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892B - 模組結構 - Google Patents

模組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7892B
TWI787892B TW110124002A TW110124002A TWI787892B TW I787892 B TWI787892 B TW I787892B TW 110124002 A TW110124002 A TW 110124002A TW 110124002 A TW110124002 A TW 110124002A TW I787892 B TWI787892 B TW I7878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display unit
module
module structur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3086A (zh
Inventor
黃建東
顧鳳軍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3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89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模組結構,包含:一中框,所述中框具有設有凹槽的第一面;一感應模組,所述感應模組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凹槽內;一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單元覆蓋於所述中框的第一面;一第一介質層,所述第一介質層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一第二介質層;一第三介質層。通過將所述第一介質層與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連接設置為可分離連接的做法,從而在測試過程中,當所述感應模組或所述顯示單元中任意一個發生損壞時,可以回收另一個,以降低成本損耗。

Description

模組結構
本發明涉及指紋識別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模組結構。
電子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性能測試。針對屏下指紋識別設備而言,感應模組和顯示單元貼合之後形成模組結構,該模組結構需要進行各種力學、電學、光學等測試。
模組結構在測試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感應模組或者顯示單元的損壞,感應模組和顯示幕中,只要有一個損壞,整個模組結構就報廢,可見,現有技術的模組結構在測試過程中的損耗成本是很大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模組結構,以解決感應模組與顯示單元之間的脫耦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模組結構,包含: 一中框,所述中框具有一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內設置有一凹槽;一感應模組,所述感應模組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凹槽內;一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單元覆蓋於所述中框的第一面和所述感應模組上;一第一介質層,所述第一介質層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一第二介質層,所述第二介質層位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一第三介質層,所述第三介質層位於所述中框的第一面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
可選的,所述第一介質層適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可分離連接。
可選的,所述第一介質層適於在一第一預設處理下固化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准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介質層還適於在一第二預設處理下和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中的至少一個分離。
可選的,所述第一預設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預設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的,經所述第二預設處理,所述第一介質層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連接的強度大於所述第一介質層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連接的強度。
可選的,所述溫度處理包括:常溫處理、低溫處理和高溫處理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的,所述第一介質層的材料為固態膠或液態膠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的,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介質層的一側與所述感應模組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接觸;所述第二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
可選的,所述第三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所述第三介質層的厚度小於所述第二介質層的厚度。
可選的,所述第三介質層適於實現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中框之間的可分離連接。
可選的,所述第一介質層還適宜於在一強化處理下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固定連接。
可選的,所述強化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的,所述強化處理與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的處理方式相同。
可選的,所述感應模組具有一朝向所述顯示單元的上表面、一與所述上表面相背設置的下表面,以及一垂直所述上表面的側壁,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一強化層,所述強化層位於所述感應模組的所述側壁上,並延伸至所述顯示單元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固定連接。
可選的,所述強化層設置於部分所述感應模組的所述側壁上。
可選的,還包含一遮光層,沿平行於所述感應模組上表面的所述感應模組的側壁周向,所述遮光層覆蓋所述感應模組的側壁周向長度的部分或者全部。
可選的,沿平行於所述感應模組上表面的所述感應模組的側壁周向,所述強化層覆蓋所述感應模組的側壁周向長度。
可選的,所述強化層的材料為黑膠。
可選的,所述第一介質層的材料為流體;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一第四介質層,所述第四介質層至少圍繞於所述感應模組四周,且所述第四介質層在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圍成一空腔以容納所述第一介質層;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位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所述感應模組固定於所述固定支架上;一第五介質層,所述第五介質層位於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所述第五介質層適宜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間的固定連接。
可選的,所述第一介質層材料的粘滯係數大於或等於矽油的粘滯係數。
可選的,所述第一介質層的材料為矽油。
可選的,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四介質層的一側與所述顯示單元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固定支架相接觸;所述第四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且與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個可分離。
可選的,所述第三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所述第二介質層位於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且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介質層的一側與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固定支架相接觸;所述第二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四介質層的尺寸與所述第二介質層的尺寸之和大於所述第三介質層的尺寸。
可選的,還包含一調節件,所述調節件用於調節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距離。
可選的,所述中框具有一與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凹槽貫穿部分厚度的所述中框;所述調節件的一端至少部分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從所述中框的第二面伸出,所述調節件適宜於在所述中框的第二面上調節所述固定支架在所述中框的凹槽內的位置,所述調節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接觸。
