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8831B - 可對焦成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對焦成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8831B
TWI728831B TW109119370A TW109119370A TWI728831B TW I728831 B TWI728831 B TW I728831B TW 109119370 A TW109119370 A TW 109119370A TW 109119370 A TW109119370 A TW 109119370A TW I728831 B TWI728831 B TW I7288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optical lens
imaging device
component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1913A (zh
Inventor
曾正德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立景創新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立景創新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立景創新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6/992,9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71433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41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1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83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可對焦成像裝置,包括鏡頭群、以及影像感測組件。其中,鏡頭群包括防震組件、以及對焦組件。防震組件具有光軸,且防震組件包括第一光學鏡片群以及驅動元件,驅動元件用以驅動第一光學鏡片群在垂直於光軸的平面上移動或以光軸為中心旋轉。對焦組件固定於防震組件,且對焦組件包括第二光學鏡片群,第二光學鏡片群對齊該光軸。影像感測組件固定於鏡頭群的一端並對齊光軸。

Description

可對焦成像裝置
本案係關於一種可用於攝影、錄影之成像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可對焦的成像裝置。
手機或平板等移動設備大多配置有可對焦成像裝置,可對焦成像裝置可用以拍照或攝影。除前述設備外,可對焦成像裝置亦可應用於筆記型電腦、無人機、監視系統、顯示器及攝影機等具有攝像需求之設備。
隨著消費者對於攝像設備的攝像功能要求日益增加,希望移動設備中之可對焦成像裝置可具有更佳的成像效果。
有鑑於前述需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本案提供一種可對焦成像裝置,藉由其多組特定之鏡片結構而具有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功能,以符合較高規格移動裝置之需求。
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案提供一種可對焦成像裝置,包括鏡頭群、以及影像感測組件。其中,鏡頭群包括防震組件、以及對焦組件。防震組件具有光軸,且防震組件包括第一光學鏡片群以及驅動元件,驅動元件用以驅動第一光學鏡片群在垂直於光軸的平面上移動或以光軸為中心旋轉。對焦組件固定於防震組件,且對焦組件包括第二光學鏡片群,第二光學鏡片群對齊該光軸。影像感測組件固定於鏡頭群的一端並對齊光軸。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可對焦成像裝置更包括光路改變元件,光路改變元件設置於鏡頭群遠離影像感測組件的一端,光路改變元件用以改變可對焦成像裝置的取像方向。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光路改變元件為反射片,反射片與取像方向之夾角實質相同於光軸與反射片的夾角。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光路改變元件為稜鏡,稜鏡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入光面與取像方向垂直,出光面與光軸垂直。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可對焦成像裝置更包括總成殼體,光路改變元件及防震組件設置於總成殼體中。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第二光學鏡片群為可動光學鏡片群,且對焦組件另包括致動元件,可動光學鏡片群設置於該致動元件內,致動元件用以致動可動光學鏡片群中之至少一可動光學鏡片沿光軸移動。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第二光學鏡片群為固定光學鏡片群。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驅動元件還用以驅動第一光學鏡片群沿光軸移動。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其中對焦組件另包括致動元件、第三光學鏡片群及框體,第二光學鏡片群為可動光學鏡片群,可動光學鏡片群設置於致動元件內,致動元件用以致動可動光學鏡片群中之至少一可動光學鏡片沿光軸移動,第三光學鏡片群對齊該光軸且為固定光學鏡片群,固定光學鏡片群固定於框體,框體固定於該致動元件。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可動光學鏡片群中的每一鏡片的尺寸小於固定光學鏡片群中的每一鏡片的尺寸。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可動光學鏡片群及固定光學鏡片群設置於單一殼體中。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對焦組件位於防震組件與影像感測組件之間。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防震組件位於該對焦組件與該影像感測組件之間。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影像感測組件包括影像感測器、濾光片及固定架,影像感測器及濾光片固定於固定架,濾光片用以過濾沿光軸朝影像感測器之光線。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非用以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案的技術特點。
