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3695B - 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3695B
TWI753695B TW109143665A TW109143665A TWI753695B TW I753695 B TWI753695 B TW I753695B TW 109143665 A TW109143665 A TW 109143665A TW 109143665 A TW109143665 A TW 109143665A TW I753695 B TWI753695 B TW I7536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elastic element
pressing
lever
lev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3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4271A (zh
Inventor
楊喆元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3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369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3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369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4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427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含導引屏蔽罩,以及散熱器模組。所述導引屏蔽罩具有位於內部的至少一插接空間。所述散熱器模組包括散熱件、施壓彈性元件、槓桿件,以及支撐彈性元件,所述散熱件具有朝下形成的熱耦合部,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設於所述散熱件的側面處,所述槓桿件樞接在所述導引屏蔽罩,所述槓桿件具有用以被頂推的受推端,以及用以朝下地施壓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的施壓端,所述支撐彈性元件朝上且彈性地支撐所述散熱件。所述散熱件能通過所述槓桿件的作用而相對於所述插接空間在較高的一釋放位置,以及較低且所述熱耦合部伸入所述插接空間的一作用位置之間移動。

Description

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組件,特別是指一種具有散熱器模組的連接器組件。
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10296628A(對應美國發明專利公告號US10,651,598 B2)公開了一種熱交換結構,該熱交換結構包含一金屬件、一槓桿、以及一框架,所述框架用於支撐所述槓桿和所述金屬件,所述金屬件的前端借由諸如鉚釘的緊固件固定到框架的前緣上。當熱源相對散熱器滑動時,所述熱源接觸所述槓桿之一端並致動所述槓桿的另一端接觸所述金屬件的後端,所述金屬件向下推動所述散熱器及所述散熱器上設置的導熱墊與所述散熱器熱源接觸。然而,在此先前技術中需要額外設置所述框架用來安裝所述槓桿及所述金屬件。而且所述金屬件需要設在所述散熱器的頂部,造成所述散熱器的頂部需要挖槽以安裝所述金屬件,如此將降低了散熱器的散熱面積。另外,所述金屬件僅用單點(螺絲)與所述散熱器結合,且所述槓桿被推動時是壓在所述金屬件的後端,這種設計會使所述散熱器容易歪斜。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改善先前技術中至少一 缺點的連接器組件。
於是,本發明連接器組件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導引屏蔽罩,以及散熱器模組。所述導引屏蔽罩具有位於內部的至少一插接空間。所述散熱器模組包括散熱件、施壓彈性元件、槓桿件,以及支撐彈性元件,所述散熱件的底部具有熱耦合部,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設於所述散熱件的側面處,所述槓桿件具有用以被頂推的受推端,以及用以朝下地施壓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的施壓端,所述支撐彈性元件朝上且彈性地支撐所述散熱件。所述散熱件能相對於所述插接空間在較高的一釋放位置,以及較低且所述熱耦合部伸入所述插接空間的一作用位置之間移動;當所述槓桿件的受推端受外力推頂而使所述槓桿件轉動時,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朝下地施壓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而使所述施壓彈性元件朝下地推動所述散熱件至該作用位置,並使所述散熱件朝下地壓縮所述支撐彈性元件,被壓縮的所述支撐彈性元件能在所述外力解除時提供使所述散熱件回復至該釋放位置的回復力;當所述槓桿件的受推端未受外力推頂時,所述支撐彈性元件朝上地支撐所述散熱件而使所述散熱件位於該釋放位置,且所述散熱件通過所述施壓彈性元件作用於所述槓桿件而使所述槓桿件的受推端伸入所述插接空間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包含各自包括有所述散熱件、所述施壓彈性元件、所述槓桿件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的上散熱器模組及下散熱器模組,所述導引屏蔽罩包括罩體,以及設置於所述罩體的上散熱器支架與下散熱器支架,所述下散熱器支架在所述罩體內與所述罩體共同界定上插接空間與下插接空 間,所述下散熱器模組安裝於所述下散熱器支架並對應於所述下插接空間,所述上散熱器模組安裝於所述上散熱器支架並對應於所述上插接空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兩個所述施壓彈性元件分別設置於所述散熱件的兩側面處,兩個所述支撐彈性元件分別設置於所述散熱件的兩側面處。