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5580B - 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5580B
TWI745580B TW107112241A TW107112241A TWI745580B TW I745580 B TWI745580 B TW I745580B TW 107112241 A TW107112241 A TW 107112241A TW 107112241 A TW107112241 A TW 107112241A TW I745580 B TWI745580 B TW I745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ontainer
processing device
solid
microw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2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0275A (zh
Inventor
塚原保德
森川智史
出口友香里
古武佑香
栗原英資
渡邊久夫
栢森史浩
貝原加奈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微波化學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198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1906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707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05484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707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05483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微波化學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微波化學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5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19/12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 B01J19/122Incoherent waves
    • B01J19/126Microwa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 C07K1/04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on carriers
    • C07K1/045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on carriers using devices to improve synthesis, e.g. reactors, special vess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0801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12Processe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 B01J2219/1203Incoherent waves
    • B01J2219/1206Microwaves
    • B01J2219/1209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reactor or vessel
    • B01J2219/1212Arrangements of the reactor or the reactors
    • B01J2219/1215Singl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12Processe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 B01J2219/1203Incoherent waves
    • B01J2219/1206Microwaves
    • B01J2219/1209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reactor or vessel
    • B01J2219/1221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reactor or vessel the reactor per se
    • B01J2219/1224Form of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12Processe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 B01J2219/1203Incoherent waves
    • B01J2219/1206Microwaves
    • B01J2219/1209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reactor or vessel
    • B01J2219/1221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reactor or vessel the reactor per se
    • B01J2219/1242Materials of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12Processe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 B01J2219/1203Incoherent waves
    • B01J2219/1206Microwaves
    • B01J2219/1248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microwave cavity
    • B01J2219/1266Microwave deflect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12Processe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 B01J2219/1203Incoherent waves
    • B01J2219/1206Microwaves
    • B01J2219/1248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microwave cavity
    • B01J2219/1269Microwave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12Processe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 B01J2219/1203Incoherent waves
    • B01J2219/1206Microwaves
    • B01J2219/1287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microwave source
    • B01J2219/129Arrangements thereof
    • B01J2219/1296Multiple sour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課題]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可有效率照射微波之處理裝置。[解決手段]一種處理裝置,係具備:容器101,係包含具有微波反射性的材料,並具有第一端部1015a、及照射至內部之微波的出射部即照射開口部1013;第一過濾器105,係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並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以及第一反射構件106,係在較出射部靠第一端部1015a側,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並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105之內容物通過並反射微波。

Description

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固相合成等處理所使用之處理裝置。
以往技術已知一種肽固相合成所使用之裝置,係含有對微波照射為透過性之反應槽、用以於該反應槽添加液體之通路、用以由該反應槽取出液體且不取出固體之通路、用以保持該反應槽之微波腔、及與該腔波動連繫之微波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5483號公報(第1頁、第1圖等)。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如上述以往肽固相合成所使用之裝置,由微波透過性反應槽外側產生單模微波之微波照射裝置中,單模微波集中處非常狹窄,故難以有效率照射微波。例如無法在反應槽等容器內均等地照射微波,而無法在容器內各處進行處理,難以有效率進行處理。因此,例如即使僅將以往裝置之反應槽大型化,微波照射處受限而難以增加處理量。
又,如上述以往裝置中,處理固相合成所利用容器係使用對微波照射為透過性之反應槽,故照射於反應槽內之微波會由反應槽之側面、上部、底面等透過至外部,不易使所照射微波密閉於反應槽內,無法於容器內有效率地進行微波照射。
又,將如上述裝置使用於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利用微波之處理時,亦會產生相同課題。
如上述,以往技術有無法有效率進行微波照射之課題。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而研究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率照射微波之處理裝置。
[解決課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處理裝置係具備:容器,係包含具有微波反射性的材料,且具有第一端部、及用以於內部照射微波之出射部;第一過濾器,係以分隔前述容器之方式配置,並由前述容器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以及第一反射構件,係在較前述出射部靠第一端部側,以分隔前述容器之方式配置,可使通過至少前述第一過濾器之內容物通過並反射微波。
藉由該構成可有效率照射微波。又,以第一反射構件反射微波,藉此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過濾器靠第一端部側且較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一端部側之區域,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固形物無法分離之區域、或不存在固形物之區域等,可有效率照射微波,該第一過濾器係用以將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分離。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於較前述第一過濾器靠前述第一端部側、或前述第一過濾器與前述出射部間具備前述第一反射構件。
藉由該構成,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一端部側之無法分離固相樹脂或固形物之區域、或不存在固形物之區域等中之較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一端部側之區域,可有效率照射微波。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以重疊方式配置前述第一過濾器與前述第一反射構件。
藉由該構成而可以第一反射構件補強第一過濾器。藉此例如可增加過濾器選擇性。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前述第一反射構件係配置於前述第一過濾器與前述出射部間,並可使前述固形物通過。
藉由該構成,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一端部側之區域,可有效率照射微波。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使前述第一過濾器與前述第一反射構件一體化,構成由前述容器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並反射微波之過濾器之第一反射過濾器。
藉由該構成,微波不易照射於無法分離固形物之區域或不存在固形物之區域,即較第一反射過濾器靠第一端部側之區域,可有效率照射微波。又,藉由使第一過濾器與第一反射構件一體化而容易操作。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前述容器進一步具有第二端部,前述出射部係設置於前述容器之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間之位置,前述處理裝置並進一步具備:第二過濾器,係於較前述第一過濾器及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二端部側,以與前述容器分隔之方式配置,並由前述容器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及第二反射構件,係在較前述第一過濾器及前述出射部靠前述第二端部側,以與前述容器分隔之方式配置,可使通過至少前述第二過濾器之內容物通過並反射微波。
藉由該構成,以第一反射構件及第二反射構件反射微波,藉此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過濾器靠第一端部側且較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一端部側之區域,該第一過濾器係用以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以及較第二過濾器靠第二端部側之區域且較第二反射構件靠第二端部側之區域,該第二過濾器係用以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無法分離固形物之區域、或不存在固形物之區域等,可有效率照射微波。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於較前述第二過濾器靠前述第二端部側、或前述第二過濾器與前述出射部間具備前述第二反射構件。
藉由該構成,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二端部側之無法分離固相樹脂或固形物之區域、或不存在固形物之區域等中較第二反射構件靠第二端部側之區域,可有效率照射微波。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前述第二過濾器係以與前述第二反射構件重疊之方式配置。
藉由該構成而可以第二反射構件補強第二過濾器。藉此例如可增加第二過濾器之選擇性。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前述第二反射構件係配置於前述第二過濾器與前述出射部間,並可使前述固形物通過。
藉由該構成,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二反射構件靠第二端部側之區域,可有效率照射微波。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使前述第二過濾器與前述第二反射構件一體化,構成由前述容器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並反射微波之過濾器之第二反射過濾器。
藉由該構成,微波不易照射於無法分離固形物之區域、或不存在固形物之區域,即較第二反射過濾器靠第二端部側之區域,可有效率照射微波。又,藉由使第二過濾器及第二反射構件一體化而容易操作。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在前述容器之較前述第一過濾器及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一端部側設置有第一開口部,該第一開口部係進行內容物之供給及排出之至少一者。
藉由該構成,可由第一開口部進行往容器內之內容物供給、及由容器內之內容物排出。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在前述容器之較前述第一過濾器及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一端部側設置有第一開口部,該第一開口部係進行內容物之供給及排出之至少一者,並在較前述第二過濾器及第二反射構件靠第二端部側設置有第二開口部,該第二開口部係進行內容物之供給及排出之至少一者。
藉由該構成,可由第一開口部及第二開口部進行往容器內之內容物供給、及由容器內之內容物排出。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前述第一端部為前述容器之下端部,前述第一開口部為進行內容物排出之排出口。
藉由該構成,可由第一開口部進行由容器內之內容物排出。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在於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間使內容物在前述容器內流通之狀態下,進行來自前述出射部之微波照射。
藉由該構成,可在使內容物在容器內流通之狀態下進行處理,例如可在將反應所利用材料等連續地流通之狀態下進行處理等。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為在前述處理裝置中進行以下處理者,即由前述第一開口部供給內容物並由前述第二開口部排出內容物,在前述容器內進行之處理、及由前述第二開口部供給內容物並由前述第一開口部排出內容物,在前述容器內進行之處理。
藉由該構成可變更於容器內供給內容物之方向,可進行適當處理。例如可因應處理而變更內容物之供給方向。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前述容器係具有開口之第一端部及開口之第二端部之筒狀構件,前述容器之出射部設置於前述筒狀構件側面,前述第一過濾器係以阻塞前述筒狀構件之第一端部側之方式配置,前述第一反射構件係以阻塞前述筒狀構件之第一端部側之方式配置,前述第二過濾器係以阻塞前述筒狀構件之第二端部側之方式配置,前述第二反射構件係以阻塞前述筒狀構件之第二端部側之方式配置。
藉由該構成,可以筒狀構件側面及第一反射構件及第二反射構件反射由出射部導入之微波,藉此可有效率照射微波。又,可藉由第一過濾器及第二過濾器而不使內容物中之固形物排出至外部。又,可由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適當地供給及排出內容物。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中,前述處理裝置為管柱。
藉由該構成,可在管柱內有效率照射微波。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為固相合成所使用之處理裝置,前述固形物為固相合成所使用之固相合成用載體。
藉由該構成可有效率照射微波,並可有效率進行固相合成。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前述固相合成為合成已鍵結於固相合成用載體之肽或核苷酸鏈之固相合成。
藉由該構成可有效率照射微波,並可有效率進行肽或核苷酸鏈之固相合成。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以多模進行微波照射。
藉由該構成,可較利用單模之微波時更有效率照射微波。
又,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如下:在前述處理裝置中進一步具備由前述出射部於容器內照射微波之手段。
藉由該構成可有效率照射微波。
[發明功效] 根據本發明之處理裝置可有效率照射微波。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處理裝置等的實施形態。又,實施形態中附上相同符號之構成要件係進行相同動作,故有時省略重複說明。
(實施形態1)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處理裝置一例之立體圖(圖1(a))、及其Ib-Ib線之剖面圖(圖1(b))。但圖1(b)中省略閥之剖面等。
圖2係由斜上方觀看本實施形態中處理裝置之第一過濾器之立體圖(圖2(a))、由斜上方觀看第一反射構件之立體圖(圖2(b))、由斜上方觀看第一反射構件及配置第一於反射構件上狀態之第一過濾器之立體圖(圖2(c))、及由斜下方觀看反射構件及配置於反射構件上狀態之過濾器之立體圖(圖2(d))。
處理裝置1係具備容器101、照射手段102、第一閥103a、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容器101係具有第一開口部1011、第二開口部1012、及照射開口部1013。
本實施形態中,處理裝置1係舉將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肽合成之固相合成所使用之處理裝置為例說明。但處理裝置1可如後述為肽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所使用之處理裝置。
在此首先簡單說明肽固相合成一例。但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進行之固相合成不限於下述固相合成,可為其他固相合成。例如可為使用下述物質以外之物質進行之固相合成。
肽固相合成係化學性合成肽之方法之一,亦稱為肽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中,使用固相樹脂,於懸濁於適當溶劑之固相樹脂表面鍵結所求胺基酸,對該胺基酸進一步將所求胺基酸依序以縮合反應鍵結並伸長肽鏈,藉此合成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肽。接著例如將該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肽由固相樹脂切離,藉此可獲得目的之肽。
固相合成中係由C末端側向N末端側進行肽合成,故首先於固相樹脂表面鍵結C末端胺基酸,藉此開始合成。固相表面與胺基酸之反應結束後,以溶劑洗淨固相樹脂並去除殘留胺基酸等。去除後,去除(脫保護)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胺基酸之保護基,接下來的反應點之胺基再次出現於固相樹脂表面。又,添加N末端受保護之胺基酸,使N末端受保護之胺基酸之C末端側藉由縮合反應鍵結於固相樹脂表面出現之胺基酸之N末端側。接著一邊依序變更所使用胺基酸一邊重複該等順序,藉此可高精度地合成具有目標配列之肽。
說明上述固相合成所使用材料等一例。固相樹脂例如可使用聚苯乙烯或聚醯胺等聚合物。但固相樹脂可為該等以外之樹脂。固相樹脂例如使用直徑為10μm~1000μm之粒狀(例如珠狀)樹脂。懸濁固相樹脂之溶劑例如使用DMF(N,N-二甲基甲醯胺)。但亦可使用其他溶劑。固相樹脂使用作為例如用以將肽等鍵結並合成之固相合成用載體。
又,可透過連接分子等間接鍵結固相樹脂與C末端胺基酸,而取代於固相樹脂直接鍵結C末端胺基酸。連接分子可舉例如4-羥基甲基苯氧基乙酸(HMP)、或二苯甲基胺衍生物。
胺基酸之保護基例如利用Boc(第三丁氧基羰基)或Fmoc(9-茀基甲基氧羰基)等。
保護基之去除,亦即脫保護,例如可藉由將哌啶等使用作為脫保護劑之鹼處理而進行。
於固相樹脂依序鍵結胺基酸之處理係於含胺基酸溶液內進行。例如於固相樹脂依序鍵結胺基酸之處理係在具有胺基酸、活性化劑、消旋化抑制劑等之溶液內進行。為了促進經脫保護之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胺基酸(亦包括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肽末端之胺基酸)與溶液中N末端受保護之胺基酸的鍵結,而使用活性化劑。活性化劑亦稱為縮合劑。又,為了抑制產生消旋化且預防因消旋化造成反應降低等,而使用消旋化抑制劑。活性化劑例如使用DIPCI(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或HBTU(N,N,N’,N’-四甲基-O-(苯并三唑-1-基)脲鎓六氟磷酸鹽)等。又,消旋化抑制劑例如使用Oxyma(乙基(羥基亞胺基)氰基乙酸酯)等。
在固相合成所進行各種處理中,藉由照射微波而可圖促進處理、處理高速化。例如專利文獻1等所揭示,已知由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胺基酸之N末端去除保護基時,亦即脫保護時,藉由照射微波可促進脫保護步驟並縮短處理時間。又,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胺基酸亦包括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肽末端之胺基酸。關於次點以下亦同。又,已知將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脫保護胺基酸與溶液中之胺基酸進行縮合時,藉由照射微波而可縮短縮合之處理時間。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係用以實行構成如此固相合成之多數處理中的1個以上處理而使用者。例如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進行之2個以上處理可為連續之2個以上處理、或不連續之2個以上處理。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進行之1個以上處理可為固相合成之多數處理中的任一處理。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進行之1個以上處理,較佳為例如包括對固相樹脂懸濁液進行微波照射之處理之1個以上處理。例如該1個以上處理可包括對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進行脫保護之處理。又,該1個以上處理可包括對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經脫保護胺基酸進行縮合反應,藉此縮合胺基酸之處理。又,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進行之1個以上處理,較佳為包含以過濾分離固相樹脂之處理之1個以上處理。在此,固相樹脂例如為連結有1個以上胺基酸之固相樹脂。例如可為由已鍵結胺基酸後之固相樹脂懸濁液將固相樹脂過濾之處理,也可為對於已鍵結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之固相樹脂進行脫保護處理後由固相樹脂之懸濁液以過濾分離固相樹脂之處理。又,可為將固相樹脂以洗淨用液體(例如溶劑)等洗淨後過濾固相樹脂之處理。又,以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進行之1個以上處理可為2個以上上述處理之組合。例如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進行之1個以上處理可為由以下處理所構成之肽鏈伸長處理之重複等,上述處理係對已鍵結有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之固相樹脂進行脫保護之處理、將進行脫保護之固相樹脂過濾並洗淨之處理、於洗淨後之固相樹脂之經脫保護胺基酸使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縮合之處理、及將該固相樹脂過濾並洗淨之處理。
容器101為於內部進行1個以上固相合成處理之容器。於容器101內例如將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中間生成物、溶劑等供給並保持。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例如有固相樹脂、胺基酸、脫保護劑、活性化劑、消旋化抑制劑等。該固相樹脂例如可為預先已連結1個以上胺基酸之固相樹脂,也可為已連結連接分子及1個以上胺基酸之固相樹脂,也可為未連結胺基酸之固相樹脂。又,該固相樹脂可為僅連接分子已鍵結狀態之固相樹脂。例如在容器101中與適當溶劑一起保持該等物質或中間生成物。又,例如可將固相合成中洗淨等所使用液體、攪拌等所使用氣體等由外部供給於容器101內。又,可以連續進行對容器101之內容物供給及內容物排出之方式,在容器101內流通內容物狀態下連續進行處理。
容器101係包含具有微波反射性之材料。具有微波反射性之材料例如為導電體。具有微波反射性之導電體例如為不鏽鋼等金屬。容器101較佳為耐腐食性優異之材料。例如容器101較佳為不鏽鋼製。容器101之外壁等厚度不拘。容器101之內壁可以微波透過性高且耐腐食性等優異之聚四氟乙烯(PTFE)或玻璃等材料塗層。例如容器101可為內壁以該等微波透過性高且耐腐食性等優異之材料構成、外壁以不鏽鋼等微波反射性材料構成之雙重構造容器。
容器101較佳為於內部照射微波時微波不會洩漏至外部之構造。例如容器101較佳為在照射微波時可密封容器101內部之構造。
容器101係具有第一端部1015a及第二端部1015b。端部例如為容器101端之部分或區域。端部可為點、線、或面。第一端部1015a及第二端部1015b例如互相對向。第一端部1015a及第二端部1015b例如為容器101長方向中兩端之部分。在此說明容器101為縱型容器之情形。縱型容器是指例如長方向為略鉛直方向者。容器101具有上下為半球形狀且其間部分為圓筒形狀之膠囊形狀。因此,在容器101鉛直方向切斷之剖面形狀中,長方向端部如圖1(b)所示具有半圓形狀。在此說明舉第一端部1015a為容器101之下端部且第二端部1015b為上端部時之例子。容器101之下端部為容器101下側之端部。下端部例如為容器101下面之部分或底。又,容器101之上端部為容器101上側之端部。上端部例如為容器101上面之部分。又,在此說明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之部分(例如下端部)具有隨著接近第一端部1015a大小連續變小之形狀之情形。又,說明容器101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部分(例如上端部)具有隨著接近第二端部1015b大小連續性或階段性變小之形狀之情形。又,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之部分之大小、及容器101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部分之大小,例如為容器101之寬度、或為垂直容器101長方向之剖面大小(例如剖面積等)、或與容器101長方向垂直方向之長度、或為容器101之寬度。
又,容器101可為任意形狀,例如可為上述以外之形狀。例如容器101之形狀可為膠囊形狀以外之形狀,例如可為圓筒形狀、多邊形柱形狀、圓錐形狀、或該等形狀之組合等。又,容器101之上端部側形狀可為半圓球,例如可為平面。容器101較佳為具有例如以鉛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之延伸軸為旋轉中心而旋轉為所求形狀(例如圓形、楕圓、弧角四角形等)之形狀,但可不具有旋轉形狀。又,容器101可為相對與長方向垂直之面成為面對稱之形狀,也可不為面對稱之形狀。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之部分(例如下端部)較佳為例如隨著接近第一端部1015a大小連續性或階段性變小之形狀。又,容器101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部分(例如上端部)較佳為例如隨著接近第二端部1015b大小連續性或階段性變小之形狀。
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01之尺寸為直徑為1m、高度為2m,但該尺寸僅為一例,容器101可更大或更小,容器101之大小不拘。又,容器101之高度、寬度、深度之比率等不拘。
容器101之形狀、大小等例如因應照射於容器101之微波分佈等而決定。例如容器101之形狀、大小較佳為以容器101內的微波模式為多模(multimode)之方式設定形狀、大小。微波之多模例如為在容器101內不產生微波駐波之模式。
雖圖上未表示,但可在容器101外周設置用以調整容器101溫度之溫水套、冷水套、加熱器等。
容器101之下部設置有第一開口部1011。容器101之下部在此例如為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亦即下端部側。第一開口部1011係例如設置於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第一開口部1011係用以排出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之開口部,係排出口。在此,排出內容物可不用排出所有內容物。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例如為上述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溶劑等洗淨用液體(例如溶劑)等。液狀內容物係含有溶液及懸濁液等之概念。由排出口之第一開口部1011排出之內容物,例如為由排出前保持於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以後述第一過濾器105過濾之部分,係由內容物去除過濾分離之固相樹脂之部分。在此表示於容器101設置一個第一開口部1011之例,但可設置多數第一開口部1011。第一開口部1011較佳為以使容器101內之內容物自然排出之方式設置於容器101之最下部。容器101之最下部通常為容器101之下端部1015a。第一開口部1011之尺寸及形狀不拘。
又,第一開口部1011之大小較佳為小於容器101之遠離第一端部1015a之部分(例如容器101長方向中心附近之部分、或設置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構件106之部分)。
容器101中設置有第二開口部1012,該第二開口部1012用以於容器101內供給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溶劑、洗淨用液體、氣體等。第二開口部1012之尺寸等不拘。在此表示第二開口部1012設置於容器101上部之例,但第二開口部1012可設置於上部以外之位置(例如容器101之側部或下部等)。第二開口部1012例如設置於較第一開口部1011靠上方,亦即第二端部1015b側。但是至少以可於較後述第一過濾器105靠上方處供給固相樹脂之方式供給固相樹脂之第二開口部1012較佳為設置於較後述第一過濾器105靠上方處。又,容器101之上部在此例如為容器101之第二端部1015b側,亦即上端部側之部分。第二開口部1012較佳為在非供給時可以圖中未表示之蓋或栓等阻塞者。在此舉第二開口部1012為一個時之例,但第二開口部1012可為多數。第二開口部1012可連接用以將供給於容器101內之內容物送至第二開口部1012之配管(無圖示)等。又,第二開口部1012可設置用以於容器101內供給內容物等之朝容器101內延伸之1個以上噴嘴(無圖示)等。該噴嘴可為可裝卸者。在此表示第二開口部1012為以可開閉蓋1012a關閉之情形。
