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665B - 超薄型散熱板 - Google Patents

超薄型散熱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665B
TWI717665B TW107144362A TW107144362A TWI717665B TW I717665 B TWI717665 B TW I717665B TW 107144362 A TW107144362 A TW 107144362A TW 107144362 A TW107144362 A TW 107144362A TW I717665 B TWI717665 B TW I7176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ultra
bonding agent
flow channel
thin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4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3354A (zh
Inventor
劉科佑
董家瑜
Original Assignee
奕昌有限公司
劉科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奕昌有限公司, 劉科佑 filed Critical 奕昌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4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76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3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3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66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超薄型散熱板,用以解決習知散熱板密封性不良的問題。係包含:一第一板;一第二板,與該第一板對合,至少一氣密通道及一工作腔分別形成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且該氣密通道位於該工作腔外周;一接合劑,填充於該氣密通道中,該接合劑接觸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以密封該工作腔;及一工作流體,填充於該工作腔中。

Description

超薄型散熱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散熱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以幫助電子產品散熱的超薄型散熱板。
隨著科技產業的進步,現今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效能優異且邁入輕薄化的趨勢;然而,此類電子產品運轉時,容易產生大量的熱,導致電子產品本身的溫度升高,增加了電子產品的熱故障率及耗損率。為了有效散熱,可以在此類電子產品內安裝習知傳統散熱板;習知傳統散熱板的厚度約大於2毫米,且內部填充有工作流體,電子產品的熱源可以加熱工作流體並使之汽化,氣態的工作流體續流動至遠離熱源的一側放熱凝結,藉此可以傳遞熱量,同時可以維持電子產品的輕薄性。
詳言之,習知傳統散熱板係將導熱良好的二金屬薄板對合,使該二金屬薄板之間形成可以存放工作流體的負壓腔室,續黏合該二金屬薄板的周緣以密封該負壓腔室;該負壓腔室內需維持負壓狀態,以降低工作流體的沸點、使工作流體容易汽化。惟,密封習知傳統散熱板的負壓腔室時,係將接合劑直接塗於其中一金屬薄板的表面上,接合劑容易流動且分布不均,導致該負壓腔室的部分周緣密封性差,外界空氣容易進入該負壓腔室而破壞負壓狀態,增加工作流體汽化的困難度,進而影響散熱效果。
有鑑於此,習知的傳統散熱板確實仍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超薄型散熱板,係可以由接合劑在對合的二薄板間形成一環牆,以充分地隔絕填充有工作流體的腔室與外界,提升該腔室的氣密性者。
本發明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超薄型散熱板,係可以維持填入接合劑的溝槽的形狀者。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超薄型散熱板,係可以減少接合劑的用量,且可以維持良好接合效果者。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超薄型散熱板,係可以增加接合劑的接觸面積者。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超薄型散熱板,係利用接合劑形成一絕緣層以降低熱量擴散及損失,且能有效控制熱量往單一方向傳導至冷凝端以完成循環者。
