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4989B -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 Google Patents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4989B
TWI734989B TW108118888A TW108118888A TWI734989B TW I734989 B TWI734989 B TW I734989B TW 108118888 A TW108118888 A TW 108118888A TW 108118888 A TW108118888 A TW 108118888A TW I734989 B TWI734989 B TW I7349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plate
wiring
opening window
wir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7814A (zh
Inventor
林祐太朗
陳宇笙
簡烱喻
劉文彩
羅彩秀
鄭思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4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498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在安裝於施工面之狀態下,使從施工面突出之量小。配線器具用板10包含有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一板1於安裝在施工面A1之配線器具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配線器具之前面位於第一開口窗11之內側。第二板2於配線器具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配線器具之前面位於第二開口窗21之內側。第二板2之一部分(在此,為外周緣)在前後方向與第一板1重疊。第二板2形成為越靠近與前後方向直交之第一方向(上下方向)的兩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

Description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本發明一般係有關於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更詳而言之,其係有關於安裝於配線器具之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以往,已知有安裝於施工面之插座,揭示於例如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9-238533號)。在記載於文獻1之插座中,於用於將插座安裝在施工面之組裝框安裝有裝飾板。裝飾板具有使插座之設有刃片插入口的蓋之前面露出至前方之露出孔。
諸如用於上述習知例之插座(配線器具)的裝飾板之配線器具用板在安裝於施工面之狀態下,從施工面突出之量最好為小。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點而作成,其目的在於提供在安裝於施工面之狀態下容易看起來薄之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本發明一態樣之配線器具用板包含有第一板及第二板。該第一板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一開口窗。該第二板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二開口窗,且位於該第一板之後方。該第一板於安裝在施工面之配線器具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該配線器具之前面位於該第一開口窗之內側。該第二板於該配線器具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該配線器具之前面位於該第二開口窗之內側。該第二板之一部分(在此,為外周緣)在前後方向與該第一板重疊。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皆形成為越靠近與前後方向直交之第一方向的兩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該施工面之間的距離越小。
本發明一態樣之配線器具系統包含有上述配線器具用板及裝上該配線器具用板之配線器具。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實施形態1) (1)概要 首先,就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及配線器具系統101之概要,使用圖1~圖4來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1包含有配線器具用板10、及裝上配線器具用板10之配線器具5。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線器具5係開關,亦可如後述實施形態2所示,為插座等。
配線器具5在對配線器具5電性連接有電線之狀態下,安裝於施工面A1(在此為建築物之壁面)。配線器具5為埋入式配線器具,使用安裝框4來安裝於施工面A1。具體而言,藉將安裝有配線器具5之安裝框4對例如埋入式箱固定,配線器具5可安裝於施工面A1。在此所指之埋入式箱係一面開放之箱狀構件,使上述一面從形成於施工面A1之施工孔露出而設置於壁內。
配線器具用板10構造成在配線器具5安裝於施工面A1之狀態下,遮蓋安裝框4。亦即,藉將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於配線器具5,安裝框4等並不宜露出至外部之部位可被配線器具用板10遮蓋,配線器具5之前面露出至外部。又,配線器具用板10具有在設置有配線器具5之環境使配線器具5不引人注目的創造性。
配線器具用板10包含有第一板1及第二板2。第二板2在與施工面A1直交之方向(前後方向)比第一板1靠施工面A1側。又,第二板2之一部分(在此,為外周緣)在前後方向與第一板1重疊。再者,第二板2形成為越靠近與前後方向直交之第一方向(上下方向)的兩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中,在與施工面A1之交界可使配線器具用板10往前方突出的量小。因而,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在安裝於施工面A1之狀態下容易看起來薄。
(2)細節 以下,就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及配線器具系統101詳細地說明。在以下之說明中,令在配線器具5安裝於施工面A1亦即建築物之壁面的狀態下,與施工面A1直交之方向為「前後方向」,令從第二板2觀看時第一板1側為「前方」,令從第一板1觀看時第二板2側為「後方」。又,在以下之說明中,令與前後方向直交且與水平方向平行之方向為「左右方向」,令從正面觀看配線器具用板10之右方為「右方」、左方為「左方」。再者,令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兩者直交之方向、亦即與水平面直交之方向為「上下方向」,令從正面觀看配線器具用板10之上方為「上方」、下方為「下方」。
在此,顯示圖式中之「前」、「後」、「上」、「下」、「左」、「右」之箭號僅是為了說明而標示,並不具實體。又,上述所示之方向並非限定配線器具用板10及配線器具系統101的使用方向之意。舉例而言,配線器具5安裝於地板面時,「前後方向」為與水平面直交之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為與水平面平行之方面。
