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1354B -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1354B
TWI721354B TW108100582A TW108100582A TWI721354B TW I721354 B TWI721354 B TW I721354B TW 108100582 A TW108100582 A TW 108100582A TW 108100582 A TW108100582 A TW 108100582A TW I721354 B TWI721354 B TW I7213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ntrance
electronic device
image capturing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0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6796A (zh
Inventor
羅諺樺
謝馨儀
黃馨諄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0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1354B/zh
Priority to US16/402,670 priority patent/US20200221001A1/en
Priority to CN201910601003.3A priority patent/CN110146952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6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6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1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135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本體、影像擷取裝置以及導光元件。本體具有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入光口。影像擷取裝置設置於本體內部,影像擷取裝置具有第二入光口,其中第二入光口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錯開。導光元件設置於本體內部,導光元件光學連接第一入光口以及第二入光口。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本揭露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有許多功能,如顯示功能以及攝影功能。為了達成上述功能,電子裝置中同時包含顯示模組以及攝影模組。攝影模組佔據電子裝置的部分空間,壓縮顯示模組所能顯示畫面的範圍。因此,如何能在包含攝影模組的前提之下,進一步提升顯示模組所能顯示畫面的範圍,為本領域重要的課題之一。
本揭露之一面向係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本體、影像擷取裝置以及導光元件。本體具有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入光口。影像擷取裝置設置於本體內部,影像擷取裝置具有第二入光口,其中第二入光口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錯開。導光元件 設置於本體內部,導光元件光學連接第一入光口以及第二入光口。
本揭露之另一面向係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本體、影像擷取裝置以及導光元件。本體具有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之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入光口,其配置以接收第一光線,第二表面上具有第二入光口,其配置以接收第二光線。影像擷取裝置設置於本體內部。影像擷取裝置具有第三入光口。第三入光口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錯開。導光元件設置於本體內部,第一入光口、導光元件以及第三入光口形成第一光路。第一光線經由第一光路進入影像擷取裝置。第二入光口以及第三入光口形成第二光路。第二光線經由第二光路進入影像擷取裝置。
本揭露之又一面向係有關於一種用於電子裝置的收光方向切換方法。電子裝置包含影像擷取裝置、第一光閘以及第二光閘。收光方向切換方法包含: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時,開啟第一光閘並關閉第二光閘,使得第一光線通過第一光閘並被影像擷取裝置接收。在第二模式時,關閉第一光閘並開啟第二光閘,使得第二光線通過第二光閘並被影像擷取裝置接收。
綜上所述,第一光線可經由第一入光口以及導光元件到達影像擷取裝置,使影像擷取裝置擷取外部影像。由於第一入光口與影像擷取裝置的入光口錯開,使得影像擷取裝置得以部分地設置於電子裝置的顯示區下方,減少非顯示區所需的必要面積。如此一來,本揭露所提出之電子裝置具有屏占比 較高的優點。
100‧‧‧電子裝置
110‧‧‧本體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11‧‧‧基座
112‧‧‧背光模組
113‧‧‧顯示模組
114‧‧‧蓋板
115‧‧‧前邊框
115a‧‧‧開孔
120‧‧‧影像擷取裝置
130‧‧‧導光元件
200‧‧‧電子裝置
210‧‧‧本體
210a‧‧‧第一表面
210b‧‧‧第二表面
211‧‧‧基座
212‧‧‧背光模組
213‧‧‧顯示模組
214‧‧‧蓋板
215‧‧‧前邊框
216‧‧‧後蓋板
220‧‧‧影像擷取裝置
230‧‧‧導光元件
240‧‧‧光耦合元件
250‧‧‧第一光閘
260‧‧‧第二光閘
300‧‧‧電子裝置
310‧‧‧本體
310a‧‧‧第一表面
310b‧‧‧第二表面
311‧‧‧基座
312‧‧‧背光模組
313‧‧‧顯示模組
314‧‧‧蓋板
316‧‧‧後蓋板
320‧‧‧影像擷取裝置
330‧‧‧導光元件
340‧‧‧光耦合元件