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施壓彈性元件具有位於前後兩端處且用以推動所述散熱件的散熱件作用部,以及位於中間處且用以被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施壓的槓桿作用部,每一支撐彈性元件具有前後排列且朝上支撐所述散熱件的兩個彈性支撐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槓桿件具有分別延伸到所述散熱件的兩側面處且分別用以施壓於所述兩個施壓彈性元件的兩個所述施壓端,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位於所述槓桿作用部上方,所述槓桿作用部構成朝上開口且容置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的凹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位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的槓桿作用部下方,所述施壓端與所述槓桿作用部之間連接有連接桿。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散熱器模組包括分別位於所述散熱件兩側面處的兩個所述槓桿件,每一槓桿件具有一個所述受推端及一個所述施壓端。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導引屏蔽罩形成有上下地延伸的導引槽,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設有可上下滑動地對應容置於所述導引槽的導引銷。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導引銷是自樞接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與 所述連接桿之間的樞接桿延伸形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兩個所述施壓彈性元件之間一體連接有設置於所述散熱器的頂部的上框部,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與所述上框部共同構成施壓框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散熱件還具有作用凸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的彈性支撐部朝上地支撐於所述作用凸塊。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兩個支撐彈性元件之間一體地連接有一端框部,所述支撐彈性元件與所述端框部共同構成支撐框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導引屏蔽罩的罩體具有頂壁及側壁,所述上散熱器支架組裝於所述罩體的頂壁,且所述上散熱器支架具有側壁,所述上散熱器模組的槓桿件樞接於所述上散熱器支架的側壁,所述下散熱器模組的槓桿件樞接於所述罩體的側壁。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導引屏蔽罩的罩體具有頂壁及側壁,所述上散熱器支架一體構造於所述罩體的頂壁,且所述上散熱器支架具有側壁,所述上散熱器模組的槓桿件樞接於所述上散熱器支架的側壁,所述下散熱器模組的槓桿件樞接於所述罩體的側壁。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散熱件的熱耦合部具有位於底部的導熱墊。
於是,本發明連接器組件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上述記載的連接器組件、插座連接器,以及可插拔模組。所述插座連接器設於所述導引屏 蔽罩的後段。所述可插拔模組用以插入所述導引屏蔽罩的插接空間以與所述插座連接器對接,所述可插拔模組插入所述導引屏蔽罩的插接空間時提供推頂所述槓桿件的受推端的所述外力,並通過所述槓桿件使所述施壓彈性元件朝下地推動所述散熱件至位置較低的該作用位置,進而使所述散熱件的熱耦合部接觸所述可插拔模組的表面。
本發明藉由設置於所述散熱件的側面處的所述施壓彈性元件(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減少所述散熱件被佔用的體積,另外,所述施壓彈性元件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做為個別獨立的元件,分別直接地作用於所述散熱件,以對所述散熱件施加不同方向的彈性力,藉此使所述散熱件在移動時更為平衡及穩定。進一步來說,藉由將兩個施壓彈性元件及兩個支撐彈性元件分別設置在所述散熱件的兩個側面,且每個所述施壓彈性元件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對於所述散熱件都具有至少前後兩個的施力點(或支撐點),能夠使所述散熱件的移動更為平衡及穩定。
100:連接器組件
1:導引屏蔽罩
11:罩體
111:頂壁
111a:卡扣槽
111b:上開窗
111c:上擋止部
112:底壁
113:側壁
113a:固持片
113b:固持槽
113c:插槽
113e:穿孔
113f:開口
113g:內伸彈片
113h:組裝孔
113i:導引槽
113j:樞接孔
114:後壁
115:插腳
12:上散熱器支架
121:上壁
122:下壁
122a:對應開窗
122b:開縫
122c:組裝片
122d:組裝槽
123:側壁
123a:組裝孔
123b:導引槽
123c:樞接孔
124:內容置空間
125:插片
126:卡扣片
13:下散熱器支架
131:上壁
132:下壁
132a:下開窗
132b:下擋止部
132c:組裝片
132d:組裝槽
133:前壁
134:內容置空間
136:固定用折片
14:上插接空間
141:上插口
15:下插接空間
151:下插口
152:底部開口
16:第一接地件
161:彈性指部
17:第二接地件
171:片體
172:接地片
172a:彈性指部
2:插座連接器
21:殼體
211:對接插槽
22:端子
221:接觸部
222:尾部
3:可插拔模組
31:殼件
311:插接部
311a:鎖扣凹槽
311b:對位結構
32:插接電路板
4:上散熱器模組
41:散熱件
411:基板
411a:熱耦合部
411b:導熱墊
412:散熱鰭片
413:作用凸塊
414:第一避讓槽
415:第二避讓槽
416:容置槽
42:施壓框架
421:施壓彈性元件
421’:施壓彈性元件
421a:散熱件作用部
421b:槓桿作用部
422:上框部
422’:上框部
422a:前框
422b:後框
422c:下折片
43:槓桿件
43’:槓桿件
431:樞接桿
432:受推端
433:施壓端
44:支撐框架
441:支撐彈性元件
441’:支撐彈性元件
441a:彈性支撐部
441b:組裝凹部
442:端框部
442’:端框部
