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577B -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 Google Patents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577B
TWI717577B TW106143413A TW106143413A TWI717577B TW I717577 B TWI717577 B TW I717577B TW 106143413 A TW106143413 A TW 106143413A TW 106143413 A TW106143413 A TW 106143413A TW I717577 B TWI717577 B TW I7175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iber
fiber yarn
yarn
mass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3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7529A (zh
Inventor
貫井洋佑
藍原宏保
笠井良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43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75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7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57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課題]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於施加張力時不會有連結被解開之情形、使樹脂含浸後,可無障礙地通過衝模、於成形品中可獲得優良外觀品質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解決手段]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係具有玻璃纖維紗(2、3)、以及於重疊之兩玻璃纖維紗(2、3)之端部上纏繞有樹脂紗(4)之結合部(5)。結合部(5)係具有20~40mm之寬度W1 。作為各玻璃纖維紗(2、3)之直徑與纏繞於該結合部(5)之該樹脂紗(4)之厚度之總和之結合部徑R為500~ 5000μm,各玻璃纖維紗(2、3)之質量為200~6000tex時,玻璃纖維紗(2、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為0.32 ~2.00之範圍。

Description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本發明係關於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以往,已知有將熱硬化性樹脂或熱可塑性樹脂作為基質樹脂,並於該基質樹脂中配置作為強化材之纖維長度長之玻璃纖維紗(玻璃股線)之長纖維強化塑膠。前述長纖維強化塑膠,係例如,藉由於自玻璃粗紗施加特定之張力所拉出之玻璃纖維紗中含浸樹脂,使其通過衝模將過剩的樹脂去除,調整附著之樹脂量後,使樹脂硬化而製造。   於此,前述玻璃纖維紗,係將表面塗佈集束劑之複數之玻璃絲進行集束者,前述玻璃粗紗係藉由將該玻璃纖維紗以軋輥狀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   製造前述長纖維強化塑膠時,為了以良好的效率進行製造,係期望前述玻璃纖維紗之供給係以不中斷的方式進行供給。另一方面,前述玻璃粗紗係於前述卷芯以軋輥狀經旋轉纏繞之狀態製造、搬運,然而於1個卷芯上旋轉纏繞太長之前述玻璃纖維紗,係在製造、搬運上為不利。   因此,正進行藉由將1個自前述玻璃粗紗拉出之玻璃纖維紗之終端部與另一自前述玻璃粗紗拉出之玻璃纖維紗之始端部連結作為玻璃纖維紗連結體,成為長且大之玻璃纖維紗。   作為將前述玻璃纖維紗連結之方法,例如,已知有於第1玻璃纖維紗之終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之始端部噴射空氣,一邊解開一邊使其纏繞並連結之被稱作空氣接合法之方法(參照專利文獻1)。又,作為將前述玻璃纖維紗連結之方法,已知有將第1玻璃纖維紗之終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之始端部以被稱作KRYL之結合方法來連結之方法(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2-1619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69985號公報
[發明之概要]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藉由前述空氣接合法之情況中,由於第1玻璃纖維紗之終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之始端部僅為互相纏繞,自前述粗紗施加張力而拉出時,有連結被解開之不便情形。另一方面,在藉由前述KRYL之情況中,由於結之形成,而有於玻璃纖維紗使樹脂含浸後通過衝模時,產生障礙之不便情形。   作為將前述玻璃纖維紗連結之方法,有進一步將第1玻璃纖維紗之終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之始端部重疊,於兩玻璃纖維紗重疊之部份藉由樹脂紗纏繞而連結之,被稱作接合法之方法。然而,於前述接合法中,依據連結狀態,亦有自前述粗紗施加張力拉出時連結被解開、通過衝模時產生障礙,進而使被連結之部份之開纖程度變低,於成形品中無法得到充分外觀品質之不便情形。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解除所述之不便情形、施加張力時不會有連結被解開之情形、使樹脂含浸後,可無障礙地通過衝模、可獲得優良之成形品之外觀品質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案發明人等,針對前述接合法進行積極檢討之結果,發現藉由調整使第1玻璃纖維紗之終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之始端部重疊時之條件,以及將前述樹脂紗纏繞時之條件,可解決前述問題,進而達成本發明。   於此,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其係具有第1玻璃纖維紗、第2玻璃纖維紗以及於重疊之兩玻璃纖維紗之端部上經樹脂紗纏繞之結合部,其特徵在於,該結合部係具有20~40mm之範圍之寬度,作為各玻璃纖維紗之直徑與纏繞於該結合部之該樹脂紗之厚度之總和之結合部徑為500~5000μm之範圍,各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為200~6000tex (g/km)之範圍時,該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為0.32~2.00之範圍。   