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1379A -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1379A
CN108711379A CN201810531202.7A CN201810531202A CN108711379A CN 108711379 A CN108711379 A CN 108711379A CN 201810531202 A CN201810531202 A CN 201810531202A CN 108711379 A CN108711379 A CN 108711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ary line
main shaft
substrate
lateral edge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12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郁翔
施建丰
彭焕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5312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11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11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1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层、及一驱动单元。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一周边区、及一延伸区,其中周边区位于显示区与延伸区之间。第二基板覆盖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及周边区,并暴露延伸区。显示层位于第一基板上。电路板连接于第一基板上,其中显示层与至少部分的电路板分别位于第一基板的相反两侧。周边区与延伸区具有一交界线,延伸区具有一下边缘及至少二侧边缘,侧边缘介于交界线与下边缘之间,且交界线的长度大于下边缘的长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738185.6,申请日:2014年12月05日,发明名称: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电子显示装置为一转换电子信号至可见影像的光电装置,使观看者可观看上述电子信号中所负载的资讯。近年来,电子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display)及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等已成为显示器产品的主流。
上述电子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已广泛被应用于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个人随身助理、以及可携式移动电话中,并取代传统电视及阴极射线管的显示荧幕。
为了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多变的需求,业者于制造电子显示装置时更需进一步考虑其外型,以在电子产品有限的空间中与其他多种不同元件进行组装。然而,现有电子显示装置仍无法充分满足上述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非矩形的延伸区,供驱动单元以及测试垫设置于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层、及一电路板。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一周边区、及一延伸区,其中周边区位于显示区与延伸区之间。第二基板覆盖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及周边区,并暴露延伸区。显示层位于第一基板上。电路板连接于第一基板上,其中显示层与至少部分的电路板分别位于第一基板的相反两侧。延伸区与周边区具有一交界线。延伸区具有一下边缘及至少二侧边缘,侧边缘介于该交界线与该下边缘之间。交界线的长度大于下边缘的长度。
在部分实施例中,至少一侧边缘包括一曲线。一主轴通过交界线的中心与下边缘的中心,曲线朝向主轴的方向弯曲。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区实质上为圆形,显示区的圆心至交界线与侧边缘的交点的距离,大于曲线的曲率半径。在部分实施例中,曲线与曲线的曲率中心位于主轴的同一侧。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还包括一直线,直线介于交界线及下边缘之间,且曲线连结直线至交界线。
在部分实施例中,至少一侧边缘包括一曲线。一主轴通过交界线的中心与下边缘的中心,曲线朝远离主轴的方向弯曲。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区实质上为圆形,显示区的圆心至交界线与侧边缘的交点的距离,小于曲线的曲率半径。在部分实施例中,曲线与曲线的曲率中心分别位于主轴的相反两侧。
在部分实施例中,至少一侧边缘为一直线。
在部分实施例中,一主轴通过交界线的中心与下边缘的中心,侧边缘的一与交界线的一交点与主轴的间距,不同于该侧边缘与下边缘的另一交点与主轴的间距。
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总成板,驱动电路总成板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层与驱动电路总成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的相反两侧。
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区实质上为圆形。
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一驱动单元连结延伸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显示装置。电子显示装置包括一外壳、一驱动电路总成板、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外壳定义一容置空间。显示面板位于容置空间内。显示面板的驱动单元连结延伸区至驱动电路总成板。并且,外壳相对于延伸区的部分与延伸区具有相似形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2A为沿图1的A-A’截线所视的剖面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部分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a-1i~显示面板
10、10a-10i~第一基板
11、11c、11g~显示区
12、12c、12g~周边区
13、13a-13i~延伸区
131、131a-131i~交界线
131g1、131g1、131g1~第一区段
131h2、131h1、131h1~第二区段
131i3、131i1、131i1~第三区段
132、132a-132i~下边缘
133、133a-133i~侧边缘
134、134a-134i~侧边缘
1341d~第一区段
1342d~第二区段
20、20c、20g~第二基板
201~外侧缘
206~内表面
208~外表面
21~黑色矩阵
211~内侧缘
25~密封元件
201c~第一外边缘
202c、202g~第二外边缘
203g~第三外边缘
204g~第四外边缘
40~驱动单元
41~电路板
43~驱动芯片
50~测试垫
6~电子显示装置
60~外壳
62~透明显示窗
64~表带
66~表带
601~中央区段
602~顶部区段
603~底部区段
7~驱动电路总成板
I1、I2、I3、I4~交点
M~主轴
C0~圆心
C1、C2、C3~曲率中心
R0~半径