442a:組裝片
45:連接桿
46:樞接桿
461:導引銷
5:下散熱器模組
51:散熱件
511:基板
511a:熱耦合部
511b:導熱墊
512:散熱鰭片
513:作用凸塊
514:第一避讓槽
515:第二避讓槽
516:容置槽
52:施壓框架
521:施壓彈性元件
521’:施壓彈性元件
521a:散熱件作用部
521b:槓桿作用部
522:上框部
522’:上框部
522a:前框
522b:後框
522c:下折片
53:槓桿件
53’:槓桿件
531:樞接桿
532:受推端
533:施壓端
54:支撐框架
541:支撐彈性元件
541’:支撐彈性元件
541a:彈性支撐部
541b:組裝凹部
542:端框部
542’:端框部
542a:組裝片
55:連接桿
56:樞接桿
561:導引銷
D1:前後方向
D2:上下方向
D3:左右方向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發明連接器組件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更進一步的一立體分解圖;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局部剖視示意圖,圖中該第一實施例的可插拔模組尚未完全插入該導引屏蔽罩;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導引屏蔽罩的罩體與上散熱器支架的一局部放大立體圖;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上散熱器支架與上散熱器模組的一立體分解圖;圖7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上散熱器模組的一立體分解圖;圖8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下散熱器支架與下散熱器模組的一立體分解圖;圖9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下散熱器模組的一立體分解圖;圖10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局部剖視示意圖,圖中該第一實施例的可插拔模組完全插入該導引屏蔽罩,圖中該第一實施例的上散熱器模組與下散熱器模組皆以被可插拔模組作用時的狀態示出;圖11是本發明連接器組件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一局部立體圖;圖12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局部立體分解圖;圖13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上散熱器模組的一立體分解圖;以及圖14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局部側視示意圖。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至圖3,本發明連接器組件100之一第一實施例,包含一 導引屏蔽罩1、一插座連接器2、一可插拔模組3、一上散熱器模組4,以及一下散熱器模組5。
該導引屏蔽罩1舉例來說是以金屬薄板經由模具沖壓加工、彎折所構造而成,該導引屏蔽罩1用以設置於一電路板(圖未示)且沿一前後方向D1(箭頭方向為前,反向為後)延伸,該導引屏蔽罩1包括一罩體11,以及組裝於該罩體11的一上散熱器支架12與一下散熱器支架13。該罩體11具有一頂壁111、與該頂壁111沿一上下方向D2(箭頭方向為上,反向為下)相間隔的一底壁112、沿一左右方向D3(箭頭方向為右,反向為左)相間隔且連接於該頂壁111與該底壁112之間的兩個側壁113、連接於該頂壁111與該兩側壁113的後緣的一後壁114,以及自該等側壁113與該後壁114朝下延伸並適用於固定在所述電路板上及/或連接到接地軌跡(圖未示)的多個插腳115。
參閱圖1至圖5,該上散熱器支架12組裝於該罩體11的頂壁111上。該上散熱器支架12具有一上壁121、一下壁122、以及兩側壁123,該上壁121、該下壁122、該兩側壁123共同界定一內容置空間124。該罩體11的頂壁111具有朝上延伸的四個固持片113a,該兩側壁113各自具有開口朝前的一插槽113c,每一固持片113a形成有開口朝前的一固持槽113b。該罩體11的頂壁111還具有位於上開窗111b後方的一卡扣槽111a。該上散熱器支架12還具有分別自該兩側壁123朝下且朝後地延伸且對應地朝後插入對應的插槽113c的插片125,以及自該下壁122的後端處朝後且朝下延伸並對應地卡入該卡扣槽111a的卡扣片126,另外,該上散熱器支架12的下壁122形成有鄰近兩側壁123且沿該 前後方向D1的兩個開縫122b,該四個固持片113a中位於前方的兩者穿伸於該兩開縫122b,並且該下壁122的位於該兩開縫122b的前方的部分以及該下壁122的後端分別卡入該罩體11的該等固持片113a的固持槽113b,藉此使該上散熱器支架12穩固地組裝於該罩體11的頂壁111。
該下散熱器支架13組裝於該罩體11內,且與該罩體11共同界定一上插接空間14與一下插接空間15。該下散熱器支架13具有上下相對的一上壁131及一下壁132,以及連接於該上壁131該下壁132的前緣的一前壁133,該上壁131、該下壁132、該前壁133共同界定一內容置空間134。該罩體11的每一側壁113還具有多個穿孔113e,該下散熱器支架13還具有自該上壁131與該下壁132側向地延伸出的多個固定用折片136,該等固定用折片136穿過該罩體11的該兩側壁113的穿孔113e並且被彎折,且此使該下散熱器支架13穩固地組裝設置於該罩體11內。
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上插接空間14的後段與該下插接空間15的後段彼此連通。該上插接空間14具有朝前的一上插口141;該下插接空間15具有朝前的一下插口151,以及位於底部後方處且由該罩體11的底壁112、側壁113與後壁114共同界定且朝下的一底部開口152。
該插座連接器2用以設置在該電路板上,且通過該底部開口152地設置於該導引屏蔽罩1的上插接空間14的後段與該下插接空間15的後段,該插座連接器2具有絕緣的一殼體21,以及設於該殼體21的多個端子22,該殼體21具有朝向前方且分別對應於對應該上插接空間14與該下插接空間15的兩個 對接插槽211,每一端子22具有位於對應的對接插槽211內的一接觸部221,以及自該殼體21的底部朝下延伸出的一尾部222,該等端子22的尾部222分別用以設置於該電路板。
