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599B - 卡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9599B
TWI749599B TW109120801A TW109120801A TWI749599B TW I749599 B TWI749599 B TW I749599B TW 109120801 A TW109120801 A TW 109120801A TW 109120801 A TW109120801 A TW 109120801A TW I749599 B TWI749599 B TW I7495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ductor
differential
welding
ground
aw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0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1862A (zh
Inventor
鍾軒禾
林昱宏
林永常
葉博文
葉子維
葉語侖
Original Assignee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0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9599B/zh
Priority to US17/349,869 priority patent/US1178443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59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1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186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 G06K7/008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g. by grounding part of the conductiv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有關一種卡連接器,主要結構包括一傳輸導體組,傳輸導體組包含有兩端處分別設有彈性部及焊接部的一備用傳輸導體、一第一訊號傳輸導體、一檢測訊號傳輸導體、一第一接地傳輸導體、一命令復歸傳輸導體、一第一差分傳輸導體、一第二差分傳輸導體、一第二接地傳輸導體、一第三接地傳輸導體、一第四接地傳輸導體、一第一電源傳輸導體、一第二電源傳輸導體、一第三差分傳輸導體、一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一第二訊號傳輸導體、一第五接地傳輸導體、一第六接地傳輸導體、一第七接地傳輸導體、一第五差分傳輸導體、一第六差分傳輸導體、及一防寫入傳輸導體,藉此透過焊接部之排列方式,達到優化高頻特性、減少電容效應、及抑制電磁波輻射干擾的效果。

Description

卡連接器
本發明為提供一種卡連接器,尤指一種優化高頻特性、減少電容效應、及抑制電磁波輻射干擾的卡連接器。
按,Secure Digital,縮寫為SD,全名為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文翻譯為安全數位卡,為一種記憶卡,被廣泛的使用於攜帶型裝置上,例如數位相機、個人數位助理和多媒體播放器等。SD卡的技術是建基於MultiMedia卡格式上。SD卡有比較高的資料傳送速度,而且不斷更新標準。大部份SD卡的側面設有防寫控制,以避免一些資料意外的寫入,而少部分的SD卡甚至支援數位版權管理的技術。SD卡的大小為32mm×24mm×2.1mm,但官方標準亦有記載「薄版」1.4mm厚度,與MMC卡相同,中文界有時會把SD卡稱為內存卡、記憶卡,但此「內存卡」、「記憶卡」與「內存」、「記憶體」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般而言,由於SD卡於連接時,具有許多的連接點,自然於SD卡的插座上,也會有數量與接點相等的並對應的端子組,但由於端子的數量眾多,因此有很大的機會產生彼此之間的相互干擾以及產生電容效應的狀況。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發明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發明之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優化高頻特性、減少電容效應、及抑制電磁波輻射干擾的卡連接器的發明專利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透過焊接部的排列方式,來達到優化高頻特性、減少電容效應、及抑制電磁波輻射干擾的優勢。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具有一傳輸導體組,該傳輸導體組主要結構包括:一備用傳輸導體、一第一訊號傳輸導體、一檢測訊號傳輸導體、一第一接地傳輸導體、一命令復歸傳輸導體、一第一差分傳輸導體、一第二差分傳輸導體、一第二接地傳輸導體、一第三接地傳輸導體、一第四接地傳輸導體、一第一電源傳輸導體、一第二電源傳輸導體、一第三差分傳輸導體、一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一第二訊號傳輸導體、一第五接地傳輸導體、一第六接地傳輸導體、一第七接地傳輸導體、一第五差分傳輸導體、一第六差分傳輸導體、及一防寫入傳輸導體。
而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訊號焊接部及一第一訊號彈性部,且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位於該備用焊接部之側處;
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檢測訊號焊接部及一檢測訊號彈性部,且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一訊號焊接部背離該備用焊接部之側處,該檢測訊號彈性部位於該第一訊號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一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位於該檢測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一接地彈性部位於該備用彈性部之側處;
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命令復歸焊接部及一命令復歸彈性部,且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位於該第一接地焊接部背離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而該命令復歸彈性部位於該檢測訊號彈性部背離該第一訊號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一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位於該命令復歸焊接部背離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一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二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一差分焊接部背離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接地焊接部及 一第二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接地彈性部位於該命令復歸彈性部背離該檢測訊號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三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三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三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差分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四接地焊接部及一第四接地彈性部,且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三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四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接地彈性部背離命令復歸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電源焊接部及一第一電源彈性部,且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四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一電源彈性部位於該第三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差分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電源焊接部及一第二電源彈性部,且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一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電源彈性部位於該第四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三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三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二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三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電源彈性部背離該第三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四差分焊接部及一第四差分彈性部,且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三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四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三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電源彈性部之側處;