R1、R2、R3~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作详细说明。应了解的是,以下的叙述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样态。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及排列方式尽为简单描述本发明。当然,这些仅用以举例而非本发明的限定。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发明,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连性。
必需了解的是,为特别描述或图示的元件可以此技术人士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
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图示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示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
在此,「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的含义。
参照图1并搭配参考图2A及图2B,其中图2A及图2B显示图1A-A’截线的剖面图。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显示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0、一第二基板20、一显示层30(图2A-图2B)、一驱动单元40、及一或多个测试垫50。显示面板1的元件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并不仅此为限。
显示面板1可为液晶面板,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或者,液晶面板1可为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液晶面板、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液晶面板、水平电场效应(In-Plane Switching,IPS)型液晶面板、边缘电场效应(Fringe FieldSwitching,FFS)型液晶面板、胆固醇(Cholesteric)型液晶面板、蓝相(Blue Phase)型液晶面板或其它任何适合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也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与第一基板10相隔一间距并覆盖第一基板10的部分区域。举例而言,第一基板10具有一显示区11、一周边区12、及一延伸区13,第二基板20覆盖第一基板10的显示区11及周边区12,并暴露延伸区13。并且,如图2A-图2B所示,第二基板20通过一密封元件25连结于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与第一基板10彼此未相互连结。第一基板10可以是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多个像素及开关元件位于显示区11与周边区12,其余驱动电路位于延伸区13。第二基板20可以是彩色滤光片基板或透明盖板(transparent coversubstrate),具有电极图案、黑色矩阵或彩色滤光片等元件,并可以具有触控功能。
显示层30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显示层30根据来自驱动单元40的电子信号作动而显示影像。显示层30可以是液晶(liquid crystal)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密封元件25可以是框胶(sealant)或玻璃胶(Frit),围绕该显示层30并支持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20间距。
继续参照图2A及图2B,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的显示区11由形成于第二基板10上的黑色矩阵21所定义。黑色矩阵21可以形成于第二基板20的内表面206或外表面208上,显示区11位于黑色矩阵21的内缘211所围绕的区域。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区11可以实质上为圆形,一圆心C0定义于显示区11的实质中心(几何中心)。周边区12完全围绕于显示区11的外侧。用于驱动显示层30的驱动电路,例如栅极驱动器部分元件、数据驱动器部分元件、及导线(图未示)形成于第一基板10的周边区12内。
延伸区13自周边区12朝远离显示区11的方向延伸。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区11、周边区12、及延伸区13依序沿主轴M排列,周边区12介于显示区11及延伸区13之间,其中周边区12与延伸区13的交界线131由第二基板20的外侧缘201位于第一基板10上的投影线所定义。在图1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为圆形,因此由第二基板20的外侧缘201所定义的交界线131为一曲线,并且交界线131具有曲率半径R0。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及后续说明的实施例中,位于延伸区13与周边区12之间的交界线131以虚线表示,并且为了清楚显示交界线131,交界线131刻意与第二基板20的外侧缘201分开绘制。
继续参照图1,延伸区13具有一下边缘132。下边缘132位于延伸区13远离周边区12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的圆心C0的主轴M,以利驱动单元40接合。驱动单元40包括驱动芯片43、电路板41及驱动电路总成板7。驱动芯片43可直接连接延伸区13的驱动电路,或是结合于电路板41上。驱动芯片43通过电路板41连结至驱动电路总成板7。电路板41可以是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是薄膜倒装封装(Chip on Film,COF)。驱动电路总成板7可以是具有多样有源及无源元件位于其上的印刷电路板总成(Printed Circuit BoardAssembly,PCBA)。
延伸区13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及134连结于交界线131的二端与下边缘132的二端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与侧边缘134分别为一曲线,并朝向主轴M的方向弯曲。侧边缘133与侧边缘134的曲率半径可为任意值。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与侧边缘134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3mm,以利第一基板10的加工。举例而言,在图1所显示的实施例中,侧边缘133a的曲率中心C1与侧边缘133a位于主轴M的同侧,且其曲率半径为R1,其中曲率半径为R1大于或等于3mm。侧边缘133与侧边缘134的曲率半径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与下边缘132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与交界线131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与下边缘132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与交界线131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与下边缘132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另外,在远离主轴M的二相对方向上,下边缘132与交界线131的间距渐增,并非定值。
