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972B -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76972B TWI776972B TW107136467A TW107136467A TWI776972B TW I776972 B TWI776972 B TW I776972B TW 107136467 A TW107136467 A TW 107136467A TW 107136467 A TW107136467 A TW 107136467A TW I776972 B TWI776972 B TW I77697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uman
- driving force
- control unit
- motor
- power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M6/50—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detectors or sensors, or arrangement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3/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other elements; Other transmissions
- B62M23/0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other elements; Other 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or more dissimilar sources of power, e.g. transmissions for hybrid motor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便不操作開關亦可變更馬達之輸出特性之人力驅動車用控制裝置。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且根據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搭乘者之姿勢,變更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應答特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作為人力驅動車用控制裝置,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者。該人力驅動車用控制裝置係藉由搭乘者操作開關而變更馬達之輸出特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7-32388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先前之人力驅動車用控制裝置若不操作開關則無法變更馬達之輸出特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不操作開關亦可變更馬達之輸出特性之人力驅動車用控制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基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且根據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搭乘者之姿勢,變更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應答特性。 基於上述第1態樣,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應答特性,因此即便不操作開關亦可變更馬達之輸出特性。又,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1態樣之第2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應答特性包含上述人力驅動力減少之情形時之第1應答特性、及上述人力驅動力增加之情形時之第2應答特性,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及上述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 基於上述第2態樣,藉由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而於使用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馬達控制之期間,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2態樣之第3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 基於上述第3態樣,於使用第1應答特性進行馬達之控制之期間,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2或第3態樣之第4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之變化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延遲較上述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小的方式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 基於上述第4態樣,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且人力驅動力減少之情形時,馬達之輸出轉矩容易根據人力驅動力之變化而變化,因此可進行適合於離座踩蹬及就座踩蹬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2態樣之第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之變化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延遲較上述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小的方式變更上述第2應答特性。 基於上述第5態樣,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且人力驅動力增加之情形時,馬達之輸出轉矩容易根據人力驅動力之變化而變化,因此可進行適合於離座踩蹬及就座踩蹬之馬達控制。
基於本發明之第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且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上述特定值。 基於上述第6態樣,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馬達能夠輸出之轉矩,因此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6態樣之第7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使上述特定值較上述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高。 基於上述第7態樣,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特定值變高,因此可進行適合於離座踩蹬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1至第7態樣中任一態樣之第8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比率。 基於上述第8態樣,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人力驅動力之比率,因此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8態樣之第9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使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比率較上述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高。 基於上述第9態樣,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人力驅動力之比率變高,因此可進行適合於離座踩蹬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1至第9態樣中任一態樣之第10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進而包含檢測上述搭乘者之姿勢之第1檢測部。 基於上述第10態樣,可藉由第1檢測部較佳地檢測搭乘者之姿勢。
於基於上述第10態樣之第11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第1檢測部包含檢測施加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曲柄之力的感測器、檢測施加至踏板之力之感測器、檢測施加至車架之力之感測器、檢測施加至鞍座之力之感測器、檢測施加至座桿之力之感測器、檢測施加至把手桿之力之感測器、搭載於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相機、檢測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側傾方向之傾斜之感測器、及檢測人力驅動車輛之側傾方向之加速度之感測器中的至少1個。 基於上述第11態樣,可藉由第1檢測部中所包含之感測器或相機較佳地檢測搭乘者之姿勢。
