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6293B -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6293B
TWI746293B TW109141748A TW109141748A TWI746293B TW I746293 B TWI746293 B TW I746293B TW 109141748 A TW109141748 A TW 109141748A TW 109141748 A TW109141748 A TW 109141748A TW I746293 B TWI746293 B TW I7462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semiconductor
emitting diode
semiconductor layer
light 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1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1948A (zh
Inventor
賴育弘
羅玉雲
Original Assignee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1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6293B/zh
Priority to US17/324,882 priority patent/US2022017327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29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1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194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the electrode extending partially in or entirely throug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包含一第一型半導體層。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也包含一發光層,發光層設置於第一型半導體層之上。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更包含一第二型半導體層,第二型半導體層設置於發光層之上。此外,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包含一第一電極與一第二電極。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上視圖中,發光層與第二型半導體層定義一台面區,台面區的面積小於第一型半導體層的面積。台面區裸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一第一頂表面且第一頂表面環繞台面區。

Description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本揭露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覆晶式(flip-chip)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
隨著光電科技的進步,光電元件的體積逐漸往小型化發展。相較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 LED, mLED/μLED)具有效率高、壽命較長、材料不易受到環境影響而相對穩定等優勢。因而,使用以陣列排列製作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顯示器在市場上逐漸受到重視。
在一般發光二極體晶片的結構中,發光二極體晶片的其中一個電極通常需要通過貫穿絕緣層、外側摻雜半導體層、發光層的多個孔洞,以與內側摻雜半導體層進行連接。然而,上述多個孔洞的製作方式較難在小尺寸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晶片中完成。由於小尺寸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晶片其所對應的孔洞較小,需要更為精準的對位以及開孔的製程,否則容易造成短路,導致使用微型發光二極體的顯示器的整體良率不佳。
本揭露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覆晶式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上視圖中,其台面(mesa)區的面積小於第一型半導體層的面積。此外,台面區裸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部分頂表面且此部分頂表面環繞台面區。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一電極可透過此裸露的頂表面與第一型半導體層電性連接。因此,不需要製作多個對準的孔洞,可降低製程複雜度,並可有效防止短路,提升使用此發光二極體結構的顯示裝置的整體良率。
本揭露實施例包含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包含一第一型半導體層。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也包含一發光層,發光層設置於第一型半導體層之上。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更包含一第二型半導體層,第二型半導體層設置於發光層之上。此外,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包含一第一電極,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於第二型半導體層的頂表面之上,且第二部分連接第一部分與第一型半導體層。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也包含一第二電極,第二電極設置於第二型半導體層的頂表面之上並與第二型半導體層電性連接。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上視圖中,發光層與第二型半導體層定義一台面區,台面區的面積小於第一型半導體層的面積。台面區裸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一第一頂表面且第一頂表面環繞台面區。
本揭露實施例包含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背板,顯示背板具有一第一連接電極與一第二連接電極。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也包含前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設置於顯示背板之上。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分別電性連接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
以下的揭露內容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範例以實施本案的不同特徵。以下的揭露內容敘述各個構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範例,以簡化說明。當然,這些特定的範例並非用以限定。例如,若是本揭露實施例敘述了一第一特徵部件形成於一第二特徵部件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可能包含上述第一特徵部件與上述第二特徵部件是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亦可能包含了有附加特徵部件形成於上述第一特徵部件與上述第二特徵部件之間,而使上述第一特徵部件與第二特徵部件可能未直接接觸的實施例。
應理解的是,額外的操作步驟可實施於所述方法之前、之間或之後,且在所述方法的其他實施例中,部分的操作步驟可被取代或省略。
此外,其中可能用到與空間相關用詞,例如「在… 下方」、「下方」、「較低的」、「在… 上方」、「上方」、「較高的」及類似的用詞,這些空間相關用詞係為了便於描述圖示中一個(些)元件或特徵部件與另一個(些)元件或特徵部件之間的關係,這些空間相關用詞包括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裝置之不同方位,以及圖式中所描述的方位。當裝置被轉向不同方位時(旋轉90度或其他方位),則其中所使用的空間相關形容詞也將依轉向後的方位來解釋。
在說明書中,「約」、「大約」、「大抵」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或10%之內,或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在此給定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大約」、「大抵」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大約」、「大抵」之含義。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此篇揭露所屬之一般技藝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本揭露實施例有特別定義。
