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6713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6713B
TWI756713B TW109119773A TW109119773A TWI756713B TW I756713 B TWI756713 B TW I756713B TW 109119773 A TW109119773 A TW 109119773A TW 109119773 A TW109119773 A TW 109119773A TW I756713 B TWI756713 B TW I7567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evice
component
open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9156A (zh
Inventor
陳逸安
黃婉玲
謝朝樺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6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67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组件以及多個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一遮光結構設置於第一基板上。第一遮光結構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多個第二组件的每一者包括第二基板以及多個發光二極體設置於第二基板上。多個發光二極體對應於多個第一開口的部分。多個第二组件設著於第一组件上。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隨電子產品蓬勃發展,應用於電子產品上的顯示技術也不斷改良。為了達到大尺寸顯示器,因而須要使用拼接顯示器。用於顯示的電子裝置不斷朝向更大及更高解析度的顯示效果改進。
本揭露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視覺效果。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顯示裝置包括第一组件以及多個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一遮光結構。第一遮光結構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第一遮光結構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多個第二组件的每一者包括第二基板以及多個發光二極體。多個發光二極體設置於第二基板上,且發光二極體對應於第一開口的部 分。多個第二组件設置於第一组件上。
綜上所述,本揭露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包括第一组件以及多個第二组件,且第二组件上的多個發光二極體對應第一组件的第一開口設置。由於多個第二组件可直接在第一组件上進行拼接,因此顯示裝置的製作工藝可被簡化。第二组件的邊框尺寸還可被縮減。因此顯示裝置可達成無縫拼接的視覺效果或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另外,相鄰兩個第二组件之間的空隙可被第一组件的第一遮光結構遮蔽。如此一來,相鄰兩個第二组件之間的空隙及/或拼接線不容易被使用者觀察到。因此,顯示裝置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視覺效果。
10、10A、10B、10C、10D、10E、10F、10G:顯示裝置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第一组件
110:第一基板
120:第一遮光結構
122:第一開口
124:第三開口
130:彩色濾光層
132:紅色濾光層
134:綠色濾光層
136:藍色濾光層
140:第一間隔層
142:第二開口
150:散射層
160:第二遮光結構
162:第五開口
170:光轉換單元
172:第一光轉換單元
174:第二光轉換單元
200、201、202、200B、201B、202B、200C、201C、202C、200D、201D、202D、200E、201E、202E:第二组件
210:第二基板
240:第二間隔層
242:第四開口
260:發光二極體
261:紅色的發光二極體
262:綠色的發光二極體
263:藍色的發光二極體
300:光學膠層
A-A’:剖面線
AM:對準標記
GP:空隙
O1:第一透視開口
O2:第二透視開口
W1、W2、W3、W4、W5:寬度
X、Y、Z:軸
圖1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顯示裝置沿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揭露再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揭露又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揭露通篇說明書與後附的權利要求中會使用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電子設備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元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說明書與權利要求書中,「包括」、「含有」、「具有」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含有但不限定為…」之意。因此,當本揭露的描述中使用術語「包括」、「含有」及/或「具有」時,其指定了相應的特徵、區域、步驟、操作及/或構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個或多個相應的特徵、區域、步驟、操作及/或構件的存在。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在附圖中,各圖式繪示的是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結構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徵。然而,這些圖式不應被解釋為界定或限制由這些實施例所涵蓋的範圍或性質。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及/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應當理解到,當組件或膜層被稱為「連接至」另一個組件或膜層時,它可以直接連接到此另一組件或膜層,或者兩者之間存在有插入的組件或膜層。當組件被稱為「直接連接至」另一個組件或膜層時,兩者之間不存在有插入的組件或膜層。另外, 當構件被稱為「耦接於另一個構件(或其變體)」時,它可以直接地連接到此另一構件,通過一或多個構件間接地連接(例如電性接)到此另一構件。