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訊號焊接部及一第二訊號彈性部,且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四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訊號彈性部位於該第二電源彈性部背離該第四接地 彈性部之側處;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五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五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該第五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四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三差分彈性部之側處;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六接地焊接部及一第六接地彈性部,且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五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六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訊號彈性部背離該第二電源彈性部之側處;該第七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七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七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七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六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七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五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四差分彈性部之側處;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五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五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七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五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六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訊號彈性部之側處;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六差分焊接部及一第六差分彈性部,且該第六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五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七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六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五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六接地彈性部之側處;及該防寫入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防寫入接地焊接部及一防寫入彈性部,且該防寫入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六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防寫入彈性部位於該第七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五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藉由上述之結構,可使該第一差分焊接部與該第二差分焊接部、該第三差分焊接部與該第四差分焊接部、及該第五差分焊接部與第六差分焊接部兩兩相互並排,並且第一差分焊接及第二差分焊接部與第三差分焊接部及第四差分焊接部之間具有第三接地焊接部,而第三差分焊接部及第四差分焊接部與第五差分焊接部及第六差分焊接部之間具有第五接地焊接部及第六接地焊接 部,藉此來降低電容效應,達到優化高頻特性及抑制電磁波輻射干擾。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的SD卡連接器內之端子容易產生相互干擾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00:卡連接器
A:傳輸導體組
01A:備用傳輸導體
011A:備用焊接部
012A:備用彈性部
02A:第一訊號傳輸導體
021A:第一訊號焊接部
022A:第一訊號彈性部
03A:檢測訊號傳輸導體
031A:檢測訊號焊接部
032A:檢測訊號彈性部
04A:第一接地傳輸導體
041A:第一接地焊接部
042A:第一接地彈性部
05A:命令復歸傳輸導體
051A:命令復歸焊接部
052A:命令復歸彈性部
06A:第一差分傳輸導體
061A:第一差分焊接部
062A:第一差分彈性部
07A:第二差分傳輸導體
071A:第二差分焊接部
072A:第二差分彈性部
08A:第二接地傳輸導體
081A:第二接地焊接部
082A:第二接地彈性部
09A:第三接地傳輸導體
091A:第三接地焊接部
092A:第三接地彈性部
10A:第四接地傳輸導體
101A:第四接地焊接部
102A:第四接地彈性部
11A:第一電源傳輸導體
111A:第一電源焊接部
112A:第一電源彈性部
12A:第二電源傳輸導體
121A:第二電源焊接部
122A:第二電源彈性部
13A:第三差分傳輸導體
131A:第三差分焊接部
132A:第三差分彈性部
14A:第四差分傳輸導體
141A:第四差分焊接部
142A:第四差分彈性部
15A:第二訊號傳輸導體
151A:第二訊號焊接部
152A:第二訊號彈性部
16A:第五接地傳輸導體
161A:第五接地焊接部
162A:第五接地彈性部
17A:第六接地傳輸導體
171A:第六接地焊接部
172A:第六接地彈性部
18A:第七接地傳輸導體
181A:第七接地焊接部
182A:第七接地彈性部
19A:第五差分傳輸導體
191A:第五差分焊接部
192A:第五差分彈性部
20A:第六差分傳輸導體
201A:第六差分焊接部
202A:第六差分彈性部
21A:防寫入傳輸導體
211A:防寫入接地焊接部
212A:防寫入彈性部
22A:限位固定部
B:絕緣膠體
01B:第一訊號限位部
02B:檢測訊號限位部
03B:命令復歸限位部
04B:第二接地限位部
05B:第二電源限位部
06B:第二訊號限位部
07B:第六接地限位部
08B:第一差分組限位部
09B:備用限位部
10B:第一接地限位部
11B:第二差分組限位部
12B:第三接地限位部
13B:第一電源限位部
14B:第三差分組限位部
15B:第五接地限位部
16B:第七接地限位部
C:屏蔽殼體
1C:開口
2C:防撞部
200:SD卡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傳輸導體組示意圖(一)。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傳輸導體組示意圖(二)。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絕緣膠體示意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插入示意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卡固示意圖。
第七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接觸示意圖(一)。
第八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接觸示意圖(二)。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至接觸示意圖(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為一卡連接器100,卡連接器100包含有一傳輸導體組A、一設於傳輸導體組A外之絕緣膠體B、及一設於絕緣膠體B外之屏蔽殼體C,而傳輸導體組A包括:
一備用傳輸導體01A,該備用傳輸導體01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備用焊接部011A及一備用彈性部012A;
一第一訊號傳輸導體02A,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02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訊號焊接部021A及一第一訊號彈性部022A,且該第一訊號焊接部021A位於該備用焊接部011A之側處;
一檢測訊號傳輸導體03A,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03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檢測訊號焊接部031A及一檢測訊號彈性部032A,且該檢測訊號焊接部031A位於該第一訊號焊接部021A背離該備用焊接部 011A之側處,該檢測訊號彈性部032A位於該第一訊號彈性部022A之側處;
一第一接地傳輸導體04A,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04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接地焊接部041A及一第一接地彈性部042A,且該第一接地焊接部041A位於該檢測訊號焊接部031A背離該第一訊號焊接部021A之側處,而該第一接地彈性部042A位於該備用彈性部012A之側處;
一命令復歸傳輸導體05A,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05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命令復歸焊接部051A及一命令復歸彈性部052A,且該命令復歸焊接部051A位於該第一接地焊接部041A背離該檢測訊號焊接部031A之側處,而該命令復歸彈性部052A位於該檢測訊號彈性部032A背離該第一訊號彈性部022A之側處;
一第一差分傳輸導體06A,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06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差分焊接部061A及一第一差分彈性部062A,且該第一差分焊接部061A位於該命令復歸焊接部051A背離該第一接地焊接部041A之側處,而該第一差分彈性部062A位於該第一接地彈性部042A之側處;