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1包含有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框4、及配線器具5。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框4及配線器具5以配線器具用板10之縱長方向為與水平面平行之方向的朝向(亦即橫向),安裝於施工面A1。當然,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框4及配線器具5亦可以例如配線器具用板10之縱長方向為與水平面直交之方向的朝向(亦即縱向),安裝於施工面A1。
配線器具用板10包含有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第一板1及第三板3相互結合,藉此,構造成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組在一起。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皆以相同之樹脂(例如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ABS樹脂、或ASA樹脂等熱可塑性樹脂)形成。當然,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亦可分別以彼此不同之樹脂形成。又,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亦可以上述樹脂以外之材料形成。
第一板1形成為從前方觀看時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框狀,並具有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第一開口窗11。第一開口窗11於前後方向貫穿第一板1。又,第一板1具有在左右方向隔著第一開口窗11對向之一對第一縱片12、在上下方向隔著第一開口窗11對向之一對第一橫片13。一對第一縱片12將一對第一橫片13中之上側的第一橫片13的左右方向之兩端部與下側之第一橫片13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結。亦即,第一板1形成為以一對第一縱片12與一對第一橫片13包圍第一開口窗11。在以下之說明中,一對第一橫片13亦包含與一對第一縱片12連結之部位。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一對第一縱片12之上下方向的尺寸分別與第一開口窗11之上下方向的尺寸大約相等。
如圖7、圖8所示,往後方突出之突壁15一體地形成於第一板1之後面。換言之,第一板1具有從第一板1之後面往後方突出的突壁15。突壁15沿著第一板1之外周緣延伸,延亙全周而設。突壁15從後方觀看時,以第三板3可裝進以突壁15包圍之內側的區域之尺寸形成。又,突壁15從後方觀看時,以可裝進第二板2之第二開口窗21之內側的區域之尺寸形成。
如圖8所示,於突壁15設有複數之長方形安裝凹部151。安裝凹部151於突壁15中之上下兩壁各設有2個,於突壁15中之左右兩壁各有設1個。設於突壁15中之上下兩壁的安裝凹部151於上下方向貫穿該等壁。又,設於突壁15中之左右兩壁的安裝凹部151於左右方向貫穿該等壁。複數之安裝凹部151設於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分別供第二板2之複數的安裝凸部25(後述)嵌入之位置(參照圖9)。
又,如圖8所示,於突壁15中之左壁設有第一凹部152。第一凹部152為突壁15中之左壁的後端緣,在上下方向之中央部形成為往前方凹陷之長方形。第一凹部152設於在第一板1及第三板3相互結合之狀態下,供第三板3之凸部36(後述)的第一限制部361嵌入之位置。亦即,突壁15具有設於在左右方向(與前後方向直交之方向)隔著第一開口窗11的左側(其中一側)之部位且往前方凹陷之第一凹部152。再者,第三板3具有位於第一凹部152之內側的凸部36(第一限制部361)。在此結構,藉在第一板1及第三板3相互結合之狀態下,凸部36位於第一凹部152之內側,可相互限制第一板1及第三板3在短向(上下方向)之移動。因而,在此結構,第一板1及第三板3相互不易產生位置偏移。
如圖7、圖8所示,複數之鈎式突起16一體地形成於第一板1之後面。鈎式突起16於第一開口窗11之4個角的附近各設有1個,並以往後方突出之形式形成。複數之鈎式突起16構造成分別插入至第三板3之複數的安裝孔34(後述)時,被複數之安裝孔34的緣部鈎住。
如圖8所示,複數之凸條17一體地形成於第一板1之後面。凸條17於隔著第一開口窗11之左右方向的兩側各設有一對,並以往後方突出之形式形成。複數之凸條17的前後方向之尺寸小於複數之鈎式突起16的前後方向之尺寸。複數之凸條17構造成在第一板1及第三板3相互結合之狀態下,與第三板3之前面抵接。亦即,複數之凸條17具有在第一板1及第三板3結合之狀態下於第一板1與第三板3之間設一定之間隙的功能。
如圖8所示,複數之定位突起18一體地形成於第一板1之後面。定位突起18沿著第一板1之左右兩側緣各設有一對,沿著第一板1之上下兩側緣各設有1個,並以往後方突出之形式形成。複數之定位突起18設於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分別嵌入至第二板2之複數的定位凹部27(後述)之位置。
第二板2形成為從前方觀看時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框狀,並具有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第二開口窗21。第二開口窗21於前後方向貫穿第二板2。第二板2從前方觀看時,大於第一板1(參照圖2)。又,第二開口窗21從前方觀看時,大於第一開口窗11。第二板2具有在左右方向隔著第二開口窗21對向之一對第二縱片22、在上下方向隔著第二開口窗21對向之一對第二橫片23。一對第二縱片22將一對第二橫片23中之上側的第二橫片23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與下側之第二橫片23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結。亦即,第二板2形成為以一對第二縱片22與一對第二橫片23包圍第二開口窗21。在以下之說明中,一對第二橫片23亦包含與一對第二縱片22連結之部位。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一對第二縱片22之上下方向的尺寸分別與第二開口窗21之上下方向的尺寸大約相等。
又,第二板2之一對第二縱片22的前後方向之尺寸大於第一板1之一對第一縱片12的前後方向之尺寸。換言之,第二板2之外周部24(後述)的短邊(第二縱片22)之前後方向的厚度比第一板1之外周緣的短邊(第一縱片12)之前後方向的厚度厚。在此結構,藉使第二板2之外周部24的短邊之厚度厚,可提高第二板2之強度。
如圖3、圖9所示,第二板2具有複數之安裝凸部25。具體而言,安裝凸部25於一對第二縱片22各設有1個,於一對第二橫片23各設有2個。設於左側之第二縱片22的安裝凸部25從左側之第二縱片22的內周緣往右方突出。設於右側之第二縱片22的安裝凸部25從右側之第二縱片22的內周緣往左方突出。又,設於上側之第二橫片23的一對安裝凸部25分別從上側之第二橫片23的內周緣往下方突出。設於下側之第二橫片23的一對安裝凸部25分別從下側之第二橫片23之內周緣往上方突出。
第一板1之複數的安裝凹部151設於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分別供第二板2之複數的安裝凸部25嵌入之位置。亦即,突壁15及第二板2其中任一者(在此為第二板2)具有往與前後方向直交之方向突出的安裝凸部25。又,突壁15及第二板2其中另一者(在此為突壁15)具有安裝凸部25位於內側之安裝凹部151。在此結構,相較於在前後方向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結構,可提高對沿著前後方向施加於配線器具用板10之外力的強度。因而,在此結構,可提高配線器具用板10使用時之穩定性。若為在前後方向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結構,由於需於第一板1設往前方凹陷之溝或於第二板2設往後方凹陷之溝,故產生前後方向之尺寸(厚度)小的部位。此時,有第一板1或第二板2之強度降低的可能性。
