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137B - 固態攝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態攝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9137B
TWI749137B TW106145650A TW106145650A TWI749137B TW I749137 B TWI749137 B TW I749137B TW 106145650 A TW106145650 A TW 106145650A TW 106145650 A TW106145650 A TW 106145650A TW I749137 B TWI749137 B TW I7491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color filter
solid
state imag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5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9965A (zh
Inventor
井本知宏
高橋聰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536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0921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535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383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13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1Colour filte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4Back illuminated 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5Process for coatings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1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04N23/12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with one sensor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減低混色之高精細且感度良好的固態攝影元件。固態攝影元件具備:半導體基板(10),二維地配置有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11);彩色濾光片層(30),與光電轉換元件(11)對應且以預先設定的規則圖案二維地配置有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和下層平坦化層(12),僅配置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與半導體基板(10)之間。當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膜厚設為A[nm],上述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設為B[nm],第1色以外之顏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的膜厚設為C[nm]時,滿足下述式200[nm]≦A≦700[nm]
0[nm]≦B≦200[nm]
C≦A+B+200[nm]。

Description

固態攝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CCD、CMOS等光電轉換元件之固態攝影元件的技術。
搭載於數位相機等的CCD(電荷耦合元件)或CMOS(互補型金屬氧化膜半導體)等之固態攝影元件,近年來係發展高畫素化、細微化,特別是細微者中成為低於1.4μm×1.4μm之等級的畫素尺寸。
固態攝影元件係藉由配置於畫素之每一者的光電轉換元件、和由既定的顏色圖案所構成的彩色濾光片層而達成彩色化。又,各光電轉換元件有助於光電轉換的區域(開口部),係取決於固態攝影元件的尺寸或畫素數。其開口部被限制為相對於固態攝影元件的整個面積的20~50%左右。因為開口部小會直接與光電轉換元件的感度降低相關連,所以在固態攝影元件中,為了彌補感度降低,一般是在光電轉換元件上形成聚光用的微透鏡。
又,近年來,已開發使用背面照射之技術的影像感測器,可將光電轉換元件的開口部設為固態攝影元件的整個面積之50%以上。然而,該情況下,對於一個彩色 濾光片來說,由於會有鄰接的其他彩色濾光片的漏光進入之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形成適當的尺寸及形狀的微透鏡。
作為形成既定圖案的彩色濾光片層之方法,通常可使用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藉由光微影製程(photolithography process)來形成各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之方法。
又,作為其它的圖案形成方法,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在固態攝影元件上,藉由乾式蝕刻步驟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圖案化而形成,藉由光微影步驟將第2色以後的彩色濾光片層圖案化而形成之方法。
再者,在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將全部色的彩色濾光片藉由乾式蝕刻加以圖案化而形成之方法。
近年來,對超過800萬畫素之高精細CCD攝影元件的需求變大,且在該等高精細CCD中對於其附屬之彩色濾光片圖案的畫素尺寸為低於1.4μm×1.4μm之等級的攝影元件的需求變大。然而,因減小畫素尺寸,會產生藉由光微影製程形成有圖案之彩色濾光片層的解析性不足,對固態攝影元件的特性造成不良影響之問題。在單邊為1.4μm以下、或者1.1μm或0.9μm左右的畫素尺寸的固態攝影元件中,解析性不足係以因圖案的形狀不良所致之顏色不均的形式呈現。
又,若畫素尺寸變小,則彩色濾光片層的圖案的高寬比(aspect ratio)變大(相對於彩色濾光片層的圖案寬度,厚度變大)。在藉由光微影製程形成此種彩色濾 光片層的圖案時,本來應去除的部分(畫素之有效外部分)未被完全去除,成為殘渣而對其他色的畫素造成不良影響。此時,為了去除殘渣而進行延長顯影時間等之方法時,也會產生連已硬化之必要的畫素都被剝離之問題。
又,若想要得到滿足的分光特性,則不得不增厚彩色濾光片之膜厚。然而,當彩色濾光片的膜厚變厚時,隨著畫素的細微化的進展,會有已形成有圖案之各彩色濾光片的角變圓等解析度降低之傾向。若欲將彩色濾光片的膜厚變厚且得到分光特性,則需要提升彩色濾光片的材料所含的顏料濃度(著色劑的濃度)。然而,若提升顏料濃度,則光硬化反應所需要的光會無法到達彩色濾光片層的底部,會有彩色濾光片層的硬化變不足夠之虞。因此,會有彩色濾光片層在光微影的顯影步驟中剝離,而產生畫素缺陷之問題。
又,為了將彩色濾光片的膜厚變薄且得到分光特性而提高彩色濾光片的材料所含之顏料濃度時,相對地使光硬化成分降低。因此,彩色濾光片層的光硬化變得不足,變得容易發生形狀之惡化、面內的形狀不均勻、形狀崩塌等。又,為了充分地使之光硬化而使硬化時的曝光量變多,因而發生總處理量(throughput)降低之問題。
根據彩色濾光片層之圖案的高精細化,彩色濾光片層的膜厚不僅有製造步驟上之問題,也影響作為固態攝影元件的特性。彩色濾光片層的膜厚為厚時,自斜向射入的光藉由特定色的彩色濾光片而被分光後,會 有光射入鄰接之其他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部及其下方的光電轉換元件之情況。於此情況,會有產生混色之問題發生。此混色之問題,會隨著畫素尺寸變小,規定圖案尺寸的畫素尺寸與彩色濾光片的膜厚之高寬比變大而變顯著。又,入射光的混色之問題,因在形成有光電轉換元件的基板上形成平坦化層等的材料,故在彩色濾光片圖案與光電轉換元件的距離變長的情況下也會顯著地產生。因此,彩色濾光片層或形成於其下部之平坦化層等的膜厚之薄膜化變得重要。
鑑於以上情況,為了增加固態攝影元件的畫素數,需要彩色濾光片層圖案的高精細化,且彩色濾光片層的薄膜化變得重要。
如上述,以往使彩色濾光片材料具備感光性且利用光微影所形成之彩色濾光片層的圖案形成,隨著畫素尺寸之細微化的進展,也需要彩色濾光片層之膜厚的薄膜化。於此情況下,因為彩色濾光片材料中之顏料成分的含有比例增加,所以會有無法含有足夠量的感光性成分、無法得到解析性、容易殘留殘渣、容易產生畫素剝離之問題,且有使固態攝影元件的特性降低之課題。
因此,為了進行彩色濾光片層之圖案的細微化及薄膜化,而提出專利文獻2、3的技術。在專利文獻2、3中,藉由即便不含有感光性成分也可進行圖案化的乾式蝕刻,形成複數色彩色濾光片之圖案,俾提升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中之顏料濃度。藉由此等使用乾式蝕刻的技術,可提升顏料濃度,可製作即便進行薄膜化也能獲 得足夠的分光特性之彩色濾光片圖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680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85756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4905760號公報
然而,本案發明人等發現在專利文獻2、3中沒有顯示各彩色濾光片之膜厚的關係,會有在所有的彩色濾光片中無法高感度化之情況。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點而研創者,目的是提供一種減低混色之高精細且感度良好的固態攝影元件。
為了解決課題,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固態攝影元件之要旨為,具備:半導體基板,二維地配置有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上,與各光電轉換元件對應且以預先設定的規則圖案二維地配置有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以及依據情況而設置的下層平坦化層,其僅配置於選擇自上述複數色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與半導體基板之間;當上述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設為A[nm],上述下層平坦化層的膜厚設為B[nm],上述第1色以外之顏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設為C[nm]時,滿足下述(1)式及(2)式,或(1)式、(3) 式及(4)式。上述的下層平坦化層亦可省略,200[nm]≦A≦700[nm]‧‧‧(1)
C≦A+200[nm]‧‧‧(2)
或200[nm]≦A≦700[nm]‧‧‧(1)
0[nm]≦B≦200[nm]‧‧‧(3)
C≦A+B+200[nm]‧‧‧(4)。
又,本發明態樣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具有:第1步驟,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上形成上述下層平坦化層,且於其上塗布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的塗布液並使其硬化以將下層平坦化層及彩色濾光片層依序形成後,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配置位置以外之彩色濾光片層部分及位於該去除之彩色濾光片層部分的下層之下層平坦化層部分,藉由乾式蝕刻加以去除而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及第2步驟,在第1步驟後,將第1色以外之顏色的彩色濾光片藉由光微影或乾式蝕刻進行圖案化而形成。
亦可將上述之下層平坦化層的形成省略。
根據本發明的態樣,由於可將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全部薄膜化並縮短微透鏡頂部(lens top)至裝置的總距離,所以可提供一種能降低混色且配置有圖案的全部彩色濾光片為高感度化之高精細固態攝影元件。
10‧‧‧半導體基板
11‧‧‧光電轉換元件
12‧‧‧下層平坦化層
13‧‧‧上層平坦化層
14‧‧‧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
15‧‧‧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
16‧‧‧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
18‧‧‧微透鏡
20‧‧‧蝕刻遮罩
20a‧‧‧感光性樹脂遮罩層
20b‧‧‧開口部
30‧‧‧彩色濾光片層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之剖面圖。
圖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彩色濾光片配列的部分平面圖。
圖3係依步驟順序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彩色濾光片圖案的塗布步驟及使用感光性樹脂圖案材料來使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部位開口之步驟之剖面圖。
圖4係將藉由乾式蝕刻法製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之步驟依步驟順序表示之剖面圖。
圖5係將藉由光微影製作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依步驟順序表示之剖面圖。
圖6係依步驟順序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微透鏡的製作步驟之剖面圖。
圖7係將利用回蝕所致之轉印方法製作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微透鏡的情況依步驟順序表示之剖面圖。
圖8係將藉由乾式蝕刻製作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之步驟依步驟順序表示之剖面圖。
圖9係將藉由乾式蝕刻製作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之步驟依步驟順序表示之剖面圖。
圖10係依步驟順序表示製作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之步驟的剖面圖。
圖11係依步驟順序表示製作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之步驟的剖面圖。
圖12係依步驟順序表示將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僅以光硬化進行下一步驟之感光性樹脂圖案材料的塗布的情況之剖面圖。
圖13係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剖面圖。
圖14係依步驟順序表示藉由光微影製作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之步驟的剖面圖。
圖15係依步驟順序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微透鏡的製作步驟之剖面圖。
圖16係將利用回蝕所致之轉印方法製作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微透鏡的情況依步驟順序表示之剖面圖。
圖17係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其他例的固態攝影元件之剖面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在此,圖式是示意性的,厚度與平面尺寸的關係,各層厚度的比率等與實際情況不同。另外,以下所示的各實施形態,係舉例說明用以將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具體化之構成,關於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其構成零件的材質、形狀、構造等並不特定於如下所述者。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在申請專利範圍記載的請求項所規定的技術範圍內,可施以各種變更。
「第1實施形態」
<固態攝影元件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係如圖1所示,具備有:半導體基板10,具有呈二維配置的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11;微透鏡群,由配置在半導體基板10上方的複數個微透鏡18所構成;和彩色濾光片層30,設置於半導體基板10與微透鏡18之間。彩色濾光片層30之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14、15、16係以既定的規則圖案配置而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其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0表面的下層平坦化層12僅形成於面積最廣的彩色濾光片14的下部。不過,在可另外確保半導體基板10與彩色濾光片14的密合性的情況下,亦可不形成有下層平坦化層12。
又,在彩色濾光片層30與包含複數個微透鏡18的微透鏡群之間,形成有上層平坦化層13。
以下,在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的說明之際,將在製造步驟上最先形成之面積最大的彩色濾光片定義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又,將在製造步驟上第二個形成的彩色濾光片定義為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將在製造步驟上第三個形成的彩色濾光片定義為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其他的實施形態中亦同樣。
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中,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含有熱硬化性樹脂與光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性樹脂的含量少於熱硬化性樹脂的含量。
在此,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亦可不是面積最廣的彩色濾光片,亦可不是最先形成的彩色濾光片。
