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7496B - 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7496B
TWI747496B TW109131802A TW109131802A TWI747496B TW I747496 B TWI747496 B TW I747496B TW 109131802 A TW109131802 A TW 109131802A TW 109131802 A TW109131802 A TW 109131802A TW I747496 B TWI747496 B TW I7474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bonding pad
disposed
top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3690A (zh
Inventor
游秀美
謝政倚
張維展
林長生
吳俊儀
Original Assignee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1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749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49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3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69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晶粒結構,包括基板、底部導電層、半導體層、層間介電層、至少一電極、至少一頂部電極。基板包括依序設置的核心層及複合材料層。底部導電層設置於核心層的底面,半導體層設置於基板之上,一層間介電層設置於半導體層之上。至少一電極設置於半導體層及層間介電層之間,且至少一頂部電極設置於層間介電層之上且電連接至至少一電極。

Description

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晶粒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高效率封裝的晶粒結構及包括此晶粒結構的電子裝置。
隨著5G通訊及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對於高頻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的需求也日益成長,這些高頻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可例如是高頻電晶體、高功率場效電晶體、或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高頻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一般係採用半導體化合物,例如氮化鎵、碳化矽等III-V族半導體化合物,其具備高頻率、耐高壓、低導通電阻等特性。一般而言,高頻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可以採用晶片直接封裝(chip-on-board,COB)的方式,而被黏合於印刷電路板上。舉例而言,可以先在印刷電路板的特定區域內塗布高分子黏著劑,之後再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放置於高分子黏著劑上,之後再將高分子黏著劑固化,如此便可以將高功率半導體元件固接於印刷電路板上。此外,印刷電路板上的其他區域內亦可以設置有其他的表面貼焊元件(surface-mount device,SMD)。隨著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高效率封裝的晶粒結構及包括此晶粒結構的電子裝置仍為產業所追求之目標。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本揭露係提供一種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晶粒結構,包括基板、底部導電層、半導體層、層間介電層、至少一電極、至少一頂部電極。基板包括依序設置的核心層及複合材料層。底部導電層設置於核心層的底面,半導體層設置於基板之上,一層間介電層設置於半導體層之上。至少一電極設置於半導體層及層間介電層之間,且至少一頂部電極設置於層間介電層之上且電連接至至少一電極。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電路板、第一封裝結構、第二封裝結構、第一焊料、及第二焊料。電路板包括導電接墊,且第一封裝結構設置於電路板之上,包括晶粒結構及包覆晶粒結構的模封材料。晶粒結構包括基板,基板包括依序設置的核心層及複合材料層。晶粒結構還包括設置於核心層的底面的底部導電層、及設置於基板之上的至少一電極。第二封裝結構設置於電路板之上,包括封裝體及導電結構。第一焊料設置於電路板及第一封裝結構之間,其中第一焊料將底部導電層焊接至一部分的導電接墊。第二焊料設置於電路板及第二封裝結構之間,其中第二焊料將導電結構焊接至另一部分的導電接墊。
1:晶圓結構
10:晶粒結構
20:第一封裝結構
30:電子裝置
32:第一區域
34:第二區域
36:第三區域
100:基板
102B:複合材料層
102C:核心層
102T:複合材料層
103:半導體通道層
104:半導體層
105:半導體阻障層
106:源極電極
108:閘極電極
110:汲極電極
112A:互連結構
112B:互連結構
114:層間介電層
116:第一頂部電極
118:鈍化層
120:絕緣高分子層
122:第一接合墊
124:第二接合墊
126:第三接合墊
128:接合墊層
130:底部導電層
132:元件層
140:焊料
142:焊料
144:焊料
150:第二封裝結構
152:引腳
154:封裝體
160:第二封裝結構
162:導電塊
164:封裝體
200:印刷電路板
202:導電接墊
204:導電接墊
206:導電接墊
208:導電接墊
210:導電接墊
220:模封材料
300:方法
302:步驟
304:步驟
306:步驟
308:步驟
A:晶粒區
B:切割道區
D:線距
O:開口
O1:開口
O2:開口
O3:開口
MS:頂部電極
MG:頂部電極
MD:頂部電極
W1:接合線
W2:接合線
W3:接合線
W4:接合線
W5:接合線
W6:接合線
W7:接合線
W8:接合線
