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2923B - 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2923B
TWI742923B TW109139779A TW109139779A TWI742923B TW I742923 B TWI742923 B TW I742923B TW 109139779 A TW109139779 A TW 109139779A TW 109139779 A TW109139779 A TW 109139779A TW I742923 B TWI742923 B TW I7429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user
flow channel
improving sleep
breathing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3924A (zh
Inventor
林慶其
Original Assignee
佳音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05457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24507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音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音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2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292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3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92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56Devices for preventing snoring
    • A61F5/566Intra-oral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5/00Filling or capping teeth
    • A61C5/007Dental splints; teeth or jaw immobilisation devices; stabilizing retainers bonded to teeth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rs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包括:一基座,被與使用者頭部配合固定,基座具有一通道;一吸附件,其具有一流道延伸通過通道進入使用者的口腔,並可在通道中進行相對位移,流道連接設置在使用者的舌部前端的一舌頭固定部,以及吸附件具有一擋止部,其可設置在使用者的口腔外,用以限制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一彈性件,用以提供舌頭固定部朝向基座靠近的彈力,彈力小於吸附件與使用者的舌部之間的吸附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在其活動時的拉力;一負壓源,連通流道,對舌頭固定部所接觸的使用者的舌部提供負壓。

Description

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尤指一種向外牽引使用者的舌部的裝置。
睡眠呼吸阻塞(Obstructive sleep apnea)是患者在睡眠,尤其是躺臥睡眠時,其呼吸道被自身的舌部和軟顎所堵塞而無法順暢呼吸的一種症狀。引發該症狀的直接原因在於,當患者睡眠時,由於重力作用和人體組織的放鬆,舌部向人體的後方塌陷而堵塞了口腔和氣管的通道,塌陷的舌部也壓迫軟顎導致其堵塞了鼻腔與氣管的通道。顯然,睡眠呼吸阻塞,會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容易併發打鼾,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現有的治療方案中,包括一種透過夾具夾持或負壓吸取患者的舌部以將舌部保持在非塌陷位置的做法,即是一種透過外置的機械裝置防止患者的舌部塌陷的方案。這種機械式方案的優勢在於,不必令患者承擔藥物副作用或手術傷害。
然而,現有的機械式治療方案,其在使用時會透過夾具或負壓吸取將患者的舌部拉扯出口腔,並將舌部的前端保持在口腔外,以此確保患者的舌部不會在口腔內塌陷,這種方案對舌部的拉扯量較大,容易引起使用者不適。另外,現有的機械式治療方案往往將使用者的舌部完全地固定在非塌陷位置,使用者在使用裝置時無法適當地活動舌部,容易導致舌部疲勞,也導致了使用者無法運用舌部來輔助吞咽唾液。而一旦唾液過多積存,也會影響使用者的呼吸。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改良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以克服上述問題。
針對先前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口腔內向外牽引舌部且使用者的舌頭可適當活動的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手段:一種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包括:一基座,被與使用者頭部配合固定,所述基座具有一通道;一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具有一流道延伸通過所述通道進入使用者的口腔,並可在所述通道中進行相對位移,所述流道連接一舌頭固定部,所述舌頭固定部用以設置在使用者的舌部前端,以及所述吸附件具有一擋止部,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一彈性件,用以提供所述舌頭固定部朝向所述基座靠近的彈力,所述彈力小於 所述吸附件與使用者的舌部之間的吸附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在其活動時的拉力;一負壓源,連通所述流道,對所述舌頭固定部所接觸的使用者的舌部提供負壓。
進一步地,所述流道用以位於使用者的上嘴唇與下嘴唇之間,且所述流道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小於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多個微流通路,所述微流通路連通所述流道,並貫穿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微流通路相對於所述流道傾斜設置,且由雷射自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表面鑽孔形成。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設有一吸氣口,所述吸氣口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表面並面向使用者的舌部,所述吸氣口連通所述流道,負壓通過吸氣口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的前端,使用者的舌部的至少局部與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表面相貼合。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一保護墊,所述保護墊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側並面向使用者的舌部,所述保護墊具有多個通孔,以分散所述負壓源對使用者的舌部的吸力。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墊的前端凸設有一固定凸部,所述固定凸部進入所述流道並與所述流道相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連通所述流道的一收容空間,以在使用時自使用者的舌部的前端,對使用者的舌部進行至少局部地收容。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設有自其後端向前凹陷形成的一缺口,以讓位使用者的舌繫帶。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包括兩個所述缺口,兩個所述缺口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的上下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件直接或間接地對所述基座和所述吸附件施加在前後方向上的相反彈力。
進一步地,所述吸附件包括一接頭,所述接頭連通所述流道和所述負壓源,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施力於所述基座,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施力於所述接頭。
進一步地,所述接頭、所述彈性件和所述流道三者的至少部份同時收容在所述通道內。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件套設在所述流道外,且所述彈性件相對於所述流道更靠近所述基座,以避免所述彈性件干涉所述流道。
進一步地,所述接頭透過螺紋與所述流道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流道具有自其外表面徑向凸出的至少一凸塊,用以與裝配所述流道和所述接頭的一機械設備相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擋止部設於所述接頭。
進一步地,所述接頭透過一連接管連通所述負壓源,所述接頭設有一台階部以限制其與所述連接管之間的套接量。
進一步地,所述接頭收容所述連接管,所述接頭的內表面具有一黏合劑收容部,所述黏合劑收容部的口徑尺寸大於所述連接管的外徑尺寸。
進一步地,所述接頭包括一套接部和一滑動部,所述滑動部收容於所述通道內,所述套接部可拆卸地連接所述滑動部並與所述流道相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設置一外擴展部,所述外擴展部位於使用者的口腔外,且其尺寸大於使用者的嘴部的尺寸。
進一步地,所述外擴展部具有多個網孔,所述網孔貫穿所述外擴展部的外表面和內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外擴展部用以抵接使用者的嘴唇以外的臉部區域,包括覆蓋使用者臉部的一主體和組裝於所述外擴展部的軟墊,所述軟墊在使用時位於所述主體和使用者臉部之間,且所述軟墊部分位於使用者上唇的上方,以及部分位於下唇的下方,並可相對於所述主體彈性伸縮。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位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的一調整件,所述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基座,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接合所述調整件,另一端接合所述吸附件,所述調整件能相對於所述基座前後移動,用以調整所述彈性件的伸縮量和所述吸附件向前的位移量。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件包括一擋板和位於所述擋板後方的一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向後貫穿所述調整件,所述流道穿過所 述擋板,所述容納槽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所述基座的前端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用以與所述容納槽的內螺紋形成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件還包括位於所述擋板前方的一容納腔,所述容納腔收容所述彈性件。
進一步地,所述擋止部設於所述流道的外表面,且受到所述擋板的限位,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位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的一調整件,所述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基座,所述調整件能相對於所述基座前後移動,所述擋止部設於所述吸附件的外表面並受到所述調整件的限位,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件收容於所述調整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調整件,另一端固定於所述吸附件,在所述調整件相對於所述基座前後移動的過程中,所述彈性件的伸縮量保持不變。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件包括收容在所述通道內的一螺桿部,所述螺桿部前後貫通以收容所述彈性件和部分所述吸附件,所述彈性件的後端施力於所述螺桿部的後端,所述調整件還包括固定於所述螺桿部前端的一操作蓋,所述擋止部與所述操作蓋相互阻擋。
進一步地,所述吸附件包括一接頭,所述接頭連通所述流道和所述負壓源,所述接頭包括一套接部和連接於所述套接部 前端的一滑動部,所述套接部與所述流道螺紋連接,所述滑動部與所述彈性件的前端相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流道透過一連接管連通所述負壓源,所述調整件具有連通所述通道的一貫穿孔,所述連接管穿過所述貫穿孔。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件的前端還設有連通所述通道的多個連通孔,用以排出進入所述通道的流體。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件與所述基座透過反勾螺紋相互連接,所述調整件與所述基座二者中至少一者由柔性材料製成。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位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的一調整件,所述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吸附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接合所述調整件,另一端接合所述基座,所述調整件能相對於所述吸附件前後移動,用以調整所述彈性件的伸縮量。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均位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的一第一調整件和一第二調整件,所述第一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基座,並能相對於所述基座前後移動,所述第二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吸附件,並能相對於所述吸附件前後移動,所述彈性件的一端向後接合於所述第一調整件,其另一端向前接合於所述第二調整件,所述第一調整件與所述第二調整件用以共同調整所述彈性件的伸縮量。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設置在使用者的牙齒與嘴唇之間的一內擴展部,所述內擴展部大致呈U字形以符合使用者的口 腔結構,所述內擴展部的上邊緣和下邊緣中的至少一者凹設有一凹陷,以讓位使用者的唇繫帶。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至少一牙套。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一上牙套和一下牙套,所述通道位於所述上牙套和所述下牙套之間,所述下牙套與所述上牙套大致上下對齊;或者所述下牙套相對於所述上牙套向前凸出,藉由所述下牙套向前拉扯使用者的下顎。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外側的一咬合部,其設置為在使用時位於使用者的上牙齒和下牙齒之間,以供使用者咬合在所述咬合部,而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前端向前超出使用者的牙齒,進而增加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可向垂直於前後方向的其它方向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負壓源透過一連接管連接所述流道,所述連接管具有一可脫離機構,所述可脫離機構相對於所述負壓源更靠近所述流道,當所述連接管被繃緊時所述連接管在所述可脫離機構處斷開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設置在所述負壓源,以將所述負壓源與使用者的軀體或所述裝置以外的其他靜止物體相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流道的口徑的橫截面積在靠近使用者的舌部處變小,避免使用者的舌部因吸力進入所述流道的口徑內。
