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485B - 鐵路檢測裝置以及鐵路檢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鐵路檢測裝置以及鐵路檢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485B
TWI789485B TW108103133A TW108103133A TWI789485B TW I789485 B TWI789485 B TW I789485B TW 108103133 A TW108103133 A TW 108103133A TW 108103133 A TW108103133 A TW 108103133A TW I789485 B TWI789485 B TW I7894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heat
air
control unit
f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0371A (zh
Inventor
鈴木秀康
黑川剛士
甲斐知彥
荒木正樹
佐佐木智哉
伊賀猛
磯崎智治
志澤禮健
濱岡敬伸
大黑崇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解決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解決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高新技術解決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0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4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13Trolley wi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63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8Manufacturing or repairing trolley li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Air circulating in closed loop within enclosure wherein heat is removed through heat-exchang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45Thermal management, e.g. inverter temperatur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Abstract

本發明係於控制單元20與隔熱殼體30之間形成第一空間30a,於隔熱殼體30與蓋體40之間形成第二空間40a。將溫度調節單元50跨越第一空間及第二空間而設置。於蓋體40的表面塗佈隔熱塗料,於蓋體40設置吸入口42及排出口43。在第一空間30a內,藉由第一熱傳導構件53,在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51之間傳導熱,藉由第一風扇55使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循環。在第二空間40a內,藉由第二熱傳導構件54,在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51之間傳導熱,藉由第二風扇,自吸入口42送入空氣,使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擴散。

Description

鐵路檢測裝置以及鐵路檢測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檢測鐵路的架線(高架電車線)的磨耗量、軌道的狀態、位移等,或周圍的構造物及成為鐵路的運行的障礙的障礙物等的鐵路檢測裝置及鐵路檢測方法,特別是關於合適搭載於鐵路的營業車的鐵路檢測裝置及鐵路檢測方法。
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設置有具備集電弓的電弓架,該電弓架的集電弓藉由與架線接觸,而進行對鐵路的車輛的供電。架線因與集電弓的接觸而磨耗,使用架線檢測裝置的架線的定期檢查係為必要。檢出架線的磨耗量的架線檢測裝置係構成為包含:對架線照射檢查光並接受來自架線的反射光的感測器單元,以及處理感測器單元的檢出訊號並且控制裝置整體的控制單元。於架線的檢查之際,通常,行駛檢查專用的檢測車,架線檢測裝置的感測器單元設置在檢測車的頂部,控制單元搭載於檢測車內。作為如此的架線檢測裝置,係有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高架電車線測定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1541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希望進行詳細地檢討架線的磨耗量的資料而預測磨耗量達到界限的時期的預兆診斷的要求係有存在。進行如此的預兆診斷,僅以例如半年一次程度的藉由檢測車的定期檢查,資料量並不充分。於是希望將架線檢測裝置搭載於平時在行駛的營業車,而藉由營業車收集架線的檢查資料。此場合,由於營業車沒有搭載架線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的空間,而有將架線檢測裝置整體設置於營業車的頂部的必要。然而,將架線檢測裝置設置於營業車的頂部的場合,由於直射日光所致的輻射熱及來自裝置內的機器的發熱,導致控制單元的機器變成超過工作溫度的高溫,而有裝置無法正常地動作的風險。再者,在寒冷地區,相反地,控制單元的機器會變成低於工作溫度的低溫,而有裝置無法正常地動作的風險。於此,雖然控制單元的溫度調節係為必要,但是於營業車的頂部與架線之間,只有300~400mm程度的高度的空間的緣故,無法設置大型的空調設備。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有效地進行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的溫度調節,並且將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設置於鐵路的車輛的頂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鐵路檢測裝置,包含:一隔熱殼體,係與檢測檢查對象物的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之間形成第一空間,且以隔熱材密閉該控制單元的周圍;一蓋體,係與該隔熱殼體之間形成第二空間,而包覆該隔熱殼體;以及一溫度調節單元,係具有一熱交換元件,且該溫度調節單元係設置為跨越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其中該蓋體的表面塗佈有隔熱塗料,且該蓋體具有吸入口及排出口,該吸入口係自外部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該排出口係自該第二空間向外部將空氣排出,該溫度調節單元具有一熱傳導構件及一風扇,該熱傳導構件係將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該熱交換元件之間的熱予以傳導,該風扇係使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移動,該控制單元係設置於鐵路的車輛的頂部。
