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6497B - 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 Google Patents

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6497B
TWI746497B TW105143493A TW105143493A TWI746497B TW I746497 B TWI746497 B TW I746497B TW 105143493 A TW105143493 A TW 105143493A TW 105143493 A TW105143493 A TW 105143493A TW I746497 B TWI746497 B TW I7464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component
ratio
psoriasis
br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4458A (zh
Inventor
石川准子
橫瀨麗
志摩恭子
諸隈由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4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4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49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92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lipids, e.g. cholesterol, lipoproteins, or their recep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2Mass spectr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2Mass spectrometers
    • G01N30/7233Mass spectrometers interfaced to liquid or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82Supracellular entities, e.g. tissue, organis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90Programming languages; Computing architectures; Database systems; Data warehous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05/00Assays, e.g. immunoassays or enzyme assays, involving lipids
    • G01N2405/08Sphingolip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20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G01N2800/202Dermatit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20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G01N2800/205Scaling palpular diseases, e.g. psoriasis, pytiria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20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G01N2800/207Pigmentation disor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49/00Particle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26Mass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係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脂質試樣, 分別對所製備之被試驗體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非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酯-ω-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酯-ω-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α-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 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 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Description

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及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
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有無發病;皺褶、鬆弛等由年齡增加引起之皮膚之變化;肌膚之顏色或光澤;皮膚之血流之狀態;肌膚之濕潤、乾燥或脂性之程度等皮膚之健康狀態可藉由目視皮膚進行判斷而進行一定程度之評價。然而,很明顯,若為皮膚之外表之判斷,則無法以分子等級科學性地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又,已知皮膚角質層之脂質係以分子等級參與肌膚之阻隔功能或保水功能,且會對皮膚之健康產生較大影響之成分。此處,所謂「脂質」,係指具有長鏈脂肪酸或烴鏈之源自生物之分子,且包含脂肪酸、甘油酯、蠟酯、鞘脂、磷脂質、膽固醇等。其中,作為鞘脂之一種之腦醯胺係與皮膚之健康密切相關之脂質,暗示某種腦醯胺之減少與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等肌膚問題存在關聯。 因此,若能夠詳細地解析皮膚角質層之脂質、尤其是腦醯胺而獲得存在於皮膚角質層之腦醯胺之種類或量之資訊,則期待可科學性地評價皮膚是否健康。 作為對活體試樣所包含之脂質進行解析而評價皮膚之健康之方法,已知有如下方法:利用液相層析法將脂質進行分離,將經分離之脂質進行離子化,利用質譜分析裝置對活體試樣所包含之各脂質分子之組成資訊進行檢測,基於所檢測到之各脂質分子之組成資訊而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2、以及非專利文獻1及2)。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將被試驗體之活體試樣所包含之脂質分子之組成資訊,即量、組成比、平均鏈長等設為指標,而進行異位性皮膚炎、牛皮癬、乾燥肌之肌膚狀態之評價。 另一方面,本發明者等人於第40次日本香妝品學會中報告有如下情況:皮膚角質層所包含之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與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等特定腦醯胺類別之成分量比係與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角質層水分量、掉屑得分、肌理得分、L*值、a*值等膚質之指標顯著相關,而可成為膚質評價之指標(非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2617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108060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Yoshinori Masukawa, et al.,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2008, vol. 49, p. 1466-1476 [非專利文獻2]Jeroen van Smeden, et al.,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2011, vol. 52, p. 1211-1221 [非專利文獻3]第40次日本香妝品學會,講演要旨,一般研究講題第2頁(研I-R01),2015年6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其係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Phytosphingosine)・腦醯胺(以下,亦簡稱為「NP」)成分與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以下,亦簡稱為「NS」)成分進行定量, 算出定量所得之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 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其係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NP成分、非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以下,亦簡稱為「NH」)成分、酯-ω-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以下,亦簡稱為「EOH」)成分、及酯-ω-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以下,亦簡稱為「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NS成分及α-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以下,亦簡稱為「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其中,將選擇NP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NS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之情形除外); 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 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 其包括:定量機構,其分別對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之NP成分與NS成分進行定量;及 運算機構,其算出定量所得之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 其包括:定量機構,其分別對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之選自由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NS成分及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其中,將選擇NP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NS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而進行定量之情形除外);及 運算機構,其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特徵及優點藉由適當參照隨附之圖式並根據下述記載而變得更為明確。
於專利文獻1及2以及非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之方法中,對皮膚角質層中之腦醯胺分子進行全面解析,基於所檢測到之各腦醯胺分子之組成資訊而進行皮膚之健康之評價。因此,根據專利文獻1及2以及非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之方法,可準確地評價皮膚之健康。 然而,於專利文獻1及2以及非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之方法中,必須藉由質譜分析而對皮膚角質層中之全部分子種類之腦醯胺分子進行全面解析。因此,要求開發更簡單且準確地評價皮膚之健康之方法。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簡單且準確地評價保護身體之皮膚之健康。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其可簡單且準確地評價保護身體之皮膚之健康,可較佳地用於上述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本發明者等人進行努力研究。 其結果發現,存在於出現皮膚疾病之症狀之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腦醯胺中,特定之腦醯胺・類別關係到與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等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或皮膚阻隔功能、進而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性狀等膚質等皮膚之健康。進而發現,存在於皮膚角質層之特定之2種腦醯胺・類別之存在比對皮膚之健康而言較為重要。然後,對皮膚角質層中之特定之2種腦醯胺・類別進行定量,算出兩者之定量值之比,發現基於所算出之腦醯胺・類別之量比,可準確地評價皮膚之健康。 本發明係基於該等見解而完成者。 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係基於皮膚角質層中之特定之2種腦醯胺・類別的成分量比而進行皮膚之健康之評價。因此,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與對皮膚角質層中之全部分子種類之腦醯胺分子進行全面解析的先前評價方法相比,操作簡單。進而可準確地評價皮膚之健康。 又,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可簡單且準確地評價皮膚之健康。進而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可較佳地用於上述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本說明書中所謂「質譜分析」,係包括以絕對值或相對值算出測定對象物質之定量值而進行分析之概念。 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態樣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中,根據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對被試驗體之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 又,於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之第2實施態樣中,根據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選自由NS成分及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對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膚質等)進行評價。其中,於第2實施態樣中,將選擇NP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NS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之情形除外。 又,於本說明書中,於記載為「腦醯胺成分A」之情形時,於第1實施態樣中係指NP成分,於第2實施態樣中係指選自由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又,於記載為「腦醯胺成分B」之情形時,於第1實施態樣中係指NS成分,於第2實施態樣中係指選自由NS成分及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詳細地進行說明。 作為可應用本發明之方法之被試驗體,可列舉:人類、以及猿猴、黑猩猩、狗、貓、牛、豬、大鼠、小鼠等人類以外之哺乳動物。 為了製備供進行質譜分析之源自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的脂質試樣,可使用自活體採取之皮膚(亦包括頭皮)或細胞、重建之細胞或皮膚組織等。又,供採取皮膚角質層之部位可適當選擇。 例如,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供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之部位與供採取皮膚角質層之部位為相同之部位。因此,較佳為由自欲評價皮膚之健康之部位或其附近之部位採取的皮膚角質層製備脂質試樣。 或者,亦較佳為自與皮膚疾病之發病部位(以下,亦稱為「皮疹部」)鄰接之無疹部(未出現皮膚疾病之症狀之部位)、或皮膚疾病未發病之被試驗體之健康正常部採取皮膚角質層。