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環氧化合物] 本發明係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 上述式[1]中,R
1
表示碳原子數2至30之烷基,R
2
至R
4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L表示羰基或亞甲基,A表示(n+1)價之可包含醚鍵之脂肪族烴基,n表示2至8之整數。 式[1]中之R
1
表示碳原子數2至30之烷基,較佳為表示碳原子數6至26之烷基,更佳為表示碳原子數14至20之烷基。又,作為烷基,可列舉直鏈烷基、支鏈烷基或脂環基,較佳為列舉支鏈烷基,更佳為列舉碳原子數6至26之支鏈烷基,進而較佳為列舉碳原子數14至20之支鏈烷基。 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藉由具有碳原子數2至30之烷基、例如高級烷基作為R
1
,可使黏度降低,另外進一步提高於低極性溶劑中之溶解性。又,具有高級烷基之環氧化合物可使利用該化合物獲得之硬化物之介電常數降低,又,可提高其可撓性。又,該化合物可使利用該化合物獲得之硬化物之吸水性降低,可提高其表面之撥水性。 碳原子數2至30之烷基中,作為直鏈烷基,例如可列舉:乙基、丙基、丁基、戊基(amyl)、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月桂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肉豆蔻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棕櫚基)、十七烷基(珠光脂基)、十八烷基(硬脂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花生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山崳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木蠟基)、二十五烷基、二十六烷基、二十七烷基、二十八烷基(褐煤基)、二十九烷基、三十烷基(蜜蠟基)等。 碳原子數2至30之烷基中,作為支鏈烷基,例如可列舉:異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第二異戊基、異己基、2,3-二甲基-2-丁基(thexyl)、4-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2-乙基戊基、庚烷-3-基、庚烷-4-基、4-甲基己烷-2-基、3-甲基己烷-3-基、2,3-二甲基戊烷-2-基、2,4-二甲基戊烷-2-基、4,4-二甲基戊烷-2-基、6-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辛烷-2-基、6-甲基庚烷-2-基、6-甲基辛基、3,5,5-三甲基己基、壬烷-4-基、2,6-二甲基庚烷-3-基、3,6-二甲基庚烷-3-基、3-乙基庚烷-3-基、3,7-二甲基辛基、8-甲基壬基、3-甲基壬烷-3-基、4-乙基辛烷-4-基、9-甲基癸基、十一烷-5-基、3-乙基壬烷-3-基、5-乙基壬烷-5-基、2,2,4,5,5-五甲基己烷-4-基、10-甲基十一烷基、11-甲基十二烷基、十三烷-6-基、十三烷-7-基、7-乙基十一烷-2-基、3-乙基十一烷-3-基、5-乙基十一烷-5-基、12-甲基十三烷基、13-甲基十四烷基、十五烷-7-基、十五烷-8-基、14-甲基十五烷基、15-甲基十六烷基、十七烷-8-基、十七烷-9-基、3,13-二甲基十五烷-7-基、2,2,4,8,10,10-六甲基十一烷-5-基、16-甲基十七烷基、17-甲基十八烷基、十九烷-9-基、十九烷-10-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烷-7-基、18-甲基十九烷基、19-甲基二十烷基、二十一烷-10-基、20-甲基二十一烷基、21-甲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11-基、22-甲基二十三烷基、23-甲基二十四烷基、二十五烷-12-基、二十五烷-13-基、2,22-二甲基二十三烷-11-基、3,21-二甲基二十三烷-11-基、9,15-二甲基二十三烷-11-基、24-甲基二十五烷基、25-甲基二十六烷基、二十七烷-13-基、26-甲基二十七烷基、27-甲基二十八烷基、二十九烷-14-基、28-甲基二十九烷基等。 碳原子數2至30之烷基中,作為脂環基,可列舉: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4-第三丁基環己基、1,6-二甲基環己基、
基、環庚基、環辛基、雙環[2.2.1]庚烷-2-基、
基、異
基、1-金剛烷基、2-金剛烷基、三環[5.2.1.0
2,6
]癸烷-4-基、三環[5.2.1.0
2,6
]癸烷-8-基、環十二烷基等。 作為較佳之R
1
,可列舉:十五烷-7-基、十七烷-9-基、3,13-二甲基十五烷-7-基、2,2,4,8,10,10-六甲基十一烷-5-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烷-7-基、二十五烷-12-基。 上述式[1]中,R
2
至R
4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 作為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環丁基、戊基(amyl)、異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第二異戊基、環戊基、己基、異己基、環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等。 作為較佳之R
2
至R
4
,可列舉氫原子。 上述式[1]中,A表示(n+1)價之可包含醚鍵之基。 作為A,例如可列舉自上述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或碳原子數2至30之烷基中進而去除(n)個氫原子而衍生的(n+1)價之基。又,該等基亦可於任意之碳-碳鍵間包含醚鍵(-O-)。 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自選自由甘油、2-羥基-1,4-丁二醇、三羥甲基甲烷、1,1,1-三羥甲基乙烷、1,1,1-三羥甲基丙烷、二(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及二季戊四醇所組成之群中之多元醇去除羥基而衍生的(n+1)價之基。 [環氧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式[1](L表示羰基)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使具有R
1
之結構之羧酸或其活化體(醯鹵化物、酸酐、醯基疊氮、活性酯等)與具有A之結構且具有2至8個烯丙醚基之醇、即式 [化4]
(式中,A及R
2
至R
4
表示與上述相同含義)所表示之醇等之醇衍生物反應,並且使所獲之具有不飽和鍵之化合物(中間物)與過氧化物反應,而製造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 即,本發明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係藉由以下之反應式[3]表示。 [化5]
又,本發明之式[1](L表示亞甲基)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使具有R
1
之結構及脫離基X之化合物等之衍生物與上述具有2至8個烯丙醚基之醇反應,並且使所獲得之具有不飽和鍵之化合物(中間物)與過氧化物反應,而製造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 即,本發明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係藉由以下之反應式[4]表示。 [化6]
(式中,R
2
至R
4
表示與上述相同含義,X表示羥基、甲磺醯氧基、三氟甲磺醯氧基、甲苯磺醯氧基、硝基苯磺醯氧基、乙醯氧基、三氟乙醯氧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作為具有R
1
之結構之羧酸,可使用市售之羧酸或其活化體。例如可列舉: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之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棕櫚酸、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硬脂酸、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硬脂酸N、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硬脂酸T、及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花生酸等羧酸、或該羧酸之衍生物。 作為具有R
1
