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908B - 發光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87908B TWI787908B TW110125904A TW110125904A TWI787908B TW I787908 B TWI787908 B TW I787908B TW 110125904 A TW110125904 A TW 110125904A TW 110125904 A TW110125904 A TW 110125904A TW I787908 B TWI787908 B TW I78790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light
- display device
- emitting display
- injection 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PQXKHYXIUOZZFA-UHFFFAOYSA-M lithium 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Li+].[F-] PQXKHYXIUOZZFA-UHFFFAOYSA-M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69 Ytter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NAWDYIZEMPQZHO-UHFFFAOYSA-N ytterbium Chemical compound [Yb] NAWDYIZEMPQZH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50000002736 metal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150113941 tr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101100538446 Aspergillus terreus (strain NIH 2624 / FGSC A1156) tr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N Fluorane Chemical compound F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52142 CML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72134 CML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13732 CML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86490 Homo sapiens NAT8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86485 Homo sapiens NAT8L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589631 Homo sapiens Putative N-acetyltransferase 8B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2380 N-acetylaspartate synthe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2394 N-acetyltransferase 8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32381 NAT8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95654 Nat8f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2379 Putative N-acetyltransferase 8B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96428 Rattus norvegicus Cml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484 in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7094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7126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057941 Homo sapiens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057942 Homo sapiens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WMFOQBRAJBCJND-UHFFFAOYSA-M Lith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Li+].[OH-] WMFOQBRAJBCJND-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2887 hydroxy group Chemical group [H]O*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XGOKWXKJXAPGV-UHFFFAOYSA-N Fluorine Chemical compound FF PXGOKWXKJXAPG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40 hydrogen flu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10K50/171—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為一發光顯示裝置,其藉由改變主動區外的發光裝置的內部結構及觸排的結構,防止畫素收縮且增進可靠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顯示裝置,特別係關於一種發光顯示裝置,其可以透過改變主動區外的結構防止畫素收縮及增進裝置的可靠性。
最近,無須獨立光源即可實現裝置緊密性及清晰彩色顯示的自發光顯示裝置被視為是具有競爭性的應用。
自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在各子畫素中獨立驅動的發光裝置。根據發光裝置中所設的材料,發光裝置可以分為有機發光裝置及無機發光裝置。
於包含有機發光裝置的顯示裝置中,內部有機發光層對於濕氣等較脆弱,因此,顯示裝置的可靠性及壽命會因濕氣滲透其中而降低。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顯示裝置,藉由改變主動區外的觸排結構及發光裝置的內部結構以防止畫素收縮並增進可靠性,其基本上避免了相關領域中的限制或缺點所致的一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顯示裝置,其可以藉由改變觸排孔的結構以及發光裝置的各層延伸到主動區外的配置,防止濕氣從觸排孔滲入,其中觸排孔經配置以對應於電力電壓線,從而將電源電壓訊號施予陰極。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的及特徵將部分地於下文闡述,部分對於本案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經檢視下文後為顯而易見,或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理解到。本發明的目的及其他優點可以藉由書面描述及申請專利範圍及附圖中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或獲得。
為了達成這些目的及其他優點且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如本文所實施及廣泛描述,發光顯示裝置包含配置以具有主動區及非主動區的基板、設置於主動區內的多個子畫素中的多個發光裝置、設置於非主動區內且沿著基板的主動區的邊緣的第一電壓線,以及觸排。觸排配置以透過形成於主動區中的多個第一孔暴露所述多個發光裝置的多個發光部,且透過形成於非主動區中的第二孔暴露電壓線。其中,發光裝置的陰極透過第二孔連接於第一電壓線。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前列的概括描述及後列的詳細描述皆為示例性且解釋性的,且旨在提供所請之發明的進一步說明。
現在將詳細參考本發明多個示例性實施例,其示例繪示於附圖中。在以下實施例及圖式的描述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在整個說明書中由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在以下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描述中,當整合於此之已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詳細描述可能使本發明的標的變得不清楚時,將省略此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詳細描述。進一步來說,本發明實施例之以下描述所使用的元件名稱的選擇是以便於編寫說明書為考量,因此可能與實際產品的部件名稱有所不同。
