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3086B -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及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及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3086B
TWI733086B TW108106387A TW108106387A TWI733086B TW I733086 B TWI733086 B TW I733086B TW 108106387 A TW108106387 A TW 108106387A TW 108106387 A TW108106387 A TW 108106387A TW I733086 B TWI733086 B TW I7330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tem
hole
stem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7091A (zh
Inventor
伊藤新治
林清信
小杉光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喜開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喜開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喜開理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3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30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16K11/071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comprising particular spool-valve sea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24Lift valves
    • F16K31/0627Lift valves with movable valve member positioned between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01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 F15B13/0405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for seat valves, i.e. poppe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 F16K11/04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lift valves with movable valve members positioned between valve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3Sliding valve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24Lift valves
    • F16K31/0634Lift valves with fixed seats positioned between movable valve me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6493Multi-way valve unit
    • Y10T137/86549Selective reciprocation or ro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具備閥體、具有第1閥芯的第1閥桿、具有第2閥芯的第2閥桿以及電磁閥。第1閥桿具有插通孔,第2閥桿具有插通到插通孔的插通部,該插通部具有形成有外螺紋的外周面,在插通孔形成有與外螺紋螺合的內螺紋孔。在與第1閥桿的卡合部卡合的治具使第1閥桿旋轉而使內螺紋孔相對於外螺紋螺進螺出時,第1閥桿相對於第2閥桿向軸線方向相對移動。提動式切換閥裝置還具備限制部,在使第1閥桿相對於第2閥桿在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之後,該限制部限制第1閥桿相對於第2閥桿在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

Description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及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和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
如圖13所示,例如日本特公昭54-38730號公報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0具有筒狀的閥體101。在閥體101形成有在閥體101的軸方向上貫通的貫通孔102。另外,在閥體101形成有與貫通孔102連通的供給口103、輸出口104以及排出口105。而且,在閥體101形成有在閥體101的軸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側的第1閥座106和第2閥座107。
另外,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0具有:第1閥桿108,具有相對於第1閥座106接觸或離開的第1閥芯108v;以及第2閥桿109,具有相對於第2閥座107接觸或離開的第2閥芯109v。第1閥桿108與第2閥桿109以同軸彼此連結。第1閥桿108和第2閥桿109收納在貫通孔102內並且能夠在貫通孔102內一體地在閥體101的軸方向上往復運動。
並且,例如,當第1閥桿108和第2閥桿109在貫通孔102內向閥體101的軸方向的一側移動時,第1閥芯108v入座到第1閥座106並且第2閥芯109v從第2閥座107離開。由此,經由貫通孔102的供給口103與輸出口104的連通被切斷並且輸出口104與排出口105經由貫通孔102連通。另外,例如,當第1閥桿108和第2閥桿109在貫通孔102內向閥體101的軸方向的另一側移動時,第1閥芯108v從第1閥座106離開並且第2閥芯109v入座到第2閥座107。由此,供給口103與輸出口104經由貫通孔102連通並且經由貫通孔102的輸出口104與排出口105的連通被切斷。
例如,既存在在第1閥座106或第2閥座107中產生閥體101的軸方向的尺寸公差的情況,也存在在第1閥桿108或第2閥桿109中產生軸線方向的尺寸公差的情況。由於這些尺寸公差積累,第1閥芯108v和第2閥芯109v的衝程公差有可能變大。當第1閥芯108v和第2閥芯109v的衝程公差變大時,在流體的流量產生偏差。另外,在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0具備電磁閥,該電磁閥具有線圈以及藉由線圈的勵磁而移動的柱塞,並且第1閥桿108和第2閥桿109伴隨柱塞的移動而一體地移動時,當第1閥芯108v和第2閥芯109v的衝程公差變大時,存在針對用於使柱塞移動的線圈的電力增大的可能性。
在第1閥桿108形成有內螺紋孔108h,在第2閥桿109形成有與內螺紋孔108h螺合的外螺紋109a。另外,第2閥桿109具有與第1閥桿108中的與第2閥桿109相對的端面108e抵接的台階面109e。並且,使外螺紋109a相對于內螺紋孔108h螺進直至第2閥桿109的台階面109e抵接到第1閥桿108的端面108e。第2閥桿109的台階面109e抵接到第1閥桿108的端面108e,從而在第1閥桿108的端面108e與第2閥桿109的台階面109e之間產生向彼此分離的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外螺紋109a的螺紋牙峰與內螺紋孔108h的螺紋牙峰在第1閥桿108和第2閥桿109的軸線方向上被彼此按壓。由此,在第1閥桿108與第2閥桿109之間產生緊固力,第1閥桿108與第2閥桿109被彼此連結。
因此,雖然第1閥桿108與第2閥桿109被螺紋緊固,但是由於需要使外螺紋109a相對于內螺紋孔108h螺進直至第2閥桿109的台階面109e抵接到第1閥桿108的端面108e,因此第1閥桿108與第2閥桿109的軸線方向上的相對位置被唯一地確定。因此,無法對應於第1閥座106或第2閥座107中的閥體101的軸方向的尺寸公差、或者第1閥桿108或第2閥桿109的軸線方向的尺寸公差來調整第1閥芯108v和第2閥芯109v的衝程。
