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5233B - 乾燥裝置 - Google Patents

乾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5233B
TWI785233B TW108113556A TW108113556A TWI785233B TW I785233 B TWI785233 B TW I785233B TW 108113556 A TW108113556 A TW 108113556A TW 108113556 A TW108113556 A TW 108113556A TW I785233 B TWI785233 B TW I7852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discharge
aforementioned
drying device
mov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3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3960A (zh
Inventor
坂上勝哉
河阪雅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愛麗思歐雅瑪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愛麗思歐雅瑪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愛麗思歐雅瑪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3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5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523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Adjustment And Processing Of Grains (AREA)

Abstract

乾燥裝置包括具有吸氣口1041、1051、1061的殼體1,收容在殼體1內的送風裝置2,將藉由送風裝置2送出的風加熱的加熱裝置3,以及兩個排出部5。並且乾燥裝置包括分支部4,分支部4具有在加熱裝置3的較下游側固定在殼體1的入側開口40以及兩個出側管道41、42。兩個排出部5係各個入側端個別安裝在兩個出側管道41、42。藉由這樣的構成,提供一種可以將暖風散佈在更寬廣的領域的乾燥機。

Description

乾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乾燥裝置。
已知一種將棉被等的生活用品乾燥的乾燥裝置。在專利文獻1中,揭露了習知的乾燥裝置的一個示例。此文獻的乾燥裝置係包括將送風機以及加熱裝置收容的殼體,以及從殼體延伸的排出部。此排出部係具有一個固定在殼體的第一軟管,以及經由分支接頭連接到第一軟管的兩個第二軟管。藉由具有兩個第二軟管,可以將用以乾燥的暖風排出到複數個區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登錄實用新案第3035776號公報
然而,為了以兩個第二軟管容納在安裝到第一軟管的分支接頭的方式構成,第二軟管的直徑設定為小於第一軟管的直徑。因此,會擔心從每個第二軟管排出的暖風的風量不足。
本發明係在上述情況下構思出來的,並且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將暖風散佈在更寬廣的領域的乾燥機。
藉由本發明提供的乾燥裝置係包括具有吸氣口的殼體、收容在前 述殼體的送風裝置、將藉由前述送風裝置送出的空氣加熱的加熱裝置、以及兩個排出部。並包括分支部,分支部具有在前述加熱裝置的較下游側固定到前述殼體的入側開口、以及兩個出側管道,前述兩個排出部係各個入側端個別安裝在前述兩個出側管道。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前述分支部從前述殼體露出。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前述兩個出側管道係包括沿伸在第一方向的第一出側管道、以及延伸在與前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出側管道。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排出部係包括設置在出側端的排出噴嘴,此排出噴嘴具有筒狀構件以及相對於此筒狀構件可動之第一可動部,前述第一可動部係在沿著前述筒狀構件的通風方向的第一狀態、以及在沿著與此通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狀態可動。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排出噴嘴係設置在前述筒狀構件中與第一可動部不同的位置,並且具有相對於前述筒狀構件可動的第二可動部。前述第二可動部係在沿著前述筒狀構件的通風方向的第一狀態、以及在沿與此通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狀態可動。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排出部係具有安裝到前述出側管道的自由彎曲的軟管、以及安裝到靠近此軟管出側端的軟管保持器,前述軟管保持器係被前述殼體保持。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以及優點係參考附圖並藉由以下進行的詳細說明,將變得更加清楚。
1:殼體
2:送風裝置
3:加熱裝置
4:分支部
5:排出部
7:操作部
11:軟管接合部
12:手柄部
13:電源纜線收容部
14、15:腳部
17:通風部
21:風扇
22:馬達
23:外殼
31:加熱部
32:端子部
40:入側開口
41、42:出側管道
43:入側基部
51:排出噴嘴
52:軟管
53:軟管保持器
54:軟管基座
57:鞋用附件
58:豎立用附件
71:操作按鈕
72:操作基板
101:前表面
102:後表面
103:上表面
104:下表面
105、106:側表面
111:突片收容部
131:蓋
161、162、163:過濾器
231:吸入口
232:送風口
411:直的內側表面
412:彎曲的內側表面
413:出側邊緣部
421:內側表面
422:彎曲的內側表面
423:出側邊緣部
510:筒狀構件
511:第一可動部
512:第二可動部
515:香氛保持部
521:軟管拆卸部
531:環狀部
532:接合突片