以下所揭露之不同實施例可能重複使用相同的參考符號及/或標記。這些重複係為了簡化與清晰的目的,並非用以限定所討論的不同實施例及/或結構之間有特定的關係。
第1圖至第6A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在製造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各個階段的部分剖面圖。要注意的是,為了更清楚顯示本揭露實施例的技術特徵,第1圖至第6A圖中可能省略部分部件。
參照第1圖,將一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一發光材料30與一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依序形成於一基板10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發光材料30與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可透過磊晶成長製程形成於基板10之上。舉例來說,磊晶成長製程可包含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氫化物氣相磊晶法(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HVPE)、分子束磊晶法(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其他適用的方法或其組合,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可為半導體基板。舉例來說,基板10的材料可包含矽、矽鍺、氮化鎵、砷化鎵、其他適用的半導體材料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可為半導體位於絕緣體之上的基板,例如絕緣層上的矽(silicon on insulator, SOI)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可為玻璃基板或陶瓷基板。舉例來說,基板10的材料可包含碳化矽(silicon carbide, SiC)、氮化鋁(aluminum nitride, AlN)、玻璃或藍寶石(sapphire)。然而,本揭露實施例並非此為限。
參照第1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設置於基板10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的摻雜為N型。舉例來說,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可包含Ⅱ-Ⅵ族材料(例如,硒化鋅(ZnSe))或Ⅲ-Ⅴ氮族化合物材料(例如,氮化鎵(GaN)、氮化鋁(AlN)、氮化銦(InN)、氮化銦鎵(InGaN)、氮化鋁鎵(AlGaN)或氮化鋁銦鎵(AlInGaN)),且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可包含矽(Si)或鍺(Ge)等摻雜物,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結構。
參照第1圖,發光材料30設置於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材料30可包含至少一無摻雜(undoped)半導體層或是至少一低摻雜層。舉例來說,發光材料30可以是一量子井(quantum well, QW)層,其可包含氮化銦鎵(indium gallium nitride, In xGa 1-xN)或氮化鎵(gallium nitride, GaN),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材料30也可以是一多重量子井(multiple quantum well, MQW)層,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依此為限。
參照第1圖,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設置於發光材料30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的摻雜為P型。舉例來說,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可包含Ⅱ-Ⅵ族材料(例如,硒化鋅(ZnSe))或Ⅲ-Ⅴ氮族化合物材料(例如,氮化鎵(GaN)、氮化鋁(AlN)、氮化銦(InN)、氮化銦鎵(InGaN)、氮化鋁鎵(AlGaN)或氮化鋁銦鎵(AlInGaN)),且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可包含鎂(Mg)、碳(C)等摻雜物,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結構。
如第1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一電流分佈材料50形成於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流分佈材料50可透過一沉積製程形成於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之上。舉例來說,沉積製程可包含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其他適用的方法或其組合,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流分佈材料50可包含透明導電材料。舉例來說,透明導電材料可包含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錫(tin oxide, 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 IZO)、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IGZO)、氧化銦錫鋅(indium zinc tin oxide, ITZO)、氧化銻錫(antimony tin oxide, ATO)、氧化銻鋅(antimony zinc oxide, AZO),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參照第2圖,執行一圖案化製程,以形成複數個溝槽H1。具體而言,溝槽H1可將發光材料30、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與電流分佈材料50區分為複數個發光層31、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並將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形成為一圖案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電流分佈材料50上設置遮罩層(未繪示),接著使用此遮罩層作為蝕刻遮罩進行蝕刻製程,以完成圖案化製程。
舉例來說,遮罩層可以包含光阻,例如正型光阻(positive photoresist)或負型光阻(negative photoresist)。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層可包含硬遮罩,且可由氧化矽(SiO 2)、氮化矽(SiN)、氮氧化矽(SiON)、碳化矽(SiC)、氮碳化矽(SiCN)、類似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形成。遮罩層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結構。遮罩層的形成可以包含沉積製程、光微影製程、其他適當之製程或前述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沉積製程包含旋轉塗佈(spin-on coating)、化學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類似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舉例來說,光微影製程可以包含光阻塗佈(例如旋轉塗佈)、軟烘烤(soft baking)、光罩對準(mask aligning)、曝光(exposure)、曝光後烘烤(post-exposure baking, PEB)、顯影(developing)、清洗(rinsing)、乾燥(例如硬烘烤)、其他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蝕刻製程可包含乾式蝕刻製程、濕式蝕刻製程或前述之組合。舉例來說,乾式蝕刻製程可以包含反應性離子蝕刻(reactive ion etch, RIE)、感應耦合式電漿(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ICP)蝕刻、中子束蝕刻(neutral beam etch, NBE)、電子迴旋共振式(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ERC)蝕刻、類似的蝕刻製程或前述之組合。舉例來說,濕式蝕刻製程可使用例如氫氟酸(hydrofluoric acid, HF)、氫氧化銨(ammonium hydroxide, NH 4OH)或任何合適的蝕刻劑。
