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9353B - 顯示方法及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顯示方法及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9353B
TWI729353B TW108106258A TW108106258A TWI729353B TW I729353 B TWI729353 B TW I729353B TW 108106258 A TW108106258 A TW 108106258A TW 108106258 A TW108106258 A TW 108106258A TW I729353 B TWI729353 B TW I7293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inform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path
facility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7363A (zh
Inventor
尾上圭介
増田力也
潔斯米 朱萊依
今井富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9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935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根據資訊終端所處之狀態而可顯示適切之畫面之顯示方法。 本發明之於資訊終端10之顯示部12顯示畫面之顯示方法係在資訊終端10與設置於設施50內之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第1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與第1畫面不同之第2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

Description

顯示方法及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畫面顯示於資訊終端之顯示部之顯示方法及記錄程式之記錄媒體。
先前,揭示有一種經由設置於設施內之閘道器裝置,自可攜式終端等資訊終端控制連接於閘道器裝置之設施內之機器的機器控制系統(例如,專利文獻1)。藉此,即便使用者在外出時,仍可自外出目的地操作資訊終端而控制設施內之機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09837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例如,設施內之機器之控制藉由操作顯示於資訊終端之顯示部之畫面而進行。此時,存在下述期望,即:在使用者外出之情形下與位於設施內之情形下,針對設施內之機器意欲將控制內容或控制對象設為不同(換言之,欲顯示不同之畫面)。例如,針對照明器具之控制內容,在使用者位於設施內之情形下,不只是打開/關閉且亦欲進行調光或調色等之控制,但在外出之情形下,只是打開/關閉之控制即可。又,例如,在使用者位於設施內之情形下,無需將瓦斯機器作為控制對象,但在外出時,意欲進行瓦斯機器之控制(切斷瓦斯)。
對此,在上述先前之機器控制系統中,藉由資訊終端是否可藉由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進行通訊而判定使用者所攜帶之資訊終端是在設施內還是在設施外。具體而言,在資訊終端可藉由無線LAN進行通訊之情形下,判定為資訊終端在設施內,在資訊終端不可藉由無線LAN進行通訊時,(例如,成為可藉由行動通訊進行通訊時),判定為資訊終端在設施外。
然而,即便在資訊終端在設施外之情形下,仍存在經由公共存取點,而資訊終端可藉由無線LAN進行通訊之情形,從而誤判定為資訊終端在設施內,而有於資訊終端之顯示部顯示有非意圖之畫面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根據資訊終端所處之狀態而可顯示適切之畫面之顯示方法等。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形態之顯示方法係一種將畫面顯示於資訊終端之顯示部之顯示方法,且在前述資訊終端與設置於設施內之閘道器裝置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第1畫面顯示於前述顯示部,在前述資訊終端與前述閘道器裝置不可藉由前述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與前述第1畫面不同之第2畫面顯示於前述顯示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形態之記錄媒體係記錄用於使電腦執行上述之顯示方法之程式的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顯示方法等,根據資訊終端所處之狀態而可顯示適切之畫面。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此處所示之實施形態任一者皆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因此,以下之實施形態中所示之數值、形狀、構成要素、構成要素之配置及連接形態、以及步驟(製程)及步驟之順序等為一例而非限定本發明者。以下之實施形態中之構成要素中,未記載於獨立技術方案中之構成要素係可任意地附加之構成要素。此外,各圖係示意圖,不一定係嚴密地圖示者。
(實施形態) [構成]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利用圖1至圖9B而進行說明。
圖1係顯示應用實施形態之顯示方法之機器控制系統之一例之圖。實施形態之顯示方法係將畫面顯示於資訊終端10之顯示部之方法。再者,畫面係顯示於顯示部(顯示器等)整體之內容。
機器控制系統係用於藉由資訊終端10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系統。根據機器控制系統,不僅在使用者位於設施50內時、而且在外出時亦可使用資訊終端10進行機器之控制、機器之動作狀態之確認、及感測器(空氣品質感測器等)之檢測結果之確認等。
設施50係使用者所生活之設施,例如為獨院住戶或集合住宅等,並無特別限定。於設施50內,設置有存取點(AP)20、閘道器裝置30、及各種機器。作為該各種機器,此處顯示有配電盤41、照明器具42、空調設備43、瓦斯切斷器44及電動窗簾45等。
AP 20是用於將資訊終端10及其他機器(筆記本電腦、遊戲機等)連接於網際網路等網路N之無線機。再者,此處,AP 20具有路由器功能而網路N與AP 20直接連接,但AP 20亦可不具有路由器功能,而可將路由器別體地設置。AP 20例如係無線LAN(例如,Wi-Fi(註冊商標)等)之存取點。
