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768B - 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7768B TWI737768B TW106123132A TW106123132A TWI737768B TW I737768 B TWI737768 B TW I737768B TW 106123132 A TW106123132 A TW 106123132A TW 106123132 A TW106123132 A TW 106123132A TW I737768 B TWI737768 B TW I73776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icycle
- shaft end
- fixing device
- shaft
- attachment par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2—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 B60B27/023—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 B60B27/026—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comprising quick release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7/00—Wheel-axle combinations, e.g. wheel sets
- B60B37/10—Wheel-axle combinations, e.g. wheel sets the wheels being individually rotatable around the ax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igid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e.g. adjustab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5—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screw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6—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clamping or wedging, e.g. by clamping inserts as join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30—Increase in
- B60B2900/311—Rigidity or stiff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50—Improvement of
- B60B2900/531—User-friendli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50—Improvement of
- B60B2900/541—Servic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igid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e.g. adjustably
- B62K2025/025—Hinged axle clam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6/00—Quick release mechanisms adapted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包括一軸、一軸向對接結構、一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一手動致動器及一軸端保持結構。該軸具有一第一軸端、一第二軸端及一縱向中心軸線。該手動致動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軸向對接結構以在其中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與一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二車輪附接部件接合的一固定狀態中回應於該手動致動器之操作而使該軸向對接結構偏壓而抵著該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一車輪附接部件。該軸端保持結構至少部分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維修狀態中使該第二軸端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騎自行車正變成一愈來愈流行之娛樂形式及一交通工具。再者,騎自行車已變成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兩者之一非常流行的競技運動。無論自行車是否用於娛樂、交通或競技,自行車業界正不斷改良自行車之各種組件。已被廣泛重新設計之一自行車組件係一車輪固定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一種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包括一軸、一軸向對接結構、一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一手動致動器及一軸端保持結構。該軸具有一第一軸端、一第二軸端及一縱向中心軸線。該軸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延伸於該第一軸端與該第二軸端之間。該軸向對接結構安置於該第一軸端處。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該手動致動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軸向對接結構以在其中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與一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二車輪附接部件接合的一固定狀態中回應於該手動致動器之操作而使該軸向對接結構偏壓而抵著該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一車輪附接部件。該軸端保持結構至少部分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維修狀態中使該第二軸端
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
就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當一自行車車輪自該自行車本體拆離或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時,可由該軸端保持結構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保持該軸。相應地,可自該自行車本體順利拆離該自行車車輪及將該自行車車輪順利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彈性保持構件。
就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藉由使用該彈性保持構件之一彈力來使該第二軸端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因此,可相對於該自行車本體而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容易地移動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彈性保持構件包括一卡環。
就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藉由使用該卡環之一彈力來使該第二軸端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因此,可相對於該自行車本體而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容易地移動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凹槽,其設置於該第二軸端上以在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使該第二軸端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狀態中接納該彈性保持構件。
就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藉由使用該彈性保持構件與該凹槽之間的接合來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確定地保持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
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凹槽沿圍繞該縱向中心軸線界定之一圓周方向延伸。
就根據第五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因為該凹槽沿該圓周方向延伸,所以可使該彈性保持構件與該凹槽順利接合。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凸塊及一凹槽。該凸塊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一者。該凹槽設置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另一者上以在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使該第二軸端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狀態中接納該凸塊。
就根據第六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藉由使用該凸塊與該凹槽之間的接合來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確定地保持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凸塊包含一柱塞。
就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因為該柱塞可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該者移動,所以可相對於該自行車本體而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容易地移動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凹槽沿圍繞該縱向中心軸線界定之一圓周方向延伸。
就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因為該凹槽沿該圓周方向延伸,所以可使該凸塊與該凹槽順利接合。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凹槽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延伸且在該第二軸端中具有一封閉端。
就根據第九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因為該凹槽沿該軸向
方向延伸,所以可在其中該凸塊與該凹槽接合的一狀態中相對於該自行車本體而沿該縱向中心軸線移動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凸塊包含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之一固定螺釘。該凹槽設置於該軸上以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延伸且在該第二軸端中具有一封閉端。