用於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附圖中所繪的形狀、尺寸、比例、角度和數量僅作為示例用,本發明不限於此。在下述多個實施例中,術語如「包括」、「包含」及「具有」應被解讀為表示說明書中所述的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字、步驟、操作、元件或部件或其組合的存在,且不排除其他特徵、數字、步驟、操作、元件或部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相同物的可能性,除非使用術語「僅」。應當理解的是,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元件的單數表示包含了複數表示。
在解釋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的元件時,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應解釋為該元件包含誤差範圍。
在以下實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理解的是,當表示位置關係時(例如當元件被稱為在另個元件「上」、「上方」、「下方」或「旁邊」時),此二元件可以直接連接彼此,或有一或多個其他元件插在此二元件之間,除非使用術語「僅」或「直接地」。
在以下實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理解的是,當表示時間關係時(例如當使用表示事件順序的術語,諸如「之後」、「接著」、「下一步」及「之前」時),這些術語既包含事件間的連續關係,也包含事件間的不連續關係,除非使用術語「僅」或「直接地」。
在以下實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理解的是,當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元件時,這些術語僅用來區分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因此,下文中所描述的第一元件可稱為第二元件,而不脫離本發明說明書的技術範圍。
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各個特徵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彼此耦合或組合,且可以各種技術方法互相結合或驅動,且各實施例可以獨立實施或透過彼此的連接以一同實施。
以下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
圖1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圖2係沿圖1中的線I-I’的剖面圖,而圖3A及3B為圖2所示的區域A及區域B的剖面圖。
如圖1及2所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包含具有主動區AA及非主動區NA的基板100、分別設置於主動區AA中的多個子畫素中的多個發光裝置OLED、設置於非主動區NA且沿著主動區AA的邊緣的第一電源電壓線,以及觸排120,其中觸排120配置以透過主動區AA中的多個第一孔EMP暴露各發光裝置OLED的發光部,且透過非主動區NA中的第二孔BCT暴露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且發光裝置OLED的電子注入層EIL可以從主動區AA延伸,從而至少設置於非主動區NA的第二孔BCT中。
換句話說,電子注入層EIL被形成以直接接觸觸排120的側部,其暴露於第二孔BCT的內部,從而能夠防止在外部濕氣流入或冷卻的過程中第二孔BCT中殘留的一些濕氣透過觸排120滲透。電子注入層EIL被形成以重疊第二孔BCT,從而保護第二孔BCT及其周圍區域。
電子注入層EIL不僅形成在第二孔BCT的側部,還進一步延伸到第二孔BCT周圍的觸排120的上表面,也就是說電子注入層EIL可以在非主動區NA內與位於第二孔BCT側面的觸排120以及觸排120的上部接觸,從而能夠保護觸排120的上表面。
電子注入層EIL可以與發光裝置OLED的陰極(CAT)200在同一腔室中且/使用相同遮罩以形成,且陰極200設置於電子注入層EIL上。
第二孔BCT基本上設置成使陰極200重疊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且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可以藉由第二孔BCT內部的電子注入層EIL連接於陰極200。為了導電連接的目的,電子注入層EIL包含無機材料或是包括金屬的無機化合物。舉例來說,電子注入層EIL可以包含氟化鋰、鐿、銀及鎂中的至少一者,且此外,還可以包含陰極200的一些部件。電子注入層EIL用於促進電子從陰極200輸入發光裝置OLED內部的有機層OS,且為此目的,可以包含與有機層OS具有低介面電阻且工作函數小的金屬。進一步來說,電子注入層EIL不能形成得過厚,從而防止陰極200與其下方所設的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之間的導電連接阻力增加。
現在對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中的電子注入層EIL的功能進行簡要說明。
舉例來說,若電子注入層EIL包含鐿(Yb),當濕氣流入第二孔BCT時,鐿(Yb)會與羥基反應而產生氫分子,如以下式1所示,氫分子被釋放到外部,藉此消除濕氣的影響。
進一步來說,若電子注入層EIL包含氟化鋰(LiF),當濕氣流入第二孔BCT時,氟化鋰(LiF)電離為鋰(Li)及氟(F),鋰(Li)會與羥基反應而產生氟化氫(HF),如以下式2所示,氟化氫(HF)被釋放到外部,藉此消除濕氣的影響。
[式1]
2Yb + 6H
2O → 2Yb(OH)
3+ 3H
2
[式2]
LiF + H
2O → LiOH + HF
換句話說,於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中,形成以覆蓋第二孔BCT的電子注入層EIL與來自外部的濕氣或在冷卻過程中產生的濕氣進行反應,且將氫或氟化氫(HF)釋放到外部,從而能夠消除濕氣的影響且防止子畫素的發光部因濕氣而收縮。
圖1繪示發光顯示裝置的觸排120的形狀。觸排120可以一體成形,如圖1所示,且可以具有第一孔EMP及第二孔BCT,兩者在觸排120的內部區域形成以彼此間隔。觸排120係由絕緣無機材料所形成,且具有端線BEL,其中端線BEL從基板100的邊緣向內間隔指定寬度。觸排120的端線BEL與基板100的邊緣間隔開的原因在於防止由有機材料形成的觸排120的邊緣的側部直接接觸到周圍空氣,及防止濕氣滲入其中。進一步來說,第二孔BCT沒有形成於對應於墊部PAD的觸排120區域。形成有墊部PAD的觸排120的一側可以具有比觸排120的其他側更向内的端線BEL,以實現墊部PAD的墊電極(未繪示)與驅動積體電路(IC)之間的連接或墊部PAD的墊電極與包含驅動IC的軟性印書刷電路板(FPCB)之間的連接。在這種情況下,去除了觸排120的基板100上的墊電極與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可以在墊部PAD中彼此連接。
對應於主動區AA中的發光部的觸排120的第一孔EMP彼此間隔,觸排120設置於在主動區AA除了第一孔EMP以外的區域中,且發光裝置OLED透過第一孔EMP發光。觸排120圍繞第一孔EMP,且可以利用發光部與非發光部之間的高度差來區分兩者。第一孔EMP的尺寸可以取決於子畫素所發出的光的顏色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藍色子畫素中的第一孔EMP的尺寸可以比綠色子畫素中的第一孔EMP的尺寸或紅色子畫素中的第一孔EMP的尺寸大。各子畫素中的第一孔EMP的尺寸可以根據各發光裝置OLED的發光效率、所需的驅動電壓以及人對顏色的感知程度來進行調整。
在非主動區NA內除了墊部PAD以外,第二孔BCT係以一體式(integral type)設置,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設置於第二孔BCT下方,且發光裝置OLED的陰極200連接於第二孔BCT的上部以與其形成導電狀態。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延伸至墊部PAD,因此可以接收連接於墊部PAD的驅動器所施加的訊號。
施加到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的訊號為接地電壓或低電源電壓訊號,且陰極200可以藉由施加至陰極200的接地電壓或低電源電壓訊號維持指定電位。
發光裝置OLED選擇性地被藉由透過連接於每個子畫素圖案化的陽極110的薄膜電晶體TFT接收電訊號來驅動,從而自對應的子畫素進行發光。
舉例來說,如圖2所示,薄膜電晶體TFT包含閘電極102、重疊於閘電極102的半導體層104,以及連接於半導體層104的兩側的源電極106a及汲電極106b。
閘極絕緣膜103設置於閘電極102與半導體層104之間,通道保護層105設置於半導體層104的通道上,且通道保護層105在半導體層104連接於源電極106a及汲電極106b時保護所述通道。