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係具備藉由於第1玻璃纖維紗之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之端部重疊之部份以樹脂紗纏繞而形成之結合部,藉由該結合部具有20~40mm之範圍之寬度,使施加張力時不會有連結被解開之情形,且使樹脂含浸後,可無障礙地通過衝模。   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中,前述結合部之寬度未滿20mm時,施加張力時連結將被解開,超過40mm時,使樹脂含浸後通過衝模時將產生障礙。   又,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其作為各玻璃纖維紗之直徑與纏繞於該結合部之該樹脂紗之厚度之總和之結合部徑為500~5000μm之範圍,各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為200~6000tex之範圍時,藉由該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為0.32~ 2.00之範圍,使樹脂含浸後,可無障礙地通過衝模,並可獲得優良之成形品之外觀品質。   於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中,前述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超過2.00時,由於相對於該玻璃纖維紗之粗細程度,前述樹脂紗之纏繞變強,因此前述結合部之開纖變得困難。結果,前述結合部對於樹脂之含浸性低下,且作為成形體時無法獲得充分之外觀品質。   又,於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中,前述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未滿0.32時,由於受前述結合部纏繞之樹脂紗變多,使樹脂含浸後通過衝模時產生障礙。又,作為受前述結合部纏繞之樹脂紗變多之結果,前述結合部之開纖變得困難,前述結合部對於樹脂之含浸性低下,因此作為成形體時無法獲得充分之外觀品質。   於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中,前述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係由於於前述結合部之玻璃纖維紗之開纖程度變高,向該結合部之樹脂含浸性特別提高,故較佳為 0.64~ 1.55之範圍。   因此,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藉由具有上述之構成,使施加張力時不會有連結被解開之情形,使樹脂含浸後亦可無障礙地通過衝模,於成形品中可獲得優良之外觀品質。   又,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中,前述經樹脂紗纏繞之纏繞部之寬度較佳為前述結合部之寬度之60~110%之範圍。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藉由前述經樹脂紗纏繞之纏繞部之寬度為前述結合部之寬度之60~110%之範圍,而可確實防止施加張力時玻璃纖維紗之連結被解開。   又,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係可使用於含有其之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可獲得優良外觀品質之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接下來,參照添附之圖式,更進一步詳細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中所顯示之本實施形態之玻璃纖維連結體1,可於LFT(Long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或長絲纏繞成形品等之長纖維強化塑膠(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之製造中使用。玻璃纖維連結體1係具備第1玻璃纖維紗2、第2玻璃纖維紗3,以及於第1玻璃纖維紗2之終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3之始端部重疊之部份纏繞有樹脂紗4之結合部5,玻璃纖維紗2、3係藉由結合部5而連結。   玻璃纖維紗2、3係將為了於溶融時能成為特定玻璃組成而調合之玻璃批(玻璃原材料)進行溶融,在由具有許多噴嘴之襯套拉出而纖維化之玻璃絲上塗佈集束劑後,集束複數根之該玻璃絲而得者。前述特定之玻璃組成,係相對玻璃纖維之總量,含有SiO2 50~70質量%、Al2 O3 5~30質量%、B2 O3 0~30質量%、MgO 0~15質量%、CaO 0~30質量%、其他成分(例如、Li2 O、Na2 O、K2 O、Fe2 O3 、TiO2 、F2 ) 0~5質量%。   於此,由於製造容易、通用性優良,作為玻璃纖維紗2、3之玻璃組成較佳為E玻璃組成(係相對於玻璃纖維之總量,含有SiO2 52~56質量%、Al2 O3 12~16質量%、CaO及MgO合計為20~25質量%、B2 O3 5~10質量%、Li2 O及Na2 O及K2 O合計為0~1質量%之玻璃組成)。   前述玻璃絲係具有5.0~25.0μm之範圍之直徑,玻璃纖維紗2、3係以400~6000根之範圍之該玻璃絲集束而成,具有200~6000tex(每1000m為200~6000g)之範圍之質量。又,玻璃纖維紗2、3係於卷芯上旋轉纏繞,形成圖中未顯示之粗紗。   於此,前述玻璃絲之直徑,由有助於長纖維強化塑膠之強度提升之大小程度、或玻璃纖維紗製造效率之程度,較佳為10.0~25.0μm,更佳為15.0~25.0μm,再更佳為16.5~ 24.5μm,特佳為16.5~24.0μm,最佳為16.6~23.5μm。   又,玻璃纖維紗2、3中,由有助於長纖維強化塑膠之強度提升之大小程度、或玻璃纖維紗製造效率之程度,前述玻璃絲係較佳為以1000~5000根進行集束,較佳為以1500~4500進行集束。   又,玻璃纖維紗2、3之質量,由有助於長纖維強化塑膠之強度提升之大小程度、或玻璃纖維紗製造效率之程度,係較佳為1000~5000tex,更佳為1100~4500tex。   樹脂紗4,係較佳使用包含聚醯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等之熱可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之紗,前述長纖維強化塑膠之基質樹脂為熱可塑性樹脂之情況中,較佳係使用聚醯胺所成之紗。   結合部5為第1玻璃纖維紗2之終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3之始端部重疊之部份,更詳細而言為由第1玻璃纖維紗2之終端至第2玻璃纖維紗3之始端為止之部份。結合部5係具有20~40mm,較佳為23~37mm,更佳為25~35mm,再更佳為27~33mm之寬度W1 。   樹脂紗4係,例如,使用接合器-(MESDAN公司製)等纏繞於結合部5,纏繞有樹脂紗4之部份,係具有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60~110%之寬度W2 。