本公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和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能夠抑制流體流量的偏差並且減少針對線圈的電力。
根據本公開的一方式,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具備:筒狀的閥體,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貫通孔貫通該閥體,該閥體包含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側的第1閥座和第2閥座;第1閥桿,具有構成為相對於該第1閥座接觸或離開的第1閥芯;第2閥桿,具有構成為相對於該第2閥座接觸或離開的第2閥芯;以及電磁閥,具有線圈以及構成為藉由該線圈的勵磁來移動的柱塞,該第1閥桿與該第2閥桿以同軸彼此連結,構成為伴隨該柱塞的移動而在該貫通孔內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一體地移動,該提動式切換閥裝置構成為藉由該第1閥芯相對於該第1閥座接觸或離開以及該第2閥芯相對於該第2閥座接觸或離開來切換流路,該第1閥桿具有在該第1閥桿的軸線方向上貫通的插通孔,該第2閥桿具有插通到該插通孔的插通部,該插通部具有形成有外螺紋的外周面,在該插通孔形成有與該外螺紋螺合的內螺紋孔,該第1閥桿具有以與治具卡合的方式構成的卡合部,在與該卡合部卡合的該治具使該第1閥桿旋轉而使該內螺紋孔相對於該外螺紋螺進螺出時,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向該軸線方向相對移動,該提動式切換閥裝置還具備限制部,在使用該治具使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在該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之後,該限制部限制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在該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
根據本公開的一方式,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準備筒狀的閥體,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貫通孔貫通該閥體,該閥體在該貫通孔內包含第1閥座和第2閥座,該第1閥座和第2閥座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側;在該貫通孔內配置第1閥桿和第2閥桿,該第1閥桿具有構成為藉由相對於該第1閥座接觸或離開來切換流路的第1閥芯,該第2閥桿具有構成為藉由相對於該第2閥座接觸或離開來切換流路的第2閥芯;在該貫通孔內配置電磁閥,該電磁閥具有線圈以及構成為藉由該線圈的勵磁來移動的柱塞;將具有外螺紋的該第2閥桿的插通部,插通到在該第1閥桿的軸線方向上貫通的該第1閥桿的插通孔;藉由使形成在該插通孔的內螺紋孔與該外螺紋螺合,從而將該第1閥桿與該第2閥桿以同軸彼此連結;使治具卡合到該第1閥桿的卡合部;藉由使用該治具使該第1閥桿旋轉來使該內螺紋孔相對於該外螺紋螺進螺出,從而使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向該軸線方向相對移動;以及在使用該治具使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向該軸線方向相對移動之後,使該緊固構件與該外螺紋或該內螺紋孔螺合,以便限制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向該軸線方向相對移動。
以下,參照附圖對一實施方式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具備機身11,該機身11具有長矩形筒狀的閥體12以及與閥體12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連結的長矩形筒狀的磁性蓋13。閥體12和磁性蓋13例如是合成樹脂材料製。由此,閥體12和磁性蓋13是非磁性材料製。
如圖2所示,在閥體12形成有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貫通的圓孔狀的貫通孔14。在閥體12形成有供給口15、第1輸出口16、第2輸出口17、第1排出口18以及第2排出口19。供給口15、第1輸出口16、第2輸出口17、第1排出口18以及第2排出口19分別與貫通孔14連通。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依次排列有第1排出口18、第1輸出口16、供給口15、第2輸出口17以及第2排出口19。供給口15、第1輸出口16、第2輸出口17、第1排出口18以及第2排出口19中的與貫通孔14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分別向閥體12的外面開口。本實施方式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為5埠切換閥。
貫通孔14具有第1大徑孔14a、第1內螺紋孔14b、第1中徑孔14c、小徑孔14d、第2中徑孔14e、第2內螺紋孔14f以及第2大徑孔14g。第1大徑孔14a、第1內螺紋孔14b、第1中徑孔14c、小徑孔14d、第2中徑孔14e、第2內螺紋孔14f以及第2大徑孔14g,以該順序從位於閥體12的軸方向一端的第1端面121向位於閥體12的軸方向另一端的第2端面122配置。第1大徑孔14a向閥體12的第1端面121開口。第2大徑孔14g向閥體12的第2端面122開口。第1大徑孔14a、第1內螺紋孔14b、第1中徑孔14c、小徑孔14d、第2中徑孔14e、第2內螺紋孔14f以及第2大徑孔14g為同軸。
第1大徑孔14a的內徑與第2大徑孔14g的內徑相同。第1中徑孔14c的內徑與第2中徑孔14e的內徑相同。第1中徑孔14c和第2中徑孔14e的內徑比第1大徑孔14a和第2大徑孔14g的內徑小。小徑孔14d的內徑比第1中徑孔14c和第2中徑孔14e的內徑小。閥體12具有將小徑孔14d與第1中徑孔14c連接並且在相對於閥體12的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環狀的第1台階面14h。另外,閥體12具有將小徑孔14d與第2中徑孔14e連接並且在相對於閥體12的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環狀的第2台階面14i。
在閥體12形成有從第1台階面14h向第1中徑孔14c突出的相當於第1閥座的圓環狀的第1供給閥座21。另外,在閥體12形成有從第2台階面14i向第2中徑孔14e突出的相當於第2閥座的圓環狀的第2供給閥座22。由此,第1供給閥座21和第2供給閥座22分別從第1台階面14h和第2台階面14i向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彼此分離的方向突出,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側。即,第1供給閥座21和第2供給閥座22在貫通孔14內從閥體12的內周面向閥體12的軸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一側延伸。第1供給閥座21和第2供給閥座22的內徑相同。第1供給閥座21和第2供給閥座22的內徑與小徑孔14d的內徑相同,第1供給閥座21和第2供給閥座22的內周面與小徑孔14d的內周面位於同一面上。
在閥體12安裝有圓筒狀的第1栓塞件23。第1栓塞件23具有圓板狀的底部23a以及從底部23a的外周部沿著貫通孔14的內周面延伸的圓筒狀的延伸部23b。底部23a具有封閉第1大徑孔14a的封閉部231a以及與第1內螺紋孔14b螺合的第1外螺紋部232a。延伸部23b從第1外螺紋部232a的外周緣沿著第1中徑孔14c延伸。第1栓塞件23藉由第1外螺紋部232a與第1內螺紋孔14b螺合而被安裝到閥體12的貫通孔14。
延伸部23b的內徑與小徑孔14d的內徑相同。在底部23a形成有與延伸部23b的內側連通的圓孔狀的凹部23c。凹部23c的內徑比延伸部23b的內徑小。延伸部23b穿過第1排出口18中的向貫通孔14的開口周圍,延伸到第1輸出口16中的向貫通孔14的開口周圍。延伸部23b的內側與貫通孔14連通。在延伸部23b中的與第1排出口18相對的部分形成有連通孔23d。
