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195B - 叫車資訊展示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叫車資訊展示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195B
TWI784195B TW108131880A TW108131880A TWI784195B TW I784195 B TWI784195 B TW I784195B TW 108131880 A TW108131880 A TW 108131880A TW 108131880 A TW108131880 A TW 108131880A TW I784195 B TWI784195 B TW I7841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ype
itinerary information
itinerar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1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0690A (zh
Inventor
鈕清鋒
Original Assignee
開曼群島商創新先進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開曼群島商創新先進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開曼群島商創新先進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0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0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19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1Item recommend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41Shopping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Navigation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在本說明書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類使用者發佈行程至伺服端,伺服端則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與第二類使用者行程進行匹配,篩選出一批包含匹配度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並發送至用戶端。用戶端則根據匹配度對第二類使用者行程進行排序,在展示第二類行程時進行降序排列,並顯示匹配度。

Description

叫車資訊展示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
本說明書實施例涉及資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叫車資訊展示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
在當前,使用者(包括乘客和司機)透過移動電子設備進行網路叫車已很常見。在某一類網路叫車服務中,需要使用者首先發佈自己行程,然後伺服端給出多個相匹配的對方行程資訊供使用者進行選擇,並且以資訊列表的形式展示,使用者在資訊列表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對方行程,以共同出行。順風車就是這類服務的典型示例。 例如,在使用者為司機時,列表上通常包含多條乘客行程資訊,每條乘客行程資訊中,包含乘客的始發地、目的地、出發時間以及與自己的距離等等,用於司機決策,此時司機需要關注的資訊量較大。由於不瞭解真實的順路情況,在有多個選項可供選擇的情形下,需要透過反復點擊列表頁與詳情頁,憑著記憶選出“最佳方案”。 基於此,需要一種對使用者更便利的叫車資訊展示方案。
針對現有叫車資訊展示不利於使用者選擇的問題,為實現更便利於使用者進行叫車選擇,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案,包括三個態樣,在對於系統的第一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包括: 用戶端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伺服端返回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 用戶端接收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 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在對於用戶端的第二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另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包括: 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匹配指數由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 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在對於伺服端的第三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再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發送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以便用戶端根據匹配指數對所述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排序; 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對應第一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叫車資訊展示系統,包括用戶端和伺服端,其中, 用戶端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伺服端返回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 用戶端接收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 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對應第二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用戶端態樣的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包括: 發送模組,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接收模組,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匹配指數由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展示模組,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 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對應第三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伺服端態樣的叫車資訊展示裝置,包括: 接收模組,接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確定模組,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發送模組,發送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以便用戶端根據匹配指數對所述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排序; 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類使用者發佈行程至伺服端,伺服端則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與第二類使用者行程進行匹配,篩選出一批包含匹配度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並發送至用戶端。用戶端則根據匹配度對第二類使用者行程進行排序,在展示第二類行程時進行降序排列,並顯示所示匹配度,從而可以方便使用者做出選擇,提高使用者的叫車體驗。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後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並不能限制本說明書實施例。 此外,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任一實施例並不需要達到上述的全部效果。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說明書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保護的範圍。 在當前的一些網叫車業務中,使用者可以發佈自己的行程至伺服端,並且伺服端返回多個可用的對方行程以供使用者選擇,其中的典型即為順風車業務。