於此,由更確實防止在施加張力時樹脂紗之連結被解開的同時,亦抑制樹脂紗之使用量之觀點,纏繞有樹脂紗4部份較佳係相對於結合部之寬度W1 ,具有其65~100%之範圍之寬度W2 ,更佳為具有其70~90%之範圍之寬度W2 ,再更佳為具有其70~80%之範圍之寬度W2 。   又,玻璃纖維連結體1係具有500~5000μm之範圍之結合部徑R。結合部徑R為玻璃纖維紗2、3之直徑,與於結合部5上纏繞有樹脂紗4時,於玻璃纖維紗2、3之積層方向之樹脂紗4之厚度之總和。此外,圖2中,係將結合部徑R模式化地以玻璃纖維紗2、3之直徑與纏繞於結合部5之樹脂紗4之厚度之總和表示。   於此,結合部徑R係較佳為1000~3700μm之範圍,更佳為1200~3500μm之範圍,再更佳為1300~3200μm之範圍。   玻璃纖維連結體1係具有200~6000tex之範圍之質量及、500~5000μm之範圍之結合部徑R,此結果,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於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係介於0.32~2.00之範圍,較佳為0.43~1.92之範圍,更佳為0.65~1.55之範圍,再更佳為0.68 ~1.52之範圍。   此外,圖1及圖2中,雖為了說明係顯示將樹脂紗4以單層纏繞於結合部5之狀態,然而樹脂紗4係亦可以兩層以上纏繞於結合部5。   又,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關於將第1玻璃纖維紗2之終端部與第2玻璃纖維紗3之始端部連結之情況。然而,玻璃纖維連結體1,亦可以第1玻璃纖維紗2之始端部或第2玻璃纖維紗3之終端部,與其他玻璃纖維紗或其他玻璃纖維連結體連結。   接著,揭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以及比較例。 [實施例]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首先,係將溶融時能成為E玻璃組成而調合之特定之玻璃批(玻璃原材料)進行溶融,作為在由具有許多噴嘴之襯套拉出而纖維化之玻璃絲,於該玻璃絲塗佈集束劑後,藉由集束複數根之該玻璃絲,作為玻璃纖維紗2、3,將玻璃纖維紗2、3各自於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玻璃纖維紗2、3係各自於其橫截面,集束有4000根直徑17.1μm之玻璃絲,並具有2400tex之質量。   接著,自前述粗紗將玻璃纖維紗2之終端部與玻璃纖維紗3之始端部取出,使其重疊,形成寬度W1 為30mm之結合部5。接著,於結合部5將聚醯胺製之樹脂紗4使用接合器(MESDAN公司製)等,以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2000μm之方式纏繞,形成玻璃纖維2、3係藉由結合部5而連結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1.20(=2400/2000)。   接著,於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運行速度成為15m/分之方式一邊施加張力,使作為基質樹脂之熱可塑性樹脂熱溶融並使其含浸,將其通過衝模將過剩的樹脂去除後,藉由冷卻使樹脂硬化,藉由切斷來製造長纖維強化塑膠之中間成形體(小粒)。其後,使用此小粒進行射出成形,製造長纖維強化塑膠之成形體。於製造中使用具有47個結合部5之48個玻璃纖維粗紗,評價其連結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   關於前述連結之解除之有無,有關47個之結合部5,於運行中未發生解除情況者訂為○,發生解除情況者訂為×。   關於前述衝模運行性,有關47個之結合部5,不堵塞於衝模而可運行者訂為○,堵塞於衝模而變得不可運行者訂為×。   關於前述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係關於含有結合部5之47個小粒,讓墨水由小粒之端部滲透時,連1個也未滲透者訂為◎,依據毛細現象滲透1~2個者訂為〇、滲透3個以上者訂為×。   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2]   於本實施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4000根直徑23.3μm之玻璃絲,並具有444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1相同,並形成寬度W1 為30mm之結合部5。接著,於結合部5將聚丙烯製之樹脂紗4使用接合器(MESDAN公司製)等,使纏繞部之寬度W2 成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3000μm之方式纏繞,形成玻璃纖維2、3係藉由結合部5而連結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於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1.48(=4440/3000)。   接著,關於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以使運行速度成為10m/分之方式一邊施加張力,使作為基質樹脂之熱可塑性樹脂熱溶融並使其含浸,將其通過衝模將過剩的樹脂去除後,於纏繞於板上,藉由80℃之熱衝壓使樹脂硬化來製造長纖維強化塑膠之成形體。於製造中使用具有47個結合部5之48個玻璃纖維粗紗,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如同以下內容評價結合部之開纖程度。   關於前述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有關含有47個結合部5之成形品,於含有成形後之結合部5之部份,將由於未含浸而未有白化者訂為◎,1~2個地方有白化者訂為〇,3個地方以上有白化者訂為×。   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3]   於本實施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2000根直徑23.3μm之玻璃絲,並具有222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2相同,形成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30mm,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2000μm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1.11(=2220/2000)。   