又,容器101內可設置有用以攪拌內容物之攪拌手段(無圖示)。攪拌手段例如可以攪拌翼、裝設於該攪拌翼旋轉中心之旋轉軸、及旋轉該旋轉軸之馬達等旋轉裝置而實現。攪拌翼之數目、形狀等不拘。又,旋轉軸之延伸方向可為鉛直方向、水平方向、或該等以外之方向。又,攪拌手段可為藉由於液狀內容物內噴出氣泡而以氣泡攪拌內容物(亦即以起泡攪拌)之手段。攪拌手段例如可為設置於內容物之下部或側面等之吹出氮等惰性氣體之開口部或噴嘴、及與該等透過配管等連接並對於該等供給氣體之氣缸等氣體供給手段的組合等。又,可使用不會影響固相合成、或影響較少之氣體,而取代惰性氣體。
又,容器101可在內部或外部具備用以測定溫度感應器等容器101內之溫度之手段(無圖示)。又,可使用該溫度測定手段所取得値而反饋控制容器101內之溫度。又,可於容器內101設置壓力感應器等溫度感應器以外之感應器等。又,容器101可設置用以觀看容器101內部之觀察窗(無圖示)。觀察窗例如以微波反射性高之材料構成,並具有不會洩漏容器101內之微波之尺寸,可藉由以玻璃等阻塞之筒狀構件而實現。但觀察窗之構造等不拘。又,容器101可為可變更內部壓力者。例如容器101可為可將內部減壓或加壓者。容器101例如可與變更容器101內壓力之泵等手段(無圖示)等連接。
照射手段102係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照射手段102係例如以可於容器101內進行微波照射之方式裝設於容器101。照射手段102係具有3組微波振盪器1021及導波管1022,並由3處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照射手段102之3個導波管1022係以個別端部之開口部與設置於容器101之相異3處之開口部之照射開口部1013連通之方式,而裝設於容器101。照射開口部1013係以連通容器101內部與外部之方式開口。又,照射開口部1013例如可為為了於容器101內部照射微波而使用之開口部。容器101內部可為容器101內側、或容器101內。又,照射開口部1013例如可為用以於容器101內導入微波之導入口、或於容器101內照射之微波之出射部分等。各導波管1022與容器101之照射開口部1013連接之端部,例如可為各導波管1022之和與微波振盪器1021連接端部相反側之端部。各導波管1022與容器101之照射開口部1013連接之端部為照射手段102射出微波之端部,該端部所連接位置例如為照射手段102射出微波之位置。在此,例如3個導波管1022之端部連接於容器101上部之高度位置相同之位置,該3個導波管1022之端部繞容器101縱方向延伸之假定中心軸而等間隔地排列。
各微波振盪器1021係產生微波。各微波振盪器1021所產生微波係傳送至連接於各微波振盪器1021之導波管1022,並由各導波管1022之容器101之連接端部透過照射開口部1013分別射出至容器101內。因此,各微波振盪器1021所產生微波成為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各微波振盪器1021所射出微波之頻率、強度等不拘。各微波振盪器1021所射出微波之頻率例如可為915MHz,也可為2.45GHz,也可為5.8GHz,其他可為300MHz~300GHz之範圍內之頻率。微波振盪器1021例如為磁控管、調速管、磁旋管、或半導體型振盪器等。
導波管1022係使用作為傳送微波之傳送部。導波管1022通常使用配合微波振盪器1021所產生微波之頻率之形狀者。又,與導波管1022之端部連接之照射開口部1013可以微波透過性高之PTFE等氟化聚合物、玻璃、橡膠、及耐綸等材料阻塞。例如藉由以該等材料構成之板等阻塞。照射手段102於容器101內射出微波之位置例如可為導波管1022之與容器101連接之端部之開口部之中心1023。射出微波之位置可為照射開口部1013中心。又,導波管1022可以使容器101側之端部突出於容器101內之方式裝設於容器101。例如導波管1022之容器101側之端部亦可通過照射開口部1013內而突出於容器101內。又,導波管1022可以PTFE等氟化聚合物、玻璃、橡膠、及耐綸等微波透過性高之材料阻塞。例如可藉由以該等材料構成之板等阻塞。導波管1022之阻塞位置通常為容器101側之部分(例如容器101側之端部),但可為微波振盪器1021側之部分等其他位置,其位置不拘。又,照射開口部1013可以微波透過性高之材料阻塞,此情形結果亦可阻塞導波管1022。
又,照射手段102只要為可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者,則可為上述以外者。例如照射手段102並不限定為由3處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者,可為由1個或2個以上位置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者。例如照射手段102可具有1組或2組以上微波振盪器1021及與設置於容器101之照射開口部1013連接之導波管1022,並由導波管1022於容器101內射出各微波振盪器1021所產生之微波。
又,取代對一個微波振盪器1021連接一個導波管1022,可對一個微波振盪器1021連接具有2個以上分歧構造之導波管1022,並將分歧之導波管1022之端部連接於設置於容器101之相異照射開口部1013,將由一個微波振盪器1021產生之微波藉由導波管1022分歧為多數,由容器101之多數位置射出於容器101內。
照射手段102之微波射出位置不拘。1個或2個以上之導波管1022之端部與容器101連接之位置,亦即,照射手段102與容器101連接之位置,係可為上部,也可不為上部。例如導波管1022之端部可連接於容器101之側部等。該連接位置例如因應容器101之形狀、保持於容器101之內容物高度、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波長等而決定。容器101之上部例如為包括容器101上端部之區域。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下例:導波管1022之端部連接於容器101之上部,照射手段102例如由較容器101之第一開口部1011靠上方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之情形。
又,照射手段102例如可進一步具有與導波管1022之容器101連接之端部、或於連接有該端部之照射開口部1013連接之天線(無圖示)。該天線係用以於容器101射出微波並設置於容器101內。此時,該天線成為照射手段102之射出微波之部分,照射手段102射出微波之位置例如可為該天線射出微波之位置。
又,上述照射手段102中,作為傳送微波振盪器1021所產生微波之傳送路,可使用同軸纜線等其他傳送部取代導波管1022。例如將一端與微波振盪器1021連接之同軸纜線之另一端插入於設置於容器101之照射開口部1013,藉此可透過同軸纜線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又,可在不使用導波管1022等傳送部下將微波振盪器1021所產生微波照射於容器101內時,可省略傳送部。
又,照射手段102例如可進一步具有與同軸纜線等傳送部連接於容器101之端部(或與該端部連接之照射開口部1013)連接之天線(無圖示)。該天線係用以於容器101射出微波並設置於容器101內。此時,該天線成為照射手段102之射出微波之部分,照射手段102射出微波之位置例如可為該天線射出微波之位置。
又,照射手段102可為於容器101內射出相異頻率微波者。例如照射手段102可具有所產生微波頻率相異之多數微波振盪器1021,並由各微波振盪器1021射出相異微波。照射手段102可於容器101內同時射出相異頻率微波,或可切換相異頻率之微波並在相異時機射出。又,照射手段102可具有可變更所射出微波頻率之1個以上微波振盪器1021,並以適宜變更各微波振盪器1021所照射微波頻率之方式使於容器101內照射之微波成為相異頻率之微波。
第一過濾器105係將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在此例如可為內容物中分離對象之固形物。第一過濾器105係例如藉由過濾而由內容物分離尺寸(例如粒徑等)小於固相樹脂者(例如液體、尺寸小於固相樹脂之固體等)、以及固相樹脂以上大小之固體。第一過濾器105在此係藉由微波透過性材料構成。微波透過性材料例如為微波透過性高之材料。微波透過性高之材料例如為相對介電損耗小之材料。又,微波透過性材料較佳為以例如耐腐食性優異之化學惰性材料構成。例如第一過濾器105係以PTFE等氟化聚合物、聚丙烯、石英、玻璃、耐綸、橡膠等構成。
第一過濾器105具有例如用以將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之多數孔。孔係例如由上面1051連通至內面之孔。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在此為第一過濾器105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面。第一過濾器105例如以多孔材料構成。但第一過濾器105可為網等。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例如如上述為含有用以進行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的液體(例如懸濁液)。該液體係例如為使固相合成所使用上述活性化劑、胺基酸等溶解或懸濁之液體。又,含固相樹脂液體可為固相樹脂及用以洗淨固相樹脂之溶劑等液體之懸濁液等。第一過濾器105所具有多數孔之尺寸例如為無法使內容物所含固相樹脂通過且可使內容物之固相樹脂以外者通過。又,該多數孔之尺寸例如可為使內容物之固相樹脂以外之所有內容物者通過,也可為使內容物之固相樹脂以外之一部分者通過。內容物之固相樹脂以外係例如有溶劑、溶於溶劑狀態之固相合成所使用活性化劑、脫保護劑等物質、或溶解或懸濁於溶劑狀態之胺基酸等,係尺寸小於固相樹脂者。第一過濾器105所具有多數孔例如可為尺寸小於內容物所含固相樹脂且大於內容物之固相樹脂以外者。例如第一過濾器105所具有多數孔其尺寸小於內容物所含固相樹脂之粒徑。藉此僅將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中之固相樹脂以過濾分離並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溶解於溶劑之活性化劑或脫保護劑等、或溶解或懸濁於溶劑之胺基酸等,係隨著溶劑一起通過第一過濾器105所具有之孔。例如使用直徑為50μm~150μm之粒狀固相樹脂作為固相樹脂時,第一過濾器105之孔之直徑較佳為小於該等之値,例如未滿50μm等。
又,以第一過濾器105過濾分離之固相樹脂可為固相樹脂單體,也可為連接分子、1個以上胺基酸、肽等已鍵結狀態之固相樹脂。例如上述第一過濾器105可具有多數孔,該多數孔用以將胺基酸或肽已鍵結狀態之固相樹脂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無關於連接分子、1個以上胺基酸、或肽等是否已鍵結,可將由內容物以第一過濾器105分離之固相樹脂稱為含有固相樹脂之固體之含樹脂固體。例如第一過濾器105可為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含樹脂固體者。此在後述第一反射構件106之說明中亦同。但可利用之固相樹脂尺寸並不限定於該尺寸。
以在容器101之第一開口部1011與照射手段102之微波射出位置間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105。照射手段102之微波射出位置以下稱為射出位置。射出位置可為上述導波管1022之開口部之中心1023。又,射出位置例如可為照射開口部1013之位置。以於第一開口部1011與射出位置間將容器分隔為上下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105。於第一開口部1011與射出位置間配置第一過濾器105,是指例如以使第一過濾器105之容器101長方向中的位置在第一開口部1011之位置與射出位置間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105。以使第一過濾器105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是指例如在以第一過濾器105分隔之2個區域間,以使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不會通過第一過濾器105而移動之方式設置第一過濾器105。本實施形態中表示以第一過濾器105之外周部分與容器101側面間不會產生間隙之方式設置第一過濾器105之例。第一過濾器105例如表面為略平面時,較佳為以該表面相對於容器101長方向呈垂直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105於第一開口部1011與照射手段102之射出位置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是指例如第一過濾器105配置於第一開口部1011與照射手段102之射出位置之間,且以在相對於第一過濾器105為照射手段102側之區域與相對於第一過濾器105為第一開口部1011側之區域間,容器101之內容物不會通過第一過濾器105而移動之方式,而配置第一過濾器105。
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說明使用以PTFE製多孔材料構成之薄片狀第一過濾器105。第一過濾器105其上面1051為略平坦且以上面1051成為水平之方式配置於容器101內。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如上述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105,而以第一過濾器105將容器101分隔為上下。但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可不為略平坦,例如可設置凹凸。又,第一過濾器105係可使上面1051相對於水平傾斜而配置。
又,在此說明第一過濾器105為薄片狀之情形,但第一過濾器105可為平板狀等薄片狀以外之形狀之第一過濾器。又,第一過濾器105之厚度、強度等不拘。第一過濾器105較佳為具有略均等之厚度,但亦可具有不均一厚度。
又,以充分確保進行固相成長處理之區域而言,第一過濾器105較佳為配置於容器101高度之1/4以下高度之位置,但亦可在高於1/4高度之位置配置第一過濾器105。
以在容器101內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開口部1011間分隔容器101之方式,而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一反射構件106係配置於容器101長方向(在此為高度方向)中遠離第一開口部1011之位置。在此,如圖2(c)及圖2(d)所示,在第一反射構件106上,亦即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第二端部1015b側,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105。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重疊配置,是指例如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面,亦即配置於上面1061。在此,第一反射構件106為平板狀構件,其上面1061為略平坦,並以上面1061呈水平之方式配置於容器101內,於其上面1061上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105。又,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上面1061可不為略平坦。又,第一反射構件106亦可不將上面1061水平配置。又,第一反射構件106可不為平板狀構件。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上面1061較佳為薄片狀或平板狀之第一過濾器105可安定載置之形狀。又,在此所謂將第一過濾器105重疊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之構成等,亦可適用於將其他過濾器等重疊配置於反射構件等之構成。
第一反射構件106之材料係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之不鏽鋼。第一反射構件106係具有平面形狀為圓形之多數孔106a,該孔106a為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105之容器101內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孔106a例如為由上面1061連通至內面1062之孔。各孔106a之直徑係設定為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105之容器101內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且為反射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之尺寸。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105之容器101內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只要為例如可使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中通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以上之尺寸即可,例如可為可使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中以第一過濾器105分離之固相樹脂以外之部分通過的尺寸,也可為可使包括固相樹脂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於以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構成之板上設置之孔之直徑、或以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網之開口部中最寬部分之寬度只要小於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之半波長,則會在該板或網中反射微波,因此可使設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之多數孔106a之直徑為例如小於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之半波長,且大於可使通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又,第一反射構件106之孔106a之尺寸較佳為例如小於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之半波長之尺寸,且不妨礙通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內容物的通過之尺寸。多數孔106a之數目或排列圖案等不拘。本實施形態中,第一反射構件106一例係使用具有多數孔106a之不鏽鋼製打孔金屬片。一般固相合成中,固相樹脂在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中係尺寸最大者,故只要第一反射構件106可使固相樹脂通過,則固相樹脂以外之內容物亦可通過第一反射構件106。又,圖2(b)、圖2(d)等係用以說明之圖,於該等圖之第一反射構件106上設置之多數孔之尺寸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之尺寸的關係、孔106a之配置、或孔106a之數目等係用以說明者,並不一定與實際第一反射構件106相同。
又,在此,以第一反射構件106反射微波係可反射照射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之全部微波,但也可不全部反射。例如可使照射微波一部分通過第一反射構件106並使其餘反射,又,可以第一反射構件106吸收照射微波之一部分。
又,第一反射構件106只要可反射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則可以任意材料構成,又,亦可具有任意形狀及尺寸。例如第一反射構件106可以不鏽鋼以外之微波反射性材料(例如不鏽鋼以外之金屬等)構成。但第一反射構件106之材料較佳為耐腐食性優異且化學性安定之材料。又,第一反射構件106之材料係使用金屬,並可將其表面以PTFE等具耐腐食性且具微波透過性材料塗層,藉此可在不損及微波反射性下提高耐腐食性。又,設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之多數孔之平面形狀只要具有可反射微波之尺寸,可為上述圓形以外之形狀(例如多邊形形狀)。第一反射構件106例如可為以下構成:以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構成並具有板狀形狀,該板狀形狀具備不透過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之多數孔。
又,第一反射構件106只要具有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105之容器101內之內容物通過且可反射微波之形狀,則可不為上述具有多數孔之平板狀構件,可具有任意形狀及尺寸。例如第一反射構件106可為以微波反射性材料構成之網等,其具有多數開口部,該些開口部即無法使微波通過的尺寸之孔。又,第一反射構件106只要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105之內容物通過且可反射微波,則可為上述以外者,例如可為多孔金屬製過濾器等,其具有可通過固相樹脂之孔。又,以第一反射構件106由下補強並支持第一過濾器105時,第一反射構件106之材料較佳為金屬等強度高之材料。
第一反射構件106係以將容器101分隔為上下之方式配置。使第一反射構件106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是指例如以使由第一反射構件106上方於容器101內射出之微波不會透過較第一反射構件106下方之方式,而使第一反射構件106配置於容器101內。又,將容器101分隔為上下例如可為將容器101內分隔為上下之區域。例如本實施形態中,以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上面1061呈水平之方式於容器101內配置反射構件106,藉此,第一反射構件106將容器101分隔為上下方向,並藉由第一反射構件106使容器101內分隔為上方區域101a、及下方區域101b。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中,於包含微波反射性材料之容器101內由照射手段102照射微波,藉此可將微波密閉於容器101內,可對內容物有效率照射微波。又,可使容器101內之微波為多模,相較於單模係可不使微波集中於一處,相較於單模之情形,可對內容物更均等照射微波。因此即使將容器101大型化亦可將微波有效率、均等地照射於內容物。藉此,本實施形態中可將容器101大型化,並可增加藉由固相合成之肽等之處理量。
又,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係具備第一過濾器105,藉此可由供給於第一過濾器105上方之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並使其殘留於容器101內。藉此在分離固相樹脂之容器101內供給洗淨用溶劑並洗淨固相樹脂,或在分離固相樹脂之容器101內供給其他材料或溶劑、溶液等,可在暫時不取出固相樹脂下進行構成固相合成之其他處理。
在此,可處理大量內容物之大型容器中,排出口大小通常相對於容器101整體大小係較小。因此,如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為了使排出時內容物容易排出,多使容器101為以下形狀: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之部分之下部寬度隨著往第一開口部1011而變細,該第一開口部1011係使用作為第二端部1015b側上方之排出口。此時,若將如上述用以分離固相樹脂之第一過濾器105於靠近第一開口部1011處以將容器101分隔為上下之方式配置,則相較於將第一過濾器105配置於遠離第一開口部1011之位置時,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面積會變小。若如上述第一過濾器1055之上面1051之面積變小,則排出內容物時會降低過濾內容物之速度,並容易因過濾並殘留在第一過濾器105上之固相樹脂而阻塞第一過濾器105之孔,使過濾速度更慢或停止過濾。因此,如本實施形態,以增加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面積而言,第一過濾器105較佳為如上述般以與第一開口部1011在高度方向遠離的位置將容器101分隔為上下之方式配置。
如此處理裝置1中,若使含有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或溶劑等之內容物供給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上方區域,則在容器101內較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區域之下方區域中設置第一過濾器105,故由保持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方區域之內容物去除固相樹脂者係通過第一過濾器105而供給。又,在此區域可為空間。
但如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固相樹脂不會通過之第一過濾器105具有微波透過性之處理裝置中,未設置第一反射構件106時,為了促進固相合成處理,由第一過濾器105之第二端部1015b側上方照射之微波係透過具有微波透過性第一過濾器105,並亦照射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之內容物。該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之內容物中不含有固相樹脂,故即使對該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之內容物照射微波也不會進行固相合成處理,微波不會直接有助於固相合成而會消費多餘能量。尤其為了增加固相合成處理量而使容器101大型化時,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亦會大型化,故無法有效率利用微波。
對此,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中,在第一過濾器105之第一端部側1015a側之下側設置反射微波之第一反射構件106,藉此,由第一過濾器105上方照射之微波雖透過具微波透過性之第一過濾器105,但在其下之第一反射構件106被反射並回到較保持含有固相樹脂之內容物之第一過濾器105靠上方區域,故微波可不易照射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下方之不進行固相合成之區域,並亦可將以第一反射構件106反射之微波利用於固相合成,可有效率地將微波利用於固相合成。尤其為了增加固相合成處理量而使容器101大型化時,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亦會大型化,故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中,可抑制多餘能量消費並有效率進行固相合成。又,第一反射構件106係具有可使通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內容物通過之形狀及尺寸,故第一反射構件106不會妨礙內容物之排出等。
又,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中,第一過濾器105係重疊配置於金屬等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第一反射構件106上,故可藉由第一反射構件106而補強、支持第一過濾器105,該第一過濾器105係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面之上面1061。因此,例如可將單獨不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之低硬度材料所構成之第一過濾器105、或薄片狀第一過濾器105等,以分隔容器101內之方式配置。藉此可增加第一過濾器105之選擇性。
以下說明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之固相合成處理一例。在此說明對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已鍵結之固相樹脂進行脫保護,並進一步將胺基酸以縮合反應鍵結之處理。但在此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其摻配等為一例,可使用其他物質等。又,在此進理順序等亦為一例,可以其他順序進行處理。又,容器101內可進行前述處理以外之固相合成處理,也可僅進行前述處理之部分處理。
首先關閉第一閥103a並在不由第一開口部1011排出內容物狀態下,透過設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上方之第二開口部1012,將以DMF等為溶劑之哌啶溶液等脫保護溶液、及N末端以Fmoc基等保護之胺基酸已鍵結之固相樹脂供給於容器101內,關閉蓋1012a。接著透過圖中未表示之噴嘴等將氮氣供給於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並藉由氣泡攪拌,由照射手段102照射915MHz之微波而進行脫保護處理。容器101中設置有第一過濾器105,故在第一過濾器105上方保持脫保護溶液及固相樹脂,在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亦即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端部1015a間之區域)僅保持脫保護溶液。但脫保護溶液係通過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構件106而移動。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係藉由第一反射構件106而在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上方區域101a反射,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反射構件106靠下方之不存在固相樹脂之區域101b,亦即不需脫保護處理之區域,該第一反射構件106係位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下方。
脫保護處理結束後,打開第一閥103a,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中第一過濾器105下方之脫保護溶液係經過第一開口部1011、第一閥103a、及配管104排出至外部,第一過濾器105上方之脫保護溶液通過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後,經過第一開口部1011、第一閥103a、及配管104排出至外部。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中,經脫保護固相樹脂係由脫保護溶液分離並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
接著於容器101內由第二開口部1012供給DMF並保持後,排出DMF,洗淨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之經脫保護固相樹脂。進行多數次該洗淨處理。
接著為了於經脫保護固相樹脂鍵結胺基酸,將HBTU、DIPEA、以Fmoc基保護N末端之鍵結用胺基酸、及使用作為溶劑之DMF由第二開口部1012供給於容器101內,於DMF溶解HBTU、DIPEA、鍵結用胺基酸,由照射手段102照射微波,並將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及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經脫保護胺基酸以縮合反應鍵結。與上述同樣地,容器101中設置有第一過濾器105,故在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上方區域101a中之第一過濾器105之上方區域中,保持有於DMF溶解HBTU、DIPEA、鍵結用胺基酸之鍵結用溶液及經脫保護固相樹脂,在第一反射構件106下方且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中僅保持鍵結用溶液。但鍵結用溶液通過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而移動。照射手段102所射出微波係藉由第一反射構件106反射至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上方區域101a,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照射手段102靠下方之不存在固相樹脂之區域101b,亦即不需胺基酸鍵結處理之區域。
胺基酸鍵結結束後,打開第一閥103a,鍵結用溶液會從容器101內排出,並使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新鍵結之固相樹脂在不排出下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
其後與上述同樣地使用DMF重複多數次洗淨處理。
藉此可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獲得與固相樹脂已鍵結之肽。
又,於肽使新的胺基酸鍵結時,可重複上述脫保護處理及鍵結胺基酸之一連串處理。
