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0582A -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0582A
CN107650582A CN201710586109.1A CN201710586109A CN107650582A CN 107650582 A CN107650582 A CN 107650582A CN 201710586109 A CN201710586109 A CN 201710586109A CN 107650582 A CN107650582 A CN 107650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end
fixing device
wheel fixing
cycle wheel
hol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61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50582B (zh
Inventor
蒲田建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riority to CN2020112173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06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50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0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50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0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2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 B60B27/023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 B60B27/026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comprising quick releas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7/00Wheel-axle combinations, e.g. wheel sets
    • B60B37/10Wheel-axle combinations, e.g. wheel sets the wheels being individually rotatable around the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igid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e.g. adjustab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5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scre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6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clamping or wedging, e.g. by clamping inserts as 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30Increase in
    • B60B2900/311Rigidity or stiff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50Improvement of
    • B60B2900/531User-friendli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50Improvement of
    • B60B2900/541Serv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igid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e.g. adjustably
    • B62K2025/025Hinged axle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6/00Quick release mechanisms adapted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包括轴、轴向邻接结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手动致动器和轴端保持结构。轴具有第一轴端、第二轴端和纵向中心轴线。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轴向邻接结构,以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与自行车车身的第二车轮附接部接合的固定状态下使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手动致动器的操作而偏置抵靠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轴端保持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处,以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

Description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以及交通方式。此外,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在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中非常受欢迎的竞技体育。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交通或是竞技,自行车产业都在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个部件。车轮固定装置是一种已经被广泛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包括轴、轴向邻接结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手动致动器和轴端保持结构。轴具有第一轴端、第二轴端和纵向中心轴线。轴在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之间沿纵向中心轴线延伸。轴向邻接结构设置在第一轴端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设置在第二轴端处。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轴向邻接结构,以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与自行车车身的第二车轮附接部接合的固定状态下使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手动致动器的操作而偏置抵靠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轴端保持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处,以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的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
对于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当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时,轴可以被轴端保持结构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保持。因此,可以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弹性保持构件。
对于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可以通过使用弹性保持构件的弹力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因此,可以容易地使轴相对于自行车车身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弹性保持构件包括卡环。
对于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可以通过使用卡环的弹力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因此,可以容易地使轴相对于自行车车身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凹部,该凹部设置在第二轴端上,以在轴端保持结构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接纳弹性保持构件。
对于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通过使用弹性保持构件和凹部之间的接合,可以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确定地保持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凹部沿围绕纵向中心轴线限定的圆周方向延伸。
对于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因为凹部沿圆周方向延伸,所以可以顺利地使弹性保持构件与凹部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突起和凹部。突起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和第二轴端中的一个。凹部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和第二轴端中的另一个上,以在轴端保持结构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接纳突起。
对于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通过使用突起和凹部之间的接合,可以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确定地保持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突起包括柱塞。
对于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因为柱塞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和第二轴端中的一个可移动,所以可以容易地使轴相对于自行车车身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凹部沿围绕纵向中心轴线限定的圆周方向延伸。
对于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因为凹部沿圆周方向延伸,所以可以顺利地使突起与凹部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凹部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轴端中具有闭合端。