本發明以下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語,例如「前」、「後」、「左」、「右」、「上(頂)」、「下(底)」、「內」、「外」、「側面」等,主要係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語僅用以輔助說明及理解本發明的各實施例,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的超薄型散熱板,包含:一第一板;一第二板,與該第一板對合,至少一氣密通道及一工作腔分別形成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且該氣密通道位於該工作腔外周,該第二板可以具有一流道,該第一板可以具有一擴增溝連通該流道,該流道可以與該擴增溝共同形成該氣密通道,該流道可以與該擴增溝僅局部相對位;一接合劑,填充於該氣密通道中,該接合劑接觸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以密封該工作腔;一工作流體,填充於該工 作腔中;及數個支撐塊,該數個支撐塊較佳不凸出地形成於該流道內,該數個支撐塊較佳連接該流道的兩側內壁,任二相鄰的支撐塊相間隔。
據此,本發明的超薄型散熱板,藉由將該接合劑填充至該氣密通道內,以接合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該氣密通道可以限制該接合劑的流動方向,使該接合劑可以均勻地接觸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避免該接合劑溢流,且可以增加該接合劑與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接觸的面積,係可以提升接合時的牢固性;另外,該接合劑可以於該工作腔周緣形成一環牆,以阻隔外界氣體進入該工作腔,使該工作腔內部得以維持負壓狀態,進而可以提升散熱效率及延長該超薄型散熱板的使用壽命;又,可以維持該流道的兩側內壁的間距,係具有降低該流道變形的可能性的功效。
其中,該第一板可以具有一第一對合面與該第二板的一第二對合面對合,該第二板可以具有一流道與該第一對合面共同形成該氣密通道。如此,不需於該第一板的表面進行加工,係具有提升製造便利性及降低製造成本的功效。
其中,該第一板可以具有一凸條穿入該流道內,該凸條較佳未抵接該流道的內壁。如此,係具有減少該接合劑用量,及提升接合牢固性的功效。
本發明的超薄型散熱板可以另包含數個支撐塊,該數個支撐塊較佳不凸出地形成於該擴增溝內,該數個支撐塊較佳連接該擴增溝的兩側內壁,任二相鄰的支撐塊相間隔。如此,可以維持該擴增溝的兩側內壁的間距,係具有降低該擴增溝變形的可能性的功效。
其中,該超薄型散熱板的總厚度較佳約為0.1~2毫米。如此,當該超薄型散熱板安裝於一電子產品內部時,不會占用過多空間,係具有維持該電子產品的輕薄性的功效。
〔本發明〕
1:第一板
11:第一對合面
12,12':凸條
13:擴增部
14,14':擴增溝
2:第二板
21:第二對合面
22:作用部
23,23':流道
24:注入口
3:支撐塊
G:接合劑
L:工作流體
S:工作腔
T:氣密通道
〔第1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沿第1圖的A-A線剖面圖。
〔第3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組合後的剖面圖。
〔第4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組合後的剖面圖。
〔第5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組合後的剖面圖。
〔第6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組合後的剖面圖。
〔第7圖〕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組合後的剖面圖。
〔第8圖〕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組合後的剖面圖。
〔第9圖〕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組合後的剖面圖。
〔第10圖〕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組合後的剖面圖。
〔第11圖〕本發明的流道及支撐塊的局部放大圖。
〔第12圖〕本發明使用時的熱量傳遞情形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第1圖,其係本發明超薄型散熱板的第一實施例,係包含相對合的一第一板1與一第二板2,且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之間填充有一接合劑G與一工作流體L。
該第一板1的形狀及尺寸可以依據需要散熱的區域而定,例如可以符合手機或平板等個人行動裝置的大小,且該第一板1的形狀可以選擇 為結構簡易的矩形薄板,以方便大量生產及製造,惟本發明不加以限制。該第一板1的厚度需適中,使該第一板1可以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同時熱量也可以快速通過該第一板1,進而可以提升熱傳導的效率,且適當的厚度可以維持電子產品的輕薄性。該第一板1具有一第一對合面11,該第一對合面11較佳選擇為該第一板1面積較大的一表面,如此可以增加對合面積;該第一對合面11可以不具任何凹槽等結構,以提升製造的便利性且降低製造成本。