半導體層104可以包含氧化半導體層、多晶矽層及非晶矽層中的至少一者,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藉由堆疊上述材料中的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所形成的兩層或更多層層體來形成。
第一平坦化膜107可以設置以保護薄膜電晶體TFT。第一接觸孔CT1可以透過第一平坦化膜107形成,以暴露薄膜電晶體TFT的源電極106a。
進一步來說,可以提供透過第一接觸孔CT1連接於源電極106a的第一連接金屬圖案109。
此外,第二平坦化膜108可以設置以覆蓋第一連接金屬圖案109,且第二接觸孔CT2可以透過第二平坦化膜108形成,以暴露第一連接金屬圖案109。
提供透過第二接觸孔CT2及第一接觸孔CT1連接於第一連接金屬圖案109的陽極110。
於此,設置於發光裝置OLED下方(即陽極110下方)的所有元件可以形成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500。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500可以包含薄膜電晶體TFT、設置於薄膜電晶體TFT的多個電極之間的閘極絕緣膜103、第一及第二平坦化膜107及108以及第一連接金屬圖案109。
當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500形成時,訊號線102a可以進一步設置於與閘電極102相同的層中,且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可以進一步設置於與源電極及汲電極106a及106b相同的層中。
雖然圖2僅繪示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以聚焦於描述連接於陰極100的一條線,其他傳送低電源電壓或接地電壓以外(即高電源電壓或參考電壓)的電源電壓線可進一步設置。
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可以設置於與源電極及汲電極106a及106b相同的層中,如圖所示,或可以設置於與閘電極102相同的層中。
訊號線102a可以連接於設置於主動區AA中的閘極線,或可以連接於設置於非主動區NA中的閘極驅動器GIP,其中非主動區NA位於主動區AA的兩側。
連接於發光裝置OLED的薄膜電晶體TFT實質上為驅動薄膜電晶體,且除了驅動薄膜電晶體,可以更設置其他薄膜電晶體,例如開關薄膜電晶體。為了使驅動薄膜電晶體及開關薄膜電晶體能夠展現不同功能,驅動薄膜電晶體的電極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與開關薄膜電晶體的電極中的至少一者位於不同層,舉例來說,設置於與位於第一平坦化膜107上的第一連接金屬圖案109相同的層中的金屬圖案可以作為驅動薄膜電晶體及其他薄膜電晶體的電極。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省略第一連接金屬圖案109,而陽極110可以直接連接於源電極106a。
連接於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的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可以進一步設置於與第一連接金屬圖案109相同的層中。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位於第一溝孔TRT1的內側面及底面上,且位於第一溝孔TRT1周圍的第一平坦化膜107上,其中第一溝孔TRT1係透過第一平坦化膜107形成以暴露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可以連續地設置於第一溝孔TRT1中及第一平坦化膜107上。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可以電性連接於設置於其下方的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且與第一溝孔TRT1內部的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形成堆疊結構。於某些情況下,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可以被省略,而連接圖案110a可以直接連接於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
第二溝孔TRT2係透過第二平坦化膜108的一位置而形成,其重疊於第一溝孔TRT1,以暴露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且連接圖案110a位於第二溝孔TRT2的內側壁及第一溝孔TRT1內部的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上。
連接圖案110a透過同於陽極110及陽極模擬圖案110b的製程形成。連接圖案110a可以設置以實現與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的導電性連接,且陽極模擬圖案110b可以為配置以檢查主動區AA周圍或實現與其他訊號之連接的圖案。
基板100可以具有至少四個轉角,如圖1所示。這些轉角可以為彎曲的形狀,如圖所示,也可能為兩條直線相交而形成的形狀。兩彎曲轉角之間設有一直線區域。如圖1所示,當基板100的邊緣在其轉角彎曲時,基板100內部所設置的元件亦可以在其轉角彎曲。
雖然在主動區NA內部除了墊部PAD之外的第二孔BCT係設置為一體式的,第二孔BCT可以根據區域而有不同寬度,如圖1所示。換句話說,在非主動區NA之相對於墊部PAD的區域中的第二孔BCT具有第一寬度a,在與配置以具有第一寬度a的非主動區NA之區域連接的非主動區域NA的轉角處具有第二寬度b,在與配置以具有第二寬度b且對應於基板100兩側的非主動區之轉角連接的非主動區NA之區域具有第三寬度c,且在與配置以具有第三寬度c且位於最靠近墊部PAD的位置的非主動區NA之區域連接的非主動區NA之轉角具有第四寬度d。
非主動區NA之轉角處的第二孔BCT的第二寬度b及第四寬度d大於非主動區NA之直線區域中的第二孔BCT的第一寬度a及第三寬度c,且此原因為觸排120的第二孔BCT在基板100的轉角重疊於第一及第二溝孔TRT1及TRT,以實現透過多層有機膜120、108及107的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與連接圖案110a之間的直接導電連接。第一及第二溝孔TRT1及TRT2各具有小於第二孔BCT寬度的寬度,且第一及第二溝孔TRT1及TRT2可以具有不同寬度。進一步來說,在轉角,在鄰近於嵌入基板100之閘極驅動器GIP的區域中的第一及第二溝孔TRT1及TRT2可以作為第一及第二平坦化膜107及108中濕氣的釋放路徑,且為了實現在這些區域中作為濕氣釋放路徑的第一及第二溝孔TRT1及TRT2與第二孔BCT之間充分的重疊,在轉角處的第二孔BCT的寬度可以大於直線區域中的第二孔BCT的寬度。
第二孔BCT的寬度a、b、c及d各可以滿足a<c(在直線區域中)及b<d(在轉角處)的關係。然而,第二孔BCT的寬度a、b、c及d各不限於此,直線區域中的第二孔BCT的寬度a及c可以相等,且轉角處的第二孔BCT的寬度b及d可以相等。
進一步來說,於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中,即使在轉角處,第二孔BCT的寬度b及d也不超過100 μm,因此,可以防止濕氣穿過靠近基板100的邊緣的第二孔BCT。第二孔BCT的寬度的重要性將透過以下描述的測試呈現。
如圖3A所示,發光裝置OLED包含有機層OS,位於相對設置的陽極110與陰極200之間。有機層OS可以包含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發光層EML及電子傳輸層ETL。
陰極200包含形成於其下以具有小厚度的電子注入層EIL,且電子注入層EIL係由無機材料或無機化合物所形成。換句話說,陰極200及電子注入層EIL可以形成於同一腔室。於此情況下,用於形成陰極200的遮罩延伸至整個主動區AA且至非主動區NA,並在對應於至少第二孔BCT的區域中具有開口,且電子注入層EIL及陰極200係藉由透過遮罩的開口提供材料而形成。於此情況下,除了用於在腔體內部提供陰極200的金屬材料以形成陰極200的金屬供應單元,更設置有電子注入材料供應單元,且藉由先將來自電子注入材料供應單元的電子注入材料蒸鍍於基板100上,再將陰極200的金屬材料蒸鍍其上,以接續形成電子注入層ETL及陰極200。
陰極電極材料可以例如為鎂、鎂合金、銀或銀合金,且實現與陽極110的反射共振(reflective resonance),但陰極電極材料不限於此,且可以包含任何在最佳共振條件下可以透射光的透反射的(transflective)金屬材料。進一步來說,電子注入材料可以為例如包含氟化鋰、鐿、銀及鎂中的至少一者的化合物。為了增加紫外線阻隔效果及/或電子注入效果,可以進一步提供其他無機材料。
根據本發明的電子注入層EIL係使用同於陰極200的腔體內部的相同遮罩以形成,且可以因此具有同於陰極200的端線。
進一步來說,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具有形成以具有同於陰極200的寬度的電子注入層EIL。因此,如圖3B所示,與陰極200一起形成的電子注入層EIL延伸至非主動區NA以覆蓋第二孔BCT,從而保護第二孔BCT的內部及形成於第二孔BCT下方的第一及第二溝孔TRT1及TRT2的側面結構。