之結構及脫離基X之化合物等之衍生物,可列舉:使市售之醇化合物、或使該醇化合物之羥基與甲磺醯鹵、三氟甲磺酸酐、甲苯磺醯鹵、硝基苯磺醯鹵、乙醯鹵、乙酸酐、三氟乙酸酐、磷醯氯、磷醯溴、亞硫醯氯、磺醯氯、氯化氫、溴化氫、碘化氫等反應而獲得之醇衍生物。例如可列舉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之Fine Oxocol(註冊商標)1600、Fine Oxocol 180、Fine Oxocol 180N、Fine Oxocol 180T、及Fine Oxocol 2000等醇、或該醇之衍生物。 作為具有A之結構且具有2至8個烯丙醚基之醇,可使用市售者。例如可列舉:2,3-二烯丙氧基丙醇、1,3-二烯丙氧基-2-丙醇、3,4-二烯丙氧基丁醇、三羥甲基甲烷二烯丙醚、1,1,1-三羥甲基乙烷二烯丙醚、1,1,1-三羥甲基丙烷二烯丙醚、二(三羥甲基)丙烷三烯丙醚、季戊四醇三烯丙醚、二季戊四醇五烯丙醚等。 使上述羧酸衍生物與具有2個以上烯丙醚基之醇衍生物反應,而合成中間物(烯化合物)。該方法可使用現有之縮合反應。例如,於二氯甲烷等溶劑中,使用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及4-二甲基胺基吡啶等觸媒,於室溫(約23℃)~110℃之溫度下進行0~200小時。又,上述反應亦可使用二羧酸化合物代替酸酐作為原料而進行。又,於難以溶解於二氯甲烷等溶劑中之羧酸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如下方法合成上述中間物(烯化合物):利用甲醇等醇進行酯化,繼而進行與醇化合物之酯交換反應之方法;使用碳二醯亞胺等縮合劑使羧酸與醇化合物反應之方法;或利用亞硫醯氯等使羧酸轉化為醯氯並與醇化合物反應之方法。 繼而,將該烯化合物利用過氧化物氧化,可獲得環氧化合物。此處,作為過氧化物,例如可使用間氯過苯甲酸、過乙酸、過氧化氫-鎢酸等。該反應可於氯仿等溶劑中,於0~60℃下進行1~200小時。又,亦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12-25688號公報等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氧化。 藉由上述反應獲得之中間物(烯化合物)可例示於式[2]。 [化7]
式[2]中,R
1
至R
4
、L、A及n表示與上述相同含義 [硬化性組合物] 又,本發明係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之(a)環氧化合物、及(b)硬化劑之硬化性組合物。 進而,本發明係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之(a)環氧化合物、及(c)硬化觸媒之硬化性組合物。 又,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由於可與自通用之硬化劑或硬化觸媒產生之酸或鹼反應,故而亦可調配於通用之環氧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可含有硬化劑與硬化觸媒,又,視需要可進而含有溶劑、其他環氧化合物、界面活性劑、及密接促進劑等。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中之固形物成分之比率可設為1~100質量%、或5~100質量%、或50~100質量%、或80~100質量%。 固形物成分係指將溶劑自硬化性組合物去除後之殘餘成分之比率。 於本發明中,由於使用液狀環氧化合物並向其中混合硬化劑或硬化觸媒,故而基本上無需使用溶劑,但視需要可添加溶劑。例如硬化觸媒為固體,可將硬化觸媒溶解於碳酸丙二酯等溶劑中,與液狀環氧化合物混合而製造硬化性化合物。又,於使硬化觸媒溶解於液狀環氧化合物之情形時,為了對所獲得之硬化性組合物之黏度進行調整,亦可添加一般之溶劑。 [(a)環氧化合物] 於本發明中,可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與其以外之環氧化合物併用。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與其以外之環氧化合物可於以環氧基之莫耳比計為1:0~1:20之範圍內使用。 作為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以外之環氧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市售之各種多官能環氧化合物。 作為本發明中可使用之環氧化合物,可列舉:1,4-丁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乙烷三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1,4-環己烷二甲醇二縮水甘油醚、1,2-環氧基-4-(環氧乙基)環己烷、甘油三縮水甘油醚、二甘油聚二縮水甘油醚、2,6-二縮水甘油基苯基縮水甘油醚、1,1,3-三(4-縮水甘油氧基苯基)丙烷、1,2-環己烷二羧酸二縮水甘油酯、4,4'-亞甲基雙(N,N-二縮水甘油基苯胺)、3,4-環氧環己烷羧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三縮水甘油基對胺基苯酚、四縮水甘油基間苯二甲胺、四縮水甘油基二胺基二苯基甲烷、四縮水甘油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雙酚S二縮水甘油醚、四溴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二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縮水甘油醚、間苯二酚二縮水甘油醚、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四氫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雙酚六氟丙酮二縮水甘油醚、異氰尿酸三縮水甘油酯、異氰尿酸三(3,4-環氧丁基)酯、異氰尿酸三(4,5-環氧戊基)酯、異氰尿酸三(5,6-環氧己基)酯、異氰尿酸三(7,8-環氧辛基)酯、異氰尿酸三(2-縮水甘油氧基乙基)酯、異氰尿酸單烯丙酯二縮水甘油酯、N,N'-二縮水甘油基N''-(2,3-二丙醯氧基丙基)異氰尿酸酯、N,N'-雙(2,3-二丙醯氧基丙基)N''-縮水甘油基異氰尿酸酯、三(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基)3,3',3''-(2,4,6-三側氧基-1,3,5-三𠯤-1,3,5-三基)三丙酸酯、山梨糖醇聚縮水甘油醚、己二酸二縮水甘油酯、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二溴苯基縮水甘油醚、1,2,7,8-二環氧辛烷、1,6-二羥甲基全氟己烷二縮水甘油醚、4-(螺[3,4-環氧環己烷-1,5'-[1,3]二㗁烷]-2'-基)-1,2-環氧環己烷、1,2-雙(3,4-環氧環己基甲氧基)乙烷、4,5-環氧基-2-甲基環己烷羧酸4',5'-環氧基-2'-甲基環己基甲酯、乙二醇雙(3,4-環氧環己烷羧酸酯)、己二酸雙(3,4-環氧環己基甲基)酯、雙(2,3-環氧環戊基)醚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該等環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以兩種以上之混合物之形式使用。 再者,作為上述環氧化合物之一例,可列舉以下之市售品。 作為固體環氧化合物,可列舉:TEPIC(註冊商標)-G、TEPIC S、TEPIC L、TEPIC HP[均為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等。 又,作為液狀環氧化合物,可列舉:TEPIC(註冊商標)-PAS B22、TEPIC-PAS B26、TEPIC-PAS B26L、TEPIC-VL、TEPIC-UC、TEPIC-FL[均為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jER(註冊商標)828、jER YX8000[均為三菱化學(股)製造]、Ricaresin(註冊商標)DME100[新日本理化(股)製造]、Celloxide 2021P[Daicel(股)製造]等。 [(b)硬化劑] 於本發明中,可獲得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之(a)環氧化合物與(b)硬化劑之硬化性組合物。 作為硬化劑,可使用酸酐、胺、酚樹脂、聚醯胺樹脂、咪唑類、或聚硫醇。該等之中,尤佳為酸酐及胺。該等硬化劑即便為固體,亦可藉由溶解於溶劑而使用。然而,因溶劑之蒸發產生硬化物之密度降低或因孔隙之產生導致強度降低、耐水性之降低,因此,較佳為硬化劑本身於常溫、常壓下為液狀者。 硬化劑可以相對於環氧化合物之環氧基1當量為0.5~1.5當量、較佳為0.8~1.2當量之比率含有。硬化劑相對於環氧化合物之當量係以硬化劑之硬化性基相對於環氧基之當量比表示。再者,於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與其以外之環氧化合物併用之情形時,相對於其等全部環氧化合物之環氧基之當量成為上述範圍。 作為酸酐,較佳為一分子中具有複數個羧基之化合物之酸酐。作為該等酸酐,例如可列舉:鄰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二苯甲酮四羧酸酐、乙二醇雙偏苯三酸酯、甘油三偏苯三酸酯、順丁烯二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內亞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內亞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丁烯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十二烯基琥珀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琥珀酸酐、甲基環己烯二羧酸酐、氯橋酸酐等。 該等之中,較佳為常溫、常壓下為液狀之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5-降