又,本實施形態中,雖例示彩色濾光片層30係由複數種顏色之綠、紅、藍等三色所構成,且以拜耳陣列(Bayer array)的配置圖案配置之情況,惟亦可為由4色以上所構成的彩色濾光片層。
以下的說明中,係假定第1色是綠色來作說明,但第1色亦可是藍色或紅色。
以下,詳細說明固態攝影元件的各部分。
(光電轉換元件及半導體基板)
半導體基板10係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11與畫素對應而呈二維配置。各光電轉換元件11具有將光轉換成電訊號之功能。
形成有光電轉換元件11的半導體基板10,一般為了表面(光入射面)的保護及平坦化,會在最外表面形成保護膜。半導體基板10係以可穿透可見光且至少可承受300℃左右的溫度之材料形成。作為此種材料,可舉出例如Si、SiO2等的氧化物及SiN等的氮化物、以及該等的混合物等包含Si的材料等。
(微透鏡)
各微透鏡18對應於畫素位置而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0的上方。亦即,微透鏡18係依被二維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0之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11的每一者而設置。微 透鏡18係藉由使射入微透鏡18的入射光聚光於各個光電轉換元件11上,來彌補光電轉換元件11的感度降低。
微透鏡18係以透鏡頂部至透鏡底部的高度為400nm以上800nm以下的範圍較佳。
(下層平坦化層)
下層平坦化層12係為了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保護及平坦化而設置之層。亦即,下層平坦化層12係可降低光電轉換元件11之製作所導致之半導體基板10之上面的凹凸,使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密合性提升。
本實施形態中,下層平坦化層12,其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之下部以外的部位係藉後述之乾式蝕刻步驟等去除而不存在。
下層平坦化層12,例如係藉由含有一種或複數種的丙烯酸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酚系酚醛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脲系樹脂及苯乙烯系樹脂等樹脂的樹脂而形成。又,下層平坦化層12不限於該等樹脂,只要是透射波長為400nm至700nm的可見光,且不阻礙彩色濾光片14、15、16之圖案形成或密合性的材料,均可使用。
下層平坦化層12較佳為利用不會對彩色濾光片14、15、16的分光特性造成影響的樹脂來形成。例如,下層平坦化層12較佳為以對於波長為400nm至700nm的可見光成為透過率90%以上之方式形成。
在此,亦可省略設置於第1色之彩色濾光片14下側 的下層平坦化層12。
本實施形態中,將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B[nm]形成為0[nm]以上200[nm]以下。膜厚B較佳為100[nm]以下,更佳為60[nm]以下。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B從防止混色的觀點來看,愈薄愈佳。
(上層平坦化層)
上層平坦化層13係為了將彩色濾光片14、15、16的上面平坦化而設置的層。
上層平坦化層13,例如係藉由含有一種或複數種的丙烯酸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酚系酚醛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脲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等樹脂的樹脂而形成。此外,上層平坦化層13與微透鏡18一體化也沒有問題。
上層平坦化層13的膜厚為例如1[nm]以上300[nm]以下。較佳為100[nm]以下,更佳為60[nm]以下。從防止混色的觀點來看,愈薄愈佳。
(彩色濾光片)
以既定圖案構成彩色濾光片層30的彩色濾光片14、15、16,係對應於將入射光進行色彩分離的各色之濾光片。彩色濾光片14、15、16係設置於半導體基板10與微透鏡18之間,且以因應畫素位置而與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11各別對應之方式,依預先設定的規則圖案進行配置。
圖2係平面地表示各色的彩色濾光片14、15、16的配列。圖2所示的配列例為所謂的拜耳陣列。
彩色濾光片14、15、16包含有既定色的顏料(著色劑)、與熱硬化成分、光硬化成分。例如,彩色濾光片14含有綠色顏料作為著色劑,彩色濾光片15含有藍顏料,彩色濾光片16含有紅顏料。
本實施形態中,含有熱硬化性樹脂與光硬化性樹脂,其中以熱硬化性樹脂的摻合量較多者為佳。於此情況,例如,固體含量中的硬化成分為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熱硬化性樹脂設為5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且光硬化性樹脂設為1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較佳為熱硬化性樹脂設為5質量%以上15質量%以下,光硬化性樹脂設為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之範圍。
在此,在將硬化成分設為僅有熱硬化成分的情況下,固體含量中的硬化成分為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上15質量%以下之範圍。另一方面,在將硬化成分設為僅有光硬化成分的情況下,固體含量中的硬化成分為10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之範圍。
本實施形態中,係針對具有圖2所示拜耳陣列的彩色濾光片之固態攝影元件進行說明。然而,固態攝影元件的彩色濾光片未必限定於拜耳陣列,且彩色濾光片的顏色也不限定於RGB三顏色。此外,亦可在彩色濾光片之配列的一部分,配置有折射率經調整後之透明 的層。
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膜厚A[nm]係形成200[nm]以上700[nm]以下。較佳為,膜厚A[nm]係400[nm]以上600[nm]以下。更佳為,膜厚A[nm]係500[nm]以下。
又,在第1色以外之顏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的膜厚設為C[nm]的情況,係形成為滿足下(4)式的膜厚。
C≦A+B+200[nm]‧‧‧(4)
較佳係形成為滿足下(5)式的膜厚。
A+B-200[nm]≦C≦A+B+200[nm]‧‧‧(5)
其中,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膜厚與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膜厚亦可相異。
在此,將(A+B)的膜厚與C的膜厚之膜厚差設為200[nm]以下,係因若有一部分的膜厚差超過200[nm]的部分時,因傾斜入射光對其他畫素的影響,恐有造成受光感度降低之虞。此外,在形成超過200[nm]的階差時,會有難以形成上部的微透鏡18之情況。
又,為了將彩色濾光片層30薄膜化,第1色至第3色之各彩色濾光片所含有的顏料(著色劑)的濃度,係以50質量%以上較佳。
<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
其次,參照圖3及圖4,就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進行。
(下層平坦化層的形成步驟)
如圖3(a)所示,準備具有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11的半導體基板10,在其表面之濾光片層形成位置整面形成下層平坦化層12。下層平坦化層12係可藉由例如含有一種或複數種的上述丙烯酸系樹脂等的樹脂材料之樹脂、氧化化合物、氮化化合物等的化合物而形成。
下層平坦化層12係可藉由塗布含有上述的樹脂材料之塗布液,進行加熱並使其硬化之方法來形成。又,下層平坦化層12亦可藉由將上述化合物的膜,以蒸鍍、濺鍍、CVD等各種方法成膜而形成。
在此,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係與使用以往的感光性彩色濾光片用材料,藉由光微影將構成彩色濾光片層30的各彩色濾光片14、15、16直接圖案化而製造之方法不同。
亦即,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中,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塗布於整面並硬化而形成有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之後(參照圖3(d)),將該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中之形成其他的彩色濾光片處以乾式蝕刻去除。藉此,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參照圖4(b))。然後,在周邊被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包圍的部分,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15、16)的圖案。此時,將最初形成的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作為引導圖案(guide pattern)使用,藉由高溫的加熱處理,使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材料硬化。因此,即便在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下側沒有下層平坦化層12,也可使半導 體基板10與彩色濾光片15、16的密合性提升。
以下,就其形成步驟進行說明。
(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步驟(第1步驟))
首先,如圖3(b)~(d)所示,針對在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0上之下層平坦化層12的表面,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之步驟進行說明。就引導圖案而言,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係以在固態攝影元件中占有面積最廣的顏色的彩色濾光片較佳。
在形成於二維配置有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11的半導體基板10上之下層平坦化層12的表面,如圖3(b)所示,塗布由以樹脂材料為主成分且分散有第1顏料(著色劑)的第1樹脂分散液所構成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14a。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係如圖2所示,為假定使用拜耳陣列的彩色濾光片。因此,第1色較佳為綠(G)色。
就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樹脂材料而言,係使用含有環氧樹脂等的熱硬化性樹脂及紫外線硬化樹脂等的光硬化性樹脂之混合樹脂。其中,使光硬化性樹脂的摻合量少於熱硬化性樹脂的摻合量。與使用較多的光硬化性樹脂作為硬化性樹脂時不同,藉由使用較多的熱硬化性樹脂作為樹脂材料,能夠提高第1色之彩色濾光片層14A的顏料含有率,容易形成薄膜且可得到所期望的分光特性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
其中,本實施形態中,雖以含有熱硬化性樹脂及光 硬化性樹脂兩者的混合樹脂來說明,但未必限定於混合樹脂,亦可為僅含有任一硬化性樹脂的樹脂。
接著,如圖3(c)所示,對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整面照射紫外線,以將彩色濾光片層14A進行光硬化。本實施形態係與以往方法那樣地使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具有感光性來進行曝光以直接形成所期望的圖案之情況不同,因為是將彩色濾光片層14A整面硬化,所以即便令感光性成分的含量降低,也能夠硬化。
其次,如圖3(d)所示,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在200℃以上300℃以下熱硬化。更具體而言,較佳為在230℃以上270℃以下的溫度加熱。在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中,因為是以形成微透鏡18時使用200℃以上300℃以下的高溫加熱步驟居多,所以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宜具有耐高溫性。因此,作為樹脂材料,更佳為使用具耐高溫性的熱硬化性樹脂。
(蝕刻遮罩圖案形成步驟)
接著,如圖3(e)至圖3(g)所示,在前步驟形成的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上,形成具有開口部的蝕刻遮罩圖案。
首先,如圖3(e)所示,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的表面,塗布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並加以乾燥,而形成感光性樹脂層20。
接著,如圖3(f)所示,對感光性樹脂層20,使用光罩(未圖示)進行曝光,使在除了所需要的的圖案以外的 地方,引起可溶於顯影液的化學反應。
然後,如圖3(g)所示,藉由顯影去除感光性樹脂層20的不要部分(曝光部)。藉此,形成具有開口部20b的蝕刻遮罩圖案20a。在開口部20b的位置,於之後的步驟中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或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
作為感光性樹脂材料,例如,可將丙烯酸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酚系酚醛系樹脂、其他具有感光性的樹脂單獨使用或混合多種來使用或者是共聚合來使用。使用於將感光性樹脂層20加以圖案化之光微影製程的曝光機,可舉出:掃描機、步進機、對準器、鏡面投射對準器。又,亦可藉由電子線的直接描繪、雷射的描繪等來進行曝光。其中,為了形成需要細微化的固態攝影元件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一般是使用步進機或掃描機。
作為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為了製作高解析且高精度的圖案,較佳為使用一般的光阻劑(photoresist)。與以具備感光性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來形成圖案的情況不同,藉由使用光阻劑,則形狀控制容易,且可形成尺寸精度良好的圖案。
此時使用的光阻劑係以乾式蝕刻耐性高者較佳。作為乾式蝕刻時之蝕刻遮罩材使用時,為了使與蝕刻構件的蝕刻速度之選擇比提升,以在顯影後使用被稱為後烘烤(post baking)的熱硬化步驟居多。但是,若包含熱硬化步驟時,則在乾式蝕刻後,會有作為蝕刻遮罩使用的殘留阻劑之去除步驟中的去除變困難之情形。因 此,以光阻劑而言,係以即便不使用熱硬化步驟也能在與蝕刻構件之間得到選擇比者較佳。又,無法得到良好的選擇比時,必須將光阻劑材料的膜厚增厚形成,然而,一旦厚膜化時,細微圖案形成就會變困難。因此,作為光阻劑,較佳為乾式蝕刻耐性高的材料。
具體而言,為蝕刻遮罩的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與為乾式蝕刻的對象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蝕刻速度比(選擇比),較佳為0.5以上,更佳為0.8以上。若為此選擇比,則能夠在不會使蝕刻遮罩圖案20a全部都消失的情況下,蝕刻彩色濾光片14。當第1色之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膜厚為0.3μm以上0.8μm以下左右時,感光性樹脂遮罩層20a的膜厚較佳為0.6μm以上2.0μm以下左右。
又,就此時使用的光阻劑而言,正型阻劑或負型阻劑任一者都沒問題。但,若考量到蝕刻後的光阻劑去除,則根據外部要因,比起在化學反應進行且硬化的方向產生變化的負型阻劑,較佳為在化學反應進行且溶解的方向容易引起化學反應之正型阻劑。
依上述方式,形成蝕刻遮罩圖案。
(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步驟)
藉由使用蝕刻遮罩圖案及乾式蝕刻氣體的乾式蝕刻,如圖4(a)所示,去除從開口部20b露出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的一部分。
作為乾式蝕刻的方法,係可舉出例如:ECR、平行 平板型磁控管、DRM、ICP、或2頻率型的RIE(Reactive Ion Etching)等。關於蝕刻方式,沒有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即便寬度數mm以上的大面積圖案或數百nm之微小圖案等的線寬或面積不同,也能夠以蝕刻速率或蝕刻形狀不會改變之方式進行控制的方式者。又,較佳為在100mm至450mm左右的尺寸之晶圓整面,使用可面內均勻地進行乾式蝕刻之控制機構的乾式蝕刻方法。
乾式蝕刻氣體只要為具有反應性(氧化性‧還原性)之氣體即可,亦即具有蝕刻性之氣體即可。作為具有反應性的氣體,可舉出例如:含有氟、氧、溴、硫及氯等之氣體。又,可將包含氬或氦等之反應性少且進行以離子之物理性衝擊所致之蝕刻之元素的稀有氣體,以單體使用或混合使用。又,只要是在使用氣體之電漿環境下的乾式蝕刻步驟,引起形成所期望的圖案之反應的氣體的話,則即便不限定於該等也沒有問題。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在初期的階段將全部氣體流量之90%以上設為以稀有氣體等的離子的物理性衝擊為主體進行蝕刻的氣體,並使用於此混合有氟系氣體、氧系氣體的蝕刻氣體,而亦利用化學反應使蝕刻速率提升。
本實施形態中,半導體基板10係由以矽作為主體的材料構成。因此,作為乾式蝕刻氣體,較佳為使用蝕刻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且不會蝕刻基底的半導體基板10之氣體。又,在使用蝕刻半導體基板10的氣體時,亦可設為最初使用蝕刻半導體基板10的氣體,在中途變更成不會蝕刻半導體基板10的氣體來進行蝕刻之多階 段蝕刻。此外,只要不會影響半導體基板10,使用蝕刻遮罩圖案20a以接近垂直的形狀進行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蝕刻,而不會形成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殘渣,則蝕刻氣體的種類沒有限制。
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將含有氬、氦等反應性少的元素之稀有氣體設為全部氣體流量的90%以上,且混合有一種以上之氟系及氧系等具有反應性的氣體種類之乾式蝕刻氣體。藉此,使用化學反應來使蝕刻速率提升。
