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6673B -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 Google Patents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6673B
TWI756673B TW109114547A TW109114547A TWI756673B TW I756673 B TWI756673 B TW I756673B TW 109114547 A TW109114547 A TW 109114547A TW 109114547 A TW109114547 A TW 109114547A TW I756673 B TWI756673 B TW I7566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shaft
abutting
clamping
cam
piv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2755A (zh
Inventor
鄭正雄
曾文彬
鄭晶華
Original Assignee
廣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4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667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2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2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6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6673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係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包含一樞轉軸及一樞轉組件。樞轉軸能轉動地設於支撐結構上,且用於固設底線擺桿。樞轉組件包含一搖臂、一抵靠輪、及一凸輪。搖臂樞設於支撐結構上,且連接於樞轉軸,並能拉動轉動樞轉軸。抵靠輪能轉動地設於搖臂上。凸輪固設驅動軸並隨著驅動軸旋轉;凸輪的外環面抵靠於抵靠輪的的外環面,且兩外環面在抵靠處相平行。藉由凸輪隨著驅動軸轉動,而適時透過抵靠輪與搖臂拉動旋轉樞轉軸。由於抵靠輪與凸輪之間滾動接觸,並且運作中凸輪的外環面與抵靠輪的外環面在抵靠處維持相互平行,故能大幅降低摩擦損耗。

Description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在現有技術的織帶機中,部分機種為了讓緯鉤、織針、及底線擺桿具有足夠的運作空間以相互配合,會將底線擺桿的擺動方向設計成傾斜於緯鉤(大致呈橫向)及織針(大致呈縱向)的運動方向,藉此避免相互碰撞干擾。
請參考圖6及圖7,為達到上述目的,現有技術的織帶機包含有一第一軸91、一緯鉤92、一第二軸93、一推抵件94、一固定座95、一樞轉軸96、一抵靠組件、及一底線擺桿98。第一軸91連接至驅動裝置(圖中未示),緯鉤92固設於第一軸91上,藉此驅動裝置可以透過第一軸91帶動緯鉤92來回運動。第二軸93以一皮帶與第一軸91連接,並藉此被第一軸91帶動轉動。推抵件94固設於第二軸93的外環面,且隨著第二軸93轉動而移動;並且,推抵件94具有一推抵曲面941。固定座95固定設置於織帶機的支撐結構上。樞轉軸96能轉動地設於固定座95上。抵靠組件包含有一抵靠座971、一抵靠塊972、及一彈簧973。抵靠座971固設於樞轉軸96的外環面,並且能相對於固定座95移動。抵靠塊972設於抵靠座971上,並且抵靠於推抵件94的推抵曲面941。彈簧973設於固定座95與抵靠座971之間,藉此能夠透過推抵抵靠座971而使抵靠塊972在運作過程中維持抵靠於推抵曲面941。底線擺桿98固設於樞轉軸96突出於固定座95的一端,並能隨著樞轉軸96轉動而移動。
藉由上述結構,當第二軸93隨著第一軸91轉動時,推抵件94會隨著移動,並且以推抵曲面941逐漸推抵抵靠塊972。而因抵靠塊972係設於抵靠座971上,且抵靠座971係固設於樞轉軸96的外環面,故當推抵曲面94推抵抵靠塊972時,等同於對樞轉軸96產生一力矩;屆時,彈簧973受到推抵而壓縮,最終該力矩使樞轉軸96相對於固定座95轉動;反之,當推抵件94隨著第二軸93逆向移動時,抵靠塊972受到彈簧973的推抵而隨著推抵曲面941逐漸復位,進而使底線擺桿98以所需的路徑來回擺動。並且,因第一軸91與第二軸93皆與皮帶嚙合,故會同步來回轉動,藉此底線擺桿98即能配合緯鉤92的運作來回擺動以進行織帶。
然而,上述結構具有下列缺點:
第一,由於第二軸93係與第一軸91同步來回轉動,所以固設於第二軸93的推抵件94也會隨著第一軸91同步來回移動;再加上抵靠塊972受到彈簧973的推抵而持續地抵靠於推抵曲面941,因此在推抵件94來回移動的過程中,推抵曲面941與抵靠塊972之間會持續來回摩擦,進而造成嚴重的磨耗。