在延伸部23b的外周面安裝有圓環狀的第1密封構件24a。詳細而言,第1密封構件24a配置在貫通孔14的內周面中的第1輸出口16和第1排出口18之間的部分與延伸部23b的外周面之間。並且,藉由第1密封構件24a,限制第1輸出口16與第1排出口18之間的流體經由貫通孔14的內周面中的第1輸出口16和第1排出口18之間的部分與延伸部23b的外周面之間洩漏。
另外,在底部23a的外周面安裝有圓環狀的第2密封構件24b。詳細而言,第2密封構件24b配置在貫通孔14的內周面中的相對於第1排出口18位於第1輸出口16相反側的部分與底部23a的外周面之間。並且,藉由第2密封構件24b,限制來自第1排出口18的流體經由貫通孔14的內周面中的相對於第1排出口18位於第1輸出口16相反側的部分與底部23a的外周面之間洩漏。
延伸部23b的前端面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與第1台階面14h相對。在延伸部23b的前端面突出設置有圓環狀的第1排出閥座25。第1排出閥座25設置在貫通孔14內並且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與第1供給閥座21相對配置。由此,第1栓塞件23為具有第1排出閥座25的第1閥座形成體。第1排出閥座25的內徑與延伸部23b的內徑相同,第1排出閥座25的內周面與延伸部23b的內周面位於同一面上。由此,第1排出閥座25的內徑與第1供給閥座21的內徑相同。在貫通孔14中的第1供給閥座21與第1排出閥座25之間,形成有第1閥室26。由此,貫通孔14具有形成在第1供給閥座21與第1排出閥座25之間的第1閥室26。
在閥體12安裝有圓筒狀的第2栓塞件33。第2栓塞件33具有圓筒狀的主體部33a以及從主體部33a的外周部沿著貫通孔14的內周面延伸的圓筒狀的延伸部33b。主體部33a具有嵌入到第1大徑孔14a的嵌入部331a以及與第2內螺紋孔14f螺合的第2外螺紋部332a。延伸部33b從第2外螺紋部332a的外周緣沿著第2中徑孔14e延伸。第2栓塞件33藉由第2外螺紋部332a與第2內螺紋孔14f螺合而安裝到閥體12的貫通孔14。
延伸部33b的內徑與小徑孔14d的內徑相同。在主體部33a形成有:圓孔狀的導孔33c,與延伸部33b的內側連通;以及大徑孔33d,與導孔33c中的位於延伸部33b相反側的端部連通,並且內徑比導孔33c大。延伸部33b穿過第2排出口19中的向貫通孔14的開口周圍,延伸到第2輸出口17中的向貫通孔14的開口周圍。延伸部33b的內側與貫通孔14連通。在延伸部33b中的與第2排出口19相對的部分形成有連通孔33e。
在延伸部33b的外周面安裝有圓環狀的第1密封構件34a。詳細而言,第1密封構件34a配置在貫通孔14的內周面中的第2輸出口17和第2排出口19之間的部分與延伸部33b的外周面之間。並且,藉由第1密封構件34a,限制第2輸出口17與第2排出口19之間的流體經由貫通孔14的內周面中的第2輸出口17和第2排出口19之間的部分與延伸部33b的外周面之間洩漏。
另外,在主體部33a的外周面安裝有圓環狀的第2密封構件34b。詳細而言,第2密封構件34b配置在貫通孔14的內周面中的相對於第2排出口19位於第2輸出口17相反側的部分與主體部33a的外周面之間。並且,藉由第2密封構件34b,限制來自第2排出口19的流體經由貫通孔14的內周面中的相對於第2排出口19位於第2輸出口17相反側的部分與主體部33a的外周面之間的洩漏。
延伸部33b的前端面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與第2台階面14i相對。在延伸部33b的前端面突出設置有圓環狀的第2排出閥座35。第2排出閥座35設置在貫通孔14內並且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與第2供給閥座22相對配置。由此,第2栓塞件33為具有第2排出閥座35的第2閥座形成體。第2排出閥座35的內徑與延伸部33b的內徑相同,第2排出閥座35的內周面與延伸部33b的內周面位於同一面上。由此,第2排出閥座35的內徑與第2供給閥座22的內徑相同。在貫通孔14中的第2供給閥座22與第2排出閥座35之間形成有第2閥室36。由此,貫通孔14具有形成在第2供給閥座22與第2排出閥座35之間的第2閥室36。
供給口15與貫通孔14的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位於第1供給閥座21與第2供給閥座22之間的部分、即小徑孔14d連通。第1輸出口16與第1閥室26連通。第2輸出口17與第2閥室36連通。第1排出口18與貫通孔14中的相對於第1閥室2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連通。第2排出口19與貫通孔14中的相對於第2閥室3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連通。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具有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為金屬製。第1閥桿40具有第1閥芯41。即,第1閥桿40與第1閥芯41連結。第1閥芯41收納在第1閥室26。第2閥桿50具有第2閥芯51。即,第2閥桿50與第2閥芯51連結。第2閥芯51收納在第2閥室36。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以同軸彼此連結並且能夠在貫通孔14內一體地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往復運動。
第1閥桿40具有圓柱狀的軸部42以及從軸部42的外周面突出的圓環狀的大徑部43。軸部42穿過小徑孔14d、第1中徑孔14c以及延伸部23b的內側進入到凹部23c內。軸部42的外徑比凹部23c的內徑稍小。凹部23c的內周面是在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一體地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移動時與軸部42的外周面滑動接觸而引導第1閥桿40向閥體12的軸方向的移動的引導面。
第1閥芯41為橡膠製且為圓環狀,以覆蓋大徑部43的外周面的方式安裝在大徑部43。第1閥芯41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配置在第1供給閥座21和第1排出閥座25之間。第1閥芯41能夠相對於第1供給閥座21和第1排出閥座25接觸或離開。
如圖3A和圖3B所示,大徑部43具有圓環狀的台階部43a以及從台階部43a的外周面突出的環狀的凸緣部43b。凸緣部43b的外周面包含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平坦面狀的一對平面部43c。
如圖4A和圖4B所示,第1閥芯41覆蓋台階部43a的外周面、凸緣部43b中的位於第1閥桿40的軸線方向兩側的兩端面以及凸緣部43b的外周面中的除了一對平面部43c以外的部位。由此,作為第1閥桿40的一部分的一對平面部43c從第1閥芯41的外周面露出。一對平面部43c稍微從第1閥芯41的外周面突出。
如圖2所示,軸部42具有在第1閥桿40的軸線方向上貫通的插通孔44。在插通孔44形成有內螺紋孔45。內螺紋孔45位於插通孔44中的靠近第1栓塞件23的凹部23c的端部。
第2閥桿50具有圓柱狀的引導部52、外徑比引導部52的外徑大的大徑部53以及從大徑部53向與引導部52相反的一側延伸的圓柱狀的軸部54。第2閥桿50穿過第2栓塞件33的大徑孔33d、導孔33c、延伸部33b的內側、第2中徑孔14e以及小徑孔14d。第2閥桿50的軸部54插通到第1閥桿40的插通孔44。
在引導部52中的位於大徑部53相反側的端面形成有止轉用凹部52a。止轉用凹部52a例如為切槽。引導部52的外徑比導孔33c的內徑稍小。導孔33c的內周面是在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一體地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移動時與引導部52的外周面滑動接觸而引導第2閥桿50向閥體12的軸方向的移動的引導面。由此,第1閥桿40被凹部23c支承並且第2閥桿50被導孔33c支承,從而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能夠在相對於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中的軸線方向的傾斜被限制的狀態下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往復運動。
第2閥芯51為橡膠製且為圓環狀,以覆蓋大徑部53的外周面的方式安裝在大徑部53。第2閥芯51在閥體12的軸方向上配置在第2供給閥座22和第2排出閥座35之間。第2閥芯51能夠相對於第2供給閥座22和第2排出閥座35接觸或離開。