又,在此蝕刻條件下實施蝕刻時,反應生成物附著於蝕刻遮罩圖案側壁的量變多,難以進行蝕刻遮罩20的去除。因此,較佳為將乾式蝕刻條件依狀況多階段地變更,使蝕刻遮罩20的去除容易。
具體而言,在蝕刻初期,使用將反應性少的稀有氣體設為全部氣體流量的90%以上,且含有具有反應性的氣體之蝕刻氣體來進行蝕刻。此時,較佳為對第1色之彩色濾光片層14A的初期膜厚,進行30%以上90%以下的蝕刻,更佳為進行50%以上80%以下的蝕刻,再更佳為進行60%以上70%以下的蝕刻。
在下一階段,使用將反應性少的稀有氣體設為全部氣體流量的80%以下,且將氟系氣體或氧系氣體等具有反應性的氣體或此等氣體混合複數種而成的乾式蝕刻氣體來進行蝕刻。此時,稀有氣體的量係以設為全部氣體流量的70%以下較佳,設為50%以下更佳。
其次,以此等的氣體流量,在不蝕刻半導體 基板10的範圍,進行第1色之彩色濾光片層14A的蝕刻。然後,去除氟系氣體,使用不會化學性蝕刻Si的氣體,例如使用氧或稀有氣體的單一氣體、或者混合有此等複數種的氣體,進行蝕刻達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的膜厚以上之過度蝕刻。藉由進行過度蝕刻,可降低半導體基板10之蝕刻的面內偏差所致之影響,可在半導體基板10的整面去除所期望之位置的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而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
在上述條件下,如圖4(b)所示,進行第1色之彩色濾光片層14A的乾式蝕刻達半導體基板10表面後,去除蝕刻遮罩圖案20a,藉此可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去除自開口部20b露出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的一部分時,位於開口部20b之下層平坦化層12的部分會被蝕刻。因此,會變成只有在第1色之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位置的下部殘存下層平坦化層12之構成。
根據下層平坦化層12的材質,在前述的乾式蝕刻步驟中,會有蝕刻速率變慢,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形成處的下層平坦化層12沒有完全被去除的情況。於該情況下,微透鏡頂部(micro lens top)至裝置的距離變長,第2以後之彩色濾光片的薄膜化效果降低。因此,實施進一步的下層平坦化層12的去除步驟。具體而言,使用氬等的物理性蝕刻,來實施增加蝕刻遮罩圖案20的膜厚之長時間蝕刻所致之去除、或使用蝕刻下層平坦化層12的溶劑之濕式蝕刻步驟。於此情況,雖然第1色之 彩色濾光片的上部會被蝕刻遮罩圖案20覆蓋,但是側面除了乾式蝕刻的反應生成物以外,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會露出,所以期望是不會對彩色濾光片材造成影響、或者影響輕微的蝕刻液。
接著,進行殘存之蝕刻遮罩圖案20a的去除(參照圖4(b))。蝕刻遮罩圖案20a的去除,係可舉出例如藉由使用藥液或溶劑不會對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造成影響,而將蝕刻遮罩圖案20a溶解、剝離之去除方法。以去除蝕刻遮罩圖案20a的溶劑而言,係可使用例如:將N-甲基-2-吡咯啶酮、環己酮、乙二醇甲醚乙酸酯、乳酸甲酯、乳酸丁酯、二甲亞碸、二乙二醇二乙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的有機溶劑單獨或混合複數種而成的混合溶劑。又,此時使用的溶劑係以不會對彩色濾光片用材料造成影響者較佳。只要不會對彩色濾光片用材料造成影響者,則即便是使用了酸系之化學藥品的剝離方法,也不會有問題。
又,亦可使用溶劑等的濕式製程以外的去除方法。藉由採用灰化技術之方法可去除蝕刻遮罩圖案20a,該灰化技術係使用了光激發或氧電漿之阻劑的灰化技術。又,也可將此等的方法組合來使用。例如可列舉出:首先,使用屬於利用光激發或氧電漿所致之灰化技術的灰化技術,去除利用蝕刻遮罩圖案20a之表層的乾式蝕刻所致之變質層後,藉由使用溶劑等的濕式蝕刻來去除殘餘的層之方法。又,只要是在無損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之範圍,則亦可僅以灰化去除蝕刻遮罩 20。又,不只是灰化等的乾式製程(dry process),亦可使用利用CMP所致之研磨步驟等。
藉由上述步驟,完成了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化形成。
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係在塗布於半導體基板10整面之時間點,如圖3(b)(c)所示,整面進行光硬化及熱硬化,但為了進行顯影步驟、洗淨步驟,也可進一步使用硬化步驟。例如,為200℃以上、300℃以下的高溫加熱步驟、利用曝光所致之光硬化。
(關於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之圖案的形成步驟(第2步驟))
其次,如圖5所示,形成包含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不同顏色的顏料之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之圖案的製作方法係可使用大致分為兩種的方法。
第1方法係為: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設為引導圖案,並在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使用含光硬化性樹脂的感光性彩色濾光片用材料而形成,利用習知方法選擇性曝光而形成圖案之方法。
第2方法係在以經圖案化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所形成的開口部20b整面,塗布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接著,以進行了圖案化的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層作為蝕刻遮罩來進行乾式蝕刻,在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形成部位設置開口部。最後,在該開口部之 處塗布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利用研磨等去除多餘的彩色濾光片,藉此在開口部內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之方法。
(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之第1方法)
首先,使用圖5說明關於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之第1方法。第1方法的特徵在於,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係使用具有感光性成分的彩色濾光片材料(彩色光阻(color resist))。
首先,如圖5(a)所示,在形成有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整面,塗布感光性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作為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亦即,塗布於開口部20b整面,進行乾燥而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此時使用的感光性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係含有會因接觸光而硬化之負型感光性成分。
此時,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膜厚設為A[nm],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設為B[nm],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膜厚設為C1[nm]時,以滿足下述之(1)式,(3)式及(4a)式的方式,設定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膜厚C1。
200[nm]≦A≦700[nm]‧‧‧(1)
0[nm]≦B≦200[nm]‧‧‧(3)
C1≦A+B+200‧‧‧(4a)
圖5中,雖例示A+B=C1的情況,但只要將膜厚C1設定成滿足(4a)式即可。
再者,較佳為滿足「A+B-200[nm]≦C1≦A+B+200」。亦即,膜厚C1係以落在(A+B)±200[nm]的範圍較佳。
作為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只要在此膜厚C1的範圍,則可含有足以硬化的熱硬化性樹脂及光硬化性樹脂,同時作成為能獲得所期望的分光特性之顏料濃度,並加以分散。
其次,如圖5(b)所示,對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部分,使用光罩進行曝光,以使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的一部分光硬化。
接著,如圖5(c)所示,去除在顯影步驟中未選擇性曝光之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的一部分15Aa(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位置)而形成開口部31。然後,如圖5(d)所示,為了使進行曝光之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的一部分與半導體基板10的密合性提升、及在實際裝置利用下的耐熱性提升,藉由在高溫加熱下進行硬化處理,以使殘存之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硬化。藉此,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圖案。此時,使用於硬化的溫度係以200℃以上較佳。
然後,如圖5(e)所示,將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塗布於半導體基板10的整面,亦即塗布於形成在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之開口部的整面,而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
接著,如圖5(f)所示,將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中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部位選擇性曝光, 以使位於開口部30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光硬化。
再來,如圖5(g)所示,將感光性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顯影,去除未被曝光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的一部分。其次,如圖5(h)所示,為了使已進行曝光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的一部分與半導體基板10的密合性提升、及在實際裝置利用時的耐熱性提升,藉由進行高溫加熱下的硬化處理,以使殘存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硬化。藉此,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
此外,藉由重複進行此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以後的圖案形成步驟,可形成所期望之色數的彩色濾光片。
此時,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膜厚設為C2[nm]時,係以滿足下述(1)式、(3)式及(4b)式的方式,設定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膜厚C2。
200[nm]≦A≦700[nm]‧‧‧(1)
0[nm]≦B≦200[nm]‧‧‧(3)
C2≦A+B+200‧‧‧(4b)
圖5中,雖例示A+B=C2的情況,但只要將膜厚C2設定成滿足(4b)式即可。
再者,以滿足「A+B-200[nm]≦C1≦A+B+200」較佳。亦即,膜厚C2係以落在(A+B)±200[nm]的範圍較佳。
作為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只要在此膜厚C2的範圍,則可含有足以硬化的熱硬化性樹脂及光硬化性樹 脂,同時作成為能獲得所求取的分光特性之顏料濃度,並加以分散。
藉由上述的步驟,能夠以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高度等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和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相加的值的高度,形成彩色濾光片。
然後,如圖6(a)所示,在所形成的彩色濾光片14、15、16上形成上層平坦化層13。上層平坦化層13係例如可使用含有一種或複數種上述之丙烯酸系樹脂等的樹脂材料之樹脂來形成。於此情況,上層平坦化層13係可藉由將樹脂材料塗布於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進行加熱並加以硬化來形成。又,上層平坦化層13係例如可使用上述之氧化物或氮化物等的化合物來形成。於此情況,上層平坦化層13係可藉由蒸鍍、濺鍍、CVD等各種成膜方法來形成。
最後,如圖6(b)所示,在上層平坦化層13上,形成微透鏡18。微透鏡18係藉由使用熱流法的製作方法、利用灰階遮罩所進行之微透鏡製作方法、使用乾式蝕刻之對上層平坦化層13轉印微透鏡的方法等周知的技術來形成。
上層平坦化層13的膜厚係為例如1[nm]以上300[nm]以下。較佳為100[nm]以下,更佳為60[nm]以下。
使用形狀控制性優異之利用乾式蝕刻的圖案化技術來形成微透鏡之方法係如下所述之方法。如圖7(a)所示,首先將最後會成為微透鏡的透明樹脂層32(亦可兼 具上層平坦化層13)形成於彩色濾光片上。
接著,如圖7(b)所示,在該透明樹脂層32上利用熱流法形成微透鏡的母模33(透鏡母模)。然後,如圖7(c)所示,以該透鏡母模33作為遮罩,利用乾式蝕刻的方法將透鏡母模形狀轉印於透明樹脂層32。藉由選擇透鏡母模33的高度、材料,調整蝕刻的條件,可將適當的透鏡形狀轉印於透明樹脂層32。
藉由使用上述的方法,可控制性良好地形成微透鏡。較理想為使用此方法,將微透鏡製作成微透鏡的透鏡頂部至透鏡底部的高度為400~800nm的膜厚。
藉由以上的步驟,完成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
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設為占有面積最廣的彩色濾光片。而且,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係使用具有感光性的彩色光阻且藉由光微影分別形成。
使用具有感光性之彩色光阻的技術為習知的彩色濾光片圖案的製造技術。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由於係在塗布於下層平坦化層12的整面後,以高溫加熱,所以可使半導體基板10及下層平坦化層12的密合性變得非常強。因此,可將密合性良好且形成為良好矩形性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作為引導圖案,以填埋四邊被包圍的場所之方式,形成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因此,即便是使用能令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具有感光性的彩色光阻的情況,也不需要如以往那樣重視解析性的彩色光阻。因此,因為可減少光硬化性 樹脂中的光硬化成分,所以能夠增多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中的顏料比例,而能夠因應彩色濾光片15、16的薄膜化。
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之部位,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之蝕刻時,下層平坦化層12已在蝕刻步驟被去除,半導體基板10露出於表面之步驟。於此情況,可視為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氧化,而變成親水性。在此種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將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以光微影步驟形成時,顯影液滲入具有親水性的半導體基板10與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接觸之部分。因此,假定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會被剝離。為此,根據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狀態,藉由利用既有的方法,例如利用HDMS(六甲基二矽氮烷;hexamethyl disilazane)處理等的方法,將露出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設成疏水性,可降低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被剝離之可能性。
又,本實施形態中,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較佳為參與光硬化之樹脂成分等的含有率少,且以顏料含有率高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形成。特佳為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之顏料的含有率構成為70質量%以上。藉此,即便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中,包含在使用以往的感光性彩色光阻之光微影製程中會變成硬化不足夠之濃度的顏料,也能以良好精度且無殘渣或剝離地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具體而言,使用綠色濾光片作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時,可減少紅色濾光片或藍色濾光片的光硬化成分。因此,即使將顏料含有 率設為高含有率,也可利用光微影容易地形成各色的彩色濾光片圖案。
