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0898B - 碳化矽晶圓、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碳化矽晶圓、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0898B
TWI780898B TW110133315A TW110133315A TWI780898B TW I780898 B TWI780898 B TW I780898B TW 110133315 A TW110133315 A TW 110133315A TW 110133315 A TW110133315 A TW 110133315A TW I780898 B TWI780898 B TW I7808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carbide
carbide wafer
mentioned
wafer
hard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2649A (zh
Inventor
朴鐘輝
具甲烈
崔正宇
張炳圭
甄明玉
金政圭
徐正斗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賽尼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221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3639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629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36397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630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3639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賽尼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賽尼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2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2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8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3/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condensing evaporated or sublimed materials
    • C30B23/00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9/00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ir shape
    • C30B29/10Inorganic compounds or compositions
    • C30B29/36Carb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3/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condensing evaporated or sublimed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3/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condensing evaporated or sublimed materials
    • C30B23/02Epitaxial-layer grow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33/00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02Preparing wafers
    • H01L21/02005Preparing bulk and homogeneous wafers
    • H01L21/02008Multistep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1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H01L29/1608Silicon carb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02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13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with trench gate electrode, e.g. UMOS transistors

Abstract

本實施方式提供如下的碳化矽晶圓、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 以及半導體裝置:在碳化矽錠的製造過程中,通過控制非活性氣體的流量、反應容器的熱特性來確保換算彈性模數、硬度等的機械特性。並且,本實施方式提供如下的碳化矽錠及晶圓:如錯位密度等的缺陷值降低,具有良好的品質。

Description

碳化矽晶圓、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碳化矽晶圓、適用碳化矽晶圓的半導體裝置、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
碳化矽(SiC)為具有2.2eV至3.3eV的寬頻隙的半導體,由於優秀的物理化學特性,作為半導體材料進行研究研發。
作為製造碳化矽單晶的方法,具有液相沉積法(LPE,Liquid Phase Epitaxy)、化學氣相沉積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氣相傳輸法(PVT,Physical Vapor Transport)等。其中,物理氣相傳輸法為如下的方法:將碳化矽原料填充至坩堝內,在坩堝上端配置由碳化矽單晶組成的晶種後,通過感應加熱方式對坩堝進行加熱來昇華原料,從而使碳化矽單晶在晶種上生長。
物理氣相傳輸法具有高生長率,可製造錠形狀的碳化矽,因此被廣泛利用。但是,電流密度根據坩堝特性、工序條件等變化,坩堝內部溫度分佈也變化,因此難以確保碳化矽錠及碳化矽晶圓 的適當機械特性。
需要可製造使外部因素引起的過度變化或破損最小化且滿足適當的機械特性的碳化矽錠及晶圓的得以改善的方法。
如上所述的背景技術為發明人為了導出本實施方式而擁有或在導出過程中習得的技術資訊,並不是在申請本發明之前向公眾公開的公知技術。
作為相關的現有文獻,具有在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10-2017-0076763號公開的「碳化矽單晶的製造方法及碳化矽單晶基板」、在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10-2010-0089103號公開的「碳化矽單晶錠、由此獲取的基板及外延片」等。
本實施方式的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碳化矽錠及碳化矽晶圓:在碳化矽錠製造過程中,通過控制非活性氣體的流量、反應容器的熱特性來確保換算彈性模數、硬度、兩側面的機械物性比例等的機械特性。
本實施方式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錯位密度等的缺陷值降低且品質良好的碳化矽錠及晶圓。
本實施方式的另一目的在於,當通過確保機械特性的上述晶圓製造外延片及裝置時,使機械變形、熱變形最小化。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錠製造方法包括:準備步驟,在具有內部空間的反應容器中,隔開間隔配 置原料物質和碳化矽晶種,生長步驟,通過調節上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壓力及氣氛來昇華上述原料物質,並在上述碳化矽晶種上生長碳化矽錠,以及冷卻步驟,冷卻上述反應容器,回收上述碳化矽錠;上述生長步驟在具有100sccm至3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上述冷卻步驟在具有1sccm至25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可以為120W/mK以下。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可以為85W/mK以上。
在一實施方式中,在上述準備步驟中,上述反應容器還配置:絕熱材料,包圍上述反應容器,反應腔室,在內部設置上述反應容器,以及加熱單元,設置於上述反應腔室的外部;上述絕熱材料在2000℃的溫度下的熱導率可以為1.24W/mK以下。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碳化矽晶種的直徑為4英寸以上,可包括4H-碳化矽結構。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的換算彈性模數(reduced elastic modulus)為300GPa至370GPa,硬度為35GPa至48GPa,上述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通過以10mN的負載施加三角錐(Berkovich)形狀的壓頭的奈米壓痕測試來測定。
在一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奈米壓痕測試中,測定除從上述碳化矽晶圓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之外的任意10個位置。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碳化矽晶圓的直徑可以為4英寸以上,可以包括4H-碳化矽結構,上述碳化矽晶圓可包括:Si面,為在表面具有矽原子層的一側面;以及C面,為在表面具有碳原子層的另一側面。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碳化矽晶圓的通過杜邦衝擊試驗(Dupont impact tester)以厚度為360μm的試片、25g的砝碼測定的裂紋產生落錘高度可以為100mm以上。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5.5GPa以下,上述硬度的標準差為1.1GPa以下。
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包括:準備步驟,在具有內部空間的反應容器中,隔開間隔配置原料物質和碳化矽晶種,生長步驟,通過調節上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壓力及氣氛來昇華上述原料物質,並在上述碳化矽晶種上生長碳化矽錠,以及冷卻步驟,冷卻上述反應容器,並回收上述碳化矽錠;上述生長步驟在具有100sccm至3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上述冷卻步驟在具有1sccm至25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為120W/mK以下,本發明包括切割步驟,通過切割上述碳化矽錠來準備碳化矽晶圓,在對經過上述切割步驟的碳化矽晶圓進行研磨及表面拋光處理的碳化矽晶圓中,換算彈性模數可以為300GPa至370GPa,硬度可以為35GPa至48GPa。
本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可包括:如上所述的碳化矽晶圓;外延層,配置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一側面;阻隔區,隔著上述 外延層配置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相對側;源極,與上述外延層相接觸;閘極,配置於上述阻隔區;以及汲極,配置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另一側面。