軸部54具有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紋55的插通部56。插通部56為軸部54中的位於大徑部53相反側的端部。外螺紋55與第1閥桿40的內螺紋孔45螺合。因此,內螺紋孔45與外螺紋55螺合。插通部56的前端部比第1閥桿40中的與凹部23c相對的端面40e更突出,位於凹部23c的內側。
在軸部54與插通孔44之間設置有密封部50s。密封部50s為圓環狀且為橡膠製。密封部50s安裝在軸部54的外周面。並且,藉由密封部50s,限制流體經由軸部54的外周面與插通孔44的內周面之間洩漏。
在插通部56的前端部的外螺紋55,螺合有作為緊固構件的螺母57。螺母57收納在凹部23c內。螺母57與第1閥桿40的端面40e抵接。螺母57抵接到第1閥桿40的端面40e,從而在第1閥桿40的端面40e與螺母57之間產生向彼此分離的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由此,外螺紋55的螺紋牙峰與內螺紋孔45的螺紋牙峰在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的軸線方向上被彼此按壓,並且螺母57的螺紋牙峰與外螺紋55的螺紋牙峰在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的軸線方向上被彼此按壓。並且,在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之間產生經由螺母57的緊固力,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被彼此連結。
如圖5所示,螺母57的外周面由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平坦面狀的一對直線部57a、將一對直線部57a的第1端部彼此連接的圓弧狀的第1曲面部57b以及將一對直線部57a的第2端部彼此連接的圓弧狀的第2曲面部57c形成。
如圖2所示,在凹部23c內收納有閥彈簧58。閥彈簧58介於螺母57與凹部23c的底面之間。閥彈簧58向第1閥芯41從第1排出閥座25分離並且第2閥芯51從第2供給閥座22分離的方向對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施加力。
在閥體12形成有連通第1排出口18與第2排出口19之間的連通流路59。連通流路59具有第1流路59a、第2流路59b以及第3流路59c。第1流路59a向貫通孔14中的與第1排出口18相對的部分開口。第2流路59b向貫通孔14中的與第2排出口19相對的部分開口。第3流路59c將第1流路59a中的位於貫通孔14相反側的端部與第2流路59b中的位於貫通孔14相反側的端部連接。由此,貫通孔14中的相對於第1閥室2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與貫通孔14中的相對於第2閥室3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經由連通流路59而連通。由此,貫通孔14中的、相對於第1閥室2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以及相對於第2閥室3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成為相同的壓力。
如圖1所示,磁性蓋13具有底壁13a以及從底壁13a的周緣部延伸的周壁13b。周壁13b的軸線與貫通孔14的軸心一致。在底壁13a形成有孔13c。孔13c的軸心與周壁13b的軸線一致。
在磁性蓋13埋設有作為磁性材料製的磁性框架60。磁性框架60具有沿著磁性蓋13的底壁13a的內表面延伸的板狀的底部60a以及從底部60a的周緣部沿著磁性蓋13的周壁13b延伸的筒狀的延伸部60b。磁性框架60藉由延伸部60b被埋入到磁性蓋13的周壁13b而與磁性蓋13成為一體化。延伸部60b的內周面中的前端側的部位,從磁性蓋13的周壁13b的內周面露出。在底部60a形成有鐵芯用內螺紋孔60c。鐵芯用內螺紋孔60c相比于孔13c更靠內側。鐵芯用內螺紋孔60c的軸心與孔13c的軸心一致。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具備電磁閥61。電磁閥61具有線圈62、固定鐵芯63、柱塞64以及柱塞彈簧65。固定鐵芯63和柱塞64為磁性材料製。在磁性蓋13內收納有捲繞線圈62的筒狀的線圈骨架66。線圈骨架66的軸線與磁性蓋13的周壁13b的軸線一致。
固定鐵芯63收納在磁性蓋13內。固定鐵芯63具有軸部63a以及從軸部63a的端部向相對於軸部63a的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環狀的凸緣部63b。軸部63a從磁性蓋13的底壁13a向線圈骨架66的內側插入。軸部63a的軸線方向的長度比線圈骨架66的軸線方向的長度短。軸部63a中的位於凸緣部63b相反側的端面63e為平坦面狀。在凸緣部63b的外周面,形成有與鐵芯用內螺紋孔60c螺合的鐵芯外螺紋63c。並且,鐵芯外螺紋63c與鐵芯用內螺紋孔60c螺合,從而固定鐵芯63安裝到磁性框架60的底部60a。
柱塞64為從線圈骨架66的內側向貫通孔14內突出的柱狀。柱塞64比固定鐵芯63靠近閥體12。柱塞64的軸線與固定鐵芯63的軸部63a的軸線一致。柱塞64中的與固定鐵芯63相對的端面64a為平坦面狀。柱塞64的端面64a能夠與固定鐵芯63的軸部63a的端面63e面接觸。柱塞64中的位於固定鐵芯63相反側的端面64b能夠與第2閥桿50接觸或離開。在柱塞64的外周面中的位於固定鐵芯63相反側的端部突出有環狀的凸緣部64c。凸緣部64c位於貫通孔14的內側。
在磁性框架60的前端側的內側配置有筒狀的磁芯67。磁芯67在柱塞64的軸線方向上比線圈骨架66靠閥體12的附近。磁芯67的外周面與磁性框架60的延伸部60b的內周面中的前端側的部位接觸。柱塞64穿過磁芯67的內側。
柱塞彈簧65介於磁芯67與柱塞64的凸緣部64c之間。柱塞彈簧65的一端被磁芯67的端面支承,並且柱塞彈簧65的另一端被柱塞64的凸緣部64c支承。柱塞彈簧65向柱塞64的端面64a相對於固定鐵芯63的軸部63a的端面63e分離的方向對柱塞64施加力。柱塞彈簧65的施力比閥彈簧58的施力大。
如圖6所示,當向線圈62進行通電時,線圈62的磁動勢向使柱塞64朝向固定鐵芯63吸附的方向作用,線圈62的磁動勢對抗柱塞彈簧65的施力,使得柱塞64向柱塞64的端面64a靠近固定鐵芯63的軸部63a的端面63e的方向移動。由此,柱塞64藉由線圈62的勵磁而移動。
而且,柱塞64向柱塞64的端面64a靠近固定鐵芯63的軸部63a的端面63e的方向移動,柱塞64的端面64a被吸附到固定鐵芯63的軸部63a的端面63e。由此,固定鐵芯63的軸部63a的端面63e為吸附柱塞64的吸附面。
如上所述,閥彈簧58向第1閥芯41從第1排出閥座25分離並且第2閥芯51從第2供給閥座22分離的方向對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施加力。如圖7所示,伴隨柱塞64的移動,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向第1閥芯41從第1排出閥座25分離並且第2閥芯51從第2供給閥座22分離的方向移動,第1閥芯41入座到第1供給閥座21並且第2閥芯51入座到第2排出閥座35。由此,經由小徑孔14d和第1閥室26的、供給口15與第1輸出口16之間的連通被切斷,並且第1輸出口16與第1排出口18經由第1閥室26、延伸部23b的內側以及連通孔23d連通。另外,供給口15與第2輸出口17經由小徑孔14d和第2閥室36連通,並且經由第2閥室36、延伸部33b的內側以及連通孔33e的、第2輸出口17與第2排出口19之間的連通被切斷。
此時,從供給口15供給的流體的壓力,經由小徑孔14d分別作用到第1閥芯41和第2閥芯51。此處,由於第1供給閥座21的內徑與第2供給閥座22的內徑相同,因此第1閥芯41中的與第1供給閥座21相對的地方的受壓面積與第2閥芯51中的與第2供給閥座22相對的地方的受壓面積變得相同,從而小徑孔14d中的流體作用到第1閥芯41的壓力和小徑孔14d中的流體作用到第2閥芯51的壓力被抵消。另外,由於第1排出閥座25的內徑與第2排出閥座35的內徑相同,因此第1閥芯41中的與第1排出閥座25相對的地方的受壓面積與第2閥芯51中的與第2排出閥座35相對的地方的受壓面積變得相同。並且,貫通孔14中的、相對於第1閥室2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以及相對於第2閥室3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成為相同的壓力。因此,第1排出閥座25的內側的流體作用到第1閥芯41的壓力與第2排出閥座35的內側的流體作用到第2閥芯51的壓力被抵消。由此,能夠將為了使第1閥芯41入座到第1供給閥座21並且使第2閥芯51入座到第2排出閥座35而對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施加力的閥彈簧58的施力設定為小。