無論任何理由,係以光硬化為重點而非圖案形成並減少感光性成分,進一步使用以熱硬化成分而硬化者為主體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來形成最初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藉此方式,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密合於半導體基板10及下層平坦化層12,沒有在其他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時所產生的殘渣或剝離,而且可設成高解析度。然後,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係使用感光性的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以步驟少且效率佳的光微影形成工法形成。藉由如此進行,最初形成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成為正確的圖案引導,且可將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的圖案利用光微影以良好的形狀形成。
(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之第2方法)
接著,參照圖8及圖9說明關於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圖案之第2方法。第2方法係以不具有感光性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形成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之情況。
以下,說明關於該方法。
以圖8(a)所示之前述的形成方法,對形成有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之基板10的整面,如圖8(b)所示,進行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塗布。此時所使用之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係使用不具有感光性,而是藉 由加熱而硬化之熱硬化型樹脂材料。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由於不具感光性,所以如前述那樣不需要感光成分的添加而能使顏料濃度變濃。因此,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膜厚可薄膜化。之後,為了將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硬化而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進行高溫的加熱。加熱溫度較佳為在不影響裝置的範圍之加熱,具體而言為300℃以下,更佳為240℃以下。
此時,如圖8(b)所示,為了將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的膜厚設成均勻,需要塗布較多的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因此,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係過剩地形成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上。為了去除多餘的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使用CMP等的研磨步驟或乾式蝕刻技術來進行回蝕步驟。此外,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係可藉由平坦化或去除所期望的膜厚等的周知技術之步驟去除。又,多餘的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之去除步驟,只要在使後述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形成處開口之蝕刻步驟不會成為問題,則也可在將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14、15、16形成後,最後進行。
接著,如圖8(c)所示,在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的上部塗布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形成感光性樹脂遮罩層35。
再來,如圖8(d)、(e)所示,以配置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之處形成開口的方式,進行曝光、顯影而形成設有開口部20c的蝕刻遮罩20。
然後,如圖8(f)所示,採用使用設有開口部之蝕刻 遮罩20的乾式蝕刻技術,在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的區域中,為了配置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而去除不要的部分,形成開口部20d。此時,對於蝕刻遮罩20,亦可進行加熱或紫外線照射等的硬化處理。
接著,如圖8(g)所示,藉由利用溶劑之剝離、洗淨、為利用光激發或氧電漿所致之灰化處理之灰化等的周知的去除方法,去除蝕刻遮罩20。藉此,成為在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位置設置有開口,在除此以外的位置形成有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和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之狀態。
接著,如圖9(a)所示,對形成有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與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之基板10的整面,以埋住開口部20d的方式,塗布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並予以加熱硬化而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之後,如圖9(b)所示,將第1、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4、15上之多餘的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使用CMP等的研磨步驟或乾式蝕刻技術進行回蝕步驟並藉由使用平坦化或去除所期望的膜厚等的周知技術之步驟,去除到既定膜厚為止,而作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此時,在殘留有過剩地形成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上之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情況,即便同時去除也不會有問題。
於此,在彩色濾光片的顏色設為四色以上,形成第4以後的彩色濾光片之情況下,與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同樣,只要進行彩色濾光片用材料 的塗布、硬化處理即可。之後,進行圖案化並以設有開口部的感光性樹脂材料作為蝕刻遮罩來進行乾式蝕刻,去除多餘的感光性樹脂遮罩層20a,可藉此形成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
在所形成的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材料上,利用前述的處理,依上層平坦化層13及進行微透鏡形成方法,而完成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
上述的第1方法,係以光微影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以後的彩色濾光片之方法。在第1方法中,使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具有光硬化性,選擇性地進行曝光、顯影而形成有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以後的彩色濾光片。
又,上述的第2方法係將乾式蝕刻重複進行複數次之形成方法。在第2方法中,使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不具有感光性成分而具有熱硬化成分,塗布於整面,進行熱硬化。然後,將感光性遮罩材料在欲殘留之第1及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4、15上作為蝕刻遮罩而形成,且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以後也以乾式蝕刻製作。該等之兩種方法,係藉由重複進行同樣的步驟,而形成有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但只要可達到所期望的分光特性,則亦可將該等步驟組合來使用。
本實施形態中,係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使用熱硬化性樹脂與光硬化性樹脂兩者。又,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硬化步驟中,係使用利用曝光之光硬 化及利用熱之加熱硬化。為了將彩色濾光片層30薄膜化,必須提高顏料濃度,惟當顏料含有率高時,便容易引起溶劑耐性降低。因此,在顯影步驟、蝕刻遮罩去除步驟、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塗布、顯影步驟等中與溶劑接觸時,被認為會有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成分溶出而影響分光特性之可能性。藉由使感光性光硬化成分樹脂混合存在並加以曝光,而將彩色濾光片的表面硬化,使熱硬化性樹脂混合存在,以高溫進行加熱硬化,藉此會有使彩色濾光片的內部及表面硬化,而使溶劑耐性提升之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因為可將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全部加以薄膜化並縮短微透鏡頂部至裝置的總距離,所以可提供一種能減少混色,且配置有圖案的所有彩色濾光片經高感度化之高精細的固態攝影元件。
「第2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10,說明關於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及固態攝影元件之製造方法。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構造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第2實施形態中,因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之硬化時間點的步驟是不同的,故顯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硬化步驟。
<固態攝影元件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的特徵在於,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材料不含感光性樹脂材料,僅以熱硬化性樹脂形成。因為僅有熱硬化性樹脂,所以有可使顏料濃度提升,容易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薄膜化之優點。
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係如圖1所示,具備有:半導體基板10,具有呈二維配置的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11;和微透鏡18。又,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具備有:彩色濾光片層30,設置於半導體基板10與微透鏡18之間且由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14、15、16所構成;下層平坦化層12,部分地設置於半導體基板10上;和上層平坦化層13,設置於彩色濾光片層30的表面上。
在此,在第2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中,在與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各部分相同的構成之情況,係標註與使用於第1實施形態的參照符號相同的參照符號。亦即,具有光電轉換元件11之半導體基板10、下層平坦化層12、彩色濾光片14、15、16、上層平坦化層13及微透鏡18係分別與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各部分為同樣的構成。因此,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各部分共通的部分之詳細說明予以省略。在其他的實施形態中也是同樣的情況。
<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
接著,參照圖10,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
如圖10(a)所示,在具有呈二維配置之複數個光電轉 換元件11的半導體基板10上形成下層平坦化層12。下層平坦化層12具有提升彩色濾光片的密合性之效果。
接著,如圖10(b)至圖10(d)所示,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並於其上形成感光性樹脂遮罩層20。本實施形態所示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係含有熱硬化性樹脂,不含有光硬化性樹脂。又,在使顏料含有率提升的情況,前述之彩色濾光片會有溶劑耐性降低之可能性。因此,使用具有溶劑耐性的熱硬化性樹脂,進行高溫加熱,而實施交聯密度高的加熱硬化。具體而言,為230℃以上的高溫硬化步驟,更佳為在裝置的後步驟中之250℃以上的高溫硬化。在此高溫加熱步驟中所形成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上,形成感光性樹脂遮罩層20。
接著,使用光罩,以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部位開口的方式,進行曝光、顯影,藉此形成具有開口部之蝕刻遮罩20。之後的步驟係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的步驟相同。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不含感光性成分,僅有熱硬化成分,所以具有顏料濃度容易高濃度化之優點。又,藉由使熱硬化溫度高溫化,可提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溶劑耐性。
第2實施形態的發明,除了第1實施形態所記載的各效果,進一步具有以下的效果。藉由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利用為熱硬化成分的熱硬化性樹脂形成,顏料成分的高濃度化變容易,能夠以薄膜形成所期望的分光 特性。
「第3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11,說明關於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及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
<固態攝影元件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特徵在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材料僅以作為硬化成分的感光性樹脂構成。含有感光性樹脂材料的構成,係與習知方法之藉由使用賦予感光性的彩色光阻之光微影所進行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步驟相同。然而,本實施形態中,雖使用感光性樹脂,但並非進行以往那樣的圖案化,而是藉由將整面曝光來進行光硬化,之後,以高溫加熱使彩色濾光片的水分蒸發來進行加熱硬化。因此,相較於習知方法,可減少感光性的硬化成分量,而使顏料濃度提升,故有容易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薄膜化之優點。
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的構造係與第1及第2同樣。然而,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之硬化時間點的步驟是不同的。因此,顯示關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硬化步驟及圖案化步驟。
<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
接著,參照圖11,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
在圖11(a)所示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形成下層平 坦化層12。
接著,如圖11(b)所示,在下層平坦化層12上,藉由塗布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
接著,如圖11(c)所示,對整面進行曝光並藉由光硬化,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硬化。
此時,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含有足以硬化的量的感光性成分,且溶劑耐性充足的情況,實施圖12所示之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40的形成。在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40的圖案化後,藉由以乾式蝕刻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形成部位後,進行高溫加熱,藉此可進行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加熱硬化。
另一方面,當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含有溶劑耐性不足之程度的感光性成分時,較佳為如圖11(d)所示,進行200℃以上的高溫加熱步驟,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充足地硬化。沒有實施前者的高溫加熱步驟的情況,相較於有實施高溫加熱步驟的情況,因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4A為柔軟的構造,所以會有在乾式蝕刻步驟中容易進行蝕刻,殘渣等殘留的可能性降低之效果。
