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472B - 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472B
TWI763472B TW110116195A TW110116195A TWI763472B TW I763472 B TWI763472 B TW I763472B TW 110116195 A TW110116195 A TW 110116195A TW 110116195 A TW110116195 A TW 110116195A TW I763472 B TWI763472 B TW I7634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ignal
sign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ho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6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5447A (zh
Inventor
張耀仁
Original Assignee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6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347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4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5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544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一種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資訊傳輸系統包括一主機、一第一裝置及一第二裝置。主機用以一設定一傳輸訊號之一電壓基準,並基於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拉低或拉升傳輸訊號,以形成數個尖波於傳輸訊號上。第一裝置連接於主機,以接收傳輸訊號。若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一基準,則第一裝置根據傳輸訊號上的尖波獲得傳輸訊號之一數位內容。第二裝置連接於主機,以接收傳輸訊號。若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二基準,則第二裝置根據傳輸訊號上的尖波獲得傳輸訊號之數位內容。

Description

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電子系統及其運作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在印刷電路板或其他各種應用的傳統單端傳輸(single ending transmission)中,數位訊號係根據時脈訊號以不同的電壓準位進行傳輸。在單端傳輸達到200MHz之後,訊號傳輸的品質立即成為相當嚴峻的挑戰。
傳統的單端傳輸採用同步時脈邊緣採樣技術(synchronous clock edge sampling)。當訊號頻率變高時,不良的電路板佈局、內部和外部干擾、雜訊、數據接收錯誤等情況,都很容易導致訊號傳輸質量的問題。
研究人員正在努力開發一種即使在高頻下也能維持訊號傳輸質量的技術,並具期望能夠減少電性連接數量。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資訊傳輸系統,其利用尖波來表示數位內容。如此一來,傳輸過程不再需要時脈邊緣採樣技術,在高頻下也能維持訊號傳輸質量並且利用電壓基準來選擇傳輸對象,而能夠降低電性連接數量。
根據本揭露之一方面,提出一種資訊傳輸系統(data transmission system)。資訊傳輸系統包括一主機、一第一裝置及一第二裝置。主機用以一設定一傳輸訊號之一電壓基準(voltage base),並基於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拉低或拉升傳輸訊號,以形成數個尖波於傳輸訊號上。第一裝置連接於主機,以接收傳輸訊號。若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一基準,則第一裝置根據傳輸訊號上的尖波獲得傳輸訊號之一數位內容。第二裝置連接於主機,以接收傳輸訊號。若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二基準,則第二裝置根據傳輸訊號上的尖波獲得傳輸訊號之數位內容。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方面,提出一種資訊傳輸系統(data transmission system)之運作方法。資訊傳輸系統包括一主機、一第一裝置及一第二裝置。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連接於主機。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主機設定一傳輸訊號之一電壓基準(voltage base)。主機基於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拉低或拉升傳輸訊號,以形成數個尖波於傳輸訊號上。第一裝置及第二裝置接收傳輸訊號。若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一基準,則第一裝置根據傳輸訊號上的尖波獲得傳輸訊號之一 數位內容。若傳輸訊號之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二基準,則第二裝置根據傳輸訊號上的尖波獲得傳輸訊號之數位內容。
根據本揭露之再一方面,提出一種資訊傳輸系統(data transmission system)。資訊傳輸系統包括一主機及一裝置。主機用以拉低或拉升一傳輸訊號,以形成數個尖波於傳輸訊號上。裝置連接於主機,以接收傳輸訊號。裝置根據傳輸訊號上的尖波獲得傳輸訊號之一數位內容。
為了對本揭露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0:第一裝置
110: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