参照图3,其显示图1的显示面板1应用于电子显示装置6的示意图。在部分实施例中,电子显示装置6为一手表,其包括一外壳60及一设置于外壳60内的显示面板1。外壳60具有一中央区段601、一顶部区段602及一底部区段603。顶部区段602及底部区段603分别位于中央区段601上、下二侧,并连结表带64、66。一透明显示窗62形成于中央区段601上,以供观看者观看显示面板1所显示的影像。显示面板1设置于外壳60所定义的空间当中。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11正对透明显示窗62。显示区11与透明显示窗62都为圆形,且具有相近的半径。延伸区13设置于底部区段603内部,且底部区段603与延伸区13共形(具有相近形状)。
由于显示面板1的延伸区13并非位于透明显示窗62的下方,透明显示窗62所有面积都可供显示区11显示画面。另外,由于底部区段603内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置延伸区13,因此显示面板1的延伸区13的面积可以增加。于是,延伸区13内可以设置较多的测试垫50,以对显示面板1进行测试。另外,单一测试垫50的面积也可加大,以降低测试成本。
显示面板1的延伸区的特征可以根据其所应用的末端装置的外型进行变更,以下示范性提出显示面板1的多个实施例。
参照图4,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a自周边区12朝远离显示区11的方向延伸。显示区11、周边区12、及延伸区13a依序沿主轴M排列,其中周边区12与延伸区13a的交界线131a由第二基板20的外侧缘201位于第一基板10a上的投影线所定义。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交界线131a为一曲线并且具有曲率半径R0。
延伸区13a具有一下边缘132a。下边缘132a位于延伸区13a远离周边区12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a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a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的圆心C0的主轴M。
延伸区13a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a及134a连结于交界线131a的二端与下边缘132a的二端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a及134a分别为一曲线,并朝远离主轴M的方向弯曲。侧边缘133a及134a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基板20的半径R0,以利第一基板10a进行加工。举例而言,侧边缘133a的曲率中心C2与侧边缘133a位于主轴M的相反侧,且其曲率半径为R2,其中曲率半径R2大于第二基板20的半径R0(显示区11的圆心C0至交界线131与侧边缘133的交点I1的距离)。侧边缘133a与侧边缘134a的曲率半径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a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a与下边缘132a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a与交界线131a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a与下边缘132a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a与交界线131a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a与下边缘132a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a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a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另外,在远离主轴M的二相对方向上,下边缘132a与交界线131a的间距渐增,并非定值。
参照图5,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b自周边区12朝远离显示区11的方向延伸。显示区11、周边区12、及延伸区13b依序沿主轴M排列,其中周边区12与延伸区13b的交界线131b由第二基板20的外侧缘201位于第一基板10b上的投影线所定义。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交界线131b为一曲线并且具有曲率半径R0。
延伸区13b具有一下边缘132b。下边缘132b位于延伸区13b远离周边区12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b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b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的圆心C0的主轴M。延伸区13b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b及134b连结于交界线131b的二端与下边缘132b的二端之间。侧边缘133b及134b都为直线。侧边缘133b与侧边缘134b的长度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b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b与下边缘132b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b与交界线131b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b与下边缘132b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b与交界线131b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b与下边缘132b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b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b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另外,在远离主轴M的二相对方向上,下边缘132b与交界线131b的间距渐增,并非定值。
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显示面板1c包括一第一基板10c、一第二基板20c、一显示层(未图示于图6)、一驱动单元40、及一或多个测试垫50。显示面板1c的元件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并不仅此为限。第二基板20c与第一基板10c相隔一间距并覆盖第一基板10c的部分区域。举例而言,第一基板10c具有一显示区11c、一周边区12c、及一延伸区13c,第二基板20c覆盖第一基板10c的显示区11c及周边区12c,并暴露延伸区13c。
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区11c实质上为圆形,一圆心C0定义于显示区11c的实质中心。并且,周边区12c完全围绕于显示区11c的外侧。用于驱动显示层的栅极驱动器部分元件、数据驱动器部分元件、及导线(图未示)形成于第一基板10c的周边区12c内。
延伸区13c自周边区12c朝远离显示区11c的方向延伸。显示区11c、周边区12c、及延伸区13c依序沿主轴M排列,其中周边区12c与延伸区13c的交界线131c由第二基板20c的外侧缘位于第一基板10c上的投影线所定义。举例而言,在图6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c具有一第一外侧缘201c及一第二外侧缘202c,第一外侧缘201c为一直线,第二外侧缘202c为一曲线,以圆心C0为中心延伸并连结于第一外侧缘201c的两端。交界线131c由第一外侧缘201c所定义,因此交界线131c为一直线。