可選的,所述調節件包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相接觸;一調節部,所述調節部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沿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的方向上,所述調節部的一端從所述中框的第二面伸出,所述調節部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接觸。
可選的,所述第四介質層的材料為橡膠。
可選的,所述第五介質層的材料為泡棉雙面膠。
可選的,所述第二介質層的材料為泡棉雙面膠。
可選的,所述第三介質層的材料為有粘性、易清理的材料。
可選的,所述感應模組為光學指紋感應模組,所述第一介質層材料的透光率大於預設值。
可選的,所述第一介質層中無氣泡。
可選的,所述顯示單元為剛性顯示單元或者柔性顯示單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的模組結構包含所述中框、所述感應模組、所述顯示單元、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所述第一介質層、位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的所述第二介質層,及位於所述中框的第一面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所述第三介質層,能夠避免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由於兩者的直接接觸而直接相互擠壓,減小了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的壓力,從而提高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的可靠性。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介質層與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為可分離連接。因此,在測試過程中,當所述感應模組或所述顯示單元中任意一個發生損壞時,可以使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分離,以回收另一個,從而能夠有效降低所述感應模組對所述顯示單元的依賴度,有效降低器件的成本損耗。
本發明可選方案中,所述第一介質層經第一預設處理可固化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准固定連接,從而能夠使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從而能夠有效保證所述感應模組採集的指紋圖像和所述顯示單元的顯示圖像的品質。
本發明可選方案中,所述第一介質層還適宜於在強化處理下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固定連接,或者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用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固定連接的所述強化層,從而提高所述模組結構在工作條件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本發明可選方案中,所述感應模組為所述光學指紋感應模組,將所述第一介質層與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連接均設置為可分離的連接,能夠有效減小模組結構內部的應力,能夠有效減少應力過大而影響感應模組和顯示單元的功能的現象的出現。
本發明可選方案中,所述第二介質層和所述第三介質層均為可形變材料,當所述第二介質層一側與所述感應模組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接觸時,所述第二介質層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三介質層的厚度,從而保證第二介質層的形變範圍大於所述第三介質層的形變範圍,能夠有效避免顯示單元和感應模組之間由於兩者的直接接觸而直接相互擠壓,減小了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的壓力,從而提高感應模組和顯示單元的可靠性。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由背景技術可知,現有技術中的模組結構存在損耗成本過高的問題。以下結合現有技術中模組結構的貼合方式分析其損耗成本過高問題的原因:
現有技術中,感應模組是固定貼合於顯示單元上,即與顯示單元固定相連,一旦完成貼合,感應模組與顯示單元即不可分離;感應模組與顯示單元之間任意一個損壞,即使另一個沒有損壞,整個模組結構依舊報廢,從而導致了測試過程中模組結構損耗成本過大的問題。
而且,當感應模組是光學指紋識別模組的時候,感應模組與顯示單元固定貼合後,由於固定貼合過程可能會在模組結構中產生較大的應力,過大的應力可能會影響光學指紋感應模組和顯示單元的功能,例如所獲得的指紋圖像或所顯示的圖像中可能會出現陰影等問題。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參考圖1,示出了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所述模組結構包含:
一中框110,所述中框110具有一第一面111,所述第一面111內設置有一凹槽100;一感應模組120,所述感應模組120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凹槽100內;一顯示單元130,所述顯示單元130覆蓋於所述中框110的第一面111和所述感應模組120上;一第一介質層141,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一第二介質層142,所述第二介質層142位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凹槽100的底部之間;一第三介質層143,所述第三介質層143位於所述中框110的第一面111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
所述中框110、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以及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所述第二介質層142和所述第三介質層143的設置,能夠有效避免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所述感應模組120之間直接相互擠壓,從而提高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20的可靠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適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可分離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三介質層143適於實現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所述中框110之間的可分離連接。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與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為可分離連接。因此,在測試過程中,當感應模組120或顯示單元130中任意一個發生損壞時,可以使感應模組120和顯示單元130分離,從而回收另一個,從而有效降低器件的成本損耗。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所述中框110構成所述模組結構的殼體,以便於挾持所述模組結構,為所述模組結構提供必要的機械支撐。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中框110的材料為金屬。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中框110的材料還可以是硬質塑膠等其他適宜的材料。
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中框110呈凹形,所述中框110具有所述第一面111,所述中框110的所述第一面111設置有所述凹槽100,所述凹槽100適宜於提供空間以設置電子元件以進行測試。
所述感應模組120適宜於獲得生物特徵圖像,所述生物特徵可以是指紋、掌紋等。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感應模組120為指紋感應模組。具體地,所述感應模組120為光學指紋感應模組,即所述感應模組120為基於光學原理的指紋感應模組,因此所述感應模組120通過接受攜帶有指紋資訊的光線以獲得指紋圖像。
如圖1所示,所述感應模組120部分位於所述凹槽100內。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感應模組120也可以全部位於所述凹槽100內。
所述顯示單元130適宜於顯示靜態或動態的圖像。所述顯示單元130覆蓋於所述中框110的所述第一面111上以構成所述模組結構。
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元130為剛性顯示單元,即所述顯示單元130具有剛性的基板。具體的,所述顯示單元130的基板為剛性玻璃。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元130的基板還可以為半導體基板等其他剛性材料,例如,矽、鍺等半導體材料。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元130也可以是柔性顯示單元,即所述顯示單元130的基板為柔性材料,例如聚醯亞胺(PI)薄膜等。