一第二差分傳輸導體07A,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07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差分焊接部071A及一第二差分彈性部072A,且該第二差分焊接部071A位於該第一差分焊接部061A背離該命令復歸焊接部051A之側處,而該第二差分彈性部072A位於該第一差分彈性部062A背離該第一接地彈性部042A之側處;
一第二接地傳輸導體08A,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08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接地焊接部081A及一第二接地彈性部082A,且該第二接地焊接部081A位於該第二差分焊接部071A背離該第一差分焊接部061A之側處,而該第二接地彈性部082A位於該命令復歸彈性部052A背離該檢測訊號彈性部032A之側處;
一第三接地傳輸導體09A,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09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三接地焊接部091A及一第三接地彈性部092A,且該第三接地焊接部091A位於該第二接地焊接部081A背離該第二差分焊 接部071A之側處,而該第三接地彈性部092A位於該第二差分彈性部072A背離該第一差分彈性部062A之側處;
一第四接地傳輸導體10A,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10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四接地焊接部101A及一第四接地彈性部102A,且該第四接地焊接部101A位於該第三接地焊接部091A背離該第二接地焊接部081A之側處,而該第四接地彈性部102A位於該第二接地彈性部082A背離命令復歸彈性部052A之側處;
一第一電源傳輸導體11A,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11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電源焊接部111A及一第一電源彈性部112A,且該第一電源焊接部111A位於該第四接地焊接部101A背離該第三接地焊接部091A之側處,而該第一電源彈性部112A位於該第三接地彈性部092A背離該第二差分彈性部072A之側處;
一第二電源傳輸導體12A,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12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電源焊接部121A及一第二電源彈性部122A,且該第二電源焊接部121A位於該第一電源焊接部111A背離該第四接地焊接部101A之側處,而該第二電源彈性部122A位於該第四接地彈性部102A背離該第二接地彈性部082A之側處;
一第三差分傳輸導體13A,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13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三差分焊接部131A及一第三差分彈性部132A,且該第三差分焊接部131A位於該第二電源焊接部121A背離該第一電源焊接部111A之側處,而該第三差分彈性部132A位於該第一電源彈性部112A背離該第三接地彈性部092A之側處;
一第四差分傳輸導體14A,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14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四差分焊接部141A及一第四差分彈性部142A,且該第四差分焊接部141A位於該第三差分焊接部131A背離該第二電源焊接部121A之側處,而該一第四差分彈性部142A位於該第三差分彈性部132A背離該第一電源彈性部112A之側處;
一第二訊號傳輸導體15A,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15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訊號焊接部151A及一第二訊號彈性部152A,且該第二訊號焊接部151A位於該第四差分焊接部141A背離該第三差分焊 接部131A之側處,而該第二訊號彈性部152A位於該第二電源彈性部122A背離該第四接地彈性部102A之側處;一第五接地傳輸導體16A,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16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五接地焊接部161A及一第五接地彈性部162A,且該第五接地焊接部161A位於該第二訊號焊接部151A背離該第四差分焊接部141A之側處,該第五接地彈性部162A位於該第四差分彈性部142A背離該第三差分彈性部132A之側處;一第六接地傳輸導體17A,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17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六接地焊接部171A及一第六接地彈性部172A,且該第六接地焊接部171A位於該第五接地焊接部161A背離該第二訊號焊接部151A之側處,而該第六接地彈性部172A位於該第二訊號彈性部152A背離該第二電源彈性部122A之側處;一第七接地傳輸導體18A,該第七接地傳輸導體18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七接地焊接部181A及一第七接地彈性部182A,且該第七接地焊接部181A位於該第六接地焊接部171A背離該第五接地焊接部161A之側處,而該第七接地彈性部182A位於該第五接地彈性部162A背離該第四差分彈性部142A之側處;一第五差分傳輸導體19A,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19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五差分焊接部191A及一第五差分彈性部192A,且該第五差分焊接部191A位於該第七接地焊接部181A背離該第六接地焊接部171A之側處,而該第五差分彈性部192A位於該第六接地彈性部172A背離該第二訊號彈性部152A之側處;一第六差分傳輸導體20A,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20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六差分焊接部201A及一第六差分彈性部202A,且該第六差分焊接部201A位於該第五差分焊接部191A背離該第七接地焊接部181A之側處,而該第六差分彈性部202A位於該第五差分彈性部192A背離該第六接地彈性部172A之側處;及一防寫入傳輸導體21A,該防寫入傳輸導體21A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防寫入接地焊接部211A及一防寫入彈性部212A,且該防寫入接地焊接部211A位於該第六差分焊接部201A背離該第五差分焊接 部191A之側處,而該防寫入彈性部212A位於該第七接地彈性部182A背離該第五接地彈性部162A之側處。
而該絕緣膠體B上設有一第一訊號限位部01B、一位於該第一訊號限位部01B側處之檢測訊號限位部02B、一位於該檢測訊號限位部02B背離該第一訊號限位部01B之側處的命令復歸限位部03B、一位於該命令復歸限位部03B背離檢測訊號限位部02B之側處的第二接地限位部04B、一位於該第二接地限位部04B背離命令復歸限位部03B之側處的第二電源限位部05B、一位於該第二電源限位部05B背離該第二接地限位部04B之側處的第二訊號限位部06B、一位於該第二訊號限位部06B背離該第二電源限位部05B之側處的第六接地限位部07B、一位於該第六接地限位部07B背離該第二訊號限位部06B之側處的第一差分組限位部08B、一位於該第一訊號限位部01B之側處的備用限位部09B、一位於該備用限位部09B之側處的第一接地限位部10B、一位於該第一接地限位部10B之側處的第二差分組限位部11B、一位於該第二差分組限位部11B背離該第一接地限位部10B之側處的第三接地限位部12B、一位於該第三接地限位部12B背離該第二差分組限位部11B之側處的第一電源限位部13B、一位於該第一電源限位部13B背離該第三接地限位部12B之側處的第三差分組限位部14B、一位於該第三差分組限位部14B背離該第一電源限位部13B之側處的第五接地限位部15B、及一位於該第五接地限位部15B背離該第三差分組限位部14B之側處的第七接地限位部16B。
且該傳輸導體組A中的外側接地傳輸導體上形成有複數的限位固定部22A,並且屏蔽殼體C之開口1C旁會具有複數之防撞部2C,且該防撞部2C係與該傳輸導體組A相連接。
且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及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之寬度係大於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七接地傳輸導體、及該備用傳輸導體之寬度。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即可達到優化高頻特性、減少電容效應、及抑制電磁波輻射干擾的優勢,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使用者可將SD卡200由開口1C處插入屏蔽殼體C之中,並且屏蔽殼體C可透過防撞部2C來加強整體結構之強度,而當SD卡200插入屏蔽殼體C中後會通過限位固定部22A來達到限位固定的效果,並通過防寫入彈性部212A卡合於SD卡200上,來偵測SD卡200是否有關閉防寫入的功能,SD卡200會接觸到傳輸導體組A,而傳輸導體組A中的第一訊號彈性部022A會限位於第一訊號限位部01B之中、檢測訊號彈性部032A會限位於檢測訊號限位部02B之中、命令復歸彈性部052A會限位於命令復歸限位部03B之中、第二接地彈性部082A會限位於第二接地限位部04B之中、第二電源彈性部122A會限位於第二電源限位部05B之中、第二訊號彈性部152A會限位於第二訊號限位部06B之中、第六接地彈性部172A會限位於第六接地限位部07B之中、第五差分彈性部192A及第六差分彈性部202A會限位於第一差分組限位部08B之中、備用彈性部012A會限位於備用限位部09B之中、第一接地彈性部042A會限位於第一接地限位部10B之中、第一差分彈性部062A及第二差分彈性部072A會限位於第二差分組限位部11B之中、第三接地彈性部092A會限位於第三接地限位部12B之中、第一電源彈性部112A會限位於第一電源限位部13B之中、第三差分彈性部132A及第四差分彈性部142A會限位於第三差分組限位部14B之中、第五接地彈性部162A會限位於第五接地限位部15B之中、及第七接地彈性部182A會限位於第七接地限位部16B。