請參照第1、2圖,該第二板2的形狀可以與該第一板1相符,如此只需對齊邊緣,即可對位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該第二板2具有一第二對合面21,用以與該第一對合面11對合;該第二板2的厚度可以略厚於該第一板1,使該第一板1具有彈性,可以被稍微彎曲以緊密貼合該第二板2,而較厚的第二板2則提供較強的支撐性,提升該超薄型散熱板的機械強度。
請參照第1至3圖,該第二板2的中間具有一作用部22以供填充該工作流體L。例如,該作用部22可以是藉由減縮該第二板2的局部板厚而形成的凹陷部位;或者,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改變該第二板2的板厚,而是採用凹折該第二板2周緣的方式,使該第二板2中間形成凹陷的該作用部22。藉此,該第二板2與該第一板1相對合時,該作用部22可以與該第一對合面11共同形成一工作腔S,該工作流體L填充於該工作腔S中。其中,若選擇減縮板厚來形成該作用部22,則還可以提升該第二板2對應於該作用部22處的導熱效率,進而提升整體超薄型散熱板的散熱效率。
該第二板2另具有一流道23形成於該第二對合面21;該第二板2與該第一板1對合時,該流道23與該第一對合面11可共同形成一氣密通道T位於該工作腔S外周。該氣密通道T可用以容納該接合劑G,由該接合劑G同時接觸該第一板1及該第二板2,進而在該氣密通道T內形成一環牆,使該工作腔S的周緣形成密封,並阻隔外界氣體進入該工作腔S中,以 保持該工作腔S的負壓狀態;另,該接合劑G也會受到該流道23的內壁及該第一對合面11的限制,而不易溢流至該氣密通道T外的其他區域。此外,該流道23可以呈現狹長型,以產生毛細作用引導該接合劑G流動,使該接合劑G可以均勻分布於該流道23內,提升接合時該接合劑G分布的均勻程度。
請再參照第1圖,該第二板2另可以具有一注入口24連通外界及該工作腔S,使該工作流體L可以經由該注入口24導入該工作腔S中,可以提升填充該工作流體L的便利性。
請參照第3圖,據由前述結構,製造本發明的超薄型散熱板時,可以將該第二板2以該第二對合面21朝上的方式擺放,並將該接合劑G填入該流道23,若該接合劑G為液態,則可以藉由毛細作用沿該流道23流動,直至該接合劑G均勻分布於該流道23內。當該接合劑G均勻分散後,再將該第一板1以該第一對合面11朝下的方式,對齊放置於該第二板2上,並壓合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該接合劑G會受到該流道23及該第一對合面11的限制,大幅減少該接合劑G在壓合時溢漏的可能性。
當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緊密接合後,該作用部22與該第一對合面11可以共同形成該工作腔S,該接合劑G可以形成一環牆圍繞該工作腔S。接著,使該工作腔S形成負壓狀態,及由該注入口24注入定量的工作流體L至該工作腔S中,續封閉該注入口24以密封該工作腔S,以形成總厚度約0.1~2毫米的超薄型散熱板。
本發明的超薄型散熱板係藉由該工作流體L的蒸發-凝結過程,將熱量由該超薄型散熱板的一側傳導至另一側;詳言之,使用者可以將該超薄型散熱板的第二板2側貼合欲散熱的一熱源(如:電腦的繪圖卡),該熱源所產生的熱量可以傳導至該工作腔S,加熱該工作腔S中的該工作流體L使其蒸發,氣態的工作流體L可以流動至該工作腔S的另一側,並接觸 溫度較低的該第一對合面11,將熱量傳給該第一板1後凝結回流至該第二對合面21;藉由反覆進行此過程,可以不斷將該熱源的熱量往外傳導,以達到散熱效果。
再者,請參照第12圖,該接合劑G可以選擇為熱導率較金屬低的接合劑,例如主成分為樹脂等金屬接合劑,由於該接合劑G的熱導率低,該工作腔S中的工作流體L所吸收的熱量不易往該接合劑G傳導,亦即,該接合劑G可以形成一絕緣層,以確保熱量僅由該第二板2往該第一板1傳遞,再由該第一板1擴散至外界(第12圖的箭頭即代表熱量的傳遞方向),進而可以降低熱量的擴散及損失。
請參照第4圖,其係本發明超薄型散熱板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的第一板1具有一凸條12凸出於該第一對合面11,當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對合時,該凸條12可以穿入該流道23中,且未抵接該流道23的內壁,以形成近似U型的該氣密通道T。如此,本實施例的氣密通道T可以具有較小的容積,故使用較少量的接合劑G即可完整貼接該第一板1及該第二板2。另一方面,該凸條12可以埋入該接合劑G中,增加了該接合劑G與該第一板1的接觸面積,提升接合的牢固性。
請參照第5圖,其係本發明超薄型散熱板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的第一板1的中間可以具有一擴增部13。當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對合時,該擴增部13與該作用部22可以對位並連通,以共同形成該工作腔S,藉此可以增加該工作腔S的體積,並增加可容納的工作流體L的量,進而可以提升散熱效率。
該第一板1可以另具有一擴增溝14形成於該第一對合面11,當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對合時,該擴增溝14可以與該流道23完全相對位以形成該氣密通道T。若使用表面張力較大的接合劑G,或者不慎加入過 多接合劑G時,該接合劑G表面可能相當凸出該第二對合面21,因此,可以利用該擴增溝14蓋合並包覆該接合劑G,避免該接合劑G受到擠壓而溢流;或者,可以於擴增溝14及該流道23內同時填入該接合劑G再行蓋合,以確保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均接觸到該接合劑G,提升接合的牢固性。