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其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適宜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可分離連接,即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朝向所述感應模組120的表面與所述感應模組120之間的連接,和/或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朝向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表面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連接為可分離連接。
將所述第一介質層141與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中的至少一個之間連接設置為可分離連接的做法,使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可分離,從而在測試過程中,當所述感應模組120或所述顯示單元130中任意一個發生損壞時,可以回收利用另一個,以降低器件的成本損耗。
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適於在一第一預設處理下固化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准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介質層141還適於在一第二預設處理下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的分離,所述第一介質層還適於在所述第二預設處理下實現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的分離包括:所述第一介質還適於在所述第二預設處理下和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中的至少一個分離。
也就是說,經所述第一預設處理,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固化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准固定連接;經所述第二預設處理,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和所述感應模組120之間的連接與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連接中的至少一個分離,其中,所述第一預設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預設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第一預設處理適宜於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固化以使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實現准固定連接以進行測試。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為具有粘性的材料,因此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固化後,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固定,進而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准固定連接。
而且由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固定,因此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距離基本穩定,從而能夠有效提高所述感應模組120的成像可靠性,有效改善所述顯示單元130的顯示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准固定連接是指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兩者在某種條件下可分離,例如二者之間連接強度僅需要滿足測試過程的需要即可,無需完全固定。具體的,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連接的剝離力大於預設值,例如所述預設值可以為8kg。
由於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因此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連接的剝離力大於預設值是指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第一介質層141之間連接的剝離力與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所述第一介質層141之間連接的剝離力均大於所述預設值。
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為溫度處理。所述溫度處理是指將所述模組結構設置於某一溫度條件下。其中,所述溫度處理包括:常溫處理、低溫處理和高溫處理中的至少一個。一般而言,低溫處理的溫度在-40℃以下;高溫處理的溫度為大於65℃、小於150℃的範圍內;常溫處理的溫度在0℃至30℃的範圍內。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為溫度處理的做法僅為一示例。本第一實施例的其他實施態樣中,所述第一預設處理也可以是光照處理或者溶劑處理,即所述第一預設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
具體的,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預設處理可以為光照處理,即通過一定波長或者強度的光線照射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從而實現第一介質層141的固化以固定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相對位置。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預設處理還可以為溶劑處理,即通過某種溶劑浸泡從而實現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固化,所述溶劑可以具有預設濃度。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將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兩個或三個結合使用從而實現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固化,如溫度處理和溶劑處理相結合,即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浸泡於特定溫度的溶劑中,或者溫度處理和光照處理相結合,即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在一定溫度下接收特定光線的照射,或者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即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浸泡在特定溶劑中後,接收特定光線的照射。
所述第二預設處理適宜於能夠使所述顯示單元130與所述第一介質層141之間和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第一介質層141之間中的至少一個的連接脫離,以實現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所述感應模組120之間的分離,從而實現顯示單元130和感應模組120可以高良率回收,解決顯示單元130和感應模組120的脫耦問題。
本第一實施例中,經所述第二預設處理,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和所述感應模組120之間連接的強度大於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連接的強度。由於所述顯示單元130的價格相對較高,因此經所述第二預設處理後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強度更弱,能夠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與所述顯示單元130更易分離,從而能夠減少顯示單元130上物質殘餘,能夠有效提高顯示單元130的回收良率,有利於提高顯示單元130的重複利用率。
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預設處理為溶劑處理。所述溶劑處理是指利用某種具有預設濃度的溶劑浸泡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本實施例中,溶劑浸泡的過程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能夠溶解以實現顯示單元130和感應模組120之間的分離。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二預設處理為溶劑處理的做法僅為一示例,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預設處理也還可以為溫度處理或光照處理。所述第二預設處理的具體情況參考前述第一預設處理,本發明在此不再贅述。