術語「大約」、「等於」、「相等」或「相同」、「實質上」或「大致上」一般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20%以內,或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10%、5%、3%、2%、1%或0.5%以內。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一結構(或層別、組件、基材)位於另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之上,可以指二結構相鄰且直接連接,或是可以指二結構相鄰而非直接連接,非直接連接是指二結構之間具有至少一仲介結構(或仲介層別、仲介組件、仲介基材、仲介間隔),一結構的下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于仲介結構的上側表面,另一結構的上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于仲介結構的下側表面,而仲介結構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實體結構或非實體結構所組成,並無限制。在本揭露中,當某結構配置在其它結構「上」時,有可能是指某結構「直接」在其它結構上,或指某結構“間接”在其它結構上,即某結構和其它結構間還夾設有至少一結構。
本揭露說明書內的「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是用於與「第二元件」、「部件」、「區域」、 「層」、或「部分」區隔,而非用於限定順序或特定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
在本揭露中,以下所述的各種實施例系可在不背離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內做混合搭配使用,例如一實施例的部分特徵可與另一實施例的部分特徵組合而成為另一實施例。
本揭露的電子裝置可包括顯示裝置、天線裝置、感測裝置、拼接裝置或透明顯示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可為可捲曲、可拉伸、可彎折或可撓式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可例如包括液晶(liquid crystal)、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量子點(quantum dot,QD)、螢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或其他適合之材且其材料可任意排列組合或其他適合的顯示介質,或前述之組合;發光二極體可例如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毫米/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QD,可例如為QLED、QDLED),但不以此為限。天線裝置可例如是液晶天線,但不以此為限。拼接裝置可例如是顯示器拼接裝置或天線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可為前述之任意排列組合,但不以此為限。下文將以顯示裝置或拼接裝置做為電子裝置以說明本揭露內容,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在本揭露中,以下所述的各種實施例系可在不背離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內做混合搭配使用,例如一實施例的部分特徵可與另一實施例的部分特徵組合而成為另一實施例。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圖1為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為了附圖清楚及方便說明,圖1省略繪示了若干元件。圖2為圖1的顯示裝置沿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為了附圖清楚及方便說明,圖2省略繪示了若干元件。請參考圖1及圖2,本揭露的顯示裝置10包括第一组件100以及多個第二组件200。多個第二组件200設置於第一组件10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组件100例如包含蓋板或彩色濾光基板。每一個第二组件200例如包含顯示面板。在上述的設置下,由於可以分別製作第一组件100以及第二组件200,再直接將多個第二组件200於第一组件100上進行拼接,因此顯示裝置10的製作工藝可被簡化,或者製作成本可以減少。此外,由於多個顯示面板(第二组件200)可直接設置在一個蓋板及/或彩光基板(例如第一组件100),因此可以縮減顯示面板的邊框尺寸。藉此,顯示裝置10可達成無縫拼接的視覺效果或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以下將透過圖1及圖2來簡單說明本實施例的拼接方式。首先,提供第一组件100。如圖2所示,第一組件100包括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一遮光結構12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第一遮光結構120具有多個第一開口12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例如包括硬性基板或軟性基板。舉例來說,第一基板110的材 料可包括玻璃、石英、藍寶石(sapphire)、陶瓷、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其它合適的基板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以此為限。第一遮光結構120例如是具有遮光效果與低反射特性的黑色矩陣(black matrix)。舉例來說,第一遮光結構120的材料可包括金屬或摻有色料的不透光樹脂,或者是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限於此。上述金屬舉例可為鉻金屬(Chromium,Cr),但不以此為限。上述樹脂舉例可為環氧樹脂(epoxy resin)或壓克力樹脂(acrylic resin),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接著,提供多個第二组件200。這些第二组件200中的每一者包括第二基板210以及多個發光二極體260設置於第二基板210上。第二基板210例如包括硬性基板或軟性基板。舉例來說,第二基板210的材料可包括玻璃、石英、藍寶石(sapphire)、陶瓷、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其它合適的基板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不以此為限。