541:側板部
542:頂板部
543:插通孔
571:分支排出口
1031:通氣口
1041、1051、1061:吸氣口
5101:入側口
5102:排出口
5103:側方排出孔
5111、5121:主板部
5112、5122:側板部
5113、5123:旋轉軸構件
A1、A4:乾燥裝置
Fo:被子
Fb:床墊
N1:第一方向
N2:第二方向
第1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立體圖。
第2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立體圖。
第3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俯視圖。
第4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正視圖。
第5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仰視圖。
第6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背視圖。
第7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左側視圖。
第8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右側視圖。
第9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分解立體圖。
第10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分解立體圖。
第11圖係為沿著第3圖的XI-XI線的剖面圖。
第12圖係為沿著第3圖的XII-XII線的剖面圖。
第13圖係為沿著第3圖的XIII-XIII線的剖面圖。
第14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第15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分支部的立體圖。
第16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分支部的正視圖。
第17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分支部的俯視圖。
第18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分支部的仰視圖。
第19圖係為沿著第17圖的XIX-XIX線的剖面圖。
第20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排出部的立體圖。
第21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排出部的立體圖。
第22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排出噴嘴的正視圖。
第23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排出噴嘴的側視圖。
第24圖係為係為沿著第22圖的XXIV-XXIV線的剖面圖。
第25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排出噴嘴的側視圖。
第26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一個使用例的俯視圖。
第27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其他使用例的俯視圖。
第28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乾燥機的其他使用例的側視圖。
第29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之乾燥機的排出噴嘴的側視圖。
第30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之乾燥機的排出部的立體圖。
第31圖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之乾燥機的立體圖。
以下,參考附圖具體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第1圖至第14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乾燥機。本實施例的乾燥裝置A1係包括殼體1、送風裝置2、加熱裝置3、分支部4、兩個排出部5,操作部7以及電源部8。乾燥裝置A1係用以乾燥棉被等的生活用品。
第1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立體圖。第2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立體圖。第3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俯視圖。第4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正視圖。第5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仰視圖。第6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背視圖。第7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左側視圖。第8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右側視圖。第9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分解立體圖。第10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分解立體圖。第11圖係為沿第3圖中的XI-XI線的剖面圖。第12圖係為沿著第3圖中的XII-XII線的剖面圖。第13圖係為沿著第3圖的XIII-XIII線的剖面圖。第14圖係為表示乾燥裝置A1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在這些圖中,z方向上的一側可以稱為「上」,而另一側可以稱為「下」。又,x方向的一側可以被稱為「右」,而另一側可以被稱為「左」。又,y方向的一側可以被稱為「前」,而另一側可以被稱為「後」。又,第15圖至第25圖係為說明乾燥裝置A1的各部的圖,並適 當地參考說明。
<殼體1>