烯-2,3-二羧酸酐(甲基耐地酸酐、甲基雙環庚烯二甲酸酐)、氫化甲基耐地酸酐、甲基丁烯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與六氫鄰苯二甲酸酐之混合物。該等液狀之酸酐之黏度於25℃下之測定中為10~1,000 mPa·s左右。酸酐基中,1個酸酐基被計算為1當量。 作為胺,例如可列舉:哌啶、N,N-二甲基哌𠯤、三伸乙基二胺、2,4,6-三(二甲基胺基甲基)苯酚、苄基二甲基胺、2-(二甲基胺基甲基)苯酚、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四伸乙基五胺、二乙基胺基丙基胺、N-胺基乙基哌𠯤、二(1-甲基-2-胺基環己基)甲烷、薄荷烷二胺、異佛爾酮二胺、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苯二甲胺、間苯二胺、二胺基二苯基甲烷、二胺基二苯基碸等。該等之中,可較佳地使用液狀之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四伸乙基五胺、二乙基胺基丙基胺、N-胺基乙基哌𠯤、雙(1-甲基-2-胺基環己基)甲烷、薄荷烷二胺、異佛爾酮二胺、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等。 作為酚樹脂,例如可列舉:苯酚酚醛清漆樹脂、甲酚酚醛清漆樹脂等。 聚醯胺樹脂係藉由二聚酸與聚胺之縮合而生成者,且分子中具有一級胺與二級胺之聚醯胺胺。 作為咪唑類,例如可列舉: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1-氰乙基-2-十一烷基咪唑鎓偏苯三酸酯、環氧樹脂-咪唑加成物等。 聚硫醇例如係於聚丙二醇鏈之末端存在硫醇基者、或於聚乙二醇鏈之末端存在硫醇基者,較佳為液狀者。 又,於由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獲得硬化物時,亦可適當地併用硬化促進劑(亦稱為硬化助劑)。 作為硬化促進劑,可列舉:三苯基膦、三丁基膦等有機磷化合物;溴化乙基三苯基鏻、四丁基鏻O,O-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鹽等四級鏻鹽;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烯-7、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烯-7與辛酸之鹽、辛酸鋅、溴化四丁基銨等四級銨鹽等。又,上述作為硬化劑列舉之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等咪唑類、或2,4,6-三(二甲基胺基甲基)苯酚、苄基二甲基胺等胺類亦可作為針對其他種類之硬化劑的硬化促進劑來使用。 該等硬化促進劑可以相對於硬化劑1質量份為0.001~0.1質量份之比率使用。 於本發明中,藉由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上述硬化劑及視需要之硬化促進劑混合,可獲得硬化性組合物。該等混合只要能夠均勻地混合,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反應燒瓶與攪拌翼或混合機等進行。 混合係考慮到黏度而視需要於加熱下進行,於10~100℃之溫度下進行0.5~1小時。 所獲得之硬化性組合物具有用作液狀密封材之適宜之黏度。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能夠調整為任意之黏度,藉由鑄造法、灌注法、分注法、印刷法等用作LED等之透明密封材,因此可於其任意部位進行局部密封。將硬化性組合物利用上述方法以液狀直接安裝於LED等後進行乾燥、硬化,藉此獲得環氧樹脂硬化物。 由硬化性組合物獲得之硬化物係藉由將該硬化性組合物塗佈於基材、或將該硬化性組合物注入至塗佈有脫模劑之澆鑄板,於100~120℃之溫度下進行預硬化,然後於120~200℃之溫度下進行正式硬化(後硬化)而獲得。 加熱時間為1~12小時,例如預硬化及正式硬化分別均為2~5小時左右。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獲得之塗膜之厚度可根據硬化物之用途,自0.01 μm~10 mm左右之範圍內進行選擇。 [(c)硬化觸媒] 於本發明中,可獲得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之(a)環氧化合物與(c)硬化觸媒之硬化性組合物。硬化觸媒包含(c1)酸產生劑及/或(c2)鹼產生劑。藉此,即便將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與硬化觸媒混合亦不會立即產生硬化,因此保存穩定性優異,又,可獲得充分之作業時間。 <(c1)酸產生劑> 作為(c1)酸產生劑,可使用光酸產生劑或熱酸產生劑。光酸產生劑或熱酸產生劑只要為藉由光照射或加熱而直接或間接生成酸(路易斯酸或布忍斯特酸)者,則並無特別限定。調配有熱酸產生劑之硬化性組合物可藉由加熱而以短時間硬化。又,調配有光酸產生劑之硬化性組合物由於藉由光照射而不因加熱發生硬化,故而可使用於耐熱性較低之基板及部位。 作為光酸產生劑之具體例,可列舉:錪鹽、鋶鹽、鏻鹽、硒鹽等鎓鹽;茂金屬錯合物、鐵-芳烴錯合物、二碸系化合物、磺酸衍生物化合物、三𠯤系化合物、苯乙酮衍生物化合物、重氮甲烷系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錪鹽,例如可列舉:二苯基錪、4,4'-二氯二苯基錪、4,4'-二甲氧基二苯基錪、4,4'-二第三丁基二苯基錪、4-甲基苯基(4-(2-甲基丙基)苯基)錪、3,3'-二硝基苯基錪、4-(1-乙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錪、4-甲氧基苯基(苯基)錪等錪之氯化物、溴化物、甲磺酸鹽、甲苯磺酸鹽、三氟甲磺酸鹽、四氟硼酸鹽、四(五氟苯基)硼酸鹽、六氟磷酸鹽、六氟砷酸鹽、六氟銻酸鹽等二芳基錪鹽等。 作為上述鋶鹽,例如可列舉:三苯基鋶、二苯基(4-第三丁基苯基)鋶、三(4-第三丁基苯基)鋶、二苯基(4-甲氧基苯基)鋶、三(4-甲基苯基)鋶、三(4-甲氧基苯基)鋶、三(4-乙氧基苯基)鋶、二苯基(4-(苯硫基)苯基)鋶、三(4-(苯硫基)苯基)鋶等鋶之氯化物、溴化物、三氟甲烷磺酸鹽、四氟硼酸鹽、六氟磷酸鹽、六氟砷酸鹽、六氟銻酸鹽等三芳基鋶鹽等。 作為上述鏻鹽,例如可列舉:四苯基鏻、乙基三苯基鏻、四(對甲氧基苯基)鏻、乙基三(對甲氧基苯基)鏻、苄基三苯基鏻等鏻之氯化物、溴化物、四氟硼酸鹽、六氟磷酸鹽、六氟銻酸鹽等芳基鏻鹽等。 作為上述硒鹽,可列舉三苯基硒六氟磷酸鹽等三芳基硒鹽等。 作為上述鐵-芳烴錯合物,例如可列舉雙(η
5
-環戊二烯基)(η
6
-異丙基苯)鐵(II)六氟磷酸鹽等。 該等光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熱酸產生劑,可列舉鋶鹽及鏻鹽,可較佳地使用鋶鹽。 作為該等之例示化合物,可列舉於上述光酸產生劑中作為各種鎓鹽之例示所列舉之化合物。 該等熱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該等之中,作為(c1)酸產生劑,較佳為鋶鹽化合物或錪鹽化合物,例如較佳為表現強酸性之六氟磷酸鹽或六氟銻酸鹽等具有陰離子種之化合物。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中之(c1)酸產生劑之含量相對於(a)環氧化合物100質量份,可設為0.1~20質量份、或0.1~1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5~10質量份。再者,於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與其以外之環氧化合物併用之情形時,相對於其等全部環氧化合物100質量份之含量成為上述範圍。 <(c2)鹼產生劑> 作為(c2)鹼產生劑,可使用光鹼產生劑或熱鹼產生劑。光鹼酸產生劑或熱鹼產生劑只要為藉由光照射或加熱而直接或間接產生鹼(路易斯鹼或布忍斯特酸鹼)者,則並無特別限定。於調配有熱鹼產生劑之硬化性組合物可藉由加熱而以短時間硬化。又,於調配有光鹼產生劑之硬化性組合物由於藉由光照射而不因加熱發生硬化,故而可使用於耐熱性較低之基板及部位。 作為光鹼產生劑,例如可列舉:N,N-二乙基胺基甲酸9-蒽基甲基酯等烷基胺系光鹼產生劑;N,N-二環己基胺基甲酸9-蒽基酯、N,N-二環己基胺基甲酸1-(9,10-蒽醌-2-基)乙酯、二環己基銨2-(3-苯甲醯基苯基)丙酸鹽、N-環己基胺基甲酸9-蒽基酯、N-環己基胺基甲酸1-(9,10-蒽醌-2-基)乙酯、環己基銨2-(3-苯甲醯基苯基)丙酸鹽、(E)-N-環己基-3-(2-羥基苯基)丙烯醯胺等環烷基胺系光鹼產生劑;哌啶-1-羧酸9-蒽基甲基酯、(E)-1-哌啶基-3-(2-羥基苯基)-2-丙烯-1-酮、4-羥基哌啶-1-羧酸(2-硝基苯基)甲酯、4-(甲基丙烯醯氧基)哌啶-1-羧酸(2-硝基苯基)甲酯等哌啶系光鹼產生劑;胍鎓2-(3-苯甲醯基苯基)丙酸鹽、1,2-二異丙基-3-(雙(二甲基胺基)亞甲基)胍鎓2-(3-苯甲醯基苯基)丙酸鹽、1,2-二環己基-4,4,5,5-四甲基雙胍鎓N-丁基三苯基硼酸鹽、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鎓2-(9-側氧基𠮿
-2-基)丙酸鹽等胍系光鹼產生劑;咪唑-1-羧酸1-(9,10-蒽醌-2-基)乙酯等咪唑系光鹼產生劑等。 該等光鹼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又,光鹼產生劑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之光鹼產生劑WPBG系列(WPBG-018、WPBG-027、WPBG-082、WPBG-140、WPBG-266、WPBG-300等)等。 作為熱鹼產生劑,例如可列舉:1-甲基-1-(4-聯苯基)乙基胺基甲酸酯、2-氰基-1,1-二甲基乙基胺基甲酸酯等胺基甲酸酯類;脲、N,N-二甲基-N'-甲基脲等脲類;三氯乙酸胍、苯基磺醯基乙酸胍、苯基丙炔酸胍等胍類;1,4-二氫菸鹼醯胺等二氫吡啶類;N-(異丙氧基羰基)-2,6-二甲基哌啶、N-(第三丁氧基羰基)-2,6-二甲基哌啶、N-(苄氧基羰基)-2,6-二甲基哌啶等二甲基哌啶類;苯基磺醯基乙酸四甲基銨、苯基丙炔酸四甲基銨等四級銨鹽;雙氰胺等。又,可列舉作為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烯-7(DBU)之鹽的U-CAT(註冊商標)SA810、U-CAT SA831、U-CAT SA841、U-CAT SA851[以上為San-Apro(股)製造]等。 該等熱鹼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中之(c2)鹼產生劑之含量相對於(a)環氧化合物100質量份,可設為0.1~20質量份、或0.1~1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5~10質量份。再者,於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與其以外之環氧化合物併用之情形時,相對於其等全部環氧化合物100質量份之含量成為上述範圍。 