340a‧‧‧第一側
340b‧‧‧第二側
350‧‧‧第一光閘
360‧‧‧第二光閘
400‧‧‧方法
B-B‧‧‧線段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A‧‧‧顯示區
L1‧‧‧第一光線
L2‧‧‧第二光線
O1‧‧‧第一入光口
O2‧‧‧第二入光口
O3‧‧‧第三入光口
OP1‧‧‧第一光路
OP2‧‧‧第二光路
PA‧‧‧邊框區
r1‧‧‧第一孔徑
r2‧‧‧第二孔徑
r3‧‧‧第三孔徑
w‧‧‧寬度
第1A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電子裝置的俯視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中沿著線段B-B之剖面圖。
第2A圖繪示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電子裝置處於關閉模式時的剖面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中之電子裝置處於第一模式時的剖面圖。
第2C圖繪示第2A圖中之電子裝置處於第二模式時的剖面圖。
第3A圖繪示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電子裝置的剖面圖。
第3B圖繪示第3A圖中之電子裝置處於第一模式時的剖面圖。
第3C圖繪示第3A圖中之電子裝置處於第二模式時的剖面圖。
第4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切換電子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 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並且,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圖式中相同之元件符號可視為相對應的元件。這些圖式之繪示是為了清楚表達這些實施方式中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並非繪示各元件的實際尺寸。
請參照第1A圖,其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電子裝置100的俯視圖。如第1A圖所示,電子裝置100包含本體110、影像擷取裝置120以及導光元件130,其中影像擷取裝置120以及導光元件130設置於本體110內部,因此在第1A圖中以虛線表示。
接下來請參照第1B圖,其繪示第1A圖中沿著線段B-B之剖面圖。如第1B圖所示,本體110具有第一表面110a以及第二表面110b,第一表面110a與第二表面110b彼此相對,且第一表面110a上具有第一入光口O1。影像擷取裝置120具有第二入光口O2。如第1A圖所示,第二入光口O2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O1錯開。導光元件130光學連接第一入光口O1以及第二入光口O2。
如第1A圖以及第1B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100為具有攝像功能之手機。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100亦可為其他具有攝像功能以及顯示功能之裝置。電子裝置100可由第一表面110a顯示出畫面。
如第1B圖所示,電子裝置100的本體110包含有 基座111、背光模組112、顯示模組113、蓋板114以及前邊框115。基座111形成本體110的第二表面110b,並用以支撐位於其上之背光模組112。背光模組112、顯示模組113以及蓋板114依序設置於基座111上。蓋板114形成本體110的第一表面110a,前邊框115設置於蓋板114上,並位於電子裝置100的邊緣。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100可採用液晶顯示原理顯示出彩色畫面。如第1B圖所示,在電子裝置100運作時,背光模組112朝顯示模組113發出光線,光線經過顯示模組113中的液晶層、彩色濾光層後穿過透明的蓋板114,而在電子裝置100的第一表面110a上顯示出畫面。也就是說,顯示模組113朝向第一表面110a顯示畫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影像擷取裝置120則設置於顯示模組113相對於第一表面110a的一側。
應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100可採用不同的顯示原理顯示畫面。舉例而言,背光模組112以及顯示模組1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更改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模組。
如第1A圖以及第1B圖所示,電子裝置100的蓋板114上還覆蓋有前邊框115。第一表面110a被前邊框115覆蓋的區域為邊框區PA,而第一表面110a未被前邊框115覆蓋的區域則為顯示區DA。前邊框115可由不透明材質製作,以此遮住位於邊框區PA下方的各種功能組件。舉例而言,功能組件可為攝影功能元件、紅外線感測元件、收音元件、音響元件或發光 元件等等。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入光口O1係由前邊框115的開孔115a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所定義。舉例而言,由於蓋板114為透明材料,因此在第一入光口O1的位置可為實心結構。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蓋板114的第一入光口O1可為孔洞結構,本揭露並不以上述為限。
具體而言,邊框區PA的尺寸與其內安裝之功能組件的關鍵尺寸有關。關鍵尺寸係指眾多功能組件中最大者的尺寸,也就是說,邊框區PA的寬度w應大於上述之關鍵尺寸。舉例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入光口O1之尺寸即可為上述之關鍵尺寸。如第1B圖所示,在第一入光口O1具有第一孔徑r1的情形下,邊框區PA的寬度w亦需大於第一孔徑r1。