資訊終端10在位於AP 20之通訊範圍內時,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在設施50內使用之通訊路徑,且為經由設施50中之AP 20之無線LAN之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第1通訊路徑例如為用於在不經由伺服器下與閘道器裝置30進行通訊之路徑。由於AP 20與閘道器裝置30在不經由伺服器下被連接,因此可謂閘道器裝置30為AP 20之從屬。再者,第1通訊路徑之通訊可在資訊終端10中切換為有效或無效。資訊終端10在位於AP 20之通訊範圍外時,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例如,資訊終端10在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經由行動通訊(例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第4代行動通訊系統(4G)、第3代行動通訊系統(3G)等)之第2通訊路徑進行通訊。又,例如,資訊終端10在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在周邊存在公共AP 200等時,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經由設施50外之AP 200之無線LAN之第3通訊路徑進行通訊。第2通訊路徑及第3通訊路徑例如係用於經由伺服器與閘道器裝置30進行通訊之路徑。即,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2通訊路徑或第3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資訊終端10不是自閘道器裝置30直接取得資訊,而是經由伺服器取得。由於AP 200與閘道器裝置30經由伺服器連接,因此可謂閘道器裝置30非為AP 200之從屬。
再者,即便資訊終端10位於飛機內時,仍可藉由第2通訊路徑或第3通訊路徑與閘道器裝置30進行通訊,但在資訊終端10在處於所謂之飛行模式等通訊功能為關閉之狀態或無法進行通訊之狀態時,藉由第1通訊路徑、第2通訊路徑及第3通訊路徑任一通訊路徑皆不可與閘道器裝置30進行通訊。
閘道器裝置30係連接有設置於設施50內之配電盤41、照明器具42、空調設備43、瓦斯切斷器44、及電動窗簾45等機器,具有對所連接之機器進行管理、控制等之功能之家庭閘道器。閘道器裝置30與該等機器可利用有線(例如RS-485等)進行通訊。再者,閘道器裝置30與該等機器亦可藉由無線進行通訊。又,閘道器裝置30與AP 20連接,與AP 20可利用有線(例如乙太網路(註冊商標)等)進行通訊。如此般,閘道器裝置30具有作為用於將電腦網路與協定不同之網路連接的網路節點之功能,且具有控制所連接之配電盤41、照明器具42、空調設備43、瓦斯切斷器44、及電動窗簾45等機器之功能。閘道器裝置30經由AP 20與資訊終端10可進行通訊,基於來自資訊終端10之設置於設施50之機器之控制指示而控制該機器。又,閘道器裝置30取得表示該機器之動作狀態之資訊(例如,表示照明器具42為點亮狀態之資訊等),且將該資訊發送至資訊終端10。具體而言,閘道器裝置30針對配電盤41、照明器具42、空調設備43、瓦斯切斷器44、及電動窗簾45進行以下之動作。
閘道器裝置30自配電盤41取得表示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電力使用狀況等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朝資訊終端10發送。
閘道器裝置30自照明器具42取得表示動作狀態(點亮中、熄滅中、所輸出之光之調光率、色溫等)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朝資訊終端10發送。又,閘道器裝置30自資訊終端10接收對於照明器具42之控制指示(點亮指示、熄滅指示、調光率變更指示、色溫變更指示等),基於該控制指示而控制照明器具42。
閘道器裝置30自空調設備43取得表示動作狀態(作動中、停止中、設定溫度等)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朝資訊終端10發送。又,閘道器裝置30自資訊終端10接收對於空調設備43之控制指示(作動指示、停止指示、設定溫度變更指示等),基於該控制指示而控制空調設備43。
閘道器裝置30自瓦斯切斷器44取得表示動作狀態(瓦斯切斷中、瓦斯非切斷中)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朝資訊終端10發送。又,閘道器裝置30自資訊終端10接收對於瓦斯切斷器44之控制指示(瓦斯切斷指示等),基於該控制指示而控制瓦斯切斷器44。
閘道器裝置30自電動窗簾45取得表示開閉狀態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朝資訊終端10發送。又,閘道器裝置30自資訊終端10接收對於電動窗簾45之開閉指示,基於該開閉指示而進行電動窗簾45之開閉控制。
其次,針對資訊終端10利用圖2而進行說明。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10之一例之構成圖。
資訊終端10係包含控制部11(處理器(微處理器))、記憶體13、通訊介面(未圖示之通訊電路等)、使用者介面(顯示部12等)等之電腦,例如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等可攜式終端。使用者介面例如包含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等顯示器、或鍵盤、觸控面板等輸入裝置。顯示部12例如為觸控面板顯示器。記憶體13為ROM、RAM等,可記憶由控制部11執行之控制程式(電腦程式)。例如控制部11藉由依照控制程式(電腦程式)進行動作,而進行控制通訊介面及顯示部12等之處理。
[動作(啟動時)] 此處,針對實施實施形態之顯示方法之資訊終端10之動作利用圖3而進行說明。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10之動作之一例之流程圖。例如,圖3中,顯示在資訊終端10中,啟動某應用程式(例如稱為管理應用程式)時之資訊終端10之動作之一例。管理應用程式為例如可使用資訊終端10進行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控制、動作狀態之確認、及感測器(空氣品質感測器等)之檢測結果之確認等之程式。再者,以下,著眼於機器之控制進行說明。
首先,控制部11判定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是否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步驟S11)。第1通訊路徑為例如經由設施50中之AP 20之無線LAN之通訊路徑。例如,該判定為定期進行,或在對於資訊終端10進行特定之操作之時機下進行,關於細節將以後述之圖10A及圖10B進行說明。
控制部11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步驟S11中之是),將第1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步驟S12)。例如,控制部11根據是否取得對於閘道器裝置30預先決定之識別資訊,而判定是否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例如,資訊終端10將AP之從屬(與AP不經由伺服器連接)之閘道器裝置30作為發送對象,發送回覆識別資訊之指令。AP 20若取得該指令,則對從屬之閘道器裝置30發送該指令,閘道器裝置30將識別資訊向資訊終端10回覆。因此,控制部11由於取得對於閘道器裝置30預先決定之識別資訊,因此判定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關於第1畫面將以後述之圖4A及圖4B詳細地進行說明。