發光二極體260例如包括紅色的發光二極體261、綠色的發光二極體262及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但不以此為限。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第二组件200例如包含具有顯示影像功能的顯示面板(display panel),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然後,將光學膠層300設置於第一组件100上及第二组 件200間,舉例來說光學膠層300可設置於第一組件100上,或是於另一實施中,亦可將光學膠層300設置於第二組件200上。藉由光學膠層300設置於第一组件100與第二组件200之間,可將第二组件200附著或固定至第一组件100上。光學膠層300的材料可以是具有黏度的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光學透明樹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限於此。當光學膠層300為光學透明樹脂時,其黏度例如為10mPa‧s至100mPa‧s,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還包括阻擋材(dam)。阻擋材(未示出)可以設置於第一组件100上或第二组件200上。阻擋材可以沿著第一组件100的邊緣圍繞。或者,阻擋材可以沿著第二组件200的邊緣圍繞。在上述的設置下,光學膠層300可通過阻擋材的圍繞而固定於第一组件100與第二组件200之間,而不易溢出。阻擋材的材料包括高黏度的膠材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但不以此為限。在阻擋材設置於第二组件200上時,阻擋材的材料還可以為具有高穿透率(transparency)的透明膠材,但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顯示裝置10可以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接著,如圖1,多個第二组件200可以在X軸以及Y軸的方向上排列,以在第一组件100上進行拼接。舉例來說,在X軸上,第二组件201和第二组件202可以相鄰地在第一组件100上進行拼接。在本揭露中,X軸可以是在顯示裝置10的俯視方向上,由左至右延伸。Y軸垂直于X軸,而在顯示裝置10的俯視方 向上,由上至下延伸。
以圖1所示舉例說明,顯示裝置10例如是由在X軸上拼接的四個第二组件200與在Y軸上拼接的四個第二组件200所拼接而成的4x4個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10,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也可以為3x3,5x5或其他組合的拼接顯示裝置。
在本揭露中,依使用者的設計和需求,第二组件201和第二组件202之間可能有空隙GP產生。任二相鄰的第二组件200之間均可能有空隙GP。此空隙GP又可被稱為拼接線。
在此須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例如包含透過穿透式對準或影像辨識對準的方式進行第一组件100與第二组件200之間的對準(alignment)。以穿透式對準的方式來說,可以透過例如鐳射在第一组件100的相對兩面及第二组件200的相對兩面上形成對準標記AM,再透過將第一组件100上的對準標記AM以及第二组件200上的對準標記AM對應地進行對準,使對應的對準標記AM重疊,以達成對準。如圖1所示,對準標記AM可以設置於第一组件100(未示出,第一组件100重疊多個拼接的第二组件200)的邊緣的四個角落或第一組件100中的任意位置。此外,對準標記AM可以設置於每一個第二组件200的邊緣的四個角落,或第二组件200中的任意位置,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須注意的是,部分的對準標記AM會重疊顯示裝置10的顯示區。惟,使用者所觀察的第一组件100上的對準標記AM可製作於第一遮 光結構120上。如此一來,可以減少對準標記AM對顯示的品質的影響。
以影像辨識對準的方式來說,影像辨識系統可透過攝相機(camera)對第一组件100上的表面特徵進行辨識,再依據所辨識的表面特徵將第二组件200設置於第一组件100上的對應位置,以實現對準。藉此,穿透式對準或影像辨識對準均可使第一组件100與第二组件200達成優良的對準效果。如此一來,第二组件200可在第一组件100上進行拼接以得到良好品質的顯示裝置10。
以下將透過圖1及圖2來簡單說明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的結構。
請參考圖2,圖2繪示了兩個第二组件200拼接於第一组件100上的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件100包括第一基板110以及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遮光結構120。第一遮光結構120上具有多個第一開口122。也就是說,第一组件100可以包含具有多個黑色矩陣,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第二组件200包括第二组件201與第二组件202。第二组件201與第二组件202於對準後,設置於第一组件100上。第二组件201與第二组件202之間具有空隙GP。在本實施例中,于X軸方向上,空隙GP的寬度可依使用者的設計和需求而決定,例如0μm至200μm,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二组件200的每一者還具有第二間隔層240。第二間隔層240設置於第二基板210上。舉例來說, 第二間隔層240的材料可包括壓克力樹脂(acrylic resin)、矽氧烷(siloxane)、光阻材料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限於此。第二間隔層240具有多個第四開口242。
多個發光二極體260分別設置於多個第四開口242中。舉例來說,紅色的發光二極體261、綠色的發光二極體262與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可以分別設置於對應的第四開口242中。多個第四開口242分別對應於多個第一開口122。藉此,位於第四開口242內的發光二極體260可以對應第一開口122的部分。也就是說,多個發光二極體260對應於多個第一開口122的部分設置。