就根據第十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因為該凸塊包含該固定螺釘,所以可藉由使用一工具來移動該固定螺釘。此外,因為該凹槽沿該軸向方向延伸,所以可在其中該凸塊與該凹槽接合的一狀態中相對於該自行車本體而沿該縱向中心軸線移動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磁體及一磁性物質。該磁體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一者。該磁性物質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另一者。
就根據第十一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藉由使用該磁體與該磁性物質之間所產生的一磁力來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保持該軸。因此,可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容易地移動該軸且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有效地保持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磁體附接至該第二軸端。該磁性物質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
就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藉由使用該磁體與該磁性物質之間所產生的一磁力來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保持該
軸。因此,可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容易地移動該軸且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有效地保持該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磁性物質具有一環形形狀。
就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使該第二軸端容易地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手動致動器包含可樞轉地安裝至該第一軸端之一操縱桿。該手動致動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軸向對接結構以回應於該操縱桿之一樞轉移動而使該軸向對接結構偏壓而抵著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
就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藉由該操縱桿之該樞轉移動來將該自行車車輪容易地固定至該自行車本體。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
就根據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因為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用作該軸端保持結構,所以可簡化該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六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包含設置於該第二軸端上之一螺紋部分。
就根據第十六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將該軸可靠地固定至該第二車輪附接部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七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
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螺紋部分包含一外螺紋,其經構形以螺合於設置於該第二車輪附接部件上之一內螺紋中。
就根據第十七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經由該外螺紋及該內螺紋來將該軸固定至該第二車輪附接部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八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該外螺紋。
就根據第十八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因為該外螺紋用作該軸端保持結構,所以可簡化該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九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端保持結構經構形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該維修狀態中限制該軸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位移。
就根據第十九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當該自行車車輪自該自行車本體拆離及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時,可由該軸端保持結構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確定地保持該軸。相應地,可自該自行車本體更順利拆離該自行車車輪及將該自行車車輪更順利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界定於該軸端保持結構與該第二軸端之一軸末梢之間的一軸向距離在自5.0mm至35.0mm之範圍內。
就根據第二十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該維修狀態中減小該第二軸端自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之一突出量。因此,可自該自行車本體順利
拆離該自行車車輪及將該自行車車輪順利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此在其中該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應用於一山地自行車的一情況中係尤其有效的。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一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向距離等於或小於20.0mm。
就根據第二十一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該維修狀態中進一步減小該第二軸端自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之突出量。因此,可自該自行車本體更順利拆離該自行車車輪及將該自行車車輪更順利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此在其中該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應用於一公路自行車的一情況中係尤其有效的。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二態樣,一種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包括一軸、一軸向對接結構、一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一手動致動器及一軸端保持結構。該軸具有一第一軸端、一第二軸端及一縱向中心軸線。該軸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延伸於該第一軸端與該第二軸端之間。該軸向對接結構安置於該第一軸端處。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該手動致動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軸向對接結構以在其中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與一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二車輪附接部件接合的一狀態中回應於該手動致動器之操作而使該軸向對接結構偏壓而抵著該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一車輪附接部件。該軸端保持結構包括一第一保持結構及一第二保持結構。該第一保持結構安置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處。該第二保持結構至少部分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狀態中使用該第一保持結構來保持。
就根據第二十二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當一自行車車輪
自該自行車本體拆離及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時,可由該軸端保持結構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保持該軸。相應地,可自該自行車本體順利拆離該自行車車輪及將該自行車車輪順利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三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端保持結構經構形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狀態中限制該軸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位移。
就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當一自行車車輪自該自行車本體拆離及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時,可由該軸端保持結構相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確定地保持該軸。相應地,可自該自行車本體更順利拆離該自行車車輪及將該自行車車輪更順利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四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界定於該軸端保持結構之該第二保持結構與該第二軸端之一軸末梢之間的一軸向距離在自5.0mm至35.0mm之範圍內。
就根據第二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該維修狀態中減小該第二軸端自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之一突出量。因此,可自該自行車本體順利拆離該自行車車輪及將該自行車車輪順利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此在其中該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應用於一山地自行車的一情況中係尤其有效的。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五態樣,根據上述態樣之任何者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軸向距離等於或小於20.0mm。
就根據第二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而言,可在其中該第二
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該維修狀態中進一步減小該第二軸端自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之突出量。因此,可自該自行車本體更順利拆離該自行車車輪及將該自行車車輪更順利附接至該自行車本體。此在其中該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應用於一公路自行車的一情況中係尤其有效的。
1:自行車
10: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12:軸
12A:第一軸端
12B:第二軸端
12B1:軸末梢
14:軸向對接結構
16: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