進一步地,所述負壓源透過一連接管連接所述流道,所述裝置還包括一氣壓感測器,所述氣壓感測器連通所述連接管或所述流道並偵測其中的氣壓,所述氣壓感測器與所述連接管或所述流道之間設有透氣的一防水件。
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透過所述吸附件和所述負壓源提供的負壓來固定使用者的舌部,不易引起使用者的不適;由於設置所述擋止部,所述裝置在防止使用者舌部塌陷的同時不會將使用者的舌部過度牽引到使用者的嘴唇之外,避免過度拉扯使用者的舌部導致使用者不適。另外,所述彈性件在防止使用者的舌部塌陷的同時允許使用者適當地活動其舌部,例如向後活動舌部以輔助吞咽唾液,進而防止唾液積存,而當使用者完成其舌部的活動後,所述裝置可藉助彈性件的彈力將使用者的舌部自動復位至非塌陷位置。
一種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包括:一基座,被與使用者的頭部配合固定,所述基座具有一通道;一舌頭牽引件,所述舌頭牽引件通過所述通道進入使用者的口腔,並可在所述通道中進行相對位移,所述舌頭牽引件連接一舌頭固定部,所述舌頭固定部用以與使用者的舌部前端相固定,以及所述舌頭牽引件具有一擋止部,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外的位移量;一帶動機構,用以帶動所述舌頭固定部朝向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帶動機構提供的帶動力小於所述舌頭牽引件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的牽引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在其活動時的拉力。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可膨脹的至少一夾持部,所述舌頭牽引件具有一流道,所述夾持部透過所述流道連通一充氣泵或充液泵,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所述夾持部由於充氣或充液而膨脹並貼覆於使用者的舌部。
進一步地,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同時收容所述夾持部和使用者舌部的一約束罩。
進一步地,所述帶動機構包括氣壓缸、或電磁閥、或彈性件、或前述三者中任意兩者的組合。
由於設置所述擋止部,所述裝置在防止使用者的舌部塌陷的同時不會將使用者的舌部過度牽引到使用者的嘴唇之外,避免過度拉扯使用者的舌部導致使用者不適。另外,所述帶動機構在防止使用者的舌部塌陷的同時允許使用者適當地活動其舌部,例如向後活動舌部以輔助吞咽唾液,進而防止唾液積存,而當使用者完成其舌部的活動後,所述裝置可藉助帶動機構將使用者的舌部自動復位至非塌陷位置。
一種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應用在使用者的頭部,包括:一基座,被與使用者頭部配合固定,所述基座具有一通道;一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具有中空的一流道,所述流道延伸通過所述通道並進入使用者的口腔,可在所述通道中進行相對位移,所述流道連接一舌頭固定部,所述舌頭固定部呈貼合使用者的舌部的杯狀,形成有連通所述流道的一收容空間,以環繞地收容使用者的舌部,所述吸附件還具有位於口腔外的一擋止部, 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所述舌頭固定部被配置為,在使用時利用負壓吸附在舌部的前端,並環繞在使用者的舌部的四周形成密封,以使負壓僅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所述舌頭固定部還被配置為,在使用時所述舌頭固定部可隨著使用者的舌部在口腔內自由移動,當舌部放鬆時,所述舌頭固定部帶動使用者的舌部向前移動,直到所述擋止部被擋止;一彈性件,用以提供所述舌頭固定部朝向所述基座靠近的彈力,所述彈力小於所述吸附件與使用者的舌部之間的吸附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在其活動時的拉力;一負壓源,連通所述流道,對所述舌頭固定部所接觸的使用者的舌部提供負壓。
所述擋止部設置在使用者口腔以外,簡化了所述裝置在使用者口腔內的結構,也減小其在使用者口腔中的體積,有利於減輕使用者的感受到的異物感,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另外,所述帶動機構在防止使用者的舌部塌陷的同時允許使用者適當地活動其舌部,例如向後活動舌部以輔助吞咽唾液,進而防止唾液積存,而當使用者完成其舌部的活動後,所述裝置可藉助帶動機構將使用者的舌部自動復位至非塌陷位置。
10:基座
11:圓筒部
12:外擴展部
120:主體
121:網孔
122:軟墊
1221:指部
123:凹口
124:墩部
1241:傘頂部
1242:柄部
13:通道
131:擋止塊
14:固定附件
141:扣環
15:扁平部
16:內擴展部
161:凹陷
17:上牙套
18:下牙套
170、180:收容槽
19:擴大部
191:環形腔
192:擋止面
20:吸附件
21:流道
21a:前段
21b:後段
211:第一擋止部
212:柔軟部
213:凸塊
22:舌頭固定部
220:第二擋止部
221:收容空間
222:缺口
223:吸氣口
224:內層
225:外層
226:微流通路
23:保護墊
231:通孔
232:凸點
233:固定凸部
234:干涉部
24:接頭
241:凸伸部
242:第三擋止部
243:台階部
244:黏合劑收容部
245:套接部
246:滑動部
25:保護件
251:套環
20A、20B:舌頭牽引件
21A:連桿
22A:夾具
22B:舌頭固定部
221A、221B:夾持部
222B:凸肋
223B:約束罩
224B:開口
23A:前蓋
30:彈性件
40:調整件
40a:第一調整件
411:擋板
412:容納槽
413:容納腔
414:貫穿孔
415:連通孔
416:螺桿部
4161:定位塊
417:操作蓋
418:螺釘
419:鉤部
40b:第二調整件
421:第一孔
422:第二孔
50:負壓源
51:真空泵
52:保護套
60:咬合部
61:連接部
62:限位肋
70:呼吸感測器
80:連接管
81:伸縮部
82:逆止閥
83:可脫離機構
84:分支管道
85:防水件
90:固定機構
C:集液機構
D:牙齒
L:嘴唇
P:防護件
Q:曲面
R:雷射
S:氣壓感測器
ST:反勾螺紋
T:舌部
圖1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所述裝置的局部與使用者的頭部相固定的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所述裝置的部分的分解圖。
圖4為圖3組合後的剖視圖。
圖5為圖4中所述裝置的吸附件固定並向前牽引使用者的舌部的示意圖。
圖6為圖4中所述裝置的吸附件固定於使用者的舌部,且使用者向後活動其舌部的示意圖。
圖7為圖1的負壓源中的真空泵、氣壓感測器和連接管的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剖視圖。
圖9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基座的立體圖。
圖11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3為圖12的分解圖。
圖14為圖12的剖視圖。
圖15為圖14中B的放大圖。
圖16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7為圖16省略負壓源後的放大圖。
圖18為圖17逆時針旋轉90度後的示意圖。
圖19為圖17的分解圖。
圖20為圖17沿線I-I的剖視圖。
圖21為圖20中的調整件、吸附件前移的示意圖。
圖22為圖20中J部分的放大圖。
圖23為圖17中舌頭固定部的剖視圖。
圖24為雷射鑽孔形成圖23中的微流通路的示意圖。
圖25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六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6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七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7為圖26中舌頭牽引件的分解圖。
圖28為圖26的剖視圖。
圖29為圖28處於工作狀態的示意圖。
為便於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目的、結構、特徵以及功效等,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6所示,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其包括與使用者的頭部相配合固定的一基座10、用以吸附使用者的舌部T的一吸附件20、同時接合所述 基座10和所述吸附件20的一帶動機構、可調整所述帶動機構的彈力的兩個調整件40、以及為所述吸附件20提供負壓以吸附使用者的舌部T的一負壓源50。其中,兩個所述調整件40分別為一個第一調整件40a和一個第二調整件40b,均設置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所述第一調整件40a與所述基座10連接,所述第二調整件40b與所述吸附件20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吸附件20作為一種舌頭牽引件,所述帶動機構為彈簧的一彈性件30。為方便下文敘述說明,以使用者的頭部作為方向的參考系,即以使用者的臉部的朝向作為向前方向,以使用者的頭頂的朝向作為向上方向,以使用者的左耳的朝向作為向左方向。
如圖3所示,所述基座10具有一圓筒部11、連接於所述圓筒部11的後方的一外擴展部12和沿前後方向貫穿所述圓筒部11和所述外擴展部12的一通道13,所述圓筒部11相對所述外擴展部12向前凸伸形成。
如圖2和圖5所示,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需要所述基座10與使用者的頭部保持相對固定,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擴展部12具有自所述圓筒部11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主體120,用以直接抵接使用者的嘴唇L以外的臉部區域,避免整個所述基座10向後移動,以此維持所述基座10的前後位置。為了避免所述外擴展部12封閉使用者的口部,所述外擴展部12的所述主體120上具有多個網孔121,所述網孔121貫穿所述外擴展部12的外表面和內表面,以方便部分難以利用鼻部呼吸的使用者透過口 腔進行呼吸,其中所述外擴展部12的內表面是面向使用者的臉部的表面,所述外擴展部12的外表面是背向使用者的臉部的表面。而為了增大所述外擴展部12與使用者的臉部的接觸面積,所述外擴展部12具有一定的弧度和彈性,以貼合使用者的臉部的輪廓,分散所述外擴展部12施加在使用者的臉部上的壓力。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基座10與使用者的頭部的固定效果,在所述外擴展部12的左右兩端連接有一固定附件1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附件14為一繫帶,所述固定附件14和所述外擴展部12包圍使用者的頭部,將所述基座10綁定在使用者的口部的前方,所述固定附件14還會拉扯所述外擴展部12的左右兩端,使其進一步貼合使用者的臉部的輪廓。在其他實施例中,繫帶形式的所述固定附件14可懸掛於使用者的耳朵。在其他少數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擴展部12和所述固定附件14並非必要的設置。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圓筒部11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紋,用以與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相配合。
如圖1、圖5和圖6所示,整個所述吸附件20可相對於所述基座10前後移動,所述吸附件20包括一流道21和連接所述流道21的一舌頭固定部22。所述流道21延伸穿過所述通道13並進入使用者的口腔,以將所述負壓源50產生的負壓傳送至使用者的口腔並僅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T,所述流道21可在所述通道13中進行相對位移。
如圖3至圖6所示,所述吸附件20設有至少一擋止部,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流道21的外表面具有一個所述擋止部,定義為第一擋止部211,所述第一擋止部211與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相配合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22向外(即向前)的位移量。由於所述舌頭固定部22相對於所述流道21向四周擴展,所述擋止部也可設置在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前端,定義為第二擋止部220,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22向外(即向前)的位移量。具體而言,所述第二擋止部220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22與所述流道21的交界處的上下兩側,可隨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移動擋止於使用者的上牙齒D或下牙齒D的內側,以此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22向外(即向前)的位移量。所述第一擋止部211與所述第二擋止部220可在所述裝置工作時,擇其中一者實現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22向外(即向前)的位移量。當然,所述第一擋止部211與所述第二擋止部220可同時設置在所述吸附件20上,也可以選擇其中一者設置,另一者不設置。