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材料為固態膠或液態膠中的至少一種。具體的,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材料可以是OCA膠(Optically Clear Adhesive)、PSA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CA膠(Sol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等固態膠或者熱解性UV(Ultraviolet Rays)膠等液態膠中的至少一種。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一預設處理和所述第二預設處理與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材料相適應。例如在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為OCA膠時,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為OCA膠的正常貼合工藝,即在OCA膠的正常貼合工藝下貼合,所述第二預設處理為紫外光照射,即OCA膠在紫外光照射下降低粘性、能夠實現分離;在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為PSA膠(感壓膠),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為採用PSA膠的正常貼合工藝貼合併達到剝離力要求,所述第二預設處理為借助工具的外力從側面使其分離;在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為固體膠或者水膠時,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為採用固體膠或水膠的正常貼合工藝貼合固化,所述第二預設處理為溶解固體膠或水膠的溶劑浸泡,即使用特定溶劑浸泡下實現分離;在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為UV膠時,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為UV膠的正常貼合工藝,即在UV膠的正常貼合工藝下貼合,所述第二預設處理為溫度處理,即UV膠在一定溫度下降低粘度、能夠實現分離。
還需要說明的是,通過溶劑溶解所述第一介質層141以實現所述第二預設處理的做法,還能夠在分離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感應模組120的過程中清理去除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從而有利於器件回收利用。因此選擇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過程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材料還需要容易被清潔,以便於器件的回收利用。
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當所述第二預設處理並不是通過溶解所述第一介質層141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分離時,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材料選擇還需要容易去除以便於器件回收再利用。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感應模組120為光學指紋感應模組,所述第一介質層141還需要具有可靠的光學性能,包括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具有穩定的光學參數如透光率和/或折射率等。具體地,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材料的透光率大於預設值,例如所述第一介質層141材料的透光率大於85%,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折射率與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所述感應模組120的折射率相接近等,所述第一介質層141不會因變黃而導致透光率下降,不會因材料變性而導致折射率變化,不會因材料老化而導致氣波的產生等,或者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透光率的變化、折射率的變化、和材料老化程度在預設範圍內。將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光學性能參數設置在合理範圍的做法,能夠有效降低對感應模組性能的影響,有利於高品質指紋圖像的獲得。
此外,由於氣泡的存在會影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透光性,改變光路,因此當所述感應模組120為光學指紋感應模組時,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材料為可脫泡材料,即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無氣泡以避免氣泡對光路造成影響。
繼續參考圖1,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位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凹槽100的底部之間的所述第二介質層142;位於所述中框11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所述第三介質層143。
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介質層142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而且如圖1所示,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130表面的方向Z上,所述第二介質層142的一側與所述感應模組120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凹槽100的底部相接觸。因此,將所述感應模組120至少部分設置於鏤空避讓設計的凹槽100內,而且採用可形變材料材質的所述第二介質層142,能夠起到緩衝的作用,降低所述感應模組120受損的風險。具體的,所述第二介質層142的材料為泡棉雙面膠。
所述第三介質層143適宜於實現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所述中框110之間的連接,以構成模組結構的殼體。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介質層143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以實現所述中框11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緩衝。所述第三介質層143有粘性且易清理,從而易於實現所述中框11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的分離。所述第三介質層143可以為不透光材料。具體的,所述第三介質層143的材料為泡棉雙面膠。
需要說明的是,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三介質層143的厚度小於所述第二介質層142的厚度,從而避免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所述感應模組120之間直接的相互擠壓,提高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的可靠性。
此外,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三介質層143的材料是熱良導體,從而實現所述第三介質層143在所述模組結構中的散熱作用,以提高模組結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需要說明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通過測試之後,所述模組結構還需要經過一強化處理以實現所述模組結構的完全固定,從而提高所述模組結構在工作條件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因此,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還適宜於在所述強化處理下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固定連接。
具體的,所述強化處理適宜于加強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連接強度,使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准固定連接轉變為完全固定連接。
本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強化處理與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的處理方式相同,即所述強化處理為溫度處理。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強化處理也可以與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的處理方式不同。所述強化處理可以是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
需要說明的是,本第一實施例中,雖然所述強化處理與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的處理方式相同,即均採用溫度處理,但是具體的工藝細節並不完全相同。具體的,所述強化處理的處理時間長短、處理溫度高低等具體細節與所述第一預設處理並不相同,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強化處理採用更長的處理時間、更高的處理溫度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出現不可逆轉的固化,從而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固定連接。
