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4943B - 繞線磁芯電感 - Google Patents

繞線磁芯電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4943B
TWI774943B TW108109419A TW108109419A TWI774943B TW I774943 B TWI774943 B TW I774943B TW 108109419 A TW108109419 A TW 108109419A TW 108109419 A TW108109419 A TW 108109419A TW I774943 B TWI774943 B TW I7749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oil
magnetic core
wir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9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6607A (zh
Inventor
翁方儀
潘振球
王福全
Original Assignee
群田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田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田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9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49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6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4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494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繞線磁芯電感,其主要包括一棒狀磁芯、一繞線組與複數個電阻。特別地,本發明該棒狀磁芯包括一長直段與一徑縮段,其中該徑縮段的一第一端係連接該長直段,且該徑縮段的直徑係基於一漸縮角度而由該第一端向其一第二端逐漸徑縮。簡單地說,棒狀磁芯的長直段為一圓柱體,而所述徑縮段則為一圓錐柱體。另一方面,該繞線組係由一導線繞設於該棒狀磁芯之上,且該繞線組在對應該徑縮段的範圍內具有一線圈匝數,且該線圈匝數係藉於2至4之間。並且,量測數據係證實,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確具備高頻與寬頻帶之應用能力。

Description

繞線磁芯電感
本發明係關於電感之的技術領域,尤指具備高頻與寬頻帶之應用能力的一種繞線磁芯電感。
電感器為RF電路與電源電路之中不可或缺的電子元件,其不僅可以做為濾波線圈,也可以應用作為扼流線圈以緩解電流變化,達到保護負載之作用。
圖1顯示台灣專利號239217揭示一種高頻扼流線圈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台灣專利號239217所揭示之高頻扼流線圈係於結構組成上包括:棒狀磁芯1’、包含第一線圈2’、第二線圈3’、第三線圈4’、第四線圈5’、及第五線圈6’的一繞線組、一第一電阻7A’、以及一第二電阻7B’。圖1所示之高頻扼流線圈屬於繞線磁芯電感,其又俗稱R棒電感;並且,長期涉及R棒電感之設計與製作的工程師必定都知道,該第一電阻7A’與該第二電阻7B’係作為阻尼電阻,用以於高頻扼流線圈工作時抑制各該線圈(2’~6’)產生自諧振。
圖2顯示頻率相對於饋入損失的資料曲線圖。由圖2之資料,吾人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在頻率範圍介於5MHz至1,000MHz的應用中,所述高頻扼流線圈的饋入損失(insertion loss)低於0.8dB;然而,在頻率值高於1,000MHz的應用中,所述高頻扼流線圈的饋入損失係陡然增加。目前台灣政府釋出的無線通訊的頻段包含1800MHz(Band3)、900MHz(Band8)、與700MHz(Band 28)這三個主要頻段。其中,900MHz與700MHz係相對性地屬於低頻訊號(<1GHz),而1800MHz則屬於高頻訊號。顯然地,依據圖2的量測數據可以清楚得知,台灣專利號239217所揭示的高頻扼流線圈實際上並無法被應用在符合高頻通訊規範的RF電路之中。