為了使下文更容易被理解,在閱讀本揭露時可同時參考圖式及其詳細文字說明。透過本文中之具體實施例並參考相對應的圖式,俾以詳細解說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並用以闡述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作用原理。此外,為了清楚起見,圖式中的各特徵可能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因此某些圖式中的部分特徵的尺寸可能被刻意放大或縮小。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粒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粒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粒結構在經由打線後的俯視示意圖。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圓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在形成延伸導電層後的晶圓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第一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7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8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路板上設置有第一封裝體和第二封裝體的剖面示意圖。
第9圖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製作方法流程圖。
本揭露提供了數個不同的實施例,可用於實現本揭露的不同特徵。為簡化說明起見,本揭露也同時描述了特定構件與佈置的範例。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僅在於示意,而非予以任何限制。
本揭露中針對「第一部件形成在第二部件上或上方」的敘述,其可以是指「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直接接觸」,也可以是指「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另存在有其他部件」,致使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並不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中的各種實施例可能使用重複的元件符號和/或文字註記。使用這些重複的元件符號與文字註記是為了使敘述更簡潔和明確,而非用以指示不同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聯性。
另外,針對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空間相關的敘述詞彙,例如:「在...之 下」、「在...之上」、「低」、「高」、「下方」、「上方」、「之下」、「之上」、「底」、「頂」和類似詞彙時,為便於敘述,其用法均在於描述圖式中一個部件或特徵與另一個(或多個)部件或特徵的相對關係。除了圖式中所顯示的擺向外,這些空間相關詞彙也用來描述半導體裝置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中以及操作時的可能擺向。舉例而言,當半導體裝置被旋轉180度時,原先設置於其他部件「上方」的某部件便會變成設置於其他部件「下方」。因此,隨著半導體裝置的擺向的改變(旋轉90度或其它角度),用以描述其擺向的空間相關敘述亦應透過對應的方式予以解釋。
雖然本揭露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用詞,以敘述種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section),但應了解此等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不應被此等用詞所限制。此等用詞僅是用以區分某一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排列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因此,在不背離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範疇下,下列所討論之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亦可以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之詞稱之。
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約」或「實質上」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應注意的是,說明書中所提供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或「實質上」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或「實質上」之含義。
本揭露中所提及的「耦接」、「耦合」、「電連接」一詞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舉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部件耦接於第二部件,則代表第一部件可直接電氣連接於第二部件,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 電氣連接至該第二部件。
在本揭露中,「III-V族半導體(group III-V semiconductor)」係指包含至少一III族元素與至少一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導體。其中,III族元素可以是硼(B)、鋁(Al)、鎵(Ga)或銦(In),而V族元素可以是氮(N)、磷(P)、砷(As)或銻(Sb)。進一步而言,「III-V族半導體」可以包括:氮化鎵(GaN)、磷化銦(InP)、砷化鋁(AlAs)、砷化鎵(GaAs)、氮化鋁鎵(AlGaN)、氮化銦鋁鎵(InAlGaN)、氮化銦鎵(InGaN)、氮化鋁(AlN)、磷化鎵銦(GaInP)、砷化鋁鎵(AlGaAs)、砷化鋁銦(InAlAs)、砷化鎵銦(InGaAs)、其類似物或上述化合物的組合,但不限於此。此外,端視需求,III-V族半導體內亦可包括摻質,而為具有特定導電型的III-V族半導體,例如N型或P型III-V族半導體。