如圖1、圖4和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舌頭固定部22由如矽膠等對人體親和的柔性材料製成,並呈杯狀以貼合使用者的舌部T,其具有向後開放的一收容空間221,以在所述裝置使用時自使用者的舌部T前端,對使用者的舌部T前端進行收容。而為了給使用者的舌繫帶讓位,所述舌頭固定部22設有自其後端的向前凹陷形成的兩個缺口222,兩個所述缺口222對應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上下兩側,即其中一個所述缺口 222位於所述收容空間221的下方,另一所述缺口222位於所述收容空間221的上方,如此對稱設置使用者在實際使用時不必考慮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上下朝向。所述舌頭固定部22面向使用者的舌部T的內表面,即限定所述收容空間221的內表面設有一吸氣口223,所述收容空間221透過所述吸氣口223連通所述流道21,因此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負壓最終會被傳送至所述收容空間221中,並作用於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間221中的使用者的舌部T,以使使用者的舌部T吸附固定於所述舌頭固定部22。由於所述舌頭固定部22環繞地貼合使用者的舌部T的橫截輪廓並形成密封,此處橫截輪廓指的是在左右方向上使用者的舌部T橫切面的四周邊緣,負壓僅傳送至所述收容空間221中,不會擴散至整個口腔,又由於所述收容空間221中僅收容使用者的舌部T,因此負壓僅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T,而不作用於使用者的其他部位。在其他的實施例中,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形狀並不局限於包覆使用者的舌部T的杯狀或口袋狀,例如,還可以是貼覆於使用者的舌部T的上表面的板狀結構,其具有開設於其下表面的多個所述吸氣口223。
如圖4至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舌頭固定部22包括相對靠近使用者舌部T的一內層224,和相對所述內層224遠離使用者的舌部T的一外層225,所述內層224和所述外層225一體注塑成型。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令所述內層224和所述外層225分體成型再相互組合,且所述內層224的選用的材質比所述 外層225的材質更柔軟,以提高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舒適性,又或者將所述內層224的厚度設置得比所述外層225的厚度更薄,以使所述內層224比所述外層225更柔軟。所述舌頭固定部22內分佈有多個微流通路226,所述微流通路226位於所述內層224、以及所述內層224與所述外層225之間,並貫穿所述內層224的內外表面,同時連通所述流道21和所述收容空間221。所述微流通路226在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的開孔分佈在所述吸氣口223的四周,且其孔徑小於所述吸氣口223的孔徑,如此設計以分散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T的負壓,避免負壓集中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T的一小區域而引發使用者不適。
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舌頭固定部22面向使用者的舌部T的內表面設有一保護墊23,以供舌部T觸覺較為敏感的使用者使用。所述保護墊23可由如泡棉、矽膠等柔性材料製成,並具有細密的多個通孔231。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和所述保護墊23的內表面二者之間沒有段差,二者組成連續的一曲面Q,該曲面Q貼合使用者的舌部T輪廓。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預先將所述保護墊23放置在所述收容空間221內,如此,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更換所述保護墊23,使用者的舌部T伸入所述收容空間221後,所述保護墊23即順應使用者的舌部T的形狀進行延展,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和所述保護墊23的內表面二者之間沒有段差,二者組成連續的一曲面Q,該曲面Q貼合使用者的舌部T輪廓,包覆舌部T的前端,並將使用者的舌部T分別與 所述吸氣口223以及微流通路226相隔開,由於負壓經過所述保護墊23的所述通孔231,負壓在使用者的舌部T上壓強被進一步減弱,進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適度。所述保護墊23的外側和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側二者之間形成有連通所述流道21的縫隙,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保護墊23的外表面具有向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凸出的多個凸點232,所述凸點232抵接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進而在所述保護墊23的外表面與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之間、以及多個所述凸點232之間形成連通所述吸氣口223的所述縫隙,以使負壓能通過所述保護墊23的所述通孔231。當然在其他未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保護墊23可設計成固定在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所述凸點232可設置在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並不以此為限。
當負壓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T的前端且未使用所述保護墊23時,使用者的舌部T與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相貼合,並且舌部T前端封閉所述吸氣口223和所述微流通路226;若使用了所述保護墊23,則使用者的舌部T與所述保護墊23的內表面相貼合,並且使用者的舌部T的前端封閉所述保護墊23的所述通孔231。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設置所述流道21的口徑的橫截面積在靠近使用者的舌部T處變小,即所述吸氣口223附近,避免使用者的舌部T因吸力進入所述流道21的口徑內而產生不適感,變小的所述流道21可分支形成多個平行的細管,又或者形成類似於「一」字形截面的扁平形狀。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吸附件20包括位於其前端的一接頭24,所述接頭24位於所述基座10以外且其一端固定連接於所述流道21,所述接頭24為管狀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接頭24與所述流道21是分體成型的,所述接頭24的一端套接干涉固定在所述流道21的末端。所述接頭24在其中間位置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紋,用以與所述第二調整件40b相配合,兩端位置均未設置螺紋。在其他未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接頭24可與所述流道21一體連接成型,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外形呈圓筒狀,包括一擋板411、位於所述擋板411後方且向後貫穿的一容納槽412和位於所述擋板411前方且向前貫穿的一容納腔413。所述容納槽412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所述圓筒部11透過其外螺紋與所述容納槽412的內螺紋形成螺紋連接,僅當使用者轉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時,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可沿著螺紋相對於所述基座10前後移動。所述容納腔413收容所述彈性件30,並可在所述吸附件20相對所述基座10位移時收容所述第二調整件40b。所述擋板411設有前後貫穿的貫穿孔414,所述貫穿孔414向後連通所述容納槽412,向前連通所述容納腔413,所述流道21穿過所述擋板411的所述貫穿孔414進入所述容納腔413,但由於所述擋板411位於所述第一擋止部211的前方,對其形成限位,故對所述流道21進入所述容納腔413的長度,以及連接於所述流道21的所述舌頭固定部22向外(即向前)的位移量,均 有所限制。也就是說,使用者可透過前後移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來控制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最大向外位移量,具體而言,向前移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使所述擋板411向前移動,增大了所述第一擋止部211的活動空間,進而增大了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最大向外位移量,反之則可以減小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最大向外位移量。另外,所述擋板411也位於所述圓筒部11的前方,故對其形成擋止限位,限制了所述圓筒部11和所述容納槽412相配合的深度,又或者說,限制了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向後能調整的行程。
如圖4和圖6所示,所述第二調整件40b具有一第一孔421及連接所述第一孔421的後端的一第二孔422,所述第二孔422的尺寸大於所述第一孔421的尺寸,所述第一孔421內設有內螺紋,與所述接頭24的外表面的外螺紋相配合形成螺紋連接,僅當使用者轉動所述第二調整件40b時,所述第二調整件40b可沿著螺紋相對於所述接頭24前後移動,所述第二孔422用以收容所述彈性件3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調整件40b的整體尺寸小於所述容納腔413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和所述第二調整件40b相對位移時,所述第二調整件40b可以收容在所述容納腔413內且相對移動;而在其他未圖示的實施例中,可以令所述第二孔422的尺寸大於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整體尺寸,使得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和所述第二調整件40b相對位移時,所述第一調整件40a收容在所述第二孔422內,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3至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30為一壓縮彈簧,其套在所述流道21向前超出所述基座10的部分之外,並收容在所述容納腔413和所述第二孔422之內,所述彈性件30的一端向後直接抵接於所述擋板411的前端面,另一端向前直接抵接於所述第二調整件40b的所述第二孔422的孔壁。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採用其他的接合方式使所述彈性件30向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和所述第二調整件40b提供彈力,例如透過螺釘將所述彈性件30與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和所述第二調整件40b相固定。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所述彈性件30被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和所述第二調整件40b所壓縮而提供方向相反的彈力,即所述彈性件30對所述第一調整件40a提供向後的彈力並傳遞到所述基座10,所述彈性件30對所述第二調整件40b提供向前的彈力並透過所述接頭24傳遞至所述吸附件20,使所述吸附件20相對於所述基座10向前移動,帶動了與所述舌頭固定部22相固定的使用者的舌部T也向前移動,並藉助彈力將使用者的舌部T的前端維持在遠離使用者的軟顎和咽喉的位置,最終避免了使用者的舌部T發生塌陷而引發睡眠呼吸阻塞。而所述裝置被使用的過程中,由於所述第二擋止部220與使用者的牙齒D相擋止,或者所述第一擋止部211與所述擋板411相擋止,所述舌頭固定部22和使用者的舌部T不會伸出使用者的嘴唇L外。
顯然,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使用者已經處於或打算進入睡眠狀態,此時使用者的舌部T理應是放鬆的,也就是說所述 裝置所作用的目標是使用者的放鬆的舌部T,所述彈性件30所提供的彈力被設置為僅足以牽動放鬆的舌部T,其不會阻止使用者克服該彈力來活動其舌部T。此處使用者活動其舌部T,指的是使用者透過肌肉活動來作為動力使舌部T運動,不包括使用者在放鬆時的舌部塌陷。即在使用者使用所述裝置時,所述彈力小於所述吸附件20與使用者的舌部T之間的吸附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T在其肌肉活動時的拉力,所述舌頭固定部22可隨著使用者的舌部T的肌肉活動在口腔內自由移動,而當舌部T的肌肉放鬆時,所述舌頭固定部22帶動使用者的舌部T向前移動,直到所述第一擋止部211被擋止。實際上,正常使用者的口腔會時刻分泌唾液,而使用者在吞咽唾液時可能會向後活動其舌部T,無論是有主動意識地還是潛意識地。所以,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其不會影響使用者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吞咽唾液,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唾液積存。
部分使用者可能會對所述第二擋止部220抵接其牙齒D,或作用於其舌部T的彈力過大而感到不適,如圖4至圖6所示,這些使用者可透過轉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和所述第二調整件40b兩者中的至少一者來改變位置,進而透過改變被二者所壓縮的所述彈性件30的壓縮量來改變所述彈性件30所提供的彈力。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螺紋的螺距大於所述第二調整件40b的螺紋的螺距,也就是說同樣是轉動一圈,所述第一 調整件40a在前後方向上的位移量大於所述第二調整件40b在前後方向上的位移量,如此設置為使用者提供了不同的調整精度。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和所述第二調整件40b並非都是必需的,可以只設置一個調整件。例如,實施例中可以僅設置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並令所述彈性件30靠近使用者的口腔的一端接合於所述第一調整件40a,而遠離使用者的口腔的一端接合於所述接頭24;當然也可以僅設置所述第二調整件40b,令所述彈性件30靠近使用者的口腔的一端接合於所述基座10,而遠離使用者的口腔的一端接合於所述第二調整件40b。另外,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30也並非限定為壓縮彈簧,在能夠提供向外牽引使用者的舌部T的彈力的前提下,使用拉伸彈簧或彈性橡膠墊圈等作為所述彈性件30也是可行的。