18:手動致動器
20:螺紋部分
20A:外螺紋
22:操縱桿
24:耦合桿
24A:凸輪孔
26:可移動構件
26A:外螺紋部件
28:樞軸銷
28A:凸輪部分
30:調整構件
30A:調整螺紋孔
32:定位結構
34:軸端保持結構
36:彈性保持構件/第一保持結構
36A:第一部分
36B:第二部分
36C:第三部分
38:凹槽/第二保持結構
40:蓋
40A:開口
40B:容納凹槽
40C:附接突出部
42:螺釘
210: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234:軸端保持結構
236:凸塊/第一保持結構
236A:主體
236B:接觸部分
236C:偏壓構件
236D:外螺紋部件
236E:孔
236F:工具接合部件
238:凹槽/第二保持結構
310: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312:軸
334:軸端保持結構
336:凸塊/第一保持結構
336A:主體
336B:接觸部分
336C:外螺紋部件
336D:工具接合部件
338:凹槽/第二保持結構
338A:封閉端
338B:線形溝槽
338C:第一環形溝槽
338D:第二環形溝槽
410: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412:軸
412E:附接凹槽
434:軸端保持結構
440:磁體/第二保持結構
442:磁性物質/第一保持結構
442A:開口
444:固定構件
444A:額外開口
510: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534:軸端保持結構
A1:旋轉軸線
A2:縱向中心軸線
A3:中心軸線
A4:中心軸線
B1:自行車本體
B2:自行車車輪
B11:第一車輪附接部件
B11A:第一附接凹槽
B11B:第一孔
B11C:蓋附接凹槽
B11D:附接槽
B11E:螺紋孔/導孔
B11F:螺紋孔
B11G:附接開口
B11H:內螺紋
B12:第二車輪附接部件
B12A:第二附接凹槽
B12B:內螺紋
B12C:第二孔
B21:輪轂總成
B22:輪輻
B23:輪轂軸
B23A:第一軸端
B23B:第二軸端
B24:輪轂殼
B25:輪轂通孔
D1:軸向方向
D2:圓周方向
D11:第一軸向方向
D12:第二軸向方向
F1:固定力
L1:軸向距離
L21:外徑
L22:外徑
L31:外徑
L32:外徑
P11:固定位置
P12:釋放位置
PA1:第一樞軸線
將藉由參考結合附圖之以下詳細描述來輕易獲得本發明及其諸多隨附優點之一更完全理解且較佳瞭解本發明及其諸多隨附優點。
圖1係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包含一自行車本體及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自行車之一部分橫截面圖。
圖2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本體及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透視圖(固定狀態)。
圖3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本體及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透視圖(維修狀態)。
圖4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透視圖。
圖5係沿圖2之線V-V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6係沿圖2之線VI-VI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7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部分透視圖。
圖8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部分分解透視圖。
圖9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本體及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另一透視圖(維修狀態)。
圖10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軸端保持結構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11係沿圖13之線XI-XI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12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軸端保持結構之另一分解透視圖。
圖13係沿圖11之線XIII-VIII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14係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自行車本體及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透視圖(維修狀態)。
圖15係沿圖16之線XV-XV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16係沿圖15之線XVI-XVI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17係圖14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凸塊之一橫截面圖。
圖18係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自行車本體及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透視圖(維修狀態)。
圖19係沿圖20之線XIX-XIX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20係沿圖19之線XX-XX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21係圖18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透視圖。
圖22係圖18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凸塊之一橫截面圖。
圖23係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自行車本體及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
一透視圖(維修狀態)。
圖24係沿圖25之線XXIV-XXIV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25係沿圖24之線XXV-XXV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圖26係圖23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27係圖23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另一分解透視圖。
圖28係根據一第五實施例之自行車本體及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透視圖(維修狀態)。
圖29係沿圖28之線XXIX-XXIX取得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一橫截面圖。
現將參考附圖來描述(若干)實施例,其中相同元件符號標示全部各種圖式中之對應或相同元件。
第一實施例
首先參考圖1,繪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包含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一自行車1。自行車1進一步包含一自行車本體B1及一自行車車輪B2。自行車車輪B2可使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來可拆離地固定至自行車本體B1。自行車本體B1包含(例如)一自行車車架、一前叉(圖中未展示)、一把立(圖中未展示)及一手把(圖中未展示)。前叉可旋轉地耦合至自行車車架。手把使用把立來固定至前叉。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車輪B2係一後輪。然而,自行車車輪B2可為諸如一前輪之另一車輪。即,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結構可應用於用於將前輪固定至前叉(圖中未展示)之
一車輪固定裝置。由於自行車1之其他組件在自行車領域中已總所周知,所以為簡潔起見,此處將不詳細描述該等組件。
在本申請案中,下列方向術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向」、「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術語係指基於面向手把(圖中未展示)坐於自行車1之一車座(圖中未展示)上之一使用者(例如一騎乘者)來判定之方向。相應地,如描述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時所利用,此等術語應被解譯為相對於一水平表面上之一直立騎乘位置中所使用之配備有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自行車1。
如圖1中所見,自行車車輪B2包含一輪轂總成B21、輪輻B22及一輪緣(圖中未展示)。輪轂總成B21包含一輪轂軸B23及一輪轂殼B24。輪轂殼B24圍繞一旋轉軸線A1可旋轉地安裝於輪轂軸B23上。輪轂殼B24經由輪輻B22耦合至輪緣(圖中未展示)。在其中自行車車輪B2使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來固定至自行車本體B1的一狀態中,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延伸穿過輪轂軸B23之一輪轂通孔B25。
自行車本體B1包含一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一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與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隔開。自行車車輪B2使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來可拆離地固定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可拆離地固定」涵蓋:其中藉由將一元件直接附裝至另一元件來將該元件直接固定至該另一元件且該元件可無實質損壞地自該另一元件拆離的構形;及其中元件經由(若干)中間構件間接固定至另一元件且該元件可無實質損壞地自該另一元件及該(等)中間構件拆離的構形。此概念亦適用於具有類似含義之用語,例如,「可拆離地附接」、「可拆離地結合」、「可拆離地連接」、「可拆
離地耦合」、「可拆離地安裝」、「可拆離地接合」、「可拆離地固定」及其衍生詞。
如圖2及圖3中所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具有一固定狀態及一維修狀態。圖2繪示其中自行車車輪B2(圖1)使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來固定至自行車本體B1的固定狀態中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及自行車本體B1。圖3繪示其中自行車車輪B2可自自行車本體B1拆離或可附接至自行車本體B1的維修狀態中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及自行車本體B1。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可拆離及/或可附接」涵蓋其中一元件可無實質損壞地重複自另一元件拆離及附接至另一元件的一構形。
如圖4中所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包括一軸12、一軸向對接結構14、一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及一手動致動器18。軸12具有一第一軸端12A、一第二軸端12B及一縱向中心軸線A2。軸12沿縱向中心軸線A2延伸於第一軸端12A與第二軸端12B之間。軸向對接結構14安置於第一軸端12A處。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手動致動器18安置於第一軸端12A處。
