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电连接器,并且更具体来说,涉及配置成接合双线电缆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弹簧力连接端子已知具有各种形式,例如,来自导体连接端子、端子箱、端子板或者安装在电气装置、汽车、自动化装置中,以进行工业控制或者建筑自动化。
欧洲专利EP 1213791 B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笼式应变弹簧的电连接器,所述笼式应变弹簧包括自支撑启动杆。此启动杆以旋转方式安装在后曲母线部分上。
德国专利公开案DE 102008060282 A1中公开了一种弹簧端子,所述弹簧端子可以在不使用电导体工具的情况下启动,其中启动杆悬停在笼式应变弹簧的静止边缘中的槽口中,并且与至少一个边缘一起横向引导过所述笼式应变弹簧。
德国专利DE102008052626B4中描述了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围绕夹持弹簧两侧接合的弯曲处,启动杆铰接在所述弯曲处上。
欧洲专利EP 2001086 B1中公开了一种无螺纹连接端子,所述无螺纹连接端子包括笼式应变弹簧,其中启动杆悬停在笼式应变弹簧的弹簧弯曲处后方的母线的承载弯曲处中。启动杆围绕母线两侧接合,并且静止在笼式应变弹簧的执行部分上。
中国专利公开案104885303 A中公开了一种弹簧力端子接头,包括母线、笼式拉伸弹簧形式的端子弹簧以及执行元件,所述执行元件以可移位方式安装以作用于端子弹簧的执行部分,以使端子点能够断开和闭合。支撑臂从母线的方向延伸穿过端子部分中和/或端子弹簧的执行部分中的槽。延伸穿过所述槽的所述支撑臂的部分布置在所述端子弹簧的横向边缘与执行元件的支架之间的区域中。
鉴于此背景,仍然需要由电连接器接合的电缆之间的电接头得到改进并且电连接器内的电缆保持力得到改进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述的主题不得仅仅由于其在背景技术中提及而假定成现有技术。类似地,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及或者与背景技术部分的主题相关联的问题不得假定成现有技术中已认可的。背景技术部分中的主题仅表示不同方法,它们本身也可以是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平面母线、夹持弹簧、外壳和执行器。所述平面母线具有第一主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的第二主表面。所述夹持弹簧具有与所述平面母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接触的底座部分、从所述底座部分延伸的附属件部分、邻接所述附属件部分的弹簧弯曲部分、邻接所述弹簧弯曲部分并且与所述底座部分相对的执行部分,以及邻接所述执行部分并且向所述平面母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延伸的夹持部分。所述弹簧弯曲部分限定孔,所述孔配置成容纳电线缆。所述夹持部分的自由端配置成当所述弹簧弯曲部分施加第一弹簧力时,固定与所述平面母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接触的所述电线缆。所述外壳限定腔,所述平面母线和所述夹持弹簧设置在所述腔中。所述外壳进一步限定开口,所述开口配置成接纳所述腔内的所述电线缆。所述执行器具有凸轮部分并且以可枢转方式附接到所述外壳。当所述执行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凸轮部分与所述夹持弹簧的所述执行部分接合,从而将所述夹持部分背离所述平面母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移动,并且使所述弹簧弯曲部分施加大于所述第一弹簧力的第二弹簧力。所述弹簧弯曲部分施加所述第一弹簧力,并且所述夹持部分的所述自由端在所述执行器处于闭合位置时与所述平面母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接触,并且所述凸轮部分从所述执行部分脱离。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夹持弹簧限定C形调整片,所述C形调整片与所述母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接合。所述C形调整片配置成将所述夹持弹簧固定到所述平面母线上。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夹持弹簧由单个底座部分、从所述底座部分延伸的多个附属件部分、各自邻接一个附属件部分的多个弹簧弯曲部分、各自邻接一个弹簧弯曲部分的多个执行部分以及各自邻接一个执行部分的多个夹持部分构成。
根据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执行器限定一对杠杆臂,所述杠杆臂平行于所述电线缆的纵轴定向。所述杠杆臂彼此隔开,并且通过垂直于所述杠杆臂定向的横杆互连。每个杠杆臂的臂端限定所述凸轮部分。这些臂端布置成与所述横杆相对。每个所述臂端限定圆柱,所述圆柱定位在所述臂端的与所述凸轮部分相对的一侧上。所述外壳至少部分限定圆柱形插口,所述圆柱接纳在所述圆柱形插口中。所述执行器可围绕此圆柱枢转。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透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剖视透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剖视侧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处于缩回位置的接触弹簧;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图3中的处于缩回处置的接触弹簧的电连接器的剖视侧视示意图,其中电线缆插入所述电连接器中;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剖视侧视示意图,其中电线缆插入所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处于接合位置的接触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配置成将两个或更多个电线缆电气互连。