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0924B -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 Google Patents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0924B
TWI730924B TW109139414A TW109139414A TWI730924B TW I730924 B TWI730924 B TW I730924B TW 109139414 A TW109139414 A TW 109139414A TW 109139414 A TW109139414 A TW 109139414A TW I730924 B TWI730924 B TW I7309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on battery
lithium ion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material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0259A (zh
Inventor
陳登豪
碧蓮 柯
吳孟修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成功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成功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成功大學
Priority to TW109139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0924B/zh
Priority to US17/175,669 priority patent/US1158154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0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092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0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025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01M4/606Polymers containing aromatic main chain polymers
    • H01M4/608Polymers containing aromatic main chain polyme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9Manufacturing of an active layer by chemical means
    • H01M4/0497Chemical precipi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包含六氮聯三伸苯醌(HATAQ)及/或其衍生物小分子,其具有多重氧化還原活性位置,並且可以形成分子間氫鍵而形成類石墨的層狀結構。當HATAQ及/或其衍生物小分子作為正極材料時,在充放電過程中及鋰離子進出時可以維持穩定的結構。

Description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本發明係關於電池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廣泛的應用在各種電子產品、電動汽機車或儲能裝置中。因此許多研究的焦點是放在提升鋰離子電池的效能、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然而,現有的鋰離子電池在低電流密度(例如400mA/g下)或高電流密度(例如8000mA/g下)的電容量仍不足夠。因此,電容量與充放電速率皆有待提升。
故,有必要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以解決習用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其具有多重氧化還原活性位置,並且可以形成分子間氫鍵(C-H…O鍵)而形成類石墨的層狀結構。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利用特定步驟反應形成本發明實施例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包含本發明實施例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其在400 m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容量可達395 mAh/g,在8000 m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容量可達222 mAh/g。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其包含下述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式(1), 其中R 1至R 4各選自由氫、烴、鹵素、烷氧基、芳基胺、酯、醯胺、芳烴、雜環化合物、硝基和腈基所組成的族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R 1至R 4中的至少一個具有氫。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R 1至R 4各自是氫。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之間形成分子間氫鍵。
為達上述之另一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包含步驟:加入一第一化合物及一第二化合物於一溶劑中以形成一第一溶液,其中該第一化合物及該第二化合物的莫耳比值介於2至5之間,以及該第一化合物與該第二化合物分別如下式(2)與式(3)所示:
Figure 02_image003
…式(2),其中R 1至R 4各選自由氫、烴、鹵素、烷氧基、芳基胺、酯、醯胺、芳烴、雜環化合物、硝基和腈基所組成的族群;
Figure 02_image005
…式(3); 在一保護氣體的環境下以100至140℃加熱該第一溶液達18至30小時; 冷卻及過濾該第一溶液以獲得一固體半成品; 添加該固體半成品至酸性溶液中以形成一第二溶液,並以95~105℃加熱達1.5至2.5小時;以及 冷卻及過濾該第二溶液以獲得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包含下述式(1)的結構式:
Figure 02_image001
