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245B -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 Google Patents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245B
TWI717245B TW109110578A TW109110578A TWI717245B TW I717245 B TWI717245 B TW I717245B TW 109110578 A TW109110578 A TW 109110578A TW 109110578 A TW109110578 A TW 109110578A TW I717245 B TWI717245 B TW I7172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insulin
compound
mmol
seq
dichlorometh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0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2253A (zh
Inventor
傑森 托馬斯 胡格
卡爾森 班倫斯
埃米利亞諾 克洛
馬丁 維爾納 伯爾瑟紐斯 慕策爾
伯 塞爾伯克
湯瑪斯 克魯斯
珍 斯佩茲勒
烏瑞奇 森司法斯
克勞迪亞 理奇 裘琳恩加德
漢寧 托傑森
沃伊捷赫 巴薩米克
蘇薩納 德柏納克瓦
拉迪斯雅夫 德羅
米羅斯雅夫 哈弗拉尼克
弗拉迪斯拉夫 克泰克
米蘭 斯騰格爾
伊凡 斯奈德爾
哈納 瓦尼奧
Original Assignee
丹麥商諾佛 儂迪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丹麥商諾佛 儂迪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丹麥商諾佛 儂迪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2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2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24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575Hormones
    • C07K14/62Insul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22Hormones
    • A61K38/28Insul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61K47/542Carboxylic acids, e.g. a fatty acid or an amino ac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61K47/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新穎胰島素衍生物及其在治療或預防與糖尿病相關之醫學病況的用途。該胰島素衍生物對葡萄糖敏感且顯示出與葡萄糖敏感型白蛋白結合。本發明亦關於新穎的中間產物。最後,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有本發明胰島素衍生物之醫藥組成物,及這類組成物在治療或預防與糖尿病相關之醫學病況中之用途。

Description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本發明係關於新穎胰島素衍生物,及其醫藥用途。再者,本發明係關於包含有此類胰島素衍生物之醫藥組成物,及此類化合物用於治療或預防與糖尿病相關之醫學病況的用途。
胰島素是治療高血糖的最有效藥物,但由於生理性葡萄糖窗狹窄,胰島素的劑量在太多與太少之間都是微妙的平衡。健康人在禁食狀態下的葡萄糖程度接近5 mM,而糖尿病患者則嘗試同時進餐和基礎胰島素製劑來服藥以使其接近5 mM。然而,在胰島素治療期間,經常發生血糖值低於約3 mM(低血糖),而低血糖會導致不適,喪失意識,腦損傷或死亡。糖尿病患者因此出於對低血糖症的恐懼,不願意積極治療其高或中等偏高血糖值。如果開發的胰島素藥物僅在較高的血糖值下才有活性或從儲庫中釋放出來,但在較低的血糖值下不具活性或活性微弱,則可以幫助糖尿病治療。自1970年代以來,在許多論文中都已接近這樣的目標(Brownlee等人,Science 1979, 1190; Zaykov等人, Nature Rev. Drug Disc. 2016, 425),但大多數情況下是經由葡萄糖敏感型聚合物以葡萄糖依存性方式從皮下儲庫截留及釋放胰島素。然而,這樣的系統很慢,因而不利於快速波動血糖值(例如飯後)的治療。因此,皮下葡萄糖敏感型釋放系統從未走到臨床試驗。
如果可以在血液中進行葡萄糖敏感型的胰島素生物活性調節就會更好。可滿足此希望的一個方法可為葡萄糖敏感型白蛋白的結合,如之前對脂肪酸-單硼酸酯胰島素衍生物所述,其中的脂肪酸部分引起白蛋白結合(Novo Nordisk WO2011/000823; WO 2014/093696; Chou等人, Proc. Nat. Acad. Sci. 2015, 2401)。在這些系統中,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脂肪酸-單硼酸酯胰島素衍生物(非硼酸酯)的脂肪酸部分,且葡萄糖對白蛋白親和力的影響微弱。為增加白蛋白結合的葡萄糖敏感性,因此需要有可被葡萄糖直接置換的葡萄糖敏感型白蛋白結合基元。已知單硼酸酯結合葡萄糖及其他糖類的親和力(Kd)在中等至高毫莫耳範圍內(Hansen等人, Sensors Actuators B 2012, 45)。然而,為了在生理葡萄糖程度上提供適當的葡萄糖敏感性,需要更強的葡萄糖親和力。相對於單硼化合物,在相對於葡萄糖上之羥基帶有兩個幾何結構適當之硼酸酯/硼氧雜環戊烯的二硼化合物可給出增進的葡萄糖親和力,即低mM Kd或次-mM Kd (Hansen等人,Sensors Actuators B 2012, 45)。文獻中描述的大多數這類二硼化合物包括了螢光探針,因為那些研究的目的是製造光學葡萄糖感測器。螢光探針在候選藥物中是不被期望的,因為這類探針可能對光、毒性及顏色敏感。
因此,需要有在生理血糖程度內之葡萄糖敏感性增加的胰島素衍生物。
在最廣泛的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胰島素衍生物。
令人驚訝地發現到本發明之化合物係與白蛋白(HAS)與葡萄糖二者結合,且HSA親和性是對葡萄糖敏感的。因此在HSA存在下,人類胰島素受體(HIR)的親和性也變得對葡萄糖敏感。HSA結合的胰島素部分被遮蔽而不與HIR結合,但葡萄糖促進的HSA釋放增加了胰島素的游離部分,葡萄糖因此增加了HIR親和性。
與先前被揭露之與所謂葡萄糖敏感型白蛋白結合的胰島素衍生物相反,本發明之化合物不依賴脂肪酸部分來結合白蛋白,而是包含被葡萄糖直接置換的白蛋白結合模體,導致葡萄糖對白蛋白結合的影響增加,以及因而的胰島素葡萄糖敏感性增加。
白蛋白結合通常可以延長基於肽及蛋白質之藥物的體內半衰期。由於白蛋白結合部分被保護不受到酶的降解及腎臟排除,且僅游離部分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實現了延長的效果,從而防止白蛋白結合部分經受體介導清除。
本發明之化合物因而顯示出取決於葡萄糖濃度之胰島素活性,且因此做為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胰島素或其類似物,以及一或多個修飾基團。
於一態樣中,該修飾基團對葡萄糖及白蛋白具有親和性。
於一態樣中,該胰島素肽或其類似物係視情況包含一間隔子。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 i) 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 ii) 一或多個 修飾基團 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該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係視情況經由一間隔子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或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或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中之一離胺酸之ε胺基。
在一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係視情況經由一間隔子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中之游離半胱胺酸之硫醚。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 i) 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 ii) 二或多個 修飾基團 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該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係視情況經由一間隔子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或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或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中之一離胺酸之ε胺基。
可從該等實例中看出,與僅具有一個修飾基團M的化合物相比,該等具有二或多個修飾基團M之化合物大致上顯示出較高的葡萄糖敏感性(更高的葡萄糖因子)。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呈新穎胰島素類似物形式之中間產物,包括了包含有一肽間隔子之新穎胰島素類似物。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將胰島素受體活化而作為血液及組織中葡萄糖濃度的應變物。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可用性低(低度未結合的,無血漿部分),因此在低血糖情況期間(例如約3 mM葡萄糖以下程度(低血糖))的活性低或無活性。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可用性高(高度未結合的,無血漿部分),因此對高血糖(例如約10 mM葡萄糖以上程度(高血糖))有高活性反應。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之化合物顯示出與葡萄糖敏感型白蛋白結合。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其用作藥物。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其用於治療糖尿病。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的醫療用途。
本發明亦可解決從例示性實施例之揭示內容顯而易見的其他問題。
本發明係關於胰島素衍生物。於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有人類胰島素或其類似物以及一修飾基團之化合物,該修飾基團對於葡萄糖及白蛋白二者係顯示出親和性。
在一實施例中,該修飾基團顯示出與葡萄糖敏感型白蛋白結合。
在一實施例中,該胰島素類似物為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之類似物。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可包含一間隔子。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化合物,其包含一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該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係視情況經由一間隔子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或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或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中之一離胺酸之ε胺基。該等修飾基團M亦可視情況經由一間隔子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中之游離半胱胺酸之硫醚連接。 一般定義
術語「 化合物」在本文中用於指分子實體,且「化合物」因此除針對各化合物或化合物組定義之最小要素以外可具有不同結構要素。術語「化合物」亦意欲覆蓋其醫藥學上相關之形式,亦即本發明係關於如本文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醯胺或酯。
術語「 」或「多肽」,如例如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所使用,係指包含藉由醯胺(或肽)鍵互連之一系列胺基酸的化合物。在一個特定具體例中,肽由藉由肽鍵互連之胺基酸組成。
術語「 類似物」通常係指肽,當與參考胺基酸序列相比時,其序列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變化。「包含」某些特定變化之類似物在與其參考序列相比時,可包含其他變化。在特定具體例中,類似物「具有」或「包含」特定變化。在其他特定具體例中,類似物「由」該等變化「組成」。當關於類似物使用術語「組成(consists或consisting)」時,例如類似物由一組特定的胺基酸突變組成,應理解,特定的胺基酸突變為類似物中僅有的胺基酸突變。相反,「包含」一組特定胺基酸突變之類似物可具有額外的突變。
術語「 衍生物」通常係指可藉由化學修飾,尤其藉由共價連接一或多個取代基而由天然肽或其類似物製備之化合物。
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修飾基團M為共價連接取代基。
術語「 胺基酸」包括蛋白型(或天然)胺基酸(在彼等20種標準胺基酸中)以及非蛋白型(或非天然)胺基酸。蛋白型胺基酸為天然併入蛋白質中之胺基酸。標準胺基酸為由遺傳密碼編碼之胺基酸。非蛋白型胺基酸在蛋白質中未發現,或並非藉由標準細胞機制產生(例如,其可能已經受轉譯後修飾)。
一般而言,胺基酸殘基(肽/蛋白質序列)可藉由其全名、其單字母代碼及/或其三字母代碼來鑑別。此三種方式完全等效。在下文中,未陳述的光學異構體之本發明肽之各胺基酸應理解為意謂 L-異構體(除非另外規定)。胺基酸為含有胺基及羧酸基及選擇地一或多個通常稱為側鏈之額外基團的分子。
在本文中,術語「 胺基酸殘基」為形式上已自羧基移除羥基及/或形式上已自胺基移除氫原子的胺基酸。
從以下實例可明顯看出,胺基酸殘基可藉由其全名、其單字母代碼及/或其三字母代碼來鑑別。此三種方式完全等效且可互換。
在本文中,術語「 芳基」意指具有5至12個碳原子之環狀或多環芳環。術語芳基包括單價種類及二價種類兩種。芳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聯苯、萘基、蒽基等。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芳基為苯基。在本文中,術語「芳基」亦包含「雜芳基」。術語「雜芳基」意指併有一或多個(亦即1至4個,特別是1、2或3個)選自氮、氧及硫之雜原子的芳族單、雙或多環。 胰島素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 人類胰島素」意謂人類胰島素激素,其結構及特性為熟知的。人類胰島素具有兩條多肽鏈,稱為A鏈及B鏈。A鏈為21個胺基酸之肽且B鏈為30個胺基酸之肽,該兩條鏈藉由二硫橋鍵連接:A鏈7位之半胱胺酸與B鏈7位之半胱胺酸之間的第一橋鍵,及A鏈20位之半胱胺酸與B鏈19位之半胱胺酸之間的第二橋鍵。在A鏈6及11位之半胱胺酸之間存在第三橋鍵。
人類胰島素A鏈具有以下序列:GIVEQCCTSICSLYQLENYCN (SEQ ID NO:1),而B鏈具有以下序列:FVNQHLCGSHLVEALYLVCGERGFFYTPKT (SEQ ID NO:2)。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 胰島素肽」、「胰島素化合物」或「胰島素」意謂人類胰島素或其具有胰島素活性(即活化胰島素受體)之類似物或衍生物的肽。 胰島素類似物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 胰島素類似物」意謂經修飾之人類胰島素,其中該胰島素之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已被其他胺基酸殘基取代且/或其中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已自該胰島素缺失且/或其中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已添加及/或插入至該胰島素中。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胰島素類似物」意指顯示出胰島素活性(亦即活化胰島素受體)之胰島素類似物。
該胰島素類似物相較於人類胰島素係包含少於10個胺基酸修飾(取代、缺失、添加(即延伸)、插入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或相較於人類胰島素包含少於9、8、7、6、5、4、3、2或1個修飾。於一態樣中,該胰島素類似物相較於人類胰島素係具有少於10個胺基酸修飾(取代、缺失、添加(即延伸)、插入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或相較於人類胰島素具有少於9、8、7、6、5、4、3、2或1個修飾。
胰島素分子中之修飾指的是陳述取代天然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酸殘基的鏈(A或B)、位置、及單或三字母代碼。
在本文中,如「A1」、「A2」及「A3」等之術語分別表示胰島素A鏈中1位、2位及3位等的胺基酸(自N端計數)。類似地,如B1、B2及B3等之術語分別表示胰島素B鏈中1位、2位及3位等的胺基酸(自N端計數)。使用胺基酸之單字母代碼,如A21A、A21G及A21Q之術語表示A21位之胺基酸分別為A、G及Q。使用胺基酸之三字母代碼,相應表述分別為A21Ala、A21Gly及A21Gln。
使用「desB30」意謂缺少B30胺基酸的天然胰島素B鏈或其類似物。
術語「A-1」或「B-1」在本文中分別表明A1或B1的N端胺基酸的位置。術語A-2或B-2分別表明A-1或B-1的N端第一個胺基酸的位置。
術語「A22」或「B31」分別表明A21或B30的C端胺基酸的位置。
因此,例如,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係人類胰島素之類似物,其中位於A鏈之位置14的胺基酸係以麩胺酸取代,位於B鏈之位置1的胺基酸係以離胺酸取代,位於B鏈之位置2的胺基酸係以脯胺酸取代,位於B鏈之位置25的胺基酸係以組胺酸取代,且位於B鏈之位置27及30的胺基酸係缺失。
帶有取代之胰島素類似物的實例為其中位置A14的Tyr被Glu取代的那些。再者,在位置B1或B4的胺基酸可被Lys取代。在位置B2的胺基酸可被Pro取代。在位置B25的胺基酸可被His取代。
帶有缺失之胰島素類似物的實例為其中在人類胰島素中之B30胺基酸已缺失的類似物(desB30人類胰島素)、其中在人類胰島素中之B1胺基酸已缺失的胰島素類似物(desB1人類胰島素)、其中在人類胰島素中之B1及B2胺基酸已缺失的胰島素類似物(desB1 desB2人類胰島素)、及desB27人類胰島素。
其中A鏈及/或B鏈帶有N端延伸(即其中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已被添加至N端)的胰島素類似物實例為包含有A-2K及A-1P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亦即其中A鏈的N端已用KP延伸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另一實例為其中有一甘胺酸殘基被添加至B鏈的N端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亦即該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包含B-1G。
其中A鏈及/或B鏈帶有C端延伸(即其中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已被添加至C端)的胰島素類似物實例為包含有A22K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進一步的實例為包含有所提及突變組合的胰島素類似物。
胰島素類似物之實例包括: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11); A21Q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3及SEQ ID NO:11);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2); 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3); 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5及SEQ ID NO:14); 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5及SEQ ID NO:15); 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6); 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7); 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8); 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1); A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9); 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20);以及 A-2K A-1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7及SEQ ID NO:11)。 間隔子
如上所述,該胰島素類似物相較於人類胰島素係包含少於10個胺基酸修飾(取代、缺失、延伸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或相較於人類胰島素包含少於9、8、7、6、5、4、3、2或1個修飾。除了多達9種的這些修飾之外,本發明之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可包含位於人類胰島素或該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或位於人類胰島素或該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間隔子。
在一實施例中,該間隔子為肽,且其在本文中係稱為間隔子肽或肽間隔子。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間隔子為非肽連接子L。 肽間隔子
各種間隔肽是本領域已知的,且可用於本發明的化合物中。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子為由經由肽鍵連接之4-40個胺基酸組成的肽鏈段。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子為由經由肽鍵連接之4-24個胺基酸組成的肽鏈段。
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子包含以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多者:Gly (G)、Glu (E)、Ser (S)、Pro (P)、Arg (R)、Phe (F)、Tyr (Y)、Asp (D)及Lys (K)。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子包含以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多者:Gly (G)、 Glu (E)、 Ser (S)及Lys (K)。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子包含以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多者:Gly (G)、Ser (S)、Pro (P)、Arg (R)、Phe (F)、Tyr (Y)、Asp (D)及Lys (K)。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子包含以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多者:Gly (G)、Ser (S)、Pro (P)及Lys (K)。在一實施例中,間隔子包含至少一個Lys (K)殘基。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人類胰島素或該胰島素類似物包含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的肽間隔子。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ES) pK,其中p為3至12的整數。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的肽間隔子實例包括:(GES) 3K (SEQ ID NO:29);(GES) 6K (SEQ ID NO:30);及(GES) 12K (SEQ ID NO:31)。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人類胰島素或該胰島素類似物包含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的肽間隔子。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KPG、GKP(G 4S) q、KP(G 4S) r、GKPRGFFYTP(G 4S) s或TYFFGRKPD(G 4S) t,其中q、r、s及t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1至5的整數。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肽間隔子包含GKPG、GKP(G 4S) q、KP(G 4S) 3、GKPRGFFYTP(G 4S) 2或TYFFGRKPD(G 4S) 3,其中q為1至3的整數。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的肽間隔子實例包括: GKPG (SEQ ID NO:32); GKPGGGGS (GKP(G 4S)) (SEQ ID NO:33); GKPGGGGSGGGGS (GKP(G 4S) 2) (SEQ ID NO:34); GKPGGGGSGGGGSGGGGS (GKP(G 4S) 3) (SEQ ID NO:35); KPGGGGSGGGGSGGGGS (KP(G 4S) 3) (SEQ ID NO:36); GKPRGFFYTPGGGGSGGGGS (GKPRGFFYTP(G 4S) 2) (SEQ ID NO:37);以及 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TYFFGRKPD(G 4S) 3) (SEQ ID NO:38)。
包含有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的肽間隔子之胰島素類似物實例包括: A21Q (GES) 3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8及SEQ ID NO:11); A21Q (GES) 6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9及SEQ ID NO:11);以及 A21Q (GES) 12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0及SEQ ID NO:11)。
包含有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的肽間隔子之胰島素類似物實例包括: 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1); 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22); 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3); 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4); 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5); B1-GKPG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6); B1-GKPRGFFYT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7);以及 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8)。 連接子 L
於一態樣中, 該間隔子為非肽連接子L。本領域中已知有各種非肽連接子,且其可用於本發明之該等化合物中。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包含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的連接子L。
在一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式L1:
Figure 02_image001
L1其中 *1表示與該修飾基團M的連接點,而 *2表示與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該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
在一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式L2:
Figure 02_image003
L2其中 *1表示與修飾基團A的連接點,而 *2表示與位於人類胰島素或該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且其中u為1、2或3。在一實施例中,u為2或3。
在一實施例中,該連接子為式L3:
Figure 02_image005
L3, 其中 *1表示與修飾基團A的連接點,而 *2表示與位於人類胰島素或該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且其中v為2或3。 胰島素衍生物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胰島素衍生物」意指一種經化學修飾的胰島素或其類似物,其中該(等)修飾係呈連接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的形式。
在一實施例中,該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係視情況經由一間隔子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或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或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中之一離胺酸之ε胺基。
在一實施例中,各修飾基團M係連接至選自以下群組中之一者的連接點: a)   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 b)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 c)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ε胺基;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連接子L中之用 *1標記的遠端胺基;以及 d)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M在群組a)、b)、c)及d)中之每一者內連接的連接點不超過一個。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二個修飾基團M,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該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胺基連接,或與位於該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可選的肽延伸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而另一修飾基團M係與該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具有正好二個修飾基團M,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該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胺基連接,或與位於該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可選的肽延伸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而另一修飾基團M係與該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二個修飾基團M,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連接;而另一修飾基團M係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具有正好二個修飾基團M,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連接;而另一修飾基團M係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二個修飾基團,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而另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具有正好二個修飾基團M,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而另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一個修飾基團M,其中該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具有正好一個修飾基團M,其中該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三個或四個修飾基團,其中一第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一第二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其餘修飾基團M則各自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連接;或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連接子L中之用 *1標記的遠端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具有正好三個或四個修飾基團M,其中一第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一第二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其餘修飾基團M則各自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連接;或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連接子L中之用 *1標記的遠端胺基連接。 修飾基團 M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一、二、三或四個修飾基團M。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二或多個修飾基團M。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二、三或四個修飾基團M。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二個修飾基團M。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具有正好二個修飾基團M。該一或多個修飾基團可為相同或不同的。該二或多個修飾基團可為相同或不同的。在一實施例中,該等修飾基團為相同的。
該等修飾基團中之ㄧ些修飾基團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這些胺基酸殘基中之每一者可獨立地為 D-型或 L-型的各自胺基酸殘基,即該等修飾基團中之對掌性原子中之每一者可獨立地呈( R)-型或( S)-型。在一實施例中,該等修飾基團中之胺基酸殘基為 L-胺基酸殘基。
各修飾基團M包含二硼部分,其中該二硼部分(即修飾基團M)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個硼原子係與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連接。該硼原子可為硼酸(或硼酸酯,視pKa/pH而定)的一部分,或其可為硼氧雜環戊烯(boroxole)(或硼氧雜環戊二烯(boroxolate),視pKa/pH而定)的一部分。
術語「包含」或「包含有」特定特徵應解釋為意指所討論之標的包含那些特定特徵,但不排除其他特徵的存在。因此,修飾基團M可具有兩個以上的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係連接至該等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在一實施例中,該修飾基團具有正好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至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在一實施例中,該修飾基團具有正好四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至該四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
本發明之二硼酸酯/二硼氧雜環戊烯結合葡萄糖的能力比單硼酸酯更強,如實例A中所示。此外,令人驚訝的是,本發明之二硼化合物能夠結合人類血清白蛋白(HSA),也由於此結合為葡萄糖敏感型,因此擁有雙重作用(二硼肽的HSA結合部分因為肽的受體結合位置被阻斷而不具有活性)(數據顯示於實例B之中)。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1: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及 其中n表示1到4之間的整數; 其中W1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1表示 NH-CH 2-C(=O)-*, N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NH-CH 2CH 2-C(=O)-*,或 NH-CH 2CH 2-C(=O)-NH-(CH 2) 2-O-(CH 2) 2-O-CH 2-CO-*,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係選自 R1a
Figure 02_image009
R1b
Figure 02_image011
、及 R1c
Figure 02_image013
, 其中Y1、Y2、Y3、Y4、Y5及Y6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修飾基團為式M1,其中Y1及Y2為H,而Y3為F或CF 3;Y4為H或F;且Y5為H而Y6為F。
在又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1,其中n為1; W1表示NH-CH 2CH 2-C(=O)-*或 L-形式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R1為 R1a
Figure 02_image009
, 其中Y1及Y2為H;而Y3為F或CF 3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2: M2
Figure 02_image016
, 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2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或NH-CH 2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2係選自 R2a
Figure 02_image018
R2b
Figure 02_image020
, 及 R2c
Figure 02_image022
其中Y7、Y8、Y9、Y10、Y11及Y12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修飾基團為式M2,其中Y7為H;Y8為H、Cl、CHF 2或CF 3;Y9為H、F或CF 3;Y10為F;Y11為H;且Y12為F;其條件為Y8及Y9中僅有一者為H。
在又一實施例中,該修飾基團為式M2,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或者W2表示 L-形式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R2為 R2a
Figure 02_image018
, 其中Y7及Y8為H;而Y9為Cl、CHF 2或CF3。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3: M3
Figure 02_image025
, 其表示3,4-二胺基-吡咯啶之 R,RS,SR,S立體異構物;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3及Y14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
在另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3,其中Y13為H或F;而Y14為H或CF 3;其條件為Y13及Y14中僅有一者為H。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4: M4
Figure 02_image02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5及Y16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
在另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4,其中Y15及Y16係獨立地選自H及F。
在又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4,其中Y15為H,而Y16為F。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5:
Figure 02_image029
M5 其中該等胺基酸殘基中之每一者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6:
Figure 02_image031
M6 其中
Figure 109110578-A0305-1
-胺基酸表示 D-型或 L-型的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7及Y18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
在另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6,其中Y17為H或F;而Y18為H或F。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7: 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在一實施例中,W3表示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8: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H、F、Cl、CHF 2及CF 3或SF 5
在另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8,其中Y19為CF 3或SF 5
在又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8,其中Y19為CF 3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9: 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修飾基團為式M9,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10: M10
Figure 02_image039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在一實施例中,修飾基團為式M11:
Figure 02_image041
M11 其中該等胺基酸殘基中之每一者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本發明之化合物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且其中該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係視情況經由一間隔子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或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或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中之一離胺酸之ε胺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2個修飾基團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且其中一第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ε胺基連接,或與位於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而一第二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2個修飾基團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且其中一第一修飾基團M係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連接;而一第二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2個修飾基團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且其中一第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位於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之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而一第二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包含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1個修飾基團M,其中該修飾基團M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且其中該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獨立地選自實例181、205、210、211、227、233、234、239、240、241、272、273、280、285、288、291、300、301、327、331、333及335之化合物群組之化合物。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181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05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10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11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27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33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34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39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40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41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72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73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80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85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88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291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300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301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327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331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333之化合物。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為實例335之化合物。 中間產物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穎胰島素類似物形式的中間產物或包含有肽間隔子之胰島素類似物形式的中間產物。
因此本發明亦關於獨立地選自以下組成之群組的中間產物: 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6); 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7); 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8); 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20); 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8及SEQ ID NO:11); A21Q (GES)6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9及SEQ ID NO:11); A21Q (GES)12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0及SEQ ID NO:11); 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1); 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22); 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3); 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4); 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5); B1-GKPG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6); B1-GKPRGFFYT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7);以及 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8)。 胰島素功能
胰島素類似物對人類胰島素受體(IR)之相對結合親和力可藉由如實例B中所述之閃爍近接分析(SPA)中的競爭結合來測定。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具有與胰島素受體結合之能力。在一實施例中,與不存在葡萄糖時相比,本發明化合物在20 mM葡萄糖的存在下係具有較高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
實例C中所述之AKT磷酸化測定及實例D中所述之脂肪生成測定可用作胰島素類似物之功能(促效)活性的量度。 醫藥組成物
本發明亦關於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有本發明之化合物,包括(例如)本發明之類似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醯胺或酯,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可如此項技術中已知製備此類組成物。
術語「賦形劑」廣泛地指除活性治療成分以外的任何組分。賦形劑可為惰性物質、非活性物質及/或非醫藥活性物質。賦形劑可用於各種目的,例如作為載劑、媒劑、稀釋劑及/或改良活性物質之投與及/或吸收。賦形劑之非限制性實例為:溶劑、稀釋劑、緩衝劑、防腐劑、張力調節劑、螯合劑及穩定劑。用各種賦形劑調配醫藥活性成分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參見例如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例如第21版(2005)及任何後續版本)。
本發明組成物可呈液體調配物形式,亦即包含水之水性調配物。液體調配物可為溶液或懸浮液。本發明組成物可用於非經腸投與,例如藉由皮下、肌肉內、腹膜內或靜脈內注射進行。
芳基硼化合物在pH值接近中性值的水溶液中通常具有較低的穩定性。C-B鍵可水解以得到苯基殘基及游離硼酸鹽Ph-H + B(OH) 3,或者該化合物可被氧化以得到酚殘基+游離硼酸鹽Ph-OH + B(OH) 3。已發現本發明之某些較佳的二硼化合物及二硼胰島素共軛物大致上係比本發明之其他芳基硼化合物及芳基硼化合物更為穩定。例如可以藉由測量胰島素衍生物在25°C或37°C下之中性pH水溶液中放置一段較長時間(例如一周)之後的純度來評估穩定性。 醫藥適應症 糖尿病
術語「糖尿病(diabetes/diabetes mellitus)」包括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間)及引起高血糖症之其他狀態。該術語用於代謝病症,其中胰臟產生之胰島素量不足,或其中身體細胞不能對胰島素作出適當反應,從而阻止細胞吸收葡萄糖。結果,葡萄糖在血液中積聚。
第1型糖尿病,亦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及幼發型糖尿病,係由B細胞破壞所造成,通常導致絕對胰島素缺乏。
第2型糖尿病,亦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及成年發病型糖尿病,與主要的胰島素抗性相關聯且因此為相對胰島素缺乏及/或具有胰島素抗性之主要胰島素分泌缺陷。 其他適應症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係用於製備用於治療或預防高血糖症(包括應激誘發之高血糖症)、第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異常或第1型糖尿病之藥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係用作延遲或預防第2型糖尿病疾病進展之藥物。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化合物係用作治療或預防高血糖症(包括應激誘發之高血糖症)、第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異常或第1型糖尿病之藥物。
在又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或預防高血糖症(包括應激誘發之高血糖症)、第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異常或第1型糖尿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需要此類治療之患者投與有效量之具有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此類治療。 投與模式
術語「治療」意欲包括預防及最小化所提及之疾病、病症或病況(亦即,除非另外指明或上下文明顯矛盾,否則「治療」係指預防性及治療性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或包含有本發明化合物的組成物。
投與途徑可為將本發明之化合物有效輸送至體內所要或適當位置的任何途徑,諸如非經腸,例如皮下、肌肉內或靜脈內。
對於胃腸外給藥,可以用與已知的胰島素製劑類似方式配製本發明的化合物。此外,對於胃腸外給藥,可以用與給予已知胰島素的類似方式來給予本發明的化合物,且醫生熟悉這種程序。
待施用之本發明化合物數量、施用本發明化合物之頻率的判定、以及視情況與另一種抗糖尿病化合物一起施用之本發明一或多種化合物的選擇,係由諮詢熟悉糖尿病治療的醫師來決定。
雖然本文已說明及描繪本發明之某些特徵,但一般熟悉本技藝者現在將想到許多修改、替代、變化及等效物。因此,應理解,隨附實施例意欲覆蓋屬於本發明之真正精神的所有此類修改及變化。 實施例
本發明係通過以下非限制性實施例進一步描述: 1. 一種化合物,包括: i) 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及 ii) 一或多個 修飾基團 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包含二個芳基部分,其中一硼原子連接到該二個芳基部分中之每一者;及 其中該一或多個修飾基團M中之每一者係視情況經由一間隔子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或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或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中之一離胺酸之ε胺基。 2. 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該等修飾基團 M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及 其中n表示1到4之間的整數; 其中W1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1表示 NH-CH 2-C(=O)-*, N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NH-CH 2CH 2-C(=O)-*,或 NH-CH 2CH 2-C(=O)-NH-(CH 2) 2-O-(CH 2) 2-O-CH 2-CO-*,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係選自 R1a
Figure 02_image009
R1b
Figure 02_image011
、及 R1c
Figure 02_image013
, 其中Y1、Y2、Y3、Y4、Y5及Y6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M2
Figure 02_image016
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2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或NH-CH 2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2係選自 R2a
Figure 02_image018
R2b
Figure 02_image020
、及 R2c
Figure 02_image022
其中Y7、Y8、Y9、Y10、Y11及Y12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M3
Figure 02_image025
, 其表示3,4-二胺基-吡咯啶之 R,RS,SR,S立體異構物;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3及Y14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M4
Figure 02_image02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5及Y16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
Figure 02_image029
M5 其中該等胺基酸殘基中之每一者獨立地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Figure 02_image031
M6 其中
Figure 109110578-A0305-1
-胺基酸殘基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7及Y18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H、F、Cl、CHF 2、及CF 3或SF 5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F、Cl、CHF 2及CF 3M10
Figure 02_image039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Figure 02_image041
M11 其中該等胺基酸殘基中之每一者獨立地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3. 如實施例1至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等修飾基團 M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及 其中n表示1到4之間的整數; 其中W1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1表示 NH-CH 2-C(=O)-*, N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NH-CH 2CH 2-C(=O)-*,或 NH-CH 2CH 2-C(=O)-NH-(CH 2) 2-O-(CH 2) 2-O-CH 2-CO-*,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係選自 R1a
Figure 02_image009
R1b
Figure 02_image011
、及 R1c
Figure 02_image013
, 其中Y1及Y2為H,而Y3為F或CF 3;Y4為H或F;且Y5為H而Y6為F; M2
Figure 02_image016
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2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或NH-CH 2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2係選自 R2a
Figure 02_image018
R2b
Figure 02_image020
、及 R2c
Figure 02_image022
, 其中Y7為H;Y8為H、Cl、CHF 2或CF 3;Y9為H、F或CF 3;Y10為F;Y11為H;且Y12為F;其條件為Y8及Y9中僅有一者為H; M3
Figure 02_image025
, 其表示3,4-二胺基-吡咯啶之 R,RS,SR,S立體異構物;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3為H或F;且Y14為H或CF 3;其條件為Y13及Y14中僅有一者為H; M4
Figure 02_image02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5及Y16係獨立地選自H及F;
Figure 02_image029
M5 其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Figure 02_image031
M6 其中
Figure 109110578-A0305-1
-胺基酸殘基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7為H或F;且Y18為H或F; 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CF 3或SF 5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 M10
Figure 02_image039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Figure 02_image041
M11 其中該等
Figure 109110578-A0305-1
-胺基酸殘基中之每一者獨立地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4. 如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等修飾基團 M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型或 L-型的胺基酸形式,且其中n為1; W1表示NH-CH 2CH 2-C(=O)-* 或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R1為 R1a
Figure 02_image009
, 其中Y1及Y2為H;而Y3為F或CF 3M2
Figure 02_image016
, 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2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2為 R2a
Figure 02_image018
, 其中Y7及Y8為H;而Y9為Cl、CHF 2或CF 3M4
Figure 02_image02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5為H,而Y16為F; 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CF 3;及 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 5. 如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等 修飾基團 M是相同的。 6. 如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視情況包含一選自以下群組之間隔子: a)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C端處的肽間隔子,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ES) pK,其中p為3至12的整數;或 b)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之N端處的肽間隔子或連接子L; 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KPG、GKP(G 4S) q、KP(G 4S) r、GKPRGFFYTP(G 4S) s或TYFFGRKPD(G 4S) t,其中q、r、s及t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1至5的整數;及 其中所述連接子L係選自
Figure 02_image001
L1 其中 *1表示與該修飾基團M的連接點,而 *2表示與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
Figure 02_image003
L2 其中 *1表示與該修飾基團M的連接點,而 *2表示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之N端處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且其中u為1、2或3;及
Figure 02_image005