舉例來說,在垂直第一组件110的Z軸方向上,發光二極體260可以對應重疊第一開口122的20%至100%,且具有±10%的公差,例如20%±10%、40%±10%、60%±10%、80%±10%或100%,但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發光二極體260所發出的光可以通過第一開口122,而穿出第一组件10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口122的寬度W1與第四開口242的寬度W4可以相同或不同。舉例來說,寬度W1可以大於或等於寬度W4,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1還可以小於寬度W4。在本揭露中,寬度W1可被定義為第一開口122在X軸上的最大寬度,其中寬度W1的舉例量測方式如本實施例中舉例之剖面方向,量測第一遮光結構120的第一開口122中於X軸上兩個側邊的距離。寬度W4可被定義為第四開口242在X軸上的最大寬度,其中寬度W4的舉例量測方式如本實施例中舉例之剖 面方向,量測第二間隔層240中第四開口242中於X軸上兩個側邊的距離。在本揭露中,X軸為平行於第一组件100的延伸方向,且垂直於Z軸。在上述的設置下,發光二極體260對應重疊第一開口122的部分可被提升,以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光學膠層300設置於第一组件100與第二组件201之間。光學膠層300還設置於第一组件100與第二组件202之間。光學膠層300還可以部分地位於第二组件201與第二组件202之間的空隙GP中,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此外,光學膠層300還可以設置於第一開口122中,以進一步地增加接觸面積或提升接合力。如此一來,顯示裝置10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結構120的部分對應于位於任二個第二组件200之間的空隙GP。舉例來說,於Z軸上,對應間隙GP的第一遮光結構120的部分可以重疊第二组件201與第二组件202之間的空隙GP。也就是說,在X軸上,對應間隙GP的第一遮光結構120的部分的寬度可以大於或等於空隙GP的寬度,但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藉此,當使用者觀察第一组件100時,第一遮光結構120的部分可以遮蔽相鄰兩個第二组件200之間的空隙GP(又可被稱為拼接線)。如此一來,相鄰兩個第二组件200之間的拼接線不容易被使用者觀察到,進而可達到無縫拼接的視覺效果。因此,顯示裝置10可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視覺效果。
以下將列舉其他實施例以作為說明。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3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A大致相似於圖2的顯示裝置10,因此兩實施例中相同與相似的構件於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不同於顯示裝置10之處主要在於,顯示裝置10A的第一组件100A還包括第一間隔層140設置於第一遮光結構120上。此外,光學膠層300位於第一間隔層140與第二間隔層24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隔層140可包括具反射效果的材料,例如混合二氧化鈦(TiO2)或二氧化鈦與碳黑(carbon black)的壓克力樹脂、矽氧烷、光阻材料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第一間隔層140具有多個第二開口142。這些第二開口142分別對應重疊第一遮光結構120的多個第一開口122的部分。藉此,第二開口142的部分對應於第四開口242中的發光二極體26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開口142的寬度W2可與第一開口122的寬度W1相同或不同,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寬度W2還可以大於或等於寬度W4,但不以此為限。在本揭露中,寬度W2可被定義為第二開口142在X軸上的最大寬度,其中寬度W2的舉例量測方式如本實施例中舉例之剖面方向,量測第一 間隔層140的第二開口142中於X軸上兩個側邊的距離。
散射層150設置於多個第二開口142的至少一者中。此外,散射層150還設置於第二開口142所對應的第一開口122中。藉此,發光二極體260的一者(例如:紅色的發光二極體261、綠色的發光二極體262或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可對應散射層150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散射層150的材料可包括含有對光進行散射的微粒子等光散射劑的樹脂層,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發光二極體260所發出的光,可被散射層150散射或擴散,而提高可見光線的光量。藉此,顯示裝置10A可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顯示效果。
此外,由於散射層150設置於第一間隔層140的第二開口142中,因此可以對發光二極體260所發出的光進行反射,以提升光的利用率。或者,第一間隔層140可限制光的行進方向,降低混光的機率。另外,由於散射層150設置於第一遮光結構120的第一開口122中,因此還可以增加發光二極體260的出光方向,或增加顯示裝置10的可視角度。如此一來,顯示裝置10A可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顯示效果。此外,顯示裝置10A還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優良技術效果。
圖4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B大致相似於圖3的顯示裝置10A,因此兩實施例中相同與相似的構件於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不同於顯示裝置10A之處主要在於,顯示裝置10B的第一组件100B還包括 第二遮光結構160設置於第一間隔層140上。第一間隔層140設置於第一遮光結構120與第二遮光結構160之間。第二遮光結構160的材料類似於第一遮光結構120的材料,例如包含具有遮光效果與低反射特性的黑色矩陣(black matrix)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限於此,故不再重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遮光結構160還具有多個第五開口162。第五開口162對應第二開口142的部分設置。此外,第五開口162對應第一開口122的部分設置。