再者,本發明的鐵路檢測方法,係將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設置於鐵路的車輛的頂部,以含有隔熱材的隔熱殼體密封該控制單元的周圍,於該控制單元與該隔熱殼體之間形成第一空間,以蓋體覆蓋該隔熱殼體,於該隔熱殼體與該蓋體之間形成第二空間,以跨越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的方式設置具有熱交換元件、熱傳導構件及風扇的溫度調節單元,於該蓋體的表面塗佈隔熱塗料,於該蓋體設置吸入口及排出口,該吸入口係自外部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該排出口係自該第二空間內向外部將空氣排出,藉由該熱傳導構件,在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該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藉由該風扇使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移動,與此同時,藉由該鐵路檢測裝置檢測檢查對象物。
直射日光所致的輻射熱,藉由表面塗佈有隔熱塗料的蓋體及含隔熱材的隔熱殼體所遮蔽,而無法傳導至隔熱殼體內。冷卻隔熱殼體內的控制單元的場合,隔熱殼體內的第一空間之中,第一空間內的空氣的熱,藉由熱傳導構件傳導至熱交換元件的低溫側,而使第一空間內的空氣冷卻。然後,經冷卻的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藉由風扇在第一空間內循環,而冷卻控制單元的機器。隔熱殼體與蓋體之間的第二空間之中,熱交換元件的高溫側的熱,藉由熱傳導構件傳導至第二空間內的空氣,向第二空間放出。然後,向第二空間放出的熱,藉由透過風扇自吸入口送入至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而與第二空間內的空氣共同擴散。
另一方面,在寒冷地區,外部的冷氣,透過蓋體及含隔熱材的隔熱殼體所遮蔽,而無法到達隔熱殼體內。加溫隔熱殼體內的控制單元的場合,隔熱殼體內的第一空間之中,熱交換元件的高溫側的熱,透過熱傳導構件傳導至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而使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被加溫。然後,經加溫的第一空間內的空氣,透過風扇在第一空間內循環,而加溫控制單元的機器。隔熱殼體與蓋體之間的第二空間之中,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熱,透過熱傳導構件傳導至熱交換元件的低溫側,而使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被冷卻。然後,經冷卻的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藉由透過風扇自吸入口送入至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而擴散。透過這些動作,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的溫度調節會有效地進行,設置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的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會正常地動作。
進一步,本發明的鐵路檢測裝置,其中該隔熱殼體具有搭載該控制單元的一架子,該架子係於搭載面設置有開口,該溫度調節單元具有設置於該第一空間內的一第一熱傳導構件、設置於該第一空間內的一第一風扇、設置於該第二空間內的一第二熱傳導構件及設置於該第二空間內的一第二風扇,該第一風扇係設置於該架子的下方,使該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自該控制單元的下方通過該開口向該控制單元的上方循環。再者,本發明的鐵路檢測方法,其中於該隔熱殼體內設置架子,於該架子的搭載面設置開口,將該控制單元搭載於該架子,於該第一空間內設置第一熱傳導構件,而在該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與該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於該第一空間內的該架子的下方設置第一風扇,而將該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自該控制單元的下方通過該開口而向該控制單元的上方循環,於該第二空間內設置第二熱傳導構件,而在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該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於該第二空間內設置第二風扇,藉由自該吸入口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送入,而使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擴散。第一空間及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之間的熱傳導,並且第一空間及第二空間的空間內的空氣的移動係效率良好地進行,與此同時,第一空間內之中,控制單元的機器所產生的熱,或經熱交換元件加溫的第一空間內的空氣的熱,自控制單元的下方效率良好地向上方移動,控制單元的溫度調節為效率良好地進行。