請參照第6圖,其係本發明超薄型散熱板的第四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當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對合時,該擴增溝14與該流道23僅局部相對位以形成該氣密通道T;對合時該接合劑G可以部分接觸該第一對合面11,且部分接觸該第二對合面21,如此,可以大幅增加該接合劑G與該第一板1及該第二板2接觸的面積,提升接合的牢固性。
請參照第7至9圖,其係本發明超薄型散熱板的第五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本發明的超薄型散熱板可以具有數個氣密通道T,以二氣密通道T為例,該第二板2可以具有二流道23、23',該二流道23、23'之間相間隔而不連接,且其中一流道23位於另一流道23'外圍,以與該第一板1共同形成相間隔且不連接的該二氣密通道T;例如,該二氣密通道T可以由該二流道23、23'與該第一對合面11共同形成(如第7圖所示)、或由該第一板1的二凸條12、12'分別穿入對應的該流道23、23'內所形成(如第8圖所示)、亦或由該二流道23、23'分別與對應的該第一板1的二擴增溝14、14'連通所形成(如第9圖所示)。
據此,於該第一板1及該第二板2之間可以形成數個氣密通道T,且該數個氣密通道T可以具有如同前述之氣密通道T的結構。藉由增加該數個氣密通道T的數量,可以增加該接合劑G的作用範圍,提升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接合的牢固性,且該數個氣密通道T內的該接合劑G可以由內而外依序形成數個環牆,可以多重確保該工作腔S的密封性。
請參照第10圖,其係本發明超薄型散熱板的第八實施例,本 實施例的第一板1可以具有一擴增溝14,且該擴增溝14連通該二流道23、23'以形成該氣密通道T,如此僅需於其中一流道填入該接合劑G,該接合劑G即可流至其餘二流道中,以減少填充該接合劑G的步驟;在本實施例中,該二流道23、23'可以完全對位於該擴增溝14的範圍中,亦即,該擴增溝14具有較大的寬度,可以方便填充該接合劑G於該擴增溝14中,再藉由壓合使該接合劑G進入該二流道23、23'內。
請參照第11圖,本發明的超薄型散熱板可以具有數個支撐塊3形成於該擴增溝14和/或該流道23內,用以維持該等流道的形狀。此處以該流道23為例,該數個支撐塊3連接該流道23的兩側內壁,且任二相鄰的支撐塊3相間隔,藉此,得以均勻地維持該流道23兩側內壁的間距;該數個支撐塊3較佳不凸出該第二對合面21,以提升該第一板1與該第二板2對合時的緊密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超薄型散熱板,藉由將該接合劑填充至該氣密通道內,以接合該第一板及該第二板。該氣密通道可以限制該接合劑的流動方向,使該接合劑可以均勻地接觸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避免該接合劑溢流,且可以提升接合時的牢固性;另外,該接合劑可以於該工作腔周緣形成一環牆,以阻隔外界氣體進入該工作腔,使該工作腔內部得以維持負壓狀態,進而可以提升散熱效率及延長該超薄型散熱板的使用壽命。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第一板
11:第一對合面
2:第二板
21:第二對合面
22:作用部
23:流道
24:注入口

Claims (5)

  1. 一種超薄型散熱板,包含:一第一板;一第二板,與該第一板對合,至少一氣密通道及一工作腔分別形成於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之間,且該氣密通道位於該工作腔外周,該第二板具有一流道,該第一板具有一擴增溝連通該流道,該流道與該擴增溝共同形成該氣密通道,該流道與該擴增溝僅局部相對位;一接合劑,填充於該氣密通道中,該接合劑接觸該第一板與該第二板,以密封該工作腔;一工作流體,填充於該工作腔中;及數個支撐塊,該數個支撐塊不凸出地形成於該流道內,該數個支撐塊連接該流道的兩側內壁,任二相鄰的支撐塊相間隔。
  2. 如請求項1之超薄型散熱板,其中,該第一板具有一第一對合面與該第二板的一第二對合面對合,該第二板具有一流道與該第一對合面共同形成該氣密通道。
  3. 如請求項2之超薄型散熱板,其中,該第一板具有一凸條穿入該流道內,該凸條未抵接該流道的內壁。
  4. 如請求項1之超薄型散熱板,另包含數個支撐塊,該數個支撐塊不凸出地形成於該擴增溝內,該數個支撐塊連接該擴增溝的兩側內壁,任二相鄰的支撐塊相間隔。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超薄型散熱板,其中,該超薄型散熱板的總厚度為0.1~2毫米。
