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0217B - 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 Google Patents

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0217B
TWI740217B TW108134787A TW108134787A TWI740217B TW I740217 B TWI740217 B TW I740217B TW 108134787 A TW108134787 A TW 108134787A TW 108134787 A TW108134787 A TW 108134787A TW I740217 B TWI740217 B TW I7402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link control
user equipment
stage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4005A (zh
Inventor
王荐一
陳儒雅
陳滔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4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0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02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接收端使用者設備(Rx UE)執行盲檢測以解碼已接收訊號中之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SCI)。該第一階段SCI包含用於該Rx UE定位發送端使用者設備(Tx UE)所用時頻資源之控制資訊。使用該時頻資源透過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PSCCH)傳輸該第一階段SCI與第二階段SCI,並且透過與該PSCCH相關聯之物理側邊鏈路共享通道(PSSCH)傳輸資料。基於該第一階段SCI,該Rx UE定位該時頻資源中之該第二階段SCI。該第二階段SCI包含該Tx UE向該Rx UE發送用於該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之附加控制資訊。該Rx UE使用至少部分標識符解碼該第二階段SCI,其中,該標識符標識該Rx UE作為該已接收訊號之一終點。

Description

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訊,更具體地,涉及兩個使用者設備終端(UE)之間之無線通訊。
5G新無線電(New Radio,NR)是用於行動寬頻通訊之電信標準。5G NR是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發佈,以顯著改善性能指標,例如,延遲、可靠性、吞吐量等。
車聯網(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訊具有將車輛行動通訊現代化並且明顯降低車輛事故數量與死亡率之潛能。此外,V2X技術可改善交通管理以及自動駕駛車輛安全性。V2X技術使能車輛之間通訊,也使能車輛與其他通訊實體之間通訊。在5G NR上建立NR V2X,並且期望NR V2X支持先進V2X應用,其中,該先進V2X應用與基於LTE V2X支援之應用相比需要更嚴格之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例如,某些NR V2X使用實例需要低於3毫秒之端對端延遲以及99.999%之可靠性。
NR V2X不僅支援物理層上廣播,也支援單播(unicast)與組播(groupcast)。相比之下,基於LTE V2X僅支援物理層上廣播。因此,在基本維持如基於LTE V2X之相同水平可靠性以及解碼複雜度情況下,需要NR V2X系 統支援這些不同消息類型。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側邊鏈路車聯網(V2X)通訊之接收端使用者設備(Rx UE)執行方法。該方法包含使用盲檢測以解碼已接收訊號中之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SCI)。該第一階段SCI包含用於該Rx UE定位發送端使用者設備(Tx UE)所用時頻資源之控制資訊。使用該時頻資源透過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PSCCH)傳輸該第一階段SCI與第二階段SCI,並且透過與該PSCCH相關聯之物理側邊鏈路共享通道(PSSCH)傳輸資料。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基於該第一階段SCI,該Rx UE定位該時頻資源中之該第二階段SCI。該第二階段SCI包含該Tx UE向該Rx UE發送用於該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之附加控制資訊。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至少部分標識符解碼該第二階段SCI,其中,該標識符標識該Rx UE作為該已接收訊號之終點。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側邊鏈路車聯網(V2X)通訊之Tx UE執行方法。該方法包含編碼第一階段SCI,其中,該第一階段SCI包含用於Rx UE定位該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中該Tx UE所用時頻資源之控制資訊。編碼該第一階段SCI不使用將該Rx UE標識為該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之終點之標識符。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至少部分該標識符編碼一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分別透過PSCCH之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發送該第一階段SCI與該第二階段SCI。基於該第一階段SCI,確定該時頻資源中該第二階段SCI之位置。
在其他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執行側邊鏈路車聯網(V2X)通訊之UE。該UE包含天線、耦接該天線之收發器、耦接該收發器之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以及耦接該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之記憶體。該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執行一個或複數個上述方法。
本案提供之側邊鏈路車聯網(V2X)通訊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可改善側邊鏈路V2X通訊系統之性能。在閱讀完下面結合附圖之特定實施例描述后,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其他方面與特徵。
100:網路
110:網路控制器
120a、120b、120c:BS
130a、130b、130c:小區
150a、150b、150c、150d、150e、150f、800:UE
250a:Tx UE
250b、250c、250d:Rx UE
220、320:PSCCH
230、330:PSSCH
300:資源網格