殼體1係收容送風裝置2、加熱裝置3、操作部7以及電源部8,並形成乾燥裝置A1的大部分外觀。殼體1係由例如ABS樹脂等樹脂材料製成,但是此材料係並無特別限制。又,殼體1係整體為一體形成也可以,藉由複數個個別體的部位形成也可以。從便於乾燥裝置A1的製造以及使用來看,殼體1係藉由複數個個別體的部位形成較佳。
如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般,本實施例的殼體1係為能夠以在z方向豎立的姿勢設置的形狀,並且在z方向看,其四個角為圓弧狀形成的矩形。殼體1係具有前表面101、後表面102、上表面103、下表面104、側表面105以及側表面106。
如第3圖、第4圖、第7圖以及第8圖所示般,前表面101係為面向y方向前側的表面,並且相對於z方向大致平行。如第3圖、第6圖、第7圖以及第8圖所示般,後表面102係為面向y方向後側的表面,並且相對於z方向大致平行。又,後表面102係具有凸出部1021(參考第10圖)。凸出部1021係為後表面102的z方向下側的一部分,在y方向後側凸出的部分。
如第3圖、第4圖、第7圖以及第8圖所示般,上表面103係為位在z方向上側的表面,並且在所示的示例中,為大致平坦的表面。上表面103係為相對於z方向大致垂直。上表面103係為了將來自送風裝置2的風通風到排出部5而開口。又,在所示的示例中,通氣口1031設置在上表面103。通氣口1031係包括貫通上表面103的複數個貫通孔,並且用以將例如來自電源部8的熱散發到外部。
如第4圖、第5圖、第7圖以及第8圖所示般,下表面104係為面向z方向下側的表面,並且將乾燥裝置A1載置在地板表面等時,與地板表面等正對的面,並且相對於z方向為直角。如第1圖、第2圖以及第4圖至第8圖所示般,在 本實施例中,殼體1係具有複數個腳部14以及腳部15。複數個腳部14係,在下表面104的x方向的兩側,突出在z方向下方的肋狀的部位。複數個腳部15係,在下表面104的y方向的兩側,突出在z方向下方的塊狀的部位。複數個腳部14以及複數個腳部15的z方向下端係相對於z方向大致相同的位置。複數個腳部14以及複數個腳部15係,將乾燥裝置A1載置在地板表面等時,抵接地板表面等的部位。
如第3圖、第4圖以及第7圖所示般,側表面105係為在y方向正面看時,位於x方向左側的表面,並且相對於z方向大致平行。如第3圖、第4圖以及第8圖所示般,側表面106係為在y方向正面看時,位於x方向右側的表面,並且相對於z方向大致平行。
又,如第5圖、第7圖以及第8圖所示般,殼體1係具有吸氣口1041、吸氣口1051以及吸氣口1061。吸氣口1041、吸氣口1051以及吸氣口1061係用以將外部空氣吸入朝向送風裝置2。吸氣口1041係設置在下表面104,並包括複數個貫通孔。吸氣口1051係設置在側表面105,並包括複數個貫通孔。吸氣口1061設置在側表面106上,並包括複數個貫通孔。又,在第9圖所示的示例中,殼體1係具有過濾器161、162、163。過濾器161、162、163係用以去除吸入的外部空氣的灰塵等。過濾器161係設置在吸氣口1041的內側。過濾器162係設置在吸氣口1051的內側。過濾器163係設置在吸氣口1061的內側。
又,如第1圖、第2圖、第9圖以及第10圖所示般,殼體1係具有軟管接合部11、手柄部12、電源纜線收容部13以及通風部17。
軟管接合部11係設置在後表面102的z方向的上側部分,並藉由接合兩個排出部5的一部分而用以保持排出部5。如第12圖、第13圖以及第14圖所示般,在所示的示例中,軟管接合部11係具有兩個突片收容部111。並且,第14圖係為省略了兩個排出部5以及後述的軟管基座54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兩個突片收容部111係在x方向上分離而形成。突片收容部111係 為在z方向的上方開口的凹部。後述的排出部5的軟管保持器53的接合突片532(參考第21圖)收容在突片收容部111。
如第1圖、第2圖、第3圖、第4圖、第12圖以及第13圖所示般,手柄部12係以從上表面103突出於z方向上方的方式設置。在所示的示例中,手柄部12係以從上表面103的y方向前側部分與前表面101大致齊平的方式設置。手柄部12係當使用者將乾燥裝置A1搬運等時,使用作為用以把持殼體1的部分。在所示的示例中,手柄部12係在y方向正面看時,在x方向漫長的延伸的扁平環形部分所形成。
如第10圖、第11圖以及第13圖所示般,電源纜線收容部13係設置在殼體1的z方向上側的x方向右側部分,並且為向內凹陷的部位。電源纜線收容部13係用以將未圖示出的乾燥裝置A1的電源纜線不使用時收容。在所示的示例中,殼體1係具有蓋131。蓋131係用以閉合電源纜線收容部13的部件,並且相對於側表面106的z方向上側部分可自由裝卸。
通風部17係用以使從送風裝置2的風通風至排出部5的部位,如第9圖至第14圖所示般,設置在上表面103的正下方。在所示的示例中,通風部17係為以z方向作為通風方向的短軸筒狀,並且在z方向上看時,大致上為矩形。又,在本實施例中,通風部17係為兩個排出部5固定的部位。又,將兩個排出部5固定在殼體1上的裝置以及固定的部位並沒有限定。
<送風裝置2>
送風裝置2係用以產生由乾燥裝置A1排出的暖風的來源的風。如第9圖至第13圖所示般,本實施例的送風裝置2係具有風扇21、馬達22以及外殼23。送風裝置2係收容在殼體1內靠近z方向的下側。
風扇21係具有複數個翼體,並且為產生風的部位。風扇21的型式並無特別限制,並且在所示的示例中,風扇21係作為所謂的多翼式風扇(sirocco fan)而構成。風扇21係可沿x方向延伸的軸線周圍自由旋轉。複數個翼體係每一個在x方向上漫長的延伸並且配置在沿x方向的軸線周圍。在所示的示例中,風扇21係在殼體1中配置在x方向靠近左側(靠近側表面105)。
馬達22係為用以使風扇21旋轉的驅動源,並且連接到風扇21。馬達22的具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制。在所示的示例中,馬達22係相對於風扇21配置在x方向右側(側表面106側)。
外殼23係收容風扇21,並且限定用以藉由風扇21的旋轉產生風的空間。在所示的示例中,外殼23係配置在殼體1內x方向靠近左側(靠近側表面105),並且具有吸入口231以及送風口232。吸入口231係為將外部空氣往外殼23吸入的部位,並且在所示的示例中,開口在x方向左側(側表面105側)。送風口232係為送出藉由風扇21產生的風的部位,並且開口在z方向上方。在所示的示例中,吸入口231係位於通風部17的z方向下方。又,在所示的示例中,在x方向看時,對應於為圓形形成的筒狀外殼23,殼體1的凸出部1021凸出在y方向後方。
<加熱裝置3>
加熱裝置3係用以將從送風裝置2產生的風,加熱到適於乾燥棉被等的生活用品的溫度。加熱裝置3的具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制,並且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般,在本實施例中,加熱裝置3係具有加熱部31以及複數個端子部32。加熱裝置3係配置在送風裝置2的下游側,並且在所示的示例中,在z方向上配置在送風裝置2的外殼23的送風口232與殼體1的通風部17之間。