延伸区13c具有一下边缘132c。下边缘132c位于延伸区13c远离周边区12c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c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c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c的圆心C0的主轴M。
延伸区13c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c及134c连结于交界线131c的二端与下边缘132c的二端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c与侧边缘134c分别为一曲线,并朝向主轴M的方向弯曲。侧边缘133c与侧边缘134c的曲率半径可为任意值。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c与侧边缘134c的曲率半径大于3mm,以利第一基板10c的加工。侧边缘133c与侧边缘134的曲率半径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c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c与下边缘132c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c与交界线131c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c与下边缘132c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c与交界线131c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c与下边缘132c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c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c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
相较于图1所显示的实施例,在显示区11c的面积维持定值的情况下,延伸区13c较靠近显示区11c的圆心C0。因此,显示面板1c沿主轴M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小于显示面板1沿主轴M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有利于末端应用产品的体积的减少。
参照图7A与图7B,图7B显示图7A的E区域的放大图。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d自周边区12c朝远离显示区11c的方向延伸。显示区11c、周边区12c、及延伸区13d依序沿主轴M排列。周边区12c与延伸区13d的交界线131d由第二基板20c的第一外侧缘201c位于第一基板10d上的投影线所定义,因此交界线131d为一直线。在图7A所显示的实施例中,交界线131d的长度小于第一外侧缘201c的长度。
延伸区13d具有一下边缘132d。下边缘132d位于延伸区13d远离周边区12c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d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d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c的圆心C0的主轴M。
延伸区13d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d及134d连结于交界线131d的二端与下边缘132d的二端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侧边缘134d包括一第一区段1341d及一第二区段1342d。第一区段1341d为一直线,垂直连结于下边缘132d。第二区段1342d为一曲线,连结第一区段1341d至交界线131d。第二区段1342d朝向主轴M的方向弯曲,其曲率半径可为任意值。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区段1342d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3mm,以利第一基板10d的加工。举例而言,在图7B所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区段1342d的曲率中心C3与侧边缘134d位于主轴M的同侧,且其曲率半径为R3,其中曲率半径为R3大于或等于3mm。侧边缘133d的型态可以相同或相异于侧边缘134d。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d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d与下边缘132d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d与交界线131d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d与下边缘132d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d与交界线131d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d与下边缘132d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d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d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
参照图8,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e自周边区12c朝远离显示区11c的方向延伸。显示区11c、周边区12c、及延伸区13e依序沿主轴M排列,其中周边区12c与延伸区13e的交界线131e由第二基板20c的外侧缘201c与203c位于第一基板10e上的投影线所定义。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交界线131e包括一第一区段131e1、一第二区段131e2、及一第三区段131e3依序相连。第二区段131e2为一直线对齐于第二基板20的第一外侧缘201c,其中第二区段131e2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c的圆心C0的主轴M。第一区段131e1与第三区段131e3为第二基板20的第二外侧缘203c的部分所定义,因此分别为一曲线。第一区段131e1与第三区段131e3分别连结于第二区段131e2的二侧,并具有曲率半径R0。
延伸区13e具有一下边缘132e。下边缘132e位于延伸区13e远离周边区12c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e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e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c的圆心C0的主轴M。