如圖1和圖2所示,當停止向線圈62的通電時,線圈62的磁動勢消失,柱塞64藉由柱塞彈簧65的施力而向柱塞64的端面64a從固定鐵芯63的軸部63a的端面63e分離的方向移動,對抗閥彈簧58的施力而按壓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並且,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向第1閥芯41從第1供給閥座21分離且第2閥芯51從第2排出閥座35分離的方向移動,第1閥芯41入座到第1排出閥座25且第2閥芯51入座到第2供給閥座22。由此,供給口15與第1輸出口16經由小徑孔14d和第1閥室26連通,並且經由第1閥室26、延伸部23b的內側以及連通孔23d的、第1輸出口16與第1排出口18之間的連通被切斷。另外,經由小徑孔14d和第2閥室36的、供給口15與第2輸出口17之間的連通被切斷,並且第2輸出口17與第2排出口19經由第2閥室36、延伸部33b的內側以及連通孔33e連通。
此時,小徑孔14d中的流體作用到第1閥芯41的壓力與小徑孔14d中的流體作用到第2閥芯51的壓力被抵消,並且第1排出閥座25的內側的流體作用到第1閥芯41的壓力與第2排出閥座35的內側的流體作用到第2閥芯51的壓力被抵消。由此,能夠將為了使第1閥芯41入座到第1排出閥座25且使第2閥芯51入座到第2供給閥座22而對柱塞64施加力的柱塞彈簧65的施力設定為小。
如上所述,在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中,能夠藉由進行第1閥芯41中的相對於第1供給閥座21的接觸或離開以及第2閥芯51中的相對於第2供給閥座22的接觸或離開來切換流路。
接著,對本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
參照圖8A對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的組裝順序進行說明。首先,使第2閥桿50穿過閥體12的第2端面122中的開口並插入到貫通孔14,將第2閥桿50配置在貫通孔14內。接著,藉由使第2栓塞件33的第2外螺紋部332a與第2內螺紋孔14f螺合,從而將第2栓塞件33安裝到閥體12。此時,第2閥桿50被導孔33c支承。
接著,在第2閥桿50的止轉用凹部52a插入止轉用治具71。止轉用治具71具有:主體部71a;平板狀的插入部71b,從主體部71a突出;以及施力彈簧71c,設置在主體部71a中的與插入部71b相反的一側。施力彈簧71c的施力設定為比閥彈簧58的施力大。並且,止轉用治具71在插入部71b被插入到止轉用凹部52a的狀態下,藉由施力彈簧71c的施力,向第2閥芯51靠近第2供給閥座22的方向對第2閥桿50施加力。第2閥桿50成為在第2閥芯51入座到第2供給閥座22的狀態下,藉由止轉用治具71而被止轉的狀態。
接著,以第2閥桿50的軸部54插通到第1閥桿40的插通孔44的方式,將第1閥桿40配置在貫通孔14內。並且,使用調整用治具72,使第1閥桿40的內螺紋孔45相對於第2閥桿50的外螺紋55螺進。
調整用治具72具有圓筒狀的主體部72a以及從主體部72a的軸方向的第1端面72b突出的板狀的一對接觸部72c。主體部72a具有密封安裝孔72d、導孔72e以及貫插孔72f。密封安裝孔72d、導孔72e以及貫插孔72f,從主體部72a的第1端面72b到主體部72a的軸方向的第2端面72g按照該順序形成在主體部72a。密封安裝孔72d、導孔72e以及貫插孔72f為圓孔狀。
密封安裝孔72d向主體部72a的第1端面72b開口。貫插孔72f向主體部72a的第2端面72g開口。導孔72e的一端與密封安裝孔72d連通,並且導孔72e的另一端與貫插孔72f連通。密封安裝孔72d的內徑比導孔72e的內徑和貫插孔72f的內徑大。導孔72e的內徑比貫插孔72f的內徑小。導孔72e的內徑比軸部42的外徑稍大。即,導孔72e的內徑與第1栓塞件23的凹部23c的內徑相同。並且,導孔72e的內周面是在使內螺紋孔45相對於外螺紋55螺進螺出而使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向軸線方向相對移動時與軸部42的外周面滑動接觸而引導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向軸線方向移動的引導面。
在密封安裝孔72d的內周面安裝有環狀的密封構件72h。密封構件72h配置在軸部42的外周面與密封安裝孔72d的外周面之間。另外,在主體部72a的外周面安裝有環狀的密封構件72i。密封構件72i配置在主體部72a的外周面與貫通孔14的內周面之間。
如圖8B所示,一對接觸部72c分別具有平坦面狀的接觸面72k。兩個接觸面72k彼此平行地延伸,並且在相對於主體部72a的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對。
如圖9A和圖9B所示,一對接觸部72c的接觸面72k彼此的寬度比第1閥桿40的大徑部43中的一對平面部43c彼此的寬度稍大。一對接觸部72c的接觸面72k分別與第1閥桿40的大徑部43中的一對平面部43c面接觸。
並且,當在使一對接觸部72c的接觸面72k分別與一對平面部43c面接觸的狀態下使調整用治具72旋轉時,第1閥桿40與調整用治具72一起旋轉。此時,第2閥桿50成為藉由止轉用治具71而被止轉的狀態,因此內螺紋孔45能夠相對於外螺紋55螺進螺出。由此,一對平面部43c為在使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向軸線方向相對移動時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的卡合部。詳細而言,調整用治具72為在使內螺紋孔45相對於外螺紋55螺進螺出而使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向軸線方向相對移動時為了使第1閥桿40旋轉而使用的治具。因此,第1閥桿40具有卡合部。
當使調整用治具72向正方向旋轉時,第1閥桿40與調整用治具72一起向正方向旋轉,內螺紋孔45相對於外螺紋55螺進。並且,使調整用治具72旋轉直至內螺紋孔45相對於外螺紋55螺進而第1閥芯41入座到第1供給閥座21。
接著,在第1閥芯41入座到第1供給閥座21的狀態下,從供給口15供給流體。並且,在從供給口15供給流體的狀態下,使調整用治具72向反方向旋轉,使第1閥桿40與調整用治具72一起向反方向旋轉,使內螺紋孔45相對於外螺紋55螺出。由此,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移動,第1閥芯41慢慢從第1供給閥座21分離。
隨著第1閥芯41從第1供給閥座21分離,從供給口15經由小徑孔14d和第1閥室26輸出到第1輸出口16的流體的流量增大。並且,例如,使用對輸出到第1輸出口16的流體的流量進行檢測的未圖示的流量感測器,對輸出到第1輸出口16的流體的流量進行檢測,當輸出到第1輸出口16的流體的流量達到預先設定的流量時,使調整用治具72的旋轉停止。由此,將第1閥芯41的衝程調整到預先設定的衝程。
如圖10A和圖10B所示,使用緊固用治具73將螺母57與外螺紋55螺合。緊固用治具73具有:圓柱狀的插入部73a,插入到調整用治具72的貫插孔72f;以及操作部73b,連續於插入部73a並且用於對緊固用治具73進行旋轉操作。插入部73a的軸方向的長度設定為貫插孔72f的軸方向的長度以上。插入部73a的外徑與貫插孔72f的內徑相同。
在插入部73a中的位於操作部73b相反側的端面,形成有收納螺母57的收納凹部73c。如圖10B所示,收納凹部73c的內周面具有沿著螺母57的一對直線部57a延伸的一對接觸面73d、沿著螺母57的第1曲面部57b延伸的第1曲面73e以及沿著螺母57的第2曲面部57c延伸的第2曲面73f。一對接觸面73d分別與一對直線部57a面接觸。第1曲面73e與第1曲面部57b面接觸。第2曲面73f與第2曲面部57c面接觸。由此,當操作部73b被旋轉操作而緊固用治具73旋轉時,螺母57能夠在相對於緊固用治具73被止轉的狀態下與緊固用治具73一起旋轉。
如圖11所示,藉由將插入部73a插入到貫插孔72f,並且使緊固用治具73旋轉,從而使螺母57相對於外螺紋55螺進,使螺母57抵接到第1閥桿40的端面40e。此時,由於調整用治具72的一對接觸部72c的接觸面72k分別與一對平面部43c面接觸,因此第1閥桿40藉由調整用治具72而被止轉。由此,一對平面部43c為在將螺母57與外螺紋55螺合時,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來限制第1閥桿40的旋轉的止轉部。因此,第1閥桿40具有止轉部。