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步驟S11中之否),控制部11將與第1畫面不同之第2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步驟S13)。即便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但例如有可藉由經由行動通訊之第2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情形,或可藉由經由設施50外之AP 200之無線LAN之第3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情形。例如,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情形下,在資訊終端10不是接收無線LAN之信號而是使用行動通訊時,進行第2通訊路徑之通訊。又,例如,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控制部11根據是否取得對於閘道器裝置30預先決定之識別資訊,而進行第3通訊路徑之通訊。例如,資訊終端10將AP之從屬(與AP不經由伺服器連接)之閘道器裝置30作為發送對象,發送回覆識別資訊之指令。AP 200若取得該指令,由於閘道器裝置30非其從屬,因此不對閘道器裝置30發送該指令,閘道器裝置30不向資訊終端10回覆識別資訊。因此,控制部11無法取得對於閘道器裝置30預先決定之識別資訊,而判定為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而進行第3通訊路徑之通訊。關於第2畫面將以後述之圖5A及圖5B詳細地進行說明。
其次,針對第1畫面及第2畫面進行說明。第1畫面及第2畫面係在資訊終端10中在前台啟動特定之應用程式(此處為管理應用程式)時,顯示於顯示部12而由使用者操作之畫面。
圖4A係顯示第1畫面之一例之圖。在圖4A中,將後述之基本畫面顯示為第1畫面。
第1畫面例如包含用於自處於第1狀態之資訊終端10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圖像。第1狀態係位於設施50內之狀態,即,係攜帶資訊終端10之使用者位於設施50內之狀態。因此,第1畫面成為用於以可使位於設施50內之使用者例如舒適地度過之方式,而可對設置於設施50之機器進行所期望之控制之畫面。例如,在使用者位於設施50內時,理想的是能夠對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更細微之控制等。例如若著眼於照明器具42,則不僅是簡單的打開/關閉,而期望亦可進行調光率等之控制。因此,第1畫面係可對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更細微之控制等之畫面,該畫面所含之圖像成為用於進行該細微之控制等而由使用者操作之圖像(圖標)。
如圖4A所示般,於顯示於顯示部12之第1畫面中包含:屋內圖標101、場所指定圖標111~114、顯示變更圖標115、116。屋內圖標101表示資訊終端10處於第1狀態,使用者根據顯示有屋內圖標101,可知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可進行用於使用者位於設施50內時之控制。場所指定圖標111~114係以位於設施50之起居室兼餐廳、兒童房、寢室、書房之使用者例如可舒適地度過之方式而用於對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控制之圖標。藉由操作場所指定圖標111~114中任一者,而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為了將所對應之場所設為例如舒適之控制。例如,藉由操作場所指定圖標111,而可以令使用者在起居室兼餐廳中舒適地度過之方式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顯示變更圖標115、116係例如在存在多數個場所指定圖標而無法將該等完全顯示於1個畫面之情形下,用於變更顯示部12之顯示內容之圖標。例如,藉由操作顯示變更圖標115或116,而顯示與場所指定圖標111~114不同之場所指定圖標。
如此般,第1畫面係包含用於自處於第1狀態之資訊終端10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圖像之畫面,例如係選擇藉由控制該機器而欲設為舒適之狀態之場所之畫面(稱為基本畫面)。
再者,第1畫面並不限於基本畫面,亦可為用於選擇具體之控制內容之畫面(稱為控制畫面)。
圖4B係顯示第1畫面之又一例之圖。在圖4B中,將控制畫面顯示為第1畫面。具體而言,係在選擇了圖4A所示之場所指定圖標111(起居室兼餐廳指定圖標)後所顯示之畫面。再者,作為第1畫面亦可在不經由基本畫面下直接顯示控制畫面。
如圖4B所示般,於顯示於顯示部12之第1畫面中包含:屋內圖標101、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21~124、顯示變更圖標125、126。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21~124係用於配合使用者之生活場景而指定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控制內容之圖標。藉由操作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21~124中任一個,而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例如將起居室兼餐廳匹配為與被操作之控制內容指定圖標相應之生活場景之控制。例如,藉由操作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23,而以使用者可例如舒適地起床之方式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具體而言,以將自照明器具42輸出之光之調光率自起床時刻前朝起床時刻逐漸變大之方式進行控制,或以將電動窗簾45配合起床時刻而打開之方式進行控制。顯示變更圖標125、126係例如在存在多數個控制內容指定圖標而無法將該等完全顯示於1個畫面之情形下,用於變更顯示部12之顯示內容之圖標。例如,藉由操作顯示變更圖標125或126,而顯示與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21~124不同之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圖5A係顯示第2畫面之一例之圖。在圖5A中,將基本畫面顯示為第2畫面。
