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7117B - 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7117B
TWI757117B TW110109615A TW110109615A TWI757117B TW I757117 B TWI757117 B TW I757117B TW 110109615 A TW110109615 A TW 110109615A TW 110109615 A TW110109615 A TW 110109615A TW I757117 B TWI757117 B TW I7571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cam
conductive member
wire
elastic 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9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9063A (zh
Inventor
曾政立
Original Assignee
金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金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金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9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711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1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9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906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包含:殼體、導接單元及撥桿;殼體具有複數用以插接導線的插線孔;導接單元包含用以導接用的導電件及夾持導線的彈簧夾片,彈簧夾片具有乘載板以及形成複數窗口的夾線部,夾線部於遠離乘載板的一端形成有遮擋窗口的彈片;撥桿具有一配合彈簧夾片作用的操作部及扳動部,操作部構造有凸輪,讓撥桿由初始位置變換至啟動位置時能進行非固定軸的擺動運動;當撥桿由初始位置改變至該啟動位置後,撥桿推擠導電件及彈片,使彈片遠離乘載板而形成一能讓導線進入窗口的插線通道,且插線通道位於在啟動定位面與固定面兩平面之間的間隔內。

Description

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導線連接器,尤指一種可以透過操作其上的撥桿來夾緊或釋放導線的導線連接器。
在目前市面上,用來連接多條導線的電子零件中,有一種透過撥動其上的撥桿,使內部的彈簧夾釋放或夾固導線的接線夾,例如,在中國發明專利CN104995799B案就公開了一種這樣的接線夾。
其中,該案透過撥動操縱件,使該操縱件在該案圖3、圖4中以順時針方向,透過絕緣材料外殼中的支撐槽以及操縱件上的迴轉支撐區所呈現圓形彎曲的區段來相對於絕緣材料外殼於一虛擬軸心上進行型旋轉,並在旋轉的過程中透過迴轉支撐區上的操縱段去帶動夾緊彈簧的夾邊來改變其狀態。
其中,這樣直接利用迴轉支撐區的表面的不同區域兼做操縱件使操縱件進行旋轉以及帶動夾緊彈簧,故由迴轉支撐區的形狀可知,該種接線夾在釋放狀態下,只要操縱件受到一足以使操縱件抵抗與支撐槽之間摩擦力的作用力,即能使操縱件進行旋轉,且會保持旋轉後的角度,故在經過多次不經意的碰撞而旋轉,並在旋轉的幅度累積到一特定角度後,會因夾緊彈簧的彈力由釋放狀態自行回復到關閉狀態中,造成操作上的不便。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線連接器,能透過扳動其上的元件來固定或釋放特定位置的導線以讓多條導線彼此電性連接,且為了防止裝置意外釋放或固定導線,使用以凸輪為轉軸而能在一定程度的旋轉角度內能自動地返回原位的撥桿來開啟與關閉導線夾具,防止撥桿意外的因彈片的彈力回復到關閉狀態。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線連接器,透過撥桿的凸輪形狀及內部彈簧夾片上凹槽的形狀配合,在操作過程中提供不同的手感,讓使用者能憑操作撥桿時的感覺得知操作桿是否處於導線連接器能插入導線的開啟位置,增加使用時的便利性。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線連接器,具有至少兩種以上的定位設計,讓原先可移動及擺動的操作桿在導線連接器能插入導線的開啟位置時有定位的設計,進而防止讓使用者誤以為還未將操作桿推至定位而持續施力於操作桿,導致其斷裂而無法正常使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包含:一殼體、一導接單元及複數撥桿。該殼體沿著一插線方向構造有複數插線孔,且內部具有一與該等插線孔連通的容置空間,使得複數導線能分別沿著該等插線孔插入該容置空間。