該可插拔模組3具有一殼件31,以及一插接電路板32。該殼件31具有用以自該上插口141與該下插口151插入該上插接空間14與該下插接空間15的一插接部311,該插接電路板32凸伸出地設於該插接部311且用以插設於對應的對接插槽211。該導引屏蔽罩1的罩體11的每一側壁113具有分別對應於該上插接空間14與該下插接空間15的兩個開口113f,每一開口113f處構造有朝該罩體11內且朝後傾斜地延伸的一內伸彈片113g。該可插拔模組3的插接部311的左右兩側設有與所述內伸彈片113g對應配合的鎖扣凹槽311a,該等開口113f處的該等內伸彈片113g用以與插入該上插接空間14或該下插接空間15的該可插拔模組3的鎖扣凹槽311a配合,以產生鎖扣效果。另外,該殼件31的插接部311的前端頂部處還形成有一對位結構311b。該罩體11的頂壁111形成有連通於該上插接空間14的一上開窗111b,以及自該上開窗111b的後段處朝下延伸至該上插接空間14內的上擋止部111c;該上散熱器支架12的下壁122形成有對應該上開窗111b的一對應開窗122a。該下散熱器支架13的下壁132形成有使該內容置空間134連通於該下插接空間15的一下開窗132a,以及自該下開窗132a的後段處朝下延伸至該下插接空間15內的下擋止部132b。所述上擋止部111c與所述下擋止部132b用以擋止於該可插拔模組3的對位結構311b以限位其插入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器組件100的導引屏蔽罩1可以設置在一機 殼(圖未示)的一安裝孔(圖未示),該導引屏蔽罩1還具有設於該罩體11前端處的多個第一接地件16,以及設於該下散熱器支架13的前段的一第二接地件17。所述第一接地件16具有自該罩體11前端處朝後延伸且分布於該罩體11的外側與該罩體11的內側的多個彈性指部161,該等彈性指部161中位於該罩體11外側者用於與該機殼的安裝孔的邊緣處接觸,該等彈性指部161中位於該罩體11內側者用於與該可插拔模組3接觸。該第二接地件17具有設於該下散熱器支架13的前壁133的前側面的一片體171,以及分別自該片體171的上緣與下緣朝後延伸以分別伸入該上插接空間14與該下插接空間15的兩個接地片172。每一接地片172具有朝後延伸且用於與該可插拔模組3接觸的多個彈性指部172a。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導引屏蔽罩1具有對應於該上散熱器模組4與該下散熱器模組5的兩個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與該下插接空間15)及兩個散熱器支架(該上散熱器支架12與該下散熱器支架13),但在其他變化實施態樣中,該導引屏蔽罩1也可以僅具有對應於一個散熱器模組的一個插接空間及一個散熱器支架,或是具有對應於三個以上的散熱器模組的三個以上的插接空間及三個以上的散熱器支架,不以本第一實施例為限。
參閱圖2至圖4及圖6至圖7,該上散熱器模組4安裝於該上散熱器支架12的內容置空間124並對應於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上散熱器模組4包括一散熱件41、兩個施壓彈性元件421、一槓桿件43,以及兩個支撐彈性元件441。該散熱件41具有一基板411,以及沿該前後方向D1延伸並在該左右方向D3上並排且一體地自該基板411的頂面朝上形成的多個散熱鰭片412。需要說明的是,在 一變化實施例中,該等散熱鰭片412也可以是多個板體彼此相互扣接且以例如焊接的方式設置於該基板411的頂面。該基板411的底部具有面朝下方的一熱耦合部411a,該熱耦合部411a用以穿過該對應開窗122a與該上開窗111b以與插入該上插接空間14的該可插拔模組3接觸,藉此加強該上散熱器模組4的散熱性,且在本實施例中,該熱耦合部411a的底部設有用以與該可插拔模組3接觸的一導熱墊411b,該導熱墊411b舉例來說可以為熱界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且所述熱界面材料可以選自例如具有高導熱性、高柔韌性、可壓縮特性、絕緣性、耐磨性等特性之材料的組合,舉例來說可以選自一基底材料與一相變化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之組合。
該兩個施壓彈性元件421分別設置於該散熱件41的左右兩側面處,該散熱件41的左右兩側的外側面各自具有朝外凸出地形成的兩個作用凸塊413,並且,每一側的兩個作用凸塊413一前一後地間隔排列。每一施壓彈性元件421具有位於前後兩端處且用以推動該散熱件41的兩個散熱件作用部421a,以及位於中間處且用以被該槓桿件43施壓的一槓桿作用部421b,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的散熱件作用部421a分別自該等作用凸塊413的上方朝下施壓以推動該散熱件41,而槓桿作用部421b位於中間處的設計能平衡元件之間作用力。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兩個施壓彈性元件421之間一體連接有設置於該散熱件41的頂部的一上框部422,該上框部422包括連接於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的位於前方的散熱件作用部421a之間的一前框422a,以及連接於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的位於後方的散熱件作用部421a之間的一後框422b,該前框422a及該後框422b 各自具有位於左右兩側且朝下彎折以容置於該散熱件41頂部的容置槽416的下折片422c,藉此加強與該散熱件41之間的限位與穩定性。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與該上框部422的前框422a與後框422b共同構成一施壓框架42,藉此增加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彼此之間的施力作用的平衡性。
該槓桿件43具有沿該左右方向D3延伸且兩端樞接在該導引屏蔽罩1的上散熱器支架12的兩側壁123的樞接孔123c的一樞接桿431、自該樞接桿431朝後並朝下延伸且用以被頂推的兩個受推端432,以及自該樞接桿431朝前並朝下延伸且分別用以朝下地施壓於該兩個施壓彈性元件421的兩個施壓端433。該兩受推端432彼此相連接且能夠經由該上開窗111b與該對應開窗122a伸入該上插接空間14,該兩施壓端433分別延伸到該散熱件41的兩側面處且分別用以施壓於該兩個施壓彈性元件421的槓桿作用部421b,該兩槓桿件43的施壓端433分別位於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的槓桿作用部421b上方,所述槓桿作用部421b構成朝上開口且容置對應的槓桿件43的施壓端433的凹部。另外,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散熱件41形成有開口朝上且避讓該樞接桿431的一第一避讓槽414,以及上下地貫穿以供該兩受推端432朝下地穿過的一第二避讓槽415。