第2畫面例如包含用於自處於第2狀態之資訊終端10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圖像。第2狀態係處於設施50外之狀態,即,係攜帶資訊終端10之使用者為外出之狀態。因此,第2畫面係用於處於外出中之使用者儘管在外出中仍能夠實施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考量所欲進行之控制之畫面。例如,在使用者為外出之情形下,期待可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將忘記關閉之機器進行關閉之控制、或為了防止犯罪之控制等。具體而言,作為將打開狀態之機器進行關閉之控制,例如可考量自外出目的地進行由瓦斯切斷器44實施之瓦斯之切斷或照明器具42之熄滅。又,作為為了防止犯罪之控制,例如,可考量有將照明器具42或電動窗簾45以看上去如同有人在設施50內之方式進行控制。因此,第2畫面係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可進行來自外出目的地之控制等之畫面,該畫面所含之圖像成為用於進行來自外出目的地之控制等而由使用者操作之圖像(圖標)。
如圖5A所示般,於顯示於顯示部12之第2畫面中包含:屋外圖標102、場所指定圖標131~135、顯示變更圖標115、116。屋外圖標102表示資訊終端10處於第2狀態,使用者根據顯示有屋外圖標102,可知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可進行用於使用者為外出時之控制。場所指定圖標131~135係用於對於設施50之起居室兼餐廳、兒童房、寢室、書房或家庭(設施50)整體進行將打開狀態之機器進行關閉之控制、或為了防止犯罪之控制等之圖標。例如,藉由操作場所指定圖標135,而在設施50整體中,進行將打開狀態之機器進行關閉之控制、或為了防止犯罪之控制。顯示變更圖標115、116係例如在存在多數個場所指定圖標而無法將該等完全顯示於1個畫面之情形下,用於變更顯示部12之顯示內容之圖標。例如,藉由操作顯示變更圖標115或116,而顯示與場所指定圖標131~135不同之場所指定圖標。
如此般,第2畫面係包含用於自處於第2狀態之資訊終端10對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控制之圖像之畫面,例如,係選擇成為將打開狀態之機器進行關閉之控制、或為了防止犯罪之控制之對象之場所之畫面(稱為基本畫面)。
再者,第2畫面並不限於基本畫面,亦可為用於選擇具體之控制內容之畫面(稱為控制畫面)。
圖5B係顯示第2畫面之又一例之圖。在圖5B中,將控制畫面顯示為第2畫面。具體而言,係在選擇了圖5A所示之場所指定圖標135(家庭整體指定圖標)後所顯示之畫面。再者,作為第2畫面亦可在不經由基本畫面下直接顯示控制畫面。
如圖5B所示般,於顯示於顯示部12之第2畫面中包含:屋外圖標102、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41~144、顯示變更圖標125、126。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41~144係用於配合使用者之生活場景而指定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控制內容之圖標。藉由操作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41~144中任一個,而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例如將家庭整體與被操作之控制內容指定圖標相對應之生活場景匹配而進行機器之關閉控制、為了防止犯罪之控制等。例如,藉由操作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41,而對於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進行為了防止犯罪之控制。具體而言,在無人之設施50中,以照明器具42或電動窗簾45看上去如同有人在設施50內之方式進行控制。例如,藉由隨著時間之經過而照明器具42為點亮或熄滅,或開閉電動窗簾,而使人看上去好像人在設施50內移動。顯示變更圖標125、126係例如在存在多數個控制內容指定圖標而無法將該等完全顯示於1個畫面之情形下,用於變更顯示部12之顯示內容之圖標。例如,藉由操作顯示變更圖標125或126,而顯示與控制內容指定圖標141~144不同之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又,亦可於第2畫面另外顯示如屋外圖標102般之表示某種狀態之圖標。例如,可顯示表示忘記關掉照明器具42之狀態之照明忘關圖標,及表示忘記瓦斯切斷之狀態之瓦斯忘切斷圖標等。藉此,使用者可藉由觀察如此之圖標而辨識照明之忘關或瓦斯忘切斷,且藉由操作控制內容指定圖標,而可立刻進行照明器具42之熄滅或由瓦斯切斷器44實施之瓦斯切斷。
[動作(通訊狀態切換時)] 在圖3中之說明中,在啟動管理應用程式時於顯示部12顯示有第1畫面或第2畫面,以下,針對在啟動管理應用程式後,在顯示有第1畫面或第2畫面之狀態下資訊終端10之通訊狀態變化時之顯示於顯示部12之畫面,利用圖6至圖9進行說明。首先,針對在顯示部12顯示有第1畫面之狀態下之資訊終端10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10之第1畫面顯示時之動作之一例之流程圖。設定在圖6中之流程圖之開始時點,於顯示部12顯示有第1畫面。即,設定資訊終端10成為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
首先,控制部11判定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是否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步驟S21)。例如,在啟動管理應用程式後,如步驟S21般進行該判定。
控制部11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步驟S21中之是),在顯示部12中,維持第1畫面之顯示(步驟S22)。
控制部11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步驟S21中之否),於顯示部12顯示表示通訊狀態已被切換之第3畫面(步驟S23)。換言之,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不可通訊之狀態時,將第3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此處,針對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不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時所顯示之第3畫面,利用圖7進行說明。
圖7係顯示第3畫面之一例之圖。在圖7中顯示,於顯示部12顯示有包含記載為「網路已切換為屋外」之圖像151之第3畫面。使用者藉由確認圖像151而可知,以後無法進行第1畫面之機器之控制等,而可進行第2畫面之機器之控制等。
而後,控制部11將第2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步驟S24)。例如,藉由操作圖7所示之圖像151中之「瞭解」按鈕(圖標),控制部11將第2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又,亦可為即便不操作「瞭解」按鈕(圖標),藉由時間經過而在顯示部12中顯示第2畫面。再者,亦可在圖像151中不含有「瞭解」按鈕,而可在顯示部12顯示了第3畫面後,自動地顯示第2畫面。