另一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包括:一側面,相比碳原子而言,在表面暴露更多的矽原子,以及另一側面,相比矽原子而言,在表面暴露更多的碳原子;上述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c與上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之比Ec/Esi為0.8至1.15,上述另一側面的硬度Hc與上述一側面的硬度His之比Hc/His為0.85至1.15,上述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上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上述另一側面的硬度及上述一側面的硬度通過以10mN的負載施加三角錐形狀的壓頭的奈米壓痕測試測定,在上述奈米壓痕測試中,測定除從上述碳化矽晶圓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之外的任意10個位置的值。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一側面的微管密度可以為1/cm2以下,貫通邊緣錯位(TED)密度可以為9000/cm2以下,基面錯位(BPD)密度可以為4000/cm2以下。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可以為300GPa至350GPa。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5.5GPa以下,上述一側面的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1.1GPa以下。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壓頭可以為如下的三角錐:底面為 等邊三角形,三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24.7°,剩餘兩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12.95°,底面基準高度為1μm,楊氏模數為1140GPa,泊松比為0.07。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一側面的硬度或上述另一側面的硬度可以為35GPa至45GPa。
在一實施方式中,通過杜邦衝擊試驗以25g的砝碼測定的裂紋產生落錘高度可以為100mm以上。
在一實施方式中,本發明可以為在表面不包括外延層的裸晶圓。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碳化矽晶圓的直徑為4英寸以上,可包括4H-碳化矽。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包括:一側面,在表面暴露矽原子層,以及另一側面,在表面暴露碳原子層;根據奈米壓痕測試,從三角錐形狀的壓頭開始壓入碳化矽晶圓壓入直至達到10mN為止,在以y=ax2+bx+c形式回歸根據負載(y)的壓入量(x)的二次多項式中,上述a為0.37至0.6,上述b為10至33。
在一實施方式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c與上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之比Ec/Esi可以為0.8至1.15。
在一實施方式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另一側面的硬度Hc與上述一側面的硬度His之比Hc/His可以為0.85至1.15。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可以為300GPa至350GPa。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一側面的硬度或上述另一側面的硬度可以為35GPa至45GPa。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一側面的微管密度可以為1/cm2以下,貫通邊緣錯位密度可以為9000/cm2以下,基面錯位密度可以為4000/cm2以下。
在一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奈米壓痕測試中,測定除從上述碳化矽晶圓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之外的任意10個位置測定的值。
在一實施方式中,通過杜邦衝擊試驗以25g的砝碼測定的裂紋產生落錘高度可以為100mm以上。
在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碳化矽晶圓的直徑為4英寸以上,可包括4H-碳化矽。
根據本實施方式製造的碳化矽晶圓可提供如下的晶圓:使由外部的物理因素、熱因素引起的變形最小化,具有優秀的物性。並且,可提供如下的晶圓:進一步減少殘留在晶圓內的應力。
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錠製造方法可通過設置最佳工序條件來製造確保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特性及缺陷密度值降低的碳化矽錠及碳化矽晶圓。
1:半導體裝置
10:碳化矽晶圓
11:一側面(Si面)
12:另一側面(C面)
14:環形區域
15:內部區域
20:外延層
21:n-型外延層
22:p+型外延層
23:n+型區域
30:阻隔區
41:源極
42:閘極
43:汲極
100:碳化矽錠
110:晶種
200:反應容器
210:本體
220:蓋
300:原料/原料物質
400:絕熱材料
500:反應腔室/石英管
600:加熱單元
700:真空排氣裝置
800:品質流控制器
810:配管
圖1為示出一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的一例的示意圖。
圖2為示出一實施方式的碳化矽錠製造裝置的一例的示意圖。
圖3為示出根據奈米壓痕測試的壓頭壓入及卸載時的負載-位移曲線和最大負載中的斜率的曲線圖。
圖4為在實驗例中檢測缺陷時例示性地通過電子顯微鏡拍攝缺陷形狀的照片。
圖5A、圖5B分別為通過電子顯微鏡拍攝在實施例2的第10次檢測中的碳化矽晶圓的C面及Si面的照片。
圖6A、圖6B分別為示出實施例2的第10次檢測中碳化矽晶圓的C面及Si面的根據奈米壓痕測試的壓頭壓入及卸載時的負載-位移曲線和最大負載中的斜率的曲線圖。
圖7為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適用碳化矽晶圓的半導體裝置的一例的簡圖。
圖8為示出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的環形區域14及內部區域15和設置有樣品的內部區域的一例的示意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一個以上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使得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容易實施。但是,本實施方式能夠以各種互不相同的方式實現,並不限定於在此說明的實施例。在說明書全文中,對相似的部分賦予了相同的附圖標記。
在本說明書中,當提及一結構「包括」另一結構要素時,除非有特別相反的記載,否則表示還可包括其他結構要素,而不是排除其他結構要素。
在本說明書中,當提及一結構要素與另一結構要素「相連接」時,不僅包括「直接連接」的情況,還包括「在兩者中間隔著其他結構連接」的情況。
在本說明書中,B位於A是指B與A直接接觸地位於A或者在兩者中間具有其他層的同時B位於A,不應限定於B與A的表面相接觸地位於A來解釋。
在本說明書中,包含在馬庫什式表述中的術語「它們的組合」是指選自由在馬庫什式表述中記載的結構要素組成的組中的一種以上的混合或組合,是指包括選自由上述結構要素組成的組中的一種以上。
在本說明書中,「A和/或B」的記載是指「A、B或A及B」。
在本說明書中,除非具有特別說明,否則如「第一」、「第二」或「A」、「B」術語用於區別相同術語。
在本說明書中,除非有特別說明,否則單數表達是指包括文脈中解釋的單數或複數。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進行更詳細地說明。
碳化矽錠及晶圓的機械物性可根據工序條件降低,由此可在晶圓的移送、加工及處理等的過程中具有發生變形、不良的可 能性,在後續的裝置製造工序中,由於熱變形等,可降低外延層的品質。
發明人在研究缺陷少、提高換算彈性模數、硬度特性且可在後續工序中使熱變形最小化的碳化矽錠及晶圓的製造方法的過程中,確認了在適用物理氣相傳輸法來使碳化矽生長的各種因素中,重要的是非活性氣體的流量控制、坩堝的溫度梯度等,可通過控制這種條件來製造品質更優秀的碳化矽錠、晶圓,從而完成了本實施方式。
碳化矽錠製造方法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錠製造方法包括:準備步驟,在具有內部空間的反應容器200中,隔開間隔配置原料物質300和碳化矽晶種110;生長步驟,通過調節上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壓力及氣氛來昇華上述原料物質,並在上述碳化矽晶種上生長碳化矽錠100;以及冷卻步驟,冷卻上述反應容器,回收上述碳化矽錠。
上述生長步驟可在具有100sccm至3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
上述冷卻步驟可在具有1sccm至25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
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可以為120W/mK以下。
切割經過上述冷卻步驟回收的碳化矽錠並進行研磨及表面拋光處理來製得的碳化矽晶圓10,其換算彈性模數可以為 300GPa至370GPa,硬度可以為35GPa至48GPa。
上述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為通過以10mN的負載施加三角錐形狀的壓頭的奈米壓痕測試測定。
上述碳化矽錠製造方法可通過如圖2所示的製造裝置進行。以下,參照圖2對碳化矽錠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上述準備步驟的原料物質300可適用具有碳源和矽源的粉末形態,可適用上述粉末相互頸縮處理的原料或在表面進行碳化處理的碳化矽粉末等。
上述準備步驟的反應容器200只要是適合碳化矽錠的生長反應就可適用,具體地,可適用石墨坩堝。例如,上述反應容器可包括:本體210,包括內部空間和開口部;以及蓋220,與上述開口部相對應,用於密封上述內部空間。上述蓋還可包括與上述蓋一體或分開的晶種支架,能夠通過上述晶種支架固定碳化矽晶種,使碳化矽晶種與原料物質相向。
上述準備步驟的反應容器200的熱導率可以為120W/mK以下且85W/mK以上。在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小於85W/mK的情況下,當錠生長時,反應容器的溫度梯度變得過大,可使錠的裂紋產生概率增加,並可使錠內部的應力增加。在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大於120W/mK的情況下,當進行感應加熱時,電流減少,內部發熱溫度也降低,具有錠生長率降低的風險,可使雜質增多。通過適用具有上述熱導率範圍的反應容器來穩定形成上述反應容器的溫度梯度,使得通過後續步驟製造的錠達到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上述準備步驟的反應容器200可被絕熱材料400包圍並固定,如石英管的反應腔室500可容納被上述絕熱材料包圍的反應容器。可通過上述絕熱材料及設置於反應腔室外部的加熱單元600控制上述反應容器的內部空間的溫度。
上述加熱單元600可以為線圈形態的感應加熱單元。若向上述感應加熱單元供給高頻交流電,則在上述反應容器200產生渦電流,由此可通過因反應容器的電阻產生的焦耳熱對反應容器的內部空間進行加熱。
上述準備步驟的絕熱材料400的孔隙率可以為72%至95%,還可以為75%至93%,還可以為80%至91%。在適用滿足上述孔隙率的絕熱材料的情況下,可進一步減少生長的碳化矽錠的裂紋產生。
上述準備步驟的絕熱材料400的壓縮強度可以為0.2Mpa以上,還可以為0.48Mpa以上,還可以為0.8Mpa以上。並且,上述絕熱材料的壓縮強度可以為3Mpa以下,還可以為2.5Mpa以下。在上述絕熱材料具有這種壓縮強度的情況下,具有優秀的熱穩定性/機械穩定性,降低產生灰(ash)的概率,由此可製造品質更優秀的碳化矽錠。
上述準備步驟的絕熱材料400在2000℃的溫度下的熱導率可以為1.79W/mK以下,還可以為1.24W/mK以下。上述絕熱材料在2000℃的溫度下的熱導率可以為0.3W/mK以上,還可以為0.48W/mK以上。通過具有上述熱導率範圍的絕熱材料,可在錠生 長時阻隔上述反應容器200的熱釋放,同時,可形成反應容器的穩定的溫度梯度。
上述準備步驟的絕熱材料400的密度可以為0.13g/cc以上,還可以為0.17g/cc以上。上述絕熱材料的密度可以為0.28g/cc以下,還可以為0.24g/cc以下。可通過具有上述密度範圍的絕熱材料抑制所製造的錠的彎曲及扭曲的產生。
上述準備步驟的反應腔室500可包括:真空排氣裝置700,與反應腔室的內部相連接,用於調節反應腔室內部的真空度;配管810,與反應腔室的內部相連接,使氣體流入至反應腔室內部;以及品質流控制器800,用於控制。由此,可在後續的生長步驟及冷卻步驟中調節非活性氣體的流量。