本發明另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為光照處理時,所述強化處理也可以是光照處理,但是光照處理的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與所述第一預設處理並不相同,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預設處理的光照時間較短(如短至幾秒)、光照強度較弱,所述第一預設處理之後的第一介質層141使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連接強度為完全固化後的30~40%。而強化處理的光照時間更長,光照強度更強,從而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完全固化。所述強化處理可以在固化爐中進行,一些情況下,固化爐溫度可以設定為50℃,強化處理所採用光源工作2000小時後需更換,從而採用溫度處理和光處理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所述強化處理。
本第二實施例中,採用所述強化處理以使所述第一介質層141完全固化的做法僅為一示例。參考圖2,示出了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本第二實施例中,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一強化層144,所述強化層144適宜於實現所述顯示單元130和所述感應模組120之間的固定連接以保證模組結構在工作條件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所述強化層144位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側壁上並延伸至所述顯示單元130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固定連接,即所述強化層144位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和所述第一介質層141的側壁上。
所述感應模組120具有一朝向所述顯示單元130的上表面、一與所述上表面相背設置的下表面,以及一垂直所述上表面的側壁,所述側壁位於所述顯示單元1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間。結合參考圖3,示出了圖2中平行所述顯示單元130的上表面的平面內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本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強化層144設置於部分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上。
需要說明的是,為顯示清晰,圖3中並未示出所述第三介質層143。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強化層144的數目可以為多個,離散的分佈於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上。如圖3中,本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強化層144為四個,分別位於所述感應模組120的沿四個不同平面的側壁上。
需要說明的是,本第二實施例中,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一遮光層145,所述遮光層145圍繞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設置。所述遮光層145能夠反射或者吸收雜散光,從而達到抑制干擾信號、改善圖像品質的目的。在一些實施中,沿平行於所述感應模組120上表面的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周向上,所述遮光層145覆蓋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周向長度的全部,所述遮光層145覆蓋所述強化層144和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如圖3所示)。所以本第二實施例中,在通過檢驗測試之後,所述模組結構可以通過點膠等方式在所述感應模組120周邊局部形成所述強化層144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120和顯示單元130的完全固定連接;再於所述感應模組120四周形成所述遮光層145以減少漏光、提高圖像品質。
但是在所述感應模組120周邊局部點膠以形成所述強化層144並通過所述遮光層145實現遮光的做法僅為一示例,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強化層144還可以圍繞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四周設置,所述強化層144可以由不透光材料形成。
參考圖4,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三實施例與所述第二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遮光層145覆蓋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周向長度的部分,所述遮光層145位於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的未被所述強化層144覆蓋的區域。
結合參考圖5和圖6,其中圖5是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平行所述顯示單元130上表面的平面內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需要說明的是,為顯示清晰,圖6中並未示出所述第三介質層143。
第四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相同之處,本發明在此不再贅述。本第四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中,沿平行於所述感應模組120上表面的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周向,所述強化層144a覆蓋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周向長度,即所述強化層144a沿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周向延伸一周。
此外,本第四實施例中,所述強化層144a的材料為黑膠,因此所述強化層144a本身具有吸光能力,所以所述強化層144a圍繞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四周設置還能夠起到吸收雜散光、改善圖像品質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5所示,在垂直所述顯示單元130表面的方向Z上,所述強化層144a僅位於所述感應模組120的部分側壁上,即未完全覆蓋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但是這種做法僅為一示例,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在垂直所述顯示單元130表面的方向Z上,所述強化層144a也可以完全覆蓋所述感應模組120的側壁。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感應模組120通過固化的所述第一介質層141與所述顯示單元130實現准固定連接。但是這種僅為一示例,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質層141也可以不固化。上述實施例的模組結構可同時適用於工作條件和可靠性測試條件下,測試條件下所述第一介質層141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准固定連接能夠解決感應模組120與顯示單元130之間的脫耦問題,工作條件下所述感應模組120與所述顯示單元130之間的固定連接,能夠提高所述模組結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參考圖7,示出了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7所示,所述第一介質層241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但是所述第一介質層241的材料為流體;因此,為了將所述第一介質層241密封於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一第四介質層244,所述第四介質層244至少圍繞於所述感應模組220四周,且所述第四介質層244在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圍成一空腔以容納所述第一介質層241;一固定支架250,所述固定支架250位於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所述感應模組220固定於所述固定支架250上;一第五介質層245,所述第五介質層245位於所述固定支架250和所述感應模組220之間,所述第五介質層245適宜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固定支架250之間的固定連接。
由於所述第一介質層241為流體,具體的,所述第一介質層241為低粘性的膠體或者液體材質,即使在工作條件和可靠性測試條件下都不固化,可見,所述顯示單元230和所述感應模組220始終是分離的,因此當所述顯示單元230和所述感應模組220中任意一個損壞時,可以將所述顯示單元230和所述感應模組220分離以回收利用另一個,從而能夠有效降低損耗成本。所述第一介質層241的透光率大於預設值,例如所述第一介質層241的透光率大於85%。
本第五實施例中,通過採用流體材質的第一介質層241以填充滿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的空間。所述第一介質層241的材料可以為油性物質,所述第一介質層241的材料的粘滯係數大於或等於矽油的粘滯係數,例如:所述第一介質層241可以為矽油。
所述第四介質層244能夠起到密封作用,用於形成封閉空間以容納流體質地的第一介質層241。此外,所述第四介質層244不能妨礙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顯示單元230分離後的回收利用,因此所述第四介質層244為無粘性且易清理的材料,從而能夠儘量降低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顯示單元230分離後,所述第四介質層244的影響。