由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之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肽切離固相樹脂時,例如可以三氟乙酸(TFA)及H2O處理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之固相樹脂。又,切離之肽例如藉由乙基醚等沉殿、乾燥等而收集。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係於具有微波反射性之容器101內照射微波,藉此可使容器101大型化,並可增加藉由固相合成之肽等之處理量。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係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105,藉此使第一反射構件106反射透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微波,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一過濾器105下方之不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處理。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係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105,藉此可藉由第一反射構件106補強第一過濾器105,藉此例如可降低第一過濾器105所求強度或硬度等限制,並增加第一過濾器105之選擇性。
(變形例) 圖3(a)~圖3(c)之剖面圖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之變形例,係相當於圖1(b)之剖面圖。
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將第一過濾器105重疊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亦即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情形,但第一反射構件106只要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端部1015a間,較佳為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開口部1011間,則可不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直接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105。
例如圖3(a)所示,可以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不直接重疊之方式配置。此時將透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微波以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下方之第一反射構件106反射,防止微波照射於較第一反射構件106靠下方區域,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但此時微波照射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不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中,故相較於將第一過濾器105重疊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之情形,係無法有效率利用微波。又,此時無法藉由第一反射構件106補強第一過濾器105,故第一過濾器105需使用既使不補強亦具充分強度之第一過濾器105、或需對第一過濾器105另外裝設具有微波透過性材料之補強構件(例如補強框等)等,會限制可利用作為第一過濾器105之材料或構造、或因設置補強構件等而使構成複雜化並提升成本等。
又,圖1及圖3(a)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可為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具備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例,尤其可為下例:第一過濾器105設置於微波射出位置與第一端部1015a間時,在較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具備第一反射構件106。
又,取代在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端部1015a間,較佳為取代在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開口部1011間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如圖3(b)所示,可在第一過濾器105與微波射出位置間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此時以第一反射構件106反射微波,藉此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下方區域,可有效率利用微波。但此時以固相樹脂存在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上方區域之方式,第一反射構件106係可使固相樹脂通過。例如使用具有固相樹脂可通過之形狀及尺寸之多數孔者作為第一反射構件106。又,此時,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一過濾器105間存在之含有固相樹脂之內容物,故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一過濾器105間之距離變寬,有可能降低固相合成處理效率。又,此時第一過濾器105可以微波透過性材料以外之材料構成。
又,作為在第一過濾器105與微波射出位置間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時之一態樣,如圖3(c)所示,可在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側重疊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在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側重疊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係可為在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下端部側以重疊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105。此時,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一過濾器105間無距離,可防止如上述般降低固相合成處理效率,並將第一過濾器105以接著劑接著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下面,或以圖中未表示固定具或螺釘等固定,藉此而固定,藉此可以第一反射構件106補強第一過濾器105。藉由上述實施形態、或如圖3(c)般將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以重疊方式配置,而可以第一反射構件106補強第一過濾器105,可增加第一過濾器105之選擇性。又,在此對第一過濾器105之第一反射構件106之固定方法亦可利用於將例如其他過濾器等固定於其他反射構件之情形。
圖3(b)及圖3(c)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可為第一過濾器105設置於第一端部1015a與微波射出位置間時,於第一過濾器105與微波射出位置間具備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例。
又,由上述實施形態或其變形例可知,處理裝置1中,第一開口部1011設置於容器101之下部,第一過濾器105以可將固相樹脂等固形物由內容物分離之方式,在第一開口部1011與第二端部1015b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可以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方式,在照射位置與第一開口部1011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
又,如圖1及圖3等所示,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之處理裝置1中,第一過濾器105配置於第一開口部1011與微波射出位置間,第一反射構件106配置於第一開口部1011與照射位置間,故處理裝置1之第一開口部1011可設置於容器101之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第一開口部1011設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狀況,例如可為在較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且較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位置設置第一開口部1011。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例如可為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兩者靠第一端部1015a側。又,如後述第一開口部1011a設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狀況、第二開口部1011b設置於較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靠第二端部1015b側之狀況、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二端部側之狀況、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及射出位置靠第二端部1015b側之狀況、導入口5013設置於筒狀構件501側面之較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靠第二端部5011b側之區域之狀況、及導入口5013設置於較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靠第一端部5011a側之區域之狀況等,亦與上述狀況相同。
又,如上述,由第一開口部1011可設置於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等來看,處理裝置1例如可將第一過濾器105在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並將第一反射構件106在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並將第一開口部1011設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
又,例如如圖3(a)所示變形例,第一反射構件106配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並使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分離配置時,照射手段1012可由容器1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往容器101內照射微波。亦即可使射出位置為容器1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此時,固相樹脂等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供給於第一過濾器105上方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端部1015b間,內容物例如供給至容器101內較第一過濾器105高之位置。該構成中,第一過濾器105亦配置於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第一反射構件106係配置於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如此構成中,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反射構件106靠下方區域,可發揮與上述相同之效果。此時內容物若為液狀,則例如微波可由液中照射。又,容器1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是指例如容器101高度方向之位置在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例如可將照射開口部1013設置於容器1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並由該照射開口部1013使照射手段102往容器101內照射微波。
又,由如此射出位置在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之處理裝置、或上述實施形態、或其變形例之處理裝置可知,處理裝置1中,第一開口部1011設置於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第一過濾器105以可由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等固形物之方式於第一開口部1011與第二端部1015b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以微波不易照射於較該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方式在照射位置與第一開口部1011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
又,如上述,由第一開口部1011可設置於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等來看,處理裝置1中,例如可將第一過濾器105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並將第一反射構件106在較射出位置靠第一端部1015a側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但此時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皆與第一開口部1011分離配置。例如處理裝置1中,將第一過濾器105在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將第一反射構件106在容器101之照射位置與第一端部1015a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將第一開口部1011設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此時亦可發揮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又,上述中說明照射開口部1013例如可為用以在容器101內照射微波而使用之開口部。照射開口部1013例如可為用以於容器101內導入微波之導入口、或於容器101內照射之微波之出射部分,亦即微波出射部等。此在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同。
又,上述中說明之射出位置例如可為照射開口部1013之位置,亦可為上述出射部之位置。又,相對於射出位置之第一過濾器105、後述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二過濾器107、第二反射構件108等之位置關係可取代解讀為相對於照射開口部1013或出射部之位置關係。此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同。
(實施形態2)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係上述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處理裝置中分別使用反射微波之過濾器取代第一過濾器及第一反射構件者。
圖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處理裝置一例之立體圖(圖4(a))、及其IVb-IVb線之剖面圖(圖4(b))。但圖4(b)中省略閥之剖面等。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2係具備容器101、照射手段102、第一閥103、及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容器101係具備第一開口部1011、第二開口部1012、及照射開口部1013。又,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以外之構成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係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一體化所構成之過濾器,係將固相樹脂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並反射以照射手段102照射於容器101內之微波之過濾器。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係微波反射性材料之不鏽鋼所構成之過濾器,係具有用以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之多數孔。但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只要為可反射微波且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者,則其材料及形狀等不拘。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例如可以不鏽鋼以外之金屬等微波反射性材料構成。但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較佳為以耐腐食性優異之化學性安定材料所構成。例如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可為表面以PTFE等具耐腐食性之微波透過性材料塗層之金屬製過濾器等。第一反射過濾器205所具有用以由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之多數孔之尺寸等,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第一過濾器105所具有孔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金屬製過濾器已知有例如不鏽鋼製等金屬製網、或將複數金屬網等重疊燒結並一體化之金屬過濾器等。
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係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一體化者,故可配置於可配置第一過濾器105之位置且可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之位置。因此,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第一反射構件106同樣地,在第一端部1015a與照射手段102射出微波之射出位置間以分隔容器101之方式配置。又,第一開口部1011可設置於較第一反射過濾器205靠下端部側,亦即第一端部1015a側。
又,第一反射過濾器205為不鏽鋼等金屬製過濾器時,因應厚度可單獨於容器101內配置過濾器,但硬度或強度不足,因此不易將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單獨配置於容器101內時,可將補強用之框等裝設於第一反射過濾器205。此在後述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亦同。
如此本實施形態中亦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可將容器101大型化並增加藉由固相合成之肽等處理量。又,藉由設置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而可由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又,容器101內之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之下方區域中,固相樹脂不從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上方移動,使該區域不含有固相樹脂,藉由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而將由照射手段102照射之微波反射於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之上方區域,藉此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下方之不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處理。
(實施形態3)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係在上述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處理裝置中,進一步於容器內之第二端部側設置與第一過濾器相同之第二過濾器、及與第一反射構件相同之第二反射構件。
圖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處理裝置一例之立體圖(圖5(a))、及其Vb-Vb線之剖面圖(圖5(b))。但圖5(b)中省略閥之剖面等。
處理裝置3係具備容器301、照射手段302、第一閥103a、第二閥103b、第一過濾器105、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容器301係具有第一開口部1011a、第二開口部1011b、第三開口部1011c、及照射開口部1013。圖中與圖1相同之符號表示相同或相當之部分,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同樣地,舉處理裝置3為將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肽進行合成之固相合成所使用之處理裝置之情形為例說明。該處理裝置3中所進行處理係與處理裝置1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但處理裝置3可為如後述肽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所使用之處理裝置。
容器301為在內部進行固相合成之1個以上處理之容器。容器301係具有第一端部1015a及第二端部1015b。在此,與容器101同樣地,舉容器301為縱型容器、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為容器301之下端部、第二端部1015b為上端部之情形為例說明。
又,容器301係具有第一開口部1011a、第二開口部1011b、及第三開口部1011c,而取代第一開口部1011及第二開口部1012,且照射手段302於容器301內射出微波之位置,亦即射出位置在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等,除了上述兩點以外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容器101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又,容器301內亦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容器101同樣地可設置攪拌內容物之攪拌手段(無圖示)。又,容器301中,與容器101同樣地,可在內部或外部設置溫度感應器等用以測定容器301內溫度之手段(無圖示)、或壓力感應器等溫度感應器以外之取得表示容器301內狀況資訊之感應器等手段。又,可使用該感應器等手段所取得値反饋控制容器301內之溫度、或照射於容器301內之微波之輸出或頻率。又,容器301中,與容器101同樣地,可設置用以觀察容器301內部之觀察窗(無圖示)。又,容器301可為可變更內部壓力者。例如容器301可與容器101同樣地為可將內部減壓或加壓者。
照射手段302係由容器301所具有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位置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在此,照射手段302係由容器301之下端部與上端部間之位置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具體而言,照射手段302係由容器301長方向之位置在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位置,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在此說明照射手段302係具有1組微波振盪器1021、及一邊端部與該微波振盪器1021連接之導波管1022之組,並由1處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之情形。具體而言,照射手段302之導波管1022係以與容器301之照射開口部1013連通之方式裝設於容器301,照射手段302係透過該照射開口部1013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照射開口部1013係設在容器301長方向中的位置於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位置。容器301長方向之位置在此可為容器301高度方向之位置。在此舉照射開口部1013設置於容器301高度方向中央附近側面之情形為例說明。但照射開口部1013之位置只要為裝設於該照射開口部1013之照射手段可由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之位置,則其位置不拘。又,在此說明導波管1022軸方向與容器301長方向垂直之方式裝設於容器301側面之情形,但導波管1022裝設於容器301側面之角度等不拘。例如導波管1022可以軸方向往容器301長方向傾斜之方式裝設。有關照射手段302、或照射手段302具有之微波振盪器1021及導波管1022等,除了上述微波照射於容器301內之位置等相異之點以外,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照射手段102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又,照射手段302只要如上述實施形態1之照射手段102般可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則可為上述以外者。又,例如照射手段302並不限定於由一處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者,只要可由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之下端部與第二端部1015b之上端部間之1個或2個以上位置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即可。由多處照射微波之構成可利用與上述實施形態1所說明照射手段102與相同之構成,故在此省略說明。
又,照射手段302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照射手段102同樣地可為於容器301內射出相異頻率之微波者。
第一過濾器105係以在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照射手段302射出微波射出位置間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105係配置於容器301長方向(在此為高度方向)中遠離第一端部1015a之位置。將第一過濾器105配置於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是指例如以使第一過濾器105之容器301長方向中的位置為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105。又,第一過濾器105除了上述點以外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第一過濾器105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又,第一過濾器105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時同樣地,以充分確保固相成長處理進行之區域來看,較佳為配置於容器301高度之1/4以下高度之位置,但可於高於1/4高度之位置配置第一過濾器105。
第一反射構件106係在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係配置於容器301長方向(在此為高度方向)中遠離第一端部1015a之位置。將第一反射構件106配置於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是指例如以第使一反射構件106之容器301長方向中的位置為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在此表示第一反射構件106在容器301內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端部1015a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之例。在此,尤其表示在第一反射構件106上,亦即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第二端部1015b側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105之例。又,第一反射構件106除了上述點以外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第一反射構件106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二過濾器107係在容器301之第二端部1015b與射出位置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第二過濾器107係配置於容器301長方向(在此為高度方向)中遠離第二端部1015b之位置。將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第二端部1015b與射出位置間,是指例如以使第二過濾器107之容器301長方向中的位置為第二端部1015b與射出位置間之方式配置第二過濾器107。將第二過濾器107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例如可與將第一過濾器105以分隔容器101或容器301之方式配置時同樣地配置第二過濾器107。
第二過濾器107為將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容器301內之內容物分離者。第二過濾器107例如可使用與上述第一過濾器105相同者,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又,第二過濾器107可為與第一過濾器105相同或相異者。例如第二過濾器107之材質只要為微波透過性材料,則可為與第一過濾器105相同材質或相異材質。又,例如第二過濾器107所具有多數孔只要為可將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容器301內之內容物分離之尺寸或形狀等,則可為與第一過濾器105相同尺寸或形狀等的孔、或相異尺寸或形狀等的孔。
又,以充分確保固相成長處理進行之區域來看,第二過濾器107較佳為配置於容器301高度之3/4以上高度之位置,可將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低於3/4之位置。
第二反射構件108係在容器301之第二端部1015b與射出位置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第二反射構件108係配置於容器301長方向(在此為高度方向)中遠離第二端部1015b之位置。在此表示第二反射構件108在容器301內之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端部1015b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之例。在此,尤其表示第二反射構件108重疊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上,亦即第二過濾器107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例。
第二反射構件108係例如以由射出位置於容器301內射出之微波不透過較第二反射構件108靠上方,亦即較第二反射構件108靠第二端部1015b側之方式配置,除此相異點以外,係與第一反射構件106同樣地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
與第一過濾器105重疊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時同樣地,第二反射構件108係重疊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上,亦即第二過濾器107之第二端部1015b側。又,第二過濾器107係重疊配置於第二反射構件108下側,亦即第一端部1015a側,故第二過濾器107較佳為固定於第二反射構件108之第一端部1015a側。固定可以任意方式進行,例如第二過濾器107為薄片狀過濾器時般,第二過濾器107之硬度不足時,可將第二過濾器107以接著劑等接著於第二反射構件108下側,可以固定具(無圖示)等以不掉落至第二反射構件108下側之方式固定。
第二反射構件108係可使通過至少第二過濾器107之容器301內之內容物(例如將合成所使用之固相樹脂以第二過濾器107分離後之內容物)通過,且反射照射手段302所射出微波。第二反射構件108之材料例如為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之不鏽鋼。第二反射構件108係具有例如平面形狀為圓形之多數孔108a,該多數孔108a為可使通過至少第二過濾器107之容器301內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第二反射構件108例如可使用與上述第一反射構件106相同者,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又,第二反射構件108可與第一反射構件106相同或相異。例如第二反射構件108之材質只要為具有微波反射性之材料,則可為與第一反射構件106相同材質或相異材質。又,只要例如第二反射構件108所具有的多數孔為可使去除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或形狀等,則可為與第一反射構件106相同尺寸或形狀等的孔,也可為相異尺寸或形狀等的孔。