下文中所描述之步驟/流程中的特定步驟或是方塊層次係為例示。根據設計上的偏好,下文中所描述之步驟/流程中的特定步驟或是方塊層次可以被重新排列。進一步而言,部分方塊可以被整併或是刪除。
雖然下文係藉由具體實施例以描述本揭露,然而本揭露的原理亦可應用至其他的實施例。此外,為了不致使本發明之精神晦澀難懂,特定的細節會被予以省略,該些被省略的細節係屬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知識範圍。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粒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晶粒結構10可以包括基板100、底部導電層130、半導體層104、層間介電層114、至少一電極(例如:源極電極106、閘極電極108、及汲極電極110)、至少一頂部電極(例如:第一頂部電極116)。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基板100可以包括核心層102C及複合材料層102T。其中,核心層102C的組成可以是碳化矽(SiC)、氧化鋁(Al2O3)、藍寶石(sapphire)、氮化鋁或其組合之陶瓷基底。複合材料層102T可以沿著核心層102C 的表面而設置,且可以包括絕緣層及半導體接合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在沿著遠離核心層102C的方向上,複合材料層102T可依序包括第一絕緣層、接合層(或稱晶種層)、及第二絕緣層。其中,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可以分別是單一或多層的絕緣材料層,例如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或其他合適的絕緣材料,而接合層(或稱晶種層)可以是半導體材料,例如矽,但不限定於此。對於核心層102C為陶瓷基底的情形,由於其機械強度高於單晶矽基底,因此不易發生破裂或彎曲的情形。
底部導電層130可以設置於核心層102C的底面,例如是沿著核心層102C的底面而設置,且底部導電層130可覆蓋住該核心層102C的底面的至少60%,例如是60%-95%的底面面積。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底部導電層130可100%覆蓋住該核心層102C的底面。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底部導電層130可以是單層結構或複合結構。舉例而言,單層結構的組成可包括Au、Ag、或Cu,而多層結構可選自由Ti/Ni/Au、Ti/Cu、Ti/Au、Cu/Ni/Au、Ni/Pd/Au、Ni/Au、Au/As、Al/Ni/Ag及前述之組合所構成之群組。較佳而言,底部導電層130係選自表面易於被液態或熔融態的焊料溼潤(wetting)的導電材料,例如是至少80%的表面可以被液態或熔融態的焊料溼潤的導電材料。
半導體層104係設置於基板100之上。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半導體層104可以是單層半導體層或半導體疊層。對於半導體層104是半導體疊層的情形,半導體層104可包括互相堆疊的半導體子層,例如是複數個III-V族半導體子層,各III-V族半導體子層的組成包括氮化鎵(GaN)、磷化銦(InP)、砷化鋁(AlAs)、砷化鎵(GaAs)、氮化鋁鎵(AlGaN)、氮化銦鋁鎵(InAlGaN)或氮化銦鎵(InGaN)、氮化鋁(AlN)、磷化鎵銦(GaInP)、砷化鋁鎵(AlGaAs)、砷化鋁銦(InAlAs)、砷化鎵銦(InGaAs),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對於晶粒結構10中係設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情形,半導體層104由下至上可至少包括通道層103及阻障層 105,或進一步包括設置於通道層103下方的氮化物層、超晶格層(super lattice layer)、及高電阻層,但不限定於此。其中,氮化物層可以選擇性地被設置於基板100上,其具有較少的晶格缺陷,因此可以增進設置於氮化物層上的半導體子層的磊晶品質。超晶格層可用以降低基板100和設置於超晶格層上的半導體子層之間的晶格不匹配(lattice mismatch)的程度,以及降低晶格不匹配所產生之應力。高電阻層相較於其他的層具有較高的電阻率,因此可避免設置於高電阻層上的半導體層和基板100間產生漏電流。通道層103可包含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且III-V族半導體層的成份可以是GaN、AlGaN、InGaN或InAlGaN,但不限定於此。阻障層105可包含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且其組成會不同於III-V族通道層的III-V族半導體。此外,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通道層103鄰近於上表面處可以包括載子流通區域,例如是二維電子氣(2-DEG)區域(虛線標示處)。此外,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半導體層104電絕緣於底部導電層130。
層間介電層114可以被設置於半導體層104上,且覆蓋至少一電極,例如是覆蓋源極電極106、閘極電極108、及汲極電極110。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電子訊號或電流可以在源極電極106和汲極電極110間傳輸,且可以透過對閘極電極108施予不同的閘極電壓,以控制在閘極電極108下方半導體層104中流通的電子訊號或電流的大小。層間介電層114中另可設置有互連結構112A、112B,其中互連結構112A可以電連接至閘極電極108及汲極電極110,而互連結構112B可以電連接至源極電極106,但不限定於此。
至少一頂部電極,例如第一頂部電極116、第二頂部電極(圖未示)、第三頂部電極(圖未示),可以被設置於層間介電層114之上。各頂部電極可互相分離,且可以透過互連結構112A、112B而分別電連接至下方的源極電極106、閘極電極108、及汲極電極110。