如圖1中所見,手動致動器18可操作地連接至軸向對接結構14以在其中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與自行車本體B1之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接合的一固定狀態中回應於手動致動器18之操作而使軸向對接結構14偏壓而抵著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因此,該固定狀態亦意指其中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與自行車本體B1之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接合的一狀態。當自行車車輪B2自自行車本體B1拆離及/或附接至自行車本體B1時,手動致動器18由使用者操作。
在其中自行車車輪B2使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來固定至自行車本
體B1的一固定狀態中,軸12延伸穿過輪轂軸B23之輪轂通孔B25。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固定狀態中,軸12沿縱向中心軸線A2延伸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與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之間。在其中自行車車輪B2使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來固定至自行車本體B1的固定狀態中,軸12之縱向中心軸線A2實質上與旋轉軸線A1重合。輪轂軸B23之一第一軸端B23A設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之一第一附接凹槽B11A中。輪轂軸B23之一第二軸端B23B設置於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之一第二附接凹槽B12A中。
如圖5中所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包含一第一孔B11B。軸12延伸穿過第一孔B11B。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固定狀態中,第一軸端12A設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
如圖6中所見,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包含設置於第二軸端12B上之一螺紋部分20。螺紋部分20包含經構形以螺合於設置於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上之一內螺紋B12B中的一外螺紋20A。在此實施例中,螺紋部分20包含複數個外螺紋20A。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包含複數個內螺紋B12B。複數個外螺紋20A經構形以螺合於複數個內螺紋B12B中。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包含一第二孔B12C。複數個內螺紋B12B設置於第二孔B12C之一內周邊上。然而,螺紋部分20可包含至少一外螺紋20A,且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可包含至少一內螺紋B12B。此外,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可具有除螺紋部分20之外的一形狀。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與第二軸端12B一體地設置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然而,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可為與第二軸端12B分離之一構件。
如圖7中所見,手動致動器18包含可樞轉地安裝至第一軸端12A之一操縱桿22。手動致動器18可操作地連接至軸向對接結構14以回應於操縱
桿22之一樞轉移動而使軸向對接結構14偏壓而抵著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圖5)。操縱桿22經構形以在其中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與自行車本體B1之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接合的固定狀態中將一固定力F1(圖5)施加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自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釋放固定力F1。操縱桿22可圍繞第一樞軸線PA1相對於第一軸端12A樞轉以將固定力F1施加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自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釋放固定力F1。
如圖5中所見,第一樞軸線PA1不平行於縱向中心軸線A2。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第一樞軸線PA1經界定成與縱向中心軸線A2相交。明確而言,第一樞軸線PA1垂直於縱向中心軸線A2。然而,第一樞軸線PA1與縱向中心軸線A2之間的一位置關係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8中所見,手動致動器18進一步包含一耦合桿24、可移動構件26及一樞軸銷28。耦合桿24固定至軸12之第一軸端12A。相應地,手動致動器18安置於軸12之第一軸端12A處。耦合桿24相對於軸12可移動地支撐可移動構件26。可移動構件26可沿平行於縱向中心軸線A2之一軸向方向D1相對於軸12移動。操縱桿22使用樞軸銷28來可樞轉地耦合至可移動構件26。樞軸銷28耦合至操縱桿22以圍繞第一樞軸線PA1相對於可移動構件26而與操縱桿22一起樞轉。
耦合桿24包含一凸輪孔24A。樞軸銷28延伸穿過凸輪孔24A。樞軸銷28包含一凸輪部分28A。凸輪部分28A設置於凸輪孔24A中以回應於操縱桿22之一樞轉移動而沿軸向方向D1提供軸12與可移動構件26之間的一相對移動。在此實施例中,操縱桿22可圍繞第一樞軸線PA1相對於可移動構件26樞轉於一固定位置P11與一釋放位置P12之間。回應於操縱桿22自釋放位置P12至固定位置P11之一樞轉移動而沿一第一軸向方向D11相對於軸
12移動可移動構件26。回應於操縱桿22自固定位置P11至釋放位置P12之一樞轉移動而沿一第二軸向方向D12相對於軸12移動可移動構件26。
如圖5及圖8中所見,軸向對接結構14包含一調整構件30及一定位結構32。調整構件30耦合至可移動構件26以將固定力F1傳輸至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調整構件30具有一調整螺紋孔30A。可移動構件26具有與調整螺紋孔30A接合之一外螺紋部件26A。外螺紋部件26A及調整螺紋孔30A經構形以將調整構件30相對於可移動構件26之一旋轉轉換成調整構件30沿軸向方向D1相對於可移動構件26之一軸向移動。定位結構32將調整構件30耦合至可移動構件26以相對於可移動構件26來將調整構件30選擇性地定位於複數個旋轉位置處。手動致動器18及軸向對接結構14之各者之結構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6中所見,當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一狀態自維修狀態(圖3)改變成固定狀態(圖2)時,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螺合於內螺紋B12B中。如圖5中所見,在其中操縱桿22處於釋放位置P12中的一狀態中,調整構件30相對於可移動構件26旋轉以朝向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移動。當操縱桿22相對於可移動構件26自釋放位置P12(圖8)樞轉至固定位置P11(圖8)時,可移動構件26及調整構件30沿第一軸向方向D11朝向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移動。在其中操縱桿22處於釋放位置P12中的一狀態中,可藉由旋轉調整構件30來調整固定狀態中之操縱桿22之一最終位置。因此,如圖1中所見,輪轂軸B23及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沿軸向方向D1固持於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與軸向對接結構14之間。
當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狀態自固定狀態(圖2)改變成維修狀態(圖3)時,執行相反程序。如圖9中所見,在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自第二車
輪附接部件B12之內螺紋B12B脫離之後,將第二軸端12B移動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具有用於保持圖9中所繪示之維修狀態的一結構。
如圖10及圖11中所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包括一軸端保持結構34。軸端保持結構34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維修狀態中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因此,維修狀態亦意指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狀態。軸端保持結構34經構形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維修狀態中限制軸12沿平行於縱向中心軸線A2之軸向方向D1位移。
在此實施例中,軸端保持結構34包含一彈性保持構件36。彈性保持構件36包括一卡環。軸端保持結構34包含一凹槽38,其設置於第二軸端12B上以在其中軸端保持結構34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狀態中接納彈性保持構件36。然而,彈性保持構件36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在此實施例中,彈性保持構件36亦可指稱一第一保持結構36,且凹槽38亦可指稱一第二保持結構38。即,軸端保持結構34包括第一保持結構36及第二保持結構38。第一保持結構36安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處。第二保持結構38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維修狀態中與第一保持結構36接合。
軸端保持結構34包含經構形以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之一蓋
40。蓋40設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之一蓋附接凹槽B11C中。蓋40使用螺釘42來固定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圖10)。蓋40包含一開口40A。軸12延伸穿過開口40A。彈性保持構件36設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與蓋40之間以被限制沿軸向方向D1相對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移動。
如圖12及圖13中所見,蓋40包含一容納凹槽40B及一附接突出部40C。彈性保持構件36設置於容納凹槽40B中。在其中蓋40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的一狀態中,附接突出部40C設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之一附接槽B11D(圖13)中。
如圖13中所見,在此實施例中,凹槽38沿圍繞縱向中心軸線A2界定之一圓周方向D2延伸。即,凹槽38包含沿圓周方向D2延伸之一環形溝槽。然而,凹槽38可具有除一環形形狀之外的一形狀。
彈性保持構件36可沿垂直於縱向中心軸線A2之一方向彈性變形。在此實施例中,彈性保持構件36包含一第一部分36A、一第二部分36B及一第三部分36C。第一部分36A與第二部分36B隔開且相對於軸12之縱向中心軸線A2設置於第二部分36B之一對置側上。第一部分36A具有與第二部分36B之一形狀對稱的一形狀。第三部分36C將第一部分36A耦合至第二部分36B。