該導接單元安裝於該殼體的容置空間中,包括一形成多數接點彼此相鄰的導電件以及一將該等導線壓抵於該導電件的彈簧夾片,該彈簧夾片具有一與該導電件連接的乘載板以及一由該乘載板延伸形成複數窗口的夾線部,該夾線部於遠離該乘載板的一端形成有複數個朝向該乘載板延伸的彈片。
該撥桿可活動地組裝於該殼體,該撥桿具有一配合該彈簧夾片作用的操作部以及一作為一使用者握持處的撥板,該操作部的輪廓構造有一凸輪,能進行一非固定軸擺動運動的行程,而作用於該彈片上使該彈片產生形變。
其中,當該撥桿於一初始位置時,該彈片於該插入方向上遮擋該窗口,當該撥桿於一啟動位置時,該彈片於該插入方向上遠離該窗口;該操作部具有一帶動該彈片的推抵邊緣以及一接觸該導電件的頂撐邊緣,該推抵邊緣具有一於該啟動位置接觸該彈片的固定面;該頂撐邊緣具有一於該初始位置下接觸該導電件的初始定位面、一於該啟動位置下接觸該導電件的啟動定位面以及一位於該初始定位面與該啟動定位面之間的推抵面;當該撥桿由該初始位置改變至該啟動位置後,該撥桿同時接觸並推擠該導電件以及該彈片,使該彈片遠離該乘載板而形成一能讓該導線進入該窗口的插線通道,且該插線通道位於在該啟動定位面與該固定面兩平面之間的間隔內。
於一實施例中,該彈片於一遠離該乘載板的方向上形成有一凹陷區,當該撥桿變換為該啟動位置時,該推抵邊緣進入該凹陷區中。
更詳細的說,該彈片包含一反摺部,一連接該反摺部並沿著該插入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位於該延伸部的一端,朝向該乘載板延伸而在該插入方向上遮擋該窗口的遮擋部,該延伸部透過兩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區段形成該凹陷區。
於一實施例中,該導電件或該乘載板兩者其中之一延伸一卡抵塊,該卡抵塊形成一用以與該撥桿進行面接觸的接觸的第一卡抵面。
由以上可知,在一實施例中,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包含兩種防止該撥桿由該初始狀態變換為該啟動位置後繼續轉動的定位結構,該定位結構包含 一透過該彈片及該凸輪所形成的第一定位結構以及一由該導電件及該撥桿上用以與該導電件進行面接觸的該第一卡抵面所形成的第二定位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於啟動位置時,該凸輪受到該彈片、該卡抵塊及該導電片三者定位而僅能進行擺動。
關於該凸輪的詳細形狀,在一實施例中,該初始定位面、該啟動定位面設為一水平面,該推抵面設為一弧曲面。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的特點在於:撥桿與其他元件間的接觸件為一由平面及弧曲面所組成凸輪,撥桿能在擺動的同時相對於殼體進行直線移動;在撥桿相對於殼體運動至啟動位置的過程中,凸輪於接觸於導接單元的接觸點位置能持續改變,且兩者間的接觸方式影響使用者操作時的手感;此外,由於凸輪的形狀設計,撥桿於啟動位置時,會受到來自彈片、卡抵塊及導電件的共同定位而固定其位置,且撥桿與彈簧夾片之間亦設計有限制兩者間過度轉動的卡抵塊及卡抵凹陷,進而當撥桿位於啟動位置時,靜止於啟動位置上,且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包含兩種防止該撥桿由初始狀態變換為該啟動位置後繼續轉動的定位結構,藉此,當撥桿位於啟動位置後能保持在啟動位置上,並讓彈簧鋼片保持在產生形變的狀態以方便導線穿入,而在撥桿回到原位後讓彈簧鋼片與導電件兩者確實的夾固導線。
1: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10:殼體
11:容置殼
111:安裝開口
112:插線孔
113:容置空間
113a:間隔壁
12:封蓋
121:檢測通道
122:導引面
123:抵靠面
20:導接單元
21:彈簧夾片
211:乘載板
212:夾線部
212a:連接區段
212b:支撐區段
212c:彈性區段
2121:反摺部
2121a:連接處
2122:延伸部
2122a:第一區段
2122b:第二區段
2122c:凹陷區
2123:遮擋部
2123b:彎折區段
212d:窗口
22:導電件
221:接觸塊
222:卡抵塊
223:導引塊
30:撥桿
31:撥板
32:連接臂
321:卡合溝槽
33:凸輪
331:作用輪廓
331a:第一推抵面
331b:啟動定位面
331c:第二推抵面
331d:初始定位面
331e:固定面
331f:頂撐面
34:止擋凸塊
341:停止面
342:抵壓面
35:卡抵凹陷
351:卡抵端面
352:卡抵開口
353:第一卡抵面
354:第二卡抵面
354a:頂端
354b:底端
40:導線
A1:初始狀態
:A2:形變狀態
H:間隔距離