進一步,本發明的鐵路檢測裝置,其中該蓋體於該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及背面具有通風孔,該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的該通風孔,係在該車輛行進時,自該蓋體的外部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再者,本發明的鐵路檢測方法,其中於該蓋體的該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及背面設置通風孔,藉由設置於該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的該通風孔,在該車輛的行進時,自該蓋體的外部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藉由自通風孔向第二空間吸入的空氣的流動,而促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擴散。
進一步,本發明的鐵路檢測裝置,其中該熱交換元件係由‎帕爾帖元件所構成。再者,本發明的鐵路檢測方法,其中使用‎帕爾帖元件作為該熱交換元件。作為熱交換元件,藉由使用帕爾帖元件,易使裝置小型化而設置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
進一步,本發明的鐵路檢測裝置,其中該鐵路檢測裝置包含複數個該溫度調節單元,該隔熱殼體具有隔板,該隔板係將該控制單元的各機器予以分別分配於複數個該溫度調節單元。再者,本發明的鐵路檢測方法,其中設置複數個該溫度調節單元,藉由設置於該隔熱殼體內的隔板,而將該控制單元的各機器予以分別分配於該複數個溫度調節單元。能夠變更每個溫度調節單元的調節溫度,而精密地進行控制單元的各機器的溫度管理。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能夠有效地進行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的溫度調節,並且將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設置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
進一步,於隔熱殼體內設置架子且於架子的搭載面設置開口,將控制單元搭載於架子並於第一空間內設置第一熱傳導構件,而在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於第一空間內的架子的下方設置第一風扇,使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自控制單元的下方通過開口向控制單元的上方循環,於第二空間內設置第二熱傳導構件,在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於第二空間內設置第二風扇,自吸入口向第二空間內送入空氣,使第二空間內的空氣擴散,藉此能夠效率良好地進行第一空間及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之間的熱傳導,且效率良好地進行第一空間及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移動,並且同時能夠效率良好地進行在第一空間內的控制單元的溫度調節。
進一步,於蓋體的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及背面設置有通風孔,藉由設置於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的通風孔,在車輛行進時,自蓋體的外部向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藉此能夠以自通風孔向第二空間內吸入的空氣的流動,促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擴散。
進一步,作為熱交換元件,藉由使用‎帕爾帖元件,能夠容易地將裝置小型化而設置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
進一步,使用隔板將控制單元的各機器予以分別分配於複數個溫度調節單元,藉此能夠變更每個溫度調節單元的調節溫度,而精密地進行控制單元的各機器的溫度管理。
[實施例] 以下以架線檢測裝置為例而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鐵路檢測裝置及鐵路檢測方法。第1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架線檢測裝置的示意構成的圖。本實施例的架線檢測裝置100係構成為包含:架線用感測器單元3、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10、GPS天線16、控制單元20、隔熱殼體30、蓋體40及溫度調節單元50。
[架線用感測器單元] 第2圖係表示架線用感測器單元的構成例的圖,第2圖的(a)為俯視圖,第2圖的(b)為側視圖。架線用感測器單元3係構成為包含:投光燈4、反射鏡5、6、透鏡7、感測器8及反射鏡位置調節裝置9,並且設置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第2圖的(a)之中,於設置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的架線用感測器單元3的上空,以虛線表示的架線1,為了防止電弓架的集電弓的局部的磨耗,係鋪設成Z字形狀。投光燈4於長邊方向具有由例如發光二極體(LED)等所構成的複數個光源,並且產生光量均一的狹縫狀的檢查光。
第2圖的(b)之中,自投光燈4產生的檢查光,以反射鏡5反射而對架線1照射,自架線1產生反射光。來自架線1的反射光,以反射鏡6反射之後,以透鏡7匯聚,而對複數個感測器8的其中一個照射。各感測器8由例如CCD線感測器等所構成,將根據受光的反射光的強度的檢出訊號予以輸出。架線1的下端的滑動部的截面為略圓弧狀,一旦磨耗則平坦的部分的面積會增加,自架線1產生的反射光增加。因此,自根據反射光的強度的檢出訊號,檢出架線1的磨耗量。反射鏡位置調節裝置9,根據架線1的高度方向的位移,調節反射鏡6的圖式橫方向的位置。另外,雖然在第2圖的範例之中,透鏡7及感測器8各設置五個,但是透鏡7及感測器8的數量不限於此。
[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 第3圖係表示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的構成例的立體圖。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10係構成為包含:雷射光源11、掃描裝置12、攝影機13、馬達14及反射鏡15,並且設置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另外,於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10設置有用於架線1的左右旁的構造物的雷射光源11、掃描裝置12、攝影機13、馬達14及反射鏡15各二組,但是第3圖之中僅表示這些之中的一組。