其原因在於:若為皮膚疾病之患者,則於皮疹部採取皮膚角質層時負擔較大。進而,可針對皮疹部以外之乍看認為正常之無疹部,判斷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有無發病、發病之可能性、病態之進展度、治癒之程度或治療效果等)。又,即便皮膚疾病未發病之健康正常者之體質(皮膚疾病之傾向)之解析不進行基因解析或血中成分之分析,亦可進行預測,從而對於健康正常者,可簡單地判斷皮膚疾病之發病之可能性或預防之狀態。 又,於本發明中對作為皮膚之健康之膚質進行評價之情形時,供評價膚質之部位與供採取皮膚角質層之部位可適當選擇,但較佳為臉部之特定部位,且較佳為臉頰部。 自被試驗體之特定部位採取皮膚角質層之方法可自慣例中適當選擇。例如可較佳地採用將接著帶之接著面貼附於特定之部位,其後剝離接著帶而採取皮膚角質層之方法(膠帶剝離法)。作為較佳之角質層之採取條件,若以使用膜遮蔽膠帶(寺岡製作所製造)或PPS膠帶(米其邦製造)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則係將寬度2.5 cm左右×長度3~5 cm之膠帶貼附於皮膚,其後進行剝離而採取角質層。視肌膚之狀態,將該操作於相同部位反覆進行1~10次左右,於皮膚之深度方向採取角質層。 於該情形時,亦可對供採取皮膚角質層之部位實施如將體毛或頭髮、存在於表面之皮脂成分、夾雜物等去除之預處理。 作為由藉由膠帶剝離法等而採取到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包含腦醯胺之脂質試樣的方法,例如較佳為使用腦醯胺之溶解性較高且膠帶等其他成分難以溶解之溶劑,而自採取物提取腦醯胺。作為此種溶劑,可列舉:甲醇、乙醇、異丙醇。 又,亦可依據Bligh and Dyer法或Folch法等慣例而製備脂質試樣。進而亦可藉由固相而將膠帶之黏著成分或低極性脂質去除。例如較佳為使用固相提取用之矽膠筒與氯仿、甲醇等溶劑,而將膠帶之黏著成分或低極性脂質去除。 對所製備之被試驗體之脂質試樣所包含之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的方法可自慣例中適當地選擇。例如可列舉:薄層層析法,其應用有矽膠板;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法,其使用氣相層析,自脂質試樣分離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將經分離之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進行離子化,利用質譜分析裝置對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液相層析-質譜分析(LC-MS)法,其使用液相層析,自脂質試樣分離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將經分離之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進行離子化,利用質譜分析裝置對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於本發明中,較佳為藉由LC-MS法對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 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定量例如可使用如圖1所示之解析系統1進行。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圖1所示之解析系統1係由液相層析儀10、離子化促進液送液裝置20、質譜分析裝置30及運算裝置40所構成。 液相層析儀10包括:輸送溶離液a、b之梯度泵11a、11b;供導入脂質試樣溶液d之自動注射器12;保護管柱13;及分離管柱14。此處,作為脂質試樣溶液d,係使用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試樣溶液。另一方面,作為溶離液a、b,較佳為可適度地保持腦醯胺等脂質分子群而按照腦醯胺之不同類別或不同分子種類進行分離,且不以高濃度包含不揮發性之酸或鹽者。例如,較佳為使用包含少量揮發性之甲酸或甲酸銨之溶液作為溶離液a、b。作為溶離液a、b之溶劑,可列舉:水、甲醇、乙醇、異丙醇、己烷、甲酸、甲酸銨及該等之混合溶劑。較佳為例如使用2種溶液(溶離液a:己烷/異丙醇/甲酸=95/5/0.1(v/v/v);溶離液b:己烷/異丙醇/50 mmol/L之甲酸銨水溶液=25/65/10(v/v/v))作為溶離液a、b,藉由梯度而溶出。 保護管柱13係為了保護分離管柱14而視需要進行設置。保護管柱13通常填充與分離管柱14相同之填充劑。 作為保護管柱13及分離管柱14之填充劑,例如可使用矽膠、於矽膠鍵結有十八烷基之逆相管柱、於矽膠鍵結有二醇基、CN基、NH2 基等之高極性管柱。就使流過液相層析儀10之脂質試樣溶液之流速增加,而迅速地定量腦醯胺成分A與腦醯胺成分B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填充劑較佳為粒徑為3 μm以下之矽膠。 關於流過液相層析儀10之脂質試樣溶液之流速,可視所使用之填充劑等而適當地進行設定。 藉由以上述方式構成液相層析儀10,而可將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分別進行分離。經液相層析儀10分離之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供導入至後段之離子化裝置31中,但較佳為於此前導入至離子化促進液送液裝置20中。再者,離子化促進液送液裝置20係用以促進離子化裝置31中之離子化之裝置。 離子化促進液送液裝置20包括:泵21,其用以輸送離子化促進液c;及連接器22,其用以將來自分離管柱14之溶離液與離子化促進液c進行混合。 離子化促進液c通常於如上述般使用己烷等低極性溶劑作為溶離液之情形時,用以改善以電噴霧離子化(ESI)法難以獲得充分之離子化效率之情況。作為離子化促進液c,係適當選擇與溶離液良好地混合,具有適合使溶離液離子化之表面張力、黏性、離子生成能力、溶劑合力等性質者。例如,作為將己烷用於溶離液a、b之情形時之離子化促進液c,較佳為使用異丙醇、乙醇、甲醇等極性溶劑。 較佳為於離子化促進液c中添加甲酸銨、乙酸銨等鹽以於正離子模式下高感度地檢測到[M+H]+ 或[M+H-H2 O]+ ,於負離子模式下高感度地檢測到[M-H]- 或[M+HCOO]- 。或者,亦可於離子化促進液c中添加甲酸、乙酸、三氟乙酸等揮發性之酸。 質譜分析裝置30係由離子化裝置31與質量分離檢測裝置32所構成。質譜分析裝置30係經由連接器22而導入離子化促進液c與溶離液a、b之混合溶液,將包含腦醯胺之脂質成分進行離子化,而進行經離子化之脂質成分之質譜分析。 導入至質譜分析裝置30中之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離子化係利用離子化裝置31進行。 利用離子化裝置31之離子化方法可適當地選擇。作為離子化方法之具體例,可列舉:ESI、大氣壓化學離子化(APCI)法、大氣壓光離子化法、高速原子衝擊法、基質輔助雷射脫附離子化法(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該等中,就檢測感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ESI法或APCI法。 質量分離檢測裝置32係將離子化裝置31中所生成之離子按照不同m/z進行分離並進行檢測。作為質量分離檢測裝置32,可使用四極(Q)型質譜儀、離子捕捉(IT)型質譜儀、飛行時間(TOF)型質譜儀等質譜儀;Q-TOF型質譜儀、IT-TOF型質譜儀等混合型質譜儀;三重四極型等串聯質譜儀(MS/MS)。該等中較佳為四極(Q)型質譜儀。 本發明中,亦可使用上述液相層析儀10與質譜分析裝置30一體化而成之市售之液相層析-質譜分析裝置。 運算裝置40具有將液相層析儀10中之保持時間、質譜分析裝置30所檢測到之m/z及離子強度於3軸展開而形成多段質譜圖(mass chromatogram)之運算機構。 雖未圖示,但上述運算裝置40較佳為可存取針對分別屬於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腦醯胺,使保持時間與m/z對應於各個分子種類之資料庫。又,運算裝置40較佳為具有比較運算機構,該比較運算機構係將藉由上述運算機構所形成之多段質譜圖設為輸入資料,基於被輸入之多段質譜圖所包含之波峰之保持時間與m/z而檢索上述資料庫,從而特定出對應於各波峰之腦醯胺分子種類。又,運算裝置40較佳為具有顯示機構,該顯示機構係將利用上述運算機構所形成之多段質譜圖及/或利用上述比較運算機構所特定出之對應於各波峰之腦醯胺分子種類以所需之形式輸出並進行顯示。 運算裝置40係根據藉由運算機構所形成之多段質譜圖,對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及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進行測定。然後,運算裝置40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 運算裝置40具有基於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資訊,而對成為評價對象之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的運算機構。 於運算裝置40中較佳為儲存有將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資訊、與皮膚之健康之狀態相關聯之資料庫。因此,根據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並基於儲存於上述資料庫中之關聯資料,而評價成為評價對象之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 本發明中,可使用視皮膚疾病之有無發病或進展度等而製作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數值分佈,根據所算出之被試驗者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而評價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例如,於選擇NP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NS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之情形時,關於供評價之皮膚之健康,可使用按照被試驗者之不同年齡段製作之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以下,亦稱為「NP/NS比」)的數值分佈,算出被試驗者之NP/NS比相對於被試驗者所屬之不同年齡段之平均值的偏差值,而表示皮膚之健康之狀態之好壞。或者,根據將皮膚之健康狀態與NP/NS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決定適合評價皮膚之健康狀態之基準值。然後,可根據該基準值與被試驗者之NP/NS比之比較而評價皮膚之健康。進而,亦可將根據所算出之NP成分量與NS成分量、以及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而評價出的皮膚之健康之狀態進行視覺化。例如,可將所算出之NP量與NS量以層析圖之面積表示,而以面積之大小視覺性地表示皮膚之健康之狀態。 腦醯胺分子係具有類神經鞘胺醇鹼(sphingoid base)與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化合物。視構成腦醯胺分子之類神經鞘胺醇鹼與脂肪酸之種類(具體而言,取代基之有無或不飽和鍵之數量及位置等)而存在NP或NS等大量之腦醯胺・類別。並且,於同一腦醯胺・類別中存在類神經鞘胺醇鹼與脂肪酸之碳原子數不同之大量腦醯胺分子。 上述腦醯胺成分A中,本說明書中之所謂「NP」,係指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與非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又,本說明書中之所謂「NH」,係指6-羥基神經鞘胺醇與非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又,本說明書中之所謂「EOH」,係指6-羥基神經鞘胺醇與酯-ω-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又,本說明書中之所謂「EOP」,係指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與酯-ω-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此處,將構成腦醯胺成分A之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之一例之化學結構示於以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該等。
Figure 02_image001
「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及「6-羥基神經鞘胺醇」通常係指碳原子數18之結構之胺基醇。然而,本說明書中,「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神經鞘胺醇」及「6-羥基神經鞘胺醇」係設為亦包括碳原子數18以外之結構之胺基醇在內之總稱。 本發明中,構成NP之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又,構成NP之非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作為NP之具體例,可列舉:N-十六碳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N-hexadecanoyl-phytosphingosine)、N-十八碳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N-octadecanoyl-phytosphingosine)、N-二十四碳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N-tetracosanoyl-phytosphingosine)等。 本發明中,構成NH之6-羥基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又,構成NH之非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作為NH之具體例,可列舉:N-十六碳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N-hexadecanoyl-6-hydroxysphingosine)、N-十八碳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N-octadecanoyl-6-hydroxysphingosine)、N-二十四碳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N-tetracosanoyl-6-hydroxysphingosine)等。 本發明中,構成EOH之6-羥基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又,構成EOH之酯-ω-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且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0以下。作為EOH之具體例,可列舉:亞麻油酸酯-ω-羥基二十八碳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N-(28-((linoleoyl)oxy)octacosanoyl)-6-hydroxysphingosine)、亞麻油酸酯-ω-羥基三十碳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N-(30-((linoleoyl)oxy)triacontanoyl)-6-hydroxysphingosine)、亞麻油酸酯-ω-羥基三十二碳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N-(32-((linoleoyl)oxy)dotriacontanoyl)-6-hydroxysphingosine)等。 本發明中,構成EOP之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又,構成EOP之酯-ω-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且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0以下。作為EOP之具體例,可列舉:亞麻油酸酯-ω-羥基二十八碳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N-(28-((linoleoyl)oxy)octacosanoyl)-phytosphingosine)、亞麻油酸酯-ω-羥基三十碳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N-(30-((linoleoyl)oxy) triacontanoyl)-phytosphingosine)、亞麻油酸酯-ω-羥基三十二碳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N-(32-((linoleoyl)oxy)dotriacontanoyl)-phytosphingosine)等。 上述腦醯胺成分B中,本說明書中之所謂「NS」,係指神經鞘胺醇與非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又,本說明書中之「AS」係指神經鞘胺醇與α-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此處,將構成腦醯胺成分B之NS及AS之一例之化學結構示於以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該等。