由上述說明可知,實有必要對習知技術之的扼流線圈(繞線磁芯電感)進行重新設計或改良,使其具備高頻與寬頻帶之應用能力。有鑑於此,本案之發明人係極力加以研究創作,而終於研發完成本發明之一種繞線磁芯電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繞線磁芯電感,其主要包括一棒狀磁芯、一繞線組與複數個電阻。特別地,本發明該棒狀磁芯包括一長直段與一徑縮段,其中該徑縮段的一第一端係連接該長直段,且該徑縮段的直徑係基於一漸縮角度而由該第一端向其一第二端逐漸徑縮。簡單地說,棒狀磁芯的長直段為一圓柱體,而所述徑縮段則為一圓錐柱體。另一方面,該繞線組係由一導線繞設於該棒狀磁芯之上,且該繞線組在對應該徑縮段的範圍內具有一線圈匝數,且該 線圈匝數係藉於2至4之間。並且,量測數據係證實,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確具備高頻與寬頻帶之應用能力。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所述繞線磁芯電感之一實施例,其包括:一棒狀磁芯,包括一長直段與一徑縮段,其中該徑縮段的一第一端係連接該長直段,且該徑縮段的直徑係基於一漸縮角度而由該第一端向其一第二端逐漸徑縮;一繞線組,係利用一導線纏繞於該棒狀磁芯之上而形成,且所述繞線組具有一第一訊號端與一第二訊號端;以及複數個電阻,係焊接至該繞線組之上。
於前述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實施例中,該漸縮角度β係介於22°至25°之間。
於前述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實施例中,該徑縮段具有一斜側邊,且該斜側邊具有一斜長;並且,該徑縮段的該第二端的直徑與所述斜長之間具有一長度比,且該長度比係介於1:3至1:7之間。
於前述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實施例中,所述繞線磁芯電感係應用於一電子電路,且該電子電路可為下列任一者:電源轉換電路、電源供應電路、功率放大電路、射頻電路、無線通訊電路、雜訊濾波電路、矽控整流器(SCR)控制電路、閘流體控制電路、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TRIAC)之控制電路、調製解調電路、或網路傳輸電路。
<本發明>
1:繞線磁芯電感
11:棒狀磁芯
12:第一線圈
13:第二線圈
14:電阻
CW:繞線組
111:長直段
112:徑縮段
β:漸縮角度
Sd:斜長
Ø:直徑
12F:第一線端
12S:第二線端
121:第一繞線部
122:第二繞線部
13T:第三線端
13F:第四線端
131:第三繞線部
132:第四繞線部
122c:橫跨線
<習知>
1’:棒狀磁芯
2’:第一線圈
3’:第二線圈
4’:第三線圈
5’:第四線圈
6’第五線圈
7A’:第一電阻
7B’:第二電阻
圖1顯示頻台灣專利號239217揭示一種高頻扼流線圈的立體圖;圖2顯示頻率相對於饋入損失的資料曲線圖;圖3顯示本發明之一種繞線磁芯電感的立體圖;圖4顯示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另一視角立體圖;圖5顯示棒狀磁芯的側視圖;圖6顯示繞線組的側視圖;以及圖7顯示頻率相對於饋入損失的資料曲線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結構、特徵、與其優點,茲附以圖式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細說明如後。
圖3顯示本發明之一種繞線磁芯電感的立體圖,且圖4顯示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另一視角立體圖。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1的結構主要包括一棒狀磁芯11、一繞線組CW與複數個電阻14。另一方面,圖5顯示棒狀磁芯的側視圖,且圖6顯示繞線組的側視圖。由相關圖示可以得知,本發明係特別令該棒狀磁芯11包括一長直段111與一徑縮段112,其中該徑縮段112的一第一端係連接該長直段111,且該徑縮段112的直徑(Ø)係基於一漸縮角度β而由該第一端向其一第二端逐漸徑縮。簡單地說,棒狀磁芯11的長直段111為一圓柱體, 而所述徑縮段112則為一圓錐柱體。並且,徑縮段112的第一端為一逕縮起始端,且其第一端則為一逕縮終端。
根據本發明之設計,該漸縮角度β係介於22°至25°之間。並且,棒狀磁芯11的徑縮段112具有一斜側邊,且該斜側邊具有一斜長Sd。特別地,本發明係令該徑縮段112的第二端(即,逕縮終端)的直徑(Ø)與該斜長Sd之間具有一長度比,且該長度比係介於1:3至1:7之間。舉例而言,可設計該徑縮段112的第二端的直徑(Ø)為70英絲(mils),並設計該斜長Sd為350英絲;如此設計,該徑縮段112的第二端的直徑與該斜長Sd之間的長度比便為1:5。