对于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因为凹部沿轴向方向延伸,所以可以在突起与凹部接合的状态下使轴相对于自行车车身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突起包括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的紧定螺钉。凹部设置在轴上,以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轴端中具有闭合端。
对于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因为突起包括紧定螺钉,所以可以通过使用工具移动紧定螺钉。此外,因为凹部沿轴向方向延伸,所以在突起与凹部接合的状态下可以使轴相对于自行车车身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磁体和磁性物质。磁体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和第二轴端中的一个。磁性物质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和第二轴端中的另一个。
对于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通过使用在磁体和磁性物质之间产生的磁力,可以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保持轴。因此,可以容易地使轴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并且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有效地保持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磁体附接到第二轴端。磁性物质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
对于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通过使用在磁体和磁性物质之间产生的磁力,能够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保持轴。因此,可以容易地使轴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并且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有效地保持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磁性物质具有环形形状。
对于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可以容易地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手动致动器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轴端的杆。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轴向邻接结构,以使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杆的枢转移动而偏置抵靠第一车轮附接部。
对于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通过杆的枢转移动,可以容易地将自行车车轮固定到自行车车身。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
对于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因为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被用作轴端保持结构,所以可以简化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轴端上的螺纹部分。
对于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可以将轴可靠地固定到第二车轮附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螺纹部分包括阳螺纹,该阳螺纹构造为拧入设置在第二车轮附接部上的阴螺纹中。
对于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可以经由阳螺纹和阴螺纹将轴固定到第二车轮附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上述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阳螺纹。
对于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因为使用阳螺纹作为轴端保持结构,所以可以简化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构造为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限制轴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移。
对于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当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时,轴可被轴端保持结构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确定地保持。因此,可以更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在轴端保持结构和第二轴端的轴末端之间限定的轴向距离在5.0mm至35.0mm的范围内。
对于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可以减小第二轴端从第一车轮附接部突出的量。因此,可以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特别地,在将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应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情况下,这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向距离等于或小于20.0mm。
对于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轴端从第一车轮附接部突出的量。因此,可以更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特别地,在将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应用于公路自行车的情况下,这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一种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包括轴、轴向邻接结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手动致动器和轴端保持结构。轴具有第一轴端、第二轴端和纵向中心轴线。轴在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之间沿纵向中心轴线延伸。轴向邻接结构设置在第一轴端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设置在第二轴端处。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轴向邻接结构,以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与自行车车身的第二车轮附接部接合的状态下使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手动致动器的操作而偏置抵靠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轴端保持结构包括第一保持结构和第二保持结构。第一保持结构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处。第二保持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处,以在第二轴端定位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与第一保持结构被保持。
对于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当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时,轴可以被轴端保持结构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保持。因此,可以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构造为在第二轴端定位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限制轴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的位移。
对于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当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时,轴可以被轴端保持结构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确定地保持。因此,可以更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上述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在轴端保持结构的第二保持结构和第二轴端的轴末端之间限定的轴向距离的范围为5.0mm至35.0mm。
对于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可以减小第二轴端从第一车轮附接部突出的量。因此,可以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特别地,在将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应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情况下,这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向距离等于或小于20.0mm。
对于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轴端从第一车轮附接部突出的量。因此,可以更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特别地,在将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应用于公路自行车的情况下,这是有效的。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容易地获得,同时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完整的意图以及其许多伴随的优点。