在當前業務中,普遍採取資訊流的列表展示,以乘客發佈資訊尋找順路的司機為例,如圖2a中所示,圖2a為當前網叫車中一種展示資訊的示意圖。列表上包含資訊:司機的始發地(與自己出發地的距離)、目的地(與自己目的地的距離)、出發時間以及人數等等,使用者需要關注的資訊量較大。當有多個司機可以選擇時,司機行程以列表形式展示多條,乘客需要多次對比選出最佳方案,決策成本較高。 此外,一些資訊參考價值不大,例如,對於圖2a中的司機而言,乘客的終點和自己的終點距離是3.7km,如果是順路,則是相當於沒有繞路,如果是完全相反,則相當於司機需要多走7.4km,對於起點之間的距離同樣存在這樣的情形,一旦距離較遠,司機就需要真實順路情況,匹配效率低下。 基於此,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一種更便利的叫車資訊展示方案,可以方便使用者做出選擇,提高使用者的叫車體驗。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說明書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圖1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對於系統態樣的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流程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101,用戶端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使用者包括司機或者乘客,第一類使用者和第二類使用者是相對而言。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即司機或者乘客均可以透過用戶端向伺服端發佈自己的行程資訊,發佈的使用者行程資訊中至少應包括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進一步地,行程資訊還可以包括其它資訊,例如司機行程資訊中可以包括可以攜帶的人數,而乘客行程資訊中可以包括需要乘車的人數,以及,行程資訊中還可以包括使用者的聯繫方式等等。 S103,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伺服端可以預先建立一個用於儲存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資訊庫。例如,建立兩個分別用於儲存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的表格。每當接收到使用者行程資訊時,則首先根據使用者的類型將其儲存至各自的表格中。 當伺服端接收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時,即首先可以做一個判斷,如果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則從乘客行程資訊表格中進行匹配;如果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則從司機行程資訊表格中進行匹配。匹配時可以根據雙方的行程資訊中所包含的各類資訊進行計算,得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度。例如,可以根據雙方起始點距離、雙方的終點距離、雙方的出行距離、雙方的出發時間間隔等等資訊進行綜合性的評估,產生一個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的匹配指數,通常而言,匹配指數越大,則雙方的行程越接近。匹配指數的具體計算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根據實際情形進行,此處無需做具體限定。 S105,伺服端返回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 S107,用戶端接收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 用戶端在收到多個第二類行程資訊以後,則可以在行程選擇介面中對多個第二類行程資訊進行展示。具體而言,可以根據第二類行程資訊所包含的匹配指數的大小,進行降序排序。即,匹配度高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排序在前,以供使用者選擇。在一個介面中,由於使用者設備、介面設置等多個因素,可以同時展示的行程資訊數量有限,使用者可以透過滑動、拖拽等方式對介面中的所有行程資訊進行瀏覽。 如圖2b所示,圖2b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司機行程資訊的展示意圖。在該示意圖所對應的方案中,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在乘客的用戶端中根據匹配指數的大小(即圖2b中的同行率,匹配指數的具體業務名稱可以根據需要自行確定),降序展示了多位司機行程資訊(在前端顯示了兩位,其餘司機行程資訊的可以透過對介面的滑動選擇操作來展示),因此,乘客可以根據匹配指數得知司機行程和自己行程的匹配程度,並且可以方便的知道,排列前位的司機行程可能更貼近自己的行程。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類使用者發佈行程至伺服端,伺服端則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與第二類使用者行程進行匹配,篩選出一批包含匹配度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並發送至用戶端。用戶端則根據匹配度對第二類使用者行程進行排序,在展示第二類行程時進行降序排列,並顯示所示匹配度,從而可以方便使用者做出選擇,提高使用者的叫車體驗。 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用戶端還可以接收第一類使用者的選擇指令,對於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進行選取,並且呼叫地圖應用,在地圖應用介面中,以路徑形式視覺化展示第一類使用者的行程資訊,和第一類使用者所選擇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如圖2b中所示,圖中的實線路徑表示了第一類使用者(在該圖中即為乘客)的出行路徑,每在介面中選中一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則在呼叫的地圖應用介面中對應以虛線路徑的形式展示該選中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從而,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從地圖上看出對方的路徑和自己路徑的匹配程度,以及,還可以看出是否需要繞路。這一點在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則更為重要,如果這個距離過大,則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透過在地圖中直觀的展示雙方的路徑進行對比,可以讓司機更容易做出準確的判斷。以及,還可以在介面中根據行程估算出預計可能的費用,並進行展示,便於使用者選擇。 進一步地,伺服端在確定匹配指數時,還可以確定出繞路距離,需要說明的是,此處的繞路距離實際上也是根據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得到,並不一定就等於實際中的繞路距離。例如,假設司機起點位置a1,終點位置b1,二者距離為s1;乘客起點位置a2,終點位置b2,二者距離為s2。一種繞路距離的計算方式為,呼叫地圖應用的兩點的距離介面,繞路距離s3=distance(a1,a2)+distance(a2,b2)+ distance(b2,b1)-s1;另一種計算方法為,呼叫地圖應用的路徑規劃介面,確定一條從a1到b1,且途經a2和b2的路徑,將該路徑的長度減去s1確定為繞路距離。此外,伺服端還可以根據司機和乘客的出發時間差確定出發時間間隔,即司機或者乘客可能需要的等待時間。 從而伺服端可以返回包含匹配指數、繞路距離以及出發時間間隔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第一類使用者的用戶端,進一步方便第一類使用者瞭解行程的匹配程度,以及,當出現匹配指數相同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時,用戶端還可以根據繞路距離和出發時間間隔進行排序,將繞路距離小的排在前列。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儘管預先進行了預處理可以過濾掉一批無效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但是有效的行程資訊仍然可能存在數量過多的情形。在這種情形下,還可以進一步的預設條件對已經確定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進行過濾。例如,預設條件為匹配指數超過臨界值(例如85%,或者90%等),又或者,匹配指數在排序中位於指定名次之前(例如,匹配指數排在前15的)。透過上述方式,在有效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過多時,可以減少用戶端的排序和展示壓力,有利於提高使用者體驗。 對於步驟S103而言,在伺服端計算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資訊時,伺服端在從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表格中進行匹配時,還可以先做一個預處理篩選,只計算有效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 例如,如果第二使用者行程資訊中的出發時間在第一類使用者行程之後,或者,出發時間的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出發時間臨界值(可以第一類使用者預設,或者系統預設值),則確定該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無效。 