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9278B - 用於改善閘極、源極及/或汲極接觸之隔離結構之調整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用於改善閘極、源極及/或汲極接觸之隔離結構之調整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9278B
TWI739278B TW109101366A TW109101366A TWI739278B TW I739278 B TWI739278 B TW I739278B TW 109101366 A TW109101366 A TW 109101366A TW 109101366 A TW109101366 A TW 109101366A TW I739278 B TWI739278 B TW I7392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isol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trench
gat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1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4595A (zh
Inventor
輝 臧
邵大立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格芯(美國)集成電路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格芯(美國)集成電路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格芯(美國)集成電路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4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4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27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31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81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isolation region manufacturing related aspects, e.g. to avoid interaction of isolation region with adjacen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7/088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including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78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with a gate at the side of the channel
    • H01L29/66795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with a gate at the side of the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37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gate conductors, e.g. particular materials, sh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第一及第二鰭片集合;第一及第二閘極電極;第一及第二隔離結構,各自將該等閘極電極中之一者分成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以及,第一及第二傳導結構,彼等比對應的隔離結構寬且設置於對應的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上且於對應的閘極電極之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一部份上。一種用於製作該半導體裝置的方法。一種經組配成具體實作該方法且製造該半導體裝置的系統。該半導體裝置可具有低寄生電容且有高晶片效能。

Description

用於改善閘極、源極及/或汲極接觸之隔離結構之調整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本揭示內容大體有關於精密半導體裝置,且更特別的是,有關於隔離結構上有改善閘極連接的半導體裝置。
為了維持摩爾定律的自我應驗預言,半導體工業近年來企圖減小半導體裝置的尺寸。做此努力已導致FinFET裝置的開發,其中閘極電極設置於提供閘極通道之鰭片的頂部及側面上。源極及汲極可形成於緊鄰於閘極的鰭片中或上。
閘極電極、源極及汲極需要通常含有金屬的接觸,以允許訊號一方面進出閘極、源極及汲極,以及在另一方面進出半導體裝置的其他組件。不過,如果源極及/或汲極的接觸相對靠近閘極電極(為了減小FinFET裝置尺寸這是必要的),且接觸與閘極電極的電絕緣不足,則寄生電容可能會出現,而使裝置效能劣化。在許多情形下,寄生電容可能導致從finFET裝置形成之一或多個電路的整體有效電容增加,這可能使含有finFET裝置之半導體晶片的效能劣化。
因此,亟須一種有低寄生電容且有高效能的半導體裝置。
為了提供本發明之一些態樣的基本理解,以下提出簡化的發明內容。此概要並非本發明的窮舉式總覽。它不是旨在確認本發明的關鍵或重要元件或者是描繪本發明的範疇。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簡化的形式提出一些概念作為以下更詳細之說明的前言。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本揭示內容針對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半導體基板;第一鰭片集合及一第二鰭片集合,設置於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每個鰭片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等鰭片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閘極電極及第二閘極電極,在該半導體基板、該第一鰭片集合及該第二鰭片集合上方,其中各個閘極電極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閘極電極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實質垂直;第一隔離結構,設置在該第一鰭片集合與該第二鰭片集合之間且在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把該第一閘極電極分成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二隔離結構,設置在該第一鰭片集合與該第二鰭片集合之間且在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該第二隔離結構把該第二閘極電極分成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三隔離結構,設置在該第一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一部份(part)上;第四隔離結構,設置在該第二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一部份上;第一傳導結構,比該第一隔離結構寬且設置在該第一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上且設置在該第一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二部份上;以 及第二傳導結構,比該第二隔離結構寬且設置在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上且設置在該第二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二部份上。