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第2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圖案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也位於複數個溝槽H1的下方。亦即,在執行蝕刻製程時,於前述遮罩層所欲移除的區域中,只會移除發光材料30、第二型半導體材料40、電流分佈材料50與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而另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材料(即圖案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仍被保留,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其他的實施例中,在執行蝕刻製程時,也可能將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完全保留。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此階段的剖面中,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可形成圓角。舉例來說,如第2圖所示,每個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可在其頂表面與側表面的交界處形成圓角41A。相對的,在此階段的剖面中,溝槽H1的底面(即圖案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與溝槽H1的側面則形成較銳利的斜坡結構。這樣的結構會讓後續膜層沉積時不易在轉角形成斷線或發生厚度過薄的情況,而令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光電特性較為穩定。
參照第3圖,執行一圖案化製程,以在圖案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中形成複數個溝槽H2。如第3圖所示,溝槽H2可將圖案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區分為複數個第一型半導體層21。圖案化製程的範例如前所述,在此不多加贅述。具體而言,溝槽H2可形成於溝槽H1底部的圖案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20’中,使得每層發光層31、每層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每層電流分佈層51相對於對應的第一型半導體層21內縮。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溝槽H2的中心軸與溝槽H1的中心軸分離,使得每層發光層31、每層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每層電流分佈層51的兩側相對於對應的第一型半導體層21內縮的程度不同。舉例來說,在第3圖所示的剖面圖中,發光層31、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的左側相對於對應的第一型半導體層21內縮的程度較發光層31、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的右側相對於對應的第一型半導體層21內縮的程度低,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為了更清楚說明本揭露實施例的特徵,於後方圖式中,僅繪示一層第一型半導體層21、一層發光層31、一層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一層電流分佈層51。
參照第4圖,將一絕緣材料60形成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發光層31、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之上。具體而言,可透過一沉積製程將絕緣材料60形成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與側表面、發光層31與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側表面及電流分佈層51的頂表面與側表面,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參照第5圖,執行一圖案化製程,以移除部分絕緣材料60並形成絕緣層61。圖案化製程的範例如前所述,在此不多加贅述。具體而言,在第5圖所示,絕緣層61設置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發光層31、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之上且可包含貫孔61H,貫孔61H裸露電流分佈層51的部分頂表面51T。此外,絕緣層61也接觸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一部分,並裸露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在此階段的剖面中,第一型半導體層21具有側表面21S1及與側表面21S1相對的側表面21S2,側表面21S1與部分頂表面21T相鄰。亦即,在第5圖所示實施例中,絕緣層61可覆蓋發光層31的側表面、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側表面及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側表面21S2,但未覆蓋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與側表面21S1。
參照第6A圖,形成一第一電極71及一第二電極72,第一電極71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電性連接,而第二電極72與第二型半導體層41電性連接,以形成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舉例來說,可透過一沉積製程與一圖案化製程形成第一電極71及第二電極72,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沉積製程與圖案化製程的範例如前所述,在此不多加贅述。
具體而言,如第6A圖所示,第一電極71具有一第一部分71-1與一第二部分71-2,第一部分71-1位於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頂表面41T之上(即位於電流分佈層51之上),第二部分71-1連接第一部分71-1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且第二電極72設置於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頂表面41T之上(即位於電流分佈層51之上)。
如第6A圖所示,電流分佈層51的頂表面51T至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的最短距離(即,垂直距離)為H,絕緣層61接觸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的寬度為W。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與距離H的比例可介於0.9至1.1(即,W/H=1±0.1),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第6A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電極71的第二部分71-2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直接接觸,以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電性連接,而第二電極72可透過絕緣層61的貫孔61H與電流分佈層51的部分頂表面51T直接接觸,以與第二型半導體層41電性連接。如第6A圖所示,絕緣層61覆蓋發光層31的側表面、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側表面、電流分佈層51的側表面、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側表面21S2,但不覆蓋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另一側表面21S1及部分的頂表面21T。此外,絕緣層61也位於第一電極71與發光層31的側表面之間、第一電極71與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側表面之間及第一電極71與電流分佈層51的側表面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6A圖所示,第一電極71的第二部分71-2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側表面21S1分離。亦即,第一電極71的第二部分71-2可覆蓋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但並未延伸至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側表面21S1。