基於本發明之第12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控制部,該控制部係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人力驅動力而變更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應答特性。 基於上述第12態樣,根據人力驅動力而變更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應答特性,因此可根據搭乘者之驅動力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12態樣之第13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應答特性包含上述人力驅動力減少之情形時之第1應答特性、及上述人力驅動力增加之情形時之第2應答特性,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人力驅動車輛之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及上述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 基於上述第13態樣,藉由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而於使用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馬達控制之期間,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13態樣之第14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人力驅動力而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 基於上述第14態樣,於搭乘者之驅動力減少之情形時,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14態樣之第1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人力驅動力為第1驅動力以上之情形時,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之變化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延遲較上述人力驅動力未達上述第1驅動力之情形時變小的方式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 基於上述第15態樣,於人力驅動力為第1驅動力以上之情形時,以馬達之應答速度變快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因此可根據搭乘者之驅動力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基於本發明之第1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包含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馬達,且根據上述人力驅動力而變更上述特定值。 基於上述第16態樣,根據人力驅動力而變更特定值,因此可根據搭乘者之驅動力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16態樣之第17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人力驅動力為第2驅動力以上之情形時,使上述特定值較上述人力驅動力未達上述第2驅動力之情形時變高。 基於上述第17態樣,於人力驅動力為第2驅動力以上之情形時特定值變高,因此可根據搭乘者之驅動力進行適當之馬達控制。
於基於上述第1至第17態樣中任一態樣之第18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中,進而包含檢測上述人力驅動力之第2檢測部。 基於上述第18態樣,可藉由第2檢測部較佳地檢測人力驅動力。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即便不操作開關亦可變更馬達之輸出特性。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對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進行說明。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B。人力驅動車輛B係至少可藉由人力驅動力而驅動之車輛。人力驅動車輛B例如包含自行車。人力驅動車輛B之車輪之數量不受限定,例如亦包含獨輪車及3輪以上之車輛。自行車例如包含登山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城市自行車、貨運自行車、及躺式自行車。以下,於實施形態中將人力驅動車輛B作為自行車進行說明。
人力驅動車輛B包含車架、曲柄、及驅動輪。將人力驅動力輸入至曲柄。曲柄包含能夠旋轉地支持於車架之曲柄軸、及分別設置於曲柄軸之兩端部之曲柄臂。各曲柄臂連結有踏板。驅動輪支持於車架。曲柄與驅動輪係由驅動機構所連結。驅動機構包含結合於曲柄軸之第1旋轉體。曲柄軸與第1旋轉體亦可經由第1單向離合器結合。第1單向離合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即,於曲柄向前轉之情形時使第1旋轉體向前轉,於曲柄向後轉之情形時不使第1旋轉體向後轉。第1旋轉體包含鏈輪、滑輪、或斜齒輪。驅動機構進而包含連結構件、及第2旋轉體。連結構件將第1旋轉體之旋轉力傳遞至第2旋轉體。連結構件例如包含鏈條、皮帶、或軸。
第2旋轉體連結於驅動輪。第2旋轉體包含鏈輪、滑輪、或斜齒輪。於第2旋轉體與驅動輪之間,較佳為設置有第2單向離合器。第2單向離合器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即,於第2旋轉體向前轉之情形時使驅動輪向前轉,於第2旋轉體向後轉之情形時不使驅動輪向後轉。
人力驅動車輛B包含前輪及後輪。於以下實施形態中,將後輪作為驅動輪進行說明,但前輪亦可為驅動輪。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系統10包括馬達12、馬達12之驅動電路14、變速機16、變速機16之致動器18、操作部20、電池22、及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
馬達12及驅動電路14較佳為設置於同一外殼內。驅動電路14控制自電池22供給至馬達12之電力。驅動電路14係與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之控制部3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訊之方式連接。驅動電路14例如可藉由串列通訊與控制部32進行通訊。驅動電路14係根據來自控制部32之控制信號而驅動馬達12。馬達12輔助人力驅動車輛B之推進。馬達12包含電動馬達。馬達12設置於自踏板至後輪為止之人力驅動力之傳遞路徑上、或以向前輪傳遞旋轉之方式設置。馬達12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B之車架、後輪、或前輪。作為一例,馬達12結合於自曲柄軸至前旋轉體為止之動力傳遞路徑上。於馬達12與曲柄軸之間之動力傳遞路徑上,較佳為設置單向離合器,以便於使曲柄軸向人力驅動車輛B前進之方向旋轉之情形時,馬達12不會因曲柄之旋轉力而旋轉。於供設置馬達12及驅動電路14之外殼內,亦可設置有馬達12及驅動電路14以外之構成,例如亦可設置使馬達12之旋轉減速輸出之減速機。
變速機16係以能夠變更人力驅動車輛B之變速比R之方式構成。變速機16係以能夠階段性地變更變速比R之方式構成。致動器18使變速機16執行變速動作。變速機16係由控制部32所控制。致動器18係與控制部3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訊之方式連接。致動器18例如可藉由電力線通訊(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與控制部32進行通訊。致動器18根據來自控制部32之控制信號而使變速機16執行變速動作。變速機16包含內裝變速機及外裝變速機(變速器)中之至少一者。變速機16及致動器18亦可省略。變速機16亦可為藉由金屬線進行操作之變速機。
操作部20可由使用者進行操作。操作部20係以變更輔助人力驅動車輛B之推進的馬達12之控制模式之方式構成。控制模式包含根據輸入至人力驅動車輛B之人力驅動力而驅動馬達12之輔助模式。輔助模式較佳為包含輔助人力驅動力之輔助力之強度不同之複數種輔助模式。控制模式亦可進而包含不驅動馬達12之停止模式、及根據操作部20之操作而驅動馬達12之行走模式中之至少一者。操作部20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B之把手桿。操作部20例如包含操作構件、檢測操作構件之活動之感測器、根據感測器之輸出信號而與控制部32進行通訊之電氣電路。操作部20與控制部3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訊之方式連接。操作部20例如可藉由PLC與控制部32進行通訊。藉由使用者對操作部20進行操作,而操作部20向控制部32發送輸出信號。操作部20包含用以變更馬達12之控制模式之1個以上之操作構件。各操作構件由按壓開關、桿式開關、或觸控面板構成。操作部20亦可包含用以於行走模式下驅動馬達12之操作構件。
電池22包含1個或複數個電池單元。電池單元包含充電電池。電池22設置於人力驅動車輛B,向藉由有線與電池22電性連接之其他電子零件、例如馬達12、致動器18及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供給電力。電池22係與控制部3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信之方式連接。電池22例如可藉由PLC與控制部32進行通訊。電池22可安裝於車架之外部,亦可為至少一部分收容於車架之內部。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包含控制部32。作為一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進而包含記憶部34、第1檢測部36、第2檢測部38、及車速感測器42。
第1檢測部36檢測搭乘者之姿勢。第1檢測部36包含感測器36A、36B、36C、36D、36E、36F、36H、36I、及相機36G中之至少1個。