如第1A圖以及第1B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影像擷取裝置120設置於基座111上,並位於基座111與顯示模組113之間。也就是說,影像擷取裝置120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於第一表面110a的顯示區DA內。在本實施方式中,影像擷取裝置120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完整地位於顯示區DA內,而使得影像擷取裝置120的第二入光口O2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O1完全錯開。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影像擷取裝置120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可以部份地位於顯示區DA,並部分地位於邊框區PA內,在此情況下,第一入光口O1與第二入光口O2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可能會部分重疊。
如第1A圖以及第1B圖所示,導光元件130位於第 一入光口O1與第二入光口O2之間,且導光元件130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連接第一入光口O1以及第二入光口O2在第一表面110a上的投影。導光元件130係配置以改變光線的行進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導光元件130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
藉由以上配置,第一光線L1可沿著第一方向D1由第一入光口O1進入本體110內部,接著經由導光元件130引導而沿著第二方向D2移動,最後導光元件130將第一光線L1引導至第二入光口O2而由影像擷取裝置120接收。具體而言,導光元件130可以為光纖、雙反射面鏡、漸變折射率膜層或是布拉格反射光柵。
如第1B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影像擷取裝置120的第二入光口O2面朝第一表面110a,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影像擷取裝置120的第二入光口O2可以面朝第二表面110b,只要導光元件130能將第一光線L1引導進第二入光口O2即可。
如第1B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入光口O2具有第二孔徑r2,其代表影像擷取裝置120的光圈大小。而第一入光口O1的第一孔徑r1可大於或等於第二孔徑r2,以確保入光量充足。
綜上所述,第一光線L1可依序經由第一入光口O1、導光元件130以及第二入光口O2到達影像擷取裝置120,使影像擷取裝置120擷取外部影像。由於影像擷取裝置120部分地設置於顯示區DA下方,因此前邊框115的寬度w僅需大於影像擷取裝置120的第二入光口O2之第二孔徑r2,而可小於影 像擷取裝置120本身的尺寸。如此一來,本揭露所提出之電子裝置100的前邊框115的寬度w較小,具有屏占比較高的優點。
接下來請參照第2A圖,其繪示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電子裝置200處於關閉模式時的剖面圖。如第2A圖所示,電子裝置200包含本體210、影像擷取裝置220、導光元件230、光耦合元件240、第一光閘250以及第二光閘260。第2A圖中的電子裝置200與第1B圖中之電子裝置100相比,主要差異在於電子裝置200具有模式切換功能,允許影像擷取裝置220擷取來自不同方向之光線。
如第2A圖所示,本體210包含有基座211、背光模組212、顯示模組213、蓋板214、前邊框215以及後蓋板216。上述元件與第1A圖中所示者近似,主要差異在於基座211的第二表面210b上還具有第二入光口O2,而第二入光口O2的位置還設置有後蓋板216。具體而言,後蓋板216可以由透明材料製作,諸如壓克力、玻璃等。
如第2A圖所示,第一入光口O1係配置以接收第一光線L1,而第二入光口O2係配置以接收第二光線L2。影像擷取裝置220具有第三入光口O3,其配置以在第一模式時接收第一光線L1,而在第二模式時接收第二光線L2。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入光口O3在第一表面210a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O1錯開,而第二入光口O2在第一表面210a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O1重疊。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入光口O1與第二入光口O2可彼此部分錯開或是完全錯開,並不以第2A圖中所繪示者為限。
如第2A圖所示,光耦合元件240與導光元件230連接,且光耦合元件240設置於第一入光口O1與第二入光口O2之間。光耦合元件240係配置耦合第一光線L1與第二光線L2。所謂的耦合第一光線L1與第二光線L2,係指將沿著不同方向前進的第一光線L1與第二光線L2整合為往同一個方向前進的光線。舉例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光線L1經過光耦合元件240後將會沿著第二方向D2前進,而第二光線L2經過光耦合元件240後亦會沿著第二方向D2前進。具體而言,光耦合元件240可以為旋轉鏡、分光鏡、二轉一光纖或是曲面鏡組。
如第2A圖所示,經過光耦合元件240後沿著第二方向D2前進的第一光線L1或第二光線L2將會進入導光元件230中,並受到導光元件230的導引進入影像擷取裝置220的第三入光口O3而被影像擷取裝置220接收。
在本實施方式中,導光元件230在第一表面210a的投影連接第一入光口O1以及第三入光口O3在第一表面210a的投影,且導光元件230在第二表面210b的投影連接第二入光口O2以及第三入光口O3在第二表面210b的投影。其他有關於導光元件230的描述亦可參考前文中有關導光元件130的敘述,於此不再重複。
如第2A圖所示,第一光閘250設置於光耦合元件240與第一入光口O1之間,且電性連接至控制器。第一光閘250可依據控制器的訊號開啟或關閉。具體而言,當第一光閘250開啟時,可允許由第一入光口O1進入的第一光線L1進入光耦合元件240中;而當第一光閘250關閉時,則第一光線L1會被 第一光閘250阻擋,而無法進入光耦合元件240。