相較於圖3A所示的發光裝置OLED的配置,圖3B所示的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及電子傳輸層ETL(作為當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及連接圖案110a連接時防止電阻產生的共用層)不設置於非主動區NA中的第二孔BCT的內部。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電子注入層EIL形成以具有小於陰極200厚度(50埃(Å)至300 Å)的厚度,且形成於陰極200下方以具有小於或近似20 Å的厚度。進一步來說,由於電子注入層EIL係使用同於陰極200的腔體內部的相同遮罩來形成,電子注入層EIL具有相同於陰極200的寬度及尺寸。因此,在陰極200下方的電子注入層EIL直接接觸於在第二孔BCT的側部的觸排120,從而能夠防止濕氣滲入暴露於第二孔BCT內部的觸排120的側部。舉例來說,當濕氣滲入寬度寬的第二孔BCT時,鄰近於寬度寬的第二孔BCT的主動區AA內的子畫素的發光部會收縮,因此子畫素的壽命可能會縮短。因此,於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中,可能會導致濕氣滲入的第二孔BCT寬度會減小到小於或等於指定值,且在陰極200下方的電子注入層EIL延伸至對應於第二孔BCT,從而能夠保護第二孔BCT。
在陰極200下方的電子注入層EIL位於第二孔BCT內部的第二溝孔TRT2及第一溝孔TRT1的側部處的連接圖案110a及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上,從而能夠保護在第二孔BCT的較低部分中的第一及第二平坦化膜107及108免受暴露及外部濕氣的影響。
以下將透過高加速應力測試(highly accelerated stress test,HAST)來說明第二孔BCT的寬度及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的意義。
於HAST中,將發光顯示裝置置於多種嚴峻條件下,例如在一指定時間內處於110˚C的溫度、85%的濕度及1.2 atm的大氣壓,且於測試示例中,HAST執行48小時及96小時。
[表1]
第二孔的寬度(μm) | EIL的厚度(Å) | 在48小時的HAST後的故障 | 在96小時的HAST後的故障 |
180 | EIL≤9 Å | 30/30 | - |
EIL>9 Å | 30/30 | - | |
102 | EIL≤9 Å | 30/30 | - |
EIL>9 Å | 30/30 | - | |
80 | EIL≤9 Å | 0/30 | 23/30 |
EIL>9 Å | 0/30 | 0/30 |
作為參考,於表1中,在各種條件下執行30次HAST,判斷是否發生故障,並記錄發生故障的HAST的嘗試次數。
如上表1所示,可以確認的是,當第二孔BCT的寬度大於或等於102 μm時,無論厚度為何,48小時的HAST的所有嘗試均發生故障。
進一步來說,可以確認的是,當第二孔BCT的寬度為80 μm時,無論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為何,48小時的HAST的所有嘗試都沒有發生故障,而當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為小於或等於9 Å時96小時的HAST的部分嘗試發生故障,當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超過9 Å時,96小時的HAST的所有嘗試均未發生故障。
HAST係透過假設發光顯示裝置在出貨後會放置的嚴峻條件下來加速發光顯示裝置的測試,且當每個產品通過48小時的HAST時,可以判定對應的發光顯示裝置具有適當之可靠性。
上列表1的結果呈現當第二孔BCT的寬度減小且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某些情況下超過或等於9 Å時,發光顯示裝置即使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也具有可靠性。基於上述結果,可以確認的是,當第二孔BCT的寬度大於或等於102 μm,發光顯示裝置難以在高溫高濕的加速條件下維持正常。
以下將描述在測試示例中藉由將第二孔BCT的寬度固定為100 μm且改變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而執行的HAST的結果,如以下表2所示。
[表2]
類別 | EIL的厚度(Å) | 在48小時的HAST後的故障 | 在96小時的HAST後的故障 |
第一測試示例 | 5 | 30/30 | - |
第二測試示例 | 8 | 0/30 | 10/30 |
第三測試示例 | 9 | 0/30 | 0/30 |
第四測試示例 | 10 | 0/30 | 0/30 |
第五測試示例 | 11 | 0/30 | 0/30 |
第六測試示例 | 12 | 0/30 | 0/30 |
第七測試示例 | 15 | 0/30 | 0/30 |
如上表2所示,可以確認的是,在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大於或等於9 Å的測試示例3至7中,當HAST執行48及96小時,沒有發光顯示裝置的故障發生。做為參考,於表2中,在各種條件下執行30次HAST,判斷是否發生故障,並記錄發生故障的HAST的嘗試次數。
於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小於9 Å的測試示例1及2中,發生故障的原因如下。
即,當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小於9 Å時,難以將電子注入層EIL堆疊在第二孔BCT的內表面上,且在此情況下,外部濕氣或冷卻過程所產生的濕氣透過鄰近於穿過第二孔BCT的側部的第二孔BCT的觸排120損害在主動區AA的邊緣處的有機層OS,從而使有機層OS降解,此被觀察到為發光部的收縮。
基於上述結果,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的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可以大於或等於9 Å,但可以小於或等於20 Å。換句話說,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配置以使得第二孔BCT中觸排120所暴露至的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大於或等於9Å,以確保在高溫高濕情況下的可靠性,且使電子注入層EIL的厚度小於或等於20Å以防止電子注入層EIL上的陰極200與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之間的導電連接的阻力大幅增加。
陰極200上更可以設置有覆蓋層,覆蓋層用於保護發光裝置OLED及增進光萃取效果。
進一步來說,陰極200上更可以設置有封裝結構300,用於保護設置其內的發光裝置OLED。
舉例來說,封裝結構300可以藉由交替堆疊無機封裝層310及330及有機封裝層320來設置。為了有效防止側向的濕氣滲透,無機封裝層310及330可以形成得比有機封裝層320更靠近基板100的邊緣,或可以形成在基板100的邊緣。
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使電子注入層EIL能夠進入對應於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的觸排120的第二孔BCT,從而能夠保護觸排120被暴露的表面不受外部水氣影響。
進一步來說,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將設置於基板100的主動區AA外部的觸排120的第二孔BCT的寬度設為小於或等於一指定值,以將與薄膜電晶體陣列一起形成的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連接於發光裝置OLED的陰極200,從而防止濕氣透過第二孔BCT滲入觸排120,藉此能夠防止畫素收縮(靠近基板100邊緣的子畫素的發光部收縮)。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使得與發光裝置的多個共用層中的陰極200一起形成的電子注入層EIL以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形成,且延伸至非主動區NA,以重疊觸排120的第二孔BCT,因此,電子注入層EIL連接於觸排120的第二孔BCT內部的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藉此,以金屬成分形成的電子注入層EIL覆蓋觸排120的第二孔BCT的內部,且具有防潮的作用,從而防止有機成分被側向暴露於非主動區中,且提高發光顯示裝置1000的可靠性。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使得設置於非主動區NA中的觸排120的第二孔BCT在非主動區NA的彎曲區域及直線區域具有不同寬度,但第二孔BCT的寬度即使在彎曲區域還是設為小於或等於100 μm,以縮短濕氣傳輸路徑,且使得電極及金屬部件覆蓋第二孔BCT的內表面及形成於第二孔BCT下方的有機膜的內表面,從而增加發光顯示裝置1000的耐熱性及耐濕性,進而提升發光顯示裝置1000的可靠度。
於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1000中,發光裝置OLED不限於上述的單一堆疊結構,且可以應用於包含多個堆疊的結構。