加熱部31係為從電源部8藉由電力供給而發熱的部位。加熱部31的具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制,並且可以適當地使用各種習知的電加熱器。例如,加熱部31係以複數個加熱器元件構成間隙或孔的方式設置,使得從送風裝置2的風可以從z方向的下方向上方通風。
複數個端子部32係藉由未示出的纜線與電源部8連接的部位。端子部32係導通到加熱部31的複數個加熱器元件,並用以使每一個加熱器元件通電。
<分支部4>
分支部4係用以使藉由送風裝置2產生的風分支而引導到兩個排出部5。如第9圖至第19圖所示般,分支部4係具有入側開口40、兩個出側管道41、42、入側基部43以及隔壁44。第15圖係為表示分支部4的立體圖。第16圖係為表示分支部4的正視圖。第17圖係為表示分支部4的俯視圖。第18圖係為表示分支部4的仰視圖。第19圖係為沿著第17圖的XIX-XIX線的剖面圖。分支部4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各種樹脂材料等。分支部4由具有優異耐熱性的材料形成較佳。分支部4係配置在加熱裝置3的下游側,例如在本實施例中配置在加熱裝置3的正上方。因此,高溫暖風容易接觸分支部4。藉由將分支部4形成與殼體1分開的構件,可以用另一種比殼體1的材質耐熱性更佳的材料形成分支部4。因此,與殼體1以及分支部4藉由相同材料一體構成的情況相比,可以提高耐熱性。
入側開口40係為藉由加熱裝置3加熱來自送風裝置2的風而產生的暖風流入的部位。入側開口40係在加熱裝置3的較下游側固定到殼體1。在本實施例中,入側開口40係固定到殼體1的z方向上側部分,更具體地說,固定到殼體1的通風部17。在所示的示例中,入側基部43用作用以將入側開口40固定到通風部17的部位。如第18圖清楚所示般,入側開口40以及入側基部43係為在z方向看時漫長的延伸在x方向的長矩形形狀。
兩個出側管道41、42係用以將從入側開口40流入的暖風,各自通過而分別排出。兩個排出部5的入側端分別地安裝到兩個出側管道41、42。
在本實施例中,將兩個出側管道41、42作為第一出側管道41以及第二出側管道42而說明。第一出側管道41係整體上,在第19圖所示的第一方向 N1延伸,並且第二出側管道42係整體上,在與第一方向N1交叉的方向之第二方向N2延伸。第二方向N2與第一方向N1形成的角度並無特別限制,在所示的示例中,例如大約45度。如第11圖所示般,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出側管道41係設置在x方向的左側,並且第一出側管道41的大致整體位於風扇21、送風口232以及加熱裝置3的z方向的正上方。第二出側管道42係設置在x方向的右側。雖然第二出側管道42的下端係位於風扇21、送風口232以及加熱裝置3的正上方,但第二出側管道42的上端係設置在從風扇21、送風口232以及加熱裝置3往x方向右側移動的位置。電源纜線收容部13以及送風裝置2的馬達22配置在第二出側管道42的z方向正下方。
隔壁44係為將第一出側管道41以及第二出側管道42區隔的壁,並且在y方向看時,以朝z方向上方的程度而位於x方向右側的方式傾斜。
如第19圖所示,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出側管道41具有直的內側表面411、彎曲的內側表面412以及出側邊緣部413。直的內側表面411係為位於x方向左側的內側表面,並且為沿z方向豎立的表面。彎曲的內側表面412係為位在x方向右側的內側表面,並且為隔壁44的x方向左側的表面。彎曲的內側表面412係為彎曲的形狀,並且整體上相對於z方向傾斜。出側邊緣部413係為設置在第一出側管道41的出側的環狀凸緣狀的部位,並且為排出部5安裝的部位。出側邊緣部413係在z方向看時,例如形成為圓形。在本實施例中,出側邊緣部413係在z方向看時,其大部分與入側開口40重疊。
又,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出側管道42係具有彎曲的內側表面421、彎曲的內側表面422以及出側邊緣部423。彎曲的內側表面422係為位於x方向左側的內側表面,並且為隔壁44的x方向右側的表面。彎曲的內側表面422係為彎曲的形狀,並且整體上相對於z方向傾斜。彎曲的內側表面421係為位於x方向右側的內側表面。彎曲的內側表面421係為彎曲的形狀,並且整體上相對於z 方向傾斜。出側邊緣部423係為設置在第二出側管道42的出側的環狀凸緣狀的部位,並且為排出部5安裝的部位。出側邊緣部423係在z方向看時,例如形成為圓形。在本實施例中,出側邊緣部423係在z方向看時,僅一部與入側開口40重疊,大部分從入側開口40超出。即,在z方向看時,出側邊緣部423與入側開口40重疊的部分的尺寸小於出側邊緣部413與入側開口40重疊的部分的尺寸。出側邊緣部413以及出側邊緣部423在x方向上並列配置。
<排出部5>
兩個排出部5係為分別用以排出藉由送風裝置2以及加熱裝置3產生的暖風。如第1圖至第3圖以及第9圖至第11圖所示般,兩個排出部5係各個入側端分別安裝到分支部4的第一出側管道41以及第二出側管道42。又,兩個排出部5係只要相對於殼體1固定即可,固定方法以及固定位置並無限定。
如第12圖、第13圖以及第20圖至第25圖所示般,排出部5係具有排出噴嘴51、軟管52以及軟管保持器53。又,第20圖係為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乾燥機的排出部的立體圖。第21圖係為表示排出部5的立體圖。第22圖係為表示排出噴嘴51的正視圖。第23圖係為表示排出噴嘴51的側視圖。第24圖係為沿著第22圖的XXIV-XXIV線的剖面圖。第25圖係為表示排出噴嘴51的側視圖。
排出噴嘴51係排出暖風的部位,並且在所示的示例中,具有筒狀構件510以及第一可動部511。排出噴嘴51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制,由例如ABS樹脂等樹脂材料製成。
筒狀構件510係用以使暖風通風的構件,並且具有入側口5101、排出口5102以及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入側口5101係為暖風流入的開口,並且設置在筒狀構件510的一方側的端部。排出口5102係為排出暖風的開口,並且設置在筒狀構件510的另一方的端部。又,在所示的示例中,排出噴嘴51係具有香氛保持部515。在所示的示例中,排出口5102構成具有位於x方向的左側以及右 側的兩個開口,並且香氛保持部515裝在這些開口之間。香氛保持部515係用以保持賦予暖風所要的香氛的香氛劑。又,排出噴嘴51係不限定具有香氛保持部515的排出噴嘴,不具有香氛保持部515的構成也可以。又,排出口5102係僅具有一個開口、或三個以上的開口也可以。