請參考圖1A,圖1A為依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200之結構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對焦成像裝置200包括鏡頭群與影像感測組件250,影像感測組件250固定於鏡頭群的一端,且所述鏡頭群與影像感測組件250可沿光軸L對齊(亦即鏡頭群的光軸通過影像感測組件250的中心區域)。鏡頭群可包括至少兩組的鏡頭分群。所述鏡頭分群代表多個鏡片會基於功能、結構、尺寸、重量或其他特徵而分成不同的群,各群的鏡片是被設置在其各自對應的容置/固定結構中,所述容置/固定結構可以是鏡筒、殼體或基板等;或者所述容置/固定結構是屬於馬達等驅動元件或致動元件的一部分。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鏡頭群包括對焦組件210與防震組件220。在一些實施例中,防震組件220包括第一光學鏡片群,對焦組件210包括可用於對焦的第二光學鏡片群。其中,第一光學鏡片群是可用於防震的防震光學鏡片群,而第二光學鏡片群是可用於自動對焦(Autofocus,AF)的可動光學鏡片群、或是可用於固定對焦(Fixed-focus,FF)的固定光學鏡片群。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可包括兩組鏡片群,例如第二光學鏡片群與第三光學鏡片群。其中第二光學鏡片群是可用於自動對焦(AF)的可動光學鏡片群,而第三光學鏡片群可用於固定對焦(FF)的固定光學鏡片群。鏡頭群中的各個鏡頭分群的各自光軸可彼此對齊,舉例而言,防震組件220中的第一光學鏡片群所具有的光軸,與對焦組件210中的第二光學鏡片群所具有的光軸重合,此時亦可稱第二光學鏡片群對齊第一光學鏡片群的光軸。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對焦成像裝置200可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顯示器或獨立攝影機與空拍機等具有攝像功能之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防震組件220、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彼此之間以此順序排列,即對焦組件210位於防震組件220與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舉例而言,在如圖1A的實施例中,光在光軸L上沿取像方向C前進時,會依序經過防震組件220與對焦組件210並投射至影像感測組件250。此外,防震組件220、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彼此間之位置相對不動。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防震組件22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彼此之間亦可以此順序排列,即防震組件220位於對焦組件210與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一般來說,光學鏡片組有後焦長(BFL)的考量,即光學鏡片組最後一片鏡片到影像感測的距離),而長焦鏡頭通常具有更長的後焦長。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防震組件220位於對焦組件210與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且防震組件220的長度允許的話,則防震組件220便是利用對焦組件210的後焦長的空間來設置,從而達到更佳的空間利用性。但無論光所通過的組件的排列順序為何,所有光路最後皆成像於影像感測組件250(其位於光路的最後端)。
對焦組件210可包括多個光學鏡片(後方有時亦略稱為鏡片)、致動元件216、及框體218。光學鏡片沿光軸L配置,以朝向取像方向C(也可視為是被攝物光線沿光軸L的進入方向)取像,而於成像面I成像。在本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包括第二光學鏡片群與第三光學鏡片群,也就是所述多個光學鏡片區可分為第二光學鏡片群與第三光學鏡片群,其中該第三光學鏡片群為固定光學鏡片群214,而該第二光學鏡片群為可動光學鏡片群212(需注意的是,每群中的鏡片數目並不限於圖1A中所繪示的數目)。致動元件216與框體218之間相對不動,在一些實施例中,致動元件216直接固定於框體218。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固定於框體218,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固定於致動元件216並可受致動元件216之驅動而相對於固定光學鏡片群214位移。具體而言,致動元件216致動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使可動光學鏡片群212沿光軸L前後移動,以將物像對焦並成像於成像面I。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僅具有一套管形殼體(或稱鏡筒,Barrel)。一般來說,鏡筒中只設置有一或多個鏡片,並不設有致動元件。在此情況下,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固定於此鏡筒內壁,此時鏡筒即為框體218,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則可移動地設置於致動元件216內,使用此結構由於簡化了需組裝的元件數,可使整體在組裝上更為便利。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動光學鏡片群212與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分別設置於其對應的鏡筒中,可動光學鏡片群212的鏡筒設置於致動元件216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框體218為收容固定光學鏡片群214的鏡筒,且框體218與致動元件216的殼體部份彼此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的分群,是將重量較輕的光學鏡片分群於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如此,對應的致動元件216之驅動力的要求即可較低,致動元件216之整體尺寸亦可縮小。