於容器301之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設置有第一開口部1011a。亦即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且較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位置設置第一開口部1011a。第一開口部1011a係用以排出容器301之內容物之開口部。在此排出內容物可不需排出所有內容物。容器301內之內容物例如為如上述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溶劑等、或洗淨用液體(例如溶劑)等。液狀內容物係包括溶液及懸濁液等之概念。由第一開口部1011a排出之內容物例如為由排出前保持於容器301內之內容物以後述第一過濾器105過濾之部分,係由內容物去除以過濾分離之固相樹脂的部分。在此表示設置一個第一開口部1011a之例,但可設置多數第一開口部1011a。第一開口部1011a較佳為以容器301內之內容物自然排出之方式設置於容器301之最下部。第一開口部1011a之尺寸及形狀不拘。第一開口部1011a例如可為與第一開口部1011相同之開口部。
又,第一開口部1011a之大小較佳為小於容器101之遠離第一端部1015a之部分(例如長方向中心附近部分、或設置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構件106之部分)之大小。遠離第一端部1015a之部分例如為容器101長方向中遠離第一端部1015a之部分。遠離第一端部1015a之部分可為遠離第一開口部1011a之部分。
於容器301之較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靠第二端部1015b側,亦即上端部側中,設置有第二開口部1011b。亦即在較第二過濾器107靠第二端部1015b側且較第二反射構件108靠第二端部1015b側之位置設置第二開口部1011b。第二開口部1011b係對容器301內供給內容物之開口部。由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之內容物例如為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溶劑、洗淨用液體、氣體等。由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之內容物可為供給於容器301內之內容物之全部或一部分。由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之內容物例如為可通過第二過濾器107之內容物。由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之內容物例如為固相樹脂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溶劑、洗淨用液體、氣體等。在此表示設置一個第二開口部1011b之例,但可設置多數第二開口部1011b。第二開口部1011b之尺寸及形狀不拘。第二開口部1011b不具有後述第二閥103b等時,在非供給內容物時可以圖中未表示蓋、蓋、栓等阻塞。第二開口部1011b例如可為構造或配置等與第二開口部1012相同之開口部。但第二開口部1011b係與第二開口部1012相異,通常不利用於供給以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二過濾器107分離之固相樹脂。
又,第二開口部1011b之大小較佳為小於容器101之遠離第二端部1015b之部分(例如長方向中心附近部分、或設置第二過濾器107或第二反射構件108之部分)之大小。遠離第二端部1015b之部分例如為容器101長方向中遠離第二端部1015b之部分。遠離第二端部1015b之部分可為遠離第二開口部1011b之部分。
於容器301之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所夾區域設置第三開口部1011c。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所夾區域,是指例如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兩者與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兩者所夾區域。例如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所夾區域,是指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中靠近第二端部1015b者與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中靠近第一端部1015a者所夾區域。第三開口部1011c係用以於容器301內將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溶劑、洗淨用液體、氣體等供給於容器301內之開口部。由第三開口部1011c供給之內容物例如為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溶劑、洗淨用液體、氣體等。由第三開口部1011c供給之內容物可為供給於容器301內之內容物之全部或一部分。由第三開口部1011c供給之內容物例如為無法通過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二過濾器107之內容物。由第三開口部1011c供給之內容物例如為固相樹脂、或含有固相樹脂之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溶劑等。例如在容器301內以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二過濾器107分隔之區域係無法由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固相樹脂,故於該區域中由第三開口部1011c供給固相樹脂。在此表示設置一個第三開口部1011c之例,但可設置多數第三開口部1011c。第三開口部1011c之尺寸及形狀不拘。
第三開口部1011c較佳為在非供給時可以圖中未表示之蓋或栓等阻塞者。第三開口部1011c中,用以將供給於容器301內之內容物送至第三開口部1011c之配管(無圖示)等係可透過閥(無圖示)等連接。又,第三開口部1011c中可設置1個以上噴嘴(無圖示)等,其係用以於容器301內供給內容物等並往容器301內延伸。該噴嘴可為可裝卸者。在此表示以可開閉蓋1012a關閉第三開口部1011c之情形。
容器301之第一開口部1011a與上述第一開口部1011同樣地裝設有第一閥103a。第一閥103a進一步與配管104a連接。第一閥103a係使用作為控制來自第一開口部1011a之容器301內之內容物的排出的排出手段。有關第一閥103a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第一閥103a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由第一閥103a直接排出容器301內之內容物時,可省略配管104a。又,第一閥103a係可如上述直接裝設於第一開口部1011a,也可透過圖中未表示之配管等間接裝設。
又,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地,可設置第一閥103a以外之其他排出手段,而取代第一閥103a。又,第一閥103a等排出手段可為處理裝置3之一部分,也可不為處理裝置3之一部分而裝設於處理裝置3外部。
容器301之第二開口部1011b裝設有第二閥103b。第二閥103b進一步與配管104b連接。第二閥103b係使用作為控制由第二開口部1011b往容器301內供給內容物的供給手段。打開第二閥103b,藉此通過連接於第二閥103b之配管104b,並對容器301內供給內容物。關閉第二閥103b,藉此停止對容器301內供給內容物。第二閥103b係使用與第一閥103a相同者。由第二閥103b於容器301內直接供給內容物時,可省略配管104b。又,第二閥103b係如上述可直接裝設於第二開口部1011b,也可透過圖中未表示之配管等間接裝設。
又,本實施形態中說明設置第二閥103b之情形,但只要為裝設於容器301之第二開口部1011b並可控制對容器301內供給內容物之供給手段,則可設置第二閥103b以外之其他供給手段。又,由第二開口部1011b將內容物直接供給於容器301內時,可不設置第二閥103b等。此時可設置可將第二開口部1011b開閉之栓或蓋等。又,例如可於第二開口部1011b直接連接配管104b,並經由配管104b將內容物供給於容器301內。又,本實施形態中舉第二閥103b為處理裝置3之一部分時之例說明,但第二閥103b等供給手段可為處理裝置3之一部分,也可不為處理裝置3之一部分而裝設於處理裝置3外部。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3中,於包含微波反射性材料之容器301內由照射手段302照射微波,藉此可將微波密閉於容器301內,可於內容物有效率照射微波。又,容器301內之微波可為多模,相較於單模可不使微波集中於一處,可較單模時對內容物更均等地照射微波。因此,即使容器301大型化亦可有效率均等地於內容物照射微波。藉此,本實施形態中可使容器301大型化,可增加藉由固相合成之肽等處理量。
又,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3係具備第一過濾器105,藉此可由供給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之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並殘留於於容器301內。藉此於分離固相樹脂之容器301內供給洗淨用溶劑並洗淨固相樹脂、或於分離固相樹脂之容器301內供給其他材料或溶劑、溶液等,可在暫時不取出固相樹脂下進行固相合成之其他處理。
又,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3中,於第一過濾器105之第一端部1015a側之下側設置有反射微波之第一反射構件106,藉此,由第一過濾器105上方照射之微波係透過具有微波透過性第一過濾器105,但在其下之第一反射構件106被反射,而回到較保持有含有固相樹脂之內容物之第一過濾器105靠上方之區域。因此,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下方之不進行固相合成之區域,且以第一反射構件106反射之微波亦可利用於固相合成,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藉此,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3中可抑制多餘能量消費,並有效率進行固相合成。又,第一反射構件106係具有可使通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內容物通過的形狀及尺寸,故第一反射構件106不會妨礙內容物之排出等。
又,例如將固相合成所使用材料等內容物以不達到容器上端部之方式供給於容器內,在上端部側空有空間狀態下,於容器內照射微波進行固相合成處理時,微波會照射至不存在內容物之上端部側。在上端部側不含有固相樹脂之合成所使用之內容物,故於該部分照射之微波不直接助於固相合成,會消費多餘能量。尤其為了增加固相合成處理量而故容器301大型化時,上端部側之不存在內容物之區域亦大型化,故無法有效率利用微波。
對此,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3中設置有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故微波照射手段所照射微波會被第二反射構件108反射,不易照射於較第二反射構件108靠第二端部1015b側之區域,亦即上端部側之區域,使微波不照射於不存在內容物且不進行固相合成之容器301之上端部側之區域,可有效率利用微波。又,第二過濾器107係配置於微波照射位置與第二反射構件108間,故假設即使於容器301內充填內容物至較第二反射構件108高之位置,供給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之固相樹脂不會移動至較第二過濾器107靠上方區域,亦即第二端部1015b側之區域,且固相樹脂不會存在於微波不易照射之容器301內之第二反射構件108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區域,故固相樹脂存在於容器301內之照射微波之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反射構件108與所夾區域,可減少無助於固相合成之固相樹脂,並有效率地進行固相合成。
又,固相樹脂供給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之區域,並存在於該區域,且可在與該等以重疊方式配置之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反射構件108間反射微波,藉由容器301內之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二過濾器107之裝設位置,而可設定存在固相樹脂之區域,將該區域設定為照射微波區域並進行固相合成,故即使不用變更容器301之尺寸等,亦可將容器301內存在固相樹脂區域之尺寸設定為所求尺寸,並在該區域進行固相合成,可避免多餘能量消費。例如配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數目等而設定固相樹脂存在區域之尺寸,且幾乎僅在該區域照射微波,藉此可將進行固相合成區域設定為適合固相樹脂之數目等之尺寸,可避免多餘能量消費。
又,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3中,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地,第一過濾器105重疊配置於金屬等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第一反射構件106上,故可藉由第一反射構件106補強、支持第一過濾器105,該第一過濾器105係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面之上面1061。藉此可增加第一過濾器105之選擇性。
又,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3中,於第二過濾器107重疊配置金屬等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第二反射構件108,故可藉由第二反射構件108補強、支持第二過濾器107,該第二過濾器107係配置於第二反射構件108之第一端部1015a側之面之下面側。因此例如可將單獨不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之低硬度材料所構成之第二過濾器107、或薄片狀第二過濾器107等以分隔容器301內之方式配置。藉此可增加第二過濾器107之選擇性。
以下說明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3之固相合成處理一例。在此說明進行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固相合成相同處理之情形。但在此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其摻配等為一例,可使用其他物質等。又,在此進行之處理順序等亦為一例,可以其他順序進行處理。又,容器301內可進行前述處理以外之固相合成處理,也可僅進行前述處理之部分處理。
首先在關閉第一閥103a之狀態下,透過第三開口部1011c,將N末端以Fmoc基等保護之胺基酸已鍵結之固相樹脂供給於容器301內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關閉蓋1012a。又,由容器301之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以DMF等為溶劑之哌啶溶液等脫保護溶液。在容器301內,將脫保護溶液供給至較第二反射構件108高之位置。接著透過圖中未表示之噴嘴等,將氮氣供給於容器301內之內容物並藉由氣泡攪拌,由照射手段302照射915MHz之微波進行脫保護處理。容器3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保持有脫保護溶液及固相樹脂,在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及第二過濾器107之上方區域僅保持脫保護溶液。但脫保護溶液係通過第一過濾器105、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而移動。照射手段302所射出微波係在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反射構件108、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反射構件108所夾區域被反射,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下方之不存在固相樹脂之區域、及較第二過濾器107靠上方之不存在固相樹脂之區域,亦即不需脫保護處理之區域。
脫保護處理結束後,打開第一閥103a,容器301內之內容物中之第二反射構件108上方之脫保護溶液係經過第二反射構件108、第二過濾器107、第一過濾器105、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一開口部1011a、第一閥103a、及配管104a排出至外部,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之脫保護溶液係經過第一過濾器105、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一開口部1011a、第一閥103a、及配管104a排出至外部,第一反射構件106下方之脫保護溶液係經過第一開口部1011a、第一閥103a、及配管104a排出至外部。容器301內之內容物中,經脫保護固相樹脂係由脫保護溶液分離並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
接著打開第二閥103b,將以配管104b供給之DMF由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於容器301內並保持後,排出DMF並洗淨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之經脫保護固相樹脂。進行多數次該洗淨處理。
接著打開第二閥103b,將HBTU、DIPEA、以Fmoc基保護N末端之鍵結用胺基酸、及使用作為溶劑之DMF由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於容器301內,於DMF溶解HBTU、DIPEA、鍵結用胺基酸,由照射手段302照射微波,將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及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經脫保護胺基酸以縮合反應鍵結。與上述同樣地,容器301中設置有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二過濾器107,故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所夾區域中,保持有於DMF溶解HBTU、DIPEA、鍵結用胺基酸之鍵結用溶液、及經脫保護固相樹脂,在第一過濾器105之下方區域及第二過濾器107之上方區域僅保持鍵結用溶液。但鍵結用溶液係通過第一過濾器105、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而移動。照射手段302所射出微波係與上述同樣地,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下方之不存在固相樹脂之區域、及較第二過濾器107靠上方之不存在固相樹脂之區域,亦即不需胺基酸鍵結處理之區域。
胺基酸鍵結結束後,打開第一閥103a,鍵結用溶液係由容器301內排出,並在N末端受保護胺基酸新鍵結之固相樹脂不排出下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
其後與上述同樣地重複多數次使用DMF之洗淨處理。
藉此可在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獲得與固相樹脂已鍵結之肽。之後之處理係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故在此省略說明。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具有微波反射性之容器301內照射微波,藉此可使容器301大型化,並增加藉由固相合成之肽等處理量。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105,並將第二反射構件108重疊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上,藉此以第一反射構件106反射透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微波,並以第二反射構件108反射透過第二過濾器107之微波,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一過濾器105下方及第二過濾器107上方之不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處理。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105,藉此可藉由第一反射構件106補強第一過濾器105,藉此可降低例如第一過濾器105所求強度或硬度等限制,可增加第一過濾器105之選擇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將第二反射構件108重疊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藉此可藉由第二反射構件108補強第二過濾器107,藉此可降低例如第二過濾器107所求強度或硬度等限制,可增加第二過濾器107之選擇性。
(第一變形例) 圖6(a)~圖6(c)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之第一變形例之剖面圖,係相當於圖5(b)之剖面圖。
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將第一過濾器105重疊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亦即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第二端部1015b側之情形,但只要第一反射構件106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端部1015a間,較佳為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開口部1011a間,則可不將第一過濾器105直接重疊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106上。
例如圖6(a)所示,可以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不直接重疊之方式配置。該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之配置係相當於上述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中使用圖3(a)說明之變形例,係省略該變形例之詳細說明。
又,取代在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端部1015a間,較佳為在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開口部1011a間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如圖6(b)所示,可在第一過濾器105與微波射出位置間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該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之配置係相當於上述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中使用圖3(b)說明之變形例,係省略該變形例之詳細說明。又,此時,第一過濾器105可以微波透過性材料以外之材料構成。
又,作為在第一過濾器105與微波射出位置間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時之一態樣,如圖6(c)所示,可在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側重疊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該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之配置係相當於上述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中使用圖3(c)說明之變形例,係省略該變形例之詳細說明。
(第二變形例) 圖7(a)~圖7(c)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之第二變形例之剖面圖,係相當於圖5(b)之剖面圖。
上述中說明有關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之變形例,但如以下說明,可將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與上述第一變形例同樣地變形。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在第二過濾器107上重疊配置第二反射構件108之情形,但只要將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端部1015b間,較佳為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開口部1011b間,則可不將第二反射構件108直接重疊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上。
例如圖7(a)所示,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可以不直接重疊之方式配置。此時,將透過第二過濾器107之微波以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上方之第二反射構件108反射,並防止微波照射於較第二反射構件108靠上方區域,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但此時微波照射於存在於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間之不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故相較於將第二過濾器107重疊於第二反射構件108上之情形,係無法有效率利用微波。又,此時無法藉由第二反射構件108補強第二過濾器107,故第二過濾器107需使用不補強亦具充分強度之第二過濾器107,或對第二過濾器107另外裝設具有微波透過性材料之補強構件(例如補強框等)等,會限制可利用作為第二過濾器107之材料或構造,因設置補強構件等會使構成複雜化並提升成本等。
又,圖5及圖7(a)中說明之處理裝置3可為於較第二過濾器107靠第二端部1015b側具備第二反射構件108之例,尤其可為第二過濾器107設置於微波射出位置與第二端部1015b間,且於較第二過濾器107靠第二端部1015b側具備第二反射構件108之例。
又,取代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端部1015b間,較佳為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開口部1011b間,如圖7(b)所示,可在第二過濾器107與射出微波之射出位置間配置第二反射構件108,此時亦以第二反射構件108反射微波,藉此微波不易照射於較第二過濾器107靠上方區域,亦即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區域,可有效率利用微波。此時,可以第二過濾器107防止固相樹脂移動至較第二過濾器107靠第二端部1015b側之區域,故第二反射構件108亦可使用可使固相樹脂通過者。例如第二反射構件108可使用具有多數孔者,該多數孔為可使固相樹脂通過之形狀及尺寸。又,此時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二反射構件108與第二過濾器107間存在之含有固相樹脂之內容物,故第二反射構件108與第二過濾器107間之距離變寬,有可能降低固相合成處理效率。又,此時,第二過濾器107亦可以微波透過性材料以外之材料構成。
又,作為在第二過濾器107與微波射出位置間配置第二反射構件108之一態樣,如圖7(c)所示,可於第二過濾器107之第一端部1015a側重疊配置第二反射構件108。亦即可於第二反射構件108上重疊配置第二過濾器107。此時可消去第二反射構件108與第二過濾器107間之距離,可防止如上述固相合成處理效率降低,可將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第二反射構件108上,並以第二反射構件108補強。如上述實施形態或圖7(c),將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以重疊方式配置,藉此可以第二反射構件108補強第二過濾器107,可增加第二過濾器107之選擇性。
圖7(b)及圖7(c)中說明之處理裝置3係第二過濾器107設於第二端部1015b與微波射出位置間之情形,且於第二過濾器107與微波射出位置間具備第二反射構件108之例。
又,上述實施形態3中,說明第一過濾器105配置於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照射手段302射出微波之射出位置間、第一反射構件106配置於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容器301之第二端部1015b與射出位置間、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容器301之第二端部1015b與射出位置間之情形。但是,處理裝置3中,只要第一過濾器105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在較射出位置靠第一端部1015a側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射出位置配置於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第二過濾器107在較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二端部側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第二反射構件108在較第一過濾器105及射出位置靠第二端部1015b側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即可。但較佳為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遠離第一開口部1011a配置,且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遠離第二開口部1011b配置。
例如處理裝置3中,可為第一過濾器105在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106配置於第一端部1015a與射出位置間、第二過濾器107在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端部1015b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及第二反射構件108在第一過濾器105及射出位置與第二端部1015b間以分隔容器301之方式配置者。此時於容器301內照射之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一反射構件105與第一端部1015a間、及第二反射構件107與第二端部1015b間,可發揮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效果。此時,固相樹脂等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只要供給於例如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即可。
又,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狀況,例如可為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端部1015b間且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位置之狀況。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端部1015b間,例如可為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兩者與第二端部1015b間。又,上述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射出位置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狀況、如後述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狀況、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射出位置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狀況、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狀況、及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射出位置與第二端部1015b間之狀況等,亦與上述狀況相同。