第6B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部分剖面圖。類似地,電流分佈層51的部分頂表面51T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的最短距離(即,垂直距離)為H。此外,在第6B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電極71(及第二電極72)的厚度T可大於距離H。因而,第一電極71(的第二部分71-2)可形成一段差(第6B圖中虛線圈起處),並形成輪廓較圓滑的形狀。這樣的形狀可有效提升後續進行(大量)轉移時的接合良率。
第7圖顯示第6A圖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部分上視圖。舉例來說,第6A圖例如是沿著第7圖中的剖面線A-A’所切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部分剖面圖,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依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7圖也可顯示第6B圖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部分上視圖。類似地,為了更清楚顯示本揭露實施例的技術特徵,第7圖中可能省略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部分部件。
參照第7圖,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上視圖中,發光層31與第二型半導體層41可形成一台面(mesa)區M,台面區M可視為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發光區域。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台面區M的面積小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面積。亦即,台面區M(發光層31與第二型半導體層41)相較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呈一內縮狀態。更詳細來說,台面區M的面積小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面積,且台面區M裸露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如第7圖所示,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上視圖中,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可環繞台面區M。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7圖所示,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上視圖中,第一電極71的第一部分71-1的面積可與第二電極72的面積大致上相等。此外,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摻雜例如為N型,而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摻雜例如為P型,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本揭露實施例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係指其長和寬在1 μm至50 μm、高在1 μm至 10 μm範圍內的發光二極體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最大寬度可為20 μm、10 μm或5 μm,而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最大高度可為8 μm或5 μm。
如第6A、7圖所示,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台面區M可裸露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使第一電極71(的第二部分71-2)可與此部分頂表面21T連接,以將第一電極71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電性連接。即便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為一「微型」結構,也不需要製作多個對準的孔洞便能有效防止短路。因此,可降低製程複雜度(例如,對位的精準度可降低,開孔的製程以及整體製程步驟可簡化),並提升使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顯示裝置的整體良率。
再者,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台面區M(發光層31與第二型半導體層41)相較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呈一內縮狀態,使得發光層31與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側表面均被絕緣層61所包覆,能有效避免如傳統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容易發生側面漏電流的可能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6A圖(或第6B圖)所示,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或100’)的剖面圖中,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可在其頂表面與側表面的交界處(相較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與側表面21S1的交界處)具有圓角41A,且第一電極71(的第一部分71-1與第二部分71-2)是順應性地形成於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之上。因此,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或100’)的剖面圖中,第一電極71的第一部分71-1與第二部分71-2的連接處也可形成一圓角71A。第二型半導體層41與電流分佈層51在其頂表面與側表面的交界處形成的圓角41A圓角可改善第一電極71剝離(peeling)的現象,而第一電極71的第一部分71-1與第二部分71-2的連接處形成的圓角71A可有效降低電荷聚集。後續再將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或100’)覆晶接合至顯示裝置的顯示背板時,可透過都位於第二型半導體層41上的第二電極72及第一電極71的第一部份71-1與顯示背板進行接合,可以有較平均的受力,藉此提高接合良率。
第8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2的部分剖面圖。類似地,為了更清楚顯示本揭露實施例的技術特徵,第8圖中可能省略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2的部分部件。
第8圖所示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2與第6A、7圖所示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相似,其不同之處的其中之一在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2的絕緣層61’可包含至少一絕緣凸塊61P,絕緣凸塊61P位於貫孔61H中。如第8圖所示,複數個絕緣凸塊61P可彼此分離並設置於貫孔61H的位置。絕緣凸塊61P有助於電流分散(current spreading),可降低第二型半導體層41的電流聚集。要注意的是,絕緣凸塊61P的數量、形狀與位置並未限定於第8圖所示,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在一些實施例中,覆蓋部分貫孔61H的絕緣凸塊61P所裸露出的電流分佈層51的頂表面51T的面積超過50%,以確保第二電極72與電流分佈層51間的面電阻不會過高。
第9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又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4的部分剖面圖。類似地,為了更清楚顯示本揭露實施例的技術特徵,第9圖中可能省略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4的部分部件。