近似地,第二光閘260設置於光耦合元件240與第二入光口O2之間,且電性連接至控制器。第二光閘260可依據控制器的訊號開啟或關閉。具體而言,當第二光閘260開啟時,可允許由第二入光口O2進入的第二光線L2進入光耦合元件240中;而當第二光閘260關閉時,則第二光線L2會被第二光閘260阻擋,而無法進入光耦合元件240。
也就是說,藉由第一光閘250以及第二光閘260的設計,電子裝置200可以選擇性地允許第一光線L1或第二光線L2進入本體210中。在第2A圖所示的情況中,第一光閘250以及第二光閘260皆為關閉,也就是說第一光線L1與第二光線L2皆無法進入本體210中,此即為關閉模式。而若第一光閘250開啟並且第二光閘260關閉時,則稱為第一模式(如第2B圖);而當第一光閘250關閉並且第二光閘260開啟時,則稱為第二模式(如第2C圖)。舉例而言,第一光閘250與第二光閘260可以為一般相機之鏡頭快門,或其他可阻斷光路的各式機構。
請參照第2B圖,其繪示第2A圖中之電子裝置200處於第一模式時的剖面圖。如第2B圖所示,在第一模式時由於第一光閘250開啟,因此第一入光口O1、光耦合元件240、導光元件230以及第三入光口O3可形成第一光路OP1(圖中由斜線區域標示出來)。第一光線L1可沿著第一光路OP1進入影像擷取裝置220。也就是說,在第一模式時影像擷取裝置220可以擷取到來自電子裝置200之第一表面210a的一側的影像資訊。
同樣地,請參照第2C圖,其繪示第2A圖中之電 子裝置200處於第二模式時的剖面圖。在第二模式時由於第二光閘260開啟,因此第二入光口O2、光耦合元件240、導光元件230以及第三入光口O3可形成第二光路OP2(圖中由斜線區域標示出來)。第二光線L2可沿著第二光路OP2進入影像擷取裝置220。也就是說,在第二模式時影像擷取裝置220可以擷取到來自電子裝置200之第二表面210b的一側的影像資訊。
如第2A圖所示,第一入光口O1具有第一孔徑r1,第二入光口O2具有第二孔徑r2,而第三入光口O3具有第三孔徑r3。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孔徑r1與第二孔徑r2可大於或等於第三孔徑r3,以確保入光亮充足。而第一孔徑r1可大於、等於或小於第二孔徑r2。
如第2A圖所示,第一入光口O1與第二入光口O2皆位於邊框區PA的範圍之內。第三入光口O3在第一表面210a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O1完全錯開,同時第三入光口O3在第二表面210b上的投影與第二入光口O2完全錯開,而使得影像擷取裝置220位於顯示區DA下方。也就是說,本實施方式中的電子裝置200亦具有電子裝置100之優點。具體而言,由於邊框區PA的寬度w僅需大於影像擷取裝置220的第三入光口O3的第三孔徑r3,因此電子裝置200亦具有屏占比較高的優點。
此外,可以藉由第一光閘250以及第二光閘260的開啟以及關閉,來切換電子裝置200於關閉模式、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之間,且其中第一模式與第二模式可以擷取電子裝置200不同側之影像。另一方面,電子裝置200僅需配置一個影像擷取裝置220即可接收來自不同方向之影像資訊,有效降 低成本、節省空間。
應了解,第2A圖至第2C圖中所繪示之電子裝置200僅為舉例,本領域人士可依據實務需求進行各種變更。舉例而言,光耦合元件240僅需設置於第一光路OP1與第二光路OP2重疊的位置即可。另一方面,第一光閘250可設置於第一光路OP1上的任一位置,而不一定要設置於光耦合元件240與第一入光口O1之間。同樣地,第二光閘260可設置於第二光路OP2上的任一位置,並不一定要設置於光耦合元件240與第二入光口O2之間。
舉例而言,請參照第3A圖,其繪示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電子裝置300的剖面圖。如第3A圖所示,電子裝置300包含本體310、影像擷取裝置320、導光元件330、光耦合元件340、第一光閘350以及第二光閘360。
如第3A圖所示,本體310包含有基座311、背光模組312、顯示模組313、蓋板314、前邊框115以及後蓋板316。大部分元件皆與第2A圖中之元件近似,於此不重複說明。
如第3A圖所示,本體310具有第一表面310a以及第二表面310b,第一表面310a與第二表面310b彼此相對,且第一表面310a上具有第一入光口O1,而第二表面310b上具有第二入光口O2。第一入光口O1係配置以接收第一光線L1,而第二入光口O2係配置以接收第二光線L2。影像擷取裝置320具有第三入光口O3,其配置以在第一模式時接收第一光線L1,而在第二模式時接收第二光線L2。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入光口O3在第一表面210a 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O1錯開,而第三入光口O3在第二表面210b上的投影與第二入光口O2重疊。另一方面,第二入光口O2在第一表面210a上的投影與第一入光口O1錯開。
如第3A圖所示,光耦合元件340設置於影像擷取裝置320與第二入光口O2之間,並配置以耦合第一光線L1與第二光線L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光線L1受到導光元件330的引導,在進入光耦合元件340之間係沿著第二方向D2前進。第一光線L1進入光耦合元件340後,則會改變行進方向,沿著第一方向D1前進。第二光線L2進入第二入光口O2後係沿著第一方向D1前進,而在進入光耦合元件340後並未改變行進方向,仍然沿著第一方向D1前進。
也就是說,第一光線L1以及第二光線L2能夠經由光耦合元件340及/或導光元件330到達影像擷取裝置320的第三入光口O3,進而允許影像擷取裝置320接收來自電子裝置300不同側之光線。
如第3A圖所示,電子裝置300可藉由第一光閘350以及第二光閘360進行模式切換。具體而言,第一光閘350以及第二光閘360分別設置於光耦合元件340的兩側。在本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300的第二光閘360設置於光耦合元件340朝向第二表面310b的第一側340a,而第一光閘350設置於相鄰於第一側340a的第二側340b。
第一光閘350以及第二光閘360電性連接至控制器,並可依據控制器的訊號開啟或關閉。如第3A圖所示,第一光閘350關閉時,第一光線L1被第一光閘350阻擋而無法進入 光耦合元件340中;而第二光閘360關閉時,第二光線L2被第二光閘360阻擋而無法進入光耦合元件340中。