該兩個支撐彈性元件441分別設置於該散熱件41的左右兩側面處且朝上且彈性地支撐該散熱件41,每一支撐彈性元件441具有前後排列且朝上支撐該散熱件41的兩個彈性支撐部441a,該兩支撐彈性元件441的彈性支撐部441a分別自該等作用凸塊413的下方朝上頂抵以支撐該散熱件41。該上散熱器支架12的每一側壁123形成有多個組裝孔123a,該兩個支撐彈性元件441之間一 體地連接有呈U型的一端框部442,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與所述端框部442共同構成一支撐框架44,該端框部442具有沿該左右方向D3朝外凸出且對應地插設於該等組裝孔123a的多個組裝片442a,藉由該端框部442能增加該兩支撐彈性元件441彼此之間的平衡性且使該兩支撐彈性元件441穩固地被固定。另外,該兩支撐彈性元件441各自形成有位於內側的一組裝凹部441b,該上散熱器支架12的下壁122具有自於該對應開窗122a的兩側朝上延伸且對應穿過該兩支撐彈性元件441的組裝凹部441b的兩個組裝片122c,每一組裝片122c形成有朝後開口的一組裝槽122d,該兩支撐彈性元件441的位於組裝凹部441b後端的部分分別朝前地卡入該兩組裝片122c的組裝槽122d,藉此進一步加強該兩支撐彈性元件441的穩固性。
參閱圖2至圖4及圖8至圖9,該下散熱器模組5安裝於該下散熱器支架13的內容置空間134並對應於該下插接空間15,該下散熱器模組5大致與該上散熱器模組4的結構相同,且包括一散熱件51、兩個施壓彈性元件521、一槓桿件53,以及兩個支撐彈性元件541。該散熱件51具有一基板511,以及沿該前後方向D1延伸並在該左右方向D3上並排且一體地自該基板511的頂面朝上形成的多個散熱鰭片512。該基板511具有朝下形成的一熱耦合部511a,該熱耦合部511a用以穿過該下開窗132a以與插入該下插接空間15的該可插拔模組3接觸,藉此加強該下散熱器模組5的散熱性,且在本實施例中,該熱耦合部511a的底部設有用以與該可插拔模組3接觸的一導熱墊511b。
該兩個施壓彈性元件521分別設置於該散熱件51的左右兩側面 處,該散熱件51的左右兩側的外側面各自具有朝外凸出地形成的兩個作用凸塊513,並且,每一側的兩個作用凸塊513一前一後地間隔排列。每一施壓彈性元件521具有位於前後兩端處且用以推動該散熱件51的兩個散熱件作用部521a,以及位於中間處且用以被該槓桿件53施壓的一槓桿作用部521b,該兩施壓彈性元件521的散熱件作用部521a分別自該等作用凸塊513的上方朝下施壓以推動該散熱件51,而槓桿作用部521b位於中間處的設計能平衡元件之間作用力。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兩個施壓彈性元件521之間一體連接有設置於該散熱器的頂部的一上框部522,該上框部522包括連接於該兩施壓彈性元件521的位於前方的散熱件作用部521a之間的一前框522a,以及連接於該兩施壓彈性元件521的位於後方的散熱件作用部521a之間的一後框522b,該前框522a及該後框522b各自具有位於左右兩側且朝下彎折以容置於該散熱件51頂部的容置槽516的下折片522c,藉此加強與該散熱件51之間的限位與穩定性。該兩施壓彈性元件521與該上框部522的前框522a與後框522b共同構成一施壓框架52,藉此增加該兩施壓彈性元件521彼此之間的施力作用的平衡性。
該槓桿件53具有沿該左右方向D3延伸且兩端樞接在該導引屏蔽罩1的罩體11的側壁113的樞接孔113j的一樞接桿531、自該樞接桿531朝後並朝下延伸且用以被頂推的兩個受推端532,以及自該樞接桿531朝前並朝下延伸且用以朝下地施壓於該施壓彈性元件521的兩個施壓端533。該兩受推端532彼此相連接且能夠經由該下開窗132a伸入該下插接空間15,該兩施壓端533分別延伸到該散熱件51的兩側面處且分別用以施壓於該兩個施壓彈性元件521的槓桿 作用部521b,該兩槓桿件53的施壓端533分別位於該兩施壓彈性元件521的槓桿作用部521b上方,所述槓桿作用部521b構成朝上開口且容置對應的槓桿件53的施壓端533的凹部。另外,在本第一實施例中,該散熱件51形成有開口朝上且避讓該樞接桿531的一第一避讓槽514,以及上下地貫穿以供該兩受推端532朝下地穿過的一第二避讓槽515。
該兩個支撐彈性元件541分別設置於該散熱件51的左右兩側面處且朝上且彈性地支撐該散熱件51,每一支撐彈性元件541具有前後排列且朝上支撐該散熱件51的兩個彈性支撐部541a,該兩支撐彈性元件541的彈性支撐部541a分別自該等作用凸塊513的下方朝上頂抵以支撐該散熱件51。該罩體11的每一側壁113形成有多個組裝孔113h,該兩個支撐彈性元件541之間一體地連接有呈U型的一端框部542,所述支撐彈性元件541與所述端框部542共同構成一支撐框架54,該端框部542具有沿該左右方向D3朝外凸出且對應地插設於該等組裝孔113h的多個組裝片542a,藉由該端框部542能增加該兩支撐彈性元件541彼此之間的平衡性且使該兩支撐彈性元件541穩固地被固定。另外,該兩支撐彈性元件541各自形成有位於內側的一組裝凹部541b,該下散熱器支架13的下壁132具有自於該下開窗132a的兩側朝上延伸且對應穿過該兩支撐彈性元件541的組裝凹部541b的兩個組裝片132c,每一組裝片132c形成有朝後開口的一組裝槽132d,該兩支撐彈性元件541的位於組裝凹部541b後端的部分分別朝前地卡入該兩組裝片132c的組裝槽132d,藉此進一步加強該兩支撐彈性元件541的穩固性。
參閱圖2至圖4及圖10,所述散熱件41(51)能通過所述槓桿件43(53)的作用,而相對於所述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下插接空間15)在較高的一釋放位置,以及較低且所述熱耦合部411a(511a)伸入所述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下插接空間15)且能接觸於該可插拔模組3的表面的一作用位置之間移動,需要說明的是,當所述散熱件41(51)在該釋放位置時是在朝上的方向被該上散熱器支架12的上壁121、該下散熱器支架13的上壁131所限位,當所述散熱件41(51)在該作用位置時是在朝下的方向被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541)所限位,另外,當所述散熱件41(51)在該釋放位置時,所述熱耦合部411a(511a)舉例來說可以是未伸入所述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下插接空間15)或位於接觸不到該可插拔模組3的高度。