310:時頻資源
350、450:AGC趨穩
460:保護週期
510:SCI1負載
550:SCI2負載
520、560:CRC位元
530、570:擾碼器
525、565:加擾CRC
540:已編碼SCI1
580:已編碼SCI2
600、700:方法
610、620、630、710、720、730、740:步驟
810:天線
820:收發器
830:處理器
840:記憶體
附圖說明透過示例而非限制之方式描述本發明,其中,相同之附圖標記標識相似元件。應當注意的是,本發明中對一個實施例之不同參考並不一定是相同實施例,並且這種參考意味著至少一個。此外,當結合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無論是否明確描述,主張本領域技術人員獲知結合其他實施例之該特徵、結構或特性。
第1圖是描述實施本發明實施例之網路之示意圖。
第2A圖、第2B圖、第2C圖分別是依據許多實施例描述透過側邊鏈路V2X通訊之單播、組播與廣播之示意圖。
第3圖是依據一個實施例描述為側邊鏈路V2X通訊安排至UE之時頻資源示例之示意圖。
第4A、4B、4C、4D、4E、4F圖是依據許多實施例描述了第一階段SCI(SCI1)、第二階段SCI(SCI2)與PSSCH之不同時頻分配方案之示意圖。
第5A圖是依據許多實施例描述了SCI1上執行加擾操作之示意圖。
第5B圖是依據許多實施例描述了SCI2上執行加擾操作之示意圖。
第6圖依據一實施例描述了Rx UE從Tx UE接收側邊鏈路V2X通訊之方法。
第7圖依據一實施例描述了Tx UE向Rx UE發送側邊鏈路V2X通訊之方法。
第8圖是依據實施例描述之執行側邊鏈路V2X通訊之UE元件之區塊圖。
在接下來描述中,將涉及許多特定細節。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具有上述特定細節情況下,可實施本發明實施例。在其他示例中,為了不模糊該描述之理解,在細節上不顯示常用電路、結構與技術。然而,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具有上述特定細節情況下,可實施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該描述,在不需要過多解釋情況下將能夠執行合適之功能。
在V2X無線通訊系統中,使用者設備(UE)可透過側邊鏈路通道(sidelink channel)直接與另一UE通訊,無需使用基地台作為中間媒介。側邊鏈路通道可包含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與物理側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可將PSCCH用於通訊控制資訊(例如,側邊鏈路控制資訊(SCI)),並且可將PSSCH用於通訊資料。這裡描述之方法與裝置實施例透過按照兩階式(two stages)發送SCI(例如,第一階段SCI與第二階段SCI)以改善側邊鏈路V2X通訊系統之性能。
接收端使用者設備可使用SCI識別發送端使用者設備為側邊鏈路V2X通訊獲取或者安排至發送端使用者設備之時頻資源。可使用部分時頻資源作為PSCCH,並且使用另一部分時頻資源作為與PSCCH相關聯之PSSCH。為了向Rx UE發送控制資訊與資料,Tx UE可獲取PSCCH與其關聯PSSCH之時頻資源,並且為一個或複數個未來PSCCH以及關聯PSSCH預留未來時槽與子通道。在一實施例中,PSCCH包含承載第一階段SCI之第一部分(也稱為「第一SCI」或者「SCI1」)以及承載第二階段SCI之第二部分(也稱為「第二SCI」或者「SCI2」)。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SCI可包含基礎控制資訊,例如,用於通道感測之資訊。在Tx UE之通訊範圍中,所有UE可檢測包含時頻資源預留之基 礎控制資訊。這些UE中之許多UE可不是傳輸之預期終端。然而,第一SCI中之資訊將該預留資源通知這些UE,從而使得這些UE可在無需基地台協助情況下自主選擇可用資源(預留資源除外)。僅預期終端UE或傳輸UE可解碼第二SCI。第二SCI包含附加控制資訊,該附加控制資訊可包含下列至少一個:調製順序、碼率、冗餘資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資訊、參考訊號資訊、資源標識符、終端標識符、Tx UE之位置資訊等。
由於資源池中所有消息類型(包含廣播、單播與組播)使用相同大小第一SCI承載基礎控制資訊,所以SCI之兩階式設計改善了解碼複雜度。資源池是預定地理範圍中UE共享時頻資源之池。固定大小資訊之盲檢測(blind detection)比各種可能大小資訊之盲檢測之複雜度要小很多。由於廣播消息僅使用第一SCI而不使用第二SCI,所以兩階式設計也在具有廣播消息相同水平可靠度情況下降低了信令開銷。組播消息(與單播消息類似)可使用第一SCI與第二SCI承載控制資訊。
第1圖是描述實施本發明實施例之網路100之示意圖。網路100是可為5G網路、NR網路及/或類似網路之無線網絡。網絡100可包含複數個基地台(BS),例如,BS 120a、120b以及120c,共同稱為BS 120。在例如NR網路之某些網絡環境下,BS可為gNodeB、gNB及/或類似基地台。在替換網路環境中,BS可具有其他名稱。每個BS 120提供特定地理區域之通訊覆蓋範圍,稱為小區,例如,小區130a、130b或130c。小區尺寸的半徑可從幾公里至幾米。BS可透過無線或有線回程(backhaul),直接或間接地與一個或複數個其他BS或網絡進行通訊。
網路控制器110可耦接BS集合(例如,BS 120),以協調、配置以及控制這些BS 120。網路控制器110可透過回程與BS 120進行通訊。
網絡100進一步包含複數個UE,例如,UE 150a-150f,共同稱 為UE 150。UE 150可位於網路100之任意位置,並且每個UE 150可為固定的或行動的。UE 150也可具有其他名稱,例如,行動台、使用者單元及/或類似名稱。可將某些UE 150實施為車輛之一部分。UE 150之示例可包含行動電話(例如,智慧型手機)、無線通訊裝置、手持裝置、膝上電腦、無繩電話、平板電腦、遊戲裝置、可穿戴裝置、娛樂裝置、感測器、信息娛樂裝置、物聯網(IoT)裝置或可透過無線媒介進行通訊之其他裝置。
在許多實施例中,兩個或更複數個UE 150(例如,UE 150a與150b;UE 150d與150e;UE 150c與150f)可透過側邊鏈路V2X通訊直接進行通訊,無需使用任意BS 120作為中間媒介彼此通訊。例如,兩個通訊UE可位於一個或複數個BS之覆蓋區域(例如,UE 150a與150b位於BS 120a之覆蓋區域);兩個通訊UE中的一個可位於BS 120之覆蓋區域(例如,UE 150c位於BS 120c之覆蓋區域,而UE 150f不位於任意BS之覆蓋區域);或者兩個通訊UE皆不位於任意BS之覆蓋區域(例如,UE 150d與150e皆位於BS 120之覆蓋區域外部)。可預配置UE 150以在無BS、存取點或類似媒介協助情況下執行側邊鏈路V2X通訊。
為了簡化討論,在NR環境描述方法與裝置。然而,本領域通常技藝者可理解,這裡描述的方法與裝置一般可適用於各種其他無線V2X通訊系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所揭露實施例使用通常與5G或NR無線技術相關之術語進行描述,但本發明仍可應用於其他多存取技術與使用該技術之電信標準。
第2A圖、第2B圖以及第2C圖是依據許多實施例描述之Tx UE 250a與Rx UE 250b之間側邊鏈路V2X通訊之示意圖。第2A圖是示例單播,第2B圖是示例組播以及第2C圖是示例廣播。Tx UE 250a與Rx UE 250b可分別為 第1圖中UE 150a與UE 150b之示例。在一實施例中,Tx UE 250a與Rx UE 250b可為位於相應車輛之無線裝置。在另一實施例中,Tx UE 250a與Rx UE 250b可為位於連接無線網路之相應實體中之無線裝置,上述無線網路可例如第1圖中網路100。