200:第二裝置
210: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
300:第三裝置
310:第三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
400,700,800:裝置
500: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
600:主機
610:第一濾波器
620:第二濾波器
910,920:匯流排
1000,2000,3000,4000,5000:資訊傳輸系統
AD:位址
B[0]:第一位元
B[1]:第二位元
BF0,BF1,BF2,BF3:緩衝器
CT:快閃虛擬週期時間
DT:快閃記憶體輸出資料
GT11,GT12,GT21,GT22,GT23,GT24:尖波
I/O0,I/O1,I/O2,I/O3:輸入/輸出通道
RC:讀取命令
S1,S2,S3,S4,S5,S6,S7,S9,S17,S18:傳輸訊號
S11:傳遞訊號
S181:第一訊號
S182:第二訊號
S810,S820,S830,S840,S850,S860,S870,S1020,S1030,S1050,S1210,S1230,S1240,S1250,S1260,S1410,S1420,S1430:步驟
SE:同步誤差
T1,T2,T3,T4,T5:時間點
VB:電壓基準
VBa:第一基準
VBb:第二基準
VBc:第三基準
VO:偏移量
第1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
第2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傳輸訊號。
第3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數位內容「0x5A」。
第4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數位內容「0x5A」。
第5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傳輸訊號。
第6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數位內容「0x5A」。
第7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的方塊圖。
第8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的流程圖。
第9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的方塊圖。
第10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的流程圖。
第11圖繪示執行裝置直接記憶體存取程序(device DMA procedure)之資訊傳輸系統的方塊圖。
第12圖繪示裝置直接記憶體存取程序之流程圖。
第13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的方塊圖。
第14圖繪示在匯流排上執行傳輸的流程圖。
第15圖說明第14圖之各步驟。
第16圖以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系統示例說明資訊傳輸系統。
第17圖說明第16圖之傳輸訊號。
第18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傳輸訊號的示意圖。
第19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傳遞第18圖之傳輸訊號的流程圖。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1000。第1圖之資訊傳輸系統1000例如是一電路板。在其他實施例中,資訊傳輸系統1000也可以是任何有線數位傳輸系統,例如是電腦間的傳輸系統或處理器與磁碟間的傳輸系統。如第1圖所示,資訊傳輸系統1000包括一主機600、一第一裝置100、一第二裝置200及一第三裝置300。裝置之數量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主機600例如是一處理器或一控制器。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及/或第三裝置300例如是一記憶體或一磁碟。在本實施例中,主 機600可以透過傳輸訊號S1選擇性地傳輸數位內容至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或第三裝置300。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及第三裝置300皆有接收到傳輸訊號S1,但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及第三裝置300僅有其中一個可以接收到數位內容。
請參照第2圖。第2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傳輸訊號S2。主機600基於一電壓基準(voltage base)拉低或拉升傳輸訊號S2,以形成數個尖波(glitches)GT11、GT12於傳輸訊號S2上。舉例來說,傳輸訊號S2自電壓基準VB瞬間被拉低1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11;傳輸訊號S2自電壓基準VB瞬間被拉升1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12。尖波GT11表示「0」,尖波GT12表示「1」。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數位內容「0x5A」。從電壓基準VB拉低傳輸訊號S3所形成之尖波GT11具有相同之振幅(例如是偏移量VO),故這些尖波GT11可以表示相同的數值(即「0」)。從電壓基準VB拉升傳輸訊號S3所形成之尖波GT12具有相同之振幅(例如是偏移量VO),故這些尖波GT12可以表示相同的數值(即「1」)。各個尖波GT11、GT12表示1位元資料。如第3圖所示,根據傳輸訊號S3上的尖波GT11、GT12可以獲得數位內容「01011010」(即「0x5A」)。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數位內容「0x5A」。如第4圖所示,傳輸訊號S4上的尖波GT11、GT12具有不同的間隔。也就是說,尖波GT11、GT12並不是基於任何時 脈訊號所形成。部分的間隔甚至大於第3圖之間隔。不論尖波GT11所收到的時間為何,尖波GT11仍然表示「0」。不論尖波GT12所收到的時間為何,尖波GT12仍然表示「1」。因此,在第4圖中,根據傳輸訊號S4上的尖波GT11、GT12,也能夠獲得數位內容「01011010」(即「0x5A」)。
