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4132B - 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44132B TWI744132B TW109143623A TW109143623A TWI744132B TW I744132 B TWI744132 B TW I744132B TW 109143623 A TW109143623 A TW 109143623A TW 109143623 A TW109143623 A TW 109143623A TW I744132 B TWI744132 B TW I74413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fixing
- spacer
- fixing piece
- fix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路板固定組件包含一固定板、一第一間隔柱與一第二間隔柱。固定板包含一固定板本體、一第一彎折固定片與一第二彎折固定片。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二彎折固定片分別位於固定板本體的一第一固定側與一第二固定側,用以分別平貼於一第一電路板的一第一電路配置面與一第二電路板的一第二電路配置面。第一間隔柱的一端依序穿過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另一端固定於第二電路板。第二間隔柱的一端固定於第一電路板,另一端依序穿過第二彎折固定片與第二電路配置面固定於第二電路板。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組件及方法,尤其是指一種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
一般來說,面板(panel)上會開設的輸入/輸出孔(Input/Output Opening;I/O Opening)來對準電路板上的輸入/輸出埠(I/O Port)。
請一併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其中,第一圖係顯示先前技術之面板組件固定電路板之立體圖;第二圖係顯示先前技術之面板組件固定電路板之前視圖;以及,第三圖係顯示第一圖之A─A剖面圖。如圖所示,一面板組件PA1用以固定於一第一電路板C1與一第二電路板C2。
面板組件PA1包含一面板PA11、一第一間隔柱PA12與一第二間隔柱PA13。面板PA11包含一本體PA111、二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2、PA113與二第二彎折固定片PA114、PA115。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2、PA113自本體PA111的一第一固定側PAS1延伸出。第二彎折固定片PA114、PA115自本體PA111的一第二固定側PAS2背向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2、PA113延伸出。第一間隔柱PA12的一端用以穿過第一電路板C1與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2,另一端用以穿過第二電路板C2與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3。第二間隔柱PA13的一端用以穿過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彎折固定片PA114,另一端用以穿過第二電路板C2與第二彎折固定片PA115。因此,面板組件PA1可以自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的外側將其固定,藉以使輸入/輸出孔對準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的輸入/輸出埠。
一般輸入/輸出孔會以輸入/輸出埠為基準並給予一容許範圍,只要累積誤差不超過容許範圍,且面板組件PA1可以鎖固於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便可以達到組裝固定並且使輸入/輸出孔對準輸入/輸出埠。
然而,在組裝固定時可能會因為各個元件的誤差所形成的累積公差,導致面板PA11的輸入/輸出孔無法對準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的輸入/輸出埠。
舉例說明,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2與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3之間以及第二彎折固定片PA114與第二彎折固定片PA115之間各自會有一第一公差E1,在此容許範圍為0.5mm。第一公差E1會是兩片之間的距離加減一半容許範圍,即為13.1+/-0.25mm,也就是說,第一公差E1會介於12.85至13.35mm之間。而第一電路板C1、第二電路板C2與第一間隔柱PA12(第二間隔柱PA13)則會形成一第二公差E2。第二公差E2為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之間的距離加減第一間隔柱PA12(第二間隔柱PA13)的誤差(0.15)以及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各自的誤差(0.16),即為13.1+/-0.15+/-0.16*2=13.1+/-0.47mm。也就是說,第二公差E2介於12.63至13.57mm之間。
因為內部元件所形成的第二公差E2有部分範圍超過外部元件所形成的第一公差E1,故有可能導致第一電路板C1、第二電路板C2與第一間隔柱PA12(第二間隔柱PA13)無法鎖固於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2與第一彎折固定片PA113(第二彎折固定片PA114與第二彎折固定片PA115)之間。因此,先前技術存在改善的空間。
有鑒於在先前技術中,因為累積公差過大可能存在及其衍生出的種種問題。本發明之一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用以解決先前技術中的至少一個問題。
本發明為解決先前技術之問題,所採用之必要技術手段為提供一種電路板固定組件,用以連結固定沿一間隔方向彼此相間隔之一第一電路板與一第二電路板,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分別包含一彼此相向之一第一電路配置面與一第二電路配置面,電路板固定組件包含一固定板、一第一間隔柱與一第二間隔柱。