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本揭示內容針對一種方法,包含:形成半導體基板;形成第一鰭片集合及第二鰭片集合於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每個鰭片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等鰭片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閘極結構及第二閘極結構於該半導體基板、該第一鰭片集合及該第二鰭片集合上方,其中各個閘極結構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閘極結構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實質垂直;形成第一溝槽於該第一閘極結構中以及第二溝槽於該第二閘極結構中,其中各個溝槽形成於該第一鰭片集合與該第二鰭片集合之間且暴露該半導體基板;用第一隔離材料填充該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以產生第一隔離結構與第二隔離結構,其中該第一閘極結構有被該第一隔離結構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且該第二閘極結構有被第二隔離結構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沉積第二隔離材料至少於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上方;形成第三溝槽及第四溝槽於該第二隔離材料中,其中該第三溝槽暴露該第一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且該第四溝槽暴露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用傳導材料填充該第三及第四溝槽。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本揭示內容針對一種製造系統,其經組配成可製造半導體裝置,例如上述半導體裝置。
本文具體實施例可以提供有低寄生電容且有高效能的半導體裝置。
100:半導體裝置
110:半導體基板
130a:第一鰭片集合、鰭片集合
130b:第二鰭片集合、鰭片集合
131a、132a、131b、132b:鰭片
140a、140b:第一、第二閘極結構、第一、第二閘極區、閘極結構
142a、142b:第一、第二虛擬閘極、虛擬閘極
144a、144b:第一、第二間隔體層、間隔體
146a、146b:第一、第二閘極電極、閘極電極
150a、150b:第一、第二隔離結構
320:隔離結構、隔離材料
335-338:源極/汲極(S/D)結構
545a、545b:第一、第二溝槽、溝槽
546a、547a:第一、第二部分
760a、760b:第一、第二隔離結構
946a、947a:第一、第二部分
1070:第三隔離結構
1070a:第二隔離材料
1180:接觸
1385:覆蓋層
1561a、1561b:第三、第四溝槽
1790:傳導材料
1790a、1790b:第一、第二傳導結構、區域
2000:方法
2010-2085:步驟
2100:系統
2110: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
2112:介面
2114:加工工具
2115:積體電路/裝置
2116:計量工具
2120:加工控制器
2140:積體電路設計單元
2150:搬運機構
參考以下結合附圖的說明可明白本揭示內容,其中類似的元件以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且其中:
第1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附有X1、X2及Y剖線的半導體裝置非寫實平面圖;
第2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一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
第3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一加工階段之後的X2剖面圖;
第4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一加工階段之後的Y剖面圖;
第5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二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
第6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二加工階段之後的Y1剖面圖;
第7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三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
第8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三加工階段之後的Y剖面圖;
第9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四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
第10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五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
第11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五加工階段之後的X2剖面圖;
第12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五加工階段之後的Y剖面圖;
第13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六加工階段之後的X2剖面圖;
第14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六加工階段之後的Y剖面圖;
第15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七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
第16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七加工階段之後的Y剖面圖;
第17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八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
第18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八加工階段之後的X2剖面圖;
第19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在第八加工階段之後的Y剖面圖;
第20圖圖示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之方法的流程圖;以及
第21圖的非寫實繪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用於製造半導體裝置的系統。
儘管揭示於本文的專利標的容易做成各種修改及替代形式,然而仍以附圖舉例圖示其特定具體實施例且詳述於本文。不過,應瞭解本文所描述的特定具體實施例並非旨在把本發明限定為本文所揭示的特定形式,反而是,本發明是要涵蓋落在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精神及範疇內的所有修改、等價及替代性陳述。此外,圖示於附圖的非寫實繪圖未按任何絕對比例繪製。