而SD卡200上之接觸點會與傳輸導體組A中的備用彈性部012A、第一訊號彈性部022A、檢測訊號彈性部032A、第一接地彈性部042A、命令復歸彈性部052A、第一差分彈性部062A、第二差分彈性部072A、第二接地彈性部082A、第三接地彈性部092A、第四接地彈性部102A、第一電源彈性部112A、第二電源彈性部122A、第三差分彈性部132A、第四差分彈性部142A、第二訊號彈性部152A、第五接地彈性部162A、第六接地彈性部172A、第七接地彈性部182A、第五差分彈性部192A、第六差分彈性部202A相接觸,以將SD卡 200與傳輸導體組A相連接,在傳輸訊號的同時,由於第一差分焊接部061A與第二差分焊接部071A、第三差分焊接部131A與第四差分焊接部141A、及第五差分焊接部191A與第六差分焊接部201A會兩兩相互併排,並且第一差分焊接部061A與第二差分焊接部071A的兩側分別具有第一接地焊接部041A及第三接地焊接部091A,而第三差分焊接部131A與第四差分焊接部141A的兩側分別具有第四接地焊接部101A及第五接地焊接部161A,第五差分焊接部191A與第六差分焊接部201A的兩側分別具有第七接地焊接部181A及防寫入接地焊接部211A,即可於各差分組的兩側處皆設置有接地部,以通過上述之排列方式,來達到優化高頻特性、減少電容效應、及抑制電磁波輻射干擾的效果。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卡連接器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為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發明,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01A:備用傳輸導體
02A:第一訊號傳輸導體
03A:檢測訊號傳輸導體
04A:第一接地傳輸導體
05A:命令復歸傳輸導體
06A:第一差分傳輸導體
07A:第二差分傳輸導體
08A:第二接地傳輸導體
09A:第三接地傳輸導體
10A:第四接地傳輸導體
11A:第一電源傳輸導體
12A:第二電源傳輸導體
13A:第三差分傳輸導體
14A:第四差分傳輸導體
15A:第二訊號傳輸導體
16A:第五接地傳輸導體
17A:第六接地傳輸導體
18A:第七接地傳輸導體
19A:第五差分傳輸導體
20A:第六差分傳輸導體
21A:防寫入傳輸導體

Claims (12)

  1. 一種卡連接器,該卡連接器具有一傳輸導體組,而該傳輸導體組主要包含:
    一第一訊號傳輸導體,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一訊號焊接部;
    一檢測訊號傳輸導體,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檢測訊號焊接部,且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一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一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位於該檢測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之側處;
    一命令復歸傳輸導體,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命令復歸焊接部,且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位於該第一接地焊接部背離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一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一差分焊接部,且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位於該命令復歸焊接部背離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二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二差分焊接部,且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一差分焊接部背離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二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二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三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三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四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四接地焊接部,且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三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一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一電源焊接部,且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四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之側處;一第二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二電源焊接部,且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一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之側處;一第三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三差分焊接部,且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二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之側處;一第四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四差分焊接部,且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三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之側處;一第二訊號傳輸導體,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二訊號焊接部,且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四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之側處;一第五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五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之側處;一第六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六接地焊接部,且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五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之側處;一第五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五差分焊接部,且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六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之側處;一第六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六差分焊接部,且該第六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五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之側處;及一防寫入傳輸導體,該防寫入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防寫入接地焊接部,且該防寫入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六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之側處。
  2. 一種卡連接器,該卡連接器具有一傳輸導體組,而該傳輸導體組主要包含:一第一訊號傳輸導體,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訊號焊接部及一第一訊號彈性部; 一檢測訊號傳輸導體,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檢測訊號焊接部及一檢測訊號彈性部,且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該檢測訊號彈性部位於該第一訊號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一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一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位於該檢測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之側處;
