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7751U - 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7751U
CN213277751U CN202022735151.5U CN202022735151U CN213277751U CN 213277751 U CN213277751 U CN 213277751U CN 202022735151 U CN202022735151 U CN 202022735151U CN 213277751 U CN213277751 U CN 213277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ire
core
coil device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51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Pul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eng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eng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eng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51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7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7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7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线圈装置,包含芯体、变压绕组,及滤波绕组。所述芯体包括同体连接的第一芯体部及第二芯体部。所述变压绕组是缠绕在所述第一芯体部上,并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所述滤波绕组是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体部上。通过所述变压绕组与所述滤波绕组分别缠绕在所述芯体的所述第一芯体部与所述第二芯体部的设计,使得在单一芯体上同时实现变压及滤波功能,进而节省电路布局的空间,同时也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滤波及变压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针对电子产品的信号处理,通常会在电路板上布局变压组件及共模滤波组件(common mode choke)来达到滤除噪声的目的。现行的方式是通过在二个独立的芯体上分别缠绕绕组以分别实现变压与滤波的功能。然而,此种实现方式需要较大的电路布局空间,不利于现行电子产品微小化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线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包含变压绕组、滤波绕组及芯体。所述变压绕组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所述芯体包括同体连接的第一芯体部及第二芯体部。所述变压绕组是缠绕在所述第一芯体部上,所述滤波绕组是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体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滤波绕组包括第三导线及第四导线,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四导线是沿所述第二芯体部长向交错排列地同向延伸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体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第三导线的缠绕匝数等于所述第四导线的缠绕匝数。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是沿所述第一芯体部长向间隔地缠绕在所述第一芯体部上,所述第一导线具有第一尾端部,所述第二导线具有第二头端部,所述变压绕组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尾端部与所述第二头端部绞合而成的输出段。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是沿所述第一芯体部长向交错排列地同向延伸缠绕在所述第一芯体部上,所述第一导线具有第一尾端部,所述第二导线具有第二头端部,所述变压绕组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尾端部与所述第二头端部绞合而成的输出段。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第一导线的缠绕匝数等于所述第二导线的缠绕匝数。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第三导线的缠绕匝数小于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的缠绕匝数。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芯体形状为环形。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第一导线具有第一头端部,所述第二导线具有第二尾端部,所述第三导线具有与所述第一头端部电连接的第三尾端部,所述第四导线具有与所述第二尾端部电连接的第四尾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装置,所述芯体形状为环形。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通过所述变压绕组与所述滤波绕组分别缠绕在同一所述芯体的设计,使得在单一芯体上同时实现滤波及变压功能,进而节省电路布局的空间,同时也能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包含一芯体1、一变压绕组2,及一滤波绕组3。
该芯体1为环形铁芯,并包括绕其轴心同体相连成环状的一第一芯体部11与一第二芯体部12。该芯体1还包括一设置在中央的通孔10。但实施时,该芯体1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但不限于棒形。
该变压绕组2是缠绕在该第一芯体部11上,并包括沿该第一芯体部11长向间隔地缠绕的一第一导线21及一第二导线22。该第一导线21具有相反且延伸出该第一芯体部11外的一第一头端部24及一第一尾端部25,该第二导线22具有相反且延伸出该第一芯体部11外的一邻近该第一尾端部25的第二头端部26及一第二尾端部27。该变压绕组2还包括一由该第一尾端部25与该第二头端部26相绝缘地绞合而成的输出段23。
该滤波绕组3是缠绕在该第二芯体部12上,并包括一第三导线31及一第四导线32,该第三导线31与该第四导线32是沿该第二芯体部12延伸方向交错排列地同向延伸缠绕在该第二芯体部12上。该第三导线31具有相反且延伸出该第二芯体部12外的一第三头端部33及一第三尾端部34,该第四导线32具有相反且延伸出该第二芯体部12外的一第四头端部35及一第四尾端部36。
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进行绕制作业时,该变压绕组2与该滤波绕组3两者绕制的先后顺序并无特别限制,以下将先说明该变压绕组2的缠绕方式。
当绕制该变压绕组2时,是将该第一导线21与该第二导线22分别绕制在该第一芯体部11的两相反区段。首先,将该第一导线21穿过该芯体1的该通孔10,接着沿该芯体1表面环绕后再次穿过该通孔10,如此沿逆时针方向A环绕数次后,会构成该第一头端部24与该第一尾端部25。接着,以相同的缠绕方式,将该第二导线22亦沿逆时针方向A环绕数次后,会构成该第二头端部26与该第二尾端部27,且该第二头端部26会相对邻近该第一尾端部25,且该第二导线22的缠绕匝数是与该第一导线21的缠绕匝数相同。最后,将相邻的该第一尾端部25与该第二头端部26绞合在一起以构成该输出段23,该输出段23即为该变压绕组2的中心抽头。