於本發明中,藉由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與上述硬化觸媒混合,可獲得硬化性組合物。用以獲得該硬化性組合物之混合之操作條件如上所述。 於本發明中,藉由將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或光鹼產生劑之硬化性組合物塗佈於基板上並進行光照射,從而可進行硬化。又,於光照射之前後亦可進行加熱。 又,於本發明中,藉由將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及熱酸產生劑或熱鹼產生劑之硬化性組合物塗佈於基板上並進行加熱,從而可進行硬化。 進而,藉由將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之環氧化合物及熱酸產生劑與光酸產生劑或熱鹼產生劑及光鹼產生劑之硬化性組合物塗佈於基板上,於加熱後進行光照射,從而可進行硬化。 上述硬化性組合物可包含溶劑。溶劑可使用下述溶劑。 作為將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塗佈於基板上之方法,例如可列舉:流塗法、旋轉塗佈法、噴塗法、網版印刷法、軟版印刷法、噴墨印刷法、澆鑄法、棒式塗佈法、淋幕式塗佈法、輥塗法、凹版塗佈法、浸漬法、狹縫式塗佈法等。 由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形成之塗膜之厚度可根據硬化物之用途,自0.01 μm~10 mm左右之範圍內進行選擇,例如於使用於光阻之情形時,可設為0.05~10 μm(尤其是0.1~5 μm)左右,於使用於印刷配線基板之情形時,可設為10 μm~5 mm(尤其是100 μm~1 mm)左右,於使用於光學薄膜之情形時,可設為0.1~100 μm(尤其是0.3~50 μm)左右。 作為使用光酸產生劑或光鹼產生劑之情形時進行照射或曝光之光,例如可列舉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等,通常大多使用可見光或紫外線、尤其是紫外線。 光之波長例如為150~800 nm,較佳為150~600 nm,進而較佳為200~400 nm,尤其是300~400 nm左右。 照射光量根據塗膜之厚度而不同,例如可設為2~20,000 mJ/cm
2
、較佳為5~5,000 mJ/cm
2
左右。 作為光源,可根據進行曝光之光線之種類加以選擇,例如於紫外線之情形時可使用低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氘燈、鹵素燈、雷射光(氦-鎘雷射、準分子雷射等)、UV-LED等。藉由此種光照射,使上述組合物之硬化反應進行。 於使用熱酸產生劑或熱鹼產生劑之情形、或使用光酸產生劑或光鹼產生劑並進行光照射後視需要實施之塗膜之加熱例如於室溫(約23℃)~250℃左右下進行。加熱時間可自3秒以上(例如3秒~5小時左右)之範圍內進行選擇,例如為5秒~2小時左右。 進而,於形成圖案或圖像之情形時(例如製造印刷配線基板等之情形),亦可對形成於基材上之塗膜進行圖案曝光。該圖案曝光可藉由雷射光之掃描進行,亦可藉由介隔光罩進行光照射而進行。將藉由此種圖案曝光所產生之非照射區域(未曝光部)利用顯影液顯影(或溶解),藉此可形成圖案或圖像。 作為顯影液,可使用鹼性水溶液或有機溶劑。 作為鹼性水溶液,例如可列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鉀、碳酸鈉等鹼金屬氫氧化物之水溶液;氫氧化四甲基銨、氫氧化四乙基銨、膽鹼等氫氧化四級銨之水溶液;乙醇胺、丙胺、乙二胺等之胺水溶液等。 上述鹼顯影液通常為10質量%以下之水溶液,較佳為使用0.1~3質量%之水溶液等。進而,亦可於上述顯影液中添加醇類或界面活性劑而使用,該等之添加量分別為相對於顯影液100質量份,較佳為0.05~10質量份。具體而言,可使用0.1~2.38質量%之氫氧化四甲基銨水溶液等。 又,作為顯影液之有機溶劑能夠使用通常之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甲苯等芳香族烴類;乳酸乙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等酯類;N,N-二甲基甲醯胺(DMF)等醯胺類;乙腈等腈類;丙酮、環己酮等酮類;甲醇、乙醇、2-丙醇、丙二醇單甲醚(PGME)、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丙醚、丙二醇單丁醚等醇類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以兩種以上之混合物之形式使用。 其中,可較佳地使用乳酸乙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丙二醇單甲醚(PGME)等。 [溶劑] 上述硬化性組合物可視需要含有溶劑。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羥基乙酸甲酯、羥基乙酸乙酯、羥基乙酸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丙酯、乳酸丁酯、3-羥基丙酸甲酯、3-羥基丙酸乙酯、3-羥基丙酸丙酯、3-羥基丙酸丁酯、2-羥基-2-甲基丙酸甲酯、2-羥基-2-甲基丙酸乙酯、2-羥基-3-甲基丁酸甲酯等羥基酯類;甲氧基乙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甲氧基乙酸丙酯、甲氧基乙酸丁酯、乙氧基乙酸甲酯、乙氧基乙酸乙酯、乙氧基乙酸丙酯、乙氧基乙酸丁酯、丙氧基乙酸甲酯、丙氧基乙酸乙酯、丙氧基乙酸丙酯、丙氧基乙酸丁酯、丁氧基乙酸甲酯、丁氧基乙酸乙酯、丁氧基乙酸丙酯、丁氧基乙酸丁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甲氧基丙酸丁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乙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丁酯、2-丁氧基丙酸甲酯、2-丁氧基丙酸乙酯、2-丁氧基丙酸丙酯、2-丁氧基丙酸丁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丙酯、3-甲氧基丙酸丁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丙酯、3-乙氧基丙酸丁酯、3-丙氧基丙酸甲酯、3-丙氧基丙酸乙酯、3-丙氧基丙酸丙酯、3-丙氧基丙酸丁酯、3-丁氧基丙酸甲酯、3-丁氧基丙酸乙酯、3-丁氧基丙酸丙酯、3-丁氧基丙酸丁酯、甲基溶纖劑乙酸酯、乙基溶纖劑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MEA)、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丙酸酯、丙二醇單丙醚丙酸酯、丙二醇單丁醚丙酸酯等醚酯類;甲基乙基酮(MEK)、4-羥基-4-甲基-2-戊酮、環己酮等酮類;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甲醚(PGME)、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丙醚、丙二醇單丁醚等醇類;四氫呋喃(THF)、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乙基甲醚等醚類等。 [其他硬化性單體] 於本發明中,為了調整硬化性組合物之黏度或提高硬化性,亦可使用作為陽離子硬化性單體的含乙烯基之化合物、含氧雜環丁基之化合物等。 作為含乙烯基之化合物,只要為具有乙烯基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2-羥基乙基乙烯基醚(HEVE)、二乙二醇單乙烯基醚(DEGV)、2-羥基丁基乙烯基醚(HBVE)、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化合物等。又,亦可使用於α位及/或β位具有烷基、烯丙基等取代基之乙烯基化合物。又,可使用含有環氧基及/或氧雜環丁基等環狀醚基之乙烯基醚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氧基降
烯二乙烯基醚、3,3-二甲醇氧雜環丁烷二乙烯基醚等。 又,可使用具有乙烯基與(甲基)丙烯酸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等。 該等含乙烯基之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含氧雜環丁基之化合物,只要為具有氧雜環丁基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3-乙基-3-(羥基甲基)氧雜環丁烷(OXA)、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POX)、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DOX)、1,4-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XDO)、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EHOX)、3-乙基-3-((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氧基)甲基)氧雜環丁烷(TESOX)、氧雜環丁基倍半矽氧烷(OX-SQ)、苯酚酚醛清漆氧雜環丁烷(PNOX-1009)等氧雜環丁烷化合物等。 又,可使用具有氧雜環丁基與(甲基)丙烯酸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酯等。 該等含氧雜環丁基之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其他成分] 上述組合物亦可視需要含有慣用之添加劑。作為此種添加劑,例如可列舉:顏料、著色劑、增黏劑、增感劑、消泡劑、調平劑、塗佈性改良劑、潤滑劑、穩定劑(抗氧化劑、熱穩定劑、耐光穩定劑等)、塑化劑、界面活性劑、溶解促進劑、填充劑、抗靜電劑、硬化劑等。