例如圖6(a),第一反射構件106配置於較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且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分離配置時,照射手段302可由容器3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亦即,微波射出位置可為容器3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固相樹脂等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供給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該構成中,如上述,第一過濾器105配置於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端部1015b間、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射出位置與第二端部1015b間。容器3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是指例如容器301高度方向之位置為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例如於容器301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間之位置設置照射開口部1013,並由該照射開口部1013使照射手段302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即可。
又,例如圖7(a),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較第二過濾器107靠第二端部1015b側且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分離配置時,照射手段302可由容器301之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間之位置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亦即,微波射出位置可為容器301之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間之位置。固相樹脂等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供給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該構成中,如上述,第一過濾器105配置於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與第二端部1015b間、第二過濾器107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與第二端部1015b間、第二反射構件108配置於第一過濾器105及射出位置與第二端部1015b間。在此,容器301之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間之位置,是指例如容器301高度方向之位置為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間之位置。例如在容器301之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間之位置設置照射開口部1013,並由該照射開口部1013使照射手段302於容器301內照射微波即可。
又,作為上述實施形態3及其第一變形例之處理裝置3之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可使用上述實施形態3之第二變形例中以圖7(a)~圖7(c)分別說明之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組合之任一者。又,作為上述實施形態3及其第二變形例之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可使用上述實施形態3之第一變形例中以圖6(a)~圖6(c)分別說明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組合之任一者。例如處理裝置3只要為具有上述實施形態3及其第一變形例中說明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組合之任一者、上述實施形態3及其第二變形例中說明之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之組合之任一者即可。
(實施形態4)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係上述實施形態3中說明之處理裝置中,分別使用反射微波過濾器取代第一過濾器及第一反射構件、以及第二過濾器及第二反射構件者。
圖8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處理裝置一例之立體圖(圖8(a))、及其VIIIb-VIIIb線之剖面圖(圖8(b))。但圖8(b)中省略閥之剖面等。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4係具備容器301、照射手段302、第一閥103a、第二閥103b、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容器301係具備第一開口部1011a、第二開口部1011b、第三開口部1011c、照射開口部1013。又,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以外之構成與上述實施形態3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係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一體化所構成之過濾器,係將固相樹脂由容器301內之內容物分離並反射以照射手段302於容器內照射之微波之過濾器。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係於上述實施形態2中說明,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之配置除了射出位置為照射手段302之射出位置此點以外,係與上述實施形態2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係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一體化所構成之過濾器,係由容器3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並反射以照射手段302於容器內照射之微波之過濾器。第二反射過濾器206可利用與第一反射過濾器205相同者,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可使用相同者或相異者。
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係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一體化者,故只要配置於第二過濾器107可配置之位置且第二反射構件108可配置之位置即可。因此,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第二反射構件108同樣地配置於第二端部1015b與照射手段302射出微波之射出位置間。又,第二開口部1011b只要設於較第二反射過濾器206靠上端部側,亦即第二端部1015b側即可。又,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中可裝設補強用之框等。
如此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可將容器301大型化,並增加藉由固相合成之肽等處理量。又,設置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藉此可由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又,容器301內之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之下方區域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之上方區域中,以使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與第二反射過濾器206間存在之固相樹脂不會移動之方式,於該等區域不含有固相樹脂,藉由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而將由照射手段302照射之微波於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與第二反射過濾器206所夾區域反射,藉此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下方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上方之不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處理。
又,如圖5及圖7(a)~圖7(c)所示,可使用上述實施形態4之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取代實施形態3及其第二變形例中分別說明之處理裝置3所具有之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如圖5及圖6(a)~圖6(c)所示,可使用上述實施形態4之第二反射過濾器206取代實施形態3及其第一變形例中分別說明之處理裝置3所具有之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例如處理裝置可具有上述實施形態3及其第一變形例中分別說明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一反射構件106之組合、及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之任一者、上述實施形態3及其第二變形例中分別說明之第二過濾器107與第二反射構件108之組合、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之任一者。
又,上述實施形態1~4中說明處理裝置具有照射手段102或照射手段302之情形,但處理裝置可具有照射手段102或照射手段302,也可不具有照射手段102或照射手段302。例如處理裝置可為由處理裝置1去除照射手段102或照射手段302之部分,照射手段102或照射手段302可為與處理裝置不同之裝置等。此時,使用處理裝置進行微波照射處理時,例如可另外準備與處理裝置不同之照射手段102或照射手段302並裝設於處理裝置。
又,上述實施形態1~4中說明容器101具有照射開口部1013且由該照射開口部1013照射微波之例,但容器101只要具有於容器101內照射之微波出射部(無圖示)即可,只要由該出射部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即可。微波出射部係於容器101內照射之微波之出射部分。出射部只要例如可將照射手段102所照射微波往容器101內射出(換言之為導入),則可具有任意構造或形狀等。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之照射開口部1013可為出射部。又,該出射部之位置可為上述微波射出位置。又,相對於射出位置之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二過濾器107、第二反射構件108等位置關係可解讀取代為相對於照射開口部1013或出射部之位置關係。
(實施形態5) 圖9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管柱一例之立體圖(圖9(a))、及其IXb-IXb線之剖面圖(圖9(b))。
圖10係由斜上方觀看本實施形態中管柱之第一過濾器之立體圖(圖10(a))、由斜上方觀看第一反射構件之立體圖(圖10(b))、由斜上方觀看第一反射構件及配置第一於反射構件上狀態之第一過濾器之立體圖(圖10(c))、及由斜下方觀看反射構件及配置於反射構件上狀態之過濾器之立體圖(圖10(d))。
管柱5係具備筒狀構件501、第一過濾器502、第一反射構件503、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筒狀構件501係具有第一端部5011a、第二端部5011b、導入口5013、及微波透過性構件5014。
本實施形態中舉管柱5為將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肽合成之固相合成所使用之管柱之情形為例說明。但管柱5可為如後述肽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所使用之管柱。
本實施形態之管柱5係用以實行構成上述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固相合成多數處理中的1個以上處理。管柱5例如裝設於用以進行固相合成之處理裝置(無圖示)並使用。本實施形態之管柱5例如可用於上述實施形態1等中說明之1個或2個以上處理。
筒狀構件501係具有筒狀形狀之構件。筒狀構件501係中空構件。筒狀構件501係具有與軸方向垂直剖面之剖面形狀為正圓之圓筒形狀。筒狀構件501軸方向之長度不拘。又,筒狀構件501之與軸方向垂直剖面之直徑等不拘。該些長度等,又,在此筒狀構件501之剖面形狀可為正圓以外之形狀,例如可為多邊形、或楕圓等。筒狀構件501內側面之剖面形狀較佳為軸方向之任一位置中為同形狀及尺寸。但筒狀構件501內側面之剖面形狀可為軸方向相異位置為相異形狀或尺寸,也可為軸方向中部分形狀或尺寸相異。筒狀構件501可為筒狀容器。
筒狀構件501係具有第一端部5011a及第二端部5011b。第一端部5011a及第二端部5011b係筒狀構件501軸方向兩端之部分。第一端部5011a及第二端部5011b皆為開口。開口部分之內徑在此與筒狀構件501其他部分之內徑相同。但開口部分之內徑可稍微比其他部分寬或窄。在此說明筒狀構件501以軸方向為鉛直方向使用之情形。又,在此說明以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為下端、第二端部5011b為上端之方式使用之情形。又,以下將第一端部5011a之開口部分稱為第一開口部5012a,第二端部5011b之開口部分稱為第二開口部5012b。
筒狀構件501係包含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例如為導電體。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例如為不鏽鋼等金屬。筒狀構件501較佳為耐腐食性優異之材料。例如筒狀構件501較佳為不鏽鋼製。筒狀構件501之外壁等厚度不拘。筒狀構件501之內壁可以微波透過性高且耐腐食性等優異之聚四氟乙烯(PTFE)或玻璃等材料塗層。例如筒狀構件501可為內壁以該等微波透過性高且耐腐食性等優異之材料構成,外壁以不鏽鋼等微波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雙重構造容器。
筒狀構件501側面設置有用以將微波由筒狀構件501外部導入於內部之導入口5013。筒狀構件501側面可為筒狀構件501之外周部分或側壁。筒狀構件501內部可為筒狀構件501內側或筒狀構件501內。將微波導入可為將微波照射於筒狀構件501內部。導入口5013例如可為於筒狀構件501內照射之微波之出射部分,亦即微波出射部。導入口5013係以板狀微波透過性構件5014阻塞之開口部。導入口5013之形狀例如可為矩形、圓形、或狹縫狀形狀,其形狀或尺寸等不拘。又,在此表示僅設置一個導入口5013之情形,但導入口5013之數目可為多數。導入口5013係設置於筒狀構件501之軸方向中央附近。但筒狀構件501側面之導入口5013之設置位置等不拘。
微波透過性構件5014係微波透過性材料所構成構件。微波透過性構件5014較佳為耐腐食性優異之材料。在此說明微波透過性構件5014為PTFE製板狀構件之情形。又,微波透過性構件5014可不為板狀構件。導入口5013係以微波透過性材料阻塞,故可透過該導入口5013由外部將微波導入筒狀構件501內部,並可防止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由導入口5013排出至外部。
導入口5013周圍可設置接頭(無圖示)等,其係用以裝設導波管或天線等,其係透過導入口5013將微波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又,取代將導入口5013以微波透過性構件5014阻塞,可以天線等阻塞,該天線係用以將微波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
在以阻塞導入口5013之方式裝設之導波管(無圖示)之筒狀構件501側之開口部(無圖示)以微波透過性材料之構件阻塞之情形等時,導入口5013可不以微波透過性材料之構件阻塞。又,可以裝設於導入口5013之照射微波之天線阻塞導入口5013之開口部時,導入口5013可為未以微波透過性材料之構件阻塞之開口部。
又,透過導入口5013將微波導入筒狀構件501內部之方式不拘。例如可對導入口5013連接將微波照射裝置(無圖示)等所照射微波傳播之導波管(無圖示)、或具有天線之同軸纜線(無圖示)等導波路,並透過該導波路照射微波。又,將管柱5整體或至少筒狀構件501之側面部分配置於傳播微波之導波管等,藉此可透過導入口5013於筒狀構件501內導入微波。
又,導入口5013較佳為設置於筒狀構件501側面之較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靠第二端部5011b側之區域,且較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靠第一端部5011a側之區域。
筒狀構件501例如為在內部進行構成固相合成處理中1個以上處理之容器。筒狀構件501內,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例如供給並保持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中間生成物、或溶劑等。例如筒狀構件501中該等物質或中間生成物亦與適當溶劑一起保持。又,可連續進行對筒狀構件501供給內容物及排出內容物,並在於筒狀構件501內流通內容物狀態下連續進行處理。
又,筒狀構件501內,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可設置攪拌內容物之攪拌手段(無圖示)。
筒狀構件501之外周雖無圖示,但可設置用以調整筒狀構件501溫度之溫水套或冷水套、加熱器等。
筒狀構件501之形狀、大小較佳為例如以筒狀構件501內的微波模式為多模之方式設定形狀、大小。例如筒狀構件501之形狀、大小等較佳為使藉由由導入口5013導入之微波於筒狀構件501內以多模進行微波照射。例如微波之多模例如為在筒狀構件501內不產生微波駐波之模式。
第一過濾器502例如為由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第一過濾器502例如具有多數孔,該多數孔係用以由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孔例如為由表面5021連通至內面之孔。第一過濾器502之表面5021在此為第一過濾器502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面。例如第一過濾器502所具有多數孔為尺寸小於內容物所含固相樹脂之粒徑之孔。藉此僅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中,固相樹脂被過濾分離並殘留於第一過濾器502之表面5021,溶解於溶劑之活性化劑或脫保護劑等、或溶解或懸濁於溶劑之胺基酸等,係與溶劑一起通過第一過濾器502所具有之孔。又,第一過濾器502例如可利用與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第一過濾器102相同者,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說明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使用以PTFE製多孔材料構成之薄片狀第一過濾器502之情形。
第一過濾器502係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以阻塞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502,是指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或其附近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502。第一端部5011a側例如可為第一端部5011a或第一端部5011a之附近。以第一過濾器502阻塞筒狀構件501,是指例如以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不通過第一過濾器502且不由第一端部5011a移動至外部之方式設置第一過濾器502。以第一過濾器502阻塞筒狀構件501,藉此例如可通過第一過濾器502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會由第一端部5011a側之第一開口部5012a通過第一過濾器502,並可在筒狀構件501內部與外部間移動。又,在此,內容物係包括成為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之概念,係作為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供給者、或加入筒狀構件501內之前一刻之內容物等。關於此於以下亦同。
第一過濾器502可配置於軸方向位置相對於第一端部5011a為第二端部5011b側之位置,例如可以與第一端部5011a之距離為3cm以下,較佳為1cm以下之範圍配置於較第一端部5011a靠第二端部5011b側之位置。在此,第一過濾器502係以重疊方式配置於後述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第二端部5011b側。因此,第一過濾器502係配置於較第一端部5011a以第一反射構件503之厚度量靠第二端部5011b側之位置。
又,可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502。可以阻塞第一端部5011a之方式配置,是指例如在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配置第一過濾器502,並藉由第一過濾器502阻塞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
第一反射構件503係材料為微波反射性材料且具有可反射導入筒狀構件501內之微波之多數孔503a之平板狀構件,該多數孔503a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502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通過。孔503a例如由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表面5031連通至內面5032。各孔503a之直徑設定為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502之內容物通過且反射導入於導入口5013之微波的尺寸。各孔503a的尺寸只要例如為可使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中至少通過第一過濾器502之內容物通過之尺寸以上之尺寸即可,例如可為可使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中去除以第一過濾器502分離之固相樹脂後之部分通過的尺寸,也可為可使包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例如第一反射構件503可為不鏽鋼等微波反射性材料之網等,該網具有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502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的多個開口部。該開口部係相當於第一反射構件503所具有之孔。又,第一反射構件503例如可利用與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第一反射構件106相同者,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第一反射構件503之一例,係使用不鏽鋼製打孔金屬片,該不鏽鋼製打孔金屬片具有圓形多數孔503a,該圓形多數孔503a係直徑大於固相樹脂且具有反射導入於導入口5013之微波的尺寸。藉此,第一反射構件503可使通過第一過濾器502之內容物通過,且反射導入於導入口5013之微波。
又,圖9、圖10(b)、圖10(d)等係用以說明之圖,該等圖之設置於第一反射構件503之多數孔503a之尺寸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之尺寸的關係、或多數孔503a之數目等係用以說明者,並不一定與實際第一反射構件503相同。又,第一反射構件503可不為平板狀構件。
第一反射構件503只要為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502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通過,且反射導入於導入口5013之微波者,則可以任意材料構成,又,可為上述以外之任意形狀或構造。藉此,第一反射構件503係反射由導入口5013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之微波,並可使通過至少第一過濾器502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通過。例如可使多數開口部中最寬部分之長度小於導入於導入口5013之微波之半波長,且使其開口部之最窄部分較通過第一過濾器502之內容物寬。該網之多數開口部之平面形狀等不拘。
又,將重疊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503之後述第一過濾器502進行補強、支持時,第一反射構件503之材料較佳為金屬等強度高之材料。
第一反射構件503係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方式配置。以阻塞第一端部5011a之方式配置,是指例如在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配置第一反射構件503,並藉由第一反射構件503阻塞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以第一反射構件503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方式配置,例如可為以使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之微波不由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通過至外側之方式,將第一反射構件503配置於筒狀構件501。又,以第一反射構件503阻塞筒狀構件501,例如可為以使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在不通過第一反射構件503下不由第一端部5011a移動至外部之方式設置第一反射構件503。以第一反射構件503阻塞筒狀構件501,藉此,例如可通過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係可由第一端部5011a側之第一開口部5012a通過第一反射構件503,並在筒狀構件501內部與外部間移動。
於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第二端部5011b側重疊配置第一過濾器502。第一過濾器502係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表面5031上。
又,第一過濾器502以重疊方式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503下側時,第一過濾器502較佳為固定於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第一端部5011a側。
又,第一反射構件503可配置於軸方向位置相對於第一端部5011a為第二端部5011b側之位置。例如第一反射構件503可以與第一端部5011a之距離為3cm以下,較佳為1cm以下之範圍配置於較第一端部5011a靠第二端部5011b側之位置。亦即,第一反射構件503只要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即可。以阻塞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503,是指以阻塞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或其附近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503。第一端部5011a側例如可為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或其附近。
又,第一反射構件503之平面形狀例如可為可阻塞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之形狀及尺寸。
第二過濾器504例如為由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者。第二過濾器504例如可使用與上述第一過濾器502相同者,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又,第二過濾器504係與第一過濾器502相同或相異。例如第二過濾器504之材質只要為微波透過性材料,可為與第一過濾器502相同材質或相異材質。又,例如第二過濾器504所具有多數孔只要為可由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尺寸或形狀等,則可為與第一過濾器502相同尺寸或形狀等的孔,也可為相異尺寸或形狀等的孔。
第二過濾器504係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以阻塞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第二過濾器504,是以阻塞指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或其附近之方式配置第二過濾器504。第二端部5011b側例如可為第二端部5011b,也可為第二端部5011b之附近。以第二過濾器504阻塞筒狀構件501,是指例如以在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不通過第二過濾器504下不由第二端部5011b移動至外部之方式配置第二過濾器504。以第二過濾器504阻塞筒狀構件501,藉此,例如可通過第二過濾器504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由第二端部5011b側之第二開口部5012b通過第二過濾器504,並可在筒狀構件501內部與外部間移動。又,在此內容物係包括作為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供給者之概念。
第二過濾器504可配置於軸方向位置相對於第二端部5011b為第一端部5011a側之位置,例如可以與第二端部5011b與之距離為3cm以下,較佳為1cm以下之範圍相對於第二端部5011b配置於第一端部5011a側之位置。在此,第二過濾器504係以重疊方式配置於後述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第一端部5011a側。因此,第二過濾器504係配置於較第二端部5011b以第二反射構件505之厚度量靠第一端部5011a側之位置。
又,可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之方式配置第二過濾器504。以阻塞第二端部5011b之方式配置,是指例如在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配置第二過濾器504,並藉由第二過濾器504阻塞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
第二反射構件505係可使通過至少第二過濾器504之內容物(例如以第二過濾器504去除固相樹脂後之內容物)通過之微波反射構件。第二反射構件505例如可使用與上述第一反射構件503相同者,故省略詳細說明。在此舉第二反射構件505使用材料為微波反射性材料並具有多數孔之平板狀構件為例說明,該多數孔係可反射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之微波,且可使通過至少第二過濾器504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例如去除固相樹脂後之內容物)通過。
又,第二反射構件505係與第一反射構件503相同或相異。例如第二反射構件505之材質只要為具有微波反射性材料,則可為與第一反射構件503相同材質或相異材質。又,例如只要第二反射構件505所具有多數孔為可使去除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內容物通過的尺寸或形狀等,則可為與第一反射構件503所具有孔503a相同尺寸或形狀等的孔,也可為相異尺寸或形狀等的孔。
第二反射構件505係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之方式配置。以阻塞第二端部5011b之方式配置,是指例如在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配置第二反射構件505並藉由第二反射構件505阻塞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以第二反射構件505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之方式配置,例如可為以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之微波不由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通過至外側之方式,將第二反射構件505配置於筒狀構件501。又,以第二反射構件505阻塞筒狀構件501,例如可為以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在不通過第二反射構件505下不由第二端部5011b移動至外部之方式設置第二反射構件505。以第二反射構件505阻塞筒狀構件501,藉此例如可通過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係由第二端部5011b側之第二開口部5012b通過第二反射構件505,並可在筒狀構件501內部與外部間移動。又,在此之內容物係包括作為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供給者之概念。