延伸区13e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e及134e连结于交界线131e的二端与下边缘132e的二端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e及134e分别为一曲线,并朝远离主轴M的方向弯曲。侧边缘133e及134e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基板20c的半径R0,以利第一基板10e进行加工。侧边缘133e与侧边缘134e的曲率半径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e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e与下边缘132e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e与交界线131e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e与下边缘132e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e与交界线131e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e与下边缘132e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e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e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另外,在远离主轴M的二相对方向上,下边缘132e与交界线131e的间距渐增,并非定值。
参照图9,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f自周边区12c朝远离显示区11c的方向延伸。显示区11c、周边区12c、及延伸区13f依序沿主轴M排列,其中周边区12c与延伸区13f的交界线131f由第二基板20的第一外侧缘201c位于第一基板10f上的投影线所定义,因此交界线131f为一直线。
延伸区13f具有一下边缘132f。下边缘132f位于延伸区13f远离周边区12c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f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f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c的圆心C0的主轴M。延伸区13f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f及134f连结于交界线131f的二端与下边缘132f的二端之间。侧边缘133f及134f都为直线。侧边缘133f与侧边缘134f的长度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f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f与下边缘132f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f与交界线131f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f与下边缘132f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f与交界线131f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f与下边缘132f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f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f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
参照图10,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显示面板1g包括一第一基板10g、一第二基板20g、一显示层(未图示于图10)、一驱动单元40、及一或多个测试垫50。显示面板1g的元件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并不仅此为限。第二基板20g与第一基板10g相隔一间距并覆盖第一基板10g的部分区域。举例而言,第一基板10g具有一显示区11g、一周边区12g、及一延伸区13g,第二基板20g覆盖第一基板10g的显示区11g及周边区12g,并暴露延伸区13g。
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区11g实质上为圆形,一圆心C0定义于显示区11g的实质中心。并且,周边区12g完全围绕于显示区11g的外侧。用于驱动显示层的栅极驱动器、数据驱动器、及导线(图未示)形成于第一基板10g的周边区12g内。
延伸区13g自周边区12g朝远离显示区11g的方向延伸。显示区11g、周边区12g、及延伸区13g依序沿主轴M排列。在图10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g具有第一外侧缘201g、第二外侧缘202g、第三外侧缘203g、及第四外侧缘204g。第一外侧缘201g为一直线,并垂直于主轴M。第二外侧缘202g与第三外侧缘203g分别为一直线,并连结于第一外侧缘201g的二端。第二外侧缘202g与第三外侧缘203g分别与第一外侧缘201g夹设一夹角。第四外侧缘204g为一曲线,以圆心C0为中心延伸并连结第二外侧缘202g至第三外侧缘203g。
周边区12g与延伸区13g的交界线131g由第二基板20g第一外侧缘201g、第二外侧缘202g及第三外侧缘203g所定义。因此,交界线131g包括一第一区段131g1、一第二区段131g2及一第三区段131g3依序相连。第一区段131g1、第二区段131g2及第三区段131g3分别为一直线,其中第一区段131g1对齐第一外侧缘201g。第二区段131g2对齐第二外侧缘202g。第三区段131g3对齐第三外侧缘203g。
延伸区13g具有一下边缘132g。下边缘132g位于延伸区13g远离周边区12g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g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g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g的圆心C0的主轴M。
延伸区13g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g及134g连结于交界线131g的二端与下边缘132g的二端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g与侧边缘134g分别为一曲线,并朝向主轴M的方向弯曲。侧边缘133g与侧边缘134g的曲率半径可为任意值。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g与侧边缘134g的曲率半径大于3mm,以利第一基板10g的加工。侧边缘133g与侧边缘134的曲率半径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g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g与下边缘132g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g与交界线131g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g与下边缘132g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g与交界线131g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g与下边缘132g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g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g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另外,在远离主轴M的二相对方向上,下边缘132g与交界线131g的间距渐增,并非定值。
相比较于图1所显示的实施例,在显示区11g的面积维持定值的情况下,延伸区13g较靠近显示区11g的圆心C0。因此,显示面板1g沿主轴M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小于显示面板1沿主轴M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有利于末端应用产品的体积的减少。