第9圖所示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4與第6A、7圖所示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相似,其不同之處的其中之一在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4的第一型半導體層21’可包含至少一半導體凸塊21P。如第9圖所示,複數個半導體凸塊21P可位於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即未被絕緣層61覆蓋的頂表面)。半導體凸塊21P可增加第一電極71(的第二部分71-2)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接觸面積。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凸塊21P可透過將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部分頂表面21T圖案化(例如,進行一蝕刻製程或一表面粗化製程)所形成。因此,半導體凸塊21P的材料可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1’的材料相同,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第10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的部分剖面圖。第11圖顯示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的部分電路示意圖。類似地,為了更清楚顯示本揭露實施例的技術特徵,第10、11圖中可能省略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的部分部件。
參照第10圖,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包含一顯示背板11,顯示背板11具有複數個第一連接電極13與複數個第二連接電極15,第一連接電極13與第二連接電極15可彼此成對設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也包含複數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設置於顯示背板11之上。第一連接電極13與第二連接電極15可分別電性連接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第一電極71與第二電極72。具體而言,複數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可從基板10被大量轉移(mass transfer)至顯示背板11上,並與顯示背板11接合。
如第10圖所示,第一連接電極13可透過接合材料17與第一電極71的第一部分71-1電性連接,但與第一電極71的第二部分71-2分離,而第二連接電極15可透過接合材料17與第二電極72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材料17例如是銦或其他導電材料。可透過加熱加壓製程,使得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穩固地電性連接於第一連接電極13與第二連接電極15。亦即,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是以位於台面區M之上的電極(即第一電極71的第一部分71-1及第二電極72)與顯示背板11的第一連接電極13與第二連接電極15接合,且接合時的接觸面是平整的,使得接合時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受力較為平均、避免劈裂。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0圖所示,顯示背板11的第一連接電極13與第二連接電極15之間的距離d2可小於第一電極71(的第一部分71-1)與第二電極72的距離d1,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同時參照第11圖,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包含複數個像素P,像素P形成於顯示背板11之上,且排列為一陣列。每一列像素P藉由例如掃描線S與訊號線D控制,在此並無繪示詳細的電路圖。每個像素P可包含複數個子像素,例如:子像素P1、子像素P2、子像素P3。在一些實施例中,子像素P1、子像素P2、子像素P3可分別呈現紅色、綠色、藍色。亦即,子像素P1中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可為紅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子像素P2中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可為綠光微型發光二極體、子像素P3中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可為藍光微型發光二極體,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其他的實施例中,子像素P1、子像素P2、子像素P3可也呈現黃色、白色或其他合適的顏色。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電極13可例如是顯示背板11的共電極線(common electrode line)的延伸電極的一部分,而第二連接電極15可例如是顯示背板11的資料線(data line)的一部分。亦即,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的第一電極71與第二電極72可分別電性連接於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的共電極線與資料線,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其他的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也可利用多個設置於顯示背板11上的微型積體電路晶粒(micro IC)來控制每一畫素P中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
要注意的是,雖然在第10、11圖所示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中,是以複數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設置於顯示背板11之上進行說明,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第6B圖所示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第8圖所示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2或第9圖所示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4取代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100設置於顯示背板11之上。
承上述說明,在本揭露實施例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上視圖中,台面區(發光層與第二型半導體)相較於第一型半導體層內縮,以裸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部分頂表面,且裸露的部分頂表面環繞台面區,使第一電極(的第二部分)可與此部分頂表面連接。因此,不需要製作多個對準的孔洞便能有效防止短路,藉此可降低製程複雜度(例如,對位的精準度可降低,開孔的製程可簡化),並提升使用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顯示裝置的整體良率。
以上概述數個實施例的部件,以便在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更理解本揭露實施例的觀點。在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理解,他們能以本揭露實施例為基礎,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和結構以達到與在此介紹的實施例相同之目的及/或優勢。在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應該理解到,此類等效的結構並無悖離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且他們能在不違背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之下,做各式各樣的改變、取代和替換。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另外,雖然本揭露已以數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
整份說明書對特徵、優點或類似語言的引用,並非意味可以利用本揭露實現的所有特徵和優點應該或者可以在本揭露的任何單個實施例中實現。相對地,涉及特徵和優點的語言被理解為其意味著結合實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徵、優點或特性包括在本揭露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而,在整份說明書中對特徵和優點以及類似語言的討論可以但不一定代表相同的實施例。
再者,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可以任何合適的方式組合本揭露的所描述的特徵、優點和特性。根據本文的描述,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可在沒有特定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特定特徵或優點的情況下實現本揭露。在其他情況下,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辨識附加的特徵和優點,這些特徵和優點可能不存在於本揭露的所有實施例中。