…式(1)。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R 1至R 4中的至少一個具有氫。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R 1至R 4各自是氫。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在冷卻及過濾該第一溶液的步驟後以及添加該固體半成品至酸性溶液中以形成該第二溶液的步驟前,更包含步驟:依序用冰醋酸、乙醇、和丙酮洗滌該固體半成品,並在真空下乾燥該固體半成品達18至30小時。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在冷卻及過濾該第二溶液以獲得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步驟後,更包含步驟:用去離子水洗滌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並在真空下乾燥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達6至12小時。
為達上述之又一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如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將特舉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再者,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頂、底、前、後、左、右、內、外、側面、周圍、中央、水平、橫向、垂直、縱向、軸向、徑向、最上層或最下層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其包含下述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式(1)。
要提到的是,式(1)中的R 1至R 4各選自由氫、烴、鹵素、烷氧基、芳基胺、酯、醯胺、芳烴、雜環化合物、硝基和腈基所組成的族群。在一實施例中,R 1至R 4中的至少一個具有氫,其可在分子間形成氫鍵作用力(C-H…O鍵)。在另一實施例中,R 1至R 4各自是氫,其可在分子間形成氫鍵作用力(C-H…O鍵)。
進一步說明的是,以式(1)中的R 1至R 4各自是氫的情況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之間可形成分子間氫鍵。如第2圖所示,每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可以通過位於R 2或R 3位置(請參考式(1)的位置)的氫來與另一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氧(例如鄰近R 1或R 4位置的氧)形成分子間氫鍵,以形成類石墨的層狀構造。但要提到的是,也可能是通過R 1或R 4位置來與另一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氧(例如鄰近R 1或R 4位置的氧)形成分子間氫鍵。換言之,位在R 1、R 2、R 3、R 4位置的氫,皆有機會與另一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氧形成分子間氫鍵。
具體而言,通過設計與合成可接收電子的六氮聯三伸苯醌(hexaazatriphenylene (HAT) embedded quinone;HATAQ)及/或其衍生物小分子(如式(1)所示),其可在分子間形成少見的氫鍵作用力,以形成類石墨的層狀構造。因此,當HATAQ及/或其衍生物小分子作為正極材料時,在充放電過程中及鋰離子進出時可以維持穩定的結構。因此,以HATAQ及/或其衍生物小分子作為正極材料可呈現優良的充放電結果。例如,在電流密度為200 mA/g的情況下可達到電容量為約426 mAh/g;在超高電流密度10,000 mA/g,仍可維持約209 mAh/g 的電容量,並且經過1000次充放電循環後保持約85%的電容量。
請參照第1圖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10,主要包含下列步驟11至15: 在步驟11中:加入一第一化合物及一第二化合物於一溶劑中以形成一第一溶液,其中該第一化合物及該第二化合物的莫耳比值介於2至5之間,以及該第一化合物與該第二化合物分別如下式(2)與式(3)所示:
Figure 02_image003
…式(2),其中R 1至R 4各選自由氫、烴、鹵素、烷氧基、芳基胺、酯、醯胺、芳烴、雜環化合物、硝基和腈基所組成的族群;及
Figure 02_image005
…式(3); 在步驟12中:在一保護氣體的環境下以100至140℃加熱該第一溶液達18至30小時; 在步驟13中:冷卻及過濾該第一溶液以獲得一固體半成品; 在步驟14中:添加該固體半成品至酸性溶液中以形成一第二溶液,並以95~105℃加熱達1.5至2.5小時;以及 在步驟15中:冷卻及過濾該第二溶液以獲得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包含下述式(1)的結構式:
Figure 02_image001
…式(1)。
本發明將於下文逐一詳細說明實施例之上述各步驟的實施細節及其原理。
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10首先係步驟11:加入一第一化合物及一第二化合物於一溶劑中以形成一第一溶液,其中該第一化合物及該第二化合物的莫耳比值介於2至5之間,以及該第一化合物與該第二化合物分別如上式(2)與式(3)所示。在本步驟11中,該第一化合物可稱為2,3-二胺-1,4-奈醌(2,3-Diamino-1,4-naphtaquinone)及/或其衍生物。另外,該第二化合物可稱為六酮(hexaketone),其一般是以帶有八個水分子的形式存在(八水合六酮;Hexaketone octahydrate)。在一實施例中,式(2)中的R 1至R 4中的至少一個具有氫,其可在分子間形成氫鍵作用力(C-H…O鍵)。在另一實施例中,式(2)中的R 1至R 4各自是氫,其可在分子間形成氫鍵作用力(C-H…O鍵)。
在一實施例中,考慮產物的結構式(即式(1)),該第一化合物及該第二化合物的莫耳比值可以是約為3,但莫耳比值也可以是2.5、3.5、4或4.5。在莫耳比值大於5或小於2的情況下,由於該第一化合物及該第二化合物中的任一者的過量使用,因而容易造成成本浪費。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溶劑可以是能溶解該第一化合物與該第二化合物的溶劑,並且不會對所製得的正極材料產生負面影響的溶劑。在一範例中,該溶劑可以是脫氣的冰醋酸。在另一範例中,該第一化合物與該溶劑的莫耳濃度例如介於0.15至0.25M之間,該第二化合物與該溶劑的莫耳濃度例如介於0.05至0.1M之間。
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10接著係步驟12:在一保護氣體的環境下以100至140℃加熱該第一溶液達18至30小時。在本步驟12中,主要是透過施加適當的加熱溫度,以使該第一化合物與該第二化合物進行。在一實施例中,反應該保護氣體可以是氮氣、氦氣、氖氣及氬氣中的至少一種。在一範例中,步驟12是在氬氣的環境下以約120℃迴流加熱該第一溶液達約24小時。在另一範例中,上述的溫度例如是105、110、115、120、125、130或135℃。在又一範例中,上述的時間例如是19、20、21、22、24、26、27、28或29小時。
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10接著係步驟13:冷卻及過濾該第一溶液以獲得一固體半成品。在本步驟13中,可透過冷卻(例如冷卻至約50至70℃,諸如約60℃)以及過篩以獲得深棕色的固體半成品。
在一實施例中,在冷卻及過濾該第一溶液的步驟13後以及添加該固體半成品至酸性溶液中以形成該第二溶液的步驟14前,更包含步驟:依序用冰醋酸、乙醇、和丙酮洗滌該固體半成品,並在真空下乾燥該固體半成品達18至30小時,以去除沾附在該固體半成品的雜質。