之後的步驟係與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步驟同樣。
根據本實施形態,因為並非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形成圖案,而是使之僅含有足夠於光硬化的量的感光性成分來形成,故僅為了降低習知方法之彩色濾光片材料的感光性成分,有可容易製作之優點,且有容易提高 顏料含有率之優點。又,藉由使熱硬化溫度高溫化,可提高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之溶劑耐性。
「第4實施形態」
<固態攝影元件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基本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3所示,在相鄰的彩色濾光片間形成有階差。
此外,以下的實施形態的說明中,係假定第1色為綠色,第2色為紅色的情況來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將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B[nm]形成為1[nm]以上200[nm]以下。膜厚B較佳為100[nm]以下,更佳為60[nm]以下。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B,從防止混色的觀點來看越薄越佳。
本實施形態中,亦說明關於具有圖2所示之拜耳陣列的彩色濾光片之固態攝影元件。然而,固態攝影元件的彩色濾光片未必限定為拜耳陣列,而且彩色濾光片的顏色也不限定為RGB三色。此外,亦可在彩色濾光片的陣列的一部分上配置折射率經調整後的透明層。
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膜厚A[nm]係形成200[nm]以上700[nm]以下。較佳為膜厚A[nm]係400[nm]以上600[nm]以下。更佳為膜厚A[nm]係500[nm]以下。
又,在第1色以外之顏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的膜厚設為C[nm]時,係形成為滿足下述(7)式的膜厚。
A[nm]<C≦A+B+200[nm]‧‧‧(7)
較佳係設為滿足A+B[nm]<C≦A+B+200[nm](其中,B≧1[nm])之膜厚。
其中,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膜厚與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膜厚亦可不同。在第2色為紅色,第3色為藍色的情況,紅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係以比綠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還厚為佳。
其他的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
第4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迄至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步驟(第1步驟)為止,係與第1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參照圖3及圖4)同樣。
以下,說明關於第4實施形態之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的形成。
接著,如圖14所示,形成包含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不同顏色的顏料之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為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設為引導圖案,並且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使用含有光硬化性樹脂的感光性彩色濾光片用材料而形成,利用習知方法選擇性曝光來形成圖案之方法。
(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之方法(第2步驟))
首先,參照圖14,說明關於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 光片的圖案之第1方法。第1方法之特徵為,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使用具有感光性成分的彩色濾光片材料(彩色光阻)。
首先,如圖14(a)所示,在形成有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整面,塗布感光性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作為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亦即,塗布於開口部20b整面,進行乾燥而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此時所使用的感光性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係含有因接觸光而硬化之負型感光性成分。
此時,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膜厚設為A[nm],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設為B[nm],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膜厚設為C1[nm]時,以滿足下述(1)式、(6)式及(7a)式的方式,設定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膜厚C1。
200[nm]≦A≦700[nm]‧‧‧(1)
0[nm]<B≦200[nm]‧‧‧(6)
A<C≦A+B+200[nm]‧‧‧(7a)
作為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只要在此膜厚C1的範圍,則可含有足以硬化之熱硬化性樹脂及光硬化性樹脂,同時作成為能獲得所期望的分光特性之顏料濃度,並加以分散。
接著,如圖14(b)所示,對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部分,使用光罩進行曝光,以使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的一部分光硬化。
接著,如圖14(c)所示,去除在顯影步驟中未選擇性 曝光之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的一部分15Aa(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位置)而形成開口部31。接著,如圖14(d)所示,為了使已進行曝光之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5A的一部分與半導體基板10的密合性提升、及實際裝置利用下的耐熱性提升,藉由進行高溫加熱下的硬化處理而使殘存的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硬化。藉此,形成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的圖案。此時,使用於硬化的溫度係以200℃以上較佳。
接著,如圖14(e)所示,將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塗布於半導體基板10的整面,亦即塗布於形成在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之開口部的整面,而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
接著,如圖14(f)所示,將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中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部位選擇性曝光,以使位於開口部30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光硬化。
接著,如圖14(g)所示,將感光性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顯影,去除未被曝光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的一部分。接著,如圖14(h)所示,為了使已進行曝光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的一部分與半導體基板10的密合性向上、及在實際裝置利用時的耐熱性提升,藉由進行高溫加熱下的硬化處理,以使殘存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層16A硬化。藉此,形成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
此外,藉由重複進行此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以後 的圖案形成步驟,可形成所期望之色數的彩色濾光片。
此時,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膜厚設為C2[nm]時,係以滿足下述(1)式,(6)式及(7b)式的方式,設定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膜厚C2。
200[nm]≦A≦700[nm]‧‧‧(1)
0[nm]<B≦200[nm]‧‧‧(6)
A<C2≦A+B+200[nm]‧‧‧(7b)
作為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只要在此膜厚C2的範圍,則可含有足以硬化的熱硬化性樹脂及光硬化性樹脂,同時作成為能獲得所求取的分光特性之顏料濃度,並加以分散。
藉由上述的步驟,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高度係形成為高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膜厚。尤其是紅色的彩色濾光片15係形成為高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與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相加所得的值。本實施形態中,係將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高度形成為高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與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相加所獲得的值。
其次,如圖15(a)所示,在所形成的彩色濾光片14、15、16上形成上層平坦化層13。上層平坦化層13係例如可使用含有一個或複數個上述之丙烯酸系樹脂等的樹脂材料之樹脂來形成。於此情況,上層平坦化層13係可藉由將樹脂材料塗布於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進行加熱並加以硬化來形成。又,上層平坦化層13係例如 可使用上述之氧化物或氮化物等的化合物來形成。於此情況,上層平坦化層13係可藉由蒸鍍、濺鍍、CVD等各種成膜方法來形成。
最後,如圖15(b)所示,在上層平坦化層13上,形成微透鏡18。微透鏡18係藉由使用熱流法的製作方法、利用灰階遮罩所進行之微透鏡製作方法、使用乾式蝕刻之對上層平坦化層13轉印微透鏡的方法等周知的技術來形成。
上層平坦化層13的膜厚係為例如1[nm]以上300[nm]以下。較佳為100[nm]以下,更佳為60[nm]以下。
使用形狀控制性優異之利用乾式蝕刻的圖案化技術來形成微透鏡之方法係如下所述之方法。如圖16(a)所示,首先將最後會成為微透鏡的透明樹脂層32(亦可兼具上層平坦化層13)形成於彩色濾光片上。
接著,如圖16(b)所示,在該透明樹脂層32上利用熱流法形成微透鏡的母模33(透鏡母模)。然後,如圖16(c)所示,以該透鏡母模33作為遮罩,利用乾式蝕刻的方法將透鏡母模形狀轉印於透明樹脂層32。藉由選擇透鏡母模33的高度、材料,調整蝕刻的條件,可將適當的透鏡形狀轉印於透明樹脂層32。
藉由使用上述的方法,可控制性良好地形成微透鏡。較理想為使用此方法,將微透鏡製作成微透鏡的透鏡頂部至透鏡底部的高度為400~800nm的膜厚。
藉由以上的步驟,完成本實施形態的固態攝影元件。
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 片14設為占有面積最廣的彩色濾光片。而且,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係使用具有感光性的彩色光阻且藉由光微影分別形成。
使用具有感光性之彩色光阻的技術為習知的彩色濾光片圖案的製造技術。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由於係在塗布於下層平坦化層12的整面後,以高溫加熱,所以可使半導體基板10及下層平坦化層12的密合性變得非常強。因此,可將密合性良好且形成為良好矩形性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作為引導圖案,以填埋四邊被包圍的場所之方式形成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因此,即便是使用能令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具有感光性的彩色光阻之情況,也不需要像以往那樣重視解析性的彩色光阻。因此,因為可減少光硬化性樹脂中的光硬化成分,所以能夠增多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中的顏料比例,而能夠因應彩色濾光片15、16的薄膜化。
形成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之部位,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之蝕刻時,下層平坦化層12已在蝕刻步驟被去除,半導體基板10露出於表面之步驟。於此情況,可視為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氧化,而變成親水性。在此種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將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以光微影步驟形成時,顯影液會圍繞在具有親水性的半導體基板10與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接觸之部分。因此,假定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會被剝離。為此,根據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狀態,藉由利用既有的方法,例如利用HDMS(六甲 基二矽氮烷;hexamethyl disilazane)處理等的方法,將露出之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設成疏水性,可降低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被剝離之可能性。
又,本實施形態中,特徵在於:相對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將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形成較厚。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較佳為參與光硬化之樹脂成分等地含有率少,且以顏料含有率高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形成。尤其較佳為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之顏料的含有率構成為70質量%以上。藉此,即便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含有使用以往的感光性彩色光阻的光微影製程中硬化會變不足的濃度的顏料,也能以良好精度且無殘渣或剝離地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具體而言,藉由使用以具有習知方法的感光性的彩色光阻最難以提高顏料含有率的綠色濾光片來作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藉由利用習知方法的膜厚形成紅色濾光片或藍色濾光片,可期待容易滿足所期望的分光特性之效果。
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使用綠色,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使用紅色及藍色的情況,藉由使用乾式蝕刻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為良好的矩形性,得以提升綠色的信號強度。從光的折射率的關係來看,光會有從綠色朝向紅色方向及從藍色朝向綠色方向彎曲之傾向,由於為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突出上部的形狀,所以可期待紅色信號強度上升之效果,混色防止效果會變大。
又,沒有形成圖案而是以光硬化為重點並減少感光性成分,而進一步以熱硬化成分使之硬化者為主體的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來形成最初之第1色的彩色濾色片14。如此一來,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會密合於半導體基板10及下層平坦化層12,不會有其他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時所產生的殘渣或剝離,且可設成高解析度。然後,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係使用感光性的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以步驟少且效率佳的光微影的形成工法形成。如此一來,最初形成的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的圖案成為正確的圖案引導,可利用光微影形狀良好地形成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的圖案。
如以上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以外的彩色濾光片下側未設置下層平坦化層,而可形成為厚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所以即便將全體薄膜化,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以外也可在保持使用顏料含有率少的以往彩色濾光片材料的狀態下,實施薄膜化,而能提供混色降低的高精細固態攝影元件。
