底壁 821b~821e:(處理槽之)側壁 821f:貯存空間 821g:上方開口 821h:(貯存空間之)內底面 821h~821k:側壁開口 822:溢流槽 822a:回收空間 823:外容器 830:處理液噴出部 831:流體管 831a~831d:流體管 832:處理液供給部 833:處理液回收部 834:處理液噴出口 835:罩構件 836:貫通孔 839:流體配管系統 840:氣泡供給部 841:起泡器 841a~841d:起泡器 842:泡狀物配管 843:突設部位 844:氣體供給部 845:氣泡噴出口 846:突設部位 850:分流部 851:起泡器 851a~851e:起泡器 852:貫通部位 852a:貫通部位 852b:貫通部位 853:板構件 854:狹縫 855:帶狀區域 856:貫通孔 857:狹縫 AR1:箭頭 AR2:箭頭 F:環帶 F:流體 F0:箭頭 F1~F10:流體 PT:間距 V:氣泡 VS:假想鉛直面 W:基板 Wc:(基板之)中心 X:第1水平方向 Y:第2水平方向 Z:鉛直方向
圖1係顯示裝備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俯視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模式圖。 圖3係模式性顯示圖2所示之基板處理裝置之主要構成之分解組裝立體圖。 圖4係圖2之局部剖視圖。 圖5係顯示保持於升降機之複數塊基板與氣泡噴出口之配置關係之模式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局部剖視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俯視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剖視圖。 圖9係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5實施形態中使用之分流部之構成的圖。 圖10係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6實施形態中使用之分流部之構成的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7實施形態之概略構成之剖視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8實施形態中使用之處理槽之構成的圖。 圖13係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9實施形態中使用之起泡器之構成之圖。 圖14係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0實施形態中使用之起泡器之構成之圖。 圖15係局部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1實施形態之主要構成之分解組裝立體圖。 圖16係第1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局部剖視圖。 圖17係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2實施形態之局部剖視圖。
81:第1藥液處理部(基板處理裝置)
82:第1清洗處理部(基板處理裝置)
83:第2藥液處理部(基板處理裝置)
84:第2清洗處理部(基板處理裝置)
86:間隙
821:處理槽
821a:(處理槽之)底壁
821f:貯存空間
821g:上方開口
821h:(貯存空間之)內底面
822:溢流槽
831:流體管
831a~831d:流體管
834:處理液噴出口
841:起泡器
841d:起泡器
845:氣泡噴出口
851:起泡器
851c:起泡器
F:流體
F1~F6:流體
VS:假想鉛直面
W:基板
Wc:(基板之)中心
X:第1水平方向
Y:第2水平方向
Z:鉛直方向

Claims (17)

