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3338B - 通訊裝置與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與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3338B
TWI733338B TW109105127A TW109105127A TWI733338B TW I733338 B TWI733338 B TW I733338B TW 109105127 A TW109105127 A TW 109105127A TW 109105127 A TW109105127 A TW 109105127A TW I733338 B TWI733338 B TW I7333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packet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5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3590A (zh
Inventor
張維軒
鄭紹余
蕭振鐸
鄭璁駿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05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3338B/zh
Priority to US17/169,555 priority patent/US1143892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3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333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3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59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25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通訊裝置,包括無線收發裝置以及處理器。無線收發裝置用以傳送或接收無線訊號,並且包括一碰撞偵測裝置。碰撞偵測裝置用以於無線收發裝置傳送一封包之前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偵測一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第一時間區間涵蓋無線收發裝置自一接收狀態轉換為一傳送狀態的一時間區間。處理器用以根據偵測結果調整至少一傳輸參數。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與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應用於通訊裝置內的碰撞偵測以及傳輸參數調整機制,尤指一種可有效偵測碰撞之碰撞偵測方法,以及根據偵測結果有效減少碰撞發生之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載波偵聽多路存取(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縮寫CSMA)及碰撞避免(Collision Avoidance,縮寫CA)為無線傳輸系統中一種避免或是減少碰撞的方式。然而,CSMA及CA並不能完全避免碰撞或是干擾對於整個傳輸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在WiFi使用的2GHz/5GHz等免費通道中,由於多個不同的通訊系統同時分享著有限的頻寬,且彼此無法偵測,因此碰撞更容易發生。
為了減少碰撞的發生,有效率的偵測碰撞的情形將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應用於通訊裝置內的碰撞偵測以及傳輸參數調整機制,以解決傳統技術中無法準確偵測傳輸碰撞的問題,並藉由可真實反映通道環境的偵測結果有效地調整後續傳輸的參數。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通訊裝置,包括無線收發裝置以及處理器。無線收發裝置用以傳送或接收無線訊號,並且包括一碰撞偵測裝置。碰撞偵測裝置用以於無線收發裝置傳送一封包之前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偵測一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第一時間區間涵蓋無線收發裝置自一接收狀態轉換為一傳送狀態的一時間區間。處理器用以根據偵測結果調整至少一傳輸參數。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傳輸參數調整方法,包括:於一通訊裝置傳送一封包之前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偵測一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以及根據偵測結果調整至少一傳輸參數,其中第一時間區間涵蓋通訊裝置之一無線收發裝置自一接收狀態轉換為一傳送狀態的一時間區間。
藉由結合本發明所提出之碰撞偵測以及傳輸參數調整機制,可有效率的偵測碰撞,並且可進一步的根據偵測結果正確地調整傳輸參數,使得傳輸效能可有效改善。
100、400:通訊裝置