以下描述本發明的各種示範具體實施例。為了清楚說明,本專利說明書沒有描述實際具體實作的所有特徵。當然,應瞭解,在開發任一此類的實際具體實施例時,必需做許多與具體實作有關的決策以達成開發人員的特定目標,例如遵循與系統相關及商務有關的限制,這些都會隨著每一個具體實作而有所不同。此外,應瞭解,此類開發即複雜又花時間,但是對於受益於本揭示內容的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而言仍然是例行的工作。
此時以參照附圖來描述本專利標的。示意圖示於附圖的各種結構、系統及裝置係僅供解釋以及避免被熟諳此藝者所習知的細節混淆本發明。儘管如此,仍納入附圖以描述及解釋本揭示內容的示範實施例。應使用與相關技藝技術人員所熟悉之意思一致的方式理解及解釋用於本文的字彙及片語。本文沒有特別定義的術語或片語(亦即,與熟諳此藝者所理解之普通及慣用意思不同的定義)旨在用術語或片語的一致用法來說明。如果術語或片語旨在具有特定的意思 時(亦即,不同於熟諳此藝者所理解的意思),則會在本專利說明書中以直接明白地提供特定定義的方式清楚地陳述該術語或片語的特定定義。
本文具體實施例提供用於半導體裝置中之閘極、源極及/或汲極之接觸之隔離結構的改善調整。本文具體實施例提供數種加工方法,其可減少溝槽矽化物(TS)特徵的過度深度,這可減少寄生電容,接著這可減少有效電容。這可導致電路效能改善。本文具體實施例可以提供用於形成埋藏TS重疊特徵,其中在閘極區的一部分中可形成電介質材料。具體實作本文具體實施例的優點之一可包括由於減少過度深度而可減少電路的有效電容。另一優點可包括改善的TS成形控制,因為高K電介質作為接觸蝕刻中止層(CESL)可改善選擇性。更進一步,另一優點可包括磊晶(EPI)特徵的輪廓改善,這也有助於改善效能。此時翻到第1圖,其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附有X、Y1及Y2剖線的半導體裝置100非寫實平面圖。第1圖的平面圖或俯視圖可能省略位於半導體裝置100之一部份或全部上方的一或多個層或結構或在一或多個加工階段後的一或多個組件,以便吸引讀者注意圖示於第1圖及其他附圖中且描述於下文的特殊特徵。
第1圖半導體裝置100的一組件為半導體基板110。半導體基板110提供基礎層,在其上及/或從它可形成半導體裝置100的其他層及結構。半導體基板110可包含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所習知的任何適當材料或層。半導體基板110可包含矽、矽-鍺、設置於矽層上的氧化矽層或其他結構。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10包含矽。
半導體裝置100也包含第一鰭片集合130a(在圖示具體實施例中,其包含鰭片131a與鰭片132a)和第二鰭片集合130b(在圖示具體實施例中,其包含鰭片131b與鰭片132b)。如圖示,鰭片131a至132b可由與半導體基板110相 同的材料形成。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鰭片131a至132b可由與半導體基板110不同的材料形成。一般而言,鰭片131a至132b可由可提供用於場效電晶體之通道的任何材料形成。
由第1圖的平面圖可見,第一鰭片集合130a及第二鰭片集合130b各自包含長軸(垂直頁面地延伸)與短軸(在頁面上水平延伸),其中所有鰭片131a至132b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在第1圖的圖示非寫實平面圖中,第一方向垂直於頁面。
儘管第1圖描繪各自包含兩個鰭片的鰭片集合130a及130b,然而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鰭片集合130a及130b中之一或多個可包含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或其他個數的鰭片。鰭片的個數在鰭片集合130a及130b之間可相同或不同。
半導體裝置100另外包含各自設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上的第一閘極結構140a與第二閘極結構140b,第一鰭片集合130a,以及第二鰭片集合130b。“閘極結構”意指這兩個虛擬閘極結構旨在用於取代金屬閘極(RMG)製程且最終閘極結構(可稱為“閘極堆疊”)通常包含高κ(亦即,κ>
Figure 109101366-A0202-12-0008-24
6)閘極電介質層、金屬閘極電極、及各種間隔體和覆蓋層。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閘極結構140a與第二閘極結構140b各自包含高κ閘極電介質;金屬閘極電極;設置於該金屬閘極電極上的覆蓋層;以及,設置於該金屬閘極電極之側面以及該覆蓋層之側面上的間隔體。
第一閘極結構140a與第二閘極結構140b各自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閘極結構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二方向(例如,與第1圖的頁面水平)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實質垂直。
半導體裝置100也包含第一隔離結構150a與第二隔離結構150b。第一隔離結構150a設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上以及於第一鰭片集合130a、第二鰭片集合130b之間。第一隔離結構150a在第一方向的寬度至少與在第一閘極結構140a之第一方向的寬度一樣寬。如圖示具體實施例所示,第一隔離結構150a的長邊可與第一閘極結構140a的長邊對齊。因此,第一隔離結構150a把第一閘極結構140a分成第一部分546a與第二部分547a。
第一隔離結構150a可包含任何電絕緣材料。電絕緣材料的電介質常數κ通常大於空氣的電介質常數κ。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隔離結構150a可包含氮化矽。
以上關於第一隔離結構150a的描述完全適用於第二隔離結構150b。
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0的後續非寫實剖面圖係沿著以下3條剖線中之一者繪出:X1剖線(垂直且跨越鰭片集合130a及130b的長軸,且沿著第一閘極結構140a及第一隔離結構150a的長軸),X2剖線(在半導體裝置100位於閘極結構140a及140b之間的區域中,垂直且跨越鰭片集合130a及130b的長軸),與Y剖線(垂直且跨越閘極結構140a及140b和第一及第二隔離結構150a及150b在鰭片集合130a及130b之間的長軸)。大體上,半導體裝置100的各個製造階段,沿著X1剖線(圖示第一閘極結構140a及第一隔離結構150a的橫截面)畫出的繪圖完全適用於沿著第二閘極結構140b及第二隔離結構150b之長軸的剖線(未圖示)。
第2圖至第20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各種製造階段的非寫實剖面圖。
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第2圖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第一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第3圖圖示X2剖面圖,且第4圖圖示Y剖面圖。在第一加工階段中,在半導體基板110上或從半導體基板110形成數個結構。可藉由提供半導體基板110且執行習知微影技術以回蝕半導體基板110到圖示於第2圖至第4圖的高度,產生鰭片131a至132b,從而形成包含鰭片131a及132a的第一鰭片集合130a與包含鰭片131b及132b的第二鰭片集合130b。
也在第一加工階段中,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第一虛擬閘極142a及第一間隔體層144a可形成於第1圖之第一閘極結構140a的區域中。同樣,第二虛擬閘極142b與第二間隔體層144b可形成於第1圖之第二閘極結構140b的區域中。第一及第二虛擬閘極142a及142b可各自包含閘極聚碳酸酯(“poly”)材料。第一間隔體層144a與第二間隔體層144b可各自包含非晶矽、氮化矽、或其他習知材料。
另外,在第一加工階段中,如第3圖所示,在每個鰭片上可形成源極/汲極(S/D)結構335、336、337及338。S/D結構335至338在第一閘極結構140a與第二閘極結構140b之間的位置處形成於各個鰭片131a-132b上。可使用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習知用於形成S/D結構的任何技術。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藉由磊晶成長矽或矽-鍺於鰭片131a至132b頂部可形成S/D結構335至338。在磊晶成長製程中,且如第3圖所示,在相鄰鰭片上的S/D結構可合併,例如S/D結構335與336,以及S/D結構337與338。不過,在磊晶成長製程中合併S/D結構並非必要。