上述生長步驟為如下的步驟:通過調節上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壓力及氣氛來昇華上述原料物質300,並在上述碳化矽晶種110上生長碳化矽錠100。
上述生長步驟可通過上述加熱單元600對上述反應容器200及反應容器的內部空間進行加熱來進行,在進行上述加熱的同時或單獨減壓內部空間來調節壓力,並注入非活性氣體,可誘導碳化矽錠的生長。
上述生長步驟可在2000℃至2600℃的溫度和1torr至200torr的壓力條件下進行,可在上述溫度及壓力範圍內更有效地製造碳化矽錠。
作為例示,上述生長步驟可在上述反應容器200的上部 及下部的溫度為2100℃至2500℃且上述反應容器內部空間的壓力為1torr至50torr的條件下進行,還可在上部及下部的溫度為2150℃至2350℃且上述反應容器內部空間的壓力為1torr至30torr的條件下進行。在將上述溫度及壓力條件適用於上述生長步驟的情況下,可製造更高品質的碳化矽錠。
在上述生長步驟中,能夠以1℃/min至10℃/min的升溫速度、5℃/min至10℃/min的升溫速度升溫至上述溫度範圍,可包括升溫速度相對低的預生長過程和升溫速度高的生長進行過程。
在上述生長步驟中,可向上述反應容器200的內部加入規定流量的非活性氣體。作為例示,上述非活性氣體可從上述原料物質300朝向上述碳化矽晶種110的方向流動。在此情況下,上述生長步驟可在具有100sccm至3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還可在具有150sccm至25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若上述流量小於100sccm,則上述原料物質的昇華量減少,由此具有雜質含量增加的隱患,若上述流量大於300sccm,則錠的生長速度急劇增加,由此具有錠品質降低的隱患。在上述流量範圍內進行生長步驟來穩定形成上述反應容器及內部空間的溫度梯度,容易進行上述原料物質的昇華,從而有助於達到錠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作為例示,上述生長步驟的非活性氣體可以為氬氣、氦氣及它們的混合氣體,還可包含少量的氮氣。
上述冷卻步驟為在規定的冷卻速度及非活性氣體流量條 件下對生長的上述碳化矽錠進行冷卻的步驟。
在上述冷卻步驟中,能夠以1℃/min至10℃/min的速度進行冷卻,還能夠以3℃/min至9℃/min的速度進行冷卻。上述冷卻步驟能夠以5℃/min至8℃/min的速度進行冷卻。
與上述生長步驟相同地,上述冷卻步驟也可向上述反應容器200的內部加入規定流量的非活性氣體。作為例示,上述非活性氣體可從上述原料物質300朝向上述碳化矽晶種110的方向流動。在此情況下,上述冷卻步驟可在具有1sccm至3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還可在具有10sccm至25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若上述流量小於1sccm,則錠的冷卻效率減少,反應容器的溫度梯度變得過大,可使錠的裂紋產生概率及的錠內部應力增加。若上述流量大於300sccm,則冷卻速度過度增加,可使錠的裂紋產生概率及錠的內部應力增加。在上述流量範圍內進行冷卻步驟來穩定形成上述反應容器及內部空間的溫度梯度,容易進行上述碳化矽錠的冷卻,從而達到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上述生長步驟的非活性氣體流量Fg與冷卻步驟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Fc之比Fg/Fc可以為0.33至30,還可以為0.6至25,還可以為0.6至6。通過具有這種流量比,當進行生長及冷卻工序時,產生緩慢的流量變化,可使生長及冷卻的錠具有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在上述冷卻步驟中,可同時調節上述反應容器200的內 部空間的壓力,還可與上述冷卻步驟分開來調節壓力。當調節上述壓力時,可使上述內部空間的壓力最高達800torr。
上述冷卻步驟的回收可通過切割與上述碳化矽晶種110相接觸的碳化矽錠的後表面來進行。通過上述方式回收的碳化矽錠,可通過後續工序加工成碳化矽晶圓形態。
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1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可包括切割步驟,切割通過上述碳化矽錠的製造方法製造的碳化矽錠來製得晶圓。
上述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還可包括加工步驟,平坦化通過上述切割步驟製得的碳化矽晶圓的厚度的過程以及拋光表面的過程。
在上述切割步驟中,以能夠與上述碳化矽錠的(0001)面或從碳化矽晶種開始生長的面具有規定偏離角的方式切割。上述偏離角可以為0°至10°。
在上述切割步驟中,可使上述碳化矽晶圓的厚度成為150μm至900μm,還可使上述碳化矽晶圓的厚度成為200μm至600μm,但並不局限於此。
在上述切割步驟之前,可拋光上述碳化矽錠的邊緣來加工成直徑恒定的圓筒形形狀。
在上述切割步驟之後製得的碳化矽晶圓中,可存在切割痕跡等損傷部位,因此可通過後續步驟將其去除並進行平坦化過 程。
在上述加工步驟中,平坦化厚度的過程,可使磨輪適用於晶圓的兩側面來進行,並去除上述切割步驟中的損傷,來使厚度均勻。上述磨輪可以為在表面嵌入粒子的形態,嵌入上述磨輪的表面的粒子可以為金剛石等。可使上述磨輪與碳化矽晶圓朝向相反方向旋轉來進行。上述磨輪的直徑可大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直徑。
上述加工步驟還可包括對上述晶圓進行濕式蝕刻的步驟。
上述加工步驟還可包括化學機械拋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步驟。
上述化學機械拋光能夠以如下方式進行:向轉動的平臺上加入拋光粒子漿料,並以規定壓力接觸固定在轉動的拋光頭的碳化矽晶圓來進行。
通過上述製造方法製造的碳化矽晶圓具有如下的優點:缺陷密度、雜質粒子數少,根據後述的奈米壓痕測試的機械特性良好。
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2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的製造方法包括:準備步驟,在具有內部空間的反應容器200中,隔開間隔配置原料300和碳化矽晶種110,生長步驟,通過調節上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壓力及氣氛來昇華上述原料,並在上述碳化矽晶種上生長碳化矽錠100,冷卻步驟,冷卻上述反應容器,回收上述碳化矽錠,以及切割步驟,切割回收的上述碳化矽錠來製得晶圓; 上述生長步驟在具有100sccm至3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上述冷卻步驟在具有1sccm至2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可以為125W/mK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還可包括加工步驟,平坦化通過上述切割步驟製得的碳化矽晶圓的厚度的過程以及拋光表面的過程。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中,碳化矽錠製造過程可通過如圖2所示的製造裝置進行。
上述準備步驟、生長步驟、冷卻步驟、切割步驟及加工步驟可通過如上所述的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進行。
上述反應容器200的熱導率可以為125W/mK以下且85W/mK以上。在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小於85W/mK的情況下,當錠生長時,反應容器的溫度梯度變得過大,可使錠的裂紋產生概率增加,並可使錠內部的應力增加。在上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大於125W/mK的情況下,當進行感應加熱時,電流減少,內部發熱溫度也降低,具有錠生長率降低的隱患,可使雜質增多。通過適用具有上述熱導率範圍的反應容器來穩定形成上述反應容器的溫度梯度,使得通過後續步驟製造的碳化矽錠及碳化矽晶圓達到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上述生長步驟可向上述反應容器200內部加入規定流量的非活性氣體。作為例示,上述非活性氣體可從上述原料300朝向上述碳化矽晶種110的方向流動。在此情況下,上述生長步驟 可在具有100sccm至3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還可在具有150sccm至25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若上述流量小於100sccm,則上述原料的昇華量減少,由此具有雜質含量增加的隱患,若上述流量大於300sccm,則碳化矽錠的生長速度急劇增加,由此具有碳化矽錠品質降低的隱患。在上述流量範圍內進行生長步驟來穩定形成上述反應容器及內部空間的溫度梯度,使上述原料容易昇華,從而有助於使碳化矽錠達到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作為例示,上述生長步驟的非活性氣體可以為氬氣、氦氣及它們的混合氣體,還可包含少量的氮氣。
上述冷卻步驟為在規定的冷卻速度及非活性氣體流量條件下冷卻生長的上述碳化矽錠的步驟。
在上述冷卻步驟中,能夠以1℃/min至10℃/min的速度進行冷卻,還能夠以3℃/min至9℃/min的速度進行冷卻。上述冷卻步驟能夠以5℃/min至8℃/min的速度進行冷卻。
與上述生長步驟相同地,上述冷卻步驟也可向上述反應容器200的內部加入規定流量的非活性氣體。作為例示,上述非活性氣體可從上述原料300朝向上述碳化矽晶種110的方向流動。在此情況下,上述冷卻步驟可在具有1sccm至2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還可在具有10sccm至2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若上述流量小於1sccm,則錠的冷卻效率減少,反應容器的溫度梯度變得過大,可使碳化矽錠的裂紋產生概 率及錠內部應力增加。若上述流量大於200sccm,則冷卻速度過度增加,可使碳化矽錠的裂紋產生概率及錠內部應力增加。在上述流量範圍內進行冷卻步驟來穩定形成上述反應容器及內部空間的溫度梯度,容易冷卻上述碳化矽錠,從而達到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上述生長步驟的非活性氣體流量Fg與冷卻步驟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Fc之比Fg/Fc可以為0.33至30,還可以為0.6至25,還可以為0.6至6。通過具有這種流量比,當進行生長及冷卻工序時,產生緩慢的流量變化,可使生長及冷卻的碳化矽錠具有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碳化矽晶圓10(I)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的換算彈性模數為300GPa至370GPa。
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的硬度為35GPa至48GPa。
上述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通過以10mN的負載施加三角錐形狀的壓頭的奈米壓痕測試來測定。
作為測定晶圓的機械特性的方法的一種,可適用奈米壓痕(nanoindentation)方法。在奈米壓痕中,當將作為具有規定幾何形狀的壓入物體的壓頭(indenter)壓入至目標物的表面後取出時,通過解釋根據所施加的負載的變化的壓頭的穿透深度來分析目標物的機械特性。圖3示出根據奈米壓痕測試的負載-位移曲線和最大負載中的斜率的一例。在此情況下施加的負載的範圍可以以μN至mN測定,壓頭的穿透深度可以以nm至μm測定,由此 可更加精準地掌握晶圓的硬度、彈性模數、殘留應力等各種機械物性。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測定晶圓的表面中的換算彈性模數,所使用的奈米壓痕測試設備可使上述壓頭的壓入深度成為100nm至150nm,在下述實驗例中記載了具體事項。
在上述奈米壓痕測試中,可根據下述式計算硬度(H)。
式1:H=Fmax/Ap
在上述式1中,H為硬度,Fmax為將上述壓頭施加於目標物時的最大負載,Ap為將上述壓頭以最大負載施加於目標物時的壓頭與目標物的接觸面積。
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可通過下述式計算換算彈性模數(Er,reduced elastic modulus)。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23-1
在上述式2中,Er為換算彈性模數,β為修正係數,S為表示在壓頭負載-位移曲線中達到最大負載後取出(unloading)時的斜率值的剛度,Ap為將上述壓頭以最大負載施加於目標物時的壓頭與目標物的接觸面積。