雷射光源11由例如雷射二極體等所構成,並且產生雷射光束。自雷射光源11產生的雷射光束,以反射鏡15反射,對掃描裝置12照射。另外,不藉由反射鏡,自雷射光源11對掃描裝置12直接照射雷射光束亦可。掃描裝置12由例如多角鏡構成,藉由馬達14旋轉,並同時反射雷射光束。馬達14由例如DC無刷馬達等構成,使掃描裝置12以高速旋轉。藉由掃描裝置12反射的雷射光束,自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10向鐵路的線路的周圍照射,隨著掃描裝置12的旋轉,雷射光束會掃描線路的周圍的柱子及電線桿等的構造物。攝影機13由例如CCD攝影機等所構成,將雷射光束藉由線路的周圍的構造物所散射的散射光予以接收,而輸出影像訊號。
[控制單元] 第1圖之中,控制單元20係構成為包含:檢出控制裝置21、掃描控制裝置22、影像處理裝置23、位置演算裝置24、資料收集裝置25、GPS裝置26、通訊裝置27及溫度控制裝置28。檢出控制裝置21係對架線用感測器單元3的投光燈4供給驅動電流而使之產生檢查光,再者,控制架線用感測器單元3的反射鏡位置調節裝置9而調節反射鏡6的位置。然後,檢出控制裝置21基於自架線用感測器單元3的感測器8輸出的檢出訊號而檢出架線1的磨耗量。檢出控制裝置21係將所檢出的架線1的磨耗量輸出至資料收集裝置25。
掃描控制裝置22係對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10的雷射光源11供給驅動電流而產生雷射光束,再者,對使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10的掃描裝置12旋轉的馬達14供給驅動電流。影像處理裝置23具有輪廓生成部,輪廓生成部係將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10的攝影機13所輸出的影像訊號予以處理,而生成線路的周圍的柱子及電線桿等的構造物的輪廓(profile)。然後,影像處理裝置23自所生成的輪廓,檢出線路的周圍的構造物的形狀,而識別該構造物。影像處理裝置23將所生成的輪廓輸出至資料收集裝置25。
位置演算裝置24係自影像處理裝置23所識別的構造物檢出架線的位置。例如,藉由將營業車2所行進的線路的旁邊的電線桿的數量予以計數,而能夠檢出營業車2的線路上的位置,即所檢測的架線的位置。再者,沒有構造物的區間,位置演算裝置24藉由來自GPS裝置26的位置資訊而檢出架線的位置。自線路的周圍的構造物檢出的架線的位置的資訊,具有較自GPS裝置26的位置資訊更高的精確度。位置演算裝置24將所檢出的架線的位置輸出至資料收集裝置25。
資料收集裝置25係將自檢出控制裝置21輸出的架線1的磨耗量的資料、自影像處理裝置23輸出的構造物的輪廓的資料、及自位置演算裝置24輸出的架線的位置的資料,經由通訊裝置27,發送至地上的基地台的終端及/或雲端伺服器。溫度控制裝置28係對後述的溫度調節單元50的熱交換元件供給驅動電流,再者,切換驅動電流的極性而變更熱交換元件的高溫側與低溫側。
[隔熱殼體、蓋體及溫度調節單元] 於控制單元20的周圍設置有隔熱殼體30。隔熱殼體30係與控制單元20之間形成第一空間30a,以隔熱材包圍控制單元20的周圍。於隔熱殼體30的周圍設置有蓋體40。蓋體40與隔熱殼體30之間形成第二空間40a而包覆隔熱殼體30。然後,設置有將控制單元20與隔熱殼體30之間所形成的第一空間30a及隔熱殼體30與蓋體40之間所形成的第二空間40a予以跨越而調節隔熱殼體30內的溫度的溫度調節單元50。
[架線檢測裝置的外觀] 本實施例的架線檢測裝置係設置在鐵路的營業車的頂部。第4圖係設置在營業車的頂部的架線檢測裝置的立體圖。架線檢測裝置100的外觀係由架線用感測器單元3、構造物感測器單元10、GPS天線16及蓋體40所構成。GPS天線16係裝設於蓋體40的上表面。於設置在營業車2的頂部的架線檢測裝置100的上空,鋪設有架線1。
第5圖的(a)係蓋體的俯視圖,第5圖的(b)係蓋體的側視圖。蓋體40以例如不鏽鋼等的合金材料所構成。於蓋體40的內部,收納有第1圖的隔熱殼體30。蓋體40的表面塗佈有隔熱塗料,塗佈有隔熱塗料的蓋體40會抑制直射日光所致的輻射熱的向隔熱殼體30的傳導。在此「隔熱塗料」係指有效率地反射來自太陽的近紅外線而減低太陽光的熱的影響的塗料。第5圖的(a)及第5圖的(b)之中,於蓋體40的圖式右側,裝設有設置台41,於設置台41設置有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10。第5圖的(b)之中,於蓋體40的一側面,設置有自外部向第1圖的第二空間40a內將空氣吸入的吸入口42。
第6圖的(a)係蓋體的正視圖。於蓋體40的正面設置有複數個通風孔44。同樣地,蓋體40的背面也設置有複數個通風孔44。設置有架線檢測裝置100的營業車2停車時,自蓋體40的吸入口42向第二空間40a內吸入的空氣,自自後述的蓋體40的排氣口與設置於蓋體40的正面及背面的通風孔44排出。營業車2行進時,有別於自蓋體40的吸入口42向第二空間40a內吸入的空氣,也自設置於行進方向的正面的通風孔44向第二空間40a內將空氣吸入,這些空氣自後述的蓋體40的排氣口及設置於相反側的背面的通風孔44排出。第6圖的(b)係通風孔的截面圖。通風孔44如第6圖的(b)所示,貫穿口係形成為朝下,成為雨、雪或塵埃等難以侵入的構造。
[溫度調節單元的溫度調節功能] 第7圖的(a)係第5圖的(a)的A-A部截面圖。於蓋體40的底面設置有將隔熱殼體30與蓋體40之間所形成的第二空間40a的空氣向外部排出的排氣口43。再者,於收納在蓋體40的隔熱殼體30的內部,配置有架子31,於架子31的搭載面設置有開口32。控制單元20搭載於架子31的搭載面。然後,跨越控制單元20與隔熱殼體30之間所形成的第一空間30a及隔熱殼體30與蓋體40之間所形成的第二空間40a,於圖式深處方向設置有複數個溫度調節單元50。第8圖係第6圖的(a)的B-B部截面圖。雖然本實施例之中設置有三個溫度調節單元50,但是溫度調節單元50的數量不限於此,根據必要的溫度調節能力而適當決定。
第9圖係表示溫度調節單元的構成的圖,第9圖的(a)為俯視圖,第9圖的(b)為側視圖。溫度調節單元50係構成為包含:熱交換元件51、熱傳導片52、內側散熱片53(第一熱傳導構件)、外側散熱片54(第二熱傳導構件)、循環用風扇55(第一風扇)及通氣用風扇56(第二風扇)。熱交換元件51由例如帕爾帖元件所構成,自第1圖的溫度控制裝置28供給驅動電流。於熱交換元件51的圖式右側的面,以夾住熱傳導片52的方式裝設有內側散熱片53。再者,於熱交換元件51的圖式左側的面,以夾住熱傳導片52的方式裝設有外側散熱片54。內側散熱片53及外側散熱片54以例如鋁等的熱傳導率高的材料所構成,為了擴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而設置成多數個板狀的突起。熱傳導片52係使用例如在常溫為片狀且在使用溫度下則變化成具有流動性的液相的相變化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所構成的片等。另外,亦可使用導熱膏來代替熱傳導片52。循環用風扇55係於隔熱殼體30內的架子31的下方,以效率良好地抽吸第一空間30a的上部的空氣的方式以隔壁密閉而設置。通氣用風扇56與蓋體40的吸入口42連接。另外,雖然本實施例之中,一個溫度調節單元50設置有二個循環用風扇55,但是循環用風扇55的數量不限於此。