Figure 02_image003
本發明中,構成NS之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又,構成NS之非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作為NS之具體例,可列舉:N-十六碳醯基-神經鞘胺醇(N-hexadecanoyl-sphingosine)、N-十八碳醯基-神經鞘胺醇(N-octadecanoyl-sphingosine)、N-二十四碳醯基-神經鞘胺醇(N-tetracosanoyl-sphingosine)等。 本發明中,構成AS之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又,構成AS之α-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44以下,更佳為36以下。作為AS之具體例,可列舉:α-羥基十六碳醯基-神經鞘胺醇(α-hydroxyhexadecanoyl-sphingosine)、α-羥基十八碳醯基-神經鞘胺醇(α-hydroxyoctadecanoyl-sphingosine)、α-羥基二十四碳醯基-神經鞘胺醇(α-hydroxytetracosanoyl-sphingosine)等。 亦如下述之實施例中所示般,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具體而言,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N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EO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EO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N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N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EO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EO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與皮膚之健康之狀態相互具有較高之相關性。因此,根據藉由上述方法而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可評價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 本說明書中所謂「皮膚之健康之評價」,係指對皮膚是否處於健康狀態進行評價,具體而言,係指對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或對膚質進行評價。 此處,所謂「對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係指對皮膚疾病有無發病、皮膚疾病之發病之可能性、皮膚疾病之預防之狀態、皮膚疾病之進展度、皮膚疾病之傾向(體質)之有無、皮膚疾病之治癒狀況、對皮膚疾病之治療效果等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之狀態進行評價。 作為本發明中之「皮膚疾病」,可列舉皮膚炎等炎症性之症狀,具體而言,係指觀察到搔癢、紅斑、掉屑、鱗屑、漿液性丘疹、水皰等症狀之皮膚疾病。作為其原因,存在因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等外部因素而發病者、與因過敏體質等內在因素而發病者。又,伴隨著炎症性之症狀之皮膚疾病大多有損角質層中之阻隔功能。作為皮膚疾病之具體例,可列舉: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牛皮癬、魚鱗癬、手濕疹、皮脂缺乏性皮膚炎、白色糠疹、單純苔癬等。本發明可較佳地用於評價與作為皮膚疾病之異位性皮膚炎及牛皮癬相關之肌膚狀態。 又,所謂「對膚質進行評價」,係指對肌膚之外觀(透亮度、肌理之粗細、掉屑之有無、掉屑之程度等)、敏感肌、乾燥肌、脂性肌、保濕能力較差之肌膚、阻隔功能較差之肌膚、容易形成粉刺之肌膚、容易產生鱗屑(scaling)之肌膚、容易產生紅斑之肌膚等包括頭皮在內之肌膚之狀態等進行評價。具體而言,根據本發明,包括對皮膚阻隔功能(經皮水分蒸散量)、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皮膚之掉屑(掉屑之有無或程度)等膚質進行評價之情況。 於本發明中,皮膚之健康之評價係基於根據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與皮膚之健康之關聯性而事先設定之評價基準進行。於本發明中,根據自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之測定結果獲得的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並基於上述評價基準而對被試驗體之皮膚狀態進行評價。 評價基準係以如下方式進行設定,但並不限於此。 藉由目視評價或機器分析等方法而對供評價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另外,藉由上述方法而算出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中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以下,亦簡稱為「成分量比」)。然後,基於皮膚之健康之評價結果與成分量比之相關性,決定適合評價皮膚之健康狀態之基準值,根據該基準值而設定評價基準。評價基準可根據成為供評價皮膚之健康之對象之被試驗體、或評價之目的,對不同人種、不同性別、及被試驗者之不同年齡段而分別進行設定。 例如,於對作為皮膚之健康之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之情形時,基於皮膚之健康之評價結果,而創建由判斷為皮膚健康正常之被試驗體構成之健康正常群;與由未判斷為皮膚健康正常之被試驗體構成之非健康正常群(以下,亦稱為「問題群」)。亦可視供進行評價之皮膚狀態,而創建3個群以上之群。於對作為皮膚之健康之膚質進行評價之情形時,亦以相同方式創建群。 然後,基於屬於各群之被試驗體之成分量比之統計解析結果,決定使各群具有特徵之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該數值範圍係藉由設定為以各群之平均值為中心之上下之一定範圍而決定。此處,所謂「一定範圍」,可使用標準偏差(SD)等統計數值、或1/2SD值、1/3SD值等,亦可使用事先設定好之任意數值。使各群具有特徵之比之數值範圍較佳為以於其範圍內不包含其他群之平均值之方式進行設定。然後,將使各群具有特徵之數值範圍之上限或下限設為用於評價基準之基準值。 關於使用有基準值之評價基準之設定方法,例如於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高於非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設定如下評價基準,即,將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之下限或非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之上限設為基準值,將所算出之成分量比為基準值以上之情形(或者所算出之成分量比大於基準值之情形)評價為「健康正常」,將所算出之成分量比未達基準值之情形(或者所算出之成分量比為基準值以下之情形)評價為「有可能非健康正常(存在問題)」。 另一方面,於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低於非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可設定如下評價基準,即,將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之上限或非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之下限設為基準值,將所算出之成分量比未達基準值之情形(或所算出之成分量比為基準值以下之情形)評價為「健康正常」,將所算出之成分量比為基準值以上之情形(或所算出之成分量比大於基準值之情形)評價為「有可能非健康正常(存在問題)」。亦可併用複數個基準值而設定評價基準。 又,於對皮膚之健康,即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皮膚之透亮度或膚色、皮膚性狀等膚質等進行評價之情形時,亦可根據將皮膚之健康之評價結果與成分量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決定用於評價基準之基準值,而設定評價基準。具體而言,於繪製而成之圖表中,可基於皮膚之健康之指標(TEWL值、Capacitance、L*值、a*值、得分值等)而分為健康正常群與非健康正常群(問題群)、或者上述2個群以上,根據各群所繪製之分佈狀態決定基準值,從而基於該基準值設定膚質等是否健康之評價基準。亦可併用複數個基準值而設定評價基準。 關於作為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之具體態樣的臂部之與異位性皮膚炎及牛皮癬相關之肌膚狀態之評價方法,對使用具體之基準值之評價基準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 再者,本說明書中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可如下述般具體地表示:(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此種表現形式中,於下述之說明中以「(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形式表示「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然而,本發明亦可以其以外之形式表示「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 又,下述之數值範圍均以質量基準表示。 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態樣中之使用有具體基準值之評價基準進行說明。 若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2.7以上,則可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2.1,則可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1.6,則可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此處,併用健康正常群之平均值-SD與非健康正常群(皮膚疾病群)之皮疹部之平均值+SD作為基準值。 繼而,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態樣中之使用有具體基準值之評價基準進行說明。 若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3.2以上,則可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2.3,則可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1.5,則可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若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H/NS比為0.3以上,則可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0.3,則可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0.2,則可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若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P/NS比為0.1以上,則可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0.1,則可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可能性。 若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AS比為4.5以上,則可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2.6,則可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2.1,則可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若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AS比為4.9以上,則可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2.8,則可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2.0,則可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若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H/AS比為0.5以上,則可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0.3,則可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0.2,則可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若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P/AS比為0.2以上,則可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0.1,則可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可能性。 上述之基準值之具體例中,關於NH/NS比、EOP/NS比、NP/AS比、NH/AS比、EOH/AS比及EOP/AS比,係併用健康正常群之平均值-SD與非健康正常群(皮膚疾病群)之皮疹部之平均值+SD作為基準值,關於EOH/NS比,係使用非健康正常群(皮膚疾病群)之皮疹部之平均值+SD作為基準值。 關於皮膚之健康中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掉屑、肌理、以及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等膚質,藉由具體例對基於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評價基準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該等。 自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超過20之被試驗者之臉頰部採取之脂質試樣的NH/NS比基本上未達1.5。此處,通常於TEWL為20以下之情形時,評價為皮膚阻隔功能正常,或者皮膚阻隔功能為平均以上(參照Yamashita Y., et al., 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2, vol. 25, p. 78-85;Gae W. N., et al.,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4, vol. 4, p. 44-52等)。因此,於將與皮膚阻隔功能相關之NH/NS比之基準值決定為1.5,而源自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1.5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皮膚阻隔功能正常」或「皮膚阻隔功能為平均以上」,於未達1.5之情形時,可評價為「有可能皮膚阻隔功能不正常」。 關於皮膚阻隔功能,NH/NS比以外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亦可適當決定基準值,以相同方式進行評價。 自角質層水分量(Capacitance)超過60之被試驗者之臉頰部採取之脂質試樣的EOH/NS比大約為0.15以上。因此,於將與角質層水分量相關之EOH/NS比之基準值決定為0.15,而源自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H/NS比為0.15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角質層水分量較多」或「角質層水分量為平均以上」,於未達0.15之情形時,可評價為「有可能角質層水分量較少」。 關於角質層水分量,EOH/NS比以外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亦可適當決定基準值,以相同方式進行評價。 自臉頰部出現掉屑之被試驗者之臉頰部採取之脂質試樣的EOP/NS比未達0.05。