請參照第3圖及第4圖,根據第3圖之傳輸訊號S3或第4圖之傳輸訊號S4皆可以獲得數位內容「0x5A」。在傳遞數位內容「0x5A」時,並不需要任何的時脈訊號。傳輸是在第一個尖波的出現時觸發。本揭露所提出之傳輸技術並不是同步傳輸(synchronous transmission),也不是非同步傳輸(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本揭露所提出之傳輸技術可以稱之為觸發傳輸(trigger transmission),其傳輸速度可以動態變化,也可以固定不變。在傳輸過程中,即使部分位元傳輸延遲,仍然可以正確獲得數位內容「0x5A」。
請參照第5圖。第5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傳輸訊號S5。主機600基於電壓基準VB拉低或拉升傳輸訊號S5,以形成尖波GT21、GT22、G23、G24於傳輸訊號S5上。舉例來說,傳輸訊號S5自電壓基準VB瞬間被拉低1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21;傳輸訊號S5自電壓基準VB瞬間被拉低2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22;傳輸訊號S5自電壓基準VB瞬間被拉升1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23;傳輸訊號S5自電壓基準VB瞬間被拉升2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24。尖波GT21表示「00」,尖波 GT22表示「01」,尖波GT23表示「10」,尖波GT24表示「11」。透過從電壓基準VB拉低傳輸訊號S5所形成之尖波GT21、GT22具有2種振幅(例如是1個偏移量VO及2個偏移量VO),故這些尖波GT21、GT22可以表示兩種的數值(即「00」、「01」)。從電壓基準VB拉升傳輸訊號S5所形成之尖波GT23、GT24具有2種振幅(例如是1個偏移量VO及2個偏移量VO),故這些尖波GT23、GT24可以表示兩種的數值(即「10」、「11」)。各個尖波GT21、GT22、GT23、GT24表示2位元資料。
在其他實施例中,透過拉升或拉低所形成之尖波可以具有2X種振幅,使得各個尖波表示X位元資料。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數位內容「0x5A」。如第6圖所示,根據傳輸訊號S6,可以獲得數位內容「01011010」(即「0x5A」)。各個傳輸訊號S6上的尖波GT22、GT23表示2位元資料。比較第6圖之傳輸訊號S6與第3圖之傳輸訊號S3,傳輸訊號S6上的尖波少於傳輸訊號S3的尖波。
請參照第7圖及第8圖。第7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1000的方塊圖。第8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1000之運作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810中,主機600設定傳輸訊號S7之電壓基準VB。舉例來說,請參照第7圖,主機600可以設定傳輸訊號S7之電壓基準VB為第一基準VBa、第二基準VBb或第三基準VBc。第一基準VBa、第二基準VBb及第三基準VBc例如是3V、2V及1V。
接著,在步驟S820中,主機600基於電壓基準VB拉低或拉升傳輸訊號S7一個或多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於傳輸訊號S7上。尖波GT21、GT22、GT23、GT24繪示於第5圖。偏移量VO例如是0.5V或0.4V。
然後,在步驟S830中,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及第三裝置300接收傳輸訊號S7。
接著,在步驟S840,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第三裝置300判斷傳輸訊號S7之電壓基準VB設定為第一基準VBa、第二基準VBb或第三基準VBc。若第一裝置100判斷出傳輸訊號S7之電壓基準VB設定為第一基準VBa,則進入步驟S850;若第二裝置200判斷出傳輸訊號S7之電壓基準VB設定為第二基準VBb,則進入步驟S860;若第三裝置300判斷出傳輸訊號S7之電壓基準VB設定為第三基準VBc,則進入步驟S870。
在步驟S850中,第一裝置100根據傳輸訊號S7上的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獲得傳輸訊號S7之數位內容。
在步驟S860中,第二裝置200根據傳輸訊號S7上的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獲得傳輸訊號S7之數位內容。
在步驟S870中,第三裝置300根據傳輸訊號S7上的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獲得傳輸訊號S7之數位內容。
如第7圖所示,傳輸訊號S7之電壓基準VB被設定為第二基準VBb,故僅有第二裝置200可以根據傳輸訊號S7上的尖波GT11、GT12獲得傳輸訊號S7之數位內容「01」。基於上述內容,主機600可以設定電壓基準VB來選擇性傳輸數位內容至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及第三裝置300之任一特定裝置。在傳輸期間,主機600無須透過額外線路傳輸任何致動訊號致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或第三裝置300。主機600、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及第三裝置300之間的接點數量可以降低。
在第7圖及第8圖中,係以3個裝置(即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第三裝置300)為例作說明。然而,裝置之數量並非用以局限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資訊傳輸系統可以僅包括兩個或超過三個裝置。主機600可以設定對應於特定裝置之電壓基準VB,使得數位內容可以選擇性傳輸至該裝置。