固定板僅包含一固定板本體、一第一彎折固定片與一第二彎折固定片。固定板本體具有一第一固定側與一第二固定側。第一彎折固定片於第一固定側自固定板本體彎折,並用以平貼於第一電路配置面。第二彎折固定片於第二固定側自固定板本體彎折,並用以平貼於第二電路配置面。
第一間隔柱具有一第一固定端部與一第二固定端部,第一固定端部依序穿過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第二固定端部穿過第二電路配置面固定於第二電路板。第二間隔柱具有一第三固定端部與一第四固定端部,第三固定端部穿過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第四固定端部依序穿過第二彎折固定片與第二電路配置面固定於第二電路板。
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本發明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使電路板固定組件中之第一彎折固定片,係自固定板本體沿一延伸方向背向延伸出,且延伸方向係垂直間隔方向。
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本發明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使電路板固定組件中之第二彎折固定片,係自固定板本體沿延伸方向背向延伸出。
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本發明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使電路板固定組件,更包含一第一鎖固元件,第一鎖固元件依序穿設第一電路板與第一間隔柱,藉以固定第一電路板。
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本發明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使電路板固定組件,更包含一第二鎖固元件,第二鎖固元件依序穿設第二電路板與第二間隔柱,藉以固定第二電路板。
本發明為解決先前技術之問題,所採用之必要技術手段為另外提供一種電路板固定方法,係利用上述電路板固定組件加以實施,並包含以下步驟:利用第一彎折固定片平貼於第一電路配置面,以及利用第二彎折固定片平貼於第二電路配置面;利用第一間隔柱之第一固定端部依序穿過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且利用第一間隔柱之第二固定端部穿過第二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二電路板;利用第二間隔柱之第三固定端部穿過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且利用第二間隔柱之第四固定端部依序穿過第二彎折固定片與第二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二電路板。
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本發明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使電路板固定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利用一第一鎖固元件穿設過第一電路板與第一間隔柱,藉以固定第一電路板。
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本發明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使電路板固定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利用一第二鎖固元件穿設過第二電路板與第二間隔柱,藉以固定第二電路板。
承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之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利用第一固定側的一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二固定側的一第二彎折固定片,自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間分別平貼固定於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可以避開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的誤差與公差、減少固定點與連結點,進而減少誤差與公差的來源,以達到降低累積公差的功效,也可以避免第一間隔柱與第二間隔柱無法置入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間導致無法鎖固的情形。此外,第一間隔柱的第一固定端部與第二間隔柱的第四固定端部也可以分別對應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二彎折固定片的厚度而設置,藉以進一步避免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二彎折固定片的誤差與公差。
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根據下列描述和申請專利範圍,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圖式均採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
請參閱第四圖至第七圖,其中,第四圖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電路板固定方法之流程圖;第五圖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電路板固定組件之立體圖;第六圖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電路板固定組件固定於電路板之立體圖;以及,第七圖係顯示第六圖之B─B剖面圖。如圖所示,一種電路板固定方法係利用一電路板固定組件1加以實施,並包含以下步驟S101至步驟S109。
步驟S101:製備電路板固定組件,使固定板在第一固定側僅具有一第一彎折固定片,以及在第二固定側僅具有一第二彎折固定片。
步驟S102:利用第一彎折固定片平貼於第一電路配置面。
步驟S103:利用第二彎折固定片平貼於第二電路配置面。