如圖4所示,當該可插拔模組3尚未完全插入所述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下插接空間15),而使所述槓桿件43(53)的受推端432(532)未受自該可插拔模組3產生的外力推頂時,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541)朝上地支撐所述散熱件41(51)而使所述散熱件41(51)位於該釋放位置,且所述散熱件41(51)通過所述施壓彈性元件421(521)作用於所述槓桿件43(53)而使所述槓桿件43(53)的受推端432(532)伸入所述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下插接空間15)內;如圖10所示,當該可插拔模組3完全插入所述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下插接空間15)後,且所述槓桿件43(53)的受推端432(532)受該可插拔模組3的對位結構311b所產生的外力朝後推頂而使所述槓桿件43(53)轉動時,所述槓桿件43(53)的施壓端433(533)朝下地施壓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421(521),而使所述施壓彈性 元件421(521)朝下地推動所述散熱件41(51)至該熱耦合部411a(511a)能與該可插拔模組3接觸的該作用位置,並使所述散熱件41(51)朝下地壓縮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541)。被壓縮的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541)能在所述外力解除時提供使所述散熱件41(51)回復至該釋放位置的回復力,藉此使當該可插拔模組3退出所述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下插接空間15)時,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541)能夠朝上推頂所述散熱件41(51)並使所述散熱件41(51)回復至該釋放位置,且使所述槓桿件43(53)的受推端432(532)重新伸入所述插接空間(該上插接空間14、該下插接空間15)內。
參閱圖11與圖14,本發明連接器組件100之一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導引屏蔽罩1的上散熱器支架12的側壁123是一體構造於該罩體11的頂壁111的左右兩側且與側壁113同面地延伸出頂壁111。該上散熱器模組4的槓桿件43’的數量各為兩個且分別位於所述散熱件41兩側面處,該下散熱器模組5的槓桿件53’的數量各為兩個且分別位於所述散熱件51兩側面處,每一槓桿件43’(53’)具有一個所述受推端432(532)及一個所述施壓端433(533),該兩槓桿件43’(53’)的施壓端433(533)位於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521’)的槓桿作用部421b(521b)下方,並且,每一施壓端433(533)與對應的槓桿作用部421b(521b)之間通過樞接方式連接有一連接桿45(55),透過該連接桿45(55)使該施壓端433(533)能夠朝下地施壓於對應的槓桿作用部421b(521b)。該導引屏蔽罩1的上散熱器支架12的側壁123與罩體11的側壁113各自形成有上下地延伸且對應於該上散熱器模組4與該下散熱器模組5的導引槽123b(113i),該 施壓彈性元件421’(521’)設有可上下滑動地對應容置於所述導引槽123b(113i)的導引銷461(561),其中,所述施壓彈性元件421’(521’)、連接桿45(55)、槓桿件43’(53’)與導引屏蔽罩1的樞接孔123c(113j)之間是透過多個樞接桿46(56)彼此樞接,而所述導引銷461(561)是自樞接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421’(521’)與所述連接桿45(55)之間的樞接桿46(56)朝外延伸形成。
另外,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521’)的散熱件作用部421a(521a)是直接作用於該散熱件41(51)的左右兩側面處的散熱鰭片412(512)上,並且,該兩施壓彈性元件421’(521’)之間連接的該上框部422’(522’)不分為該前框422a(522a)與該後框422b(522b)(見圖7、圖9)而構造為完整的板體。再者,該兩支撐彈性元件441’(541’)之間連接的該端框部442’(542’)呈長方形框體結構,且該上散熱器模組4的由支撐彈性元件441’與端框部442’共同構成的支撐框架44是夾置於該散熱件41的作用凸塊413與該導引屏蔽罩1的罩體11的頂壁111之間,該下散熱器模組5的由支撐彈性元件541’與端框部542’共同構成的支撐框架54是夾置於該散熱件51的作用凸塊513與該下散熱器支架13的下壁132之間。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設置於所述散熱件41(51)的側面處的所述施壓彈性元件421(521)(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541)),減少所述散熱件41(51)被佔用的體積,另外,所述施壓彈性元件421(521)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541)做為個別獨立的元件,分別直接地作用於所述散熱件41(51),以對所述散熱件41(51)施加不同方向的彈性力,藉此使所述散熱件41(51)在移動時更為平衡及穩定。進一步來說,藉由將兩個施壓彈性元件421(521)及兩個支撐彈性元件 441(541)分別設置在所述散熱件41(51)的兩個側面,且每個所述施壓彈性元件421(521)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441(541)對於所述散熱件41(51)都具有至少前後兩個的施力點(或支撐點),能夠使所述散熱件41(51)的移動更為平衡及穩定。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連接器組件
1:導引屏蔽罩
11:罩體
111:頂壁
111a:卡扣槽
111b:上開窗
111c:上擋止部
113:側壁
12:上散熱器支架
121:上壁
122:下壁
122a:對應開窗
124:內容置空間
126:卡扣片
13:下散熱器支架
131:上壁
132:下壁
132a:下開窗
132b:下擋止部
133:前壁
134:內容置空間
14:上插接空間
141:上插口
15:下插接空間
151:下插口
3:可插拔模組
31:殼件
311:插接部
311b:對位結構
32:插接電路板