請重複參閱圖3、圖4、圖5、與圖6。根據本發明之設計,該繞線組CW係利用一導線纏繞於該棒狀磁芯11之上而形成,且所述繞線組具有一第一訊號端與一第二訊號端。特別地,繞線組CW包括彼此相連的一第一線圈12與一第二線圈13。其中,該第一線圈12具有一第一線端12F與一第二線端12S,且該第一線端12F係作為該繞線組CW的該第一訊號端。透過相關圖示可以得知,該第一線圈12包括一第一繞線部121與一第二繞線部122,其中,該第一繞線部121係利用一導線的一第一部分並依所述第一線端12F為一第一繞線起點進而沿著一第一繞線方向纏繞於該棒狀磁芯11之上而形成。於此,該所述第一繞線方向為逆時鐘方向。
承上述說明,該第二繞線部122係利用同一條導線的一第二部分並以所述第一繞線部121的一第一繞線終點為一第二繞線起點進而沿著一第二繞線方向纏繞於該棒狀磁芯11之上而形成。其中,所述第二繞線方向為一順時鐘方向,且該第二繞線部122的一第二繞線終點為所述第二線端12S。值得注意的是,該第二繞線部122具有橫 跨該第一繞線部121的一橫跨線122c。簡單地說,在繞出所述第二繞線部122之時,必須先令該導線跨繞過第一繞線部121,接著再於棒狀磁芯11之上繞出第二繞線部122的實際線圈部分。
另一方面,該第二線圈13具有一第三線端13T與一第四線端13F,並包括一第三繞線部131與一第四繞線部132。其中,該第三繞線部131係利用同一條導線的一第三部分並以所述第三線端13T為一第三繞線起點進而沿著所述第二繞線方向纏繞於該棒狀磁芯11之上而形成。如圖4與圖6所示,該第三端13T連接所述第二端12S。再者,該第四繞線部132係利用同一條導線的一第四部分並以所述第三繞線部131的一第三繞線終點為一第四繞線起點進而沿著所述第二繞線方向纏繞於該棒狀磁芯11之上而形成。由相關圖示可知,所述第四線端13F即為第四繞線部132的的一第四繞線終點,同時也為該繞線組CW的該第二訊號端。
於根據本發明之設計,該第一繞線部121、該第二繞線部122、該第三繞線部131、與該第四繞線部132分別具有一第一線圈匝數、一第二線圈匝數、一第三線圈匝數、與與一第四線圈匝數。其中,該第二線圈匝數、該第三線圈匝數與該第四線圈匝數皆大於該第一線圈匝數,且該第二線圈匝數同時大於該第三線圈匝數與該第四線圈匝數。並且,本發明特別令該第四線圈匝數介於2至4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如圖3、圖4與圖6所示,隨著該徑縮段112的直徑由該第一端向該第二端逐漸徑縮,該第四繞線部132的繞徑亦對應地逐漸縮小。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線圈匝數為2,該第二線圈匝數為14,該第三線圈匝數為4,該第四線圈匝數為3。
繼續地參閱圖3與圖4。熟悉R棒電感之設計與製作的工程師必定都知道,焊接至該繞線組CW之上的複數個電阻14的功用在於抑制第一線圈12與/或第二線圈13於所述繞線磁芯電感1工作之時產生自諧振。
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1可應用於一電子電路之中,且該電子電路可為下列任一者:電源轉換電路、電源供應電路、功率放大電路、射頻電路、無線通訊電路、雜訊濾波電路、矽控整流器(SCR)控制電路、閘流體控制電路、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TRIAC)之控制電路、調製解調電路、或網路傳輸電路。並且,為了證實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1的確高頻與寬頻帶之應用能力,本案發明人係完成相關的頻域特性量測。圖7係顯示頻率相對於饋入損失(Insertion loss)的資料曲線圖。其中,圖7的曲線圖之中特別標註有四個資料讀取點,其相關資訊整理於下表(1)之中。
Figure 108109419-A0305-02-0010-1
由圖7與上表(1)的量測數據可以發現,在頻率範圍介於50MHz至1,600MHz的應用中,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1的饋入損失 可以維持在-0.65dB之下。並且,在頻率範圍介於1800MHz至2,000MHz的應用中,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1的饋入損失仍舊不超過-1.1dB之下。因此,相關的量測數據係證實,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1的確高頻與寬頻帶之應用能力。
上述說明係已經完整、清楚地描述本發明之繞線磁芯電感的構成、特徵、及其優點。然而,必須加以強調的是,前述本案所揭示者乃為較佳實施例,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1:繞線磁芯電感
11:棒狀磁芯
12:第一線圈
13:第二線圈
14:電阻
CW:繞線組
12F:第一線端
121:第一繞線部
122:第二繞線部
13F:第四線端
131:第三繞線部
132:第四繞線部
122c:橫跨線