在第3A圖所示的情況中,第一光閘350以及第二光閘360皆為關閉,也就是說第一光線L1與第二光線L2皆無法被影像擷取裝置320接收,此即為關閉模式。而若第一光閘350開啟並且第二光閘360關閉時,則稱為第一模式(如第3B圖);而當第一光閘350關閉並且第二光閘360開啟時,則稱為第二模式(如第3C圖)。
請參照第3B圖,其繪示第3A圖中之電子裝置300處於第一模式時的剖面圖。如第3B圖所示,影像擷取裝置320的第三入光口O3面朝第二表面310b,而導光元件330由第一入光口O1光學連接至第三入光口O3。如此一來,當第一光閘350開啟時,第一光線L1可經由導光元件330以及光耦合元件340被影像擷取裝置320接收,使影像擷取裝置320擷取位於第一表面310a之一側的影像。
請參照第3C圖,其繪示第3A圖中之電子裝置300處於第二模式時的剖面圖。如第3C圖所示,第二入光口O2與第三入光口O3兩者對齊。因此,當第二光閘360開啟時,第二光線L2可直接經過光耦合元件340並進入影像擷取裝置320,而不須在光耦合元件340與第二入光口O2之間設置導光元件330。
綜上所述,電子裝置300亦具有電子裝置100或電子裝置200的優點。舉例而言,電子裝置300具有高屏占比以及模式切換功能。
接下來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依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切換電子裝置300的方法400的流程圖。應了解,此處為說明起見而舉電子裝置300為例,但方法400亦可應用於電子裝置200。如第4圖所示,方法400由步驟S410開始:選擇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如第3A圖以及第4圖所示,若在步驟S410中選擇第一模式,則接續執行步驟S420:開啟第一光閘350並關閉第二光閘360,使第一光線L1通過第一光閘350。而若在步驟S410中選擇第二模式,則接續執行步驟S430:關閉第一光閘350並開啟第二光閘360,使第二光線L2通過第二光閘360。
在執行完步驟S410或S420後,執行步驟S430:影像擷取裝置320接收第一光線L1或第二光線L2,並將影像資訊傳遞至處理器。
最後執行步驟S440:透過處理器校正該影像擷取裝置320所接收之資訊。舉例而言,如第3A圖所示,由於第一光線L1經過導光元件330以及光耦合元件340,因此可能會出現第一誤差,此時可藉由第一演算法校正第一誤差。相比之下,第二光線L2僅經過光耦合元件340,因此可能會出現第二誤差,此時可藉由第二演算法校正第二誤差。應了解,第一演算法以及第二演算法可為相同或相異,本領域人士可依據實務需求進行設計。
本揭露已由範例及上述實施方式描述,應了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所揭露之實施方式。相反的,本發明涵蓋多種更動及近似之佈置(如,此領域中之通常技藝者所能明顯得知 者)。因此,附加之請求項應依據最寬之解釋以涵蓋所有此類更動及近似佈置。
100‧‧‧電子裝置
110‧‧‧本體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11‧‧‧基座
112‧‧‧背光模組
113‧‧‧顯示模組
114‧‧‧蓋板
115‧‧‧前邊框
115a‧‧‧開孔
120‧‧‧影像擷取裝置
130‧‧‧導光元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A‧‧‧顯示區
L1‧‧‧第一光線
O1‧‧‧第一入光口
O2‧‧‧第二入光口
PA‧‧‧邊框區
r1‧‧‧第一孔徑
r2‧‧‧第二孔徑
w‧‧‧寬度

Claims (2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本體,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入光口,該本體之該第一表面中具有一邊框區及一顯示區,其中該第一入光口位於該邊框區;一影像擷取裝置,設置於該本體內部,該影像擷取裝置具有一第二入光口,其中該第二入光口在該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與該第一入光口錯開,且該影像擷取裝置在該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於該顯示區;一導光元件,設置於該本體內部,該導光元件光學連接該第一入光口以及該第二入光口;以及一前邊框,其中該前邊框的寬度小於該影像擷取裝置的尺寸且該前邊框的寬度大於該第一入光口的孔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入光口在該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與該第一入光口完全錯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導光元件在該第一表面的投影連接該第一入光口以及該第二入光口在該第一表面的投影。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本體進一步包含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朝向該第一表面顯示畫 面,且該影像擷取裝置至少部分地位於該顯示模組相對於該第一表面的一側。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導光元件為光纖、雙反射面鏡、漸變折射率膜層以及布拉格反射光柵中之一者。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影像擷取裝置的該第二入光口面朝該第一表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入光口的尺寸大於或等於該第二入光口的尺寸。