第7圖的(a)之中,內側散熱片53係設置於第一空間30a內,在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51之間傳導熱。循環用風扇55係設置於第一空間30a內,使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循環。再者,外側散熱片54係設置於第二空間40a內,在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51之間傳導熱。通氣用風扇56係設置於第二空間40a內,使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擴散。
第7圖的(b)係說明冷卻控制單元20的場合的第一空間內及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流動與熱的移動的圖。冷卻控制單元20的場合,第1圖的溫度控制裝置28,以使熱交換元件51的內側散熱片53側成為低溫側且熱交換元件51的外側散熱片54側成為高溫側的方式,對熱交換元件51供給驅動電流。在第7圖的(b)之中,內側的白色的箭頭係表示第一空間30a內及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的流動,黑色的箭頭係表示自控制單元20的機器產生的熱的移動。
直射日光所致的輻射熱,藉由表面塗佈有隔熱塗料的蓋體40及含有隔熱材的隔熱殼體30所遮蔽,而無法傳導至隔熱殼體30內。在隔熱殼體30內的第一空間30a之中,自控制單元20的機器產生的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的熱,藉由內側散熱片53而向熱交換元件51的低溫側傳導,使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冷卻。然後,經冷卻的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藉由循環用風扇55在第一空間30a內循環,而將控制單元20的機器冷卻。隔熱殼體30與蓋體40之間的第二空間40a之中,熱交換元件51的高溫側的熱,藉由外側散熱片54向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傳導,而向第二空間40a放出。然後,向第二空間40a放出的熱,藉由透過通氣風扇56自吸入口42向第二空間40a內送入的空氣,與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共同地擴散。
第7圖的(c)係說明加溫控制單元20的場合的第一空間內及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流動與熱的移動的圖。加溫控制單元20的場合,第1圖的溫度控制裝置28,以熱交換元件51的內側散熱片53側成為高溫側且熱交換元件51的外側散熱片54側成為低溫側的方式,將對熱交換元件51供給的驅動電流的極性予以切換。在第7圖的(c)之中,內側的白色的箭頭係表示第一空間30a內及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的流動,黑色的箭頭係表示控制單元20的機器所吸收的熱的移動。
在寒冷地區,外部的冷氣,藉由蓋體40及含有隔熱材的隔熱殼體30所遮蔽,而無法到達隔熱殼體30內。在隔熱殼體30內的第一空間30a之中,熱交換元件51的高溫側的熱,藉由內側散熱片53向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傳導,使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加溫。然後,經加溫的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透過循環用風扇55在第一空間30a內循環,而加溫控制單元20的機器。隔熱殼體30與蓋體40之間的第二空間40a之中,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的熱,透過外側散熱片54向熱交換元件51的低溫側傳導,而冷卻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然後,經冷卻的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藉由透過通氣用風扇56自吸入口42向第二空間40a內送入的空氣而擴散。藉由這些動作,有效地進行控制單元20的溫度調節,而設置在營業車2的頂部的架線檢測裝置100的控制單元20會正常地動作。
此時,於隔熱殼體30內設置架子31,並且於架子31的搭載面設置開口32,將控制單元20搭載於架子31,將循環用風扇55設置於架子31的下方,藉由循環用風扇55,將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自控制單元20的下方通過開口32向控制單元20的上方循環,因此自控制單元20的機器所產生的熱(第7圖的(b)),或經以熱交換元件51加溫的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的熱(第7圖的(c)),會自控制單元20的下方向上方效率良好地移動,控制單元20的溫度調節則效率良好地進行。
再者,第9圖之中,內側散熱片53的圖式右側的側面,藉由蓋子57所閉塞,內側散熱片53的上部及下部以空氣會通過的方式開放。藉此,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通過內側散熱片53的突起的間隙,效率良好地循環。再者,於外側散熱片54與通氣用風扇56之間,藉由蓋子58形成空氣通路58a,外側散熱片54與蓋子58的上部及下部,以空氣會通過的方式開放。藉此,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以來自空氣用風扇56的風而效率良好地擴散。
第10圖係說明營業車停車時的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流動與熱的移動的圖。第10圖之中,內側的白色的箭頭係表示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的流動,黑色的箭頭係表示第二空間40a內的熱的移動。冷卻隔熱殼體30內的控制單元20的場合,在隔熱殼體30內自控制單元20的機器所產生的熱,藉由溫度調節單元50,自第一空間30a內向第二空間40a放出,而與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共同擴散。然後,經擴散的熱,通過排氣口43及通風孔44而向蓋體40的外部放出。