又例如,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的相對距離超過空間臨界值,此處的相對距離以包括起點之間的距離、終點之間的距離或者兩條路徑之間的最短距離等等,則確定該該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無效。 又例如,假設司機的行程速度為V(可以預設一個預設值,例如35千米每小時),司機和乘客的出發點距離為L,二者的出發時間間隔為T,若T<L/V,則意味著司機無法在乘客的出發時間到達乘客的出發點,則此時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是無效的。 又例如,乘客行程資訊與司機行程資訊的繞路距離超過距離臨界值,所述繞路距離由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的起點以及終點共同確定。繞路距離的計算方式可以按前文的計算方式。以及,進一步地,還可以根據繞路距離計算繞路比P=s3/s1,如果繞路比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則可以認為相對於乘車的距離,繞路距離已經太長,則此時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是無效的。 進一步地,在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包括人數時,所述約束條件還包括:乘客行程資訊中的人數大於司機行程資訊中的人數,即司機可以提供的座位數少於乘客的出行人數。 對於步驟S102中的,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方式:用地圖應用程式,確定在地圖應用程式中,司機起點至司機終點的司機路徑長度L1,乘客起點至乘客終點的乘客路徑長度L2,乘客起點至司機起點的實際路徑距離L4,以及,乘客終點和司機終點的實際路徑長度L5;確定行車距離長度L3=L1+L4+L5;根據所述行車距離L3確定空間同步指數。 例如,空間同指數DR=1-(L3-L1)/L1,或者,空間同指數DR=1-(L3-L2)/L2等等,總之,L3越大,空間同步指數越小。但一般而言,可以透過預設條件篩選出相對適度大小的L3(例如L3<(L1+L2)*1.5),而使得DR始終為正。 進而,可以根據空間同步指數DR來確定匹配指數。一種可實施的方式為,忽略時間因素,直接將空間同步指數DR確定為匹配指數。 另一種可實施方式為,進一步計算司機和乘客的時間同步指數,並根據時間同步指數和空間同步指數共同計算匹配指數。例如,首先根據L4確定乘客起點到司機起點所需要的間隔時間T3。具體而言,確定司機的行車速度V,V可以是伺服端設置一個預設司機的行車速度,或者,基於司機的歷史行車記錄進行統計的平均行車速度,從而可以得到T3=L4/V。從而可以得根據乘客出發時間T2和司機出發時間T1確定差異時間T=︱T1+T3-T2︱,容易看出,若T越小,則表示了司機和乘客的時間越同步,即時間同步指數與差異時間T負相關。在實際中,可以預設一個預設出發時間過濾臨界值T0,例如T0為兩個小時,計算時間同步指數TR=1-T/T0。或者,預定義了一個差異時間T與時間同步指數TR的映射關係表,其中,T越大,TR越小,從而可以從表格中根據T對應的查詢得到時間同步指數TR。如表1所示:
TR T(min)
1 [0,10]
0.95 (10,15]
0.9 (15,20]
0.85 (20,30]
0.75 (30,45]
0.7 (45,60]
0.6 (60,120]
表1,TR與T的示例性關係表 從而,可以綜合性的考慮時間同步指數和空間同步指數,進行匹配指數的計算。以下列舉幾種匹配指數的計算方式: 第一種,時間同步指數和空間同步指數權重相加。匹配指數R=W(TR)*TR+W(DR)*DR。預設的同行率計算公式。其中,參數W(DR)是距離權重,可自由配置為[0,1]之間的小數,例如預設值為0.9;W(TR)為時間權重,可設置為1-W(DR),預設值為0.1。 第二種,時間同步指數和空間同步指數權重相乘。即匹配指數R=TR*DR。 第三種,匹配指數R=W(DR)*F(DR)+W(TR)*TR,其中,F(DR)是關於DR的距離函數,例如F(DR)=1/(2-DR),透過設置經驗函數F(DR)對匹配指數進行調整,可以得出更符合人們直觀感覺的匹配指數。其中的W(TR)和W(DR)已在前述進行說明,不再贅述。 對應於用戶端的第二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另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如圖3所示,圖3為用戶端態樣的叫車資訊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包括: S301,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S303,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匹配指數由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S305,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 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對應於伺服端的第三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再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如圖4所示,圖4為伺服端態樣的叫車資訊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包括: S401,接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S403,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S405,發送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以便用戶端根據匹配指數對所述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排序; 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對應於第一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叫車資訊展示系統,包括用戶端和伺服端,其中,用戶端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伺服端返回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用戶端接收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進一步地,在所述系統中,用戶端接收第一類使用者的選擇指令,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確定第一類使用者所選取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在呼叫的地圖介面中,以路徑形式視覺化展示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當前被選取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 進一步地,在所述系統中,用戶端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和繞路距離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對於匹配指數相同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繞路距離從小至大進行排序。 進一步地,在所述系統中,伺服端確定出符合預設條件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預設條件包括:匹配指數超過臨界值,或者,匹配指數在排序中位於指定名次之前;返回所述符合預設條件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 進一步地,在所述系統中,伺服端濾除符合約束條件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選取剩餘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約束條件包括: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中,出發時間的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出發時間臨界值;或者,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的相對距離超過空間臨界值,所述相對距離由乘客行程資訊的起點或者終點與司機行程資訊的起點或者終點確定;或者,乘客行程資訊與司機行程資訊的繞路距離超過距離臨界值,所述繞路距離由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的起點以及終點共同確定。 進一步地,在所述系統中,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包括人數時,所述約束條件還包括:乘客行程資訊中的人數大於司機行程資訊中的人數。 