該等添加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 於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中,為了使塗佈性提高而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此種界面活性劑可列舉氟系界面活性劑、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但並非特別限定於該等。上述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於該等界面活性劑中,就塗佈性改善效果較高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氟系界面活性劑。作為氟系界面活性劑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Eftop(註冊商標)EF-301、Eftop EF-303、Eftop EF-352[均為三菱材料電子化成(股)製造]、Megafac(註冊商標)F-171、Megafac F-173、Megafac F-482、Megafac R-08、Megafac R-30、Megafac R-90、Megafac BL-20[均為DIC(股)製造]、Fluorad FC-430、Fluorad FC-431[均為3M Japan(股)製造]、AsahiGuard(註冊商標)AG-710[旭硝子(股)製造]、Surflon S-382、Surflon SC-101、Surflon SC-102、Surflon SC-103、Surflon SC-104、Surflon SC-105、Surflon SC-106[均為AGCSeimi Chemical(股)製造]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於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中之界面活性劑之添加量基於該硬化性組合物之固形物成分之含量,為0.01~5質量%,較佳為0.01~3質量%,更佳為0.01~2質量%。 於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中,為了使與顯影後之基板之密接性提高,可添加密接促進劑。作為該等密接促進劑,例如可列舉:氯三甲基矽烷、三氯(乙烯基)矽烷、氯(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氯(甲基)(二苯基)矽烷、氯(氯甲基)(二甲基)矽烷等氯矽烷類;甲氧基三甲基矽烷、二甲氧基二甲基矽烷、二乙氧基二甲基矽烷、乙氧基(二甲基)(乙烯基)矽烷、二甲氧基二苯基矽烷、三乙氧基(苯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三甲氧基(3-(N-哌啶基)丙基)矽烷等烷氧基矽烷類;六甲基二矽氮烷、N,N'-雙(三甲基矽烷基)脲、二甲基(三甲基矽烷基)胺、三甲基矽烷基咪唑等矽氮烷類;咪唑、吲唑、苯并咪唑、苯并三唑、巰基咪唑、巰基嘧啶2-巰基苯并咪唑、2-巰基苯并㗁唑、2-巰基苯并噻唑、脲唑、硫尿嘧啶等含氮雜環化合物;1,1-二甲基脲、1,3-二甲基脲等脲類或硫脲類等。該等密接促進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中之密接促進劑之添加量基於該硬化性組合物之固形物成分之含量,通常為20質量%以下,較佳為0.01~10質量%,更佳為0.05~5質量%。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亦可含有增感劑。作為可使用之增感劑,可例示:蒽、吩噻𠯤、苝、9-氧硫𠮿
、二苯甲酮9-氧硫𠮿
等。進而,作為增感色素,可例示:噻喃鎓鹽系色素、部花青系色素、喹啉系色素、苯乙烯基喹啉系色素、酮香豆素系色素、硫𠮿
系色素、𠮿
系色素、氧喏系色素、花青系色素、若丹明系色素、吡喃鎓鹽系色素等。尤佳的是蒽系增感劑,藉由與陽離子硬化觸媒(輻射敏感性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併用,可使感度飛躍性地提高並且亦具有自由基聚合起始功能,例如於採用將陽離子硬化系統與自由基硬化系統併用之混合型之情形時,可使觸媒種類簡化。作為具體之蒽之化合物,有效的是二丁氧基蒽、二丙氧基蒽醌等。 又,作為於使用鹼產生劑作為硬化觸媒之情形時之增感劑,例如可列舉:苯乙酮類、安息香類、二苯甲酮類、蒽醌類、𠮿酮類、9-氧硫𠮿
類、縮酮類、三級胺類等。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合物中之增感劑之添加量基於該硬化性組合物之固形物成分之含量,為0.01~20質量%,較佳為0.01~10質量%。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含有本發明之多官能環氧化合物及硬化劑或硬化觸媒之硬化性組合物具有光及熱硬化性,可被廣泛地利用於接著劑、抗反射膜(液晶顯示器用之抗反射膜等)之高折射率層、光學薄膜(反射板等)、電子零件用密封材、印刷配線基板、層間絕緣膜材料(增層印刷基板用層間絕緣膜材料等)等電子材料領域。特別是可被廣泛地用作印刷配線基板、層間絕緣膜材料等要求低介電常數之電子材料。 本發明之多官能環氧化合物及含有其之硬化性組合物可作為半導體密封材料、透明密封劑、電子材料用接著劑、光學用接著劑、印刷配線基板材料、層間絕緣膜材料、纖維強化塑膠、光造形用墨水、塗料用墨水、撥水性塗佈材料、滑水性塗佈材料、親油性塗佈材料、自修復性材料、生物親和性材料、雙折射控制材料、顏料分散劑、填料分散劑、橡膠改質劑等各種材料之主劑、交聯劑、稀釋劑、調平劑、相溶劑而較佳地使用。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下述實施例。 再者,實施例中,試樣之製備及物性之分析所使用之裝置及條件如下所述。 (1)
1
H NMR圖譜 裝置:JEOL RESONANCE(股)製造之JNM-ECX300 基準:四甲基矽烷(0.00 ppm) (2)GC-MS(氣相層析質譜分析) 裝置: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之GCMS-QP2010 Ultra 管柱:Agilent-Technology(股)製造之Agilent J&W GC管柱 HP-5(長度30 m、內徑0.32 mm、膜厚0.25 μm) 注入量:2.0 μL 注入口溫度:250℃ 管柱溫度:40℃(5分鐘),以20℃/分鐘升溫至300℃,300℃(12分鐘) (3)黏度 裝置:東機產業(股)製造之TVE-22L、TVE-25H (4)融點 裝置:Rigaku(股)製造之Thermo plus EVO/TG-DTA TG8120 (5)環氧當量 裝置:京都電子工業(股)製造之電位差自動滴定裝置AT-510 (6)彎曲模數、撓曲 裝置: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之桌上型精密萬能試驗機Autograph AGS-5kNX (7)比介電常數 裝置:Keysight-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E4980A Precision LCR儀 試樣架:日本東陽技術(股)製造之12962型室溫試樣架 (8)接觸角 裝置:協和界面科學(股)製造之自動接觸角計DM-301 測定溫度:23℃ (9)烘箱 裝置:Yamato Scientific(股)製造之送風低溫恆溫器DNF400 (10)攪拌脫泡 裝置:Thinky(股)製造之自轉公轉混合機 去泡攪拌太郎(註冊商標)ARE-310 (11)旋轉塗佈 裝置:Mikasa(股)製造之Spin Coater 1H-D7 (12)UV硬化 裝置:EYE GRAPHICS(股)製造之US5-0201 燈:EYE GRAPHICS(股)製造之H02-L41 又,簡稱表示以下之含義。 EHA:2-乙基己酸[東京化成工業(股)製造] IAA:5,9-二甲基-2-(1,5-二甲基己基)癸酸[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之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花生酸] IPA:2-己基癸酸[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之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棕櫚酸] ISA:2-(4,4-二甲基戊烷-2-基)-5,7,7-三甲基辛酸[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之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硬脂酸] ISAN:8-甲基-2-(4-甲基己基)癸酸[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之Fine Oxocol(註冊商標)異硬脂酸N] STA:硬脂酸[花王(股)製造之Lunac(註冊商標)S-98] TMPDA:三羥甲基丙烷二烯丙醚[Aldrich公司製造,純度90%] PETTA:季戊四醇三烯丙醚[Aldrich公司製造,純度70%] DMAP:4-二甲基胺基吡啶[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 EDC: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 mCPBA:間氯過苯甲酸[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純度70%] BPA:雙酚A型環氧樹脂[三菱化學(股)製造之jER(註冊商標)828] HBPA:氫化雙酚A型環氧樹脂[三菱化學(股)製造之jER(註冊商標)YX8000] CEL:3,4-環氧環己烷羧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Daicel(股)製造之Celloxide 2021P] TMPTG: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Nagase chemteX(股)製造之DENACOL