進一步在第一加工階段中,隔離結構320可沉積於鰭片集合130a及130b上方且鄰接虛擬閘極142a及142b。隔離結構320可包含任何電絕緣材 料,例如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矽(SiO2)。形成隔離結構320的技術為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所習知且不需詳述。
第5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第二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以及第6圖圖示Y1剖面圖。在第二加工階段中,半導體裝置100的X2剖面圖沒有改變,且因此,為求簡潔,省略半導體裝置100在第二加工階段之後的X2剖面圖。一般而言,在第2圖至第19圖中,如果剖面圖在上次描繪之後沒有改變,且省略此一剖面圖。
在第二加工階段中,在第一閘極結構140a中(例如,如圖示,在第一虛擬閘極142a中以及在第一虛擬閘極142a頂部但不在其側的第一間隔體144a中)形成第一溝槽545a,以及在第二閘極結構140b中形成第二溝槽545b,其中各個溝槽形成於第一鰭片集合130a、第二鰭片集合130b之間且暴露在溝槽545a或545b底部的半導體基板110。可用圖案化及蝕刻技術進行形成第一及第二溝槽545a及545b的步驟,例如反應性離子蝕刻(RIE)技術,這為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所熟悉且不需進一步描述。
第7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第三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且第8圖圖示Y剖面圖。在第三加工階段中,用第一隔離材料填充第一溝槽545a及第二溝槽545b以產生第一隔離結構760a與第二隔離結構760b。該第一隔離材料可為任何電絕緣材料。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隔離材料可為氮化矽。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將知悉用於填充溝槽的隔離材料及技術。
在第三加工階段之後,第一閘極結構140a有被第一隔離結構760a分離的第一部分546a與第二部分547a。同樣,儘管未明示,但第二閘極結構140b有被第二隔離結構760b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
第9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第四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在第四加工階段中,可進行取代金屬閘極(RMG)製程,藉此以第一閘極電極146a取代第一虛擬閘極142a及在第一虛擬閘極142a頂部的第一間隔體144a。未圖示的是以最終閘極結構取代虛擬閘極所需的其他層及結構,最終閘極結構可稱為“閘極堆疊”且通常包含高κ(亦即,κ>
Figure 109101366-A0202-12-0012-23
6)閘極電介質層、金屬閘極電極、及各種間隔體和覆蓋層。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閘極結構140a與第二閘極結構140b各自包含高κ閘極電介質;閘極電極(例如,第一閘極結構140a的閘極電極146a);設置於該金屬閘極電極上的覆蓋層;以及,設置於該金屬閘極電極之側面以及該覆蓋層之側面上的間隔體。
同樣,儘管未圖示於第9圖,但可以第二閘極電極取代第二虛擬閘極。
第10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第五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第11圖圖示X2剖面圖,且第12圖圖示Y剖面圖。在第五加工階段中,用習知技術凹陷第一閘極電極146a之第一及第二部分546a及547a的上部區,且沉積第二隔離材料1070a於第一閘極電極146a上方。對第二閘極結構140b(未圖示)可進行相同的動作。第二隔離材料1070a可與第一及第二隔離結構760a及760b所包含的第一隔離材料相同,或可為不同隔離材料。
也在第五加工階段中,用習知技術可回蝕隔離材料320的上半部且可形成接到S/D結構335至338的接觸1180。在圖示具體實施例中,接觸 1180(它可稱為“傳導結構”)接觸在第一閘極結構140a、第二閘極結構140b之間的每個S/D結構335-338。
在第11圖的圖示具體實施例中,也回蝕S/D結構335至338的上半部,但這並非必要。第12圖圖示接觸1180在第一及第二閘極區140a及140b之第一及第二隔離結構760a及760b的側面上與間隔體144a及144b實體接觸,但是在未圖示的其他具體實施例中,有些隔離材料320可設置於接觸1180與間隔體144a及144b中之一或兩者之間。接觸1180可包含任何適當金屬,例如銅、鋁或鎢。
第13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第六加工階段之後的X2剖面圖,且第14圖圖示Y剖面圖。在第六加工階段中,可凹陷接觸1180且在接觸1180上方可形成及圖案化覆蓋層1385。用於凹陷接觸和形成及圖案化覆蓋層的技術為本技藝所習知。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覆蓋層1385可包含氮化矽。
第15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第七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且第16圖圖示Y剖面圖。在第七加工階段中,例如用習知技術,在第二隔離材料中形成第三溝槽1561a及第四溝槽1561b。第三溝槽1561a暴露第一隔離結構760a的整個頂部,第一閘極結構140a之第一部分946a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第一閘極結構140a之第二部分947a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同樣,儘管未明示,第四溝槽1561b暴露第二隔離結構760b的整個頂部,第二閘極結構140b之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第二閘極結構140b之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
第17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半導體裝置100在第八加工階段之後的X1剖面圖,第18圖圖示X2剖面圖,且第19圖圖示Y剖面圖。在第八加工階段中,用傳導材料1790填充第三溝槽1561a及第四溝槽1561b。傳導材料1790也可沉積於接觸1180中不被覆蓋層1385覆蓋的部分上方。傳導材料1790可為金屬,例如銅、鋁或鎢。傳導材料1790的材料可與接觸1180相同,但是可不必。受益於本揭示內容的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可當作例行工作進行用傳導材料1790填充第三及第四溝槽1561a至1561b的步驟。
由第17圖可見,傳導材料的區域1790a提供第一閘極電極146a之部分946a及947a之間的電氣連接。同樣,儘管未明示,傳導材料的區域1790b提供第二閘極電極146b之第一及第二部分之間的電氣連接。
第18圖至第19圖也圖示覆蓋層1385及第一及第二隔離結構760a及760b提供接觸1180與例如第一閘極電極146a之間的電絕緣。因此,半導體裝置100會有低寄生電容且有高裝置效能。