第11圖係說明營業車行進時的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流動與熱的移動的圖。與第10圖相同,第11圖之中,內側的白色的箭頭係表示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的流動,黑色的箭頭係表示第二空間40a內的熱的移動。營業車2行進時,藉由自設置在蓋體40的行進方向的正面的通風孔44吸入的空氣,於第二空間40a內形成與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的空氣的流動。藉由此空氣的流動,促進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的擴散。
第12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架線檢測裝置的隔熱殼體的內部的圖。在本實施例之中,於隔熱殼體30的內部,設置有將控制單元20的各機器予以分別分配於複數個溫度調節單元50的隔板33。使用隔板33,將控制單元20的各機器予以分別分配於複數個溫度調節單元50,能夠藉此變更每個溫度調節單元50的調節溫度,而精密地進行控制單元20的各機器的溫度管理。
[實施例的功效] 根據以上說明的實施例,而達成下列的功效。 (1)能夠有效地進行架線檢測裝置100的控制單元20的溫度調節,並且將架線檢測裝置100的控制單元20設置在鐵路的車輛的頂部。
(2)進一步,於隔熱殼體30內設置架子31且於架子31的搭載面設置開口32,將控制單元20搭載於架子31並於第一空間30a內設置第一熱傳導構件53,而在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51之間傳導熱,於第一空間30a內的架子31的下方設置第一風扇55,使第一空間30a內的空氣自控制單元20的下方通過開口32向控制單元20的上方循環,於第二空間40a內設置第二熱傳導構件54,在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51之間傳導熱,於第二空間40a內設置第二風扇56,自吸入口42向第二空間40a內送入空氣,使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擴散,藉此能夠效率良好地進行第一空間30a及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與熱交換元件51之間的熱傳導,且效率良好地進行第一空間30a及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的移動,並且同時能夠效率良好地進行在第一空間30a內的控制單元20的溫度調節。
(3)進一步,於蓋體40的營業車2的行進方向的正面及背面設置有通風孔44,藉由設置於營業車2的行進方向的正面的通風孔44,在營業車2行進時,自蓋體40的外部向第二空間40a內將空氣吸入,藉此能夠以自通風孔44向第二空間40a內吸入的空氣的流動,促進第二空間40a內的空氣的擴散。
(4)進一步,作為熱交換元件51,藉由使用‎帕爾帖元件,能夠容易地將裝置小型化而設置在營業車2的頂部。
進一步,根據第12圖所示的實施例,而達成下列功效。 (5)使用隔板33將控制單元20的各機器予以分別分配於複數個溫度調節單元50,藉此能夠變更每個溫度調節單元50的調節溫度,而精密地進行控制單元20的各機器的溫度管理。
另外,本發明的鐵路檢測裝置及鐵路檢測方法並不限於以上說明的架線檢測裝置,亦能夠應用於檢測軌道的狀態/位移等的軌道檢測裝置、檢測周圍的構造物的構造物檢測裝置或檢測障礙物的障礙物檢測裝置等其他的鐵路設備的檢測裝置。再者,將本發明的鐵路檢測裝置設置在檢測車的頂部,能夠將過往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所占的檢測車的空間予以有效地活用於其他用途。
1‧‧‧架線 2‧‧‧營業車 3‧‧‧架線用感測器單元 4‧‧‧投光燈 5、6‧‧‧反射鏡 7‧‧‧透鏡 8‧‧‧感測器 9‧‧‧反射鏡位置調節裝置 10‧‧‧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 11‧‧‧雷射光源 12‧‧‧掃描裝置 13‧‧‧攝影機 14‧‧‧馬達 15‧‧‧反射鏡 16‧‧‧GPS天線 20‧‧‧控制單元 21‧‧‧檢出控制裝置 22‧‧‧掃描控制裝置 23‧‧‧影像處理裝置 24‧‧‧位置演算裝置 25‧‧‧資料收集裝置 26‧‧‧GPS裝置 27‧‧‧通訊裝置 28‧‧‧溫度控制裝置 30‧‧‧隔熱殼體 30a‧‧‧第一空間 31‧‧‧架子 32‧‧‧開口 33‧‧‧隔板 40‧‧‧蓋體 40a‧‧‧第二空間 41‧‧‧設置台 42‧‧‧吸入口 43‧‧‧排氣口 44‧‧‧通風孔 50‧‧‧溫度調節單元 51‧‧‧熱交換元件 52‧‧‧熱傳導片 53‧‧‧內側散熱片(第一熱傳導構件) 54‧‧‧外側散熱片(第二熱傳導構件) 55‧‧‧循環用風扇(第一風扇) 56‧‧‧通氣用風扇(第二風扇) 57、58‧‧‧蓋子 58a‧‧‧空氣通路 100‧‧‧架線檢測裝置
第1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架線檢測裝置的示意構成的圖。 第2圖係表示架線用感測器單元的構成例的圖。 第3圖係表示構造物用感測器單元的構成例的立體圖。 第4圖係設置在營業車的頂部的架線檢測裝置的立體圖。 第5圖的(a)係蓋體的俯視圖,第5圖的(b)係蓋體的側視圖。 第6圖的(a)係蓋體的正視圖,第6圖的(b)係通風孔的截面圖。 第7圖的(a)係第5圖的(a)的A-A部截面圖,第7圖的(b)及第7圖的(c)係說明第一空間內及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流動與熱的移動的圖。 第8圖係第6圖的(a)的B-B部截面圖。 第9圖係表示溫度調節單元的構成的圖。 第10圖係說明營業車停車時的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流動與熱的移動的圖。 第11圖係說明營業車行進時的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的流動與熱的移動的圖。 第12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架線檢測裝置的隔熱殼體的內部的圖。
20‧‧‧控制單元
30‧‧‧隔熱殼體
30a‧‧‧第一空間
31‧‧‧架子
32‧‧‧開口
40‧‧‧蓋體
40a‧‧‧第二空間
42‧‧‧吸入口
43‧‧‧排氣口
50‧‧‧溫度調節單元
51‧‧‧熱交換元件
53‧‧‧內側散熱片(第一熱傳導構件)
54‧‧‧外側散熱片(第二熱傳導構件)
55‧‧‧循環用風扇(第一風扇)
56‧‧‧通氣用風扇(第二風扇)

Claims (8)