    一命令復歸傳輸導體,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命令復歸焊接部及一命令復歸彈性部,且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位於該第一接地焊接部背離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而該命令復歸彈性部位於該檢測訊號彈性部背離該第一訊號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一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一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位於該命令復歸焊接部背離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一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二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二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一差分焊接部背離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二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二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接地彈性部位於該命令復歸彈性部背離該檢測訊號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三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三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三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三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差分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四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四接地焊接部及一第四接地彈性部,且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三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四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接地彈性部背離命令復歸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一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電源焊接部及一第一電源彈性部,且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四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一電源彈性部位於該第三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差分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二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電源焊接部及一第二電源彈性部,且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一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電源彈性部位於該第四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三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三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三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二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三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電源彈性部背離該第三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四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四差分焊接部及一第四差分彈性部,且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三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四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三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電源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二訊號傳輸導體,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訊號焊接部及一第二訊號彈性部,且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四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訊號彈性部位於該第二電源彈性部背離該第四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五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五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五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該第五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四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三差分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六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六接地焊接部及一第六接地彈性部,且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五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六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訊號彈性部背離該第二電源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五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五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五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六接地焊接部 背離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五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六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訊號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六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六差分焊接部及一第六差分彈性部,且該第六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五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六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五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六接地彈性部之側處;及
    一防寫入傳輸導體,該防寫入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防寫入接地焊接部及一防寫入彈性部,且該防寫入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六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防寫入彈性部位於該第七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五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該傳輸導體組外設有一絕緣膠體,該絕緣膠體上設有一第一訊號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一訊號限位部側處之檢測訊號限位部、一位於該檢測訊號限位部背離該第一訊號限位部之側處的命令復歸限位部、一位於該命令復歸限位部背離該檢測訊號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二接地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二接地限位部背離該命令復歸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二電源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二電源限位部背離該第二接地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二訊號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二訊號限位部背離該第二電源限位部之側處的第六接地限位部、一位於該第六接地限位部背離該第二訊號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一差分組限位部、一位於該檢測訊號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一接地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一接地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二差分組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二差分組限位部背離該第一接地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三接地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三接地限位部背離該第二差分組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一電源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一電源限位部背離該第三接地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三差分組限位部、及一位於該第三差分組限位部背離該第一電源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五接地限位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該傳輸導體組上形成有複數之限位固定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該傳輸導體組外設有一屏蔽殼體,該屏蔽殼體上具有複數之防撞部,且該防撞部係與該傳輸導體組相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 、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及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之寬度係大於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及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之寬度。