於本實施中第二组件200B(包括第二组件201B及第二组件202B),多個發光二極體260設置於第二基板210上並對應於第五開口162、第二開口142及第一開口122的部分,使發光二極體260可對應位於第五開口162內或第五開口162與第二開口142內,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260遠離第二基板210的頂面可以位於第二開口142中。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260遠離第二基板210的頂面可與第一間隔層140與第一遮光結構120接觸的介面切齊,但不限於此。如此一來,可以提升光的利用率,或降低混光的機率。顯示裝置10B可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顯示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膠層300還可以位於第五開口162、第二開口142及第一開口122中,以進一步地增加接觸面積或提升接合力。如此一來,顯示裝置10B具有良好的可靠度。
此外,由於可省略設置第二間隔層,因此可以進一步薄 化顯示裝置10B。另外,顯示裝置10B還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優良技術效果。
圖5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C大致相似於圖3的顯示裝置10A,因此兩實施例中相同與相似的構件於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不同於顯示裝置10A之處主要在於,顯示裝置10C還包括彩色濾光層130以及光轉換單元170。此外,第二组件200C(包括第二组件201C及第二组件202C)的多個發光二極體260為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
詳細來說,在第一组件100C中,彩色濾光層130設置於第一遮光結構120的多個第一開口122中的其中一者中。舉例來說,彩色濾光層130例如包括紅色濾光層132、綠色濾光層134以及藍色濾光層136。在本實施例中,彩色濾光層130例如包含彩色光阻(photoresist),但不以此為限。
光轉換單元170包括第一光轉換單元172以及第二光轉換單元174。第一光轉換單元172設置於多個第二開口142的其中一者中。第二光轉換單元174設置於多個第二開口142的其中另一者中。如此一來,第一光轉換單元172及第二光轉換單元174可對應多個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轉換單元172例如包含發紅光的量子點(quantum dot,QD)材料。第二光轉換單元174例如包含發綠光的量子點材料。在上述的設置下,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 所發出的藍光可被第一光轉換單元172轉換為紅光。上述的紅光可被第一間隔層140反射,以提升光利用率。此外,紅光可穿透紅色濾光層132,以提供良好顯示品質的紅光。相似地,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所發出的藍光可被第二光轉換單元174轉換為綠光。上述的綠光可被第一間隔層140反射,以提升光利用率。此外,綠光可穿透綠色濾光層134,以提供良好顯示品質的綠光。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组件100C還包括散射層150設置於多個第二開口142的其中一者中,且對應於藍色濾光層136。在上述的設置下,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所發出的藍光可被散射層150散射或擴散,而提高可見光線的光量。上述的藍光可被第一間隔層140反射,以提升光利用率。此外,藍光可穿透藍色濾光層136,以提供良好顯示品質的藍光。因此,顯示裝置10C可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顯示效果。另外,顯示裝置10C還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優良技術效果。
圖6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D大致相似於圖5的顯示裝置10C,因此兩實施例中相同與相似的構件於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不同於顯示裝置10C之處主要在於,顯示裝置10D的多個發光二極體為藍色及綠色。舉例來說,第二组件200D(包括第二组件201D及第二组件202D)的多個發光二極體260包括綠色的發光二極體262以及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件100D包括第一光轉換單元172 對應紅色濾光層132設置。多個散射層150分別對應綠色濾光層134及藍色濾光層136設置。多個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的其中一者對應第一光轉換單元172及紅色濾光層132。多個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的其中另一者對應散射層150及藍色濾光層136。綠色的發光二極體262對應散射層150及綠色濾光層134。在上述的設置下,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所發出的藍光可被第一光轉換單元172轉換為紅光,再穿透紅色濾光層132以射出第一組件100D。綠色的發光二極體262所發出的濾光可被散射層150散射或擴散,再穿透綠色濾光層134以射出第一組件100D。藍色的發光二極體263所發出的藍光可被散射層150散射或擴散,再穿透藍色濾光層136以射出第一組件100D。如此一來,顯示裝置10D可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顯示效果。另外,顯示裝置10D還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優良技術效果。
圖7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E大致相似於圖6的顯示裝置10D,因此兩實施例中相同與相似的構件於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不同於顯示裝置10D之處主要在於,第一组件100E的第一遮光結構120更具有第一透視開口O1。第二组件200E(包括第二组件201E以及第二组件202E)的第二間隔層240聚有第二透視開口O2。第二透視開口O2對應於第一透視開口O1的部分。於本實施例的第一透視開口O1與第二透視開口O2可用於增加透明顯示區之透視效果。
詳細來說,第一組件100E的第一透視開口O1可對應於 第一間隔層140的第二開口142的部分。因此,第一组件100E可應用為透明顯示裝置的蓋板及/或彩光基板。
第二组件200E的第二透視開口O2對應第二開口142的部分,或對應第一透視開口O1的部分。舉例來說,第二透視開口O2可以對應重疊第一透視開口O1的20%至100%,且具有±10%的公差,例如20%±10%、40%±10%、60%±10%、80%±10%或100%,但不以此為限。在此須注意的是,依使用者的設計和需求,第一透視開口O1與第二透視開口O2的數量可分別對應地為多個,以在透視效果、開口率或解析度之間取得平衡。