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係設置在筒狀構件510的x方向的兩側,並且用以在x方向右側以及左側排出暖風。在所示的示例中,側方排出孔5103係藉由在z方向配置排列的複數個貫通孔構成。在所示的示例中,這些複數個通孔係包括位於排出口5102側的相對小的貫通孔、以及位於入側口5101側的相對大的貫通孔。
第一可動部511係為相對於筒狀構件510可動,如第23圖所示,沿著通風方向的第一狀態,以及如第25圖所示,沿著與通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狀態可動。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可動部511係具有主板部5111、兩個側板部5112以及兩個旋轉軸構件5113。
主板部5111係為延伸於z方向的板狀構件,並且在第23圖所示的第一狀態下,相對於筒狀構件510而從y方向後側沿著的方式配置。兩個側板部5112係連繫到主板部5111的x方向的兩側,並延伸於z方向的板狀構件。兩個側板部5112係,在第23圖所示的第一狀態下,相對於筒狀構件510而從x方向兩側沿著的方式配置。在所示的示例中,兩個側板部5112係在第一狀態下覆蓋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並將它們閉合。
兩個旋轉軸構件5113係將兩個側板部5112的z方向上側部分以及筒狀構件510的z方向上側部分互相可相對旋轉地連接。藉由具有兩個旋轉軸構件5113,如第23圖以及第25圖所示般,第一可動部511係在延伸於通過兩個旋轉軸構件5113的x方向的軸周圍旋轉可動。當第一可動部511從第23圖的第一狀態旋轉可動到第25圖中所示的第二狀態時,第一可動部511處於沿著y方向的狀 態,並且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從第一可動部511的兩個側板部5112露出。
軟管52係安裝到分支部4的第一出側管道41或第二出側管道42,並且為自由彎曲的管狀構件。軟管52的具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使用一般的波紋軟管。在所示的示例中,軟管拆卸部521設置在軟管52的一端。軟管拆卸部521係用以將軟管52的一端可自由拆卸地安裝到第一出側管道41的出側邊緣部413或第二出側管道42的出側邊緣部423的構件。軟管52的另一端係安裝在排出噴嘴51。
軟管保持器53係用以將軟管52如第1圖、第2圖、第12圖以及第13圖所示般彎曲的狀態下保持在殼體1。在所示的示例中,如第21圖、第23圖以及第24圖所示般,軟管保持器53係具有環狀部531以及接合突片532。環狀部531係為安裝到排出噴嘴51的入側口5101的部位,例如為圓環形狀的部位。接合突片532係為從環狀部531向z方向下方突出的突片狀部位。
如第12圖以及第13圖所示般,軟管保持器53的接合突片532藉由從z方向上方插入並收容在殼體1的軟管接合部11的突片收容部111,軟管保持器53接合於突片收容部111。因此,軟管52在彎曲狀態下保持在殼體1。
又,在所示的示例中,乾燥裝置A1係具有軟管基部54,如第1圖、第2圖、第7圖、第8圖以及第11圖至第13圖所示。軟管基座54係覆蓋兩個軟管保持器53與分支部4之間的接觸部分以及分支部4。軟管基座54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制,由例如樹脂材料製成。又,乾燥裝置A1不限定於具有軟管基部54的構成,例如,分支部4露出在外觀的構成也可以。或者,軟管基座54以及分支部4一體形成也可以。在所示的示例中,軟管基座54係具有側板部541、頂板部542以及兩個插通孔543。側板部541係為從x方向和y方向將兩個軟管保持器53、與分支部4的連接部分、以及分支部4圍繞的部位。頂板部542係連接到側板部541的z方向上端。兩個插通孔543係設置在頂板部542。兩個軟管52插通於兩個插通孔543。
<操作部7>
操作部7係設置在殼體1的前表面101,如第1圖以及第4圖所示般,乾燥裝置A1的使用者用以進行乾燥裝置A1的操作。操作部7係具有例如複數個操作按鈕71。又,在本實施例中,如第9圖、第12圖以及第13圖所示般,操作部7係具有操作基板72。操作基板72係沿著殼體1的前表面101的內側的方式配置,並且裝配伴隨著複數個操作按鈕71的按壓動作而產生電信號的電子部件等。又,在操作基板72上,適當地裝配控制乾燥裝置A1的一部份或全體的動作的控制部(圖示省略)也可以。
<電源部8>
電源部8係用以將例如商用100V交流電力轉換成適合在驅動送風裝置2的馬達22以及加熱裝置3的電力。在所示的示例中,如第10圖以及第13圖所示般,電源部8係配置在電源纜線收容部13以及馬達22的y方向前側,並且具有沿zx平面的姿勢的基板。如第13圖所示般,殼體1的通氣口1031位於電源部8的z方向正上方。
接著,關於乾燥裝置A1的作用進行說明。
第26圖係示出了乾燥裝置A1的一個使用例。將殼體1例如後表面102朝z方向下方的姿勢橫置在床墊Fb,並且兩個排出部5插入在被子Fo與床墊Fb之間。當乾燥裝置A1在此狀態下運轉時,暖風分別從兩個排出噴嘴51的排出口5102排出。此時,藉由將兩個排出噴嘴51配置在不同的位置或者朝向不同的方向,可以將被子Fo以及床墊Fb的更寬廣範圍乾燥並溫暖,或是送風。又,同圖係示出了第一可動部511為第一狀態的一個示例。
然後,本實施例的乾燥裝置A1係,如第11圖以及第14圖所示般,經由分支部4而兩個排出部5安裝在殼體1上。分支部4的入側開口40係直接固定到殼體1(通風部17),並且軟管等不介於分支部4以及殼體1之間。因此,藉由 送風裝置2以及加熱裝置3產生的暖風到達兩個排出部5之前的路徑具有例如藉由一個軟管構成的區間,而可以避免通風阻力變大。又,兩個排出部5的軟管52係不需要限制例如以分支部4的z方向看時的尺寸,並且可以分別選擇相對大直徑的軟管。因此,可以從兩個排出部5排出較大風量的暖風,並且可以將暖風散佈到更寬廣的領域。
又,在本實施例中,分支部4從殼體1露出。因此,殼體1可以實現小型化。又,分支部4係為用以將暖風分支通風的構件,並且容易變得比較高的溫度。藉由將這樣的分支部4露出在外面可以防止分支部4變得過度高溫。又,具有軟管基部54的構成是較佳的,在分支部4變高溫時防止使用者誤觸分支部4。