110、410:天線
120、420:碰撞偵測裝置
130、430:無線收發裝置
140、440:處理器
450:回授信號消除裝置
RX:接收狀態
T1、T2、T3、TS_R2T、TS_T2R:時間區間
TX:傳送狀態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之範例方塊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碰撞偵測時序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狀態轉換與碰撞偵測時序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之範例方塊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碰撞偵測時序圖。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傳輸參數調整方法範例流程圖。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之範例方塊圖。通訊裝置100可包括至少一天線110、碰撞偵測裝置120、無線收發裝置130以及處理器140。值得注意的是,第1圖為一簡化的通訊裝置示意圖,其中僅顯示出與本發明相關之元件。孰悉此技藝者均可理解,一通訊裝置當可包含許多未示於第1圖之元件,以實施無線通訊及相關之信號處理之功能。
無線收發裝置130用以透過天線110傳送或接收無線訊號。碰撞偵測裝置120用以於無線收發裝置130傳送封包之前或是傳送封包之後的時間區間內執行碰撞偵測,其中碰撞偵測可包括能量偵測與封包特徵偵測。更具體的說,碰撞偵測裝置120可執行能量偵測,用以偵測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以及/或執行封包特徵偵測,用以偵測無線傳輸通道內是否有符合一既定特徵之封包被傳送,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處理器140用以根據偵測結果調整至少一傳輸參數。如本文所用,「A及/或B」以及「A與B中之至少一者」係指列出的關聯項目(A、B)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任意組合(例如為A、B或A與B之組合)。
為了闡述本發明之操作,第1圖中係將碰撞偵測裝置120繪製於無線收發裝置130外,以區分封包傳輸之操作以及碰撞偵測之操作。然而,必須注意的是,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碰撞偵測裝置120可被實作為無線收發裝置130之一部分,亦可被實作為設置於無線收發裝置130外之一獨立裝置。當碰撞偵測裝置120被實作為無線收發裝置130之一部分時,碰撞偵測裝置120被設置於無線收發裝置130內,並且可被實作為無線收發裝置130之基頻信號處理電路的一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通訊裝置100可依循802.11通訊規範所規定之CSMA或CA通訊協定運作,並且運作於半雙工傳輸模式。即,當無線收發裝置130發射封包時,無法同時進行封包接收的動作。
一般而言,在CSMA或CA的通訊環境中,所有的傳送裝置在發送封包之前,都需要進行碰撞避免的處理(CA),也就是偵測通道是否為空閒(Clear Channel Assessment,縮寫CCA),若為空閒,則等待訊框間隔(Interval Frame Space,縮寫IFS)時間之後再次偵測是否為空閒,若為空閒,則判斷可發送封包。
當無線收發裝置130內的一個通訊協定層(例如,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縮寫為MAC)層)藉由上述流程判斷可發送封包時,可產生對應之指令通知另一個通訊協定層(例如,實體層),以通知該層所對應之元件(例如,基頻信號處理電路與射頻信號處理電路)將其狀態自接收狀態切換至傳送狀態以傳送封包。此時,若無線收發裝置130被設計為半雙工的無線收發電路,則於實體層進入傳送狀態後便無法執行CCA。
由於各通訊協定層之間的訊號傳遞以及各通訊協定層之狀態切換均需要時間,因此,無線收發裝置130需要一段轉態時間TS_R2T從完全的接收狀態(RX mode)轉換為完全的傳送狀態(TX mode),所述完全的切換係指無線收發裝置130內部與傳送/接收操作相關聯之各層級均切換至對應的狀態,而此段轉態時間為通訊規範(例如,802.11通訊規範)所允許的。同樣的,當無線收發裝置130完成封包的傳送後,也需要一段轉態時間TS_T2R從完全的傳送(TX)狀態轉換為完全的接收(RX)狀態。
然而,在所述的轉態時間內,仍可能有未被偵測到的傳送行為發生於無線傳輸通道中,例如,網路中的另一個裝置可能於非常相近的時間點決定開始傳送封包,而此未被偵測到的傳送行為便可能導致傳送端的封包傳送發生碰撞。當碰撞發生時,傳送端所傳送的封包便有可能無法被接收端正確收下,導致封包錯誤率大增,影響傳送資料的品質,更有可能致使傳送端誤認為是因為傳輸速率過快導致錯誤發生,進而降低傳輸速率。然而,當傳輸速率降低時,傳送封包所需要的時間會被拉長,導致碰撞機率更加提升,使得傳輸品質更為 惡化。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於通訊裝置內至少配置碰撞偵測裝置(例如,120/420),用以於傳送封包之前、傳送封包之後或是正在傳送封包的時間區間內執行碰撞偵測。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碰撞偵測時序圖。