此外,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第四介質層244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且與所述顯示單元230和所述固定支架250中的至少一個可分離;而且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230表面的方向Z上,所述第四介質層244的一側與所述顯示單元230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固定支架250相接觸。因此,所述第四介質層244還能夠在起到緩衝的作用從而避免所述顯示單元230和所述感應模組220直接擠壓,以提高所述顯示單元230和感應模組220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具體的,所述第四介質層244的材料是橡膠。
而且,位於所述中框210和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的所述第三介質層243為可形變材料,所述第二介質層242位於所述固定支架250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且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230表面的方向Z上,所述第二介質層242的一側與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固定支架250相接觸;所述第二介質層242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230表面的方向Z上,所述第四介質層244的尺寸與所述第二介質層242的尺寸之和大於所述第三介質層243的尺寸。具體地,所述第四介質層244的厚度與所述第二介質層242的厚度之和大於所述第三介質層243的厚度。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第三介質層243的材料是有粘性且易清理的材料,從而易於實現所述中框210與所述顯示單元230的分離,例如所述第三介質層243可以是泡棉雙面膠,所述泡棉雙面膠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泡棉雙面膠帶,其中的膠體具有伸縮性。所述第三介質層243的材料是熱良導體,從而實現所述第三介質層243在所述模組結構中的散熱作用,以提高模組結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需要說明的是,本第五實施例中,位於所述固定支架250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的所述第二介質層242,能夠將所述固定支架250與所述中框210進行定位和固定;因此,所述第二介質層242為有粘性的材料。具體的,所述第二介質層242為泡棉雙面膠。
所述固定支架250用於承托所述感應模組220,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220與所述中框210的固定和定位。具體的,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250呈“凵”形,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第四介質層244位於所述“凵”形的凹槽內。具體的,所述固定支架250的材料為塑膠,例如PET材料。
所述第五介質層245用於將所述感應模組220固定於所述固定支架250上。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第五介質層245位於所述“凵”形的固定支架250的凹槽的底部,所述感應模組220位於所述第五介質層245上。
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第五介質層245為可形變材料,以提供緩衝作用,提高模組中電子元件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所述第五介質層245具有粘性。具體的,所述第五介質層245的材料為泡棉雙面膠。
繼續參考圖7,所述中框210具有一與所述第一面211(圖中以虛線示意)相背的第二面212;所述凹槽貫穿部分厚度的所述中框2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一調節件260,所述調節件260用於調節所述固定支架250與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的距離。
所述調節件260的一端至少部分貫穿剩餘厚度的所述中框210,從所述中框210的所述第二面212伸出,所述調節件260適宜於在所述中框210的所述第二面212上調節所述固定支架250在所述凹槽內的位置,所述調節件260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250接觸。
所述調節件260通過調節所述固定支架250在所述凹槽內的位置,從而調節所述固定支架250與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的距離,進而調節所述感應模組220與所述顯示單元230的相對位置,以排除所述第一介質層241中的氣泡,同時改善所述感應模組220採集指紋圖像的品質。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調節件260的材料為金屬。
如圖7所示,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調節件260包括:一固定部262,所述固定部262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250相接觸;一調節部261,所述調節部261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210,沿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210的方向上,所述調節部261的一端從所述中框210的第二面212伸出,所述調節部261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部262的另一端接觸。
所述調節部261用於實現所述固定支架260在所述中框210的凹槽內的位置的調節。具體的,所述調節部261貫穿所述中框210的凹槽的底部,沿貫穿剩餘厚度的所述中框210的方向,所述調節部261的一端從所述中框210的第二面212伸出,所以沿貫穿剩餘厚度的所述中框210的方向,所述調節部261伸入凹槽中的厚度越大,所述固定支架250裡所述中框210的凹槽的底部越遠,所述感應模組220與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距離越近。
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調節部261的數量為多個,所述多個調節部261伸入所述凹槽中的厚度不同,能夠調節所述感應模組220朝向所述顯示單元230的表面的方向,排除所述第一介質層241內的氣泡,調節所述感應模組220和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的平面的平行度,改善顯示圖像品質和採集的生物特徵圖像品質。
本第五實施例中,沿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210的方向上,所述調節部261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部262接觸。所述固定部262用於實現所述調節部261和所述固定支架250之間的接觸,將所述調節部261的點接觸轉化為面接觸,從而分散壓力,提高受力均勻性。
需要說明的是,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調節部261通過所述固定部262實現與所述固定支架250的接觸。本發明其他實施例,所述調節部261也可以直接與所述固定支架250接觸。
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中框210的材料為金屬。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中框210的材料還可以是硬質塑膠等其他適宜的材料。
本第五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元230為剛性顯示單元,即所述顯示單元230具有剛性的基板。具體的,所述顯示單元230的基板為剛性玻璃。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元230的基板還可以為半導體基板等其他剛性材料,例如,矽、鍺等半導體材料。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230元也可以是柔性顯示單元,即所述顯示單元230的基板為柔性材料,例如聚醯亞胺(PI)薄膜等。
本第五實施例的模組結構可同時適用於工作條件和可靠性測試條件下,以解決所述感應模組220與所述顯示單元230之間的脫耦問題。
參考圖8,示出了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六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8所示,本第六實施例的模組結構包含所述中框310、所述感應模組320、所述顯示單元330、所述第一介質層341、所述第二介質層342、所述第三介質層343、所述第四介質層344、所述第五介質層345、所述固定支架350,及所述調節件361。
本第六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相同之處,本發明不再贅述;本第六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本第六實施例中,所述調節件僅包括調節件361,沿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310的方向上,所述調節件361的另一端直接與所述固定支架350接觸。