L3其中 *1表示與該修飾基團M的連接點,而 *2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且其中v為2或3。 7. 如實施例6之化合物,其中q為選自1至3的整數;r為3;s為2;而t為3。 8. 如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等對掌性胺基酸係呈L-型。 9. 如實施例1至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各修飾基團M係連接至選自以下群組中之一者的連接點: a)   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 b)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 c)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ε胺基;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連接子L中之用 *1標記的遠端胺基;以及 d)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 10. 如實施例9之化合物,其中修飾基團M在群組a)、b)、c)及d)中之每一者內連接的連接點不超過一個。 11.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具有正好一個、二個、三個或四個修飾基團M。 12.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包含至少二個、三個或四個修飾基團M。 13.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具有正好二個、三個或四個修飾基團M。 14.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具有正好二個修飾基團M。 15. 如實施例1至1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為包含有desB30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16. 如實施例1至1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為選自以下群組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11); A21Q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3及SEQ ID NO:11);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2); 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3); 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5及SEQ ID NO:14); 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5及SEQ ID NO:15); 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6); 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7); 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8); 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1); A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9); 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20);以及 A-2K A-1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7及SEQ ID NO:11)。 17. 一種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包含: i) 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視情況包含一間隔子,該間隔子係選自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肽間隔子或連接子L; 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KPG、GKP(G 4S) q、KP(G 4S) r、GKPRGFFYTP(G 4S) s或TYFFGRKPD(G 4S) t,其中q、r、s及t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1至5的整數;及 其中所述連接子L係選自
Figure 02_image001
L1, 其中 *1表示與該修飾基團M的連接點,而 *2表示與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
Figure 02_image003
L2, 其中 *1表示與該修飾基團M的連接點,而 *2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且其中u為1、2或3;及
Figure 02_image005
L3, 其中 *1表示與該修飾基團M的連接點,而 *2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之N端之胺基酸殘基之胺基的連接點,且其中v為2或3; ii) 二個、三個或四個 修飾基團 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 M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及 其中n表示1到4之間的整數; 其中W1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1表示 N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係選自 R1a
Figure 02_image009
R1b
Figure 02_image011
、及 R1c
Figure 02_image013
, 其中Y1及Y2為H,且Y3為F或CF 3;Y4為F;而5為H且Y6為F; M2
Figure 02_image016
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2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2係選自 R2a
Figure 02_image018
R2b
Figure 02_image020
、及 R2c
Figure 02_image022
, 其中Y7為H;Y8為H、Cl、CHF2或CF 3;Y9為H、F或CF 3;Y10為F;Y11為H;且Y12為F;其條件為Y8及Y9中僅有一者為H; M3
Figure 02_image025
, 其表示3,4-二胺基-吡咯啶之 R,RS,SR,S立體異構物;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3為H或F;且Y14為H或CF 3;其條件為Y13及Y14中僅有一者為H; M4
Figure 02_image02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5為H而Y16為F;
Figure 02_image031
M6 其中
Figure 109110578-A0305-1
-胺基酸殘基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7為F;且Y18為H; 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CF 3或SF 5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及 M10
Figure 02_image039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各修飾基團M係連接至選自以下群組中之一者的連接點: a)   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 b)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 c)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ε胺基;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連接子L中之用 *1標記的遠端胺基;以及 d)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 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c)之該等連接點中之一者連接,且一修飾基團M係與d)之連接點連接。 18. 一種如實施例17之化合物,其中修飾基團M在群組a)、b)、c)及d)中之每一者內連接的連接點不超過一個。 19. 一種如實施例17至1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正好二個修飾基團M,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且一修飾基團M係連接至: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ε胺基;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連接子L中之用 *1標記的遠端胺基。 20. 一種如實施例17至1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包含: i) 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視情況包含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肽間隔子; 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KPG、GKP(G 4S) q、KP(G 4S) r、GKPRGFFYTP(G 4S) s或TYFFGRKPD(G 4S) t,其中q為1至3的整數;r為3;s為2且t為3; ii) 二個 修飾基團 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 M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型或 L-型的胺基酸形式,且其中n為1;W1表示 NH-CH 2CH 2-C(=O)-*,或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為 R1a
Figure 02_image009
, 其中Y1及Y2為H,且Y3為CF 3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CF 3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及 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且一修飾基團M係連接至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 21. 如實施例17至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包含: i) 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包含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肽間隔子;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KP(G 4S) q或KP(G 4S) r,其中q為1至3的整數;且r為3; ii) 二個 修飾基團 M,其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型或 L-型的胺基酸形式,且其中n為1;W1表示 NH-CH 2CH 2-C(=O)-*,或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為 R1a
Figure 02_image009
, 其中Y1及Y2為H,且Y3為CF 3; 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且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22. 一種如實施例17至2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係由以下組成: i) 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包含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肽間隔子; 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KPG、GKP(G 4S) q、KP(G 4S) r、GKPRGFFYTP(G 4S) s或TYFFGRKPD(G 4S) t,其中q為1至3的整數;r為3;s為2且t為3; ii) 二個 修飾基團 M,其中該等修飾基團 M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型或 L-型的胺基酸形式,且其中n為1;W1表示 NH-CH 2CH 2-C(=O)-*,或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為 R1a
Figure 02_image009
, 其中Y1及Y2為H,且Y3為CF 3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CF 3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及 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且 一修飾基團M係連接至: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1或位置4之離胺酸殘基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 23. 如實施例17至2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係由以下組成: i) 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具有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N端處之肽間隔子;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KP(G 4S) q或KP(G 4S) r,其中q為1至3的整數;且r為3; ii) 二個 修飾基團 M,其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型或 L-型的胺基酸形式,且其中n為1;W1表示 NH-CH 2CH 2-C(=O)-*,或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為 R1a
Figure 02_image009
, 其中Y1及Y2為H,且Y3為CF 3; 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且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24. 如實施例17至2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等對掌性胺基酸係呈L-型。 25. 如實施例17至2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正好二個修飾基團M。 26. 如實施例17至2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等修飾基團M是相同的。 27. 如實施例17至2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包含desB30。 28. 如實施例17至2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為選自以下群組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11);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2); 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3); 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6); 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7); 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8); 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1); A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9);以及 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20)。 29. 如實施例17至2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包含所述間隔子之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係選自以下群組: 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1); 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22); 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3); 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4);以及 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5)。 30. 如實施例17至2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以下群組: 實例280之化合物;實例284之化合物;實例285之化合物;實例288之化合物;實例291之化合物;實例300之化合物;實例301之化合物;實例324之化合物;實例327之化合物;實例331之化合物;實例333之化合物;及實例335之化合物。 31. 如實施例17至3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以下群組: 實例280之化合物;實例285之化合物;實例288之化合物;實例291之化合物;實例300之化合物;實例301之化合物;實例327之化合物;實例331之化合物;實例333之化合物;及實例335之化合物。 32.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280之化合物。 33.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284之化合物。 34.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285之化合物。 35.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288之化合物。 36.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291之化合物。 37.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300之化合物。 38.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301之化合物。 39.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324之化合物。 40.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327之化合物。 41.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331之化合物。 42.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333之化合物。 43. 如實施例30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實例335之化合物。 44. 一種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包含: i) 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ii) 二個修飾基團 M,其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及 其中n表示1到4之間的整數; 其中W1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1表示 NH-CH 2-C(=O)-*, NH-CH 2CH 2-C(=O)-*,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係選自 R1a
Figure 02_image009
R1b
Figure 02_image011
、及 R1c
Figure 02_image013
, 其中Y1及Y2為H,而Y3為F或CF 3;Y4為H或F;且Y5為H而Y6為F; M2
Figure 02_image016
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2係選自 R2a
Figure 02_image018
R2b
Figure 02_image020
R2c
Figure 02_image022
, 其中Y7為H;Y8為H、Cl、CHF 2或CF 3;Y9為H、F或CF 3;Y10為F;Y11為H;且Y12為F;其條件為Y8及Y9中僅有一者為H;
Figure 02_image031
M6 其中
Figure 109110578-A0305-1
-胺基酸殘基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7為H或F;且Y18為H或F;及 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及 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N端胺基酸殘基之胺基連接;且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45. 如實施例44之化合物,其中該等 修飾基團 M為相同的。 46. 如實施例44至4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為包含有desB30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47. 如實施例46之化合物,其中該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為desB30人類胰島素。 48. 一種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包含: i) 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視情況包含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之C端處的肽間隔子,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ES) pK,其中p為3至12的整數; ii) 二個修飾基團 M,其獨立地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及 其中n表示1到4之間的整數; 其中W1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1表示 NH-CH 2-C(=O)-*, N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NH-CH 2CH 2-C(=O)-*,或 NH-CH 2CH 2-C(=O)-NH-(CH 2) 2-O-(CH 2) 2-O-CH 2-CO-*,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係選自 R1a
Figure 02_image009
R1b
Figure 02_image011
、及 R1c
Figure 02_image013
, 其中Y1及Y2為H,而Y3為F或CF 3;Y4為H或F;且Y5為H而Y6為F; M2
Figure 02_image016
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2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或NH-CH 2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2係選自 R2a
Figure 02_image018
R2b
Figure 02_image020
、及 R2c
Figure 02_image022
, 其中Y7為H;Y8為H、Cl、CHF 2或CF 3;Y9為H、F或CF 3;Y10為F;Y11為H;且Y12為F;其條件為Y8及Y9中僅有一者為H; M3
Figure 02_image025
, 其表示3,4-二胺基-吡咯啶之 R,RS,SR,S立體異構物;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3為H或F;且Y14為H或CF 3;其條件為Y13及Y14中僅有一者為H; M4
Figure 02_image02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5及Y16係獨立地選自H及F;
Figure 02_image029
M5 其中該等胺基酸殘基中之每一者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Figure 02_image031
M6 其中
Figure 109110578-A0305-1
-胺基酸殘基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7為H或F;且Y18為H或F; 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CF 3或SF 5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 M10
Figure 02_image039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Figure 02_image041
M11 其中該等胺基酸殘基中之每一者表示 D-型或 L-型的胺基酸形式,且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且一修飾基團M係連接至: 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或 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C端處之所述可選的肽間隔子中之離胺酸之ε胺基。 49. 如實施例44之化合物,其中該等對掌性胺基酸係呈L-型。 50. 如實施例48至4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等 修飾基團 M是相同的。 51. 如實施例48至5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為包含有desB30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52. 如實施例48至5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係選自以下群組: A21Q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3及SEQ ID NO:11); 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5及SEQ ID NO:14); 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5及SEQ ID NO:15); 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1);以及 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20)。 53. 如實施例48至5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係選自以下群組: 實例227之化合物;實例239之化合物;實例240之化合物;實例241之化合物;及實例272之化合物。 54. 一種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包含: i) 人類胰島素或一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ii) 一修飾基團 M,其選自以下群組 M1
Figure 02_image007
, 其表示 D-或 L-胺基酸形式,及 其中n表示1到4之間的整數; 其中W1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1表示 NH-CH 2-C(=O)-*, N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NH-CH 2CH 2-C(=O)-*,或 NH-CH 2CH 2-C(=O)-NH-(CH 2) 2-O-(CH 2) 2-O-CH 2-CO-*,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1係選自 R1a
Figure 02_image009
R1b
Figure 02_image011
、及 R1c
Figure 02_image013
, 其中Y1及Y2為H,而Y3為F或CF 3;Y4為H或F;且Y5為H而Y6為F; M2
Figure 02_image016
其中W2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2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或NH-CH 2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R2係選自 R2a
Figure 02_image018
、 式 R2b
Figure 02_image020
、及 R2c
Figure 02_image022
其中Y7為H;Y8為H、Cl、CHF2或CF 3;Y9為H、F或CF 3;Y10為F;Y11為H;且Y12為F;其條件為Y8及Y9中僅有一者為H; M7
Figure 02_image033
, 其中W3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3表示 D-型或 L-型的NH-CH(COOH)-CH 2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 M8
Figure 02_image035
, 其中W4不存在且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或者W4表示NH-CH 2-C(=O)-*,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19為CF 3或SF 5M9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且其中Y20、Y21及Y22中之每一者係獨立地選自H及F;其條件為當Y21為F,則Y20及Y22為H;且當Y21為H,則Y20及Y22為F; M10
Figure 02_image039
, 其中 * 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 其中一修飾基團M係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A鏈位置22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或與在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2或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連接。 55. 如實施例54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為包含有A22K及desB30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 56. 一種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具有與該胰島素受體結合之能力。 57. 一種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與不存在葡萄糖時相比,該化合物在20 mM葡萄糖的存在下係具有較高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 58. 一種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與不存在葡萄糖時相比,該化合物在20 mM葡萄糖的存在下係具有高至少三倍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 59. 一種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與不存在葡萄糖時相比,該化合物在20 mM葡萄糖的存在下係具有高至少10倍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 60. 一種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與不存在葡萄糖時相比,該化合物在20 mM葡萄糖的存在下係具有高至少15倍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 61. 一種組成物,其包含有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62. 一種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係用作藥物。 63. 一種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係用於預防或治療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異常、高血糖症及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X、胰島素抗性症候群)。 64. 一種如實施例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實施例61之組成物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治療或治療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異常、高血糖症及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X、胰島素抗性症候群)的藥物。 65. 一種用於治療或預防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異常、高血糖症及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X、胰島素抗性症候群)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實施例1-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實施例61之化合物。 實例 材料及方法 縮寫列表AIBN           2,2’-偶氮雙異丁腈 AKT            別名為PKB,蛋白激酶B ALP             水解無色桿菌蛋白酶 Ar                芳基 ARS             茜素紅鈉 C18                    十八烷基(HPLC管柱) CV               管柱體積 DAST          三氟化二乙基胺基硫 DBU            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7-烯 DCM            二氯甲烷 DIC N,N-二異丙基碳化二亞胺 DMF N,N-二甲基甲醯胺 DIPEA N,N-二異丙基乙胺 EtOAc         乙酸乙酯 FFC             游離脂肪細胞(r, 大鼠) Fmoc-OSu   碳酸9-茀基甲基 N-琥珀醯亞胺酯 HATU          1-((二甲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1,2,3]三唑并[4,5-b]吡啶3-氧化物六氟磷酸鹽 HBTU          2-(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脲六氟磷酸鹽 HEPES        4-(2-羥基乙基)-1-哌嗪乙烷磺酸 HIR             人類胰島素受體(A = A同工型,B = B同工型) HOBt          1-羥基苯并三唑 HONSU N-羥基琥珀醯亞胺 HRMS          高解析質譜法 Kd               解離常數 LCMS          液相層析質譜法 MeCN          乙腈 mM              毫莫耳 NBS N-溴琥珀醯亞胺 N.D.            未測得 NMM N-甲基-嗎啉 NMR           核磁共振 NMP N-甲基-吡咯啶酮 OEG            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寡乙二醇胺基酸) RP-HPLC    逆相高效液相層析法 Ph                苯基 SPA             閃爍近接測定 TFA             三氟乙酸 THF             四氫呋喃 THPTA        三(3-羥基丙基三唑基甲基)胺 TSTU          琥珀醯亞胺基-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鹽 UPLC          超高效液相層析法 WGA           小麥胚芽凝素 胰島素變體的製備 實例 1 在酵母菌中之胰島素變體的表現以及利用 ALP 等進行轉形
胰島素類似物係在酵母菌中使用眾所周知的技術(例如,如於 WO2017/032798中所揭露者)進行表現。更具體而言,該胰島素類似物係表現成單鏈前體,藉由離子交換捕捉而分離出,且藉由用ALP處理(如下所述)而裂解為2鏈胰島素類似物。 SP Sepharose BB上捕捉前體: 將酵母上清液以10-20 CV/h之流量裝載於填充有SP Sepharose (瓊脂糖) BB之管柱上。用0.1 M檸檬酸pH 3.5進行洗滌且用40% EtOH 進行洗滌。用0.2 M乙酸鈉pH 5.5/35% EtOH溶離該類似物。 ALP 消化: 將含有單鏈前體之溶液調整至pH 9且以 1:100 (w/w)添加ALP酶。反應在UPLC上進行。將ALP裂解池調節至pH 2.5且稀釋2倍以準備用於RP-HPLC純化。 RP-HPLC 純化: 如下藉由RP-HPLC C18進行純化: 管柱:15um C18 50x250mm 200Å 緩衝液: A: 0.2%甲酸,5% EtOH, B: 0.2%甲酸,50% EtOH 梯度:20-55 % B緩衝液。 梯度:20 CV 流量20 CV/h 裝載g ~ 5 g/l樹脂 藉由UPLC分析溶離份,合併且冷凍乾燥。
於以下實例中製備及使用的胰島素類似物: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11); 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3); 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5及SEQ ID NO:14); 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5及SEQ ID NO:15); 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6); 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7); 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8); 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1); A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19); 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6及SEQ ID NO:20); A-2K A-1P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7及SEQ ID NO:11); 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8及SEQ ID NO:11); A21Q (GES)6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9及SEQ ID NO:11); A21Q (GES)12K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0及SEQ ID NO:11); 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1); 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22); 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3); 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4); 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5); B1-GKPG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6); B1-GKPRGFFYT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7);以及 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8)。
B1-GKPRGFFYT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意指用GKPRGFFYTPGGGGSGGGGS從B1進行延伸之desB30人類胰島素(從新N端的G寫到連接至desB30人類胰島素之B1之C端的S)。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意指用GESGESGESK從A21Q進行延伸之胰島素(從新N端的G寫到所連接之C端的A21Q)。其他經B1及A21延伸之胰島素類似物也與此相似。B-1意指從N端位置B1,例如B-1G意指胰島素B1用G的N端延伸。 建構組元的製備
在各實例之中的中間產物及最終產物係經給定編號,以使閱讀更容易些。在整個實例中有使用相同的編號,但該等編號在各實例之中是毫不含糊的。 實例 2 O-3,5- [[[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基 ] 胺基 ] 甲基 ] 苯甲酸琥珀醯亞胺酯
Figure 02_image044
10在室溫下將2-氟-4-羧基苯基硼酸( 1, 8.44 g, 45.9 mmol)、頻那醇(5.42 g, 45.9 mmol)及硫酸鎂(60 g)於四氫呋喃(110 mL)中之混合物攪拌過夜。將懸浮液通過矽藻土墊過濾,蒸發濾液並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米黃色粉末之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 2)。產量:10.4 g (8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93-7.80 (m, 2 H); 7.75 (d, J=9.4 Hz, 1 H); 1.39 (s, 12 H)。
將該羧酸 2(10.3 g, 38.6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130 mL)中。添加1-羥基-吡咯啶-2,5-二酮(HOSu, 8.89 g, 77.2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14.8 g, 77.2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使反應混合物分溶於乙酸乙酯(130 mL)與0.5 M鹽酸水溶液(130 mL)之間。將有機層以0.5 M鹽酸水溶液(3 x 12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40 mL)中並藉由添加環己烷(130 mL)進行沉澱。將產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琥珀醯亞胺酯( 3)。產量:13.9 g (99%)。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93-7.84 (m, 2 H); 7.77 (d, J=9.4 Hz, 1 H); 2.92 (s, 4 H); 1.39 (s, 12 H)。
將3,5-二甲基苯甲酸 4(827.6 g, 18.4 mmol)懸浮於甲醇(80 mL)中並用濃硫酸(8 mL)處理。使該混合物回流2天。在用碳酸鈉(50 g)中和之後,將混合物溶解於水(250 mL)中且用二乙醚(2 x 300 mL)萃取。將有機相在無水硫酸鈉上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而得到呈淡黃色油狀物之3,5-二甲基苯甲酸甲酯( 5)。產量:29.3 g (97%)。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67 (s, 2 H); 7.19 (s, 1 H); 3.91 (s, 3 H); 2.37 (s, 6 H)。
將上述3,5-二甲基苯甲酸甲酯 5(29.3 g, 178 mmol)、 N-溴琥珀醯亞胺(NBS, 111 g, 623 mmol)及一刮勺的偶氮雙異丁腈於甲酸甲酯(450 mL)中之混合物照射可見光,同時加熱至回流20小時。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200 mL)中。將沉澱的琥珀醯亞胺濾除且將濾液用飽和亞硫酸鈉水溶液(2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己烷/乙酸乙酯15:1)純化。從乙酸乙酯/環己烷混合物中將產物結晶,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5-雙(溴甲基)苯甲酸甲酯( 6)。產量:25.6 g (45%)。RF (SiO 2, 己烷/乙酸乙酯9:1): 0.5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02-7.95 (m, 2 H); 7.62 (s, 1 H); 4.51 (s, 4 H); 3.94 (s, 3 H)。
使上述溴化物 6(25.3 g, 78.6 mmol)及二甲醯胺鈉(20.9 g, 220 mmol)於無水乙腈(350 mL)中之懸浮液回流4小時。在藉由過濾移除白色固體之後,蒸發溶劑。從乙酸乙酯/環己烷混合物中再結晶而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 N-甲醯基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甲酯( 7)。 產量:21.0 g (88%)。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08 (s, 4 H); 7.72 (s, 2 H); 7.44 (s, 1 H); 4.70 (s, 4 H); 3.84 (s, 3 H)。
將苯甲酸酯 7(20.9 g, 68.5 mmol)溶解於1,4-二噁烷(220 mL)與濃鹽酸(280 mL)之混合物中並加熱至回流2小時。在冷卻至室溫之後,使空氣氣流通過該溶液。產物開始沉澱。在1小時之後,蒸發溶劑且從甲烷/二乙醚混合物中使產物再結晶,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胺基乙基)苯甲酸二鹽酸鹽( 8)。產量:17.1 g (98%)。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26 (bs, 1 H); 8.65 (bs, 6 H); 8.10 (s, 2 H); 7.88 (s, 1 H); 4.08 (s, 4 H)。
將該二鹽酸鹽 8(2.08 g, 8.20 mmol)溶解於水(20 mL)中。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5.73 mL, 32.9 mmol)、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及活化酯(3, 5.97 g, 16.4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以1 M鹽酸水溶液酸化。將溶劑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甲苯混合物(1:1, 100 mL)中並用頻那醇(1.40 g, 11.8 mmol)處理。從甲苯中蒸發該混合物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3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且產物開始沉澱。添加環己烷(17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 9)。產量:4.18 g (75%)。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96 (bs, 1 H); 9.27 (t, J=5.9 Hz, 2 H); 7.82-7.67 (m, 6 H); 7.64-7.56 (m, 2 H); 7.53 (s, 1 H); 4.58-4.44 (m, 4 H); 1.31 (s, 24 H)。
將上述酸 9(4.17 g, 6.20 mmol)溶解於乙腈/ N,N-二甲基甲醯胺混合物(4:1, 100 mL)中。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0.85 g, 7.40 mmol)。將混合物冷卻至0°C,隨後添加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1.53 g, 7.40 mmol)。在0°C下將該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將不溶的副產物濾除且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2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且產物開始沉澱。添加環己烷(17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O-3,5-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胺基]甲基]苯甲酸琥珀醯亞胺酯( 10)。產量:4.62 g (9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31 (t, J=5.7 Hz, 2 H); 7.93 (s, 2 H); 7.79-7.68 (m, 5 H); 7.63-7.56 (m, 2 H); 4.60-4.50 (m, 4 H); 2.87 (s, 4 H); 1.31 (s, 24 H). LC-MS: 773.4 (M+H) +, 計算值773.4。 實例 3 O- 琥珀醯亞胺基 N,N - (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Lys-β-Ala
Figure 02_image046
7
使100-200篩目1.8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樹脂 1(53.3 g, 96.0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350 mL)中膨脹20分鐘。接著將樹脂過濾並用無水二氯甲烷(300 mL)洗滌。在此之後將Fmoc-Ala-OH (24.9 g, 80.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55.7 mL, 320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2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在此之後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50 m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4:1, 2 x 5分鐘, 2 x 25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30分鐘,2 x 25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其後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在此之後將Fmoc-L-Lys(Boc)-OH (56.2 g, 120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 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42.7 g, 12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34.8 mL, 200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18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搖動該混合物3小時。其後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30分鐘,2 x 30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接著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300 mL)、二氯甲烷(2 x 300 mL)、甲醇(2 x 300 mL)及二氯甲烷(10 x 300 mL)洗滌。藉由以2,2,2-三氟乙醇(300 mL)處理過夜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2 x 200 mL)、2-丙醇(2 x 200 mL)及二氯甲烷(2 x 200 mL)洗滌。將溶劑在減壓環境下移除並將殘餘物在二乙醚(2 x 300 mL)中研磨。在過濾及乾燥之後吾等得到呈灰白色粉末之L-Lys(Boc)-β-Ala ( 2)。產量:13.3 g (56%)。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 4, δ H): 4.20 (t, J=7.1 Hz, 1 H); 3.66-3.46 (m, 2 H); 3.17-3.00 (m, 2 H); 2.65 (t, J=6.4 Hz, 2 H); 1.97-1.80 (m, 2 H); 1.60-1.30 (m, 13 H)。
將95%三氟乙酸水溶液(60 mL)添加至 2(13.2 g, 41.6 mmol)之二氯甲烷(50 mL)懸浮液,並攪拌整個混合物2小時。接著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溶劑,並將殘餘物真空乾燥,以得到呈棕色油狀物之L-Lys-β-Ala TFA鹽( 3)。產量:18.5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 4, δ H): 4.24 (t, J=6.7 Hz, 1 H); 3.71-3.46 (m, 2 H); 3.09 (t, J=7.5 Hz, 2 H); 2.66 (t, J=6.6 Hz, 2 H); 2.01-1.89 (m, 2 H); 1.85-1.68 (m, 2 H); 1.60-1.46 (m, 2 H)。
將三乙胺(14.1 mL, 101 mmol)添加至 3(15.0 g, 33.7 mmol)之乙腈溶液以得到灰白色沉澱物。在過濾及乾燥之後得到呈白色吸濕性粉末之L-Lys-β-Ala ( 4)。產量:7.30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 4, δ H): 4.21 (t, J=6.4 Hz, 1 H); 3.72-3.45 (m, 2 H); 3.08 (t, J=7.4 Hz, 2 H); 2.65 (t, J=6.0 Hz, 2 H); 2.00-1.88 (m, 2 H); 1.83-1.66 (m, 2 H); 1.59-1.43 (m, 2 H)。
將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琥珀醯亞胺酯 5(5.00 g, 13.8 mmol)添加至 4(3.00 g, 13.8 mmol)及三乙胺(7.74 mL, 55.5 mmol)於無水乙腈(80 mL)中之懸浮液,並將全部的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在減壓環境下將溶劑移除並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其後添加乙酸乙酯(70 mL)並將混合物用水(3 x 50 mL)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2 mL)中並逐滴添加至劇烈攪拌的環己烷(10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 N,N-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Lys-β-Ala ( 6)。產量:2.31 g (47%)。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 4, δ H): 7.83-7.73 (m, 2 H); 7.71-7.45 (m, 4 H); 4.77 (t, J=7.2 Hz, 1 H); 3.61-3.39 (m, 4 H); 2.64 (t, J=6.2 Hz, 2 H); 2.00-1.80 (m, 2 H); 1.77-1.47 (m, 4 H); 1.37 (s, 24 H)。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0.97 g, 8.41 mmol)添加至 6(2.00 g, 2.80 mmol)於無水乙腈(70 mL)中之溶液。將混合物冷卻至0°C,隨後添加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0.87 g, 4.20 mmol)。在30分鐘之後使該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過夜。將不溶的副產物濾除且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00 mL)中並用1 M鹽酸水溶液(3 x 70 mL)、水(70 mL)及鹽水(70 mL)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與頻那醇之甲苯溶液共蒸發五次。接著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00 mL)中並用0.1 M鹽酸水溶液(70 mL)、水(70 mL)及鹽水(70 mL)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3 mL)中並逐滴添加至劇烈攪拌的環己烷/二乙醚(10:1, 110 mL)混合物。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藉由與二氯甲烷共蒸發五次而移除殘留環己烷。在乾燥後得到呈灰白色泡沫之O-琥珀醯亞胺基 N,N-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Lys-β-Ala ( 7)。產量:1.12 g (48%)。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 H): 7.83-7.71 (m, 2 H); 7.62-7.40 (m, 4 H); 7.19 (d, J=7.7 Hz, 1 H); 7.02 (t, J=6.1 Hz, 1 H); 6.68 (t, J=5.6 Hz, 1 H); 4.67 (m, 1 H); 3.73-3.62 (m, 2 H); 3.44 (q, J=6.2 Hz, 2 H); 2.90-2.78 (m, 6 H); 2.07-1.60 (m, 4 H); 1.53-1.30 (m, 26 H). LC-MS: 810.5 (M+H) +, 計算值810.4。 實例 4 O- 琥珀醯亞胺基 N,N - (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Lys-Gly
Figure 02_image048
6
在室溫下將2-氟-4-羧基苯基硼酸 1(4.95 g, 27.0 mmol)、頻那醇(3.21 g, 27.2 mmol)及硫酸鎂(450 g)於四氫呋喃(90 mL)中之混合物攪拌過夜。將懸浮液通過矽藻土墊過濾,蒸發濾液並真空乾燥以產生呈黃色粉末之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 2)。產量:7.06 g (98%)。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 H): 7.93-7.80 (m, 2 H); 7.76 (d, J=9.4 Hz, 1 H); 1.39 (s, 12 H)。
將羧酸 2(7.05 g, 26.5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100 mL)中。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6.10 g, 53.0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10.2 g, 53.0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使反應混合物分溶於乙酸乙酯(110 mL)與0.1 M鹽酸水溶液(110 mL)之間。將有機層以0.1 M鹽酸水溶液(2 x 100 mL)及鹽水(1 x 1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20 mL)中並藉由添加環己烷(120 mL)進行沉澱。將產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琥珀醯亞胺酯( 3)。產量:9.60 g (99%)。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 6, δ H): 7.96-7.89 (m, 2 H); 7.79 (d, J=9.4 Hz, 1 H); 2.91 (s, 4 H); 1.33 (s, 12 H)。
將L-Lys-Gly TFA鹽 4(2.67 g, 6.20 mmol)溶解於水(20 mL)中。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4.32 mL, 24.8 mmol)、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及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 3, 4.50 g, 12.4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以1 M鹽酸水溶液酸化。將溶劑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甲苯混合物(1:1, 100 mL)中並用頻那醇(1.00 g, 8.46 mmol)處理。從甲苯中蒸發該混合物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3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並逐滴添加至冷的環己烷(20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將固體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添加二乙醚(10 mL)及環己烷(150 mL)。傾析溶劑,將殘餘物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米黃色固體之 N,N'-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L-離胺醯基甘胺酸( 5)。產量:1.60 g (37%)。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 H): 7.91-7.79 (m, 2 H); 7.78-7.64 (m, 2 H); 7.58-7.34 (m, 4 H); 7.19-7.07 (m, 1 H); 4.86-4.72 (m, 1 H); 4.15-3.88 (m, 2 H); 3.47-3.25 (m, 2 H); 2.00-1.74 (m, 2 H); 1.66-1.52 (m, 2 H); 1.50-1.37 (m, 2 H); 1.34 (s, 24 H). LC-MS: 699.3 (M+H) +, 617.2 (M+H-頻那醇) +, 535.0 (M+H-2 x 頻那醇) +
將上述酸 5(1.59 g, 2.30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70 mL)中。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0.31 g, 2.70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0.65 g, 3.40 mmol)。在室溫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5小時。將該混合物以0.1 M鹽酸水溶液(2 x 80 mL)及鹽水(1 x 8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而得到呈米黃色固體之O-琥珀醯亞胺基 N,N-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Lys-Gly ( 6)。產量:1.29 g (7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 6, δ H): 8.73-8.53 (m, 3 H); 7.78-7.61 (m, 5 H); 7.54 (d, J=10.4 Hz, 1 H); 4.52-4.40 (m, 1 H); 4.36-4.17 (m, 2 H); 3.29-3.17 (m, 2 H); 2.81 (s, 4 H); 1.87-1.68 (m, 2 H); 1.59-1.47 (m, 2 H); 1.46-1.36 (m, 2 H); 1.31 (s, 24 H). LC-MS: 796.4 (M+H) +, 計算值796.4。 實例 5 2-((23-(3,5- ((3-(3- 乙醯氧基 -2,2- ( 乙醯氧基甲基 ) 丙氧基 ) 丙醯胺基 ) 甲基 ) 苯甲醯胺基 )-7,16- 二側氧基 -3,9,12,18,21- 五側氧基 -6,15- 二氧雜二十三基 ) 氧基 )- N-(4- 甲醯基苯甲基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050
10
將季戊四醇(136 g, 1.00 mol)、氫氧化鈉(8.00 g, 200 mmol)、二甲基亞碸(200 mL)及水(18 mL)之混合物在80°C下加熱直至形成澄清溶液(過夜)。添加丙烯酸第三丁酯(2, 174 mL, 1.20 mol)且在80°C下將所得混合物加熱24小時;接著將其冷卻至室溫,用水(200 mL)稀釋並用乙酸乙酯(3 x 400 mL)萃取。將合併的有機層用水(400 mL)及鹽水(100 mL)洗滌。由於該等水性洗滌液含有產物(3),因此將它們合併並用乙酸乙酯(2 x 200 mL)再次萃取。合併全部的乙酸乙酯餾分,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且蒸發至乾燥。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99:1-90:10)純化,以得到呈無色油狀物之3-(3-羥基-2,2-雙(羥甲基)丙氧基)丙酸第三丁酯( 3)。 產量:39.7 g (15%)。RF (SiO2, 二氯甲烷/甲醇9:1): 0.3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3.67 (t, J=5.6 Hz, 2 H); 3.65 (s, 6 H); 3.52 (s, 2 H); 2.73 (bs, 3 H); 2.49 (t, J=5.7 Hz, 2 H); 1.46 (s, 9 H). LC-MS: 287.2 (M+Na)+.
在0°C下將乙酸酐(95.6 mL, 350 mmol)添加至上述3-(3-羥基-2,2-雙(羥甲基)丙氧基)丙酸第三丁酯( 3, 74.5 g, 281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88.1 mL, 506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600 mL)中之溶液。將冷浴移除並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溶液過夜。在真空中移除揮發物;將殘餘物再溶解於乙酸乙酯(2 L)中,並用水(600 mL)、0.5 M鹽酸水溶液(1.2 L)、水(600 mL)、10% 碳酸氫鉀水溶液(600 mL)、水(600 mL)及鹽水(23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且蒸發至乾燥。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9:1-8:2)純化,以得到呈無色油狀物之二乙酸2-(乙醯氧基甲基)-2-((3-(第三丁氧基)-3-側氧基)丙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 4)。 產量:86.7 g (79%)。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3:2): 0.4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4.11 (s, 6 H); 3.65 (t, J=6.2 Hz, 2 H); 3.44 (s, 2 H); 2.45 (t, J=6.3 Hz, 2 H); 2.06 (s, 9 H); 1.46 (s, 9 H). LC-MS: 413.2 (M+Na)+.