如第11圖所示般,第一出側管道41係沿著z方向延伸於第一方向N1,第二出側管道42係沿著相對第一方向N1而傾斜的第二方向N2延伸。因此,在殼體1中將風扇21、送風口232以及加熱裝置3配置x方向的一方側(在所示示例中的左側),並且將第一出側管道41的出側邊緣部413配置在此正上方,並且可以將第二出側管道42的出側邊緣部423配置在相對於風扇21、送風口232以及加熱裝置3在x方向右側偏移的位置。即,可以將兩個排出部5夾著殼體1的中心而在x方向兩側對稱地連接,並且可以將風扇21、送風口232以及加熱裝置3配置在偏向在殼體1中x方向的一方側。與將風扇21、送風口232以及加熱裝置3配置在殼體1的x方向中央的情況相比,這有利於實現殼體1的小型化。又,如第11圖以及第13圖所示般,藉由將電源纜線收容部13以及馬達22配置在第二出側管道42的出側邊緣部423的z方向的正下方,可以更進一步促進殼體1小型化。
藉由在殼體1具有軟管接合部11並且兩個排出部5分別具有軟管保持器53,如第1圖、第2圖、第12圖以及第13圖所示,在乾燥裝置A1不使用時,可以將兩個排出部5的軟管52分別彎曲的狀態下保持在殼體1。
第27圖以及第28圖係示出了乾燥裝置A1的另一個使用例。在本 使用例中,兩個排出部5的排出噴嘴51的第一可動部511為第25圖所示的第二狀態。由此,如第28圖所示般,可以藉由從筒狀構件510豎立的姿勢的第一可動部511,將被子Fo的一部分遠離床墊Fb,而可以藉由被子Fo與床墊Fb之間形成較大的空間。因此,從排出噴嘴51的暖風可以散佈到更寬廣的領域。又,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將被子Fo的端部夾在手柄部12與軟管基座54之間。因此,可以在保持被子Fo的端部的狀態下,將被子Fo的其他部分(覆蓋排出噴嘴51的部分)從床墊Fb抬起。以這種方式,藉由使第一可動部511為第二狀態,將被子Fo與床墊Fb更進一步遠離,同時可以抑制不小心使被子Fb的端部遠離床墊Fb而使來自排出噴嘴51的暖風從被子Fo的端部洩漏到外側。
又,如第27圖所示般,當第一可動部511為第二狀態時,筒狀構件510的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未藉由第一可動部511覆蓋而露出。因此,除了從排出口5102排出之外,暖風可以從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排出。由此,暖風可以更均勻地散佈在藉由第二可動部512為第二狀態而擴大的被子Fo與床墊Fb之間的空間。這適用於乾燥或是溫暖被子Fo或床墊Fb。
又,不限於兩個排出部5包括各自具有第一可移動部511的排出噴嘴51的構成,僅一方的排出部5的排出噴嘴51具有第一可移動部511的構成也可以。又,與本實施例不同,在僅包括一個排出部5的乾燥裝置中,採用第20圖至第25圖所示的排出部5的構成也可以。即使是這樣的構造,如第27圖以及第28圖所示般,也可以發揮將被子Fo與床墊Fb分離的效果,以及藉由從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排出暖風而使暖風在更寬廣的領域散佈的效果。
第29圖至第31圖係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又,在這些圖中,與上述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用與上述實施例中相同的符號標示。
<第二實施例>
第29圖係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乾燥裝置的排出噴嘴51。本實施例 的排出噴嘴51係具有筒狀構件510、第一可動部511以及第二可動部512。
第二可動部512係設置在筒狀構件510內與第一可動部511不同的位置。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可動部512係相對於筒狀構件510安裝在第一可動部511在y方向的相反側。第二可動部512係具有例如主板部5121、兩個側板部5122以及兩個旋轉軸構件5123。主板部5121、兩個側板部5122以及兩個旋轉軸構件5123的構成與上述主板部5111、兩個側板部5112以及兩個旋轉軸構件5113的構成相同。
與第一可動部511相同,第二可動部512係在沿著通風方向的第一狀態、以及在沿著與通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狀態可動。第一可動部511以及第二可動部512為第一狀態的情況下,排出噴嘴51係僅從排出口5102排出暖風。
第一可動部511以及第二可動部512為第二狀態的情況下,第一可動部511以及第二可動部512係為在第29圖中突出於y方向的兩側的狀態。例如,將第一可動部511的前端抵接於第28圖中的被子Fo,並且將第二可動部512的前端抵接於床墊Fb的方式使用時,可將被子Fo與床墊Fb更大的分離,並且可以更擴大被子Fo與床墊Fb之間的空間。
或者,在第27圖中的俯視,第一可動部511以及第二可動部512以突出於兩側的方式使用時,在俯視更寬廣的領域中,可以將被子Fo與床墊Fb分離。又,在此使用例的情況下,以第一可動部511的主板部5111以及第二可動部512的主板部5121被覆蓋的方式,藉由設置筒狀構件510的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可以將暖風排出在第27圖所示的方向。
又,兩個排出部5不限於包括各自具有第一可動部511以及第二可動部512的排出噴嘴51的構成,僅一方的排出部5的排出噴嘴51具有第一可動部511或是第二可動部512的構成也可以。又,與本實施例不同,在僅包括一個排出部5的乾燥裝置中,採用具有第29圖所示的排出噴嘴51的排出部5的構成也可 以。即使是這樣的構造,也可以發揮將被子Fo與床墊Fb分離的效果,以及藉由從兩個側方排出孔5103排出暖風而使暖風在更寬廣的領域散佈的效果。
<第三實施例>
第30圖係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乾燥裝置的排出部5。本實施例的排出部5係更包括鞋用附件57。鞋用附件57係用以乾燥一雙鞋,並且安裝到排出噴嘴51的筒狀構件510的排出口5102。
鞋用附件57係具有兩個分支排出口571。在鞋用附件57中,從排出口5102排出的暖風被分支,並且暖風從兩個分支排出口571的每一個排出。藉由將兩個分支排出口571中的每一個插入每一隻鞋中,而可以同時乾燥一雙鞋。
又,鞋用附件57可自由拆卸的情況下,可以藉由將鞋用附件57安裝到上述的第一實施例或第二實施例的乾燥裝置,而構成本實施例的乾燥裝置。
<第四實施例>
第31圖係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乾燥裝置。本實施例的乾燥裝置A4係更包括兩個豎立用附件58。乾燥裝置A4的其他構成係可以適當地採用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乾燥裝置的構成,在所示的示例中,與乾燥裝置A1為相同的構成。
兩個豎立用附件58係,每一個與軟管52的長度相同或為略短的長度,並且為剖面圓弧形的在圖中z方向延伸的構件。豎立用附件58的內徑係與軟管52的外形大致相同或略大。豎立用附件58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制,確保排出部5豎立的程度的剛性同時,適當地選擇具有適度的可撓性的樹脂材料等。