綜上,本發明的模組結構包含:中框、感應模組、顯示單元、以及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第一介質層、位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的第二介質層、位於所述中框的第一面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第三介質層,能夠避免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直接相互擠壓,從而提高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的可靠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介質層與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為可分離連接。因此,在測試過程中,當所述感應模組或所述顯示單元中任意一個發生損壞時,可以使感應模組和顯示單元分離,以回收另一個,從而能夠有效降低感應模組對顯示單元的依賴度,有效降低器件的成本損耗。
本發明可選方案中,所述第一介質層經所述第一預設處理可固化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准固定連接,從而能夠使顯示單元和感應模組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從而能夠有效保證指紋圖像和顯示圖像的品質。本發明可選方案中,所述第一介質層還適宜於在所述強化處理下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固定連接,或者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用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固定連接的強化層,從而提高所述模組結構在工作條件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本發明可選方案中,所述感應模組為光學指紋感應模組,將所述第一介質層與感應模組和顯示單元之間的連接均設置為可分離的連接,能夠有效減小模組結構內部的應力,能夠有效減少應力過大而影響感應模組和顯示單元的功能的現象的出現。本發明可選方案中,所述第二介質層和所述第三介質層均為可形變材料,當所述第二介質層的一側與所述感應模組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接觸時,所述第二介質層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三介質層的厚度,從而保證所述第二介質層的形變範圍大於所述第三介質層的形變範圍,能夠有效避免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直接相互擠壓,從而提高感應模組和顯示單元的可靠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凹槽 110、210、310:中框 111、211:第一面 120、220、320:感應模組 130、230、330:顯示單元 141、241、341:第一介質層 142、242、342:第二介質層 143、243、343:第三介質層 144、144a:強化層 145:遮光層 212:第二面 244、344:第四介質層 245、345:第五介質層 250、350:固定支架 260、361:調節件 261:調節部 262:固定部 Z:方向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平行所述顯示單元的上表面的平面內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4是平行所述顯示單元的上表面的平面內的第三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平行所述顯示單元的上表面的平面內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模組結構的第六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100:凹槽
110:中框
111:第一面
120:感應模組
130:顯示單元
141:第一介質層
142:第二介質層
143:第三介質層
Z:方向

Claims (25)

  1. 一種模組結構,包含:一中框,所述中框具有一第一面,所述中框內設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開口位於所述第一面;一感應模組,所述感應模組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凹槽內;一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單元覆蓋於所述中框的第一面和所述感應模組上;一第一介質層,所述第一介質層填充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一第二介質層,所述第二介質層位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及一第三介質層,所述第三介質層位於所述中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其中,所述第一介質層適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可分離連接,所述第一介質層適於在一第一預設處理下固化,以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准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介質層還適於在一第二預設處理下實現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的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預設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第二預設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經所述第二預設處理,所述第一介質層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連接的強度大於 所述第一介質層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連接的強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一介質層的材料為固態膠或液態膠中的至少一種。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沿垂直所述模組結構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介質層的一側與所述感應模組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接觸;所述第二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三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所述第三介質層的厚度小於所述第二介質層的厚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三介質層適於實現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中框之間的可分離連接。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一介質層還適宜於在一強化處理下實現所述感應模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固定連接。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強化處理包括:溫度處理、光照處理和溶劑處理中的至少一種。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強化處理與所述第一預設處理的處理方式相同。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感應模組具有一朝向所述顯示單元的上表面、一與所述上表面相背設置的下表面,以及一垂直所述上表面的側壁,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一強化層,所述強化層位於至少部分所述感應模組的所述側壁上,並延伸至所述顯示單元以實現所述感應模 組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固定連接。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模組結構,還包含一遮光層,所述遮光層覆蓋所述感應模組的側壁周向長度的部分或者全部。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沿所述感應模組的側壁周向,所述強化層覆蓋所述感應模組的側壁周向長度。
  14. 如請求項11或13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強化層的材料為吸光材料。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一介質層的材料為流體;所述模組結構還包含:一第四介質層,所述第四介質層至少圍繞於所述感應模組四周,且所述第四介質層在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顯示單元之間圍成一空腔以容納所述第一介質層;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位於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所述感應模組固定於所述固定支架上;一第五介質層,所述第五介質層位於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感應模組之間,所述第五介質層適宜於實現所述感應模組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間的固定連接。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一介質層材料的粘滯係數大於或等於矽油的粘滯係數,或者所述第一介質層的材料為矽油。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沿所述模組結構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四介質層的一側與所述顯示單元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固定支架相接觸;所述第四介質層的材 料為可形變材料,且與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固定支架中的至少一個可分離。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三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所述第二介質層位於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間,且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介質層的一側與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接觸,另一側與所述固定支架相接觸;所述第二介質層的材料為可形變材料;沿垂直所述顯示單元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四介質層的尺寸與所述第二介質層的尺寸之和大於所述第三介質層的尺寸。