如此一來,當使用者觀察第一组件100E時,可以通過第一透視開口O1、第二開口142及第二透視開口O2以觀察到第二基板210(例如為:玻璃)後的環境。也就是說,顯示裝置10E具有應用為透明顯示裝置的技術。此外,顯示裝置10E還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優良技術效果。
圖8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F大致相似於圖7的顯示裝置10E,因此兩實施例中相同與相似的構件於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不同於顯示裝置10E之處主要在於,第一組件100F的第一遮光結構120還包括第三開口124。第三開口124對應于位於任二個第二组件200E(例如:第二组件201E以及第二组件202E)之間的空隙GP。
詳細來說,第三開口124對應於第一間隔層140的第二開口142的部分。也就是說,本實施例除了包括第一透視開口O1 外,還可透過第三開口124做為第一組件100E用於實現透視效果的多個透視開口之一。藉此,當第三開口124對應于空隙GP時,使用者可通過第三開口124及空隙GP,而觀察到第二基板210後的環境。因此,顯示裝置10F具有應用為透明顯示裝置的技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開口124的寬度W3與第三開口124所對應的第二開口142的寬度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開口124的寬度W3不同於空隙GP的寬度W5。舉例來說,第三開口124的寬度W3可以小於空隙GP的寬度W5。在本揭露中,寬度W3可被定義為第三開口124在X軸上的最大寬度,其中寬度W3的舉例量測方式如本實施例中舉例之剖面方向,量測第一遮光結構120的第三開口124中於X軸上兩個側邊的距離。寬度W5可被定義為空隙GP在X軸上的最大寬度,其中寬度W5的舉例量測方式如本實施例中舉例之剖面方向,量測於X軸上第二組件201E與第二組件202E相鄰兩個側邊之間的距離。
如此一來,第一遮光結構120的部分可以遮蔽空隙GP(又可被稱為拼接線)的部分。如此一來,相鄰兩個第二组件200之間的拼接線不容易被使用者觀察到,進而可達到無縫拼接的視覺效果。此外,空隙GP與第三開口124還可應用為透明顯示裝置的技術。因此,顯示裝置10F可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視覺效果。此外,顯示裝置10F還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優良技術效果。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三開口124的寬度W3還可以大於 或等於空隙GP的寬度W5。藉此,可依使用者的設計和需求,提升第三開口124對應重疊空隙GP的面積。如此一來,顯示裝置10F可具有良好的透視效果或開口率。
圖9為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G大致相似於圖5的顯示裝置10C,因此兩實施例中相同與相似的構件於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不同於顯示裝置10C之處主要在於,第一組件100G是以多層對疊的彩色濾光層130作為第一遮光結構。舉例來說,多層對疊的彩色濾光層130可包括紅色濾光層132、綠色濾光層134以及藍色濾光層136彼此部分地堆疊於第一基板110上。第一間隔層140具有多個第二開口142。多個第二開口142的其中三個可以分別對應紅色濾光層132、綠色濾光層134以及藍色濾光層136設置。也就是說,三個第二開口142可以分別對應三種顏色,但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轉換單元172設置於多個第二開口142,且對應於紅色濾光層132。第二光轉換單元174設置於多個第二開口142,且對應於綠色色濾光層134。散射層150設置於多個第二開口142,且對應於藍色濾光層13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轉換單元172例如是發紅光的量子點材料。第二光轉換單元174例如是發綠光的量子點材料。藉此,顯示裝置10G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顯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開口142於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以外的部分,紅色濾光層132、綠色濾光層134以及藍色濾光 層136彼此部分地堆疊於第一基板110上。舉例來說,紅色濾光層132、綠色濾光層134以及藍色濾光層136的堆疊可以對應重疊空隙GP。藉此,由於多層對疊的彩色濾光層130可以對應地過濾去除紅光、綠光及藍光,因此光線會被多層對疊的彩色濾光層130吸收而不容易穿透。如此一來,多層對疊的彩色濾光層130可應用為第一遮光結構。故,多層對疊的彩色濾光層130可以遮蔽空隙GP(又可被稱為拼接線)。如此一來,相鄰兩個第二组件200C之間的拼接線不容易被使用者觀察到,進而可達到無縫拼接的視覺效果。因此,顯示裝置10G可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視覺效果。此外,顯示裝置10G還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優良技術效果。
綜上所述,本揭露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包括第一组件以及多個第二组件,且第二组件上的多個發光二極體對應第一组件的第一開口設置。由於多個第二组件可直接在第一组件上進行拼接,因此顯示裝置的製作工藝可被簡化。第二组件的邊框尺寸還可被縮減。因此顯示裝置可達成無縫拼接的視覺效果或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另外,相鄰兩個第二组件之間的空隙可被第一组件的第一遮光結構遮蔽。如此一來,相鄰兩個第二组件之間的空隙及/或拼接線不容易被使用者觀察到。因此,顯示裝置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視覺效果。此外,本揭露的顯示裝置還可以通過第一間隔層或第一遮光結構,來分別升光使用率或降低混光的機率。
此外,本揭露的顯示裝置還可以包括散射層以及光轉換單元,以藉此提供良好顯示品質的光,使顯示裝置具有良好的顯 示品質或顯示效果。另外,本揭露的顯示裝置還可以包括第一透視開口對應第二透視開口。或者是,在對應空隙的第一遮光結構上設置第三開口。如此一來,顯示裝置可具有良好的透視效果或開口率。顯示裝置還可應用為透明顯示裝置。
此外,本揭露的顯示裝置還可將多層對疊的彩色濾光層應用為第一遮光結構,使顯示裝置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或視覺效果。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揭露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各實施例間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揭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揭露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10:顯示裝置