晶粒結構10可以另包括選擇性的鈍化層118、絕緣高分子層120、至少 一接合墊(例如:第一接合墊122、第二接合墊124、第三接合墊(圖未示))。絕緣高分子層120例如是光阻,例如聚醯亞胺、聚合的苯並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但不限定於此。絕緣高分子層120可以被設置於層間介電層114上,並且經由絕緣高分子層120中的開口,可暴露出對應的頂部電極,例如是經由開口O而暴露出第一頂部電極116。選擇性的鈍化層118可以被設置於絕緣高分子層120和第一頂部電極116及其他頂部電極之間,使得第一頂部電極116的部分區域及其他頂部電極的部分區域可以和鈍化層118重疊。鈍化層118可以是氮化矽,但不限定於此。至少一接合墊可以被設置於該絕緣高分子層120之上且電連接至至少一頂部電極,舉例而言,至少一接合墊中的第一接合墊122可以被電連接至至少一頂部電極中的第一頂部電極116,並進一步電連接至下方的源極電極106。此外,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至少一接合墊(例如第一接合墊122)可以直接接觸絕緣高分子層120以及至少一頂部電極(例如第一頂部電極116)。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至少一接合墊可以是單層結構或複合結構,舉例而言,單層結構的組成可包括Au、Ag、或Cu,而多層結構可選自由Ti/Ni/Au、Ti/Cu、Ti/Au、Cu/Ni/Au、Ni/Pd/Au、Ni/Au、Au/As、Al/Ni/Ag及前述之組合所構成之群組。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粒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晶粒結構10可以視為是第1圖剖面的俯視結構,且第一接合墊122、第二接合墊124、及第三接合墊126可以被設置於絕緣高分子層120上,並分別經由開口O1、O2、O3而直接接觸暴露出於開口的頂部電極MS、MG、MD。如第2圖中的類型(a)所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一接合墊122、第二接合墊124、及第三接合墊126各自或至少其中一者的俯視面積係大於暴露出於開口O1、O2、O3的頂部電極MS、MG、MD的俯視面積。此外,第一接合墊122、第二接合墊124、及第三接合墊126的俯視輪廓可以呈現矩形,但不限定於此。如第2圖中的類型(b)所示,第一接合墊122、第二接合墊124、及第三接合墊126的俯視輪廓並非呈現矩 形,而是呈現三角形,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第一接合墊122、第二接合墊124、及第三接合墊126的俯視輪廓亦可以呈現圓形、環形、扇形、弧形、橢圓形或其他合適的多邊形。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粒結構在經由打線後的俯視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由於第一接合墊122、第二接合墊124、及第三接合墊126可以佔據晶粒結構10至少20%的頂面面積,例如是20%-95%的頂面面積,因此更有利於接合線W1-W6的打線製程。舉例而言,第二接合墊124可以容納多條接合線W1-W4,且接合線W1、W2之間的線距D可以足夠大,例如為接合線線徑的10倍,因而避免了接合線W1、W2之間的短路接觸,以及降低導通電阻(Ron)。此外,接合線W1-W6亦不限定於要往同一方向延伸,而可以部分沿著X方向延伸(接合線W3、W5)或部分沿著Y方向延伸(接合線W1、W2、W4、W6)。此外,第一接合墊122、第二接合墊124、及第三接合墊126除了可以用以容納接合線W1-W6之外,亦可以用以容納更多的接合線、線徑更粗的接合線(>50μm)、或是接合帶(ribbon)。
為了使所屬技術領域中的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據以實現本揭露中所述之發明,以下進一步具體描述本揭露的晶粒結構的製作方法。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晶圓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可以形成一晶圓結構1。晶圓結構1可以是包括多個晶粒區A和多個切割道區B的未經切割的晶圓。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晶圓結構1可以包括基板100、半導體層104、層間介電層114、至少一電極(例如:源極電極106、閘極電極108、及汲極電極110)、互連結構112A、112B、至少一頂部電極(例如:第一頂部電極116)、及選擇性的鈍化層118。其中,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基板100可以包括核心層102C及包覆核心層102C的複合材料層102B、102T。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在沿著遠離核心層102C的方向上,複合材料層102B及複合材料層 102T之至少其中一者可依序包括第一絕緣層、半導體接合層、及第二絕緣層。
第5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在形成延伸導電層後的晶圓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可以在層間介電層114之上形成感光性的絕緣高分子層120,並經由合適的光微影、蝕刻製程,以於絕緣高分子層120內形成至少一開口O,以暴露出下方對應的第一頂部電極116和其他的頂部電極。之後,可以藉由施行合適的沉積製程,例如蒸鍍、濺鍍或電鍍,以將導電層形成於絕緣高分子層120的頂面,而形成位於晶粒區A和切割道區B內的接合墊層128。繼以,可以施行合適的塗布光阻、光微影、蝕刻製程,以將接合墊層128圖案化,而在各晶粒區A內形成具有特定俯視輪廓的多個接合墊。之後,可以對晶圓結構1的基板100進行減薄製程,以完全去除位於基板100底部的複合材料層102B,及去除部分的核心層102C。在完成減薄基板100之後,可以對基板100的底面施行合適的沉積製程,例如蒸鍍、濺鍍或電鍍,以將導電材料形成於核心層102C的底面,而形成位於晶粒區A和切割道區B內的底部導電層130。此外,根據不同的需求,亦可以進一步透過光微影和蝕刻製程,以圖案化導電層,而形成圖案化的底部導電層130。