图1为包括自行车车身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自行车局部截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车身和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固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车身和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维修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沿图2的线V-V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6为沿图2的线VI-VI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9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车身和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维修状态)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轴端保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沿图13的线XI-XI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轴端保持结构的另一个分解立体图。
图13为沿图11的线XIII-VIII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14为自行车车身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维修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沿图16的线XV-XV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16为沿图15的线XVI-XVI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17为图14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突起的截面图。
图18为自行车车身和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维修状态)的立体图。
图19为沿图20的线XIX-XIX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20为沿图19的线XX-XX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21为图18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2为图18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突起的截面图。
图23为自行车车身和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维修状态)的立体图。
图24为沿图25的线XXIV-XXIV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25为沿图24的线XXV-XXV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26为图23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7为图23所示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另一个分解立体图。
图28为自行车车身和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维修状态)的立体图。
图29为沿图28的线XXIX-XXIX截取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的自行车1。自行车1还包括自行车车身B1和自行车车轮B2。自行车车轮B2通过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可拆卸地固定至自行车车身B1。自行车车身B1包括例如自行车架、前叉(未示出)、把立(未示出)和车把(未示出)。前叉可旋转地联接到自行车架。车把通过把立固定至前叉。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行车车轮B2是后车轮。然而,自行车车轮B2可以是诸如前车轮的另一车轮。也就是说,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的结构可以应用于将前车轮固定到前叉(未示出)的车轮固定装置。因为自行车1的其他部件在自行车领域中是已知的,所以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术语是指基于坐在自行车1的车座(未示出)上的面向车把(未示出)的用户(例如,骑车者)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在水平表面上的直立骑行位置中使用的装备有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的自行车1来解释。
如图1所示,自行车车轮B2包括轮毂组件B21、辐条B22和轮圈(未示出)。轮毂组件B21包括轮毂轴B23和轮毂壳B24。轮毂壳B24围绕旋转轴线A1可旋转地安装在轮毂轴B23上。轮毂壳B24经由辐条B22联接到轮圈(未示出)。在自行车车轮B2通过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固定到自行车车身B1的状态下,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延伸穿过轮毂轴B23的轮毂通孔B25。
自行车车身B1包括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车轮附接部B12。第二车轮附接部B12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间隔开。自行车车轮B2通过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可拆卸地固定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车轮附接部B12。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被可拆卸地固定”或“可拆卸地固定”涵盖通过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该元件直接固定到其他元件,同时该元件可从其他元件拆卸而不会实质损坏的构造;以及元件通过中间构件间接地固定到其他元件,同时该元件可从其他元件和中间构件拆卸而没有实质的损坏的构造。该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相似意义的词语,例如“被可拆卸地附接”、“被可拆卸地联结”、“被可拆卸地连接”、“被可拆卸地联接”、“被可拆卸地安装”、“被可拆卸地结合”、“被可拆卸地固定”及其派生词。
如图2和图3所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具有固定状态和维修状态。图2示出了在自行车车轮B2(图1)通过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固定至自行车车身B1的固定状态下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和自行车车身B1。图3示出了在自行车车轮B2从自行车车身B1可拆卸和/或可附接到自行车车身B1的维修状态下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和自行车车身B1。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可拆卸和/或可附接”涵盖可重复地将元件从另一元件拆卸并附接到其上而没有实质损坏的构造。
如图4所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包括轴12、轴向邻接结构14、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和手动致动器18。轴12具有第一轴端12A、第二轴端12B和纵向中心轴线A2。轴12在第一轴端12A和第二轴端12B之间沿纵向中心轴线A2延伸。轴向邻接结构14设置在第一轴端12A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手动致动器18设置在第一轴端12A处。
如图1所示,手动致动器18可操作地连接到轴向邻接结构14,以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与自行车车身B1的第二车轮附接部B12接合的固定状态下使轴向邻接结构14响应于手动致动器18的操作而偏置抵靠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因此,固定状态也意味着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与自行车车身B1的第二车轮附接部B12接合的状态。当自行车车轮B2从自行车车身B1分离和/或附接到自行车车身B1时,手动致动器18由用户操作。
在自行车车轮B2通过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固定至自行车车身B1的固定状态下,轴12延伸穿过轮毂轴B23的轮毂通孔B25。在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的固定状态下,轴12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车轮附接部B12之间沿纵向中心轴线A2延伸。在自行车车轮B2通过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固定至自行车车身B1的固定状态下,轴12的纵向中心轴线A2基本上与旋转轴线A1重合。轮毂轴B23的第一轴端B23A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第一附接凹部B11A中。轮毂轴B23的第二轴端B23B设置在第二车轮附接部B12的第二附接凹部B12A中。
如图5所示,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包括第一孔B11B。轴12延伸穿过第一孔B11B。在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的固定状态下,第一轴端12A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
如图6所示,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包括设置在第二轴端12B上的螺纹部分20。螺纹部分20包括阳螺纹20A,阳螺纹20A构造为被拧进设置在第二车轮附接部B12上的阴螺纹B12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部分20包括多个阳螺纹20A。第二车轮附接部B12包括多个阴螺纹B12B。多个阳螺纹20A构造为被拧进多个阴螺纹B12B中。第二车轮附接部B12包括第二孔B12C。多个阴螺纹B12B设置在第二孔B12C的内周上。然而,螺纹部分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阳螺纹20A,第二车轮附接部B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阴螺纹B12B。此外,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可以具有除螺纹部分20以外的形状。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与第二轴端12B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然而,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可以是与第二轴端12B分离的构件。