在此,上述說明中,圖13中,係例示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5、16的膜厚皆比(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大的情況,但亦可如圖17所示,構成為藍色的彩色濾光片的上面與綠色的彩色濾光片的上面成為齊平。又,圖8為省略了上側平坦化層的例子。
第2以後的彩色濾光片的形成順序亦可以先形成膜 厚相對較薄的彩色濾光片之方式設定形成順序。
在此,以往,顏料含有率提高的彩色濾光片材料,會有溶劑耐性降低且分光特性改變之課題。又,將構成彩色濾光片層之3色以上的彩色濾光片以乾式蝕刻步驟進行圖案形成時,會有步驟數增加,且在乾式蝕刻下產生多個殘渣之可能性。另一方面,以微影術製作第2色以後的彩色濾光片時,從感光性樹脂的含量與圖案化性的觀點來看,薄膜化會產生極限,難以進行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同樣的薄膜化。
第4實施形態係有鑑於上述課題,提供一種製造容易且降低了混色的高精細且感度佳的固態攝影元件。
亦即,在第4實施形態中,由於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以外的彩色濾光片的下側未設置下層平坦化層,而可將膜厚形成為厚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所以即便將全體薄膜化,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以外的彩色濾光片也可在保持使用顏料含有率少得以往彩色濾光片材料的狀態下,實施薄膜化。結果,可提供降低了混色的高精細固態攝影元件。
「第4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1)第4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中,亦可採用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硬化步驟(參照圖10)來製造。作用等等,係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
(2)又,第4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中,亦可設成採用第3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參照圖11、圖12)。
此固態攝影元件具有如下之特徵: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材料僅以作為硬化成分的感光性樹脂構成。含有感光性樹脂材料的構成,係與習知方法之藉由使用賦予感光性的彩色光阻之光微影所進行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步驟相同。然而,本實施形態中,雖使用感光性樹脂,但並非如以往那樣的進行圖案化,而是藉由將整面曝光來進行光硬化,之後,以高溫加熱使彩色濾光片的水分蒸發,進行加熱硬化。因此,相較於習知方法,可減少感光性的硬化成分量,而能使顏料濃度提升,故有容易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薄膜化之優點。
在此變形例中,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之硬化時間點的步驟是不同的。
作用等等係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
[實施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固態攝影元件及固態攝影元件,根據實施例具體地進行說明。
「實施例A」
首先,說明關於實施例A。
實施例A係基於第1~第3實施形態之實施例。
<實施例1-1>
在具備二維地配置的光電轉換元件之半導體基板上,將含丙烯酸樹脂的塗布液以旋轉數2000rpm進行旋 轉塗布(spin coat),利用加熱板(hot plate)以200℃實施20分鐘的加熱處理,將樹脂硬化。藉此,在半導體基板上形成有下層平坦化層。此時之下層平坦化層的層厚為60nm。
接著,作為第1色之含綠色顏料的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係將含有感光性硬化樹脂與熱硬化性樹脂的綠色顏料分散液以1000rpm的旋轉數進行旋轉塗布。該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之綠色的顏料,係使用顏色指數之C.I.PG58,其顏料濃度為70質量%,層厚為500nm。
接著,為了實施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材料的硬化,使用i線的曝光裝置之步進機進行整面的曝光,並實施感光性成分的硬化。藉由此感光性成分的硬化,實施彩色濾光片的表面的硬化。接著,以230℃進行6分鐘烘烤,進行綠色濾光片層的熱硬化。
接著,將正型阻劑(OFPR-800: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使用旋轉塗布機以1000rpm的旋轉數進行旋轉塗布後,在90℃下進行1分鐘預烘烤。藉此,製得以膜厚1.5μm塗布有屬於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層的光阻劑之樣本。
該為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層之正型阻劑,係藉由紫外線照射,引起化學反應而溶解於顯影液。
對此樣本,實行隔介光罩所進行之曝光的光微影。曝光裝置係使用光源採用i線波長之曝光裝置。
接著,將2.38質量%的TMAH(氫氧化四甲銨) 作為顯影液使用,進行顯影步驟,在形成第2、第3的彩色濾光片處,形成具有開口部的蝕刻遮罩。在使用正型阻劑之際,大多會進行顯影後脫水烘烤且進行為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層之光阻劑的硬化。然而,本次為了容易去除乾式蝕刻後之蝕刻遮罩,而未實施烘烤步驟。因此,無法硬化阻劑,且選擇比的提升不可預期,故以屬於綠色濾光片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的2倍以上之膜厚、即1.5μm的膜厚形成阻劑的膜厚。此時的開口部圖案為1.1μm×1.1μm。
接著,使用所形成的蝕刻遮罩,進行乾式蝕刻。此時,所使用的乾式蝕刻裝置係使用並行平板方式的乾式蝕刻裝置。又,以不會對基底之半導體基板造成影響之方式,在途中進行蝕刻條件之變更,多階段地實施乾式蝕刻。
首先,氣體種類係混合CF4、O2、Ar三種氣體來實施蝕刻。將CF4、O2之氣體流量設為各5ml/min,將Ar之氣體流量設為200ml/min。亦即,全部氣體流量中,Ar的氣體流量為95.2%。又,將此時之腔室內的壓力設為1Pa的壓力,將RF功率設為500W來實施。使用此條件,在蝕刻至相當於綠色濾光片層的總膜厚500nm中之70%的350nm左右為止的階段,變更成以下的蝕刻條件。
接著,將CF4、O2、Ar三種氣體混合來實施蝕刻。將CF4、O2之氣體流量設為各25ml/min,將Ar的氣體流量設為50ml/min。亦即,全部氣體流量中,Ar的氣體流量為50%。又,將此時之腔室內的壓力設為5Pa 的壓力,將RF功率設為300W來實施。藉由此條件,以進行附著於屬於蝕刻遮罩之光阻劑側面之反應生成物的去除之方式,進行蝕刻。藉由此條件,實施蝕刻直到為綠色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的總膜厚500nm的90%之450nm左右為止。在第二階段的蝕刻量為100nm左右。因為增加了CF4與O2的氣體流量,所以蝕刻速率為5nm/sec左右,非常快速地進行。
接著,使用Ar單一氣體,在Ar的氣體流量為200ml/min,腔室內壓力為1.5Pa,RF功率為400W的條件下進行蝕刻。藉由以該條件進行蝕刻,在進行綠色濾光片層之殘存量的蝕刻的同時,進行下層平坦化層的蝕刻。在Ar單一氣體的條件下之蝕刻中,由於離子所致之物理性衝擊為主反應,所以可依綠色濾光片的化學反應,將沒有被蝕刻而殘留的殘渣有效地去除。又,該蝕刻條件也有調整蝕刻樣本在面內的蝕刻速率之差的目的,以過度蝕刻量成為10%的方式實施蝕刻。換言之,為將相對於綠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之總膜厚500nm成為110%的膜厚550nm,以3階段的條件進行蝕刻的狀況。
接著,使用O2單一氣體,在O2氣體流量為100ml/min,腔室內壓力為15Pa,RF功率為150W的條件下進行蝕刻。藉由此條件,去除屬於遮罩頂部之表面之受到損傷而變質的層,同時蝕刻掉殘留於底面且無法以Ar單一氣體去除之綠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殘渣。
然後,進行作為蝕刻遮罩使用之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的去除。此時,所使用的方法為使用溶劑的方法,使 用剝離液104(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噴灑洗淨裝置進行阻劑的去除。
(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製作)
其次,進行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步驟。關於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部位,由於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步驟中,去除了下層平坦化層12,所以半導體基板10會露出。半導體基板10由於其表面形成有SiO2等的表面保護層,所以表面為親水性,因顯影步驟中顯影液滲入的關係,會有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剝離的可能性。因此,為了使露出的半導體基板10為疏水性,而實施HMDS處理。
接著,將應設置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且含有顏料分散藍色之感光性的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塗布於半導體基板整面。
然後,藉由光微影,將感光性的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選擇性曝光。
其後,將感光性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顯影,而形成藍色濾光片。此時,使用於藍色阻劑之感光性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顏料,分別為顏色指數之C.I.PB156、C.I.PV23,顏料濃度為50質量%。又,藍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層厚為0.56μm。又,作為藍色阻劑的主成分之樹脂,係使用具備感光性的丙烯酸系樹脂。
接著,為了使作為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藍色濾光片)之感光性的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強固地硬 化,放入230度的烘箱30分鐘,進行硬化。經過此加熱步驟後,即便經過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步驟等的步驟,也沒有確認到剝離、或圖案的崩塌等。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周圍可被矩形性佳的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覆蓋,且形成為矩形性佳,所以確認到在底面及周圍之間,密合性良好地進行硬化。
(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製作)
接著,將含有顏料分散紅色之感光性的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塗布於半導體基板整面。
接著,藉由光微影,對感光性的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選擇性曝光光罩的圖案。
接著,將感光性的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顯影,而形成紅色的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
此時,使用於紅色阻劑的顏料,分別為顏色指數之C.I.PR254、C.I.PY139,顏料濃度為60質量%。又,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層厚為0.56μm。
接著,為了使作為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紅色的感光性之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強固地硬化,放入230度的烘箱20分鐘,進行硬化。此時,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周圍可被矩形性佳的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覆蓋,且形成為矩形性佳,所以確認到在底面及周圍之間,密合性良好地進行硬化。
根據上述的步驟,由綠色所構成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A(500nm)與其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 B(60nm)、由藍色和紅色所構成之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C(560nm),係成為本發明的膜厚。
接著,在以上述程序所形成的彩色濾光片上,將包含丙烯酸樹脂的塗布液以旋轉數1000rpm進行旋轉塗布,利用加熱板以200℃實施30分鐘的加熱處理,將樹脂硬化,而形成上層平坦化層。
最後,在上層平坦化層上,使用屬於上述周知技術之利用回蝕所致之轉印方法,形成透鏡頂部至透鏡底部的高度成為500nm的微透鏡,而完成了實施例1-1的固態攝影元件。
以如上方式得到的固態攝影元件,係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下部形成薄的下層平坦化層,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上。又,為第1色的綠色濾光片由於係使用熱硬化性樹脂和少量的感光性硬化樹脂,故可提升固體含量中的顏料濃度,且可形成薄的彩色濾光片。此外,屬於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藍色及紅色彩色濾光片,係使用感光性樹脂。因此,在固態攝影元件中,至微透鏡下的半導體基板為止的距離小,具有良好的感度。
再者,由綠色濾光片所構成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係以熱硬化將內部固化,進而使用少量的感光性樹脂並以曝光將表面固化,所以溶劑耐性得以提升。在使用顏料含有率高的綠色濾光片材料時,有時會與溶劑或其他的彩色濾光片材料反應而使分光特性改變。因此,藉由併用上述的熱硬化及光硬 化,具有可提升硬度,抑制分光特性的變化之效果。
<實施例1-2>
實施例1-2係與在第2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構成的固態攝影元件對應的實施例。
實施例1-2的固態攝影元件係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材料未使用光硬化性樹脂,而僅使用熱硬化性樹脂之構成。由於僅有熱硬化性樹脂,所以可將顏料濃度設為高濃度,且可形成為薄膜。
(下層平坦化層的形成)
在半導體基板上,將含丙烯酸樹脂的塗布液以旋轉數2000rpm進行旋轉塗布,利用加熱板以200℃實施20分鐘的加熱處理,將樹脂硬化,形成下層平坦化層。此時之下層平坦化層的層厚為60nm。
(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形成)
作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綠色濾光片)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準備含有熱硬化性樹脂而不含感光性樹脂的綠色顏料分散液。將此綠色顏料分散液,在下層平坦化層的表面以1000rpm的旋轉數進行旋轉塗布。作為綠色顏料分散液的主成分之樹脂,係使用熱硬化型丙烯酸系樹脂。又,綠色顏料分散液所含的綠色顏料,係使用顏色指數之C.I.PG58,綠色顏料分散液中的綠色顏料濃度為70質量%。此外,綠色的彩色濾光片材料的塗布厚為 500nm。
接著,對於綠色的彩色濾光片,以250℃進行6分鐘的烘烤,使綠色濾光片用材料硬化而形成綠色濾光片層。藉由進行250℃的高溫烘烤,使熱硬化性樹脂的交聯密度提升,以更強固地實施綠色顏料的硬化。
(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形成)
利用實施例1-1所示的方法,進行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的圖案化,而形成了蝕刻遮罩。
首先,氣體種類係混合CF4、O2、Ar三種氣體來實施蝕刻。CF4、O2的氣體流量設為5ml/min,Ar的氣體流量設為200ml/min。又,蝕刻時之腔室內的壓力設為1Pa,RF功率設為500W來實施蝕刻。使用此條件,在蝕刻至相當於綠色濾光片用材料的總膜厚500nm中之70%之350nm左右為止的階段,變更成如下的蝕刻條件。
接著,使用混合了CF4、O2、Ar三種氣體之蝕刻氣體來實施蝕刻。此時,CF4、O2的氣體流量設為各25ml/min,Ar的氣體流量設為50ml/min。又,此時,腔室內的壓力設為5Pa,RF功率設為300W來實施蝕刻。藉由此條件,以進行附著於屬於蝕刻遮罩之光阻劑側面之反應生成物的去除之方式,進行蝕刻。藉由此條件,實施蝕刻至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綠色濾光片)的總膜厚500nm的90%之450nm左右為止。第二階段的蝕刻量為100nm左右。因為增加了CF4與O2的氣體流量,所以蝕刻速率為5nm/sec左右,非常快速地進行。
接著,使用Ar單一氣體,在Ar的氣體流量為200ml/min,腔室內壓力為1.5Pa,RF功率為400W的條件下實施蝕刻。藉由以該條件進行蝕刻,在進行綠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之殘存量的蝕刻之同時,進行下層平坦化層的蝕刻。在Ar單一氣體的條件下之蝕刻中,由於離子所致之物理性衝擊為主反應,所以可依綠色濾光片的化學反應,將沒有被蝕刻而殘留的殘渣有效地去除。
又,此蝕刻條件也有調整蝕刻樣本在面內的蝕刻速率之差的目的,以過度蝕刻量成為10%的方式實施蝕刻。換言之,為將相對於綠色濾光片用材料之總膜厚500nm成為110%的膜厚550nm,以3階段的條件進行蝕刻之狀況。