在Tx UE 250a向Rx UE 250b發送資料之前,Tx UE 250a首先獲取時間資源(即,一個或複數個時槽)以及頻率資源(即,一個或複數個資源區塊(RB)或子通道),以建立與Rx UE 250b之連接。可將時間資源與頻率資源統稱為時頻資源。在某些實例中,BS(例如,第1圖中一個BS 120)可為Tx UE 250a選擇可用時頻資源。在某些實例中,Tx UE 250a可基於側邊鏈路上發送之資訊,選擇時頻資源,其中,該資訊指示其他UE已經預留之至少部分資源。一旦Tx UE 250a取得必需之時頻資源,Tx UE 250a在PSCCH 220發送控制資訊以及在PSSCH 230發送資料至Rx UE 250b。每個PSCCH 220具有與其相關聯之PSSCH 230。Tx UE 250a可透過(PSCCH220,PSSCH 230)之多重傳輸,向Rx UE 250b發送控制資訊與資料。
在一實施例中,在兩個階段傳輸SCI,即第一階段SCI(標為SCI1)與第二階段SCI(標為SCI2)。SCI1包含用於Rx UE 250b之控制資訊,以定位Tx UE 250a使用之時頻資源。Tx UE 250a使用時頻資源發送PSCCH以及其相關聯之PSSCH(其中,PSCCH承載SCI1與SCI2)。SCI1可進一步指示Tx UE 250a在未來發送至Rx UE 250b所用預留時頻資源之位置。可透過下列方式指示位置,例如,Tx UE之時頻資源中時槽之開始/結束位置以及子通道或RB之開始/結束位置。
第2A圖之示例顯示Tx UE 250a透過單播與Rx UE 250b進行通訊。對於單播,UE特定標識符(ID)標識Rx UE 250b,其中,Tx UE 250a在加擾操作中使用該UE特定標識符,以生成SCI2之錯誤校驗位元(例如,循環 冗餘校驗(CRC)位元)。第2B圖之示例顯示Tx UE 250a透過組播與Rx UE 250b、250c、250d進行通訊。Rx UE 250b、250c與250d形成組ID標識之終端組,其中,Tx UE 250a在加擾操作中使用該組ID,以生成SCI2之錯誤校驗位元(例如,CRC位元)。第2C圖之示例顯示Tx UE 250a向Rx UE 250b以及其他UE進行廣播。廣播消息之控制資訊可僅包含SCI1,而不包含SCI2。
第3圖是依據一個實施例描述為側邊鏈路V2X通訊安排至Tx UE之時頻資源示例之示意圖。資源網格(resource grid)300代表時頻資源,其具有水平方向之時間軸以及垂直方向之頻率軸。資源網格300之每個方塊代表一個符號之時間資源以及一個資源區塊(RB)之頻率資源。
NR支援複數個時頻配置。對於時間資源,一訊框可為10毫秒長,並且可分割為每個1毫秒之10個子訊框。可將每個子訊框進一步分割為複數個等長時槽(也稱為槽),並且在不同配置中,每個子訊框之時槽數量可不同。可將每個時槽進一步分割為複數個等長符號時段(也稱為符號);例如,7個或14個符號。對於頻率資源,NR支援複數個不同子載波頻寬。可將相鄰子載波組合為一個資源區塊(RB)。在一配置中,一個RB包含12個子載波,也稱為資源單元(resource element,RE)。複數個RB形成一個子通道。
在許多實施例中,每個時槽包含14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將每個子通道分割為複數個(例如,4個)並行RB,並且每個RB佔據一個符號時長。一個RB可包含複數個等間隔RE(即,子載波,第3圖中未示出)。資源網格300代表用於側邊鏈路V2X通訊之時頻資源。
UE(例如,第2A-2C圖中之Tx UE 250a)可為側邊鏈路V2X通訊獲取一個或複數個子通道以及一個或複數個時槽。例如,Tx UE可選擇或被安排四個時槽以及三個子通道,用於發送控制資訊與資料至Rx UE。在第3圖中,僅顯示第一時槽(即,開始時槽)。Tx UE使用之時槽與子通道可稱為Tx UE為側邊鏈路V2X通訊所用之時頻資源。Tx UE使用時頻資源透過PSCCH 320(其承載SCI1與SCI2)以及PSSCH 330發送控制資訊。在第3圖中,該時頻資源之開始部分被顯示為時頻資源310。
第3圖顯示時頻資源310中開始時槽之第一符號,其用於自動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趨穩(settling)350。在AGC趨穩350符號時長中,測量RB中訊號功率,以為剩餘時槽調諧訊號強度。在一實施例中,將時槽中第一符號(其可被PSCCH 320或PSSCH 330所使用)用於AGC趨穩350。在替換實施例中,AGC趨穩350、SCI1以及SCI2可佔據不同於第3圖所示之複數個符號及/或複數個RB。此外,AGC趨穩350、SCI1以及SCI2可對齊於或者不對齊於子通道邊界。
第3圖顯示包含SCI1與SCI2(共同稱為SCI)之PSCCH 320。Rx UE可解碼PSCCH 320中承載之SCI,以識別與PSCCH 320相關聯之PSSCH 330。
在許多實施例中,可預定義Tx UE之時頻資源中SCI1之位置;例如,SCI1之開始位置可為距時頻資源310始點i個符號與j個RB之位置,其中,i與j是系統(例如,第1圖中網路控制器110)控制無線網路確定之非負整數。也可預定義SCI1之尺寸,涉及符號數量與RB數量。在一實施例中,基於SCI1之開始位置,Rx UE可識別SCI2之開始位置;例如,透過對SCI1之開始位置增加偏移(例如,m個符號及/或n個RB)。在一實施例中,基於SCI1之開始位置,Rx UE也可識別PSSCH 330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基於SCI1之開始位置,Rx UE也可識別HARQ反饋之位置。
在許多實施例中,SCI1與SCI2可使用不同數量符號及/或不同數量RB,並且可使用不同編碼方案進行編碼。此外,SCI1與SCI2可使用不同錯誤糾正或錯誤校驗方案。
可在時間(即,分時多工(TDM))上、在頻率(即,分頻多工(FDM))上或者在時間與頻率兩者(即,TDM與FDM兩者)上對這裡描述之PSCCH與PSSCH進行多工操作。此外,對於非廣播(例如,單播或組播)之消息類型,PSCCH可包含承載SCI1之第一部分(例如,PSCCH1)與承載SCI2之第二部分(例如,PSCCH2)。透過FDM、TDM或者FDM與TDM兩者,PSCCH1與PSCCH2可與PSSCH共享Tx UE之時頻資源。PSCCH1可位於預定位置L1(對於Tx UE使用時頻資源之始點)並且PSCCH2可位於Tx UE之時頻資源中之位置L2,其中,透過PSCCH1之預定位置L1可確定上述位置L2。可時間多工(即,TDM)、頻率多工(即,FDM)、時間與頻率兩者多工、或者非時間多工或非頻率多工PSCCH1與PSCCH2。下面依據第4A-4F圖所示示例,提供關於PSCCH(包含其第一與第二部分)與PSSCH之位置之進一步細節。
第4A-4F圖是依據許多實施例描述了第一階段SCI(SCI1)、第二階段SCI(SCI2)與PSSCH之不同時頻分配方案之示意圖。第4A-4F圖之每一個顯示Tx UE使用時頻資源以在傳輸中與Rx UE通訊。在開始之AGC趨穩450與結束之保護週期460標註傳輸。Tx UE可為向Rx UE之未來傳輸預留時頻資源(圖中未顯示)。在保護週期460未出現傳輸。保護週期460可擴展至其他UE使用子通道。
第4A圖描述了按照頻率對SCI1與SCI2進行多工操作之分配方案;即,按照TDM,SCI1與SCI2共享相同頻率。第4B圖描述了按照時間對SCI1與SCI2進行多工操作之分配方案;即,按照FDM,SCI1與SCI2共享相同符號時長。第4C圖描述了未按照時間以及未按照頻率對SCI1與SCI2進行多工操作之分配方案;即,透過不同頻率與不同符號時長,發送SCI1與SCI2。
在替換實施例中,Tx UE使用之時頻資源中相對於SCI1之SCI2之位置可不同於第4A-4C圖。例如,在時間及/或頻率上,SCI1與SCI2可部分 重疊。在許多實施例中,SCI1與SCI2可佔據鄰近或非鄰近符號及/或RB。
第4D圖與第4E圖描述了SCI1與SCI2可具有不同尺寸。例如,SCI2可使用比SCI1更多(第4D圖)或者更少(第4E圖)時頻資源。具有不同負載尺寸(承載不同數量資訊)、不同碼率等之SCI1與SCI2可引起使用時頻資源之區別。值得理解的是,結合第4A-4C圖之SCI1與SCI2使用時頻資源(例如,鄰近及/或多工)之描述也應用於第4D圖與第4E圖之示例。