如图7所示,手动致动器18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轴端12A的杆22。手动致动器18可操作地连接到轴向邻接结构14,以使轴向邻接结构14响应于杆22的枢转移动而偏置抵靠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图5)。杆22构造为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与自行车车身B1的第二车轮附接部B12接合的固定状态下将固定力F1(图5)施加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将固定力F1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释放。杆22相对于第一轴端12A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可枢转,以将固定力F1施加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将固定力F1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释放。
如图5所示,第一枢转轴线PA1与纵向中心轴线A2不平行。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轴线PA1被限定为与纵向中心轴线A2相交。具体地,第一枢转轴线PA1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A2。然而,第一枢转轴线PA1和纵向中心轴线A2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手动致动器18还包括联接杆24、可移动构件26和枢转销28。联接杆24固定到轴12的第一轴端12A。因此,手动致动器18设置在轴12的第一轴端12A处。联接杆24相对于轴12可移动地支撑可移动构件26。可移动构件26相对于轴12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A2的轴向方向D1可移动。杆22通过枢转销28可枢转地联接到可移动构件26。枢转销28联接到杆22,以与杆22共同相对于可移动构件2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枢转。
联接杆24包括凸轮孔24A。枢转销28延伸穿过凸轮孔24A。枢转销28包括凸轮部分28A。凸轮部分28A设置在凸轮孔24A中,以响应于杆22的枢转移动而提供轴12和可移动构件26之间沿轴向方向D1的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杆22相对于可移动构件26围绕第一枢转轴线PA1在固定位置P11和释放位置P12之间可枢转。响应于杆22从释放位置P12到固定位置P11的枢转移动,可移动构件26相对于轴12沿第一轴向方向D11移动。响应于杆22从固定位置P11到释放位置P12的枢转移动,可移动构件26相对于轴12沿第二轴向方向D12移动。
如图5和图8所示,轴向邻接结构14包括调节构件30和定位结构32。调节构件30联接到可移动构件26,以将固定力F1传递到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调节构件30具有调节螺纹孔30A。可移动构件26具有与调节螺纹孔30A接合的外螺纹部26A。外螺纹部26A和调节螺纹孔30A构造为将调节构件30相对于可移动构件26的旋转转换成调节构件30相对于可移动构件26沿轴向方向D1的轴向移动。定位结构32将调节构件30联接到可移动构件26,以相对于可移动构件26在多个旋转位置处选择性地定位调节构件30。手动致动器18和轴向邻接结构14中的每一个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当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的状态从维修状态(图3)转变为固定状态(图2)时,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被拧入阴螺纹B12B中。如图5所示,在杆22处于释放位置P12的状态下,调节构件30相对于可移动构件26旋转以朝向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移动。当杆22相对于可移动构件26从释放位置P12(图8)向固定位置P11(图8)枢转时,可移动构件26和调节构件30沿第一轴向方向D11朝向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移动。在杆22处于释放位置P12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构件30来调节固定状态下的杆22的最终位置。因此,如图1所示,轮毂轴B23和第一车轮附接部B11沿轴向方向D1被保持在第二车轮附接部B12和轴向邻接结构14之间。
当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的状态从固定状态(图2)转变为维修状态(图3)时,执行相反的过程。如图9所示,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从第二车轮附接部B12的阴螺纹B12B脱离后,第二轴端12B移动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具有保持图9所示的维修状态的结构。
如图10和图11所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包括轴端保持结构34。轴端保持结构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因此,维修状态也意味着第二轴端12B定位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状态。轴端保持结构34构造为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维修状态下限制轴12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A2的轴向方向D1的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端保持结构34包括弹性保持构件36。弹性保持构件36包括卡环。轴端保持结构34包括设置在第二轴端12B上的凹部38,以在轴端保持结构34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状态下接纳弹性保持构件36。然而,弹性保持构件36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保持构件36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保持结构36,并且凹部38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保持结构38。即,轴端保持结构34包括第一保持结构36和第二保持结构38。第一保持结构36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处。第二保持结构3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维修状态下与第一保持结构36接合。
轴端保持结构34包括构造为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盖40。盖40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盖附接凹部B11C中。盖40通过螺钉42固定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图10)。盖40包括开口40A。轴12延伸穿过开口40A。弹性保持构件36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盖40之间,以限制弹性保持构件36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沿轴向方向D1移动。
如图12和图13所示,盖40包括容纳凹部40B和附接突起40C。弹性保持构件36设置在容纳凹部40B中。在盖40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状态下,附接突起40C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附接槽B11D(图13)中。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8沿围绕纵向中心轴线A2限定的圆周方向D2延伸。也就是说,凹部38包括沿圆周方向D2延伸的环形沟槽。然而,凹部38可以具有除环形之外的形状。
弹性保持构件36沿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A2的方向弹性可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保持构件36包括第一部分36A、第二部分36B和第三部分36C。第一部分36A与第二部分36B间隔开,并且相对于轴12的纵向中心轴线A2设置在第二部分36B的相对侧上。第一部分36A具有与第二部分36B的形状对称的形状。第三部分36C将第一部分36A联接到第二部分36B。
如图5所示,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与自行车车身B1的第二车轮附接部B12接合的固定状态下,弹性保持构件36(例如,卡环)与轴12的外周面可滑动地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当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从第二车轮附接部B12脱离时,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沿纵向中心轴线A2相对于自行车车身B1可移动。
如图13所示,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维修状态下,弹性保持构件36(例如卡环)与凹部38接合。第一部分36A和第二部分36B装配在凹部38中。弹性保持构件36(卡环)在轴12和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之间施加阻力,以使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当大于阻力的轴向力被施加到轴12时,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沿纵向中心轴线A2相对于自行车车身B1可移动。
如图6所示,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A2的轴向方向D1限定在轴端保持结构34和第二轴端12B的轴末端12B1之间的轴向距离L1在5.0mm至35.0mm的范围内。轴向距离L1等于或小于20.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距离L1沿轴向方向D1限定在轴末端12B1和凹部38之间。然而,轴向距离L1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轴向距离可以在约5.0mm至约35.0mm的范围内。轴向距离可以小于5.0mm或可以大于35.0mm。轴向距离可以等于或小于大约20.0mm。轴向距离可以大于20.0mm。优选地,在将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应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情况下,轴向距离L1在5.0mm至35.0mm的范围内。在将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应用于公路自行车的情况下,轴向距离L1还优选地在5.0mm至20.0mm的范围内。