4:上散熱器模組
41:散熱件
411:基板
411a:熱耦合部
411b:導熱墊
412:散熱鰭片
413:作用凸塊
42:施壓框架
421:施壓彈性元件
421a:散熱件作用部
421b:槓桿作用部
43:槓桿件
431:樞接桿
432:受推端
433:施壓端
44:支撐框架
441:支撐彈性元件
441a:彈性支撐部
5:下散熱器模組
51:散熱件
511:基板
511a:熱耦合部
511b:導熱墊
512:散熱鰭片
513:作用凸塊
52:施壓框架
521:施壓彈性元件
521a:散熱件作用部
521b:槓桿作用部
53:槓桿件
531:樞接桿
532:受推端
533:施壓端
54:支撐框架
541:支撐彈性元件
541a:彈性支撐部
D1:前後方向
D2:上下方向
D3:左右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含: 導引屏蔽罩,具有位於內部的至少一插接空間; 散熱器模組,包括散熱件、施壓彈性元件、槓桿件,以及支撐彈性元件,所述散熱件的底部具有熱耦合部,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設於所述散熱件的側面處,所述槓桿件具有用以被頂推的受推端,以及用以朝下地施壓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的施壓端,所述支撐彈性元件朝上且彈性地支撐所述散熱件;以及 所述散熱件能相對於所述插接空間在較高的一釋放位置,以及較低且所述熱耦合部伸入所述插接空間的一作用位置之間移動;當所述槓桿件的受推端受外力推頂而使所述槓桿件轉動時,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朝下地施壓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而使所述施壓彈性元件朝下地推動所述散熱件至該作用位置,並使所述散熱件朝下地壓縮所述支撐彈性元件,被壓縮的所述支撐彈性元件能在所述外力解除時提供使所述散熱件回復至該釋放位置的回復力;當所述槓桿件的受推端未受外力推頂時,所述支撐彈性元件朝上地支撐所述散熱件而使所述散熱件位於該釋放位置,且所述散熱件通過所述施壓彈性元件作用於所述槓桿件而使所述槓桿件的受推端伸入所述插接空間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包含各自包括有所述散熱件、所述施壓彈性元件、所述槓桿件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的上散熱器模組及下散熱器模組,所述導引屏蔽罩包括罩體,以及設置於所述罩體的上散熱器支架與下散熱器支架,所述下散熱器支架在所述罩體內與所述罩體共同界定上插接空間與下插接空間,所述下散熱器模組安裝於所述下散熱器支架並對應於所述下插接空間,所述上散熱器模組安裝於所述上散熱器支架並對應於所述上插接空間。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兩個所述施壓彈性元件分別設置於所述散熱件的兩側面處,兩個所述支撐彈性元件分別設置於所述散熱件的兩側面處。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每一施壓彈性元件具有位於前後兩端處且用以推動所述散熱件的散熱件作用部,以及位於中間處且用以被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施壓的槓桿作用部,每一支撐彈性元件具有前後排列且朝上支撐所述散熱件的兩個彈性支撐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槓桿件具有分別延伸到所述散熱件的兩側面處且分別用以施壓於所述兩個施壓彈性元件的兩個所述施壓端,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位於所述槓桿作用部上方,所述槓桿作用部構成朝上開口且容置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的凹部。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槓桿件的施壓端位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的槓桿作用部下方,所述施壓端與所述槓桿作用部之間連接有連接桿。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散熱器模組包括分別位於所述散熱件兩側面處的兩個所述槓桿件,每一槓桿件具有一個所述受推端及一個所述施壓端。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導引屏蔽罩形成有上下地延伸的導引槽,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設有可上下滑動地對應容置於所述導引槽的導引銷。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導引銷是自樞接於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與所述連接桿之間的樞接桿延伸形成。
  10.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兩個所述施壓彈性元件之間一體連接有設置於所述散熱器的頂部的上框部,所述施壓彈性元件與所述上框部共同構成施壓框架。
  11.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散熱件還具有作用凸塊,所述支撐彈性元件的彈性支撐部朝上地支撐於所述作用凸塊。
  12.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兩個支撐彈性元件之間一體地連接有一端框部,所述支撐彈性元件與所述端框部共同構成支撐框架。
  1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導引屏蔽罩的罩體具有頂壁及側壁,所述上散熱器支架組裝於所述罩體的頂壁,且所述上散熱器支架具有側壁,所述上散熱器模組的槓桿件樞接於所述上散熱器支架的側壁,所述下散熱器模組的槓桿件樞接於所述罩體的側壁。
  1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導引屏蔽罩的罩體具有頂壁及側壁,所述上散熱器支架一體構造於所述罩體的頂壁,且所述上散熱器支架具有側壁,所述上散熱器模組的槓桿件樞接於所述上散熱器支架的側壁,所述下散熱器模組的槓桿件樞接於所述罩體的側壁。
  1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散熱件的熱耦合部具有位於底部的導熱墊。