將三氟乙酸(300 mL)添加至上述二乙酸2-(乙醯氧基甲基)-2-((3-(第三丁氧基)-3-側氧基)丙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 4, 86.0 g, 220 mmol)之二氯甲烷(100 mL)溶液。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溶液2小時,接著使其蒸發至乾燥且從甲苯(3 x 150 mL)中蒸發出殘餘物。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10:0-9:1)純化,將含有產物之餾分蒸發以得到呈淺棕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 5)。 產量:70.4 g (96%)。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1:1): 0.2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4.10 (s, 6 H); 3.69 (t, J=6.1 Hz, 2 H); 3.46 (s, 2 H); 2.60 (t, J=6.1 Hz, 2 H); 2.06 (s, 9 H). LC-MS: 357.2 (M+Na)+.
使100-200篩目1.5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樹脂(10.7 g, 16.0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100 mL)中膨脹20分鐘。將{2-[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Fmoc-OEG-OH, 4.12 g, 10.7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7.07 mL, 40.6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2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16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3.72 mL, 21.4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2:8, 2 x 5分鐘, 2 x 5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二氯甲烷(2 x 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0分鐘,1 x 30分鐘,3 x 5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2-丙醇(2 x 50 mL)及二氯甲烷(2 x 50 mL)洗滌。將{2-[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Fmoc-OEG-OH, 6.17 g, 16.0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5.70 g, 16.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5.02 mL, 28.8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1小時。接著將該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二氯甲烷(2 x 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0分鐘,1 x 30分鐘,3 x 5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2-丙醇(2 x 50 mL)及二氯甲烷(2 x 50 mL)洗滌。將{2-[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Fmoc-OEG-OH, 6.17 g, 16.0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5.70 g, 16.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5.02 mL, 28.8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1小時。接著將該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二氯甲烷(2 x 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0分鐘,1 x 30分鐘,3 x 5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2-丙醇(2 x 50 mL)及二氯甲烷(2 x 50 mL)洗滌。將3,5-雙(((((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甲基)苯甲酸(10.0 g, 16.0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5.70 g, 16.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5.02 mL, 28.8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1小時。接著將該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二氯甲烷(2 x 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0分鐘,1 x 30分鐘,3 x 5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2-丙醇(2 x 50 mL)及二氯甲烷(2 x 50 mL)洗滌。將3-(3-乙醯氧基-2,2-雙(乙醯氧基甲基)丙氧基)丙酸( 5, 10.7 g, 32.0 mmol)、乙基氰基-乙醛酸-2-肟(OXYMA, 4.55 g, 32.0 mmol)、2,4,6-柯林鹼(7.68 mL, 6.99 mmol)及 N,N-二異丙基碳化二亞胺(DIC, 4.96 g, 32.0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1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50 mL)、二氯甲烷(4 x 50 mL)、甲醇(4 x 50 mL)及二氯甲烷(7 x 50 mL)洗滌。藉由以2,2,2-三氟乙酸/二氯甲烷(1:1, 50 mL)混合物處理過夜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2 x 50 mL)洗滌。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溶劑。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100:0至90:10)純化,得到被甲基酯及部分去乙醯化產物污染之化合物( 8)。將化合物( 8)溶解於二噁烷中並添加氫氧化鋰(3.42 g, 81.5 mmol)之水(160 mL)溶液。攪拌該混合物30分鐘,接著用1 M鹽酸(80 mL)中和並冷凍乾燥。將去乙醯的8溶解於二氯甲烷(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10 mL)之混合物中,接著添加吡啶(50 mL)及乙酸酐(30.5 mL)。將混合物攪拌72小時並接著從 N,N-二甲基甲醯胺中蒸發多次以得到呈棕色油狀物之所要化合物 8。 產量:13.2 g (99%)。LC-MS: 1249 (M+H)+.
將上述化合物( 8, 15.6 g, 12.5 mmol)、2,4,6-柯林鹼(14.9 mL, 113 mmol)、[1,2,3]三唑并[4,5-b]吡啶-1-醇(HOAt, 5.10 g, 37.6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7.89 g, 41.3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17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0 mL)中。添加4-甲醯基-苯甲基-氯化銨(7.08 g, 41.3 mmol)。在室溫下攪拌該混合物48小時並在真空中蒸發。將殘餘物通過HPLC (Deltapak, C18, 5 m, 50 x 500 mm, 乙腈/水, 15:85至25:75, 在30分鐘期間, 25:75至50:50, 在170分鐘期間 + 0.05% TFA)純化,以得到微棕色之標題化合物 10。產量:1.96 g (12%)。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9.98 (s, 1 H); 7.84 (d, J=8.1 Hz, 2 H); 7.56-7.41 (m, 3 H); 7.39-7.33 (m, 1 H); 7.25-7.14 (m, 2 H); 7.09-7.00 (m, 1 H); 4.56 (d, J=6.2 Hz, 2 H); 4.46-4.40 (m, 4 H); 4.09-3.96 (m, 16 H); 3.91 (s, 2 H); 3.73-3.56 (m, 20 H); 3.52 (t, J=5.1 Hz, 4 H); 3.45-3.32 (m, 8 H); 2.49 (t, J=5.8 Hz, 4 H); 2.05 (s, 18 H). LC-MS: 1366 (M+H)+. 實例 6 Boc-Lys(Boc)-OEG3-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052
實例6之化合物與實例5之化合物相似,由Boc-Lys(Boc)製備。 實例 7 :雙 ( (4- -3- 氟苯甲醯基 )-3,5- 胺基甲基苯甲酸酯 -ε,α-Lys- N-β-Ala-OSu = (S)-3-(2,6- (3,5- ((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 甲基 ) 苯甲醯胺基 ) 己醯胺 ) 丙酸酯
Figure 02_image054
13
將3,5-二甲基苯甲酸(1, 45.1 g, 18.4 mmol)懸浮於甲醇(130 mL)中並用濃硫酸(13 mL)處理。使該混合物回流2天。在用碳酸鈉(80 g)中和之後,將混合物溶解於水(250 mL)中且用二乙醚(2 x 300 mL)萃取。將有機相在無水硫酸鈉上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而得到呈淡黃色油狀物之3,5-二甲基苯甲酸甲酯( 2)。產量:46.8 g (9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67 (s, 2 H); 7.19 (s, 1 H); 3.91 (s, 3 H); 2.37 (s, 6 H)。
將上述3,5-二甲基苯甲酸甲酯( 2, 46.7 g, 284 mmol)、 N-溴琥珀醯亞胺(NBS, 177 g, 994 mmol)及一刮勺的偶氮雙異丁腈於甲酸甲酯(550 mL)中之混合物照射可見光,同時加熱至回流20小時。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300 mL)中。將沉澱的琥珀醯亞胺濾除且將濾液用飽和亞硫酸鈉水溶液(2 x 2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己烷/乙酸乙酯15:1)純化。從乙酸乙酯/環己烷混合物(1:5, 360 mL)中將產物結晶,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5-雙(溴甲基)苯甲酸甲酯(3)。產量:46.5 g (51%)。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9:1): 0.5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03-7.97 (m, 2 H); 7.62 (s, 1 H); 4.50 (s, 4 H); 3.94 (s, 3 H)。
使上述溴化物(3, 35.2 g, 109 mmol)及二甲醯胺鈉(29.1 g, 306 mmol)於無水乙腈(200 mL)中之懸浮液回流4小時。在藉由過濾移除白色固體之後,蒸發溶劑。從乙酸乙酯/環己烷混合物中再結晶而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 N-甲醯基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甲酯(4)。 產量:32.7 g (98%)。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08 (s, 4 H); 7.72 (s, 2 H); 7.44 (s, 1 H); 4.70 (s, 4 H); 3.84 (s, 3 H)。
將苯甲酸酯(4, 32.7 g, 107 mmol)溶解於1,4-二噁烷(340 mL)與濃鹽酸(430 mL)之混合物中並加熱至回流2小時。在冷卻至室溫之後,使空氣氣流通過該溶液。產物開始沉澱。在1小時之後,蒸發溶劑且從甲烷/二乙醚混合物(300 mL)中使產物再結晶,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胺基乙基)苯甲酸二鹽酸鹽(5)。產量:22.2 g (82%)。 1H NMR光譜(300 MHz, D2O, δH): 8.08 (s, 2 H); 7.72 (s, 1 H); 4.26 (s, 4 H)。
將二鹽酸鹽(5, 6.33 g, 25.0 mmol)溶解於水(110 mL)中。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17.4 mL, 100 mmol)、 N,N-二甲基甲醯胺(110 mL)及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6, 18.2 g, 50.0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以1 M鹽酸水溶液中和。將溶劑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甲苯混合物(1:1, 100 mL)中並用頻那醇(0.60 g, 5.00 mmol)處理。從甲苯中蒸發該混合物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3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50 mL)中且產物開始沉澱。添加環己烷(17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及二乙醚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7)。產量:14.5 g (86%)。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96 (bs, 1 H); 9.33-9.23 (m, 2 H); 7.83-7.67 (m, 6 H); 7.64-7.57 (m, 2 H); 7.54 (s, 1 H); 4.55-4.46 (m, 4 H); 1.31 (s, 24 H). LC-MS: 512.0 (M+H-2 x 頻那醇)+.
將上述酸(7, 14.4 g, 21.3 mmol)溶解於乙腈/ N,N-二甲基甲醯胺混合物(4:1, 100 mL)中。隨後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2.95 g, 25.6 mmol)及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5.28 g, 25.6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將不溶的副產物濾除且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2 x 150 mL)及鹽水(1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乙腈(100 mL)中。將殘留的 N,N-二環己基脲濾除並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四氫呋喃(150 mL)中並用頻那醇(0.60 g, 5.00 mmol)及分子篩處理過夜。將該混合物通過矽藻土澱過濾並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40 mL)中。藉由添加環己烷(150 mL)將產物沉澱。將沉澱物過濾,用環己烷及二乙醚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8)。產量:13.3 g (75%)。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34-9.21 (m, 2 H); 7.94 (s, 2 H); 7.79-7.66 (m, 5 H); 7.65-7.56 (m, 2 H); 4.62-4.50 (m, 4 H); 2.88 (s, 4 H); 1.31 (s, 24 H). LC-MS: 773.4 (M+H)+, 691.2 (M+H-頻那醇)+, 609.1 (M+H-2 x 頻那醇)+.
使100-200篩目1.8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樹脂(9, 10.9 g, 19.7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140 mL)中膨脹20分鐘。將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bAla-OH, 4.08 g, 13.1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8.68 mL, 49.9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12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4.57 mL, 26.2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1:4, 10分鐘, 14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二氯甲烷(2 x 13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13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5分鐘,2 x 13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130 mL)、2-丙醇(2 x 130 mL)、二氯甲烷(2 x 13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130 mL)洗滌。將N2,N6-雙(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酸(Boc-Lys(Boc)-OH, 9.09 g, 26.2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9.33 g, 26.2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8.23 mL, 47.2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11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3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130 mL)及二氯甲烷(10 x 130 mL)洗滌。藉由以2,2,2-三氟乙醇(220 mL)處理過夜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2 x 200 mL)洗滌。將該等溶液合併;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63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90:10)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之(S)-3-(2,6-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己醯胺)丙酸(10)。產量:4.30 g (78%)。RF (SiO2, 二氯甲烷/甲醇90:10): 0.40.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4, δH): 4.27-3.99 (m, 1 H); 3.65-3.44 (m, 2 H); 3.17-3.00 (m, 2 H); 2.70-2.56 (m, 2 H); 1.86-1.58 (m, 2 H); 1.57-1.26 (m, 22 H). LC-MS: 417.5 (M+H)+.
將上述化合物(10, 4.30 g, 10.3 mmol)溶解於三氟乙酸(50 mL)中並使其靜置1.5小時。蒸發溶劑。添加二乙醚(100 mL)且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傾析溶劑,將殘餘物真空乾燥以產生呈黏性油狀物之(S)-2,2,2-三氟乙酸6-((2-羧基乙基)胺基)-6-側氧基己烷-1,5-二銨酯(11)。產量:4.50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8.58 (t, J=5.4 Hz, 1 H); 8.18 (bs, 2 H); 7.87 (bs, 2 H); 3.77-3.62 (m, 1 H); 3.34-3.18 (m, 2 H); 2.83-2.65 (m, 2 H); 1.74-1.60 (m, 2 H); 1.60-1.44 (m, 2 H); 1.37-1.19 (m, 2 H). LC-MS: 217.2 (M+H)+.
將上述鹽(11, 2.70 g, 6.06 mmol)溶解於 N,N-二甲基甲醯胺(100 mL)中。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5.30 mL, 30.3 mmol)、水(50 mL)及活化酯(8, 9.36 g, 12.1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以1 M鹽酸水溶液中和。將溶劑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甲苯混合物(1:1, 100 mL)中並用頻那醇(0.50 g, 4.23 mmol)處理。從甲苯中蒸發該混合物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1 x 100 mL)及鹽水(1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藉由NMR分析觀察到有部分頻那醇酯裂解。將此材料用頻那醇(0.04 g, 0.34 mmol)及硫酸鎂(20.0 g)於四氫呋喃(110 mL)中之溶液處理過夜。將該混合物過濾並蒸發濾液。產物從二氯甲烷/環己烷混合物(1:5, 180 mL)中結晶,得到呈淡棕色粉末之3,5-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醯胺基)己醯胺)丙酸(12)。產量:5.86 g (63%)。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31-9.13 (m, 4 H); 8.53-8.43 (m, 1 H); 8.43-8.35 (m, 1 H); 8.11-7.98 (m, 1 H); 7.78-7.55 (m, 16 H); 7.48-7.38 (m, 2 H); 4.55-4.43 (m, 8 H); 4.43-4.33 (m, 1 H); 3.31-3.13 (m, 4 H); 2.38 (t, J=6.4 Hz, 2 H); 1.79-1.64 (m, 2 H); 1.57-1.44 (m, 2 H); 1.42-1.21 (m, 50 H)。
將該羧酸(12, 5.46 g, 3.57 mmol)溶解於乙腈(50 mL)中。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0.70 g, 6.07 mmol)及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1.47 g, 7.14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藉由過濾將副產物移除。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並用水(1 x 100 mL)及鹽水(1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60 mL)中並用頻那醇(0.06 g, 0.50 mmol)及分子篩處理過夜。將該混合物過濾並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0 mL)中並在添加二乙醚(90 ml)後進行沉澱。將產物藉由過濾收集,用二乙醚洗滌並真空乾燥,以產生呈淡棕色粉末之標題化合物( 13)。產物含有微量的 N,N-二環己基脲。產量:1.55 g (2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28-9.17 (m, 3 H); 8.52-8.33 (m, 2 H); 8.25-8.15 (m, 1 H); 7.80-7.51 (m, 16 H); 7.48-7.35 (m, 2 H); 4.58-4.32 (m, 9 H); 3.49-3.35 (m, 2 H); 3.25-3.09 (m, 2 H); 2.91-2.72 (m, 6 H); 1.81-1.65 (m, 2 H); 1.57-1.42 (m, 2 H); 1.41-1.12 (m, 50 H). LC-MS: 1631.9 (M+H)+, 1549.0 (M-頻那醇+H)+, 715.0 (M-2 x H2O-2 x 頻那醇/2+H)+, 1384.5 (M-3 x 頻那醇+H)+, 1302.3 (M-4 x 頻那醇+H)+. 實例 8 (7S,18S)-18-(3-((S)-2,6- (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 苯甲醯胺基 ) 丙醯胺基 )-7-(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1-(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基 )-1,8,12,19- 四側氧基 -2,9,13,20- 四氮雜二十三 -23-
Figure 02_image056
7
在室溫下將2-氟-4-羧基苯基硼酸(1, 15.1 g, 82.0 mmol)、頻那醇(9.81 g, 83.0 mmol)及硫酸鎂(150 g)於四氫呋喃(400 mL)中之混合物整個週末期間。攪拌將懸浮液通過矽藻土墊過濾,蒸發濾液並真空乾燥以產生呈淡黃色粉末之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產量:21.5 g (98%)。 1H NMR光譜(400 MHz, DMSO-d6, δH): 7.95-7.42 (m, 3 H); 1.30 (s, 12 H)。
將羧酸(2, 21.4 g, 81.9 mmol) 溶解於二氯甲烷(300 mL)中。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18.8 g, 163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31.3 g, 163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將該反應混合物以0.5 M鹽酸水溶液(1 x 200 mL)、水(1 x 200 mL)及鹽水(1 x 2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60 mL)中並藉由添加環己烷(250 mL)進行沉澱。將產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米黃色粉末之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3)。產量:27.8 g (93%)。 1H NMR光譜(400 MHz, DMSO-d6, δH): 7.98-7.87 (m, 2 H); 7.80 (dd, J=9.2 Hz, 1 H); 2.90 (s, 4 H); 1.33 (s, 12 H)。
使100-200篩目1.8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樹脂(4, 16.4 g, 29.5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230 mL)中膨脹20分鐘。將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bAla-OH, 6.13 g, 19.7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13.0 mL, 74.8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18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6.86 mL, 39.4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1:4, 10分鐘, 20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二氯甲烷(2 x 20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5分鐘,2 x 20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2-丙醇(2 x 200 mL)、二氯甲烷(2 x 20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洗滌。將N2,N6-雙(((9H-茀-9-基)甲氧基)羰基)-L-離胺酸(Fmoc-Lys(Fmoc)-OH, 23.3 g, 39.4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14.0 g, 39.4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12.3 mL, 70.9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18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2.5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二氯甲烷(2 x 20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5分鐘,2 x 20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2-丙醇(2 x 200 mL)、二氯甲烷(2 x 20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洗滌。將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bAla-OH, 24.5 g, 78.7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28.0 g, 78.7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24.7 mL, 142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23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3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二氯甲烷(2 x 20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5分鐘,2 x 20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2-丙醇(2 x 200 mL)、二氯甲烷(2 x 20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洗滌。將N2,N6-雙(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酸(Boc-Lys(Boc)-OH, 27.3 g, 78.7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28.0 g, 78.7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24.7 mL, 142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23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3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二氯甲烷(2 x 20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5分鐘,2 x 20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2-丙醇(2 x 200 mL)、二氯甲烷(2 x 20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00 mL)洗滌。藉由以2,2,2-三氟乙醇(350 mL)處理過夜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2 x 300 mL)洗滌。將該等溶液合併;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63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85:15)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之(10S,21S)-21-(3-((S)-2,6-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己醯胺)丙醯胺基)-10-((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2,2-二甲基-4,11,15,22-四側氧基-3-氧雜-5,12,16,23-四氮雜二十六-26-酸(5)。產量:11.3 g (56%)。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4, δH): 4.52-4.43 (m, 1 H); 4.22-3.98 (m, 2 H); 3.64-3.44 (m, 6 H); 3.27-3.16 (m, 2 H); 3.15-3.03 (m, 4 H); 2.69-2.48 (m, 6 H); 1.84-1.59 (m, 6 H); 1.58-1.28 (m, 48 H). LC-MS: 1016.2 (M+H)+。
將上述化合物(5, 11.3 g, 11.1 mmol)溶解於三氟乙酸(200 mL)中並使其靜置1.5小時。接著將該混合物濃縮並添加二乙醚(200 mL)。在隔夜攪拌後,將沉澱物過濾,以二乙醚洗滌並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5S,12S,23S)-2,2,2-三氟乙酸12-((2-羧基乙基)胺甲醯基)-6,10,18,22-四側氧基-7,11,17,21-四氮雜二十七烷-1,5,23,27-四銨酯(6)。產量:9.25 g (99%)。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8.56-8.44 (m, 2 H); 8.27-7.72 (m, 11 H); 4.22-4.08 (m, 1 H); 3.78-3.60 (m, 2 H); 3.39-3.17 (m, 6 H); 3.07-2.92 (m, 2 H); 2.82-2.66 (m, 4 H); 2.42-2.19 (m, 6 H); 1.77-1.43 (m, 10 H); 1.42-1.14 (m, 8 H)。
將上述鹽(6, 7.91 g, 9.37 mmol)溶解於 N,N-二甲基甲醯胺(170 mL)中。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14.7 mL, 84.3 mmol)、水(0.50 mL)及活化酯(3, 13.6 g, 37.5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以1 M鹽酸水溶液酸化。將溶劑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甲苯混合物(1:1, 100 mL)中並用頻那醇(1.00 g, 8.46 mmol)處理。從甲苯中蒸發該混合物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並用水(1 x 100 mL)及鹽水(1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濃縮至1/3體積。添加環己烷(150 mL);將沉澱物過濾並用環己烷洗滌。將該固體懸浮於乙腈/二乙醚混合物(1:1, 150 mL)中。將沉澱物過濾,用乙腈洗滌並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7)。產量:4.10 g (2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8.67-8.43 (m, 4 H); 8.05-7.83 (m, 4 H); 7.82-7.47 (m, 13 H); 4.46-4.27 (m, 2 H); 4.20-4.05 (m, 1 H); 3.42-3.13 (m, 10 H); 3.05-2.90 (m, 2 H); 2.42-2.27 (m, 4 H); 2.27-2.17 (m, 2 H); 1.84-1.66 (m, 4 H); 1.63-1.10 (m, 62 H.。LC-MS: 1226.4 (M-3 x H2O-4 x 頻那醇+H)+. 實例 9 N -(2-(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 乙基 )- N-(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基 ) 甘胺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058
5
將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 8.85 g, 33.3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100 mL)中,隨後添加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1,2,3]三唑并[4,5-b]吡啶3-氧化物六氟磷酸鹽(V) (HATU, 12.3 g, 32.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14.5 mL, 83.2 mmol)及(2-胺基乙基)甘胺酸第三丁酯鹽酸鹽(1, 4.11 g, 16.6 mmol)。使該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18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用1 M鹽酸水溶液(2 x 100 mL)、水(1 x 100 mL)及鹽水(1 x 10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粗產物溶解於無水四氫呋喃(50 mL)中並添加2,3-二甲基-2,3-丁二醇(3.70 g, 31.5 mmol)。在室溫下使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蒸發並將粗產物通過急驟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二氯甲烷/乙酸乙酯5:2)純化,以得到呈白色泡沫之 N-(2-(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乙基)- N-(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甘胺酸第三丁酯(3)。產量:8.13 g (73%)。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8.78-8.55 (m, 1 H); 7.79-7.44 (m, 4 H); 7.12-6.88 (m, 2 H); 4.18-3.90 (m, 2 H); 3.67-3.47 (m, 2 H); 3.45-3.29 (m, 2 H); 1.44 (s, 9 H); 1.30 (s, 24 H)。
將上述經製備化合物(3, 8.13 g, 12.1 mmol)溶解於三氟乙酸(100 mL)中並使其留置2.5小時。接著蒸發溶劑並與甲苯共蒸發兩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30 mL)中並添加環己烷(250 mL)。將產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 N-(2-(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乙基)- N-(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甘胺酸(4)。產量:6.91 g (93%)。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80 C, δH): 8.49-8.38 (m, 1 H); 7.76-7.68 (m, 1 H); 7.67-7.59 (m, 2 H); 7.57-7.45 (m, 1 H); 7.16-7.09 (m, 1 H); 7.04-6.94 (m, 1 H); 4.20-4.03 (m, 2 H); 3.59-3.40 (m, 4 H); 1.33 (s, 24 H). LC-MS: 449.9 (M-2 x 頻那醇+H)+, 532.1 (M-頻那醇+H)+, 614.2 (M+H)+.
將該酸(4, 6.90 g, 11.2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四氫呋喃混合物(1:1, 100 mL),隨後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1.36 g, 11.8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2.26 g, 11.8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並用水(2 x 100 mL)及鹽水(1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產物從二氯甲烷/環己烷混合物(25 mL/250 mL)中沉澱。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標題化合物( 5)。產量:7.62 g (96%)。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80 C, δH): 8.51-8.38 (m, 1 H); 7.77-7.57 (m, 3 H); 7.55-7.45 (m, 1 H); 7.18-7.10 (m, 1 H); 7.06-6.97 (m, 1 H); 4.62 (bs, 2 H); 3.67-3.41 (m, 4 H); 2.84 (s, 4 H); 1.33 (s, 24 H). LC-MS: 547.0 (M-2 x 頻那醇+H)+, 629.1 (M-頻那醇+H)+, 711.3 (M+H)+. 實例 10 N -(6-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5- 羰基 )- N-(2-(6-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5- 甲醯胺基 ) 乙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060
4
將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羧酸(1, 10.0 g, 51.0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100 mL)中。在室溫下添加 N,N-二甲基甲醯胺(15 mL)、 N-羥基琥珀醯亞胺(6.46 g, 56.1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10.8 g, 56.1 mmol)。在攪拌2小時後,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且將殘餘物再溶解於乙酸乙酯(400 mL)中並用1 M鹽酸水溶液(2 x 100 mL)洗滌。將有機部分經無水硫酸鈉乾燥。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產量:13.8 g (92%)。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65 (s, 1 H); 8.11 (d, J=5.9 Hz, 1 H); 7.71 (d, J=10.1 Hz, 1 H); 5.08 (s, 2 H); 2.90 (s, 4 H). LC-MS: 294.4 (M+H)+.
將(2-胺基乙基)甘胺酸(3, 1.81 g, 15.4 mmol)溶解於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中,並在室溫下添加三乙胺(12.8 mL, 92.1 mmol)及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 9.00 g, 30.7 mmol)。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40°C並再攪拌72小時。接著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且將殘餘物再溶解於乙酸乙酯(400 mL)中並用1 M鹽酸水溶液(100 mL)洗滌。將有機部分經無水硫酸鈉乾燥。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從乙腈/水混合物中沉澱出產物,藉由離心來收集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 N-(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羰基)- N-(2-(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甲醯胺基)乙基)甘胺酸 4。 產量:1.99 g (2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87 (bs, 1 H); 9.50-9.37 (m, 2 H); 8.52-8.22 (m, 1 H); 7.69-7.30 (m, 4 H); 5.08-4.70 (m, 4 H); 4.27-3.96 (m, 2 H); 3.74-3.35 (m, 4 H). LC-MS: 475.5 (M+H)+. 實例 11 (S)-3-(2,6- (3,5-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 甲基 ) 苯甲醯胺基 ) 己醯胺 ) 丙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062
4
使100-200篩目1.5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樹脂(1, 21.0 g, 31.5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300 mL)中膨脹20分鐘。將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bAla-OH, 6.54 g, 21.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13.9 mL, 79.8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2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整個週末期間。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7.32 mL, 42.0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1:4, 1 x 15分鐘, 25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10分鐘,1 x 20分鐘,2 x 25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2-丙醇(2 x 250 mL)、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將N2,N6-雙(((9H-茀-9-基)甲氧基)羰基)-L-離胺酸(Fmoc-Lys(Fmoc)-OH, 18.6 g, 31.5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11.2 g, 31.5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9.87 mL, 56.7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2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及二氯甲烷(3 x 250 mL)洗滌。
移除部分的樹脂(2.00 mmol)。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10分鐘,1 x 30分鐘,3 x 3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4 x 30 mL)、二氯甲烷(4 x 3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4 x 30 mL)洗滌。將3,5-雙((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 3.65 g, 4.72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1.40 mL, 8.00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3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搖動該混合物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4 x 30 mL)、二氯甲烷(4 x 30 mL)、 N,N-二甲基甲醯胺(4 x 30 mL)及二氯甲烷(10 x 30 mL)洗滌。
藉由以1,1,1,3,3,3-六氟-2-丙醇/二氯甲烷混合物(1:2, 30 mL)處理2小時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3 x 30 mL)洗滌。將該等溶液合併並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5 mL)中並在添加環己烷(25 mL)之後進行沉澱。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S)-3-(2,6-雙(3,5-雙((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醯胺基)己醯胺)丙酸(3)。產量:1.53 g (52%)。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20-9.03 (m, 4 H); 8.52-8.42 (m, 1 H); 8.39-8.32 (m, 1 H); 8.06-7.99 (m, 1 H); 7.94-7.80 (m, 10 H); 7.78-7.65 (m, 10 H); 7.48-7.39 (m, 2 H); 4.56-4.43 (m, 8 H); 4.43-4.32 (m, 1 H); 3.27-3.14 (m, 4 H); 2.40-2.29 (m, 2 H); 1.78-1.64 (m, 2 H); 1.56-1.430 (m, 3 H) 1.37-1.21 (s, 49 H)。
將該羧酸(3, 1.53 g, 1.00 mmol) 溶解於二氯甲烷(40 mL)中。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148 mg, 1.30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242 mg, 1.30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00 mL)中並用水(2 x 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並在添加環己烷(50 mL)之後進行沉澱。將產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及二乙醚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標題化合物( 4)。產量:1.16 g (71%)。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23-9.01 (m, 4 H); 8.50-8.42 (m, 1 H); 8.41-8.35 (m, 1 H); 8.23-8.16 (m, 1 H); 7.91-7.81 (m, 9 H); 7.77-7.70 (m, 9 H); 7.70-7.64 (m, 2 H); 7.47-7.40 (m, 2 H); 4.55-4.43 (m, 8 H); 4.40-4.34 (m, 1 H) 3.50-3.38 (m, 2 H); 3.26-3.12 (m, 2 H); 2.88-2.77 (m, 6 H); 1.82-1.63 (m, 2 H); 1.60-1.43 (m, 4 H); 1.31 (s, 48 H). LC-MS: 1631.9 (M+H)+, 1549.0 (M-頻那醇+H)+, 715.0 (M-2 x H2O-2 x 頻那醇/2+H)+, 1384.5 (M-3 x 頻那醇+H)+, 1302.3 (M-4 x 頻那醇+H)+。 實例 12 (S)-3-(2,6- (3,5- ((2-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 甲基 ) 苯甲醯胺基 ) 己醯胺 ) 丙酸
Figure 02_image064
13
將3,5-二甲基苯甲酸(1, 300 g, 2.00 mol)懸浮於甲醇(900 mL)中並用濃硫酸(90 mL)處理。攪拌該混合物3天。在用碳酸鈉(480 g)中和之後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水(1 L)中且用二乙醚(3 x 1 L)萃取。將有機相在無水硫酸鈉上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而得到呈淡黃色油狀物之3,5-二甲基苯甲酸甲酯(2)。產量:309 g (94%)。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65 (s, 2 H); 7.16 (s, 1 H); 3.88(s, 3 H); 2.34 (s, 6 H)。
將上述3,5-二甲基苯甲酸甲酯(2, 307 g, 1.87 mol)、 N-溴琥珀醯亞胺(1.17 kg, 6.55 mol)及一刮勺的偶氮雙異丁腈於甲酸甲酯(2.7 L)中之混合物照射可見光,同時加熱至回流20小時。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2 L)中。將沉澱的琥珀醯亞胺濾除且將濾液用飽和亞硫酸鈉水溶液(2 x 1 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從熱乙酸乙酯/環己烷混合物中多次結晶並用環己烷洗滌,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5-雙(溴甲基)苯甲酸甲酯(3)。該產物係分兩批製備。產量:243 g (40%)。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9:1): 0.5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00 (s, 2 H); 7.62 (s, 1 H); 4.51 (s, 4 H); 3.94 (s, 3 H)。
使上述溴化物(3, 122 g, 380 mmol)及二甲醯胺鈉(101 g, 1.06 mol)於無水乙腈(900 mL)中之懸浮液回流4小時。在藉由過濾移除白色固體之後,將溶劑與乙酸乙酯共蒸發並真空乾燥,以產生呈淡黃色固體之3,5-雙(( N-甲醯基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甲酯(4)。產量:116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07 (s, 4 H); 7.72 (s, 2 H); 7.43 (s, 1 H); 4.70 (s, 4 H); 3.82 (s, 3 H)。
將苯甲酸酯(4, 116 g, 380 mmol)溶解於1,4-二噁烷(400 mL)與濃鹽酸(600 mL)之混合物中並加熱至回流3小時。在冷卻至室溫之後,使空氣氣流通過該溶液。產物開始沉澱。在1小時之後,蒸發溶劑且從甲烷/二乙醚混合物中使產物再結晶,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胺基乙基)苯甲酸二鹽酸鹽(5)。產量:89.5 g (92%)。 1H NMR光譜(300 MHz, D2O, δH): 8.10 (s, 2 H); 7.74 (s, 1 H); 4.28 (s, 4 H)。
將二鹽酸鹽(5, 30.0 g, 118 mmol)及氫氧化鈉(14.2 g, 356 mmol)溶解於水(240 mL)中。在攪拌下添加二碳酸二第三丁酯(77.6 g, 356 mmol)之1,4-二噁烷(480 mL)溶液。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並接著用乙酸乙酯(400 mL)及0.5 M鹽酸水溶液(400 mL)稀釋。分離各層且將有機層以水(2 x 35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熱乙酸乙酯(100 mL)中並添加環己烷(40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並用環己烷洗滌,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5-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苯甲酸(6)。產量:39.1g (8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7.70 (s, 2 H); 7.45-7.36 (m, 2 H); 7.33 (s, 1 H); 4.21-4.04 (m, 4 H); 1.39 (s, 18 H)。
使100-200篩目1.5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氯化物樹脂(7, 21.2 g, 31.8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280 mL)中膨脹40分鐘。將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Ala-OH, 6.61 g, 21.2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14.1 mL, 80.7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22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7.40 mL, 42.5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1:4, 1 x 20分鐘, 1 x 25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20分鐘,2 x 22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2-丙醇(2 x 250 mL)、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將N2,N6-雙(((9H-茀-9-基)甲氧基)羰基)-L-離胺酸(Fmoc-Lys(Fmoc)-OH, 18.8 g, 31.8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11.3 g, 31.8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9.98 mL, 57.3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22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2.5小時。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20分鐘,2 x 22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2-丙醇(2 x 250 mL)、二氯甲烷(2 x 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洗滌。將3,5-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苯甲酸(6, 24.2 g, 63.7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22.6 g, 63.7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20.0 mL, 115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22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2.5小時。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250 mL)及二氯甲烷(10 x 250 mL)洗滌。藉由以2,2,2-三氟乙醇(400 mL)處理過夜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2 x 200 mL)洗滌。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90:10)純化以得到呈白色泡沫之(S)-3-(2,6-雙(3,5-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苯甲醯胺基)苯甲醯胺基)丙酸(8)。產量:16.3 g (82%)。RF (SiO2, 二氯甲烷/甲醇90:10): 0.3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75-7.35 (m, 6 H); 7.26-7.19 (m, 2 H); 7.13 (bs, 1 H); 5.61-5.35 (m, 4 H); 4.76-4.61 (m, 1 H); 4.25-4.08 (m, 8 H); 3.60-3.26 (m, 4 H); 2.60-2.45 (m, 2 H); 2.02-1.85 (m, 1 H); 1.85-1.69 (m, 1 H); 1.62-1.51 (m, 2 H); 1.46-1.39 (m, 38 H). LC-MS: 942.1 (M+H)+.