第二,由於推抵塊972實際上是以樞轉軸96為軸心弧形移動,因此抵靠塊972與推抵曲面941在運作過程中並無法維持完全的正向抵靠,而是在推抵曲面941推抵的過程中推抵塊972會逐漸傾斜於推抵曲面941,如此一來則會產生更嚴重的摩擦損耗。
第三,因為底線擺桿98必須配合緯鉤92的移動來擺動織帶,並且底線擺桿98的擺動時機與距離完全依據推抵件94推抵抵靠塊972的時機與程度,故推抵件94的推抵曲面941必須配合緯鉤92的運動來設計,因此推抵曲面941必然會是一個不規則的曲面形狀。再加上推抵曲面941必須具有足夠的精確度,因此其設計時的計算模擬以及製造時的公差管控必須相當嚴謹。如此一來,必定會耗費較高的設計與製造成本。
第四,部分廠商為了降低前述的摩擦噪音,會以塑料來製造抵靠塊972。然而這樣一來,抵靠塊972本身的摩擦損耗則會更為劇烈,進而導致底線擺桿98的擺動時機與幅度更快速的失準。
第五,現有技術的機構體積龐大且零件繁多,因此機構複雜不容易拆裝維修。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能大幅降低摩擦損耗,因此更耐用而節省成本。並且,其設計簡單、體積小、拆裝維修皆容易,可以進一步降低設計製造以及維修保養的成本。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用以設於一織帶機的一支撐結構上,且用以固設一底線擺桿;該織帶機包含一驅動軸。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包含:一座體,其用以設於該支撐結構上;一樞轉軸,其能轉動地貫穿該座體,且包含相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用以固設該底線擺桿;一樞轉組件,其包含一牽動件,其固設於該樞轉軸的該第二端;一連接桿,其連接於該牽動件,且該連接桿與該牽動件的連接處不位於該樞轉軸的軸向延伸線上;一搖臂,其一端用以樞設於該支撐結構上,另一端連接於該連接桿;一抵靠輪,其能轉動地設於該搖臂上; 一凸輪,其用以固定套設於該驅動軸上並隨著該驅動軸旋轉;該凸輪的外環面抵靠於該抵靠輪的的外環面,且該凸輪的外環面與該抵靠輪的外環面在抵靠處相互平行;一彈性元件,其連接於該樞轉組件,且傾向於使該抵靠輪抵靠於該凸輪。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藉由牽動件固設於樞轉軸的第二端,且連接桿與牽動件的連接處不位於樞轉軸的軸向延伸線上,於是當連接桿拉動牽動件時便能帶動樞轉軸。並且,藉由搖臂、抵靠輪、及凸輪相配合,凸輪便能隨著驅動軸轉動而適時透過抵靠輪與搖臂拉動連接桿,藉此帶動旋轉樞轉軸。其中,由於抵靠輪與凸輪之間係滾動接觸,因此兩者之間的摩擦損耗極小;並且,於運作中,凸輪的外環面與抵靠輪的外環面在抵靠處維持相互平行,因此相較於現有技術逐漸傾斜的滑動接觸來說,能進一步大幅降低摩擦損耗,因此更耐用而節省成本。此外,本創作設計簡單、體積小、拆裝維修皆容易,可以進一步降低設計製造以及維修保養的成本。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彈性元件為一扭簧;該彈性元件連接於該樞轉軸,且向該樞轉軸提供一扭矩,藉此該彈性元件透過該樞轉軸連接該樞轉組件而使該抵靠輪抵靠於該凸輪。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一轉動方向;一第二轉動方向,其逆向於該第一轉動方向;一調整件,其套設於該樞轉軸,且能相對於該樞轉軸旋轉;該彈性元件的一端固設於該調整件,另一端固設於該樞轉軸;當該調整件順著該第一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樞轉軸轉動時,該扭矩增加;當該調整件順著該第二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樞轉軸轉動時,該扭矩減少;該調整件包含 複數卡固部,其呈環狀排列且位於該樞轉軸的徑向方向上;一卡固組件,其固設於該座體上;該卡固組件抵靠於該調整件的其中一該卡固部,並於該第二轉動方向上止擋該調整件。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調整件的各該卡固部形成於該調整件的外環面上。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卡固組件包含一卡固座,其固設於該座體,且包含一抵靠壁;一卡固件,其樞設於該卡固座;當該調整件順著該第一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樞轉軸轉動時,該調整件的該等卡固部依序使該卡固件相對於該卡固座樞轉;當該調整件順著該第二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樞轉軸轉動時,該調整件的其中一該卡固部抵靠於該卡固件而該卡固件抵靠於該卡固座的該抵靠壁,藉此於該第二轉動方向上止擋該調整件。