如圖5中所見,在其中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與自行車本體B1之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接合的固定狀態中,彈性保持構件36(例如卡環)可與軸12之一外周邊表面滑動接觸。在此狀態中,當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自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脫離時,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可相對於自行車本體B1而沿縱向中心軸線A2移動。
如圖13中所見,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的
維修狀態中,彈性保持構件36(例如卡環)與凹槽38接合。第一部分36A及第二部分36B裝配於凹槽38中。彈性保持構件36(卡環)將一阻力施加於軸12與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之間以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當將大於該阻力之一軸向力施加至軸12時,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可相對於自行車本體B1而沿縱向中心軸線A2移動。
如圖6中所見,沿平行於縱向中心軸線A2之軸向方向D1界定於軸端保持結構34與第二軸端12B之一軸末梢12B1之間的一軸向距離L1在自5.0mm至35.0mm之範圍內。軸向距離L1等於或小於20.0mm。在此實施例中,軸向距離L1沿軸向方向D1界定於軸末梢12B1與凹槽38之間。然而,軸向距離L1不受限於此實施例。例如,軸向距離可在自約5.0mm至約35.0mm之範圍內。軸向距離可小於5.0mm或可大於35.0mm。軸向距離可等於或小於約20.0mm。軸向距離可大於20.0mm。在其中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應用於一山地自行車的一情況中,軸向距離L1較佳地在自5.0mm至35.0mm之範圍內。在其中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應用於一公路自行車的一情況中,軸向距離L1亦較佳地在自5.0mm至20.0mm之範圍內。
就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而言,如圖3中所見,軸端保持結構34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維修狀態中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因此,當自行車車輪B2(圖1)自自行車本體B1拆離及附接至自行車本體B1時,可由軸端保持結構34相對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保持軸12。相應地,可自自行車本體B1順利拆離自行車車輪B2及將自行車車輪B2順利附接至自行車本體B1。
第二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14至圖17來描述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210。除軸端保持結構34之外,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210具有相同於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結構的結構。因此,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元件之功能的元件此處將標有相同元件符號,且為簡潔起見,此處將不再詳細描述及/或繪示該等元件。
如圖14至圖16中所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210包括軸12、軸向對接結構14、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手動致動器18及一軸端保持結構234。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210可如同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般處於固定狀態(圖2)及維修狀態(圖3)之各者中。軸端保持結構234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狀態(例如維修狀態)中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
如圖15及圖16中所見,軸端保持結構234包含一凸塊236及一凹槽238。凸塊236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第二軸端12B之一者。凹槽238設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第二軸端12B之另一者上以在其中軸端保持構件234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狀態中接納凸塊236。在此實施例中,凸塊236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且凹槽238設置於第二軸端12B上。然而,凸塊236可附接至第二軸端12B,且凹槽238可設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上。
在此實施例中,凸塊236亦可指稱一第一保持結構236,且凹槽238亦可指稱一第二保持結構238。即,軸端保持結構234包括第一保持結構236及第二保持結構238。第一保持結構236安置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
附接部件B11處。第二保持結構238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維修狀態中與第一保持結構236接合。
在此實施例中,凸塊236包含一柱塞。凸塊236藉由螺紋接合來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包含其中形成內螺紋之一螺紋孔B11E。外螺紋形成於凸塊236之一外表面上。凸塊236螺合至螺紋孔B11E中。螺紋孔B11E具有一中心軸線A3且沿中心軸線A3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螺紋孔B11E之中心軸線A3與軸12之縱向中心軸線A2相交。然而,凸塊236及螺紋孔B11E之各者之配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16中所見,凹槽238沿圍繞縱向中心軸線A2界定之圓周方向D2延伸。即,凹槽238包含沿圓周方向D2延伸之一環形溝槽。然而,凹槽238之一形狀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17中所見,凸塊236包含一主體236A、一接觸部分236B及一偏壓構件236C。主體236A與螺紋孔B11E螺紋接合(圖15及圖16)。明確而言,主體236A包含與螺紋孔B11E螺紋接合之一外螺紋部件236D。接觸部分236B可移動地設置於主體236A之一端處。在此實施例中,接觸部分236B包含一球形體。主體236A包含一孔236E。接觸部分236B可移動地設置於孔236E中。接觸部分236B可與第二軸端12B接觸(圖15及圖16)。偏壓構件236C設置於孔236E中以使接觸部分236B偏壓而抵著軸12。主體236A包含一工具將與其接合之一工具接合部件236F。工具接合部件236F包含(例如)一六角孔。在此實施例中,接觸部分236B之一外徑L22小於主體236A之一外徑L21。凸塊236之結構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15中所見,由使用者使用與工具接合部件236F(圖17)接合之工
具來使凸塊236相對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旋轉。凸塊236之旋轉使凸塊236沿中心軸線A3移動於螺紋孔B11E中。因此,可調整凸塊236相對於軸12之位置。偏壓構件236C之一偏壓力使接觸部分236B與軸12保持接觸。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維修狀態中,接觸部分236B裝配於凹槽238中。凸塊236(柱塞)將一阻力施加於軸12與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之間以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當將大於該阻力之一軸向力施加至軸12時,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210可相對於自行車本體B1沿縱向中心軸線A2移動。
就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210而言,因為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210包括軸端保持結構234,所以可獲得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效應的效應。
第三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18至圖22來描述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310。除軸端保持結構34之外,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310具有實質上相同於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結構的結構。因此,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元件之功能的元件此處將標有相同元件符號,且為簡潔起見,此處將不再詳細描述及/或繪示該等元件。
如圖18至圖20中所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310包括一軸312、軸向對接結構14、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手動致動器18及一軸端保持結構334。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310可如同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般處於固定狀態(圖2)及維修狀態(圖3)之各者中。軸312具有第一軸端12A、第二軸端12B及縱向中心軸線A2。軸312沿縱向中心軸線A2延伸於第一軸端12A與第二軸端12B之間。軸端保持結構334至少部分安置於第
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狀態(例如維修狀態)中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
如圖19及圖20中所見,軸端保持結構334包含一凸塊336及一凹槽338。凸塊336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第二軸端12B之一者。凹槽338設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第二軸端12B之另一者上以在其中軸端保持結構334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狀態中接納凸塊336。在此實施例中,凸塊336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且凹槽338設置於第二軸端12B上。
在此實施例中,凸塊336亦可指稱一第一保持結構336,且凹槽338亦可指稱一第二保持結構338。即,軸端保持結構334包括第一保持結構336及第二保持結構338。第一保持結構336安置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處。第二保持結構338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維修狀態中與第一保持結構336接合。