又,如圖10A、圖10B所示,於左側之第二縱片22設有第二凹部26。第二凹部26為左側之第二縱片22的後端緣,在上下方向之中央部形成為往前方凹陷之長方形。又,第二凹部26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與第一凹部152對向。再者,第二凹部26設於在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組在一起之狀態下,供第三板3之凸部36的第二限制部362(後述)嵌入之位置。亦即,第二板2具有設於與第一凹部152對向之部位並往前方凹陷之第二凹部26。又,凸部36(第二限制部362)位於第二凹部26之內側。在此結構,藉在第二板2及第三板3相互結合之狀態下,凸部36位於第二凹部26之內側,可相互限制第二板2及第三板3往短向(上下方向)之移動。因而,在此結構,第二板2及第三板3相互不易產生位置偏移。又,在此結構,藉於凸部36與第二凹部26的底部之間插入例如一字型螺絲起子等治具或插入手指,可利用槓桿原理,輕易將第三板3從第二板2卸除。
又,第二凹部26之上下方向的尺寸小於第一凹部152之上下方向的尺寸。換言之,在與前後方向及第一方向(左右方向)兩方向直交之第二方向(上下方向),第二凹部26之尺寸小於第一凹部152之尺寸。在此結構,藉使凸部36嵌入至第一凹部152之部位(第一限制部361)的寬度尺寸(上下方向之尺寸)大,可確保凸部36之強度。又,在此結構,藉使凸部36嵌入至第二凹部26之部位(第二限制部362)的寬度尺寸(上下方向之尺寸)小,可使露出至外部之部位小,而不易破壞配線器具用板10之美觀度。
又,如圖3所示,於第二板2設有複數之定位凹部27。定位凹部27於一對第二縱片22各設有一對,於一對第二橫片23各設有1個,並往後方凹陷。複數之定位凹部27設於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分別供第一板1之複數的定位突起18嵌入之位置。
第三板3形成為從前方觀看時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框狀,並具有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第三開口窗31。第三開口窗31於前後方向貫穿第三板3。又,第三板3具有在左右方向隔著第三開口窗31對向之一對第三縱片32、在上下方向隔著第三開口窗31對向之一對第三橫片33。一對第三縱片32將一對第三橫片33中之上側的第三橫片33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與下側之第三橫片33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結。亦即,第三板3形成為以一對第三縱片32與一對第三橫片33包圍第三開口窗31。
如圖7、圖8所示,於第三板3設有複數之安裝孔34。安裝孔34於第三板3之4個角附近各設有1個,並於前後方向貫穿。複數之安裝孔34設於在第一板1及第三板3相互重疊之狀態下分別與第一板1之複數的鈎式突起16對向之位置。
如圖7、圖8所示,於第三板3設有一對圓形螺孔35。1對螺孔35分別於一對第三縱片32之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各設有1個,並於前後方向貫穿。1對螺孔35設於在第三板3及安裝框4相互重疊之狀態下分別與1對結合孔423(後述)對向之位置。
如圖10A、圖10B所示,第三板3具有凸部36。凸部36為左側之第三縱片32的外周緣,設於上下方向之中央部,並往後方及左方突出。凸部36具有第一限制部361及第二限制部362。
第一限制部361從左側之第三縱片32的外周緣往後方突出,並形成為長方形。第一限制部361在第一板1及第三板3相互結合之狀態下,位於第一板1之第一凹部152的內側。又,第一限制部361之上下方向的尺寸稍小於第一凹部152之上下方向的尺寸。
第二限制部362從第一限制部361之後端緣往左方突出,並形成為長方形。第二限制部362在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組在一起之狀態下,位於第二板2之第二凹部26的內側。又,第二限制部362之上下方向的尺寸稍小於第二凹部26之上下方向的尺寸。再者,第二限制部362之上下方向的尺寸小於第一限制部361之上下方向的尺寸。
如圖4所示,安裝框4形成為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框狀,並具有長方形之開口窗41。安裝框4具有在左右方向隔著開口窗41對向之一對縱片42、在上下方向隔著開口窗41對向之一對橫片43。一對縱片42將一對橫片43中之上側的橫片43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與下側之橫片43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結。亦即,安裝框4形成為以一對縱片42與一對橫片43包圍開口窗41。
一對縱片42分別具有長圓形第一固定孔421、1對圓形第二固定孔422、圓形結合孔423。第一固定孔421於前後方向貫穿縱片42,為供用以將安裝框4固定於埋入式箱等之固定螺絲通過的孔。一對第二固定孔422分別於前後方向貫穿縱片42,為供用以將安裝框4直接安裝於施工面A1之固定螺絲通過的孔。結合孔423在從縱片42之前面往前突出的台部424,於前後方向貫穿縱片42而設。結合孔423係供用以將配線器具用板10固定於安裝框4之固定螺絲通過的孔。
一對橫片43分別具有至少1對長方形安裝孔431。安裝孔431於上下方向貫穿橫片43。安裝孔431係用以藉嵌入配線器具5之安裝爪513(後述)而將配線器具5固定於安裝框4的孔。
在本實施形態中,一對橫片43分別具有3對安裝孔431。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安裝框4構造成可於左右方向排列安裝至多3個後述單位尺寸之器具本體51。換言之,可於安裝框4安裝1~3個之範圍的任意個數之配線器具5。在此,於安裝框4安裝1個配線器具5。
配線器具5為所謂之琴鍵式開關,如圖4所示,具有器具本體51及用以操作開關之開關把手52。配線器具5電性連接於將電源與負載(例如照明器具)電性連接之供電路徑的中途。再者,當配線器具5之接點關閉時,便從電源對負載供給電力,當配線器具5之接點開啟時,則將從電源對負載之電力供給遮斷。
器具本體51以可對安裝框4最大安裝至3個之單位尺寸形成,收納有燈泡、1對端子板、及開關1對端子板之間的電路之接點等零件。又,按鈕511以可於前後方向移動之狀態安裝於器具本體51之前部。按鈕511構造成每當被按壓時,便切換接點之狀態(開/關)。按鈕511之前面從器具本體51露出,而可被開關把手52按壓。
於器具本體51之前面的上側安裝有具透光性之長方形燈蓋512。燈蓋512藉使收納於器具本體51之內部的燈泡發出的光透過,而使燈泡發出之光射出至外部。在本實施形態中,燈泡使用了例如在接點關閉之狀態下發出綠色光之發光二極體及在接點開啟之狀態下發出紅色光之發光二極體。
器具本體51具有2對安裝爪513。安裝爪513於器具本體51之上下方向的兩側面分別各設有一對。配線器具5在器具本體51插入至安裝框4之開口窗41的狀態下,使用2對安裝爪513,將器具本體51安裝於安裝框4,藉此,可安裝於安裝框4。具體而言,將位於器具本體51之上側面的1對安裝爪513分別嵌合於安裝框4之上側的橫片43之1對安裝孔431。接著,將位於器具本體51之下側面的1對安裝爪513分別嵌合於安裝框4之下側的橫片43之1對安裝孔431,藉此,器具本體51可安裝於安裝框4。
開關把手52形成為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開關把手52以可裝進第一開口窗11、第二開口窗21及第三開口窗31之尺寸形成。在本實施形態中,開關把手52係於安裝框4僅安裝1個配線器具5時使用之1個用把手。
開關把手52於器具本體51安裝成覆蓋器具本體51之前面。具體而言,於器具本體51之前面的上側設有一對柱狀軸514。1對軸514設於隔著燈蓋512的左右兩側。再者,在開關把手52之後面,於與器具本體51之1對軸514對向的部位設有裝上1對軸514之軸承部。開關把手52藉使1對軸514保持於軸承部,可以1對軸514為支點而旋轉。換言之,開關把手52構造成可以與前後方向直交之(1對)軸514為支點而旋轉。
開關把手52具有平坦部521、突出部522。平坦部521之前面係在未操作開關把手52之狀態下大約平行於與前後方向直交的平面之面(參照圖11)。突出部522設於平坦部521之下端,延亙左右方向之全長突出至平坦部521之前方。換言之,突出部522設於平坦部521之軸514側的一端之相反側的另一端,且延亙沿著軸514之方向的全長突出至平坦部521之前方。又,突出部522形成為越往下側,亦即,越靠近開關把手52之下端緣,便越往前方突出。