S1:第一直線樣態
S2:第二直線樣態
S3:漸縮樣態
P1:初始位置
P2:啟動位置
圖1為本發明凸輪式導線連接器於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於圖1實施例的分解圖;圖3為殼體的示意圖; 圖4為導接單元的分解圖;圖5為插線孔、窗口與彈性區段排列而呈現第一直線樣態的示意圖;圖6為撥桿的側視圖;圖7為撥桿位於初始位置的示意圖;圖8A為撥桿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啟動位置的示意圖;圖8B為撥桿沒有碰觸到導引面的示意圖;圖8C為撥桿有碰觸到導引面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9A為撥桿位於啟動位置的示意圖;圖9B為停止面接觸到封蓋的示意圖;圖10為導線穿入至凸輪式導線連接器的示意圖;圖11為彈簧夾片與導電件共同夾固於導線的示意圖;以及圖12本發明凸輪式導線連接器於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發明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所示,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凸輪式導線連接器1主要由一殼體10、一導接單元20以及兩撥桿30所構成,當此凸輪式導線連接器1使用時,導線能由一插線方向插接殼體10,透過操作兩撥桿30改變導接單元20的形狀的方式,能夠夾持並電性連接兩導線。
請參閱圖2與圖3所示,殼體10具有一呈現中空樣態的容置殼11以及一連接於容置殼11的封蓋12,容置殼11沿著插線方向於一側設有一安裝開口111,而容置殼11於遠離安裝開口111的一側設有兩形狀不同於安裝開口111的插 線孔112;容置殼11的內部形成有複數個透過間隔壁113a而區分出來的位在安裝開口111與插線孔112之間的容置空間113(一個容置空間113對應一個插線孔112),安裝開口111透過容置空間113連通於每一個插線孔112,當組合時,封蓋12沿著插線方向覆蓋於安裝開口111上。
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封蓋12於對應其中之一插線孔112的位置貫穿形成一檢測通道121,當封蓋12組裝於安裝開口111時,安裝開口111的一部份區域對位於檢測通道121,使得檢測通道121能沿著插線方向連通於容置空間113。
另外,封蓋12於靠近容置殼11的一側設有複數條呈現弧形樣態的導引面122與一呈現平整樣態的抵靠面123,當封蓋12組裝於安裝開口111時,導引面122與抵靠面123兩者位在殼體10的內部,且導引面122於插線方向上遠離於插線孔112。
請參閱圖2與圖4所示,導接單元20由金屬材料構成而能進行導電,其具有一彈簧夾片21以及一導電件22兩部分;其中,彈簧夾片21設有一組裝於導電件22的乘載板211以及兩垂直於乘載板211的夾線部212。
每一個夾線部212具有一平行於乘載板211的連接區段212a以及一連接於連接區段212a及乘載板211之間的支撐區段212b,在本實施例中,支撐區段212b垂直於連接區段212a,且連接區段212a於遠離支撐區段212b的一端透過反摺而於相反於插線方向的方向上反摺延伸有一能形變以作為彈片的彈性區段212c,每一個夾線部212的彈性區段212c皆在乘載板211與連接區段212a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區段212c可區分為一連接於連接區段212a的反摺部2121,連接反摺部2121相反於插線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122以及由延伸部 2122一端朝向乘載板211延伸的遮擋部2123;延伸部2122透過兩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區段(第一區段2122a、第二區段2122b)形成有如圖4朝向乘載板211開口的凹陷區2122c。
每一個夾線部212的支撐區段212b沿著插線方向貫穿形成一窗口212d,於此實施例中,作為彈片的彈性區段212c對位於窗口212d並能在插線方向上遮擋窗口212d,其長度可於夾線部212不受外力時接觸設置於乘載板211上的導電件22;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遮擋部2123的寬度小於乘載板211及延伸部2122,並於靠近乘載板211的一端處還形成有一朝向窗口212d延伸的彎折區段2123b,其可以在凸輪式導線連接器1夾持導線時產生形變。