將上述化合物(8, 16.1 g, 17.3 mmol)溶解於三氟乙酸(80 mL)並留置30分鐘。將溶劑溶劑濃縮至體積的1/3並添加二乙醚/環己烷混合物(1:1, 300 m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二乙醚洗滌並真空乾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S)-2,2,2-三氟乙酸((((6-((2-羧基乙基)胺基)-6-側氧基己烷-1,5-二基)雙(氮烷二基))雙(羰基))雙(苯-5,1,3-三基))四甲銨酯(9)。產量:16.5 g (96%)。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4, δH): 8.09 (dd, J=9.4及1.5 Hz, 4 H); 7.84 (d, J=10.5 Hz, 2 H); 4.76 (dd, J=8.2及6.1 Hz, 1 H); 4.36 (s, 4 H); 4.35 (s, 4 H); 3.60-3.43 (m, 4 H); 2.64 (t, J=6.5 Hz, 2 H); 2.00-1.80 (m, 2 H); 1.77-1.65 (m, 2 H); 1.57-1.48 (m, 2 H). LC-MS: 541.6 (M+H)+。
使4-羧基-3-氟苯硼酸(10, 30.0 g, 163 mmol)及頻那醇(21.2 g, 179 mmol)於甲苯/乙醇混合物(1:1, 480 mL)中之懸浮液回流24小時。接著蒸發溶劑並與二氯甲烷共蒸發三次,得到呈白色粉末之2-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11)。 產量:43.3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7.60 (t, J=7.3 Hz, 1 H); 7.39 (d, J=7.5 Hz, 1 H); 7.24 (d, J=10.6 Hz, 1 H); 1.29 (s, 12 H)。
將該酸(11, 35.2 g, 132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1:1, 600 mL)中,接著添加1-羥基-吡咯啶-2,5-二酮(HOSu, 25.2 g, 219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42.0 g, 219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400 mL)中並用水(2 x 300 mL)及鹽水(1 x 3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藉由添加乙酸乙酯/環己烷混合物(1:4, 600 mL)將產物沉澱。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2-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12)。產量:45.2 g (94%)。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8.07 (t, J=7.3 Hz, 1 H); 7.71 (d, J=7.7 Hz, 1 H); 7.60 (d, J=10.8 Hz, 1 H); 2.90 (s, 4 H); 1.32 (s, 12 H)。
將( S)-2,2,2-三氟乙酸((((6-((2-羧基乙基)胺基)-6-側氧基己烷-1,5-二基)雙(氮烷二基))雙(羰基))雙(苯-5,1,3-三基))四甲銨酯(9, 3.91 g, 3.92 mmol)溶解於水/ N,N-二甲基甲醯胺混合物(1:1, 80 mL)中。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6.15 mL, 35.3 mmol)及活化酯(12, 5.69 g, 15.7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以1 M鹽酸水溶液酸化。將溶劑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並用水(2 x 100 mL)及鹽水(1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用頻那醇(0.06 g, 0.49 mmol)之四氫呋喃(70 mL)溶液處理,並從四氫呋喃中蒸發三次。將殘餘物真空乾燥,得到呈米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3)。產量:5.82 g (95%)。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01-8.83 (m, 4 H); 8.51-8.42 (m, 1 H); 8.39-8.30 (m, 1 H); 8.10-8.00 (m, 1 H); 7.80-7.31 (m, 18 H); 4.59-4.33 (m, 9 H); 3.30-3.19 (m, 4 H); 2.39 (t, J=6.7 Hz, 2 H); 1.80-1.67 (m, 2 H); 1.59-1.49 (m, 2 H); 1.41-1.21 (m, 50 H). LC-MS: 566.6 ((M-4 x 頻那醇-4 x H2O)/2+H)+。 實例 13 3,5- ((2-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 甲基 ) 苯甲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066
4
將3,5-雙(胺基乙基)苯甲酸二鹽酸鹽(2, 1.88 g, 7.43 mmol)溶解於水(20 mL)中。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10.4 mL, 59.5 mmol)、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及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1, 5.40 g, 14.8 mmol)。
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以1 M鹽酸水溶液(200 mL)酸化。將溶劑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甲苯混合物(1:1, 100 mL)中並用頻那醇(1.24 g, 10.5 mmol)處理。從甲苯中蒸發該混合物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並用水(3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且產物開始沉澱。接著添加環己烷(190 mL)且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3)。 產量:4.38 g (8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95 (bs, 1 H); 9.05-8.97 (m, 2 H); 7.82 (s, 2 H); 7.64 (t, J=7.3 Hz, 2 H); 7.56-7.49 (m, 3 H); 7.44-7.37 (m, 2 H); 4.55-4.47 (m, 4 H); 1.31 (s, 24 H). LC-MS: 677.5 (M+H)+, 595.3 (M+H-頻那醇)+, 513.3 (M+H-2 x 頻那醇)+.
將上述酸(3, 4.37 g, 6.48 mmol)溶解於乙腈/ N,N-二甲基甲醯胺混合物(4:1, 100 mL)中,並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0.89 g, 7.77 mmol)。將混合物冷卻至0°C,隨後添加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1.60 g, 7.77 mmol)。在0°C下將該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將不溶的副產物濾除且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2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並添加環己烷(17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將白色粉末溶解於四氫呋喃(100 mL)中。將頻那醇(0.19 g, 1.60 mmol)及硫酸鎂(10 g)添加至該溶液並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將該懸浮液通過矽藻土墊過濾並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並向該溶液添加環己烷(17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標題化合物( 4)。產量:3.99 g (8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07 (t, J=5.7 Hz, 2 H); 7.96 (s, 2 H); 7.75 (s, 1 H); 7.65 (t, J=7.2 Hz, 2 H); 7.53 (d, J=7.7 Hz, 2 H); 7.41 (d, J=10.4 Hz, 2 H); 4.61-4.48 (m, 4 H); 2.89 (s, 4 H); 1.31 (s, 24 H). LC-MS: 774.6 (M+H)+, 692.4 (M+H-頻那醇)+, 610.3 (M+H-2 x 頻那醇)+. 實例 14
Figure 02_image068
以固相肽合成法由β-Ala, Fmoc-Lys及頻那醇4-羧基-2-氟苯硼酸酯來製備。 實例 15 (R)-3-(2,4- (3-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 丁醯胺基 ) 丙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070
6
將L-2,4-二胺基丁酸二鹽酸鹽(1, 4.81 g, 25.2 mmol)懸浮於碳酸氫鈉(10.6 g, 126 mmol)之水(80 mL)溶液中。加熱該混合物直至形成澄清溶液。在冷卻至室溫後添加1,4-二噁烷(80 mL)及 N-(9-茀基甲氧基羰基氧基)琥珀醯亞胺(20.4 g, 60.4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以5 M鹽酸水溶液酸化。蒸發1,4-二噁烷,將水相用乙酸乙酯(2 x 100 mL)萃取。將合併的有機層用水(3 x 1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從熱乙酸乙酯/環己烷混合物中再結晶兩次。將產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R)-2,4-雙((((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丁酸(2)。產量:13.3 g (94%)。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62 (bs, 1 H); 7.94-7.83 (m, 4 H); 7.79-7.55 (m, 5 H); 7.46-7.26 (m, 9 H); 4.34-4.13 (m, 6 H); 4.08-3.94 (m, 1 H); 3.14-3.02 (m, 2 H); 1.98-1.84 (m, 1 H); 1.84-1.65 (m, 1 H). LC-MS: 562.6 (M+H)+.
使100-200篩目1.5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氯化物樹脂(3, 5.84 g, 8.75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70 mL)中膨脹20分鐘。將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Ala-OH, 1.82 g, 5.84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3.86 mL, 22.2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2.03 mL, 11.7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1:4, 1 x 10分鐘, 1 x 5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二氯甲烷(2 x 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20分鐘,2 x 5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2-丙醇(2 x 50 mL)、二氯甲烷(2 x 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洗滌。將(R)-2,4-雙((((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丁酸(2, 6.57 g, 11.7 mmol)、乙基氰基-乙醛酸-2-肟(Oxyma, 1.66 g, 11.7 mmol)、 N,N-二異丙基碳化二亞胺(DIC, 1.81 mL, 11.7 mmol)及2,4,6-柯林鹼(3.09 mL, 23.4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2.5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二氯甲烷(2 x 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20分鐘,2 x 5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2-丙醇(2 x 50 mL)、二氯甲烷(2 x 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50 mL)洗滌。將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4, 8.48 g, 23.4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7.32 mL, 42.0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2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60 mL)及二氯甲烷(10 x 60 mL)洗滌。藉由以1,1,1,3,3,3-六氟-2-丙醇/二氯甲烷混合物(1:2, 90 mL)處理2小時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4 x 50 mL)洗滌。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00 mL)中並用水(2 x 80 mL)及鹽水(1 x 8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而得到呈米黃色固體之(R)-3-(2,4-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丁醯胺基)丙酸(5)。產量:3.25 g (81%)。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12.11 (bs, 1 H); 8.69 (d, J=7.9 Hz, 1 H); 8.63-8.52 (m, 1 H); 8.14-8.03 (m, 1 H); 7.81-7.61 (m, 5 H); 7.56 (d, J=10.5 Hz, 1 H); 4.54-4.39 (m, 1 H); 3.44-3.17 (m, 4 H); 2.43-2.33 (m, 2 H); 2.14-1.99 (m, 1 H); 1.99-1.85 (m, 1 H); 1.31 (s, 24 H). LC-MS: 521.0 (M-2 x 頻那醇+H)+, 603.1 (M-頻那醇+H)+, 685.3 (M+H)+.
將該酸(5, 3.24 g, 4.73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50 mL)中,隨後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0.65 g, 5.67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1.09 g, 5.67 mmol)。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且接著將其以二氯甲烷(50 mL)稀釋並用水(2 x 80 mL)及鹽水(1 x 8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而得到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6)。產量:3.42 g (92%)。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8.72 (d, J=7.9 Hz, 1 H); 8.57 (t, J=5.4 Hz, 1 H); 8.22 (t, J=5.5 Hz, 1 H); 7.77-7.62 (m, 5 H); 7.56 (d, J=10.1 Hz, 1 H); 4.53-4.40 (m, 1 H); 3.48-3.27 (m, 4 H); 2.86 (t, J=7.1 Hz, 2 H); 2.80 (s, 4 H); 2.15-2.02 (m, 1 H); 2.02-1.88 (m, 1 H); 1.31 (s, 24 H). LC-MS: 618.1 (M-2 x 頻那醇+H)+, 700.2 (M-頻那醇+H)+, 782.4 (M+H)+。 實例 16 3-(3-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酸
Figure 02_image072
8
將3-溴-5-碘苯甲酸(1, 16.4 g, 50.0 mmol)懸浮於甲醇(100 mL)中並添加甲磺酸(1 mL)。在60°C (油浴)下攪拌所得混合物16小時。在冰箱中將所得澄清溶液冷卻至-20°C持續16小時,並將所得固體藉由過濾收集,用冰冷(-20 °C)甲醇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3-溴-5-碘苯甲酸甲酯(2)。 產量:13.9 g (82%)。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30 (s, 1 H); 8.14 (s, 1 H); 8.04 (s, 1 H); 3.93 (s, 1 H)。
將1,3-二溴-5-氟苯(3, 6.30 mL, 50.0 mmol)溶解於無水二乙醚(150 mL)中並冷卻至-78°C。在攪拌下逐滴添加2.35 M n-丁基鋰之己烷(22.0 mL, 52.5 mmol)溶液。在15分鐘後,添加無水 N,N-二甲基甲醯胺(7.70 mL, 100 mmol),並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5分鐘且接著使其升溫至環境溫度。在一小時後,以1 M鹽酸水溶液(150 mL)使該反應混合物淬滅。分離各層且將有機層以鹽水(1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鎂乾燥並蒸發,以得到呈微黃色油狀物之3-溴-5-氟苯甲醛(4),將其在冰箱中固化儲存。產量:10.2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9.92 (s, 1 H); 7.80 (bs, 1 H); 7.50 (bs, 2 H)。
在氮氣環境下將3-溴-5-碘苯甲酸甲酯(2, 6.80 g, 20.0 mmol)溶解於無水四氫呋喃(50 mL)中並冷卻至-40°C。經由加料漏斗逐滴添加1.3 M異丙基氯化鎂-氯化鋰複合物之四氫呋喃(16.1 mL, 21.0 mmol)溶液。在30分鐘後,借助於無水四氫呋喃(5 mL)而添加3-溴-5-氟苯甲醛(4) (4.87 g, 24.0 mmol)。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室溫超過一小時,並在環境溫度下再攪拌一小時。藉由添加0.5 M鹽酸水溶液(50 mL)使該反應物淬滅,且用二乙醚(1 x 200 mL)萃取。將有機層以鹽水(1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5溶解於無水二氯甲烷(100 mL)中並添加氯鉻酸吡啶鎓(PCC, 6.45 g, 30.0 mmol)。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16小時),之後用2-丙醇(3 mL)使其淬滅。在室溫下攪拌一小時後,使該反應混合物通過一上覆有矽藻土S之矽膠塞(100 g)過濾,並用二氯甲烷(2 x 100 mL)過濾。在真空中移除溶劑並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二氯甲烷6:1至2:1)純化,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3-溴-5-(3-溴-5-氟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6)。 產量:7.10 g (8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43 (s, 1 H); 8.30 (s, 1 H); 8.11 (s, 1 H); 7.71 (s, 1 H); 7.53 (d, J=7.6 Hz, 1 H); 7.41 (d, J=8.3 Hz, 1 H); 3.97 (s, 3 H). LC-MS:分子油或碎片皆無法檢測到。
將250 mL反應容器裝填乙酸鉀(6.70 g, 68.4 mmol)且在110°C下將該鹽真空乾燥1小時。在冷卻至室溫後,將該反應容器回填氮氣並裝填3-溴-5-(3-溴-5-氟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6, 7.10 g, 481 mol)、醋酸鈀(77.0 mg, 342 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氧基聯苯(XPhos, 325 mg, 684 mol)及雙(頻哪醇合)二硼(9.53 mg, 37.6 mmol)。接著將反應容器排氣並回填氮氣(重複此程序兩次),以注射筒添加無水四氫呋喃(3 mL),用塑膠塞子將該容器密封並浸沒在預熱到60°C的加熱浴中。在以400 rpm攪拌16小時(過夜後)後,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用二氯甲烷(100 mL)稀釋並借助於二氯甲烷(3 x 70 mL)通過一小塊上覆有矽藻土S之矽膠塞(70 g)過濾。將濾液在減壓環境下濃縮以得到呈微黃色蠟狀泡沫之產物,且將其與冰冷的正己烷(70 mL)一起研磨以引起結晶。將所得固體藉由過濾收集並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3-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7)。產量:7.10 g (88%)。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69 (s, 1 H); 8.48 (s, 1 H); 8.38 (s, 1 H); 7.97 (s, 1 H); 7.72 (d, J=8.5 Hz, 1 H); 7.54 (d, J=9.0 Hz, 1 H); 3.95 (s, 3 H); 1.36 (s, 12 H); 1.35 (s, 12 H). LC-MS: 511.6 (M+H)+.
將3-(3-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7, 7.10 g, 13.9 mmol)懸浮於甲醇(42 mL)及水(13 mL)中。添加氫氧化鋰(2.91 g, 69.5 mmol)並在環境溫度下劇烈攪拌所得混合物16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用水(120 mL)稀釋且用二乙醚(70 mL)萃取。丟棄醚層,用濃鹽酸(10 mL)將水層酸化,並用乙酸乙酯(100 mL)萃取。將有機層以鹽水(1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粗產物溶解於熱乙酸乙酯(80 mL)中並添加頻那醇直至得到澄清溶液。使該溶液蒸發至乾燥且接著從二氯甲烷(2 x 40 mL)中蒸發兩次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3-(3-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 ( 8)。該化合物含有無法移除的殘留頻那醇。 產量:6.82 g (99%)。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77 (s, 1 H); 8.54 (t, J=1.8 Hz, 1 H); 8.44 (d, J=1.1 Hz, 1 H); 7.98 (s, 1 H); 7.80-7.68 (m, 1 H); 7.63-7.50 (m, 1 H); 1.37 (s, 12 H); 1.35 (s, 12 H). LC-MS: 497.5 (M+H)+, 415.4 (M-頻那醇+H)+. 實例 17 3,5-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基 ] 胺基 ] 甲基 ] 苯甲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
Figure 02_image074
2
將3,5-雙((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1, 2.57 g, 4.00 mmol)溶解於乙腈/ N,N-二甲基甲醯胺混合物(3:1, 100 mL)中。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0.55 g, 4.80 mmol)。將混合物冷卻至0°C,隨後添加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0.99 g, 4.80 mmol)。在0°C下將該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將不溶的副產物濾除且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2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甲苯(10 mL)中且產物開始沉澱。添加環己烷(17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產生呈白色粉末之標題化合物( 2)。產物含有微量的 N,N-二環己基脲。 產量:2.85 g (9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24 (t, J=5.7 Hz, 2 H); 7.95-7.83 (m, 6 H); 7.79-7.70 (m, 5 H); 4.60-4.52 (m, 4 H); 2.87 (s, 4 H); 1.31 (s, 24 H). LC-MS: 737.4 (M+H)+, 655.2 (M+H-頻那醇)+, 573.1 (M+H-2 x 頻那醇)。 實例 18 N2,N6- (6-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5- 羰基 )-L- 離胺酸
Figure 02_image076
4
將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羧酸(1, 6.00 g, 30.6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80 mL)中。在室溫下添加 N,N-二甲基甲醯胺(10 mL)、 N-羥基琥珀醯亞胺(3.87 g, 33.7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6.46 g, 33.7 mmol)。在攪拌2小時後,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且將殘餘物再溶解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用1 M鹽酸水溶液(2 x 60 mL)洗滌。將有機部分使用無水硫酸鈉乾燥。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產量:8.35 g (93%)。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65 (s, 1 H); 8.11 (d, J=5.9 Hz, 1 H); 7.71 (d, J=10.1 Hz, 1 H); 5.08 (s, 2 H); 2.90 (s, 4 H). LC-MS: 294.4 (M+H)+.
將L-離胺酸鹽酸鹽(3, 1.56 g, 8.50 mmol)溶解於 N,N-二甲基甲醯胺(50 mL)及水(25 mL)中。在室溫下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8.92 mL, 51.2 mmol)及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 5.00 g, 17.0 mmol)。在攪拌3小時後,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並以1 M鹽酸水溶液使殘餘物沉澱。將殘餘物用水洗滌並藉由從乙腈/水混合物中沉澱而純化,藉由離心收集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N2,N6-雙(6-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5-羰基)-L-離胺酸( 4)。 產量:3.25 g (76%)。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66 (bs, 1 H); 9.41 (d, J=5.7 Hz, 2 H); 8.59 (d, J=7.2 Hz, 1 H); 8.39 (t, J=5.0 Hz, 1 H); 7.61-7.53 (m, 2 H); 7.53-7.44 (m, 2 H); 4.97 (d, J=5.7 Hz, 4 H); 4.41-4.30 (m, 1 H); 3.30-3.20 (m, 2 H); 1.90-1.70 (m, 2 H); 1.59-1.38 (m, 4 H). LC-MS: 503.5 (M+H)+. 實例 19 (S)-2,3- (4-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丙酸
Figure 02_image078
5在環境溫度下將4-(溴甲基)-3-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1, 23.0 g, 61.7 mmol)及氫氧化鈉(12.3 g, 0.31 mol)於水(40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6 M鹽酸水溶液(60 mL, 6 M)添加至該反應混合物且導致白色沉澱物。將帶有沉澱物的燒瓶留在冰箱中1小時。接著將其過濾並將濾餅用水(200 mL)洗滌且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4-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2)。 產量:12.1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24 (bs, 1 H), 9.58 (s, 1 H), 8.20 (s, 1 H), 7.73 (d, J=9.9 Hz, 1 H), 5.14 (s, 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4-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2, 4.00 g, 20.4 mmol)、 N-羥基琥珀醯亞胺(2.35 g, 20.4 mmol)及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3.91 g, 20.4 mmol)在四氫呋喃(12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0 mL)中攪拌3.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且用乙酸乙酯(3 x 150 mL)及1 M鹽酸水溶液(150 mL)萃取。將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4-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3)。產量:5.68 g (97%)。 LC-MS: 294.3 (M+H)+.
在環境溫度下將4-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3, 5.10 g, 17.4 mmol)、(S)-2,3-二胺基丙酸鹽酸鹽(4, 1.22 g, 8.7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9.28 mL, 52.2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100 mL)及水(1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且用乙酸乙酯(2 x 250 mL)及1 M鹽酸水溶液(150 mL)萃取,將有機層以鹽水(200 mL)洗滌。將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S)-2,3-雙(4-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丙酸( 5)。產量:3.53 g (88%)。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82 (bs, 1 H); 9.54 (d, J=6.2 Hz, 2 H); 8.86 (d, J=7.7 Hz, 1 H); 8.78 (t, J=6.0 Hz, 1 H); 8.10 (s, 1 H); 8.04 (s, 1 H); 7.80-7.63 (m, 2 H); 5.13 (d, J=6.2 Hz, 4 H); 4.77-4.62 (m, 1 H); 3.91-3.77 (m, 1 H); 3.77-3.62 (m, 1 H). LC-MS: 461.3 (M+H)+。 實例 20 3-(2,4- 二氟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080
8
將3-溴-5-碘苯甲酸(1, 5.00 g, 15.3 mmol)溶解於無水二氯甲烷(100 mL)及叔丁醇(1.52 mL, 16.1 mmol)中,添加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3.31 mL, 16.1 mmol)及4-(二甲基胺基)吡啶(1.96 mL, 16.1 mmol)。在室溫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16小時。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用1 M鹽酸水溶液(2 x 50 mL)及鹽水(1 x 40 mL)洗滌。將有機部分經無水硫酸鈉乾燥。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且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10:1)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5-碘苯甲酸第三丁酯(2)。產量:4.67 g (8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22 (s, 1 H); 8.06 (s, 1 H); 8.00 (s, 1 H); 1.58 (s, 9 H)。
在氮氣環境下將3-溴-5-碘苯甲酸第三丁酯(2, 4.31 g, 11.3 mmol)溶解於無水四氫呋喃(50 mL)中並冷卻至-40°C。逐滴緩慢添加1.3 M異丙基氯化鎂-氯化鋰複合物之四氫呋喃(9.52 mL, 12.4 mmol)溶液。在40分鐘後借助於無水四氫呋喃(5 mL)而添加5-溴-2,4-二氟苯甲醛(3, 2.86 g, 12.9 mmol)。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室溫過夜(16小時)。藉由添加0.5 M鹽酸水溶液(15 mL)使反應物淬滅並用乙酸乙酯(2 x 100 mL)萃取。將有機層以鹽水(40 mL)洗滌,且經無水硫酸鈉乾燥。在減壓環境下蒸發揮發物,且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10:1)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5-((5-溴-2,4-二氟苯基)(羥基)甲基)苯甲酸第三丁酯(4)。產量:4.38 g (81%)。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02 (t, J=1.6 Hz, 1 H); 7.92 (s, 1 H); 7.77-7.65 (m, 2 H); 6.89 (dd, J=9.7及8.3, 1 H); 6.09 (d, J=3.9 Hz, 1 H); 2.43 (d, J= 4.0 Hz, 1 H); 1.68-1.58 (m, 9 H)。
將3-溴-5-((5-溴-2,4-二氟苯基)(羥基)甲基)苯甲酸第三丁酯(4)溶解於無水二氯甲烷(50 mL)中並添加氯鉻酸吡啶鎓(PCC, 2.96 g, 13.7 mmol)。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16小時),之後用2-丙醇(1.5 mL)使其淬滅。在室溫下攪拌一小時後,使該反應混合物通過一小塊矽藻土(5 g)過濾,並用二氯甲烷(50 mL)過濾。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揮發物並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20:1)純化,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3-溴-5-(5-溴-2,4-二氟苯甲醯基)苯甲酸第三丁酯(5)。產量:4.20 g (96%)。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33 (t, J= 1.7 Hz, 1 H); 8.28-8.24 (m, 1 H); 8.10-8.07 (m, 1 H); 7.86 (t, J=7.3 Hz, 1 H); 7.03 (dd, J=9.3及8.1 Hz, 1 H); 1.61 (s, 9 H)。
將3-溴-5-(5-溴-2,4-二氟苯甲醯基)苯甲酸第三丁酯(5, 4.20 g, 8.82 mmol)、醋酸鈀(59.0 mg, 0.26 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XPhos, 252 mg, 0.52 mmol)、乙酸鉀(3.46 g, 35.3 mmol)及雙(頻哪醇合)二硼(4.70 g, 18.5 mmol)混合在反應燒瓶內,並將所得混合物排氣並回填氬氣(重複此程序兩次)。以注射筒添加無水四氫呋喃(60 mL),用橡膠隔板將該容器密封並浸沒在預熱到60°C的加熱浴中。在攪拌16小時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以環己烷(100 mL)稀釋並借助於二氯甲烷(100 mL)通過一小塊矽藻土塞過濾。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揮發物並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10:1)純化,以得到呈黃色固體之3-(2,4-二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第三丁酯(6)。產量:4.78 g (9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61 (s, 1 H); 8.41 (d, J=1.5 Hz, 1 H); 8.34 (s, 1 H); 8.05 (dd, J=8.3及6.7 Hz, 1 H); 6.96-6.81 (m, 1 H); 1.61 (s, 9 H); 1.36 (d, J= 2.2 Hz, 24 H)。
將3-(2,4-二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第三丁酯 (6, 4.78 g, 8.38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並在室溫下添加三氟乙酸(40 mL)。攪拌該反應混合物3小時。在減壓環境下將揮發物移除,並將殘餘物與二氯甲烷(4 x 50 mL)共蒸發。所得3-(2,4-二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7)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個步驟中。 產量:4.10 g (96%)。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75 (s, 1 H); 8.50 (t, J=1.7 Hz, 1 H); 8.46 (s, 1 H); 8.09 (dd, J=8.4及6.8 Hz, 1 H); 6.95-6.83 (m, 1 H); 1.37 (d, J= 1.8 Hz, 24 H)。
將3-(2,4-二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7, 4.10 g, 8.00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50 mL)中並在室溫下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1.29 g, 11.2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2.14 g, 11.2 mmol)。在攪拌6小時候,將該反應混合物以10%硫酸氫鉀水溶液(2 x 100 mL)及鹽水(30 mL)洗滌。將有機部分使用無水硫酸鈉乾燥。將揮發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以得到呈黃色固體之3-(2,4-二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 8)。 產量:4.84 g (99%)。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81-8.75 (m, 1 H); 8.57-8.51 (m, 1 H); 8.47 (s, 1 H); 8.08 (dd, J=8.5及6.7 Hz, 1 H); 6.89 (dd, J=9.9及9.0 Hz, 1 H); 2.92 (bs, 4 H); 1.36 (s, 24 H). LC-MS: 448.4 (M-2頻那醇+H)+. 實例 21 3,5- ((2-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胺基 ) 甲基 ) 苯甲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066
4
將3,5-雙(胺基乙基)苯甲酸二鹽酸鹽(2, 1.88 g, 7.43 mmol)溶解於水(20 mL)中。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10.4 mL, 59.5 mmol)、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及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1, 5.40 g, 14.8 mmol)。
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以1 M鹽酸水溶液(200 mL)酸化。將溶劑與甲苯共蒸發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甲苯混合物(1:1, 100 mL)中並用頻那醇(1.24 g, 10.5 mmol)處理。從甲苯中蒸發該混合物三次。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並用水(3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且產物開始沉澱。接著添加環己烷(190 mL)且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5-雙((3-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胺基)甲基)苯甲酸(3)。產量:4.38 g (8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95 (bs, 1 H); 9.05-8.97 (m, 2 H); 7.82 (s, 2 H); 7.64 (t, J=7.3 Hz, 2 H); 7.56-7.49 (m, 3 H); 7.44-7.37 (m, 2 H); 4.55-4.47 (m, 4 H); 1.31 (s, 24 H). LC-MS: 677.5 (M+H)+, 595.3 (M+H-頻那醇)+, 513.3 (M+H-2 x 頻那醇)+.
將上述酸(3, 4.37 g, 6.48 mmol)溶解於乙腈/ N,N-二甲基甲醯胺混合物(4:1, 100 mL)中,並添加 N-羥基琥珀醯亞胺(HOSu, 0.89 g, 7.77 mmol)。將混合物冷卻至0°C,隨後添加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1.60 g, 7.77 mmol)。在0°C下將該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將不溶的副產物濾除且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50 mL)中並用水(2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並添加環己烷(17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將白色粉末溶解於四氫呋喃(100 mL)中。將頻那醇(0.19 g, 1.60 mmol)及硫酸鎂(10 g)添加至該溶液並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將該懸浮液通過矽藻土墊過濾並蒸發濾液。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10 mL)中並向該溶液添加環己烷(170 mL)。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標題化合物( 4)。產量:3.99 g (8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07 (t, J=5.7 Hz, 2 H); 7.96 (s, 2 H); 7.75 (s, 1 H); 7.65 (t, J=7.2 Hz, 2 H); 7.53 (d, J=7.7 Hz, 2 H); 7.41 (d, J=10.4 Hz, 2 H); 4.61-4.48 (m, 4 H); 2.89 (s, 4 H); 1.31 (s, 24 H). LC-MS: 774.6 (M+H)+, 692.4 (M+H-頻那醇)+, 610.3 (M+H-2 x 頻那醇)+. 實例 22 (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5-((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5-( 三氟甲基 ) 苯基 ) 磺醯基 ) 苯甲醯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083
9
將1,3-二溴-5-(三氟甲基)苯(1, 13.1 g, 43.1 mmol)添加至硫酸銅(II)五水合物(541 mg, 2.36 mmol)及氫氧化鉀(9.24 g, 216 mmol)於二甲基亞碸/水混合物(10:1, 70 mL)中之混合物,將反應燒瓶填充氮氣,最後穿過隔板添加1,2-乙二硫醇(6.00 mL, 90.5 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10°C過夜。接著用1 M鹽酸水溶液將混合物酸化至pH=2,並用乙酸乙酯萃取。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過濾之後,在減壓環境下蒸發溶劑。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純化,以得到呈白色油狀物之3-溴-5-(三氟甲基)苯硫醇(2)。 產量:5.76 g (52%)。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61 (s, 1 H); 7.56 (s, 1 H); 7.46 (s, 1 H); 3.66 (s, 1 H)。
將3-溴-5-(三氟甲基)苯硫醇(2, 5.76 g, 22.4 mmol)、3-溴-5-碘苯甲酸甲酯(3, 5.09 g, 14.9 mmol)、碳酸鉀(2.95 g, 24.8 mmol)及碘化銅(I)(410 mg, 2.49 mmol)溶解於無水二甲氧乙烷(44 mL)中。將反應燒瓶加熱至80°C持續48小時。在此時間後用乙酸乙酯稀釋該混合物並通過矽藻土過濾,接著在減壓環境下蒸發溶劑。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1:0至20:1)純化,以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硫)苯甲酸甲酯(4)。產量:6.64 g (63%)。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82 (m, 1 H); 7.68 (m, 3 H); 7.52 (m, 1 H); 2.54 (s, 3 H)。
將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硫)苯甲酸甲酯(4, 6.64 g, 14.1 mmol)及Oxone (8.20 g, 35.3 mmol)懸浮於甲醇(30 mL)中並添加水(10 mL)。在室溫下將該反應物攪拌過夜。接著將該混合物用乙酸乙酯(50 mL)稀釋,用水(1 L)洗滌且接著用鹽水(100 mL)洗滌。在減壓環境下蒸發有機相,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9:1至3:1)層析,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甲酯(5)。產量:5.46 g (77%)。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3 (m, 1 H); 8.43 (m, 1 H); 8.27 (m, 2 H); 8.15 (m, 1 H); 8.00 (m, 1 H); 4.00 (s, 3 H)。
將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甲酯(5, 5.46 g 10.9 mmol)及氫氧化鋰單水合物(1.33 g, 31.7 mmol)溶解於甲醇/水/四氫呋喃(4:2:5, 35 mL)混合物中,並在室溫下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在此時間後將該混合物用1 M鹽酸水溶液酸化至pH 2並用乙酸乙酯萃取。在蒸發全部的揮發物之後,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6)。產量:5.10 g (96%)。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91 (bs, 1 H); 8.68 (s, 2 H); 8.50 (s, 1 H); 8.45 (s, 1 H); 8.41 (s, 1 H); 8.32 (s, 1 H)。
將與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1,2,3]三唑并[4,5-b]吡啶3-氧化物六氟磷酸鹽(V) (HATU, 4.40 g, 11.6 mmol)之無水 N,N-二甲基甲醯胺(130 mL)溶液混合之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6, 5.10 g, 10.5 mmol)攪拌30分鐘,接著添加三乙胺(7.5 ml, 52.3 mmol)且添加甘胺酸第三丁酯鹽酸鹽(3.51 g, 20.9 mmol)並攪拌過夜。在反應結束後,添加水並將該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150 mL)萃取,在減壓環境下蒸發全部的揮發物後,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3:1)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醯基)甘胺酸第三丁酯(7)。 產量:6.30 g (99%)。LC-MS: 602.3 (M+H)+.