  7. 一種卡連接器,該卡連接器具有一傳輸導體組,而該傳輸導體組主要包含:
    一備用傳輸導體,該備用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備用焊接部;
    一第一訊號傳輸導體,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一訊號焊接部,且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位於該備用焊接部之側處;
    一檢測訊號傳輸導體,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檢測訊號焊接部,且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一訊號焊接部背離該備用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一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一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位於該檢測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之側處;
    一命令復歸傳輸導體,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命令復歸焊接部,且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位於該第一接地焊接部背離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一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一差分焊接部,且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位於該命令復歸焊接部背離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二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二差分焊接部,且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一差分焊接部背離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二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二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三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三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四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四接地焊接部,且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三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一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一電源焊接部,且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四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二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二電源焊接部,且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一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三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三差分焊接部,且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二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四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四差分焊接部,且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三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二訊號傳輸導體,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二訊號焊接部,且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四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五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五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六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六接地焊接部,且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五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七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七接地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七接地焊接部,且該第七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六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之側處;
    一第五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五差分焊接部,且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七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之側處;一第六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第六差分焊接部,且該第六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五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七接地焊接部之側處;及一防寫入傳輸導體,該防寫入傳輸導體之端處延伸形成一防寫入接地焊接部,且該防寫入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六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之側處。
  8. 一種卡連接器,該卡連接器具有一傳輸導體組,而該傳輸導體組主要包含:一備用傳輸導體,該備用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備用焊接部及一備用彈性部;一第一訊號傳輸導體,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訊號焊接部及一第一訊號彈性部,且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位於該備用焊接部之側處;一檢測訊號傳輸導體,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檢測訊號焊接部及一檢測訊號彈性部,且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一訊號焊接部背離該備用焊接部之側處,該檢測訊號彈性部位於該第一訊號彈性部之側處;一第一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一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位於該檢測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一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一接地彈性部位於該備用彈性部之側處;一命令復歸傳輸導體,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命令復歸焊接部及一命令復歸彈性部,且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位於該第一接地焊接部背離該檢測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而該命令復歸彈性部位於該檢測訊號彈性部背離該第一訊號彈性部之側處;一第一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一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位於該命令復歸焊接部背離該第一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一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接地彈性部之側處;一第二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二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一差分焊接部 