第4F圖依據一實施例描述了僅SCI1承載控制資訊之示例。在許多實施例中,SCI1具有預定負載尺寸,其在廣播、單播與組播中是相同的。可將預定負載尺寸配置入無線網路中所有UE。SCI2承載附加控制資訊,用於解碼單播與組播消息。因此,當Tx UE在其通訊範圍中向所有UE廣播消息時,PSCCH僅承載SCI1而無SCI2。具有已知尺寸SCI1大大降低Rx UE執行盲檢測之複雜度。此外,允許廣播僅使用SCI1但是組播與單播使用SCI1與SCI2兩者,這樣可減少控制資訊中不必要冗餘,其中,該不必要冗餘是強制執行不同消息類型間之相同大小SCI而引起的。
注意的是,分配至SCI1、SCI2以及PSSCH之時頻資源並不限於上述示例。例如,在替換實施例中,SCI1、SCI2以及PSSCH佔據之符號數量與RB數量可不同。
第5A圖依據許多實施例描述了SCI1上Tx UE執行之加擾操作。Tx UE首先計算SCI1負載510之CRC位元520序列。在一實施例中,可將擾碼器530應用於CRC位元520,以生成加擾CRC 525。擾碼器530是相同資源池中所有UE(如Tx UE)可知之資料序列(也稱為標識符)。例如,可將擾碼器530提供或配置給無線網路資源池中所有UE,從而使得這些UE可恢復CRC位元520並且檢查所接收SCI1之正確性。將SCI1負載510與已加擾CRC 525編碼入已編碼SCI1 540用於傳輸。如虛線箭頭所示之替換例,在不進行加擾操 作情況下,可編碼SCI1負載510以及CRC位元520用於傳輸。
在一實施例中,在Tx UE通訊範圍中,Rx UE透過盲檢測解碼SCI1 540(也稱為「盲解碼」)。透過盲檢測,Rx UE嘗試解碼時間限制中候選傳輸集合,以識別哪些傳輸具有傳輸控制資訊。因為Rx UE並不知道其中SCI1 540之位置(涉及時間與頻率),所以Rx UE執行盲檢測。
第5B圖依據實施例描述了SCI2上Tx UE執行之加擾操作。Tx UE首先計算SCI2負載550之CRC位元560序列。將擾碼器570應用於CRC位元560,以生成加擾CRC 565。擾碼器570是對於預期接收者(例如,Rx UE(用於單播)或一組UE(用於組播))特定之資料序列(也稱為標識符)。用於單播之標識符標識Rx UE並且用於組播之標識符標識一組UE。因此,僅作為傳輸之預期接收者之UE可恢復CRC位元560並且檢查所接收SCI2之正確性。在傳輸之前,將SCI2負載550與已加擾CRC 565編碼入已編碼SCI2 580用於傳輸。
作為接收者/終點之TxUE預期UE可解碼SCI2 580。對於單播消息,預期終點是單一UE;對於組播消息,預期終點是一組終端UE。終端UE(即,Rx UE)可依據SCI1 540之位置確定SCI2 580之位置(涉及時間與頻率),因此,在不使用盲檢測情況下,Rx UE可解碼SCI2 580。
第6圖依據一實施例描述了Rx UE執行側邊鏈路V2X傳輸之方法600。方法600開始於步驟610,Rx UE使用盲檢測解碼已接收訊號中之第一階段SCI。該第一階段SCI包含用於Rx UE定位Tx UE所用時頻資源之控制資訊。使用該時頻資源透過PSCCH傳輸第一階段SCI與第二階段SCI,並且透過與PSCCH相關聯之PSSCH傳輸資料。在步驟620,Rx UE基於第一階段SCI,定位時頻資源中之第二階段SCI。該第二階段SCI包含Tx UE向Rx UE發送用於側邊鏈路V2X通訊之附加控制資訊。在步驟630,Rx UE使用至少部分標識 符解碼該第二階段SCI,其中,該標識符標識Rx UE作為已接收訊號之終點。
第7圖依據一實施例描述了Tx UE向Rx UE發送側邊鏈路V2X通訊之方法700。方法700開始於步驟710,Tx UE編碼第一階段SCI,其中,該第一階段SCI包含控制資訊,用於Rx UE定位側邊鏈路V2X通訊中Tx UE所用時頻資源。第一階段SCI之編碼步驟不使用將Rx UE標識為側邊鏈路V2X通訊之終點之標識符。在步驟720,Tx UE使用至少部分標識符編碼第二階段SCI。在步驟730,Tx UE分別透過PSCCH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發送第一階段SCI與第二階段SCI。基於第一階段SCI,確定時頻資源中第二階段SCI之位置。在步驟740,Tx UE透過與PSCCH相關聯之PSSCH使用部分時頻資源發送資料。
第8圖是依據一實施例描述配置提供側邊鏈路V2X通訊之UE 800(也稱為無線裝置、無線通訊裝置、無線終端等)之元件之區塊圖。如圖所示,UE 800可包含天線810以及收發器電路(也稱為收發器820),其中,該收發器電路包含配置向無線電存取網路之基地台提供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無線電通訊,並且直接向其他無線裝置提供側邊鏈路V2X通訊之發送機與接收機。UE 800也可包含耦接收發器820之處理器電路(其顯示為處理器830,並且可包含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處理器830可包含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核心。UE 800也可包含耦接處理器830之記憶體電路(也稱為記憶體840)。記憶體840可包含電腦可讀程式代碼,當處理器830執行上述電腦可讀程式代碼時,可引起處理器830執行上述實施例中操作,例如,第6圖之方法600以及第7圖之方法700。UE 800也可包含接口(例如,使用者接口)。可將UE 800併入可執行側邊鏈路V2X通訊之車輛或其他無線裝置中。可以理解的是,第8圖之實施例是為了描述目的之簡化說明。可併入附加硬體元件。
雖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UE 800作為示例,但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之方法可應用於能夠進行側邊鏈路V2X通訊之任意計算及/或通訊裝置。
參考第8圖之示意實施例,已經描述了第6圖與第7圖之流程圖之操作。然而,應該理解的是,可由不同於第8圖實施例之本發明實施例執行第6圖與第7圖之流程圖之操作,並且第8圖之實施例可執行不同於上述流程圖之操作。雖然第6圖與第7圖之流程圖顯示了本發明特定實施例執行操作之特定順序,但應該理解的是該順序僅為示例(例如,替換實施例可按照不同順序執行操作、合併特定操作、重疊特定操作等)。
本案已經描述了各種功能元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功能區塊最好透過電路(在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與代碼指令控制下工作之專用電路或一般功能電路)進行實施,其將通常包含電晶體,其依據本案描述之功能與操作之方式,控制電路操作。
儘管本發明依據幾個實施例進行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知道本發明並不限於所述實施例,可在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範圍中實施修改與替換。因此,上述描述僅被視為說明,而非限制。
600:方法
610、620、630:步驟

Claims (12)