將100 mL反應燒瓶裝填乙酸鉀(5.13 g, 26.1 mmol)並於110°C在真空下將該鹽乾燥1小時。在冷卻至室溫後,將反應燒瓶回填氮氣並裝填(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醯基)甘胺酸第三丁酯(7, 6.30 g, 10.5 mmol)、醋酸鈀(120 mg, 0.52 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XPhos, 500 mg, 1.04 mmol)及雙(頻哪醇合)二硼(5.9 g, 23.03 mmol)。接著將反應燒瓶排氣並回填氮氣(重複此程序兩次),以注射筒添加無水四氫呋喃(50 mL),用塑膠塞子將燒瓶密封並加熱至60°C。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且接著冷卻至環境溫度,以二氯甲烷(150 mL)稀釋並通過一小塊上覆有矽藻土之矽膠過濾,並用二氯甲烷(3 x 50 mL)洗滌。將濾液在減壓環境下濃縮,以得到呈黑色蠟狀泡沫之(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醯基)甘胺酸第三丁酯(8)。產量:6.70 g (92%)。LC-MS: 640.5 (M+H-tBu)+, 558.4 (M-頻那醇-tBu+H)+, 476.3 (M-2頻那醇-tBu+H)+。
將(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醯基)甘胺酸第三丁酯(8, 6.70 g, 10. 5 mmol)與三氟乙酸(25 mL)混合並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在此時間後在減壓環境下蒸發全部的揮發物。接著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50 mL)中,並通過一小塊上覆有矽藻土之矽膠塞過濾。將濾液在減壓環境下濃縮,得到橙色硬質泡沫並將其壓碎。得到呈淡橙色固體之(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醯基)甘胺酸( 9)。產量:3.89 g (63%)。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7 (m, 3 H); 8.47 (s, 1 H); 8.31 (s, 1 H); 9.26 (s, 1 H); 7.23 (t, 1 H); 4.35 (d, 2 H); 1.38 (s, 1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62.65 (s). LC-MS: 640.5 (M+H)+, 558.4 (M- 頻那醇+H)+, 476.3 (M-2 x 頻那醇+H)+。 實例 23 N -(5-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羰基 )- N-(2-(5-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乙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085
6
將氯乙酸(1, 13.0 g, 136 mmol)分小份添加至預冷的(0°C)乙二胺(2, 90 mL)。在完成添加後,使該反應混合物達到室溫過夜(16小時)。在真空中蒸發乙二胺,並將殘餘物與二甲基亞碸(140 mL)一起研磨且攪拌過夜。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並用二甲基亞碸(2 x 60 mL)、乙腈(3 x 100 mL)及二乙醚(3 x 100 mL)洗滌,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2-胺基乙基)甘胺酸(3)。產量:13.2 g (83%)。 1H NMR光譜(300 MHz, D2O, δH): 3.27 (s, 2 H); 3.05-3.01 (m, 2 H); 2.92-2.88 (m, 2 H)。
將2,3,4,5,6-五氟苯酚(9.39 g, 51.0 mmol)、5-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4, 10.0 g, 51.0 mmol)及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10.5 g, 51.0 mmol)於乙腈(300 mL)中之溶液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將該反應混合物過濾,用乙腈洗滌並蒸發。使粗產物5藉由從二氯甲烷/己烷(9:1, 500 mL)混合物中結晶,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5-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5)。產量:6.80 g (37%)。LC-MS: 363.2 (M+H)+。
在環境溫度下將5-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5, 6.80 g, 18.8 mmol)、(2-胺基乙基)甘胺酸(3, 1.10 g, 9.39 mmol)及三乙胺(10.5 mL, 75.1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8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且用乙酸乙酯(2 x 500 mL)及1 M鹽酸水溶液(400 mL)萃取,將有機層以鹽水(300 mL)洗滌。將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粗產物6通過急驟層析法(Silicagel, 0.063-0.200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甲酸100:2:0.5至100:10:0.5)純化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 N-(5-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羰基)- N-(2-(5-氟-1-羥基- 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乙基)甘胺酸( 6)。 產量:2.16 g (49%)。RF (SiO2, 二氯甲烷/甲醇/甲酸100:2:0.5): 0.3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86 (bs, 1 H); 9.45-9.17 (m, 2 H); 8.48-8.11 (m, 1 H); 8.11-7.88 (m, 1 H); 7.65 (d, J=7.0 Hz, 1 H); 7.43-7.15 (m, 2 H); 4.99 (d, J=8.6 Hz, 4 H); 4.36-3.90 (m, 2 H); 3.80-3.34 (m, 4 H). LC-MS: 475.4 (M+H)+. 實例 24 4-((3S,4S)-3,4- (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吡咯啶 -1- )-4- 側氧基丁酸
Figure 02_image087
4
在環境溫度下將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1, 13.5 g, 54.9 mmol)、 N-羥基琥珀醯亞胺(6.31 g, 54.9 mmol)及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10.5 g, 54.9 mmol)在四氫呋喃(27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中攪拌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且用乙酸乙酯(3 x 300 mL)及1 M鹽酸水溶液(200 mL)萃取。將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產量:18.8 g (100%)。LC-MS: 344.3 (M+H)+。
在環境溫度下將4-((3S,4S)-3,4-二胺基吡咯啶-1-基)-4-側氧基丁酸二鹽酸鹽(3, 2.74 mg, 10.0 mmol)、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 6.86 mg, 20.0 mmol) 及 N,N-二異丙基乙胺(11.0 mL, 60.0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240 mL)及水(6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蒸發,通過管柱層析法 (Silicagel, 0.063-0.200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甲酸100:2:0.5至100:10:0.5)純化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4-((3S,4S)-3,4-雙(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吡咯啶-1-基)-4-側氧基丁酸( 4)。 產量:2.56 g (39%)。RF (SiO2, 二氯甲烷/甲醇/甲酸100:10:0.5): 0.3.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1.73 (bs, 1 H); 9.62 (s, 2 H); 9.01 (dd, J=10.4及7.2 Hz, 2 H); 8.49 (s, 2 H); 8.24 (s, 2 H); 5.20 (s, 4 H); 4.94-4.51 (m, 2 H); 4.16-3.94 (m, 1 H); 3.95-3.80 (m, 1 H); 3.56-3.44 (m, 1 H); 3.41-3.34 (m, 1 H); 2.49-2.40 (m, 4 H). LC-MS: 658.7 (M+H)+。 實例 25 3-( 二氟 (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5-( 三氟甲基 ) 苯基 ) 甲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089
8
將3-溴-5-碘苯甲酸甲酯(1, 6.80 g, 20.0 mmol)溶解於無水四氫呋喃(40 mL)中並冷卻至-30°C。在攪拌下逐滴添加1.3 M異丙基氯化鎂-氯化鋰複合物於四氫呋喃(16.2 mL, 21.0 mmol)中之溶液。在30分鐘後借助於四氫呋喃(10 mL)而添加3-溴-5-(三氟甲基)苯甲醛(2, 6.00 g, 24.0 mmol)。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環境溫度,並在一小時後藉由添加1 M鹽酸水溶液(40 mL)使該其淬滅。使該反應混合物溶於二乙醚(150 mL)中,用水(150 mL)及鹽水(1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粗產物(3)溶解於無水二氯甲烷(80 mL)中並在攪拌下添加氯鉻酸吡啶鎓(6.42 g, 30.0 mmol)。在攪拌17小時後,使該反應混合物通過一上覆有矽藻土之矽膠塞(80 g)過濾,並將過濾層用二氯甲烷(3 x 120 mL)洗滌。在真空中將該微黃色溶液濃縮並將殘餘物在甲醇(50 mL)中攪拌16小時。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並在空氣中乾燥,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4)。產量:6.52 g (7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45 (t, J=1.4 Hz, 1 H); 8.29 (m, 1 H); 8.12 (t, J=1.6 Hz, 1 H); 8.08 (bs, 1 H); 8.04 (bs, 1 H); 7.95 (bs, 1 H); 3.97 (s, 3 H).
將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4, 6.50 g, 13.9 mmol,及Deoxo-Fluor (13.0 mL)裝填至100 mL反應容器。用起泡器(裝有矽油)密封該容器,並用氮氣吹洗且加熱至90°C (油浴)持續16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並用二氯甲烷(100 mL)稀釋。將所得溶液緩慢添加至1 M碳酸鉀水溶液(100 mL)並攪拌該二相混合物一小時以使過量的氟化劑分解。分離各層且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粗產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30:1至15:1)純化,以得到呈微黃色油狀物之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二氟甲基)苯甲酸甲酯(5)。產量:6902 mg (99%)。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30 (s, 1 H); 8.08 (s, 1 H); 7.88 (s, 1 H); 7.83 (s, 1 H); 7.81 (s, 1 H); 7.71 (s, 1 H); 3.96 (s, 3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62.87 (s, 3 H); -90.00 (s, 2 H)。
將500 mL反應容器裝填乙酸鉀(6.83 g, 69.7 mmol)且在110°C下將該鹽真空乾燥1小時。在冷卻至室溫後,將該反應容器回填氮氣並裝填3-溴-5-((3溴5(三氟甲基)苯基)二氟甲基)苯甲酸甲酯(5, 6.90 g, 13.9 mmol)、醋酸鈀(62.0 mg, 279 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氧基聯苯(XPhos, 265 mg, 557 mol)及雙(頻哪醇合)二硼(838 mg, 30.7 mmol)。接著將反應容器排氣並回填氮氣(重複此程序兩次)。以注射筒添加無水四氫呋喃(50 mL),用塑膠塞子將該容器密封並浸沒在預熱到60°C的加熱浴中。在以400 rpm攪拌16小時後,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用二氯甲烷(200 mL)稀釋並借助於二氯甲烷(3 x 120 mL)通過一小塊上覆有矽藻土S之矽膠塞(90 g)過濾。將濾液在減壓環境下濃縮,以得到呈微棕色泡沫之3-(二氟(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6)。使其懸浮於甲醇(50 mL)中並添加水(15 mL)及氫氧化鋰單水合物(2.94 g, 70.0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混合物16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溶於水(150 mL)中,並用二氯甲烷(2 x 30 mL)及二乙醚(30 mL)洗滌。將水層藉由濃鹽酸水溶液酸化至pH=2並用乙酸乙酯(100 mL)萃取。將有機層以鹽水(50 mL)洗滌,且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環境下濃縮,以得到微黃色泡沫。向該泡沫添加頻那醇(472 mg, 4.00 mmol)並使其在乙腈(50 mL)中攪拌過夜。將沉澱的固體藉由過濾收集,用冰冷的乙腈(2 x 20 mL)洗滌,並在空氣中乾燥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3-(二氟(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7)。產量:5.90 g (77%)。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64 (s, 1 H); 8.28 (s, 1 H); 8.22 (s, 1 H); 8.15 (s, 2 H); 7.85 (s, 1 H); 1.38 (s, 12 H); 1.37 (s, 12 H). LC-MS: 569.7 (M+H)+.
在氮氣及吡啶(1.00 mL, 12.6 mmol)下將3-(二氟(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7, 5.11 g, 9.00 mmol)及雙(琥珀醯亞胺基)碳酸酯(3.22 g, 12.6 mmol)懸浮於無水乙腈(45 mL)中。用加熱槍將反應混合物緩慢加熱以引起溶解。在攪拌16小時後,將該反應混合物在真空中濃縮,將殘餘物溶於乙酸乙酯(100 mL)中並用0.5 M碳酸氫鉀水溶液(2 x 40 mL)及鹽水(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環境下濃縮以得到灰白色固體。添加頻那醇(354 mg, 3.00 mmol)並使該混合物在乙腈(50 mL)中攪拌過夜。將沉澱的固體藉由過濾收集,用冰冷的乙腈(2 x 20 mL)洗滌,並在空氣中乾燥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3-(二氟(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 8)。產量:5.36 g (9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67 (s, 1 H); 8.29 (s, 1 H); 8.26 (s, 1 H); 8.15 (s, 1 H); 8.10 (s, 1 H); 7.86 (s, 1 H); 2.92 (s, 4 H); 1.36 (s, 24 H). LC-MS: 646.8 (M-HF)+. 實例 26 (S)-2,3- (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丙酸
Figure 02_image091
3
在環境溫度下將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1, 14.4 g, 42.0 mmol)、(S)-2,3-二胺基丙酸鹽酸鹽(2, 2.81 g, 20.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21.4 mL, 120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400 mL)及水(10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並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0.063-0.200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甲酸100:2:0.5至100:10:0.5)純化。將具有所要產物之該等餾分蒸發並用1 M硫酸氫鉀水溶液(400 mL)洗滌。將沉澱物過濾,溶解於乙腈與水(2:1)之混合物中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S)-2,3-雙(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丙酸( 3)。產量:4.32 g (39%)。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59 (bs, 1 H); 9.62 (d, J=6.1 Hz, 2 H); 9.09 (d, J=7.9 Hz, 1 H); 8.98 (t, J=5.7 Hz, 1 H); 8.50 (d, J=14.5 Hz, 2 H); 8.24 (d, J=21.6 Hz, 2 H); 5.20 (d, J=5.7 Hz, 4 H); 4.87-4.58 (m, 1 H); 4.02-3.80 (m, 1 H); 3.79-3.54 (m, 1 H). LC-MS: 561.6 (M+H)+. 實例 27 (3-((3-( 五氟 -6- 硫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基 ) 磺醯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 苯甲醯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093
3
於60 °C在氬氣環境下將(3-溴-5-((3-溴-5-(五氟-6-氫硫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醯基)甘胺酸第三丁酯(1, 8.00 g, 12.1 mmol)、醋酸鈀(137 mg, 0.61 mmol)、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氧基聯苯(XPhos, 577 mg, 1.21 mol)、雙(頻哪醇合)二硼(6.78 g, 26.7 mmol)及乙酸鉀(5.95 g, 60.7 mmol)於無水四氫呋喃(450 mL)中之混合物加熱24小時。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通過一小塊矽藻土塞過濾。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溶劑並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0:0至6:4)純化,以得到呈灰白色泡沫之(3-((3-(五氟-6-硫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基)磺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甘胺酸第三丁酯(2)。產量:6.70 g (72%)。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3-8.49 (m, 2 H); 8.49-8.46 (m, 1 H); 8.43 (t, J=1.9 Hz, 1 H); 8.39-8.36 (m, 1 H); 8.32 (dd, J=2.1及0.6 Hz, 1 H); 6.76 (t, J=5.0 Hz, 1 H); 4.16 (d, J=5.0 Hz, 2 H); 1.51 (s, 9 H); 1.36 (s, 24 H). LC-MS: 754.9 (M+H)+.
在室溫下將(3-((3-(五氟-6-硫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基)磺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甘胺酸第三丁酯(2, 6.68 g, 8.87 mmol)於二氯甲烷(100 mL)及三氟乙酸(200 mL)中之溶液攪拌2小時。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溶劑。將殘餘物從二氯甲烷(250 mL)中蒸發十次,之後真空乾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3-((3-(五氟-6-硫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基)磺醯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醯基)甘胺酸( 3)。產量:6.15 g (99%)。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33 (t, J=5.8 Hz, 1 H); 8.65 (t, J=1.8 Hz, 1 H); 8.55 (t, J=1.9 Hz, 1 H); 8.47 (s, 1 H); 8.41-8.29 (m, 2 H); 8.25-8.16 (m, 1 H); 3.96 (d, J=5.9 Hz, 2 H); 1.41-1.24 (m, 24 H).LC-MS: 534.4 (M-2xpin+H)+. 實例 28 N -(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羰基 )- N-(2-(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乙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095
10
將1-溴吡咯啶-2,5-二酮(NBS, 34.0 g, 191 mmol)添加至3-三氟甲基-4-甲基苯甲酸(1, 39.0 g, 191 mmol)之濃硫酸(400 mL)溶液,並在環境溫度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16小時。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2 L)中。將所得沉澱物濾除,以水(500 mL)洗滌並溶解於乙酸乙酯(400 mL)中;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4-甲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2)。產量:53.4 g (98%)。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71 (bs, 1 H); 8.35 (d, J=0.4 Hz, 1 H); 8.15 (d, J=0.9 Hz, 1 H); 2.56 (s, 3 H).
將濃硫酸(24 mL)添加至3-溴-4-甲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2, 35.0 g, 124 mmol)之甲醇(500 mL)濃液,使該反應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4小時且在環境溫度下攪拌16小時。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溶解於二乙醚(250 mL)中,用水(2 x 100 mL)以及飽和碳酸鉀溶液(100 mL)與鹽水(100 mL)之混合物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4-甲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3)。產量:35.3 g (96%)。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8.36 (d, J=1.1 Hz, 1 H); 8.13 (d, J=1.1 Hz, 1 H); 3.90 (s, 3 H); 2.55 (d, J=1.3 Hz, 3 H)。
在80°C於100 W燈泡下將1-溴吡咯啶-2,5-二酮(NBS, 31.7 g, 178 mmol)及3-溴-4-甲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3, 35.3 g, 119 mmol)於水(300 mL)中之懸浮液攪拌6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二乙醚(2 x 200 mL)萃取。將有機層用鹽水(150 mL)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黃色固體之3-溴-4-溴甲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4)。產量:44.0 g (98%)。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47 (d, J=1.5 Hz, 1 H); 8.31 (d, J=1.3 Hz, 1 H); 4.75 (s, 2 H); 3.98 (s, 3 H)。
在75°C下將3-溴-4-溴甲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4, 44.0 g, 117 mmol)及乙酸鉀(22.9 g, 234 mmol)於乙腈(0.5 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該懸浮液通過濾紙過濾並蒸發。將粗產物溶解於二氯甲烷中並再次過濾。蒸發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4-(乙醯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5)。產量:37.9 g (91%)。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49 (d, J=1.3 Hz, 1 H); 8.34 (d, J=1.3 Hz, 1 H); 5.37 (s, 2 H); 3.99 (s, 3 H); 2.11 (s, 3 H).
於75°C在氬氣環境下將3-溴-4-(乙醯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5, 37.9 g, 107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29.8 g, 117 mmol)、乙酸鉀(31.4 g, 294 mmol)及[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 (1.57 g, 1.92 mmol)於無水四氫呋喃(500 mL)中之溶液攪拌13天。在攪拌16小時後,將該反應混合物在真空中濃縮,將殘餘物溶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用鹽水(3 x 200 mL)洗滌。將粗產物通過矽膠管柱(Silicagel,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8:1)過濾,以得到4-(乙醯氧基甲基)-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6)。產量:31.1 g (72%)。RF (SiO2, 環己烷/乙酸乙酯8:1): 0.4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65 (s, 1 H); 8.43 (s, 1 H); 5.48 (s, 2 H); 3.97 (s, 3 H); 2.05 (s, 3 H); 1.36 (s, 1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4-(乙醯氧基甲基)-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6, 31.0 g, 77.1 mmol)及氫氧化鈉(15.4 g, 386 mmol)於水(300 mL)中之溶液攪拌3小時。接著添加將鹽酸(35 mL)之水(100 mL)溶液以降低pH至1。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過濾沉澱物並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7)。產量:16.6 g (86%)。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47 (bs, 1 H); 9.66 (s, 1 H); 8.62 (s, 1 H); 8.24 (s, 1 H); 5.22 (s, 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五氟苯酚(7.48 g, 40.7 mmol)、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7, 10.0 mg, 40.7 mmol)及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8.37 mg, 40.7 mmol)於乙腈(0.5 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該反應混合物過濾,蒸發,溶解於乙腈中,再過濾並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8)。 產量:16.7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79 (s, 1 H); 8.86 (s, 1 H); 8.46 (s, 1 H); 5.30 (s, 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8, 16.7 g, 40.6 mmol)、(2-胺基乙基)甘胺酸(9, 2.40 g, 20.3 mmol)及三乙胺(28.4 mL, 203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0.5 L)中之溶液攪拌3天。接著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並將粗產物10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甲酸100:2:0.5至100:10:0.5)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 N-(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羰基)- N-(2-(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乙基)甘胺酸( 10)。產量:7.77 g (6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89 (bs, 1 H); 9.68-9.48 (m, 2 H); 9.00-8.67 (m, 1 H); 8.56-7.36 (m, 4 H); 5.27-5.03 (m, 4 H); 4.30-3.95 (m, 2 H); 3.77-3.48 (m, 4 H). LC-MS: 575.5 (M+H)+. 實例 29 (2S)-3-(2,3- (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丙醯胺基 ) 丙酸 = N-[ N
Figure 109110578-A0305-1
, N
Figure 109110578-A0305-3
- -(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L- 二胺基丙醯基 ]-
Figure 109110578-A0305-2
Figure 109110578-A0305-3
- 丙胺酸
Figure 02_image097
7
L-二胺基丙酸鹽酸鹽(別名(2 S)-2,3-二胺基丙酸鹽酸鹽)(1, 15.0 g, 107 mmol)、二碳酸二第三丁酯(46.6 g, 214 mmol)及碳酸氫鉀(32.0 g, 320 mmol)於乙腈(400 mL)與水(400 mL)之混合物中的溶液攪拌過夜。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溶劑,並將殘餘物用飽和硫酸氫鉀水溶液酸化直至達到pH 1。將該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3 x 200 mL)萃取且經無水硫酸鈉乾燥。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溶劑,以得到呈輝白色固體之(2 S)-2,3-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丙酸(2)。產量:28.2 g (87%)。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5.85 (bs, 1 H); 5.17 (bs, 1 H); 4.31 (bs, 1 H); 3.64-3.46 (m, 2 H); 1.46 (s, 18 H).
將(2 S)-2,3-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丙酸(2, 27.9 g, 91.7 mmol)、胺基丙酸第三丁酯(3, 16.7 g, 91.7 mmol)、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21.1 g, 110 mmol)、1-羥基-7-氮雜苯并三唑(HOAt, 15.0 g, 110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64.0 mL, 367 mmol)於二氯甲烷(30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溶劑在減壓環境下移除;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600 mL)中,用1 M鹽酸水溶液(4 x 300 mL)及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4 x 300 mL)洗滌,並經無水硫酸鈉乾燥。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溶劑,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 S)-3-(2,3-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丙醯胺基)丙酸第三丁酯(4)。產量:36.1 g (91%)。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01 (bs, 1 H); 5.75 (bs, 1 H); 5.14 (bs, 1 H); 4.15 (bs, 1 H); 3.57-3.39 (m, 4 H); 2.43 (t, J=6.0 Hz, 2 H); 1.45 (s, 27 H)。
向( S)-3-(2,3-雙((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丙醯胺基)丙酸第三丁酯(4, 36.1 g, 83.7 mmol)之二氯甲烷(50 mL)溶液添加95%三氟乙酸水溶液(300 mL)並攪拌該溶液3小時。在減壓環境下將溶劑移除,將殘餘物與乙腈(3 x 300 mL)共蒸發並用1 M氯化氫之無水二乙醚溶液(300 mL)處理。將沉澱物濾除並與乙腈(2 x 600 mL)一起研磨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2 S)-3-(2,3-二胺基丙醯胺基)丙酸二鹽酸鹽(5)。 產量:22.2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D2O, δH): 4.35 (t, J=5.8 Hz, 1 H); 3.63-3.46 (m, 4 H); 2.67 (t, J=6.6 Hz, 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五氟苯酚(35.1 g, 191 mmol)、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1, 40.8 g, 166 mmol,如實例28中所述製備)及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39.3 g, 191 mmol)於乙腈(1 L)中之溶液攪拌24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過濾,蒸發,溶解於乙腈中,再過濾並蒸發。粗產物係沉澱於二氯甲烷(1 L)中,將其過濾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6)。產量:52.8 g (7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79 (s, 1 H); 8.86 (s, 1 H); 8.46 (s, 1 H); 5.30 (s, 2 H).
向(2 S)-3-(2,3-二胺基丙醯胺基)丙酸二鹽酸鹽(5, 6.41 g, 24.3 mmol)及三乙胺(33.8 mmol, 243 mmol)於水(50 mL)中之溶液添加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6, 20.0 g, 48.6 mmol)於1,4-二噁烷(100 mL)中之溶液並將該溶液攪拌過夜。使反應混合物分溶於乙酸乙酯(300 mL)與1 M硫酸氫鉀水溶液(1500 mL)之間。將有機層以1 M硫酸氫鉀水溶液(1 x 300 mL)洗滌並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溶劑。將殘餘物與二乙醚(2 x 150 mL)一起研磨並過濾。將該固體溶解於70%乙腈(600 mL)水溶液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3-(2( S),3-雙(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丙醯胺基)丙酸( 7)。產量:12.1 g (80%)。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4, δH): 8.51 (s, 1 H); 8.47 (s, 1 H); 8.29 (s, 1 H); 8.27 (s, 1 H); 5.28 (s, 4 H); 5.15 (t, J=6.1 Hz, 1 H); 4.15-3.99 (m, 2 H); 3.61 (t, J=6.4 Hz, 2 H); 2.67 (t, J=6.3 Hz, 2 H). LC-MS: 632.0 (M+H)+. 實例 30 (S)-3-(2,3- (4-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丙醯胺基 ) 丙酸
Figure 02_image099
4
在環境溫度下將4-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1, 8.56 g, 43.7 mmol)、 N-羥基琥珀醯亞胺(5.03 g, 43.7 mmol)及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8.38 g, 43.7 mmol)於四氫呋喃(25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0 mL)中攪拌3.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且用乙酸乙酯(3 x 150 mL)及1 M鹽酸水溶液(150 mL)萃取。將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4-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產量:10.2 g (79%)。LC-MS: 294.3 (M+H)+.
使100-200篩目1.5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氯化物樹脂(3, 10.5 g, 15.7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80 mL)中膨脹30分鐘。將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Ala-OH, 3.26 g, 10.5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6.93 mL, 39.8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3.65 mL, 20.9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4:1, 2 x 5分鐘, 2 x 8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80 mL)、二氯甲烷(2 x 8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8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20分鐘,2 x 8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80 mL)、2-丙醇(2 x 80 mL)及二氯甲烷(3 x 80 mL)洗滌。將(S)-2,3-雙((((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Dap(Fmoc)-OH, 8.61 g, 15.7 mmol)、5-氯-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苯并[d][1,2,3]三唑3-氧化物四硼酸鹽(TCTU, 5.58 g, 15.7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4.92 mL, 28.2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8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2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80 mL)、二氯甲烷(2 x 8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8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30分鐘,2 x 8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80 mL)、2-丙醇(2 x 80 mL)及二氯甲烷(3 x 80 mL)洗滌。將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2, 9.14 g, 31.4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9.84 mL, 56.5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8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1天。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4 x 80 mL)及二氯甲烷(10 x 80 mL)洗滌。藉由以2,2,2-三氟乙醇(80 mL)處理16小時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4 x 80 mL)洗滌。蒸發溶劑且將粗產物(4)用乙酸乙酯 (300 mL)洗滌,過濾並真空乾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純產物( 4)。產量:4.10 g (74%)。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57 (bs, 2 H); 8.78-8.49 (m, 2 H); 8.19-7.93 (m, 3 H); 7.71 (dd, J=30.8及10.8 Hz, 2 H); 5.12 (d, J=7.7 Hz, 4 H); 4.74-4.55 (m, 1 H); 3.72-3.61 (m, 2 H); 3.29-3.15 (m, 2 H); 2.36 (t, J=6.9 Hz, 2 H). LC-MS: 532.6 (M+H)+. 實例 31 4-(( 3R,4R)-3,4- (7-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吡咯啶 -1- )-4- 側氧基丁酸
Figure 02_image101
3
在環境溫度下將4-(( 3R,4R)-3,4-二胺基吡咯啶-1-基)-4-側氧基丁酸二鹽酸鹽(2, 2.46 g, 12.2 mmol)、7-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1, 8.86 g, 24.5 mmol)及三乙胺(17.0 mL, 122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30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該反應混合物蒸發並從以酸乙酯中沉澱出,以得到6.40 g的粗製化合物3 (6.4 g),將其通過HPLC (YMC, C18, 5 m, 250 x 50 mm, 乙腈/水, 2:98在30分鐘期間,2:98至30:0在180分鐘期間)純化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4-(( 3R,4R)-3,4-雙(7-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吡咯啶-1-基)-4-側氧基丁酸( 3)。產量:1.23 g (18%)。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35 (bs, 2 H); 8.68 (t, J=8.4 Hz, 2 H); 7.81-7.62 (m, 2 H); 7.30 (d, J=7.3 Hz, 2 H); 5.02 (s, 4 H); 4.66-4.45 (m, 2 H); 3.94 (dd, J=10.6及6.7 Hz, 1 H); 3.77 (dd, J=12.0及6.7 Hz, 1 H); 3.54-3.41 (m, 1 H); 3.27-3.18 (m, 1 H); 2.47-2.34 (m, 4 H). LC-MS: 558.6 (M+H)+. 實例 32 N -(7-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羰基 )- N-(2-(7-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乙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103
12
將n-丁基鋰(2.38 M於己烷中,107 mL, 255 mmol)以維持內溫在-60°C以下之速率插管到經攪拌之氮氣吹洗的2,2,6,6-四甲基哌啶(43.5 mL, 257 mmol)之無水四氫呋喃(150 mL)溶液中(約20分鐘)。攪拌該混合物60分鐘(內溫增加至-40°C)。將該混合物再冷卻至-78°C並經由蠕動幫浦將2-氟-4-甲苯甲腈(1, 30.0 g, 222 mmol)之無水四氫呋喃(200 mL)溶液以維持內溫在-70°C以下之速率逐滴添加至該劇烈攪動的混合物(約40分鐘)。使該混合物升溫至-50°C並保持在此溫度45分鐘。將該混合物再冷卻至-78°C並將碘(62.0 g, 244 mmol)之無水四氫呋喃(150 mL)溶液逐滴添加(使用蠕動幫浦)至該反應混合物且同時保持內溫在-70°C以下。將殘留的碘用無水四氫呋喃(50 mL)洗滌,並在-70°C下將該混合物攪拌1小時。使該攪拌混合物升溫至室溫隔夜並接著藉由倒入硫代硫酸鈉(20 g)在水(750 mL)中之攪拌溶液使其淬滅。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並接著用乙酸乙酯(3 x 300 mL)萃取。使合併的有機萃取物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在減壓條件下蒸發。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 (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10:1)純化,接著將其從甲醇中再結晶以得到呈無色結晶固體之2-氟-3-碘-4-甲苯甲腈(2)。 產量:29.6 g (51%)。RF (SiO2, 環己烷/乙酸乙酯10:1): 0.3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48 (dd, J=7.9及6.5 Hz, 1 H); 7.17-7.12 (m, 1 H), 2.56 (s, 3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82.34 (s)。
在150°C下將2-氟-3-碘-4-甲苯甲腈(2, 52.7 g, 202 mmol)於75%硫酸(65 mL)中之漿料攪拌3小時。在冷卻至室溫後,將該混合物倒在冰/水混合物(500 g)上。將沉澱的米黃色固體濾除,用大量的水洗滌並乾燥,以產生呈米黃色固體之2-氟-3-碘-4-甲基苯甲酸(3)。產量:51.2 g (91%)。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30 (s, 1 H); 7.75 (t, J=7.8 Hz, 1 H); 7.27 (d, J=8.0 Hz, 1 H); 2.47 (s, 3 H)。
在0°C下將乙醯氯(23.0 mL, 321 mmol)逐滴添加至2-氟-3-碘-4-甲基苯甲酸(3, 90.0 g, 321 mmol)於無水甲醇(350 mL)中之攪拌溶液。使該混合物回流過夜。在減壓環境下移除揮發物,並使殘餘物溶於乙酸乙酯(1300 mL)中。在以飽和碳酸氫鉀水溶液(2 x 1000 mL)及鹽水(1000 mL)洗滌之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鎂乾燥並在真空中蒸發。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30:1-15:1)純化,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2-氟-3-碘-4-甲基苯甲酸甲酯(4)。 產量:67.6 g (72%)。RF (SiO2, 環己烷/乙酸乙酯15:1): 0.4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80 (t, J=7.7 Hz, 1 H); 7.10 (d, J=8.0 Hz, 1 H); 3.93 (s, 3 H); 2.52 (s, 3 H)。
於110°C在氬氣環境下將2-氟-3-碘-4-甲基苯甲酸甲酯(4, 35.0 g, 119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5, 33.3 g, 131 mmol)、無水乙酸鉀(35.0 g, 357 mmol)及[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複合物與二氯甲烷(1.94 g, 2.38 mmol)於無水二甲亞碸(500 mL)中之溶液攪拌整個週末期間。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在真空中蒸發溶劑,並將粗產物6用乙酸乙酯(4 x 500 mL)及水(1.0 L)萃取。將該等有機層合併,通過矽藻土墊過濾,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在減壓環境下濃縮。將粗產物通過急驟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9:1)純化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2-氟-4-甲基-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6)。產量:29.4 g (84%)。RF (SiO2, 環己烷/乙酸乙酯9:1): 0.3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84 (t, J=8.0 Hz, 1 H); 7.00 (d, J=8.1 Hz, 1 H); 3.90 (s, 3 H); 2.47 (s, 3 H); 1.39 (s, 12 H)。
在85°C下將2-氟-4-甲基-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6, 27.5 g, 93.5 mmol)、1-溴吡咯啶-2,5-二酮(NBS, 18.3 g, 103 mmol)及2,2-偶氮雙(2-甲基丙腈) (AIBN, 0.77 g, 4.68 mmol)於三氟甲苯(300 mL)中之溶液攪拌16小時。在真空中蒸發溶劑且將殘餘物用二乙醚(2 x 150 mL)萃取。將有機層以水(100 mL)及鹽水(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環境下濃縮以得到呈黃色固體之4-(溴甲基)-2-氟-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7)。產量:33.5 g (96%)。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93 (t, J=7.8 Hz, 1 H); 7.21 (d, J=8.1 Hz, 1 H); 4.71 (s, 2 H); 3.91 (s, 3 H); 1.42 (s, 12 H)。
在75°C下將4-(溴甲基)-2-氟-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7, 33.5 g, 89.8 mmol)及乙酸鉀(17.6 g, 180 mmol)於乙腈(1 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該懸浮液通過棉絨過濾並蒸發。將粗產物溶解於二氯甲烷中並再次過濾。蒸發溶劑以得到呈米黃色固體之4-(乙醯氧基甲基)-2-氟-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8)。產量:30.0 g (9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7.96 (t, J=7.8 Hz, 1 H); 7.24 (d, J=7.9 Hz, 1 H); 5.25 (s, 2 H); 3.92 (s, 3 H); 2.11 (s, 3 H); 1.39 (s, 1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4-(乙醯氧基甲基)-2-氟-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8, 30.0 g, 85.2 mmol)及氫氧化鈉(17.0 g, 426 mmol)於水(250 mL)中之溶液攪拌3小時。之後,添加鹽酸 (35% w/w, 45 mL)水溶液(50 mL)以降低pH至1。攪拌該反應混合物16小時。過濾所得沉澱物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7-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9)。產量:9.76 g (58%)。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17 (bs, 1 H); 9.38 (bs, 1 H); 8.29 (d, J=7.7 Hz, 1 H); 7.36 (d, J=11.2 Hz, 1 H); 5.02 (s, 2 H). LC-MS: 197.3 (M+H)+.