其次,針對在顯示部12顯示有第2畫面之狀態下的資訊終端10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8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10之第2畫面顯示時之動作之一例之流程圖。設定在圖8中之流程圖之開始時點,於顯示部12顯示有第2畫面。即,設定資訊終端10成為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
首先,控制部11判定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是否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步驟S31)。
控制部11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步驟S31中之是),於顯示部12顯示表示通訊狀態已被切換之第3畫面(步驟S32)。換言之,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時,於顯示部12顯示第3畫面。此處,針對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時所顯示之第3畫面,利用圖9進行說明。
圖9係顯示第3畫面之又一例之圖。在圖9中,於顯示部12顯示有包含記載為「網路已切換為屋內」之圖像152之第3畫面。藉由使用者確認圖像152而可知,以後,無法進行第2畫面之機器之控制等,而可進行第1面之機器之控制等。
而後,控制部11將第1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步驟S33)。例如,藉由操作圖9所示之圖像152中之「瞭解」按鈕(圖標),控制部11將第1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又,亦可為即便不操作「瞭解」按鈕(圖標),藉由時間經過而在顯示部12中顯示第1畫面。再者,亦可在圖像152中不含有「瞭解」按鈕,而可在顯示部12顯示了第3畫面後,自動地顯示第1畫面。
控制部11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為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步驟S31中之否),在顯示部12中,維持第2畫面之顯示(步驟S34)。
如此般,控制部11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不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或自不可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時,顯示表示通訊狀態已被切換之第3畫面。
[動作(具體例)] 其次,針對資訊終端10之動作之具體例利用圖10A及圖10B進行說明。
圖10A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10之動作之具體例之圖。圖10B係顯示圖10A中之各判定時之判定內容之圖。圖10A中之A、B1~B4、C、D之點表示進行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是否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判定之時點。圖10A中顯示在A時點在前台啟動管理應用程式後,時間自左朝右經過之情形。而且,圖10B中顯示在該等A時點、B1時點~B4時點、C時點及D時點之判定時之判定內容。再者,將設施50內亦稱為屋內,將設施50外亦稱為屋外。
上述判定例如在啟動管理應用程式時(A時點)、在管理應用程式上進行畫面操作等時(C時點)、在管理應用程式自後台返回至前台時(D時點)進行。又,上述判定係定期進行(B1時點~B4時點)。再者,在圖10A中,B1時點與B2時點間、B2時點與B3時點間、B3時點與B4時點間在圖式上之間隔不同,但時間間隔相同。又,設定攜帶資訊終端10之使用者在A時點、B1時點及C時點位於設施50內,在C時點與B2時點之期間外出,在B2時點及B3時點為外出中,在B3時點與B4時點之期間回家,在B4時點及D時點位於設施50內。又,設定管理應用程式在A時點至B3時點為前台,在自B3時點與B4時點之間至D時點為止為後台,在D時點返回至前台。
在啟動管理應用程式之A時點,由於資訊終端10處於第1狀態(屋內),因此控制部11判定為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因此,於顯示部12顯示第1畫面。
在定期地進行上述判定之B1時點下亦然,由於資訊終端10處於第1狀態(屋內),因此控制部11與A時點同樣地進行判定,而於顯示部12維持第1畫面之顯示。
由使用者在管理應用程式上進行畫面操作等之C時點亦然,由於資訊終端10處於第1狀態(屋內),控制部11與A時點同樣地進行判定,而於顯示部12維持第1畫面之顯示。
在定期地進行上述判定之B2時點,由於資訊終端10處於第2狀態(屋外),因此,例如設定為資訊終端10不是接收來自公共AP 200之無線LAN之信號,而是使用行動通訊。因此,控制部11判定為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而可藉由經由行動通訊之第2通訊路徑進行通訊。因此,於顯示部12顯示第2畫面。
在定期地進行上述判定之B3時點,由於資訊終端10處於第2狀態(屋外),因此,例如設定為資訊終端10接收來自公共AP 200之無線LAN之信號。因此,控制部11判定為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而可藉由經由設施50外之AP 200之無線LAN之第3通訊路徑進行通訊。因此,於顯示部12維持第2畫面之顯示。
在定期地進行上述判定之B4時點,由於資訊終端10處於第1狀態(屋內),因此控制部11判定為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此時,自顯示著第2畫面之B3時點起,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可進行通訊之狀態,管理應用程式在後台啟動。如此般,在將特定之應用程式(管理應用程式)在資訊終端10之後台啟動時,即便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可進行通訊之狀態,但於顯示部12不顯示第3畫面。這是緣於在管理應用程式在後台啟動時,於顯示部12顯示有例如其他應用程式之畫面或瀏覽器等,而無需顯示第3畫面之故。又,亦緣於即便在B4時點不顯示第3畫面,但只要在自後台朝前台返回時顯示第3畫面即無問題之故。再者,雖未圖示,同樣地,在將管理應用程式在資訊終端10之後台啟動時,即便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不可進行通訊之狀態,但在顯示部12不顯示第3畫面。
在管理應用程式自後台返回至前台之D時點,由於資訊終端10處於第1狀態(屋內),因此控制部11判定為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又,自顯示著第2畫面之B3時點起,由於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可進行通訊之狀態,因此於顯示部12顯示第3畫面。而且,其後,顯示第1畫面。