在第八加工階段之後,可進行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所習知的附加加工步驟以提供適用於一或多個所欲應用的半導體裝置100。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圖示於第2圖至第20圖的各種加工階段,以及受益於本揭示內容的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會明白的其他加工階段,可產生一種半導體裝置100,其包含:半導體基板110;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上的第一鰭片集合130a及第二鰭片集合130b,其中每個鰭片131a-132b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鰭片131a至132b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在半導體基板110、第一鰭片集合130a及第二鰭片集合130b上方的第一閘極電極146a及第二閘極電極,其中各個閘極電極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閘極電極的長軸實 質平行且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實質垂直;第一隔離結構760a,其設置在第一鰭片集合130a、第二鰭片集合130b之間以及於半導體基板110上,其中第一隔離結構760a把第一閘極電極146a分成第一部分946a與第二部分947a;第二隔離結構760b,其設置於第一鰭片集合130a、第二鰭片集合130b之間以及於半導體基板110上,其中第二隔離結構760b把第二閘極電極分成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三隔離結構1070,其設置在第一閘極電極146a之第一及第二部分946a及947a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一部份上;第四隔離結構,其設置在該第二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一部份上;第一傳導結構1790a,其比第一隔離結構760a寬且設置於第一隔離結構760a的整個頂部上且於第一閘極電極146a之第一及第二部分946a及947a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二部份上;以及,第二傳導結構1790b,其比第二隔離結構760b寬且設置於第二隔離結構760b的整個頂部上且於第二閘極電極146b之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二部份上。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磊晶源極/汲極(S/D)結構335至338,彼等在位於第一閘極電極146a、第二閘極電極146b之間的每個鰭片131a-132b上。在又一具體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0又可進一步包含接觸1180,其接觸在第一閘極電極146a、第二閘極電極146b之間的每個S/D結構335-338。
替換地或另外,半導體基板110可包含矽。
替換地或另外,第一隔離結構760a及/或第二隔離結構760b可包含氮化矽。第一隔離結構760a及第二隔離結構760b可包含常見材料,但是可不必。
第20圖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提供方法2000的流程圖。如圖示,方法2000包含:形成(在步驟2010)半導體基板。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半導體基板可包含矽。
方法2000也包含形成(在步驟2020)第一鰭片集合及第二鰭片集合於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每個鰭片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等鰭片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形成(在步驟2030)第一閘極結構及第二閘極結構於該半導體基板、該第一鰭片集合及該第二鰭片集合上方,其中各個閘極結構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閘極結構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實質垂直。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方法2000可包含例如藉由磊晶成長,形成(在步驟2025)源極/汲極(S/D)結構於在該第一閘極結構與該第二閘極結構之間的每個鰭片上。
在方法2000中,形成(在步驟2030)的步驟可包含形成第一虛擬閘極及第二虛擬閘極。
方法2000進一步包含:形成(在步驟2040)在該第一閘極結構中的第一溝槽以及在該第二閘極結構中的第二溝槽,其中各個溝槽形成於該第一鰭片集合與該第二鰭片集合之間且暴露該半導體基板。
方法2000另外包含:用第一隔離材料填充(在步驟2050)該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以產生第一隔離結構與第二隔離結構,其中該第一閘極結構有被該第一隔離結構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且該第二閘極結構有被第二隔離結構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隔離材料可包含氮化矽。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方法2000可包含:執行(在步驟2055)取代金屬閘極(RMG)製程,藉此在填充第一及第二溝槽之後以及在沉積第二隔離材料之前,以第一閘極電極取代第一虛擬閘極且以第二閘極電極取代第二虛擬閘極(在步驟2060)。
方法2000隨後可包含:沉積(在步驟2060)第二隔離材料至少於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上方。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隔離材料及該第二隔離材料包含常見材料。
方法2000隨後可包含:在該第二隔離材料中形成(在步驟2070)第三溝槽及第四溝槽,其中該第三溝槽暴露該第一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且該第四溝槽暴露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隨後,方法2000包含:用傳導材料填充(在步驟2080)該第三及第四溝槽。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方法2000包含:形成(在步驟2025)S/D結構,方法2000可進一步包含:形成(在步驟2085)一傳導結構,其接觸在第一閘極結構與第二閘極結構之間的每個S/D結構。
此時翻到第21圖,其根據本文具體實施例圖示用於製造半導體裝置之系統2100的非寫實繪圖。第21圖的系統2100可包含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與積體電路設計單元2140。基於由積體電路設計單元2140提供的一或多個設計,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可製造積體電路裝置。
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可包含各種加工站,例如蝕刻加工站、光微影加工站、CMP加工站等等。加工站中之各者可包含一或多個加工工具2114及/或計量工具2116。基於來自計量工具2116之資料的回饋可用來修改被加工工具2114用來進行製程步驟的一或多個製程參數。
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也可包含能夠提供加工工具2114、計量工具2116及例如加工控制器2120之控制器間之通訊的介面2112。由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執行的加工步驟中之一或多個可由加工控制器2120控制。加工控制器2120可為工作站電腦、桌上電腦、膝上電腦、平板電腦、或任何其他類型的計算裝置,其包含能夠控制製程、接收製程回饋、接收測試結果資料、進行學習循環調整、進行製程調整等等的一或多個軟體產品。
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可生產在例如矽晶圓之媒體上的積體電路。更特別的是,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可生產包含半導體裝置100的積體電路。