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導電件22包含組裝於乘載板211上用以接觸導線的接觸塊221,從接觸塊221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三個傾斜於接觸塊221的卡抵塊222以及兩個呈現水平樣態,且遠離接觸塊221的一端略為翹起的導引塊223,卡抵塊222與導引塊223相互交錯排列,使每一導引塊223位在兩卡抵塊222之間,其中,每一個導引塊223分別一對一穿設於其中一個窗口212d。於此實施例中,而當導接單元20組裝於殼體10的容置空間113的內部時,其中一個夾線部212會對位於檢測通道121,藉此,使用者能透過檢測通道121來檢測導接單元20的導電功能是否正常。
如圖5所示,當組裝時每一個夾線部212會同時一對一對位於殼體10的插線孔112與窗口212d,插線孔112、窗口212d與彈性區段212c依序進行直線排列而呈現一平行於X軸的第一直線樣態S1(如圖5所示),另外,於此實施例中,每一個彈性區段212c一對一位在其中一個導引塊223的上方,使得每一個彈性區段212c的一部份能夠位在每兩個卡抵塊222之間,進而複數個卡抵塊222與 複數個彈性區段212c對齊排列以形成一垂直於第一直線樣態S1排列方式的第二垂直樣態S2(平行於Y軸)。
請參閱圖2與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撥桿30一端具有一作為使用者握持處的撥板31,另一端於撥板31短軸的相對兩側上各形成一用以與彈簧夾片21作用的連接臂32;再詳細構造上,每一個連接臂32朝向另一側的連接臂32的方向延伸構造有一位在兩連接臂32之間的凸輪33,且凸輪33與連接臂32之間還構造有一對應於間隔壁113a厚度的卡合溝槽321;每一個連接臂32沿著從撥板31朝向凸輪33的方向依序設有一靠近於撥板31的止擋凸塊34以及一靠近於凸輪33的卡抵凹陷35,且止擋凸塊34間隔排列於卡抵凹陷35。
於此實施例中,止擋凸塊34由連接臂32向外延伸形成,其中,止擋凸塊34於遠離連接臂32的一側設有一呈現平整樣態的停止面341以及一相鄰於停止面341但表面方向不同的抵壓面342;卡抵凹陷35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一卡抵端面351以及一間隔排列於卡抵端面351的卡抵開口352,其中,卡抵端面351的一側設有一靠近於凸輪33的第一卡抵面353,並於遠離第一卡抵面353的一側設有一遠離於凸輪33的第二卡抵面354;其中,第一、二卡抵面353、354之間形成有一間隔距離H,間隔距離H的距離長度大於卡抵塊222的厚度。
如圖6所示,第二卡抵面354於靠近卡抵開口352的一端設為一頂端354a,而卡抵開口352於靠近卡抵端面351的一端設為一底端354b;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頂端354a相對於底端354b較遠離於第一卡抵面353且第二卡抵面354與第一卡抵面353彼此不平行,使得頂端354a與底端354b兩者分別與第二卡抵面354之間的距離不同,藉此,卡抵凹陷35由第二卡抵面354從卡抵開口352朝向卡 抵端面351延伸時,第二卡抵面354將逐漸靠近於第一卡抵面353,讓卡抵凹陷35呈現一從卡抵開口352朝向卡抵端面351漸縮的漸縮樣態S3。
關於凸輪33的形狀,請參考圖6所示,凸輪33的外周緣形成有一作用輪廓331,其沿著圖中凸輪33的輪廓逆時針方向上依序設有一第一推抵面331a、一啟動定位面331b、一第二推抵面331c、一初始定位面331d、一固定面331e以及一頂撐面331f;第一推抵面331a用於與卡抵塊222接觸(詳細後述)啟動定位面331b設於凸輪33的長軸上靠近於撥桿30的卡抵凹陷35的一側,並位於第一、二推抵面331a、331c之間。
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二推抵面331a、331c以及頂稱面311f呈現弧曲面,啟動定位面331b呈現平面樣態,並位於卡抵凹陷35與初始定位面331d之間;初始定位面331d及固定面331e亦呈現平面樣態;其中,初始定位面331d相交於啟動定位面331b而不平行於啟動定位面331b,此外,固定面331e設於凸輪33於其長軸上遠離卡抵凹陷35的一側,使得啟動定位面331b與固定面331e兩者分別位在凸輪33的相對兩側,且在本實施例中啟動定位面331b與固定面331e兩者還大致互相平行,再者,頂撐面331f設於凸輪33於短軸上遠離初始定位面331d的一側,而分別位在凸輪33的相對兩側,又,頂撐面331f位在第一推抵面331a與固定面331e之間;且由圖可知,頂撐面331f與初始定位面331d之間的最短距離小於固定面331e與啟動定位面331b之間的最短距離。
請參考圖7所示,當各構件組合時,每一個撥桿30皆活動組裝於殼體10,且由於凸輪33的尺寸,撥桿30與殼體10之間能相對擺動與移動來進行非固定軸線的擺動運動,其中,撥桿30的撥板31位在殼體10的容置空間113外部,同時每一個凸輪33則位在容置空間113的內部,又每一個凸輪33位於導電件22與 彈簧夾片21的延伸部2122之間;凸輪33的固定面331e及頂撐面331f於組裝時形成撥桿30於擺動時能夠帶動彈性區段212c的推抵邊緣,凸輪33的啟動定位面331b、第二推抵面331c及初始定位面331d形成撥桿30於擺動時接觸導電件22的頂撐邊緣。