因此,於將與掉屑相關之EOP/NS比之基準值決定為0.05,而源自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P/NS比為0.05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完全未出現掉屑」或者「略微出現掉屑」,於未達0.05之情形時,可評價為「有可能出現掉屑」。 關於掉屑,EOP/NS比以外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亦可適當決定基準值,以相同方式進行評價。 自臉頰部採取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1.6以上之被試驗者之肌理得分基本上為2.5以上,肌膚之肌理整齊。因此,於將與肌膚之肌理相關之NH/NS比之基準值決定為1.6,而源自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1.6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肌理整齊」或「肌理較細」,於未達1.6之情形時,可評價為「有可能肌理雜亂」。 關於肌膚之肌理,NH/NS比以外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亦可適當決定基準值,以相同方式進行評價。 自臉頰部採取之脂質試樣之NP/AS比為2.0以上之被試驗者的L* 值為大約65以上。此處,通常於L* 值為65以上之情形時,評價為膚色透亮、或膚色健康(參照Caisey L.,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6, vol. 28, p. 427-437等)。因此,於將與L* 值相關之NP/AS比之基準值決定為2.0,而源自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AS比為2.0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膚色透亮」或「膚色健康」,於未達2.0之情形時,可評價為「有可能膚色較暗」或「有可能膚色不健康」。 關於L* 值,NP/AS比以外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亦可適當決定基準值,以相同方式進行評價。 自a*值為14以上之被試驗者之臉頰部採取的脂質試樣之NP/AS比大約未達2.0。因此,於將與a* 值相關之NP/AS比之基準值決定為2.0,而源自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AS比為2.0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皮膚之發紅較少」,於未達2.0之情形時,可評價為「有可能皮膚之發紅較多」。 關於a* 值,NP/AS比以外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亦可適當決定基準值,以相同方式進行評價。 如下述之實施例中所示般,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與皮膚疾病或膚質等皮膚之健康表現出較高之相關性。因此,皮膚角質層中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成為用以評價皮膚之健康之指標,藉由對其進行測定,可簡單且準確地評價皮膚之健康。進而根據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可藉由於皮膚外用劑之塗佈試驗、或者某些功能性食品或醫藥品、準藥品之攝取試驗等中,對因該等被試驗物質之塗佈或攝取而產生之皮膚角質層中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變化量進行測定,而判斷該被試驗物質對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膚質之改善之有效性。 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中,將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進行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並且,藉由將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可自異位性皮膚炎、牛皮癬等皮膚疾病有無發病、皮膚疾病之發病之可能性、皮膚疾病之預防之狀態、皮膚疾病之進展度、皮膚疾病之傾向(體質)之有無、皮膚疾病之治癒狀況、對皮膚疾病之治療效果等肌膚狀態、或者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或掉屑之有無等膚質等各種觀點出發,準確地評價皮膚之健康。 又,於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中,係將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因此,於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中,只要定量出目標之2種腦醯胺・類別(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量即可算出,而無需解析脂質試樣所包含之腦醯胺之分子種類、或算出腦醯胺總量、及各腦醯胺・類別相對於腦醯胺總量所占之比率(組成比)等。進而,亦無需算出使用有用以將腦醯胺成分進行標準化之經剝離之角質層之面積、角質層之重量、蛋白質量、細胞數等的定量值等。因此,根據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與先前之方法相比,可更簡單地進行皮膚之健康之評價。 藉由利用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或使用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可篩選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劑或者膚質改善劑。具體而言,可將含有成為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劑或者膚質改善劑之候補之物質的皮膚外用劑、化妝品、醫藥品、準藥品、食品等應用於被試驗體之皮膚或者進行經口投予,實施本發明之方法,或者使用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而確認應用或投予皮膚外用劑、化妝品、醫藥品、準藥品、食品等前後之皮膚之健康之變化,從而選擇發揮出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作用之物質、或者發揮出膚質改善作用之物質作為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劑或者膚質改善劑。 本說明書中所謂「預防」,係指防止個體之疾病或症狀之發病或使發病延遲,或者使個體之疾病或症狀之發病之危險性降低。具體而言,於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高於非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係指將上述之成分量比中至少1個成分量比、較佳為全部之成分量比維持在大於上述之基準值之狀態。另一方面,於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小於非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係指將上述之成分量比中至少1個成分量比、較佳為全部之成分量比維持在小於上述之基準值之狀態。 例如,關於異位性皮膚炎,較佳為指維持以下至少1個數值範圍、較佳為全部之數值範圍: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2.1以上、NH/NS比為2.3以上、EOH/NS比為0.3以上、EOP/NS比為0.1以上、NP/AS比為2.6以上、NH/AS比為2.8以上、EOH/AS比為0.3以上、及EOP/AS比為0.1以上。又,關於牛皮癬,係指維持以下至少1個數值範圍、較佳為全部之數值範圍: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1.6以上、NH/NS比為1.5以上、EOH/NS比為0.2以上、EOP/NS比為0.1以上、NP/AS比為2.1以上、NH/AS比為2.0以上、EOH/AS比為0.2以上、及EOP/AS比為0.1以上。 又,本說明書中所謂「改善」,係指使疾病、症狀或膚質狀態好轉或緩和,防止或延遲疾病、症狀或膚質狀態之惡化,或者防止或延遲疾病、症狀或膚質狀態之進展之反轉。具體而言,於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高於非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係指上述之成分量比中至少1個成分量比、較佳為全部之成分量比成為大於上述之基準值之狀態。另一方面,於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小於非健康正常群之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係指上述之成分量比中至少1個成分量比、較佳為全部之成分量比成為小於上述之基準值之狀態。 例如,關於異位性皮膚炎,較佳為指成為以下至少1個數值範圍、較佳為全部之數值範圍:源自從無疹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2.1以上、NH/NS比為2.3以上、EOH/NS比為0.3以上、EOP/NS比為0.1以上、NP/AS比為2.6以上、NH/AS比為2.8以上、EOH/AS比為0.3以上、及EOP/AS比為0.1以上。又,關於牛皮癬,較佳為指成為以下至少1個數值範圍、較佳為全部之數值範圍:源自從無疹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1.6以上、NH/NS比為1.5以上、EOH/NS比為0.2以上、EOP/NS比為0.1以上、NP/AS比為2.1以上、NH/AS比為2.0以上、EOH/AS比為0.2以上、及EOP/AS比為0.1以上。 關於上述之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及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劑之篩選方法。 <1>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係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NP成分與NS成分進行定量, 算出定量所得之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 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與皮膚疾病(較佳為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 <2>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係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被試驗體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NS成分及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其中,將選擇NP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NS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之情形除外), 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 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3>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為了對與皮膚疾病(較佳為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以作為皮膚之健康之評價, 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NP成分與NS成分進行定量, 算出定量所得之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 <4>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為了評價皮膚之健康, 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被試驗體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NS成分及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其中,將選擇NP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NS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之情形除外), 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其中上述脂質試樣為由被試驗體之無疹部、或皮膚疾病未發病之被試驗體之健康正常部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的脂質試樣。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其中上述皮膚之健康係基於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選自由NS成分及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資訊、與皮膚之健康之狀態之關聯性,根據上述之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進行評價。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其中上述皮膚之健康係與皮膚疾病(較佳為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或膚質(較佳為選自由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以及皮膚之掉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更佳為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以及皮膚之掉屑)相關者。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其係利用LC-MS法分別對上述腦醯胺成分進行定量。 <9>如上述<8>項記載之方法,其中於上述LC-MS法中,藉由液相層析法分別分離上述腦醯胺成分,藉由ESI法、APCI法、大氣壓光離子化法、高速原子衝擊法及基質輔助雷射脫附離子化法中之任一種方法、較佳為ESI法分別將所分離之腦醯胺成分進行離子化,利用質量分離檢測裝置分別定量經離子化之腦醯胺成分。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其係對人類或人類以外之哺乳動物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其藉由膠帶剝離法採取皮膚角質層,並由所採取之皮膚角質層製備脂質試樣。 <12>如上述<11>項記載之方法,其將藉由膠帶剝離法而採取到之皮膚角質層浸漬於甲醇中,進行超音波處理而製備脂質試樣。 <13>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其包括:定量機構,其分別對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之NP成分與NS成分進行定量;及 運算機構,其算出定量所得之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與皮膚疾病(較佳為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 <14>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其包括:定量機構,其分別對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NS成分及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其中,將選擇NP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NS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而進行定量之情形除外);及 運算機構,其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15>如上述<13>或<14>項記載之裝置,其儲存將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NP成分、NH成分、EOH成分及EOP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選自由NS成分及AS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資訊、與皮膚之健康之狀態相關聯之資料庫, 基於上述資料庫之關聯資料,根據上述運算機構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而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16>如上述<13>至<15>中任一項記載之裝置,其中上述皮膚之健康係與皮膚疾病(較佳為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或膚質(較佳為選自由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以及皮膚之掉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更佳為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以及皮膚之掉屑)相關者。 <17>如上述<13>至<16>中任一項記載之裝置,其中上述定量機構係利用LC-MS法分別對上述腦醯胺成分進行定量。 <18>如上述<17>項記載之裝置,其中於上述LC-MS法中,藉由液相層析法分別將上述腦醯胺成分進行分離,藉由ESI法、大氣壓化學離子化法、大氣壓光離子化法、高速原子衝擊法及基質輔助雷射脫附離子化法中之任一種、較佳為ESI法分別將所分離之腦醯胺成分進行離子化,並分別對經離子化之腦醯胺成分進行定量。 <19>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上述成分量比為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N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EO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EO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N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N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EO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或EO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 <20>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構成上述NP之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且構成上述NP之非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 <21>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構成上述NH之6-羥基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且構成上述NH之非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 <22>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構成上述EOH之6-羥基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且構成上述EOH之酯-ω-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為30以上,較佳為40以上,其上限值為70以下,較佳為60以下。 <23>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構成上述EOP之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且構成上述EOP之酯-ω-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為30以上,較佳為40以上,其上限值為70以下,較佳為60以下。 <24>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構成上述NS之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且構成上述NS之非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 <25>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構成上述AS之神經鞘胺醇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且構成上述AS之α-羥基脂肪酸之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6以上,其上限值為44以下,較佳為36以下。 <26>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高於非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 若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量比大於使健康正常群具有特徵之腦醯胺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的下限或使非健康正常群具有特徵之腦醯胺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的上限,則評價為「健康正常」, 若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量比為使健康正常群具有特徵之腦醯胺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的下限或使非健康正常群具有特徵之腦醯胺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的上限以下,則評價為「有可能非健康正常(存在問題)」或「非健康正常(存在問題)之可能性較高」。 <27>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低於非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 若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量比小於使健康正常群具有特徵之腦醯胺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的上限或使非健康正常群具有特徵之腦醯胺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的下限,則評價為「健康正常」, 若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量比為使健康正常群具有特徵之腦醯胺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的上限或使非健康正常群具有特徵之腦醯胺成分量比之數值範圍的下限以上,則評價為「有可能非健康正常(存在問題)」或「非健康正常(存在問題)之可能性較高」。 <28>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係對以下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即皮膚疾病之有無發病、皮膚疾病之發病之可能性、皮膚疾病之預防之狀態、皮膚疾病之進展度、皮膚疾病之傾向(體質)之有無、皮膚疾病之治癒狀況、或對皮膚疾病之治療效果。 <29>如上述<28>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上述皮膚疾病為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 <30>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異位性皮膚炎進行評價。 <31>如上述<1>至<30>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牛皮癬進行評價。 <32>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N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異位性皮膚炎進行評價。 <33>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N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牛皮癬進行評價。 <34>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EO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異位性皮膚炎進行評價。 <35>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EO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牛皮癬進行評價。 <36>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EO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異位性皮膚炎進行評價。 <37>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EO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牛皮癬進行評價。 <38>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N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異位性皮膚炎進行評價。 <39>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N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牛皮癬進行評價。 <40>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N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異位性皮膚炎進行評價。 <41>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N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牛皮癬進行評價。 <42>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EO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異位性皮膚炎進行評價。 <43>如上述<1>至<30>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EO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牛皮癬進行評價。 <44>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EO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異位性皮膚炎進行評價。 <45>如上述<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將EO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而對牛皮癬進行評價。 <46>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臂部之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的NP/NS比為2.7以上,則評價為健康正常,若NP/NS比未達2.1,則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NP/NS比未達1.6,則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47>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臂部之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的NH/NS比為3.2以上,則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2.3,則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1.5,則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48>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臂部之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H/NS比為0.3以上,則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0.3,則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0.2,則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49>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臂部之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P/NS比為0.1以上,則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0.1,則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可能性。 <50>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臂部之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AS比為4.5以上,則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2.6,則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2.1,則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51>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臂部之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AS比為4.9以上,則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2.8,則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2.0,則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52>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臂部之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H/AS比為0.5以上,則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0.3,則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之可能性,若未達0.2,則評價為有牛皮癬之可能性。 <53>如上述<1>至<45>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臂部之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P/AS比為0.2以上,則評價為健康正常,若未達0.1,則評價為有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可能性。 <54>如上述<1>至<53>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高於非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中至少1個腦醯胺成分量比、較佳為全部之腦醯胺成分量比被維持在大於設為皮膚之健康之評價基準的基準值之狀態, 於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小於非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中至少1個腦醯胺成分量比、較佳為全部之腦醯胺成分量比被維持在小於設為皮膚之健康之評價基準的基準值之狀態,於上述情形時, 評價為皮膚疾病得以預防。 <55>如上述<54>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2.1以上之數值範圍得到維持之情形時,評價為異位性皮膚炎得以預防。 <56>如上述<54>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2.3以上、EOH/NS比為0.3以上、EOP/NS比為0.1以上、NP/AS比為2.6以上、NH/AS比為2.8以上、EOH/AS比為0.3以上、及EOP/AS比為0.1以上之至少1個數值範圍、較佳為全部之數值範圍得到維持之情形時,評價為異位性皮膚炎得以預防。 <57>如上述<54>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1.6以上之數值範圍得到維持之情形時,評價為牛皮癬得以預防。 <58>如上述<54>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源自從無疹部或健康正常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1.5以上、EOH/NS比為0.2以上、EOP/NS比為0.1以上、NP/AS比為2.1以上、NH/AS比為2.0以上、EOH/AS比為0.2以上、及EOP/AS比為0.1以上之至少1個數值範圍、較佳為全部之數值範圍得到維持之情形時,評價為牛皮癬得以預防。 <59>如上述<1>至<53>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高於非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中至少1個腦醯胺成分量比、較佳為全部之成分量比成為大於設為皮膚之健康之評價基準的基準值之狀態, 於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小於非健康正常群之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之平均值的情形時,上述腦醯胺成分量比中至少1個腦醯胺成分量比、較佳為全部之腦醯胺成分量值成為小於設為皮膚之健康之評價基準的基準值之狀態,於上述情形時, 評價為皮膚疾病已得到改善。 <60>如上述<59>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成為源自從無疹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2.1以上之數值範圍的情形時,評價為異位性皮膚炎已得到改善。 <61>如上述<59>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成為源自從無疹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2.3以上、EOH/NS比為0.3以上、EOP/NS比為0.1以上、NP/AS比為2.6以上、NH/AS比為2.8以上、EOH/AS比為0.3以上、及EOP/AS比為0.1以上之至少1個數值範圍、較佳為全部之數值範圍的情形時,評價為異位性皮膚炎已得到改善。 <62>如上述<59>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成為源自從無疹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NS比為1.6以上之數值範圍的情形時,評價為牛皮癬已得到改善。 <63>如上述<59>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於成為源自從無疹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1.5以上、EOH/NS比為0.2以上、EOP/NS比為0.1以上、NP/AS比為2.1以上、NH/AS比為2.0以上、EOH/AS比為0.2以上、及EOP/AS比為0.1以上之至少1個數值範圍、較佳為全部之數值範圍的情形時,評價為牛皮癬已得到改善。 <64>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係對作為皮膚之健康之膚質進行評價,較佳為對選自由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及皮膚之掉屑所組成之群中之任一者進行評價。 <65>如上述<1>至<27>及<64>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臉頰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1.5以上,則評價為皮膚阻隔功能正常或皮膚阻隔功能為平均以上,若未達1.5,則評價為有可能皮膚阻隔功能不正常。 <66>如上述<1>至<27>及<64>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臉頰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H/NS比為0.15以上,則評價為角質層水分量較多或角質層水分量為平均以上,若未達0.15,則評價為有可能角質層水分量較少。 <67>如上述<1>至<27>及<64>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臉頰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EOP/NS比為0.05以上,則評價為完全未出現掉屑或略微出現掉屑,若未達0.05,則評價為有可能出現掉屑。 <68>如上述<1>至<27>及<64>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臉頰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H/NS比為1.6以上,則評價為肌理整齊或肌理較細,若未達1.6,則評價為有可能肌理雜亂。 <69>如上述<1>至<27>及<64>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臉頰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AS比為2.0以上,則評價為膚色透亮或膚色健康,若未達2.0,則評價為有可能膚色較暗或有可能膚色並不健康。 <70>如上述<1>至<27>及<64>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裝置,其中若源自從臉頰部採取之皮膚角質層之脂質試樣之NP/AS比為2.0以上,則評價為皮膚之發紅較少,若未達2.0,則評價為有可能皮膚之發紅較多。 <71>一種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劑、或者膚質改善劑之篩選方法,其將成為皮膚疾病(較佳為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預防或改善劑、或者膚質改善劑(較佳為選自由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以及皮膚之掉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者之改善劑,更佳為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以及皮膚之掉屑之改善劑)之候補的物質應用於被試驗體之皮膚,實施如上述<1>至<70>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或者利用裝置,確認應用成為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劑、或者膚質改善劑之候補之物質前後的皮膚之健康之變化,而選擇發揮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作用之物質、或者發揮膚質改善作用之物質作為皮膚疾病之預防或改善劑、或者膚質改善劑。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而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實施例1 異位性皮膚炎與腦醯胺成分之相關性 (1)被試驗者 經常去皮膚科醫院之異位性皮膚炎患者8名(16~36歲)及對應於上述年齡之健康正常志願者7名(25~37歲) (2)角質層功能之測定 關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係針對臂部之皮疹部及所鄰接之無疹部,關於健康正常者,係針對臂部之與患者相同之部位,利用洗淨劑將對象部位洗淨後,適應5分鐘。然後,進行使用皮膚水分測試儀(Corneometer CM825,Courage+Khazaka公司製造)之角質層水分量(Capacitance(AU))之測定、與使用皮膚水分流失測試儀(Tewameter TM300,Courage+Khazaka公司製造)之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gm-2 h-1 ))之測定。 (3)皮膚角質層之採取 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將膠帶(PPS膠帶,米其邦公司製造)壓抵於實施過角質層功能之測定的臂部之皮疹部及所鄰接之無疹部,針對健康正常者,將膠帶(PPS膠帶,米其邦公司製造)壓抵於臂部之與患者相同之部位,自同一部位連續10次剝離皮膚角質層(2.5 cm×4 cm×10片)。將各膠帶切成兩半,將一半供於腦醯胺成分之解析,將另一半供於蛋白質之定量。 (4)蛋白質之定量 向切成一半之膠帶添加0.1 N氫氧化鈉、1%SDS水溶液,於60℃下加熱2小時而使蛋白質溶解,冷卻至室溫。其後添加2 N鹽酸進行中和,使用BCA蛋白定量分析試劑(BCA Protein Assay)(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造),自基於BSA之校準曲線獲得蛋白質之定量值。 (5)脂質分子之提取 向採取了皮膚角質層之膠帶添加包含50 nmol/L之N-十七碳醯基-神經鞘胺醇(N-heptadecanoyl-sphingosine)作為內部標準物質之甲醇,照射超音波而提取脂質分子。 (6)腦醯胺成分之粗區分與試樣溶液之製備 將上述甲醇提取液於氮氣流下進行乾燥,向其中添加氯仿/甲醇=99.5/0.5(v/v)而使之溶解,應用於固相提取用矽膠筒。充分地應用氯仿/甲醇=99.5/0.5(v/v)後,應用氯仿/甲醇=95/5(v/v)而獲得其溶出液。將該溶出液於氮氣流下進行乾燥後,添加己烷/異丙醇/甲酸=95/5/0.1(v/v/v)而使之溶解,從而製備試樣溶液。 (7)腦醯胺成分之分析條件 使用Agilent 1100系列LC/MSD(ESI,單四級,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作為液相層析儀與質譜分析裝置成為一體之分析系統。 作為分離管柱,係使用Inertsil SIL 100Α-3(商品名,GL Science公司製造,1.5 mmφ×150 mm(3 μm))。作為保護管柱,係使用Inertsil SIL 100Α-3(商品名,GL Science公司製造,1.5 mmφ×10 mm(3 μm))。 使用2種溶液(溶離液A:己烷/異丙醇/甲酸=95/5/0.1(v/v/v);溶離液B:己烷/異丙醇/50 mmol/L之甲酸銨水溶液=25/65/10(v/v/v))作為溶離液。又,將溶離液A及B之梯度條件示於表1。 表1
Figure 105143493-A0304-0001
作為離子化促進液,係使用異丙醇/含5 mmol/L之甲酸銨之甲醇溶液=50/50(v/v)。離子化促進液之流速係設為0.1 mL/min。 又,質譜分析裝置中之分析條件係如下所示。 離子化法:ESI 極性:正離子 測定質量範圍:250~1500 碎裂電壓(Fragmentor Voltage):150 V Vcap電壓:3500 V 霧化壓力(Nebulizer pressure):20 psig 乾燥氣體溫度:300℃ 乾燥氣體流量:8 L/min 將自質譜分析裝置獲得之資料於具有保持時間、m/z、及離子強度之3軸之多段質譜圖中展開。其後,利用關於已知之腦醯胺分子種類分別儲存有保持時間及m/z之資訊之資料庫,對多段質譜圖所包含之各波峰進行鑑定。然後,求出各腦醯胺分子之峰面積,算出相對於內部標準物質之峰面積比,進而除以蛋白質量,藉此算出每單位蛋白質量之各腦醯胺分子之相對量。用該等乘以事先求出之各腦醯胺分子種類之檢測感度修正係數,藉此算出各腦醯胺分子種類之絕對量相對於每單位蛋白質量之全部腦醯胺總量(絕對量)的比率(%)。 繼而,關於腦醯胺成分A與腦醯胺成分B,根據每單位蛋白質量之各腦醯胺分子種類之絕對量而算出成分量之比(NP/NS比、NH/NS比、EOH/NS比、EOP/NS比、NP/AS比、NH/AS比、EOH/AS比、及EOP/AS比)。 (8)腦醯胺定量值、與異位性皮膚炎皮疹部和無疹部及健康正常者之健康正常部之角質層功能的相關係數之算出 於上述(7)中所算出之每單位蛋白質量之各腦醯胺分子種類之絕對量、各腦醯胺分子種類占全部腦醯胺總量之比率、以及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與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與上述(2)中所測得之角質層水分量(Capacitance)及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之間算出Pearson之相關係數。再者,將p值未達0.05者判定為明顯相關。 (9)異位性皮膚炎皮疹部與無疹部及健康正常者之健康正常部之腦醯胺定量值的比較 將上述(7)中所算出之每單位蛋白質量之各腦醯胺分子種類之絕對量、各腦醯胺分子種類占全部腦醯胺總量之比率、以及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與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於異位性皮膚炎之皮疹部、無疹部、健康正常者之健康正常部這3群中進行比較。實施Bonferroni之多重比較檢定,將p值未達0.05者判定為明顯相關。 將其結果示於表2。再者,於下述表2及下述之表3中,「NP/NS」係表示N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之成分量之比。「NH/NS」係表示N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之成分量之比。「EOH/NS」係表示EOH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之成分量之比。「EOP/NS」係表示EOP成分量相對於NS成分之成分量之比。「NP/AS」係表示N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之成分量之比。「NH/AS」係表示N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之成分量之比。「EOH/AS」係表示EOH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之成分量之比。「EOP/AS」係表示EOP成分量相對於AS成分之成分量之比。   表2
Figure 105143493-A0304-0002
上述表2及下述之表3中之下述縮寫係分別指以下之腦醯胺。 NDS:非羥基醯基-二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係指二氫神經鞘胺醇與非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ADS:α-羥基醯基-二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係指二氫神經鞘胺醇與α-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AH:α-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係指6-羥基神經鞘胺醇與α-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AP:α-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係指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與α-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EOS:酯-ω-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係指神經鞘胺醇與酯-ω-羥基脂肪酸進行醯胺鍵結而成之結構之腦醯胺) 如表2所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之皮疹部之腦醯胺類別組成係與健康正常者之腦醯胺類別組成存在較大差異。然而,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之無疹部之腦醯胺類別組成與健康正常者之腦醯胺之類別組成中,僅NH之絕對量之比率(%)、NP之絕對量之比率(%)、AP之絕對量之比率(%)、EOP之絕對量之比率(%)發現有明顯差異。 相對於此,本發明之指標中,關於NP/NS、NH/NS、EOP/NS、NP/AS、NH/AS、EOH/AS、EOP/AS,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之無疹部與健康正常者之間發現有明顯差異。並且,除該等成分量比外,關於EOH/NS,亦發現與角質層水分量或經皮水分蒸散量有較高之相關性。 實施例2 牛皮癬與腦醯胺成分之相關性 (1)被試驗者 經常去皮膚科醫院之牛皮癬患者10名(36~74歲)及對應於上述年齢之健康正常志願者9名(39~76歲)。 (2)角質層功能之測定 關於牛皮癬患者,係針對臂部之皮疹部及所鄰接之無疹部,關於健康正常者,係針對臂部之與患者相同之部位,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測定角質層水分量與經皮水分蒸散量。 (3)皮膚角質層之採取 針對牛皮癬患者,將膠帶(PPS膠帶,米其邦公司製造)壓抵於實施過角質層功能之測定的臂部之皮疹部及所鄰接之無疹部,針對健康正常者,將膠帶(PPS膠帶,米其邦公司製造)壓抵於臂部之與患者相同之部位,自同一部位連續10次剝離皮膚角質層(2.5 cm×4 cm×10片)。將各膠帶切成兩半,將一半供於腦醯胺成分之解析,將另一半供於蛋白質之定量。 (4)蛋白質之定量 使用切成一半之膠帶,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蛋白質之定量。 (5)腦醯胺成分之分析 使用採取了皮膚角質層之膠帶,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算出每單位蛋白質量之各腦醯胺分子種類之絕對量、每單位蛋白質量之各腦醯胺分子種類之絕對量相對於全部腦醯胺總量(絕對量)之比率(%)、以及NP/NS比、NH/NS比、EOH/NS比、EOP/NS比、NP/AS比、NH/AS比、EOH/AS比、及EOP/AS比,而對與牛皮癬皮疹部與無疹部及健康正常者之健康正常部之角質層功能之相關係數、及「牛皮癬皮疹部與無疹部及健康正常者之健康正常部之腦醯胺定量值的比較」進行研究。 將其結果示於表3。   表3