所述连接器包括母线以及包括在外壳内的夹持弹簧。所述夹持弹簧的自由端配置成当所述夹持弹簧施加第一弹簧力时,固定与所述母线接触的所述电线缆。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执行器,所述执行器以可枢转方式附接到所述外壳并且具有凸轮部分,所述凸轮部分在所述执行器处于打开位置时与所述夹持弹簧接合,从而将所述夹持弹簧的所述自由端背离所述母线移动,并且在所述执行器处于闭合位置时从所述执行部分脱离,从而允许夹持弹簧施加所述第一弹簧力并且允许所述夹持弹簧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母线或者所述自由端与所述母线之间的电线缆接触。
图1到图5中示出电连接器组件的非限定实例或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设计成电气互连或者接合两个或更多个电线缆12。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母线14、夹持弹簧16和一对执行器18,所述执行器设置在绝缘外壳20内。电线缆12通过大体呈平面的母线14电气互连,所述母线由诸如铜合金等导电材料构成。夹持弹簧16固持与母线14的上表面接触的每个电线缆12。执行器18在处于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打开位置24时,将夹持弹簧16背离母线14移动,以允许电线缆12插入夹持弹簧16与母线14之间,并且当执行器18处于如图2和图5中所示的闭合位置26时,允许夹持弹簧16与母线14或者插入连接器组件内的电线缆12接触。
夹持弹簧16一体成型,并且优选地由导电材料构成,但是可以设想夹持弹簧由不导电材料构成的实施例。夹持弹簧16具有底座部分28,所述底座部分与母线14的下表面30接触。底座部分28在母线14的每个横向端处限定C形调整片32,所述C形调整片与母线14的上表面接合,从而将夹持弹簧16固定到母线14。夹持弹簧16具有一对大体平直的附属件部分34,所述附属件部分以成一体的方式附接到底座部分28,并且从底座部分28的上表面延伸。附属件部分34各自限定小孔36,所述小孔配置成容纳穿过其中的电线缆12。随着夹持弹簧16从底座部分28向远处延伸,其限定拱形弹簧弯曲部分38,所述拱形弹簧弯曲部分邻近附属件部分34,配置成产生由夹持弹簧16施加的大部分弹簧力。夹持弹簧16进一步限定邻接弹簧弯曲部分38的执行部分40,该部分布置成大体上与底座部分28相对。每个执行器18主要与执行部分40接触。夹持弹簧16还包括邻接执行部分40的夹持部分42,该部分向母线14的上表面延伸。夹持弹簧16向夹持部分42的自由端44施加第一夹持力,所述自由端配置成固定与母线14的上表面接触的电线缆12。
从图1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每个执行器18限定一对杠杆臂46,所述杠杆臂大体上平行于电线缆12的纵轴X定向。杠杆臂46彼此隔开,并且通过大体上垂直于杠杆臂46定向的横杆48互连。每个杠杆臂的臂端限定凸轮部分52,所述凸轮部分限定凸轮外形。这些臂端布置成与横杆48相对。当执行器18处于图3和图4中所示的打开位置24时,执行器18的凸轮部分52与夹持弹簧16的执行部分40接合,从而将夹持部分42背离母线14的上表面移动,并且使夹持弹簧16施加大于第一弹簧力的第二弹簧力。当执行器18处于闭合位置26时,凸轮部分52从执行部分40脱离。每个臂端限定圆柱54,所述圆柱定位在臂端的与凸轮部分52相对的一侧上。
从图1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外壳20具有包括开口58的前部56,其中电线缆12可以从所述开口插入,以及后部60,所述后部通过搭钩特征62附接到前部56。母线14还限定尖锐脊部64,所述尖锐脊部接合外壳20的后部60,从而进一步将母线14固定在外壳20内。外壳20的前部56和后部60至少部分限定大体呈圆柱形的插口66,所述圆柱54接纳在该插口中。执行器18可围绕此圆柱54枢转。
图1-5中所示的连接器组件10的实例具有双线电缆12,所述双线电缆通过具有两个单独的夹持部分的夹持弹簧16连接到母线14。连接器组件的替代实施例可以具有通过相同的夹持部分压向母线的双线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另外一些其他替代实施例可以包括通过三个或更多个夹持部分附接到母线的三线或更多线电缆,或者甚至通过单个夹持部分附接到母线的单线电缆。
尽管图示的实例中示出了两个独立的可操作执行器18,但是可以设想例如通过公用横杆等共同地启动执行器的其他实施例。又一些其他实施例可以在执行器之间设有公用杠杆臂。如附图中所示,凸轮部分是在杠杆臂46内部,并且圆柱在杠杆臂46的外部。可以设想替代实施例,其中执行器在杠杆臂外部,并且圆柱在杠杆臂的内部。
进一步的替代实施例可以包括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用于在外壳的相对侧上插入电线缆的开口,而不是如图1-5中所示的在外壳的相同侧上的开口。
因此,提供了可用于互连或接合两个或更多个电线缆12的电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可以确保电缆良好地彼此电连接,并且可以确保电缆到连接器组件的良好保持力。
尽管已经就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旨在限于此,而是仅限于随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范围。此外,所用术语“第一”、“第二”等并不限定任何重要性顺序,相反,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区分不同元件。此外,所用术语“一个”等并不限定数量,而是表明存在至少一个所提及的项。此外,诸如“上”、“下”等方向术语并不表明任何特定方向,相反,术语“上”、“下”等用于区分不同元件,并且建立不同元件之间的方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