碰撞偵測裝置120可於無線收發裝置130傳送封包200之前之一段時間區間T1內以及於無線收發裝置130傳送封包200之後之一段時間區間T2內執行碰撞偵測,其中時間區間T1涵蓋無線收發裝置130自接收狀態轉換為傳送狀態的一時間區間,時間區間T2涵蓋無線收發裝置130自傳送狀態轉換為接收狀態的一時間區間。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狀態轉換與碰撞偵測時序圖。由圖中可看出射頻電路(可包含無線收發裝置130內的射頻處理電路以及天線)的狀態切換與MAC層的狀態切換具有時間延遲(latency)。亦即,當MAC層決定可開始傳送封包並且自接收狀態RX轉換為傳送狀態TX時,射頻電路並未能立刻自接收狀態轉換為傳送狀態。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碰撞偵測裝置120可於傳送封包之前之時間區間T1執行碰撞偵測,而時間區間T1涵蓋無線收發裝置130自接收狀態轉換為傳送狀態的時間區間,或者以通訊協定層的角度來看,涵蓋MAC層自接收狀態轉換為傳送狀態與射頻電路自接收狀態轉換為傳送狀態的時間延遲,例如圖中所示之時間區間TS_R2T,且時間區間T1之長度可大於或等於時間區間TS_R2T之長度。
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碰撞偵測裝置120於時間區間T1執行碰撞偵測包含能量偵測,如第3圖所示,能量偵測的操作於時間區間T1被致能(以位準被拉高表示)。
藉由於時間區間T1執行碰撞偵測,可有效偵測出傳統技術中當無線收發裝置130處於轉態過程而無法偵測到的碰撞。
此外,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碰撞偵測裝置120可於傳送封包之後之時間區間T2執行碰撞偵測,時間區間T2可起始於無線收發裝置130完成封包之傳送之一時間,並且可涵蓋無線收發裝置130自傳送狀態轉換為接收狀態的時間區間,或者涵蓋MAC層自傳送狀態TX轉換為接收狀態RX與射頻電路實際執行封包接收的時間延遲,例如圖中所示之時間區間TS_T2R,且時間區間T2之長度可大於或等於時間區間TS_T2R之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時間區間T2可起始於無線收發裝置130完成封包之傳送之一時間,並且時間區間T2之長度亦可被設計為與等待該封包之一確認回覆(Acknowledge)之時間長度相關,其中等待確認回覆之時間可以是一個短訊框間隔(Short Interval Frame Space,縮寫SIFS),而時間區間T2之長度可大於或等於通訊規範所定義的SIFS時間長。
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碰撞偵測裝置120於時間區間T2執行的碰撞偵測包含能量偵測與封包特徵偵測,如第3圖所示,能量偵測與封包特徵偵測的操作於時間區間T2被致能(以位準被拉高表示)。此外,應可理解的是,孰悉此技藝者可依實際設計需求調整時間區間T1及時間區間T2的長度,以及能量偵測操作與封包特徵偵測操作重疊的時間。
藉由於時間區間T2執行碰撞偵測,可有效偵測出傳統技術中當無線收發裝置130處於轉態過程而無法偵測到的碰撞,並且當無線收發裝置130未能接收到確認回覆時,可根據碰撞偵測結果判斷是否因時間區間T2發生碰撞而導致無法接收到確認回覆或者因封包未能被正確傳送至接收端而導致無法接收到確認回覆。舉例而言,時間區間T2之長度可被設定為轉態所需的時間TS_T2R加上短訊框間隔(SIFS)的時間。假設碰撞偵測裝置120於時間區間T2的一開始便偵測到碰撞發生,可推斷封包於傳送過程中與其他封包或能量發生碰撞。若碰撞偵測裝置120於時間區間T2開始後經歷一段時間才偵測到碰撞發生,則可推斷其 他封包或能量與通訊裝置所欲接收的確認回覆發生碰撞。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之範例方塊圖。通訊裝置400可包括至少一天線410、碰撞偵測裝置420、無線收發裝置430、處理器440以及回授信號消除裝置450。值得注意的是,第4圖為一簡化的通訊裝置示意圖,其中僅顯示出與本發明相關之元件。孰悉此技藝者均可理解,一通訊裝置當可包含許多未示於第4圖之元件,以實施無線通訊及相關之信號處理之功能。
無線收發裝置430用以透過天線410傳送或接收無線訊號。碰撞偵測裝置420用以於無線收發裝置430傳送封包之前、傳送封包之後或是正在傳送封包的時間區間內執行碰撞偵測,其中碰撞偵測可包括能量偵測與封包特徵偵測。更具體的說,碰撞偵測裝置420可執行能量偵測,用以偵測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以及/或執行封包特徵偵測,用以偵測無線傳輸通道內是否有符合一既定特徵之封包被傳送,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處理器440用以根據偵測結果調整至少一傳輸參數。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回授信號消除裝置450用以透過天線410自無線電介面接收一偵測信號,並且根據偵測信號與無線收發裝置430之一傳送信號產生一處理過的信號。在另一實施例中,回授信號消除裝置450不透過天線410直接從無線收發裝置430接收偵測信號。更具體的說,回授信號消除裝置450可藉由自偵測信號減去傳送信號以產生處理過的信號,其中,偵測信號的振幅於相減操作前可適度地被抑制,且回授信號消除裝置450可於類比域或數位域執行相減操作。碰撞偵測裝置420可自回授信號消除裝置450接收處理過的信號,並且根據處理過的信號偵測於無線收發裝置430正在傳送封包的時間區間內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及/或偵測無線傳輸通道內是否有符合一既定特徵之封包被傳送。