  8.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本體,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入光口,其配置以接收一第一光線,該第二表面上具有一第二入光口,其配置以接收一第二光線,其中該第一表面中具有一邊框區及一顯示區,且該第一入光口位於該邊框區;一影像擷取裝置,設置於該本體內部,該影像擷取裝置具有一第三入光口,其中該第三入光口在該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與該第一入光口錯開,且該影像擷取裝置在該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於該顯示區;一導光元件,設置於該本體內部,該第一入光口、該導 光元件以及該第三入光口形成一第一光路,該第一光線經由該第一光路進入該影像擷取裝置,該第二入光口以及該第三入光口形成一第二光路,該第二光線經由該第二光路進入該影像擷取裝置;以及一前邊框,其中該前邊框的寬度小於該影像擷取裝置的尺寸且該前邊框的寬度大於該第一入光口的孔徑。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光耦合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光路與該第二光路的重疊部分,並配置以耦合該第一光線以及該第二光線。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光耦合元件為分光鏡、二轉一光纖以及曲面鏡組中之一者。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光閘,設置於該第一光路上;以及一第二光閘,設置於該第二光路上。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導光元件在該第一表面的投影連接該第一入光口以及該第三入光口在該第一表面的投影,且該導光元件在該第二表面的投影連接該第二入光口以及該第三入光口在該第二表面的投影。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本體進 一步包含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朝向該第一表面顯示畫面,且該影像擷取裝置至少部分地位於該顯示模組相對於該第一表面的一側。
  14.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入光口的尺寸大於或等於該第三入光口的尺寸,且該第二入光口的尺寸大於或等於該第三入光口的尺寸。
  15.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入光口在該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與該第二入光口錯開。
  16.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入光口在該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與該第二入光口重合。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影像擷取裝置的該第三入光口面朝該第二表面。
  18. 一種用於電子裝置的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該電子裝置包含一本體、一影像擷取裝置、一前邊框、一第一光閘以及一第二光閘,該本體的一第一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入光口、一邊框區及一顯示區,且該第一入光口位於該邊框區,其中該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包含:選擇一第一模式或一第二模式;在該第一模式時,開啟該第一光閘並關閉該第二光閘, 使得一第一光線通過該第一入光口及該第一光閘並被該影像擷取裝置接收,其中該影像擷取裝置在該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於該顯示區,該前邊框的寬度小於該影像擷取裝置的尺寸且該前邊框的寬度大於該第一入光口的孔徑;以及在該第二模式時,關閉該第一光閘並開啟該第二光閘,使得一第二光線通過該第二光閘並被該影像擷取裝置接收。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其中,該第一光線入射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表面,而該第二光線入射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彼此相對。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進一步包含:透過一處理器校正該影像擷取裝置所接收之資訊,在該第一模式時該處理器執行一第一演算法,而在該第二模式時該處理器執行一第二演算法,其中該第一演算法相異於該第二演算法。
TW108100582A 2019-01-07 2019-01-07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TWI721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0582A TWI721354B (zh) 2019-01-07 2019-01-07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US16/402,670 US20200221001A1 (en) 2019-01-07 2019-05-03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switching light receiving direc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01910601003.3A CN110146952A (zh) 2019-01-07 2019-07-04 电子装置以及其收光方向的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0582A TWI721354B (zh) 2019-01-07 2019-01-07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6796A TW202026796A (zh) 2020-07-16
TWI721354B true TWI721354B (zh) 2021-03-11

Family

ID=6759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0582A TWI721354B (zh) 2019-01-07 2019-01-07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21001A1 (zh)