步驟S104:利用第一間隔柱之第一固定端部依序穿過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
步驟S105:利用第一間隔柱之第二固定端部穿過第二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二電路板。
步驟S106:利用第二間隔柱之第三固定端部穿過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
步驟S107:利用第二間隔柱之第四固定端部依序穿過第二彎折固定片與第二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第二電路板。
步驟S108:利用第一鎖固元件穿設過第一電路板與第一間隔柱,藉以固定第一電路板。
步驟S109:利用第二鎖固元件穿設過第二電路板與第二間隔柱,藉以固定第二電路板。
上述步驟S101至S109將在以下段落進行說明。製備電路板固定組件1,如第四圖所示。電路板固定組件1用以連結彼此相間隔的一第一電路板C1與一第二電路板C2,並包含一固定板11、一第一間隔柱12、一第二間隔柱13。
固定板11僅包含一固定板本體111、一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與一第二彎折固定片113。固定板本體111具有一第一固定側S1與一第二固定側S2,並開設有複數個貫孔O。第一彎折固定片112於第一固定側S1自固定板本體111彎折。第二彎折固定片113於第二固定側S2自固定板本體111彎折,其中,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與第二彎折固定片113的彎折方向相同。更詳細的說明,若定義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之間具有一間隔方向,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與第二彎折固定片113會沿一延伸方向自固定板本體111背向延伸出,其中,延伸方向會垂直間隔方向。此外,若單看固定板11,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與第二彎折固定片113彼此是斜向對應地設置。
第一電路板C1包含有一第一電路配置面P1,第二電路板C2包含有一第二電路配置面P2,且第一電路配置面P1與第二電路配置面P2彼此相向。貫孔O是對應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上的輸入/輸出埠而開設。
第一彎折固定片112用以平貼於第一電路配置面P1,第二彎折固定片113則是用以平貼於第二電路配置面P2。從圖式可以看出,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與第二彎折固定片113是自內側分別平貼於第一電路配置面P1與第二電路配置面P2。
第一間隔柱12具有一第一固定端部121與一第二固定端部122,並且大部分位於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之間。因為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自內側平貼於第一電路配置面P1,故第一固定端部121會依序穿過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與第一電路配置面P1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C1。又因為固定板11在第一固定側S1僅有一第一彎折固定片112,故第二固定端部122會直接穿過第二電路配置面P2而固定於第二電路板C2。
同理,第二間隔柱13具有一第三固定端部131與一第四固定端部132,並且大部分位於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之間。因為固定板11在第二固定側S2僅具有一用以平貼於第二電路配置面P2的第二彎折固定片113,故第三固定端部131會直接穿過第一電路配置面P1而固定於第一電路板C1。第四固定端部132則是會依序穿過第二彎折固定片113與第二電路配置面P2而固定於第二電路板C2。
因為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與第二彎折固定片113是自內側分別平貼於第一電路配置面P1與第二電路配置面P2,故可以避免第一電路板C1與第二電路板C2的誤差,也就是先前技術中的0.16mm。此外,因為固定點與連結點變少,表示誤差與公差的來源也變少,故可以達到減少累積公差的功效。
以圖式舉例說明,在第二固定側S2中,第二彎折固定片113頂面與第一電路配置面P1之間的距離為7.926mm,此時僅需要考慮第二彎折固定片113的誤差,也就是容許範圍的一半。因此,第二彎折固定片113頂面與第一電路配置面P1之間的一第一公差E3即為7.926+/-0.25mm,也就是說第一公差E3介於7.676至8.176mm之間。第二間隔柱13的誤差為0.15,且要位於第二彎折固定片113與第一電路配置面P1之間,故第二間隔柱13所形成的一第二公差E4為7.926+/-0.15mm,也就是說,一第二公差E4介於7.776至8.076之間。因為第二公差E4完全位於第一公差E3內,故第二間隔柱13一定置入第二彎折固定片113與第一電路配置面P1之間,不會像先前技術一樣發生無法置入導致無法鎖固的情形。
同理,第一固定側S1的第一彎折固定片112、第一間隔柱12與第二電路配置面P2之間的誤差與公差計算方式亦相同,故不多加贅述。而且,為了便於標示,圖式是標示第一間隔柱12與第二電路配置面P2之間所形成的第二公差E4。
在本實施例中,電路板固定組件1更包含一第一鎖固元件14與一第二鎖固元件15。第一鎖固元件14自外側依序穿設第一電路板C1與第一間隔柱12,藉以進一步固定第一電路板C1。第二鎖固元件15則是相對於第一鎖固元件14自另一個外側依序穿設第二電路板C2與第二間隔柱13,藉以進一步固定第二電路板C2。