第6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第一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第一封裝結構20至少可包括晶粒結構10、電路板(例如印刷電路板200)、及模封材料220。其中,晶粒結構10可包括元件層132、設置於元件層132上的第一接合墊122和第二接合墊124、及設置於元件層132下的底部導電層130。第一接合墊122及第二接合墊124可以分別藉由接合導線W8及接合導線W7而被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02及導電接墊206。底部導電層130係選自表面易於被液態焊料溼潤(wetting)的導電材料,因此底部導電層130可以藉由焊料140,例如銲錫,而被固接於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04。模封材料220可以是高分子樹脂,例如環氧樹脂,以包覆晶粒結構10及接合導線W7、W8。
第7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電子裝置30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區域32和第二區域34,以分別用以容納第一封裝結構20和第二封裝結構150。第二封裝結構150係為包括封裝體154和導電結構(例如:引腳152)的表面貼焊元件,例如四方平面封裝(quad flat package,QFP)。其中,封裝體154內設置有半導體晶片,例如邏輯晶片,且電子訊號可以經由引腳152,而在半導體晶片和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08間傳輸。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焊料140可以被設置於第一封裝結構20的底部導電層130和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04之間,而焊料144可以被設置於第二封裝結構150的引腳152和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08之間。焊料140及焊料144可以具有相同組成,但不限定於此。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對於第一區域32中之第一封裝結構20,第一封裝結構20的底部導電層130與導電接墊204之間未設置導電膠,例如銀膠。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電子裝置30可以另包括第三區域36,以用以容納另一第二封裝結構160。第二封裝結構160係為包括封裝體164和導電結構(例如:導電塊162)的表面貼焊元件,例如四方平面無引腳封裝(quad flat no-lead package,QFN)或球柵陣列封裝(ball grid array package,BGA)。其中,封裝體164內可設置有半導體晶片,且電子訊號可以經由導電塊162,而在半導體晶片和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10間傳輸。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焊料142可以被設置於第二封裝結構160的導電塊162和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10之間。焊料140、142、144可以具有相同組成,但不限定於此。
為了使所屬技術領域中的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據以實現本揭露中所述之發明,以下進一步具體描述本揭露的電子裝置的製作方法。
第8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路板上設置有第一封裝體和第二封裝體的剖面示意圖。第9圖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製作方法流 程圖。首先,施行方法300中的步驟302,將晶粒及表面貼焊元件設置於印刷電路板上,其中晶粒及表面貼焊元件與印刷電路板之間設置有焊料。舉例而言,如第8圖所示,可將晶粒結構10及表面貼焊元件(例如:第二封裝結構150、160)設置於印刷電路板200上,且晶粒結構10及表面貼焊元件與印刷電路板200之間設置有焊料140、142、144。接著,施行步驟304,施行回焊製程,以將晶粒黏合至印刷電路板,同時將表面貼焊元件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舉例而言,可施行回焊製程,以將晶粒結構10黏合至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04,並同時將表面貼焊元件(例如:第二封裝結構150、160)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08、210。透過上述回焊製程,可將晶粒結構10和第二封裝結構150、160焊接至印刷電路板200。
後續可以施行步驟306,進行打線製程,以將晶粒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例如是將晶粒結構10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200的導電接墊202、206。之後施行步驟308,塗布模封材料220,以封裝晶粒結構10,而形成如第7圖所示的結構。
根據上述實施例,藉由在晶粒結構的底部設置表面易於被焊料溼潤的導電材料,可以使得晶粒結構和其他的封裝結構經由同一道回焊製程而被固接於印刷電路板上,因而可以簡化製程。此外,藉由在晶粒結構的頂部設置面積較大的接合墊,亦有利於打線製程的施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晶粒結構
100:基板
102C:核心層
102T:複合材料層
103:半導體通道層
104:半導體層
105:半導體阻障層
106:源極電極
108:閘極電極
110:汲極電極
112A:互連結構
112B:互連結構
114:層間介電層
116:第一頂部電極
118:鈍化層
120:絕緣高分子層
122:第一接合墊
124:第二接合墊
130:底部導電層
O:開口

Claims (19)