接著,使用O2單一氣體,在O2氣體流量為100ml/min,腔室內壓力為15Pa,RF功率為150W的條件下進行蝕刻。藉由此條件,去除蝕刻遮罩的頂部之表面受到損傷而變質的層,同時蝕刻掉殘留於底面且無法以Ar單一氣體去除之綠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的殘渣。
然後,進行作為蝕刻遮罩使用之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的去除。此時,所使用的方法為使用溶劑的方法,使用剝離液104(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噴灑洗淨裝置進行阻劑的去除。
(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等的製作)
在實施例1-2中,之後,利用與實施例1-1同樣的方法形成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上層的平坦化層 及微透鏡,而形成實施例1-2的固態攝影元件。
藉由上述步驟,實施例1-2亦與實施例1-1同樣,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之綠色的膜厚A(500nm)和其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B(60nm)、為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藍色與紅色的膜厚C(560nm),係滿足本發明規定的膜厚。
<實施例1-3>
實施例1-3係與第3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構成的固態攝影元件對應的實施例。
實施例1-3所示的固態攝影元件,作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材料,係為未使用熱硬化性樹脂,而僅使用光硬化性樹脂之構成。然而,如後述的步驟所示,與以往將具有感光性的彩色光阻圖案化之步驟不同,由於只要為利用整面曝光進行硬化的程度即可,所以可提高顏料含有率,而能形成為薄膜。
(下層平坦化層的形成)
在半導體基板上,將含丙烯酸樹脂的塗布液以旋轉數2000rpm進行旋轉塗布,利用加熱板以200℃實施20分鐘的加熱處理,將樹脂硬化,而形成下層平坦化層。此時之下層平坦化層的層厚為60nm。
(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形成)
作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綠色濾光片)的彩色濾光 片用材料,準備包含感光性樹脂,且不含熱硬化性樹脂的綠色顏料分散液。將此綠色顏料分散液,在下層平坦化層的表面以1000rpm的旋轉數進行旋轉塗布。作為綠色顏料分散液的主成分之樹脂,係使用光硬化型丙烯酸系樹脂。又,綠色顏料分散液所含的綠色顏料,係使用顏色指數之C.I.PG58,綠色顏料分散液中之綠色顏料濃度為70質量%。又,綠色的彩色濾光片材料的塗布厚為500nm。
接著,將綠色濾光片用材料,使用i線步進機型曝光裝置進行晶圓整面的曝光,並進行光硬化。
對進行了光硬化的綠色濾光片,以230℃進行6分鐘的烘烤,使綠色濾光片用材料硬化而形成綠色濾光片層。
然後,使用旋轉塗布機以1000rpm的旋轉數,將正型阻劑(OFPR-800: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旋轉塗布於綠色濾光片層的表面後,以90℃進行1分鐘的預烘烤。藉此,製得以膜厚1.5μm塗布有為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光阻劑的樣本。
屬於該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之正型阻劑,係藉由紫外線照射,引起化學反應而溶解於顯影液。
接著,對此樣本,實行隔介光罩所進行之曝光的光微影。曝光裝置係使用光源採用i線波長之曝光裝置。
接著,將2.38質量%的TMAH(氫氧化四甲銨)作為顯影液使用,進行顯影步驟,在形成第2、第3的彩色濾光片的位置,形成有設有開口部的光阻劑。使用 正型阻劑時,大多會進行顯影後脫水烘烤且進行屬於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之光阻劑的硬化。然而,本次為了容易去除乾式蝕刻後的蝕刻遮罩,沒有實施烘烤步驟。因此,無法硬化阻劑,且選擇比的提升不可預期,故以屬於綠色濾光片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的2倍以上之1.5μm的膜厚,形成光阻劑的膜厚。此時之開口部的尺寸為1.1μm×1.1μm。
其次,以所形成的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層作為蝕刻遮罩,進行乾式蝕刻。此時,作為乾式蝕刻裝置,係使用並行平板方式的乾式蝕刻裝置。又,以不會對基底的半導體基板造成影響的方式,多階段地實施乾式蝕刻。
氣體種類係混合CF4、O2、Ar三種氣體來實施蝕刻。將CF4、O2的氣體流量設為各5ml/min,將Ar的氣體流量設為200ml/min。又,將蝕刻時之腔室內的壓力設為1Pa,RF功率設為500W來實施蝕刻。使用此條件,在蝕刻至相當於綠色濾光片用材料的總膜厚500nm中之70%的350nm左右為止的階段,變更成以下的蝕刻條件。
接著,使用混合有CF4、O2、Ar三種氣體的蝕刻氣體來實施蝕刻。此時,將CF4、O2的氣體流量設為各25ml/min,將Ar的氣體流量設為50ml/min。又,此時,腔室內的壓力設為5Pa,RF功率設為300W來實施蝕刻。藉由此條件,以進行附著於為蝕刻遮罩之光阻劑側面之反應生成物的去除之方式進行蝕刻。藉由此條件,實施蝕刻直到為綠色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層的總 膜厚500nm的90%之450nm左右為止。在第二階段的蝕刻量為100nm左右。因為增加了CF4與O2的氣體流量,所以蝕刻速率為5nm/sec左右,非常快速地進行。
然後,使用Ar單一氣體,在Ar的氣體流量為200ml/min,腔室內壓力為1.5Pa,RF功率為400W的條件下進行蝕刻。藉由以該條件進行蝕刻,在進行綠色濾光片層之殘存量的蝕刻之同時,進行下層平坦化層的蝕刻。在Ar單一氣體的條件下之蝕刻中,由於離子所致之物理性衝擊為主反應,所以可依綠色濾光片的化學反應,將沒有被蝕刻而殘留的殘渣有效地去除。又,該蝕刻條件也有調整蝕刻樣本在面內的蝕刻速率之差的目的,以過度蝕刻量成為10%的方式實施蝕刻。換言之,為將相對於綠色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之總膜厚500nm成為110%的膜厚550nm,以3階段的條件進行蝕刻的狀況。
接著,使用O2單一氣體,在O2氣體流量為100ml/min,腔室內壓力為15Pa,RF功率為150W的條件下進行蝕刻。藉由此條件,去除為蝕刻遮罩的頂部之表面受到損傷而變質的層,同時蝕刻掉殘留於底面且無法以Ar單一氣體去除之綠色的彩色濾光片膜的殘渣。
然後,進行作為蝕刻遮罩使用之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的去除。此時,所使用的方法為使用溶劑的方法,使用剝離液104(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噴灑洗淨裝置進行阻劑的去除。
(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等的製作)
在實施例1-3中,之後,利用與實施例1-1同樣的方法形成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上層的平坦化層及微透鏡,而形成實施例1-3的固態攝影元件。
藉由上述步驟,實施例1-3亦與實施例1-1同樣,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之綠色的膜厚A(500nm)和其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B(60nm)、為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藍色與紅色的膜厚C(560nm),係滿足本發明所規定的膜厚。
實施例1-3中,在以紫外線照射使屬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綠色濾光片硬化後,以高溫加熱進行加熱硬化。當提高顏料含有率時,即便以光硬化固化,在將作為蝕刻遮罩使用的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進行圖案化之顯影步驟、及將乾式蝕刻後的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去除之洗淨步驟中,也會有綠色濾光片被剝離之可能性。
根據本實施例的效果,能以感光性成分將綠色圖案的表面高密度地硬化,即便顏料濃度為高濃度的情況,也會有溶劑耐性提升之效果。
<習知方法>
根據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習知方法,藉由光微影製程形成各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
其中,將綠色、藍色、紅色三色的膜厚設定為700nm之薄膜,在各色的彩色濾光片全部的下層設有下層平坦化層(60nm)。
其他係與第1實施例同樣,製造利用習知方法之固 態攝影元件。
(評價)
實施例A的各實施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硬化方法不同,而構成為綠色的膜厚A(500nm)和其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B(60nm)、屬於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藍色與紅色的膜厚C(560nm)。
針對此種各實施例的固態攝影元件之紅色信號、綠色信號及藍色信號的強度,評價利用習知方法的光微影所製得之綠色、藍色、紅色三色的膜厚為700nm且具有分光特性的構造之固態攝影元件的紅色信號、綠色信號及藍色信號的強度。
以下的表1係顯示各色的信號強度之評價結果。
Figure 106145650-A0202-12-0065-1
如表1所示,在使用乾式蝕刻法,將綠色濾光片形成為薄膜化及矩形性佳之實施例1-1至實施例1-3的固態攝影元件中,與利用習知方法之光微影形成的情況相比較,各色的信號強度增加。
根據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綠色濾光片膜厚為500nm,與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60nm)合計形成為 560nm,紅色及藍色濾光片膜厚形成560nm,與利用光微影形成全部的彩色濾光片膜厚之情況相比較,薄膜化20%,藉此可縮短微透鏡頂部至裝置的距離。
在以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形成OCF後,評價分光特性,結果未觀察到分光特性的變化。此乃表示藉由本實施例的熱硬化及光硬化,已薄膜化之綠色濾光片的硬度足夠。為了以薄膜化的綠色濾光片進行與光微影形成的綠色濾光片膜厚(700nm)同等的色分光,使用了顏料含有率高的綠色濾光片材料,但分光特性未發生變化,根據薄膜化的效果,微透鏡頂部至裝置的距離變短,綠色的信號強度增加。
又,藉由薄膜化,來自斜向的入射光通過彩色濾光片而朝向其他彩色濾光片圖案的機率降低,可抑制朝向其他彩色濾光片圖案的光射入其他光電轉換元件,由於降低了混色,故信號強度增加。
此外,藉由蝕刻將形成矩形性佳且著上藍色及紅色之圖案的平坦化層去除,比起光微影形成的彩色濾光片,微透鏡頂部至裝置的距離變短,信號強度增加。
又,使用實施例1-1至實施例1-3的方法,在以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15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16的高度比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14與下層平坦化層12的膜厚加起來的值還低的高度形成彩色濾光片時,也可因膜厚薄化而提升顏料含有率,藉此與利用習知方法的光微影所形成的情況相比較,信號強度增加。
「實施例B」
接著,說明關於實施例B。
實施例B係基於第4實施形態的實施例。
<實施例2-1>
實施例2-1係利用與實施例1-1相同的製造方法製造。
其中,迄至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的作成步驟,設定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為綠色的膜厚A(500nm)和其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B(60nm)、由藍色與紅色所構成之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C(700nm),滿足第4實施形態中所規定的膜厚。
接著,在以上述程序所形成的彩色濾光片上,將含丙烯酸樹脂的塗布液以旋轉數1000rpm進行旋轉塗布,利用加熱板以200℃實施30分鐘的加熱處理,將樹脂硬化,形成上層平坦化層。
最後,在上層平坦化層上,使用為上述周知技術之利用回蝕的轉印方法,形成透鏡頂部至透鏡底部的高度成為500nm的微透鏡,而完成了實施例2-1的固態攝影元件。
以上述方式得到的固態攝影元件,係在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下部形成薄的下層平坦化層,第2、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上。又,屬於第1色的綠色濾光片由於係使用熱硬化性樹脂和少量的感光性硬化樹脂,故可提升固體含量中的顏料濃度,且可 形成薄的彩色濾光片。此外,屬於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藍色及紅色彩色濾光片係使用感光性樹脂。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並未配合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實施薄膜化,而是增加感光性樹脂的含量,以可良好地進行圖案形成的膜厚形成。然而,由於在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的下部沒有下層的平坦化層,所以與使用光微影形成圖案之習知方法相比較,總膜厚變薄,微透鏡至受光元件的距離可形成得較短。
再者,由於屬於綠色濾光片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彩色濾光片用材料,係以熱硬化將內部固化,進而使用少量的感光性樹脂並以曝光將表面固化,所以溶劑耐性得以提升。在使用顏料含有率高的綠色濾光片材料時,有時會與溶劑或其他的彩色濾光片材料反應而使分光特性改變。因此,藉由併用上述的熱硬化及光硬化,具有可提升硬度,抑制分光特性變化之效果。
<實施例2-2>
實施例2-2中,利用與實施例1-2同樣的方法製作。
其中,實施例2-2亦與實施例2-1同樣,作成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之綠色的膜厚A(500nm)與其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B(60nm),屬於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藍色和紅色的膜厚C(700nm)。
<實施例2-3>
實施例2-3係利用與實施例1-3同樣的方法製作。
其中,藉由上述步驟,實施例2-2亦與實施例2-1同樣,設定成為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之綠色的膜厚A(500nm)與其下層之平坦化層的膜厚B(60nm),屬於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藍色和紅色的膜厚C(700nm)。
在此,製作時,在以紫外線照射使屬於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綠色濾光片硬化後,以高溫加熱進行加熱硬化。當提高顏料含有率時,即便以光硬化固化,在將作為蝕刻遮罩使用的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進行圖案化之顯影步驟、及將乾式蝕刻後的感光性樹脂遮罩材料去除之洗淨步驟中,也會有綠色濾光片被剝離之可能性。
根據本實施例的效果,能以感光性成分將綠色圖案的表面高密度地硬化,即便顏料濃度為高濃度的情況,也會有溶劑耐性提升之效果。
<習知方法>
根據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習知方法,藉由光微影製程形成各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
其中,將綠色、藍色、紅色三色的膜厚設定為700nm之薄膜,在各色的彩色濾光片全部的下層設有下層平坦化層(60nm)。
其他係與第1實施例同樣,製造利用習知方法之固態攝影元件。
(評價)
實施例B的各實施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硬化 方法不同,而構成為綠色的膜厚A(500nm)和其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B(60nm)、屬於第2及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之藍色與紅色的膜厚C(700nm)。
針對此種各實施例的固態攝影元件之紅色信號、綠色信號及藍色信號的強度,評價利用習知方法的光微影所製得之綠色、藍色、紅色三色的膜厚為700nm且具有分光特性的構造之固態攝影元件的紅色信號、綠色信號及藍色信號的強度。
以下的表1係顯示各色的信號強度之評價結果。
Figure 106145650-A0202-12-0070-2
如表2所示,在使用乾式蝕刻法,將綠色濾光片形成為薄膜化及矩形性佳之實施例2-1~實施例2-3的固態攝影元件中,與利用習知方法的光微影所形成的固態攝影元件相比較,各色的信號強度增加。
根據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綠色濾光片膜厚為500nm,與下層的平坦化層的膜厚(60nm)合計形成為560nm,紅色及藍色濾光片膜厚形成為700nm。以全色光微影形成時之紅色及藍色濾光片膜厚,與下層平坦化層的膜厚(60nm)合計形成為760nm,所以本實施例之紅色及藍色濾光片膜厚能夠薄膜化平坦化層份量(60nm)。尤 其是綠色濾光片的膜厚之薄膜化的效果大,可縮短微透鏡頂部至裝置的距離。
以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形成OCF後,進行分光特性的評價,結果未觀察到分光特性的改變。此係表示藉由本實施例的熱硬化及光硬化,薄膜化之綠色濾光片的硬度足夠。為了以薄膜化的綠色濾光片進行與光微影形成的綠色濾光片膜厚(700nm)同等的色分光,使用顏料含有率高的綠色濾光片材料,但分光特性未發生變化,根據薄膜化的效果,微透鏡頂部至裝置的距離變短,綠色的信號強度增加。
又,藉由蝕刻,將形成矩形性佳且著上藍色及紅色之圖案的平坦化層去除,比起光微影形成的彩色濾光片,微透鏡頂部至裝置的距離變短,信號強度增加。由上述結果得知,即便藍及紅色濾光片是使用顏料含有率低的習知彩色濾光片材料,也可容易獲得薄膜化效果之構造。
以上,利用各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的範圍並未限定於圖面所示及記載之例示的實施形態,且也包含與本發明作為目的者具有均等的效果之全部的實施形態。再者,本發明的範圍並沒有限定於藉由請求項所界定之發明特徵之組合,可藉由所有經揭示之各特徵之中的特定特徵的任何所需組合而界定。