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卡固組件的該卡固座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面,其面向該調整件;一第二面,其背向該調整件;一穿孔,其貫穿該第一面及該第二面;該卡固座的該抵靠壁形成於該穿孔的內壁面;兩樞設槽,其連通於該穿孔並位於該穿孔的相對兩側;各該樞設槽於該第二面形成有一開口;該卡固組件的該卡固件進一步包含一抵靠部,其能抵靠於該卡固座的該抵靠壁,且能抵靠於該調整件的其中一該卡固部; 兩樞設部,其形成於該抵靠部的兩端,且分別能轉動地設於該卡固座的該兩樞設槽內;各該樞設部能由相對應的該樞設槽於該第二面上所形成的該開口進入或脫離該相對應的該樞設槽;該卡固組件進一步包含一卡固蓋,其能分離地設於該卡固座的該第二面,且封閉各該樞設槽於該第二面上所形成的該開口。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調整件進一步包含 複數插槽,其呈環狀排列且位於該樞轉軸的徑向方向上;各該插槽於該調整件的外環面上形成有一開口。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各該插槽沿該樞轉軸的徑向方向延伸。
A:底線擺桿
B:驅動軸
D1:第一轉動方向
D2:第二轉動方向
10:座體
11:基座部
12:承載部
20:樞轉軸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30:樞轉組件
31:牽動件
32:連接桿
33:搖臂
34:抵靠輪
35:凸輪
40:彈性元件
50:調整件
51:卡固部
52:插槽
60:卡固組件
61:卡固座
611:抵靠壁
612:第一面
613:第二面
614:穿孔
615:樞設槽
62:卡固件
621:抵靠部
622:樞設部
63:卡固蓋
91:第一軸
92:緯鉤
93:第二軸
94:推抵件
941:推抵曲面
95:固定座
96:樞轉軸
971:抵靠座
972:抵靠塊
973:彈簧
98:底線擺桿
圖1係本創作的立體外觀圖。
圖2係本創作的搖臂、抵靠輪、及凸輪的側視圖。
圖3係本創作的元件分解圖。
圖4係本創作的另一元件分解圖。
圖5係本創作的調整件及卡固組件的剖面圖。
圖6係現有技術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的立體外觀圖。
圖7係現有技術的仰視放大視意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考圖1及圖3,本創作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係用以設於一織帶機的一支撐結構(圖中未示)上,且用以固設一底線擺桿A。織帶機包含一驅動軸B。其中,該支撐結構可以是該織帶機的機台或骨架等。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包含一座體10、一樞轉軸20、一樞轉組件30、及一彈性元件40。
請進一步參考圖3及圖4,座體10用以設於支撐結構上,且在本實施例中座體10包含一基座部11及兩承載部12。兩承載部12形成於基座部11的相對兩側邊,且朝向基座部11的同一延伸;換言之,座體10在本實施例中呈一凹字形結構。
樞轉軸20能轉動地貫穿座體10,具體來說是能轉動地貫穿兩承載部12,且樞轉軸20包含相對的一第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第一端21用以固設底線擺桿A。
請進一步參考圖2、圖3、及圖4。樞轉組件30包含一牽動件31、一連接桿32、一搖臂33、一抵靠輪34、及一凸輪35。牽動件31固設於樞轉軸20的第二端22。連接桿32連接於牽動件31,且連接桿32與牽動件31的連接處不位於樞轉軸20的軸向延伸線上,藉此當連接感拉動牽動件31時,便能帶動轉動樞轉軸20。搖臂33的一端用以樞設於支撐結構上,而另一端連接於連接桿32。抵靠輪34能轉動地設於搖臂33上。凸輪35用以固定套設於驅動軸B上並隨著驅動軸B旋轉;並且,凸輪35的外環面抵靠於抵靠輪34的的外環面,且凸輪35的外環面與抵靠輪34的外環面在抵靠處相互平行。換言之,凸輪35與抵靠輪34以各自的外環面相接觸且滾動連接,而在兩者相對滾動的過程中,凸輪35的外環面與抵靠輪34的外環面在抵靠處維持相互平行。
彈性元件40連接於樞轉組件30,且傾向於使抵靠輪34抵靠於凸輪35。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40為一扭簧,彈性元件40連接於樞轉軸20,且向樞轉軸20提供一扭矩,該扭矩藉由樞轉軸20、牽動件31、連接桿32、及搖臂33而使抵靠輪34維持抵靠於凸輪35。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彈性元件40則不以扭簧及連接於樞轉軸20為限,例如也可以是一壓縮彈簧,且一端抵靠於支撐結構而另一端抵靠於搖臂33,藉此也能抵靠輪34維持抵靠於凸輪35。