同樣地,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碰撞偵測裝置420與回授信號消除裝置450可被實作為無線收發裝置430之一部分,例如基頻信號處理電路的一部分,亦可被實作為設置於無線收發裝置430外之獨立裝置。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碰撞偵測時序圖。碰撞偵測裝置420於可於無線收發裝置430傳送封包200之前之一段時間區間T1內、傳送封包200之後之一段時間區間T2以及正在傳送封包200之一段時間區間T3內執行碰撞偵測,其中時間區間T1涵蓋無線收發裝置430自接收狀態轉換為傳送狀態的一時間區間,時間區間T2涵蓋無線收發裝置430自傳送狀態轉換為接收狀態的一時間區間,時間區間T3與無線收發裝置430傳送封包200的時間區間重疊。孰悉此技藝者當可根據第5圖推導出如第3圖所示時序圖,因此不再贅述。
於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藉由額外於時間區間T3執行碰撞偵測,可有效偵測出當無線收發裝置430正在傳送封包時所發生的碰撞。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根據一能量閥值執行能量偵測,其中此能量閥值可由處理器140/440動態地根據系統需求調整。此外,此能量閥值亦可根據通訊規範的規定而設定。舉例而言,能量閥值可設定為低於通訊規範中所定義的封包最低能量,如此可進一步偵測到隱藏點(hidden node)的能量。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根據一些特定的特徵描述(profile)執行封包特徵偵測,用以偵測無線傳輸通道內是否有符合一既定特徵之封包被傳送。舉例而言,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縮寫OFDM)的封包具有重複的特性,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藉由此特性判斷是否偵測到的信號/能量為一OFDM的封包。藉由特定的特徵描述過濾及判斷偵測到的能量,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判定偵測到的能量屬於雜訊的能量或封包的能量。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若偵測到的能量屬於雜訊,處理器140/440可不將之視為碰撞發生,或者不根據此碰撞結果調 整傳輸參數。反之,若偵測到的能量屬於封包的能量,處理器140/440可根據此碰撞結果調整傳輸參數。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當碰撞偵測裝置120/420於時間區間T1偵測到能量,可通知無線收發裝置130/430,嘗試取消接下來的封包傳送排程。若偵測到能量的時間夠早,可成功取消接下來的封包傳送,以避免碰撞發生。若無法取消接下來的封包傳送,則可將此偵測結果紀錄下來,以供後續調整傳輸參數使用。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處理器140/440可根據時間區間T1、T2以及/或T3的偵測結果統計於時間區間T1、T2以及/或T3內所發生的碰撞次數,並且根據統計結果調整傳輸參數,其中傳輸參數可選自一群組包括一傳輸速率、一競爭視窗長度、一要求傳送/允許傳送之傳送機制之啟用、一重送機制之啟用、一封包聚合機制之啟用、一發送機會之使用、該發送機會之一時間長度、一傳輸功率、一傳輸頻寬以及一傳輸頻帶。
舉例而言,假設通訊裝置100/400於一既定時間區間內傳送的1000筆封包中有700筆傳送成功,300筆傳送失敗。於傳統技術中若僅根據此數據判斷,則極可能因為失敗率過高(30%)而決定降低傳輸速率。然而,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處理器140/440可根據偵測結果統計出於既定時間區間內發生碰撞的次數為250次,則處理器140/440可根據此統計結果重新計算真正的失敗率為6.7%,並根據此失敗率決定如何調整傳輸速率(其調整幅度將小於失敗率30%的情況),或者可決定無須調整傳輸速率。如此一來,可避免誤判需降低傳輸速率的情境。此外,處理器140/440亦可根據此統計結果判斷是否調整封包的傳輸時間,以避免再次發生碰撞。
舉另一例,在802.11系統中的等待時間是一個分散式協調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縮寫DCF)訊框間隔(DCF IFS,縮寫DIFS)加上 一段亂數產生的競爭視窗(Contention Window)。當處理器140/440根據統計結果發現碰撞機率過高,可調整競爭視窗的選取方式,例如,放大亂數選取的數值範圍,以調整競爭視窗長度,進而降低碰撞的機率。
舉又另一例,802.11通訊規範中定義了要求傳送(Request to Send,縮寫RTS)-允許傳送(Clear to Send,縮寫CTS)與CTS2SELF兩種傳送機制/保護機制,但並沒有指定使用的時機。處理器140/440可根據統計結果判斷是否啟用要求傳送/允許傳送等機制。例如,當碰撞率過高時,決定於後續的封包傳送啟用此機制。
舉又另一例,由於廣播封包(Broadcast或Multicast packet)無對應的確認回覆(Acknowledge),因此傳送端無法得知接收端是否正確收到廣播封包。因此,處理器140/440可根據統計結果判斷是否啟用重送機制。例如,當碰撞率過高時,決定重送廣播封包。