當將開關把手52之突出部522往後方按壓時,開關把手52以被1對軸514支撐之部位為支點而旋轉。藉此,按鈕511以開關把手52按壓,而切換接點之狀態(開/關)。
在此,在不具突出部522之開關把手,考慮按壓容易度,而使平坦部521之前後方向的尺寸大。此時,藉平坦部521全體往前方突出,可提高開關把手之按壓容易度,但無法期待從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觀看時,配線器具系統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另一方面,在不具突出部522之開關把手,考慮配線器具系統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而使平坦部521之前後方向的尺寸小時,雖可期待配線器具系統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但不易按壓開關把手。相對於此,由於本實施形態之開關把手52具有突出部522,故可提高開關把手52之按壓容易度。又,由於在本實施形態之開關把手52,可僅使突出部522往前方突出,而使平坦部521之前後方向的尺寸小,故可期待配線器具系統101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
在開關把手52之上側,亦是左右方向之中央部設有長圓形透光部523。透光部523將具透光性之構件埋入至於前後方向貫穿開關把手52之孔的內部而構成。透光部523藉使從燈蓋512射出之光透過,而使燈泡發出之光射出至外部。
因而,使用者藉觀看透光部523,即使周圍暗時,亦可確認配線器具系統101之位置。又,使用者藉觀看透光部523之顏色,可得知配線器具5之接點的狀態、亦即負載之運作狀態。舉例而言,由於燈泡之光為綠色時,透光部523發出綠色光,故使用者可得知負載正在運作。
(3)配線器具用板之組裝方法及結構 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如以下組裝。前提係假設第三板3已先藉將安裝框4之1對結合孔423與第三板3之1對螺孔35重疊並分別以固定螺絲鎖固,而安裝於安裝框4。首先,使用者將第二板2對第一板1從後方壓抵。藉此,可將第二板2之複數的安裝凸部25分別嵌合於第一板1之複數的安裝凹部151,而將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第一程序)。又,此時,藉第一板1之複數的定位突起18分別位於第二板2之複數的定位凹部27內,而相互限制第一板1及第二板2往短向(上下方向)及縱長方向(左右方向)之移動。再者,此時,第二板2位於第一板1之突壁15的外側。
接著,使用者將已結合第二板2之第一板一對第三板3從前方壓抵。藉此,可將第一板1之複數的鈎式突起16分別插入至第三板3之複數的安裝孔34。然後,藉複數之鈎式突起16分別被複數之安裝孔34的緣部鈎住,而將第一板1及第三板3相互結合(第二程序)。此時,藉第三板3之凸部36的第一限制部361位於第一板1之第一凹部152內,而相互限制第一板1及第三板3往短向(上下方向)之移動。又,此時,第三板3位於第一板1之突壁15的內側。再者,藉第三板3之凸部36的第二限制部362位於第二板2之第二凹部26內,而相互限制第二板2及第三板3往短向(上下方向)之移動。
如上述進行,使用者依循第一程序及第二程序,藉此,組合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而可組裝配線器具用板10。
在本實施形態,在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於安裝框4之狀態下,配線器具5之前面(在此為開關把手52之前面)通過第一開口窗11、第二開口窗21及第三開口窗31而露出至外部。亦即,第一板1於安裝在施工面A1之配線器具5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配線器具5之前面位於第一開口窗11之內側。同樣地,第二板2於配線器具5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配線器具5之前面位於第二開口窗21之內側。同樣地,第三板3於配線器具5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配線器具5之前面位於第三開口窗31之內側。
在本實施形態,第一板1及第二板2皆非直接安裝於配線器具5,而是使用第三板3及安裝框4間接地安裝於配線器具5。又,第三板3並非直接安裝於配線器具5,而是使用安裝框4間接地安裝於配線器具5。
在此,如圖1所示,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第二板2位於第一板1之後方。又,如圖2所示,第一板1之一對第一縱片12及一對第一橫片13對第二板2之一對第二縱片22及一對第二橫片23覆蓋該等之一部分(在此,為外周緣)而在前後方向重疊。亦即,第二板2之一部分(在此,為外周緣)在前後方向與第一板1重疊。
再者,如圖2所示,因第二板2之外周形狀大於第一板1之外周形狀,故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第二板2從前方觀看時突出至第一板1之外側。亦即,第二板2具有從第一板1之外周緣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在此為朝上、朝下、朝左、朝右)突出的外周部24。
又,在本實施形態,如圖2所示,外周部24延亙第二板2之全周而設。亦即,在本實施形態,第二板2從前方觀看時,延亙全周突出至第一板1之外側。在此結構,相較於外周部24沿著第二板2之外周緣斷續而設的情形,可提高配線器具用板10之美觀度。
再者,如圖1、圖5所示,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第一板1之外周緣的前面與第二板2之外周部24的前面之間有階差。亦即,配線器具用板10在前後方向於第一板1之外周緣與第二板2的外周部24之間更具有階差部14。
再者,如圖5、圖6所示,第一板1形成為越靠近上下方向之兩端緣,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具體而言,一對第一縱片12形成為與跟前後方向直交之平面(換言之為施工面A1)大約平行。另一方面,上側之第一橫片13彎曲形成為越靠近第一板1之上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又,下側之第一橫片13彎曲形成為越靠近第一板1之下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
又,如圖5、圖6所示,第二板2形成為越靠近上下方向(與前後方向直交之第一方向)之兩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具體而言,一對第二縱片22形成為與跟前後方向直交之平面(換言之為施工面A1)大約平行。另一方面,上側之第二橫片23彎曲形成為越靠近第二板2之上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又,下側之第二橫片23形成為越靠近第二板2之下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
(4)效果 在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第一板1及第二板2皆形成為越靠近第一方向(上下方向)之兩端緣,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因而,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在安裝於施工面A1之狀態下,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與施工面A1的交界,可使第一板1及第二板2從施工面A1突出之量小。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在安裝於施工面A1之狀態下,可使從施工面A1突出之量小。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由於配線器具用板10與施工面A1之交界不易引人注目,故可期待配線器具用板10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由於不易於第一板1及第二板2與施工面A1的交界產生階差,故不易對配線器具用板10施加來自外部之應力。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亦可提高對來自外部之應力的強度。