感測器36A檢測施加至人力驅動車輛B之曲柄之力。感測器36A輸出與施加至曲柄之力對應之信號。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施加至曲柄之力較大。控制部32係根據感測器36A所檢測出之施加至曲柄之力之大小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例如,控制部32於人力驅動力TA自未達第1驅動力TA1成為第1驅動力TA1以上之情形時,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就座踩蹬變為離座踩蹬。控制部32於人力驅動力TA自第1驅動力TA1以上成為未達第1驅動力TA1之情形時,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控制部32亦可於人力驅動力TA自與第1驅動力TA1不同之第3驅動力TA3以上成為未達第3驅動力TA3之情形時,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
感測器36B檢測施加至踏板之力。感測器36B例如包含設置於踏板之踏板壓力計或功率計。感測器36B輸出與施加至踏板之力對應之信號。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較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施加至踏板之力較大。控制部32係根據感測器36B所檢測出之施加至踏板之力之大小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控制部32例如可於施加至踏板之力之大小、與曲柄之旋轉角度滿足特定之關係之情形時,判定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控制部32亦可於施加至踏板之力之大小成為特定值以上時,判定為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
感測器36C檢測施加至車架之力。感測器36C例如設置於車架,檢測車架之應變。感測器36C輸出與施加至車架之力對應之信號。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車架之應變較大。控制部32係根據感測器36C所檢測出之車架之應變之大小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感測器36C例如包含應變感測器。控制部32例如於車架之應變量成為特定值以上時,判定為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
感測器36D檢測施加至鞍座之力。感測器36D例如設置於鞍座,檢測施加於鞍座之搭乘者之負重。感測器36D輸出與施加至鞍座之力對應之信號。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施加至鞍座之力較小。控制部32係根據感測器36D所檢測出之施加至鞍座之力之大小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感測器36D例如包含壓力感測器。控制部32例如於鞍座上所載之搭乘者之負重未達特定值時,判定為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
感測器36E檢測施加至座桿之力。感測器36E例如設置於座桿,檢測施加於座桿之搭乘者之負重。感測器36E輸出與施加至座桿之力對應之信號。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施加至座桿之力較小。控制部32係根據感測器36E所檢測出之施加至座桿之力之大小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感測器36E例如包含應變感測器。控制部32例如於座桿之負重未達特定值時,判定為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
感測器36F檢測施加至把手桿之力。感測器36F例如設置於把手桿,檢測施加於把手桿之搭乘者之負重。感測器36F輸出與施加至把手桿之力對應之信號。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施加至把手桿之力較大。控制部32係根據感測器36F所檢測出之施加至把手桿之力之大小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感測器36F例如包含應變感測器。控制部32例如於把手桿之負重成為特定值以上時,判定為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
相機36G搭載於人力驅動車輛B。相機36G例如設置於把手桿,檢測較把手桿更靠後方之圖像。相機36G輸出搭乘者之攝像。控制部32係根據由相機36G獲得之搭乘者之攝像資料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控制部32係例如將搭乘者之攝像資料、與特定之圖像資料進行比較,若相似度為特定值以上則判定為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
感測器36H檢測人力驅動車輛B之側傾方向之傾斜。感測器36H例如包含傾斜感測器。傾斜感測器例如包含陀螺儀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中之至少一者。感測器36H例如設置於車架,檢測車架之側傾方向之傾斜。感測器36H輸出與人力驅動車輛B之側傾方向之傾斜對應之信號。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車架之側傾方向之移動量變大。控制部32係藉由感測器36H所檢測出之人力驅動車輛B之側傾方向之傾斜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控制部32例如於車架之側傾方向之傾斜反覆地成為特定值以上且未達特定值時,判定為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
感測器36I檢測人力驅動車輛B之側傾方向之加速度。感測器36I例如包含加速度感測器。感測器36I例如設置於車架,檢測車架之側傾方向之加速度。感測器36I輸出與人力驅動車輛B之側傾方向之加速度對應之信號。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車架之側傾方向之加速度變大。控制部32係根據感測器36I所檢測出之人力驅動車輛B之側傾方向之加速度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控制部32例如於車架之側傾方向之加速度反覆地成為特定值以上卻未達特定值時,判定為搭乘者正在進行離座踩蹬。
第2檢測部38檢測人力驅動力TA。第2檢測部38輸出與人力驅動力TA對應之信號。第2檢測部38對經由踏板輸入至驅動機構之人力驅動力TA進行檢測。第2檢測部38可設置於自曲柄軸至前旋轉體之間之人力驅動力TA之傳遞路徑上,亦可設置於曲柄軸或前旋轉體,還可設置於曲柄臂或踏板。第2檢測部38例如可使用應變感測器、光學感測器、及壓力感測器等來實現。應變感測器包含應變計、磁致伸縮感測器、及壓電感測器。第2檢測部38只要為輸出與施加至曲柄臂或踏板之人力驅動力TA對應之信號之感測器,則亦可採用任一感測器。第2檢測部38係與控制部3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訊之方式連接。第2檢測部38將與人力驅動力TA對應之信號輸出至控制部32。第1檢測部36與第2檢測部38可包含同一感測器。例如,於第1檢測部36包含感測器36A之情形時,第2檢測部38亦可包含感測器36A。於該情形時,第1檢測部36及第2檢測部38可由1個檢測部所構成。第1檢測部36與第2檢測部38亦可包含各自之感測器。
車速感測器42檢測車輪之旋轉速度。車速感測器42係藉由有線或無線與控制部32電性連接。車速感測器42安裝於車架之後下叉。車速感測器42係與控制部32以可藉由有線或無線進行通訊之方式連接。車速感測器42將與安裝於後輪之磁鐵與車速感測器42之相對位置之變化對應之信號輸出至控制部32。控制部32基於車輪之旋轉速度對人力驅動車輛B之車速V進行運算。車速感測器42較佳為包含構成舌簧開關之磁體舌簧、或霍爾元件。車速感測器42亦可設為設置於前叉且對安裝於前輪之磁鐵進行檢測之構成。
控制部32包含執行預先規定之控制程式之運算處理裝置。運算處理裝置例如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器)。控制部32亦可包含1個或複數個微電腦。於記憶部34中記憶各種控制程式及用於各種控制處理之資訊。記憶部34例如包含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揮發性記憶體。控制部32及記憶部34例如設置於供設置馬達12之外殼。
控制部32係根據輸入至人力驅動車輛B之人力驅動力TA而控制馬達12。控制部32係以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相對於輸入至人力驅動車輛B之人力驅動力TA的比率成為比率A之方式控制馬達12。人力驅動力TA及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係以轉矩表示。控制部32可於至少一部分之車速V下以比率A不同之複數個輔助模式控制馬達12。於輔助模式例如包含第1模式、第2模式、及第3模式之3個動作模式之情形時,比率A包含第1比率A1、小於第1比率A1之第2比率A2、及小於第2比率A2之第3比率A3。第1模式下之比率A為第1比率A1。第2模式下之比率A為第2比率A2。第3模式下之比率A為第3比率A3。輔助模式亦可包含2個或4個以上之輔助模式。控制部32於車速V成為預先規定之速度以上之情形時,停止馬達12之驅動。預先規定之速度例如為時速25 km或時速45 km。
控制部32係根據來自操作部20之信號而變更比率A。控制部32藉由根據來自操作部20之信號變更輔助模式,而變更比率A。
控制部32係以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成為特定值TMX以下之方式,根據人力驅動力TA而控制馬達12。特定值TMX設定為與馬達12之輸出特性對應之輸出轉矩TM之上限值以下之值。
控制部32係根據人力驅動車輛B之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相對於人力驅動力TA之變化之應答特性。關於應答特性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34中。控制部32係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藉由變更應答特性,可變更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變化相對於人力驅動力TA之變化之延遲D。作為一例,控制部32藉由對人力驅動力TA進行濾波處理,而變更延遲D。控制部32亦可藉由針對朝馬達12之指令信號進行濾波處理,而變更延遲D。控制部32例如包含低通濾波器。濾波器包含時間常數。