Claims (7)

  1. 一種繞線磁芯電感,其包括:一棒狀磁芯,包括一長直段與一徑縮段,其中該徑縮段的一第一端係連接該長直段,且該徑縮段的直徑係基於一漸縮角度而由該第一端向其一第二端逐漸徑縮;一繞線組,係利用一導線纏繞於該棒狀磁芯之上而形成,且所述繞線組具有一第一訊號端與一第二訊號端;以及複數個電阻,係焊接至該繞線組之上;其中,該繞線組係包含一第一線圈與一第二線圈,該第一線圈具有一第一線端與一第二線端,其中該第一線端係作為該繞線組的該第一訊號端,且該第一線圈包括一第一繞線部與一第二繞線部,該第一繞線部係利用該導線的一第一部分並依所述第一線端為一第一繞線起點進而沿著一第一繞線方向纏繞於該棒狀磁芯之上而形成,該第二繞線部係利用該導線的一第二部分並以所述第一繞線部的一第一繞線終點為一第二繞線起點進而沿著一第二繞線方向纏繞於該棒狀磁芯之上而形成,其中該第二繞線方向與該第一繞線方向相反,且該第二繞線部的一第二繞線終點為所述第二線端,該第二線圈具有一第三線端與一第四線端,且該第二線圈包括一第三繞線部與一第四繞線部,該第三繞線部係利用該導線的一第三部分並以所述第三線端為一第三繞線起點進而沿著所述第二繞線方向纏繞於該棒狀磁芯之上而形成,其中該第三線端連接所述第二線端,該第四繞線部係利用該導線的一第四部分並以所述第三繞線部的一第三繞線終 點為一第四繞線起點進而沿著所述第二繞線方向纏繞於該棒狀磁芯之上而形成,其中該第四線端為該第四繞線部的一第四繞線終點並作為該繞線組的該第二訊號端;其中,該第一繞線部、該第二繞線部、該第三繞線部與該第四繞線部分別具有一第一線圈匝數、一第二線圈匝數、一第三線圈匝與一第四線圈匝數,該第一線圈匝數為2,該第二線圈匝數為14,該第三線圈匝數為4,該第四線圈匝數為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繞線磁芯電感,其中,該漸縮角度係介於22°至25°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繞線磁芯電感,其中,該徑縮段具有一斜側邊,且該斜側邊具有一斜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繞線磁芯電感,其中,該徑縮段的該第二端的直徑與該斜長之間係具有一長度比,且該長度比係介於1:3至1:7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繞線磁芯電感,其中,隨著該徑縮段的直徑由該第一端向該第二端逐漸縮小,該第四繞線部的繞徑亦對應地逐漸徑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繞線磁芯電感,其中,該第二繞線部具有橫跨該第一繞線部的一橫跨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繞線磁芯電感,其中,所述繞線磁芯電感係應用於一電子電路,且該電子電路可為下列任一者:電源轉換電路、電源供應電路、功率放大電路、射頻電路、無線通訊電路、雜訊濾波電路、矽控整流器(SCR)控制電路、閘流體控制電路、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TRIAC)之控制電路、調製解調電路、或網路傳輸電路。
TW108109419A 2019-03-19 2019-03-19 繞線磁芯電感 TWI774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9419A TWI774943B (zh) 2019-03-19 2019-03-19 繞線磁芯電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9419A TWI774943B (zh) 2019-03-19 2019-03-19 繞線磁芯電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607A TW202036607A (zh) 2020-10-01
TWI774943B true TWI774943B (zh) 2022-08-21

Family

ID=7409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9419A TWI774943B (zh) 2019-03-19 2019-03-19 繞線磁芯電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49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412B (zh) * 2022-09-06 2024-02-11 群田工業有限公司 高頻用繞線磁芯電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9852A (zh) * 2009-02-27 2010-09-01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器以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5551713A (zh) * 2014-10-23 2016-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9852A (zh) * 2009-02-27 2010-09-01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器以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5551713A (zh) * 2014-10-23 2016-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607A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63351B2 (ja) 無線周波数の8の字形状のバラン
US6750752B2 (en) High power wideband balun and power combiner/divider incorporating such a balun
JP4525589B2 (ja) フィルタ素子
JP2010165953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差動伝送回路用lcフィルタ
JP2007042678A (ja) コイルおよびフィルタ回路
US6504464B2 (en) Choke coil
KR102301854B1 (ko) 전송선로 트랜스 및 증폭회로
US10979015B2 (en) Common-mode choke coil
TWI774943B (zh) 繞線磁芯電感
TWI832412B (zh) 高頻用繞線磁芯電感
JP2009021325A (ja)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WO2005029517A1 (ja) ビーズ型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0093216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581758U (zh) 繞線磁芯電感
TWI622067B (zh) Coil component
TWM637468U (zh) 高頻用繞線磁芯電感
TW202412029A (zh) 高頻用繞線磁芯電感
JP2004006696A (ja) 巻線型インダクタ
US985905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agnetic element with two magnetic cores for increasing coiling space and magnetic element thereof
JP2020161617A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
US20230178282A1 (en) Common mode chok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13277751U (zh) 线圈装置
JP2017212420A (ja) コイル部品
TWI739665B (zh) 線圈裝置
CN111755221A (zh) 滤波变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