進一步地,在所述系統中,伺服端呼叫地圖應用程式,確定在地圖應用程式中,司機起點至司機終點的司機路徑長度L1,乘客起點至乘客終點的乘客路徑長度L2,乘客起點至司機起點的實際路徑距離L4,以及,乘客終點和司機終點的實際路徑長度L5;確定行車距離L3=L1+L4+L5;根據所述行車距離L3確定空間同步指數,其中,空間同步指數與L3負相關;根據所述空間同步指數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匹配指數與空間同步指數正相關。 進一步地,在所述系統中,伺服端將所述空間同步指數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 進一步地,在所述系統中,伺服端根據所述乘客起點至司機起點的實際路徑距離L4確定間隔時間長度T3;根據所述間隔時間長度T3、乘客出發時間T2和司機出發時間T1確定差異時間T,根據所述差異時間確定時間同步指數,其中,T=︱T1+T3-T2︱;根據所述空間同步指數和時間同步指數,共同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 對應於第二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裝置,如圖5所示,圖5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用戶端態樣的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包括: 發送模組501,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接收模組503,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匹配指數由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展示模組505,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對應於第三態樣,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再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裝置,如圖6所示,圖6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伺服端態樣的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包括: 接收模組601,接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 確定模組603,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 發送模組605,發送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以便用戶端根據匹配指數對所述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排序;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 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設備,其至少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儲存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時實現圖3或圖4所示的叫車資訊展示方法。 圖7示出了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更為具體的計算設備硬體結構示意圖,該設備可以包括: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通信介面1040和匯流排1050。其中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和通信介面1040透過匯流排1050實現彼此之間在設備內部的通信連接。 處理器1010可以採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個或多個積體電路等方式實現,用於執行相關程式,以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 記憶體1020可以採用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靜態儲存設備,動態儲存設備等形式實現。記憶體1020可以儲存操作系統和其他應用程式,在透過軟體或者韌體來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時,相關的程式碼保存在記憶體1020中,並由處理器1010來呼叫執行。 輸入/輸出介面1030用於連接輸入/輸出模組,以實現資訊輸入及輸出。輸入輸出/模組可以作為組件配置在設備中(圖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於設備以提供相應功能。其中輸入設備可以包括鍵盤、滑鼠、觸控螢幕、麥克風、各類感測器等,輸出設備可以包括顯示器、喇叭、振動器、指示燈等。 通信介面1040用於連接通信模組(圖中未示出),以實現本設備與其他設備的通信互動。其中通信模組可以透過有線方式(例如USB、網路線等)實現通信,也可以透過無線方式(例如移動網路、WIFI、藍牙等)實現通信。 匯流排1050包括一通路,在設備的各個組件(例如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和通信介面1040)之間傳輸資訊。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上述設備僅示出了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通信介面1040以及匯流排1050,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設備還可以包括實現正常運行所必需的其他組件。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設備中也可以僅包含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組件,而不必包含圖中所示的全部組件。 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上儲存有電腦程式,該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圖3或者圖4所示的叫車資訊展示方法。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訊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訊。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內部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內部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卡式磁帶,磁帶式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變的資訊信號和載波。 透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本說明書實施例可借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基於這樣的理解,本說明書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可以儲存在儲存媒體中,如ROM/RAM、磁碟、光碟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說明書實施例各個實施例或者實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方法、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電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蜂巢式電話、相機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漸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於方法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相似於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模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在實施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案時可以把各模組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體及/或硬體中實現。也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進步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並實施。 以上所述僅是本說明書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說明書實施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說明書實施例的保護範圍。