100:第一组件
110:第一基板
120:第一遮光結構
122:第一開口
200、201、202:第二组件
210:第二基板
240:第二間隔層
242:第四開口
260:發光二極體
261:紅色的發光二極體
262:綠色的發光二極體
263:藍色的發光二極體
300:光學膠層
A-A’:剖面線
GP:空隙
W1、W4:寬度
X、Z:軸

Claims (9)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組件,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一遮光結構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遮光結構具有多個第一開口;以及多個第二組件,所述多個第二組件的每一者包括:第二基板;以及多個發光二極體設置於所述第二基板上,且所述多個發光二極體對應於任一所述多個第一開口的部分;其中,所述多個第二組件設置於所述第一組件上,其中,所述第一遮光結構更包括第三開口,所述第三開口對應於位於任二個所述多個第二組件之間的空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裝置更包括彩色濾光層,其設置於所述多個第一開口的其中一者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組件更包括:第一間隔層設置於所述第一遮光結構上,且所述第一間隔層具有多個第二開口;以及光轉換單元設置於所述多個第二開口的其中一者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組件更包括: 第一間隔層設置於所述第一遮光結構上,且所述第一間隔層具有多個第二開口;以及散射層設置於所述多個第二開口的其中一者中。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發光二極體為紅色、藍色及綠色。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發光二極體為藍色及綠色。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三開口的寬度不同於所述空隙的寬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第二組件的每一者更具有第二間隔層,所述第二間隔層設置於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遮光結構具有第一透視開口,且所述第二間隔層具有第二透視開口,其中所述第二透視開口對應於所述第一透視開口的部分。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組件更包括:第二遮光結構;以及第一間隔層設置於所述第一遮光結構與所述第二遮光結構之間。
TW109119773A 2019-08-29 2020-06-12 顯示裝置 TWI756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3802P 2019-08-29 2019-08-29
US62/893,802 2019-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156A TW202109156A (zh) 2021-03-01
TWI756713B true TWI756713B (zh) 2022-03-01

Family

ID=74733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773A TWI756713B (zh) 2019-08-29 2020-06-12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7118B (zh)
TW (1) TWI756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3457A (zh) * 2021-04-15 2022-10-2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13206180A (zh) * 2021-04-28 2021-08-03 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CN115966562A (zh) * 2021-10-08 2023-04-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TWI812249B (zh) * 2022-05-30 2023-08-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紅光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與具有紅光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的分立式基板顯示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4618A (ja) * 2004-12-03 2006-06-22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複数の有機el発光素子を利用した表示装置
TW201511254A (zh) * 2013-09-02 2015-03-16 Japan Display Inc 顯示裝置
US20160293687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90041701A1 (en) * 2017-08-01 2019-02-07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TW201911267A (zh) * 2017-07-31 2019-03-16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3325A (ja) * 2004-11-11 2006-06-22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07193300A (ja) * 2005-12-23 2007-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KR101293950B1 (ko) * 2006-06-30 2013-08-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패널