舉又另一例,處理器140/440可根據統計結果判斷是否啟用封包聚合(frame aggregation)機制,或者適度的調整封包聚合的個數,以達到最佳的通道使用效率。其中封包聚合係用以將多個封包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封包,如此可有效率的減少資源競爭的次數藉以提升通道使用效率。例如,當碰撞率過高時,決定於後續傳送停用封包聚合機制或者減少封包聚合的個數。
舉又另一例,802.11e(QoS)通訊規範中定義了發送機會(TxOP)來作為增加通道使用效率的手段,而參數TxOP limit代表了一次發送最大長度。在TxOP期間,封包會一個接著一個發送而不需要重新競爭通道使用權,然而,一旦在TxOP期間發生碰撞,很有可能會導致連續性的封包碰撞,進而影響通道使用效率。因此,處理器140/440可根據統計結果判斷是否使用發送機會,以及/或調整TxOP的時間長度。例如,當碰撞率過高時,決定於後續傳送停用發送機會或者縮短TxOP的時間長度。
舉又另一例,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將偵測到的能量強度告知處理器140/440,處理器140/440可根據此資訊判斷是否調整傳輸功率。例如,當干擾能量過高時,處理器140/440可增加傳輸功率,以提高後續傳送封包的訊雜比(SNR),減少傳送失敗率。
除上述之應用外,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執行全頻段的碰撞偵測。更具體的說,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利用一濾波器過濾自無線電介面接收到的信號,其中此濾波器之濾波範圍可被設定為通訊裝置100/400執行無線通訊所使用的整個頻帶,碰撞偵測裝置120/420根據濾波過的信號執行全頻段的碰撞偵測。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於多個子頻帶執行碰撞偵測。更具體的說,通訊裝置100/400執行無線通訊所使用的頻帶可被切分為複數個子頻帶,碰撞偵測裝置120/420可利用複數濾波器過濾自無線電介面接收到的信號,其中各濾波器之濾波範圍可被設定為對應之一子頻帶的範圍,用以分別濾出各個子頻帶的信號。碰撞偵測裝置120/420根據濾波過的信號對各個子頻帶執行碰撞偵測,並將各個子頻帶的偵測結果提供給處理器140/440。處理器140/440可根據偵測結果決定是否於後續傳送中使用較小的頻寬進行傳輸,及/或選擇碰撞次數較低的子頻帶進行傳輸,以降低碰撞的機率。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傳輸參數調整方法範例流程圖。
步驟610:通訊裝置決定傳送一封包。如上述,MAC層經由上述流程判斷通道為空閒後,決定傳送封包。
步驟620:於傳送該封包之前、傳送該封包之後及/或傳送該封包之過程中執行碰撞偵測。
步驟630:取得碰撞偵測結果。
步驟640:根據偵測結果調整至少一傳輸參數。
藉由結合本發明所提出之碰撞偵測以及傳輸參數調整機制,可有效率的偵測碰撞,並且可進一步的根據偵測結果正確地調整傳輸參數,使得傳輸效能可有效改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通訊裝置
110:天線
120:碰撞偵測裝置
130:無線收發裝置
140:處理器

Claims (10)

  1. 一種通訊裝置,包括:一無線收發裝置,用以傳送或接收無線訊號,該無線收發裝置包括:一碰撞偵測裝置,用以於該無線收發裝置傳送一封包之前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偵測一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以及一處理器,用以根據該偵測結果調整至少一傳輸參數,其中該第一時間區間涵蓋該無線收發裝置自一接收狀態轉換為一傳送狀態的一時間區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碰撞偵測裝置更於該無線收發裝置傳送該封包之後之一第二時間區間偵測該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並對應地產生該偵測結果,其中該第二時間區間起始於該無線收發裝置完成該封包之傳送之一時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時間區間涵蓋該無線收發裝置自該傳送狀態轉換為該接收狀態的一時間區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碰撞偵測裝置更於該第二時間區間偵測該無線傳輸通道內是否有符合一既定特徵之封包被傳送,並對應地產生該偵測結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碰撞偵測裝置更於該無線收發裝置傳送該封包之一第三時間區間執行該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的偵測與執行該無線傳輸通道內是否有符合一既定特徵之封包被傳送的偵測之至 少一者,並且對應地產生該偵測結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通訊裝置,更包括:一回授信號消除裝置,用以接收一偵測信號,並且根據該偵測信號與該無線收發裝置之一傳送信號產生一處理過的信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回授信號消除裝置藉由自該偵測信號減去該傳送信號以產生該處理過的信號,並且該碰撞偵測裝置根據該處理過的信號偵測於該第三時間區間該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及/或偵測於該第三時間區間該無線傳輸通道內是否有符合該既定特徵之封包被傳送。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根據該偵測結果統計於該第一時間區間內所發生的碰撞次數,並且根據統計結果調整該傳輸參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傳輸參數選自一群組包括一傳輸速率、一競爭視窗長度、一要求傳送/允許傳送之傳送機制之啟用、一重送機制之啟用、一封包聚合機制之啟用、一發送機會之使用、該發送機會之一時間長度、一傳輸功率、一傳輸頻寬以及一傳輸頻帶。