Figure 105143493-A0304-0003
如表3所示般,牛皮癬患者之皮疹部之腦醯胺類別組成係與健康正常者之腦醯胺類別組成存在較大差異。然而,於牛皮癬患者之無疹部之腦醯胺類別組成與健康正常者之腦醯胺之類別組成中,除NH之絕對量之比率(%)以外,未發現明顯差異。 相對於此,本發明之指標中,關於NP/NS、NH/NS、NP/AS、NH/AS、EOH/AS、EOP/AS,於牛皮癬患者之無疹部與健康正常者之間亦發現有明顯差異。並且,發現該等成分量比亦與角質層水分量或經皮水分蒸散量有較高之相關性。 實施例3 膚質與腦醯胺成分之相關性 (1)被試驗者 在東京近郊居住之20歲~25歲直至70歲~75歲之健康女性計210名(平均年齡45.9歲) (2)角質層之採取 藉由膠帶剝離法自各被試驗者之臉頰部之同一部位連續4次採取角質層(2.5 cm×4 cm×4片)。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帶(寺岡製作所製造)作為膠帶。將各膠帶切成兩半,將一半供於腦醯胺成分之解析,將另一半供於蛋白質之定量。蛋白質之定量係向切成一半之膠帶添加0.1 N NaOH、1%SDS水溶液,於60℃下加熱2小時而使蛋白質溶解,冷卻至室溫後,添加2 N HCl進行中和,使用BCA蛋白定量分析試劑(BCA Protein Assay),自基於BSA之校準曲線獲得蛋白質之定量值。 (3)脂質試樣之製備 於5 mL螺旋管(Maruemu:No.2)內將採取了角質層之上述膠帶浸漬於甲醇1.9 mL中,於室溫下進行10分鐘超音波處理而提取脂質。繼而,於該螺旋管中添加含有內部標準(N-十七碳醯基-D-赤-神經鞘胺醇(N-heptadecanoyl-D-erythro-sphingosine))之甲醇溶液100 μL而製備脂質溶液。 (4)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及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定量、以及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算出 使用液相層析-質譜分析裝置(Agilent公司製造,LC/Multi ion source-MS)進行脂質試樣所包含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及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定量。作為分離管柱,係使用L-column ODS 2.1 mm i.d.×150 mm(5 μm)。 使用2種溶液(溶離液A:含有10 mmol/L乙酸銨之50%甲醇溶液;溶離液B:含有10 mmol/L乙酸銨之2-丙醇溶液)作為溶離液。又,將溶離液A及B之梯度條件示於表4。 表4
Figure 105143493-A0304-0004
又,上述質譜分析裝置中之分析條件係如下所示。 離子源:多模離子源 離子化法:ESI法 檢測模式:於負離子模式下對腦醯胺之乙酸根離子加成分子([M+ CH3 COO]- )進行SIM檢測 乾燥氣體流量:4 L/min 霧化壓力:60 psig 乾燥氣體溫度:350℃ 蒸發器溫度:200℃ 毛細管電壓:4000 V 充電電壓:2000 V 將自質譜分析裝置獲得之資料於具有保持時間、m/z、及離子強度之3軸之多段質譜圖中展開。其後,利用關於已知之腦醯胺分子種類分別儲存有保持時間及m/z之資訊之資料庫,對多段質譜圖所包含之各波峰中源自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波峰進行鑑定。然後,求出源自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峰面積,算出相對於內部標準物質之峰面積比,從而算出源自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相對量。用所算出之值乘以事先求出之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各自之檢測感度修正係數,進而除以蛋白質量,藉此算出每單位蛋白質量之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絕對量、以及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 (5)膚質之測量 將被試驗者之供評價膚質之臉頰洗淨,於24℃、濕度40%之環境下適應30分鐘,進而於20℃、濕度40%之環境下適應5分鐘後,進行下述所示之各種膚質之測量。 (i)膚色、皮膚之透亮度 使用分光測色計(CM2002,KONICA MINOLTA公司製造),於C光源2度視野下使傳感器與臉頰進行接觸,對膚色及皮膚之透亮度(L* 值(AU)、a* 值(AU))進行測量。進行5次相同部位之測量。然後,放棄最大值及最小值,算出3次量之平均值。 (ii)皮膚阻隔功能 將皮膚水分流失測試儀(Tewameter TM300,Courage+Khazaka公司製造)緊貼於臉頰而對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gm-2 h-1 ))進行測量。進行3次相同部位之測量,算出平均值。再者,經皮水分蒸散量之測量係設定為於測定值之標準偏差控制在0.1之範圍內時停止。 (iii)角質層水分量 使用皮膚水分測試儀(Corneometer CM825,Courage+Khazaka公司製造),將傳感器壓抵於臉頰而對角質層水分量(Capacitance(AU))進行測量。進行5次相同部位之測量。然後,放棄最大值及最小值,算出3次量之平均值。 (iv)皮膚之肌理 使用肌膚觀測鏡(i-SCOPE USB2.0,MORITEX公司製造)之50×PL透鏡,拍攝臉頰之照片。然後,基於圖2所示之皮膚之肌理得分尺度,根據所拍攝之照片而對臉頰之肌理進行評分(1.0~4.0之7階段評價)。 (iv)皮膚之掉屑 根據上述(iv)中所拍攝到之照片,並基於下述評價基準而對掉屑之程度進行評分(0~3之4個階段)。 <掉屑之評價基準> 0:完全未出現掉屑 1:略微出現掉屑 2:出現掉屑 3:出現明顯掉屑 (6)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與膚質之相關係數的算出 於上述(4)中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及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絕對量、以及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與上述(5)中所測得之各膚質之性狀值之間算出Spearman之相關係數。再者,將p值未達0.05者判定為明顯相關。 將其結果示於表5。   表5
Figure 105143493-A0304-0005
如表5所示般,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與L* 值、角質層水分量、及肌理得分之間具有正之相關性。另一方面,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與a* 值、TEWL值、及掉屑得分之間具有負之相關性。 尤其是,NH/NS比與a*值、TEWL值、角質層水分量、肌理得分及掉屑得分具有明顯之相關性。 EOH/NS比與TEWL值、角質層水分量及肌理得分具有明顯之相關性。 EOP/NS比與a*值、TEWL值、角質層水分量、肌理得分及掉屑得分具有明顯之相關性。 NP/AS比與L*值、a*值、TEWL值、角質層水分量、肌理得分及掉屑得分具有明顯之相關性。 NH/AS比與TEWL值及肌理得分具有明顯之相關性。 EOH/AS比與TEWL值、角質層水分量及肌理得分具有明顯之相關性。 並且,EOP/AS比與a*值、TEWL值、角質層水分量、肌理得分及掉屑得分具有明顯之相關性。 進而,作為具體例,將繪製各被試驗者之TEWL值與NH/NS比而成之圖表示於圖3(a)。又,將繪製Capacitance與EOH/NS比而成之圖表示於圖3(b)。又,將繪製掉屑得分與EOP/NS比而成之圖表示於圖3(c)。又,將繪製肌理得分與NH/NS比而成之圖表示於圖3(d)。又,將繪製L*值與NP/AS比而成之圖表示於圖3(e)。進而,將繪製a*值與NP/AS比而成之圖表示於圖3(f)。 如圖3(a)所示般,於TEWL值超過20之被試驗者中,幾乎未觀察到NH/NS比為1.5以上之情形。因此,於NH/NS比為1.5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皮膚阻隔功能正常」或「皮膚阻隔功能為平均以上」。 如圖3(b)所示般,角質層水分量(Capacitance)超過60之被試驗者大體EOH/NS比為0.15以上。因此,於EOH/NS比為0.15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角質層水分量較多」或「角質層水分量為平均以上」。 如圖3(c)所示般,掉屑得分為2之被試驗者之EOP/NS比均未達0.05。因此,於EOP/NS比為0.05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完全未出現掉屑」或「略微出現掉屑」。 如圖3(d)所示般,NH/NS比為1.6以上之被試驗者之肌理得分基本上為2.5以上,肌膚之肌理整齊。因此,於NH/NS比為1.6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肌理整齊」或「肌理較細」。 如圖3(e)所示般,NP/AS比為2.0以上之被試驗者之L*值大體為65以上。因此,於NP/AS比為2.0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膚色透亮」或「膚色健康」。 如圖3(f)所示般,a*值為14以上之被試驗者大體NP/AS比未達2.0。因此,於NP/AS比為2.0以上之情形時,可評價為「肌膚之紅色較少」。 根據表5及圖3之結果,表示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與膚質之間具有較高之相關性。該等結果係表示如下情況: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為精度良好地準確檢測出與包括膚色在內之更多皮膚性狀值之相關性的指標。又,藉由使用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評價膚質,可獲得如下優點,即無需藉由以蛋白質量等進行修正而算出各腦醯胺分子種類之絕對量。即,藉由將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設為指標,可簡單且自各種觀點準確地評價膚質。 如上所述,藉由將皮膚角質層所包含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設為指標,可簡單且準確地評價皮膚之健康。 將本發明與其實施形態一起進行了說明,但只要本發明者未特別指定,則本發明不受說明之任何細節限定,認為應於不會背離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之發明之精神與範圍的情況下廣範圍地進行解釋。 本申請案係主張基於2016年3月30日於日本提出專利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6-067643之優先權者,並將其內容作為本說明書之記載之一部分併入本文中以作參照。
1‧‧‧實施腦醯胺成分A及腦醯胺成分B之定量、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的算出,且根據所算出之比實施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的解析系統10‧‧‧液相層析儀11a、11b‧‧‧梯度泵12‧‧‧自動注射器13‧‧‧保護管柱14‧‧‧分離管柱20‧‧‧離子化促進液送液裝置21‧‧‧泵22‧‧‧連接器30‧‧‧質譜分析裝置31‧‧‧離子化裝置32‧‧‧質量分離檢測裝置40‧‧‧運算裝置a、b‧‧‧溶離液c‧‧‧離子化促進液d‧‧‧脂質試樣溶液
圖1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之一例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2係實施例3中用於測量皮膚之肌理得分之皮膚之肌理得分尺度的圖式代用照片。 圖3係將實施例3中所測得之膚質得分與各種腦醯胺成分量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圖3(a)係將經皮水分蒸散量(TEWL)與NH/NS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圖3(b)係將角質層水分量(Capacitance)與EOH/NS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圖3(c)係將掉屑得分與EOP/NS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圖3(d)係將肌理得分與NH/NS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圖3(e)係將L* 值與NP/AS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圖3(f)係將a* 值與NP/AS比進行繪製而成之圖表。

Claims (20)

  1. 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係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無疹部之皮膚角質層、或皮膚疾病未發病之被試驗體之健康正常部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與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進行定量,算出定量所得之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量相對於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量之比,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
  2. 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用以對與皮膚疾病相關之肌膚狀態進行評價以作為皮膚之健康之評價,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無疹部之皮膚角質層、或皮膚疾病未發病之被試驗體之健康正常部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與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進行定量,算出定量所得之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量相對於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量之比。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上述皮膚疾病為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
  4.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係對以下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即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有無發病、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發病之可能性、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預防之狀態、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進展度、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傾向(體質)之有無、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治癒狀況、或對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治療效果。