参照图11,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h自周边12g朝远离显示区11g的方向延伸。显示区11g、周边区12g、及延伸区13h依序沿主轴M排列。周边区12g与延伸区13g的交界线131g由第二基板20g第一外侧缘201g、第二外侧缘202g及第三外侧缘203g所定义。因此,交界线131g包括一第一区段131g1、一第二区段131g2及一第三区段131g3依序相连。第一区段131g1、第二区段131g2及第三区段131g3分别为一直线,其中第一区段131g1对齐第一外侧缘201g。第二区段131g2对齐第二外侧缘202g。第三区段131g3对齐第三外侧缘203g。
延伸区13h具有一下边缘132h。下边缘132h位于延伸区13h远离周边区12g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h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h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g的圆心C0的主轴M。延伸区13h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h及134h连结于交界线131h的二端与下边缘132h的二端之间。侧边缘133h及134h都为直线。侧边缘133h与侧边缘134h的长度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h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h与下边缘132h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h与交界线131h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h与下边缘132h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h与交界线131h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h与下边缘132h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h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h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另外,在远离主轴M的二相对方向上,下边缘132h与交界线131h的间距渐增,并非定值。
参照图12,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i自周边区12g朝远离显示区11g的方向延伸。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区11g、周边区12g、及延伸区13h依序沿主轴M排列。周边区12g与延伸区13i的交界线131i由第二基板20i第一外侧缘201g、第二外侧缘202g及第三外侧缘203g所定义。因此,交界线131i包括一第一区段131i1、一第二区段131i2及一第三区段131i3依序相连。第一区段131i1、第二区段131i2及第三区段131i3分别为一直线,其中第一区段131i1对齐第一外侧缘201g。第二区段131i2对齐第二外侧缘202g。第三区段131i3对齐第三外侧缘203g。
延伸区13i具有一下边缘132i。下边缘132i位于延伸区13i远离周边区12g的一侧并与交界线131i相对。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边缘132i为一直线并且垂直于一通过显示区11g的圆心C0的主轴M。
延伸区13i还具有二个侧边缘133i及134i连结于交界线131i的二端与下边缘132i的二端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侧边缘133i及134i分别为一曲线,并朝远离主轴M的方向弯曲。侧边缘133i及134i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基板20g的半径R0,以利第一基板10i进行加工。侧边缘133i与侧边缘134i的曲率半径可以相同或相异。在部分实施例中,延伸区13i对称于主轴M,主轴M通过交界线131i与下边缘132i的中心。
通过上述配置,侧边缘133i与交界线131i的交点I1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3i与下边缘132i的交点I2与主轴M的间距。侧边缘134i与交界线131i的交点I3与主轴M的间距,大于侧边缘134i与下边缘132i的交点I4与主轴M的间距。交界线131i自交点I1延伸至交点I3的距离,大于下边缘132i自交点I2延伸至交点I4的距离。另外,在远离主轴M的二相对方向上,下边缘132i与交界线131i的间距渐增,并非定值。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具有一圆形的显示区域,故可应用于一圆形的电子显示装置当中。并且,由于显示面板的延伸区位于电子显示装置的外壳内部,且与对应的外壳共形,因此具有较大的面积供测试垫设置于其上,有利测试成本降低。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发明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都可根据本发明使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周边区及延伸区,其中该周边区位于该显示区与该延伸区之间;
第二基板,覆盖该第一基板的该显示区及该周边区,并暴露该延伸区;以及
显示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以及
电路板,连接于该第一基板上,
其中,该显示层与至少部分的该电路板分别位于该第一基板的相反两侧,
其中,该延伸区与该周边区具有一交界线,该延伸区具有一下边缘及至少二侧边缘,该些侧边缘介于该交界线与该下边缘之间,且该交界线的长度大于该下边缘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些侧边缘之一者包括一曲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一主轴通过该交界线的中心与该下边缘的中心,该曲线朝向该主轴的方向弯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区实质上为圆形,该显示区的圆心至该交界线与该侧边缘的交点的距离,大于该曲线的曲率半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曲线与该曲线的曲率中心位于该主轴的同一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些侧边缘之该者还包括一直线,该直线介于该交界线及该下边缘之间,且该曲线连结该直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一主轴通过该交界线的中心与该下边缘的中心,该曲线朝远离该主轴的方向弯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区实质上为圆形,该显示区的圆心至该交界线与该侧边缘的交点的距离,小于该曲线的曲率半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曲线与该曲线的曲率中心分别位于该主轴的相反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些侧边缘之一者与该交界线的一交点与该主轴的间距,不同于该些侧边缘的该者与该下边缘的另一交点与该主轴的间距。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测试垫,靠近该些侧边缘之一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总成板,电性连接该电路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层与该驱动电路总成板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相反两侧。