第二過濾器504重疊配置於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第一端部5011a側。第二過濾器504係配置於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表面上。
又,第二反射構件505可配置於軸方向位置相對於第二端部5011b為第一端部5011a側之位置。例如第二反射構件505可配置於以與第二端部5011b之距離為3cm以下,較佳為1cm以下之範圍相對於第二端部5011b為第一端部5011a側之位置。亦即,第二反射構件505可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以阻塞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第二反射構件505,是指以阻塞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或其附近之方式配置第二反射構件505。第二端部5011b側例如可為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或其附近。
又,第二反射構件505之平面形狀只要為例如可阻塞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之形狀及尺寸即可。
又,第一反射構件503及第二反射構件505較佳為以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部之微波不會洩漏於外部並密閉於筒狀構件501內之方式裝設於筒狀構件501。
又,將第一過濾器502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可為以分隔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之一態樣,例如可為以分隔筒狀構件501內部與筒狀構件501外部之方式配置第一過濾器502。以分隔第一過濾器502之方式配置,是指例如在以第一過濾器502分隔之2個區域間中,以筒狀構件501內部之內容物不通過第一過濾器502且不移動之方式設置第一過濾器502。此於將第一反射構件503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將第二過濾器504以防止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及將第二反射構件505以防止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亦同。
又,管柱5可為可分割及組裝者。例如可使筒狀構件501為可裝卸之2個或3個以上筒狀構件,且於該等構件中之含第一端部5011a之構件(無圖示)裝設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並在分割構件中之含第二端部5011b之構件(無圖示)裝設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又,用以可裝卸筒狀構件之構造係公知技術,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例如可在連接筒狀構件之部分設置接頭等。又,可使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組、及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組之至少一者可由管柱5裝卸。又,可裝卸過濾器等之構造係公知技術,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如上述使管柱5為可裝卸構造,藉此可於筒狀構件501之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二過濾器504間加入固相樹脂等無法通過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二過濾器504之固形物。
又,可於筒狀構件501側面等設置用以加入固相樹脂等所使用可開閉之蓋或栓(無圖示)等。
圖11係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管柱5裝設於固相合成所使用裝置主要部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1(a))、及其XIb-XIb線之剖面圖(圖11(b))。
接著使用圖11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管柱5裝設於固相合成所使用裝置之方法一例。以覆蓋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裝設於底面7012具有開口部7011之第一蓋701a。開口部7011係為了供給及排出處理所利用液體(例如反應所使用溶液或洗淨等所使用洗淨液等)或氣體等而設置。第一蓋701a係以在與筒狀構件501側面間不產生間隙之方式裝設。可於第一蓋701a及筒狀構件501預先設置接頭(無圖示)。又,將與第一蓋701a相同之第二蓋701b以覆蓋管柱5之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裝設。第一蓋701a之開口部7011裝設有供給及排出處理所利用液體或氣體等之管702a。又,第二蓋701b之開口部7011裝設有供給及排出處理所利用液體或氣體等之管702b。接著,於該管702a及管702b之至少一者連接有例如泵(無圖示)、閥(無圖示)、或加入液體或氣體等之容器(無圖示)。
例如由管702a將液體或氣體等以泵等供給於第一蓋701a,藉此可於管柱5內部供給液體或氣體。又,管柱5內部之內容物之液體或氣體可由第二蓋701b之開口部7011經過管702b排出。一邊由管702a供給液體或氣體一邊由管702b排出管柱5內之內容物,藉此可在管柱5內連續流通內容物。
同樣地,例如由管702b將液體或氣體等供給於第二蓋701b,藉此可於管柱5內部供給液體或氣體。又,管柱5內部之內容物之液體或氣體係可由第一蓋701a之開口部7011經過管702a排出。
一邊由管702b供給液體或氣體一邊由管702a排出管柱5內之內容物,藉此可於管柱5內連續流通內容物。又,管柱5內是指例如筒狀構件501內側、或筒狀構件501內側之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組與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組兩者所夾區域。在此之區域可為空間。
又,第一蓋701a及第二蓋701b可使用任意材質。例如可使用合成樹脂等微波透過性材料,也可使用不鏽鋼等金屬之微波反射性材料等。
又,取代將與管702a連接之第一蓋701a及與管702b連接之第二蓋701b裝設於筒狀構件501,可將可供給及排出內容物之配管(無圖示)分別直接連接於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及第二端部5011b。
於筒狀構件501之導入口5013連接有導波管801,該導波管801係與微波振盪器8連接。導入口5013與導波管801之端部可以任意方式連接。例如可於筒狀構件501外側且導入口5013外周之部分設置接頭等,並藉由該接頭連接導波管801與導入口5013。又,可將設置於導波管801之端部之凸緣以螺絲固定於筒狀構件501側面之導入口5013之周圍。如上述連接,藉此可將微波振盪器8所射出微波經過導波管801及導入口5013供給於管柱5內。又,較佳為在導波管801與筒狀構件501間設置微波洩漏防止之密封構件(無圖示)等。又,只要以導波管801之開口部阻塞導入口5013之方式配置,則導波管801不需一定要裝設於筒狀構件501,可以導波管801之筒狀構件501側之端部與筒狀構件501之導入口5013之周圍相接之方式,配置管柱5及導波管801等。
又,在此雖將導入口5013透過導波管801與微波振盪器8連接,但可取代導波管801而使用同軸纜線及天線等連接導入口5013與微波振盪器8。又,可將設置管柱5之導入口5013之部分配置於與微波振盪器8連接之導波管(無圖示)內。
又,與管柱5連接之微波振盪器8可為任意微波振盪器,又,微波振盪器8所射出微波之頻率或強度等不拘。微波振盪器8係例如具有磁控管、調速管、磁旋管、或半導體型振盪器等之微波振盪器8。微波振盪器8所射出微波頻率例如可為915MHz、2.45GHz或5.8GHz,也可為300MHz~300GHz之範圍內之頻率。又,導波管801例如可使用因應微波振盪器8所射出微波頻率等之導波管。
又,與上述裝置之連接為一例,管柱5可因應所連接裝置以任意方式連接。
以下簡單說明使用本實施形態5之管柱5之肽固相合成處理。將本實施形態5之管柱5裝設於如圖11所示進行固相合成之裝置,藉此可進行固相合成,該固相合成係與使用上述實施形態3之處理裝置3進行之肽固相合成相同之固相合成。此時,例如上述實施形態3之具體例等中,取代將固相樹脂等加入處理裝置3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而將固相樹脂等加入管柱5之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二過濾器504間,且取代由處理裝置3之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液體等內容物,而由圖11所示管702b供給內容物,取代由處理裝置4之第一開口部1011a排出內容物,而由圖11所示管702a排出內容物,藉此可在筒狀構件501內進行固相合成,該固相合成係與上述實施形態3之具體例等相同。控制由管702b之內容物供給、或控制由管702a之內容物排出等,例如可以裝設於管702b或管702a之泵或弁等(無圖示)控制。又,處理所使用內容物、處理順序、或處理重複次數等係與上述實施形態3之具體例等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又,可一邊於管柱內流通液體等內容物,一邊進行上述固相合成所進行處理中的1個以上處理,也可在不流通內容物下進行。
又,可於管柱5設置用以供給氮氣等氣體之噴嘴(無圖示)等,一邊藉由由該噴嘴供給之氣體所產生氣泡等而攪拌管柱5內之液體,一邊進行上述固相合成處理中的1個以上處理。
又,使用上述實施形態5之管柱5之肽固相合成處理係一例,可進行上述以外之肽固相合成。
以上,本實施形態中,可以阻塞微波反射性材料之筒狀構件501之開口之第一端部5011a側及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具備第一反射構件503及第二反射構件505,並由筒狀構件501之導入口5013將微波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藉此使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之微波不易透過至筒狀構件501外部,可有效率照射微波。藉此例如可增加微波照射處理量等。
又,第一端部5011a及第二端部5011b係以可使內容物至少一部分通過之第一過濾器502、第一反射構件503、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阻塞,故可由第一端部5011a往第二端部5011b一邊於筒狀構件501內流通內容物一邊照射微波進行處理,並由第二端部5011b往第一端部5011a一邊於筒狀構件501內流通內容物一邊進行處理,可彈性對應各種處理。又,不論於任何方向流通內容物,第一端部5011a及第二端部5011b係分別以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二過濾器504阻塞,故可防止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中分離對象之固相樹脂由筒狀構件501內流出至外部。
又,本實施形態之管柱5中,第一過濾器502係以重疊方式配置於金屬等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第一反射構件503,故可藉由第一反射構件503補強、支持第一過濾器502。因此例如可將單獨不易以分隔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之低硬度材料所構成之第一過濾器502、或薄片狀第一過濾器502等,以分隔筒狀構件501內之方式配置。藉此可增加第一過濾器502之選擇性。
又,同樣地,第二過濾器504與金屬等反射性材料所構成之第二反射構件505係以重疊方式配置,故可藉由第二反射構件505補強、支持第二過濾器504。因此,例如可將單獨不易以分隔方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之低硬度材料所構成之第二過濾器504、或薄片狀第二過濾器504等以分隔筒狀構件501內之方式配置。藉此可增加第二過濾器504之選擇性。
(第一變形例) 圖12(a)~圖12(c)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管柱之第一變形例之剖面圖,係相當於圖9(b)之剖面圖。
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將第一過濾器502重疊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情形,但只要將第一過濾器502配置在較於第一反射構件503靠第二端部5011b側,則可不將第一過濾器502直接以重疊方式配置於第一反射構件503。
例如圖12(a)所示,可以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不直接重疊之方式配置。此時透過第一過濾器502之微波係被第一反射構件503反射,可防止微波由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透過至外部,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
又,取代將第一過濾器502配置於較第一反射構件503靠第二端部5011b側,如圖12(b)所示,可將第一過濾器502配置於較第一反射構件503靠第一端部5011a側,此時以第一反射構件503反射微波,藉此使微波不易由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透過,可有效率利用微波。又,圖12(b)中表示第一過濾器502配置於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之例。此時,藉由第一過濾器502可防止筒狀構件501內之固相樹脂由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移動至外部,故第一反射構件503亦可使用可使固相樹脂通過者。例如第一反射構件503可使用具有多數孔者,該多數孔具有固相樹脂可通過之形狀及尺寸。但此時微波不易照射於含有固相樹脂之內容物,該內容物係存在於第一反射構件503與第一過濾器502間,故若增加第一反射構件503與第一過濾器502間之距離,則有可能降低固相合成處理效率。又,此時,第一過濾器502可以微波透過性材料以外之材料構成。
又,作為將第一過濾器502配置於較第一反射構件503靠第一端部5011a側之情形之一態樣,如圖12(c)所示,可將第一反射構件503重疊配置於第一過濾器502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面。又,圖12(c)中表示將第一過濾器502配置於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之例。此時係使第一反射構件503與第一過濾器502間無距離,可防止如上述固相合成處理效率降低,並可將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以重疊方式配置,藉此可以第一反射構件503補強、支持第一過濾器502。如上述實施形態或圖12(c),將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以重疊方式,藉此可以第一反射構件503補強第一過濾器502,可增加第一過濾器502之選擇性。
(第二變形例) 圖13(a)~圖13(c)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管柱之第二變形例之剖面圖,係相當於圖9(b)之剖面圖。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將第二過濾器504重疊配置於第二反射構件505之情形,但只要將第二過濾器504配置於較第二反射構件505靠第一端部5011a側,則可不將第二過濾器504直接重疊配置於第二反射構件505。
例如圖13(a)所示,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可以不直接重疊之方式配置。此時,透過第二過濾器504之微波係以第二反射構件505反射,可防止微波由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透過至外部,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但此時微波亦照射於不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該內容物係存在於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間,故相較於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重疊之情形,係無法有效率利用微波。又,此時無法藉由第二反射構件505補強第二過濾器504。
又,取代將第二過濾器504配置於較第二反射構件505靠第一端部5011a側,如圖13(b)所示,可將第二過濾器504配置於較第二反射構件505靠第二端部5011b側,此時以第二反射構件505反射微波,藉此微波不易由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透過,可有效率利用微波。又,圖13(b)中表示將第二過濾器504配置於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之例。此時,藉由第二過濾器504可防止筒狀構件501內之固相樹脂由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第二開口部5012b移動至外部,故第二反射構件505亦可使用可使固相樹脂通過者。例如第二反射構件505可使用具有多數孔者,該多數孔係具有固相樹脂可通過之形狀及尺寸。但此時微波不易照射於含有固相樹脂之內容物,該內容物係存在於第二反射構件505與第二過濾器504間。又,此時,第二過濾器504可以微波透過性材料以外之材料構成。
又,作為將第二過濾器504配置於較第二反射構件505靠第二端部5011b側之情形之一態樣,如圖13(c)所示,可於第二過濾器504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面重疊配置第二反射構件505。又,圖13(c)中表示第二過濾器504配置於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之例。此時可使第二反射構件505與第二過濾器504間無距離,可防止如上述固相合成處理效率降低,並將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以重疊方式配置,藉此可以第二反射構件505補強、支持第二過濾器504。如上述實施形態或圖13(c),將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以重疊方式配置,藉此可以第二反射構件505補強第二過濾器504,可增加第二過濾器504之選擇性。
又,作為上述實施形態5、及其第一變形例之管柱5之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亦可使用上述第二變形例中圖13(a)~圖13(c)分別說明之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組合之任一者。又,作為上述實施形態5及其第二變形例之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亦可使用使用上述第一變形例中圖12(a)~圖12(c)分別說明之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組合之任一者。例如管柱5只要具有上述實施形態5及其第一變形例中說明之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組合之任一者、及上述實施形態5及其第二變形例中說明之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組合之任一者即可。
(實施形態6) 本實施形態之管柱如下:分別使用反射微波過濾器取代上述實施形態5中說明管柱5中之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以及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
圖1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管柱一例之立體圖(圖14(a))、及其XIVb-XIVb線之剖面圖(圖14(b))。但圖14(b)中省略閥之剖面等。
本實施形態之管柱6係具備筒狀構件501、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筒狀構件501係具有第一端部5011a、第二端部5011b、導入口5013、及微波透過性構件5014。又,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以外之構成係與上述實施形態5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一反射過濾器603係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一體化所構成之過濾器,係由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並反射由導入口5013導入之微波之過濾器。第一反射過濾器603例如可利用不鏽鋼製等金屬製網、或將多數金屬網等重疊燒結一體化之金屬過濾器等。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可利用與第一反射過濾器205相同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第一反射過濾器603係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方式配置於第一端部5011a。又,第一反射過濾器603係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一體化者,故可與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同樣地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例如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可配置於較第一端部5011a靠第二端部5011b側之位置。例如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可以與第一端部5011a之距離為3cm以下,較佳為1cm以下之範圍配置於較第一端部5011a靠第二端部5011b側之位置。
第二反射過濾器605係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一體化所構成之過濾器,係由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並反射由導入口5013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之微波之過濾器。第二反射過濾器605可利用與第一反射過濾器603相同者。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可使用相同者或相異者。
第二反射過濾器605係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之方式配置於第二端部5011b。又,第二反射過濾器605係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一體化者,故可與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同樣地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例如第二反射過濾器605可配置於相對於第二端部5011b為第一端部5011a側之位置。例如第二反射過濾器605可以與第二端部5011b之距離為3cm以下,較佳為1cm以下之範圍配置於較第二端部5011b靠第一端部5011a側之位置。
又,不易單獨將第一反射過濾器603配置於筒狀構件501內時,可將補強用框等裝設於第一反射過濾器603。此於第二反射過濾器605亦同。
如此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之微波不易透過至筒狀構件501外部,可有效率照射微波。又,設置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藉此可由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
又,第一端部5011a及第二端部5011b係以可使內容物至少一部分通過之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阻塞,故可一邊由第一端部5011a往第二端部5011b於筒狀構件501內流通內容物一邊照射微波進行處理,可一邊由第二端部5011b往第一端部5011a於筒狀構件501內流通內容物一邊進行處理,可彈性對應各種處理。又,不論於任何方向流通內容物,第一端部5011a及第二端部5011b分別以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阻塞,故可防止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中分離對象之固相樹脂由筒狀構件501內流出至外部。
又,可使用上述實施形態6之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取代圖9及圖13(a)~圖13(c)所示實施形態5及其第2變形例中分別說明之管柱5所具有之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可使用上述實施形態6之第二反射過濾器605取代圖9及圖12(a)~圖12(c)所示之實施形態5及其第一變形例中分別說明之管柱5所具有之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例如管柱只要具有上述實施形態5及其第一變形例中分別說明之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之組合及第一反射過濾器603之任一者、及上述實施形態5及其第二變形例中分別說明之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之組合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之任一者即可。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導入口5013之設置位置只要為筒狀構件501側面之第一反射構件503與第二反射構件505間即可,其位置不拘。在此,導入口5013、第一反射構件503、及第二反射構件505之位置例如為筒狀構件501之軸方向位置。又,使用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取代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時,上述第一反射構件503可解讀取代為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同樣地,使用第二反射過濾器605取代第二過濾器504及第二反射構件505時,上述第二反射構件505可解讀取代為第二反射過濾器605。
例如圖12(a)所示,第一反射構件503相對於第一過濾器502配置於第一端部5011a側,且第一反射構件503與第一過濾器502以不重疊方式分離配置時,可將導入口5013設置於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一反射構件503間。
又,如圖13(a)所示,第二反射構件505相對於第二過濾器504配置於第二端部5011b側,且第二反射構件505與第二過濾器504以不重疊方式分離配置時,可將導入口5013設置於第二過濾器504與第二反射構件505間。
又,上述實施形態5及6中說明使用作為容器之筒狀構件501具備導入口5013且由該導入口5013於筒狀構件501內導入(換言之為照射)微波之例,但筒狀構件501可具有於筒狀構件501內照射微波之出射部(無圖示)並由該出射部於筒狀構件501內照射微波。微波出射部係於筒狀構件501內照射微波之出射部分。出射部只要例如可將照射手段等所照射微波射出(換言之為導入)於筒狀構件501內,則可為任意構造或形狀等。出射部例如可為上述實施形態5及6之導入口5013。又,出射部之位置可為上述微波之射出位置。又,相對於導入口5013之第一過濾器502、或第一反射構件503、第二過濾器504、第二反射構件505等位置關係之說明係可解讀取代為相對於射出位置之位置關係之說明。
又,說明上述管柱5中,導入口等出射部設置於筒狀構件501側面、且第一過濾器502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503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側之方式配置、第二過濾器504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第二反射構件505以阻塞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側之方式配置之情形,但只要管柱5中,例如第一過濾器502以分隔使用作為容器之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第一反射構件503於較射出位置靠第一端部5011a側以分隔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射出位置配置於第一端部5011a與第二端部5011b間、第二過濾器504於較第一過濾器502及第一反射構件503靠第二端部5011b側以分隔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第二反射構件505於較第一過濾器502及射出位置靠第二端部5011b側以分隔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即可。在此,射出位置例如可為設置導入口5013等出射部之軸方向位置等。此時,第一過濾器502或第一反射構件503可裝設於第一開口部5011a,第二過濾器504或第二反射構件505可裝設於第二開口部5011b。此時,於筒狀構件501內照射之微波不易射出於較筒狀構件501、第一反射構件503及第二反射構件505靠外側,可有效率照射微波。又,此時,固相樹脂等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可供給於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二過濾器504間。
又,例如可為上述管柱6中,第一反射過濾器603於較射出位置靠第一端部5011a側以分隔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射出位置配置於第一端部5011a與第二端部5011b間,第二反射過濾器605於較射出位置靠第二端部5011b側以分隔筒狀構件501之方式配置。
又,上述實施形態5及6中說明之管柱5及6等管柱可裝設於處理裝置並利用,該處理裝置係如圖11所示用以進行固相合成或其他處理者,也可為構成該處理裝置一部分者。例如處理裝置可為對管柱5及6裝設照射手段者,該照射手段係具有微波振盪器8及導波管801等。又,管柱5及6等管柱可為用以進行固相合成或其他處理等之處理裝置。
又,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或管柱以固相合成合成1個肽,於該1個肽合成之胺基酸數只要為2個以上即可,其數目不拘。例如於1個肽合成之胺基酸數可為2個以上且未滿20個,也可為20個以上且未滿50個,也可為50個以上。例如使用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或管柱以固相合成合成之肽,可為合成胺基酸數為2個~約未滿20個之寡聚肽,也可為合成胺基酸數為約20個以上之聚肽。又,所合成肽可為約50個以上胺基酸已鍵結之聚肽之一態樣之蛋白質。又,於1個肽合成之胺基酸之種類、或於1個肽合成之胺基酸之配列順序等不拘。
又,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或管柱使用於製作任意物質所使用之1個或2個以上之肽固相合成。例如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1個及2個之處理裝置用於製作抗體所使用之1個或2個以上之肽(例如寡聚肽或聚肽)固相合成。例如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或管柱用於使用作為抗體原料之1個或2個以上之肽固相合成,也可用於構成抗體之1個或2個以上之肽或其一部分(例如構成抗體之1個或2個以上之聚肽或其一部分)之固相合成。
又,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或管柱用於包括肽固相合成之處理。例如可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或管柱將特定肽固相合成後,進一步使用該處理裝置或管柱,於該固相合成之特定肽進一步鍵結特定物質(例如糖等)。例如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或管柱用於糖肽固相合成。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將處理裝置或管柱用於合成肽之固相合成之情形,該肽係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但使用處理裝置或管柱所進行處理並不限於肽固相合成處理,可為肽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例如可用於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或用於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