此外,請進一步參考圖3、圖4、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一轉動方向D1、一第二轉動方向D2、一調整件50、及一卡固組件60。
第一轉動方向D1逆向於第二轉動方向D2。
調整件50套設於樞轉軸20,且能相對於樞轉軸20旋轉。彈性元件40的一端固設於調整件50,另一端固設於樞轉軸20。當調整件50順著第一轉動方向D1相對於樞轉軸20轉動時,彈性元件40的扭矩增加;當調整件50順著第二轉動方向D2相對於樞轉軸20轉動時,彈性元件40的扭矩減少。調整件50包含複數卡固部51及複數插槽52。卡固部51呈環狀排列且位於樞轉軸20的徑向方向上,且具體來說各卡固部51在本實施例中係形成於調整件50的外環面上,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形成於調整件50的一側面上。插槽52呈環狀排列且位於樞轉軸20的徑向方向上,且各插槽52於調整件50的外環面上形成有一開口。在本實施例中插槽52貫通卡固部51,且在卡固部51上形成開口。在本實施例中各插槽52沿樞轉軸20的徑向方向延伸。
卡固組件60固設於座體10上,且抵靠於調整件50的其中一卡固部51,並於第二轉動方向D2上止擋調整件50。卡固組件60包含一卡固座61、一卡固件62、及一卡固蓋63。
卡固座61固設於座體10,且包含一抵靠壁611、一第一面612、一第二面613、一穿孔614、及兩樞設槽615。抵靠壁611形成於穿孔614的內壁面。第一面612面向調整件50。第二面613背向調整件50。穿孔614貫穿第一面612及第二面613。兩樞設槽615連通於穿孔614並位於穿孔614的相對兩側,且各樞設槽615於第二面613形成有一開口。
卡固件62樞設於卡固座61。當調整件50順著第一轉動方向D1相對於樞轉軸20轉動時,調整件50的該等卡固部51依序撥動卡固件62使卡固件62相對於卡固座61樞轉;當調整件50順著第二轉動方向D2相對於樞轉軸20轉動時,卡固件62抵靠於調整件50的其中一卡固部51以及卡固座61的抵靠壁611,並於第二轉動方向D2上止擋調整件50。卡固件62包含一抵靠部621及兩樞設部622,抵靠部621能抵靠於卡固座61的抵靠壁611,且能抵靠於調整件50的其中一卡固部51。兩樞設部622形成於抵靠部621的兩端,且分別能轉動地設於卡固座61的兩樞設槽615內。各樞設部622能由相對應的樞設槽615於第二面613上所形成的開口進入或脫離相對應的樞設槽615。
卡固蓋63能分離地設於卡固座61的第二面613,且封閉各樞設槽615於第二面613上所形成的開口。
使用時,操作者能以任意的桿體插入其中一插槽52中,並且朝向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調整件50,藉此使彈性元件40所提供的扭矩增加,以使抵靠輪34能更緊固地抵靠於凸輪35,進而使底線擺桿A的擺動更加精確。
此外,在調整的過程中,當操作者朝向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調整件50時,由於卡固件62並未受到限制,因此調整件50的該等卡固部51能依序撥動卡固件62使卡固件62相對於卡固座61樞轉;換言之,由於在順著第一轉動方向D1的方向上卡固件62並未受到限制而能相對於卡固座61轉動,因此卡固件62會被撥動而不會止擋調整件50朝向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
反之,在彈性元件40所提供的扭矩足夠後,操作者便會停止朝向第一轉動方向D1施力,此時彈性元件40的扭矩便會傾向於朝向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調整件50;然而,當調整件50順著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時,卡固件62抵靠於調整件50的其中一卡固部51以及卡固座61的抵靠壁611,並於第二轉動方向D2上止擋調整件50。換言之,在順著第二轉動方向D2的方向上,卡固件62受到抵靠壁611的限制而無法相對於卡固座61轉動,因此調整件50的抵靠部621便無法撥動卡固件62,而相對會被卡固件62抵靠卡固進而使得調整件50無法繼續順著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如此一來,便能維持調整後的扭矩。
藉由牽動件31固設於樞轉軸20的第二端22,且連接桿32與牽動件31的連接處不位於樞轉軸20的軸向延伸線上,於是當連接桿32拉動牽動件31時便能帶動旋轉樞轉軸20。並且,藉由搖臂33、抵靠輪34、及凸輪35相配合,凸輪35便能隨著驅動軸B轉動而適時透過抵靠輪34與搖臂33拉動連接桿32,藉此帶動旋轉樞轉軸20。其中,由於抵靠輪34與凸輪35之間係滾動接觸,因此兩者之間的摩擦損耗極小;並且,於運作中,凸輪35的外環面與抵靠輪34的外環面在抵靠處維持相互平行,因此相較於現有技術逐漸傾斜的滑動接觸來說,能進一步大幅降低摩擦損耗,因此更耐用而節省成本。此外,本創作設計簡單、體積小、拆裝維修皆容易,可以進一步降低設計製造以及維修保養的成本。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A:底線擺桿