應答特性包含人力驅動力TA減少之情形時之第1應答特性、及人力驅動力TA增加之情形時之第2應答特性。設定第1應答特性時之延遲D較佳為設定第2應答特性時之延遲D以上。控制部32係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2係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第1應答特性。控制部32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以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
參照圖2對設定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處理進行說明。控制部32係於操作部20被操作而設定為輔助模式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2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11。控制部32係只要設定為輔助模式,則每隔特定週期執行一次自步驟S11開始之處理。
控制部32於步驟S11中判定人力驅動力TA是否減少。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減少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12。控制部32於步驟S12中將應答特性設定為第1應答特性,並移行至步驟S14。
控制部32於在步驟S11中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未減少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13。控制部32於步驟S13中將應答特性設定為第2應答特性,並移行至步驟S14。
控制部32於步驟S14中,根據人力驅動力TA、比率A、及應答特性對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進行運算。具體而言,控制部32係藉由對使用由步驟S12或步驟S13所設定之應答特性對人力驅動力TA進行濾波處理後之數值乘以比率A,而運算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控制部32亦可對藉由人力驅動力TA乘以比率A所獲得之數值,使用由步驟S12或步驟S13所設定之應答特性進行濾波處理,而運算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
其次,控制部32於步驟S15中判定步驟S14中運算出之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是否大於特定值TMX。控制部32於判定為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大於特定值TMX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16。控制部32於步驟S16中將步驟S14中運算出之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變更為特定值TMX,並移行至步驟S17。控制部32於步驟S17中以將藉由步驟S16變更後之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自馬達12輸出之方式控制馬達12而結束處理。
控制部32於步驟S15中判定為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不大於特定值TMX之情形時,不進行步驟S16之處理,而移行至步驟S17。於該情形時,控制部32於步驟S17中以將步驟S14中運算出之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自馬達12輸出之方式控制馬達12而結束處理。
參照圖3對變更第1應答特性之處理進行說明。控制部32係於操作部20被操作而設定為輔助模式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3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21。控制部32係只要設定為輔助模式,則每隔特定週期執行一次自步驟S21開始之處理。
控制部32於步驟S21中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就座踩蹬變化為離座踩蹬。控制部32根據第1檢測部36之輸出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就座踩蹬變化為離座踩蹬。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就座踩蹬變化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22。
控制部32於步驟S22中以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並移行至步驟S23。例如,控制部32係藉由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濾波器中所含之時間常數變小,而使延遲D變小。
控制部32於步驟S23中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控制部32根據第1檢測部36之輸出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未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重複步驟S23之判定處理。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24。
控制部32於步驟S24中以延遲D變大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並結束處理。例如,控制部32藉由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濾波器中所含之時間常數變大,而使延遲D變大。較佳為,藉由步驟S24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延遲D成為藉由步驟S22進行變更之前之延遲D。
控制部32使用藉由圖3之處理所設定之第1應答特性而來執行圖2之步驟S12及步驟S14之處理。
圖4中所示之虛線L11表示人力驅動力TA之時間變化之一例。人力驅動力TA根據曲柄之旋轉角度而週期性地變化。圖4之實線L12表示輸入了虛線L11所示之人力驅動力TA之情形、且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的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變化。圖4之單點鏈線L13表示輸入了虛線L11所示之人力驅動力TA之情形、且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且人力驅動力TA正在減少之情形時的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變化。如圖4之單點鏈線L13所示般,於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降低速度變得緩慢。另一方面,如圖4之實線L12所示般,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變化係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馬達12之輸出轉矩之降低速度變快。
圖5表示設定為比率A低於圖4之輔助模式之情形時的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變化。圖5中所示之虛線L21表示人力驅動力TA之時間變化之一例。圖5之虛線L21所表示之人力驅動力TA與圖4之虛線L11所表示之人力驅動力TA相等。圖5之實線L22表示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之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變化。圖5之單點鏈線L23表示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且人力驅動力TA正在減少之情形時的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之變化。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1及圖6對第2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進行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執行圖6中所示之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之處理以代替圖3中所示之變更第1應答特性之處理,除此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相同,因此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控制部32係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2係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兩者。控制部32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以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控制部32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以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而言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2應答特性。
參照圖6對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之處理進行說明。控制部32係於操作部20被操作而設定為輔助模式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6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21。控制部32係只要設定為輔助模式,則每隔特定週期執行一次自步驟S21開始之處理。