[總結]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實施形態之顯示方法係將畫面顯示於資訊終端10之顯示部12之顯示方法。在該顯示方法中,在資訊終端10與設置於設施50內之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第1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與第1畫面不同之第2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
藉此,在資訊終端10處於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之情形下,與處於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之情形下,可顯示各自不同之畫面。即,在處於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時,不顯示非意圖之第1畫面。因此,根據資訊終端10所處之狀態可顯示適切之畫面。
又,第1通訊路徑亦可為在設施50內使用之通訊路徑。具體而言,第1通訊路徑亦可為經由設施50中之AP 20之無線LAN之通訊路徑。
藉此,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處於可藉由在設施50內使用之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之情形、及處於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之情形(即,資訊終端10位於設施50外時)下,可顯示各自不同之畫面。即,在資訊終端10位於設施50外時,不顯示非意圖之第1畫面。因此,根據資訊終端10所處之狀態可顯示適切之畫面。
又,亦可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且為可藉由經由行動通訊之第2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第2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又,亦可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在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且可藉由經由設施50外之AP 200之無線LAN之第3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第2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
藉此,作為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之具體例,在可藉由經由行動通訊之第2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或可藉由經由設施50外之AP 200之無線LAN之第3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可不顯示非意圖之第1畫面,而顯示第2畫面。
又,第1畫面可包含用於自處於第1狀態之資訊終端10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圖像,第2畫面可包含用於自處於與第1狀態不同之第2狀態之資訊終端10控制設置於設施50之機器之圖像。具體而言,第1狀態可為位於設施50內之狀態,第2狀態可為位於設施50外之狀態。
藉此,使用者在位於設施50內時,可藉由用於自設施50內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第1畫面對該機器進行控制,在位於設施50外時,可藉由用於自設施50外控制設置於設施50內之機器之第2畫面對該機器進行控制。
又,可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自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不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或自不可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時,將表示通訊狀態已被切換之第3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
藉此,使用者可容易地辨識通訊狀態已被切換。
又,第1畫面及第2畫面係在資訊終端10中啟動特定之應用程式時所顯示之畫面,當在資訊終端10之後台啟動特定之應用程式時,可不將第3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2。
藉此,當在後台啟動了特定之應用程式時,於顯示部12顯示有例如其他應用程式之畫面或瀏覽器等,而無需顯示第3畫面。因此,由於不進行不必要之動作,因此能夠減少電力消耗。
又,第1通訊路徑之通訊可在資訊終端10中切換為有效或無效。
藉此,即便在設施50內,仍可藉由將第1通訊路徑之通訊設為無效,而進行第2畫面之機器之控制。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針對實施形態之顯示方法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啟動1個管理應用程式,藉由該1個管理應用程式而顯示第1畫面及第2畫面,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為第1畫面藉由第1管理應用程式來顯示,第2畫面藉由與該第1管理應用程式不同之第2管理應用程式來顯示。該情形下,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啟動第1管理應用程式而於顯示部12顯示第1畫面。又,在資訊終端10與閘道器裝置30不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啟動第2管理應用程式而於顯示部12顯示第2畫面。
又,本發明不僅可作為顯示方法實現,亦可作為用於使電腦(電腦系統)執行顯示方法之程式而實現。進而,本發明可作為記錄該程式之CD-ROM等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而實現。
例如,本發明在利用程式(軟體)來實現時,藉由利用電腦之CPU、記憶體及輸入/輸出電路等硬體資源執行程式,而執行各步驟。即,藉由CPU自記憶體或輸入/輸出電路等取得資料並進行運算,或將運算結果輸出至記憶體或輸入/輸出電路等而執行各步驟。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10所含之各構成要素可作為專用或泛用之電路而實現。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10所含之各構成要素可以作為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之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規模積體電路)而實現。
又,積體電路並不限於LSI,亦可利用專用電路或泛用處理器而實現。亦可利用可程式化之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能夠進行再構成LSI內部之電路單元之連接及設定之可重組態處理器。