B:驅動軸
10:座體
20:樞轉軸
30:樞轉組件
31:牽動件
32:連接桿
33:搖臂
34:抵靠輪
35:凸輪
60:卡固組件

Claims (8)

  1. 一種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用以設於一織帶機的一支撐結構上,且用以固設一底線擺桿;該織帶機包含一驅動軸;該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包含一座體,其用以設於該支撐結構上;一樞轉軸,其能轉動地貫穿該座體,且包含相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用以固設該底線擺桿;一樞轉組件,其包含一牽動件,其固設於該樞轉軸的該第二端;一連接桿,其連接於該牽動件,且該連接桿與該牽動件的連接處不位於該樞轉軸的軸向延伸線上;一搖臂,其一端用以樞設於該支撐結構上,另一端連接於該連接桿;一抵靠輪,其能轉動地設於該搖臂上;一凸輪,其用以固定套設於該驅動軸上並隨著該驅動軸旋轉;該凸輪的外環面抵靠於該抵靠輪的的外環面,且該凸輪的外環面與該抵靠輪的外環面在抵靠處相互平行;一彈性元件,其連接於該樞轉組件,且傾向於使該抵靠輪抵靠於該凸輪。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彈性元件為一扭簧;該彈性元件連接於該樞轉軸,且向該樞轉軸提供一扭矩,藉此該彈性元件透過該樞轉軸連接該樞轉組件而使該抵靠輪抵靠於該凸輪。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一轉動方向;一第二轉動方向,其逆向於該第一轉動方向; 一調整件,其套設於該樞轉軸,且能相對於該樞轉軸旋轉;該彈性元件的一端固設於該調整件,另一端固設於該樞轉軸;當該調整件順著該第一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樞轉軸轉動時,該扭矩增加;當該調整件順著該第二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樞轉軸轉動時,該扭矩減少;該調整件包含複數卡固部,其呈環狀排列且位於該樞轉軸的徑向方向上;一卡固組件,其固設於該座體上;該卡固組件抵靠於該調整件的其中一該卡固部,並於該第二轉動方向上止擋該調整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調整件的各該卡固部形成於該調整件的外環面上。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卡固組件包含一卡固座,其固設於該座體,且包含一抵靠壁;一卡固件,其樞設於該卡固座;當該調整件順著該第一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樞轉軸轉動時,該調整件的該等卡固部依序使該卡固件相對於該卡固座樞轉;當該調整件順著該第二轉動方向相對於該樞轉軸轉動時,該調整件的其中一該卡固部抵靠於該卡固件而該卡固件抵靠於該卡固座的該抵靠壁,藉此於該第二轉動方向上止擋該調整件。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卡固組件的該卡固座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面,其面向該調整件;一第二面,其背向該調整件;一穿孔,其貫穿該第一面及該第二面;該卡固座的該抵靠壁形成於該穿孔的內壁面; 兩樞設槽,其連通於該穿孔並位於該穿孔的相對兩側;各該樞設槽於該第二面形成有一開口;該卡固組件的該卡固件進一步包含一抵靠部,其能抵靠於該卡固座的該抵靠壁,且能抵靠於該調整件的其中一該卡固部;兩樞設部,其形成於該抵靠部的兩端,且分別能轉動地設於該卡固座的該兩樞設槽內;各該樞設部能由相對應的該樞設槽於該第二面上所形成的該開口進入或脫離該相對應的該樞設槽;該卡固組件進一步包含一卡固蓋,其能分離地設於該卡固座的該第二面,且封閉各該樞設槽於該第二面上所形成的該開口。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該調整件進一步包含複數插槽,其呈環狀排列且位於該樞轉軸的徑向方向上;各該插槽於該調整件的外環面上形成有一開口。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其中,各該插槽沿該樞轉軸的徑向方向延伸。
TW109114547A 2020-04-30 2020-04-30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TWI756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4547A TWI756673B (zh) 2020-04-30 2020-04-30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4547A TWI756673B (zh) 2020-04-30 2020-04-30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2755A TW202142755A (zh) 2021-11-16