通常,在壓頭為軸對稱的圓錐形狀的情況下,上述修正係數β為1,在壓頭為四角錐(Vickers)形狀的情況下,上述修正係數β為1.012,在壓頭為三角錐(Berkovich)形態的情況下,上述修正係數β為1.034,但並不是固定的,可根據測定裝置不同。在 本實施方式中,以通過三角錐形態的壓頭測定為基準。
碳化矽為脆而硬的材料,用於製造碳化矽晶圓的機械加工包括切割(切片)、平坦化(研磨)及拋光等,這種加工可通過金剛石粒子、砂礫等進行。當進行加工、移送、處理過程等的作業時,具有較差的機械特性的碳化矽錠及晶圓的表面可發生脆性斷裂及裂紋擴展等問題,在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中,使根據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成為特定值,由此使上述問題最小化。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可以為300GPa至370GPa,還可以為320GPa至370GPa。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硬度可以為35GPa至48GPa,還可以為40GPa至48GPa。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具有上述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值,由此可將外部因素引起的變形控制在適當的水平,可使晶圓的損傷的發生可能性最小化,在後續工序中,可減少缺陷的形成。
上述奈米壓痕測試可在以10mN的負載向上述碳化矽晶圓表面的任意區域施加三角錐形狀的壓頭的條件下導出上述機械特性。作為例示,上述三角錐壓頭的高度為1μm,底面為等邊三角形,三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24.7°,剩餘兩個面與底面的角度可以為12.95°。並且,可測定上述碳化矽晶圓表面的任意10個位置,並通過其平均值導出上述機械特性,除從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 域之外,測定任意10個位置,並通過其平均值導出上述機械特性。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5.5GPa以下,還可以為5GPa以下,還可以為4GPa以下。上述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0.1GPa以上,還可以為0.2GPa以上。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1.1GPa以下,還可以為0.8GPa以下。上述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0.1GPa以上,還可以為0.2GPa以上。
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的標準差,可通過測定除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最外圍邊緣朝向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之外的任意10個位置來計算。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具有這種根據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的標準差範圍,由此,可在整個晶圓上示出均勻的機械物性,並在後續晶圓加工過程、外延層形成過程中,使缺陷的產生最小化。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可包括4H-碳化矽結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可包括:Si面,為在表面具有矽原子層的一側面;以及C面,為在表面具有碳原子層的另一側面。
在碳化矽錠中,排列碳原子的層與排列矽原子的層之間的結合力小於其他部分的結合力,因此,容易沿著平行於特定面的方向切割。因此,當切割碳化矽錠時,容易沿著平行於特定面的方向切割,所述特定面為碳原子層與矽原子層的邊界,且在切割面上 會出現碳原子層與矽原子層。
這在進行拋光後也相同,因此,在碳化矽晶圓中,一側面可以為具有矽原子層的所謂Si面,另一側面可以為具有碳原子層的所謂C面。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C面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可以為330GPa至370GPa,還可以為340GPa至370GPa。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C面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硬度可以為38GPa至48GPa,還可以為40GPa至48GPa。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C面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5.5GPa以下,還可以為5GPa以下,還可以為4GPa以下。上述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0.1GPa以上,還可以為0.2GPa以上。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C面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1GPa以下,還可以為0.8GPa以下。上述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0.1GPa以上,還可以為0.2GPa以上。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具有上述機械特徵,通過適當調節因外力而可能發生的變形程度,從而滿足耐久性和加工性。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微管(MP,Micropipe)密度可以為1/cm2以下,還可以為0.8/cm2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貫通邊緣錯位(TED,Threading Edge Dislocation)密度可以為9000/cm2以下,還可以為7500/cm2 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基面錯位(BPD,Basal Plane Dislocation)密度可以為3000/cm2以下,還可以為2760/cm2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厚度可以為100μm至600μm,只要是可適用於半導體裝置的適當厚度即可,並不局限於此。
上述碳化矽晶圓10滿足上述缺陷密度範圍,由此提供缺陷少的優質的晶圓,當將其適用於裝置時,可製造電特性或光學特性優秀的裝置。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缺陷密度可通過添加蝕刻溶液並拍攝其表面來測定,在下述實驗例中記述了具體事項。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直徑可以為4英寸以上,還可以為5英寸以上,進而可以為6英寸以上。並且,上述碳化矽晶圓的直徑可以為12英寸以下,還可以為10英寸以下。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當由於向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可以為0.194J至0.475J。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當由於向其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可以為0.194J以上,還可以為0.233J以上。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可以為0.475J以下,還可以為0.467J以下。當由於向碳化矽晶圓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在具有上述範圍的機械能的最小值的碳化矽晶圓可使在晶圓的移送、加工、處理過程等中的破 損、不良產生最小化,可在作為用於製造裝置的後續工序的碳化矽外延層形成過程中示出良好的品質。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由於機械能產生裂紋是指,當上述機械能施加於上述碳化矽晶圓表面時,分裂成兩個以上,或者產生寬度為0.001mm以上的裂紋,或者沒有碎成碎片。上述機械能可以為與外部衝擊源有關的勢能、動能等施加於上述碳化矽晶圓時的能量,還可以為上述衝擊源到達上述碳化矽晶圓時的上述衝擊源的動能。
向上述表面施加機械能的面積可以為100mm2以下,還可以為50mm2以下,還可以為25mm2以下。向上述表面施加機械能的面積可以為10mm2以上。
當根據ASTM D 2794以約25℃的溫度、約360μm的厚度的試片、約100mm至200mm的高度、25g重量的砝碼施加於受芯並落下來進行杜邦(DuPont)衝擊試驗時,上述碳化矽晶圓不產生裂紋。
當根據ASTM D 2794以約25℃的溫度、360μm的厚度的試片、約100mm至200mm的高度、30g重量的砝碼施加於受芯並落下來進行杜邦衝擊試驗時,上述碳化矽晶圓不產生裂紋。所適用的上述受芯(衝擊頭)的直徑可以為約4mm。
當上述碳化矽晶圓因向其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表示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的耐衝擊性可通過將砝碼下落至上述碳化矽晶圓的試驗來測定。
在根據這種杜邦衝擊試驗的結果中,未產生裂紋的碳化矽晶圓可使在晶圓的移送、加工、處理過程等中的破損、不良產生最小化,在作為用於製造裝置的後續工序的碳化矽外延層形成過程中,可示出良好的品質。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可以為在表面進行外延(epitaxial)生長之前的所謂裸(bare)晶圓。
碳化矽晶圓10(II)
並且,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10包括:一側面,相比碳原子在表面暴露更多的矽原子,以及另一側面,相比矽原子在表面暴露更多的碳原子;上述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c與上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之比Ec/Esi為0.8至1.15,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另一側面的硬度Hc與上述一側面硬度His之比Hc/His為0.85至1.15,上述一側面及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上述一側面及另一側面的硬度通過以10mN的負載施加三角錐形狀的壓頭的奈米壓痕測試測定。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另一側面12的換算彈性模數Ec與一側面11的換算彈性模數Esi之比Ec/Esi可以為0.8至1.15,還可以為0.9至1.1,還可以為1.04至1.06。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另一側面12的硬度Hc與一側面11的硬度His之比Hc/His可以為0.85至1.15,還可以為0.9至1.12,還可以為1.01至1.1。
由於上述碳化矽晶圓10具有上述Ec/Esi、Hc/His的比例,可將因外部因素產生的兩側面變形控制在適當的水平,從而可使損傷發生可能性最小化,並且在後續工序中,可減少缺陷的形成。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一側面11的換算彈性模數Esi可以為300GPa至350GPa,還可以為304GPa至331GPa,還可以為307GPa至326GPa。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另一側面12的換算彈性模數Ec可以為310GPa至370GPa,還可以為320GPa至350GPa,還可以為326GPa至339GPa。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一側面11或另一側面12的硬度可以為35GPa至45GPa,還可以為37.1GPa至41.5GPa。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一側面11或另一側面12的上述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5.5GPa以下,還可以為5GPa以下,還可以為4GPa以下。上述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0.1GPa以上,還可以為0.2GPa以上。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一側面11或另一側面12的上述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1.1GPa以下,還可以為0.8GPa以下。上述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0.1GPa以上,還可以為0.2GPa以上。