  1. 一種側邊鏈路車聯網(V2X)通訊方法,由接收端使用者設備執行,該方法包括:使用盲檢測解碼一已接收訊號中之一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SCI),其中,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包含用於該接收端使用者設備定位一發送端使用者設備所用時頻資源之控制資訊,並且使用該時頻資源透過一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PSCCH)傳輸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與一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透過與該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相關聯之一物理側邊鏈路共享通道(PSSCH)傳輸資料;基於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定位該時頻資源中之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包含該發送端使用者設備向該接收端使用者設備發送用於該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之附加控制資訊;以及使用至少部分一標識符解碼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該標識符標識該接收端使用者設備作為該已接收訊號之一終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解碼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進一步包含:當該已接收訊號是從該發送端使用者設備至該接收端使用者設備之一單播或一組播時,為該解碼定位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包含為該接收端使用者設備定位來自該發送端使用者設備未來資料傳輸之預留時頻資源之該控制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具有對廣播、單播與組播相同之一預定負載尺 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進一步包含:基於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之一開始位置,定位該時頻資源中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包含該附加控制資訊,該附加控制資訊包含下列至少一個:一調製順序、一碼率、冗餘資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資訊、參考訊號資訊、一資源標識符、一終端標識符、該發送端使用者設備之位置資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與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在下列一個或複數個方面不同:一負載尺寸、一碼率、用於加擾錯誤校驗位元之一資料擾碼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包含作為該發送端使用者設備之一相同資源池中使用者設備可知之一資料序列加擾或不加擾之第一錯誤校驗位元,並且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包含特定於該接收端使用者設備或包含該接收端使用者設備之一終端組之該標識符加擾之錯誤校驗位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其中,該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包含承載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之一第一部分與承載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之一第二部分,並且其中該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之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與該物理側邊鏈路共享通道透過分頻多工與分時多工之一個或兩個共享該時頻資源。
  10. 一種側邊鏈路車聯網(V2X)通訊方法,由發送端使用者設 備執行,該方法包括:編碼一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SCI),其中,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包含用於一接收端使用者設備定位該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中該發送使用者設備所用時頻資源之控制資訊,其中,編碼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不使用將該接收端使用者設備標識為該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之一終點之一標識符;使用至少部分該標識符編碼一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分別透過一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PSCCH)之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發送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與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其中,基於該第一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確定該時頻資源中該第二階段側邊鏈路控制資訊之一位置;以及透過與該物理側邊鏈路控制通道相關聯之一物理側邊鏈路共享通道(PSSCH)使用部分該時頻資源發送資料。
  11. 一種執行側邊鏈路車聯網(V2X)通訊之接收端使用者設備(UE),包括:一天線;一收發器,耦接該天線;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耦接該收發器;以及記憶體,耦接該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其中,該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執行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任一項之該方法。
  12. 一種執行側邊鏈路車聯網(V2X)通訊之發送端使用者設備(UE),包括:一天線;一收發器,耦接該天線; 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耦接該收發器;以及記憶體,耦接該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其中,該一個或複數個處理器執行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該方法。
TW108134787A 2018-09-28 2019-09-26 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TWI740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38017P 2018-09-28 2018-09-28
US62/738,017 2018-09-28
PCT/CN2019/107658 WO2020063611A1 (en) 2018-09-28 2019-09-25 Two-stage design for new radio (nr)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ci)
WOPCT/CN2019/107658 2019-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005A TW202014005A (zh) 2020-04-01
TWI740217B true TWI740217B (zh) 2021-09-21

Family