請參閱圖7所示,當撥桿30位於初始位置P1時,凸輪33的初始定位面331d能夠接觸於導電件22的接觸塊221,同時,其啟動定位面331b面向於導電件22的卡抵塊222,且在本實施例中,位於初始位置P1時凸輪33並沒有碰觸於彈簧夾片21的彈性區段212c,使得彈性區段212c呈現一沒有形變的初始狀態A1,此時,遮擋部2123於插入方向上遮擋住窗口212d使得導線無法進入窗口212d中。
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當撥桿30位於初始位置P1時,撥桿30能夠相對於殼體10進行橫向直線移動,而能朝向卡抵塊222進行移動或是朝向殼體10的插線孔112進行移動。
請參閱圖8A所示,當撥桿30沿著圖式中的箭頭方向來相對於殼體10進行擺動而遠離於初始位置P1時,凸輪33將相對於殼體10的容置殼11擺動,頂稱面331f將接觸並推抵彈性區段212c,而初始定位面331d將與接觸塊221分離並改以第二推抵面331c接觸接觸塊221。
如圖所示,當撥桿30作動而使凸輪33的第一、二推抵面331a、331c分別接觸於卡抵塊222與接觸塊221,作用輪廓331的初始定位面331d與固定面331e兩者都沒有接觸於導接單元20時,作用輪廓331的頂撐面331f將能夠接觸並推擠於夾線部212的彈性區段212c,使得彈性區段212c朝向夾線部212的連接區段212a進行形變,讓彈性區段212c從初始狀態A1轉變為一產生形變的形變狀態A2。
其中,如圖所示,因彈性區段212c之反摺部2121與延伸部2122之間連接處2121a的位置,位在撥桿30位於初始位置P1時位於頂撐面311f水平方向的右側(依圖中方向),且延伸部2122之第一區段2122a朝向遠離乘載板211的方向延伸,使得凸輪30擺動時,第一區段2122a無論是初始狀態A1或形變狀態A2都將形成一表面方向朝向圖中左側延伸的傾斜面,且頂撐面331f與彈性區段212c的接觸處會先產生於第一區段2122a上,並使遮擋部2123遠離導電件22,因此,當凸輪33擺動而接觸第一區段2122a時,凸輪33將受第一區段2122a所提供的作用力導向左側滑動而不會向右滑動。藉由上述說明,當凸輪33擺動時,凸輪33的第二推抵面331c將能夠相對於導電件22朝向右側進行滑動及逆時針旋轉,讓第一推抵面331a接觸到卡抵塊222。
之後,第一推抵面331a將隨著凸輪33的運動而接觸於導接單元20的卡抵塊222(在一些實施例中,卡抵塊222能受到凸輪33擠壓而形變),同時,作用凸輪33改變作用輪廓331接觸於導接單元20的區域位置,使得凸輪33接觸於接觸塊221的表面將由初始定位面331d轉變為第二推抵面331c;藉此,由於撥桿30在擺動的過程中,撥桿30能由不受彈性區段212c作用的狀況,轉變為受到彈性區段212c推抵的狀態,且當撥桿30的轉動行程到底後(如圖9A),彈片所提供的阻力會被凸輪30的形狀設計而直接傳遞給導電件22,而能產生使用者在操作手感(阻力)的差異。
又,如圖8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區段2122a與第二區段2122b之間的角度及第二區段2122b的長度設計,凸輪33在擺動的過程中,第二區段2122b將受到第一區段2122a的帶動而接近連接區段212a,遮擋部2123再受到第二區段2122b的帶動遠離導電件22。
請參閱圖8B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在撥桿30遠離於初始位置P1的過程中,撥桿30的抵壓面342會與殼體10的導引面122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使得抵壓面342不會接觸於導引面122,然而,抵壓面342不會接觸於導引面122僅方便說明之用,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8C所示,在撥桿30相對於殼體10進行擺動的過程中,抵壓面342會接觸於導引面122,使得撥桿30的停止面341能確實逐漸靠近於封蓋12的抵靠面123。
請參閱圖9A與圖9B所示,當撥桿30繼續相對於殼體10進行擺動,使凸輪33的第一推抵面331a持續靠近導電件22的接觸塊221時,凸輪33持續推抵於彈簧夾片21的彈性區段212c,讓彈性區段212c的遮擋部2123更靠近於連接區段212a而遠離於導電件22。
當撥桿30繼續進行擺動而讓連接臂32的停止面341接觸於封蓋12的抵靠面123時,因為卡抵凹陷35呈現漸縮樣態S3,使得導電件22的卡抵塊222容易進入至撥桿30的卡抵凹陷35內部;其中,當卡抵塊222位在卡抵凹陷35的內部時,卡抵凹陷35的第一卡抵面353與卡抵凹陷35的卡抵端面351兩者接觸於卡抵塊222的不同側面,且第一卡抵面353將與卡抵塊222的表面能夠進行面接觸,進而讓撥桿30停止相對於殼體10進行擺動(即在某些卡抵塊222長度較短的實施例也能在不接觸到卡底端面351的狀況下停止撥桿30的擺動),此外,因成形於第一、二卡抵面353、354之間的間隔距離H大於卡抵塊222的厚度,當第一卡抵面353與卡抵端面351兩者同時接觸於卡抵塊222的不同側面時,第二卡抵面354間隔排列於卡抵塊222而沒有接觸於卡抵塊222的表面。