EX-321] TEPIC:異氰尿酸三縮水甘油酯[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之TEPIC(註冊商標)-S] DOX: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基)醚[東亞合成(股)製造之Aron Oxetane(註冊商標)OXT-221] MH700:4-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混合物(莫耳比70:30)[新日本理化(股)製造之Rikacid(註冊商標)MH-700] PX4ET:四丁基鏻O,O-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鹽[日本化學工業(股)製造之Hishicolin(註冊商標)PX-4ET] C101A:二苯基(4-(苯硫基)苯基)鋶六氟銻酸鹽(V)/碳酸丙二酯溶液[San-Apro(股)製造之CPI(註冊商標)-101A] CDMS:環狀二甲基聚矽氧油[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之Shin-Etsu Silicone(註冊商標)KF-995] DMS:二甲基聚矽氧油[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之Shin-Etsu Silicone(註冊商標)KF-968] MPS:甲基苯基聚矽氧油[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之Shin-Etsu Silicone(註冊商標)KF-50] [實施例1]2-(4,4-二甲基戊烷-2-基)-5,7,7-三甲基辛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ISA2G)之製造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ISA 30.0 g(105 mmol)、TMPDA 27.6 g(淨重116 mmol)及二氯甲烷40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DMAP 16.1 g(132 mmol)及EDC 25.3 g(132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2天。將該反應液利用1 N鹽酸及5質量%食鹽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2-(4,4-二甲基戊烷-2-基)-5,7,7-三甲基辛酸2,2-雙(烯丙氧基甲基)丁酯(ISA2A)34.1 g。
1
H NMR (300 MHz, CDCl
3
) : δ = 6.0~5.8 (m, 2H), 5.3~5.1 (m, 4H), 4.1~3.9 (m, 6H), 3.4~3.2 (s, 4H), 2.2~0.8 (m, 40H) GC-MS(CI):m/z=481 (M+1)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上述ISA2A 33.8 g (70 mmol)及氯仿74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mCPBA 45.1 g(淨重183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5天。向該反應液中加入10質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300 mL,將mCPBA分解。將該有機層利用5質量%碳酸氫鈉水溶液及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溶劑梯度,己烷:乙酸乙酯=90:10至80:20(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作為目標物之2-(4,4-二甲基戊烷-2-基)-5,7,7-三甲基辛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ISA2G)12.8 g。所獲得之ISA2G之黏度為345 mPa・s (25℃),依據JIS K7236:2009測得之環氧當量為259。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4.0 (m, 2H), 3.7 (m, 2H), 3.5~3.3 (m, 6H), 3.1 (m, 2H), 2.8 (m, 2H), 2.6 (m, 2H), 1.8~0.8 (m, 40H) GC-MS(CI):m/z=513(M+1) [實施例2]2-(4,4-二甲基戊烷-2-基)-5,7,7-三甲基辛酸3-縮水甘油氧基-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丙酯(ISA3G)之製造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PETTA 50.0 g(淨重137 mmol)及二氯甲烷66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ISA 41.5 g(146 mmol)、DMAP 21.4 g(175 mmol)及EDC 33.5 g(175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一夜(約16小時)。將該反應液利用5質量%碳酸氫鈉水溶液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溶劑梯度,己烷:乙酸乙酯=99:1至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2-(4,4-二甲基戊烷-2-基)-5,7,7-三甲基辛酸3-烯丙氧基-2,2-雙(烯丙氧基甲基)丙酯(ISA3A)40.0 g。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6.0~5.8 (m, 3H), 5.3~5.1 (m, 6H), 4.2~4.0 (m, 2H), 4.0~3.9 (m, 6H), 3.5~3.4 (s, 6H), 2.3~0.7 (m, 35H) GC-MS(CI):m/z=523(M+1)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上述ISA3A 39.5 g(76 mmol)及氯仿40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mCPBA 67.0 g(淨重272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5天。向該反應液中加入10質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500 mL,將mCPBA分解。將該有機層利用5質量%碳酸氫鈉水溶液及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作為目標物之2-(4,4-二甲基戊烷-2-基)-5,7,7-三甲基辛酸3-縮水甘油氧基-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丙酯(ISA3G)31.9 g。所獲得之ISA3G之黏度為625 mPa・s (25℃),環氧當量為189。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4.2~4.0 (m, 2H), 3.8~3.6 (m, 3H), 3.6~3.4 (m, 6H), 3.4~3.3 (m, 3H), 3.2~3.0 (m, 3H), 2.8~2.7 (m, 3H), 2.6~2.5 (m, 3H), 2.2~0.7 (m, 35H) GC-MS(CI):m/z=571(M+1) [實施例3]硬脂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STA2G)之製造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STA 30.0 g(105 mmol)、TMPDA 27.1 g(淨重114 mmol)及二氯甲烷40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DMAP 15.5 g(127 mmol)及EDC 24.3 g(127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3天。將該反應液利用1 N鹽酸及5質量%食鹽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溶劑梯度,己烷:乙酸乙酯=99:1至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白色粉體之形式獲得硬脂酸2,2-雙(烯丙氧基甲基)丁酯(STA2A)44.6 g。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6.0~5.8 (m, 2H), 5.3~5.1 (m, 4H), 4.1~3.9 (m, 6H), 3.4~3.3 (s, 4H), 2.4~2.2 (m, 2H), 1.8~0.8 (m, 38H) GC-MS(CI):m/z=481(M+1)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上述STA2A 44.6 g(93 mmol)及氯仿74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mCPBA 59.5 g(淨重241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3天。向該反應液中加入10質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300 mL,將mCPBA分解。