接著,關於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其與實施例2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4]   於本實施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2000根直徑16.7μm之玻璃絲,並具有115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2相同,形成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30mm,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1500μm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0.77(=1150/1500)。   接著,關於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其與實施例2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5]   於本實施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2000根直徑16.7μm之玻璃絲,並具有115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1相同,形成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30mm,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700μm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1.64(=1150/700)。   接著,關於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6]   於本實施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2000根直徑16.7μm之玻璃絲,並具有115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1相同,形成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30mm,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2000μm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0.58(=1150/2000)。   接著,關於本實施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1。 [比較例1]   於本比較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相同,將集束4000根直徑17.1μm之玻璃絲,並具有240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形成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15mm,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2000μm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1.20(=2400/2000)。   接著,關於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2。 [比較例2]   於本比較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有4000根直徑17.1μm之玻璃絲,並具有240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形成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45mm,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2000μm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1.20(=2400/2000)。   接著,關於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2。 [比較例3]   於本比較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有2000根直徑23.3μm之玻璃絲,並具有222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形成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30mm,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1000μm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2.20(=2220/1000)。   接著,關於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2。 [比較例4]   於本比較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有2000根直徑16.7μm之玻璃絲,並具有115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形成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30mm,纏繞部之寬度W2 為結合部5之寬度W1 之75%、結合部徑R成為4500μm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   此結果,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中,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成為0.26(=1150/4500)。   接著,關於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2。 [比較例5]   於本比較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有4000根直徑17.1μm之玻璃絲,並具有240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自前述粗紗將玻璃纖維紗2之終端部與玻璃纖維紗3之始端部取出,藉由KRYL連結而形成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接著,關於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2、3係藉由KRYL連結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2。 [比較例6]   於本比較例中,首先,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將集束有4000根直徑17.1μm之玻璃絲,並具有2400tex質量之玻璃纖維紗2、3各自旋轉纏繞於卷芯,而形成粗紗。   