如图3所示,对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轴端保持结构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因此,当自行车车轮B2(图1)从自行车车身B1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B1时,轴12可以被轴端保持结构34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保持。因此,可以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B2从自行车车身B1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B1。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4至图17,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轮固定装置210进行描述。除了轴端保持结构34之外,自行车轮固定装置210具有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本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将以相同编号示出,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说明。
如图14至图16所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210包括轴12、轴向邻接结构14、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手动致动器18和轴端保持结构234。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210和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一样可以处于固定状态(例如图2)和维修状态(例如,图3)中的每一个。轴端保持结构2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状态(例如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
如图15和图16所示,轴端保持结构234包括突起236和凹部238。突起236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轴端12B中的一个。凹部238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轴端12B的另一个上,以在轴端保持结构234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状态下接纳突起236。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236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凹部238设置在第二轴端12B上。然而,突起236可以附接到第二轴端12B,并且凹部238可以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236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保持结构236,凹部238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保持结构238。即,轴端保持结构234包括第一保持结构236和第二保持结构238。第一保持结构236设置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处。第二保持结构23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于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维修状态下与第一保持结构236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236包括柱塞。突起236通过螺纹接合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包括形成有内螺纹的螺纹孔B11E。突起236的外表面上形成外螺纹。突起236拧入螺纹孔B11E。螺纹孔B11E具有中心轴线A3并且沿着中心轴线A3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孔B11E的中心轴线A3与轴12的纵向中心轴线A2相交。然而,突起236和螺纹孔B11E中的每一个的布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凹部238沿围绕纵向中心轴线A2限定的圆周方向D2延伸。即凹部238包括沿圆周方向D2延伸的环形沟槽。然而,凹部238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突起236包括主体236A、接触部分236B和偏置构件236C。主体236A与螺纹孔B11E螺纹接合(图15和16)。具体地,主体236A包括与螺纹孔B11E螺纹接合的外螺纹部236D。接触部分236B可移动地设置在主体236A的一端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分236B包括球体。主体236A包括孔236E。接触部分236B可移动地设置在孔236E中。接触部分236B与第二轴端12B可接触(图15和16)。偏置构件236C设置在孔236E中,以使接触部分236B偏置抵靠轴12。主体236A包括要与工具接合的工具接合部236F。工具接合部236F包括例如六角孔。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分236B的外径L22比主体236A的外径L21小。突起236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用户通过使用与工具接合部236F(图17)接合的工具使突起236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旋转。突起236的旋转使突起236在螺纹孔B11E中沿中心轴线A3移动。因此,可以调节突起236相对于轴12的位置。偏置构件236C的偏置力使接触部分236B与轴12保持接触。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维修状态下,接触部分236B装配在凹部238中。突起236(柱塞)在轴12和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之间施加阻力,以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当大于阻力的轴向力施加到轴12时,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210沿纵向中心轴线A2相对于自行车车身B1可移动。
对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210,因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210包括轴端保持结构234,所以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大致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8至图22,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310进行描述。除了轴端保持结构34之外,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310具有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元件将以相同编号示出,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说明。
如图18至图20所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310包括轴312、轴向邻接结构14、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手动致动器18和轴端保持结构334。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310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一样可以处于固定状态(例如图2)和维修状态(例如图3)中的每个。轴312具有第一轴端12A、第二轴端12B和纵向中心轴线A2。轴312在第一轴端12A和第二轴端12B之间沿纵向中心轴线A2延伸。轴端保持结构3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状态(例如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
如图19和图20所示,轴端保持结构334包括突起336和凹部338。突起336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轴端12B中的一个。凹部338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轴端12B中的另一个上,以在轴端保持结构334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状态下接纳突起336。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336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并且凹部338设置在第二轴端12B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336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保持结构336,凹部338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保持结构338。即,轴端保持结构334包括第一保持结构336和第二保持结构338。第一保持结构336设置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处。第二保持结构33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维修状态下与第一保持结构336接合。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突起336包括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的紧定螺钉。突起336通过螺纹接合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包括螺纹孔B11F。螺纹孔B11F具有中心轴线A4并且沿着中心轴线A4延伸。主体336A在螺纹孔B11F中沿中心轴线A4可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孔B11F的中心轴线A4与轴312的纵向中心轴线A2相交。然而,突起336和螺纹孔B11F中的每一个的布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18和图21所示,凹部338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A2的轴向方向D1延伸。凹部338设置在轴312上,以沿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A2的轴向方向D1延伸。凹部338在第二轴端12B中具有闭合端338A。即凹部338包括沿轴向方向D1延伸的线性沟槽338B。突起336沿轴向方向D1与凹部338的闭合端338A可接触。