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應用於長焦距(遠攝)的光學鏡片組中的多個光學鏡片的尺寸(例如鏡片直徑)會依序縮小,使得成像端的光學鏡片會有較小的重量;此時靠近成像端的光學鏡片可被選擇為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即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位於固定光學鏡片群214與成像面I之間,並且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中的任一鏡片的重量(或尺寸)小於固定光學鏡片群214中的任一鏡片的重量(或尺寸)。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中至少有一鏡片之重量小於固定光學鏡片群214中的鏡片。需了解的是,此種可動光學鏡片群212的選擇方式僅為其中一種方案,光學鏡片的分群亦可相反為之,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近成像端的光學鏡片會有較大的重量,或是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中至少有一鏡片之重量大於固定光學鏡片群214中的鏡片、或是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中任一鏡片之重量大於固定光學鏡片群214中的任一鏡片。
請繼續參閱圖1A。防震組件220包括第一光學鏡片群及驅動元件22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鏡片群為防震光學鏡片群222,防震光學鏡片群222固定於驅動元件226,驅動元件226驅動防震光學鏡片群222進行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元件226可驅使防震光學鏡片群222中之鏡片在垂直於光軸L的平面上位移或以光軸L為中心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防震光學鏡片群222包括多個楔形鏡片(Wedge Prism,其鏡片剖面為梯形),驅動元件226驅動防震光學鏡片群222旋轉,以進行手震補償,也就是防震組件220可具有OIS功能。在本實施例中,防震組件220與對焦組件210是分為不同的鏡頭群。藉此,驅動元件226與致動元件216是各自對應防震組件220與對焦組件210,從而可簡化驅動元件226與致動元件216各自的結構。
在如圖1A所示的實施例中,防震光學鏡片群222的多個楔形鏡片可通過相對旋轉而改變入射光的光路,並補償震動造成的光路位移,使光路可持續對齊光軸L,以達到OIS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防震光學鏡片群222包括可改變光路的鏡片組,例如可改變光路的鏡片組中的一個或多個鏡片上的各區域的折射率可能不同,且驅動元件226可驅動所述一個或多個鏡片在正交於光軸L的平面上平移或以光軸L為中心旋轉,使一個或多個鏡片的不同折射率的特定區域會在光軸L方向上對齊,藉由使光路通過不同折射率的區域來改變光路,以補償震動造成的光路位移,使光路可持續對齊光軸L,以達到OIS功能。
前述光學鏡片可以為液晶鏡片(Liquid Crystal Lens)、液態鏡片(Liquid Lens)、T形鏡片(T Lens)等。液態鏡片可以是旋轉式液態鏡片、疏水性液態鏡片(Hydrophobic liquid lens)及液壓式液態鏡片(hydraulic liquid lens)。
在一些實施例中,防震組件220另包括感測器及控制器,感測器感測可對焦成像裝置200之移動或震動,控制器依據感測器回傳之移動或震動訊號,而驅動驅動元件226進行手震補償。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及控制器與防震組件220可設置為同一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及控制器並未與防震組件220設置為同一組件。感測器及控制器可設置在可對焦成像裝置200之外的基板上,並透過基板上的線路及/或撓性電路板電性連接防震組件220。
請繼續參閱圖1A。影像感測組件250包括影像感測器252、濾光片254、及固定架256。影像感測器252另電性連接於電路板(未繪示於圖1A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252以及濾光片254固定於固定架256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片254也可直接固定於影像感測器252上,例如濾光片254可膠合於影像感測器252上。只要使被攝物的光線先經過濾光片254,再至影像感測器252即可。
濾光片254用以過濾進入影像感測器252之光線,具體而言,濾光片254使得欲在影像感測器252上成像之光線通過,其餘光線則不通過。舉例而言,將可對焦成像裝置200應用於拍攝人像或風景時,濾光片254讓可見光通過(如光波長在380奈米至780奈米之光線通過),其餘光線不通過。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片254可為藍玻璃、紅外線濾光片(IR Filter, Infrared filter)、或紅外紫外濾光片(UV-IR cut filter)。當可對焦成像裝置200應用於紅外線夜視設備時,濾光片254可以為讓紅外線通過,其餘光線不通過之濾光片。
如同前述,防震組件220、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依序排列並相對不動。在如圖1A所示的實施例中,固定架256固定於致動元件216,致動元件216固定於框體218,框體218固定於驅動元件226。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對焦成像裝置200具有一主殼體,固定架256、致動元件216、框體218、及驅動元件226分別固定於主殼體中,以使防震組件220、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相對不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架256、致動元件216、框體218、及驅動元件226是固定於基板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只包括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固定光學鏡片群214的框體218可固定於基板上,而防震組件220可連接框體218,防震組件220可不固定於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可只包括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可動光學鏡片群212設置於致動元件216內,而致動元件216可固定於基板上,防震組件220與影像感測組件250可連接致動元件216而可不固定於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包括可動光學鏡片群212與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固定光學鏡片群214的框體218可固定於基板上,而防震組件220與致動元件216可連接框體218。