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凸塊336包含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之一固定螺釘。凸塊336藉由螺紋接合來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包含一螺紋孔B11F。螺紋孔B11F具有一中心軸線A4且沿中心軸線A4延伸。主體336A可沿中心軸線A4移動於螺紋孔B11F中。在此實施例中,螺紋孔B11F之中心軸線A4與軸312之縱向中心軸線A2相交。然而,凸塊336及螺紋孔B11F之各者之配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18及圖21中所見,凹槽338沿平行於縱向中心軸線A2之軸向方向D1延伸。凹槽338設置於軸312上以沿平行於縱向中心軸線A2之軸向方
向D1延伸。凹槽338在第二軸端12B中具有一封閉端338A。即,凹槽338包含沿軸向方向D1延伸之一線形溝槽338B。凸塊336可沿軸向方向D1與凹槽338之封閉端338A接觸。
如圖21中所見,凹槽338包含一第一環形溝槽338C及一第二環形溝槽338D。第一環形溝槽338C設置於第一軸端12A處且連接至線形溝槽338B。第二環形溝槽338D設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且連接至線形溝槽338B。當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與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接合或自第二車輪附接部件B12脫離時,凸塊336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環形溝槽338C中。第二環形溝槽338D可自凹槽338省略。
如圖22中所見,凸塊336包含一主體336A及一接觸部分336B。主體336A與螺紋孔B11F螺紋接合(圖19及圖20)。明確而言,主體336A包含與螺紋孔B11F螺紋接合之一外螺紋部件336C。接觸部分336B設置於主體336A之一端處且自主體336A延伸。接觸部分336B可滑動地設置於凹槽338中。接觸部分336B可與第二軸端12B接觸。主體336A包含一工具將與其接合之一工具接合部件336D。工具接合部件336D包含(例如)一六角孔。在此實施例中,接觸部分336B具有一實質上呈柱狀之形狀。接觸部分336B之一外徑L32小於主體336A之一外徑L31。凸塊336之結構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19中所見,由使用者使用與工具接合部件336D接合之工具來使凸塊336相對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旋轉(圖22)。凸塊336之旋轉使凸塊沿中心軸線A4移動於螺紋孔B11F中。因此,可調整凸塊336相對於軸312之位置。當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310之一狀態改變於固定狀態與維修狀態之間時,接觸部分336B可滑動地設置於凹槽338中。凸塊336(固定螺釘)
可與凹槽338之封閉端338A接觸以將一阻力施加於軸312與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之間來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當凸塊336經旋轉以自凹槽338移走時,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310自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拆離及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
就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310而言,因為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310包括軸端保持結構334,所以可獲得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效應的效應。
第四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23至圖27來描述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410。除軸端保持結構34之外,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410具有相同於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結構的結構。因此,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元件之功能的元件此處將標有相同元件符號,且為簡潔起見,此處將不再詳細描述及/或繪示該等元件。
如圖23至圖25中所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410包括一軸412、軸向對接結構14、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手動致動器18及一軸端保持結構434。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410可如同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般處於固定狀態(圖2)及維修狀態(圖3)之各者中。軸412具有第一軸端12A、第二軸端12B及縱向中心軸線A2。軸412沿縱向中心軸線A2延伸於第一軸端12A與第二軸端12B之間。軸端保持結構434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狀態(例如維修狀態)中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
如圖26及圖27中所見,軸端保持結構434包含一磁體440及一磁性物
質442。磁體440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第二軸端12B之一者。磁性物質442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及第二軸端12B之另一者。在此實施例中,磁體440附接至第二軸端12B,且磁性物質442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然而,磁體440可附接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且磁性物質442可附接至第二軸端12B。
在此實施例中,磁性物質442亦可指稱一第一保持結構442,且磁體440亦可指稱一第二保持結構440。即,軸端保持結構434包括第一保持結構442及第二保持結構440。第一保持結構442安置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處。第二保持結構440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維修狀態中使用第一保持結構442來保持。
如圖24及圖25中所見,在此實施例中,軸412包含一附接凹槽412E。磁體440設置於附接凹槽412E中。磁體440使用(例如)黏著劑來固定至附接凹槽412E。磁體440係與第二軸端12B分離之一構件。然而,磁體440可與第二軸端12B設置成一體。
磁性物質442具有一環形形狀且包含一開口442A。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包含一附接開口B11G。軸端保持結構434包含一固定構件444。固定構件444具有一環形形狀且包含一額外開口444A。磁性物質442及固定構件444設置於附接開口B11G中且使用固定構件444來固定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固定構件444使用(例如)黏著劑或依一壓配方式固定至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
如圖24中所見,附接開口B11G之一內徑大於第一孔B11B之一內徑。較佳地,磁性物質442及固定構件444之各者之一內徑實質上等於第
一孔B11B之內徑。
在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410之固定狀態及維修狀態之各者中,軸412延伸穿過開口442A及額外開口444A。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維修狀態中,一磁力產生於磁體440與磁性物質442之間。當將大於該磁力之一軸向力施加至軸412時,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410可相對於自行車本體B1沿縱向中心軸線A2移動。
就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410而言,因為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410包括軸端保持結構434,所以可獲得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效應的效應。
第五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28及圖29來描述根據一第五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510。除軸端保持結構34之外,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510具有相同於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結構的結構。因此,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元件之功能的元件此處將標有相同元件符號,且為簡潔起見,此處將不再詳細描述及/或繪示該等元件。
如圖28及圖29中所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510包括軸12、軸向對接結構14、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手動致動器18及一軸端保持結構534。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510可如同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般處於固定狀態(例如圖2)及維修狀態(例如圖3)之各者中。軸端保持結構534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軸端12B處以在其中第二軸端12B定位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的一狀態(例如維修狀態)中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
如圖29中所見,軸端保持結構534包含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16。明確
而言,軸端保持結構534包含外螺紋20A。在此實施例中,軸端保持結構534包含外螺紋20A。軸端保持結構534包含設置於第一孔B11B中之一內螺紋B11H。軸端保持結構534包含內螺紋B11H(例如兩個內螺紋B11H)。然而,軸端保持結構534可包含至少一內螺紋B11H。內螺紋B11H之總數小於外螺紋20A之總數。然而,內螺紋B11H之數目可等於或大於外螺紋20A之總數。內螺紋B11H限制第二軸端12B在維修狀態中自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意外移除。此使第二軸端12B保持於自行車本體B1之第一車輪附接部件B11中。
就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510而言,因為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510包括軸端保持結構534,所以可獲得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10之效應的效應。
自行車領域之熟悉技術者將自本發明明白,上述實施例可根據需要及/或期望至少部分彼此組合。例如,可將第四實施例之軸端保持結構434(一磁體及一磁性物質)與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及第五實施例之軸端保持結構34、234、334及534之各者組合。此外,上述實施例中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之軸之一中間部可具有一第一最外直徑且第二保持結構具有一第二最外直徑,第二最外直徑不超過第一最外直徑。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包括」及其衍生詞意欲為開放式術語,其特指存在所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此概念亦適用於具有類似含義之用語,例如術語「具有」、「包含」及其衍生詞。