將該有機層利用5質量%碳酸氫鈉水溶液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85:1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白色粉體之形式獲得作為目標物之硬脂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STA2G)33.4 g。所獲得之STA2G之融點為34℃,環氧當量為257。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4.1~4.0 (m, 2H), 3.8~3.6 (m, 2H), 3.5~3.3 (m, 6H), 3.2~3.0 (m, 2H), 2.8~2.7 (m, 2H), 2.7~2.5 (m, 2H), 2.4~2.2 (m, 2H), 1.9~0.8 (m, 38H) GC-MS(CI):m/z=513(M+1) [實施例4]8-甲基-2-(4-甲基己基)癸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ISAN2G)之製造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ISAN 30.0 g(105 mmol)、TMPDA 27.6 g(淨重116 mmol)及二氯甲烷40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DMAP 15.5 g(127 mmol)及EDC 24.3 g(127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30小時。將該反應液利用1 N鹽酸及5質量%食鹽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溶劑梯度,己烷:乙酸乙酯=99:1至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8-甲基-2-(4-甲基己基)癸酸2,2-雙(烯丙氧基甲基)丁酯(ISAN2A)29.0 g。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6.0~5.8 (m, 2H), 5.3~5.1 (m, 4H), 4.1~3.9 (m, 6H), 3.4~3.2 (s, 4H), 2.5~2.3 (m, 1H), 1.7~0.7 (m, 39H) GC-MS(CI):m/z=481(M+1)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上述ISAN2A 28.9 g(60 mmol)及氯仿74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mCPBA 38.5 g(淨重156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5天。向該反應液中加入10質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300 mL,將mCPBA分解。將該有機層利用5質量%碳酸氫鈉水溶液及5質量%食鹽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作為目標物之8-甲基-2-(4-甲基己基)癸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ISAN2G)7.7 g。所獲得之ISAN2G之黏度為114 mPa・s(25℃),環氧當量為265。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4.1~3.9 (m, 2H), 3.8~3.6 (m, 2H), 3.4~3.2 (m, 6H), 3.2~3.0 (m, 2H), 2.8~2.7 (m, 2H), 2.6~2.5 (m, 2H), 2.5~0.6 (m, 40H) GC-MS(CI):m/z=513(M+1) [實施例5]2-己基癸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IPA2G)之製造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IPA 50.0 g(195 mmol)、TMPDA 50.1 g(淨重210 mmol)及二氯甲烷66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DMAP 28.5 g(233 mmol)及EDC 44.9 g(234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2天。將該反應液利用1 N鹽酸及5質量%食鹽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2-己基癸酸2,2-雙(烯丙氧基甲基)丁酯(IPA2A)56.0 g。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6.0~5.8 (m, 2H), 5.3~5.2 (m, 2H), 5.2~5.1 (m, 2H), 4.1~4.0(s, 2H), 4.0~3.9 (m, 4H), 3.4~3.3 (s, 4H), 2.4~2.2 (m, 1H), 1.7~1.5 (m, 2H), 1.5~1.3 (4H), 1.3~1.2 (m, 20H), 1.0~0.8 (m, 9H) GC-MS(CI):m/z=453(M+1)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上述IPA2A 56.0 g(124 mmol)及氯仿74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mCPBA79.2 g(淨重321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5天。向該反應液中加入10質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300 mL,將mCPBA分解。將該有機層利用5質量%碳酸氫鈉水溶液及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75:2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作為目標物之2-己基癸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IPA2G)45.7 g。所獲得之IPA2G之黏度為61 mPa・s(25℃),環氧當量為228。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4.1~3.9 (m, 2H), 3.8~3.6 (m, 2H), 3.5~3.2 (m, 6H), 3.2~3.0 (m, 2H), 2.8~2.7 (m, 2H), 2.6~2.5 (m, 2H), 2.5~0.7 (m, 36H) GC-MS(CI):m/z=541(M+1) [實施例6]5,9-二甲基-2-(1,5-二甲基己基)癸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IAA2G)之製造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ISA 30.0 g(96 mmol)、TMPDA 25.1 g(淨重105 mmol)及二氯甲烷40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DMAP 14.1 g(115 mmol)及EDC 22.1 g(115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2天。將該反應液利用1 N鹽酸及5質量%食鹽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溶劑梯度,己烷:乙酸乙酯=100:0至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5,9-二甲基-2-(1,5-二甲基己基)癸酸2,2-雙(烯丙氧基甲基)丁酯(IAA2A)24.3 g。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6.0~5.8 (m, 2H), 5.3~5.1 (m, 4H), 4.1~3.9 (m, 6H), 3.4~3.3 (s, 4H), 2.5~0.7 (m, 44H) GC-MS(CI):m/z=509(M+1)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上述IAA2A 24.2 g(48 mmol)及氯仿74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mCPBA 30.5 g(淨重124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5天。向該反應液中加入10質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300 mL,將mCPBA分解。將該有機層利用5質量%碳酸氫鈉水溶液及5質量%食鹽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溶劑梯度,己烷:乙酸乙酯=99:1至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作為目標物之5,9-二甲基-2-(1,5-二甲基己基)癸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IAA2G)18.7 g。所獲得之IAA2G之黏度為217 mPa・s(25℃),環氧當量為295。