S101:步驟 S103:步驟 S105:步驟 S107:步驟 S301:步驟 S303:步驟 S305:步驟 S401:步驟 S403:步驟 S405:步驟 501:發送模組 503:接收模組 505:展示模組 601:接收模組 603:確定模組 605:發送模組 1010:處理器 1020:記憶體 1030:輸入/輸出介面 1040:通信介面 1050:匯流排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說明書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說明書實施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對應於系統態樣的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a為當前網叫車中一種展示資訊的示意圖; 圖2b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司機行程資訊的展示意圖; 圖3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用戶端態樣的叫車資訊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伺服端態樣的叫車資訊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5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用戶端態樣的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伺服端態樣的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一種用於配置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法的計算設備硬體結構示意圖。

Claims (21)

  1. 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包括:用戶端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伺服端返回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用戶端接收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其中,在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之前,還包括:伺服端濾除符合約束條件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選取剩餘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約束條件 包括: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中,出發時間的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出發時間臨界值;其中,所述伺服端進一步根據所述司機和所述乘客的出發時間差確定出發時間間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用戶端在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用戶端接收第一類使用者的選擇指令,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確定第一類使用者所選取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在呼叫的地圖介面中,以路徑形式視覺化展示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當前被選取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用戶端接收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包括:用戶端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和繞路距離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包括:匹配指數相同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繞路距離從小至大進行排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伺服端返回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包括:確定出符合預設條件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預設條件包括:匹配指數超過臨界值,或者,匹配指數在排序中位於指定名次之前;返回所述符合預設條件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包括人數時,所述約束條件還包括:乘客行程資訊中的人數大於司機行程資訊中的人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包括:呼叫地圖應用程式,確定在地圖應用程式中,司機起點至司機終點的司機路徑長度L1,乘客起點至乘客終點的乘客路徑長度L2,乘客起點至司機起點的實際路徑距離L4,以及,乘客終點和司機終點的實際路徑長度L5;確定行車距離L3=L1+L4+L5;根據所述行車距離L3確定空間同步指數,其中,空間同步指數與L3負相關; 根據所述空間同步指數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匹配指數與空間同步指數正相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根據所述空間同步指數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包括:將所述空間同步指數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根據所述空間同步指數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包括:根據所述乘客起點至司機起點的實際路徑距離L4確定間隔時間長度T3;根據所述間隔時間長度T3、乘客出發時間T2和司機出發時間T1確定差異時間T,根據所述差異時間確定時間同步指數,其中,T=|T1+T3-T2|;根據所述空間同步指數和時間同步指數,共同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
  9. 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包括: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匹配指數由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 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其中,在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之前,還包括:伺服端濾除符合約束條件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選取剩餘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約束條件包括: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中,出發時間的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出發時間臨界值;其中,所述伺服端進一步根據所述司機和所述乘客的出發時間差確定出發時間間隔。
  10. 一種叫車資訊展示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 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發送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以便用戶端根據匹配指數對所述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排序;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其中,在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之前,還包括:伺服端濾除符合約束條件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選取剩餘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約束條件包括: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中,出發時間的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出發時間臨界值;其中,所述伺服端進一步根據所述司機和所述乘客的出發時間差確定出發時間間隔。