如图21所示,凹部338包括第一环形沟槽338C和第二环形沟槽338D。第一环形沟槽338C设置在第一轴端12A处并且连接到线性沟槽338B。第二环形沟槽338D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并且连接到线性沟槽338B。当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与第二车轮附接部B12接合和/或脱离时,突起336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环形沟槽338C中。可以从凹部338中省略第二环形沟槽338D。
如图22所示,突起336包括主体336A和接触部分336B。主体336A与螺纹孔B11F螺纹接合(图19和20)。具体地,主体336A包括与螺纹孔B11F螺纹接合的外螺纹部336C。接触部分336B设置在主体336A的一端处并从主体336A延伸。接触部分336B可滑动地设置在凹部338中。接触部分336B与第二轴端12B可接触。主体336A包括要与工具接合的工具接合部336D。工具接合部336D包括例如六角孔。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分336B具有大致圆柱形状。接触部分336B的外径L32小于主体336A的外径L31。突起336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用户通过使用与工具接合部336D(图22)接合的工具使突起336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旋转。突起336的旋转使突起336在螺纹孔B11F中沿着中心轴线A4移动。因此,可以调整突起336相对于轴312的位置。当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310的状态在固定状态和维修状态之间改变时,接触部分336B可滑动地设置在凹部338中。突起336(紧定螺钉)与凹部338的闭合端338A可接触,以在轴312和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之间施加阻力,从而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当突起336旋转以远离凹部338移动时,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310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拆卸和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
对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310,因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310包括轴端保持结构334,所以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大致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23至图27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410。除了轴端保持结构34之外,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410具有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将被以相同编号示出,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说明。
如图23至图25所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410包括轴412、轴向邻接结构14、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手动致动器18和轴端保持结构434。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410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一样可以处于固定状态(例如图2)和维修状态(例如图3)中的每一个。轴412具有第一轴端12A、第二轴端12B和纵向中心轴线A2。轴412在第一轴端12A和第二轴端12B之间沿纵向中心轴线A2延伸。轴端保持结构4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于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状态(例如,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
如图26和图27所示,轴端保持结构434包括磁体440和磁性物质442。磁体440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轴端12B中的一个。磁性物质442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和第二轴端12B中的另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440附接到第二轴端12B,磁性物质442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然而,磁体440可以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并且磁性物质442可以附接到第二轴端12B。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物质442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保持结构442,并且磁体440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保持结构440。即轴端保持结构434包括第一保持结构442和第二保持结构440。第一保持结构442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处。第二保持结构44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维修状态下与第一保持结构442被保持。
如图24和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轴412包括附接凹部412E。磁体440设置在附接凹部412E中。磁体440通过例如粘合剂固定到附接凹部412E。磁体440是与第二轴端12B分离的构件。然而,磁体440可以与第二轴端12B一体地设置。
磁性物质442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包括开口442A。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包括附接开口B11G。轴端保持结构434包括固定构件444。固定构件444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包括附加开口444A。磁性物质442和固定构件444设置在附接开口B11G中,并且通过固定构件444固定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固定构件444例如通过粘合剂或以压合方式固定到第一车轮附接部B11。
如图24所示,附接开口B11G的内径大于第一孔B11B的内径。优选地,磁性物质442和固定构件444中的每一个的内径基本上等于第一孔B11B的内径。
在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410的固定状态和维修状态中的每一个下,轴412延伸穿过开口442A和附加开口444A。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维修状态下,磁体440和磁性物质442之间产生磁力。当大于磁力的轴向力施加到轴412时,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410相对于自行车车身B1沿纵向中心轴线A2可移动。
对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410,因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410包括轴端保持结构434,所以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大致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28和图29描述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510。除了轴端保持结构34之外,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510具有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将被以相同编号示出,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明。
如图28和图29所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510包括轴12、轴向邻接结构14、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手动致动器18和轴端保持结构534。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510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一样可以处于固定状态(例如图2)和维修状态(例如,图3)中的每一个。轴端保持结构5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12B处,以在第二轴端12B定位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的状态(例如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
如图29所示,轴端保持结构534包括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16。具体地,轴端保持结构534包括阳螺纹20A。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端保持结构534包括阳螺纹20A。轴端保持结构534包括设置在第一孔B11B中的阴螺纹B11H。轴端保持结构534包括多个阴螺纹B11H(例如,两个阴螺纹B11H)。然而,轴端保持结构53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阴螺纹B11H。阴螺纹B11H的总数小于阳螺纹20A的总数。然而,阴螺纹B11H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大于阳螺纹20A的总数。阴螺纹B11H限制第二轴端12B在维修状态下被无意地从第一车轮附接部B11移除。这将第二轴端12B保持在自行车车身B1的第一车轮附接部B11中。