由圖9A亦可知,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卡抵塊222的厚度對應於卡抵端面351的厚度且卡抵凹陷35呈現漸縮樣態S3,當第一卡抵面353與卡抵端面 351兩者同時接觸於卡抵塊222的不同側面時,卡抵塊222的一側推抵於第一卡抵面353,尖端處將剛好卡抵於卡抵端面351,讓撥桿30無法於插入方向上進行水平移動;此外,即使在撥桿30擺動的過程中凸輪30沒有完全接觸到卡抵塊222,因卡抵塊222的延伸方向與插入方向呈現鈍角且卡抵凹陷35呈現漸縮樣態S3,使得撥桿30在擺動時能受到卡抵塊222與卡底凹陷35間的導引而朝向卡抵塊222移動。
由以上可知,在本實施例中,凸輪式導線連接器1包含兩種防止撥桿30於彈片(彈性區段212c)變換為啟動位置P2後繼續轉動的定位結構,定位結構包含一透過彈片(彈性區段212c)及凸輪33所形成的第一定位結構以及一由導電件22的卡抵塊222及卡抵凹陷35所形成的第二定位結構,防止讓使用者誤以為還未將撥桿30推至定位而持續施力於撥桿30。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透過以第一卡抵面353與卡抵塊222進行面接觸的方式來阻止撥桿30旋轉的類似概念,在本案的另一實施例中,可改變凸輪33的輪廓,將一位置及角度對應本實施例中第一卡抵面353的平面設置於凸輪33上的方式來形成第二定位結構,而不需要設置卡抵凹陷35;或於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將第一卡抵面353與凸輪33的一部份表面切齊。
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當撥桿30碰觸到殼體10的封蓋12時,卡抵塊222將同時接觸卡抵凹陷35而停止相對於殼體10進行擺動,並讓撥桿30無法相對於殼體10進行平行於插入方向的直線移動,而撥桿30的凸輪33接觸於接觸塊221的表面從第二推抵面331c轉變於啟動定位面331b,使得凸輪33的固定面331e接觸於彈性區段212c,讓撥桿30停留在一能讓彈簧夾片21產生形變的啟動位 置P2,進而彈性區段212c保持在形變狀態A2,同時,彈性區段212c也會保持於遠離於導電件22的位置,形成讓導線能夠進入窗口212d中的插線通道。
由圖可知,於此實施例中,當撥桿30位於啟動位置P2時,作用輪廓331的第一推抵面331a接觸於導接單元20的卡抵塊222,而作用輪廓331的第二推抵面331c、初始定位面331d與頂撐面331f三者都沒有接觸於導接單元20;啟動定位面331b與導電件22進行面接觸,固定面331e將與第二區段2122b進行面接觸,啟動定位面331b與固定面331e的兩者大致平行,且固定面331e於垂直方向的投影位置會位於啟動定位面331b內,故當第二區段2122b作用於凸輪33(固定面311e)上的作用力會朝向啟動定位面331b,而不會產生能使凸輪33旋轉的力矩,並在到達啟動位置P2時改變使用者操作撥桿30時的手感;且若不慎輕微碰撞到撥桿30而擺動,撥桿30也能受彈性區段212c影響回到啟動位置P2。
另外,由圖9A亦可知,當撥桿30位於啟動位置P2時,由於凸輪33在垂直方向上抵頂第二區段2122b及導電件22而能避免撥桿30於垂直方向上移動,又凸輪33透過第一推抵面331a朝向右側抵頂卡抵塊222,且卡抵塊222抵頂卡底凹陷35,而防止撥桿30進行逆時針之轉動,使得在初始位置P1時能夠進行二維移動的撥桿30,在移動到啟動位置P2後的位置及旋轉角度受到固定,且於撥桿30離開啟動位置時P2時,較容易以擺動的方式離開啟動位置P2。
另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因凸輪33於左右兩側分別受到卡抵塊222及第一區段2122a抵頂,即便前述啟動定位面331b與固定面331e兩者沒有互相平行,在固定面331e的受力處於受力方向上能投影於啟動定位面331b的狀況下,撥桿30於啟動位置P2時也不會因彈簧夾片21的作用產生轉動。
請參閱圖10與圖11所示,在撥桿30位在啟動位置P2之後,導線40能夠分別從殼體10的插線孔112穿入至殼體10的容置空間113內部,導線40能經過彈簧夾片21的彈性區段212c以及導電件22的導引塊223,並穿過於彈簧夾片21的窗口212d,使導線40的端部能靠近於殼體10的封蓋12。之後,於撥桿30從啟動位置P2移回至初始位置P1的過程中,因撥桿30的凸輪33改變作用於彈簧夾片21的彈性區段212c的位置,使彈性區段212c推抵導線40靠近於導電件22,進而將導線40抵壓接觸於導電件22,藉此,導線40能透過導電件22而與另一窗口212d上的另一導線40(視角關係被擋住)彼此電性導通,另外,由圖10、11可知,當導線40進入窗口212d時,反摺部2121與第一區段2122a之間連接處2121a的位置會相較於延伸部2122更靠近導線40。