致動元件216及驅動元件226可為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 VCM)、記憶金屬馬達(Shape Memory Alloys, SMA)、壓電馬達(Piezo)、或步進馬達(Stepper motor)。以致動元件216為音圈馬達為例,音圈馬達中的線圈數量可以根據需求配置,使得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可以沿光軸L單軸移動進行對焦。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B至圖1D所示,防震組件220可設置在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亦即,在如圖1B所示的光軸L上沿取像方向C前進時,將依序經過對焦組件210、防震組件220並投射至影像感測組件250。對焦組件210、防震組件22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彼此間之位置在可動光學鏡片群212移動時仍相對不動。例如,防震組件220中之驅動元件226可間接地固定於致動元件216,影像感測組件250的固定架256固定於驅動元件226。或者,當對焦組件210具有套管形殼體(Barrel),例如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固定於套管形殼體(例如框體218)內壁中時,防震組件220中之驅動元件226可固定於套管形殼體(例如框體218)。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B或圖1C所示,防震組件220可設置在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且對焦組件210中具有固定光學鏡片群214與框體218,以及可動光學鏡片群212與致動元件216。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於對焦組件210中,固定光學鏡片群214相較於可動光學鏡片群212較接近影像感測組件250。此時,防震組件220中之驅動元件226可固定於套管形殼體(例如框體218)。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C所示,於對焦組件210中,固定光學鏡片群214相較於可動光學鏡片群212較遠離影像感測組件250。此時,防震組件220中之驅動元件226可固定於致動元件216。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防震組件220可設置在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且對焦組件210只包括固定光學鏡片群214與框體218,也就是說,對焦組件210自身並不具有自動對焦(AF)的功能,在此情況下,防震組件220的驅動元件226還可驅動第一光學鏡片群中的一個或多個鏡片沿光軸L移動,換句話說,防震組件220除了具有OIS功能,還具有AF功能。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可設置在防震組件22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且對焦組件210只包括固定光學鏡片群214與框體218,在此情況下,防震組件220的驅動元件226還可驅動第一光學鏡片群中的一個或多個鏡片沿光軸L移動以達到AF功能。但需理解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對焦組件210中具有可動光學鏡片群212與致動元件216時,防震組件220的驅動元件226仍是可驅動第一光學鏡片群中的一個或多個鏡片沿光軸L移動,而可和可動光學鏡片群212進行配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與防震組件220皆可不具有自動對焦(AF)的功能,也就是可對焦成像裝置200是具有OIS功能的固定對焦(FF)的成像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防震組件220、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分別為單一組件,使得組裝與拆缷時更為便利;物料管理時,各組件之管理更具彈性。
因此,圖1A至圖1D中的該些實施例,其可對焦成像裝置200可具有遠攝及/或防手震功能,能符合高規格移動裝置之需求。此外,基於固定光學鏡片群214以及可動光學鏡片群212的適當配置,整體重量減輕,符合薄形化、輕量化之趨勢。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對焦成像裝置200的對焦組件210亦可僅包括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及致動元件216(可參考圖3B),如此,可對焦成像裝置200之整體體積與重量減輕,沿光軸L之長度亦縮短,使得配備有此可對焦成像裝置200之移動設備更能滿足薄形化之需求。當對焦組件210具有一殼體時,則可僅有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以及致動元件216於此殼體內,而無固定光學鏡片群214於殼體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對焦成像裝置200的對焦組件210亦可僅包括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同樣可使整體重量減輕,符合薄形化需求。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對焦組件210具有一殼體時,則可僅有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固定於殼體,而無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以及致動元件216於此殼體內。此情況下,防震組件220的驅動元件226還可驅動第一光學鏡片群中的一個或多個鏡片沿光軸L移動以達到AF功能。
請參閱圖2,圖2係依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可對焦成像裝置200包括影像感測組件250、鏡頭群及光路改變元件280,所述鏡頭群包括對焦組件210與防震組件220。光路改變元件280設置於所述鏡頭群遠離影像感測組件250的另一端,光路改變元件280用以改變可對焦成像裝置200的取像方向。其中,光路改變元件280可與前述任一實施例的可對焦成像裝置200搭配組合。在此實施例中,光路改變元件280、防震組件220、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依序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則可依照光路改變元件280、對焦組件210、防震組件22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的順序配置,即防震組件220位於對焦組件210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