  1.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處理槽,其具有貯存處理液之貯存空間,一面使上述處理液自上述貯存空間之上方開口溢流、一面將基板浸漬於貯存在上述貯存空間之上述處理液中,而對上述基板進行處理;基板保持部,其於上述貯存空間內將上述基板以豎立姿勢保持;處理液噴出部,其具有在保持於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之下方側噴出上述處理液之處理液噴出口,使自上述處理液噴出口噴出之上述處理液朝向上述貯存空間之內底面流動;及氣泡供給部,其設置於上述基板保持部及保持在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之下方側且上述處理液噴出口之上方側,自氣泡噴出口對貯存於上述貯存空間之上述處理液供給氣泡;且於鉛直方向上且上述氣泡噴出口與上述貯存空間之內底面之間,將經由上述貯存空間之內底面朝上方流動之上述處理液之至少一部分作為分流對象液,將上述分流對象液之流體分流成複數個上升流而向保持於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引導。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裝置,其進而具備:分流部,其將上述分流對象液之流體分流成複數個上升流;上述分流部具有:限制部位,其限制上述分流對象液朝上方流動,將上述分流對象液於水平面內分開;及 複數個貫通部位,其等於水平面內與上述限制部位相鄰並於鉛直方向貫通設置,將經由上述限制部位流入而來之上述處理液向保持於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引導。
  3.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處理液噴出部具有複數根流體管,其等延伸設置於第1水平方向,且於側壁沿上述第1水平方向排列設置複數個上述處理液噴出口,上述複數根流體管於與上述第1水平方向正交之第2水平方向互相離開配置,且於上述第2水平方向上彼此相鄰之上述流體管之間配置上述限制部位。
  4. 如請求項3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第2水平方向上彼此相鄰之上述流體管與上述處理槽之間,進而配置上述限制部位。
  5.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基板保持部於第1水平方向互相離開並保持複數塊上述基板,上述氣泡供給部具有複數個起泡器,其等延伸設置於上述第1水平方向,且於側壁沿上述第1水平方向排列設置複數個噴出上述氣泡之氣泡噴出口,上述基板與上述氣泡噴出口交替位於上述第1水平方向上,上述氣泡噴出口各自朝向上述第1水平方向上相鄰之上述基板間噴出上述氣泡。
  6.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限制部位延伸設置於第1水平方向,上述處理液噴出部具有複數根流體管,其等延伸設置於與上述第1水平方向正交之第2水平方向,且於側壁沿上述第2水平方向排列設置複數個上述處理液噴出口。
  7. 如請求項6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基板保持部於上述第1水平方向互相離開並保持複數塊上述基板,上述氣泡供給部具有複數個起泡器,其等延伸設置於上述第1水平方向,且於側壁沿上述第1水平方向排列設置複數個噴出上述氣泡之氣泡噴出口,上述基板與上述氣泡噴出口交替位於上述第1水平方向上,上述氣泡噴出口各自朝向上述第1水平方向上相鄰之上述基板間噴出上述氣泡。
  8. 如請求項2至7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限制部位位於上述氣泡供給部之鉛直正下方,自下方支持上述氣泡供給部。
  9. 如請求項5或7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貫通部位延伸設置於與上述氣泡噴出口之排列方向平行之方 向。
  10.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處理液噴出部具有複數根流體管,其等延伸設置於第1水平方向,且於側壁沿上述第1水平方向排列設置複數個上述處理液噴出口,上述氣泡供給部具有起泡器,其延伸設置於上述第1水平方向,且於側壁沿上述第1水平方向排列設置複數個噴出上述氣泡之氣泡噴出口,上述起泡器配置在與上述第1水平方向正交之第2水平方向上彼此相鄰之上述流體管間,將於相鄰之上述流體管間流動之上述分流對象液之流體分流成複數個上升流。
  11. 如請求項1或10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在上述貯存空間內相對於通過保持於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之中心、且與上述基板之表面正交之假想鉛直面,對稱配置上述處理液噴出部及上述氣泡供給部。
  12. 如請求項2至7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在上述貯存空間內相對於通過保持於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之中心、且與上述基板之表面正交之假想鉛直面,對稱配置上述處理液噴出部、上述氣泡供給部及上述分流部。
  13. 如請求項1至7及10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於上述處理槽之側壁中上述上方開口附近之區域,設置側壁開口, 將朝向上述上方開口流動之上述處理液分流成經由上述上方開口溢流者、及經由上述側壁開口自上述處理槽排出者。
  14. 如請求項1至7及10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處理液噴出口朝向上述貯存空間之內底面開口。
  15. 如請求項1至7及10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處理液噴出口朝向保持於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開口,上述處理液噴出部具有將自上述處理液噴出口噴出之上述處理液向上述貯存空間之內底面引導之罩構件。
  16. 如請求項15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罩構件具有貫通孔,其使自上述處理液噴出口噴出之上述處理液之一部分朝向保持於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流通。
  17.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溢流步驟,其藉由對設置於處理槽之貯存空間噴出處理液而於上述貯存空間貯存上述處理液,且使上述處理液自上述貯存空間之上方開口溢流;浸漬步驟,其使基板浸漬於貯存在上述貯存空間之上述處理液;及氣泡供給步驟,其從浸漬於上述貯存空間內之上述處理液之上述基板之下方側,自氣泡供給部供給氣泡;且上述氣泡供給部設置於在上述貯存空間內將上述基板以豎立姿勢保 持之基板保持部及保持在上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基板之下方側且噴出上述處理液之處理液噴出口之上方側,且自氣泡噴出口對貯存於上述貯存空間之上述處理液供給氣泡;上述溢流步驟與上述浸漬步驟及上述氣泡供給步驟並行進行,在上述氣泡噴出口與上述貯存空間之內底面之間,將經由上述貯存空間之內底面朝上方流動之上述處理液之流體之至少一部分分流成複數個上升流而向上述基板引導。
TW109146231A 2019-12-26 2020-12-25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TWI792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6759 2019-12-26
JP2019236759 2019-12-26
JP2020-136163 2020-08-12
JP2020136163A JP2021106254A (ja) 2019-12-26 2020-08-12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0424A TW202130424A (zh) 2021-08-16
TWI792129B true TWI792129B (zh) 2023-02-11

Family

ID=7691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6231A TWI792129B (zh) 2019-12-26 2020-12-25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06254A (zh)
TW (1) TWI7921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10399A (ja) 2022-01-28 2023-08-09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
JP2024009393A (ja) 2022-07-11 2024-01-2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
JP2024015542A (ja) 2022-07-25 2024-02-06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
JP2024017656A (ja) 2022-07-28 2024-02-0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
JP2024037214A (ja) 2022-09-07 2024-03-19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1833A (zh) * 2007-03-23 2008-09-24 大日本网目版制造株式会社 基板处理装置
TW201001586A (en) * 2008-03-24 2010-01-01 Dainippon Screen Mfg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TWI329341B (zh) * 2006-03-22 2010-08-21 Dainippon Screen Mfg
CN107644824A (zh) * 2016-07-22 2018-01-30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液处理装置、基板液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8376660A (zh) * 2017-02-01 2018-08-07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液处理装置
TWI666066B (zh) * 2017-02-28 2019-07-21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29341B (zh) * 2006-03-22 2010-08-21 Dainippon Screen Mfg
CN101271833A (zh) * 2007-03-23 2008-09-24 大日本网目版制造株式会社 基板处理装置
TW201001586A (en) * 2008-03-24 2010-01-01 Dainippon Screen Mfg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CN107644824A (zh) * 2016-07-22 2018-01-30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液处理装置、基板液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8376660A (zh) * 2017-02-01 2018-08-07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液处理装置
TWI666066B (zh) * 2017-02-28 2019-07-21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06254A (ja) 2021-07-26
TW202130424A (zh) 202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2129B (zh)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KR102604997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US11148150B2 (en) Liquid dispensing nozzle and substrate treating apparatus
CN108269749B (zh) 液体供应单元、基板处理装置及去除气泡的方法
KR101885107B1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66260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KR20140112299A (ko) 기판처리장치
KR101979606B1 (ko) 액 공급 유닛, 기판 처리 장치, 그리고 버블 제거 방법
TWI781496B (zh) 基板處理裝置
TWI803011B (zh) 基板處理裝置
KR102581561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KR102671541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KR101591960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KR102134433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7093187B2 (ja) 半導体基板を電気化学的に処理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21106253A (ja) 基板処理装置
KR20200078791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그리고 노즐 세정 방법
KR102239785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08305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KR102037917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TW202405926A (zh) 基板處理裝置
KR20230089149A (ko) 척킹 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KR102262112B1 (ko) 기판처리장치 및 방법
CN115116894A (zh) 用于处理基板的设备
JPH10284455A (ja) 洗浄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