对于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510,因为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510包括轴端保持结构534,所以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10大致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对于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至少部分地彼此组合。例如,可以将第四实施方式的轴端保持结构434(磁体和磁性物质)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的轴端保持结构34、234、334和534中的每一个相结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性术语,其指明所述特征、元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定义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这个概念也适用于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分”、“部”、“元件”、“主体”和“结构”在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列举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仅是标识符,但是没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存在“第二元件”,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存在“第一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对”除了可以包括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也可以包括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基本上”、“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
显然,根据上述教导,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不同于本文具体描述的方式实施。

Claims (25)

1.一种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包括:
轴,所述轴具有第一轴端、第二轴端以及纵向中心轴线,所述轴在所述第一轴端和所述第二轴端之间沿所述纵向中心轴线延伸;
轴向邻接结构,所述轴向邻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端处;
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所述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端处;
手动致动器,所述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轴向邻接结构,以在所述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与自行车车身的第二车轮附接部接合的固定状态下使所述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所述手动致动器的操作而偏置抵靠所述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以及
轴端保持结构,所述轴端保持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端处,以在所述第二轴端定位在所述自行车车身的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将所述第二轴端保持在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包括弹性保持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保持构件包括卡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包括凹部,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端上,以在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将所述第二轴端保持在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接纳所述弹性保持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沿围绕所述纵向中心轴线限定的圆周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包括:
突起,所述突起附接到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和所述第二轴端中的一个,以及
凹部,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和所述第二轴端中的另一个上,以在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将所述第二轴端保持在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接纳所述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包括柱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沿围绕所述纵向中心轴线限定的圆周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沿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二轴端中具有闭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包括附接到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的紧定螺钉,并且
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轴上,以沿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二轴端中具有闭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包括:
磁体,所述磁体附接到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和所述第二轴端中的一个,以及
磁性物质,所述磁性物质附接到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和所述第二轴端中的另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磁体附接到所述第二轴端,并且
所述磁性物质附接到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磁性物质具有环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手动致动器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轴端的杆,并且
所述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轴向邻接结构,以使所述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所述杆的枢转移动而偏置抵靠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包括所述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端上的螺纹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螺纹部分包括阳螺纹,所述阳螺纹构造为拧入设置在所述第二车轮附接部上的阴螺纹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包括所述阳螺纹。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端保持结构构造为在所述第二轴端定位在所述自行车车身的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限制所述轴沿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的位移。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沿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在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和所述第二轴端的轴末端之间限定的轴向距离在5.0mm至35.0mm的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向距离等于或小于20.0mm。
22.一种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包括:
轴,所述轴具有第一轴端、第二轴端以及纵向中心轴线,所述轴在所述第一轴端和所述第二轴端之间沿所述纵向中心轴线延伸;
轴向邻接结构,所述轴向邻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端处;
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所述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端处;
手动致动器,所述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轴向邻接结构,以在所述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与自行车车身的第二车轮附接部接合的状态下使所述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所述手动致动器的操作而偏置抵靠所述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以及
轴端保持结构,所述轴端保持结构包括:
第一保持结构,所述第一保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处;以及
第二保持结构,所述第二保持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端处,以在所述第二轴端定位在所述自行车车身的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与所述第一保持结构接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端保持结构构造为在所述第二轴端定位在所述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限制所述轴沿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的位移。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沿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在所述轴端保持结构的所述第二保持结构和所述第二轴端的轴末端之间限定的轴向距离在5.0mm至35.0mm的范围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轴向距离等于或小于20.0mm。
CN201710586109.1A 2016-07-26 2017-07-18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Active CN107650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7355.8A CN112440620B (zh) 2016-07-26 2017-07-18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220,343 US10850561B2 (en) 2016-07-26 2016-07-26 Bicycle wheel securing device