  16.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含: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5中任一請求項所記載的連接器組件; 插座連接器,設於所述導引屏蔽罩的後段;以及 可插拔模組,用以插入所述導引屏蔽罩的插接空間以與所述插座連接器對接,所述可插拔模組插入所述導引屏蔽罩的插接空間時提供推頂所述槓桿件的受推端的所述外力,並通過所述槓桿件使所述施壓彈性元件朝下地推動所述散熱件至位置較低的該作用位置,進而使所述散熱件的熱耦合部接觸所述可插拔模組的表面。
TW109143665A 2020-12-10 2020-12-10 連接器組件 TWI7536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3665A TWI753695B (zh) 2020-12-10 2020-12-10 連接器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3665A TWI753695B (zh) 2020-12-10 2020-12-10 連接器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3695B true TWI753695B (zh) 2022-01-21
TW202224271A TW202224271A (zh) 2022-06-16

Family

ID=8080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665A TWI753695B (zh) 2020-12-10 2020-12-10 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36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6488B (zh) * 2022-07-27 2023-09-21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610A (zh) * 2007-10-31 2009-07-22 泰科电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散热器固定夹
TW201205971A (en) * 2010-04-26 2012-02-01 Tyco Electronics Corp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10296628A (zh) * 2018-03-22 2019-10-01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结构与具有热交换结构的传热系统
WO2020086823A1 (en) * 2018-10-25 2020-04-30 Samtec, Inc. Hybri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frequency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610A (zh) * 2007-10-31 2009-07-22 泰科电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散热器固定夹
TW201205971A (en) * 2010-04-26 2012-02-01 Tyco Electronics Corp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10296628A (zh) * 2018-03-22 2019-10-01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结构与具有热交换结构的传热系统
WO2020086823A1 (en) * 2018-10-25 2020-04-30 Samtec, Inc. Hybri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frequency signal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6488B (zh) * 2022-07-27 2023-09-21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4271A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3695B (zh) 連接器組件
TWI757113B (zh) 連接器組件
TWI763385B (zh) 連接器組件
US20100243203A1 (en) Cooling device for add-on card
TWI768539B (zh) 連接器組件
TWI763384B (zh) 連接器組件
US11784434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ovable heat sink
TWI763212B (zh) 連接器組件
CN112217029B (zh) 连接器组件
TWI816488B (zh) 連接器組件
TWI835215B (zh) 連接器組件
TWI755193B (zh) 連接器組件
US20240027709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TWI733519B (zh) 連接器組件
TWI819887B (zh) 連接器組件
CN116565604A (zh) 连接器组件
US1179295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TW202406238A (zh) 連接器組件
US20220021160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821122B (zh) 连接器组件
US20230246396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40154367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TW202332140A (zh) 連接器組件
TWI821021B (zh) 連接器組件
TW202318739A (zh) 連接器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