請參照第9圖及第10圖。第9圖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2000的方塊圖。第10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2000之運作方法的流程圖。資訊傳輸系統2000包括主機600及一個裝置400。由於裝置400的數量為1,故運作方法中不再需要電壓基準VB。在步驟S1020中,主機600拉低或拉升傳輸訊號S9一或多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11、GT12(或GT21、 GT22、GT23、GT24)於傳輸訊號S9上。尖波GT21、GT22、GT23、GT24顯示於第5圖。偏移量VO例如是0.5V或0.4V。
接著,在步驟S1030中,裝置400接收傳輸訊號S9。
然後,在步驟S1050中,裝置400根據傳輸訊號S9上的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獲得數位內容。如第9圖所示,不論是否有干擾造成訊號延遲,裝置400仍可準確獲得數位內容「01」。
請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第11圖繪示執行裝置直接記憶體存取程序(device direct memory access procedure,device DMA procedure)之資訊傳輸系統3000的方塊圖。第12圖繪示裝置直接記憶體存取程序之流程圖。在資訊傳輸系統3000中,第一裝置100包括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單元110、第二裝置200包括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210,第三裝置300包括第三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310。在第12圖之例子中,數位內容係直接從第一裝置100傳送至第二裝置200或第三裝置300。在步驟S1210中,第一裝置100之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110設定傳遞訊號S11之電壓基準VB。舉例來說,如第11圖所示,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110可以設定傳遞訊號S11之電壓基準VB為第二基準VBb或第三基準VBc。第二基準VBb及第三基準VBc例如是2V、1V。
接著,在步驟S1220中,第一裝置100之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110基於電壓基準VB拉低或拉升傳遞訊號S11一個 或多個偏移量VO,以形成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於傳遞訊號S11上。尖波GT21、GT22、GT23、GT24顯示於第5圖。偏移量VO例如是0.5V或0.4V。
然後,在步驟S1230中,第二裝置200之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210及第三裝置300之第三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310接收傳遞訊號S11。
接著,在步驟S1240中,第二裝置200之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210及第三裝置300之第三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判斷傳遞訊號S11之電壓基準VB設定為第二基準VBb或第三基準VBc。若第二裝置200之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210判定傳遞訊號S11之電壓基準VB設定為第二基準VBb,則進入步驟S1250;若第三裝置300之第三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310判定傳遞訊號S11之電壓基準VB設定為第三基準VBc,則進入步驟S1260。
在步驟S1250中,第二裝置200之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210根據傳遞訊號S11上的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獲得傳遞訊號S11之數位內容。
在步驟S1260中,第三裝置300之第三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310根據傳遞訊號S11上的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獲得傳遞訊號S11之數位內容。
如上所述,傳遞訊號S11可以直接自第一裝置100傳遞至第二裝置200或第三裝置300,而無須經由主機600。傳輸訊 號S7及傳遞訊號S11可以同時間傳遞而不會產生衝突。只需兩條線路即可完成傳輸訊號S7與傳遞訊號S11的傳遞。
請參照第13圖,其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資訊傳輸系統4000的方塊圖。在第13圖中,主機600、第一裝置100、第二裝置200及第三裝置300透過一匯流排910相互連接。匯流排910具有數個輸入/輸出通道;第一裝置100之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110、第二裝置200之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210及第三裝置300之第三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310透過一匯流排920相互連接。匯流排920具有數個輸入/輸出通道。基於數個輸入/輸出通道,傳輸效率能夠有效提升。
請參照第14圖及第15圖。第14圖繪示在匯流排910、920上執行傳輸的流程圖。第15圖說明第14圖之各步驟。第15圖繪示出4個輸入/輸出通道I/O0、I/O1、I/O2、I/O3。輸入/輸出通道I/O0具有緩衝器BF0;輸入/輸出通道I/O1具有緩衝器BF1;輸入/輸出通道I/O2具有緩衝器BF2;輸入/輸出通道I/O3具有緩衝器BF3。各個緩衝器BF0、BF1、BF2、BF3的容量大於或等於2個位元,例如是8個位元或4的位元。緩衝器BF0、BF1、BF2、BF3的容量越大,同步誤差(synchronization error)SE的容忍程度越大。