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4.1~3.9 (m, 2H), 3.8~3.6 (m, 2H), 3.5~3.2 (m, 6H), 3.2~3.0 (m, 2H), 2.9~2.7 (m, 2H), 2.6~2.4 (m, 2H), 2.4~0.5 (m, 44H) GC-MS(CI):m/z=541(M+1) [實施例7]2-乙基己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EHA2G)之製造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EHA 30.0 g(210 mmol)、TMPDA 53.5 g(淨重250 mmol)及二氯甲烷30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DMAP 30.5 g(250 mmol)及EDC 47.9 g(250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2天。將該反應液利用1 N鹽酸及5質量%食鹽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溶劑梯度,己烷:乙酸乙酯=99:1至95:5(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2-乙基己酸2,2-雙(烯丙氧基甲基)丁酯(EHA2A)58.9 g。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6.0~5.8 (m, 2H), 5.4~5.1 (m, 4H), 4.1~3.9 (m, 6H), 3.4~3.2 (s, 4H), 2.4~2.2 (m, 1H), 1.8~1.2 (m, 10H), 1.0~0.8 (m, 9H) GC-MS(CI):m/z=341(M+1) 向反應燒瓶中添加上述EHA2A 58.8 g (170 mmol)及氯仿500 g。一面攪拌一面向該溶液中添加mCPBA 110.8 g (淨重642 mmol),於室溫(約23℃)下攪拌5天。向該反應液中加入10質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300 mL,將mCPBA分解。將該有機層利用5質量%碳酸氫鈉水溶液及水洗淨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將所獲得之殘渣利用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9:1(體積比))精製,藉此,以無色透明液體之形式獲得作為目標物之2-乙基己酸2,2-雙(縮水甘油氧基甲基)丁酯(EHA2G)21.6 g。所獲得之EHA2G之黏度為170 mPa・s(25℃),環氧當量為210。
1
H NMR(300MHz, CDCl
3
): δ = 4.0 (m, 2H), 3.7 (m, 2H), 3.5~3.3 (m, 6H), 3.1 (m, 2H), 2.8~2.7 (m, 2H), 2.6~2.5 (m, 2H), 2.4~2.2 (m, 1H), 1.7~1.4 (m, 6H), 1.4~1.2 (m, 4H), 1.0~0.8 (m, 9H) GC-MS(CI):m/z=373(M+1) [實施例8~10、比較例1~3]對聚矽氧之溶解性 針對實施例1至3中獲得之ISA2G、ISA3G及STA2G、以及作為通用之環氧化合物的BPA、HBPA及CEL,評價對各種聚矽氧之溶解性。 將各環氧化合物以其濃度成為10質量%、20質量%及50質量%之方式與表1中記載之各種聚矽氧進行混合。將該混合物於室溫(約23℃)下攪拌5分鐘後,利用目視確認溶解狀態,根據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將結果一併示於表1。 [溶解性評價基準] A:於全部濃度下均溶解 B:50質量%時未溶解,但10質量%及20質量%時溶解 C:20質量%及50質量%時未溶解,但10質量%時溶解 D:於全部濃度下均未溶解 [表1] 表1
如表1所示,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對CDMS溶解了50質量%(即,相對於CDMS為相同質量)(實施例8~10)。其中,ISA2G顯示出對各種聚矽氧溶解10質量%以上之溶解性(實施例8)。 另一方面,作為通用之環氧化合物的BPA、HBPA及CEL於任一聚矽氧中均未溶解10質量%(比較例1~3)。 如上所述,確認出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具有對聚矽氧良好之溶解性。 [實施例11~16、比較例4~6]硬化物之製作 向表2中記載之環氧化合物100質量份中添加與環氧化合物之環氧基為等莫耳量之作為硬化劑之MH700、及作為硬化促進劑之PX4ET 1質量份。藉由將該混合物於減壓下、室溫(約23℃)下攪拌30分鐘而消泡,從而製備硬化性組合物1至9。 將各硬化性組合物與厚度3 mm之聚矽氧橡膠製造之コ字形間隔件一起夾入至預先經OPTOOL(註冊商標)DSX[大金工業(股)製造]進行了脫模處理之2片玻璃基板。將其於100℃之烘箱中加熱(預硬化)2小時,其後升溫至150℃,進行5小時加熱(正式硬化)。緩慢冷卻後去除玻璃基板,獲得厚度3 mm之各硬化物。 針對所獲得之硬化物,對吸水率、彎曲模數及撓曲進行評價。再者,各物性值係根據以下之順序進行測定。將結果一併示於表2。 [吸水率] 根據JIS K-6911:2006進行測定。具體而言,首先,作為預處理,將試片(30×30×3 mm))於經油浴保持為50℃之玻璃容器中乾燥24小時。將該試片於乾燥器內冷卻至20℃,測定其質量(W
1
[g])。繼而,將該試片於沸騰之蒸餾水中浸漬100小時後取出,於20℃之流水中冷卻30分鐘並將水分擦除,然後立即測量吸水後之質量(W
2
[g])。根據該等值,藉由以下之式算出吸水率。 吸水率[%]=(W
2
-W
1
)÷W
1
×100 [彎曲模數] 根據JIS K-6911:2006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對以支點間距離64 mm支持之試片(80×10×3 mm)之中央利用加壓楔施加荷重,求出荷重-撓曲曲線之直線部分之斜率F/Y[N/mm]。根據該斜率、支點間距離L[mm]、試片寬度W[mm]及厚度h[mm]之值,藉由以下之式算出彎曲模數。 彎曲模數[MPa]=(L
3
÷4Wh
3
)×(F/Y) [撓曲]破斷點之撓曲(壓入距離)。>30會在破斷前下落。 [表2] 表2
[份]:質量份 如表2所示,確認出使用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獲得之硬化物之吸水率較低,為0.5~1.8%,又,撓曲超過30 mm,可撓性較高(實施例11~16)。尤其是具有分支烷基鏈之環氧化合物顯示出1%以下之吸水率(實施例11、12、14~16)。 另一方面,作為通用之環氧化合物的BPA、CEL及TMPTG之撓曲均較小,可撓性較低(比較例4~6)。進而,關於CEL及TMPTG獲得如下結果:吸水率較高,接近3%,而容易吸水(比較例5、6)。 [實施例17~21、比較例7、8]硬化物之比介電常數 針對實施例11至13、15及16、以及比較例5及6中獲得之硬化性組合物1至3、5、6、8及9,將聚矽氧橡膠製造之間隔件之厚度變更為0.5 m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0.5 mm之各硬化物。 對所獲得之硬化物評價比介電常數。比介電常數係對夾入至支架之電極間之試片施加1 V、1 MHz之電壓,對此時之靜電電容Cp進行測定,並除以相同條件測得之空氣之靜電電容C
O
而算出。將結果一併示於表3。 [表3] 表3
如表3所示,使用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獲得之硬化物與使用作為通用之環氧化合物的CEL及TMPTG獲得之硬化物相比,顯示出較低之比介電常數(實施例17~21及比較例7、8)。其中,ISA2G顯示出極低之2.69之介電常數(實施例17)。 [實施例22~27、比較例9、10]硬化物之製作2 使用表4中記載之種類、量之環氧化合物,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獲得厚度3 mm之各硬化物。 針對所獲得之硬化物,藉由實施例17及實施例11中記載之方法評價比介電常數及吸水率。將結果一併示於表4。 [表4] 表4
[份]:質量份 如表4所示,確認出藉由將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添加至通用之環氧化合物,可根據添加量降低其硬化物之比介電常數(比較例9及實施例22~24、比較例10及實施例25~27)。又,確認出於向吸水率相對較高之通用之環氧化合物中添加之情形時,可根據添加量降低其硬化物之吸水率(比較例10及實施例25~27)。 [實施例28~32、比較例11~14]硬化物之接觸角 向表5中記載之種類、量之環氧化合物或陽離子硬化性單體中添加作為光酸產生劑之C101A 2質量份。將該混合物進行攪拌脫泡(2,000 rpm、10分鐘,進而1,000 rpm、10分鐘),而製備硬化性組合物17至23。 將各硬化性組合物旋轉塗佈(1,500 rpm,30秒)於預先經UV臭氧處理之玻璃基板上。將所獲得之塗佈膜於空氣環境下用照度20 mW/cm
2
(波長365 nm)之UV光曝光50秒,進而利用100℃之烘箱加熱1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獲得各硬化膜。 對所獲得之硬化膜評價水接觸角。水接觸角係於保持為23℃之室內使離子交換水1 μL附著於各硬化膜之表面,將5秒後之接觸角藉由θ/2法測定5次,將其平均值設為接觸角值。將結果一併示於表5。 [表5] 表5
[份]:質量份 如表5所示,與使用作為通用之環氧化合物的HBPA、CEL及TMPTG獲得之硬化物相比,使用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獲得之硬化物顯示出更高之水接觸角(實施例28及比較例11~13)。又,即便於將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添加至通用之環氧化合物之情形時,其硬化物亦顯示出高於未添加者之水接觸角(實施例29~31及比較例11~13)。 進而,與使用作為通用之氧雜環丁烷化合物的DOX獲得之硬化物相比,使用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獲得之硬化物顯示出更高之水接觸角(實施例28及比較例14)。又,即便於將本發明之環氧化合物添加至通用之氧雜環丁烷化合物之情形時,其硬化物亦顯示出高於未添加者之水接觸角(實施例32及比較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