在此,第一板1之前面與一對第一縱片12之前面齊平。又,一對第一縱片12形成為與施工面A1大約平行。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板1之前面在與前後方向及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兩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左右方向),形成為平坦。又,第二板2之前面與一對第二縱片22之前面齊平。再者,一對第二縱片22形成為與施工面A1大約平行。亦即,在本實施形態,第一板1及第二板2各自之前面在與前後方向及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兩方向直交之第二方向(左右方向),形成為平坦。在此結構,相較於第一板1及第二板2各自之前面的外周緣延亙全周彎曲之結構,第一板1及第二板2易給予使用者深刻印象。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第一板1及第二板2之前面分別形成為往前方凸起。再者,在第一板1及第二板2相互結合之狀態下,第一板1之前面沿著第二板2之前面彎曲。在此結構,相較於第一板1之前面未沿著第二板2之前面彎曲的結構,可提高美觀度。舉例而言,若第一板1之前面的曲率與第二板2之前面的曲率並未大約相等時,則有喪失第一板1及第二板2之一體感而破壞美觀度之可能性。
又,在本實施形態,如圖12所示,第一板1之外周緣的後端部1A形成俯視時帶圓角之形狀。因此,於第一板1之外周緣與第二板2之外周部24之間設有間隙19。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在前後方向,於第一板1之外周緣與第二板2的外周部24之間具有間隙19。在此結構,藉於間隙19插入例如一字型螺絲起子等治具或插入手指,可利用槓桿原理,輕易將第一板1從第二板2卸除。又,在此結構,相較於不具有間隙19之情形,可期待使用者易注視到第一板1,結果,配線器具用板10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二板2之外周緣的前端部2A形成俯視時帶圓角之形狀。亦即,第一板1之外周緣的後端部1A、及第二板2之外周緣的前端部2A皆具有大於零之曲率。在此結構,相較於第一板1之外周緣的後端部1A、及第二板2之外周緣的前端部2A尖銳之情形,可期待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第二板2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形成為在沿著斜後方之平面被切斷的形狀。因此,第二板2之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分別具有沿著斜後方之端面28。亦即,第二板2之與前後方向及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兩方向直交之第二方向(左右方向)的兩端面朝向後方。在此結構,即使施工面A1粗糙時,將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於施工面A1之際,可能產生於配線器具用板10與施工面A1之間的間隙亦不易引人注目,而可提高美觀度。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於第二板2之左側的第二縱片22設有第二凹部26,凸部36從此第二凹部26露出至外部。因此,只要為使端面28朝向後方之結構,從前方觀看時,便不易目視辨認第二凹部26及凸部36,而可提高美觀度。
<變形例>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二板2之一部分(在此,為外周緣)作為外周部24而突出至第一板1之外側,亦可為其他結構。舉例而言,第二板2亦可不具有外周部24。此時,第二板2之外周緣可與第一板1之外周緣齊平,亦可比第一板1之外周緣靠內側。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第二板2之光的反射係數亦可小於第一板1之光的反射係數。具體而言,亦可對第一板1之前面施行光之反射係數較大的白色塗敷,對第二板2之前面施行光之反射係數較小的黑色塗敷。在此結構,比起第二板2,使用者較易注視到第一板1,而可期待配線器具用板10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當然,第一板1之光的反射係數與第二板2之光的反射係數之關係不限上述關係。舉例而言,亦可為第一板1之光的反射係數小於第二板2之光的反射係數之結構。此外,第一板1及第二板2之著色不限白色及黑色之組合,可為例如白色及銀色或鈷藍的組合,亦可為灰色及銀色之組合。此外,第一板1及第二板2之著色亦可為例如白色等相同顏色之濃淡的組合。又,著色不限塗敷,例如亦可為第一板1及第二板2自身顯出顏色之結構。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以相互不同之構件構成,亦可為其他結構。舉例而言,第一板1及第二板2亦可形成一體。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突壁15延亙第一板1之全周連續形成,亦可為其他結構。舉例而言,突壁15亦可具有複數之壁且將該等複數之壁沿著第一板1之外周緣隔開間隔排列而構成。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線器具5為琴鍵式開關,亦可為所謂之搖桿式(翹板式)開關。
又,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1為僅具有1個配線器具5之結構,亦可為具有複數之配線器具5的結構。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線器具用板10從前方觀看時為長方形,亦可從前方觀看時為正方形。又,配線器具用板10亦可從前方觀看時非長方形,例如亦可從前方觀看時為圓形或多角形。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開口窗11、第二開口窗21、及第三開口窗31從前方觀看時皆為長方形,亦可從前方觀看時為正方形。再者,第一開口窗11、第二開口窗21、及第三開口窗31亦可從前方觀看時皆非長方形,例如亦可從前方觀看時為圓形或多角形。亦即,第一開口窗11、第二開口窗21、及第三開口窗31皆只要為可從外面觀看配線器具5之前面的形狀即可。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用板10中,第二板2亦可具有延亙第二開口窗21之外周緣全周往後方凹陷的凹部。又,第一板1亦可為載置於第二板2之凹部的結構。在此結構,可使配線器具用板10之厚度縮小凹部之前後方向的尺寸(厚度)量。
(5)匯整 如以上所述,第一態樣之配線器具用板10包含有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一板1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一開口窗11。第二板2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二開口窗21,且位於第一板1之後方。第一板1於安裝在施工面A1之配線器具5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配線器具5之前面位於第一開口窗11之內側。第二板2於配線器具5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配線器具5之前面位於第二開口窗21之內側。第二板2之一部分(在此,為外周緣)在前後方向與第一板1重疊。第一板1及第二板2皆形成為越靠近與前後方向直交之第一方向(上下方向)的兩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