在步驟S1410中,數位內容依序儲存於緩衝器BF0、BF1、BF2、BF3中。舉例來說,在時間點T1,輸入/輸出通道I/O1收到「1」,「1」儲存於緩衝器BF1之第一位元B[0]。在時間點 T2,輸入/輸出通道I/O0收到「0」,「0」儲存於緩衝器BF0之第一位元B[0]。在時間點T3,輸入/輸出通道I/O1收到「0」,「0」儲存於緩衝器BF1之第二位元B[1]。在時間點T4,輸入/輸出通道I/O3收到「0」,「0」儲存於緩衝器BF3之第一位元B[0]。在時間點T5,輸入/輸出通道I/O2收到「1」,「1」儲存於緩衝器BF2之第一位元B[0]。
接著,在步驟S1420中,判斷所有之緩衝器BF0、BF1、BF2、BF3的第一位元B[0]是否皆儲存了數位內容。當所有之緩衝器BF0、BF1、BF2、BF3的第一位元B[0]皆儲存了數位內容,則進入步驟S1430。
在步驟S1430中,各個緩衝器BF0、BF1、BF2、BF3的第一位元B[0]被讀取。舉例來說,儲存於第一位元B[0]之「0」、「1」、「1」、「0」被讀取出來。也就是說,在利用具有數個輸入/輸出通道之匯流排910、920的傳輸過程中,數位內容可以在存在同步誤差的情況下準確地讀取出來。
請參照第16圖及第17圖。第16圖以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系統(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flash memory,SPI flash memory)示例說明資訊傳輸系統5000。第17圖說明第16圖之傳輸訊號S17。資訊傳輸系統5000包括主機600及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500。主機600與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500之間透過1位元連接線連接。傳輸訊號S17係為讀取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500之讀取訊號。
首先,傳輸訊號S17之電壓基準VB被設定為第一基準VBa,以啟動通道。
接著,傳輸訊號S17被拉低或拉升,來形成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使得讀取命令RC能夠形成。尖波GT11、GT12繪示於第3圖,尖波GT21、GT22、GT23、GT24繪示於第5圖。
然後,傳輸訊號S17被拉低或拉升,而形成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使得32位元之位址AD能夠形成。
接著,主機600切換為輸入模式,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500切換為輸出模式,傳輸訊號S17被維持於第一基準VBa,直到虛擬週期時間CT結束。虛擬週期時間CT用以供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500準備資料,與任何時序無關。在虛擬週期時間CT結束時,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500即可立即輸出資料。
然後,傳輸訊號S17被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500拉低或拉升,而形成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使得快閃記憶體輸出資料DT能夠形成。
接著,傳輸訊號S17之電壓基準VB被設定為0V,關閉通道且主機600被切換為待命狀態。
如上所述,主機600可以成功地讀取出儲存在串行接口快閃記憶體500內之快閃記憶體輸出資料DT,而無須任何時脈訊號。
請參照第18圖,其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傳輸訊號S18的示意圖。在第18圖中,傳輸訊號S18係為一類比訊號。此類比訊號被局部拉低或局部拉高,以形成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尖波GT11、GT12繪示於第3圖,尖波GT21、GT22、GT23、GT24繪示於第5圖。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之頻率高於類比訊號之頻率。
請參照第19圖,其繪示根據一實施例傳遞第18圖之傳輸訊號S18的流程圖。在步驟S1910中,第一濾波器610(為高通濾波器)接收傳輸訊號S18,以輸出由尖波GT11、GT12(或GT21、GT22、GT23、GT24)所組成之第一訊號S181。裝置700即可取得第一訊號S181之數位內容。
在步驟S1920中,第二濾波器620(為低通濾波器)接收傳輸訊號S18,以輸出由類比訊號所組成之第二訊號S182。裝置800即可取得第二訊號S182之數位內容。
步驟S1920及S1920可以同時執行。如上所述,傳輸訊號S18同時具有數位內容及類比內容。數位內容及類比內容可以同時傳輸,故傳輸效率能夠大幅提升。
根據上述實施例,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利用尖波來表示數位內容,並利用電壓基準來選擇傳輸對象。如此一來,傳輸過程不再需要時脈邊緣採樣技術,在高頻下也能維持訊號傳輸質量,並且能夠降低電性連接數量。
綜上所述,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第一裝置
200:第二裝置
300:第三裝置
600:主機
1000:資訊傳輸系統
GT11,GT12:尖波
S7:傳輸訊號
VB:電壓基準
VBa:第一基準
VBb:第二基準
VBc:第三基準

Claims (10)