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裝置還具有一咬合部60,所述咬合部60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外側並沿牙齒D排列的方向左右延伸,且所述咬合部60的硬度大於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硬度,其設置為在使用時位於使用者的上牙齒D和下牙齒D之間,以供使用者咬合在所述咬合部60,即避免所述舌頭固定部22被使用者直接咬合而咬傷其舌部T。而所述咬合部60具有多種實施方式,例如所述咬合部60可套接在所述流道21上,所述吸附件20可相對於所述咬合部60前後移動;又或者所述咬合部60自所述基座10向使用者的口腔內凸伸形成;又或者所述咬合部60與所述舌頭固定部22一體成型連接,所述咬合部60自所述吸 附件20的左右兩側的外表面延伸形成,但所述咬合部60與所述舌頭固定部22由兩種不同材料形成。
如圖1至圖3所示,為方便使用者或其護理人員知悉所述裝置的治療效果,所述裝置還具有設置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上方的一呼吸感測器70,可以將與呼吸相關的一些生理參數,諸如呼吸頻率、呼吸強度、鼾聲大小等,進行測量並加以記錄。使用者或其護理人員可根據這些參數記錄來判斷先前所使用的負壓強度、或所述彈性件30所提供的彈力等設定是否滿足預定的治療效果,進而加以調整。
如圖1所示,所述吸附件20與所述負壓源50之間透過柔軟的一連接管80相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管80具有靠近所述流道21的一伸縮部81,以供使用者出於改變睡姿等原因臨時延長所述連接管80的長度,避免所述連接管80被繃緊而對使用者的舌部T施加過大的力,所述伸縮部81可以是一段波紋管、延展性良好的一段軟管、或由所述連接管80螺旋繞成的一段線圈。
如圖1所示,所述連接管80還具有一逆止閥82,用以保證氣流自所述舌頭固定部22單向流向所述負壓源50,即保證負壓自所述負壓源50單向傳輸至所述舌頭固定部22。
如圖1和圖7所示,所述負壓源50包括習知的電動真空泵51,透過抽取空氣來形成負壓,所述連接管80延伸進入所述負壓源50內並連接所述真空泵51,以使所述吸附件20直接連 通所述真空泵51,所述真空泵51形成的負壓直接傳輸到所述流道21和所述舌頭固定部22。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透過正壓氣泵來產生負壓,在這種實施例中正壓氣泵向另一氣道中提供連續不斷的氣流,而所述流道21透過一單向閥連通氣道來作為前述氣道的一旁路,單向閥僅允許氣體從所述流道21流入氣道,連續不斷的氣流在氣道形成低氣壓,所述流道21中的氣體通過單向閥流入氣道,使所述流道21和所述舌頭固定部22內形成負壓。
如圖1所示,由於所述負壓源50到所述吸附件20之間連接零件較多,各零部件客觀上存在製造公差,又或者由於使用損耗,使用者的舌部與所述舌頭固定部22之間的配合以及各零部件之間相互裝配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容易導致在實際使用中所述裝置的氣密性低於實驗測試數值。為使負壓大小維持在預定的水平,所述裝置還包括一氣壓感測器S,選用市面上習知的小體積的氣壓感測器即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氣壓感測器S設置在所述負壓源50內,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連接管80包括連通所述真空泵51和所述吸附件20的一主管道,和連通所述主管道和所述氣壓感測器S的一分支管道84,所述氣壓感測器S以偵測其中的氣壓並將偵測出的氣壓大小數據發送給一控制單元(圖未示),所述控制單元依據氣壓大小來調整所述真空泵51的運行功率,氣壓小於某一預定數值則增大所述真空泵51的運行功 率,氣壓大於另一預定數值則減小所述真空泵51的運行功率。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氣壓感測器S可設置為連通所述流道21。
如圖7和圖8所示,為避免所述氣壓感測器S被所述連接管80或所述流道21中的液體和水汽(指漂浮在氣體中微小的水珠,而非指氣態水分子)所影響,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分支管道84內設有一防水件85,所述防水件85的尺寸明顯大於所述分支管道84的內徑以保證完全覆蓋其截面,並透過嵌件模塑(insert molding)工藝嵌入到管壁中,以保證所述防水件85與所述分支管道84相連接處的液密性。包含所述防水件85的所述分支管道84相對於所述連接管80的主體獨立成型,再組裝到所述連接管80的主管道上。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使用黏合劑將所述防水件85黏接在所述分支管道84內。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Goretex®薄膜作為所述防水件85,Goretex®材料具備防水但透氣的性質,已在戶外用品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發生在所述連接管80中的氣壓變化,藉助Goretex®薄膜製成的所述防水件85的透氣性,傳遞至所述防水件85和所述氣壓感測器S之間,所述氣壓感測器S藉此相對直接地感測所述連接管80中的氣壓變化,同時不被所述連接管80中的液體和水汽所影響。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防水件85所選用的材質(例如聚乙烯)不僅防水也防止氣體分子滲透,且所述防水件85呈薄膜狀以減小其厚度,並具備彈性,可回應所述防水件85兩側的 氣壓差而變形,即所述防水件85同時具備防水、氣密、輕薄、可彈性變形的性能,以使所述防水件85阻隔其兩側的氣體相互流通。當所述防水件85兩側的氣壓相等時,所述防水件85不變形而保持平坦;當所述連接管80內的氣壓小於所述防水件85與所述氣壓感測器S之間的氣壓時,所述防水件85向所述連接管80凸出變形,所述防水件85與所述氣壓感測器S之間的空間變大而氣壓下降,進而所述氣壓感測器S間接地偵測出所述連接管80中氣壓下降的資訊;反之,當所述連接管80中的氣壓大於所述防水件85與所述氣壓感測器S之間的氣壓時,所述防水件85向所述氣壓感測器S凸出變形,所述防水件85與所述氣壓感測器S之間的空間變小而氣壓上升,並被所述氣壓感測器S偵測出。
如圖1所示,所述負壓源50還具有包覆其外表面的一保護套52,所述保護套52可由皮革或矽膠等材料製成,用以緩衝所述負壓源50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受到的衝擊。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連通所述連接管80的一集液機構C,所述集液機構C包括一集液袋,用以收集意外地經所述吸附件20而流入所述連接管80的唾液。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兩個固定機構90,其中一個所述固定機構90為一夾子,套設在所述連接管80,在實際使用中,使用者可將所述夾子固定在某個可靠的靜止物體,以避免較長的所述連接管80發生過度偏擺或纏繞。
如圖1所述,另一所述固定機構90是一綁帶,所述綁帶與所述保護套52相連接或被所述保護套52和所述負壓源50的外表面所夾持,用以圍繞使用者的軀體並將所述負壓源50與使用者的軀體相綁定。
如圖9所示,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其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所述基座10的一部分在所述裝置被使用時需要進入使用者的口腔,因此所述基座10與使用者的頭部的固定方式有所不同,以及防止所述連接管80繃緊的方式不同。
如圖9和圖10所示,所述基座10同樣具有一圓筒部11,其結構和功能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所述圓筒部11相同,所述基座10還具有連接於所述圓筒部11的後端的一扁平部15和連接於所述扁平部15的後端的一內擴展部16,所述通道13沿前後方向貫穿所述圓筒部11、所述扁平部15和所述內擴展部16。所述扁平部15被設置為當所述裝置使用時位於使用者的上嘴唇L和下嘴唇L之間,故所述扁平部15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小於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以適配使用者的嘴唇L的形狀。至於穿過所述扁平部15的所述通道13和所述流道21,為了適配所述扁平部15的形狀,其在上下方向的尺寸也小於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內擴展部16被設置為當所述裝置使用時位於使用者的牙齒D和嘴唇L之間,透過卡在使用者的牙齒D和嘴唇L之間的間隙,來實現整個所述基座10相對於使用者的頭部固定。為適配使用者的牙 齒D和嘴唇L之間的口腔結構,所述內擴展部16沿使用者的牙齒D的外側彎曲延伸而大致呈U形,所述內擴展部16也相對於所述扁平部15上下延伸以嵌入使用者的牙齦與嘴唇L之間,所述內擴展部16的上邊緣和下邊緣均凹設有一凹陷161,以讓位使用者的唇繫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內擴展部16並非必要的設置。
另外,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可使用一可脫離機構83替換第一實施例中的所述伸縮部81。所述可脫離機構83呈管狀結構,以連接中斷的所述連接管80,所述可脫離機構83的兩端套接在所述連接管80內。當所述連接管80由於使用者改變睡姿而被繃緊,且當所述連接管80的張力大於其與所述可脫離機構83之間的固持力時,所述連接管80與所述可脫離機構83之間即解除連接,避免被繃緊的所述連接管80過度拉扯使用者的舌部T。
如圖11所示,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三實施例。其所述基座10在所述裝置被使用時同樣需要進入使用者的口腔。所述基座10具有位於其所述扁平部15的後方的一上牙套17和一下牙套18,所述通道13位於所述上牙套17和所述下牙套18之間,所述上牙套17和所述下牙套18分別具有對應收容使用者的牙齒D的一收容槽170、180,以對應收容使用者的上排牙齒D和下排牙齒D,所述基座10利用所述上牙套17和所述下牙套18與使用者牙齒D相互卡持,實現整個所 述基座10固定於使用者的頭部。在本實施例中,為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所述收容槽170、180的內表面覆蓋有接觸使用者的牙齒D且較所述上牙套17與所述下牙套18的材質更軟的柔軟材料,例如矽膠。由於使用者的牙齒D被牙套所包圍,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所述第二擋止部220抵接所述上牙套17和所述下牙套18兩者中的至少一者,而非直接抵觸使用者的牙齒D,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擋止部220抵接所述上牙套17和所述下牙套18。
如圖1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牙套17和所述下牙套18大致上下對齊,以供一般使用者使用。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為應對睡眠呼吸阻塞症狀較為嚴重的使用者,可將所述下牙套18設置為相對於所述上牙套17向前凸出,以透過所述下牙套18向前拉扯使用者的下顎,進而使附著於下顎的使用者的舌部T也向前位移來遠離使用者的咽喉。
如圖1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裝置不具有任一所述調整件40,所述基座10具有位於使用者的嘴唇L外的一擴大部19,所述擴大部19環設於所述流道21外且兩者之間形成一環形腔191,所述環形腔191向前貫穿所述基座10,所述擴大部19在所述環形腔191的後端具有一擋止面192,本實施例中的所述接頭24的結構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的所述接頭24與所述第二調整件40b一體形成的結構,所述接頭24也呈管狀結構,其中間部分具有沿徑向凸出的一凸伸部241,所述凸伸部241的外緣向 後延伸而部分覆蓋所述擴大部19和所述彈性件30,所述彈性件30收容於所述環形腔191中和所述凸伸部241內,並且套設在所述流道21外,所述彈性件30的後端向後抵接所述擋止面192,所述彈性件30的前端直接抵接所述凸伸部241的後端。
如圖12至圖15所示,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四實施例。所述裝置包括用以與使用者的頭部相固定的一基座10、用以向前牽引使用者的舌部T的一吸附件20、一彈性件30、用以調整使用者的舌部T向前位移量的一第一調整件40a以及一負壓源(圖未示)。
如圖13和圖14所示,所述吸附件20的大體結構也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故相同的結構不作贅述。如圖1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流道21的外徑明顯小於所述通道13的口徑,即所述流道21並未填充所述通道13,所述流道21與所述基座10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為所述吸附件20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提供了一定的活動空間。
如圖13所示,所述流道21包括一前段21a和位於所述前段21a後方的一後段21b,所述前段21a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大於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呈豎直的帶狀,以增加所述流道21在左右方向的可撓性;所述後段21b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小於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呈水平的帶狀,以增加所述流道21在上下方向的可撓性。當所述前段21a左右彎曲變形時,所述流道21隨之左右彎曲變形;當所述後段21b上下彎曲變形時,所述流道21 隨之上下彎曲變形。因此所述流道21由於所述前段21a和所述後段21b的形狀差異而同時具有了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變形的功能。反言之,當所述流道21左右彎曲時,則左右變形集中在所述前段21a;當所述流道21上下彎曲時,則上下變形集中在所述後段21b。而所述舌頭固定部22連接所述流道21的後端,即所述舌頭固定部22連接於所述後段21b,因此所述舌頭固定部22可藉由所述流道21的彎曲變形而實現上下左右等垂直於前後方向的其他方向的移動,進而保證了所述舌頭固定部22和使用者的舌部T的靈活性。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所述前段21a設置為其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小於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呈水平的帶狀,將所述後段21b設置為其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大於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呈豎直的帶狀,如此設置同樣可以實現所述舌頭固定部22向垂直於前後方向的其它方向移動的功能。
如圖14和圖1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流道21的前端,即所述前段21a的前方呈圓筒狀,收容所述接頭24,且所述流道21和所述接頭24透過螺紋連接。所述接頭24的前端延伸超出所述流道21並相對於收容在所述流道21內的部分徑向凸伸形成一所述凸伸部241,所述凸伸部241的前端作為一擋止部,定義為第三擋止部242,用以與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相互擋止。所述接頭24收容並固定所述連接管80,所述接頭24的後端的內部具有一台階部243,所述台階部243自所述接頭24的管壁凸出,以限制其與所述連接管80之間的套接量,防止所述連接管80組 裝過度而穿過所述接頭24。所述接頭24的前端,即所述凸伸部241的內部設有一黏合劑收容部244,所述黏合劑收容部244的口徑尺寸大於所述連接管80的外徑尺寸,以收容一定量的黏合劑,進一步使所述接頭24與所述連接管80相固定。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令所述連接管80的外徑尺寸大於所述接頭24的口徑,使二者透過過盈接合而相互干涉固定,此時所述黏合劑收容部244具有導引所述連接管80與所述接頭24對接的功能。