  11. 一種叫車資訊展示系統,包括用戶端和伺服端,其中,用戶端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 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伺服端返回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用戶端接收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其中,在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之前,還包括:伺服端濾除符合約束條件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選取剩餘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約束條件包括: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中,出發時間的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出發時間臨界值;其中,所述伺服端進一步根據所述司機和所述乘客的出發時間差確定出發時間間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系統,用戶端接收第一類使用者的選擇指令,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確定第一類使用者所選取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 訊;在呼叫的地圖介面中,以路徑形式視覺化展示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當前被選取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系統,用戶端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和繞路距離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包括:匹配指數相同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繞路距離從小至大進行排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系統,伺服端確定出符合預設條件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預設條件包括:匹配指數超過臨界值,或者,匹配指數在排序中位於指定名次之前;返回所述符合預設條件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系統,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包括人數時,所述約束條件還包括:乘客行程資訊中的人數大於司機行程資訊中的人數。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系統,伺服端呼叫地圖應用程式,確定在地圖應用程式中,司機起點至司機終點的司機路徑長度L1,乘客起點至乘客終點的乘客路徑長度L2,乘客起點至司機起點的實際路徑距離L4,以及,乘客終點和司機終點的實際路徑長度L5;確定行車距離L3=L1+L4+L5;根據所述行車距離L3確定空間同步指數,其中,空間同步指數與L3負相關;根據所述空間同步指數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匹配指數與空間同步指數正相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系統,伺服端將所述空間同步指數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系統,伺服端根據所述乘客起點至司機起點的實際路徑距離L4確定間隔時間長度T3;根據所述間隔時間長度T3、乘客出發時間T2和司機出發時間T1確定差異時間T,根據所述差異時間確定時間同步指數,其中,T=|T1+T3-T2|;根據所述空間同步指數和時間同步指數,共同確定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
  19. 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包括:發送模組,發送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伺服端,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接收模組,接收伺服端所返回的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所述匹配指數由伺服端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展示模組,展示包含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行程選擇介面,其中,在所述行程選擇介面中,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根據匹配指數從大至小依序排列;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其中,在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之前,還包括:伺服端濾除符合約束條件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選取剩餘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約束條件包括: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中,出發時間的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出發時間臨界值;其中,所述伺服端進一步根據所述司機和所述乘客的出發時間差確定出發時間間隔。
  20. 一種叫車資訊展示裝置,包括:接收模組,接收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一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確定模組,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其中,所述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中包含第二類使用者的起點、終點和出發時間,所述匹配指數用於表徵雙方出行的匹配程度;發送模組,發送所述多個包含匹配指數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至用戶端,以便用戶端根據匹配指數對所述多個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排序;其中,當第一類使用者為乘客時,第二類使用者為司機;當第一類使用者為司機時,第二類使用者為乘客;其中,在根據第一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和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確定出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的匹配指數之前,還包括:伺服端濾除符合約束條件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選取剩餘的第二類使用者行程資訊,其中,所述約束條件包括:乘客行程資訊和司機行程資訊中,出發時間的差值的絕對值超過出發時間臨界值;其中,所述伺服端進一步根據所述司機和所述乘客的出發時間差確定出發時間間隔。
  21. 一種電腦設備,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儲存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時實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8131880A 2019-01-31 2019-09-04 叫車資訊展示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 TWI784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5943.X 2019-01-31
CN201910095943.XA CN109993329A (zh) 2019-01-31 2019-01-31 约车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0690A TW202030690A (zh) 2020-08-16
TWI784195B true TWI784195B (zh) 2022-11-21

Family

ID=67129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1880A TWI784195B (zh) 2019-01-31 2019-09-04 叫車資訊展示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3329A (zh)
TW (1) TWI784195B (zh)