在環境溫度下將2,3,4,5,6-五氟苯酚(9.61 g, 52.2 mmol)、7-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9, 10.2 g, 52.2 mmol)及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10.8 g, 52.2 mmol)於乙腈(300 mL)及二氯甲烷(200 mL)中之溶液攪拌整個週末期間。將該反應混合物過濾並在真空中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乙腈中,過濾且在真空中再次蒸發,以得到呈米黃色固體之7-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10)。產量:18.8 g (100%)。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55 (bs, 1 H); 8.32-8.20 (m, 1 H); 7.51 (d, J=8.1 Hz, 1 H); 5.13 (s, 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7-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10, 9.46 g, 26.1 mmol)、(2-胺基乙基)甘胺酸(11, 1.54 g, 13.1 mmol)及三乙胺(14.5 mL, 105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20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16小時)。蒸發該反應混合物並試著將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製作TLC。發現到粗產物不溶於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乙腈中。因此,將其從乙酸乙酯(0.5 L)中沉澱出並藉由離心收集固體。將第一沉澱物(A)用0.5 M鹽酸鹽溶液(2 x 50 mL)洗滌以得到第二沉澱物(B)並將其濾除並保留。將濾液冷凍乾燥以得到被鹽汙染的產物12。該等鹽類係藉由溶解於四氫呋喃並過濾而移除。在真空中蒸發殘餘溶液以得到第一批產物12。將沉澱物(B)溶解於乙腈及水(3:1)中,過濾並將殘餘溶液冷凍乾燥。將所得固體溶解於四氫呋喃中,將沉澱的鹽濾除,並在真空中蒸發濾液,以得到第二部分之呈米黃色固體的 N-(7-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羰基)- N-(2-(7-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乙基)甘胺酸( 12)。產量:2.09 g (34%)。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41-9.33 (m, 2 H); 8.42-8.18 (m, 1 H); 7.81-7.64 (m, 1 H); 7.43-7.11 (m, 3 H); 5.07-4.97 (m, 4 H); 4.22 (s, 1 H); 3.98 (s, 1 H); 3.68 (t, J=6.5 Hz, 1 H); 3.60-3.40 (m, 3 H). LC-MS: 475.5 (M+H)+. 實例 33 2-(( 側氧基雙 (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5-( 三氟甲基 ) 苯基 )-λ 6- 亞硫基 ) 胺基 ) 乙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105
4
在氬氣下將2-((側氧基雙(3-(三氟甲基)苯基)-λ 6-亞硫基)胺基)乙酸第三丁酯(1, 2.05 g, 4.38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2.78 g, 11.0 mmol), (1,5-環辛二烯)(甲氧基)銥(I)二聚物(87.0 mg, 0.13 mmol)及4,4-二-第三丁-2,2-二吡啶基(dtbpy, 82.0 mg, 0.31 mmol)溶解於經脫氣的四氫呋喃(12 mL)中。將所得混合物升溫至60°C並在此溫度加熱過夜。使該混合物蒸發至乾燥;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0:0至4:1)純化,以得到呈灰白色泡沫之2-((側氧基雙(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λ 6-亞硫基)胺基)乙酸第三丁酯(2)。 產量:2.92 g (93%)。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9 (s, 2 H); 8.42 (s, 2 H); 8.21 (s, 2 H); 3.76 (s, 2 H); 1.51 (s, 9 H); 1.36 (s, 12 H); 1.35 (s, 12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62.55 (s)。LC-MS: 556.6 (M-2 x 頻那醇+H)+, 638.8 (M-頻那醇+H)+, 721.0 (M+H)+.
將三氟乙酸(24 mL)添加至2-((側氧基雙(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λ 6-亞硫基)胺基)乙酸第三丁酯(2, 2.91 g, 4.05 mmol)之二氯甲烷(8 mL)溶液並在室溫下攪拌該混合物2小時。使該混合物在真空中蒸發至乾燥,並從甲苯(3 x 20 mL)及二氯甲烷(3 x 20 mL)中蒸發出殘餘物。使殘餘物分溶於二氯甲烷(200 mL)與0.5 M氫氧化鈉水溶液(250 mL)之間。將分離的水相用二氯甲烷(2 x 100 mL)洗滌,用1 M鹽酸(200 mL)酸化,並用乙酸乙酯(3 x 250 mL)萃取。使合併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在真空中蒸發,以得到呈灰白色泡沫之2-((側氧基雙(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λ 6-亞硫基)胺基)乙酸(3)。產量:2.30 g (86%)。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5 (s, 2 H); 8.33 (s, 2 H); 8.29 (s, 2 H); 3.85 (s, 2 H); 1.39 (s, 24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62.69 (s)。LC-MS: 500.5 (M-2 x 頻那醇+H)+, 582.6 (M-頻那醇+H)+, 664.8 (M+H)+.
在氬氣下將無水乙腈(16.2 mL)添加至2-((側氧基雙(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 λ 6-亞硫基)胺基)乙酸(3, 2.15 g, 3.24 mmol)及 N,N-碳酸二琥珀醯亞胺基酯(DSC, 1.25 g, 4.86 mmol)。添加吡啶(392 mL, 4.86 mmol)並將該混合物進行超音波震盪以形成一細緻懸浮液。添加吡啶(392 mL, 4.86 mmol)並將該混合物進行超音波震盪以形成一細緻懸浮液。將所得懸浮液攪拌4小時以得到澄清溶液。添加額外量之 N,N-碳酸二琥珀醯亞胺基酯(DSC, 415 mg, 1.62 mmol)及吡啶(131 mL, 1.62 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該混合物過夜。LC/MS分析顯示完全轉化為活化酯。使該混合物蒸發至乾燥並使殘餘物分溶於乙酸乙酯(200 mL)與0.1 M鹽酸水溶液(100 mL)之間。分離各相,將有機相用0.1 M鹽酸水溶液(2 x 50 mL)及鹽水(5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且蒸發至乾燥。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40 mL)中,隨後添加頻那醇(383 mg, 3.24 mmol)。蒸發該溶液並從二氯甲烷(3 x 40 mL)中蒸發出殘餘物。將所得泡沫用環己烷洗滌(2 x 50 mL),再溶解於二氯甲烷(40 mL)中,進行蒸發並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灰白色泡沫之標題化合物( 4)。 產量:1.82 g (74%)。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7 (s, 2 H); 8.37 (s, 2 H); 8.24 (s, 2 H); 4.20 (s, 2 H); 2.83 (s, 4 H); 1.36 (s, 24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62.66 (s)。LC-MS: 761.9 (M+H)+. 實例 34 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5-((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5-( 三氟甲基 ) 苯基 ) 磺醯基 ) 苯甲酸 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基酯
Figure 02_image107
6
將3-碘苯甲酸甲酯(2, 10.5 g, 40.0 mmol)、無水碳酸鉀(11.0 g, 80.0 mmol)、碘化銅(1.52 g, 8.00 mmol)及3-三氟甲基苯硫醇(1, 8.22 mL, 60.0 mmol)懸浮於無水1,2-二甲氧乙烷(100 mL)中並在80°C下攪拌所得懸浮液48小時。在冷卻至環境溫度之後,將該反應混合物用環己烷(300 mL)稀釋,通過一上覆有矽藻土之矽膠墊(125 g)過濾(且用1:10的乙酸乙酯/環己烷洗滌,3 x 200 mL)並在真空中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120 mL)並分批添加30%過氧化氫水溶液(16.0 mL, 156 mmol)(放熱)。在80°C下(油浴)攪拌16小時後,在真空中蒸發該反應混合物,將其溶於乙酸乙酯(400 mL)中並用水(400 mL)及鹽水(400 mL)洗滌。用無水硫酸鈉使有機層乾燥,過濾並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甲基酯4,將其進行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30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4:1)而得到呈無色油狀物之3-((3-(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甲酯(4)。產量:5.40 g (39%)。LC-MS: 346.0 (M+H)+.
在氮氣下將3-((3-(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甲酯(4, 5.40 g, 15.7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9.97 g, 39.0 mmol)、(1,5-環辛二烯)(甲氧基)銥(I)二聚物(310 mg, 0.47 mmol)及4,4-二-第三丁基-2,2-二吡啶基(dtbpy, 295 mg, 1.10 mmol)溶解於無水之經脫氣的四氫呋喃(30 mL)中。在50°C下(油浴)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在冷卻至環境溫度後,緩慢添加冰水(30 mL)以分解所生成的頻那醇硼烷(氫氣逸出)。在30分鐘後,添加氫氧化鋰單水合物(6.59 g, 157 mmol)並在環境溫度下攪拌所得混合物三小時,之後使其溶於水(300 mL)中並用二氯甲烷(3 x 60 mL)萃取。丟棄二氯甲烷萃取物,並用濃鹽酸將水層酸化至pH 2。將水層用乙酸乙酯(50 mL)萃取並丟棄。將有機層以鹽水(3 x 5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將所得的微黃色泡沫用頻那醇(118 mg, 1.00 mmol)處理並溶解於溫乙腈(20 mL)中。將該溶液置於冰箱中結晶過夜。將沉澱的產物藉由過濾收集,用冰冷乙腈洗滌,並在空氣中乾燥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5)。產量:5.90 g (65%)。LC-MS: 582.6 (M+H)+.
在氮氣及吡啶(1.14 mL, 14.2 mmol)下將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5, 5.90 g, 10.1 mmol)及雙(琥珀醯亞胺基)碳酸酯(3.63 g, 14.2 mmol)懸浮於無水乙腈(45 mL)中。將反應混合物加熱以引起溶解。在攪拌16小時後,將該反應混合物在真空中濃縮,將殘餘物溶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用鹽水(3 x 2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環境下濃縮以得到灰白色固體。添加頻那醇(473 mg, 4.00 mmol)並使該混合物在乙腈(30 mL)中攪拌1小時。在真空中蒸發乙腈。將所得白色泡沫溶解於己烷(30 mL)中,並在環境溫度下將該溶液留下進行結晶過夜,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磺醯基)苯甲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 6)。產量:6.50 g (94%)。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76-8.72 (m, 2 H); 8.67 (s, 1 H); 8.55 (s, 1 H); 8.32 (s, 1 H); 8.27 (s, 1 H); 2.92 (s, 4 H); 1.37 (s, 12 H)重疊1.37 (s, 12 H)。 19F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F): 62.64 (s, 3 H)。LC-MS: 680.6 (M-H)+. 實例 35 N -(1- 羥基 -5-(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羰基 )- N-(2-(1- 羥基 -5-(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乙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109
9將4-甲基-2-(三氟甲基)苯甲酸(1, 25.0 g, 123 mmol)溶解於硫酸(183 mL)中,隨後添加 N-碘琥珀醯亞胺(33.1 g, 147 mmol)。在室溫下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將其倒在冰上。當冰完全融化時將該混合物用乙酸乙酯(500 mL)萃取。將有機層以5%硫代硫酸鈉水溶液(2 x 250 mL)及水(1 x 25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而得到成米黃色粉末之5-碘-4-甲基-2-(三氟甲基)苯甲酸(2)。產量:37.7 g (93%)。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68 (bs, 1 H); 8.22 (s, 1 H); 7.76 (s, 1 H); 2.47 (s, 3 H).
於80°C在氮氣環境下使5-碘-4-甲基-2-(三氟甲基)苯甲酸(2, 22.2 g, 67.2 mmol)、原甲酸三甲酯(14.7 mL, 134 mmol)及甲磺酸(2.8 mL)於甲醇(135 mL)中之混合物回流過夜。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5%碳酸鈉水溶液(200 mL)並用乙酸乙酯(3 x 250 mL)萃取。將合併的有機層用水(1 x 300 mL)及鹽水(1 x 2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通過快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9:1)純化,以得到呈白色結晶之5-碘-4-甲基-2-(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3)。產量:35.9 g (91%)。RF (環己烷/乙酸乙酯9:1): 0.5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26 (s, 1 H); 7.57 (s, 1 H); 3.93 (s, 3 H); 2.53 (s, 3 H)。
在85°C下將5-碘-4-甲基-2-(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3, 35.9 g, 104 mmol)、 N-溴琥珀醯亞胺(20.4 g, 114 mmol)及2,2-偶氮雙(2-甲基丙腈) (AIBN, 5.12 g, 31.2 mmol)於三氟甲苯(95 mL)中之混合物攪拌過夜。未觀察到完全轉化但反應增加。添加二氯甲烷(150 mL)且將該混合物以水(3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乙腈(440 mL)中並添加乙酸鉀(10.2 g, 104 mmol)。在75°C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將不溶的材料濾除且蒸發濾液。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環己烷/二氯甲烷4:1至1:1.5)純化,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4-(乙醯氧基甲基)-5-碘-2-(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4)。產量:17.5 g (42%)。RF (環己烷/乙酸乙酯9:1): 0.3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28 (s, 1 H); 7.70 (s, 1 H); 5.16 (s, 2 H); 3.95 (s, 3 H); 2.20 (s, 3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59.96 (s)。
將4-(乙醯氧基甲基)-5-碘-2-(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4, 17.5 g, 43.5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14.3 g, 56.5 mmol)及無水乙酸鉀(21.3 g, 217 mmol)於無水 N,N-二甲亞碸(110 mL)中之混合物脫氣;接著添加[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1.59 g, 2.17 mmol)。於95°C在氮氣環境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過夜。在冷卻後,添加二乙醚(500 mL)並通過矽藻土墊將沉澱物濾除。將濾液用5%氯化鈉水溶液(3 x 5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黑色油狀物之4-(乙醯氧基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2-(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5)。此油狀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個步驟中。 產量:22.5 g。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22 (s, 1 H); 7.74 (s, 1 H); 5.44 (s, 2 H); 3.94 (s, 3 H); 2.14 (s, 3 H); 1.36 (s, 12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60.07 (s)。
將4-(乙醯氧基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2-(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5, 17.5 g, 43.5 mmol)懸浮於氫氧化鈉(8.70 g, 217 mmol)之水(150 mL)溶液中。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6小時且接著用二乙醚(2 x 200 mL)萃取。將水相用濃鹽酸(18.9 mL)酸化並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將沉澱物過濾,用水洗滌並進行乾燥,以得到呈灰色粉末之1-羥基-5-(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6)。產量:7.62 g (71%)。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50 (bs, 1 H); 9.57 (s, 1 H); 8.16 (s, 1 H); 7.92 (s, 1 H); 5.11 (s, 2 H)。 19F NMR光譜(282 MHz, DMSO-d6, δF): -57.91 (s)。LC-MS: 245.9 (M-H)-.
將1-羥基-5-(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6, 6.71 g, 27.3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二氯甲烷混合物(1:1, 50 mL)中,隨後添加2,3,4,5,6-五氟苯酚(5.03 g, 27.3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5.23 g, 27.3 mmol)。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攪拌過夜。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50 mL)中並用水(3 x 100 mL)及鹽水(1 x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乙醚(10 mL)中並添加n-己烷(200 mL)。將沉澱物濾除且蒸發濾液。使沉澱物重複相同的製程兩次。將全部濾液合併一起且蒸發至乾燥以得到呈黃色黏性油狀物1-羥基-5-(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7)。產量:9.76 g (8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74 (s, 1 H); 8.53 (s, 1 H); 8.16 (s, 1 H); 5.18 (s, 2 H)。
將1-羥基-5-(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7, 9.51 g, 23.1 mmol)溶解於 N,N-二甲基甲醯胺(30 mL)。隨後添加 N,N-二異丙基乙胺(10.1 mL, 57.7 mmol)以及(2-胺基乙基)甘胺酸鹽酸鹽(8, 1.78 g, 11.5 mmol)水溶液(30 m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過夜。接著蒸發溶劑。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用1 M鹽酸水溶液(1 x 200 mL)、水(2 x 200 mL)及鹽水(1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用環己烷處理。將沉澱物藉由過濾收集,用環己烷洗滌且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二氯甲烷/甲醇/甲酸 10:1:0.05)純化。將含有產物之餾分合併且蒸發。將殘餘物用環己烷處理。將沉澱物過濾,用環己烷洗滌,溶解於乙腈(50 mL)中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米黃色粉末之標題化合物( 9)。產量:3.63 g (55%)。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4, 80 C, δH): 8.04-7.66 (m, 4 H); 5.28-5.04 (m, 4 H); 4.63-4.34 (m, 1 H); 4.22-3.78 (m, 3 H); 3.72-3.49 (m, 2 H). LC-MS: 574.0 (M+H)+. 實例 36 N -(4-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羰基 )- N-(2-(4-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乙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111
4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6.20 g, 23.1 mmol)添加至4-氯-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1, 4.90 g, 23.1 mmol)及五氟苯酚(Pfp-OH, 5.53 g, 23.1 mmol)於二氯甲烷(70 mL)中之懸浮液並在室溫下攪拌該混合物過夜。使該溶劑蒸發至乾燥。殘餘物係分溶於乙酸乙酯(200 mL)與10%硫酸氫鉀水溶液(200 mL)之間。將有機層分離並用水(2 x 10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在真空中蒸發。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中並置於冰箱中過夜。將固體濾除並用乙酸乙酯(2 x 20 mL)洗滌。將濾液合併且蒸發至乾燥。將環己烷(100 mL)添加至殘餘物並在室溫下攪拌該混合物15分鐘。傾析該混合物,將沉積物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4-氯-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2)。產量:8.29 g (95%)。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83 (bs, 1 H); 8.61 (s, 1 H); 8.26 (s, 1 H); 5.13 (s, 2 H). LC-MS: 377.4 (M-H)-.
將三乙胺(10.0 mL, 131.6 mmol)添加至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2, 8.29 g, 21.9 mmol)及 N-2-胺基乙基甘胺酸(3, 1.30 g, 1.70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水(2:1, 60 mL)溶液中之混合物,並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溶液過夜。之後,將其用1 M硫酸氫鉀水溶液(200 mL)酸化並用(3 x 250 mL)乙酸乙酯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殘餘物與甲苯(3 x 100 mL)共蒸餾並與二乙醚(60 mL)一起研磨。將沉澱物過濾,以二乙醚(2 x 50 mL)洗滌並風乾。將得到的粉末溶解於乙腈/水混合物(2:1, 20 mL)中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無色固體之化合物 4。產量:1.50 g (15%)。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87 (bs, 1 H); 9.59-9.41 (m, 2 H); 8.77-8.54 (m, 5 H); 5.07-4.88 (m, 4 H); 4.25-3.92 (m, 2 H); 3.60-3.24 (m, 4 H). LC-MS: 507.3 (M+H)+. 實例 37 (S)-4-((2S)-2,3- (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丙醯胺基 )-5-( 第三丁氧基 )-5- 側氧基戊酸
Figure 02_image113
4
在環境溫度下將五氟苯酚(35.1 g, 191 mmol)、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1, 40.8 g, 166 mmol)及 N,N'-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DCC, 39.3 g, 191 mmol)於乙腈(1 L)中之溶液攪拌24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過濾,蒸發,溶解於乙腈中,再過濾並蒸發。粗產物係沉澱於二氯甲烷(1 L)中,將其過濾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2)。產量:52.8 g (7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79 (s, 1 H); 8.86 (s, 1 H); 8.46 (s, 1 H); 5.30 (s, 2 H)。
使100-200篩目1.5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氯化物樹脂(3, 4.47 g, 6.71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30 mL)中膨脹30分鐘。將(2 S)-5-(第三丁氧基)-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酸(Fmoc-Glu-OtBu, 1.90 g, 4.47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2.96 mL, 17.0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3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1.56 mL, 8.95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4:1, 2 x 5分鐘, 2 x 4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30 mL)、二氯甲烷(2 x 4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4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20分鐘,2 x 4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40 mL)、2-丙醇(2 x 40 mL)及二氯甲烷(3 x 40 mL)洗滌。將(2 S)-2,3-雙((((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酸(Fmoc-Dap(Fmoc)-OH, 3.68 g, 6.71 mmol)、1-[雙(二甲基胺基)亞甲基]-1H-1,2,3-三唑并[4,5-b]吡啶鎓3-氧化物六氟磷酸鹽(HATU, 2.55 g, 6.71 mmol)及2,4,6-三甲基吡啶(1.60 mL, 12.1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2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40 mL)、二氯甲烷(2 x 4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4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30分鐘,2 x 4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40 mL)、2-丙醇(2 x 40 mL)及二氯甲烷(3 x 40 mL)洗滌。將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2, 5.53 g, 13.4 mmol)及三乙胺(4.99 mL, 35.8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6 x 40 mL)及二氯甲烷(10 x 50 mL)洗滌。藉由以2,2,2-三氟乙醇(60 mL)處理16小時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4 x 50 mL)洗滌。將粗產物(4)真空乾燥並用乙酸乙酯(2 x 70 mL)及1 M硫酸氫鉀水溶液(50 mL)萃取,將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蒸發溶劑。接著將粗產物在二乙醚(20 mL)中研磨以得到呈米黃色固體之(S)-4-((2S)-2,3-雙(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丙醯胺基)-5-(第三丁氧基)-5-側氧基戊酸( 4)。產量:1.89 g (57%)。 1H NMR光譜(300 MHz, AcOD-d4, δH): 8.50 (s, 1 H); 8.46 (s, 1 H); 8.29 (s, 1 H); 8.26 (s, 1 H); 5.28 (d, J=2.6 Hz, 4 H); 5.20 (t, J=5.9 Hz, 1 H); 4.55 (dd, J=8.5及5.2 Hz, 1 H); 4.08 (dd, J=6.0及2.1 Hz, 2 H); 2.57-2.42 (m, 2 H); 2.34-2.16 (m, 1 H); 2.17-2.08 (m, 1 H); 1.47 (s, 9 H). LC-MS: 746.3 (M+H)+. 實例 38 N -(4-( 二氟甲基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羰基 )- N-(2-(4-( 二氟甲基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乙基 ) 甘胺酸
Figure 02_image115
11
將濃硫酸(35 mL)添加至3-溴-5-碘-4-甲基苯甲酸(1, 55.4 g, 162 mmol)之甲醇(1.2 L)溶液,使該反應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溶解於二乙醚(700 mL)中,用水(2 x 300 mL)及飽和碳酸鉀溶液(1 x 300 mL)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5-碘-4-甲基苯甲酸甲酯(2)。產量:50.0 g (87%)。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8.32 (d, J=1.7 Hz, 1 H); 8.09 (d, J=1.3 Hz, 1 H); 3.86 (s, 3 H); 2.65 (s, 3 H).
於-30°C在惰氣環境下向3-溴-5-碘-4-甲基苯甲酸甲酯(2, 37.3 g, 105 mmol)於無水四氫呋喃(25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1.3 M異丙基氯化鎂-氯化鋰複合物於四氫呋喃(89.0 mL, 115 mmol)中之溶液並攪拌20分鐘。接著在-30°C下添加 N,N-二甲基甲醯胺(12.2 mL, 158 mmol)。使該反應混合物升溫至環境溫度並攪拌16小時。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在減壓環境下蒸發,溶解於乙酸乙酯(300 mL)中並用水(2 x 200 mL)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5-甲醯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3)。產量:24.9 g (92%)。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10.27 (s, 1 H); 8.53-8.34 (m, 2 H); 3.97 (s, 3 H); 2.82 (s, 3 H).
在環境溫度下將3-溴-5-甲醯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3, 24.8 g, 96.5 mmol)及三氟化(二乙基胺基)硫(DAST, 25.5 mL, 193 mmol)於二氯甲烷(300 mL)中之溶液攪拌16小時。藉由添加水(200 mL)使反應物淬滅,並用二氯甲烷(2 x 200 mL)萃取。將有機層合併,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溴-5-(二氟甲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4)。產量:23.3 g (87%)。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35 (d, J=1.1 Hz, 1 H); 8.14 (d, J=0.9 Hz, 1 H); 6.78 (t, J=54.8 Hz, 1 H); 3.93 (s, 3 H); 2.55 (t, J=1.4 Hz, 3 H)。
在85°C下將 N-溴琥珀醯亞胺(16.4 g, 91.9 mmol)、3-溴-5-(二氟甲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4, 23.3 g, 83.5 mmol)及2,2-偶氮雙(2-甲基丙腈) (AIBN, 1.36 g, 8.36 mmol)於三氟甲苯(12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且接著用二乙醚(2 x 300 mL)萃取。將有機層用鹽水(1 x 150 mL)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而得到粗製3-溴-4-(溴甲基)-5-(二氟甲基)苯甲酸甲酯(5),在75°C下將其與乙酸鉀(16.4 g, 167 mmol)之乙腈(300 mL)溶液一起攪拌過夜。將懸浮液通過小塊矽藻土墊過濾並蒸發。將粗產物溶解於二氯甲烷中並再次過濾。蒸發濾液並將其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9:1)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4-(乙醯氧基甲基)-3-溴-5-(二氟甲基)苯甲酸甲酯(6)。產量:17.1 g (61%)。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9:1): 0.5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40 (s, 1 H); 8.26 (s, 1 H); 7.02 (t, J=54.7 Hz, 1 H); 5.38 (s, 2 H); 3.97 (s, 3 H); 2.11 (s, 3 H)。
於75°C在氬氣環境下將4-(乙醯氧基甲基)-3-溴-5-(二氟甲基)苯甲酸甲酯(6, 17.1 g, 50.7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14.2 g, 55.7 mmol)、乙酸鉀(14.9 g, 152 mmol)及[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 (1.24 g, 1.52 mmol)於無水二噁烷(200 mL)中之溶液攪拌2天。接著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過濾並蒸發。將粗產物通過矽膠管柱(Silicagel, 0.063-0.200 mm;溶離液:環己烷/乙酸乙酯9:1)過濾,以得到4-(乙醯氧基甲基)-3-(二氟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7)。產量:16.3 g (84%)。RF (SiO2, 環己烷/乙酸乙酯9:1): 0.3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7 (s, 1 H); 8.38 (s, 1 H); 7.04 (t, J=55.1 Hz, 1 H); 5.54 (s, 2 H); 3.97 (s, 3 H); 2.06 (s, 3 H); 1.39 (s, 1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4-(乙醯氧基甲基)-3-(二氟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7, 16.3 g, 42.3 mmol)及氫氧化鈉(8.45 g, 212 mmol)於水(200 mL)中之溶液攪拌3小時。接著添加濃鹽酸(20 mL)之水(50 mL)溶液以將降低pH至1。將該反應混合物置於冰箱中過夜。過濾沉澱物並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4-(二氟甲基)-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8)。產量:8.55 g (89%)。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3.25 (bs, 1 H); 9.54 (s, 1 H); 8.51 (s, 1 H); 8.20 (s, 1 H); 7.22 (t, J=55.1 Hz, 1 H); 5.19 (s, 2 H)。
在環境溫度下將五氟苯酚(8.28 g, 45.0 mmol)、4-(二氟甲基)-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8, 8.55 g, 37.5 mmol)及 N-(3-二甲基胺基丙基)- 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EDC.HCl, 10.1 g, 52.5 mmol)於二氯甲烷(100 mL)中之溶液攪拌3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蒸發,溶解於乙酸乙酯(200 mL)中,並用1 M鹽酸水溶液(3 x 200 mL)及鹽水(1 x 200 mL)洗滌。將有機層分離,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粗產物9從熱環己烷(300 mL)及乙酸乙酯(30 mL)中再結晶,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4-(二氟甲基)-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9)。產量:8.20 g (56%)。LC-MS: 395.5 (M+H)+.
在環境溫度下將4-(二氟甲基)-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9, 8.20 g, 20.8 mmol)、(2-胺基乙基)甘胺酸(10, 1.23 g, 10.4 mmol)及三乙胺(14.5 mL, 104 mmol)於四氫呋喃(40 mL)及水(20 mL)中之溶液攪拌過夜。接著蒸發四氫呋喃並向殘餘物添加1 M硫酸氫鉀水溶液(30 mL)。將此混合物用乙酸乙酯(2 x 100 mL)萃取。將有機層合併,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且蒸發。將粗產物11溶解於乙酸乙酯(10 mL)中並用環己烷(100 mL)沉澱。將沉澱物過濾,用環己烷(50 mL)洗滌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 N-(4-(二氟甲基)-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羰基)- N-(2-(4-(二氟甲基)-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乙基)甘胺酸( 11)。產量:4.59 g (82%)。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87 (bs, 1 H); 9.66-9.33 (m, 2 H); 8.95-6.68 (m, 7 H); 5.15 (d, J=11.9 Hz, 4 H); 4.39-3.94 (m, 2 H); 3.76-3.37 (m, 4 H). LC-MS: 539.1 (M+H)+. 實例 39 1-( 第三丁基 )-5-(2,5- 二側氧基吡咯啶 -1- )-(2-(( 側氧基雙 (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環戊硼烷 -2- )-5-( 三氟甲基 ) 苯基 )-λ 6- 亞硫基 ) 胺基 ) 乙醯基 )- L- 麩胺酸酯
Figure 02_image117
4
隨後將無水二氯甲烷(37 mL)及三乙胺(1.53 mL, 11.0 mmol)添加至實例33中所製備的2-((側氧基雙(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λ 6-亞硫基)胺基)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1, 2.78 g, 3.66 mmol)以及( S)-4-胺基-5-(第三丁氧基)-5-側氧基戊酸(2, H-Glu-OtBu, 891 mg, 4.39 mmol)。將該混合物進行超音波震盪處理以得到溶液,並在室溫下攪拌該溶液6小時。在真空中移除揮發物,且將殘餘物再溶解於乙酸乙酯(200 mL)中。將所得溶液用0.5 M鹽酸水溶液(3 x 50 mL)及鹽水(5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且蒸發至乾燥。將殘餘物再溶解於乙酸乙酯(50 mL)中,且添加頻那醇(432 mg, 3.66 mmol)之乙酸乙酯(20 mL)溶液。在真空中蒸發所得溶液,以得到呈淡黃色泡沫之(S)-5-(第三丁氧基)-5-側氧基-4-(2-((側氧基雙(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λ 6-亞硫基)胺基)乙醯胺基)戊酸(3)。產量:3.07 g (99%)。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7 (d, J=12.7 Hz, 2 H); 8.40 (dd, J=8.3及0.7 Hz, 2 H); 8.25 (s, 2 H); 7.96 (d, J=8.1 Hz, 1 H); 4.57 (m, 1 H); 3.71 (dd, J=22.9及17.4 Hz, 2 H); 2.53-2.43 (m, 2 H); 2.37-2.24 (m, 1 H); 2.15-2.02 (m, 1 H); 1.47 (s, 9 H); 1.37 (s, 24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62.64 (s). LC-MS: 683.4 (M-2 x 頻那醇-H)-.
隨後將 N,N-碳酸二琥珀醯亞胺基酯(DSC, 1.84 g, 7.19 mmol)及吡啶(0.58 mL, 7.19 mmol)添加至( S)-5-(第三丁氧基)-5-側氧基-4-(2-((側氧基雙(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5-(三氟甲基)苯基)-λ 6-亞硫基)胺基)乙醯胺基)戊酸(3, 3.05 g, 3.59 mmol)於無水乙腈(18 mL)中之溶液,並將該混合物進行超音波震盪以形成一細微懸浮液。在室溫下將所得懸浮液攪拌過夜以得到澄清溶液。使該溶液蒸發至乾燥並使殘餘物分溶於乙酸乙酯(250 mL)與0.5 M鹽酸水溶液(100 mL)之間。分離各相;將有機相以0.5 M鹽酸水溶液(4 x 100 mL)及鹽水(7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且蒸發至乾燥。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40 mL)中,隨後添加頻那醇(636 mg, 5.39 mmol)。在真空中移除溶劑並從二氯甲烷(50 mL)中蒸發出殘餘物。將所得泡沫與環己烷一起研磨(3 x 50 mL);將所得半固體進行傾析,溶解於二氯甲烷(50 mL)中並在真空中蒸發至乾燥。從二氯甲烷(3 x 50 mL)中蒸發出殘餘物並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泡沫之標題化合物( 4)。產量:2.82 g (83%)。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 3, δH): 8.57 (s, 1 H); 8.51 (s, 1 H); 8.43 (s, 1 H); 8.31 (s, 1 H); 8.25 (s, 1 H); 8.24 (s, 1 H); 7.77 (d, J=7.9 Hz, 1 H); 4.60 (m, 1 H); 3.73 (dd, J=39.6及17.3 Hz, 2 H); 2.82 (s, 4 H); 2.79-2.62 (m, 2 H); 2.43-2.30 (m, 1 H); 2.20-2.06 (m, 1 H); 1.49 (s, 9 H); 1.36 (s, 24 H). 19F NMR光譜(282 MHz, CDCl 3, δF): -62.63 (s). LC-MS: 864.5 (M-頻那醇+H)+, 946.7 (M+H)+. 實例 40 ( S)-5-( 第三丁氧基 )-4-(2-(1- 羥基 - N-(2-(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乙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甲醯胺基 ) 乙醯胺基 )-5- 側氧基戊酸
Figure 02_image119
3
使100-200篩目1.5 mmol/g之2-氯三苯甲基氯化物樹脂(1, 4.39 g, 6.59 mmol)在無水二氯甲烷(30 mL)中膨脹30分鐘。將(S)-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戊二酸1-第三丁酯(Fmoc-Glu-OtBu, 1.87 g, 4.39 mmol)及 N,N-二異丙基乙胺(2.91 mL, 16.7 mmol)於無水二氯甲烷(3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異丙基乙胺(1.53 mL, 8.78 mmol)於甲醇/二氯甲烷混合物(4:1, 2 x 5分鐘, 2 x 40 mL)中之溶液處理。接著將該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30 mL)、二氯甲烷(2 x 4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4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20分鐘,2 x 4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40 mL)、2-丙醇(2 x 40 mL)及二氯甲烷(3 x 40 mL)洗滌。將 N-(((9H-茀-9-基)甲氧基)羰基)- N-(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基)甘胺酸(Fmoc-AEG(Fmoc)-OH, 3.71 g, 6.59 mmol)、1-((二甲基胺基)(二甲基亞胺)甲基)-1H-[1,2,3]三唑并[4,5-b]吡啶3-氧化物六氟磷酸鹽(HATU, 2.50 g, 6.59 mmol)及2,4,6-三甲基吡啶(1.57 mL, 11.9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2小時。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40 mL)、二氯甲烷(2 x 40 mL)及 N,N-二甲基甲醯胺(2 x 40 mL)洗滌。藉由用20%之在 N,N-二甲基甲醯胺(1 x 5分鐘,1 x 30分鐘,2 x 40 mL)中的哌啶溶液處理以將Fmoc基團移除。將樹脂用 N,N-二甲基甲醯胺(3 x 40 mL)、2-丙醇(2 x 40 mL)及二氯甲烷(3 x 40 mL)洗滌。將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酸五氟苯基酯(2, 5.43 g, 13.2 mmol)及三乙胺(4.90 mL, 35.1 mmol)於 N,N-二甲基甲醯胺(4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樹脂並將該混合物搖動過夜。將樹脂過濾並用 N,N-二甲基甲醯胺(6 x 40 mL)及二氯甲烷(10 x 50 mL)洗滌。藉由以2,2,2-三氟乙醇(60 mL)處理16小時而將產物自樹脂切下。將樹脂濾除並用二氯甲烷(4 x 50 mL)洗滌。蒸發溶劑;將殘餘物用1 M硫酸氫鉀水溶液(50 mL)及乙酸乙酯(2 x 70 mL)萃取,將有機相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蒸發溶劑。從乙酸乙酯/環己烷(1:10, 40 mL)中沉澱出粗產物,通過管柱層析法 (Silicagel 60, 0.063-0.200 mm;溶離液:乙腈/水10:1)純化並冷凍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S)-5-(第三丁氧基)-4-(2-(1-羥基- N-(2-(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乙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醯胺基)乙醯胺基)-5-側氧基戊酸( 3)。產量:1.50 g (45%)。 1H NMR頻那醇(300 MHz, AcOD-d4, δH): 8.44 (s, 1 H); 8.24 (s, 1 H); 8.05 (s, 1 H); 7.77 (s, 1 H); 5.25 (d, J=17.1 Hz, 4 H); 4.70-4.25 (m, 3 H); 4.03-3.67 (m, 4 H); 2.49 (bs, 2 H); 2.22 (bs, 1 H); 1.49 (s, 9 H). LC-MS: 760.3 (M+H)+. 實例 41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羧酸
Figure 02_image121
N-溴琥珀醯亞胺(NBS, 88.1 g, 495 mmol)4-甲苯甲腈(58.6 g, 500 mmol)於50%硫酸水溶液(270 mL)中之冷懸浮液(10°C)。於黑暗中在10°C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40小時。其後將懸浮液過濾,將濾餅用水(100 ml)洗滌並溶解於乙酸乙酯(800 mL)中。將粗產物之乙酸乙酯溶液用水(400 mL)、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2 x 400 mL)及鹽水(200 mL)洗滌。有機溶液係經無水硫酸鎂乾燥且蒸發至乾燥以得到呈黃色結晶之粗製3-溴-4-甲苯甲腈。該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個步驟中。產量:90.70 g (92%)。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9:1): 0.4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3, δH): 7.82 (d, J=1.5 Hz, 1 H); 7.50 (dd, J=7.9及1.7 Hz, 1 H); 7.34 (d, J=7.9, 1 H); 2.47 (s, 3 H)。
將過氧化苯甲醯(1 g)及 N-溴琥珀醯亞胺(NBS, 96.3 g, 541 mmol)添加至3-溴-4-甲苯甲腈(90.7 g, 463 mmol)於四氯甲烷(1.00 L)中之溶液。使該混合物回流過夜。在此之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用二氯甲烷(500 mL)稀釋並以水(2 x 500 mL)萃取。有機溶液係經無水硫酸鎂乾燥且蒸發至乾燥以得到呈棕色油狀物之粗製3-溴-4-(溴甲基)苯甲腈。產量:135 g。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9:1): 0.45.