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可基於由積體電路設計單元2140提供的電路設計而生產積體電路。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可提供在例如輸送機系統之搬運機構2150上的加工後之積體電路/裝置2115。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輸送機系統可為能夠搬運半導體晶圓的精密無塵室搬運系統。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元件符號為“2115”的物品可為個別晶圓,且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物品2115可為一群半導體晶圓,例如,一“批次”的半導體晶圓。積體電路或裝置2115可包含電晶體、電容器、電阻器、記憶格、處理器、及/或類似者。
系統2100的積體電路設計單元2140能夠提供可用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2110製成的電路設計。積體電路設計單元2140能夠判定放入裝置封裝件的裝置個數(例如,處理器、記憶體裝置等等)。此外,積體電路設計單元2140能夠判定每個鰭片集合的鰭片個數,鰭片在集合內的間隔,鰭片集合的間隔,鰭片的一或多個尺寸,閘極個數,閘極之間的間隔,閘極的一或多個尺寸,及/或上述半導體裝置100的一或多個其他性質。基於裝置的細節,積體電路設計單元2140可判定將要製造之裝置的規格。基於這些規格,積體電路設計單元2140可提供用於製造描述於本文之半導體裝置100封裝件的資料。
系統2100能夠進行各種產品涉及各種技術的分析及製造。例如,系統2100可接收用於製造CMOS技術、Flash技術、BiCMOS技術、電力裝置、記憶體裝置(例如,DRAM裝置)、NAND記憶體裝置,及/或各種其他半導體技術之裝置的設計及生產資料。系統2100可使用此資料製造描述於本文的半導體裝置。
以上所揭示的特定具體實施例均僅供圖解說明,因為熟諳此藝者在受益於本文的教導後顯然可以不同但等價的方式來修改及實施本發明。例如,可用不同的順序完成以上所提出的製程步驟。此外,除非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有提及,不希望本發明受限於本文所示之構造或設計的細節。因此,顯然可改變或修改以上所揭示的特定具體實施例而所有此類變體都被認為仍然是在本發明的範疇與精神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尋求保護。
100:半導體裝置
110:半導體基板
144a、144b:第一、第二間隔體層、間隔體
320:隔離結構、隔離材料
760a、760b:第一、第二隔離結構
1180:接觸
1385:覆蓋層
1790a、1790b:第一、第二傳導結構、區域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半導體基板;第一鰭片集合及第二鰭片集合,設置於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每個鰭片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等鰭片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閘極電極及第二閘極電極,在該半導體基板、該第一鰭片集合及該第二鰭片集合上方,其中,各個閘極電極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閘極電極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實質垂直;第一隔離結構,設置在該第一鰭片集合與該第二鰭片集合之間且在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把該第一閘極電極分成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二隔離結構,設置在該第一鰭片集合與該第二鰭片集合之間且在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該第二隔離結構把該第二閘極電極分成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三隔離結構,設置在該第一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一部份上;第四隔離結構,設置在該第二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一部份上;第一傳導結構,比該第一隔離結構寬且設置在該第一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上且設置在該第一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二部份上;以及第二傳導結構,比該第二隔離結構寬且設置在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上且設置在該第二閘極電極之該第一及第二部分中之各者之頂部的第二部份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進一步包含:磊晶源極/汲極(S/D)結構,在該第一閘極電極與該第二閘極電極之間位於每個鰭片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二傳導結構,接觸在該第一閘極電極與該第二閘極電極之間的每個S/D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半導體基板包含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包含氮化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隔離結構及該第二隔離結構包含常見材料。
  7.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形成半導體基板;形成第一鰭片集合及第二鰭片集合於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各個鰭片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等鰭片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閘極結構及第二閘極結構於該半導體基板、該第一鰭片集合及該第二鰭片集合上方,其中,各個閘極結構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閘極結構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實質垂直;形成第一溝槽於該第一閘極結構中以及第二溝槽於該第二閘極結構中,其中,各個溝槽形成於該第一鰭片集合與該第二鰭片集合之間; 用第一隔離材料填充該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以產生第一隔離結構與第二隔離結構,其中,該第一閘極結構有被該第一隔離結構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且該第二閘極結構有被第二隔離結構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沉積第二隔離材料至少於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上方;形成第三溝槽及第四溝槽於該第二隔離材料中;以及用傳導材料填充該第三及第四溝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包含形成第一虛擬閘極及第二虛擬閘極;以及形成該第三及第四溝槽包含形成該第三及第四溝槽,致使該第三溝槽暴露該第一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且該第四溝槽暴露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執行取代金屬閘極(RMG)製程,藉此在填充該第一及第二溝槽之後以及在沉積該第二隔離材料之前,以第一閘極電極取代該第一虛擬閘極,且以第二閘極電極取代該第二虛擬閘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磊晶成長源極/汲極(S/D)結構於在該第一閘極結構與該第二閘極結構之間的每個鰭片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形成一傳導結構,接觸在該第一閘極結構與該第二閘極結構之間的每個S/D結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半導體基板包含矽。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隔離材料包含氮化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隔離材料及該第二隔離材料包含常見材料。