請參閱圖12所示,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導電件22的卡抵塊222是從彈簧夾片21的乘載板211朝向彈簧夾片21的連接區段212a延伸而形成,而殼體10與撥桿30兩者的結構樣態都相同於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導線連接裝置1,再者,於此實施例中的使用方式相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故於此實施例中將不再贅述。
1: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10:殼體
11:容置殼
111:安裝開口
112:插線孔
113:容置空間
113a:間隔壁
12:封蓋
121:檢測通道
20:導接單元
21:彈簧夾片
211:乘載板
212:夾線部
212a:連接區段
212b:支撐區段
212c:彈性區段
212d:窗口
22:導電件
221:接觸塊
222:卡抵塊
223:導引塊
30:撥桿
31:撥板
32:連接臂
33:作動凸輪
331:作用輪廓
34:止擋凸塊
35:卡抵凹陷

Claims (7)

  1. 一種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包含:一殼體,沿著一插線方向構造有複數插線孔,且內部具有一與該等插線孔連通的容置空間,使得複數導線能分別沿著該等插線孔插入該容置空間;一導接單元,安裝於該殼體的容置空間中,包括一形成多數接點彼此相鄰的導電件以及一將該等導線壓抵於該導電件的彈簧夾片,該彈簧夾片具有一與該導電件連接的乘載板以及一由該乘載板延伸形成複數窗口的夾線部,該夾線部於遠離該乘載板的一端形成有複數個朝向該乘載板延伸的彈片;複數撥桿,可活動地組裝於該殼體,該撥桿具有一配合該彈簧夾片作用的操作部以及一作為一使用者握持處的撥板,該操作部的輪廓構造有一凸輪,能進行一非固定軸擺動運動的行程而作用於該彈片上使該彈片產生形變;其中,當該撥桿於一初始位置時,該彈片於該插入方向上遮擋該窗口,當該撥桿於一啟動位置時,該彈片於該插入方向上遠離該窗口;該操作部具有一帶動該彈片的推抵邊緣以及一接觸該導電件的頂撐邊緣,該推抵邊緣具有一於該啟動位置接觸該彈片的固定面;該頂撐邊緣具有一於該初始位置下接觸該導電件的初始定位面、一於該啟動位置下接觸該導電件的啟動定位面以及一位於該初始定位面與該啟動定位面之間的推抵面;當該撥桿由該初始位置改變至該啟動位置後,該撥桿同時接觸並推擠該導電件以及該彈片,使該彈片遠離該乘載板而形成一能讓該導線進入該窗口的插線通道,且該插線通道位於在該啟動定位面與該固定面兩平面之間的間隔內;其中,該初始定位面、該啟動定位面及該固定面設為一水平面,該推抵面設為一弧曲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其中,該彈片於一遠離該乘載板的方向上形成有一凹陷區,當該撥桿變換為該啟動位置時,該推抵邊緣進入該凹陷區中。
  3. 如請求項2所述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其中,該彈片包含一反摺部,一連接該反摺部並沿著該插入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位於該延伸部的一端,朝向該乘載板延伸而在該插入方向上遮擋該窗口的遮擋部,該延伸部透過兩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區段形成該凹陷區。
  4. 如請求項1所述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其中,該導電件或該乘載板兩者其中之一延伸形成一卡抵塊,該卡抵塊形成一用以與撥桿進行面接觸的接觸的第一卡抵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其中,該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包含兩種防止該撥桿由該初始狀態變換為該啟動位置後繼續轉動的定位結構,該定位結構包含一由該彈片及該凸輪所形成的第一定位結構以及一由該導電件及該撥桿上用以與該導電件進行面接觸的該第一卡抵面所形成的第二定位結構。
  6. 如請求項4所述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其中,於該啟動位置時,該凸輪受到該彈片、該卡抵塊及該導電片三者共同定位而僅能進行擺動。
  7. 如請求項1所述凸輪式導線連接器,其中,當該撥桿位於該啟動位置時,受到該彈簧夾片推抵的該固定面於其受力方向的投影位置位於該啟動定位面內。