將乙酸鉀(98.1 g, 1.00 mol)添加至冷的(4°C)上述粗製3-溴-4-(溴甲基)苯甲腈(135 g)於乙腈(700 mL)中之溶液。在70°C下將該混合物攪拌24小時。將該混合物蒸發,將殘餘物用乙酸乙酯(800 mL)稀釋並用水(2 x 500 mL)萃取。有機相係經硫酸鎂乾燥且蒸發至乾燥。將殘餘物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0 mm;溶離液:己烷/乙酸乙酯20:1至5:1)純化,以得到呈白色結晶之2-溴-4-氰基乙酸芐酯。產量:60.90 g (52%,在兩個步驟中)。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4:1): .0.3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3, δH): 7.87 (d, J=1.5 Hz, 1 H); 7.64 (dd, J=8.1及1.7 Hz, 1 H); 7.53 (d, J=8.1 Hz, 1 H); 5.22 (s, 2 H); 2.19 (s, 3 H)。
在氬氣環境下,將2-溴-4-氰基乙酸芐酯(60.0 g, 236 mmol)、乙酸鉀(46.3 g, 472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65.9 g, 259 mmol)及與二氯甲烷複合之[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 (5 g)溶解於經脫氣的1,4-二噁烷(800 mL),並使該混合物回流18小時。在此之後將混合物過濾並蒸發濾液,且將殘餘物再溶解於乙酸乙酯(800 mL)中。將該溶液用水(2 x 400 mL)及鹽水(400 mL)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並蒸發至乾燥。將殘餘物通過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0 mm;溶離液:己烷/乙酸乙酯8:1)純化,以得到白色結晶之4-氰基-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酸芐酯。產量:48.80 g (69%)。RF (SiO2, 己烷/乙酸乙酯4:1): 0.35.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3, δH): 8.13 (d, J=1.7 Hz, 1 H); 7.71 (dd, J=7.9及1.9 Hz, 1 H); 7.49 (d, J=8.1 Hz, 1 H); 5.42 (s, 2 H); 2.13 (s, 3 H)。
在30°C下將氫氧化鈉(13.1 g, 327 mmol)之甲醇(300 mL)溶液逐滴添加至4-氰基-2-(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乙酸芐酯(44.8 g, 149 mmol)之甲醇(300 mL)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再攪拌2小時。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溶解於四氫呋喃(200 mL)中。添加2 M鹽酸水溶液(660 mL)並將所得懸浮液攪拌10分鐘。將懸浮液冷卻至10°C並過濾。將濾餅用水(100 mL)及n-己烷(100 mL)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腈。產量:20.15 g (85%)。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9.55 (bs, 1 H); 8.09 (s, 1 H); 7.90 (d, J=8.1 Hz, 1 H); 7.63 (d, J=7.9 Hz, 1 H); 5.07 (s, 2 H)。
使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甲腈(20.15 g, 127 mmol)於濃鹽酸(1.50 L)中之懸浮液回流24小時並冷卻至10°C。將懸浮液過濾且將濾餅用水(300 mL)洗滌。使濾餅懸浮於水(500 mL)中並冷凍乾燥。使殘餘物懸浮於二氯甲烷(500 mL)中並過濾。將濾餅用二氯甲烷(200 mL)洗滌並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白色粉末之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產量:12.30 g (55%)。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92 (s, 1H); 9.36 (s, 1 H); 8.37 (s, 1 H); 8.04 (dd, J=7.9及0.9 Hz, 1 H); 7.52 (d, J=8.1 Hz, 1 H); 5.05 (s, 2 H)。LC-MS m/z: 178.2 (M+H). 實例 42 1- 羥基 -4-( 三氟甲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羧酸
Figure 02_image123
1-羥基-4-(三氟甲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係如實例28中所述製備。 實例 43 4- -1- 羥基 -1,3- 二氫苯并 [c][1,2] 氧雜硼雜環戊烷 -6- 羧酸
Figure 02_image125
將3-氟-4-甲基苯甲酸(1, 61.7 g, 400 mmol)於硫酸(96%, 400 mL)中之劇烈攪拌溶液藉由外部冰水浴冷卻,並在20分鐘期間分三部分添加 N-溴琥珀醯亞胺(72.0 g, 405 mmol)。在室溫下攪拌該混合物4小時,並接著一次添加另一部分的 N-溴琥珀醯亞胺(72.0 g, 405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整個混合物過夜。用冰水(3.00 L)稀釋所得懸浮液並攪拌10分鐘。將固體濾除,用水(200 mL)洗滌,與水(3 x 600 mL)一起研磨並儘可能吸掉。將濕潤固體懸浮於水(400 mL)中,在室溫下攪拌並添加氫氧化鈉(50.0 g, 1.25 mol於200 mL水中)溶液。將所得溶液加熱至40°C過夜。過濾微濁溶液得到澄清微黃色濾液,且向其添加硫酸氫鉀(180 g, 1.32 mol於400 mL水中)溶液。將白色沉澱物用二氯甲烷/四氫呋喃4:1之混合物(2 x 500 mL)萃取。有機萃取物係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且蒸發至乾燥以得到白色固體殘餘物。將亞硫醯氯(30.0 mL, 413 mmol)添加至此殘餘物於無水甲醇(500 mL)中之經攪拌的冷卻(-78 °C)懸浮液。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加熱至60°C過夜。將該溶液冷卻至室溫並保持在4°C過夜。結晶材料係以甲醇(2 x 50 mL)及第三丁基甲基醚(2 x 50 mL)洗滌而濾除,並真空乾燥,以得到呈無色結晶之2,3-二溴-5-氟-4-甲基苯甲酸甲酯(2)。產量:78.2 g (60%)。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3, δH): 7.37 (d, J=9.0 Hz, 1 H); 3.94 (s, 3 H); 2.46 (d, J=2.3 Hz, 3 H). LC-MS m/z: 327.2 (M+H)+.
將細粉銅(44.0 g, 692 mmol)及2,3-二溴-5-氟-4-甲基苯甲酸甲酯(2, 75.2 g, 231 mmol)於丙酸(100 mL)中之懸浮液攪拌,並在85-90°C下加熱6小時,冷卻至室溫並用環己烷/甲苯(3:1, 800 mL)混合物稀釋。將反應混合物以水(3 x 200 mL)、10%硫酸氫鉀水溶液(2 x 200 mL)及鹽水(2 x 300 mL)洗滌。將有機溶液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蒸發至乾燥以得到微黃色油狀物,將其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0 mm;溶離液:環己烷/甲苯3:1)純化,以得到呈無色結晶之3-溴-5-氟-4-甲基苯甲酸甲酯(3)。產量:52.5 g (92%)。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3, δH): 7.51 (s, 1 H); 7.37 (d, J=9.0 Hz, 1 H); 3.86 (s, 3 H); 2.37 (d, J=2.4 Hz, 3 H). LC-MS m/z: 347.3 (M+H)+.
將3-溴-5-氟-4-甲基苯甲酸甲酯(3, 51.9 g, 210 mmol)溶解於無水1,4-二噁烷(400 mL),在室溫下添加無水乙酸鉀(65.3 g, 666 mmol)及雙(頻哪醇合)二硼(4, 75.1 g, 296 mmol)並將此混合物脫氣。添加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 (1.88 g, 2.57 mmol)並在氬氣環境下將該混合物加熱至75°C持續40小時。將該混合物在減壓環境下濃縮,並溶解於甲苯(1.1 L)中且用水(2 x 200 mL)萃取。使用無水硫酸鈉將有機溶液進行乾燥,在減壓環境下蒸發並接著通過急驟管柱層析法(Silicagel 60, 0.040-0.063 mm;溶離液:甲苯/乙酸乙酯9:1)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3-氟-4-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5)。產量:50.0 g (81%)。 1H NMR光譜(300 MHz, CDCl3, dH): 8.20 (s, 1 H); 7.70 (d, J=10.0 Hz, 1 H); 3.85 (s, 3 H); 2.50 (s, 3 H); 1.36 (s, 12 H). LC-MS m/z: 295.4 (M+H)+.
將偶氮雙異丁腈(AIBN, 0.86 g, 5.20 mmol)及 N-溴琥珀醯亞胺(NBS, 25.4 g, 143 mmol)添加至3-氟-4-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5, 40.0 g, 136 mmol)於1,2-二氯乙烷(200 mL)中之溶液。使該混合物回流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二氯甲烷(500 mL)稀釋並用水(2 x 500 mL)萃取。有機溶液係經無水硫酸鎂且蒸發至乾燥以得到呈微黃色結晶之4-(溴甲基)-3-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6)。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個步驟中。產量:35.5 g (70%)。LC-MS m/z: 373.4 (M+H)+.
在室溫下將4-(溴甲基)-3-氟-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環戊硼烷-2-基)苯甲酸甲酯(6, 7.46 g, 20.0 mmol)與2.5 M氫氧化鈉水溶液(40.0 mL, 100 mmol)攪拌過夜。添加6 M鹽酸水溶液(20.0 mL, 120 mmol)並攪拌該混合物30分鐘並保存在4°C過夜。藉由過濾收集白色沉澱物,用水(2 x 100 mL)洗滌並風乾,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4-氟-1-羥基-1,3-二氫苯并[c][1,2]氧雜硼雜環戊烷-6-羧酸(7),且其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個步驟中。產量:3.76 g (96%)。 1H NMR光譜(300 MHz, DMSO-d6, δH): 12.8 (s, 1 H); 9.57 (s, 1 H); 8.20 (s, 1 H); 7.72 (d, J=7.1 Hz, 1 H); 5.14 (s, 2 H). LC-MS m/z: 197.4 (M+H)+. 製備胰島素衍生物
LCMS分析係使用C18管柱進行,以0.1% TFA水溶液為緩衝液A且以0.1% TFA乙腈溶液為緩衝液B。 硼胰島素的LCMS大致顯示出脫水物種為主要波峰: [M + nH - 2x m M ] n+為硼酸電離狀態的“n”及“m”數 [M + nH - 1x m M ] n+為硼氧雜環戊烯電離狀態的“n”及“m”數 例如,具有4個硼酸之衍生物的五價態為[M + 5H - 2x (4x 18.015)] 5+[M + 4H – x(水)] 4+及[M + 5H – x(水)] 5+之測量值及計算值係顯示於表2(顯示於實例B下)。
該等實例中的胰島素共軛物係使用胺基酸的標準單字母縮寫繪製。特別畫出半胱胺酸殘基的硫原子以說明雙硫鍵。繪製出通過共軛修飾的殘基,以確切顯示修飾是在相關胺基酸的何處發生。胰島素的N端係以小字體H-表示,C端係以小字體-OH表示,這在肽化學中是標準的。當末端殘基通過共軛修飾時,不使用H-及-OH,在這種情況下,如上所述將殘基擴展繪製。在某些情況下,人類胰島素的取代物係以小字體星號(*)顯示。
在與胰島素共軛之前,使用HONSU/DIC或TSTU之乙腈或THF溶液活化尚未形成琥珀醯亞胺基酯的建構組元。 實例 101
Figure 02_image127
將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500 mg, 0.086 mmol)溶解於0.1 M碳酸鈉(5 mL)中,pH 10.5。將實例2之建構組元(146 mg, 0.189 mmol)溶解於MeCN (5 mL)中並添加至所述胰島素溶液。監測pH並保持在10.5附近。在30分鐘後,LCMS顯示所要產物之形成。將該混合物用20%之MeCN水(11 mL)溶液稀釋,並使用TFA調整pH至1.5。將產物通過逆相HPLC (RP-HPLC)在C18管柱上使用0.1% TFA水溶液做為緩衝液A及0.1% TFA之乙腈溶液做為緩衝液B而進行純化。產物係通過凍乾分離。LCMS測量值1670.4 [M + 4H - 8x水] 4+,計算值1670.6,見表2 (顯示於實例B下)。 實例 102
Figure 02_image129
實例102之胰島素衍生物與實例101之胰島素衍生物相似,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之建構組元製備。產物之LCMS測量值1689.0 [M + 4H - 8x水] 4+,計算值1689.2。 實例 103
Figure 02_image131
實例103之胰島素衍生物係藉由將desB30人類胰島素(232 mg, 0.041 mmol)溶解於DMSO中且添加實例4之建構組元(35.6 mg, 0.045 mmol)的DMSO溶液以及NMM (1.22 mmol, 135.5 uL)而製備。將產物通過逆相HPLC (RP-HPLC)在C18管柱上使用0.1% TFA之水溶液做為緩衝液A及0.1% TFA之乙腈做為緩衝液B而進行純化,並通過凍乾分離。產物的LCMS測量值1663.0 [M + 4H - 4x水] 4+, 計算值1664.1。 實例 104
Figure 02_image133
實例104之胰島素衍生物與實例103之胰島素衍生物相似,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使用4-羧基-苯并硼氧雜環戊烯、離胺酸與β-丙胺酸所製造之實例4的建構組元類似物而製備。 實例 105
Figure 02_image135
將DesB30人類胰島素(400 mg)溶解於0.1M AcOH (5 mL)中並使用0.1N NaOH調整pH至3.5。將實例6 (200 mg)之醛連接子溶液溶解於DMF (0.5 ml)並進行添加。在攪拌30分鐘後,添加溶解於NMP (0.5 mL)中之甲吡啶硼烷(44 mg)。在室溫下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過夜。添加水(20 mL)且使用01. M HCl調整pH至1,並將產物通過HPLC純化。在延伸中之Lys上的Boc基團係使用TFA移除。將雙-Lys胰島素中間產物(33 mg)溶解於0.2 M Na 2CO 3(0.400 mL)中並調整pH至10.5。將實例2之二硼酸酯琥珀醯亞胺基酯(2.5 eq, 0.6 mg)溶解於乙腈(340 uL)中並添加至該混合物。攪拌該反應物10分鐘,藉由LCMS監測反應過程,並以與實例101相似的方法通過HPLC分離。LCMS測量值1827.3 [M + 4H - 4x水] 4+,計算值1827.3。 實例 106
Figure 02_image137
實例106與實例105相似,使用實例7之建構組元製造。LCMS測量值1724.3,計算值1724.2。 實例 107
Figure 02_image139
實例107與實例105相似,使用實例7之建構組元製造。LCMS測量值1640.8,計算值1640.9。 實例 108
Figure 02_image141
實例109與實例107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7之建構組元製造。LCMS測量值1987.5,計算值1987.5。 實例 109
Figure 02_image143
將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500 mg, 0.086 mmol)溶解於0.2 M碳酸鈉緩衝液(6 mL)中,pH 10.8。將實例7之建構組元(307 mg, 0.189 mmol)溶解於MeCN (6 mL)中。10分鐘後的LCMS顯示出期望產物,將其以HPLC純化。 實例 110
Figure 02_image145
將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435 mg, 0.075 mmol)溶解於0.2 M碳酸鈉緩衝液(10 mL)中,pH 10.8。將活化成琥珀醯亞胺基酯(使用於MeCN中之TSTU/DIEA)之實例8的建構組元(279 mg, 0.164 mmol)溶解於MeCN (6 mL)中。10分鐘後的LCMS顯示出期望產物,將其以HPLC純化。LCMS測量值1643.7 [M + 5H - 8x水] 5+, 計算值1643.7。 實例 111
Figure 02_image147
實例111與實例103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12
Figure 02_image149
實例112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13
Figure 02_image151
實例11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14
Figure 02_image153
實例11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15
Figure 02_image155
實例11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RGFFYT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16
Figure 02_image157
實例11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RGFFYT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17
Figure 02_image159
實例11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18
Figure 02_image161
實例11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19
Figure 02_image163
實例11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0
Figure 02_image165
實例12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1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1
Figure 02_image167
實例12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2
Figure 02_image169
實例12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3
Figure 02_image171
實例12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RGFFYT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4
Figure 02_image173
實例12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5
Figure 02_image175
實例12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6
Figure 02_image177
實例12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7
Figure 02_image179
實例12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先以γ-胺基丁酸醯化胰島素所得之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隨後的實例1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8
Figure 02_image181
實例12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29
Figure 02_image183
實例12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0
Figure 02_image185
實例13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1
Figure 02_image187
實例13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先以γ-胺基丁酸醯化胰島素所得之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隨後的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2
Figure 02_image189
實例13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先以γ-胺基丁酸醯化胰島素所得之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隨後的實例1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3
Figure 02_image191
實例13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4
Figure 02_image193
實例13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及實例1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5
Figure 02_image195
實例13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6
Figure 02_image197
實例13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7
Figure 02_image199
實例13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8
Figure 02_image201
實例13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39
Figure 02_image203
實例13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0
Figure 02_image205
實例14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1
Figure 02_image207
實例14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2
Figure 02_image209
實例14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3
Figure 02_image211
實例14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4
Figure 02_image213
實例14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5
Figure 02_image215
實例14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6
Figure 02_image217
實例14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7
Figure 02_image219
實例14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8
Figure 02_image221
實例14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49
Figure 02_image223
實例14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0
Figure 02_image225
實例15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1
Figure 02_image227
實例15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2
Figure 02_image229
實例15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3
Figure 02_image231
實例15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4
Figure 02_image233
實例15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5
Figure 02_image235
實例15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6
Figure 02_image237
實例156與實例103相似,是由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7
Figure 02_image239
實例15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8
Figure 02_image241
實例15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B27P B28G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59
Figure 02_image243
實例15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0
Figure 02_image245
實例16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TYFFGRKPD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1
Figure 02_image247
實例16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K A-1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2
Figure 02_image249
實例162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3
Figure 02_image251
實例163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4
Figure 02_image253
實例164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5
Figure 02_image255
實例165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6
Figure 02_image257
實例16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7
Figure 02_image259
實例16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8
Figure 02_image261
實例16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6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69
Figure 02_image263
實例16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6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0
Figure 02_image265
實例17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6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1
Figure 02_image267
實例171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2
Figure 02_image269
實例17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B22K B29R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3
Figure 02_image271
實例173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4
Figure 02_image273
實例174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5
Figure 02_image275
實例17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6
Figure 02_image277
實例17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7
Figure 02_image279
實例177與實例103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8
Figure 02_image281
實例178與實例103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79
Figure 02_image283
實例17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0
Figure 02_image285
實例18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1
Figure 02_image287
實例18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2
Figure 02_image289
實例18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3
Figure 02_image291
實例183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4
Figure 02_image293
實例18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5
Figure 02_image295
實例185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6
Figure 02_image297
實例186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7
Figure 02_image299
實例187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8
Figure 02_image301
實例18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89
Figure 02_image303
實例18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0
Figure 02_image305
實例190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1
Figure 02_image307
實例191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2
Figure 02_image309
實例192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3
Figure 02_image311
實例19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4
Figure 02_image313
實例19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5
Figure 02_image315
實例19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6
Figure 02_image317
實例19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7
Figure 02_image319
實例19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8
Figure 02_image321
實例198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199
Figure 02_image323
實例199與實例105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0
Figure 02_image325
實例20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1
Figure 02_image327
實例20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2
Figure 02_image329
實例20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3
Figure 02_image331
實例20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4
Figure 02_image333
實例20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5
Figure 02_image335
實例20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6
Figure 02_image337
實例20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7
Figure 02_image339
實例20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8
Figure 02_image341
實例20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09
Figure 02_image343
實例20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0
Figure 02_image345
實例21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1
Figure 02_image347
實例21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2
Figure 02_image349
實例21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3
Figure 02_image351
實例21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4
Figure 02_image353
實例214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5
Figure 02_image355
實例21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6
Figure 02_image357
實例216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7
Figure 02_image359
實例217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8
Figure 02_image361
實例21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19
Figure 02_image363
實例219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0
Figure 02_image365
實例220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1
Figure 02_image367
實例22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2
Figure 02_image369
實例222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3
Figure 02_image371
實例22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4
Figure 02_image373
實例22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5
Figure 02_image375
實例22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6
Figure 02_image377
實例22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7
Figure 02_image379
實例22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8
Figure 02_image381
實例22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29
Figure 02_image383
實例22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0
Figure 02_image385
實例23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1
Figure 02_image387
實例23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2
Figure 02_image389
實例23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3
Figure 02_image391
實例23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4
Figure 02_image393
實例23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5
Figure 02_image395
實例23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6
Figure 02_image397
實例23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1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7
Figure 02_image399
實例23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1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8
Figure 02_image401
實例23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1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39
Figure 02_image403
實例23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0
Figure 02_image405
實例24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1
Figure 02_image407
實例24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2
Figure 02_image409
實例24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3
Figure 02_image411
實例243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4
Figure 02_image413
實例24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5
Figure 02_image415
實例24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6
Figure 02_image417
實例24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7
Figure 02_image419
實例24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8
Figure 02_image421
實例24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49
Figure 02_image423
實例24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0
Figure 02_image425
實例25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1
Figure 02_image427
實例25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2
Figure 02_image429
實例25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3
Figure 02_image431
實例25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4
Figure 02_image433
實例25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5
Figure 02_image435
實例25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6
Figure 02_image437
實例25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7
Figure 02_image439
實例25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8
Figure 02_image441
實例25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59
Figure 02_image443
實例25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0
Figure 02_image445
實例26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1
Figure 02_image447
實例26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2
Figure 02_image449
實例26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3
Figure 02_image451
實例263與實例105相似,是由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4
Figure 02_image453
實例26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5
Figure 02_image455
實例26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6
Figure 02_image457
實例26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 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7
Figure 02_image459
實例26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8
Figure 02_image461
實例26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69
Figure 02_image463
實例26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 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0
Figure 02_image465
實例27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1
Figure 02_image467
實例27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2
Figure 02_image469
實例27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 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3
Figure 02_image471
實例27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4
Figure 02_image473
實例27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5
Figure 02_image475
實例27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6
Figure 02_image477
實例27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7
Figure 02_image479
實例27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8
Figure 02_image481
實例27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79
Figure 02_image483
實例27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0
Figure 02_image485
實例28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1
Figure 02_image487
實例28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2
Figure 02_image489
實例28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3
Figure 02_image491
實例28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4
Figure 02_image493
實例28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5
Figure 02_image495
實例28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6
Figure 02_image497
實例28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7
Figure 02_image499
實例28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8
Figure 02_image501
實例28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89
Figure 02_image503
實例28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0
Figure 02_image505
實例29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1
Figure 02_image507
實例29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2
Figure 02_image509
實例29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3
Figure 02_image511
實例293與實例101的共軛相似,是藉由Boc-OEG與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的兩個離胺酸殘基共軛,且隨後使用95 % TFA移除Boc基團,並與實例101的共軛相似地將OEG的胺基基團與實例29之建構組元共軛而製造。 實例 294
Figure 02_image513
實例29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6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5
Figure 02_image515
實例295與實例101相似,是A21Q (GES)3K desB30由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6
Figure 02_image517
實例29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6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3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7
Figure 02_image519
實例29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8
Figure 02_image521
實例29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299
Figure 02_image523
實例29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0
Figure 02_image525
實例30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1
Figure 02_image527
實例30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2
Figure 02_image529
實例30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3
Figure 02_image531
實例30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4
Figure 02_image533
實例30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5
Figure 02_image535
實例30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6
Figure 02_image537
實例30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7
Figure 02_image539
實例30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8
Figure 02_image541
實例30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09
Figure 02_image543
實例30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0
Figure 02_image545
實例31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1
Figure 02_image547
實例31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2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2
Figure 02_image549
實例31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1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3
Figure 02_image551
實例31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4
Figure 02_image553
實例31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5
Figure 02_image555
實例31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6
Figure 02_image557
實例31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1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7
Figure 02_image559
實例31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8
Figure 02_image561
實例31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5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19
Figure 02_image563
實例31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0
Figure 02_image565
實例32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1
Figure 02_image567
實例32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1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2
Figure 02_image569
實例32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3
Figure 02_image571
實例32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4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4
Figure 02_image573
實例32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5
Figure 02_image575
實例32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6
Figure 02_image577
實例32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7
Figure 02_image579
實例32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G B1K B2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8
Figure 02_image581
實例32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29
Figure 02_image583
實例32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0
Figure 02_image585
實例33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1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1
Figure 02_image587
實例33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2
Figure 02_image589
實例33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3
Figure 02_image591
實例33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4
Figure 02_image593
實例33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5
Figure 02_image595
實例33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6
Figure 02_image597
實例33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2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7
Figure 02_image599
實例33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6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8
Figure 02_image601
實例33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39
Figure 02_image603
實例33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0
Figure 02_image605
實例34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1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1
Figure 02_image607
實例34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12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2
Figure 02_image609
實例34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3
Figure 02_image611
實例34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4
Figure 02_image613
實例34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5
Figure 02_image615
實例345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6
Figure 02_image617
實例346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B1K B2P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7
Figure 02_image619
實例347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8
Figure 02_image621
實例348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9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49
Figure 02_image623
實例349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50
Figure 02_image625
實例350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7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51
Figure 02_image627
實例351與實例101相似,是由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4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52
Figure 02_image629
實例352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A22K B25H desB27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4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53
Figure 02_image631
實例353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21Q (GES)3K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38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 354
Figure 02_image633
實例354與實例101相似,是由A14E desB1-B2 B3G B4K B5P desB30人類胰島素及實例40之建構組元製造。 實例A:醣類及二硼酸酯結合親和力,茜素測定法(ARS)
茜素紅結合測定法為一種比色測定法,用於判定硼酸酯/硼氧雜環戊烯對葡萄糖的抑制親和力。該測定法係基於與硼酸酯結合時的茜素紅色移,該色移可以做330-340 nm區域的吸光度變化。 測定硼化合物對於茜素之解離常數 (K d)
為測定茜素紅鈉(ARS)與該硼酸酯化合物之間的解離常數(Kd),將200 µM的ARS溶解於20 mM的磷酸鹽緩衝液(pH 7.4)中,且用1、0.5、0.25、0.125、62.5、31.25、15.625、7.812、3.906、1.953、0.9767、0.488及0.244 mM的硼酸以三重複滴定至96孔孔盤內。在以4000 rpm離心5分鐘後,將該孔盤置於多孔光譜儀(SpectraMax, Molecular Devices)中進行吸光度偵測。
該分析係於室溫下進行,吸光度讀數分別為330、340及520 nm。接著將得到的硼酸酯吸光度與濃度的數據以S型函數擬合(Prism 7, GraphPad),以得到硼酸酯及ARS的Kd值。 測定葡萄糖對於硼化合物之解離常數 (K d)
為測定該硼酸酯與醣類之間的抑制常數(Ki),在溫和攪拌下將400 µM的硼酸溶解於20 mM磷酸鹽緩衝液(pH 7.4)中。在化合物完成溶解時,將200 µM的茜素紅(ARS)添加至該溶液。接著將該ARS-硼酸酯溶液與適當的醣類以1:1等分到96多孔孔盤內(黑色,平底且底部透明)。尤其,分別將D-葡萄糖及L-乳酸溶液在20 mM磷酸鹽緩衝液(pH 7.4)中製備成以下濃度:1000、500、250、100、50、25、10、5、2.5、1、0.25、0.1 mM及2500、1000、500、100、50、10、5、1、0.5、0.1、0.05、0.01 mM。在室溫下將裝有與醣類混合之ARS-硼酸酯培養20分鐘。在以4000 rpm離心5分鐘後,將該孔盤置於多孔光譜儀(SpectraMax, Molecular Devices)中進行吸光度偵測。
該分析係於室溫下進行,吸光度讀數分別為330、340及520 nm。接著將得到的醣類吸光度與濃度的數據以單一位點Ki方程式擬合(Prism 7, GraphPad),限制所得ARS-硼酸酯之Kd值及所得ARS濃度(100 µM)之Kd值,以得到硼酸酯對於所選醣類之Ki值。 表1. 由實例A中所述之茜素測定法所判定之用於本發明化合物中之二硼化合物以及做為比較用之單硼化合物的葡萄糖及乳酸Kd值。
單硼 / 二硼實例編號 結合親和力 葡萄糖 Kd (mM) 結合親和力 乳酸 Kd(mM)
實例10 2.6 67.9
實例18 3.2 352.0
實例19 1.6 107.0
實例23 1.5 24.1
實例24 1.1 41.0
實例28 1.3 11.0
實例29 0.52 N.D.
實例32 0.80 40.0
實例35 4.2 13.0
實例36 3.2 60.6
實例38 0.8 100.0
實例41 (比較化合物) 40.0 66.0
實例42 (比較化合物) 10.0 N.D.