  1. 一種資訊傳輸系統(data transmission system),包括:一主機,用以設定一傳輸訊號之一電壓基準(voltage base),並基於該傳輸訊號之該電壓基準拉低或拉升該傳輸訊號,以形成複數個尖波於該傳輸訊號上;一第一裝置,連接於該主機,以接收該傳輸訊號,其中若該傳輸訊號之該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一基準,則該第一裝置根據該傳輸訊號上的該些尖波獲得該傳輸訊號之一數位內容;以及一第二裝置,連接於該主機,以接收該傳輸訊號,其中若該傳輸訊號之該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二基準,則該第二裝置根據該傳輸訊號上的該些尖波獲得該傳輸訊號之該數位內容。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訊傳輸系統,其中透過拉升或拉低所形成之該些尖波具有2X種振幅,使得各該尖波表示X位元資料。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訊傳輸系統,其中該第一裝置包括一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單元,該第一裝置之該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用以設定一傳遞訊號之一電壓基準,且用以基於該傳遞訊號之該電壓基準拉低或拉升該傳遞訊號以形成複數個尖波於該傳遞訊號上; 該第二裝置包括一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該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連接於該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以接收該傳遞訊號,其中若該傳遞訊號之該電壓基準設定為該第二基準,則該第二裝置之該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根據該傳遞訊號上的該些尖波獲得該傳遞訊號之該數位內容。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訊傳輸系統,其中該主機、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透過一匯流排相互連接,該匯流排具有複數個輸入/輸出通道,各該輸入/輸出通道具有一緩衝器,各該緩衝器之容量大於或等於2位元。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訊傳輸系統,其中該傳輸訊號係為一類比訊號,該類比訊號被局部拉低或局部拉升,以形成該些尖波,該些尖波之頻率高於該類比訊號之頻率,該資訊傳輸系統更包括:一第一濾波器,用以接收該傳輸訊號,並輸出由該些尖波組成之一第一訊號;以及一第二濾波器,用以接收該傳輸訊號,並輸出由該類比訊號組成之一第二訊號。
  6. 一種資訊傳輸系統(data transmission system)之運作方法,其中該資訊傳輸系統包括一主機、一第一裝置及一第二裝置,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連接於該主機,該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包括: 該主機設定一傳輸訊號之一電壓基準(voltage base);該主機基於該傳輸訊號之該電壓基準拉低或拉升該傳輸訊號,以形成複數個尖波於該傳輸訊號上;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接收該傳輸訊號;若該傳輸訊號之該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一基準,則該第一裝置根據該傳輸訊號上的該些尖波獲得該傳輸訊號之一數位內容;以及若該傳輸訊號之該電壓基準設定為一第二基準,則該第二裝置根據該傳輸訊號上的該些尖波獲得該傳輸訊號之該數位內容。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其中該第一裝置包括一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單元,該第二裝置包括一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該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更包括:該第一裝置之該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設定一傳遞訊號之一電壓基準;該第一裝置之該第一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基於該傳遞訊號之該電壓基準拉低或拉升該傳遞訊號以形成複數個尖波於該傳遞訊號上;該第二裝置之該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接收該傳遞訊號;以及若該傳遞訊號之該電壓基準設定為該第二基準,則該第二裝置之該第二直接記憶體存取單元根據該傳遞訊號上的該些尖波獲得該傳遞訊號之該數位內容。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其中該主機、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透過一匯流排相互連接,該匯流排具有複數個輸入/輸出通道,各該輸入/輸出通道具有一緩衝器,該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更包括:依序儲存該數位內容至該緩衝器中;以及當所有之該些緩衝器的數個第一位元皆儲存了該數位內容,則讀取各該緩衝器之該第一位元。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其中該傳輸訊號係為一類比訊號,該類比訊號被局部拉低或局部拉升,以形成該些尖波,該些尖波之頻率高於該類比訊號之頻率,該資訊傳輸系統之運作方法更包括:一第一濾波器接收該傳輸訊號,並輸出由該些尖波組成之一第一訊號;以及一第二濾波器接收該傳輸訊號,並輸出由該類比訊號組成之第二訊號。
  10. 一種資訊傳輸系統(data transmission system),包括:一主機,用以拉低或拉升一傳輸訊號,以形成複數個尖波於該傳輸訊號上;以及一裝置,連接於該主機,以接收該傳輸訊號,其中該裝置根據該傳輸訊號上的該些尖波獲得該傳輸訊號之一數位內容,透過 拉低或拉升所形成之該些尖波具有2X種振幅,使得各該尖波表示X位元資料。
TW110116195A 2021-05-05 2021-05-05 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TWI763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6195A TWI763472B (zh) 2021-05-05 2021-05-05 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6195A TWI763472B (zh) 2021-05-05 2021-05-05 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3472B true TWI763472B (zh) 2022-05-01