以單數形式使用之術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元件」、「本體」及「結構」可具有一單一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含義。
本申請案中所列舉之諸如「第一」及「第二」之序數僅為識別符,
且不具有任何其他含義,例如一特定順序及其類似物。再者,例如,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不隱含存在「第二元件」,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不隱含存在「第一元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一對…」可涵蓋其中一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之形狀或結構的構形及其中一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之形狀或結構的構形。
最後,如本文中所使用,諸如「實質上」、「約」及「近似」之程度術語意謂使得最終結果未顯著改變之經修飾術語之合理偏差量。
顯而易見,可鑑於上述教示來進行本發明之諸多修改及變動。因此,應瞭解,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依除本文中具體所描述之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實踐本發明。
10‧‧‧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12‧‧‧軸
12A‧‧‧第一軸端
12B‧‧‧第二軸端
14‧‧‧軸向對接結構
18‧‧‧手動致動器
34‧‧‧軸端保持結構
A1‧‧‧旋轉軸線
A2‧‧‧縱向中心軸線
B1‧‧‧自行車本體
B11‧‧‧第一車輪附接部件
B12‧‧‧第二車輪附接部件
B12A‧‧‧第二附接凹槽
B12C‧‧‧第二孔
D1‧‧‧軸向方向
D11‧‧‧第一軸向方向
D12‧‧‧第二軸向方向
Claims (23)
- 一種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包括:一軸,其具有一第一軸端、一第二軸端及一縱向中心軸線,該軸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延伸於該第一軸端與該第二軸端之間;一軸向對接結構,其安置於該第一軸端處;一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其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一手動致動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軸向對接結構以在其中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與一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二車輪附接部件接合的一固定狀態中回應於該手動致動器之操作而使該軸向對接結構偏壓而抵著該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一軸端保持結構,其至少部分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維修狀態中使該第二軸端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第一保持結構及一第二保持結構,該第一保持結構安置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處,且該第二保持結構至少部分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以在該維修狀態中與該第一保持結構接合,且其中該軸之一中間部具有一第一最外直徑且該第二保持結構具有一第二最外直徑,該第二最外直徑不超過該第一最外直徑,且該軸端保持結構經構形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該維修狀態中限制該軸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位移。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彈性保持構件。
-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彈性保持構件包括一卡環。
-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凹槽,其設置於該第二軸端上以在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使該第二軸端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狀態中接納該彈性保持構件。
-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凹槽沿圍繞該縱向中心軸線界定之一圓周方向延伸。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凸塊,其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一者,及一凹槽,其設置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另一者上以在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使該第二軸端保持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狀態中接納該凸塊。
-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凸塊包含一柱塞。
-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凹槽沿圍繞該縱向中心軸線界定之一圓周方向延伸。
-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凹槽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延伸且在該第二軸端中具有一封閉端。
-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凸塊包含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之一固定螺釘,及該凹槽設置於該軸上以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延伸且在該第二軸端中具有一封閉端。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一磁體,其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一者,及一磁性物質,其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該第二軸端之另一者。
- 如請求項1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磁體附接至該第二軸端,及該磁性物質附接至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
-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磁性物質具有一環形形狀。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手動致動器包含可樞轉地安裝至該第一軸端之一操縱桿,及該手動致動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軸向對接結構以回應於該操縱桿之一樞轉移動而使該軸向對接結構偏壓而抵著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包含設置於該第二軸端上之一螺紋部分。
-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螺紋部分包含經構形以螺合於設置於該第二車輪附接部件上之一內螺紋中的一外螺紋。
- 如請求項17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軸端保持結構包含該外螺紋。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界定於該軸端保持結構與該 第二軸端之一軸末梢之間的一軸向距離在自5.0mm至35.0mm之範圍內。
- 如請求項19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軸向距離等於或小於20.0mm。
- 一種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包括:一軸,其具有一第一軸端、一第二軸端及一縱向中心軸線,該軸沿該縱向中心軸線延伸於該第一軸端與該第二軸端之間;一軸向對接結構,其安置於該第一軸端處;一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其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一手動致動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軸向對接結構以在其中該自行車本體接合結構與一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二車輪附接部件接合的一狀態中回應於該手動致動器之操作而使該軸向對接結構偏壓而抵著該自行車本體之一第一車輪附接部件;及一軸端保持結構,其包括:一第一保持結構,其安置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處;及一第二保持結構,其至少部分安置於該第二軸端處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自行車本體之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一維修狀態中與該第一保持結構接合,其中該軸之一中間部具有一第一最外直徑且該第二保持結構具有一第二最外直徑,該第二最外直徑不超過該第一最外直徑,且該軸端保持結構經構形以在其中該第二軸端定位於該第一車輪附接部件中的該維修狀態中限制該軸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 向方向位移。
- 如請求項21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沿平行於該縱向中心軸線之一軸向方向界定於該軸端保持結構之該第二保持結構與該第二軸端之一軸末梢之間的一軸向距離在自5.0mm至35.0mm之範圍內。
- 如請求項22之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其中該軸向距離等於或小於20.0m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220,343 US10850561B2 (en) | 2016-07-26 | 2016-07-26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device |
US15/220,343 | 2016-07-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03743A TW201803743A (zh) | 2018-02-01 |
TWI737768B true TWI737768B (zh) | 2021-09-01 |
Family
ID=6095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3132A TWI737768B (zh) | 2016-07-26 | 2017-07-11 | 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50561B2 (zh) |
CN (2) | CN107650582B (zh) |
DE (1) | DE102017211601A1 (zh) |