兩個豎立用附件58係例如將殼體1的下表面104以正對地板等的狀態將殼體1豎立,並且分別安插到沿z方向延伸的兩個軟管52。由此,兩個軟管52可以沿z方向豎立,並且可以使排出口5102朝向z方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兩個排 出噴嘴51。在這種狀態的乾燥裝置A4係,例如藉由將暖風從z方向下側吹到懸掛在室內衣架上的衣服,而可以乾燥衣物。又,當兩個軟管52藉由兩個豎立用附件58,而將兩個軟管52的每一個傾斜地豎立、以彼此形成V字形的狀態時,可以將暖風吹到更寬廣的領域。因此,乾燥裝置A4係可以分別以適於乾燥棉被以及乾燥衣物的形態下執行乾燥功能。
又,不限於將豎立用附件58裝配到兩個排出部5的每一個的構成,將豎立用附件58僅裝配到一方排出部5的軟管52的構成也可以。又,與本實施例不同,在僅包括一個排出部5的乾燥裝置中,採用將豎立用附件58裝配到軟管52也可以。即使是這樣的構造,也可以分別以適於乾燥棉被以及乾燥衣物的形態下執行乾燥功能。
根據本發明的乾燥裝置係不限於上述的實施例。根據本發明的乾燥裝置的各部的具體構成,可以在許多方面自由變更設計。
[附記1]
一種乾燥裝置,包括:殼體,具有吸氣口;送風裝置,收容在前述殼體內;加熱裝置,將藉由前述送風裝置送出的空氣加熱;以及兩個排出部,其中在前述加熱裝置的較下游側,乾燥裝置更包括具有固定在前述殼體的入側開口、以及兩個出側管道的分支部,其中前述兩個排出部係各個入側端個別安裝在前述兩個出側管道。
[附記2]
如附記1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分支部係從前述殼體露出。
[附記3]
如附記1或附記2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兩個出側管道係包括延伸在第一方向的第一出側管道、以及延伸在與前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出側管道。
[附記4]
如附記1至附記3之任一附記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排出部係包括設置在出側端的排出噴嘴,此排出噴嘴具有筒狀構件以及相對於此筒狀構件可動之第一可動部,前述第一可動部係在沿著前述筒狀構件的通風方向的第一狀態、以及在沿著與此通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狀態可動。
[附記5]
如附記4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排出噴嘴係設置在與前述筒狀構件中與前述第一可動部不同的位置,並具有相對於前述筒狀構件可動的第二可動部,前述第二可動部係在沿著前述筒狀構件的通風方向的第一狀態、以及在沿著與此通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狀態可動。
[附記6]
如附記1至附記5之任一附記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排出部係具有安裝在前述出側管道的自由彎曲的軟管、以及安裝在靠近此軟管的出側端的軟管保持器,前述軟管保持器係被前述殼體保持。
1‧‧‧殼體
2‧‧‧送風裝置
3‧‧‧加熱裝置
4‧‧‧分支部
5‧‧‧排出部
13‧‧‧電源纜線收容部
14、15‧‧‧腳部
17‧‧‧通風部
21‧‧‧風扇
22‧‧‧馬達
23‧‧‧外殼
40‧‧‧入側開口
41、42‧‧‧出側管道
52‧‧‧軟管
54‧‧‧軟管基座
104‧‧‧下表面
105、106‧‧‧側表面
131‧‧‧蓋
161、162、163‧‧‧過濾器
231‧‧‧吸入口
232‧‧‧送風口
521‧‧‧軟管拆卸部
541‧‧‧側板部
542‧‧‧頂板部
543‧‧‧插通孔
1041、1051、1061‧‧‧吸氣口
A1‧‧‧乾燥裝置

Claims (5)

  1. 一種乾燥裝置,包括:殼體,具有吸氣口;送風裝置,收容在前述殼體內;加熱裝置,將藉由前述送風裝置送出的空氣加熱;以及兩個排出部,其中在前述加熱裝置的較下游側,乾燥裝置更包括具有固定在前述殼體的入側開口、以及兩個出側管道的分支部,其中前述兩個排出部係各個入側端個別安裝在前述兩個出側管道;其中前述兩個出側管道係包括延伸在第一方向的第一出側管道、以及延伸在與前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出側管道;其中在前述兩個出側管道的並列方向上,前述兩個出側管道的出側端側的寬度大於前述兩個出側管道的前述入側開口側的寬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分支部係從前述殼體露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排出部係包括設置在出側端的排出噴嘴,該排出噴嘴具有筒狀構件以及相對於該筒狀構件可動之第一可動部,前述第一可動部係在沿著前述筒狀構件的通風方向的第一狀態、以及在沿著與該通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狀態可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排出噴嘴係設置在與前述筒狀構件中與前述第一可動部不同的位置,並具有相對於前述筒狀構件可動的第二可動部,前述第二可動部係在沿著前述筒狀構件的通風方向的第一狀態、以及在沿 著與該通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狀態可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乾燥裝置,其中前述排出部係具有安裝在前述出側管道的自由彎曲的軟管、以及安裝在靠近該軟管的出側端的軟管保持器,前述軟管保持器係被前述殼體保持。
TW108113556A 2018-04-26 2019-04-18 乾燥裝置 TWI785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4812 2018-04-26
JP2018084812A JP6708851B2 (ja) 2018-04-26 2018-04-26 乾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960A TW202003960A (zh) 2020-01-16
TWI785233B true TWI785233B (zh) 2022-12-01

Family