TW110109615A 2021-03-17 2021-03-17 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TWI7571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9615A TWI757117B (zh) 2021-03-17 2021-03-17 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9615A TWI757117B (zh) 2021-03-17 2021-03-17 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7117B true TWI757117B (zh) 2022-03-01
TW202239063A TW202239063A (zh) 2022-10-01

Family

ID=81710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615A TWI757117B (zh) 2021-03-17 2021-03-17 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711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962041U (zh) * 2017-07-12 2018-02-02 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075254A (zh) * 2017-07-12 2018-05-25 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560436A (zh) * 2017-09-26 2019-04-02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962041U (zh) * 2017-07-12 2018-02-02 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075254A (zh) * 2017-07-12 2018-05-25 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560436A (zh) * 2017-09-26 2019-04-02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9063A (zh) 202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8344B (zh) 插入式电连接器
US8740635B2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an actuator engaging a locking element
US7309259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shutter mechanism
EP3425740B1 (en) Conductive component structure for wire connection terminal
JP4291345B2 (ja) 接続装置
JP2020512668A (ja) 小型導体接続端子
KR20180133316A (ko) 가동 커넥터
EP3407428B1 (en) Metal leaf spr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TW201810819A (zh) 端子連接機構以及開關
WO2016132697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TW201513478A (zh) 連接器
JP3080993B2 (ja) クランプ接触装置
JP2000133353A (ja) 中間電気コネクタ
TWI732639B (zh) 導線連接器
JP2012049029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M469657U (zh) 電連接器
JP2822852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TWI757117B (zh) 凸輪式導線連接器
TWI547028B (zh) 卡連接器
WO2018025615A1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TWM539173U (zh) 按壓開關接線裝置
CN214754423U (zh) 凸轮式导线连接器
EP4089857A1 (en) Cam-type wire connector
CN115117687A (zh) 凸轮式导线连接器
TWI600230B (zh) 卡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