TW (1) | TWI7377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14263B2 (en) * | 2016-08-10 | 2019-02-26 | Chang Hui Lin | Angle adjustable quick release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018113A (fr) * | 1950-05-17 | 1952-12-26 | Manutube | Moyeu démontable pour bicyclette, motocyclette ou similaire |
CN101234654A (zh) * | 2007-02-01 | 2008-08-06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固装结构 |
US20080191545A1 (en) * | 2007-02-13 | 2008-08-14 | Fox Factory, Inc. | Axles, Such as for Bicycles |
CN101244744A (zh) * | 2007-02-16 | 2008-08-2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固定结构 |
CN101307793A (zh) * | 2007-05-18 | 2008-11-19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固装结构 |
TW200900316A (en) * | 2007-06-19 | 2009-01-01 | Shimano Kk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TW200922810A (en) * | 2007-11-29 | 2009-06-01 | Sakae Engineering Inc | Axle assembly |
US20090315295A1 (en) * | 2008-05-21 | 2009-12-24 | Andrew Lair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ably supporting a vehicle wheel assembly |
US8042881B2 (en) * | 2007-05-16 | 2011-10-25 | Shimano Inc.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US20140225424A1 (en) * | 2013-02-11 | 2014-08-14 | Christianson Systems, Inc. | Freewheel hub |
US20140306512A1 (en) * | 2013-04-16 | 2014-10-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68834A (en) | 1947-09-17 | 1951-09-25 | Streifthau Edgar | Hub |
US5165762A (en) * | 1991-09-16 | 1992-11-24 | Phillips Harley V | Bicycle wheel quick-release apparatus |
US5549315A (en) | 1994-04-11 | 1996-08-27 | Ashman; J. Leonard |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cycle wheel |
US6089675A (en) | 1997-08-19 | 2000-07-18 | Schlanger; Raphael | Quick release bicycle hub assembly |
US6435622B1 (en) | 2000-12-06 | 2002-08-20 | Shimano Inc. | Bicycle hub with threaded spacer and detachable freewheel |
GB2414971B (en) | 2004-06-09 | 2006-12-27 | Simon Charles Bartlett | Improvements to wheel clamping assemblies |
US7325726B2 (en) * | 2005-05-11 | 2008-02-05 | First Dat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raudulent use of stored value instruments |
US7278693B2 (en) | 2005-08-02 | 2007-10-09 | The Scott Fetzer Company | Coupling assembly |
US7556321B2 (en) * | 2007-02-01 | 2009-07-07 | Shimano Inc.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US7530645B2 (en) | 2007-03-01 | 2009-05-12 | Shimano Inc.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US10189305B2 (en) * | 2011-08-29 | 2019-01-29 | Sram, Llc | Bicycle front wheel hub with torque tube |
US8777330B2 (en) * | 2011-12-02 | 2014-07-15 |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 Bicycle axle assembly |
DE102015110811A1 (de) * | 2014-07-16 | 2016-01-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ahrrad-Radachse |
-
2016
- 2016-07-26 US US15/220,343 patent/US108505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07 DE DE102017211601.3A patent/DE102017211601A1/de active Pending
- 2017-07-11 TW TW106123132A patent/TWI737768B/zh active
- 2017-07-18 CN CN201710586109.1A patent/CN107650582B/zh active Active
- 2017-07-18 CN CN202011217355.8A patent/CN1124406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018113A (fr) * | 1950-05-17 | 1952-12-26 | Manutube | Moyeu démontable pour bicyclette, motocyclette ou similaire |
CN101234654A (zh) * | 2007-02-01 | 2008-08-06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固装结构 |
US20080191545A1 (en) * | 2007-02-13 | 2008-08-14 | Fox Factory, Inc. | Axles, Such as for Bicycles |
CN101244744A (zh) * | 2007-02-16 | 2008-08-2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固定结构 |
US8042881B2 (en) * | 2007-05-16 | 2011-10-25 | Shimano Inc.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CN101307793A (zh) * | 2007-05-18 | 2008-11-19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轮固装结构 |
TW200900316A (en) * | 2007-06-19 | 2009-01-01 | Shimano Kk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TWI342847B (en) * | 2007-06-19 | 2011-06-01 | Shimano Kk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TW200922810A (en) * | 2007-11-29 | 2009-06-01 | Sakae Engineering Inc | Axle assembly |
US20090315295A1 (en) * | 2008-05-21 | 2009-12-24 | Andrew Lair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ably supporting a vehicle wheel assembly |
US20140225424A1 (en) * | 2013-02-11 | 2014-08-14 | Christianson Systems, Inc. | Freewheel hub |
US20140306512A1 (en) * | 2013-04-16 | 2014-10-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029411A1 (en) | 2018-02-01 |
CN112440620B (zh) | 2023-11-24 |
DE102017211601A1 (de) | 2018-02-01 |
TW201803743A (zh) | 2018-02-01 |
CN112440620A (zh) | 2021-03-05 |
CN107650582B (zh) | 2020-11-20 |
CN107650582A (zh) | 2018-02-02 |
US10850561B2 (en) | 2020-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49230B (zh) | Bicycle with handlebar | |
US8113593B2 (en) | Wheel and spoke fastening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bicycles | |
TWI720318B (zh) | 自行車曲柄總成 | |
US8777330B2 (en) | Bicycle axle assembly | |
TWI515127B (zh) | 腳踏車車軸總成 | |
US11167819B2 (en) | Bicycle derailleur | |
US20080197602A1 (en)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
US20120321373A1 (en) | Quick-release device | |
TW200846210A (en)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
TW201706148A (zh) | 自行車用車輪固定機構 | |
KR20110060801A (ko) | 자전거용 핸들 | |
US10189536B2 (en) | Bicycle disc brake caliper | |
TWI737768B (zh) | 自行車車輪固定裝置 | |
US20150298763A1 (en) | Bicycle pedal, cleat and bicycle pedal system | |
TWI725337B (zh) | 操作裝置 | |
US20200231244A1 (en) | Detachable bicycle handlebar | |
TWI823934B (zh) | 纜線調整器及輪緣制動器 | |
US8234952B2 (en) | Handgrip for handlebar | |
US9821880B2 (en) | Bicycle rim brake | |
CN108622287B (zh) | 自行车悬架管和自行车悬架叉 | |
WO2014157532A1 (ja) | ゴルフクラブ | |
US20090057071A1 (en) | Caliper brake attachment tool for rear wheel of bicycle | |
US10399633B2 (en) | Bicycle pedal | |
TWM481876U (zh) | 自行車線轉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