光路改變元件280位於多個光學鏡片的取像方向C上,用以將沿實際取像方向C’行進之光線改變至該取像方向C。亦即,可對焦成像裝置200可以配置為潛望鏡式結構,使得該多個光學鏡片的取像方向C不需要沿著電子裝置的厚度方向配置,有利於將可對焦成像裝置200應用在輕薄的電子裝置中。在本實施例中,光路改變元件280是固定式的,OIS功能可僅藉由防震組件220達成,使光路改變元件280的結構可進一步簡化。於另一些實施例中,光路改變元件280亦可是可動式的,與防震組件220配合共同產生OIS功能。舉例來說,光路改變元件280與防震組件220配合而共同產生在不同軸向上的OIS功能。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光路改變元件280為一反射片,與取像方向C之間形成一夾角θ。取像方向C與反射片之間的夾角,以及實際取像方向C’與反射片的夾角θ’為實質上相同,使得沿著實際取像方向C’而來的光線,可以經過反射後改變方向至取像方向C,而依次通過防震光學鏡片群222、固定光學鏡片群214、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及濾光片254,在影像感測器252上成像。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路改變元件280為一稜鏡(如圖3A及圖3B所示),該稜鏡具有一入光面282以及一出光面284,入光面282朝向實際取像方向C’,出光面284朝向防震光學鏡片群222,入光面282與出光面284之間具有一夾角,以將沿實際取像方向C’行進之光線改變至取像方向C。在一些實施例中,出光面284與光軸L呈垂直。
請同時參閱圖3A及圖3B,圖3A及圖3B為依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圖3A及圖3B繪示的為相似實施例。可對焦成像裝置200包括影像感測組件250、對焦組件210、防震組件220、及光路改變元件280。對焦組件210包括可動光學鏡片群212及致動元件216。防震組件220包括防震光學鏡片群222及驅動元件226。其中,光路改變元件280、防震組件220、對焦組件210、及影像感測組件250依序排列並相對固定。
在如圖3A的實施例中,防震組件220可包含鏡筒227,鏡筒227內設有防震光學鏡片群222,而鏡筒227可設置於驅動元件226內。於此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的致動元件216可固定於驅動元件226上。而在如圖3B的實施例中,防震組件220不具有鏡筒227。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與影像感測組件250之間係藉由黏著劑(Adhesive)相互固定。在一些實施例中,黏著劑為二段式固化之黏著劑,例如但不限於,第一段之固定為透過紫外線(UV, Ultraviolet)照射於黏著劑之方式,達到暫時性固定;第二段之固定是透過加熱烘烤之方式,成為永久性固定。藉由此種黏著劑,在組裝對焦組件210與影像感測組件250時,可採用主動式對準(Active Alignment, AA)方式調整對焦組件210的光學鏡片群與影像感測組件250的影像感測器252之間的對準。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防震組件220與對焦組件210之間亦可採前述使用二段式黏著劑及主動式對準之方式相互固定(並未繪示於圖3A及圖3B)。
在如圖3A所示的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252固定並電性連接於電路板260,在圖3A的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252以打線方式電性連接於電路板,固定架256固定於電路板260,濾光片254固定於固定架256。在如圖3B所示的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252電性連接電路板(未繪示於圖中),影像感測器252的主平面(背面)可以貼合於或結合(bonding)於電路板,亦可以與電路板相互垂直。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器252是貼合於子電路板,而影像感測器252與子電路板是垂直設置於主電路板上;或者,影像感測器252是設於合適框架中,此框架可垂直設置於主電路板並透過連接線路(例如撓性電路板)連接到主電路板。
在圖3A及圖3B的實施例中,對焦組件210中僅具有可動光學鏡片群212,使得可對焦成像裝置200之整體體積與重量減輕,沿光軸L之長度亦縮短,使得配備有此可對焦成像裝置200之移動設備更能滿足薄形化之需求。
在圖3A及圖3B的實施例中,光路改變元件280固定於殼體286,殼體286固定於防震組件220的驅動元件226。因此,光路改變元件280之位置相對於驅動元件226為固定。
請參閱圖4,圖4係依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200之結構示意圖。可對焦成像裝置200包括影像感測組件250、對焦組件210、防震組件220、及光路改變元件280。其中,防震組件220及光路改變元件280固定於總成殼體228。具體而言,防震光學鏡片群222固定於驅動元件226,驅動元件226固定於總成殼體228,光路改變元件280固定於總成殼體228(舉例而言,如圖4所示,總成殼體228可具有一匹配光路改變元件280一側形狀的結構,光路改變元件280固定於此結構上)。因此,防震組件220、光路改變元件280與總成殼體228此時可視為單一總成270。組裝時,僅需該將該總成270與對焦組件210進行主動對準作業即可。其餘元件可相似於如圖3A所示的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可對焦成像裝置,藉由其多組特定之鏡片組結構,可使整體容易組裝,及/或使裝置可更快的自動對焦(Auto Focus)、及/或具有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遠攝(Telephoto)功能,而可符合較高規格移動裝置之需求。
200:可對焦成像裝置 210:對焦組件 212:可動光學鏡片群 214:固定光學鏡片群 216:致動元件 218:框體 220:防震組件 222:防震光學鏡片群 226:驅動元件 227:鏡筒 228:總成殼體 250:影像感測組件 252:影像感測器 254:濾光片 256:固定架 260:電路板 270:總成 280:光路改變元件 282:入光面 284:出光面 286:殼體 C:取像方向 C’:實際取像方向 I:成像面 L:光軸 θ:夾角 θ’:夾角