  1. 一種晶粒結構,包括:一基板,包括依序設置的一核心層及一複合材料層;一底部導電層,設置於該核心層的底面,其中該底部導電層係用以透過焊料而焊接至一電路板;一半導體層,設置於該基板之上;一層間介電層,設置於該半導體層之上;至少一電極,設置於該半導體層及該層間介電層之間;以及至少一頂部電極,設置於該層間介電層之上,且電連接至該至少一電極。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核心層的組成包括氮化鋁、碳化矽、氧化鋁、或前述之組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複合材料層包括一絕緣層及一半導體接合層。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底部導電層電絕緣於該半導體層。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底部導電層係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其中該單層結構的組成包括Au、Ag、或Cu,該多層結構係選自由Ti/Ni/Au、Ti/Cu、Ti/Au、Cu/Ni/Au、Ni/Pd/Au、Ni/Au、Au/As、Al/Ni/Ag及前述之組合所構成之群組。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晶粒結構另包括:一絕緣高分子層,設置於該層間介電層之上,該絕緣高分子層包括一開孔,其中該至少一頂部電極的部分區域會被暴露出於該開孔;以及至少一接合墊,設置於該絕緣高分子層之上,且電連接至該至少一頂部電極,其中該至少一接合墊的俯視面積係大於該至少一頂部電極的該部分區域的俯視面積。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絕緣高分子層具有暴露出該至少一頂部電極的至少一開口。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至少一接合墊直接接觸該絕緣高分子層及該至少一頂部電極。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至少一接合墊係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其中該單層結構的組成包括Au、Ag、或Cu,該多層結構係選自由Ti/Ni/Au、Ti/Cu、Ti/Au、Cu/Ni/Au、Ni/Pd/Au、Ni/Au、Au/As、Al/Ni/Ag及前述之組合所構成之群組。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至少一接合墊和該底部導電層具有相同組成。
  11. 如請求項6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至少一接合墊係用以透過焊接而電連接至一接合導線。
  12. 如請求項6所述的晶粒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電極包括一源極電極、一汲極電極、及一閘極電極;該至少一頂部電極包括一第一頂部電極、一第二頂部電極、一第三頂部電極;以及該至少一接合墊包括一第一接合墊、一第二接合墊、及一第三接合墊,其中該第一接合墊電連接至該第一頂部電極及該源極電極,該第二接合墊電連接至該第二頂部電極及該汲極電極,且該第三接合墊電連接至該第三頂部電極及該閘極電極,且該至少一接合墊與該電極至少部分重疊。
  13.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路板,包括複數個導電接墊;一第一封裝結構,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上,包括一晶粒結構及包覆該晶粒結構的一模封材料,該晶粒結構包括:一基板,包括依序設置的一核心層及一複合材料層;一底部導電層,設置於該核心層的底面;以及至少一電極,設置於該基板之上;一第二封裝結構,設置於該電路板之上,該第二封裝結構包括一封裝體及一導電結構;一第一焊料,設置於該電路板及該第一封裝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一焊料將該底部導電層焊接至一部分的該些導電接墊;以及一第二焊料,設置於該電路板及該第二封裝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二焊料將該導電結構焊接至另一部分的該些導電接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晶粒結構另包括至少一頂部 電極,設置於該至少一電極之上,其中該至少一頂部電極電連接至該至少一電極且電連接至該些導電接墊的其中之一。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複合材料層包括一絕緣層及一半導體接合層。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底部導電層電絕緣於該半導體層。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晶粒結構另包括:一絕緣高分子層,設置於該層間介電層之上,該絕緣高分子層包括一開孔,其中該至少一頂部電極的部分區域會被暴露出於該開孔;以及至少一接合墊,設置於該絕緣高分子層之上,且電連接至該至少一頂部電極,其中該至少一接合墊的俯視面積係大於該至少一頂部電極的的該部分區域的俯視面積。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底部導電層或該至少一接合墊係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其中該單層結構的組成包括Au、Ag、或Cu,該多層結構係選自由Ti/Ni/Au、Ti/Cu、Ti/Au、Cu/Ni/Au、Ni/Pd/Au、Ni/Au、Au/As、Al/Ni/Ag及前述之組合所構成之群組。
  19.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焊料及該第二焊料包括相同的組成。
TW109131802A 2020-09-16 2020-09-16 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TWI747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1802A TWI747496B (zh) 2020-09-16 2020-09-16 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1802A TWI747496B (zh) 2020-09-16 2020-09-16 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7496B true TWI747496B (zh) 2021-11-21