如圖14和圖15所示,所述接頭24透過螺紋連接所述流道21的部分定義為一套接部24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套接部245收容在所述流道21內,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套接部245收容所述流道21。所述套接部245套接在所述連接管80的外圍。所述凸伸部241的徑向外側定義為一滑動部246,所述滑動部246的表面經過光滑處理,以減小其接觸到所述圓筒部11的內壁時的摩擦力。
如圖13和圖14所示,所述保護墊23具有向前凸伸的一固定凸部233,所述固定凸部233穿過所述吸氣口223而進入到所述後段21b內,其形狀與所述後段21b的形狀相匹配,所述固定凸部233的上下表面還各設有兩個干涉部234,以增加所述固定凸部233與所述後段21b二者之間的固持力,在當前實施例中,所述干涉部234呈前後延伸的凸條,也可以設置為凸出的圓點或其他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凸出的所述干涉部234可設置在所述後段21b的管壁內表面,所述固定凸部233的表面甚至可 設置與所述干涉部234相匹配的凹槽,以增強所述固定凸部233與所述後段21b二者之間的固定。
如圖12至圖1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座10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在所述外擴展部12的內側,即朝向使用者的臉部的一側額外設有兩個軟墊122,所述軟墊122由透氣材料製成,例如海綿,既提高了所述外擴展部12貼合在使用者臉部時的舒適度,也避免了使用者的臉部皮膚由於被所述外擴展部12壓住而無法透氣。另外所述通道13同時收容了所述前段21a、所述彈性件30和所述接頭24,故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圓筒部11和所述通道13相對於第一實施例更長。
如圖14所示,所述彈性件30套設在所述前段21a外,其前端抵接於所述凸伸部241的後方,其後端抵接於所述通道13內的一擋止塊13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擋止塊131與所述基座10一體成型,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30的彈力直接作用於所述基座10和所述吸附件20。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可透過鉚釘或銷件或黏合劑,將所述彈性件30分別與所述基座10和所述吸附件20相固定。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彈簧式的所述彈性件30相對於所述流道21更靠近所述通道13的內壁面,以避免所述彈性件30發生非軸向變形時干涉到所述流道21。
如圖13和圖1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一保護件25透過組裝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保護件25包括一套環251,所述套環251套在所述圓筒部11外,所述保護件25向 後延伸穿過所述外擴展部12並位於所述後段21b的左右兩側,且所述保護件25的厚度大於所述後段21b的厚度,以防止使用者的牙齒D直接咬嚙所述流道21而咬壞所述流道21。
如圖12至圖1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呈圓柱形的套筒狀,套在所述圓筒部11外,並透過螺紋與所述圓筒部11相互連接,使用者可透過旋轉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使其沿所述圓筒部11移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外周面設有前後延伸的紋路以增大其摩擦力。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在其前端的所述擋板411上設置圍繞所述貫穿孔414的多個連通孔415,所述貫穿孔414和所述連通孔415均連通所述通道13。其中所述貫穿孔414的口徑自後向前逐漸擴大,為穿過所述貫穿孔414的所述連接管80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擺動空間。而所述連通孔415則用以排出進入所述通道13的氣體或液體。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前端作為一所述擋板411,使其與所述第三擋止部242相互擋止,使用者可透過前後移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來改變所述第一調整件40a與所述第三擋止部242相擋止處的前後位置,進而調整整個所述吸附件20和使用者的舌部T的前後位置。具體而言,使用者向前移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作為所述彈性件30的壓縮彈簧被放鬆而向前延伸,推動所述接頭24並帶動整個所述吸附件20向前移動,使用者的舌部T也跟隨所述吸附件20前移,直至所述第三擋止部242再次抵接所述擋板411為止。反之,若 使用者向後移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則能減小使用者的舌部T的向前位移量。
本實施例中,所述舌頭固定部22在使用時的預設位置位於使用者的牙齒D的後方,但對於一些症狀嚴重的使用者而言,這一預設的位置可能不足以解決舌部T塌陷。對於此類使用者,他們可透過向前移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來增加其舌部T的向前位移量。一般而言,當使用者的舌部T的前端向前超出使用者的牙齒D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為避免所述保護件25阻擋所述舌頭固定部22前移,在進行調整之前需要先拆卸所述保護件25,另外為了避免使用者的牙齒D咬嚙所述舌頭固定部22,此類使用者須配合使用所述咬合部60。
如圖12至圖1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設有兩個所述咬合部60,兩個所述咬合部60透過一連接部61相互連接,所述連接部61套設在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外圍,每一所述咬合部60朝向使用者的牙齒D的上側和下側的邊緣均具有兩個限位肋62,兩個所述限位肋62設置為在使用時位於使用者的牙齒D的內側和外側,以將所述咬合部60限定在使用者的上下牙齒D之間。
包括所述調整件40、所述基座10、所述接頭24和所述流道21在內的所述裝置的大部分零件均可採用柔性材料製成,若上述零件上的螺紋也由柔性材料一體成型,習知的螺紋牙型,如三角螺紋或梯形螺紋,無法提供足夠的結合強度,即相配合的習知螺紋容易由於牙型變形而滑牙脫離。如圖15所示,為解決 前述問題,所述第一調整件40a與所述基座10之間的螺紋、所述套接部245與所述流道21之間的螺紋均為一種特殊形狀的「反勾」螺紋ST,這種反勾螺紋ST的特徵在於,在螺紋的軸向上,牙頂的寬度大於牙底的寬度。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反勾螺紋ST的牙型呈「鸠尾」形,又或者說,與習知的梯形螺紋所相對的倒梯形。在這種鸠尾形的所述反勾螺紋ST中,在螺紋的軸向上,其牙型的寬度自牙底向牙頂逐漸增大,外螺紋的牙頂與內螺紋的牙頂二者在徑向方向上會部分重疊,也就是說,外螺紋的牙頂和內螺紋的牙頂在徑向方向上會相互限位,進而防止牙頂從與之配合的螺紋的牙底處脫離。因此,如此設置可以防止柔性材料製成的兩副螺紋之間滑牙脫離。當然,所述反勾螺紋ST的牙型並不以此為限,例如其牙型還可以呈T形。
柔性的所述流道21和柔性的所述接頭24可以透過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圖未示)相互裝配,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流道21套接在所述接頭24外,為方便機械設備定位所述流道21並在所述流道21與所述接頭24相組裝時固定所述流道21,如圖13和圖15所示,所述流道21的前端具有在其外表面徑向凸出的多個凸塊213,每一凸塊213沿前後方向延伸,用以與機械設備相配合。而在所述流道21套接在所述接頭24內的實施例中,所述凸塊213可設置於所述接頭24的外表面。
如圖16所示,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五實施例。其包括與使用者的頭部相配合固定的一基座10、 用以吸附使用者的舌部T的一吸附件20、同時接合所述基座10和所述吸附件20的一帶動機構、可調整使用者的舌部T向前移動距離的第一調整件40a、以及為所述吸附件20提供負壓以吸附使用者的舌部T的一負壓源50。其中所述帶動機構為彈簧的一彈性件30。一呼吸感測器70組裝於所述基座1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負壓源50、所述連接管80和所述固定機構90與第一實施例的相同,可參考第一實施例,不再贅述。
如圖17和圖20所示,所述基座10具有一圓筒部11、連接於所述圓筒部11的後方的一外擴展部12和沿前後方向貫穿所述圓筒部11和所述外擴展部12的一通道13,所述圓筒部11相對所述外擴展部12向前凸伸形成。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擴展部12的所述主體120設有多個呈相互平行的水平長條狀的所述網孔121,所述呼吸感測器70透過所述網孔121固定在所述外擴展部12。
如圖17和圖1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擴展部12整體相比於之前的實施例有所縮小,僅覆蓋使用者的嘴唇及與之相鄰的四周區域。所述外擴展部12的內側,即面向使用者的一側,固定有數個所述軟墊122。所述外擴展部12的上端邊緣具有向下凹陷形成一凹口123,用以為使用者的鼻部讓位。其中兩個所述軟墊122位於所述凹口123的左右兩側,用以接觸使用者上嘴唇上方的皮膚;另一軟墊122位於所述外擴展部12的下端,用以接觸使用者下嘴唇下方的皮膚。
如圖18和圖19所示,每一所述軟墊122包括向使用者臉部凸出的多個指部1221,每一所述指部1221的左右兩側相互貫通而形成中空,所述指部1221可藉此中空的空間和自身的柔軟性,在接觸使用者的臉部後變形,即所述指部1221的末端向所述外擴展部12收縮並且所述指部1221的上下兩側膨脹,以吸收所述外擴展部12對使用者臉部的壓力。位於同一所述軟墊122的多個所述指部1221間隔排列,在自所述主體120向使用者的臉部的方向上,每一所述指部1221的左右寬度逐漸收縮,相對應地,相鄰的兩個所述指部1221之間的間隔的左右寬度逐漸增大,如此設置,使得多個所述指部1221能夠順應所述外擴展部12和使用者臉部的弧度。如圖17和圖18所示,所述外擴展部12的外側的四個角落具有四個墩部124,所述墩部124凸出於所述外擴展部12的所述主體120的外表面。每一墩部124包括一傘頂部1241和一柄部1242,所述柄部1242連接所述外擴展部12的所述主體120的外表面,所述傘頂部1241相對於所述柄部1242凸出,在所述傘頂部1241與所述外擴展部12的外表面之間形成一卡槽(圖未示),用以與所述固定附件14相配合,所述固定附件14設有一扣環141卡扣於所述柄部1242上,並可以所述柄部1242為軸旋轉。所述傘頂部1241與所述扣環141相互擋止,以限制所述固定附件14脫離所述外擴展部12。
對於大部分使用者而言,其舌部的塌陷位置與舌部被拉伸所能達到的最大位置並不重合,二者之間存在一區間,只要使 舌部脫離了塌陷位置即可起到減輕症狀的效果,然而在前述區間中,每一名使用者所能接受的舌部舒適位置可能不相同,因此所述裝置設有第一調整件40a以供使用者自行調整。
如圖19和圖20所示,所述基座10的所述圓筒部11自所述外擴展部12的外表面向前凸伸,所述通道13前後貫穿所述圓筒部11和所述外擴展部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圓筒部11具有直接暴露在其通道13中的內螺紋,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包括一個也呈圓筒狀的螺桿部416,其外周設有外螺紋,收容在所述圓筒部11內並與所述圓筒部11的內螺紋相嚙合。所述螺桿部416的前端蓋設有一操作蓋417,所述螺桿部416與所述操作蓋417透過螺釘418固定,所述操作蓋417的外周具有沿前後方向凸出的條紋,用以增加摩擦力,使用者可手動扭轉所述操作蓋417來轉動整個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為防止所述第一調整件40a過度旋入所述圓筒部11,所述操作蓋417的直徑大於所述圓筒部11的內徑,所述操作蓋417的後端可與所述圓筒部11的前端相互擋止,形成限位。
如圖19和圖2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螺釘418同時穿入所述操作蓋417和所述螺桿部416,作為所述操作蓋417帶動所述螺桿部416旋轉的傳動機構,所述螺桿部416對應所述螺釘418的部分相對於其他部分徑向凸出,形成一定位塊4161,與所述操作蓋417的一定位槽(圖未示)相配合,以方便所述螺桿部416和所述操作蓋417上的安裝孔與所述螺釘418相互對準。 另外,類似於第四實施例,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前端也設有所述貫穿孔414和所述連通孔41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貫穿孔414和所述連通孔415設置在所述操作蓋417。
如圖19和圖20所示,所述流道21的前端、所述接頭24、所述彈性件30和部分所述連接管80均收容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內,所述流道21、所述接頭24和所述連接管80的連接關係參見上述第四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螺桿部416的後端設有向其軸線凸出的鉤部419,所述彈性件30也是一個被壓縮的彈簧,其後端抵接於所述鉤部419,前端固定於所述接頭24,透過提供彈力將所述接頭24頂推至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前端。如圖20和圖21所示,當使用者轉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使其相對於所述基座10前後移動時,所述彈性件30的後端由於抵接於所述鉤部419直接跟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前後移動,所述彈性件30的前端與其後端聯動,並透過所述接頭24帶動整個所述吸附件20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前後移動,進而調整使用者的舌部的前後位置。由於所述彈性件30的兩端同時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同向移動相同的距離,即所述彈性件30的伸縮量不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移動而改變,所述彈性件30的彈力也不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移動而改變,而彈力透過所述吸附件20傳遞至使用者舌部,作為向前牽動使用者的舌部的牽引力,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舌部受到的牽引力保持穩定不變,避免在 調整舌部位置的過程中放鬆對舌部的牽引,有利於將使用者的舌部保持在非塌陷位置。