当绕制该滤波绕组3时,将该第三导线31与该第四导线32并排且同时穿过该通孔10,并环绕在该第二芯体部12上,且沿顺时针方向B环绕数次后,在该第二芯体部12的其中一端部区段延伸出该第三头端部33与该第四头端部35,并在该第二芯体部12的另一端部区段延伸出该第三尾端部34与该第四尾端部36。需特别说明的是,为避免该滤波绕组3产生的磁通量影响该变压绕组2的磁通量,该第三导线31的缠绕匝数是设计为小于该第一导线21及该第二导线22的缠绕匝数。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由于该滤波绕组3是用于构成共模滤波电感以滤除噪声,因此该第三导线31与该第四导线32是采同步进行绕制的方式,且该第三导线31的缠绕匝数设计为与该第四导线32的缠绕匝数相同。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态样中,只要能达到滤除噪声的目的,该滤波绕组3的缠绕方式并不限于本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使用时,该第三尾端部34会电连接该第一头端部24,该第四尾端部36会电连接该第二尾端部27,使得欲处理的电路信号经由该滤波绕组3进行滤除噪声后,再通过该变压绕组2,进而由该输出段23输出。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线圈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变压绕组2的该第一导线21与该第二导线22是并排且同时穿过该通孔10,并沿逆时针方向A环绕在该第一芯体部11上。
综上所述,通过该变压绕组2与该滤波绕组3分别缠绕在同一该芯体1的设计,使得在单一芯体上能同时实现变压及滤波功能,进而节省电路布局的空间,同时也能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再者,该第三导线31的缠绕匝数小于该第一导线21及该第二导线22的缠绕匝数的设计,使得该滤波绕组3与该变压绕组2能在单一芯体上产生良好的滤波效果,是一种相当创新实用的创作,因此,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只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圈装置,包含变压绕组及滤波绕组,所述变压绕组包括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装置还包含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同体连接的第一芯体部及第二芯体部,所述变压绕组是缠绕在所述第一芯体部上,所述滤波绕组是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体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绕组包括第三导线及第四导线,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四导线是沿所述第二芯体部长向交错排列地同向延伸缠绕在所述第二芯体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线的缠绕匝数等于所述第四导线的缠绕匝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是沿所述第一芯体部长向间隔地缠绕在所述第一芯体部上,所述第一导线具有第一尾端部,所述第二导线具有第二头端部,所述变压绕组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尾端部与所述第二头端部绞合而成的输出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是沿所述第一芯体部长向交错排列地同向延伸缠绕在所述第一芯体部上,所述第一导线具有第一尾端部,所述第二导线具有第二头端部,所述变压绕组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尾端部与所述第二头端部绞合而成的输出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缠绕匝数等于所述第二导线的缠绕匝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线的缠绕匝数小于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的缠绕匝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形状为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具有第一头端部,所述第二导线具有第二尾端部,所述第三导线具有与所述第一头端部电连接的第三尾端部,所述第四导线具有与所述第二尾端部电连接的第四尾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形状为环形。
CN202022735151.5U 2020-11-23 2020-11-23 线圈装置 Active CN213277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5151.5U CN213277751U (zh) 2020-11-23 2020-11-23 线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5151.5U CN213277751U (zh) 2020-11-23 2020-11-23 线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7751U true CN213277751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4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5151.5U Active CN213277751U (zh) 2020-11-23 2020-11-23 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7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6421B2 (en) Coi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0855738A (ja) トランス
JP2002208527A (ja) 漏れ磁束型電力変換トランス
CN1692456B (zh) 使用扼流圈的电路及扼流圈
JP2020120060A (ja) コイル部品
CN107316731A (zh) 电子部件
CN213277751U (zh) 线圈装置
JP2009021325A (ja)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11916270A (zh) 滤波变压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CN114530315A (zh) 线圈装置
CN210722706U (zh) 滤波变压装置
TWI739665B (zh) 線圈裝置
CN111489886A (zh) 变压线圈结构
CN217655743U (zh) 磁性模组及具有磁性模组的电连接器
TWI695391B (zh) 濾波變壓裝置
CN111755221A (zh) 滤波变压装置
CN111755220A (zh) 滤波变压装置
CN214012714U (zh) 磁性模组及具有该磁性模组的电连接器
CN216119859U (zh) 网络电感
CN111489885A (zh) 变压线圈结构
CN210609086U (zh) 一种复合型滤波器及电子设备
CN210142571U (zh) 一种变压器结构
CN209561160U (zh) 滤波变压装置
JP2005175964A (ja) 送信アンテナコイル
JP2003188033A (ja) 大電流用コモンモード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ライン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4

Address after: 621000 Miany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Miany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IANYANG PULSE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370 floors 1, 2, 4, block 4, 1-4, block 3, No. 38, North Wai, Zhaocun,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HENG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