  10. 一種傳輸參數調整方法,包括:於一通訊裝置傳送一封包之前之一第一時間區間偵測一無線傳輸通道內的能量,並對應地產生一偵測結果;以及根據該偵測結果調整至少一傳輸參數, 其中該第一時間區間涵蓋該通訊裝置之一無線收發裝置自一接收狀態轉換為一傳送狀態的一時間區間。
TW109105127A 2020-02-18 2020-02-18 通訊裝置與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TWI733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5127A TWI733338B (zh) 2020-02-18 2020-02-18 通訊裝置與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US17/169,555 US11438928B2 (en) 2020-02-18 2021-02-08 Methods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5127A TWI733338B (zh) 2020-02-18 2020-02-18 通訊裝置與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3338B true TWI733338B (zh) 2021-07-11
TW202133590A TW202133590A (zh) 2021-09-01

Family

ID=77273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5127A TWI733338B (zh) 2020-02-18 2020-02-18 通訊裝置與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8928B2 (zh)
TW (1) TWI7333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666B (zh) * 2022-06-17 2023-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傳輸策略調整機制的無線通訊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5412B (zh) * 2021-11-12 2024-01-1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8445B (en) * 2004-11-23 2009-04-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201320656A (zh) * 2011-11-11 2013-05-16 Accton Technology Corp 無線網路裝置及其自動設定參數方法
WO2017116108A1 (en) * 2015-12-28 2017-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8923B (en) * 2001-06-12 2003-08-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Data regist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JP5773423B2 (ja) * 2011-06-14 2015-09-02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ネットワーク、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244558B2 (en) * 2014-02-14 2019-03-26 Nec Communication Systems,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transmission loss and collision detection
US9883529B2 (en) * 2015-06-19 2018-01-30 Intel IP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scheduled trigger frames
EP3372042A1 (en) * 2015-11-06 2018-09-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405980B2 (en) * 2018-09-28 2022-08-02 Apple Inc. Listen again after talk for broadcast/multi-cast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8445B (en) * 2004-11-23 2009-04-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I455543B (zh) * 2004-11-23 2014-10-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確保無線通信之方法及裝置