TWI756673B true TWI756673B (zh) 2022-03-01

Family

ID=8078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4547A TWI756673B (zh) 2020-04-30 2020-04-30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6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566B (zh) * 2022-07-26 2024-04-26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分离agv和装配台车的应急消防小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491A (zh) * 1996-10-03 1998-06-03 路易吉·O·佐雷尼 经编钩编织带机上交替插入纬纱的装置及其制品
JP4309339B2 (ja) * 2002-05-29 2009-08-05 ソシエテ ド テクノロジー ミシュラン ストリップを回転表面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TWM591531U (zh) * 2019-06-19 2020-03-01 高恩機械有限公司 紡織底線傳送機構
TWM601251U (zh) * 2020-04-30 2020-09-11 廣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491A (zh) * 1996-10-03 1998-06-03 路易吉·O·佐雷尼 经编钩编织带机上交替插入纬纱的装置及其制品
JP4309339B2 (ja) * 2002-05-29 2009-08-05 ソシエテ ド テクノロジー ミシュラン ストリップを回転表面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TWM591531U (zh) * 2019-06-19 2020-03-01 高恩機械有限公司 紡織底線傳送機構
TWM601251U (zh) * 2020-04-30 2020-09-11 廣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2755A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6673B (zh)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US7571689B2 (en) Clutch structure for presser foot of embroidery sewing machine
US5597060A (en) Centrifugal actuator for centrifugal clutch
CN111118752B (zh) 缝纫机
TWI567258B (zh) Ribbon drive
TWI506173B (zh) Sewing machine differential feeding device
TWM601251U (zh) 織帶機的底線擺桿連動機構
WO2017038229A1 (ja) ミシン
CN113584700B (zh) 织带机的底线摆杆连动机构
JPH07268742A (ja) 織機における開口方法及び装置
TWM599326U (zh) 織帶機織針平移機構
CN103173914A (zh) 引纬传动机构
JPH0728969B2 (ja) ミシンの被加工物送り出し装置
JPS601037B2 (ja) ミシンにおける送り調節装置及び/又はオ−バ−ステツチ調節装置用の制御リンク機構
CZ21447U1 (cs) Ústrojí pro pohon chapace šicího stroje
TWI725694B (zh) 織帶機織針平移機構
CN203187879U (zh) 引纬传动机构
JP2019154510A (ja) ミシンの針釜タイミング調節装置
CN113005647B (zh) 缝纫机的针距调节及抬压脚装置
JPS5921742Y2 (ja) ミシンの針駆動装置
CN101413187A (zh) 缝纫机及其钩件系统
US4699181A (en) Rotary dobby
JP7153586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機構
TWI757172B (zh) 縫紉機送布總成之調整裝置
JP2018522146A (ja) 織機における緯糸搬送グリッパーの往復運動を制御す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