  15.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系統,該系統包含:製造半導體裝置的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以及可操作地耦接至該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的加工控制器,該加工控制器經組配為控制該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的操作;其中,該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適合:形成半導體基板;形成第一鰭片集合及第二鰭片集合於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每個鰭片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等鰭片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閘極結構及第二閘極結構於該半導體基板、該第一鰭片集合及該第二鰭片集合上方,其中,各個閘極結構包含長軸與短軸,其中,該第一及第二閘極結構的長軸實質平行且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實質垂直;形成第一溝槽於該第一閘極結構中及第二溝槽於該第二閘極結構中,其中,各個溝槽形成於該第一鰭片集合與該第二鰭片集合之間且暴露該半導體基板; 用第一隔離材料填充該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以產生第一隔離結構與第二隔離結構,其中,該第一閘極結構有被該第一隔離結構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且該第二閘極結構有被第二隔離結構分離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沉積第二隔離材料至少於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上方;形成第三溝槽及第四溝槽於該第二隔離材料中,其中,該第三溝槽暴露該第一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一閘極結構之該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且該第四溝槽暴露該第二隔離結構的整個頂部、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一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之該第二部分之頂部的至少一部份;以及用傳導材料填充該第三及第四溝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適合藉由形成第一虛擬閘極及第二虛擬閘極來形成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進一步適合:執行取代金屬閘極(RMG)製程,藉此在填充該第一及第二溝槽之後以及在沉積該第二隔離材料之前,以第一閘極電極取代該第一虛擬閘極,且以第二閘極電極取代該第二虛擬閘極。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進一步適合:磊晶成長源極/汲極(S/D)結構在第一閘極結構與該第二閘極結構之間的每個鰭片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進一步適合:形成一傳導結構,接觸在該第一閘極結構與該第二閘極結構之間的每個S/D結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半導體裝置加工系統適合形成該第一隔離結構以包含氮化矽。
TW109101366A 2019-02-15 2020-01-15 用於改善閘極、源極及/或汲極接觸之隔離結構之調整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TWI739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277,496 2019-02-15
US16/277,496 US10707207B1 (en) 2019-02-15 2019-02-15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gate connections on isolation structures in FinFET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4595A TW202044595A (zh) 2020-12-01
TWI739278B true TWI739278B (zh) 2021-09-11

Family

ID=7140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1366A TWI739278B (zh) 2019-02-15 2020-01-15 用於改善閘極、源極及/或汲極接觸之隔離結構之調整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7207B1 (zh)
DE (1) DE102020200311B4 (zh)
TW (1) TWI73927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1764B2 (en) * 2011-07-29 2017-06-27 Synopsys, Inc. FinFET cell architecture with power traces
US10157920B2 (en) * 2011-09-01 2018-12-1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ulti-fi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190043857A1 (en) * 2017-08-04 2019-02-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infet) devic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546A (en) * 1894-07-03 Island
US177037A (en) * 1876-05-02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s
US529833A (en) * 1894-11-27 Chakles r
US6261935B1 (en) 1999-12-13 2001-07-17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Method of forming contact to polysilicon gate for MOS devices
US9059208B2 (en) 2013-04-10 2015-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placement gate integration scheme employing multiple types of disposable gate structures