ID=699495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788A TWI716122B (zh) 2018-09-28 2019-09-26 組播與多播之通訊方法及其裝置
TW108134787A TWI740217B (zh) 2018-09-28 2019-09-26 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788A TWI716122B (zh) 2018-09-28 2019-09-26 組播與多播之通訊方法及其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220123904A1 (zh)
CN (2) CN111630923A (zh)
TW (2) TWI716122B (zh)
WO (2) WO20200636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72482B2 (en) * 2018-11-01 202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to achieve robust control and feedback performance in a network
CN111132329B (zh) * 2018-11-02 2022-09-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879735B1 (en) * 2018-11-08 2024-05-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information send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315028B (zh) * 2018-12-12 2021-08-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第一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JP7003245B2 (ja) * 2019-01-23 2022-01-2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Nr v2xのサイド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信
US20200236667A1 (en) * 2019-01-23 2020-07-23 Lg Electronics Inc.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 of nr v2x
CN111435906B (zh) * 2019-03-27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值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WO2020246854A1 (ko) * 2019-06-05 2020-1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US20200366419A1 (en) * 2019-08-16 2020-11-19 Sergey Panteleev Physical structure for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two stages
US20210105746A1 (en) * 2019-10-04 2021-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reservation and release in sidelink
US20210314966A1 (en) * 2020-04-03 2021-10-0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Wireless Resource Selection
US11564227B2 (en) * 2020-04-08 2023-01-24 Apple Inc. Sidelink transport block size calculation scheme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KR20220154159A (ko) * 2020-04-09 202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r v2x에서 nr 모듈과 lte 모듈이 공존하는 단말의 사이드링크 통신 방법
CN111510272B (zh) * 2020-04-14 2022-04-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NR sidelink中两步SCI传输优化方法
US20210352624A1 (en) * 2020-05-08 2021-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of single or multi-stage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ci)
US11825483B2 (en) * 2020-06-24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over sidelink
US11497036B2 (en) 2020-06-24 2022-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over sidelink
JP7458510B2 (ja) * 2020-06-30 2024-03-2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2011699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侧行设备
CN116097832A (zh) * 2020-08-04 2023-05-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级侧链路控制信息设计
WO2022027463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节能的方法及设备
CN116134874A (zh) * 2020-08-17 2023-05-16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有效支持nr v2x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EP4205452A1 (en) * 2020-08-25 2023-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operational mode setting for circuits
CN112437410B (zh) * 2020-08-28 2023-07-21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6547928A (zh) * 2020-10-15 2023-08-04 苹果公司 侧链路控制信息(sci)第2级的范围扩展