並且,螺母57與第1閥桿40的端面40e抵接,從而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被彼此連結,限制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在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因此,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具備作為限制部的螺母57,在使用調整用治具72使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在軸線方向相對移動之後,藉由螺母57來限制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在軸線方向上進一步相對移動。
由此,在第1閥芯41的衝程被調整為預先設定的衝程的狀態下,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被彼此連結。並且,在將插入部73a從貫插孔72f拉出,並且將調整用治具72從貫通孔14拉出,將閥彈簧58收納在凹部23c內的狀態下,將第1栓塞件23的第1外螺紋部232a與第1內螺紋孔14b螺合。此時,使第1外螺紋部232a相對於第1內螺紋孔14b螺進,直至第1排出閥座25抵接到第1閥芯41。
並且,將止轉用治具71的插入部71b從止轉用凹部52a拉出。由此,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藉由閥彈簧58的施力,向第1閥芯41從第1排出閥座25分離並且第2閥芯51從第2供給閥座22分離的方向移動。並且,以如下方式對第2栓塞件33的位置進行微調整:使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移動,直到輸出到第1輸出口16的流體的流量成為零為止、即第1閥芯41入座到第1供給閥座21為止,最後第2排出閥座35抵接到第2閥芯51。由此,第2閥芯51的衝程被調整為預先設定的衝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能夠得到以下的效果。
(1)第1閥桿40具有一對平面部43c,該一對平面部43c在使內螺紋孔45相對於外螺紋55螺進螺出而使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向軸線方向相對移動時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並且,在使用調整用治具72使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向軸線方向相對移動,將第1閥芯41和第2閥芯51的衝程調整為預先設定的衝程之後,藉由螺母57來限制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在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在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中,例如,存在產生第1供給閥座21或第2供給閥座22中的閥體12的軸方向的尺寸公差、或者第1閥桿40或第2閥桿50的軸線方向的尺寸公差等的情況。即使這些尺寸公差積累,也能夠將第1閥芯41和第2閥芯51的衝程調整為預先設定的衝程。由此,能夠避免尺寸公差積累而第1閥芯41和第2閥芯51的衝程公差變大的情況,能夠在抑制流體的流量的偏差的同時減少用於使柱塞64移動的針對線圈62的電力。
(2)作為緊固構件的螺母57為限制部,在使用調整用治具72使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在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之後,該限制部限制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在軸線方向上進一步相對移動。基於此,例如,與作為限制部使用將第1閥桿40的插通孔44與第2閥桿50之間黏接的黏接劑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進行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的組裝。並且,由於在第2閥桿50與插通孔44之間設置有密封部50s,因此能夠藉由密封部50s抑制流體從第2閥桿50與插通孔44之間洩漏。而且,第1閥桿40具有作為止轉部的一對平面部43c,在將螺母57與外螺紋55螺合時,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來限制第1閥桿40的旋轉。由此,在將螺母57與外螺紋55螺合時,能夠避免第1閥桿40與螺母57一起旋轉。
(3)一對平面部43c為卡合部,在使內螺紋孔45相對於外螺紋55螺進螺出而使第1閥桿40相對於第2閥桿50向軸線方向相對移動時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一對平面部43c為止轉部,在將螺母57與外螺紋55螺合時,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來限制第1閥桿40的旋轉。即,一對平面部43c即是卡合部也是止轉部。基於此,與將卡合部和止轉部分開設置在第1閥桿40的情況相比,能夠簡化第1閥桿40的結構。
(4)從第1閥芯41露出的一對平面部43c為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的卡合部。基於此,例如,與在能夠彈性變形的橡膠製的第1閥芯41設置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的卡合部來使調整用治具72與卡合部卡合的情況相比,能夠使卡合部與調整用治具72的卡合狀態穩定。
(5)螺母57與第1閥桿40的端面40e抵接,從而在第1閥桿40的端面40e與螺母57之間產生向彼此分離的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由此,外螺紋55的螺紋牙峰和內螺紋孔45的螺紋牙峰在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的軸線方向上被彼此按壓,並且螺母57的螺紋牙峰和外螺紋55的螺紋牙峰在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的軸線方向上被彼此按壓。並且,在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之間產生經由螺母57的緊固力,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被彼此連結。基於此,在外螺紋55與內螺紋孔45之間,在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的移動方向上沒有齒隙的狀態下,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被連結,因此能夠使第1閥桿40與第2閥桿50的連結強固。
(6)由於能夠將第1閥芯41和第2閥芯51的衝程調整為預先設定的衝程,因此例如無需嚴格管理第1供給閥座21和第2供給閥座22中的閥體12的軸方向的尺寸公差以及第1閥桿40和第2閥桿50的軸線方向的尺寸公差等,能夠減少製造成本。
(7)由於藉由對第1閥芯41和第2閥芯51的衝程進行調整,能夠對流體的流量進行調整,因此無需另外製造流體的流量不同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因此能夠減少製造成本。
另外,也可藉由如下所述變更上述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限制部也可以是作為緊固構件的止動螺絲80,與內螺紋孔45螺合,抵接到作為第2閥桿50的端面的插通部56的前端面56e。此時,第1閥桿40的端面40e比插通部56的前端面56e更突出。在將止動螺絲80與內螺紋孔45螺合時,一對平面部43c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來限制第1閥桿40的旋轉。
在對第1閥芯41的衝程進行調整時,雖然在使第1閥芯41入座到第1供給閥座21的狀態下,從供給口15供給流體,使調整用治具72向反方向旋轉,使第1閥芯41慢慢從第1供給閥座21分離,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在對第1閥芯41的衝程進行調整時,也可以在第1閥芯41從第1供給閥座21分離的狀態下,從供給口15供給流體,使調整用治具72向正方向旋轉,使第1閥芯41慢慢靠近第1供給閥座21。隨著第1閥芯41靠近第1供給閥座21,從供給口15經由小徑孔14d和第1閥室26而輸出到第1輸出口16的流體的流量減少。並且,當輸出到第1輸出口16的流體的流量達到預先設定的流量時,使調整用治具72的旋轉停止。由此,第1閥芯41的衝程被調整為預先設定的衝程。
第1閥芯41和第2閥芯51也可以不是圓環狀。