US15/220,343 2016-07-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7355.8A Division CN112440620B (zh) 2016-07-26 2017-07-18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0582A true CN107650582A (zh) 2018-02-02
CN107650582B CN107650582B (zh) 2020-11-20

Family

ID=6095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7355.8A Active CN112440620B (zh) 2016-07-26 2017-07-18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CN201710586109.1A Active CN107650582B (zh) 2016-07-26 2017-07-18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7355.8A Active CN112440620B (zh) 2016-07-26 2017-07-18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0561B2 (zh)
CN (2) CN112440620B (zh)
DE (1) DE102017211601A1 (zh)
TW (1) TWI7377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4263B2 (en) * 2016-08-10 2019-02-26 Chang Hui Lin Angle adjustable quick releas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18113A (fr) * 1950-05-17 1952-12-26 Manutube Moyeu démontable pour bicyclette, motocyclette ou similaire
US20080091545A1 (en) * 2005-05-11 2008-04-17 First Dat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raudulent use of stored value instruments
US20090315295A1 (en) * 2008-05-21 2009-12-24 Andrew Lair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ably supporting a vehicle wheel assembly
US8042881B2 (en) * 2007-05-16 2011-10-25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US20140306512A1 (en) * 2013-04-16 2014-10-16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8834A (en) 1947-09-17 1951-09-25 Streifthau Edgar Hub
US5165762A (en) * 1991-09-16 1992-11-24 Phillips Harley V Bicycle wheel quick-release apparatus
US5549315A (en) 1994-04-11 1996-08-27 Ashman; J. Leonar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cycle wheel
US6089675A (en) 1997-08-19 2000-07-18 Schlanger; Raphael Quick release bicycle hub assembly
US6435622B1 (en) 2000-12-06 2002-08-20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with threaded spacer and detachable freewheel
GB2414971B (en) 2004-06-09 2006-12-27 Simon Charles Bartlett Improvements to wheel clamping assemblies
US7278693B2 (en) 2005-08-02 2007-10-09 The Scott Fetzer Company Coupling assembly
US7537291B2 (en) 2007-02-01 2009-05-26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US7556321B2 (en) * 2007-02-01 2009-07-07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US20080191545A1 (en) * 2007-02-13 2008-08-14 Fox Factory, Inc. Axles, Such as for Bicycles
US7669871B2 (en) * 2007-02-16 2010-03-02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adapter and bicycle fork using the same
US7530645B2 (en) 2007-03-01 2009-05-12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US20080284127A1 (en) * 2007-05-18 2008-11-20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US7648211B2 (en) * 2007-06-19 2010-01-19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JP5068634B2 (ja) * 2007-11-29 2012-11-07 株式会社 栄技研 車軸組立体
US10189305B2 (en) * 2011-08-29 2019-01-29 Sram, Llc Bicycle front wheel hub with torque tube
US8777330B2 (en) * 2011-12-02 2014-07-15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Bicycle axle assembly
US9102197B2 (en) * 2013-02-11 2015-08-11 ChristiansonSystems, Inc. Freewheel hub
DE102015110811A1 (de) * 2014-07-16 2016-01-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ahrrad-Radachs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18113A (fr) * 1950-05-17 1952-12-26 Manutube Moyeu démontable pour bicyclette, motocyclette ou similaire
US20080091545A1 (en) * 2005-05-11 2008-04-17 First Dat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raudulent use of stored value instruments
US8042881B2 (en) * 2007-05-16 2011-10-25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US20090315295A1 (en) * 2008-05-21 2009-12-24 Andrew Lair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ably supporting a vehicle wheel assembly
US20140306512A1 (en) * 2013-04-16 2014-10-16 Shimano Inc.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0620A (zh) 2021-03-05
CN112440620B (zh) 2023-11-24
DE102017211601A1 (de) 2018-02-01
CN107650582B (zh) 2020-11-20
TW201803743A (zh) 2018-02-01
US10850561B2 (en) 2020-12-01
US20180029411A1 (en) 2018-02-01
TWI737768B (zh)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6855B2 (en) Bicycle hub assembly
US8052225B2 (en)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TWI525013B (zh) 用來固定車把握把的鉗夾總成
US7753454B2 (en)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US7896380B2 (en) Top cover for headset of bicycle
US7654546B2 (en)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CN101307793A (zh) 自行车轮固装结构
DE102007046301B4 (de) Fahrradkettenrad mit Befestigungsabdeckung
AU2013205788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DE102014112084A1 (de) Schnellspannvorrichtung
US7814812B1 (en) Removable nonrotatable handlebar grip assembly
EP2599704A1 (en) Bicycle axle assembly
CN107650582A (zh) 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EP1391324A2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hub
KR20150060426A (ko) 핸들 바의 위치를 변경할 수 있는 자전거용 스템
CN107914516B (zh) 自行车花鼓组件
EP3666633B1 (en) Steering limiting device for bicycles and similar vehicles and steering unit comprising said device
US20160264210A1 (en) Fork crown for connecting fork tubes of a motorbike or bicycle
CN108657351B (zh) 可调式自行车
JP3217217U (ja) バックミラーおよびバックミラー取付具
JP2008195181A (ja) フォークブラケット構造
ITVI20110066A1 (it) Forcella anteriore per cicli; motocicli e/o motociclet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