CN114554601A (zh) * 2020-11-24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230117782A1 (en) * 2021-10-19 2023-04-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30180206A1 (en) * 2021-12-07 2023-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WO2023108631A1 (en) * 2021-12-17 2023-06-22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idelink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23182834A1 (ko) * 2022-03-23 2023-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에서 인터레이스 기반의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5624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US20180302889A1 (en) * 2017-04-12 2018-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recovery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US20190052436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delink Feedback
US20190090107A1 (en) * 2017-09-14 2019-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9933B (zh) * 2006-10-10 2015-04-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為傳輸至多數無線傳輸/接收單元下行鏈結共用服務發送回饋之方法及裝置
JP5150530B2 (ja) * 2009-03-03 2013-0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524472A4 (en) * 2010-01-15 2015-06-24 Nokia Corp BROADCAST SERVICE
CN102546134B (zh) * 2011-12-29 2015-07-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9143291B2 (en) * 2012-12-27 2015-09-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887823B2 (en) * 2013-05-06 2018-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confirmation respon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22629A1 (ko) * 2014-02-11 2015-08-20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406960B1 (ko) * 2014-11-07 2022-06-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에게 그룹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668194B2 (en) * 2015-01-30 2017-05-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60295380A1 (en) * 2015-04-03 2016-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 sub-grouping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7534828B (zh) * 2015-04-08 2023-10-10 苹果公司 用于增强的设备到设备(d2d)的控制信令的装置和方法
CN106304351A (zh) * 2015-05-27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KR20180018504A (ko) * 2015-06-17 2018-02-21 인텔 아이피 코포레이션 차세대 lte 디바이스들 및 시스템들을 위한 ack/nack 신호들
US10644848B2 (en) * 2015-08-13 2020-05-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node support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network
WO2017048099A1 (ko) * 2015-09-14 2017-03-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단말의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52307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dm-rs for v2x
US10383147B2 (en) * 2015-12-28 2019-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WO2017171616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handling multicast feedback
US10952031B2 (en) * 2016-05-20 2021-03-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censed-assisted user equipment cooperation in unlicensed sidelink
WO2017222207A1 (ko) * 2016-06-22 2017-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파워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무선 기기
CN106412801B (zh) * 2016-08-31 2019-09-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视频帧结构和d2d通信的视频多播方法
US11381944B2 (en) * 2016-09-11 2022-07-05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8058588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detecting and dl and ul format processing
CN108540272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63428B2 (en) * 2017-03-15 2022-06-14 Ne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in an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