圖4A及4B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圖2所示的發光顯示裝置的區域A及區域B的剖面圖。
如圖4A所示,於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發光顯示裝置中,設置於每個子畫素中的發光裝置OLED可以包含至少二堆疊S1及S2及設置於堆疊S1與S2之間的電荷產生層CGL。
在各堆疊S1及S2中,靠近陽極110的第一堆疊S1可以包含電洞注入層HIL、第一共用層CML1、第一發光層EML1及第二共用層CML2。
靠近陰極200的第二堆疊S2可以包含第三共用層CML3、第二發光層EML2、第四共用層CML4及電子注入層EIL。
第一共用層CML1及第三共用層CML3可以為與電洞傳輸相關的層體,且可以包含電洞傳輸層、電子阻障層之類的層體中的至少一者,而第二共用層CML2及第四共用層CML4可以為與電子傳輸相關的層體,且可以包含電洞阻障層、電子傳輸層之類的層體中的至少一者。
在某些情況下,除了圖4A所示的堆疊S1及S2,更可以設置其他堆疊。舉例來說,堆疊可以包含電洞傳輸層、發光層及電子傳輸層。當設置兩個或更多個堆疊時,可以更設置電荷產生層於各堆疊之間,以提供電洞及電子至遠離電極的堆疊。
進一步來說,如圖4B所示,同樣於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發光顯示裝置中,以有機材料形成的堆疊S1、堆疊S2及電荷產生層CGL沒有設置於第二孔BCT中。在第二孔BCT內部,以無機材料或無機化合物形成的電子注入層EIL及陰極200直接堆疊於以陽極部件形成的第一連接圖案110a上。因此,電阻較大的電洞傳輸層及電子傳輸層沒有設置於第二孔BCT內部,因此,電訊號可以在沒有大阻力下順利地從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傳送到陰極200。
設置於主動區AA中的發光裝置OLED可以配置為使得在所有子畫素中形成白發光裝置,且在各子畫素的出射側處形成濾色器,以根據各子畫素來改變發射光的顏色。或者於另一實施例中,各子畫素中可以設置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的發光層,以根據子畫素來表現不同的顏色。
以下將參考各子畫素的電路圖以說明子畫素操作及施予陰極200的接地訊號及低電源電壓訊號的意義。
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發光顯示裝置的各子畫素的電路圖。
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的每個子畫素可以包含例如發光裝置OLED、驅動薄膜電晶體DR-T、開關薄膜電晶體SW-T、感測薄膜電晶體SS-T及儲存電容Cst,如圖5所示。
於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中,驅動薄膜電晶體DR-T、開關薄膜電晶體SW-T、感測薄膜電晶體SS-T及儲存電容Cst在結構上位於發光裝置OLED下方。
發光裝置OLED使用透過驅動薄膜電晶體DR-T提供的電流來發光。發光裝置OLED的陽極可以連接於驅動薄膜電晶體DR-T(圖2中的薄膜電晶體TFT)的第一電極(其可以為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源電極)(圖2中的源電極106a),且發光裝置OLED的陰極可以連接於被供應第一電源電壓的第一電源電壓線VSSL。第一電源電壓線VSSL可以為被供應低電源電壓的低電壓線,或是接地電壓線。
發光裝置OLED包含陽極(圖2中的陽極110)、有機層(圖2中的有機層)及陰極(圖2中的陰極200)。於發光裝置OLED中,當施予電壓至陽極及陰極時,電洞及電子移動至發光層,且接著於發光層中組合,從而發光。
驅動薄膜電晶體DR-T設置於被供應第二電源電壓的第二電源電壓線VDDL與發光裝置OLED之間。驅動薄膜電晶體DR-T根據閘電極與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源電極(其可以為第一電極)之間的電壓差調節從第二電源電壓線VDDL流至發光裝置OLED的電流。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閘電極可以連接於開關薄膜電晶體SW-T的源電極(開關薄膜電晶體的源電極為下文中的第三電極),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汲電極(驅動薄膜電晶體的汲電極為下文中的第二電極)可以連接於第二電源電壓線VDDL,且第一電極(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源電極)可以連接於發光裝置OLED的陽極。第二電源電壓線VDDL可以為被提供高電源電壓的高電壓線。
開關薄膜電晶體SW-T由來自掃描線的閘極訊號開啟,且提供資料線DL的電壓至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閘電極。開關薄膜電晶體SW-T的閘電極可以連接於切換線SL,第三電極(開關薄膜電晶體SW-T的源電極)可以連接於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閘電極,且開關薄膜電晶體SW-T的汲電極(稱為第四電極)可以連接於資料線DL。
感測薄膜電晶體SS-T由來自感測線SSL的啟動訊號開啟,且將參考電壓線RL連接於第一電極(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源電極)。感測薄膜電晶體SS-T的閘電極可以連接於感測線SSL,感測薄膜電晶體SS-T的汲電極(稱為第六電極)可以連接於參考電壓線RL,且感測薄膜電晶體SS-T的源電極(稱為第五電極)可以連接於第一電極(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源電極)。
儲存電容Cst形成於閘電極與第一電極(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源電極)之間。儲存電容Cst儲存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閘極電壓與源極電壓之間的電壓差。
儲存電容Cst的一電極可以連接於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閘電極及開關薄膜電晶體SW-T的源電極,且儲存電容Cst的另一電極可以連接於第一電極(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源電極)、第五電極(感測薄膜電晶體SS-T的源電極)及發光裝置OLED的陽極。
每個子畫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DR-T、開關薄膜電晶體SW-T及感測薄膜電晶體SS-T可以形成為基板上的薄膜電晶體。雖然圖5示例性地繪示每個子畫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DR-T、開關薄膜電晶體SW-T及感測薄膜電晶體SS-T為具有N型半導體的特性的N型半導體電晶體,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限於此。換句話說,每個子畫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DR-T、開關薄膜電晶體SW-T及感測薄膜電晶體SS-T可以形成為具有P型半導體的特性的P型半導體電晶體。當每個子畫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DR-T、開關薄膜電晶體SW-T及感測薄膜電晶體SS-T形成為P型半導體電晶體時,每個薄膜電晶體的源電極及汲電極的方向可以與N型半導體電晶體的方向相反。舉例來說,與前述相反,驅動薄膜電晶體DR-T的汲電極可以連接於發光裝置OLED。於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中,薄膜電晶體不限於N型或P型半導體電晶體。
於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中,每個子畫素可以包含上述圖5所示的電路,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採用2T1C結構,其中省略了感測薄膜電晶體,或可以更包含額外的電晶體,用於展現補償功能。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藉由改變主動區外的裝置的結構有效地防止畫素收縮,且不受子畫素的內部結構限制。
圖6為圖1所示之具有寬度c的直線區域的剖面圖。
如圖6所示,於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中,形成於主動區AA外部的非主動區的兩側的觸排120的第二孔BCT,不對應於墊部,且可以形成於如圖1所示之具有窄寬度c的直線區域中。
以下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的變形例。
圖7及8為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的變形例所繪示的剖面圖。
在如圖7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的變形例中,第二孔BCT可以形成為相對於連接圖案110a為左右對稱。於此情況下,電子注入層EIL亦可以設置於陰極200下方,以防止濕氣滲入第二孔BCT的側壁。