背離該命令復歸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二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二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一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接地彈性部位於該命令復歸彈性部背離該檢測訊號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三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三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三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三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差分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四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四接地焊接部及一第四接地彈性部,且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三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四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接地彈性部背離命令復歸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一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電源焊接部及一第一電源彈性部,且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四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三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一電源彈性部位於該第三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差分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二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電源焊接部及一第二電源彈性部,且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位於該第一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四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電源彈性部位於該第四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三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三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三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二電源焊接部背離該第一電源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三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一電源彈性部背離該第三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一第四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四差分焊接部及一第四差分彈性部,且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三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二電源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四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三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一電源彈性部之側處;一第二訊號傳輸導體,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二訊號焊接部及一第二訊號彈性部,且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位於該第四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三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二訊號彈性部位於該第二電源彈性部背離該第四接地彈性部之側處;一第五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五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五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二訊號焊接部背離該第四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該第五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四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三差分彈性部之側處;一第六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六接地焊接部及一第六接地彈性部,且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五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二訊號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六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二訊號彈性部背離該第二電源彈性部之側處;一第七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七接地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七接地焊接部及一第七接地彈性部,且該第七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六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五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七接地彈性部位於該第五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四差分彈性部之側處;一第五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五差分焊接部及一第五差分彈性部,且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七接地焊接部背離該第六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五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六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二訊號彈性部之側處;一第六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第六差分焊接部及一第六差分彈性部,且該第六差分焊接部位於該第五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七接地焊接部之側處,而該第六差分彈性部位於該第五差分彈性部背離該第六接地彈性部之側處;及一防寫入傳輸導體,該防寫入傳輸導體之兩端處分別延伸形成一防寫入接地焊接部及一防寫入彈性部,且該防寫入接地焊接部位於該第六差分焊接部背離該第五差分焊接部之側處,而該防寫入彈性部位於該第七接地彈性部背離該第五接地彈性部之側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該傳輸導體組外設有一絕緣膠體,該絕緣膠體上設有一第一訊號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一訊號限位 部側處之檢測訊號限位部、一位於該檢測訊號限位部背離該第一訊號限位部之側處的命令復歸限位部、一位於該命令復歸限位部背離該檢測訊號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二接地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二接地限位部背離該命令復歸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二電源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二電源限位部背離該第二接地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二訊號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二訊號限位部背離該第二電源限位部之側處的第六接地限位部、一位於該第六接地限位部背離該第二訊號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一差分組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一訊號限位部之側處的備用限位部、一位於該備用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一接地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一接地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二差分組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二差分組限位部背離該第一接地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三接地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三接地限位部背離該第二差分組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一電源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一電源限位部背離該第三接地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