實例43 (比較化合物) 50.0 200.0
N.D. = 未偵測到
表1中的數據顯示,用於本發明化合物中之二硼化合物係以低毫莫耳範圍(0.8至4.2 mM)的Kd值結合葡萄糖,且該等給定二硼化合物對葡萄糖的親和力高於對乳酸的親和力。表1中的數據也顯示出,單硼(實例41、42、43)對葡萄糖的親和力比用於本發明化合物中之雙硼化合物弱。單硼對葡萄糖濃度的生理範圍波動沒有很好的響應。 實例 B :在不存在或存在葡萄糖下判定與人類胰島素受體 (hIR-A) 之親和力的測定 製備胰島素受體
將過度表現人類胰島素受體(hIR-A)之BHK細胞裂解於50 mM Hepes pH 8.0、150 mM NaCl、1% Triton X-100、2 mM EDTA及10%甘油中。將清理過的細胞裂解液用小麥胚芽凝素(WGA)-瓊脂糖(來自小麥-瓊脂糖的凝集素,L1394, Sigma-Aldrich Steinheim,德國)分批吸收90分鐘。將受體以20倍體積之50 mM Hepes pH 8.0、150 mM NaCl及0.1% Triton X-100洗滌,其後將受體以50 mM Hepes pH 8.0、150 mM NaCl、0.1% Triton X-100、0.5 M n-乙醯葡萄糖胺及10%甘油溶離。所有的緩衝液皆含有Complete (Roche Diagnostic GmbH,曼海姆,德國),如Andersen等人 2017 PLos One12中所述。 胰島素受體閃爍近接分析 (SPA) 結合測定法
將SPA PVT抗小鼠珠粒(Perkin Elmer)稀釋於SPA結合緩衝液中,該緩衝液係由100 mM Hepes,pH 7.4或pH 7.8、100 mM NaCl、10 mM MgSO 4、0.025% (v/v) Tween-20所組成。將SPA珠粒與IR-特異性抗體83-7 (Soos等人,1986 Biochem J. 235, 199-208)一起培養,且溶解於半純的HIR-A。調整受體濃度以達到10%結合的5000 cpm 125I-(Tyr31)-胰島素(Novo Nordisk A/S)。將連續稀釋的冷配體添加至96孔Optiplate,隨後添加示蹤物( 125I-Insulin, 5000 cpm/孔)及最後的受體/SPA混合物。為了測試葡萄糖敏感度性,在不存在或存在20 mM葡萄糖下安排結合實驗。在22°C下將孔盤輕輕搖動22.5小時,以1000 rpm離心5分鐘,並在TopCounter (Perkin Elmer)中讀數。將數據點擬合到四參數邏輯模型,從而判定該類似物與人類胰島素(在同一孔盤內)相比下的相對親和力。判定該等類似物與人類胰島素相比下的相對親和力呈倍數變化,相對親和力從0 mM增加到20 mM葡萄糖(HIR葡萄糖因子)反映出該等類似物的葡萄糖敏感性。該等實驗室在1.5% HSA的存在下進行。數據係顯示在表2中。    表2. 在葡萄糖因子1.5% HSA的存在下之胰島素受體親和力以及本發明化合物之LCMS數據
化合物實例編號 相對於 HI HIR 親和力 I (%) 1.5% HSA (pH 7.8 7.4 見註釋 ) HIR 葡萄糖因子 20 mM 葡萄糖 1.5% HSA (pH 7.8 7.4 見註釋 ) LCMS [M+4H] 4+ 實驗值 LCMS [M+5H] 5+ 實驗值 LCMS [M+4H] 4+ 計算值 LCMS   [M+5H] 5+ 計算值
101 2.9 2.7 1670.4   1670.6   
102 6.0 3.2 1689.0   1689.2   
103 2.1 0.5 1663.0    1664.1   
104 0.7 0.4 1686.0 1346.0      
105 2.9 3.2 1827.5 1458.5 1827.3 1462.0
106 0.6 1.7 1724.3    1724.2   
107 0.9 4.2 2055.3 1640.8 2055.3 1640.9
108 0.6 3.1 1987.5    1987.5   
109 6.4 1.5 2026.3 1603.0 2026.1 1603.0
110 16.1 1.3 1643.7    1643.7   
111 0.6 -            
112 3.8 7.6 2198.6 1759.1 2202.0 1762.0
113 2.4 2.2            
114 6.8 4.5 1639.6 1318.9 1639.3 1326.3
115 1.4 9.1 2100.9 1680.9 2100.9 1680.9
116 3.8 5.7 2069.9 1656.1 2069.9 1656.1
117 9.2 -            
118 4.0 4.5            
119 1.5 9.0    1722.7    1722.4
120 1.7 2.0            
121 14.6 -    1733.1    1732.8
122 1.9 3.9 1994.8 1596.8 1994.3 1595.7
123 12.0 1.3 2090.9 1673.0 2090.9 1672.9
124 2.1 3.4 1684.0 1348.0      
125 6.2 2.0 1992.0 1587.0      
126 9.7 2.3 1686.0 1342.0      
127 1.5 3.5 1606.1    1605.9   
128 25.6 1.9 1673.9 1339.5 1678.6 1343.1
129 .6 4.3 1601.3    1601.6   
130 11.9 2.1 1656.7 1325.6 1656.7 1325.6
131 .5 3.0 1694.8 1352.4 1694.8 1352.4
132 3.7 4.0    1726.3    1726.2
133 5.7 2.8 1883.6    1883.3   
134 8.0 - 1595.9    1596.1   
135 1.2 20.9    1650.6    1650.4
136 3.2 3.4       1847.7   
137 2.9 13.7 1590.0 1268.0    1590.0
138 .9 9.9 1506.9    1507.0 1506.9
139 4.0 3.2 1603.3    1603.1 1603.3
140 2.0 13.8 1789.0    1788.6 1789.0
141 8.6 2.3 1634.3    1634.1   
142 1.8 2.2 1879.1    1878.6   
143 4.8 2.9 1596.0    1596.1 1596.0
144 2.9 2.3 1633.3    1633.2 1633.3
145 16.9 1.5 1633.2    1633.3 1633.2
146 3.5 4.5 1544.3    1544.0 1544.3
147 13.1 5.1 1674.0 1336.0      
148 8.8 1.8 1666.0 1329.0 1670.0 1336.0
149 6.7 2.8 1638.8    1638.6   
150 13.3 1.3 1647.4    1647.0   
151 4.6 3.0 1622.0    1622.1   
152 4.9 2.9 1653.1    1653.0   
153 12.4 1.9 1647.6    1647.3   
154 6.1 3.7 1640.6    1640.4   
155 5.3 3.0 1626.3    1626.1   
156 1.4 1.7 1804.5 1440.2 1804.5 1440.2
157 7.2 8.0 1667.0 1334.0    1667.0
158 2.0 9.9 1558.5    1558.3 1558.5
159 5.2 15.2 1603.0 1275.0    1603.0
160 3.0 15.1    1657.8    1657.6
161 1.3 7.7 1604.9       1604.7
162 5.0 2.0 1756.6 1401.9 1756.7 1401.9
163 1.8 7.6 1666.5 1329.8 1666.7 1329.9
164 0.4 3.3 1873.2 1491.4 1873.2 1491.4
165 0.2 14.4 1729.2 1376.2 1729.0 1376.2
166 2.2 5.9 1553.3    1553.1   
167 1.4 14.2 1798.0    1797.6   
168 2.8 2.3 2092.8 1670.9 2093.1 1671.0
169 1.7 9.7 1998.2 1595.2 1998.5 1595.4
170 5.3 1.9 1666.5 1329.8 1666.7 1329.9
171 0.9 5.7 1873.2 1491.4 1873.2 1491.4
172 3.2 2.2 1729.2 1376.2 1729.0 1376.2
173 0.7 21.2 1731.9 1381.9 1731.9 1381.9
174 0.5 14.1 1627.6 1298.5 1627.6 1298.7
175 0.1 9.3 1913.1 1523.5 1913.2 1523.6
176 0.4 46.2 1477.1    1477.4   
177 0.4 9.0 1566 1250      
178 0.5 7.2 1548.0 1239.0      
179 1.4 8.4 1661 1325      
180 0.3 8.0 1559.0 1247.0      
181 0.7 15.2 1794.5 1435.8 1794.2 1435.7
182 0.2 15.3 1540    1540    1540.3   
183 0.37 11.14 1720.1    1720.3   
184 1.05 10.53 1550.5    1550.5   
185 1.11 27.18 1749.9 1396.4 1749.8 1396.5
186 0.01 2.5 1990.8 1593.1 1991.5 1593.4
187 1.58 11.88 1709.3 1363.9 1709.2 1363.9
188 0.21 8.23 1877.5    1877.3   
189 0.23 4.25 1504.6    1504.5   
190 0.1 4.6 1772.2 1414.2 1772.4 1414.5
191 0.03 2.9 1896.3 1513.6 1894.5 1513.8
192 0.03 1.3 1787.5 1426.6 1787.5 1426.6
193 2.60 7.34 1871.1    1871.2   
194 15.36 5.83 1520.0 1216.0      
195 1.17 5.68 1367.0         
196 1.19 6.35 1717.0 1370.0      
197 0.03 8.3 1800.0 1433.0      
198 0.2 1.9 1907.8 1526.5 1908.1 1526.7
199 0.02 2.3 2100.0 1676.6 2099.9 1676.5
200 1.0 3.6 1464.5    1464.9   
201 0.1 1.9 1543.0    1543.3   
202 0.04 2.3 1939.0 1548.0      
203 4.6 1.6 1919.4    1919.6   
204 0.6 7.6 1969.4    1969.6   
205 0.1 9.7 1607.5 1286.3 1607.6 1286.2
206 0.3 5.7 1699.0 1348.6 1699.1 1348.7
207 2.6 3.1 1823.6 1458.8 1823.6 1459.0
208 1.39 13.09 1926.3 1541.2 1926.4 1539.3
209 0.5 1.95 2021.9 1617.8 2021.9 1617.7
210 0.7 6.3 1962.3    1962.5   
211 0.1 8.1 1649.7 1319.9 1649.7 1320.0
212 0.12 2.65 1608.9       1609.2
213 0.1 12.6 1586.6 1265.9 1586.7 1265.9
214 0.2 12.3    1890.46    1890.58
215 0.5 16.2 1614.6    1614.5   
216 0.1 6.2 1781.8    1781.6   
217 0.4 4.9 1862.0    1862.1   
218 1.3 7.3 1980.5    1980.4   
219 0.2 5.5 1753.2    1753.2   
220 1.6 10.9 1840.3    1840.6   
221 3.8 11.4 1959.0    1958.9   
222 0.9 9.2 1731.7    1731.5   
223 67.3 2.8 1579.0 1263.0      
224 40.9 1.8 1579.0 1263.0      
225 2.9 14.2 1698.0 1359.0      
226 0.5 3.6 1822.0 1458.0      
227 0.3 14.6 1752.0 1399.0      
228 0.03 3.1 1897.0 1518.0      
229 2.0 5.3 1720.0 1376.0      
230 0.9 11.7 1586.2    1586.0   
231 2.8 4.5 1947.9    1947.9   
232 0.5 18.1 1524.2 1215.9 1524.2 1215.9
233 0.3 12.1 1997.9    1997.9   
234 0.1 8.8 1636.0    1636.5   
235 0.03 3.6 1649.2    1649.1   
236 16.6 1.4 1599.1    1599.1   
237 3.8 1.8 1960.9    1960.9   
238 4.1 2.6 1919.6    1919.6   
239 1.1 10.2 1906.6    1906.6   
240 0.2 7.5 1956.7    1956.6   
241 0.3 4.9 1928.1    1928.2   
242 0.1 1.5 1969.7    1969.6   
243 0.8 5.1 1758.2    1758.1   
244 0.2 40.5 1929.2    1929.4   
245 16.4 6.2 1603 1283      
246 9.1 3.2 1604 1283      
247 13.3 9.0 1589.0 1272.0      
248 14.7 8.2 1589.0 1272.0      
249 1.2 2.5 1854.0 1480.0      
250 4.1 4.9 1562.0 1250.0      
251 0.02 3.5 1895.0 1513.0      
252 0.1 3.6 1771 1413      
253 5.4 7.2 1560.0 1245.0      
254 0.1 18.6 1918.1    1918.3   
255 0.04 26.1 1551.7    1552.0   
256 0.1 6.2 1872.5    1872.5   
257 14.4 5.4 1586.0 1269.0      
258 8.9 2.0 1586.0 1269.0      
259 4.2 11.0 1562.0 1250.0      
260 0.2 10.1 1673.0 1335.0      
261 0.1 2.3 1784.0 1420.0      
262 0.6 27.7 1888.5    1888.9   
263 0.3 13.7 1770.4    1770.5   
264 0.2 5.2 1683.0 1347.0      
265 0.01 5.9 1818.0 1451.0      
266 0.1 6.1 1673.7    1673.7   
267 0.1 8.0 1632.0 1306.0      
268 0.4 7.5 1831.9 1465.4 1832.1 1465.9
269 0.01 19.0 1743.0 1391.0      
270 0.1 1.8 1743.0 1391.0      
271 0.4 7.1 1620.0 1296.0      
272 0.2 12.1 1712.0 1370.0 1710.9   
273 0.1 20.4 1537.6    1537.7   
274 0.2 3.9 1593.1    1593.0   
275 0.1 6.9 1621.6    1621.8   
276 0.7 10.1 1571.7    1571.8   
277 0.2 32.0 1943.5    1943.6   
278 0.02 26.8 1594.1 1271.9 1594.2 1271.9
279 0.1 7.2 1553.6 1239.5 1553.7 1239.5
280 0.5 18.0 2027.5 1625.8 2027.6 1625.9
281 5.1 7.6 1972.8 1585.9 1973.1   
282 1.4 7.1 2003.6 1336.1      
283 1.4 5.3 1623.7 1299.2 1623.7 1299.2
284 0.5 55.0 1902.8    1903.1   
285 0.1 19.7 1501.7    1501.7   
286 1.1 8.4 1915.6    1915.8   
287 1.2 7.0 1836.7    1837.0   
288 0.5 22.3 1824.2    1824.3   
289 0.3 24.9 1745.2    1745.5   
290 0.5 8.0 1623.5 1299.1 1623.6 1299.1
291 0.1 11.9 1785.9    1786.0   
292 0.1 16.3 1864.7    1864.8   
293 0.2 7.7    1623.5    1623.6
294 0.3 7.0    1729.5    1729.5
295 1.4 1.8 1893.8 1512.1 1894.1 1511.9
296 0.2 8.5    1662.4    1662.2
297 0.3 4.4 1860.3 1488.6 1860.6 1488.7
298 3.4 9.0 1815.4    1815.5   
299 2.3 14.3 1865.4    1865.5   
300 0.3 14.5 1944.2    1944.4   
301 0.3 18.4 1458.7    1458.7   
302 0.3 15.0 1860.2    1860.1   
303 1.8 16.2 1815.4    1815.5   
304 1.1 15.0 1781.3    1781.3   
305 1.0 13.5 1702.1    1702.5   
306 2.3 4.6 1994.6    1994.8   
307 1.0 14.8            
308 1.8 15.1 1549.3    1549.0   
309 0.3 6.2 1688.1    1688.1   
310 0.1 11.1 1716.6    1716.6   
311 0.2 8.1 1625.0    1625.1   
312 0.04 7.8 1637.2    1637.1   
313 0.5 4.0 1593.1    1593.3   
314 1.8 4.3 1915.9    1915.8   
315 1.2 5.3 1837.1    1837.0   
316 0.5 8.2            
317 0.5 2.7 1649.8 1319.9 1649.7 1320.0
318 1.3 2.9 1969.4    1969.4   
319 1.1 5.7 1935.8    1935.8   
320 0.4 5.0 1559.5    1559.7   
321 0.6 5.4    1957.9    1957.7
322 1.8 9.5 1882.2    1882.3   
323 0.2 46.9 1680.9 1341.4 1680.9 1341.3
324 0.3 46.5 2056.4 1645.3 2056.7 1645.6
325 2.8 8.9 1977.0 1581.0      
326 1.3 10.1 1803.5    1803.5   
327 0.1 32.2 1745.7    1745.7   
328 2.1 3.5 1611.2 1289.1 1611.2 1289.1
329 5.5 18.0 1650.5    1651.2   
330 1.1 4.1 2034.3 2542.5 2542.9 2034.5
331 0.3 43.6 1973.7    1973.4   
332 0.3 33.9    1622.0    1622.0
333 0.2 42.9 1894.7    1894.5   
334 0.04 17.2 1707.2 1366.0 1707.2 1366.0
335 0.1 29.8 1663.2 1330.8 1663.2 1330.8
336 0.2 19.5 1801.0 1441.3 1801.0 1441.0
337 0.7 7.0 1895.0    1894.6   
338 0.1 7.4            
339 0.1 20.8 1986.0 1588.0      
340 6.4 3.7            
341 0.4 7.7 1575.4    1575.3   
342 2.8 8.7 1898.3    1897.8   
343 2.4 9.0 1819.2    1819.0   
344 2.1 3.8 1951.8    1951.4   
345 0.04 19.7    1602.8    1602.3
346 0.5 5.3 1627.0    1627.2   
347 0.3 73.5 2013.0 1603.0      
348 0.2 7.3 1701.0 1358.0      
349 1.0 4.7 1665.0 1332.0      
350 0.1 18.4 1741.0 1393.0      
351 0.2 2.4 2064.0 1651.0      
352 0.4 5.2 1748.0 1398.0      
353 1.3 5.2 1909.8 1528.2 1909.3 1527.6
354 0.1 3.2 1668.0    1666.0   
表1中的數據顯示,與不存在葡萄糖時相比,在存在1.5%HSA下之本發明二硼胰島素共軛物在20 mM葡萄糖的存在下係具有較高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葡萄糖可使該等二硼胰島素共軛物從與白蛋白的結合中置換出來,從而得到更高游離部分的非白蛋白結合的二硼胰島素共軛物,導致更高的胰島素受體親和力。 實例 C :判定葡萄糖敏感型信息傳導 ( 於低 / 高葡萄糖時之 AKT 磷酸化 ) 之測定法,表 3
當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IR)結合時,其誘導下游信息傳導途徑的活化。AKT為下游信息傳導分子之一,因此AKT磷酸化可用於監測胰島素信息傳導途徑的活化。 AKT 測定法
在37°C下培養過量表現HIR-A的中國倉鼠卵巢細胞,並以3 mM或20 mM葡萄糖濃度接種於96孔盤。添加數量增加之本發明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衍生物以生成濃度-反應曲線,並培養10分鐘。將培養液丟棄並將細胞置於冰上。AKT活化測定法是按照供應商的描述使用AlphaScreen® SureFire®進行。用Envision儀器(EnVision, Perkin Elmer)測量信號。判定於葡萄糖敏感型類似物(相對於人胰島素)在20 mM與3 mM葡萄糖濃度之間的倍數變化。 實例 D :判定細胞中之醣類敏感型葡萄糖的攝取(大鼠脂肪生成測定)之測定法
當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結合時,其誘導下游信息傳導途徑的活化。胰島素信息傳導的一個代謝終點為脂質代謝,且脂肪生成測定法被用於測量終點讀數,因為在存在胰島素的情況下,會刺激細胞攝取 3H-葡萄糖並併入脂質中。 大鼠脂肪生成測定法 (rFFC)
在劇烈搖動下,在36.5°C下用於Hepes Krebs Ringer緩衝液中的膠原蛋白酶,將來自Sprague Dawley大鼠的附睾脂肪墊降解1至1.5小時。將該懸浮液通過兩層紗布過濾。在室溫下靜置5分鐘讓各相分離,使脂肪細胞聚集在上層相中收集。用注射筒將下層相移除。用20 ml Hepes Krebs Ringer緩衝液洗滌脂肪細胞兩次。將細胞轉移至96孔盤之含有1.5% HSA、0.5 mM葡萄糖、0.1 µCi/孔葡萄糖(D-[3- 3H]葡萄糖(20.0 Ci/mmol) Perkin Elmer)、+/-10 mM山梨醇的Hepes Krebs Ringer緩衝液中。添加數量增加之本發明人類胰島素或胰島素衍生物以生成濃度-反應曲線,並在36.5°C下培養2小時。添加100 µL Microscient E (目錄號6013661 Perkin Elmer)終止反應。將孔盤靜置3小時,之後在Top計數器中計數。判定葡萄糖敏感型類似物的EC 50無山梨糖醇/EC 50 10 mM山梨糖醇之間的比率。 表3.
化合物實例編號   AKT 1.5% HSA 3 mM 相對於 20 mM 葡萄糖因子 rFFC 1.5% HSA 0 mM 相對於 10 mM 山梨糖醇因子
179 2.3 10.5
181 3.2 2.8
204 2.0 5.9
205 1.9 4.0
210 2.6 5.4
211 2.2 5.4
214 5.7 -
215 2.3 18.0
216 2.3 4.4
217 2.6 12.8
218 3.0 16.3
219 2.3 -
222 1.6 10.1
225 2.6 17.9
227 2.4 16.7
229 2.0 11.5
230 2.4 9.5
233 2.4 12.0
234 1.8 5.4
239 1.7 15.0
240 2.4 9.4
241 - 11.7
244 6.4 28.1
264 1.7 10.4
272 3.3 21.1
273 3.5 9.2
274 2.3 13.1
275 1.9 6.9
276 2.3 9.9
280 4.1 10.1
285 2.4 11.0
286 2.3 11.3
287 2.2 10.2
288 3.3 9.4
289 3.0 19.1
291 3.1 -
292 3.8 17.1
294 1.7 6.5
300 2.9 14.7
301 3.3 21.9
309 1.7 11.6
310 2.6 7.3
316 1.8 5.9
326 2.2 27.6
331 - 16.1
332 - 13.4
333 - 13.5
335 - 7.4
表3中的AKT數據顯示,本發明之二硼胰島素共軛物在較高葡萄糖濃度(20 mM)存在下係比較低葡萄糖濃度時(3 mM)給出較高的AKT磷酸化程度。表3中的脂肪生成數據顯示,與不添加糖的情況(0 mM山梨糖醇)相比時,本發明之二硼胰島素共軛物在較高量的糖(10 mM山梨糖醇)存在下係給出較高的脂肪生成程度(即更多的葡萄糖轉運)。
細胞需要葡萄糖來維持生存,因此將3 mM葡萄糖做為較低的程度,將20 mM做為較高的程度。rFFC測定法分析本身對葡萄糖量具敏感性,因此在rFFC測定法中山梨糖醇(其本身並不影響葡萄糖的轉運)被做為用來取代HSA中的二硼-胰島素衍生物。 實例 E PK PD 數據
在65-100公斤未成年雌性家豬中進行了正常血糖及高血糖鉗夾測試。用兩個靜脈導管對動物進行插管,一個用於輸注,一個用於血液取樣。藉由持續輸注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升糖素及人類胰島素來進行基礎置換。在輸注開始後,藉由調整g葡萄糖輸注將血漿葡萄糖量更改為10 mM或3.5-4 mM。在血漿葡萄糖穩態後(90或120分鐘),快速靜脈注射胰島素類似物。在藥物動力學(PK)分析方面,在選定時間點對血漿採樣360至510分鐘,並特別對該類似物進行分析。在藥效學(PD)分析方面,使用在穩態下的葡萄糖輸注速率的變化。
藉由快速靜脈注射給藥固定在3.5-4或10 mM葡萄糖的家豬中之本發明胰島素衍生物及對照組的葡萄糖敏感型PK數據係顯示於圖1-9中,而固定在3.5-4與10 mM葡萄糖的曲線下之經基線調整的葡萄糖輸注速率面積之PD數據係顯示於圖10中。
家豬PK數據顯示,與較低葡萄糖程度(3.5-4 mM)相比,本發明之雙硼胰島素共軛物在較高血液葡萄糖程度(10 mM)下被更快地清除。等雙硼胰島素共軛物將葡萄糖從結合的白蛋白置換掉,引起較大比例的未結合胰島素,因此可供胰島素受體結合及活化。該家豬PD數據顯示,與低葡萄糖程度相比,本發明之雙硼胰島素共軛物在高葡萄糖血糖程度下引起更多的葡萄糖清理。相反地,非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對照組(天冬胰島素(insulin aspart)及德谷胰島素(insulin degludec))顯示出其於固定在高血糖及低血糖程度的家豬中有相同的PK及PD。
雖然本文已說明及描繪本發明之某些特徵,但一般熟悉本技藝者現在將想到許多修改、替代、變化及等效物。因此,應瞭解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係意欲涵蓋落入本發明之真正精神的所有如此修飾及改變。
[ 1]顯示以10 mM及3.5-4 mM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天冬胰島素之PK曲線(實例E)。 [ 2]顯示以10 mM及3.5-4 mM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德谷胰島素之PK曲線(實例E)。 [ 3]顯示以10 mM(實心)及3.5-4 mM(空心)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實例編號210(三角形)及實例編號211(圓形)之PK曲線(實例E)。 [ 4]顯示以10 mM(實心)及3.5-4 mM(空心)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實例編號233(三角形)及實例編號234(方形)之PK曲線(實例E)。 [ 5]顯示以10 mM(實心)及3.5-4 mM(空心)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實例編號240(三角形)及實例編號227(圓形)之PK曲線(實例E)。 [ 6]顯示以10 mM(實心)及3.5-4 mM(空心)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實例編號241(三角形)及實例編號181(方形)之PK曲線(實例E)。 [ 7]顯示以10 mM(實心)及3.5-4 mM(空心)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實例編號205(三角形)及實例編號239(方形)之PK曲線(實例E)。 [ 8]顯示以10 mM(實心)及3.5-4 mM(空心)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實例編號285(三角形)及實例編號273(方形)之PK曲線(實例E)。 [ 9]顯示以10 mM(實心)及3.5-4 mM(空心)葡萄糖快速靜脈注射實例編號280(三角形)及實例編號272(方形)之PK曲線(實例E)。 [ 10]顯示實例編號205、239、272及280之3.5-4 mM葡萄糖鉗制曲線與10 mM葡萄糖鉗制曲線下之經基線調整的葡萄糖輸注速率面積相比下的比較結果(實例E)。
<110> 諾佛.儂迪克股份有限公司(Novo Nordisk A/S)
<120>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150> EP 19166131.3
<151> 2019-03-29
<150> EP 19174671.8
<151> 2019-05-15
<160> 38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1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A鏈
<400> 1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4-51
<210> 2
<211> 30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B鏈
<400> 2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4-52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5-1
<210> 3
<211> 21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A鏈
<400> 3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5-53
<210> 4
<211> 21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A鏈
<400> 4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5-54
<210> 5
<211> 21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A鏈
<400> 5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5-55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6-2
<210> 6
<211> 22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A鏈
<400> 6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6-56
<210> 7
<211> 23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A鏈
<400> 7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6-57
<210> 8
<211> 31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A鏈
<400> 8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7-58
<210> 9
<211> 40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A鏈
<400> 9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7-59
<210> 10
<211> 58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A鏈
<400> 10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7-60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8-3
<210> 11
<211> 29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1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8-61
<210> 12
<211> 29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2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8-62
<210> 13
<211> 28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3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9-63
<210> 14
<211> 28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4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9-64
<210> 15
<211> 29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5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79-65
<210> 16
<211> 27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6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0-66
<210> 17
<211> 27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7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0-67
<210> 18
<211> 30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8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0-68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1-4
<210> 19
<211> 29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19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1-69
<210> 20
<211> 29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B-chain of human insul in analogue
<400> 20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1-70
<210> 21
<211> 46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21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1-71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2-5
<210> 22
<211> 46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22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2-72
<210> 23
<211> 47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23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2-73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3-6
<210> 24
<211> 42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24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3-74
<210> 25
<211> 37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25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3-75
<210> 26
<211> 33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B-chain of human insul in analogue with peptide spacer
<400> 26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4-76
<210> 27
<211> 49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具有肽間隔子的人類胰島素類似物B鏈
<400> 27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4-77
<210> 28
<211> 53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B-chain of human insul in analogue with peptide spacer
<400> 28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5-78
<210> 29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29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5-79
<210> 30
<211> 19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0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5-80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6-7
<210> 31
<211> 37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1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6-81
<210> 32
<211> 4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2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6-82
<210> 33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3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7-8
<210> 34
<211> 13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4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7-83
<210> 35
<211> 18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5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7-84
<210> 36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6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7-85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8-9
<210> 37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7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8-86
<210> 38
<211> 24
<212> PRT
<213> 人工的
<220>
<223> 肽間隔子
<400> 38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8-87

Claims (18)

  1. 一種化合物,其包括:i)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其中該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包含位於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之N端處的肽間隔子;其中所述肽間隔子包含GKP(G4S)q、或KP(G4S)r,其中q是1至3的整數,且r是3;ii)兩個修飾基團M,其獨立地選自以下基團: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9-88
    其表示D-或L-胺基酸形式,且其中n是1;W1表示NH-CH2CH2-C(=O)-*,或D-型或L-型的NH-CH(COOH)-CH2CH2-C(=O)-*,其中*表示與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的連接點;及其中R1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89-90
    其中Y1及Y2是H,且Y3是CF3;其中一個修飾基團M連接至所述肽間隔子中的離胺酸之ε胺基;且一個修飾基團M連接至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之B鏈位置29之離胺酸之ε胺基。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之對掌性胺基酸為L型。
  3. 如請求項2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修飾基團M是相同的。
  4. 如請求項3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包含desB30。
  5.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為選自以下 群組之人類胰島素類似物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11);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12)。
  6. 如請求項5之化合物,其中包含所述間隔子之所述人類胰島素類似物係選自以下群組B1-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1);B1-KPGGGGSGGGGSGGGGS A14E B25H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4及SEQ ID NO:22);B1-GKPGGGGS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3);B1-GKPGGGGS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4);及B1-GKPGGGGS desB30人類胰島素(SEQ ID NO:1及SEQ ID NO:25)。
  7.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係選自以下群組:實例215之化合物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1-93
    實例233之化合物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1-94
    實例280之化合物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1-96
    實例300之化合物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2-18
    實例301之化合物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2-20
    實例331之化合物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3-23
    實例332之化合物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3-97
    ;及實例333之化合物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4-28
  8.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4-29
    (實例215之化合物)。
  9.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5-31
    (實例233之化合物)。
  10.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5-98
    (實例280之化合物)。
  11.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6-37
    (實例300之化合物)。
  1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6-40
    (實例301之化合物)。
  13.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7-43
    (實例331之化合物)。
  14.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7-44
    (實例332之化合物)。
  15.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是
    Figure 109110578-A0305-02-0398-49
    (實例333之化合物)。
  16. 一種組成物,其包含有如請求項1至1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17. 一種如請求項1-1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於治療或預防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異常、高血糖症及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X、胰島素抗性症候群)之醫藥品。
  18. 一種如請求項16之組成物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於治療或預防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異常、高血糖症及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X、胰島素抗性症候群)之醫藥品。
TW109110578A 2019-03-29 2020-03-27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TWI7172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66131 2019-03-29
EP19166131.3 2019-03-29
EP19174671.8 2019-05-15
EP19174671 2019-05-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2253A TW202102253A (zh) 2021-01-16
TWI717245B true TWI717245B (zh) 2021-01-21

Family

ID=7018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687A TW202112397A (zh) 2019-03-29 2020-03-27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TW109110578A TWI717245B (zh) 2019-03-29 2020-03-27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687A TW202112397A (zh) 2019-03-29 2020-03-27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4184A1 (zh)
EP (1) EP3946363A2 (zh)
JP (2) JP6795718B2 (zh)
KR (1) KR102507156B1 (zh)
CN (1) CN113646329A (zh)
AU (1) AU2020255195A1 (zh)
BR (1) BR112021016782A2 (zh)
CA (1) CA3131832A1 (zh)
CL (1) CL2021002397A1 (zh)
CO (1) CO2021013251A2 (zh)
IL (1) IL285664A (zh)
MX (1) MX2021010988A (zh)
PE (1) PE20220380A1 (zh)
SG (1) SG11202108958PA (zh)
TW (2) TW202112397A (zh)
WO (1) WO202020104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2116A1 (en) * 2019-07-31 2021-02-04 Thermalin Inc. Insulin analogues with glucose regulated conformational switch
KR20220161422A (ko) * 2020-03-31 2022-12-06 프로토머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비시날 디올에 대한 선택적인 반응을 위한 접합체
JP2024500284A (ja) * 2020-11-19 2024-01-09 プロトマー・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芳香族ホウ素含有化合物及びインスリン類似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0823A1 (en) * 2009-06-30 2011-01-06 Novo Nordisk A/S Insulin derivatives
WO2014093696A2 (en) * 2012-12-12 2014-06-1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sulin derivatives for diabetes treat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30001305B1 (ko) * 1989-10-19 1993-02-25 니뽕 유우시 가부시끼가이샤 당 응답형 고분자 복합체(Polymer Complexes of Sugar Response Type)
EP1453860A2 (en) * 2001-12-02 2004-09-08 Novo Nordisk A/S Novel glucose-dependant insulins
CN101970477B (zh) * 2008-03-14 2014-12-31 诺沃-诺迪斯克有限公司 蛋白酶稳定的胰岛素类似物
EP3291828A4 (en) * 2015-05-06 2018-10-03 Alborz Mahdavi Glucose responsive insulins
AU2016311283B2 (en) 2015-08-25 2020-10-08 Novo Nordisk A/S Novel insulin derivatives and the medical uses hereof
US11186595B2 (en) * 2017-11-09 2021-11-30 Novo Nordisk A/S Glucose-sensitive albumin-binding derivatives
CN112423741A (zh) * 2018-04-16 2021-02-26 犹他大学研究基金会 葡萄糖反应性胰岛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0823A1 (en) * 2009-06-30 2011-01-06 Novo Nordisk A/S Insulin derivatives
WO2014093696A2 (en) * 2012-12-12 2014-06-1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sulin derivatives for diabetes treat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ihiro Takei. et al."Sugar-Responsive Layer-by-Layer Film Composed of Phenylboronic Acid-Appended Insulin and Poly(vinyl alcohol)."Chem Pharm Bull (Tokyo). 2018;66(4):368-37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27732A (ja) 2022-06-06
SG11202108958PA (en) 2021-09-29
CO2021013251A2 (es) 2022-01-17
TW202102253A (zh) 2021-01-16
IL285664A (en) 2021-10-31
BR112021016782A2 (pt) 2021-11-30
JP6795718B2 (ja) 2020-12-02
AU2020255195A1 (en) 2021-10-14
MX2021010988A (es) 2021-10-01
WO2020201041A3 (en) 2020-11-19
JP2020164525A (ja) 2020-10-08
KR102507156B1 (ko) 2023-03-09
WO2020201041A2 (en) 2020-10-08
US20220184184A1 (en) 2022-06-16
CN113646329A (zh) 2021-11-12
PE20220380A1 (es) 2022-03-18
KR20210148143A (ko) 2021-12-07
TW202112397A (zh) 2021-04-01
EP3946363A2 (en) 2022-02-09
CA3131832A1 (en) 2020-10-08
CL2021002397A1 (es)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7245B (zh) 葡萄糖敏感型胰島素衍生物
TWI792596B (zh) 新穎脂肪酸及其於共軛至生物分子之用途
RU2164520C2 (ru) Производное инсулина, растворимая пролонгированная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способ пролонгирования гипогликемического действия при лечении диабета
JP7432361B2 (ja) ヒトインスリンまたはそのアナログのアシル化誘導体
US20140162943A1 (en) N-terminus conformationally constrained glp-1 receptor agonist compounds
KR20050083713A (ko) 안정화된 엑센딘-4 화합물
RU2598273C2 (ru) Производные инсулина, содержащие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е дисульфидные связи
BRPI0607248A2 (pt) conjugado de um polipeptìdeo e um oligossacarìdeo,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uso do conjugado, e, processo para a preparação de um conjugado
JP2001521004A (ja) 脂肪酸−アシル化インスリン類似体
JP2021502372A (ja) グルコース感受性アルブミン結合誘導体
KR20210102345A (ko) 펩티드 결합제
KR20120129875A (ko) 염소화 아미노산을 갖는 인슐린 유사체
WO2021093883A1 (zh) 双受体重激动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WO2013086786A1 (zh) 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化合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124739A (zh) 一种新胰高血糖素样肽类似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985425B (zh) 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exendin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07070563A2 (en) Stable solid forms of enterostatin
WO2017075583A2 (en) Oxyntomodulin analog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07298708A (zh) 一种带有醚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其应用
RU2808687C2 (ru) Связывающее вещество для пептидов
WO2019037393A1 (zh) 一种对glp-1受体具有高亲和性的多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R3061023A1 (fr) Compositions sous forme d&#39;une solution aqueuse injectable comprenant de l&#39;amyline, un agoniste au recepteur de l&#39;amyline ou un analogue d&#39;amyline et un co-polyaminoacide
WO2023144240A1 (en) Glucose sensitive insulin derivatives and uses thereof
KR20220112817A (ko) 설폰아미드 및 폴리펩티드의 콘주게이트를 형성하는 방법
FR3074680A1 (fr) Compositions sous forme d&#39;une solution aqueuse injectable comprenant de l&#39;amyline, un agoniste au recepteur de l&#39;amyline ou un analogue d&#39;amyline et un co-polyaminoac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