限制部不限定於螺母57。例如,限制部也可以是將第1閥桿40的插通孔44與第2閥桿50之間黏接的黏接劑。此時,黏接劑也可以作為配置在第2閥桿50與插通孔44之間的密封部來發揮功能,因此可以不在第2閥桿50與插通孔44之間設置密封部50s,能夠減少部件個數。
一對平面部43c也可以不是例如在將螺母57與外螺紋55螺合時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來限制第1閥桿40的旋轉的止轉部。總之,也可以在第1閥桿40分開設置卡合部和止轉部。
例如,也可以在第1閥芯41設置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的卡合部來使調整用治具72與卡合部卡合。
也可以在第1閥桿40設置多個凹部或多個凸部來作為卡合部。並且,也可以是第1閥桿40的多個凹部或多個凸部藉由設置在調整用治具72的多個凸部或多個凹部被嵌入而與調整用治具72卡合。另外,也可以是設置在第1閥桿40的多個凹部或多個凸部為止轉部。總之,也可以適當變更卡合部和止轉部的結構。
也可以是止轉用凹部52a為多角形孔狀。此時,插入到止轉用凹部52a的止轉用治具71的插入部71b可以是多角形柱狀。
第1供給閥座21的內徑與第2供給閥座22的內徑也可以不同。
第1排出閥座25的內徑與第2排出閥座35的內徑也可以不同。
也可以不在閥體12形成連通流路59,貫通孔14中的、相對於第1閥室2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以及相對於第2閥室36位於供給口15相反側的部分也可以不成為相同的壓力。
第1排出口18與第2排出口19也可以藉由形成在閥體12的通路來連通。此時,第1排出口18和第2排出口19之一者中的位於貫通孔14相反側的端部也可以不向閥體12的外面開口。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10也可以是例如供給口、輸出口、排出口在閥體12上各形成有一個的3埠切換閥。
10‧‧‧提動式切換閥裝置 11‧‧‧機身 12‧‧‧閥體 13‧‧‧磁性蓋 14‧‧‧貫通孔 14f‧‧‧第2內螺紋孔 15‧‧‧供給口 16‧‧‧第1輸出口 17‧‧‧第2輸出口 18‧‧‧第1排出口 19‧‧‧第2排出口 21‧‧‧第1供給閥座 22‧‧‧第2供給閥座 25‧‧‧第1排出閥座 33‧‧‧延伸部 33c‧‧‧導孔 35‧‧‧第2排出閥座 40‧‧‧第1閥桿 40e‧‧‧端面 41‧‧‧第1閥芯 43c‧‧‧平面部 44‧‧‧插通孔 45‧‧‧內螺紋孔 50‧‧‧第2閥桿 50s‧‧‧密封部 51‧‧‧第2閥芯 52a‧‧‧止轉用凹部 54‧‧‧軸部 55‧‧‧外螺紋 56‧‧‧插通部 57‧‧‧螺母 61‧‧‧電磁閥 62‧‧‧線圈 64‧‧‧柱塞 71‧‧‧止轉用治具 71a‧‧‧主體部 71b‧‧‧插入部 71c‧‧‧施力彈簧 72‧‧‧調整用治具 72a‧‧‧主體部 72b‧‧‧第1端面 72d‧‧‧密封安裝孔 72e‧‧‧導孔 72f‧‧‧貫插孔 72g‧‧‧第2端面 72h‧‧‧密封構件 72i‧‧‧密封構件 73‧‧‧緊固用治具 73a‧‧‧插入部 73b‧‧‧操作部 73c‧‧‧收納凹部 121‧‧‧第1端面 122‧‧‧第2端面 332a‧‧‧第2外螺紋部
圖1是一實施方式中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剖視圖。 圖2是放大示出圖1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圖3A是示出在第1閥桿安裝第1閥芯之前的第1閥桿的主視圖。 圖3B是示出在第1閥桿安裝第1閥芯之前的第1閥桿的側視圖。 圖4A是示出在第1閥桿安裝第1閥芯之後的第1閥桿和第1閥芯的主視圖。 圖4B是示出在第1閥桿安裝第1閥芯之後的第1閥桿和第1閥芯的側視圖。 圖5是螺母的主視圖。 圖6是向線圈進行通電時的圖1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剖視圖。 圖7是放大示出圖6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圖8A是示出將第1閥桿組裝到閥體之前的狀態的分解剖視圖。 圖8B是第1治具的主視圖。 圖9A是示出正在調整第1閥芯和第2閥芯的衝程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9B是示出第1閥芯與第1治具之間的關係的主視圖。 圖10A是示出使用第2治具使螺母螺合到外螺紋的狀態的分解剖視圖。 圖10B是示出螺母與第2治具之間的關係的主視圖。 圖11是示出將螺母螺合到外螺紋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12是示出另一實施方式中的第1閥桿與第2閥桿的連結狀態的剖視圖。 圖13是放大示出以往例中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12‧‧‧閥體
14‧‧‧貫通孔
14f‧‧‧第2內螺紋孔
15‧‧‧供給口
16‧‧‧第1輸出口
17‧‧‧第2輸出口
18‧‧‧第1排出口
19‧‧‧第2排出口
21‧‧‧第1供給閥座
22‧‧‧第2供給閥座
25‧‧‧第1排出閥座
33‧‧‧延伸部
33c‧‧‧導孔
35‧‧‧第2排出閥座
40‧‧‧第1閥桿
40e‧‧‧端面
41‧‧‧第1閥芯
44‧‧‧插通孔
45‧‧‧內螺紋孔
50‧‧‧第2閥桿
51‧‧‧第2閥芯
52a‧‧‧止轉用凹部
54‧‧‧軸部
55‧‧‧外螺紋
56‧‧‧插通部
57‧‧‧螺母
71‧‧‧止轉用治具
71a‧‧‧主體部
71b‧‧‧插入部
71c‧‧‧施力彈簧
72‧‧‧調整用治具
72a‧‧‧主體部
72b‧‧‧第1端面
72d‧‧‧密封安裝孔
72e‧‧‧導孔
72f‧‧‧貫插孔
72g‧‧‧第2端面
72h‧‧‧密封構件
72i‧‧‧密封構件
73‧‧‧緊固用治具
73a‧‧‧插入部
73b‧‧‧操作部
73c‧‧‧收納凹部
121‧‧‧第1端面
122‧‧‧第2端面
332a‧‧‧第2外螺紋部

Claims (6)

  1. 一種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筒狀的閥體,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貫通孔貫通該閥體,該閥體包含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側的第1閥座和第2閥座;第1閥桿,具有構成為相對於該第1閥座接觸或離開的第1閥芯;第2閥桿,具有構成為相對於該第2閥座接觸或離開的第2閥芯;以及電磁閥,具有線圈以及構成為藉由該線圈的勵磁來移動的柱塞,該第1閥桿與該第2閥桿以同軸彼此連結,構成為伴隨該柱塞的移動而在該貫通孔內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一體地移動,該提動式切換閥裝置構成為藉由該第1閥芯相對於該第1閥座接觸或離開以及該第2閥芯相對於該第2閥座接觸或離開來切換流路,該第1閥桿具有在該第1閥桿的軸線方向上貫通的插通孔,該第2閥桿具有插通到該插通孔的插通部,該插通部具有形成有外螺紋的外周面,在該插通孔形成有與該外螺紋螺合的內螺紋孔,該第1閥桿具有以與治具卡合的方式構成的卡合部,在與該卡合部卡合的該治具使該第1閥桿旋轉而使該內螺紋孔相對於該外螺紋螺進螺出時,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向該軸線方向相對移動,該提動式切換閥裝置還具備限制部,在使用該治具使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在該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之後,該限制部限制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在該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其中該限制部為與該外螺紋螺合而抵接到該第1閥桿的端面的緊固構件,或者與該內螺紋孔螺合而抵接到該第2閥桿的端面的緊固構件,在該第2閥桿與該插通孔之間設置有密封部,該第1閥桿具有止轉部,在將該緊固構件與該外螺紋或該內螺紋孔螺合時,該止轉部與該治具卡合來限制該第1閥桿的旋轉。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其中,該卡合部包含該止轉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其中,該第1閥桿具有從該第1閥芯露出的一對平面部,該卡合部為該一對平面部。