於圖8所示的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的變形例中,在基板100的轉角對應於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的觸排120的第二孔BCT的寬度減小到類似於基板100的直線區域。於此情況下,在除了圖1所示的墊部以外的基板100各邊的觸排120的第二孔BCT的所有寬度可以設為小於或等於100 μm,且觸排120的第二孔BCT可配置為無論在基板100的何區域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寬度。於此,電子注入層EIL位於第二孔BCT內部的陰極200下方,因此覆蓋了暴露的觸排120的側部及上部,從而能夠防止濕氣滲入以有機材料形成的觸排120。
在如圖8所示之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發光顯示裝置中,觸排120的第二孔BCT形成為開放在離主動區AA比溝孔TRT1及TRT2更遠的位置。於此情況下,電子注入層EIL可以位於連接圖案110a的上表面之上,使得基板100的各側的觸排120的第二孔BCT的寬度皆設為小於或等於100 μm,且無論在基板100的何區域,觸排120的第二孔BCT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寬度,從而能夠防止濕氣透過將觸排120作為路徑以滲入,也因此阻止濕氣傳輸至主動區AA。
圖9為圖1所示之穿過具有第三寬度c的觸排的部分的第二孔所在的區域的示例的剖面圖。
如圖9所示,第一電源電壓線106c及與其連接的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在第二孔(觸排孔)BCT的一些區域中可以不直接連接於電子注入層EIL或陰極200,例如寬度小的第二孔(觸排孔)BCT區域。於此情況下,第二連接金屬圖案109c可以透過第二溝孔導電地連接於連接圖案110a,其中第二溝孔係在不重疊於第二孔BCT的區域中透過第二平坦化膜108形成。換句話說,第二孔BCT與第二溝孔可以不彼此重疊。
在具有圖9之結構的發光顯示裝置中,電子注入層EIL亦設置於陰極200下方,從而能夠透過第二孔BCT及其周圍區域保護觸排120的側部及上部,且防止外部濕氣滲入觸排120。
在圖8及9的發光顯示裝置中,舉例來說,省略了設置於陰極200上的結構。圖2所示的藉由交替堆疊無機封裝層310及330及有機封裝層320而形成的封裝結構300可以進一步地設置於陰極200上,或者封裝基板可以結合於基板100或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500,藉由在他們之間應用面封(face seal)或邊封(edge seal)。
為此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可以包含配置以具有主動區及非主動區的基板、設置於主動區內的多個子畫素中的多個發光裝置、設置於非主動區內且沿著基板的主動區的邊緣設置的電壓線,以及配置以透過形成於主動區中的多個第一孔來暴露發光裝置的發光部,且透過形成於非主動區中的第二孔來暴露電壓線的觸排,且發光裝置的電子注入層可以設置於整個主動區且延伸至非主動區以設置於第二孔內部。
每個發光裝置可以包含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及陰極,被配置為依序地堆疊。
陰極可以設置於電子注入層上,在非主動區內部,且電壓線可以連接於陰極,其中間夾有電子注入層,於第二孔內部。
第二孔可以在除了墊部以外的非主動區內設置為一體式。
基板的至少四個轉角的邊緣可以為彎曲的,轉角之間的邊緣可以為直的,第二孔可以在平行於基板的彎曲區域的區域中具有一第一寬度,且在平行於基板的直線區域的區域中具有第二寬度,且觸排的一邊緣比基板的邊緣更向內。
第一寬度可以小於或等於100 μm。
電子注入層可以透過第二孔連接於電壓線,且可以接觸於非主動區內的第二孔的一側的觸排及此觸排的上部。
電子注入層的端線可以位於非主動區中的第二孔得更外側。
電子注入層可以包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且可以具有9Å至20Å的厚度。
電子注入層可以包含氟化鋰、鐿、銀及鎂中的至少一者。
發光顯示裝置可以更包含連接圖案形成於與陽極相同的層中以重疊第二孔,且連接圖案可以連接於設置於其下的電壓線,且連接於設置於其上的電子注入層。
發光顯示裝置可以更包含設置於電壓線與觸排之間的第一平坦化膜及第二平坦化膜,且第一及第二平坦化膜中各可以包含溝孔,其中溝孔配置以重疊第二孔,且其寬度小於第二孔的寬度。
第一平坦化膜可以包含第一溝孔,第二平坦化膜可以包含第二溝孔,第一溝孔及第二溝孔具有不同寬度,且第二孔可以形成以在比第一溝孔及第二溝孔中的至少一者對於主動區更遠的位置呈開口狀。
發光顯示裝置可以更包含連續地設置於第一溝孔中及第一平坦化膜上的連接金屬圖案,且連接金屬圖案可以導電地連接於其下所設的電壓線,且與第一溝孔內部的電壓線形成堆疊結構。
電子注入層的端線可以相等於陰極的端線。
第二孔可以與第一孔隔開。
從以上描述可明顯看出,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將設置於基板的主動區外部的觸排中所形成的第二孔的寬度設為小於或等於一指定值,以將與薄膜電晶體陣列一起形成的電源電壓線連接於發光顯示裝置的陰極,從而防止濕氣透過第二孔滲入觸排,藉此能夠防止畫素收縮(靠近基板邊緣的子畫素的發光部收縮)。
第二,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使得與發光裝置的多個共用層中的陰極一起形成的電子注入層以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形成,且延伸至基板的非主動區,以重疊觸排的第二孔,因此,電子注入層連接於觸排的第二孔內部的第一電源電壓線。藉此,以金屬成分形成的電子注入層覆蓋觸排的第二孔的內部,且具有防潮的作用,從而止有機成分被側向暴露於非主動區中,且提高發光顯示裝置的可靠性。
第三,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使得設置於非主動區中的觸排的第二孔在非主動區的彎曲區域及直線區域具有不同寬度,但第二孔的寬度即使在彎曲區域還是設為小於或等於100 μm,以縮短濕氣傳輸路徑,且使得電極及金屬部件覆蓋第二孔的內表面及形成於第二孔下方的有機膜的內表面,從而增加發光顯示裝置的耐熱性及耐濕性,進而提升發光顯示裝置的可靠度。
對於本案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及變更。因此,本發明旨在涵蓋本發明的修改及變更,只要它們落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的範圍內。
1000:發光顯示裝置
100:基板
102:閘電極
102a:訊號線
103:閘極絕緣膜
104:半導體層
105:通道保護層
106a:源電極
106b:汲電極
106c:第一電源電壓線
107:第一平坦化膜
108:第二平坦化膜
109:第一連接金屬圖案
109c:第二連接金屬圖案
110:陽極
110a:連接圖案
110b:陽極模擬圖案
120:觸排
200、CAT:陰極
300:封裝結構
310、330:無機封裝層
320:有機封裝層
500: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a:第一寬度
b:第二寬度
c:第三寬度
d:第四寬度
PAD:墊部
BEL:端線
EIL:電子注入層
ETL:電子傳輸層
EMP:第一孔
BCT:第二孔
TRT1:第一溝孔
TRT2:第二溝孔
TFT:薄膜電晶體
CT1:第一接觸孔
CT2:第二接觸孔
OLED:發光裝置
OS:有機層
GIP:閘極驅動器
HIL:電洞輸入層
HTL:電洞傳輸層
AA:主動區
NA:非主動區
A、B:區域
CML1:第一共用層
CML2:第二共用層
CML3:第三共用層
CML4:第四共用層
EML1:第一發光層
EML2:第二發光層
CGL:電荷產生層
S1、S2:堆疊
DL:資料線
VDDL:第二電源電壓線
SL:切換線
RL:參考電壓線
SSL:感測線
VSSL:第一電源電壓線
SW-T:開關薄膜電晶體
DR-T:驅動薄膜電晶體
Cst:儲存電容
SS-T:感測薄膜電晶體
附圖被包含以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且被併入以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其描繪了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且與說明書一同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於附圖中:
圖1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2係沿圖1中的線I-I’的剖面圖。
圖3A及3B為圖2所示的區域A及區域B的剖面圖。
圖4A及4B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圖2所示的發光顯示裝置的區域A及區域B的剖面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發光顯示裝置的各子畫素的電路圖。
圖6為圖1所示之具有寬度c的直線區域的剖面圖。
圖7及8為根據本發明的發光顯示裝置的變形例所繪示的剖面圖。
圖9為圖1所示之穿過具有第三寬度的觸排的部分的第二孔所在的區域的示例的剖面圖。
1000:發光顯示裝置
100:基板
102:閘電極
102a:訊號線