TW202213690A TW202213690A (zh) 2022-04-01

Family

ID=79907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1802A TWI747496B (zh) 2020-09-16 2020-09-16 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749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11111A (zh) * 2014-09-11 2016-03-16 Toshiba Kk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201944594A (zh) * 2018-04-11 2019-11-16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17130A (zh) * 2018-10-30 2020-05-01 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封裝體與電源模組
TWI703696B (zh) * 2019-12-12 2020-09-01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11111A (zh) * 2014-09-11 2016-03-16 Toshiba Kk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201944594A (zh) * 2018-04-11 2019-11-16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17130A (zh) * 2018-10-30 2020-05-01 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封裝體與電源模組
TWI703696B (zh) * 2019-12-12 2020-09-01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690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7801B (zh)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23520031A (ja) Rf増幅器デバイス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3390612B (zh)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模块以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WO2003107422A1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837457B2 (en) Packaging for RF transistor amplifiers
JP5433175B2 (ja) 半導体装置
US8987014B2 (en) Semiconductor waf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crificial bump pad for wafer probing during wafer sort test
US949021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670605B2 (en) RF amplifier devices including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WI747496B (zh) 晶粒結構及電子裝置
US10049994B2 (en) Contact pads with sidewall spac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contact pads with sidewall spacers
US20230327624A1 (en) Rf amplifie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modularized designs with flip chip interconnections and integration into packaging
US11588036B2 (en) High-efficiency packaged chip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6525589A (zh) 一种驱动合封功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56162A (zh) 芯片结构及电子装置
US10068780B2 (en) Lead frame connected with heterojunction semiconductor body
TWI813237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US2023042032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ming the same
US20220037464A1 (en) Die-to-die isolation structures for packaged transistor devices
US2023041127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031379B2 (en) Stray inductance reduction in packag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230075505A1 (en) Metal pillar connection topologies for heterogeneous packaging
TW202341283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331986A (zh) 具有背部穿矽孔的半導體結構及其得出晶粒識別碼的方法
CN115938956A (zh) 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