進而,若藉由半導體技術之進步或派生之其他技術而置換於LSI之積體電路化之技術出現,則當然可利用該技術進行資訊終端10所含之各構成要素之積體電路化。
另外,針對各實施形態施以熟悉此項技術者所想到之各種變化而獲得之形態、或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趣旨之範圍內藉由任意地組合各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及功能而實現之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
10‧‧‧資訊終端 11‧‧‧控制部(處理器(微處理器)) 12‧‧‧顯示部 13‧‧‧記憶體 20‧‧‧存取點(AP) 30‧‧‧閘道器裝置 41‧‧‧配電盤 42‧‧‧照明器具 43‧‧‧空調設備 44‧‧‧瓦斯切斷器 45‧‧‧電動窗簾 50‧‧‧設施 101‧‧‧屋內圖標 102‧‧‧屋外圖標 111‧‧‧場所指定圖標 112‧‧‧場所指定圖標 113‧‧‧場所指定圖標 114‧‧‧場所指定圖標 115‧‧‧顯示變更圖標 116‧‧‧顯示變更圖標 121‧‧‧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122‧‧‧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123‧‧‧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124‧‧‧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125‧‧‧顯示變更圖標 126‧‧‧顯示變更圖標 131‧‧‧場所指定圖標 132‧‧‧場所指定圖標 133‧‧‧場所指定圖標 134‧‧‧場所指定圖標 135‧‧‧場所指定圖標 141‧‧‧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142‧‧‧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143‧‧‧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144‧‧‧控制內容指定圖標 151‧‧‧圖像 152‧‧‧圖像 200‧‧‧存取點(AP) A‧‧‧點/時點 B1‧‧‧點/時點 B2‧‧‧點/時點 B3‧‧‧點/時點 B4‧‧‧點/時點 C‧‧‧點/時點 D‧‧‧點/時點 N‧‧‧網路 S11~S13‧‧‧步驟 S21~S24‧‧‧步驟 S31~S34‧‧‧步驟
圖1係顯示應用實施形態之顯示方法之機器控制系統之一例之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之一例之構成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之動作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4A係顯示第1畫面之一例之圖。 圖4B係顯示第1畫面之又一例之圖。 圖5A係顯示第2畫面之一例之圖。 圖5B係顯示第2畫面之又一例之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之第1畫面顯示時之動作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7係顯示第3畫面之一例之圖。 圖8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之第2畫面顯示時之動作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9係顯示第3畫面之又一例之圖。 圖10A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之資訊終端之動作之具體例之圖。 圖10B係顯示圖10A中之各判定時之判定內容之圖。
10‧‧‧資訊終端
20‧‧‧存取點(AP)
30‧‧‧閘道器裝置
41‧‧‧配電盤
42‧‧‧照明器具
43‧‧‧空調設備
44‧‧‧瓦斯切斷器
45‧‧‧電動窗簾
50‧‧‧設施
200‧‧‧存取點(AP)
N‧‧‧網路

Claims (9)

  1. 一種顯示方法,其係將畫面顯示於資訊終端之顯示部之顯示方法,且在前述資訊終端與設置於設施內之閘道器裝置可藉由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第1畫面顯示於前述顯示部,在前述資訊終端與前述閘道器裝置不可藉由前述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與前述第1畫面不同之第2畫面顯示於前述顯示部,其中前述第1畫面包含用於自處於第1狀態之前述資訊終端對設置於前述設施內之機器進行控制之圖像,前述第2畫面包含用於自處於與前述第1狀態不同之第2狀態之前述資訊終端對設置於前述設施內之機器進行控制之圖像,前述第1狀態係位於前述設施內之狀態,前述第2狀態係位於前述設施外之狀態,前述第1畫面包含用於對設置於前述設施內之機器之動作狀態進行控制之圖像,且前述第2畫面包含用於對設置於前述設施內之機器之電源動作進行控制之圖像。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方法,其中前述第1通訊路徑係在前述設施內使用之通訊路徑。
  3. 如請求項2之顯示方法,其中前述第1通訊路徑係經由前述設施之存取點之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之通訊路徑。
  4. 如請求項1之顯示方法,其中在前述資訊終端與前述閘道器裝置不可藉由前述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而可藉由經由行動通訊之第2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前述第2畫面顯示於前述顯示部。
  5. 如請求項1之顯示方法,其中在前述資訊終端與前述閘道器裝置不可藉由前述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而可藉由經由前述設施外之存取點之無線LAN之第3通訊路徑進行通訊時,將前述第2畫面顯示於前述顯示部。
  6. 如請求項1之顯示方法,其中在前述資訊終端與前述閘道器裝置自可藉由前述第1通訊路徑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不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或自不可進行通訊之狀態變化為可進行通訊之狀態時,將表示通訊狀態已被切換之第3畫面顯示於前述顯示部。
  7. 如請求項6之顯示方法,其中前述第1畫面及前述第2畫面係在前述資訊終端中啟動特定之應用程式時所顯示之畫面,當在前述資訊終端之後台啟動前述特定之應用程式時,不將前述第3畫面顯示於前述顯示部。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顯示方法,其中藉由前述第1通訊路徑之通訊在前述資訊終端中可切換為有效或無效。
  9. 一種記錄媒體,其係記錄有用於使電腦執行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顯示方法之程式之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TW108106258A 2018-03-01 2019-02-25 顯示方法及記錄媒體 TWI729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6729 2018-03-01