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的標準差,可通過測定除從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14之外的內部區域15的任意10個位 置來計算。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微管密度可以為1/cm2以下,還可以為0.8/cm2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貫通邊緣錯位密度可以為9000/cm2以下,還可以為8000/cm2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基面錯位密度可以為4000/cm2以下,可以為還3000/cm2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厚度可以為100μm至600μm,只要是可適用於半導體裝置的適當厚度即可,並不局限於此。
上述碳化矽晶圓10滿足上述缺陷密度範圍,由此提供缺陷少的優質的碳化矽晶圓,當將其適用於裝置時,可製造電特性或光學特性優秀的裝置。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缺陷密度可通過添加蝕刻液並拍攝其表面來測定,在下述實驗例中記述了具體事項。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直徑可以為4英寸以上,還可以為5英寸以上,進而可以為6英寸以上。並且,上述碳化矽晶圓的直徑可以為12英寸以下,還可以為10英寸以下。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當由於向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可以為0.194J至0.475J。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當由於向其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可以為 0.194J以上,還可以為0.233J以上。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可以為0.475J以下,還可以為0.467J以下。當由於向碳化矽晶圓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在具有上述範圍的機械能的最小值的碳化矽晶圓可使在晶圓的移送、加工、處理過程等中的破損、不良產生最小化,可在作為用於製造裝置的後續工序的碳化矽外延層形成過程中示出良好的品質。
向上述表面施加機械能的面積可以為100mm2以下,還可以為50mm2以下,還可以為25mm2以下。向上述表面施加機械能的面積可以為10mm2以上。
當根據ASTM D 2794以約25℃的溫度、約360μm的厚度的試片、約100mm至200mm的高度、25g重量的砝碼施加於受芯並落下來進行杜邦衝擊試驗時,上述碳化矽晶圓不產生裂紋。
當根據ASTM D 2794以約25℃的溫度、約360μm的厚度的試片、約100mm至200mm的高度、30g重量的砝碼施加於受芯並落下來進行杜邦衝擊試驗時,上述碳化矽晶圓不產生裂紋。所適用的上述受芯(衝擊頭)的直徑可以為約4mm。
當上述碳化矽晶圓因向其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表示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的耐衝擊性可通過將砝碼下落至上述碳化矽晶圓的試驗測定。
在根據這種杜邦衝擊試驗的結果中,未產生裂紋的碳化矽晶圓可在使晶圓的移送、加工、處理過程等中的破損、不良產生最小化,在作為用於製造裝置的後續工序的碳化矽外延層形成過 程中,可示出良好的品質。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可以為在表面進行外延生長之前的所謂裸晶圓。
碳化矽晶圓10(III)
並且,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10包括:一側面11,在表面暴露矽原子層,以及另一側面12,在表面暴露碳原子層;根據奈米壓痕測試,從三角錐形狀的壓頭開始壓入碳化矽晶圓直至達到10mN為止,在以y=ax2+bx+c形式回歸根據負載(y)的壓入量(x)的二次多項式中,上述a可以為0.37至0.6,上述b可以為10至33。
碳化矽為脆而硬的材料,用於製造碳化矽晶圓的機械加工包括切割(切片)、平坦化(研磨)及拋光等,這種加工可通過金剛石粒子、砂礫等進行。當進行加工、移送、處理過程等的作業時,具有較差的機械特性的碳化矽錠及晶圓的表面可發生脆性斷裂及裂紋擴展等問題,在本實施方式的碳化矽晶圓中,通過對根據奈米壓痕測試形成的負載-壓入量分佈進行回歸而獲取的二次多項式的各個係數在特定範圍內,由此使上述問題最小化。
回歸(regression)為對於觀察到的連續變數求得兩個變數之間的模型後測定擬合度的分析方法。作為例示,有一個給定的資料集{(x,y)}k={(x1,y1)、(x2,y2)、(x3,y3)、……、(xN,yN)}等,並假設該資料關係趨勢為非線性、實質上與多項式類似時,可適用找到使資料與多項式的誤差最小化的係數的多項回歸。在本 實施方式中,根據奈米壓痕測試,從三角錐形狀的壓頭開始壓入碳化矽晶圓直至達到10mN為止,以判斷為最適合的二次多項式回歸根據負載(y)的壓入量(x),由此更詳細地掌握可在實際碳化矽晶圓加工、後續工序等產生的與微細的衝擊、劃痕等相關的機械特性。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從三角錐形狀的壓頭開始壓入碳化矽晶圓直至達到10mN為止,在以y=ax2+bx+c形式回歸根據負載(y)的壓入量(x)的二次多項式中,上述a可以為0.37至0.6,還可以為0.45至0.56。上述b可以為10至33,還可以為16至24。上述c可以為-200至5。
作為例示,在上述碳化矽晶圓中,上述一側面11的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上述二次多項式的a可以為0.45至0.56,b可以為10至24。並且,在上述碳化矽晶圓中,上述另一側面12的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上述二次多項式的a可以為0.37至0.50,b可以為16至26。
具有這種上述a及b值的碳化矽晶圓可降低劃痕、缺陷等的產生,可通過後續過程容易製造裝置。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上述另一側面12的換算彈性模數Ec與上述一側面11的換算彈性模數Esi之比Ec/Esi可以為0.8至1.15,還可以為0.9至1.1,還可以為1.04至1.06。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上述另一側面12的硬度Hc與上述一側面11的硬度His之比Hc/His可以為0.85至1.15,還可 以為0.9至1.12,還可以為1.01至1.1。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具有上述Ec/Esi、Hc/His的比例,由此可將外部因素引起的兩側面變形控制在適當的水平,可使損傷產生可能性最小化,在後續工序中,可減少缺陷的形成。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一側面11的換算彈性模數Esi可以為300GPa至350GPa,還可以為304GPa至331GPa,還可以為307GPa至326GPa。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另一側面12的換算彈性模數Ec可以為310GPa至370GPa,還可以為320GPa至350GPa,還可以為326GPa至339GPa。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一側面11或另一側面12的硬度可以為35GPa至45GPa,還可以為37.1GPa至41.5GPa。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一側面11或另一側面12的上述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5.5GPa以下,還可以為5GPa以下,還可以為4GPa以下。上述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可以為0.1GPa以上,還可以為0.2GPa以上。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一側面11或另一側面12的上述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1.1GPa以下,還可以為0.8以下。上述硬度的標準差可以為0.1GPa以上,還可以為0.2GPa以上。
根據上述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的標準差,可通過測定除從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 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14之外的內部區域15中的任意10個位置來計算。
作為例示,上述奈米壓痕測試可在以10mN的負載向上述碳化矽晶圓表面的任意區域施加三角錐形狀的壓頭的條件下導出上述機械特性。上述三角錐壓頭可在與測定物件相接觸的部分包括金剛石,高度為1μm,底面為等邊三角形,三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可以為24.7°,剩餘兩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可以為12.95°。並且,可測定上述碳化矽晶圓表面的任意10個位置,並通過其平均值導出上述機械特性,如圖5A和圖5B所示,除從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14之外,在一側面、另一側面的內部區域15分別測定任意10個位置,並通過其平均值導出上述機械特性。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具有這種根據奈米壓痕測試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值以及適當標準差範圍,由此,可在整個晶圓上示出均勻的機械物性,並在後續晶圓加工過程、外延層形成過程中,使缺陷的產生最小化。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微管密度可以為1/cm2以下,還可以為0.8/cm2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貫通邊緣錯位密度可以為9000/cm2以下,還可以為8000/cm2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基面錯位密度可以為4000/cm2以下,還可以為3000/cm2以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厚度可以為100μm至600μm,只要是可適用於半導體裝置的適當厚度即可,並不局限於此。
上述碳化矽晶圓10滿足上述缺陷密度範圍,由此提供缺陷少的優質的碳化矽晶圓,當其適用於裝置時,可製造電特性或光學特性優秀的裝置。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缺陷密度可通過添加蝕刻液並拍攝其表面來測定,在下述實驗例中記述了具體事項。
上述碳化矽晶圓10的直徑可以為4英寸以上,可以為5英寸以上,進而可以為6英寸以上。並且,上述碳化矽晶圓的直徑可以為12英寸以下,可以為10英寸以下。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當由於向表面施加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可以為0.194J至0.475J。
在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中,當由於向其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可以為0.194J以上,還可以為0.233J以上。單位面積(cm2)的上述機械能可以為0.475J以下,還可以為0.467J以下。當由於向碳化矽晶圓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在具有上述範圍的機械能的最小值的碳化矽晶圓可使在晶圓的移送、加工、處理過程等中的破損、不良產生最小化,可在作為用於製造裝置的後續工序的碳化矽外延層形成過程中示出良好的品質。