JP5205914B2 (ja) * 2007-07-10 2013-06-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924373B2 (en) * 2007-07-19 2011-04-12 Chimei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US8154703B2 (en) * 2007-10-23 2012-04-10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5586974B2 (ja) * 2010-02-02 2014-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EP2940515B1 (en) * 2012-12-27 2017-05-3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5184542A (ja) * 2014-03-25 2015-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8711379A (zh) * 2014-12-05 2018-10-2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JP6374786B2 (ja) * 2014-12-25 2018-08-15 京セラ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448198A (zh) * 2016-01-04 2016-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19028370A (ja) * 2017-08-02 2019-02-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前面板及び表示装置
US10546913B2 (en) * 2017-08-01 2020-01-28 Innolux Corporation Tile display devices and display devices
TWI623792B (zh) * 2017-08-07 2018-05-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JP6878225B2 (ja) * 2017-09-15 2021-05-2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透明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735634B2 (en) * 2018-06-14 2020-08-04 Gingy Technology Inc.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N209149722U (zh) * 2019-01-08 2019-07-23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4618A (ja) * 2004-12-03 2006-06-22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複数の有機el発光素子を利用した表示装置
TW201511254A (zh) * 2013-09-02 2015-03-16 Japan Display Inc 顯示裝置
US20160293687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911267A (zh) * 2017-07-31 2019-03-16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US20190041701A1 (en) * 2017-08-01 2019-02-07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7118B (zh) 2022-12-16
CN112447118A (zh) 2021-03-05
TW202109156A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6713B (zh) 顯示裝置
US2023009577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2397547A (zh) 显示装置
WO2022095567A1 (zh) 显示面板
CN11348850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086774A (ko) 표시패널
CN1115645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075950A (ko)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11662624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4355658A (zh) 混接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US116643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082488A1 (zh) 封装发光单元、显示装置和封装发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KR20190075190A (ko) 표시 장치
CN216696933U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KR20210100796A (ko)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93068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355657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TW202115939A (zh) 光轉換單元、led顯示面板及led背光模組
TW202305760A (zh) 顯示裝置及拼接顯示裝置
CN21854718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9134025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装置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装置用基板
KR20210059863A (ko) 광학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TW202334717A (zh) 顯示裝置以及其製造方法
KR20240023305A (ko) 표시 장치
JP2015055813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