[圖1A]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1B]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1C]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1D]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2]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3A]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3B]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4]係根據一些實施例所繪製的可對焦成像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200:可對焦成像裝置
210:對焦組件
212:可動光學鏡片群
214:固定光學鏡片群
216:致動元件
218:框體
220:防震組件
222:防震光學鏡片群
226:驅動元件
250:影像感測組件
252:影像感測器
254:濾光片
256:固定架
C:取像方向
I:成像面
L:光軸

Claims (14)

  1. 一種可對焦成像裝置,包括:一鏡頭群,包括:一防震組件,具有一光軸,該防震組件包括一第一光學鏡片群及一驅動元件,該驅動元件用以驅動該第一光學鏡片群在垂直於該光軸的平面上移動或以該光軸為中心旋轉;以及一對焦組件,固定於該防震組件且設置於該防震組件之外部,該對焦組件包括一第二光學鏡片群,該第二光學鏡片群對齊該光軸;以及一影像感測組件,固定於該鏡頭群的一端並對齊該光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更包括一光路改變元件,該光路改變元件設置於該鏡頭群遠離該影像感測組件的另一端,該光路改變元件用以改變該可對焦成像裝置的一取像方向。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該光路改變元件為一反射片,該反射片與該取像方向之夾角實質相同於該光軸與該反射片的夾角。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該光路改變元件為一稜鏡,該稜鏡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該入光面與該取像方向垂直,該出光面與該光軸垂直。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更包括一總成殼體,該光路改變元件及該防震組件設置於該總成殼體中。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第二光學鏡片群為一可動光學鏡片群,且該對焦組件另包括一致動元件,該可動光學鏡片群設置於該致動元件內,該致動元件用以致動該可動光學鏡片群中之至少一可動光學鏡片沿該光軸移動。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第二光學鏡片群為一固定光學鏡片群。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驅動元件還用以驅動該第一光學鏡片群沿該光軸移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對焦組件另包括一致動元件、一第三光學鏡片群及一框體,該第二光學鏡片群為一可動光學鏡片群,該可動光學鏡片群設置於該致動元件內,該致動元件用以致動該可動光學鏡片群中之至少一可動光學鏡片沿該光軸移動,該第三光學鏡片群對齊該光軸且為一固定光學鏡片群,該固定光學鏡片群固定於該框體,該框體固定於該致動元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可動光學鏡片群中的每一鏡片的尺寸小於該固定光學鏡片群中的每一鏡片的尺寸。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可動光學鏡片群及該固定光學鏡片群設置於一單一殼體中。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對焦組件位於該防震組件與該影像感測組件之間。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防震組件位於該對焦組件與該影像感測組件之間。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對焦成像裝置,其中該影像感測組件包括一影像感測器、一濾光片及一固定架,該影像感測器及該濾光片固定於該固定架,該濾光片用以過濾沿該光軸朝該影像感測器之一光線。
TW109119370A 2019-08-14 2020-06-09 可對焦成像裝置 TWI728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92,996 US11714333B2 (en) 2019-08-14 2020-08-13 Optical imag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cus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86376P 2019-08-14 2019-08-14
US62/886,376 2019-08-14
US202062959207P 2020-01-10 2020-01-10
US62/959,207 2020-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913A TW202041913A (zh) 2020-11-16
TWI728831B true TWI728831B (zh) 2021-05-21

Family

ID=7334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370A TWI728831B (zh) 2019-08-14 2020-06-09 可對焦成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3895B (zh)
TW (1) TWI72883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6205A (en) * 2005-12-16 2007-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vibration reduction structure and digital camera lens therewith
TW201307937A (zh) * 2011-08-04 2013-02-16 Tdk Taiwan Corp 防手震鏡頭對焦模組之共振抑制方法及其結構
WO2017188798A1 (ko) * 2016-04-29 2017-11-02 엘지이노텍(주)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및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09725474A (zh) * 2017-10-31 2019-05-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防抖模块及包括该光学防抖模块的相机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8533A (ja) * 1999-05-28 2000-1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手ぶれ補正装置