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10接著係步驟14:添加該固體半成品至酸性溶液中以形成一第二溶液,並以95~105℃加熱達1.5至2.5小時。在本步驟14中,例如將得到的固體半成品加入在25%硝酸(HNO 3)中,以形成具有固體半成品的懸浮液(即第二溶液)。將獲得的第二溶液在約100℃劇烈攪拌下回流加熱約2小時。在進行反應後,具有固體半成品的懸浮液從深棕色變成深橙色。
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10接著係步驟15:冷卻及過濾該第二溶液以獲得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包含上述式(1)的結構式。在本步驟15中,可透過冷卻(例如冷卻至室溫,諸如約25℃)以及透過一濾器(例如玻璃濾器)過濾以獲得橙黃色的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在一實施例中,可用去離子水洗滌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並在真空下乾燥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達6至12小時。在一範例中,可用去離子水重覆洗滌(例如3至7次)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並且在真空下乾燥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達約8小時(例如過夜(overnight)),以獲得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由上可知,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製造方法10可用於製得如上述本發明任一實施例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即式(1))。進一步的,本發明任一實施例之製造方法10所製得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可具有如本發明任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效果,故不再贅述。
要提到的是,本發明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六氮聯三伸苯醌;HATAQ)與其他六氮聯三伸苯(hexaazatriphenylene;HAT)的不同之處至少在於:一般的HAT(或其衍生物)不具備苯醌結構,也無法利用苯環上的C-H鍵(或R 1-R 4中任一位置的氫)來與C=O鍵形成分子間氫鍵。
另外要提到的是,本發明另提出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如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排除將該正極材料應用在鋰離子電池的其他構件上,例如負極材料、電解質或隔離膜等。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將已知的鋰離子電池或市售的鋰離子電池中的正極材料替換成本發明任一實施例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以形成本發明的鋰離子電池,其可提升原有的電容量與充放電速率。
以下提出具體實驗數據分析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確實具有上述效果。
實施例1
將2,3-二氨基-1,4-萘醌(2,3-Diamino-1,4-naphtaquinone;61.2g,325mmol)與八水合六酮(Hexaketone octahydrate;31.2g,100mmol)溶解在脫氣的冰醋酸(1500mL)中形成一第一溶液。之後,在保護氣體的環境(例如氬氣氣氛下)以約120℃下回流加熱約24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60℃,並通過過濾回收固體半成品。將獲得的固體半成品依次用冰醋酸(例如約200mL),乙醇(例如約200mL)和丙酮(例如約200mL)洗滌,並在真空下乾燥約24小時。將得到的固體半成品加入並懸浮在酸性溶液(例如25%硝酸,例如約250mL)中。將得到的懸浮液在約100℃劇烈攪拌下回流加熱約2小時。加熱後,懸浮液的顏色從深棕色變成深橙色。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通過在玻璃濾器上過濾來分離固體(即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用去離子水(5×500mL)洗滌,然後在真空下乾燥過夜(約8小時)。所獲得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HATAQ)為橙黃色粉末(約54.3g,約87%的產率)。
之後,將HATAQ與黑色導電碳(Ketjen公司;日本)和聚偏氟乙烯(PVDF)以約3:6:1的重量比混合並研磨以形成一混合物。然後,將該混合物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攪拌並塗佈在用作集電器的碳紙上,以作為正電極。將正電極在約80°C真空乾燥過夜。
之後,將上述的正電極作為CR2032硬幣型電池的正電極,其中CR2032硬幣型電池是:通過使用Li金屬作為陽極;1M的LiTFSI作為電解質,其溶於體積比是約1:2的1,3二氧环戊烷(DOL)和1,2二甲氧基乙烷(DME)中,並具有0.3 wt%的LiNO 3;以及玻璃纖維濾紙(Whatman公司)作為隔離膜。電池的製造是在O 2和H 2O含量低於0.3 ppm的充滿氬氣的手套箱中進行的。之後,用電池循環儀(Neware公司)和BCS-805系統(BioLogic公司)進行恆電流充電/放電和循環伏安法測量,分析結果如第3A至3E圖所示。
第3A至3E圖是涉及HATAQ的電化學性質。第3A至3C圖是HATAQ電極在200 mA/g至800 m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壓曲線圖、循環伏安圖(掃描速率為0.1 mV/s)以及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 第3D至3E圖是HATAQ在2 A/g至10 A/g的電流密度下下的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以及HATAQ在各種速率下的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
從第3A至3E圖可知,以HATAQ及/或其衍生物小分子作為正極材料可呈現優良的充放電結果。例如,在電流密度為200 mA/g的情況下可達到電容量為約426 mAh/g;在超高電流密度10,000 mA/g,仍可維持約209 mAh/g 的電容量,並且經過1000次充放電循環後保持約85%的電容量。
實施例2至4
實施例2至4的製作方式大致相同於實施例1,但所使用的DOL與DME的比例不同(實施例2:DOL與DME的體積比是約1:1;實施例3:DOL與DME的體積比是約2:1),或者所使用的LiNO 3重量百分比不同(實施例4:1.0 wt%的LiNO 3)。