另外,第一間隔柱12的第一固定端部121的延伸面也可以設計成與第一彎折固定片112的厚度一樣,便可以避開第一彎折固定片112的誤差(0.25mm),而採用第一彎折固定片112的誤差(0.15mm)。同理,第一間隔柱12的第四固定端部132的延伸面也可以設計成與第二彎折固定片113的厚度一樣,便可以避開第二彎折固定片113的誤差(0.25mm),而採用第二彎折固定片113的誤差(0.15mm)。此時的誤差與累積公差都由第一間隔柱12與第二間隔柱13所控制,便和第一彎折固定片112與第二彎折固定片113無關,等於又進一步減少了誤差與公差的來源。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之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利用第一固定側的一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二固定側的一第二彎折固定片,自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間分別平貼固定於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可以避開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的誤差與公差、減少固定點與連結點,進而減少誤差與公差的來源,以達到降低累積公差的功效,也可以避免第一間隔柱與第二間隔柱無法置入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間導致無法鎖固的情形。此外,第一間隔柱的第一固定端部與第二間隔柱的第四固定端部也可以分別對應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二彎折固定片的厚度而設置,藉以進一步避免第一彎折固定片與第二彎折固定片的誤差與公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係可用於伺服器,該伺服器係可用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運算、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 亦可當作5G 伺服器、雲端伺服器或車聯網伺服器使用。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PA1:面板組件
PA11:面板
PA111:本體
PA112,PA113:第一彎折固定片
PA114,PA115:第二彎折固定片
PA12:第一間隔柱
PA13:第二間隔柱
PAS1:第一固定側
PAS2:第二固定側
1:電路板固定組件
11:固定板
111:固定板本體
112:第一彎折固定片
113:第二彎折固定片
12:第一間隔柱
121:第一固定端部
122:第二固定端部
13:第二間隔柱
131:第三固定端部
132:第四固定端部
14:第一鎖固元件
15:第二鎖固元件
C1:第一電路板
C2:第二電路板
E1,E3:第一公差
E2.E4:第二公差
O:貫孔
P1:第一電路配置面
P2:第二電路配置面
S1:第一固定側
S2:第二固定側
第一圖係顯示先前技術之面板組件固定電路板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顯示先前技術之面板組件固定電路板之前視圖;
第三圖係顯示第一圖之A─A剖面圖;
第四圖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電路板固定方法之流程圖;
第五圖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電路板固定組件之立體圖;
第六圖係顯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電路板固定組件固定於電路板之立體圖;以及
第七圖係顯示第六圖之B─B剖面圖。
1:電路板固定組件
11:固定板
111:固定板本體
112:第一彎折固定片
113:第二彎折固定片
12:第一間隔柱
121:第一固定端部
13:第二間隔柱
132:第四固定端部
14:第一鎖固元件
15:第二鎖固元件
O:貫孔
Claims (8)
- 一種電路板固定組件,係用以連結固定沿一間隔方向彼此相間隔之一第一電路板與一第二電路板,該第一電路板與該第二電路板分別包含一彼此相向之一第一電路配置面與一第二電路配置面,該電路板固定組件包含: 一固定板,僅包含: 一固定板本體,係具有一第一固定側與一第二固定側; 一第一彎折固定片,係於該第一固定側自該固定板本體彎折,並用以平貼於該第一電路配置面;以及 一第二彎折固定片,係於該第二固定側自該固定板本體彎折,並用以平貼於該第二電路配置面; 一第一間隔柱,係具有一第一固定端部與一第二固定端部,該第一固定端部係依序穿過該第一彎折固定片與該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該第一電路板,該第二固定端部係穿過該第二電路配置面固定於該第二電路板;以及 一第二間隔柱,係具有一第三固定端部與一第四固定端部,該第三固定端部係穿過該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該第一電路板,該第四固定端部係依序穿過該第二彎折固定片與該第二電路配置面固定於該第二電路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路板固定組件,其中,該第一彎折固定片係自該固定板本體沿一延伸方向背向延伸出,且該延伸方向係垂直該間隔方向。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路板固定組件,其中,該第二彎折固定片係自該固定板本體沿該延伸方向背向延伸出。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路板固定組件,更包含一第一鎖固元件,該第一鎖固元件係依序穿設該第一電路板與該第一間隔柱,藉以固定該第一電路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路板固定組件,更包含一第二鎖固元件,該第二鎖固元件係依序穿設該第二電路板與該第二間隔柱,藉以固定該第二電路板。
- 一種電路板固定方法,係利用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路板固定組件加以實施,並包含以下步驟: (a) 利用該第一彎折固定片平貼於該第一電路配置面,以及利用該第二彎折固定片平貼於該第二電路配置面; (b) 利用該第一間隔柱之該第一固定端部依序穿過該第一彎折固定片與該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該第一電路板,且利用該第一間隔柱之該第二固定端部穿過該第二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該第二電路板;以及 (c) 利用該第二間隔柱之該第三固定端部穿過該第一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該第一電路板,且利用該第二間隔柱之該第四固定端部依序穿過該第二彎折固定片與該第二電路配置面而固定於該第二電路板。