1: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11:顯示背板 13:第一連接電極 15:第二連接電極 17:接合材料 d1,d2:距離 100,100’,102,104: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 10:基板 20:第一型半導體材料 20’:圖案化第一型半導體材料 21,21’:第一型半導體層 21P:半導體凸塊 21S1,21S2:側表面 21T:頂表面 30:發光材料 31:發光材料層 40:第二型半導體材料 41:第二型半導體層 41A:圓角 41T:頂表面 50:電流分佈材料 51:電流分佈層 51T:頂表面 60:絕緣材料 61,61’:絕緣層 61H:貫孔 61P:絕緣凸塊 71:第一電極 71-1:第一部分 71-2:第二部分 71A:圓角 72:第二電極 H1,H2:溝槽 A-A’:剖面線 D:訊號線 H:距離 M:台面區 S:掃描線 T:厚度 W:寬度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式詳述本揭露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各種特徵部件並未按照比例繪製且僅用以說明例示。事實上,元件的尺寸可能經放大或縮小,以清楚地表現出本揭露實施例的技術特徵。 第1圖至第6A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在製造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各個階段的部分剖面圖。 第6B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部分剖面圖。 第7圖顯示第6A圖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部分上視圖。 第8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部分剖面圖。 第9圖顯示根據本揭露又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部分剖面圖。 第10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部分剖面圖。 第11圖顯示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部分電路示意圖。
100’: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
10:基板
21:第一型半導體層
21T:頂表面
31:發光材料層
41:第二型半導體層
51:電流分佈層
51T:頂表面
61:絕緣層
71:第一電極
71-1:第一部分
71-2:第二部分
72:第二電極
H:距離
T:厚度
W:寬度

Claims (18)

  1.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包括:一第一型半導體層;一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一型半導體層之上;一第二型半導體層,設置於該發光層之上;一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層的頂表面之上,該第二部分連接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一型半導體層,且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的連接處形成一圓角;以及一第二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型半導體層的頂表面之上並與該第二型半導體層電性連接;其中在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一上視圖中,該發光層與該第二型半導體層定義一台面區,該台面區的面積小於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面積,該台面區裸露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一第一頂表面且該第一頂表面環繞該台面區。
  2. 如請求項1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在該發光二極體結構的該上視圖中,該第一部分的面積與該第二電極的面積相等。
  3. 如請求項1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一頂表面直接接觸。
  4. 如請求項1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在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一剖面圖中,該第一型半導體層具有一第一側表 面及與該第一側表面相對的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一頂表面相鄰,且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一側表面分離。
  5. 如請求項4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更包括:一絕緣層,覆蓋該發光層的側表面、該第二型半導體層的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並接觸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一部分。
  6. 如請求項5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絕緣層具有一貫孔,該第二電極透過該貫孔與該第二型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7. 如請求項6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絕緣層包括至少一絕緣凸塊,該絕緣凸塊位於該貫孔中。
  8. 如請求項6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更包括:一電流分佈層,設置於該二型半導體層與該絕緣層之間。
  9. 如請求項8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貫孔裸露該電流分佈層的一部分頂表面,且該第二電極與該部分頂表面直接接觸。
  10. 如請求項8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絕緣層接觸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部分的寬度與該電流分佈層的頂表面至該第一頂表面的最短距離的比例介於0.9至1.1。
  11. 如請求項1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型半導體層包括至少一半導體凸塊,該半導體凸塊位於該第一頂表面。
  12. 如請求項1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在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的一剖面圖中,該第二型半導體層的一頂表面與一側表面的交界處相較於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第一頂表面與一側面的 交界處具有一圓角。
  13. 如請求項1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發光層與第二型半導體層相對於該第一型半導體層內縮。
  14. 如請求項13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發光層與第二型半導體層的兩側相對於該第一型半導體層內縮的程度不同。
  15. 如請求項1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摻雜為N型,而該第二型半導體層的摻雜為P型。
  16.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背板,具有一第一連接電極與一第二連接電極;以及一種如請求項1~15項中任一項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設置於該顯示背板之上;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分別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
  17. 如請求項16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距離。
  18. 如請求項16之微型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透過一接合材料與該第一部分電性連接並與該第二部分分離,而該第二連接電極透過該接合材料與該第二電極電性連接。