如圖22所示,所述接頭24由分體成型的一套接部245和一滑動部246相互組裝形成。所述滑動部246收容於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內,所述彈性件30的前端收容並固定於所述滑動部246,所述滑動部246的前端作為所述第三擋止部242,被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所述操作蓋417所擋止,所述套接部245一端可拆卸地收容所述滑動部246內,並套接所述連接管80,同時所述套接部245的另一端被套接固定在所述流道21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套接部245與所述滑動部246之間、所述套接部245與所述流道21之間均透過螺紋相互連接,但所述套接部245與所述滑動部246之間的螺紋為螺距較大的三角螺紋,所述套接部245與所述流道21之間螺紋為螺距較小的矩形螺紋,故前者相對於後者更容易組裝和拆卸。較佳地所述螺桿部416在所述鉤部419處開口的尺寸大於或等於所述流道21收容於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內的前端的最大尺寸,所以所述套接部245與所述滑動部246相脫離後,所述滑動部246留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內,所述套接部245、所述流道21從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後端(即靠近使用者的一端)退出,使用者可透過所述套接部245與所述滑動部246之間的螺紋,對除了所述滑動部246之外的其餘所述吸附件20進行更換,方便使用者購置對應的耗材來自行維護所述裝置。還可以令所述流道21和所述套接部245具備足夠的彈性,且二者 的尺寸略大於所述鉤部419處開口的尺寸,組裝和拆卸時,可憑藉所述流道21和所述套接部245的變形穿過所述鉤部419處開口。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令所述滑動部246直接抵接所述彈性件30的前端,所述滑動部246可作為一第二調整件來調整所述彈性件30的伸縮量。
如圖23和圖2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微流通路226可由雷射R自所述舌頭固定部22的內表面(即所述雷射R從所述收容空間221射入)鑽孔形成,如此形成密集的孔徑大小相同的多個所述微流通路226,多個所述微流通路226呈多排設置,每排設置多個,每一所述微流通路226直徑為0.5mm且孔徑均勻、筆直延伸,且相對於所述流道21傾斜設置。為避免所述雷射R過度燒刻而破壞所述吸附件20,應在所述流道21中設置一防護件P以阻擋所述雷射R穿過所述流道21,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防護件P的表面應當處理為不可反射所述雷射R。
第五實施例的其餘未提及結構與第四實施例的大致相同,不作贅述。
在前述的各實施例中,均以所述彈性件30作為帶動機構。在其他實施例中,帶動機構可採用氣壓缸形式,其所維持的負壓不僅直接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T使其與所述吸附件20相固定,還作用於整個所述吸附件20,利用負壓持續向前牽引整個所述吸附件20,進而向外牽引使用者的舌部T,避免其塌陷。在其他實施例中,除了利用所述彈性件30的彈力或氣壓缸維持負 壓這兩種牽引舌部T的手段之外,還可以利用磁力牽引使用者的舌部T,例如使用電磁閥。
如圖25所示,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六實施例,其帶動機構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也是利用一彈性件30的彈力帶動使用者的舌部T向外拉伸,但其用以固定使用者的舌部T的機構與前述實施例不同。該實施例的基座10同樣具有所述通道13,一連桿21A穿過所述通道13,一夾具22A作為舌頭固定部,連接於所述連桿21A的後端,一前蓋23A連接於所述連桿21A的前端,所述彈性件30為一壓縮彈簧,套在所述連桿21A外,所述彈性件30的後端抵接於所述基座10,前端抵接於所述前蓋23A。所述夾具22A、所述連桿21A和所述前蓋23A作為一舌頭牽引件20A,其中所述前蓋23A承接所述彈性件30向前的彈力,所述連桿21A將所述彈力傳遞至所述夾具22A,使所述夾具22A相對所述基座10向前移動,如此使得所述夾具22A在使用者的口腔中夾持使用者的舌部T的上下兩側來固定舌部T,最終實現向外牽引使用者的舌部T。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夾具22A的夾持部221A的前端具有兩個第二擋止部220,其與使用者的牙齒D相互擋止。
如圖26至圖29所示,為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的第七實施例,包括一基座10、可動地穿過所述基座10的一舌頭牽引件20B、連接於所述基座10的一第一調整件40a、連接於所述舌頭牽引件20B的一第二調整件40b和設於所述第一 調整件40a與所述第二調整件40b之間的一彈性件30,所述彈性件30作為帶動機構,對所述第二調整件40b提供向前的彈力,帶動所述舌頭牽引件20B相對於所述基座10向前移動。所述舌頭牽引件20B具有前後延伸的一流道21,和連接所述流道21的一舌頭固定部22B,所述流道21穿過所述基座10的一通道13,所述舌頭固定部22B在使用時進入使用者的口腔以固定使用者的舌部T。
如圖27和圖28所示,所述流道21的外表面具有所述第一擋止部211,可與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在前後方向上相互限位,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22B向外(即向前)的位移量。所述流道21的後端具有一柔軟部212,其管壁比所述流道21的其他部分更薄,因此所述柔軟部212比所述流道21的其他部分更柔軟,允許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所述舌頭固定部22B具有中空的兩個夾持部221B,每一所述夾持部221B具有延展性並透過所述柔軟部212連通所述流道21,兩個所述夾持部221B上下相對設置,在所述裝置被使用時,兩個所述夾持部221B對應貼覆於使用者的舌部T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每一所述夾持部221B的貼覆於使用者的舌部T的表面具有多個凸肋222B,且所述凸肋222B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增加所述夾持部221B與使用者的舌部T之間的摩擦力。所述舌頭固定部22B還具有一約束罩223B,所述約束罩223B具有彈性,以在使用時同時收容兩個所述夾持部221B和使用者的舌部T,防止所述夾持部221B脫離使用者的舌 部T。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夾持部221B和所述約束罩223B的後邊緣均凹設有一開口224B,以讓位使用者的舌繫帶。
如圖28和圖29所示,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使用者的舌部T進入所述約束罩223B並位於兩個所述夾持部221B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夾持部221B透過所述流道21連通一充氣泵(圖未示),所述夾持部221B由於充氣而膨脹,並對使用者的舌部T施加壓力,以使使用者的舌部T被夾持在兩個膨脹的所述夾持部221B之間,因此當所述彈性件30向前帶動所述舌頭牽引件20B時,所述舌頭固定部22B向前拉扯使用者的舌部T,進而避免使用者的舌部T發生塌陷。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透過對所述夾持部221B充液使其膨脹。
在第六實施例和第七實施例中,所述帶動機構30提供的帶動力小於所述舌頭牽引件20A、20B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T的牽引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T在其活動時的拉力。
本發明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於所述吸附件20或所述舌頭牽引件20A、20B設置該等擋止部,使所述裝置在防止使用者的舌部T塌陷的同時不會將使用者的舌部T牽引到使用者的嘴唇L之外,避免過度拉扯使用者的舌部T導致使用者不適。
(2)所述裝置在防止使用者的舌部T塌陷的同時允許使用者適當地活動其舌部T,例如向後活動舌部T以輔助吞咽唾 液,進而防止唾液積存,而當使用者完成其舌部T的活動後,所述裝置可藉助所述彈性件30的彈力、或氣壓缸中的負壓、或相互吸引的磁力將使用者的舌部T自動復位至非塌陷位置。
(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和所述第二調整件40b可方便使用者調節所述彈性件30的所提供的彈力大小,進而調節其舌部T所受到的拉扯力。
(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微流通路226和所述保護墊23能夠分散負壓對使用者的舌部T的吸力,避免使用者產生不適。
(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外擴展部12具有多個所述網孔121,避免所述外擴展部12密封使用者的口部,以方便難以利用其鼻腔呼吸的使用者,例如鼻塞患者,利用其口腔進行呼吸。
(6)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者的上下牙齒D之間設置所述咬合部60,且所述咬合部60的硬度大於所述吸附件20的硬度,避免所述吸附件20和固定於所述吸附件20的使用者的舌部T承受過度的咬合力而咬傷其舌部T。
(7)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轉動所述第一調整件40a,使其相對於所述基座10前後移動時,所述彈性件30的後端由於抵接於所述鉤部419直接跟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前後移動,所述彈性件30的前端與其後端聯動,並透過所述接頭24帶動整個所述吸附件20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前後移動,進而調 整使用者的舌部的前後位置。由於所述彈性件30的兩端同時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同向移動相同的距離,即所述彈性件30的伸縮量不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移動而改變,所述彈性件30的彈力也不隨所述第一調整件40a的移動而改變,而彈力透過所述吸附件20傳遞至使用者舌部,作為向前牽動使用者的舌部的牽引力,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舌部T受到的牽引力保持穩定不變,避免在調整舌部T位置的過程中放鬆對舌部T的牽引,有利於將使用者的舌部保持在非塌陷位置。
以上詳細說明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非因此局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所以,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為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內。
10:基座
11:圓筒部
12:外擴展部
120:主體
121:網孔
122:軟墊
1221:指部
13:通道
14:固定附件
141:扣環
21:流道
22:舌頭固定部
24:接頭
242:第三擋止部
245:套接部
246:滑動部
30:彈性件
40a:第一調整件
414:貫穿孔
416:螺桿部
417:操作蓋
418:螺釘
419:鉤部
80:連接管

Claims (50)

  1. 一種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包括:一基座,被與使用者頭部配合固定,所述基座具有一通道;一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具有一流道延伸通過所述通道進入使用者的口腔,並可在所述通道中進行相對位移,所述流道連接一舌頭固定部,所述舌頭固定部用以設置在使用者的舌部前端,以及所述吸附件具有一擋止部,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一彈性件,用以提供所述舌頭固定部朝向所述基座靠近的彈力,所述彈力小於所述吸附件與使用者的舌部之間的吸附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在其活動時的拉力;以及一負壓源,連通所述流道,對所述舌頭固定部所接觸的使用者的舌部提供負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道用以位於使用者的上嘴唇與下嘴唇之間,且所述流道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小於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多個微流通路,所述微流通路連通所述流道,並貫穿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微流通路相對於所述流道傾斜設置,且由雷射自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表面鑽孔形成。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設有一吸氣口,所述吸氣口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表面並面向使用者的舌部,所述吸氣口連通所述流道,負壓通過吸氣口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的前端,使用者的舌部的至少局部與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表面相貼合。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一保護墊,所述保護墊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內側並面向使用者的舌部,所述保護墊具有多個通孔,以分散所述負壓源對使用者的舌部的吸力。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保護墊的前端凸設有一固定凸部,所述固定凸部進入所述流道並與所述流道相固定。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連通所述流道的一收容空間,以在使用時自使用者的舌部的前端,對使用者的舌部進行至少局部地收容。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設有自其後端向前凹陷形成的一缺口,以讓位使用者的舌繫帶。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包括兩個所述缺口,所述兩個缺口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的上下兩側。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彈性件直接或間接地對所述基座和所述吸附件施加在前後方向上的相反彈力。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吸附件包括一接頭,所述接頭連通所述流道和所述負壓源,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施力於所述基座,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施力於所述接頭。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接頭、所述彈性件和所述流道三者的至少部份同時收容在所述通道內。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彈性件套設在所述流道外,且所述彈性件相對於所述流道更靠近所述基座,以避免所述彈性件干涉所述流道。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接頭透過螺紋與所述流道相連接。