ID=6829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3556A TWI785233B (zh) 2018-04-26 2019-04-18 乾燥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08851B2 (zh)
CN (1) CN112020628B (zh)
TW (1) TWI785233B (zh)
WO (1) WO20192083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00907B2 (ja) * 2020-03-31 2022-07-14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
CN112856814A (zh) * 2021-01-25 2021-05-28 湘西得象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暖被机温度控制系统
KR102577716B1 (ko) * 2022-10-20 2023-09-11 김명숙 바디 드라이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9155U (zh) * 1989-03-10 1990-09-26
TW201217605A (en) * 2010-10-22 2012-05-0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capable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blowing warm wind to allow warm wind to touch clothes so as to restrain the condition of non-uniform drying
KR20160101789A (ko) * 2015-02-17 2016-08-26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제습기
JP2018042885A (ja) * 2016-09-16 2018-03-22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436Y2 (ja) * 1989-11-04 1994-06-08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靴様体用乾燥機
JP6411817B2 (ja) * 2014-08-27 2018-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布団乾燥機
JP5792909B1 (ja) * 2015-02-04 2015-10-14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
CN106012452B (zh) * 2015-03-25 2020-06-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被褥干燥机
CN207197143U (zh) * 2017-08-16 2018-04-06 合一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烘干架可调向的棉被烘干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9155U (zh) * 1989-03-10 1990-09-26
TW201217605A (en) * 2010-10-22 2012-05-0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capable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blowing warm wind to allow warm wind to touch clothes so as to restrain the condition of non-uniform drying
KR20160101789A (ko) * 2015-02-17 2016-08-26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제습기
JP2018042885A (ja) * 2016-09-16 2018-03-22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628A (zh) 2020-12-01
TW202003960A (zh) 2020-01-16
WO2019208334A1 (ja) 2019-10-31
JP6708851B2 (ja) 2020-06-10
JP2019190752A (ja) 2019-10-31
CN112020628B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5233B (zh) 乾燥裝置
RU2555638C2 (ru) Вентилятор
JP6411817B2 (ja) 布団乾燥機
JP6765290B2 (ja) 靴乾燥装置
JP7210064B2 (ja) 乾燥装置
JP2001133005A (ja) 同時給排気型換気扇および同時循環排気型換気扇
JP7008353B2 (ja) 乾燥装置
WO2022262304A1 (zh) 换气装置
CN105177955A (zh) 一种衣架
WO2018077217A1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22079674A (ja) 乾燥装置セット及び乾燥方法
JP2020096988A (ja) 乾燥装置
JP6762055B2 (ja) 乾燥装置
JP2020014867A (ja) 乾燥装置
JP7345898B2 (ja) 乾燥装置
US20180291546A1 (en) Purification device
JP6523651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TWI798457B (zh) 乾燥裝置
KR102385291B1 (ko) 휴대용 의류 관리기
CN215976532U (zh) 烘干机
JP2009216272A (ja) 設備機器
JP2009270729A (ja) 乾燥器具
JP2020058910A (ja) 靴乾燥装置
JPH1114117A (ja) 同時給排気型換気扇
TW201512608A (zh) 送風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