根據此結構,由於在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於施工面A1之狀態下,可使從施工面A1突出之量小,故可期待配線器具用板10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
又,第二態樣之配線器具用板10係在第一態樣中,第一板1及第二板2各自之前面在與前後方向及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兩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左右方向),形成為平坦。
根據此結構,相較於第一板1及第二板2各自之前面的外周緣延亙全周彎曲之結構,第一板1及第二板2易給予使用者深刻印象。惟,此結構並非必要,第一板1及第二板2各自之前面亦可不在第二方向形成為平坦。舉例而言,第一板1及第二板2亦可皆形成為越靠近第二方向之兩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施工面A1之間的距離越小。
又,第三態樣之配線器具用板10係在第一或第二態樣中,第一板1之前面沿著第二板2之前面彎曲。
根據此結構,相較於第一板1之前面未沿著第二板2之前面彎曲的結構,可提高美觀度。惟,此結構並非必要,第一板1之前面亦可不沿著第二板2之前面彎曲。
又,第四態樣之配線器具用板10係在第一至第三任一態樣中,第一板1之外周緣的後端部1A、及第二板2之外周緣的前端部2A皆具有大於零之曲率。
根據此結構,相較於第一板1之外周緣的後端部1A及第二板2之外周緣的前端部2A尖銳之情形,可期待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惟,此結構並非必要,第一板1之外周緣的後端部1A及第二板2之外周緣的前端部2A亦可皆尖銳。
又,第五態樣之配線器具用板10係在第一至第四任一態樣中,與第二板2之前後方向及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兩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左右方向)之兩端面朝向後方。
根據此結構,即使施工面A1具有凹凸等等,施工面A1粗糙時,將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於施工面A1之際,可能於配線器具用板10與施工面A1之間產生的間隙亦不易引人注目,而可提高美觀度。惟,此結構並非必要,第二板2之第二方向的兩端面亦可為沿著前後方向之面,亦可朝向前方。又,第二板2之第一方向的兩端面亦可朝向後方。
又,第六態樣之配線器具系統101包含有第一至第五任一態樣之配線器具用板10及裝上配線器具用板10之配線器具5。
根據此結構,可實現在安裝於施工面A1之狀態下可使配線器具用板10從施工面A1突出之量小的配線器具系統101。
又,第七態樣之配線器具系統101係在第六態樣中,配線器具5為開關。配線器具系統101更包含有用以操作開關之開關把手52。開關把手52構造成可以與前後方向直交之軸514為支點而旋轉。開關把手52具有平坦部521、及設於平坦部521之軸514側的一端之相反側的另一端(下端)的突出部522。突出部522延亙沿著軸514之方向(左右方向)的全長突出至平坦部521之前方。
根據此結構,可提高開關把手52之按壓容易度,且可期待配線器具系統101容易看起來薄之效果。惟,此結構並非必要,開關把手52亦可僅以例如平坦部521構成。
(實施形態2) 以下,就實施形態2之配線器具系統102,使用圖13來說明。惟,由於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2的基本結構與實施形態1之配線器具系統101(包含變形例)共通,故對共通之部位附上同一符號而省略說明。
如圖1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2不同於實施形態1,具有配線器具500取代配線器具5。又,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2不同於實施形態1,具有第三板300取代第三板3及安裝框4。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不同於實施形態1,由於只要使插座亦即配線器具500之前面露出至外部即可,故第一板1之第一開口窗11的尺寸小於實施形態1之第一開口窗11的尺寸。
第三板300以例如樹脂形成為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框狀。又,第三板300以與實施形態1之安裝框4同等的尺寸形成。第三板300具有第三開口窗301、一對第三縱片302、一對第三橫片303、複數個(在此為4個)安裝孔304。又,第三板300具有複數個(在此為2個)第一固定孔305、複數個(在此為4個)第二固定孔306、複數組(在此為3組)安裝部307。此外,雖省略圖示,但第三板300與實施形態1之第三板3同樣地具有凸部36。再者,第三板300之第三開口窗301的尺寸小於實施形態1之第三開口窗31的尺寸。
在此,第三板300具有實施形態1之第三板3與實施形態1之安裝框4兩者的功能。亦即,第三板300之第三開口窗301、第三縱片302、第三橫片303及安裝孔304分別對應實施形態1之第三板3的第三開口窗31、第三縱片32、第三橫片33及安裝孔34。又,第三板300之第一固定孔305及第二固定孔306分別對應實施形態1之安裝框4的第一固定孔421及第二固定孔422。
複數個安裝部307分別具有用以將配線器具500安裝於第三板300之構造。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省略圖示,但複數個安裝部307具有用以鈎住配線器具500之安裝爪505(後述)的鈎住用溝。
配線器具500係連接電氣機器之插頭而進行對電氣機器之電力供給的插座(Outlet)。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線器具500附有接地極,為可同時連接2個插頭之雙口型插座。配線器具500具有本體501及蓋502結合而成之器體。於器體收納有刃片承接構件及端子板等零件。於蓋502之前面形成有複數之插入孔503。藉於該等複數之插入孔503插入電氣機器之插頭的接腳或刃片,而對配線器具500電性連接電氣機器。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線器具500具有2組3個為1組之插入孔503而適合具有1對電源極(L極及N極)及接地極的插頭。
本體501及蓋502以左右方向長之長方形框狀安裝具504結合。安裝具504具有複數個(在此為4個)安裝爪505。因而,藉安裝具504之複數個安裝爪505分別被第三板300之複數個安裝部307鈎住,配線器具500可安裝於第三板300。
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2與實施形態1之配線器具系統101同樣地可實現在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於施工面A1之狀態下容易看起來薄之配線器具系統。
另外,配線器具500不限雙口型插座。舉例而言,配線器具500可為單口型插座,亦可為可連接更多插頭之插座。又,安裝於第三板300之配線器具500的數量不限1個,亦可為2個以上。
(實施形態3) 以下,就實施形態3之配線器具系統103,使用圖14來說明。惟,由於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3的基本結構與實施形態1之配線器具系統101(包含變形例)共通,故對共通之部位附上同一符號而省略說明。
如圖1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3相較於實施形態1,安裝框4之形狀不同。又,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3不同於實施形態1,除了配線器具5,還具有配線器具500。又,配線器具5不同於實施形態1,具有開關把手53取代開關把手52。又,配線器具500不同於實施形態2,為單口型插座。再者,配線器具500具有單口型插座用裝飾蓋54。裝飾蓋54具有開口窗541。開口窗541於前後方向貫穿裝飾蓋54,而使配線器具500之前面露出至外部。