  16.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道具有自其外表面徑向凸出的至少一凸塊,用以與裝配所述流道和所述接頭的一機械設備相配合。
  17.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擋止部設於所述接頭。
  18.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接頭透過一連接管連通所述負壓源,所述接頭設有一台階部以限制其與所述連接管之間的套接量。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接頭收容所述連接管,所述接頭的內表面具有一黏合劑收容部,所述黏合劑收容部的口徑尺寸大於所述連接管的外徑尺寸。
  20.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接頭包括一套接部和一滑動部,所述滑動部收容於所述通道內,所述套接部可拆卸地連接所述滑動部並與所述流道相固定。
  2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基座包括設置一外擴展部,所述外擴展部位於使用者的口腔外,且其尺寸大於使用者的嘴部的尺寸。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外擴展部具有多個網孔,所述網孔貫穿所述外擴展部的外表面和內表面。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外擴展部用以抵接使用者的嘴唇以外的臉部區域,包括覆蓋使用者臉部的一主體和組裝於所述外擴展部的一軟墊,所述軟墊在使用時位於所述主體和使用者臉部之間,且所述軟墊部分位於使用者上唇的上方,以及部分位於下唇的下方,並可相對於所述主體彈性伸縮。
  2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進一步包括位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的一調整件,所述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基座,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接合所述調整件,另一端接合所述吸附件,所述調整件能相對於所述基座前後移動,用以調整所述彈性件的伸縮量和所述吸附件向前的位移量。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調整件包括一擋板和位於所述擋板後方的一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向後貫穿所述調整件,所述流道穿過所述擋板,所述容 納槽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所述基座的前端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用以與所述容納槽的內螺紋形成螺紋連接。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調整件還包括位於所述擋板前方的一容納腔,所述容納腔收容所述彈性件。
  27. 如請求項25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擋止部設於所述流道的外表面,且受到所述擋板的限位,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
  2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位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的一調整件,所述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基座,所述調整件能相對於所述基座前後移動,所述擋止部設於所述吸附件的外表面並受到所述調整件的限位,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彈性件收容於所述調整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調整件,另一端固定於所述吸附件,在所述調整件相對於所述基座前後移動的過程中,所述彈性件的伸縮量保持不變。
  30. 如請求項29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調整件包括收容在所述通道內的一螺桿部,所述螺桿部前後貫通以收容所述彈性件和部分所述吸附件,所述彈性件的後 端施力於所述螺桿部的後端,所述調整件還包括固定於所述螺桿部前端的一操作蓋,所述擋止部與所述操作蓋相互阻擋。
  31. 如請求項29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吸附件包括一接頭,所述接頭連通所述流道和所述負壓源,所述接頭包括一套接部和連接於所述套接部前端的一滑動部,所述套接部與所述流道紋螺連接,所述滑動部與所述彈性件的前端相固定。
  32. 如請求項28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道透過一連接管連通所述負壓源,所述調整件具有連通所述通道的一貫穿孔,所述連接管穿過所述貫穿孔。
  33. 如請求項28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調整件的前端還設有連通所述通道的多個連通孔,用以排出進入所述通道的流體。
  34. 如請求項28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調整件與所述基座透過反勾螺紋相互連接,所述調整件與所述基座二者中至少一者由柔性材料製成。
  3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位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的一調整件,所述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吸附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接合所述調整件,另一 端接合所述基座,所述調整件能相對於所述吸附件前後移動,用以調整所述彈性件的伸縮量。
  3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均位於使用者的口腔之外的一第一調整件和一第二調整件,所述第一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基座,並能相對於所述基座前後移動,所述第二調整件連接於所述吸附件,並能相對於所述吸附件前後移動,所述彈性件的一端向後接合於所述第一調整件,其另一端向前接合於所述第二調整件,所述第一調整件與所述第二調整件用以共同調整所述彈性件的伸縮量。
  3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基座包括設置在使用者的牙齒與嘴唇之間的一內擴展部,所述內擴展部大致呈U字形以符合使用者的口腔結構,所述內擴展部的上邊緣和下邊緣中的至少一者凹設有一凹陷,以讓位使用者的唇繫帶。
  3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基座包括至少一牙套。
  39. 如請求項38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基座包括一上牙套和一下牙套,所述通道位於所述上牙套和所述下牙套之間,所述下牙套與所述上牙套大致上下對齊; 或者所述下牙套相對於所述上牙套向前凸出,藉由所述下牙套向前拉扯使用者的下顎。
  4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位於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外側的一咬合部,其設置為在使用時位於使用者的上牙齒和下牙齒之間,以供使用者咬合在所述咬合部,而所述舌頭固定部的前端向前超出使用者的牙齒,進而增加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
  4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可向垂直於前後方向的其它方向移動。
  4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負壓源透過一連接管連接所述流道,所述連接管具有一可脫離機構,所述可脫離機構相對於所述負壓源更靠近所述流道,當所述連接管被繃緊時所述連接管在所述可脫離機構處斷開連接。
  4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一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設置在所述負壓源,以將所述負壓源與使用者的軀體或所述裝置以外的其他靜止物體相固定。
  4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道的口徑的橫截面積在靠近使用者的舌部處變小,避免使用者的舌部因吸力進入所述流道的口徑內。
  4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負壓源透過一連接管連接所述流道,所述裝置還包括一氣壓感測器,所述氣壓感測器連通所述連接管或所述流道並偵測其中的氣壓,所述氣壓感測器與所述連接管或所述流道之間設有透氣的一防水件。
  46. 一種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包括:一基座,被與使用者的頭部配合固定,所述基座具有一通道;一舌頭牽引件,所述舌頭牽引件通過所述通道進入使用者的口腔,並可在所述通道中進行相對位移,所述舌頭牽引件連接一舌頭固定部,所述舌頭固定部用以與使用者的舌部前端相固定,以及所述舌頭牽引件具有一擋止部,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外的位移量;以及一帶動機構,用以帶動所述舌頭固定部朝向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帶動機構提供的帶動力小於所述舌頭牽引件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的牽引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在其活動時的拉力。
  47. 如請求項46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可膨脹的至少一夾持部,所述舌頭牽引件具有一流道,所述夾持部透過所述流道連通一充氣泵或充液泵, 當所述裝置被使用時,所述夾持部由於充氣或充液而膨脹並貼覆於使用者的舌部。
  48. 如請求項47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舌頭固定部具有同時收容所述夾持部和使用者舌部的一約束罩。
  49. 如請求項46所述的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中所述帶動機構包括氣壓缸、或電磁閥、或彈性件、或前述三者中任意兩者的組合。
  50. 一種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其應用在使用者的頭部,所述裝置包括:一基座,被與使用者頭部配合固定,所述基座具有一通道;一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具有中空的一流道,所述流道延伸通過所述通道並進入使用者的口腔,可在所述通道中進行相對位移,所述流道連接一舌頭固定部,所述舌頭固定部呈貼合使用者的舌部的杯狀,形成有連通所述流道的一收容空間,以環繞地收容使用者的舌部,所述吸附件還具有位於口腔外的一擋止部,用以限制所述舌頭固定部向前的位移量;所述舌頭固定部被配置為,在使用時利用負壓吸附在舌部的前端,環繞貼附在使用者的舌部的橫截輪廓並形成密封,以使負壓僅作用於使用者的舌部; 所述舌頭固定部還被配置為,在使用時所述舌頭固定部可隨著使用者的舌部在口腔內自由移動,當舌部放鬆時,所述舌頭固定部帶動使用者的舌部向前移動,直到所述擋止部被擋止;一彈性件,用以提供所述舌頭固定部朝向所述基座靠近的彈力,所述彈力小於所述吸附件與使用者的舌部之間的吸附力,也小於使用者的舌部在其活動時的拉力;以及一負壓源,連通所述流道,對所述舌頭固定部所接觸的使用者的舌部提供負壓。
TW109139779A 2020-05-21 2020-11-13 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 TWI7429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4944 2020-05-21
CN202010434944.5 2020-05-21
CN202010557839 2020-06-18
CN202010557839.0 2020-06-18
CN202010689937.X 2020-07-17
CN202010689937 2020-07-17
CN202010860414.7 2020-08-25
CN202010860414 2020-08-25
CN202011054578.7 2020-09-30
CN202011054578.7A CN112245078B (zh) 2020-05-21 2020-09-30 用于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2923B true TWI742923B (zh) 2021-10-11
TW202143924A TW202143924A (zh) 2021-12-01

Family

ID=78607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779A TWI742923B (zh) 2020-05-21 2020-11-13 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0222B2 (zh)
EP (1) EP4154851A4 (zh)
JP (1) JP2023529509A (zh)
KR (1) KR20220155361A (zh)
AU (1) AU2020448813B2 (zh)
BR (1) BR112022023107A2 (zh)
CA (1) CA3175946A1 (zh)
TW (1) TWI742923B (zh)
WO (1) WO202123270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22205A1 (en) * 2013-03-14 2016-01-28 Zs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automated titration for oral appliance therapy
TW201707661A (zh) * 2015-07-29 2017-03-01 萊特尼克控股有限公司 用於阻止氣道障礙的頭部支撐件
US20180021224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Morgan Mojgan Samadi Pacifier Holder ("PH") & Eye Cover ("EC" attachment)
CN209827186U (zh) * 2019-01-15 2019-12-24 兴康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化自动调节的下颌前移阻鼾器
CN210121200U (zh) * 2019-01-10 2020-03-03 湖南万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医疗系统及其智能调节牙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8967A (en) 1978-01-13 1980-04-22 Dror Leon L Tongue holder