控制部32於步驟S21中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就座踩蹬變為離座踩蹬。控制部32根據第1檢測部36之輸出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就座踩蹬變為離座踩蹬。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就座踩蹬變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22。
控制部32於步驟S22中以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並移行至步驟S25。例如,控制部32藉由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濾波器中所含之時間常數變小,而使延遲D變小。控制部32於步驟S25中以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2應答特性,並移行至步驟S23。例如,控制部32藉由使利用第2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濾波器中所含之時間常數變小,而使延遲D變小。步驟S22及步驟S25之處理之順序亦可調換。
控制部32於步驟S23中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控制部32根據第1檢測部36之輸出而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未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重複步驟S23之判定處理。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24。
控制部32於步驟S24中以延遲D變大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並移行至步驟S26。例如,控制部32藉由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濾波器中所含之時間常數變大,而使延遲D變大。較佳為藉由步驟S24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延遲D成為藉由步驟S22進行變更之前之延遲D。
控制部32於步驟S26中以延遲D變大之方式變更第2應答特性,並結束處理。例如,控制部32藉由使利用第2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濾波器中所含之時間常數變大,而使延遲D變大。較佳為藉由步驟S26使利用第2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延遲D成為藉由步驟S25進行變更之前之延遲D。步驟S24及步驟S26之處理之順序亦可調換。控制部32使用藉由圖6之處理所設定之第1應答特性而執行圖2之步驟S12及步驟S14之處理。控制部32使用藉由圖6之處理所設定之第2應答特性而執行圖2之步驟S13及步驟S14之處理。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1及圖7對第3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進行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執行圖7中所示之變更特定值TMX之處理以代替圖3中所示之變更第1應答特性之處理,除此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相同,因此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控制部32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特定值TMX。控制部32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使特定值TMX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高。
參照圖7對變更特定值TMX之處理進行說明。控制部32係於操作部20被操作而設定為輔助模式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7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41。控制部32係只要設定為輔助模式,則每隔特定週期執行一次自步驟S41開始之處理。
控制部32於步驟S41中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就座踩蹬變為離座踩蹬。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未自就座踩蹬變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結束處理。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就座踩蹬變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42。
控制部32於步驟S42中使特定值TMX增加,並移行至步驟S43。控制部32於步驟S43中判定搭乘者之姿勢是否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未自離座踩蹬變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再次進行步驟S43之判定處理。控制部32於判定為搭乘者之姿勢自就座踩蹬變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44。控制部32於步驟S44中使特定值TMX減少,並結束處理。控制部32較佳為於步驟S44中使特定值TMX恢復為利用步驟S42增加之前之特定值TMX。
(第4實施形態) 參照圖1及圖8對第4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進行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執行圖8中所示之變更第1應答特性之處理以代替圖3中所示之變更第1應答特性之處理,除此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相同,因此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控制部32係根據人力驅動力TA而變更應答特性。控制部32根據人力驅動力TA而變更第1應答特性。控制部32於人力驅動力TA為第1驅動力TA1以上之情形時,以較人力驅動力未達第1驅動力TA1之情形而言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
參照圖8對變更第1應答特性之處理進行說明。控制部32係於操作部20被操作而設定為輔助模式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8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51。控制部32係只要設定為輔助模式,則每隔特定週期執行一次自步驟S51開始之處理。
控制部32於步驟S51中判定人力驅動力TA是否為第1驅動力TA1以上。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並非第1驅動力TA1以上之情形時,結束處理。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為第1驅動力TA1以上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52。
控制部32於步驟S52中以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並移行至步驟S53。例如,控制部32藉由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濾波器中所含之時間常數變小,而使延遲D變小。
控制部32於步驟S53中判定人力驅動力TA是否未達第1驅動力TA1。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並非未達第1驅動力TA1之情形時,重複步驟S53之判定處理。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未達第1駆動力TA1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54。
控制部32於步驟S54中以延遲D變大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並結束處理。例如,控制部32藉由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濾波器中所含之時間常數變大,而使延遲D變大。較佳為藉由步驟S54使利用第1應答特性之情形時之延遲D成為藉由步驟S52進行變更之前之延遲D。
控制部32於人力驅動力TA為第1驅動力TA1以上之情形時以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1應答特性,因此,即便於搭乘者之姿勢未變化之情形時,於人力驅動力TA較大之情形時,人力驅動車輛B亦進行與人力驅動力TA之變化對應之輔助,因此搭乘者不易感到不適感。
(第5實施形態) 參照圖1及圖9對第5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進行說明。第5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執行圖9中所示之變更特定值TMX之處理以代替圖7中所示之變更特定值TMX之處理,除此以外與第3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0相同,因此關於與第3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控制部32根據人力驅動力TA以馬達12之輸出轉矩TM成為特定值TMX以下之方式控制馬達12。控制部32根據人力驅動力TA而變更特定值TMX。控制部32於人力驅動力TA為第2驅動力TA2以上之情形時,使特定值TMX較人力驅動力TA未達第2驅動力TA2之情形時變高。