向上述表面施加機械能的面積可以為100mm2以下,還可 以為50mm2以下,還可以為25mm2以下。向上述表面施加機械能的面積可以為10mm2以上。
當根據ASTM D 2794以約25℃的溫度、約360μm的厚度的試片、約100mm至200mm的高度、25g重量的砝碼施加於受芯並落下來進行杜邦衝擊試驗時,上述碳化矽晶圓不產生裂紋。
當根據ASTM D 2794以約25℃的溫度、約360μm的厚度的試片、約100mm至200mm的高度、30g重量的砝碼施加於受芯並落下來進行杜邦衝擊試驗時,上述碳化矽晶圓可不產生裂紋。上述受芯(衝擊頭)的直徑約可以為約4mm。
當上述碳化矽晶圓因向其表面施加的機械能而產生裂紋時,表示上述機械能的最小值的耐衝擊性可通過將砝碼下落至上述碳化矽晶圓的試驗測定。
在根據這種杜邦衝擊試驗的結果中,未產生裂紋的碳化矽晶圓可在使晶圓的移送、加工、處理過程等中的破損、不良產生最小化,在作為用於製造裝置的後續工序的碳化矽外延層形成過程中,可示出良好的品質。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可以為在表面進行外延生長之前的所謂裸晶圓。
半導體裝置1
為了實現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1可包括:如上所述的碳化矽晶圓10;外延層20,配置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一側面;阻隔區30,隔著上述外延層配置於上述碳化矽晶 圓的相對側;源極41,與上述外延層相接觸;閘極42,配置於上述阻隔區;以及汲極43,配置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另一側面。
在圖7示出上述半導體裝置1的一例。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可使用在上述碳化矽晶圓I至III中說明的任一種。
上述碳化矽晶圓10可包含n+型的碳化矽。
其中,上標「+」、「-」符號表示相對的載子濃度,例如,n+是指摻雜強度高而具有高摻雜濃度的n型半導體,p-表示摻雜強度低而具有相對低的摻雜濃度的p型半導體。
上述碳化矽晶圓10上的外延層20可由與上述碳化矽晶圓的晶格常數差異小或幾乎沒有晶格常數差異的碳化矽單晶層形成。
上述外延層20可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工序等形成。
上述外延層20可包括:n-型外延層21,配置於上述n+型的碳化矽晶圓10;以及p+型外延層22,配置於上述n-型外延層。
上述p+型外延層可通過向上部選擇性注入離子來形成n+型區域23。
在上述半導體裝置1的中心可配置:阻隔區,為凹陷至n-型外延層21的溝槽結構;以及閘極42,位於上述溝槽結構的阻隔區。
上述半導體裝置1可通過適用根據上述碳化矽錠及晶圓的製造方法製造的碳化矽晶圓10來減少設備不良。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具體地說明。下述實施例僅為幫助理解本發明的例示,本發明的範圍並不限定於此。
實施例-碳化矽錠的製造
如在圖1示出的碳化矽錠製造裝置的一例,向反應容器200內部空間的下部填充作為原料物質300的碳化矽粉末,在其上部配置碳化矽晶種110。在此情況下,所適用的碳化矽晶種由6英寸的4H-碳化矽晶體構成,以常規方法進行固定,使C面((000-1)面)朝向內部空間下部的碳化矽原料,所適用的上述反應容器具有下述表1的實施例的熱導率。
密封反應容器200並利用絕熱材料400包圍其外部後,在石英管500內配置反應容器,上述石英管500的外部設置有作為加熱單元600的加熱線圈。通過對上述反應容器的內部空間進行減壓來調節成真空氣氛,並注入氬氣來使上述內部空間達到760torr後,再次對內部空間進行減壓。同時,以5℃/min的升溫速度將內部空間的溫度升溫至2300℃,通過與上述石英管相連通的配管810、真空排氣裝置700將石英管內部的氬氣流量調節成如下述表1的實施例的流量。在2300℃的溫度和20torr的壓力條件下,使碳化矽錠在與碳化矽原料相向的碳化矽晶種面生長100小時。
生長之後,以5℃/min的速度將上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冷卻至25℃,同時,使內部空間的壓力成為760torr,並回收碳化矽錠。在此情況下,通過與上述石英管相連通的配管810、真空排氣 裝置700將石英管內部的氬氣流量調節成如下述表1的實施例的流量。
比較例-碳化矽錠的製造
在製造上述實施例的碳化矽錠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上述反應容器200具有下述表1的比較例的熱導率,當進行生長及冷卻時,將非活性氣體流量條件調節成如下述表1的比較例的流量,除此之外,通過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方法進行。
實施例及比較例-碳化矽晶圓的製造
對在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碳化矽錠的製造中冷卻的碳化矽錠的外周面進行磨削,使外徑成為相對於最大外徑的95%,由此加工成具有均勻的外徑的圓柱形態,以與碳化矽錠的(0001)面形成4°的偏離角的方式進行切割,從而製造了厚度為360μm的碳化矽晶圓。之後,通過金剛石砂輪對碳化矽晶圓進行磨削來使厚度平坦,之後,通過矽漿料進行化學機械拋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處理。在除從拋光處理的碳化矽晶圓樣品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外圍環形區域之外的內部區域中的任意5個位置,以10mm×10mm的大小進行切割,從而製得碳化矽晶圓樣品。
實驗例-碳化矽晶圓的缺陷密度測定
將在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得的碳化矽晶圓樣品在500℃的溫度下浸入熔融氫氧化鉀(KOH)5分鐘來進行蝕刻,如圖4所示,通過電子顯微鏡等拍攝其表面的缺陷。將蛤形凹陷分 類為基面錯位,將小型六邊形凹陷分類為貫通邊緣錯位,將黑色巨大的六邊形凹陷分類為微管。
將切割的晶圓樣品中的500μm×500μm區域隨機指定12次,確定各個上述區域中的缺陷的數量,計算單位面積的平均缺陷數量,求得了缺陷密度,在表1示出其結果。
實驗例-根據奈米壓痕測試測定碳化矽晶圓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
為了測定在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得的碳化矽晶圓樣品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使用Bruker公司的TI-950設備來實施奈米壓痕測試。使用如下的三角錐形狀的金剛石壓頭,即高度為1μm,底面為等邊三角形,三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24.7°,剩餘兩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12.95°,楊氏模數為1140GPa,泊松比為0.07,將上述三角錐形狀的金剛石壓頭施加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C面的任意10個位置,使得達到作為最大負載的10mN為止消耗5秒、在最大負載持續1秒、持續後卸載負載為止消耗5秒的時間。在表2示出通過上述方式進行測定並計算平均值的結果。
並且,在表3、表4示出實施例2中在碳化矽晶圓的C面的任意10個位置及Si面的任意10個位置實施的奈米壓痕測試的具體結果,其中,在圖5A和圖5B中示出第10次測定時的碳化矽晶圓的C面及Si面的狀態,在圖6A和圖6B中示出C面及Si面的負載-位移曲線和最大負載中的斜率。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43-6
MP:微管,TED:貫通邊緣錯位,BPD:基面錯位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43-5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44-7
Er:換算彈性模數,H:硬度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44-8
表3的剛度為表示在負載-位移曲線中達到最大負載後卸載時的斜率值的剛度,Er:換算彈性模數,H:硬度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45-9
表4的剛度為表示在負載-位移曲線中達到最大負載後卸載時的斜率值的剛度,Er:換算彈性模數,H:硬度
參照表1及表2可知,在生長時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為100sccm至300sccm、冷卻時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為1sccm至250sccm、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為120W/mK以下的實施例中,所製造的碳化矽晶圓的換算彈性模數為300GPa至370GPa、硬度為35GPa至48GPa。並且可確認,在實施例中,與比較例相比,所製造的碳化矽晶圓的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為5.5GPa以下,硬度的標準差為1.1GPa以下。
相反,在生長、冷卻時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及反應容器的熱導率條件均未達到實施例的範圍的比較例的情況下,示出小於 296GPa的換算彈性模數、小於34GPa的硬度值,由此確認無法滿足所要求的機械特性。
實施例A-碳化矽晶圓的製造
如在圖2示出碳化矽錠製造裝置的一例,向反應容器200內部空間的下部填充作為原料物質300的碳化矽粉末,在其上部配置碳化矽晶種110。在此情況下,所適用的碳化矽晶種由6英寸的4H-碳化矽晶體構成,以使C面((000-1)面)朝向內部空間下部的碳化矽原料的方式進行固定,所適用的上述反應容器具有下述表1的熱導率。
密封反應容器200並利用絕熱材料400包圍其外部後,在石英管500內配置反應容器,上述石英管500的外部設置有作為加熱單元600的加熱線圈。通過對上述反應容器的內部空間進行減壓來調節成真空氣氛,並注入氬氣來使上述內部空間達到760torr後,再次對內部空間進行減壓。同時,以5℃/min的升溫速度將內部空間的溫度升溫至2300℃,通過與上述石英管相連通的配管810、真空排氣裝置700將石英管內部的氬氣流量調節成如下述表1的實施例的流量。在2300℃的溫度和20torr的壓力條件下,使碳化矽錠在與碳化矽原料相向的碳化矽晶種面生長100小時。
生長之後,以5℃/min的速度將上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冷卻至25℃,同時,使內部空間的壓力成為760torr,並回收碳化矽錠。在此情況下,通過與上述石英管相連通的配管810、真空排氣 裝置700將石英管內部的氬氣流量調節成如下述表A的實施例的流量。
對回收的上述碳化矽錠的外周面進行磨削,使外徑成為相對於最大外徑的95%,由此加工成具有均勻外徑的圓柱形態,以與碳化矽錠的(0001)面形成4°的偏離角的方式進行切割,從而製造了厚度為360μm的碳化矽晶圓。之後,通過金剛石砂輪對碳化矽晶圓進行磨削來使厚度平坦,之後,通過矽漿料進行化學機械拋光處理。如圖8所示,在除從拋光處理的碳化矽晶圓樣品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外圍環形區域14之外的內部區域15中的任意5個位置,以10mm×10mm的大小進行切割,從而製得碳化矽晶圓樣品。
實施例B-碳化矽晶圓的製造
將上述實施例A中的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生長及冷卻時的氬氣流量變更成如下述表A的條件,從而製得碳化矽晶圓樣品。
實施例C-碳化矽晶圓的製造
將上述實施例A中的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生長及冷卻時的氬氣流量變更為如下述表A的條件,從而製得碳化矽晶圓樣品。
比較例A-碳化矽晶圓的製造
將上述實施例A中的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生長及冷卻時的氬氣流量變更成如下述表A的條件,從而製得碳化矽晶圓樣品。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47-10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48-11
實驗例A-碳化矽晶圓的缺陷密度測定
將在上述實施例A至C及比較例A中製得的碳化矽晶圓樣品在500℃的溫度下浸入熔融氫氧化鉀5分鐘來進行蝕刻,通過電子顯微鏡等拍攝其表面的缺陷。將蛤形凹陷分類為基面錯位,將小型六邊形凹陷分類為貫通邊緣錯位,將黑色巨大的六邊形凹陷分類為微管。