第4A圖是實施例1至3在800m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從第4A圖可知,實施例1的初始電容量約是441 mAh/g;實施例2的初始電容量約是324 mAh/g;實施例3的初始電容量約是348 mAh/g。原則上,多次循環充放電後,實施例1遠優於實施例2及3。
第4B圖是實施例1與4在3200m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從第4B圖可知,實施例1的初始電容量約是315 mAh/g;實施例4的初始電容量約是277 mAh/g。原則上,在約1000次循環充放電後,實施例1的電容量(278 mAh/g)優於實施例4的電容量(260 mAh/g)。然而,實施例4經過1000次充放電循環後保持約94%的電容量,實施例1經過1000次充放電循環後保持約88%的電容量。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方法 11~15:步驟
第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2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形成類石墨的層狀構造的示意圖。 第3A至3C圖是HATAQ電極在200 mA/g至800 m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壓曲線圖、循環伏安圖(掃描速率為0.1 mV/s)以及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 第3D至3E圖是HATAQ在2 A/g至10 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以及HATAQ在各種速率下的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 第4A圖是實施例1至3在800m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 第4B圖是實施例1與4在3200mA/g的電流密度下的電容量保持的分析圖。
10:方法
11~15: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其包含下述式(1):
    Figure 03_image001
    …式(1), 其中R 1至R 4各選自由氫、烴、鹵素、烷氧基、芳基胺、酯、醯胺、芳烴、雜環化合物、硝基和腈基所組成的族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其中R 1至R 4中的至少一個具有氫。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其中R 1至R 4各自是氫。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其中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之間形成分子間氫鍵。
  5. 一種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包含步驟: 加入一第一化合物及一第二化合物於一溶劑中以形成一第一溶液,其中該第一化合物及該第二化合物的莫耳比值介於2至5之間,以及該第一化合物與該第二化合物分別如下式(2)與式(3)所示:
    Figure 03_image003
    …式(2),其中R 1至R 4各選自由氫、烴、鹵素、烷氧基、芳基胺、酯、醯胺、芳烴、雜環化合物、硝基和腈基所組成的族群;及
    Figure 03_image005
    …式(3); 在一保護氣體的環境下以100至140℃加熱該第一溶液達18至30小時; 冷卻及過濾該第一溶液以獲得一固體半成品; 添加該固體半成品至酸性溶液中以形成一第二溶液,並以95~105℃加熱達1.5至2.5小時;以及 冷卻及過濾該第二溶液以獲得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包含下述式(1)的結構式:
    Figure 03_image001
    …式(1)。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R 1至R 4中的至少一個具有氫。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R 1至R 4各自是氫。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冷卻及過濾該第一溶液的步驟後以及添加該固體半成品至酸性溶液中以形成該第二溶液的步驟前,更包含步驟:依序用冰醋酸、乙醇、和丙酮洗滌該固體半成品,並在真空下乾燥該固體半成品達18至30小時。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冷卻及過濾該第二溶液以獲得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步驟後,更包含步驟:用去離子水洗滌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並在真空下乾燥該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達6至12小時。
  10. 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TW109139414A 2020-11-11 2020-11-11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TWI730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414A TWI730924B (zh) 2020-11-11 2020-11-11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US17/175,669 US11581542B2 (en) 2020-11-11 2021-02-14 Organic small-molecule cathode material of lithium-ion batter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ion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414A TWI730924B (zh) 2020-11-11 2020-11-11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0924B true TWI730924B (zh) 2021-06-11
TW202220259A TW202220259A (zh) 2022-05-16

Family

ID=7751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414A TWI730924B (zh) 2020-11-11 2020-11-11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1542B2 (zh)