  19.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模組結構,還包含一調節件,所述調節件用於調節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顯示單元之間的距離。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中框具有一與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凹槽貫穿部分的厚度的所述中框;所述調節件的一端至少部分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從所述中框的第二面伸出,所述固定支架在所述中框的凹槽的位置適宜於通過所述中框的第二面上的所述調節件調節,所述調節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接觸。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調節件包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相接觸; 一調節部,所述調節部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沿貫穿剩餘厚度的中框的方向上,所述調節部的一端從所述中框的第二面伸出,所述調節部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接觸。
  22.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四介質層的材料為橡膠;所述第五介質層的材料為泡棉雙面膠;所述第二介質層的材料為泡棉雙面膠;所述第三介質層的材料為有粘性、易清理的材料。
  2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感應模組為光學指紋感應模組,所述第一介質層材料的透光率大於預設值。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第一介質層中無氣泡。
  2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模組結構,其中,所述顯示單元由剛性材料或者柔性材料製成。
TW110124002A 2020-06-30 2021-06-30 模組結構 TWI787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401.8U CN212160699U (zh) 2020-06-30 2020-06-30 模组结构
CN202021249401.8 2020-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086A TW202203086A (zh) 2022-01-16
TWI787892B true TWI787892B (zh) 2022-12-21

Family

ID=73700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002A TWI787892B (zh) 2020-06-30 2021-06-30 模組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2176B2 (zh)
CN (1) CN212160699U (zh)
TW (1) TWI78789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1919B2 (en) * 2003-09-05 2008-04-22 Authentec, Inc. Multi-biometric finger sensor having different selectiviti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TW201925868A (zh) * 2017-12-08 2019-07-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0799990A (zh) * 2019-04-22 2020-02-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133443A (zh) * 2018-12-13 2020-05-0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53770B1 (ko) * 2017-05-08 2022-01-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에 통합된 압력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1919B2 (en) * 2003-09-05 2008-04-22 Authentec, Inc. Multi-biometric finger sensor having different selectiviti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TW201925868A (zh) * 2017-12-08 2019-07-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1133443A (zh) * 2018-12-13 2020-05-0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99990A (zh) * 2019-04-22 2020-02-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32176B2 (en) 2022-12-20
CN212160699U (zh) 2020-12-15
TW202203086A (zh) 2022-01-16
US20220036033A1 (en)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7875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20082369A1 (zh)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90310510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478449B2 (ja) 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機器の製造方法
KR2007001782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US7829833B2 (en) Arranging and/or supporting an image pickup device in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8646457A (zh)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9640886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071212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1524944A (zh) Oled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I787892B (zh) 模組結構
US11964464B2 (en) Tape, vehicle-mounted display module and vehicle-mounted display device
TWI443173B (zh) 觸控顯示裝置與其製法
TW201031984A (en) Re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CN216286064U (zh)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和曲面显示装置
JP6149502B2 (ja)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12237562A (ja) 放射線検出パネル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検出器
TWM602667U (zh) 指紋感測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6370616A (zh) 框胶固化率测试样品的制备方法及框胶固化率测试方法
TWM520710U (zh) 顯示裝置
TWI530832B (zh) 觸控顯示裝置
JP2016099532A (ja) 表示装置
JP2017076147A (ja) 表示装置
EP3172453B1 (en) Bonding method with curing by reflected actinic rays
TWI785663B (zh) 感測模組之結構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