103:閘極絕緣膜
104:半導體層
105:通道保護層
106a:源電極
106b:汲電極
106c:第一電源電壓線
107:第一平坦化膜
108:第二平坦化膜
109:第一連接金屬圖案
109c:第二連接金屬圖案
110:陽極
110a:連接圖案
110b:陽極模擬圖案
120:觸排
200、CAT:陰極
300:封裝結構
310、330:無機封裝層
320:有機封裝層
500: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EIL:電子注入層
EMP:第一孔
BCT:第二孔
TRT1:第一溝孔
TRT2:第二溝孔
TFT:薄膜電晶體
CT1:第一接觸孔
CT2:第二接觸孔
OLED:發光裝置
OS:有機層
GIP:閘極驅動器
HTL:電洞傳輸層
AA:主動區
NA:非主動區
A、B:區域
Claims (20)
- 一種發光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具有一主動區及一非主動區;多個發光裝置,設置於該主動區內的多個子畫素中;一電壓線,設置於該非主動區內且沿著該基板的該主動區的一邊緣;一觸排,透過該主動區中的多個第一孔暴露該些發光裝置的多個發光部,且透過該非主動區中的一第二孔暴露該電壓線;以及一平坦化膜,設置於該電壓線及該觸排之間,其中該平坦化膜包含一溝孔以重疊該第二孔,以及其中該些發光裝置的一電子注入層設置於整個該主動區,且延伸至該非主動區以設置於該第二孔及該溝孔內。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發光裝置包含一陽極、一電洞注入層、一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一電子傳輸層、該電子注入層及一陰極,依次堆疊配置。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陰極設置於該電子注入層上,於該非主動區內;且該電壓線連接於該陰極,其中間夾有該電子注入層,於該第二孔內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非主動區內除了一墊部之外,一體式地提供該第二孔。
- 如請求項4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 該基板的至少四個轉角的多個邊緣具有多個彎曲區域,且相鄰轉角之間的多個邊緣具有多個直線區域;該第二孔在平行於該基板的該些彎曲區域的區域中具有第一寬度,且在平行於該基板的該些直線區域的區域中具有第二寬度;且該觸排的一邊緣比該基板的該些邊緣更向內。
- 如請求項5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寬度小於或等於100微米。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注入層透過該第二孔連接於該電壓線,且接觸於該非主動區內的該第二孔的一側的該觸排以及該觸排的上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注入層的一端線位於該非主動區中的該第二孔的更外側。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注入層包含一金屬或一金屬化合物;且該電子注入層具有9埃至20埃的厚度。
- 如請求項9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注入層包含氟化鋰、鐿、銀及鎂中的至少一者。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連接圖案,位於與該陽極相同的層中以重疊該第二孔,其中該連接圖案連接於其下所設的該電壓線,且連接於其上所設的該電子注入層。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平坦化膜包含一第一平坦化膜及一第二平坦化膜,其中該第一平坦化膜及該第二平坦化膜中各包含該溝孔且該溝孔具有小於該第二孔的寬度的寬度。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平坦化膜包含一第一溝孔,該第二平坦化膜包含一第二溝孔,且該第一溝孔及該第二溝孔具有不同寬度,其中該第二孔形成以在比該第一溝孔及該第二溝孔中的至少一者對於該主動區更遠的位置呈開口狀。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連接金屬圖案,連續地設置於該第一溝孔中及該第一平坦化膜上,其中該連接金屬圖案電性連接於其下所設的該電壓線,且於該第一溝孔內部與位於該連接金屬圖案之下的該電壓線以及位於該連接金屬圖案之上的該連接圖案形成一堆疊結構。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注入層的一端線相等於該陰極的一端線。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孔與該第一孔隔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裝置的一電子注入層重疊該第二孔且覆蓋該第二孔的內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裝置包含設置於該電子注入層上的一陰極,其中該電子注入層形成以具有小於 該陰極的厚度的厚度,且具有同於該陰極的寬度,使得位於該陰極之下的該電子注入層直接接觸該第二孔的側部的觸排。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孔形成以相對該連接圖案而言為對稱的。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顯示裝置,更包含連接於該電壓線的一連接金屬圖案、一連接圖案以及設置於該電壓線與該觸排之間的一第一平坦化膜及一第二平坦化膜,其中該第一平坦化膜包含一第一溝孔,且該第二平坦化膜包含一第二溝孔,通過該第二平坦化膜中重疊於該第一溝孔的位置而形成,從而暴露該連接金屬圖案,其中該連接金屬圖案在不重疊於該第二孔的區域中透過該第二溝孔導電地連接於該連接圖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0-0190050 | 2020-12-31 | ||
KR1020200190050A KR20220097068A (ko) | 2020-12-31 | 2020-12-31 | 발광 표시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28315A TW202228315A (zh) | 2022-07-16 |
TWI787908B true TWI787908B (zh) | 2022-12-21 |
Family
ID=79163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5904A TWI787908B (zh) | 2020-12-31 | 2021-07-14 | 發光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39127B2 (zh) |
JP (1) | JP7368440B2 (zh) |
KR (1) | KR20220097068A (zh) |
CN (1) | CN114695434A (zh) |
DE (1) | DE102021134635A1 (zh) |
GB (1) | GB2602721B (zh) |
TW (1) | TWI7879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18912B2 (en) * | 2019-01-04 | 2023-11-14 | Apple Inc.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s with moisture blocking structure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8708A (zh) * | 2009-09-29 | 2012-09-1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有机el装置 |
CN103907397A (zh) * | 2011-11-07 | 2014-07-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有机el显示面板和有机el显示装置 |
CN206947384U (zh) * | 2017-10-13 | 2018-01-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面板 |
JP2019003819A (ja) * | 2017-06-14 | 2019-01-10 | 株式会社Joled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 |
US20200264723A1 (en) * | 2018-04-18 | 2020-08-20 | Mikuni Electron Corporation | Touch panel displa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93926B2 (ja) | 2003-04-25 | 2010-06-30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製造装置 |