  5. 一種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準備筒狀的閥體,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貫通孔貫通該閥體,該閥體在該貫通孔內包含第1閥座和第2閥座,該第1閥座和第2閥座在該閥體的軸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側;在該貫通孔內配置第1閥桿和第2閥桿,該第1閥桿具有構成為藉由相對於該第1閥座接觸或離開來切換流路的第1閥芯,該第2閥桿具有構成為藉由相對於該第2閥座接觸或離開來切換流路的第2閥芯;在該貫通孔內配置電磁閥,該電磁閥具有線圈以及構成為藉由該線圈的勵磁來移動的柱塞;將具有外螺紋的該第2閥桿的插通部,插通到在該第1閥桿的軸線方向上貫通的該第1閥桿的插通孔; 藉由使形成在該插通孔的內螺紋孔與該外螺紋螺合,從而將該第1閥桿與該第2閥桿以同軸彼此連結;使治具卡合到該第1閥桿的卡合部;藉由使用該治具使該第1閥桿旋轉來使該內螺紋孔相對於該外螺紋螺進螺出,從而使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向該軸線方向相對移動;以及在使用該治具使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向該軸線方向相對移動之後,使緊固構件與該外螺紋或該內螺紋孔螺合,以便限制該第1閥桿相對於該第2閥桿向該軸線方向相對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治具為第1治具,該第1治具具有貫插孔,使該緊固構件與該外螺紋或該內螺紋孔螺合包含:將安裝有該緊固構件的第2治具插入到與該卡合部卡合的該第1治具的該貫插孔;以及藉由該第1治具限制該第1閥桿的旋轉,並且使用該第2治具使該緊固構件與該外螺紋或該內螺紋孔螺合。
TW108106387A 2018-02-28 2019-02-26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及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33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4396 2018-02-28
JP2018034396A JP6839675B2 (ja) 2018-02-28 2018-02-28 ポペット式切換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091A TW201937091A (zh) 2019-09-16
TWI733086B true TWI733086B (zh) 2021-07-11

Family

ID=6768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387A TWI733086B (zh) 2018-02-28 2019-02-26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及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5889B2 (zh)
JP (1) JP6839675B2 (zh)
CN (1) CN110206912B (zh)
TW (1) TWI733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76335A1 (en) * 2019-10-12 2023-11-15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ervo valve assembly
DE102020102652B4 (de) * 2020-02-03 2024-01-18 Bürkert Werke GmbH & Co. KG Ventil, Baukastensystem zur Herstellung von Ventil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ntilen
JP7386197B2 (ja) * 2021-02-19 2023-11-24 Ckd株式会社 電磁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3074A (ja) * 2009-12-25 2011-07-07 Ckd Corp 電磁弁
US20160098045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Nabtesco Corporation Aircraft hydraulic val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8730B2 (zh) * 1972-12-04 1979-11-22
US4250920A (en) * 1978-11-06 1981-02-17 Traylor Paul L Valve fo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AUPR616101A0 (en) * 2001-07-02 2001-08-02 Hodges, Murray Andrew Safety device for fluid operated machines
US7971599B2 (en) * 2006-06-20 2011-07-05 Ckd Corporation Air-operated valve
JP5300540B2 (ja) * 2009-03-16 2013-09-25 Ckd株式会社 回転型切換弁及び、回転型切換弁のパージガス量の決定方法
CN205383295U (zh) * 2016-02-01 2016-07-13 奉化鑫益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二位五通电磁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3074A (ja) * 2009-12-25 2011-07-07 Ckd Corp 電磁弁
US20160098045A1 (en) * 2014-10-01 2016-04-07 Nabtesco Corporation Aircraft hydraulic val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6912A (zh) 2019-09-06
JP6839675B2 (ja) 2021-03-10
US10865889B2 (en) 2020-12-15
US20190264823A1 (en) 2019-08-29
CN110206912B (zh) 2021-09-17
JP2019148312A (ja) 2019-09-05
TW201937091A (zh) 201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3086B (zh) 提動式切換閥裝置及提動式切換閥裝置的製造方法
US7468647B2 (en) Linear solenoid having stator core and plunger
KR102342755B1 (ko) 밸브 장치
JP6502647B2 (ja)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US20060081801A1 (en) Solenoid valve
US8042789B2 (en) Valve for distributing fluids
US5630401A (en) Combined fuel injection pump and nozzle
JP6975749B2 (ja) パイロット形電磁弁
US7246787B2 (en) Solenoid valve assembly
JP2008196597A (ja)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
JP2005308159A (ja) 電磁比例弁の流量特性調整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流量特性調整方法
JP4301318B2 (ja) ブリード式バルブ装置
JP4703615B2 (ja) ブリード式バルブ装置
TWI706098B (zh) 具有o形環閥座之模組式閥
JP2013100915A (ja) 電磁弁
JP2013087807A (ja) スプール制御弁
JP2002372164A (ja) 電磁弁
JP7033563B2 (ja) 切換弁
JP6715272B2 (ja) ソレノイドのプランジャの位置検出装置
JP2006336766A (ja) 電磁式駆動ユニット
JP2009036344A (ja) 電磁弁
JPH10132132A (ja) ガソリン供給用電磁弁
JP2008095813A (ja) ブリード式バルブ装置
JPH09137874A (ja) 電磁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