將切割的晶圓樣品中的500μm×500μm區域隨機指定12次,確定各個上述區域中的缺陷的數量,計算單位面積的平均缺陷數量,求得了缺陷密度,在表B示出其結果。
實驗例B-根據奈米壓痕測試測定碳化矽晶圓的一側面、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比例及硬度比例
為了測定在上述實施例A至C及比較例A製得的碳化矽晶圓樣品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使用Bruker公司的TI-950設備來在常溫條件下實施奈米壓痕測試。使用如下的三角錐形狀的金剛石壓頭,即底面基準高度為1μm,底面為等邊三角形,三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24.7°,剩餘兩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12.95°,楊氏模數為1140GPa,泊松比為0.07,將上述三角錐形狀的金剛石壓頭施加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一側面(與碳原子相比, 暴露更多的矽原子的面)、另一側面(與矽原子相比,暴露更多的碳原子的面)各自的任意10個位置,使得到達作為最大負載的10mN為止消耗5秒鐘、在最大負載持續1秒鐘、持續後卸載負載為止消耗5秒鐘的時間。計算通過上述方式測定的平均值後,在表B示出另一側面/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比例(Ec:Esi)及硬度比例(Hc:His)。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49-12
MP:微管,TED:貫通邊緣錯位,BPD:基面錯位Ec: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Hc:另一側面的硬度,Hsi:一側面的硬度
參照表B可確認,在生長時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為100sccm至300sccm、冷卻時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為1sccm至250sccm、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為120W/mK以下的實施例中,所製造的碳化矽晶圓的另一側面/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之比Ec/Esi為0.8至1.15,另一側面/一側面的硬度之比Hc/His為0.85至1.15,並示出良好的缺陷密度值。在實施例A的情況下,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標準差為2.65GPa,另一側面的硬度標準差為 0.5GPa,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標準差為3.72GPa,一側面的硬度標準差為0.65GPa。
相反,在反應容器的熱導率及生長、冷卻時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未達到實施例範圍的比較例的情況下,上述Ec/Esi及Hc/His無法滿足所要求的比例,與實施例相比,缺陷密度值也不佳。
實驗例C-晶圓的耐衝擊性測定
根據ASTM D 2794,在溫度為25℃的氣氛中通過杜邦衝擊試驗對在上述實施例A至C及比較例A中製得的碳化矽晶圓樣品進行耐衝擊性實驗。在上述碳化矽晶圓樣品的一表面的中心設置施加衝擊的部分平坦的直徑為4mm的受芯,在另一表面設置受芯台,通過如下述表C的條件使砝碼下落來實施對受芯及晶圓樣品施加衝擊的實驗。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50-13
X:產生裂紋,O:未產生裂紋,-:未實驗
參照表C,在製造碳化矽晶圓時的錠生長步驟中的氣體流量為100sccm至300sccm的實施例中,在100mm以上且小於150mm的砝碼下落高度中產生裂紋,在比較例的情況下,在50mm以下的砝碼下落高度中產生裂紋,由此確認了降低的耐衝擊性。
實施例i-碳化矽晶圓的製造
如在圖2示出的碳化矽錠製造裝置的一例,向反應容器200內部空間的下部填充作為原料物質300的碳化矽粉末,在其上部配置碳化矽晶種110。在此情況下,所適用的碳化矽晶種由6英寸的4H-碳化矽晶體構成,以使C面((000-1)面)朝向內部空間下部的碳化矽原料的方式進行固定,所適用的上述反應容器具有下述表1的熱導率。
密封反應容器200並利用絕熱材料400包圍其外部後,在石英管500內配置反應容器,上述石英管500的外部設置有作為加熱單元600的加熱線圈。通過對上述反應容器的內部空間進行減壓來調節成真空氣氛,並注入氬氣來使上述內部空間達到760torr後,再次對內部空間進行減壓。同時,以5℃/min的升溫速度將內部空間的溫度升溫至2300℃,通過與上述石英管相連通的配管810、真空排氣裝置700將石英管內部的氬氣流量調節成如下述表1的實施例的流量。在2300℃的溫度和20torr的壓力條件下,使碳化矽錠在與碳化矽原料相向的碳化矽晶種面生長100小時。
生長之後,以5℃/min的速度將上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冷卻至25℃,同時,使內部空間的壓力成為760torr,並回收碳化矽錠。在此情況下,通過與上述石英管相連通的配管810、真空排氣裝置700將石英管內部的氬氣流量調節成如下述表i的實施例的流量。
對回收的上述碳化矽錠的外周面進行磨削,使外徑成為相對於最大外徑的95%,由此加工成具有均勻外徑的圓柱形態,以與碳化矽錠的(0001)面形成4°的偏離角的方式進行切割,從而製造了厚度為360μm的碳化矽晶圓。之後,通過金剛石砂輪對碳化矽晶圓進行磨削來使厚度平坦,之後,通過矽漿料進行化學機械拋光處理。如圖8所示,在除從拋光處理的碳化矽晶圓樣品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外圍環形區域14之外的內部區域15中的任意5個位置,以10mm×10mm的大小進行切割,從而製得碳化矽晶圓樣品。
實施例ii-碳化矽晶圓的製造
通過與上述實施例i相同的條件製得碳化矽晶圓樣品。
比較例i-碳化矽晶圓的製造
將上述實施例i中的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生長及冷卻時的氬氣流量變更成如下述表i的條件,從而製得碳化矽晶圓樣品。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52-14
實驗例i-碳化矽晶圓的缺陷密度測定
將在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得的碳化矽晶圓樣品在500℃的溫度下浸入熔融氫氧化鉀5分鐘來進行蝕刻,通過電子顯 微鏡等拍攝其表面的缺陷。將蛤形凹陷分類為基面錯位,將小型的六邊形凹陷分類為貫通邊緣錯位,將黑色巨大的六邊形凹陷分類為微管。
將切割的晶圓樣品中的500μm×500μm區域隨機指定12次,確定各個上述區域中的缺陷的數量,計算單位面積的平均缺陷數量,求得了缺陷密度,在表ii示出其結果。
實驗例ii-根據奈米壓痕測試以二次多項式回歸根據負載(x)的壓入量(y)結果、測定換算彈性模數、硬度及表面
為了測定在上述實施例i、ii及比較例i中製得的碳化矽晶圓樣品的換算彈性模數及硬度,使用Bruker公司的TI-950設備來實施奈米壓痕測試。使用如下的三角錐形狀的金剛石壓頭,即高度為1μm,底面為等邊三角形,三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24.7°,剩餘兩個側面與底面的角度為12.95°,楊氏模數為1140GPa,泊松比為0.07,將上述三角錐形狀的金剛石壓頭施加於上述碳化矽晶圓的一側面(暴露矽原子層的面)、另一側面(暴露碳原子層的面)各自的任意10個位置,使得達到作為最大負載的10mN為止消耗5秒鐘、在最大負載持續1秒鐘,持續後卸載負載為止消耗5秒鐘的時間。通過上述方式測定後,使用Python、MS-Excel等的程式以二次多項式回歸根據壓頭的負載(x)的壓入量(y)結果資料,計算換算彈性模數、硬度的平均值後,在表ii至v等示出。
表ii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54-15
MP:微管,TED:貫通邊緣錯位,BPD:基面錯位,Er:換算彈性模數,H:硬度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54-16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54-17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54-18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55-19
參照表ii至表v,在生長時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為100sccm至300sccm、冷卻時的非活性氣體的流量為1sccm至200sccm、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為85W/mK至125W/mK的實施例中,在將所製造的碳化矽晶圓根據奈米壓痕測試的負載-壓入量結果多項回歸的二次多項式中可確認,二階係數在0.37至0.6範圍以內,一階係數在10至33範圍以內。
實驗例iii-晶圓的耐衝擊性測定
根據ASTM D 2794,在溫度為25℃的氣氛中通過杜邦衝擊試驗對上述實施例i、ii及比較例i中製得的碳化矽晶圓樣品進行耐衝擊性實驗。在上述碳化矽晶圓樣品的一表面的中心設置施加衝擊的部分平坦的直徑為4mm的受芯,在另一表面設置受芯台,通過如下述表vi的條件使砝碼下落來實施對受芯及晶圓樣品施加衝擊的實驗。
Figure 110133315-A0305-02-0055-20
X:產生裂紋,O:未產生裂紋,-:未實驗
參照表vi,在製造碳化矽晶圓時的錠生長步驟中的氣體流量為100sccm至300sccm的實施例中,在100mm以上且小於150mm的砝碼下落高度中產生裂紋,在比較例的情況下,在50mm以下的砝碼下落高度中產生裂紋,由此確認了降低的耐衝擊性。
以上,對本發明優選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發明要求保護範圍並不限定於此,普通技術人員利用在發明要求保護範圍中定義的本發明的基本概念進行的各種變形及改良方式也屬於本發明的發明要求保護範圍。
10:碳化矽晶圓
11:一側面(Si面)
12:另一側面(C面)

Claims (14)

  1. 一種碳化矽晶圓, 換算彈性模數為300GPa至370GPa, 硬度為35GPa至48GPa, 所述換算彈性模數及所述硬度通過以10mN的負載施加三角錐形狀的壓頭的奈米壓痕測試來測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碳化矽晶圓,其中, 在所述奈米壓痕測試中,測定除從所述碳化矽晶圓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之外的任意10個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碳化矽晶圓,其中, 所述碳化矽晶圓的直徑為4英寸以上,含有4H-碳化矽結構, 所述碳化矽晶圓包括: Si面,為在表面具有矽原子層的一側面;以及 C面,為在表面具有碳原子層的另一側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碳化矽晶圓,其中, 通過杜邦衝擊試驗以厚度為360μm的試片、25g的砝碼測定的裂紋產生落錘高度為100mm以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碳化矽晶圓,其中, 所述換算彈性模數的標準差為5.5GPa以下, 所述硬度的標準差為1.1GPa以下。
  6. 一種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包括: 準備步驟,在具有內部空間的反應容器中,隔開間隔配置原料物質和碳化矽晶種, 生長步驟,通過調節所述內部空間的溫度、壓力及氣氛來昇華所述原料物質,並在所述碳化矽晶種上生長碳化矽錠,以及 冷卻步驟,冷卻所述反應容器,並回收所述碳化矽錠; 所述生長步驟在具有100sccm至30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 所述冷卻步驟在具有1sccm至250sccm的流量的非活性氣體氣氛中進行, 所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為120W/mK以下, 所述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還包括切割步驟,通過切割所述碳化矽錠來製得碳化矽晶圓, 在對經過所述切割步驟的碳化矽晶圓進行研磨及表面拋光處理的碳化矽晶圓中,換算彈性模數為300GPa至370GPa,硬度為35GPa至48GPa。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反應容器的熱導率為85W/mK以上。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準備步驟中,所述反應容器還配置: 絕熱材料,包圍所述反應容器, 反應腔室,在內部設置所述反應容器,以及 加熱單元,設置於所述反應腔室的外部; 所述絕熱材料在2000℃的溫度下的熱導率為1.24W/mK以下。