參照圖9對變更特定值TMX之處理進行說明。控制部32係於操作部20被操作而設定為輔助模式時,開始處理並移行至圖9所示之流程圖之步驟S61。控制部32係只要設定為輔助模式,則每隔特定週期執行一次自步驟S61開始之處理。
控制部32於步驟S61中判定人力驅動力TA是否為第2驅動力TA2以上。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並非第2驅動力TA2以上之情形時,結束處理。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為第2驅動力TA2以上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62。
控制部32於步驟S62中使特定值TMX增加,並移行至步驟S63。控制部32於步驟S63中判定人力驅動力TA是否未達第2驅動力TA2。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並非未達第2驅動力TA2之情形時,再次進行步驟S63之判定處理。控制部32於判定為人力驅動力TA未達第2驅動力TA2之情形時,移行至步驟S64。控制部32於步驟S64中使特定值TMX減少,並結束處理。控制部32較佳為於步驟S64中使特定值TMX恢復為利用步驟S62增加之前之特定值TMX。
(變化例) 關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說明係基於本發明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可採取之形態之例示,並未意圖限制其形態。基於本發明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例如可採取以下所示之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及由相互不矛盾之至少2個變化例組合而成之形態。於以下變化例中,關於與各實施形態之形態共通之部分,標註與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各實施形態之控制部32亦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比率A。控制部32於搭乘者之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使比率A較搭乘者之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高。
例如,於第1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2亦可進行圖10之流程圖中所示之處理。於圖10之流程圖中,對於與圖3之流程圖相同之處理,標註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控制部32於步驟S22之處理後移行至步驟S71。控制部32於步驟S71中使比率A變高,並移行至步驟S23。例如,控制部32藉由將輔助模式變更為比率A高一級之模式,而使比率A變高。控制部32於步驟S24之處理後移行至步驟S72。控制部32於步驟S72中使比率A變低並結束處理。控制部32較佳為於步驟S72中使比率A恢復到藉由步驟S71使比率A變高之前之比率A。例如,控制部32藉由將輔助模式變更為比率A低一級之模式,而使比率A變低。
例如,於第3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2亦可進行圖11之流程圖中所示之處理。於圖11之流程圖中,對於與圖7之流程圖相同之處理,標註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控制部32於步驟S42之處理後移行至步驟S73。控制部32於步驟S73中使比率A變高,並移行至S43。例如,控制部32藉由將輔助模式變更為比率A高一級之模式,而使比率A變高。控制部32於步驟S44之處理後移行至步驟S74。控制部32於步驟S74中使比率A變低並結束處理。控制部32較佳為於步驟S74中使比率A恢復到藉由步驟S73使比率A變高之前之比率A。例如,控制部32藉由將輔助模式變更為比率A低一級之模式,而使比率A變低。
・於第2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2亦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僅變更第2應答特性。例如,自圖6之流程圖省略步驟S22及步驟S24之處理。
・於第3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2亦可根據搭乘者之姿勢而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例如,於圖7之步驟S42之後執行與圖6之步驟S22、S25相同之處理。步驟S22、S25亦可於步驟S42之前執行。又,例如,於圖7之步驟S44之後執行與圖6之步驟S24、S26相同之處理。步驟S24、S26亦可於步驟S44之前執行。
・於第4實施形態中,亦可根據人力驅動力TA而變更第2應答特性。例如,控制部32於圖8之步驟S52之處理後,以延遲D變小之方式變更第2應答特性,並移行至步驟S53。控制部32於圖8之步驟S54之處理後,以延遲D變大之方式變更第2應答特性並結束處理。
・於第5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2亦可根據人力驅動力TA而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例如,於圖9之步驟S62之後執行與圖6之步驟S22、S25相同之處理。步驟S22、S25亦可於步驟S62之前執行。又,例如,於圖9之步驟S64之後執行與圖6之步驟S24、S26相同之處理。步驟S24、S26亦可於步驟S64之前執行。
10‧‧‧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系統12‧‧‧馬達14‧‧‧驅動電路16‧‧‧變速機18‧‧‧致動器20‧‧‧操作部22‧‧‧電池30‧‧‧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32‧‧‧控制部34‧‧‧記憶部36‧‧‧第1檢測部36A‧‧‧感測器36B‧‧‧感測器36C‧‧‧感測器36D‧‧‧感測器36E‧‧‧感測器36F‧‧‧感測器36G‧‧‧相機36H‧‧‧感測器36I‧‧‧感測器38‧‧‧第2檢測部42‧‧‧車速感測器B‧‧‧人力驅動車輛L11‧‧‧虛線L12‧‧‧實線L13‧‧‧單點鏈線L21‧‧‧虛線L22‧‧‧實線L23‧‧‧單點鏈線S11‧‧‧步驟S12‧‧‧步驟S13‧‧‧步驟S14‧‧‧步驟S15‧‧‧步驟S16‧‧‧步驟S17‧‧‧步驟S21‧‧‧步驟S22‧‧‧步驟S23‧‧‧步驟S24‧‧‧步驟S25‧‧‧步驟S26‧‧‧步驟S41‧‧‧步驟S42‧‧‧步驟S43‧‧‧步驟S44‧‧‧步驟S51‧‧‧步驟S52‧‧‧步驟S53‧‧‧步驟S54‧‧‧步驟S61‧‧‧步驟S62‧‧‧步驟S63‧‧‧步驟S64‧‧‧步驟S71‧‧‧步驟S72‧‧‧步驟S73‧‧‧步驟S74‧‧‧步驟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之電氣構成之方塊圖。 圖2係由圖1之控制部所執行之設定馬達之輸出轉矩T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3係由圖1之控制部所執行之變更第1應答特性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4係表示人力驅動力、與由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所控制之馬達之輸出轉矩之關係的曲線圖。 圖5係表示比率低於圖4之輔助模式下之人力驅動力與馬達之輸出轉矩之關係的曲線圖。 圖6係由第2實施形態之控制部所執行之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第2應答特性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7係由第3實施形態之控制部所執行之變更馬達之輸出轉矩之特定值之處理的流程圖。 圖8係由第4實施形態之控制部所執行之變更馬達之第1應答特性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9係由第5實施形態之控制部所執行之變更馬達之輸出轉矩之特定值之處理的流程圖。 圖10係由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控制部所執行之變更第1應答特性及比率之處理的流程圖。 圖11係由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控制部所執行之變更馬達之輸出轉矩之特定值及比率之處理的流程圖。
10‧‧‧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系統
12‧‧‧馬達
14‧‧‧驅動電路
16‧‧‧變速機
18‧‧‧致動器
20‧‧‧操作部
22‧‧‧電池
30‧‧‧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32‧‧‧控制部
34‧‧‧記憶部
36A‧‧‧感測器
36B‧‧‧感測器
36C‧‧‧感測器
36D‧‧‧感測器
36E‧‧‧感測器
36F‧‧‧感測器
36G‧‧‧相機
36H‧‧‧感測器
36I‧‧‧感測器
38‧‧‧第2檢測部
42‧‧‧車速感測器
B‧‧‧人力驅動車輛
Claims (18)
-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包含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且根據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搭乘者之踩蹬姿勢,變更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應答特性。
-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應答特性包含上述人力驅動力減少之情形時之第1應答特性、及上述人力驅動力增加之情形時之第2應答特性,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而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及上述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