CN1212533C (zh) * 2002-12-30 2005-07-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位移微扰装置
JP4547714B2 (ja) * 2004-05-19 2010-09-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および露光方法
TW200923418A (en) * 2005-01-21 2009-06-01 Nikon Corp Exposure device, exposure method, fabricating method of device, exposure system, information collecting device, and measuring device
US9164269B1 (en) * 2014-07-07 2015-10-20 Lucida Research Llc Telescopic gun sight with rotating optical adjustment mechanism
CN105549327B (zh) * 2014-10-29 2018-03-02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装置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CN106019560A (zh) * 2016-07-01 2016-10-12 南阳师范学院 一种视频监测用高清透雾光电校靶镜头
CN208969313U (zh) * 2018-10-10 2019-06-1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变焦摄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6205A (en) * 2005-12-16 2007-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vibration reduction structure and digital camera lens therewith
TW201307937A (zh) * 2011-08-04 2013-02-16 Tdk Taiwan Corp 防手震鏡頭對焦模組之共振抑制方法及其結構
WO2017188798A1 (ko) * 2016-04-29 2017-11-02 엘지이노텍(주)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및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09725474A (zh) * 2017-10-31 2019-05-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防抖模块及包括该光学防抖模块的相机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895B (zh) 2022-07-05
TW202041913A (zh) 2020-11-16
CN111953895A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6487B (zh) 光學影像鏡頭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9007469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US7839577B2 (en) Zoom optical system, optical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the zoom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zoom optical system
CN102681141B (zh) 定焦镜头
JP6304967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TW201830082A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89748B (zh) 取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0835931A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201819984A (zh) 光學攝影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866328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TWI594039B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13423566U (zh) 光学系统
JP2013195619A5 (zh)
JP2006119584A (ja) ズームカメラの光学装置
JPH09133858A (ja) 撮像レンズ系
CN115327743A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5321545A (ja) 撮像装置
US7605989B1 (en) Compact auto-focus image taking lens system with a micromirror array lens and a lens-surfaced prism
US9013805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294024B2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US11714333B2 (en) Optical imag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cusing
KR101204095B1 (ko) 줌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TWI728831B (zh) 可對焦成像裝置
KR20160113893A (ko) 단초점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JP6576299B2 (ja) 結像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