CN201810531202.7A 2014-12-05 2014-12-05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8711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1202.7A CN108711379A (zh) 2014-12-05 2014-12-05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1202.7A CN108711379A (zh) 2014-12-05 2014-12-05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CN201410738185.6A CN105719570B (zh) 2014-12-05 2014-12-05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8185.6A Division CN105719570B (zh) 2014-12-05 2014-12-05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1379A true CN108711379A (zh) 2018-10-26

Family

ID=561443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1202.7A Pending CN108711379A (zh) 2014-12-05 2014-12-05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CN201410738185.6A Active CN105719570B (zh) 2014-12-05 2014-12-05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8185.6A Active CN105719570B (zh) 2014-12-05 2014-12-05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7113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7118A (zh) * 2019-08-29 2021-03-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3534A1 (en) * 2008-02-22 2009-08-2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593087A (zh) * 2013-11-06 2014-02-19 无锡博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5376B2 (ja) * 1997-05-13 2007-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検査方法
JP2003098272A (ja) * 2001-07-17 2003-04-03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39995C (zh) * 2007-01-12 2008-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面板
US7778118B2 (en) * 2007-08-28 2010-08-17 Garmin Ltd. Watch device having touch-bezel user interface
US9626900B2 (en) * 2007-10-23 2017-04-18 Japan Display Inc. Electro-optical device
CN101726929B (zh) * 2009-12-31 2012-05-3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TWI472856B (zh) * 2012-07-12 2015-02-1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3534A1 (en) * 2008-02-22 2009-08-2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593087A (zh) * 2013-11-06 2014-02-19 无锡博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7118A (zh) * 2019-08-29 2021-03-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9570A (zh) 2016-06-29
CN105719570B (zh) 2018-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9008B (zh) 显示装置
CN202887620U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包括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
CN104834138B (zh) 高画质液晶显示器像素电路
KR102179011B1 (ko) 표시 장치
KR101334045B1 (ko) 표시장치
KR20070079006A (ko) 표시장치
US1073989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792734B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器
US1060610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isplay apparatus
CN10971253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336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080079089A (ko)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719570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装置
US11606867B2 (en) Foldable displays and methods
CN11045654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64925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1076430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09730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614912A (zh)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CN11433512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4050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65606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928688B2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08780252A (zh) 显示装置
CN105842936A (zh) 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