接著,自前述粗紗將玻璃纖維紗2之終端部與玻璃纖維紗3之始端部取出,藉由空氣接合連結而形成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接著,關於本比較例之玻璃纖維紗2、3係藉由空氣接合連結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使其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評價其連結之解除之有無、衝模運行性、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結果顯示於表2。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由表1明顯可知,若藉由本發明實施例1~6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施加張力時不會有連結被解開之情形,由於衝模運行性良好,使樹脂含浸後,可無障礙地通過衝模,由於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良好,於成形品中可獲得優良之成形品之外觀品質。特別是,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為0.64~1.55之範圍間之實施例1~4之玻璃纖維連結體1中,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係特別良好,於結合部5之樹脂含浸性係特別高,可獲得外觀品質之特別優良之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另一方面,根據表2,若藉由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未滿20mm之15mm之比較例1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施加張力時其連結被解開,若藉由結合部5之寬度W1 為超過40mm之45mm之比較例2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樹脂含浸後,通過衝模時產生障礙。   又,若藉由玻璃纖維紗2或玻璃纖維紗3之質量相對結合部徑R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R)為超過2.00之2.22之比較例3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低,若藉由前述比值為0.32未滿之0.26之比較例4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1,使樹脂含浸後,由於通過衝模時產生障礙,故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變低。   又,若藉由玻璃纖維紗2、3之連結係藉由KRYL來進行之比較例5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使樹脂含浸後,由於通過衝模時產生障礙,結合部5之開纖程度變低,若藉由玻璃纖維紗2、3之連結係以空氣接合來進行之比較例6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施加張力時連結則被解開。
1‧‧‧玻璃纖維紗連結體2、3‧‧‧玻璃纖維紗4‧‧‧樹脂紗5‧‧‧結合部
[圖1] 本發明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之構成以模式化顯示之斜視圖。   [圖2] 圖1之II-II線之斷面圖。
1‧‧‧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2‧‧‧第1玻璃纖維紗
3‧‧‧第2玻璃纖維紗
4‧‧‧樹脂紗
5‧‧‧結合部
W1、W2‧‧‧寬度

Claims (6)

  1. 一種玻璃纖維紗連結體,其係具有第1玻璃纖維紗、第2玻璃纖維紗以及於重疊之兩玻璃纖維紗之端部上經樹脂紗纏繞之結合部,其特徵在於,該結合部係具有20~40mm之範圍之寬度,作為各玻璃纖維紗之直徑與纏繞於該結合部之該樹脂紗之厚度之總和之結合部徑為500~5000μm之範圍,各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為200~6000tex之範圍時,該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為0.32~2.00之範圍,前述第1玻璃纖維紗、前述第2玻璃纖維紗,係相對玻璃纖維之總量,含有SiO2 50~70質量%、Al2O3 5~30質量%、B2O3 0~30質量%、MgO 0~15質量%、CaO 0~30質量%、其他成分0~5質量%,前述樹脂紗,係包含聚醯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等之熱可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
  2. 如請求項1記載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其特徵在於,前述經樹脂紗纏繞之纏繞部之寬度為前述結合部之寬度之60~110%之範圍。
  3. 如請求項1記載之玻璃纖維紗連結體,其特徵在於,前述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為0.64 ~1.55之範圍。
  4. 一種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其特徵在於含有玻璃纖維紗連結體,該玻璃纖維紗連結體具有第1玻璃纖維紗、第2玻璃纖維紗以及於重疊之兩玻璃纖維紗之端部上經樹脂紗纏繞之結合部,該結合部係具有20~40mm之範圍之寬度,作為各玻璃纖維紗之直徑與纏繞於該結合部之該樹脂紗之厚度之總和之結合部徑為500~5000μm之範圍,各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為200~6000tex之範圍時,該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結合部徑)為0.32~2.00之範圍,前述第1玻璃纖維紗、前述第2玻璃纖維紗,係相對玻璃纖維之總量,含有SiO2 50~70質量%、Al2O3 5~30質量%、B2O3 0~30質量%、MgO 0~15質量%、CaO 0~30質量%、其他成分0~5質量%,前述樹脂紗,係包含聚醯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等之熱可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
  5. 如請求項4記載之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其特徵在於,前述經樹脂紗纏繞之纏繞部之寬度為前述結合部之寬度之60~110%之範圍。
  6. 如請求項4記載之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其特徵在於,前述玻璃纖維紗之質量相對於該結合部徑之比值為 0.64~1.55之範圍。