US9219153B2 (en) * 2013-08-21 2015-12-22 Globalfoundries Inc. Methods of forming gate structures for FinFET devices and the resulting semiconductor products
US9653281B2 (en) 2015-06-22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tunable memory cells including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US9853112B2 (en) 2015-07-17 2017-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to connect gate regions separated using a gate cut
TWI707473B (zh) * 2016-11-23 2020-10-11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US10177037B2 (en) * 2017-04-25 2019-01-08 Globalfoundries Inc. Methods of forming a CT pillar between gate structures in a semiconductor
US10354997B2 (en) 2017-04-28 2019-07-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replacement gates
US10529833B2 (en) * 2017-08-28 2020-01-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a fin and gate structure and method making the same
US10522546B2 (en) * 2018-04-20 2019-12-3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nFET devices with dummy fins having multiple dielectric laye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1764B2 (en) * 2011-07-29 2017-06-27 Synopsys, Inc. FinFET cell architecture with power traces
US10157920B2 (en) * 2011-09-01 2018-12-1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ulti-fi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190043857A1 (en) * 2017-08-04 2019-02-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infet) devic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07207B1 (en) 2020-07-07
TW202044595A (zh) 2020-12-01
DE102020200311A1 (de) 2020-08-20
DE102020200311B4 (de)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311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2480219B1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3707658B (zh) 半导体器件及制造其的方法
US10290582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ffset metal power rail for cell design
US20220238386A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self-aligned patterning of a vertical transistor
US1042457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10263122B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self-aligned patterning of contacts in a vertical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KR102218929B1 (ko) 브릿징 위험성 감소 및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상이한 비아 크기의 구성
US1046116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compensating internal delay, methods thereof,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US10461173B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forming source and drain regions in a vertical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1106967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rising metal-insulator-metal (MIM) capacitor
CN110993602A (zh) 在栅极与源极/漏极接触之间具有绝缘层的finfet
US9983257B2 (en) Test line patterns in split-gate flash technology
TWI739065B (zh) 減少半導體裝置閘極切割挖除及/或閘極高度損失之方法、機器及系統
TWI734180B (zh) 用於具有減少寄生電容之finfet裝置的方法、設備及製造系統
TWI727354B (zh) 在半導體裝置形成期間用於保護鈷形成物免於氧化之方法、設備及系統
TWI739278B (zh) 用於改善閘極、源極及/或汲極接觸之隔離結構之調整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US10937693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 local interconnect feature over an active region in a finFET device
US11515427B2 (en) Precise bottom junction formation for vertical transport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highly doped epitaxial source/drain, sharp junction gradient, and/or reduced parasitic capacitance
US10707303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scaling of isolation structures for gate, source, and/or drain contacts
US10685881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self-aligned patterning of contacts in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10175127A1 (en)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202325650A (zh) 用於先進積體電路結構的跨接閘極
CN115692416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