三差分組限位部、一位於該第三差分組限位部背離該第一電源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五接地限位部、及一位於該第五接地限位部背離該第三差分組限位部之側處的第七接地限位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該傳輸導體組上形成有複數之限位固定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該傳輸導體組外設有一屏蔽殼體,該屏蔽殼體上具有複數之防撞部,且該防撞部係與該傳輸導體組相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卡連接器,其中該第五差分傳輸導體、該第六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一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二差分傳輸導體、該第三差分傳輸導體、及該第四差分傳輸導體之寬度係大於該第一訊號傳輸導體、該檢測訊號傳輸導體、該命令復歸傳輸導體、該第二接地傳輸導體、該第四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二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二訊號傳輸導體、該第六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三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一電源傳輸導體、該第五接地傳輸導體、該第七接地傳輸導體、及該備用傳輸導體之寬度。
TW109120801A 2020-06-19 2020-06-19 卡連接器 TWI749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0801A TWI749599B (zh) 2020-06-19 2020-06-19 卡連接器
US17/349,869 US11784437B2 (en) 2020-06-19 2021-06-16 Card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0801A TWI749599B (zh) 2020-06-19 2020-06-19 卡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9599B true TWI749599B (zh) 2021-12-11
TW202201862A TW202201862A (zh) 2022-01-01

Family

ID=79023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0801A TWI749599B (zh) 2020-06-19 2020-06-19 卡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4437B2 (zh)
TW (1) TWI7495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1592B (zh) * 2020-06-24 2022-01-01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連接器
TWI814211B (zh) * 2022-01-14 2023-09-01 富佳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4450U (en) * 2006-12-07 2007-06-21 Just Make Terminal & Machine C Universal connector for micro-type memory card
TWM362524U (en) * 2009-03-06 2009-08-01 Chant Sincere Co Ltd Card connector
TWM439931U (en) * 2012-02-17 2012-10-21 Kuang Ying Comp Equipment Co Structural improvement for two-in-one connector
TWM531072U (zh) * 2016-06-24 2016-10-21 Triple Win Prec Technology Co Ltd 卡連接器
CN205960363U (zh) * 2016-08-03 2017-02-15 东莞市米南实业有限公司 便于生产组装的多功能电连接器
TW201832429A (zh) * 2017-02-17 2018-09-01 鉅達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轉接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83621B1 (fr) * 1998-09-22 2000-10-27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nnecteur electrique pour une carte a memoire electronique notamment du type mmc
TW557023U (en) * 2002-12-31 2003-10-01 Lien Ta Technology Ltd Small-type memory card connector framework
TWM249290U (en) * 2004-01-16 2004-11-01 Molex Taiwan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TWI334244B (en) * 2006-04-24 2010-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01207504Y (zh) * 2008-05-13 2009-03-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822855B2 (en) * 2012-08-18 2014-09-02 Proconn Technology Co., Ltd. Card connector
CN206558751U (zh) * 2016-11-17 2017-10-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190272453A1 (en) * 2018-03-01 2019-09-05 Apple Inc. Dual sim card connector
CN210628556U (zh) * 2018-11-06 2020-05-26 英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连接器固定结构
TWI751592B (zh) * 2020-06-24 2022-01-01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連接器
WO2023043445A1 (en) * 2021-09-16 2023-03-23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cure payment device data storage and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4450U (en) * 2006-12-07 2007-06-21 Just Make Terminal & Machine C Universal connector for micro-type memory card
TWM362524U (en) * 2009-03-06 2009-08-01 Chant Sincere Co Ltd Card connector
TWM439931U (en) * 2012-02-17 2012-10-21 Kuang Ying Comp Equipment Co Structural improvement for two-in-one connector
TWM531072U (zh) * 2016-06-24 2016-10-21 Triple Win Prec Technology Co Ltd 卡連接器
CN205960363U (zh) * 2016-08-03 2017-02-15 东莞市米南实业有限公司 便于生产组装的多功能电连接器
TW201832429A (zh) * 2017-02-17 2018-09-01 鉅達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轉接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84437B2 (en) 2023-10-10
TW202201862A (zh) 2022-01-01
US20210399481A1 (en)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9599B (zh) 卡連接器
TWI751592B (zh) 卡連接器
US9560760B2 (en) Reduction of resonance in connectors
TWI779303B (zh) 卡連接器(一)
US20110026213A1 (en) Memory card with sata connecter
WO2018171241A1 (zh) 双屏蔽层的usb连接器
TW317042B (zh)
CN213151161U (zh) 卡连接器
CN213124799U (zh) 卡连接器
CN213124800U (zh) 卡连接器
TWI766732B (zh) 卡連接器(五)
TWM531072U (zh) 卡連接器
CN208904328U (zh) 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
CN203456670U (zh) 改良型插座连接器结构
TWM601909U (zh) 一種電連接器
CN203562604U (zh) 储存装置的连接部件
CN202262071U (zh) 柔性电路板
CN113360014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733959A (zh) 复合电子卡连接器
CN206559418U (zh) 一种弹片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1944687A (zh) 连接器
CN100358187C (zh)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TWM643180U (zh) 卡連接器(六)
WO2023211526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able assembly with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CN109479074A (zh) 双屏蔽层的usb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