TW107144362A 2018-12-10 2018-12-10 超薄型散熱板 TWI717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362A TWI717665B (zh) 2018-12-10 2018-12-10 超薄型散熱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362A TWI717665B (zh) 2018-12-10 2018-12-10 超薄型散熱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354A TW202023354A (zh) 2020-06-16
TWI717665B true TWI717665B (zh) 2021-02-01

Family

ID=7217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4362A TWI717665B (zh) 2018-12-10 2018-12-10 超薄型散熱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766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0022Y (zh) * 2002-07-19 2003-07-09 谢佐昌 电脑中央处理器用的液冷器
TW200718344A (en) * 2005-06-24 2007-05-01 Convergence Technologies Ltd Heat transfer device
TW201623901A (zh) * 2014-12-19 2016-07-01 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溫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6211701A (zh) * 2015-04-30 2016-12-07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薄型散热片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0022Y (zh) * 2002-07-19 2003-07-09 谢佐昌 电脑中央处理器用的液冷器
TW200718344A (en) * 2005-06-24 2007-05-01 Convergence Technologies Ltd Heat transfer device
TW201623901A (zh) * 2014-12-19 2016-07-01 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溫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553288B (zh) * 2014-12-19 2016-10-11 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溫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6211701A (zh) * 2015-04-30 2016-12-07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薄型散热片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354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3989B (zh) 可撓動之均溫板
TWI553288B (zh) 均溫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571197B (zh) 薄型均溫板及其毛細結構
TWI266586B (en) Heat pipe
JP2009506165A5 (zh)
JP2015137848A (ja) 携帯式電子機器の放熱装置
TW201947180A (zh) 液、汽分離之迴路均溫板
KR102092307B1 (ko) 베이퍼 챔버
WO2023216482A1 (zh) 移动终端、均温板和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TWI717665B (zh) 超薄型散熱板
TW200722702A (en) Heat pi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4466130U (zh) 一种具有散热增益效果的双架构整合式散热器
TW201621253A (zh) 均溫板支撐體結構
CN213244730U (zh) 均热板及电子设备
CN110278686B (zh) 散热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20274163U (zh) 一种陶瓷基均热板结构
TWI726765B (zh) 均溫板
TWM579315U (zh) Ultra-thin heat sink
TWI747305B (zh) 均溫板結構
TWI679393B (zh) 中框散熱結構
TW202130960A (zh) 均溫板
CN210008118U (zh) 用于散热中框或散热后壳的结构及散热中框或散热后壳
TWI695962B (zh) 均溫板毛細支撐結構
TWM590263U (zh) 均溫板密封結構
TWM593528U (zh) 均溫板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