CN (1) CN110146952A (zh)
TW (1) TWI72135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4750A (ja) * 1995-03-17 1996-10-01 Canon Inc 撮影装置
JP2001223924A (ja) * 2000-02-09 2001-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6850898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8968A (ja) * 1989-11-02 1991-06-25 Sony Corp 2板式電子カメラ
US20030164945A1 (en) * 2002-03-03 2003-09-04 Mr. Wen-Tsao Lee Image comparator
CN101344706B (zh) * 2007-07-11 2010-09-1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照相模块
CN103729091A (zh) * 2012-10-11 2014-04-1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影像撷取装置
CN104580839A (zh) * 2013-10-10 2015-04-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WO2015156187A1 (ja) * 2014-04-10 2015-10-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159039A (zh) * 2014-08-27 2014-11-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CN108650341A (zh) * 2018-03-30 2018-10-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4750A (ja) * 1995-03-17 1996-10-01 Canon Inc 撮影装置
JP2001223924A (ja) * 2000-02-09 2001-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6850898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21001A1 (en) 2020-07-09
TW202026796A (zh) 2020-07-16
CN110146952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9738B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WO201920562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078250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optical assembly for refracting ambient lights to bypass shielding members i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819413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thereof
CN108897174A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装置
JP2018072757A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N110488524A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中摄像的方法
US20100045847A1 (en) Integrated image sensor with shutter and digital camera including the same
EP3648441B1 (en) Camer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708208A (zh) 显示装置
TWI721354B (zh) 電子裝置以及其收光方向之切換方法
EP3690599A1 (en) Screen frame, display screen module and terminal
US20210385362A1 (en) Camera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H1164836A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10969621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168271A1 (en) Terminal device
JP2011191475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4815375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20051276A1 (en) Optical modulation device and projector
JPH049922A (ja) 投影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TWI747017B (zh) 攝影裝置
US11451651B2 (en) Display assembly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01746B (zh) 终端
JP6865508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カメラ
JP2007156023A (ja) 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