TW202245447A TW202245447A (zh) 2022-11-16

Family

ID=8259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6195A TWI763472B (zh) 2021-05-05 2021-05-05 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347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4204A (en) * 1990-08-20 1998-03-03 Fujitsu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disc storage system
US20120203937A1 (en) * 2009-09-25 2012-08-09 Soumendra Mohanty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TW201628347A (zh) * 2014-10-10 2016-08-01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器電路及其之信號接收方法
US20190386846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ircuit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bod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4204A (en) * 1990-08-20 1998-03-03 Fujitsu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disc storage system
US20120203937A1 (en) * 2009-09-25 2012-08-09 Soumendra Mohanty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TW201628347A (zh) * 2014-10-10 2016-08-01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器電路及其之信號接收方法
US20190386846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ircuit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5447A (zh)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57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ynchronous FIFO circuit
EP1958404B1 (en) Alignment and deskew for multiple lanes of serial interconnect
US4048673A (en) Cpu - i/o bus interface for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US20020152340A1 (en) Pseudo-differential parallel source synchronous bus
CN109918332B (zh) Spi从设备及spi设备
CN108255231B (zh) 一种数据采样方法和芯片
TWI763472B (zh) 資訊傳輸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US20120239870A1 (en) Fifo apparatus for the boundary of clock trees and method thereof
US6640277B1 (en) Input staging logic for latching source synchronous data
CN112017702B (zh) 内存接口电路、phy芯片及处理器
CN111221769A (zh) 单线读写通讯方法
CN109062538B (zh) 环形先进先出缓冲器及数据传输接口、系统、方法
US1170426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8268416B (zh) 一种异步接口转同步接口控制电路
CN113806277B (zh) 基于srio协议的fpga与dsp的数据传输系统
CN113517894B (zh) 串并转换电路
US9438210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employing a data inversion scheme for improved input/output characteristics
JP2007293845A (ja) 直列データ源からのデータを並列フォーマットで読取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739294B (zh) 信號收發系統與方法
TW202023191A (zh) 除彈跳電路
WO2023104210A1 (zh) 数据传输芯片及电子设备
US20240039545A1 (en) Control of skew between multiple data lanes
KR102414408B1 (ko) 이종의 직렬통신 프로토콜을 위한 제어 집적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제어 장치
US11830577B2 (en) First in first out memory and memory device
US20070300096A1 (en) Late Data Launch for a Double Data Rate Elastic Inte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