  5. 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係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非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酯-ω-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酯-ω-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α-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其中,將選擇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而進行定量之情形除外),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6. 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其用以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非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酯-ω-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 胺成分、及酯-ω-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α-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其中,將選擇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之情形除外),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
  7. 如請求項5或6之方法,其中作為皮膚之健康,該方法係評價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皮膚疾病,上述脂質試樣為由被試驗體之無疹部、或皮膚疾病未發病之被試驗體之健康正常部之皮膚角質層的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
  8. 如請求項5或6之方法,其係對以下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即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有無發病、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發病之可能性、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預防之狀態、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進展度、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傾向(體質)之有無、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治癒狀況、或對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治療效果。
  9. 如請求項5或6之方法,其係對作為皮膚之健康之膚質進行評價。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係對膚質,即選自由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 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及皮膚之掉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進行評價。
  11. 如請求項1、2、5、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上述皮膚之健康係基於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非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酯-ω-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酯-ω-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選自由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α-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之資訊、與皮膚之健康之狀態之關聯性,根據上述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進行評價。
  12. 如請求項1、2、5、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係利用液相層析-質譜分析法對上述腦醯胺成分進行定量。
  13. 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其包括:定量機構,其分別對由被試驗體之無疹部之皮膚角質層、或皮膚疾病未發病之被試驗體之健康正常部之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與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進行定量;及運算機構,其算出定量所得之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量相對於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量之比,並根 據所算出之比而對被試驗體之與皮膚疾病相關之狀態進行評價。
  14.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係對以下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即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有無發病、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發病之可能性、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預防之狀態、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進展度、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傾向(體質)之有無、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治癒狀況、或對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治療效果。
  15. 一種皮膚之健康之評價裝置,其包括:定量機構,其分別對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非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酯-ω-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酯-ω-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與選自由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α-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進行定量(其中,將選擇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A,選擇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作為腦醯胺成分B而進行定量之情形除外);及運算機構,其算出定量所得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之比,並根據所算出之比而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作為皮膚之健康,該裝置係評價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皮膚疾病, 上述脂質試樣為由被試驗體之無疹部、或皮膚疾病未發病之被試驗體之健康正常部之皮膚角質層的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
  17. 如請求項15或16之裝置,其係對以下之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即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有無發病、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發病之可能性、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預防之狀態、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進展度、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傾向(體質)之有無、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治癒狀況、或對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之治療效果。
  18.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係對作為皮膚之健康之膚質進行評價。
  19. 如請求項18之裝置,其係對膚質,即選自由皮膚阻隔功能、角質層水分量、膚色或皮膚之透亮度、皮膚之肌理、及皮膚之掉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進行評價。
  20. 如請求項13~16、18、19中任一項之裝置,其儲存將由皮膚角質層之採取物製備之脂質試樣所包含的選自由非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非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酯-ω-羥基醯基-6-羥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酯-ω-羥基醯基-4-羥基雙氫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A的成分量相對於選自由非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及α-羥基醯基-神經鞘胺醇‧腦醯胺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腦醯胺成分B的成分量之比之資訊、與皮膚之健康之狀態相關聯之資料庫,且 基於上述資料庫之關聯資料,根據上述運算機構所算出之腦醯胺成分A之成分量相對於腦醯胺成分B之成分量的比而對皮膚之健康進行評價。
TW105143493A 2016-03-30 2016-12-28 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TWI746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7643 2016-03-30
JP??2016-067643 2016-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4458A TW201734458A (zh) 2017-10-01
TWI746497B true TWI746497B (zh) 2021-11-21

Family

ID=59963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493A TWI746497B (zh) 2016-03-30 2016-12-28 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02133A1 (zh)
JP (1) JP6867805B2 (zh)
CN (1) CN108885205B (zh)
TW (1) TWI746497B (zh)
WO (1) WO20171689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0266B2 (ja) * 2018-06-19 2022-12-15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特定の肌状態と相関のある特定の環境由来菌の菌量に基づく、肌状態の診断方法、皮膚常在細菌叢の多様性の推測方法、特定の環境由来菌の菌量の推測方法、特定の肌状態と相関のある菌の属性を解析する方法、肌状態改善作用を有する物質又は美容方法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WO2020081664A1 (en) * 2018-10-16 2020-04-23 National Jewish Health Methods of identifying atopic dermatitis and food allergies
CN110455938A (zh) * 2019-07-03 2019-11-15 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皮肤角质层中脂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N115112781A (zh) * 2021-08-17 2022-09-27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定性定量分析皮肤角质层成分的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1741A (ja) * 2007-04-12 2008-10-30 Kao Corp 肌質判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1970B2 (ja) * 2005-10-14 2011-11-24 花王株式会社 肌質の評価方法
JP5116348B2 (ja) * 2007-04-12 2013-01-09 花王株式会社 被験物質の評価又は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1741A (ja) * 2007-04-12 2008-10-30 Kao Corp 肌質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8902A1 (ja) 2017-10-05
CN108885205B (zh) 2022-02-18
JP6867805B2 (ja) 2021-05-12
TW201734458A (zh) 2017-10-01
US20190302133A1 (en) 2019-10-03
JP2017187469A (ja) 2017-10-12
CN108885205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6497B (zh) 皮膚之健康之評價方法
Shimada et al. Increased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and decreased ceramide content in lesional and non‐lesional skin of dog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Ishikawa et al. Variations in the ceramide profile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regions of the body contribute to stratum corneum functions
JP6219978B2 (ja) 皮膚の健康のための代謝産物の非侵襲的測定方法
JP5116348B2 (ja) 被験物質の評価又は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US20180059127A1 (en) Skin lipidomic assay
US10410846B2 (en) Molecular diagnostics in personalized dermatology, dermatopathology and cosmetics
Li et al. In vitro modeling of unsaturated free fatty acid-mediated tissue impairments seen in acne lesions
JP4990010B2 (ja) 肌質判定方法
US10228361B2 (en) Profile diagnostics in personalized dermatology, dermatopathology and cosmetics
JP6587548B2 (ja) 肌質の評価方法
JP6793543B2 (ja) 乳幼児の皮膚の状態の評価方法
Yu et al.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 of the plasma metabolic signature of moderate-to-severe acne
Marques et al. HPLC‐TBARS‐EVSC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ex vivo stratum corneum) protocol: Selection of the subjects and approach to present the results
JP2009216656A (ja) 髪質改善剤の評価方法
KR20180089725A (ko) 피부 각질층의 지질 특성을 이용한 피부 민감성 정도 측정용 키트 및 피부 민감성 정도를 진단하기 위한 정보 제공 방법
Feliczak-Guzik et al. Analysis of Cosmetic Products in Biological Matr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