US4196724A (en) 1978-01-31 1980-04-08 Frecker William H Tongue locking device
US4169473A (en) 1978-03-03 1979-10-02 Samelson Charles F Anti-snoring and anti-bruxism device
US5373859A (en) 1993-04-19 1994-12-20 Forney; Leroy S. Tongue positioning device
US6877513B2 (en) * 2000-01-21 2005-04-12 Respironics, Inc. Intraoral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airway patency
US6494209B2 (en) 2001-04-02 2002-12-17 George Kuli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snoring, hypopnea and apnea
US7137393B2 (en) 2003-04-28 2006-11-21 Pivovarov Alexander R Breathing normalizer apparatus
US8091554B2 (en) 2004-01-30 2012-01-10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lieving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s
US20050166928A1 (en) 2004-01-30 2005-08-04 Yandong Jia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intaining an open airway
US7918222B2 (en) 2006-05-30 2011-04-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by using negative oral pressure to a patient
US8613283B2 (en) * 2006-06-19 2013-12-24 Insono Therapeutics, Inc. Mandibular advancement appliance
US7607439B2 (en) 2006-06-19 2009-10-27 Li Kasey K Tongue retention system
US20110180076A1 (en) 2006-06-19 2011-07-28 Kasey K. LI Wearable tissue retention device
US8857439B2 (en) 2006-06-19 2014-10-14 Insono Therapeutics, Inc. Variable automated tissue retention system
US8505540B2 (en) 2007-11-13 2013-08-13 Apnicur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airway patency
US8667970B2 (en) 2007-11-13 2014-03-11 Apnicure, Inc. Airway device with tongue-engaging member
US9655768B2 (en) 2007-11-13 2017-05-23 Apnicure, Inc. Oral device for mandibular advancement and medial tongue constraint
US8573223B2 (en) 2010-07-20 2013-11-05 Apnicure, Inc. Airway device with tongue-engaging member
US8074656B2 (en) 2007-11-13 2011-12-13 Apnicur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reating pressure gradients to improve airway patency
US9241825B2 (en) 2007-11-13 2016-01-26 Apnicure, Inc. Oral device for mandibular advancement and medial tongue constraint
TWI396526B (zh) 2008-05-20 2013-05-21 Ind Tech Res Inst 負壓式口腔介面裝置與維持口腔負壓與收集液體之方法
WO2009140721A1 (en) * 2008-05-21 2009-11-26 Pantin, Christopher Device for the alleviation of snoring and sleep apnoea
US8616208B2 (en) 2008-10-29 2013-12-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al appliance with auto negative pressure control and method thereof
TWI499408B (zh) 2009-09-28 2015-09-11 Somnics Inc Taiwan 負壓式口部裝置
TWI421106B (zh) 2010-01-25 2014-01-01 Somnics Inc Taiwan 口部裝置
TWI505846B (zh) 2010-02-06 2015-11-01 Somnics Inc Taiwan 口部裝置
US8533921B2 (en) 2010-06-15 2013-09-17 DePuy Synthes Products, LLC Spiral assembly tool
US8402973B2 (en) 2010-08-16 2013-03-26 Apnicu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zing an oral device
US8979823B2 (en) 2011-02-09 2015-03-17 Apnicure, Inc. Saliva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ontinuous flow through oral device
US20130263865A1 (en) * 2012-04-05 2013-10-10 Julian Omidi Sleep apnea prevention assembly
US9483792B2 (en) 2012-05-15 2016-11-01 Apnicure, Inc. Screen-bas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zing an oral appliance
US9101498B2 (en) 2012-05-21 2015-08-11 Apnicu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zing an oral appliance using overlays
TWI523649B (zh) 2012-06-28 2016-03-01 萊鎂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不貼帶貼布
US9375541B2 (en) 2012-07-11 2016-06-28 Apnicur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foaming during saliva collection
EP2881090B1 (en) 2012-08-03 2019-07-24 Somnics, Inc. Oral interface appliance
TWI541035B (zh) 2012-08-08 2016-07-11 萊鎂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口部介面裝置之使用方法及其系統
TWI503134B (zh) 2012-08-08 2015-10-11 Somnics Inc Taiwan 口部介面裝置
US8387620B1 (en) 2012-08-23 2013-03-05 Apnicure, Inc. Oral device for anterior advancement and medial constraint of the tongue
US9387119B2 (en) 2012-08-23 2016-07-12 Apnicure, Inc. Oral device for anterior advancement of the tongue
ES2714091T3 (es) 2013-01-11 2019-05-27 Somnics Inc Dispositivo bucal para eliminar espacios de aire en la cavidad bucal
CN103961201B (zh) 2013-02-04 2018-10-12 张湘民 舌背弹性牵引装置及植入方法
CN103263315B (zh) * 2013-04-28 2018-06-08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缓解上呼吸道阻塞的装置
CN106170272B (zh) 2014-12-05 2018-06-12 莱镁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负压产生装置及其应用
CN105748187B (zh) 2014-12-19 2017-12-01 张湘民 咽侧壁牵引装置和植入方法
WO2016138667A1 (zh) 2015-03-05 2016-09-09 莱镁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上呼吸道通畅度的系统及其方法
TW201637677A (zh) 2015-04-16 2016-11-01 萊鎂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口部介面裝置之唾液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US10166140B2 (en) 2015-06-25 2019-01-01 Somnics, Inc. Liquid container and absorbent insert for oral negative-pressure therapy system
JP7441594B2 (ja) 2017-02-28 2024-03-01 ケース ウェスタン リザーブ ユニバーシティ 気道の開通を維持する中咽頭器具
TWI678199B (zh) 2017-11-27 2019-12-01 萊鎂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負壓治療系統之可調整式口部介面
CN208552192U (zh) 2017-12-25 2019-03-01 莱镁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负压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疗装置及其消音结构
CN108742882A (zh) * 2018-08-01 2018-11-06 周长喜 吸附式舌牵引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22205A1 (en) * 2013-03-14 2016-01-28 Zs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automated titration for oral appliance therapy
TW201707661A (zh) * 2015-07-29 2017-03-01 萊特尼克控股有限公司 用於阻止氣道障礙的頭部支撐件
US20180021224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Morgan Mojgan Samadi Pacifier Holder ("PH") & Eye Cover ("EC" attachment)
CN210121200U (zh) * 2019-01-10 2020-03-03 湖南万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医疗系统及其智能调节牙托
CN209827186U (zh) * 2019-01-15 2019-12-24 兴康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化自动调节的下颌前移阻鼾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924A (zh) 2021-12-01
BR112022023107A2 (pt) 2023-01-17
EP4154851A4 (en) 2024-05-29
CA3175946A1 (en) 2021-11-25
EP4154851A1 (en) 2023-03-29
WO2021232701A1 (zh) 2021-11-25
AU2020448813B2 (en) 2024-05-23
KR20220155361A (ko) 2022-11-22
AU2020448813A2 (en) 2022-12-08
US20210361471A1 (en) 2021-11-25
JP2023529509A (ja) 2023-07-10
US11890222B2 (en) 2024-02-06
AU2020448813A1 (en)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8365B2 (en) Headgear assemblies and interface assemblies with headgear
US11660415B2 (en) Patient interface
JP6783331B2 (ja) 患者用インタフェース及びヘッドギア
JP6720186B2 (ja) 患者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デバイス
JP6509816B2 (ja) 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JP5033800B2 (ja) マスク取付装置
JP2022040152A (ja) 鼻用アセンブリ
JP2015527130A (ja) フォースリミッタを持つ患者インタフェースアセンブリ
US20170020715A1 (en) Oral appliance
US20160325067A1 (en) Respiratory interface
JP2008543443A (ja) 可撓性の蛇腹を有するガス伝達マスク
JP2014517735A (ja) 湾曲する鼻梁部を有するインタフェース
KR20150038230A (ko) 환자 인터페이스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1509762A (ja) 非侵襲的換気療法の効率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20170312470A1 (en) Cpap mask attachment system
CN112245078B (zh) 用于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装置
US10384027B2 (en) Nasal mask for use in vari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supply systems
KR20210005098A (ko) 호흡 보조 구강 장치
TWI742923B (zh) 用於改善睡眠呼吸阻塞的裝置
KR102483879B1 (ko) 코골이 방지기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