TW201320656A (zh) * 2011-11-11 2013-05-16 Accton Technology Corp 無線網路裝置及其自動設定參數方法
TWI466489B (zh) * 2011-11-11 2014-12-21 Accton Technology Corp 無線網路裝置及其自動設定參數方法
WO2017116108A1 (en) * 2015-12-28 2017-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666B (zh) * 2022-06-17 2023-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傳輸策略調整機制的無線通訊裝置及其無線通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38928B2 (en) 2022-09-06
US20210259017A1 (en) 2021-08-19
TW202133590A (zh)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9603B2 (en) Improv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n environment with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8031744B2 (en)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4701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virtual channel sensing
US7609712B2 (en) Frequency offset differential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US7945210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ducing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of network subscribers in radio networks
US20080144500A1 (en) Control frame feature on deman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508403B2 (ja) データを送信及び受信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TWI733338B (zh) 通訊裝置與傳輸參數調整方法
Xie et al. Semi-synchronous channel access for full-duplex wireless networks
CN111918408B (zh) 基于csma-ca退避算法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3316179A (zh) 通信装置与传输参数调整方法
JP2009194730A (ja)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衝突回避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Gan et al. Full duplex for next generation of 802.11
JP5786379B2 (ja) 無線オーディオ伝送方法
WO2021155954A1 (en) Transmitting data in unlicensed spectrum
JP2005244840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Segata et al. On the feasibility of collision detection in full-duplex 802.11 radio
TWI835593B (zh) 無線通訊裝置與干擾偵測方法
Yang et al. Reducing collision time and contention delay for wireless full-duplex
JP2017098676A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400275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radar mode for wi-fi devices
Elsherif et al. Full duplex radio in high density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22121681A1 (zh) 触发帧发送方法及装置
Zielinski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JP5900768B2 (ja) 無線データ伝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