  1. 一種鐵路檢測裝置,包含:一隔熱殼體,係與檢測檢查對象物的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之間形成第一空間,且以隔熱材密閉該控制單元的周圍;一蓋體,係與該隔熱殼體之間形成第二空間,而包覆該隔熱殼體;以及一溫度調節單元,係具有一熱交換元件,且該溫度調節單元係設置為跨越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其中該隔熱殼體具有搭載該控制單元的一架子,該架子係於搭載面設置有開口,該蓋體的表面塗佈有隔熱塗料,且該蓋體具有吸入口及排出口,該吸入口係自外部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該排出口係自該第二空間向外部將空氣排出,該溫度調節單元具有一熱傳導構件及一風扇,作為該熱傳導構件,該溫度調節單元具有設置於該第一空間內的一第一熱傳導構件及設置於該第二空間內的一第二熱傳導構件,而讓該熱傳導構件在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該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作為該風扇,該溫度調節單元具有設置於該第一空間內的一第一風扇及設置於該第二空間內的一第二風扇,而讓該風扇使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移動,該第一風扇係設置於該架子的下方,使該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自該控制單元的下方通過該開口向該控制單元的上方循環,該控制單元係設置於鐵路的車輛的頂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鐵路檢測裝置,其中該蓋體於該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及背面具有通風孔, 該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的該通風孔,係在該車輛行進時,自該蓋體的外部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鐵路檢測裝置,其中該熱交換元件係由帕爾帖元件所構成。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鐵路檢測裝置,其中該鐵路檢測裝置包含複數個該溫度調節單元,該隔熱殼體具有隔板,該隔板係將該控制單元的各機器予以分別分配於複數個該溫度調節單元。
  5. 一種鐵路檢測方法,係將鐵路檢測裝置的控制單元設置於鐵路的車輛的頂部,以含有隔熱材的隔熱殼體密封該控制單元的周圍,於該控制單元與該隔熱殼體之間形成第一空間,以蓋體覆蓋該隔熱殼體,於該隔熱殼體與該蓋體之間形成第二空間,以跨越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的方式設置具有熱交換元件、第一熱傳導構件、第二熱傳導構件、第一風扇及第二風扇的溫度調節單元,於該隔熱殼體內設置架子,於該架子的搭載面設置開口,將該控制單元搭載於該架子,於該蓋體的表面塗佈隔熱塗料,於該蓋體設置吸入口及排出口,該吸入口係自外部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該排出口係自該第二空間內向外部將空氣排出,於該第一空間內設置該第一熱傳導構件,而在該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與該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於該第一空間內的該架子的下方設置該第一風扇,而將該第一空間內的空氣自該控制單元的下方通過該開口而向該控制單元的上方循環, 於該第二空間內設置該第二熱傳導構件,而在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該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於該第二空間內設置該第二風扇,藉由自該吸入口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送入,而使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擴散,藉由該第一熱傳導構件及該第二熱傳導構件,在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與該熱交換元件之間傳導熱,藉由該第一風扇及該第二風扇使該第一空間及該第二空間內的空氣移動,與此同時,藉由該鐵路檢測裝置檢測檢查對象物。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鐵路檢測方法,其中於該蓋體的該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及背面設置通風孔,藉由設置於該車輛的行進方向的正面的該通風孔,在該車輛的行進時,自該蓋體的外部向該第二空間內將空氣吸入。
  7.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鐵路檢測方法,其中使用帕爾帖元件作為該熱交換元件。
  8.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鐵路檢測方法,其中設置複數個該溫度調節單元,藉由設置於該隔熱殼體內的隔板,而將該控制單元的各機器予以分別分配於該複數個溫度調節單元。
TW108103133A 2018-03-26 2019-01-28 鐵路檢測裝置以及鐵路檢測方法 TWI7894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8197A JP7116565B2 (ja) 2018-03-26 2018-03-26 鉄道検測装置及び鉄道検測方法
JPJP2018-058197 2018-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371A TW201940371A (zh) 2019-10-16
TWI789485B true TWI789485B (zh) 2023-01-11

Family

ID=6798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133A TWI789485B (zh) 2018-03-26 2019-01-28 鐵路檢測裝置以及鐵路檢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4838B2 (zh)
JP (1) JP7116565B2 (zh)
TW (1) TWI7894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2769B2 (ja) * 2020-04-10 2023-09-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計測装置ユニット
CN113660639B (zh) * 2021-08-18 2023-07-14 电子科技大学 高速磁浮列车地面基站通信探测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US20240092317A1 (en) * 2022-09-16 2024-03-21 Bnsf Railway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sensor precipitation and debris deflection