- 如請求項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而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
- 如請求項2或3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之變化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延遲較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小的方式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
- 如請求項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搭乘 者之踩蹬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之變化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延遲較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小的方式變更上述第2應答特性。
-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包含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而控制上述馬達,且根據搭乘者之踩蹬姿勢而變更上述特定值。
- 如請求項6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使上述特定值較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高。
- 如請求項1至3及5至7中任一項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而變更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比率。
- 如請求項8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為離座踩蹬之情形時,使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比率較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為就座踩蹬之情形時變高。
- 如請求項1至3及5至7中任一項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進而 包含檢測上述搭乘者之踩蹬姿勢之第1檢測部。
- 如請求項10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第1檢測部包含檢測施加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曲柄之力的感測器、檢測施加至踏板之力之感測器、檢測施加至車架之力之感測器、檢測施加至鞍座之力之感測器、檢測施加至座桿之力之感測器、檢測施加至把手桿之力之感測器、搭載於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相機、檢測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側傾方向之傾斜之感測器、及檢測人力驅動車輛之側傾方向之加速度之感測器中的至少1個。
-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包含控制部,該控制部係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而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搭乘者之踩蹬姿勢而變更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應答特性。
- 如請求項12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應答特性包含上述人力驅動力減少之情形時之第1應答特性、及上述人力驅動力增加之情形時之第2應答特性,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人力驅動車輛之上述搭乘者之上述踩蹬姿勢而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及上述第2應答特性中之至少一者。
- 如請求項13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人力驅動力而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
- 如請求項14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人力驅動力為第1驅動力以上之情形時,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之變化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力之變化之延遲較上述人力驅動力未達上述第1驅動力之情形時變小的方式變更上述第1應答特性。
-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包含對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之馬達進行控制之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係根據輸入至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人力驅動力,以上述馬達之輸出轉矩成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馬達,且根據上述人力驅動力而變更上述特定值。
- 如請求項16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人力驅動力為第2驅動力以上之情形時,使上述特定值較上述人力驅動力未達上述第2驅動力之情形時變高。
- 如請求項1至3、5至7及12至17中任一項之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其進而包含檢測上述人力驅動力之第2檢測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10988A JP7193230B2 (ja) | 2017-10-31 | 2017-10-31 | 人力駆動車両用制御装置 |
JP2017-210988 | 2017-10-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2580A TW201922580A (zh) | 2019-06-16 |
TWI776972B true TWI776972B (zh) | 2022-09-11 |
Family
ID=6613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6467A TWI776972B (zh) | 2017-10-31 | 2018-10-17 |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24267B2 (zh) |
JP (1) | JP7193230B2 (zh) |
CN (1) | CN109720497B (zh) |
DE (1) | DE102018218178A1 (zh) |
TW (1) | TWI7769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64013B2 (ja) | 2018-02-20 | 2021-11-1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人力駆動車の制御装置、緩衝システム、および、人力駆動車 |
JP7514605B2 (ja) * | 2019-05-17 | 2024-07-11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
JP7324646B2 (ja) * | 2019-07-31 | 2023-08-1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
JP7492825B2 (ja) * | 2019-12-27 | 2024-05-3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
DE102020200226A1 (de) * | 2020-01-10 | 2021-07-15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passung der Nachlaufzeit bei der Ansteuerung einer Antriebseinheit |
DE102020200227A1 (de) * | 2020-01-10 | 2021-07-15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eines Antriebs eines pedalbetriebenen Fahrzeugs |
JP2022073187A (ja) * | 2020-10-30 | 2022-05-1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112A (zh) * | 1993-10-29 | 1995-08-2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带有电动机的车 |
JP2000103382A (ja) * | 1998-09-30 | 2000-04-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補助動力付き車両 |
JP2001080570A (ja) * | 1999-09-17 | 2001-03-2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補助動力付き車両 |
JP3440857B2 (ja) * | 1998-12-21 | 2003-08-2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転車 |