-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路板固定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 (d) 利用一第一鎖固元件穿設過該第一電路板與該第一間隔柱,藉以固定該第一電路板。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路板固定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 (e) 利用一第二鎖固元件穿設過該第二電路板與該第二間隔柱,藉以固定該第二電路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43623A TWI744132B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43623A TWI744132B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4132B true TWI744132B (zh) | 2021-10-21 |
TW202224534A TW202224534A (zh) | 2022-06-16 |
Family
ID=80782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43623A TWI744132B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44132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47081A (en) * | 2011-05-05 | 2012-11-16 | Wistron Corp |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at least one interface card and fixing rod thereof |
CN209608957U (zh) * | 2018-09-27 | 2019-11-08 | 深圳市泰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具 |
TW202017448A (zh) * | 2018-10-24 | 2020-05-01 | 大陸商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電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
CN211909300U (zh) * | 2019-08-20 | 2020-11-10 | 李玲 | 一种多层pcb电路板的安装结构 |
-
2020
- 2020-12-10 TW TW109143623A patent/TWI74413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47081A (en) * | 2011-05-05 | 2012-11-16 | Wistron Corp |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at least one interface card and fixing rod thereof |
CN209608957U (zh) * | 2018-09-27 | 2019-11-08 | 深圳市泰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具 |
TW202017448A (zh) * | 2018-10-24 | 2020-05-01 | 大陸商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電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
CN211909300U (zh) * | 2019-08-20 | 2020-11-10 | 李玲 | 一种多层pcb电路板的安装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24534A (zh) | 2022-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20007379A1 (en) | Casing attachment structure | |
US20150373830A1 (en) | Composite substrate including foldable portion | |
TWI744132B (zh) | 電路板固定組件及電路板固定方法 | |
WO2019000890A1 (zh) | 一种屏蔽型刚挠结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7089841A (ja) | クリップ | |
CN115066091B (zh) | 半柔性印刷电路板 | |
JP2008211117A (ja) |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補強装置 | |
WO2019174412A1 (zh) | 一种fpcb板、智能卡及其封装方法 | |
JPH0342692Y2 (zh) | ||
CN218550277U (zh) | 柔性电路板、功能部件和电子设备 | |
CN217600397U (zh) | 用于净水器的板组件和净水器 | |
CN218587381U (zh) | 一种具有快速连接结构的pcba板 | |
JP2004281909A (ja) | 基板取付構造 | |
CN117500168A (zh) | 一种刚挠板弯折方法 | |
CA3083458A1 (en) | 2d bi-pod flexure design, mount technique and process for implementation | |
JP4196549B2 (ja) | プリント板ユニット組み立て構造 | |
WO2018233519A1 (zh)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模块 | |
KR19980069641A (ko) | 복합재 항공기의 도어 및 그 제작방법 | |
JP2019212711A (ja) | 電子部品 | |
JPH08102569A (ja) | 配線基板への電子部品実装構造 | |
EP4398686A1 (en) | Connection fixing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 |
TWI733621B (zh) | 電子裝置之鉸鏈支架固定組件及鉸鏈支架固定方法 | |
JPH0711633Y2 (ja) | 木製机における配線ダクト兼連結金具 | |
KR200194111Y1 (ko) | 차량의 루프 패널 조립구조 | |
TWI395543B (zh) | 金屬屏蔽裝置及用於製作金屬屏蔽裝置的金屬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