JP2018036729A JP2019153883A (ja) 2018-03-01 2018-03-01 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363A TW201937363A (zh) 2019-09-16
TWI729353B true TWI729353B (zh) 2021-06-01

Family

ID=6794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258A TWI729353B (zh) 2018-03-01 2019-02-25 顯示方法及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53883A (zh)
TW (1) TWI72935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7486A (zh) * 2013-05-16 2015-02-16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資訊提供方法
US20150254970A1 (en) * 2013-10-07 2015-09-10 Google Inc. Smart-home hazard detector providing sensor-based device positioning guid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4811B2 (ja) * 2011-05-09 2016-10-26 株式会社グラモ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端末、サー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4065561A (ja) * 2012-09-25 2014-04-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端末装置、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60096A (ja) * 2015-09-18 2017-03-23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操作器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7486A (zh) * 2013-05-16 2015-02-16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資訊提供方法
US20150254970A1 (en) * 2013-10-07 2015-09-10 Google Inc. Smart-home hazard detector providing sensor-based device positioning guid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363A (zh) 2019-09-16
JP2019153883A (ja) 2019-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49063C (en) Standalone wireless lighting application
EP376156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ensor devices
AU2019226193A1 (en) Networking systems, protocol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arget devices
US20200304330A1 (en) Building automation management
GB2563705B (en) Building automation management
US20150194127A1 (en) Rgbw controller
US11785303B2 (en) Autom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device control protocols
JP2018007157A (ja)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TWI729353B (zh) 顯示方法及記錄媒體
Bolaji et al. A Digitalized Smart Mobile Home Automation and Security System via Bluetooth/Wi-Fi Using Android Platform
Saravanan et al. Android based smart autom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authentications
Rodge et al. Iot based smart interactive office automation
JP2019129345A (ja) 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JP2019128382A (ja) 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WO2022137826A1 (ja)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42122B2 (ja) プログラム、制御端末
JP7321203B2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7432861B2 (ja) 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US20220385496A1 (en)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JP6739053B2 (ja) 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管理方法
WO2020026613A1 (ja) 通知システム、通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50116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and managing controller based remote solutions
KR20170090653A (ko) 빌딩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3151544A (ja) 操作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58395A (ja) 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