TW201620776A (zh) * | 2014-12-05 | 2016-06-16 | Shimano Kk | 自行車用控制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3128A (en) * | 1973-05-29 | 1975-03-25 | Trans World Products Inc | Drive transmission for a bicycle or the like |
JPH08127382A (ja) | 1994-10-31 | 1996-05-21 |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 自動変速装置付自転車 |
JP3572704B2 (ja) * | 1995-03-15 | 2004-10-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駆動力補助装置 |
JPH07323880A (ja) | 1995-04-21 | 1995-12-12 | Yamaha Motor Co Ltd | 電動モータ付き自転車 |
JP3590918B2 (ja) | 1996-07-10 | 2004-11-17 | 渡邊機開工業株式会社 | 生海苔貯留装置 |
TW409105B (en) | 1997-07-22 | 2000-10-21 | Honda Motor Co Ltd | Auxiliary power control unit for auxiliary electromotive bicycle |
JP2000103383A (ja) | 1998-09-30 | 2000-04-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補助動力付き車両 |
JP2000053070A (ja) * | 1999-08-26 | 2000-02-2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動自転車 |
JP2005014869A (ja) * | 2003-06-24 | 2005-01-20 | Meiden Eco Drive Kk |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のアシストモータの制御方法 |
JP5450194B2 (ja) | 2010-03-25 | 2014-03-2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補助自転車 |
TWI488768B (zh) * | 2013-03-07 | 2015-06-21 | Nat Univ Tsing Hua | 具有自我平衡功能之單輪式個人綠能載具 |
DE102013206710A1 (de) * | 2013-04-15 | 2014-10-16 | Robert Bosch Gmbh | Motorisch und mit Muskelkraft betreibbares Fahrzeug |
US10180368B2 (en) | 2014-06-03 | 2019-01-15 |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yclist is sitting or standing |
US9561836B2 (en) * | 2014-07-16 | 2017-02-0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Bicycle control system |
KR20170045868A (ko) * | 2015-10-20 | 2017-04-28 | 주식회사 만도 | 자전거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10137964B2 (en) * | 2016-01-15 | 2018-11-27 | Shimano Inc. | Electrical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electrical derailleur, and electrical seatpost assembly |
CN105799853B (zh) * | 2016-03-25 | 2018-02-16 | 官木喜 | 一种电助力四轮车及其助力控制方法 |
US9840305B1 (en) | 2016-05-30 | 2017-12-12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and bicycle control system |
JP6778520B2 (ja) * | 2016-06-28 | 2020-11-04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電動補助自転車及び駆動システム |
JP3212742U (ja) | 2017-07-19 | 2017-09-28 | 原 健治 | 電動アシスト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
-
2017
- 2017-10-31 JP JP2017210988A patent/JP71932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0-17 TW TW107136467A patent/TWI776972B/zh active
- 2018-10-18 US US16/163,983 patent/US111242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0-24 DE DE102018218178.0A patent/DE102018218178A1/de active Pending
- 2018-10-31 CN CN201811287051.1A patent/CN1097204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112A (zh) * | 1993-10-29 | 1995-08-2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带有电动机的车 |
JP2000103382A (ja) * | 1998-09-30 | 2000-04-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補助動力付き車両 |
JP3440857B2 (ja) * | 1998-12-21 | 2003-08-2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転車 |
JP2001080570A (ja) * | 1999-09-17 | 2001-03-2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補助動力付き車両 |
TW201620776A (zh) * | 2014-12-05 | 2016-06-16 | Shimano Kk | 自行車用控制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20497B (zh) | 2021-06-04 |
CN109720497A (zh) | 2019-05-07 |
TW201922580A (zh) | 2019-06-16 |
JP2019081512A (ja) | 2019-05-30 |
DE102018218178A1 (de) | 2019-05-02 |
US20190127021A1 (en) | 2019-05-02 |
US11124267B2 (en) | 2021-09-21 |
JP7193230B2 (ja) | 2022-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76972B (zh) |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 |
CN110316309B (zh) | 人力驱动车用控制装置 | |
CN110316310B (zh) | 人力驱动车用控制装置 | |
TWI761613B (zh) |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 |
US11319022B2 (en) |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 for use with human-powered vehicle | |
JP6959170B2 (ja) | 人力駆動車両用制御装置 | |
TWI797258B (zh) | 人力驅動車的控制裝置、緩衝系統及人力驅動車 | |
EP2826700A1 (en) | Motor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bicy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7557032B2 (ja) |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 |
JP7277120B2 (ja) |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 |
TW202325611A (zh) | 人力驅動車用的控制裝置 | |
US20220242521A1 (en) | Electric motor-assisted bicycle and motor control apparatus | |
JP2019064353A (ja) |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 |
JP7160977B2 (ja) |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 |
JP7171953B2 (ja) | 電動補助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補助車両 | |
TWI850222B (zh) |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 |
JP6947689B2 (ja) |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駆動装置 | |
TW202021859A (zh) | 人力驅動車用之控制裝置 | |
TW201940376A (zh) | 人力驅動車輛用控制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