JP4736757B2 (ja) | 2005-12-01 | 2011-07-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991634B2 (ja) | 2008-06-09 | 2012-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有機el発光装置 |
WO2013069042A1 (ja) | 2011-11-07 | 2013-05-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
KR102166341B1 (ko) * | 2014-09-05 | 2020-10-1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고 개구율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2469949B1 (ko) * | 2015-11-30 | 2022-11-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102642369B1 (ko) | 2016-03-25 | 2024-03-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KR102565582B1 (ko) | 2017-06-12 | 2023-08-11 | 롬엔드하스전자재료코리아유한회사 |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차광성 스페이서 |
KR102508330B1 (ko) * | 2017-11-22 | 2023-03-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20200072177A (ko) | 2018-12-12 | 2020-06-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도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패널 |
KR102673973B1 (ko) | 2018-12-13 | 2024-06-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704562B1 (ko) * | 2018-12-13 | 2024-09-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KR20210149284A (ko) * | 2020-06-01 | 2021-12-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2020
- 2020-12-31 KR KR1020200190050A patent/KR20220097068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
- 2021-05-31 CN CN202110598119.3A patent/CN11469543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6-02 US US17/336,903 patent/US11839127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7-14 TW TW110125904A patent/TWI787908B/zh active
- 2021-11-16 JP JP2021186472A patent/JP7368440B2/ja active Active
- 2021-11-24 GB GB2116947.9A patent/GB2602721B/en active Active
- 2021-12-23 DE DE102021134635.5A patent/DE102021134635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8708A (zh) * | 2009-09-29 | 2012-09-1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有机el装置 |
CN103907397A (zh) * | 2011-11-07 | 2014-07-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有机el显示面板和有机el显示装置 |
JP2019003819A (ja) * | 2017-06-14 | 2019-01-10 | 株式会社Joled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 |
CN206947384U (zh) * | 2017-10-13 | 2018-01-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面板 |
US20200264723A1 (en) * | 2018-04-18 | 2020-08-20 | Mikuni Electron Corporation | Touch panel displa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08875A1 (en) | 2022-06-30 |
JP2022105269A (ja) | 2022-07-13 |
JP7368440B2 (ja) | 2023-10-24 |
CN114695434A (zh) | 2022-07-01 |
KR20220097068A (ko) | 2022-07-07 |
TW202228315A (zh) | 2022-07-16 |
DE102021134635A1 (de) | 2022-06-30 |
GB2602721A (en) | 2022-07-13 |
GB202116947D0 (en) | 2022-01-05 |
GB2602721B (en) | 2024-06-12 |
US11839127B2 (en) | 2023-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54486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US10446623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9000428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KR101073552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101108160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8795018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220147054A (ko) | 신축성 표시 장치 | |
CN109411619B (zh) | 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90064716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101473310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20230006178A1 (en) |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 |
US6930331B2 (en) | Thin film transistor for use in active matrix typ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 |
US20170169760A1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KR101084192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TWI787908B (zh) | 發光顯示裝置 | |
US9231041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1187162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70001878A (ko) | 표시 장치 | |
US11171191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light-emitting device on an over-coat lay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 |
US20190035856A1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color filter | |
CN118102811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0805151B1 (ko) |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14447033A (zh) | 显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