  9. 一種碳化矽晶圓,包括: 一側面,相比碳原子而言,在表面暴露更多的矽原子,以及 另一側面,相比矽原子而言,在表面暴露更多的碳原子; 所述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c與所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之比Ec/Esi為0.8至1.15, 所述另一側面的硬度Hc與所述一側面的硬度His之比Hc/His為0.85至1.15, 所述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所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所述另一側面的硬度及所述一側面的硬度通過以10mN的負載施加三角錐形狀的壓頭的奈米壓痕測試測定, 在所述奈米壓痕測試中,測定除從所述碳化矽晶圓的最外圍邊緣朝向中心方向佔據10mm的寬度的環形區域之外的任意10個位置的值。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碳化矽晶圓,其中, 所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為300GPa至350GPa。
  11. 一種碳化矽晶圓,包括: 一側面,在表面暴露矽原子層,以及 另一側面,在表面暴露碳原子層; 根據奈米壓痕測試,從三角錐形狀的壓頭開始壓入碳化矽晶圓壓入直至達到10mN為止,在以y=ax 2+bx+c形式回歸根據負載的壓入量的二次多項式中,a為0.37至0.6,b為10至33,x表示壓入量,y表示負載。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碳化矽晶圓,其中, 根據所述奈米壓痕測試,所述另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c與所述一側面的換算彈性模數Esi之比Ec/Esi為0.8至1.15。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碳化矽晶圓,其中, 所述一側面的所述換算彈性模數Esi為300GPa至350GPa。
  14.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如請求項1所述的碳化矽晶圓; 外延層,配置於所述碳化矽晶圓的一側面; 阻隔區,隔著所述外延層配置於所述碳化矽晶圓的相對側; 源極,與所述外延層相接觸; 閘極,配置於所述阻隔區;以及 汲極,配置於所述碳化矽晶圓的另一側面。
TW110133315A 2020-09-22 2021-09-08 碳化矽晶圓、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 TWI780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22140A KR102236395B1 (ko) 2020-09-22 2020-09-22 탄화규소 잉곳 제조방법, 탄화규소 웨이퍼 및 탄화규소 웨이퍼 제조방법
KR10-2020-0122140 2020-09-22
KR1020200162936A KR102236397B1 (ko) 2020-11-27 2020-11-27 탄화규소 웨이퍼 및 이를 적용한 반도체 소자
KR10-2020-0163017 2020-11-27
KR10-2020-0162936 2020-11-27
KR1020200163017A KR102236394B1 (ko) 2020-11-27 2020-11-27 탄화규소 웨이퍼 및 이를 적용한 반도체 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2649A TW202212649A (zh) 2022-04-01
TWI780898B true TWI780898B (zh) 2022-10-11

Family

ID=77821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315A TWI780898B (zh) 2020-09-22 2021-09-08 碳化矽晶圓、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0295A1 (zh)
EP (1) EP3971329A1 (zh)
JP (3) JP7298940B2 (zh)
CN (1) CN114250516A (zh)
TW (1) TWI78089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647A (zh) * 2008-01-15 2010-11-24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碳化硅单晶锭、由该单晶锭得到的基板及外延片
CN107002281A (zh) * 2014-12-05 2017-08-01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碳化硅单晶的制造方法及碳化硅单晶基板
TW201742103A (zh) * 2015-11-26 2017-12-01 Toyo Tanso Co Ltd 薄型SiC晶圓之製造方法及薄型SiC晶圓
JP2018037560A (ja) * 2016-08-31 2018-03-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基体、炭化珪素半導体基体の結晶軸合わせ方法および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4197B2 (ja) 2002-02-05 2008-02-2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単結晶育成用種結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炭化珪素単結晶インゴ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204309A (ja) 2006-02-01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単結晶成長装置及び単結晶成長方法
DE102009004751B4 (de) 2009-01-15 2012-08-09 Sicrystal Ag Thermisch isolierte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C-Volumeneinkristalls
JP5810893B2 (ja) 2011-12-22 2015-11-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基板
JP6070328B2 (ja) 2013-03-22 2017-02-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ゴット、インゴ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331263B1 (ja) 2013-06-17 2013-10-30 株式会社アドマップ 炭化珪素材料、炭化珪素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5658846B (zh) * 2014-09-30 2018-08-2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碳化硅单晶晶片、和碳化硅单晶锭的制造方法
KR102340110B1 (ko) 2019-10-29 2021-12-17 주식회사 쎄닉 탄화규소 잉곳, 웨이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322520A (zh) * 2020-02-28 2021-08-31 Skc株式会社 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KR102195325B1 (ko) * 2020-06-16 2020-12-24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탄화규소 잉곳, 웨이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647A (zh) * 2008-01-15 2010-11-24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碳化硅单晶锭、由该单晶锭得到的基板及外延片
CN107002281A (zh) * 2014-12-05 2017-08-01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碳化硅单晶的制造方法及碳化硅单晶基板
TW201742103A (zh) * 2015-11-26 2017-12-01 Toyo Tanso Co Ltd 薄型SiC晶圓之製造方法及薄型SiC晶圓
JP2018037560A (ja) * 2016-08-31 2018-03-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基体、炭化珪素半導体基体の結晶軸合わせ方法および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1329A1 (en) 2022-03-23
JP2024041994A (ja) 2024-03-27
JP2022051688A (ja) 2022-04-01
US20220090295A1 (en) 2022-03-24
JP7298940B2 (ja) 2023-06-27
TW202212649A (zh) 2022-04-01
JP2023036757A (ja) 2023-03-14
CN114250516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0634B (zh) 碳化矽晶圓、碳化矽晶錠、碳化矽晶錠製造方法以及碳化矽晶圓製造方法
JP5955463B2 (ja) SiCエピタキシャル膜を有するSiC基板
JP6758527B1 (ja) 炭化珪素インゴット成長用粉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炭化珪素インゴットの製造方法
TWI725910B (zh) 晶圓、磊晶晶圓以及其製造方法
JP2007119273A (ja) 炭化珪素単結晶の成長方法
JP2021066650A (ja) 炭化珪素インゴッ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炭化珪素ウエハの製造方法
WO2021025084A1 (ja) SiC種結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当該SiC種結晶を成長させたSiCインゴ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当該SiCインゴットより製造されるSiCウェハ、エピタキシャル膜付きSiCウェハ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13322519A (zh) 外延片、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157944A1 (en) Waf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afer
TWI772866B (zh) 晶圓以及其製造方法
TWI729926B (zh) 碳化矽晶錠的製造方法以及製造碳化矽晶錠的系統
TWI780898B (zh) 碳化矽晶圓、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
KR102236395B1 (ko) 탄화규소 잉곳 제조방법, 탄화규소 웨이퍼 및 탄화규소 웨이퍼 제조방법
KR102236397B1 (ko) 탄화규소 웨이퍼 및 이를 적용한 반도체 소자
CN114108077A (zh) 碳化硅锭的制造方法及由此制成的碳化硅锭
KR102236394B1 (ko) 탄화규소 웨이퍼 및 이를 적용한 반도체 소자
CN113322520A (zh) 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TWI776220B (zh) 磊晶晶圓、晶圓及其製造方法
WO2021025086A1 (ja) SiC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155538A (ja) 炭化珪素ウエハ及びこれを適用した半導体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