在此,本案主張優先權之日本國專利申請2016-253556號(2016年12月27日出願)及日本國專利申請2016-253650號(2016年12月27日出願)之全部內容, 係經由參考而成為本揭示的一部分。
10‧‧‧半導體基板
11‧‧‧光電轉換元件
12‧‧‧下層平坦化層
13‧‧‧上層平坦化層
14‧‧‧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
15‧‧‧第2色的彩色濾光片
16‧‧‧第3色的彩色濾光片
18‧‧‧微透鏡
30‧‧‧彩色濾光片層

Claims (12)

  1. 一種固態攝影元件,其特徵為,具備:半導體基板,二維地配置有複數個光電轉換元件;和彩色濾光片層,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上,與各光電轉換元件對應且以預先設定的規則圖案二維地配置有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在將選擇自上述複數色的一個顏色設為第1色之情況,當上述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設為A[nm],上述第1色以外之顏色的彩色濾光片的膜厚設為C[nm]時,滿足下述(1)式及(2)式,200[nm]≦A≦700[nm]...(1) C≦A+200[nm]...(2)僅在選擇自上述複數色之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與半導體基板之間設置下層平坦化層。
  2. 如請求項1之固態攝影元件,其中當上述下層平坦化層的膜厚設為B[nm]時,進一步滿足下述(3)、(4)式,0[nm]≦B≦200[nm]...(3) C≦A+B+200[nm]...(4)。
  3. 如請求項2之固態攝影元件,其中進一步滿足下述(5)式,A+B-200[nm]≦C≦A+B+200[nm]...(5)。
  4. 如請求項2之固態攝影元件,其中進一步滿足下述(6)式及(7)式,0[nm]<B≦200[nm]...(6) A≦C≦A+B+200[nm]...(7)。
  5. 如請求項4之固態攝影元件,其中第1色為綠色,第1色以外的顏色包含紅色,由上述紅色所構成之彩色濾光片的膜厚C係比(A+B)[nm]還厚。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固態攝影元件,其中上述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係含有熱硬化性樹脂及光硬化性樹脂,且熱硬化性樹脂的含量比光硬化性樹脂的含量多。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固態攝影元件,其中上述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係屬於著色劑的顏料的濃度為50質量%以上。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固態攝影元件,其中進一步在上述彩色濾光片層上,具有分別與上述光電轉換元件對應之呈二維配置之微透鏡,上述微透鏡的透鏡頂部至透鏡底部之高度係在400nm以上800nm以下的範圍。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固態攝影元件,其中上述複數色的彩色濾光片中,上述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所占有面積最廣。
  10. 一種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係如請求項2至9中任一項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 第1步驟,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上形成上述下層平坦化層,且於其上塗布上述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的塗布液並使其硬化以將下層平坦化層及彩色濾光片層依序形成後,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配置位置以外之上述形成的彩色濾光片層部分及位於該去除之彩色濾光片層部分的下層之下層平坦化層部分,藉由乾式蝕刻加以去除而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及第2步驟,在第1步驟後,將第1色以外之顏色的彩色濾光片藉由光微影進行圖案化而形成。
  11. 一種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係如請求項3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第1步驟,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上形成上述下層平坦化層,且於其上塗布上述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用的塗布液並使其硬化以將下層平坦化層及彩色濾光片層依序形成後,將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配置位置以外之上述形成的彩色濾光片層部分及位於該去除之彩色濾光片層部分的下層之下層平坦化層部分,藉由乾式蝕刻加以去除而形成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的圖案;及第2步驟,在第1步驟後,將第1色以外之顏色的彩色濾光片藉由乾式蝕刻進行圖案化而形成。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固態攝影元件的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色的彩色濾光片之硬化時的加熱溫度為230℃以上270℃以下。
TW106145650A 2016-12-27 2017-12-26 固態攝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749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3556 2016-12-27
JP2016253650A JP6809215B2 (ja) 2016-12-27 2016-12-27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253556A JP6838394B2 (ja) 2016-12-27 2016-12-27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253650 2016-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965A TW201839965A (zh) 2018-11-01
TWI749137B true TWI749137B (zh) 2021-12-11

Family

ID=62707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5650A TWI749137B (zh) 2016-12-27 2017-12-26 固態攝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5671B2 (zh)
EP (1) EP3565000B1 (zh)
KR (1) KR102471568B1 (zh)
CN (1) CN110073493A (zh)
TW (1) TWI749137B (zh)
WO (1) WO20181238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14520B1 (en) * 2017-08-04 2020-07-14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Manufacturing an on-chip microlens array
KR20220008620A (ko) 2020-07-14 2022-01-2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싱 장치
KR20220010891A (ko) 2020-07-20 2022-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8547A1 (en) * 2005-01-18 2006-07-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olid 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solid state imaging device
US20070298164A1 (en) * 2005-02-10 2007-12-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80087921A1 (en) * 2006-10-03 2008-04-17 Chung-Yi Yu Image sensor device suitable for use with logic-embedded CIS chip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13054080A (ja) * 2011-08-31 2013-03-21 Fujifilm Corp 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US20130100324A1 (en) * 2011-10-21 2013-04-2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 image pickup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TW201512313A (zh) * 2013-09-30 2015-04-01 Fujifilm Corp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樹脂硬化物及彩色濾光片
TW201627461A (zh) * 2015-01-21 2016-08-01 Jsr 股份有限公司 固體攝像裝置、紅外線吸收性組成物及平坦化膜形成用硬化性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8323A (en) 1963-02-04 1967-06-27 Gen Electric Organopolysiloxane 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diarylsiloxane blocks and a process for making them
JPH1168076A (ja) 1997-08-14 1999-03-09 Sony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4175169B2 (ja) * 2003-05-02 2008-11-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084472B2 (en) 2002-07-09 2006-08-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0449764C (zh) * 2003-11-18 2009-0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电探测器
JP4857569B2 (ja) 2005-02-10 2012-01-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84400B2 (ja) * 2005-02-10 2012-07-2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05760B2 (ja) * 2005-06-15 2012-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固体撮像素子
US7569804B2 (en) * 2006-08-30 2009-08-04 Dongbu Hitek Co., Ltd. Image sensor having exposed dielectric layer in a region corresponding to a first color filter by a passivation layer
KR100821475B1 (ko) * 2006-08-30 2008-04-11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80058549A (ko) * 2006-12-22 2008-06-26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KR20080060969A (ko) * 2006-12-27 2008-07-02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EP1959276B1 (en) * 2007-02-14 2014-11-12 FUJIFILM Corporation Color Fil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
JP4741015B2 (ja) * 2009-03-27 2011-08-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
JP2010238848A (ja) * 2009-03-31 2010-10-21 Sony Corp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118443A (ja) * 2010-12-03 2012-06-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固体撮像素子用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9990B2 (ja) * 2010-12-09 2015-0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情報機器
JP2013165216A (ja) * 2012-02-13 2013-08-22 Fujifilm Corp 撮像素子
CN108352391B (zh) 2015-11-16 2023-01-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固态成像器件的制造方法及固态成像器件、以及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及彩色滤光片
US9673239B1 (en) * 2016-01-15 2017-06-0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Image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8547A1 (en) * 2005-01-18 2006-07-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olid 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solid state imaging device
US20070298164A1 (en) * 2005-02-10 2007-12-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80087921A1 (en) * 2006-10-03 2008-04-17 Chung-Yi Yu Image sensor device suitable for use with logic-embedded CIS chip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13054080A (ja) * 2011-08-31 2013-03-21 Fujifilm Corp 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US20130100324A1 (en) * 2011-10-21 2013-04-2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 image pickup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TW201512313A (zh) * 2013-09-30 2015-04-01 Fujifilm Corp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樹脂硬化物及彩色濾光片
TW201627461A (zh) * 2015-01-21 2016-08-01 Jsr 股份有限公司 固體攝像裝置、紅外線吸收性組成物及平坦化膜形成用硬化性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5000B1 (en) 2022-02-16
KR102471568B1 (ko) 2022-11-29
US11205671B2 (en) 2021-12-21
EP3565000A1 (en) 2019-11-06
EP3565000A4 (en) 2020-03-18
TW201839965A (zh) 2018-11-01
WO2018123884A1 (ja) 2018-07-05
KR20190099051A (ko) 2019-08-23
US20190319058A1 (en) 2019-10-17
CN110073493A (zh) 201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6490B (zh) 固態攝影元件之製造方法及固態攝影元件、以及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方法及彩色濾光片
TWI749137B (zh) 固態攝影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20200258929A1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998363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JP7119557B2 (ja)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809215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38394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10130B2 (ja)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11919A1 (ja)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