例如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或管柱可利用於包括以下步驟的處理,該步驟係如固相合成而由容器101、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分離固形物。由內容物分離之固形物例如為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存在之固形物、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與第二反射過濾器206間存在之固形物、或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二過濾器504間存在之固形物、或第一反射過濾器603與第二反射過濾器605間存在之固形物。例如將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管柱5、及管柱6用於包括如此分離固形物之步驟的肽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時,有關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管柱5及管柱6之固相樹脂之說明可解讀取代為有關於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說明。例如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因應固相樹脂尺寸決定之構成可變更為因應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尺寸決定之構成。
例如使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之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或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管柱5及6之第一過濾器502、第二過濾器504、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為過濾器,該過濾器係具有多數孔且用以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藉此可將處理裝置或管柱利用於包括以下步驟的處理,該步驟係由容器101、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分離對象之固形物。
在此,容器101及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例如為具有液體之內容物。內容物所具有液體例如可為原料等處理對象,也可為溶劑等,其成分等不拘。該液體可為例如於溶劑等溶解物質之溶液。容器101內之內容物可具有例如液體及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內容物例如可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懸濁液。在此,固形物例如為固體狀態者。又,固形物可為不具流動性且可以過濾器等分離者。固形物例如可為凝膠狀。分離對象之固形物較佳為具有例如在內容物液體中具有流動性之形狀或尺寸。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為粒狀、碎片狀、粉體狀之固形物。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及管柱係可利用於處理之裝置,該處理例如包括以下步驟,該步驟係於容器或筒狀構件內照射微波之步驟、及由容器或筒狀構件內具有液體之內容物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步驟。肽固相合成亦為該處理一例。
例如即使對處理裝置1之容器101內之較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區域進行照射微波處理,該區域內存在之固形物在處理後以第一過濾器105由內容物分離,無法作為處理所得生成物或中間生成物等而殘留於容器101內。因此,於該等區域中照射微波並進行有關固形物之處理有時係徒勞無功。但藉由設置第一反射構件106之構成,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在較用以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第一過濾器105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區域中較第一反射構件106靠第一端部1015a側之區域,且微波不易照射於無法分離固形物之區域、或不存在固形物之區域等,可有效率利用微波。關於此點在將處理裝置2~處理裝置4、管柱5或管柱6用於包括分離固形物之步驟的處理時亦同。
上述實施形態1~4之處理裝置中,使用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分離之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可為在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前就含有於內容物之固形物,也可為因在容器101或容器301內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而生成之固形物。此在使用上述實施形態5及6之管柱之第一過濾器502、第二過濾器504、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而分離之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亦同。
在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前就含有於內容物之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為流動床之固體觸媒、或具有可獲得用以調節微波吸收性之流動性的尺寸等之基座、或吸附其他物質之吸附材、或固相單體等處理所利用固形物。流動床之固體觸媒可舉例如鈀碳(Pd/C)觸媒、鉑碳(Pt/C)觸媒、固體酸觸媒、沸石系觸媒等。又,在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前就含有於內容物之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可為固狀雜質等。
因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而生成之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可為於微波照射之容器101、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由內容物中之液體藉由化學反應等生成之固形物,也可為在微波照射之容器101、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因內容物中之液體固化或結晶成長而生成之固形物。
又,因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而生成之固形物例如可為在微波照射之容器101、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將在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前就含有於內容物之固形物與其他物質藉由化學反應等而生成之固形物;也可為在微波照射之容器101、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將在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前就含有於內容物之固形物藉由化學反應等而分解之固形物;也可為在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前就含有於內容物之固形物之表面照射微波,使相同物質或相異物質吸附、接著、成長藉此生成之固形物。又,在此所述其他物質或相同物質可為固體、液體或氣體。又,在進行微波照射處理等前就含有於內容物之固形物,較佳為加入於容器101內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端部1015b間、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與第二端部1015b間、容器301內之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與第二反射過濾器206間、筒狀構件501之第一過濾器502與第二過濾器504間、或第一反射過濾器603與第二反射過濾器605間。
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可為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或管柱處理之對象之固形物、或處理所生成固形物等處理目的物,也可為觸媒或基座等處理所利用固形物,也可為不需物,也可為混合該等2個以上者。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尺寸等不拘。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可為析出物。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可為內容物中之浮遊物或沉殿物。處理裝置或管柱中所進行處理為肽固相合成時,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為固相樹脂。
使用如上述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進行之由內容物分離固形物之處理,例如可為包括1個以上步驟的處理,該步驟係由內容物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例如使用如此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進行之處理可為進行1個以上下述兩組中至少一組之處理。第一組為:對含有液體之內容物照射微波之步驟;使用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之任一者並由內容物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步驟之後於容器101內追加作為內容物之液體等之步驟;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之步驟;及使用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之任一者並由內容物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步驟的組。第二組為:於容器101內追加作為內容物之液體等之步驟;及使用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之任一者並由內容物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步驟的組。此在使用上述管柱5或管柱6進行之處理亦同。
以下說明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之處理裝置使用於肽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的具體例。
(A)用於使用固形物及液體生成固形物之處理之例 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用於例如藉由水熱合成之沸石合成。例如Al(鋁)源係使用金屬鋁或鋁酸鈉、氫氧化鋁等,Si(矽)源係使用二氧化矽粉末或二氧化矽凝膠等,在鹼(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與水存在下,藉由微波照射之高溫高壓熱水條件進行反應,藉此可生成結晶性鋁矽酸鹽之沸石多晶膜。處理結束後,以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分離固形物之沸石多晶膜,藉此可由內容物分離生成物質。此時,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係使用具備多數孔的過濾器,該多數孔係用以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即沸石多晶膜。
(B)用於使用固形物之觸媒之處理之例 (B-1) 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用於例如可利用作為生物柴油燃料之甲基酯之生成處理。例如於容器101加入含有大量廢食用油等油脂(三酸甘油酯)之物質及流動床之固體觸媒,於容器101內照射微波,藉此在一個容器內同時進行上述物質之酯交換反應及遊離脂肪酸之酯化反應,並生成甲基酯。在此使用之固體觸媒係例如混合具有適合所照射微波之介電損耗係數及磁性損耗係數大之特性之物質、及具有反應活性點之物質之混成固體觸媒。該處理中,於容器101內加入處理對象之物質等,並將固體觸媒加入於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上方,照射微波並結束生成物之生成後,以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分離固形物之固體觸媒,藉此可由含有所生成物質之內容物去除固體觸媒。
又,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係使用具備多數孔的過濾器,該多數孔係用以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固體觸媒。此在以下說明之使用其他流動床之固體觸媒之處理中亦同。
(B-2) 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用於例如以鈴木-宮浦耦合為代表之Pd(鈀)固體觸媒反應。該處理係例如以鹵化合物及有機硼氧化合物為原料,並使用在微波吸收能高之活性碳等表面擔載金屬Pd之流動床之Pd/C(鈀/碳)固體觸媒,在甲苯等微波吸收能低之溶劑中照射微波並進行交叉耦合,藉此生成聯芳化合物等具有芳香環-芳香環鍵結之物質。該處理中,該處理中,於容器101內加入處理對象之物質等,將固體觸媒加入於與上述固相樹脂相同處,照射微波並結束生成物之生成後,以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分離固形物之固體觸媒,藉此可由含有所生成物質之內容物去除固體觸媒。
(B-3) 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用於微波照射無溶劑反應,其係例如利用氧化鋁、二氧化矽凝膠等固相載體之寬廣表面。例如流動床之固體觸媒係混合氧化鋁、二氧化矽凝膠等多孔質固相載體、觸媒及鹼,使用混合有原料者,在無溶劑下對該流動床之固體觸媒照射微波並進行各種有機合成,藉此可獲得各種合成生成物。該處理中,將固體觸媒加入與上述固相樹脂相同處,照射微波並結束生成物之生成後,以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分離固形物之固體觸媒,藉此可由含有所生成物質之內容物去除固體觸媒。
(C)用於使用微波基座之處理之例 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用於合成反應,該合成反應係例如利用易吸收微波之SiC(碳化矽)、或碳、鐵氧體等微波基座(固形物)。例如在微波吸收能低之甲苯溶劑等溶劑中,在共存有原料及微波基座小片之狀態下照射微波並加熱,藉此可獲得各種合成生成物。該處理中,將原料加入於容器101內,並將微波基座加入與上述固相樹脂相同處,照射微波並結束處理後,以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分離固形物之微波基座,藉此可由含有生成物質之內容物去除微波基座。在此使用之第一過濾器105、第一反射過濾器205、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係使用具備多數孔的過濾器,該多數孔係用以分離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微波基座。
(D)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之例 例如可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用於使用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樹脂等之固相合成,例如DNA等核苷酸鏈固相合成。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係公知技術,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例如DNA等核苷酸鏈固相合成係公知技術,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又,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用於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時,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肽之固相樹脂之說明可解讀取代為例如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說明。例如用於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時,將肽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內容物分離之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係可為將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內容物分離之第一過濾器105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此在將實施形態3及4之處理裝置3及處理裝置4用於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時之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亦同。例如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所具有多數孔可為無法使內容物所含有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之固相樹脂通過的尺寸,且為可使內容物之固相樹脂以外通過的尺寸。又,將圖3(b)或圖3(c)所示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之處理裝置1用於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時,可將可使肽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通過之第一反射構件106例如解讀取代為可使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通過之第一反射構件106。例如第一反射構件106可使用具有可使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通過之尺寸之孔。又,將圖4所示實施形態2之處理裝置2用於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時,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係具有用以將肽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內容物分離之多數孔,該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例如可為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該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係具有將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內容物分離之多數孔。又,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二反射構件108、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等材質等可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相同。
又,將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用於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時,與用於上述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時同樣地,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的固相樹脂之說明可解讀取代為容器101內之內容物所含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說明。
又,可使用上述實施形態5或實施形態6中說明之管柱進行使用上述說明之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進行之肽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此時亦可發揮與上述相同之效果。又,此時,上述說明之容器101、第一過濾器105、第二過濾器107、第一反射構件106、第二反射構件108、第一反射過濾器205及第二反射過濾器206分別可解讀取代為筒狀構件501、第一過濾器502、第二過濾器504、第一反射構件503、第二反射構件505、第一反射過濾器603及第二反射過濾器605。
又,將上述實施形態5或6中說明之管柱5或6用於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時,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肽之固相樹脂之說明可解讀取代為例如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說明。例如將管柱5或6用於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時,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的肽之固相樹脂之說明可解讀取代為例如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說明。又,將管柱5或6用於固相合成以外之處理時,與用於上述肽以外之固相合成時同樣地,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的固相樹脂之說明可解讀取代為筒狀構件501內之內容物所含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之說明。
(實施形態7) 以下說明將上述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圖1所示處理裝置1用於照射微波進行之核苷酸鏈固相合成之情形,其係肽固相合成以外之固相合成處理。照射微波進行之核苷酸鏈固相合成例如為包括1個以上照射微波進行之步驟的核苷酸鏈固相合成。
又,上述實施形態1之固相樹脂之說明例如可解讀取代為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說明。例如將圖1所示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用於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時,將肽固相合成所使用之固相樹脂由內容物分離之第一過濾器105可為將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由內容物分離之第一過濾器105。例如第一過濾器105所具有多數孔可為無法使內容物所含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通過之尺寸,且使內容物之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以外通過之尺寸。又,第一過濾器105、第一反射構件106等材質等例如可與上述實施形態之與處理裝置1相同。
核苷酸鏈是指2個以上核苷酸已鍵結者。核苷酸鏈是指例如2個以上核苷酸已鍵結磷酸二酯者。構成一個核苷酸鏈之核苷酸數若為2個以上,則其數不拘。核苷酸鏈例如可為約20以下數目之核苷酸已鍵結之寡聚核苷酸,也可為寡聚核苷酸以上數目之核苷酸已鍵結之聚核苷酸。構成一個核苷酸鏈之多數核苷酸分別具有之鹼種類、或構成一個核苷酸鏈之多數核苷酸之鹼配列順序等不拘。構成一個核苷酸鏈之多數核苷酸所具有糖例如可為去氧-D-核糖、D-核糖、或其他糖。核苷酸鏈例如為多數核醣核苷酸或去氧核醣核苷酸已鍵結者。核苷酸鏈例如為DNA(去氧核醣核酸)或RNA(核醣核酸)等核酸。又,在本實施形態合成之核苷酸鏈中與固相樹脂已鍵結側相反側已鍵結之核苷酸末端,係已鍵結有例如圖中未表示之保護基等,或成為磷酸基等未加成狀態,藉此可具有與一般核苷酸之末端相異之構造。
於固相樹脂鍵結核苷酸並伸長核苷酸鏈之固相合成方法有磷酸三酯法、H-膦酸酯法、亞磷酸二酯單醯胺(phosphoramidite)法等,現在最常用使用亞磷酸二酯單醯胺法之固相合成。亞磷酸二酯單醯胺法係以下(I)~(IV)所示4步驟所構成,並重複進行該等步驟而合成目的之核苷酸鏈。
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係使用與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肽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材質及尺寸等相同者。但只要為可利用於核苷酸鏈固相合成者,則可使用任意固相樹脂。
以下簡單說明亞磷酸二酯單醯胺法。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可利用與上述各實施形態相同之固相樹脂。但固相樹脂之尺寸或材質等可與肽固相合成所使用者相同或相異。
(I)藉由三氯乙酸溶液等脫保護劑去除於固相樹脂已鍵結之核苷之5’-OH基之保護基之DMTr(二甲氧基三苯甲基)基。
(II)將以四唑等活化劑活性化之核苷亞磷酸二酯單醯胺化合物與核苷縮合,該核苷係已鍵結於上述經脫保護固相樹脂。
(III)將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核苷之未鍵結核苷亞磷酸二酯單醯胺化合物之5’-OH基以乙酸酐等乙醯基化並進行保護。
(IV)藉由碘等氧化劑將亞磷酸三酯氧化為磷酸三酯。
又,上述(I)~(IV)之步驟係例如分別具有微波照射處理。重複進行1次或2次以上上述(I)~(IV)之步驟,藉此合成具有目的配列之核苷酸鏈。接著,最後於已鍵結有核苷酸鏈之固相樹脂加入濃氨水等,由固相樹脂切離核苷酸並進行脫保護。
以下說明將上述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圖1所示處理裝置1用於核苷酸鏈之一之DNA固相合成時之處理一例。在此舉使用亞磷酸二酯單醯胺法之固相合成為例說明。但是,在此說明之DNA固相合成僅為一例,可時宜變更處理之內容等。
關閉第一閥103a,在不由第一開口部1011排出內容物之狀態下,透過第二開口部1012於容器101內供給5’末端以DMTr基保護之羥基已鍵結固相樹脂、及以二氯甲烷等為溶劑之三氯乙酸溶液。一邊將氮氣供給於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並以氣泡攪拌,一邊由照射手段102照射915MHz之微波並進行脫保護。該步驟係相當於上述步驟(I)。脫保護結束後,打開第一閥103a,將容器101之內容物中之脫保護溶液排出至外部。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中之經脫保護固相樹脂係由脫保護溶液分離並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
由第二開口部1012於容器101內供給乙腈並保持後,由第一開口部1011排出乙腈,洗淨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之經脫保護固相樹脂。該洗淨係進行多數次。
接著為了將固相樹脂上之5’末端經脫保護之核苷與核苷亞磷酸二酯單醯胺縮合,由第二開口部1012於容器101內供給例如作為活化劑之1H-四唑、耦合所使用5’末端經保護之核苷亞磷酸二酯單醯胺化合物、及使用作為溶劑之乙腈,於乙腈溶解1H-四唑、核苷亞磷酸二酯單醯胺化合物,由照射手段102照射微波,將核苷亞磷酸二酯單醯胺與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5’位經脫保護之核苷鍵結,而得亞磷酸三酯。該步驟係相當於上述步驟(II)。核苷亞磷酸二酯單醯胺之連結結束後,打開第一閥103a,將鍵結用溶液由容器101排出,已鍵結有5’末端經保護之亞磷酸三酯之固相樹脂係不排出而殘留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與上述同樣地重複多數次使用乙腈之洗淨處理。
接著為了保護固相樹脂上未反應之核苷之5’位,由第二開口部1012於容器101內供給例如乙酸酐、2,6-二甲吡啶之THF(四氫呋喃)溶液、及N-甲基咪唑之THF溶液,由照射手段102照射微波,將連結於固相樹脂之核苷之5’-OH基封端。該步驟係相當於上述步驟(III)。封端結束後,打開第一閥103a,將封端用溶液由容器101排出,5’末端經保護之固相樹脂不排出而殘留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與上述同樣地重複多數次使用乙腈之洗淨處理。
接著為了氧化亞磷酸三酯,由第二開口部1012於容器101內供給例如碘/吡啶/水混合物,由照射手段102照射微波並氧化亞磷酸三酯,而得核苷酸。該步驟係相當於上述步驟(IV)。氧化結束後,打開第一閥103a,將氧化用溶液經過第一開口部1011由容器101排出,連結有核苷酸之固相樹脂不排出而殘留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與上述同樣地重複多數次使用乙腈之洗淨處理。
進一步伸長核苷酸時,可重複上述脫保護及核苷亞磷酸二酯單醯胺之連結、未反應之5’末端羥基之保護、氧化之一連串處理。
結束核苷酸鏈之伸長,於第一過濾器105之上面1051殘留固相樹脂,進行已鍵結於固相樹脂之核苷酸鏈的脫保護、及由固相樹脂之切離時,例如可由第二開口部1012於容器101內供給濃氨水,由照射手段102照射微波並進行處理。以乙醇等沉殿並乾燥等,藉此收集脫保護及切離之核苷酸鏈。
如上述,於DNA固相合成使用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藉此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地可增加藉由固相合成之DNA合成處理量。又,第一反射構件106會反射透過第一過濾器105之微波,藉此可使微波不易照射於第一過濾器105下方之不含固相樹脂之內容物,可將微波有效率利用於固相合成處理。
又,如上述DNA固相合成中,需要在步驟(I)~(IV)個別結束時由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並殘留於容器101內,將溶劑等排出並進一步以洗淨用溶劑等洗淨殘留於容器101內之固相樹脂,但藉由於固相合成使用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而可藉由第一過濾器105由內容物分離固相樹脂並殘留於容器101內。藉此於容器101內供給洗淨用溶劑等並洗淨固相樹脂、或於分離固相樹脂之容器101內供給其他材料或溶劑、溶液等,可在暫時不取出固相樹脂下進行固相合成之其他步驟等。在此所分離固相樹脂例如為已鍵結有生成物等者。
又,上述所說明固相合成中,可僅在照射微波進行之多數處理中的一部分微波照射,而其他處理可不微波照射。此情形亦可為使用微波之固相合成。
又,上述說明將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用於藉由亞磷酸二酯單醯胺法之DNA固相合成之情形,但可將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用於磷酸三酯法、或H-膦酸酯法等亞磷酸二酯單醯胺法以外之DNA固相合成,此時亦可發揮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又,上述說明用於DNA固相合成之情形,但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可用於DNA以外之其他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此時亦可發揮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可藉由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固相合成之核苷酸鏈例如有DNA及RNA等核酸、聚核苷酸、或寡聚核苷酸等。
又,使用如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固相合成核苷酸鏈時,於1個核苷酸鏈合成之核苷酸數只要為2個以上,則其數不拘。例如將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用於DNA固相合成時,於1個DNA合成之去氧核醣核苷酸數只要為2個以上,則其數不拘。例如將上述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用於RNA之固相合成時,1個RNA合成之核醣核苷酸數只要為2個以上,則其數不拘。
又,上述說明將實施形態1之處理裝置1用於DNA固相合成之情形,但可將例如圖3(a)~圖3(c)所示上述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之處理裝置1、或如圖4所示上述實施形態2之處理裝置2用於DNA或RNA等核酸、聚核苷酸、寡聚核苷酸等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此時亦可發揮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各變形例或實施形態2相同之效果。
又,將如圖3(a)~圖3(c)所示上述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之處理裝置1、或如圖4所示上述實施形態2之處理裝置2用於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時,例如可將上述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及上述實施形態2之固相樹脂之說明解讀取代為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說明。
又,可將上述實施形態3及實施形態4中說明之處理裝置3及處理裝置4用於上述DNA、或RNA、聚核苷酸、寡聚核苷酸等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此時可將實施形態3及實施形態4之固相樹脂之說明解讀取代為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說明。