TW (1) TWI730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2704B (zh) * 2021-11-22 2023-02-11 國立成功大學 水性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以及水性鋅離子電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3533B2 (en) * 2017-04-10 2019-11-19 Global Graphene Group, Inc. Encapsulat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particles,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containing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0451B1 (en) * 2017-05-24 2018-05-01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deformable quasi-solid electrode material for alkali metal batteri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3533B2 (en) * 2017-04-10 2019-11-19 Global Graphene Group, Inc. Encapsulate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particles,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containing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I: 10.1039/C7 *
Hexaazatriphenylene derivatives/GO composites as organic cath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MCA , 6(6), 2752-2757, 2018 *
Hexaazatriphenylene derivatives/GO composites as organic cath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MCA , 6(6), 2752-2757, 2018。DOI: 10.1039/C7TA10232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0259A (zh) 2022-05-16
US20220149373A1 (en) 2022-05-12
US11581542B2 (en) 202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6674B (zh) 苝二酰亚胺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hen et al. Charge–discharge behavior of a Na2FeP2O7 positive electrode in an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 between 253 and 363 K
CN105322219B (zh) 锂硫电池正极、电解质及锂硫电池
CN103280601B (zh) 一种锂硫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0350193B (zh) 一种双离子嵌入型交联网状三苯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OH-substituted 2, 3-dichloro-5, 6-dicyano-1, 4-benzoquinone as highly stable organic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WO2016110109A1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电池的负压阶梯式化成方法
CN105703003A (zh) 一种锂电池用梳状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电极及其应用
CN108365220B (zh) 锂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TW201236238A (en) Lithium batter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Hu et al. Electro-spraying/spinning: A novel batt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WI730924B (zh)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CN106299264A (zh) 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Zheng et al. Bis-imidazole ring-containing bipolar organic small molecule cathodes for high-voltage and ultrast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8695509B (zh) 高储能效率复合型锂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0697215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极片及其锂离子电池
CN110024190B (zh) 非水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及使用其的非水二次电池
CN110590789B (zh) 富氮三苯胺衍生物共轭聚合物材料及其单体的制备和应用
KR101637383B1 (ko) 실리콘 양자점 고분자 함유하는 음극을 채용한 리튬 이차 전지
JP6505688B2 (ja) ベンゼン−ビス(ジチオン酸)誘導体を含む、有機電池の電極用物質
TWI738593B (zh) 正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鋰離子電池
JP2015525283A (ja) 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メタクリル酸メチルゲル電解質膜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に対応する電解質及び製造方法
CN103456962B (zh) 一种Li2C6O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792704B (zh) 水性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以及水性鋅離子電池
CN111211327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