安裝框4之一對橫片43的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以連結片44相互連結。藉此連結片44,開口窗41在左右方向區分為第一開口部411及第二開口部412。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線器具5之前面位於第一開口部411,配線器具500之前面位於第二開口部412。在上側之橫片43,於與第二開口部412對向之內周緣設有安裝部45。同樣地,在下側之橫片43,於與第二開口部412對向之內周緣設有安裝部45。該等安裝部45具有與實施形態2之安裝部307相同之功能。亦即,藉安裝具504之複數的安裝爪505分別被安裝框4之複數的安裝部45鈎住,而將配線器具500安裝於安裝框4。
開關把手53係於安裝框4安裝3個配線器具5時使用之3個用把手。開關把手53具有平坦部531、突出部532、透光部533。平坦部531、突出部532、及透光部533分別對應實施形態1之開關把手52的平坦部521、突出部522及透光部523。
本實施形態之配線器具系統103與實施形態1之配線器具系統101同樣地,可實現在配線器具用板10安裝於施工面A1之狀態下容易看起來薄之配線器具系統。
另外,安裝於安裝框4之配線器具500的數量不限1個,亦可為複數個。又,安裝於安裝框4之配線器具5的數量不限1個,亦可為複數個。
在此,在上述實施形態1~3,配線器具5、500不限屋內用,亦可為在建築物之外部使用的屋外用裝置。又,配線器具500亦可不具有接地極,亦可為例如交流100V用或直流用插座。再者,配線器具500不限適合A型或及C型插頭之插座,亦可為例如可僅連接A型插頭、或可連接B型、BF型、C型抑或O型等插頭之插座。
又,配線器具5、500不限上述開關、插座,亦可為例如動作感測器或定時器等。再者,配線器具5、500亦可如附有動作感測器之插座般,為插座、開關、動作感測器、定時器等中之2種以上的功能之組合。
又,配線器具5、500不限以後部埋入至壁內之狀態設置的結構(埋入設置型),亦可為以全體露出之狀態設置於壁之結構(露出設置型)。再者,安裝框4不限固定於埋入式箱之結構,亦可為使用例如緊固件等而安裝於施工面A1之結構。
以上,就實施形態1~3之配線器具用板10、及配線器具系統101~103作了說明。惟,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1~3僅為本發明各種實施形態之一。上述實施形態1~3(包含變形例)只要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可按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
1‧‧‧第一板 1A‧‧‧後端部 2‧‧‧第二板 2A‧‧‧前端部 3‧‧‧第三板 4‧‧‧安裝框 5‧‧‧配線器具 10‧‧‧配線器具用板 11‧‧‧第一開口窗 12‧‧‧第一縱片 13‧‧‧第一橫片 14‧‧‧階差部 15‧‧‧突壁 16‧‧‧鈎式突起 17‧‧‧凸條 18‧‧‧定位突起 19‧‧‧間隙 21‧‧‧第二開口窗 22‧‧‧第二縱片 23‧‧‧第二橫片 24‧‧‧外周部 25‧‧‧安裝凸部 26‧‧‧第二凹部 27‧‧‧定位凹部 28‧‧‧端面 31‧‧‧第三開口窗 32‧‧‧第三縱片 33‧‧‧第三橫片 34‧‧‧安裝孔 35‧‧‧螺孔 36‧‧‧凸部 41‧‧‧開口窗 42‧‧‧縱片 43‧‧‧橫片 44‧‧‧連結片 45‧‧‧安裝部 51‧‧‧器具本體 52‧‧‧開關把手 53‧‧‧開關把手 54‧‧‧裝飾蓋 101‧‧‧配線器具系統 102‧‧‧配線器具系統 103‧‧‧配線器具系統 151‧‧‧安裝凹部 152‧‧‧第一凹部 300‧‧‧第三板 301‧‧‧第三開口窗 302‧‧‧第三縱片 303‧‧‧第三橫片 304‧‧‧安裝孔 305‧‧‧第一固定孔 306‧‧‧第二固定孔 307‧‧‧安裝部 361‧‧‧第一限制部 362‧‧‧第二限制部 421‧‧‧第一固定孔 422‧‧‧第二固定孔 423‧‧‧結合孔 431‧‧‧安裝孔 500‧‧‧配線器具 501‧‧‧本體 502‧‧‧蓋 503‧‧‧插入孔 504‧‧‧安裝具 505‧‧‧安裝爪 511‧‧‧按鈕 512‧‧‧燈蓋 513‧‧‧安裝爪 514‧‧‧軸 521‧‧‧平坦部 522‧‧‧突出部 523‧‧‧透光部 531‧‧‧平坦部 532‧‧‧突出部 533‧‧‧透光部 541‧‧‧開口窗 A1‧‧‧施工面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之安裝狀態的立體圖。 圖2係該配線器具用板中之第一板及第二板的正面圖。 圖3係該配線器具用板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該配線器具系統之分解立體圖。 圖5係從左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用板中之第一板及第二板的平面圖。 圖6係從上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用板中之第一板及第二板的平面圖。 圖7係從後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用板之平面圖。 圖8係從後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用板中之第一板及第三板的立體圖。 圖9係從後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用板中之第一板及第二板的放大立體圖。 圖10A係從後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用板之放大分解立體圖。圖10B係從後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用板之放大立體圖。 圖11係從左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系統之平面圖。 圖12係從左方觀看該配線器具用板中之第一板及第二板的放大平面圖。 圖13係實施形態2之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的分解立體圖。 圖14係實施形態3之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的分解立體圖。
1‧‧‧第一板
2‧‧‧第二板
5‧‧‧配線器具
10‧‧‧配線器具用板
11‧‧‧第一開口窗
12‧‧‧第一縱片
13‧‧‧第一橫片
14‧‧‧階差部
22‧‧‧第二縱片
23‧‧‧第二橫片
24‧‧‧外周部
52‧‧‧開關把手
101‧‧‧配線器具系統
521‧‧‧平坦部
522‧‧‧突出部
523‧‧‧透光部
A1‧‧‧施工面

Claims (10)

  1. 一種配線器具用板,包含:第一板,其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一開口窗;及第二板,其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二開口窗,且位於該第一板之後方;該第一板於安裝在施工面之配線器具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該配線器具之前面位於該第一開口窗之內側;該第二板於該配線器具安裝成:從前方觀看時,該配線器具之前面位於該第二開口窗之內側;該第二板之外周緣在前後方向與該第一板重疊,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皆形成為:越靠近與前後方向直交之第一方向的兩端緣,在前後方向之前面與該施工面之間的距離越小;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各自之前面,在與前後方向及該第一方向兩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形成為平坦。
  2. 一種配線器具用板,具備:第一板,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一開口窗;第二板,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二開口窗;及第三板,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三開口窗;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係相互結合;該第一板及該第三板係相互結合; 該第二板具有從該第一板之外周緣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突出的外周部。