TW106143413A 2017-12-11 2017-12-11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TWI717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3413A TWI717577B (zh) 2017-12-11 2017-12-11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3413A TWI717577B (zh) 2017-12-11 2017-12-11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529A TW201927529A (zh) 2019-07-16
TWI717577B true TWI717577B (zh) 2021-02-01

Family

ID=6804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3413A TWI717577B (zh) 2017-12-11 2017-12-11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75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90750A5 (zh) * 1970-04-27 1972-01-14 Owens Corning Fiberglass Corp
CN101935437A (zh) * 2010-09-17 2011-01-05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玻璃纤维缠绕补强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9963A (zh) * 2012-12-12 2013-03-20 新疆鹏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大口径玻璃钢加筋管
CN106738977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华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混凝土管及其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90750A5 (zh) * 1970-04-27 1972-01-14 Owens Corning Fiberglass Corp
CN101935437A (zh) * 2010-09-17 2011-01-05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玻璃纤维缠绕补强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9963A (zh) * 2012-12-12 2013-03-20 新疆鹏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大口径玻璃钢加筋管
CN106738977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华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混凝土管及其制作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529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1058B2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of a fibre-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ion
CN110475920B (zh) 玻璃纤维纱连结体
JP5774465B2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製テープ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製造装置
JP6492979B2 (ja) ガラス繊維集束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723023B (zh) 弹性无纺垫
US10011930B2 (en) Non-weft unidirectional fiber-reinforced fabrics
JP2005148373A (ja) Frp製抗張力体およびドロップ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18150650A (ja) ガラスロービ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ガラス繊維強化複合樹脂材
TWI717577B (zh) 玻璃纖維紗連結體
JP4829865B2 (ja) 長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EP0628392A1 (en) Structure of fiber-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resi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903962B2 (ja) ガラスロービ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ガラス繊維強化複合樹脂材
US20110129608A1 (en) Methods of applying matrix resins to glass fibers
CN114801274A (zh) 钢筋棒体的制造方法
JP2019073407A (ja) ガラスロービング及び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108229A (ja) ガラス繊維集束体
JP5225260B2 (ja) 長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ストランド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5705306A (zh) 用于生产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
JP3671601B2 (ja) ガラスロービングの解舒方法
JPH10296868A (ja) ガラスロービング
CN108026296B (zh) 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成型品
JPH10296867A (ja) ガラスロービング
JPH02145304A (ja) 繊維強化樹脂品成形用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JPH10297932A (ja) ガラスロービング
JP2020190058A (ja) 繊維ストランド、補強マット、ボード及び繊維ストランド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