又,例如使用處理裝置3進行使用上述處理裝置1之藉由亞磷酸二酯單醯胺法之DNA固相合成處理時,可將5’末端以DMTr基保護之羥基已鍵結固相樹脂由第三開口部1011c供給於容器301內,將其他溶液或洗淨用液體等由第二開口部1011b供給於容器301內。又,透過第一開口部1011所進行處理可透過第一開口部1011a進行。
又,可將圖12(a)~圖12(c)、及圖13(a)~圖13(c)所示上述實施形態5之變形例之管柱5、或圖14所示上述實施形態6之管柱6用於上述DNA、RNA、聚核苷酸、寡聚核苷酸等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此時可將實施形態5及實施形態6之固相樹脂之說明解讀取代為核苷酸鏈固相合成所使用固相樹脂之說明。又,由第二開口部5011b供給或排出之內容物等可透過管702b供給或排出,由第一開口部5011a供給或排出之內容物等可透過管702a供給或排出。又,上述使用管柱5或管柱6固相合成核苷酸鏈時,1個核苷酸鏈合成之核苷酸數只要為2個以上,則其數不拘。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於使用處理裝置或管柱進行之固相合成使用固相樹脂之情形,但只要為可利用於固相合成之固相合成用載體,則亦可使用固相樹脂以外之固相合成用載體。使用固相樹脂以外之固相合成用載體取代固相樹脂時,例如上述固相樹脂之說明可解讀取代為固相樹脂以外之固相合成載體。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裝置1~4中,說明將第一開口部1011及第一開口部1011a等第一開口部使用作為排出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之開口部之情形,但第一開口部可使用作為進行內容物排出之開口部,亦可使用作為進行內容物供給之開口部,不拘其作為何者使用。又,同樣地,說明將第二開口部1012及第二開口部1011b等第二開口部使用作為於容器101內供給內容物之開口部之情形,但第二開口部可使用作為進行內容物供給之開口部,也可使用作為進行內容物排出之開口部,不拘其作為何者使用。例如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中,可將第一開口部(例如第一開口部1011及第一開口部1011a)使用作為於容器101內供給內容物之供給口,並由容器101之下端部側供給內容物,將第二開口部(例如第二開口部1012及第二開口部1011b)使用作為排出容器101內之內容物之排出口,並由容器101之上端部側排出內容物。又,使用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之任一者進行之處理中一個以上處理,係由第一開口部(例如第一開口部1011及第一開口部1011a)側供給內容物並由第二開口部排出內容物而進行,該處理以外之其他一個以上之處理,係由第二開口部(例如第二開口部1012及第二開口部1011b)側供給內容物並由第一開口部排出內容物而進行。又,該等處理中可連續供給及排出內容物,也可非連續供給及排出內容物。非連續供給及排出內容物是指例如包括暫時停止供給及排出內容物之狀態。非連續供給及排出內容物例如可為斷續地供給及排出內容物。
又,例如於容器101或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一部分設置可開閉門時、或容器101或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可取下時、或容器101或容器301之第一端部1015a側一部分可裝卸時等,容器101或容器301具有用以由第一端部1015a側供給或排出內容物等其他手段之情形等時,可省略第一開口部1011或第一開口部1011a。又,同樣地,例如容器101或容器301具有用以由第二端部1015b側供給或排出內容物等其他手段等之情形等時,可省略第二開口部1012或第二開口部1011b。又,同樣地,只要可藉由其他手段而可在容器101或容器301內將固相合成所使用物質或液體等供給於第一過濾器105與第二過濾器107間、或第一反射過濾器205與第二反射過濾器206間,則可省略第三開口部1011c。例如容器101或容器301之上部或側面等為可裝卸構造之情形等時,可省略第二開口部1012、或第二開口部1011b及第三開口部1011c之至少一者。又,例如在處理裝置3及處理裝置4中,將固相樹脂以外之固相合成所使用材料等由第三開口部1011c供給於容器301內時,可不設置第二開口部1011b。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說明之管柱5及6等中說明將筒狀構件501內之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使用作為排出口之情形,但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可使用作為進行內容物排出之排出口,也可使用作為進行內容物供給之供給口,不拘其作為何者使用。同樣地,第二端部5011b可使用作為供給口或排出口。例如可將筒狀構件501之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使用作為供給口,並將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使用作為排出口。又,使用管柱5或管柱6進行處理中的一個以上處理可由筒狀構件501之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供給內容物並由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排出內容物而進行,該處理以外之其他一個以上處理可由第一端部5011a之第一開口部5012a供給內容物並由第二端部5011b之第二開口部5012b排出內容物而進行。又,該等處理中,可連續供給及排出內容物,也可非連續供給及排出內容物。非連續供給及排出內容物是指例如包括暫時停止供給及排出內容物之狀態。非連續供給及排出內容物例如可為斷續地供給及排出內容物。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或管柱中,可於容器內(例如容器101、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之第一開口部(例如第一開口部1011、第一開口部1011a或第一開口部5012a)與第二開口部(例如第二開口部1012、第二開口部1011b或第二開口部5012b)間流通內容物。例如由第二開口部於容器內連續供給內容物,並由第一開口部連續排出容器內之內容物,並在容器內使內容物由第二開口部側往第一開口部側流通。又,尤其處理裝置3、處理裝置4、管柱5及管柱6中,可由第一開口部於容器內連續供給內容物,並由第二開口部連續排出容器內之內容物,使內容物於容器內由第一開口部側往第二開口部側流通。此時,例如第二過濾器107、第二反射過濾器206、第二過濾器504或第二反射過濾器605可為防止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之固相樹脂等固形物與內容物一起排出之過濾器。又,容器內之流通方向可為上述任一者。又,容器內之流通方向可在處理途中變更、或配合處理步驟變更。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或管柱中,如上述可在內容物連續地流通於容器(例如容器301、或筒狀構件501)內之狀態下於容器內照射微波。例如可一邊在於容器內連續流通內容物下一邊進行使用處理裝置1~處理裝置4、管柱5、或管柱6之任一者進行之處理中照射微波並同時進行的一個以上處理。例如可一邊於容器內由第一開口部側往第二開口部側連續流通內容物,一邊照射微波。例如可將處理裝置或管柱使用作為對容器內流通之內容物進行處理者,亦即流動式處理裝置或流動式管柱。
又,可一邊於容器內由第一開口部側往第二開口部側流通內容物,一邊進行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處理裝置或管柱進行之多數處理中的一個以上處理,並可一邊於容器內由第二開口部側往第一開口部側流通內容物,一邊進行該1個以上處理以外之其他一個以上處理。又,多數處理中的1個以上處理可為一個處理所含多數步驟之1個以上步驟。
又,上述實施形態3及實施形態4中說明處理裝置3及處理裝置4具有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以及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之情形,但可僅使用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以及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之任一者。此在使用將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一體化之第一反射過濾器205、以及將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一體化之第二反射過濾器206時亦同。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中舉第一端部1015a為容器101之下端部且第二端部1015b為容器101之上端部之情形為例說明,但可為第一端部1015a為容器101之上端部且第二端部1015b為容器101之下端部。又,第一端部1015a及第二端部1015b可不為容器101之上端部及下端部之任一者。例如第一端部1015a及第二端部1015b可為容器101之略水平方向兩端。此在上述實施形態3及實施形態4之容器301、或上述實施形態5及實施形態6之筒狀構件501亦同。
又,上述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中說明容器101為縱型容器之情形,但容器101之形狀可為任意形狀,例如可為橫型容器。橫型容器例如為長方向為橫方向之容器。容器101為橫型容器時,容器101所具有第一端部1015a及第二端部1015b係容器101長方向之橫方向中的兩端部分。又,容器101例如為橫型容器時,在照射位置與容器101之第一端部1015a間設置第一過濾器105及第一反射構件106,並在照射位置與容器101之第二端部1015b間設置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藉此可在不變更容器101之尺寸等下設定固相樹脂等內容物所具有固形物之存在區域,可使所照射微波大部分照射於該區域,故可配合固相樹脂等之量等而進行適當微波照射。又,容器101為橫型容器時,長方向可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30度程度。例如可在容器101為傾斜狀態下配置載置台(無圖示)、或容器101,也可以具有以傾斜容器101之方式吊掛的吊掛裝置等容器保持手段等。又,此在上述實施形態3及實施形態4之容器301亦同。
又,上述實施形態5及實施形態6中說明以筒狀構件501之軸方向為鉛直方向之方式使用管柱之情形,但例如可以筒狀構件501之軸方向為水平方向之方式使用管柱。又,可以軸方向傾斜之方式使用管柱。例如可以軸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至30度程度之方式使用。例如可在筒狀構件501之軸方向為傾斜狀態下具有載置台(無圖示)、或傾斜狀態下之吊掛裝置等在軸方向傾斜狀態下保持之保持手段等。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容器101及容器301可以多數構件構成。例如上述實施形態3及實施形態4中,容器301為縱型容器101且第二端部1015b為容器101之上端部時,例如容器101可藉由上部為開口且下部為第一端部之第一構件(無圖示)、及連結於該第一構件上部之開口部分且上部具有第二開口部1011b之第二構件(無圖示)而構成。此時,第二構件可為連結於第一構件上部之配管狀構件。又,此時,第二過濾器107及第二反射構件108可配置於第一構件之上部側,又,其中一者可以阻塞第一構件上部之開口部分之方式設置。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實施形態而可為各種變更,該等亦包括於本發明之範圍內,此係不需贅言。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述,本發明之處理裝置適合作為照射微波進行之處理所使用裝置,尤其作為包括過濾固形物之步驟的處理所使用裝置等係有用的。
1‧‧‧處理裝置101‧‧‧容器1011‧‧‧第一開口部1012‧‧‧第二開口部1012a‧‧‧蓋1013‧‧‧照射開口部1015a‧‧‧第一端部1015b‧‧‧第二端部101a‧‧‧上方區域101b‧‧‧下方區域102‧‧‧照射手段1021‧‧‧微波振盪器1022‧‧‧導波管1023‧‧‧中心103a‧‧‧第一閥104‧‧‧配管105‧‧‧第一過濾器106‧‧‧第一反射構件106a‧‧‧孔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中處理裝置一例之立體圖(圖1a))、及其Ib-Ib線之剖面圖(圖1(b))。 圖2係由斜上方觀看該處理裝置之過濾器之立體圖(圖2(a))、由斜上方觀看反射構件之立體圖(圖2(b))、由斜上方觀看反射構件及配置於反射構件上狀態之過濾器之立體圖(圖2(c))、及由斜下方觀看反射構件及配置於反射構件上狀態之過濾器之立體圖(圖2(d))。 圖3係用以說明該處理裝置之變形例之剖面圖(圖3(a)~圖3(c))。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中處理裝置一例之立體圖(圖4(a))、及其IVb-IVb線之剖面圖(圖4(b))。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中處理裝置一例之立體圖(圖5a))、及其Vb-Vb線之剖面圖(圖5(b))。 圖6係用以說明該處理裝置之第一變形例之剖面圖(圖6(a)~圖6(c))。 圖7係用以說明該處理裝置之第二變形例之剖面圖(圖7(a)~圖7(c))。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中處理裝置一例之立體圖(圖8(a))、及其VIIIb-VIIIb線之剖面圖(圖8(b))。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中的管柱一例之立體圖(圖9(a))、及其IXb-IXb線之剖面圖(圖9(b))。 圖10係由斜上方觀看該管柱之過濾器之立體圖(圖10(a))、由斜上方觀看反射構件之立體圖(圖10(b))、由斜上方觀看反射構件及配置於反射構件上狀態之過濾器之立體圖(圖10(c))、及由斜下方觀看反射構件及配置於反射構件上狀態之過濾器之立體圖(圖10(d))。 圖1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中管柱裝設在處理所利用裝置之狀態之主要部之立體圖(圖11(a))、及其XIb-XIb線之剖面圖(圖11(b))。 圖12係用以說明該管柱之第一變形例之剖面圖(圖12(a)~圖12(c))。 圖13係用以說明該管柱之第二變形例之剖面圖(圖13(a)~圖13(c))。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中管柱一例之立體圖(圖14(a))、及其XIVb-XIVb線之剖面圖(圖14(b))。
1‧‧‧處理裝置
101‧‧‧容器
1011‧‧‧第一開口部
1012‧‧‧第二開口部
1012a‧‧‧蓋
1013‧‧‧照射開口部
1015a‧‧‧第一端部
1015b‧‧‧第二端部
101a‧‧‧上方區域
101b‧‧‧下方區域
102‧‧‧照射手段
1021‧‧‧微波振盪器
1022‧‧‧導波管
1023‧‧‧中心
103a‧‧‧第一閥
104‧‧‧配管
105‧‧‧第一過濾器
106‧‧‧第一反射構件
106a‧‧‧孔

Claims (21)

  1. 一種處理裝置,係具備: 容器,係包含具有微波反射性的材料,並具有第一端部、及照射至內部之微波的出射部; 第一過濾器,係以分隔前述容器之方式配置,並由前述容器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以及 第一反射構件,在較前述出射部靠第一端部側,以分隔前述容器之方式配置,且可使通過至少前述第一過濾器之內容物通過並反射微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於較前述第一過濾器靠前述第一端部側、或前述第一過濾器與前述出射部間具備前述第一反射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以重疊方式配置前述第一過濾器及前述第一反射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反射構件係配置於前述第一過濾器與前述出射部間,並可使前述固形物通過。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使前述第一過濾器與前述第一反射構件一體化,構成由前述容器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並反射微波之過濾器之第一反射過濾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容器進一步具有第二端部, 前述出射部係設置於前述容器之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間之位置, 前述處理裝置並進一步具備: 第二過濾器,係於較前述第一過濾器及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二端部側,以分隔前述容器之方式配置,並由前述容器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及 第二反射構件,係在較前述第一過濾器及前述出射部靠前述第二端部側,以分隔前述容器之方式配置,且可使通過至少前述第二過濾器之內容物通過並反射微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於較前述第二過濾器靠前述第二端部側、或前述第二過濾器與前述出射部間具備前述第二反射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第二過濾器係以與前述第二反射構件重疊之方式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第二反射構件係配置於前述第二過濾器與前述出射部間,並可使前述固形物通過。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使前述第二過濾器與前述第二反射構件一體化,構成由前述容器內之內容物分離作為分離對象之固形物並反射微波之過濾器之第二反射過濾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在前述容器之較前述第一過濾器及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一端部側設置有第一開口部,前述第一開口部係進行內容物之供給及排出之至少一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在前述容器之較前述第一過濾器及第一反射構件靠第一端部側設置有第一開口部,前述第一開口部係進行內容物之供給及排出之至少一者,並在較前述第二過濾器及第二反射構件靠第二端部側設置有第二開口部,前述第二開口部係進行內容物之供給及排出之至少一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第一端部為前述容器之下端部, 前述第一開口部為進行內容物排出之排出口。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在於第一開口部與第二開口部間使內容物在前述容器內流通之狀態下,進行來自前述出射部之微波照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係進行:由前述第一開口部供給內容物並由前述第二開口部排出內容物,在前述容器內進行之處理、及由前述第二開口部供給內容物並由前述第一開口部排出內容物,在前述容器內進行之處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容器係具有開口之第一端部及開口之第二端部之筒狀構件,前述容器之出射部設置於前述筒狀構件側面,前述第一過濾器係以阻塞前述筒狀構件之第一端部側之方式配置,前述第一反射構件係以阻塞前述筒狀構件之第一端部側之方式配置,前述第二過濾器係以阻塞前述筒狀構件之第二端部側之方式配置,前述第二反射構件係以阻塞前述筒狀構件之第二端部側之方式配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為管柱。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為固相合成所使用之處理裝置,前述固形物為固相合成所使用之固相合成用載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固相合成係合成已鍵結於固相合成用載體之肽或核苷酸鏈的固相合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為以多模進行微波照射之處理裝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進一步具備由前述出射部於容器內照射微波之照射手段。
TW107112241A 2017-05-23 2018-04-10 處理裝置 TWI745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1859 2017-05-23
JPJP2017-101859 2017-05-23
JPJP2017-119846 2017-06-19
JP2017119846A JP6311906B1 (ja) 2017-05-23 2017-06-19 処理装置
JPJP2018-033004 2018-02-27
JP2018033004A JP6356931B1 (ja) 2017-05-23 2018-02-27 処理装置
JPJP2018-070798 2018-04-02
JPJP2018-070799 2018-04-02
JP2018070799A JP6405484B1 (ja) 2018-04-02 2018-04-02 カラム
JP2018070798A JP6405483B1 (ja) 2018-04-02 2018-04-02 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275A TW201900275A (zh) 2019-01-01
TWI745580B true TWI745580B (zh) 2021-11-11

Family

ID=64396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2241A TWI745580B (zh) 2017-05-23 2018-04-10 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633709B2 (zh)
EP (1) EP3632534A4 (zh)
CN (1) CN110650796A (zh)
CA (1) CA3064356A1 (zh)
MY (3) MY195407A (zh)
SG (3) SG10201913381PA (zh)
TW (1) TWI745580B (zh)
WO (1) WO20182163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04980A (ko) * 2018-05-04 2021-01-13 폴리펩티드 라보라토아르 프랑스 재순환 루프를 갖는 자동화된 합성 반응기 시스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3920B2 (en) * 2003-06-23 2008-07-01 Cem Corporation Microwave-assisted peptide synthesis
US8008608B2 (en) * 2005-10-21 2011-08-30 Deutsches Zentrum fur Luft- und Raumfahrt E.V. (DRL E.V.) Microwave autoclave
US8759074B2 (en) * 2008-03-20 2014-06-24 Sairem Societe Pour L'application Industrielle De La Recherche En Electronique Et Micro Ondes Device for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o a reactive medium
US9534011B2 (en) * 2012-08-31 2017-01-03 Biotage Ab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lid phase synthesi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948B2 (ja) 1975-04-07 1984-03-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穀物貯蔵乾燥機
JPS56128592A (en) 1980-03-12 1981-10-08 Doryokuro Kakunenryo Method and device for heating with microwave
US5053244A (en) * 1987-02-21 1991-10-01 Leybold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for depositing silicon oxide on a substrate
US5532462A (en) 1994-04-29 1996-07-02 Communications & Power Industries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 reaction vessel with microwave energy
GB9603945D0 (en) 1996-02-24 1996-04-24 Univ Dundee A microreactor
JPH1054660A (ja) 1996-08-13 1998-02-24 Shinko Pantec Co Ltd 乾燥装置及び乾燥装置による乾燥方法
JP2002301136A (ja) * 2001-04-04 2002-10-1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有害物および有害菌分解装置
US6649051B1 (en) * 2002-05-01 2003-11-18 Biotage, Inc. Processing of chemicals in flow-through device with porous media
JP4142546B2 (ja) 2002-10-10 2008-09-03 株式会社九電工 乾燥機
JP2005075660A (ja) 2003-08-29 2005-03-24 Asahi Glass Co Ltd セラミックス成形体の乾燥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DE102004042430A1 (de) 2004-08-31 2006-03-16 Outokumpu Oyj Wirbelschichtreaktor zum thermischen Behandeln von wirbelfähigen Substanzen in einem mikrowellenbeheizten Wirbelbett
JP2007054774A (ja) 2005-08-26 2007-03-08 Saitama Prefecture Voc処理装置およびvoc処理装置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EP1935485A1 (en) 2006-12-21 2008-06-25 Biotage AB Reaction vessel for a microwave heating system
WO2008074799A1 (en) 2006-12-21 2008-06-26 Biotage Ab Reaction vessel for a microwave heating system
TW200842336A (en) * 2007-04-26 2008-11-01 Food Industry Res & Dev Inst Microwave accelerating extraction equipment
JP5068213B2 (ja) 2008-03-31 2012-11-07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再生システム及び集塵フィルタの再生方法
JP5433870B2 (ja) 2008-07-28 2014-03-05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マイクロ波照射装置、及び連結型マイクロ波照射装置
EP2384349A2 (en) * 2008-12-30 2011-11-09 Basf Se Microwave-assisted setting of shaped ceramic/foam bodies
JP2010184230A (ja) 2009-01-15 2010-08-26 Asahi Glass Co Ltd 連続式マイクロ波反応装置および連続式マイクロ波反応システム
BR112012011570B1 (pt) 2009-10-23 2018-05-08 Advanced Microwave Tech Ltd “aparelho para tratar um fluido com radiação de microondas”
JP2012040459A (ja) 2010-08-13 2012-03-0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紫外線化学反応装置
JP5109004B1 (ja) 2011-11-11 2012-12-26 マイクロ波化学株式会社 化学反応装置
JP5707626B2 (ja) 2011-11-29 2015-04-30 日本スピンドル製造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処理装置
JP6070091B2 (ja) 2012-11-12 2017-02-01 大学共同利用機関法人自然科学研究機構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カプロラクトンの製造方法
US9876481B2 (en) 2012-12-07 2018-01-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icrowave processing device
JP2015135782A (ja) 2014-01-20 2015-07-2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処理装置及びマイクロ波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3920B2 (en) * 2003-06-23 2008-07-01 Cem Corporation Microwave-assisted peptide synthesis
US8008608B2 (en) * 2005-10-21 2011-08-30 Deutsches Zentrum fur Luft- und Raumfahrt E.V. (DRL E.V.) Microwave autoclave
US8759074B2 (en) * 2008-03-20 2014-06-24 Sairem Societe Pour L'application Industrielle De La Recherche En Electronique Et Micro Ondes Device for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o a reactive medium
US9534011B2 (en) * 2012-08-31 2017-01-03 Biotage Ab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lid phase synthesi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6376A1 (ja) 2018-11-29
MY196795A (en) 2023-05-03
SG10201913372QA (en) 2020-03-30
EP3632534A1 (en) 2020-04-08
US20190329213A1 (en) 2019-10-31
MY196796A (en) 2023-05-03
EP3632534A4 (en) 2021-01-20
TW201900275A (zh) 2019-01-01
SG10201913381PA (en) 2020-03-30
MY195407A (en) 2023-01-19
US20230256410A1 (en) 2023-08-17
CN110650796A (zh) 2020-01-03
SG10201913377VA (en) 2020-02-27
CA3064356A1 (en) 2018-11-29
US11633709B2 (en)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48947B1 (en) Fibre array for contacting chemical speci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nd making same
FI109130B (fi) Menetelmä, laite ja laitteen käyttö polynukleotidi- tai aminohapposekvenssin tutkimiseksi
US20230256410A1 (en) Treatment apparatus
JP2008110977A (ja) マイクロ波の利用によるペプチド合成
JP5977774B2 (ja) 二重移動相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405483B1 (ja) 処理装置
JP2003315337A (ja) 還流型生化学反応装置
AU2017208031B2 (en) Mobile solid phase re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6356931B1 (ja) 処理装置
JP6405484B1 (ja) カラム
JP2019181448A (ja) 処理装置
JP2019181449A (ja) カラム
Deiss et al. Heat-enhanced peptide synthesis on Teflon-patterned paper
EP0608779A1 (en) Apparatus for peptide synthesis
KR20100025330A (ko) 오목부가 배열되어 있는 광투명한 어레이 주형을 이용한 마이크로어레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5296832A (ja) 固相自動合成装置
CN118234737A (zh) 间歇性渗滤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