CN116476705B (zh) * 2023-06-19 2023-08-18 太原中车时代轨道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网智能检修作业车及检修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8064A (ja) * 1995-01-09 1996-07-23 Hitachi Ltd 車両用制御装置
CN200964120Y (zh) * 2006-09-25 2007-10-24 北京福斯达高科技公司 高速车载式轨道图像识别系统
CN102176516A (zh) * 2008-06-19 2011-09-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箱以及具有该电池箱的铁道车辆
CN104243909A (zh) * 2014-08-15 2014-12-24 苏州华兴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弓网监测装置及系统
EP3138754A1 (en) * 2015-09-03 2017-03-08 Rail Vision Europe Ltd Rail track asset surve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1419B2 (ja) * 2010-08-31 2014-01-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鉄道車両用電力変換装置
JP2012215414A (ja) 2011-03-31 2012-11-0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トロリ線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6068603B (zh) * 2015-02-23 2018-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电力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8064A (ja) * 1995-01-09 1996-07-23 Hitachi Ltd 車両用制御装置
CN200964120Y (zh) * 2006-09-25 2007-10-24 北京福斯达高科技公司 高速车载式轨道图像识别系统
CN102176516A (zh) * 2008-06-19 2011-09-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箱以及具有该电池箱的铁道车辆
CN104243909A (zh) * 2014-08-15 2014-12-24 苏州华兴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弓网监测装置及系统
EP3138754A1 (en) * 2015-09-03 2017-03-08 Rail Vision Europe Ltd Rail track asset surve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16565B2 (ja) 2022-08-10
US20190297750A1 (en) 2019-09-26
TW201940371A (zh) 2019-10-16
US11044838B2 (en) 2021-06-22
JP2019167046A (ja)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9485B (zh) 鐵路檢測裝置以及鐵路檢測方法
EP3138753B1 (en) Railroad track survey system
US20180339720A1 (en) Integrated rail and track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imaging and internal sensors
CA3130193A1 (en) Autonomous track assessment system
CN106813184B (zh) 机动车辆前照灯照明模块以及关联的前照灯
US20200346673A1 (en) Autonomous track assessment system
US9333904B2 (en) Controllable high luminance illumination with moving light-sources
JP2009070821A (ja) 半導体光源を備える照明装置
AU2017232219B2 (en) Railroadtrack survey system
KR102171171B1 (ko) 제습이 가능한 차량용 램프
JP2013085204A (ja) 空気循環手段による温度調節可能なパンチルト機構雲台装置及び前記装置の汚れ除去装置。
US20230023735A1 (en) Camera assembly with cooled internal illuminator
US7244029B2 (en) Laser projector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
KR101491654B1 (ko) 차량 탑재용 광고장치
JP3403790B2 (ja) X線ct装置
US10634308B2 (en) Ligh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2344337B1 (ko) 제습이 가능한 차량용 램프
KR102133896B1 (ko) 제습 가능한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모듈
JP2004088845A (ja) 強制風冷式電力変換装置
CN107726437B (zh) 一种高架式轨道交通站台太阳能聚光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10364891A1 (en) Device for Recording a Three-Dimensional Environment
KR102615581B1 (ko) 배열 장치, 차재 장치, 및 요금 기계
CN220072455U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分拣设备
KR20160148671A (ko) 조명 장치, 이것을 구비하는 차량 촬영 시스템, 및 하우징
ES2827150B2 (es) Cámara climática y sistema de alumbrado para cámaras climáti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