  3. 一種配線器具用板,具備:第一板,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一開口窗;第二板,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二開口窗;及第三板,具有於前後方向貫穿之第三開口窗;該第一板具有從該第一板之後面往後方突出的突壁;該突壁從後方觀看時,係以可裝進該第二板之該第二開口窗之內側的區域之尺寸形成;該突壁從後方觀看時,係以該第三板可裝進以該突壁包圍之內側的區域之尺寸形成;該第二板具有從該第一板之外周緣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突出的外周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配線器具用板,其中,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各自之前面,在與前後方向及與前後方向直交之第一方向兩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形成為平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用板,其中,該第一板之前面係沿著該第二板之前面彎曲。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用板,其中,該第一板之外周緣的後端部、及該第二板之外周緣的前端部,皆具有大於零之曲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用板,其中,與該第二板之前後方向及與前後方向直交之第一方向兩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之兩端面,係朝向後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用板,其中,該第二板之光的反射係數,係小於該第一板之光的反射係數。
  9. 一種配線器具系統,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其裝上該配線器具用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配線器具系統,其中,該配線器具為開關,該配線器具系統更包含用以操作該開關之開關把手,該開關把手能以與前後方向直交之軸為支點而旋轉,該開關把手具有:平坦部、及設於該平坦部之該軸側的一端之相反側的另一端之突出部,該突出部跨越沿著該軸之方向全長較該平坦部更向前方突出。
TW108118888A 2016-11-28 2017-11-24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TWI734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0381 2016-11-28
JP2016230381A JP6803544B2 (ja) 2016-11-28 2016-11-28 配線器具用プレート及び配線器具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814A TW201937814A (zh) 2019-09-16
TWI734989B true TWI734989B (zh) 2021-08-01

Family

ID=6249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0842A TWI673916B (zh) 2016-11-28 2017-11-24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TW108118888A TWI734989B (zh) 2016-11-28 2017-11-24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0842A TWI673916B (zh) 2016-11-28 2017-11-24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03544B2 (zh)
TW (2) TWI67391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9244U (en) * 2005-09-29 2006-04-01 Bau-Hu J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switch socket (or plug socket)
CN202797451U (zh) * 2012-08-29 2013-03-13 滕镔彬 一种墙壁开关插座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9244U (en) * 2005-09-29 2006-04-01 Bau-Hu J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switch socket (or plug socket)
CN202797451U (zh) * 2012-08-29 2013-03-13 滕镔彬 一种墙壁开关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814A (zh) 2019-09-16
JP2018088329A (ja) 2018-06-07
TW201820716A (zh) 2018-06-01
JP6803544B2 (ja) 2020-12-23
TWI673916B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15662A1 (zh) 线条灯具
JP5608029B2 (ja)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
TWI720270B (zh)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US6315432B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device
TWI734989B (zh) 配線器具用板及配線器具系統
JP2024026411A (ja) コンセント装置
CN108122697B (zh) 配线器具用板件和配线器具组合体
JP3709837B2 (ja) 防滴プレート
JP5874046B2 (ja) 化粧プレ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るプレート装置
JP6720646B2 (ja)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6320148A (ja) 配線器具用プレート
JP6300873B2 (ja) 壁埋め込み器具用化粧板
CN220436296U (zh) 灯光装置
CN109088219B (zh) 无边框配线器具
CN109088218B (zh) 无边框配线器具
JP2000047175A (ja) 液晶表示ユニット
CN109149227B (zh) 无边框配线器具
JP4352697B2 (ja) 表示ランプ
JP6022497B2 (ja) 壁埋め込み器具用化粧板
JP2022191697A (ja) 電気パネルユニット
JP6355051B2 (ja)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操作ハンドル、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JP2016079712A (ja) 浴室の天井構造
JP5877334B2 (ja) 化粧プレート
JP5745354B2 (ja) 光源およびこれを含む光源装置
EP3270046A1 (en) Lighting device to be installed onto a 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