EP3598681B1 (en) * 2017-03-16 2024-02-28 LG Electronics Inc. Operation method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5624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US20180302889A1 (en) * 2017-04-12 2018-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recovery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US20190052436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delink Feedback
US20190090107A1 (en) * 2017-09-14 2019-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 Bonjorn, et al., "Enhanced 5G V2X Services using Sidelink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in: 2018 17th Annual Mediterranean Ad Hoc Networking Workshop (Med-Hoc-Net), 2018-07-09,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8407085
N. Bonjorn, et al., "Enhanced 5G V2X Services using Sidelink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in: 2018 17th Annual Mediterranean Ad Hoc Networking Workshop (Med-Hoc-Net), 2018-07-09,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8407085 Qualcomm Inc., "2-Stage DCI", 3GPP TSG-RAN WG1 NR AdHoc, R1-1700815, January 16th - 20th, 2017, Spokane, U.S.A., https://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AH/NR_AH_1701/Docs/R1-1700815.zip *
Qualcomm Inc., "2-Stage DCI", 3GPP TSG-RAN WG1 NR AdHoc, R1-1700815, January 16th - 20th, 2017, Spokane, U.S.A., https://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AH/NR_AH_1701/Docs/R1-1700815.zi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193A (zh) 2020-10-01
US20220353846A1 (en) 2022-11-03
TW202014005A (zh) 2020-04-01
CN111630923A (zh) 2020-09-04
US20220123904A1 (en) 2022-04-21
WO2020063611A1 (en) 2020-04-02
CN111247856A (zh) 2020-06-05
WO2020063665A1 (en) 2020-04-02
CN111247856B (zh) 2023-05-05
TWI716122B (zh) 2021-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0217B (zh) 側邊鏈路車聯網通訊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US11985576B2 (en) Multiplexing of 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PSCCH) and 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 (PSSCH)
US11595991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allocated resources for a HARQ message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a low-complexity, narrowband terminal
CN111713069B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12534907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EP3562221B1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hannel
EP388145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ssb transmission
WO2018170868A1 (en) SEMI-BLIND DETECTION OF URLLC IN PUNCTURED eMBB
CN112398579A (zh) 下行链路反馈信息发送以及接收的方法
CN110612763B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35400B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通信方法
CN114270755A (zh) 用于在支持侧链路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harq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9196B (zh) 用于上行链路穿孔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4600543A (zh) 用于增强的上行链路传输的资源分配的用户装备、基站和信令
CN115552858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优先级规则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TWI731547B (zh) 用於未授權頻譜中無線通訊的方法
US20220272729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00028633A1 (en) Techniques for latency-aware processing of radio frames
WO2024005212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KR20230048310A (ko) 단말 및 사이드링크 통신 제어 방법
CN117412385A (zh) 支持上行无授权调度的中继器设备、用户设备和基站装置
CN114424491A (zh)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优先级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CN117280744A (zh) 通信设备、基站和通信方法
CN114424659A (zh) 用于上行链路信号取消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