TW109141748A 2020-11-27 2020-11-27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TWI746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1748A TWI746293B (zh) 2020-11-27 2020-11-27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US17/324,882 US20220173273A1 (en) 2020-11-27 2021-05-19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and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1748A TWI746293B (zh) 2020-11-27 2020-11-27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6293B true TWI746293B (zh) 2021-11-11
TW202221948A TW202221948A (zh) 2022-06-01

Family

ID=7990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1748A TWI746293B (zh) 2020-11-27 2020-11-27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3273A1 (zh)
TW (1) TWI7462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9497B (zh) * 2022-02-17 2023-10-2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與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2383A (zh) * 2022-06-30 2022-10-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4242A (en) * 2008-10-20 2010-09-16 Showa Denko Kk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110198568A1 (en) * 2009-04-06 2011-08-18 Akira Inoue Nitride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TW201709561A (zh) * 2011-03-17 2017-03-0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TW201826516A (zh) * 2017-01-10 2018-07-16 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晶片
US10763389B1 (en) * 2019-06-11 2020-09-0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LED structure with minimized light emission area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4658B (zh) * 2012-08-01 2016-08-0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結構
TW201511332A (zh) * 2013-09-04 2015-03-16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699902B (zh) * 2015-04-22 2020-07-21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KR102471670B1 (ko) * 2016-02-11 2022-11-29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고출력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것을 갖는 발광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4242A (en) * 2008-10-20 2010-09-16 Showa Denko Kk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110198568A1 (en) * 2009-04-06 2011-08-18 Akira Inoue Nitride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TW201709561A (zh) * 2011-03-17 2017-03-0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TW201826516A (zh) * 2017-01-10 2018-07-16 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晶片
US10763389B1 (en) * 2019-06-11 2020-09-0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LED structure with minimized light emission area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9497B (zh) * 2022-02-17 2023-10-2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與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73273A1 (en) 2022-06-02
TW202221948A (zh) 202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0309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21017497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TWI552387B (zh) 製作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的方法以及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US10847677B2 (en) High brightness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small size
TWI746293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之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CN112467006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结构与使用其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KR102495758B1 (ko) 플립칩 타입의 led 소자, 플립칩 타입의 led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플립칩 타입의 led 소자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447304B2 (ja) モノリシック電子デバイス
KR20230060507A (ko) Led 디바이스 및 led 디바이스를 제조하는 방법
US20230155062A1 (en) Package structure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KR20230092671A (ko) 마이크로 발광 소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646635B1 (ko) 복수 셀의 단일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792283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結構與使用其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CN113193090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结构与使用其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TWI699598B (zh) 顯示陣列
CN110416249B (zh) 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108160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and light-emitting circuit
CN116014049A (zh) 微型发光芯片结构及微型显示器结构
CN117954541A (zh) 全彩堆叠Micro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