WO (1) WO2020155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3329A (zh) * 2019-01-31 2019-07-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约车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10633815A (zh) * 2019-08-14 2019-12-31 杭州飞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782055A (zh) * 2019-10-22 2020-02-11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27283A (zh) * 2019-10-30 2020-05-08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顺风车的匹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56375B (zh) * 2019-11-19 2022-08-2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91128B (zh) * 2019-12-24 2022-06-07 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程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1222946B (zh) * 2020-01-02 2023-10-31 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 订单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370477A (zh) * 2020-05-12 2024-01-09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1739329B (zh) * 2020-05-29 2021-11-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行驶路线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2184160B (zh) * 2020-09-25 2024-04-26 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倒计时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68674B (zh) * 2021-05-18 2024-05-14 北京白龙马云行科技有限公司 返程辅助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7748B2 (en) * 2012-07-31 2015-10-13 Flatiron App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iling taxicabs
TW201541393A (zh) * 2014-04-21 2015-11-01 Wei-Yen Yeh 計程車管理設備及計程車管理系統
CN107844844A (zh) * 2017-11-18 2018-03-27 共乘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绿色交通的私家车共享平台工作方法
CN108805411A (zh) * 2018-05-18 2018-11-13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约车订单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46211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订单的分配、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4359A (zh) * 2016-03-31 2016-08-2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订单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57157A (zh) * 2016-05-10 2016-09-21 至库停车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可精准预约车位的停车信息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06803132A (zh) * 2016-12-30 2017-06-06 上海衡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车软件的路线匹配方法
CN108399460B (zh) * 2017-02-07 2021-06-04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约车订单分配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7945503B (zh) * 2017-12-25 2020-07-07 武汉斑马快跑科技有限公司 顺风车的拼车方法和系统
CN109034433A (zh) * 2018-07-20 2018-12-18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基于定制服务的打车系统
CN109102096A (zh) * 2018-08-14 2018-12-28 合肥科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约车车载智能终端
CN109993329A (zh) * 2019-01-31 2019-07-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约车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7748B2 (en) * 2012-07-31 2015-10-13 Flatiron App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iling taxicabs
TW201541393A (zh) * 2014-04-21 2015-11-01 Wei-Yen Yeh 計程車管理設備及計程車管理系統
CN109146211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订单的分配、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07844844A (zh) * 2017-11-18 2018-03-27 共乘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绿色交通的私家车共享平台工作方法
CN108805411A (zh) * 2018-05-18 2018-11-13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约车订单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5837A1 (zh) 2020-08-06
CN109993329A (zh) 2019-07-09
TW202030690A (zh) 202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4195B (zh) 叫車資訊展示方法、裝置、系統及設備
US20180374032A1 (en) Match-based route navigation system
US10311106B2 (en) Social graph visualization and user interface
US20180255009A1 (en) Emoji recommend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798412B (zh) 一种路线推荐方法和装置
US9363634B1 (en) Providing context-relevant information to users
CN107222646B (zh) 呼叫请求分配方法及装置
JP2005091303A (ja) 経路提供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133227A1 (en) Access points for maps
US10296550B2 (en) Selective inclusion of members in a results list
WO2014186247A1 (en) Selecting a subset of transit trips based on time and duration
CN110020383A (zh) 一种页面数据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00099498A (ko) 네트워크 기반 서비스를 위한 상황별 알림
US8983998B1 (en) Prioritizing points of interest in unfamiliar regions
CN109086429A (zh) Ivr语音导航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038177A1 (ja) 情報提供装置、端末装置、情報提供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7049750A (ja) 情報提供装置、端末装置、情報提供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13766016B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服务器
CN111612183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36774B (zh) 服务策略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27682B (zh) 任务分配方法、系统、装置及设备
JP2017191500A (ja) 携帯端末に対して地点情報を提供する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674603B2 (ja) 旅行時間提供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72644B2 (ja) 情報提供装置、プログラム
CN110505281A (zh) 服务入口显示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