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2711B - 梭口機及具有此梭口機之編織機 - Google Patents

梭口機及具有此梭口機之編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2711B
TWI712711B TW105134926A TW105134926A TWI712711B TW I712711 B TWI712711 B TW I712711B TW 105134926 A TW105134926 A TW 105134926A TW 105134926 A TW105134926 A TW 105134926A TW I712711 B TWI712711 B TW I7127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nt
machine
duct
pump
sh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4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3252A (zh
Inventor
約瑟夫 希塔丁尼
大衛 波諾
Original Assignee
法商史陶比爾法萬舉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法商史陶比爾法萬舉公司 filed Critical 法商史陶比爾法萬舉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3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3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7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03Devices for lubricating machine par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 Loom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此梭口機(2)包括一潤滑系統,該潤滑系統包括一潤滑劑迴路(C2)及用於使該潤滑劑循環之一泵(72),該泵(72)包括配備有一抽吸通道(78)及一潤滑劑排放通道(80)之一泵主體(74),該抽吸通道(78)連接至該潤滑劑迴路之一初級導管(178),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連接至形成於框架(6)中的該潤滑劑迴路之一次級導管(138)。該抽吸通道(78)與形成於該框架中之該初級導管(178)面對面且通往至該初級導管(178)上,且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與該次級導管(138)面對面且通往至該次級導管(138)上。

Description

梭口機及具有此梭口機之編織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編織機之梭口機(舉例而言,係旋轉凸輪或多臂機類型之梭口機)以及具有此一梭口機之一編織機。
在編織領域中,具有圍繞一共同軸件旋轉安裝之一輸出桿群組之梭口機的使用係眾所周知的。每一輸出桿經由一桿總成而連接至編織機之一綜片框架且連接當前被指定為一「繪圖系統」之若干桿體。每一輸出桿圍繞共同軸件之一縱軸線之交替擺動會驅動與相關輸出桿連接之綜片框架垂直擺動地移動。因此,此等擺動賦予待製作之一織物之經線一移動,使得根據綜片框架之擺動及由一框架綜片所攜載之紗線之相對位置來定義織物之一圖案。
編織機之馬達轉矩傳輸至該機器之不同軸件及輸出桿會引起金屬零件摩擦且導致該機器之顯著熱量損耗。
考慮到此等機器愈來愈高之操作速度,自EP-A-0 140 800可知在輸出桿與共同軸件以及軸向鄰接部之間、在兩個毗鄰桿之間使用滾針軸承。此等機械元件之活性潤滑以及其冷卻對於隨時間維護機器之適當操作而言起一決定性作用。潤滑減小移動機械部件之摩擦,消除由摩擦產生之熱量且 捕獲在機器中產生之接觸區域之金屬顆粒以及可能碎屑。潤滑進一步減小操作雜訊且保護路徑免於氧化及腐蝕。
支撐輸出桿之共同軸件係尤其應在起動後旋即以及在機器之操作期間被供以潤滑劑之一至關重要區域。特定已知機器包含潤滑系統,該潤滑系統包含水力泵及用於朝向軸件輸送液體潤滑劑之管道。然而,此種解決方案具有需應用被添加至機器之框架上之組件(尤其係管道)之缺點,該等組件之定位並不始終有保證。該等撓性管道經受洩露及安裝問題。此外,機器之安裝由於待形成之管道連接而變得相對複雜。
特定機器(諸如具有凸輪之機構)裝納於編織機下邊之一經減小空間中,此干擾維護操作,在機器冗餘地配備有撓性管道時尤其如此。最後,當機器必須經構形以用於一給定編織機時該機器缺少適應性。
IT-B-1251843闡述一旋轉多臂機,其包含用於汲取含有在該多臂機之一框架之底部處之潤滑油的一泵。該泵包括一固定彎曲導引裝置與複數個腔,其等用於捕獲油以便經由橫穿框架(固定元件安裝於其上)之一第一板之一孔口向機器之一驅動軸件供應油。該油由在附近旋轉之一平滑輪導入該固定導引裝置內並在該導引裝置內運動。該迴路包含直接連接至該泵之主體之一排放孔口的一過濾導管以及形成於多臂機之一軸件中且直接連接至泵主體之一抽吸孔口、用於分配潤滑劑之一導管。該過濾導管及該分配導管經定位於機器之框架之第一板與一第二板之間。此多臂機具有平滑輪沈浸於來自框架之底部之油中且因此佔用較大空間之缺陷。此外,無法潤滑桿之軸件。此外,過濾器之維護需要將整個機器分解至該機器安裝於框架之兩個板之間的程度。
因此,本發明旨在藉由提出特別可靠、緊湊且易維護之一新穎梭口機而找到對前文中提及之先前技術之缺陷的一補救辦法。
本發明之標的物係一種用於一編織機之梭口機,該梭口機包括擺動輸出桿,該等擺動輸出桿經安裝以便可圍繞屬於該機器且安裝於該機器之一框架上之一共同軸件旋轉移動,該梭口機包括一潤滑系統,該潤滑系統包括一潤滑劑迴路、用於使該潤滑劑在該潤滑劑迴路內循環之一泵,此泵包括一泵主體及位於該泵主體中之至少一個可移動泵送部件,該泵主體配備有用於抽吸潤滑劑之一通道及用於排放潤滑劑之一通道,該排放通道連接至該潤滑劑迴路之一次級導管,該次級導管形成於該框架中。該潤滑系統亦包括用於將潤滑劑分配至該機器之至少一個待潤滑部件之一部件,該分配部件連接至該潤滑劑迴路之次級導管。根據本發明,用於抽吸潤滑劑之通道連接至該潤滑劑迴路之一初級導管,該初級導管形成於該框架中。根據本發明,該抽吸通道與該初級導管面對面且通往至該初級導管上並且該排放通道與該次級導管面對面且通往至該次級導管上。
藉助本發明,該泵主體經由該框架直接連接至該潤滑劑迴路,此避免撓性管道之實施,限制洩露危險,促進該機器之維護及製造。此外,因無此等撓性管道,機器之緊湊性有所改良。
根據個別地或作為一組合被看待的本發明之其他有利特徵:-該分配部件由該共同軸件形成,該共同軸件包括:一分配導管,其形成於該共同軸件內部同時由該共同軸件之一管狀壁定界,擺動桿安裝於該管狀壁上;及分配孔口,其橫穿該管狀壁以便使該分配導管與該共同軸件之外部連通;-該框架包括一第一板,該共同軸件支撐於該第一板上,該潤滑劑迴 路包括形成於該第一板中之一供應導管,該供應導管透過該次級導管被供以潤滑劑,該潤滑劑迴路包括由該供應導管供應且與用於供應該共同軸件且對該潤滑劑分配導管進行供應之一導管面對面放置之一孔口;-該框架包括一第二板,該共同軸件支撐於該第二板上,該潤滑系統包括用於偵測該潤滑劑迴路中潤滑劑之存在之一探針,該偵測探針安裝於該第二板上,該潤滑劑迴路包括形成於該第二板內部且流體式連接至該偵測探針之一探針導管,該探針導管包括能夠與該共同軸件之一輸出導管面對面放置之一孔口,該輸出導管由潤滑劑分配導管供應且將潤滑劑供應至該探針導管;-該共同軸件經安裝以便可相對於該框架在一編織位置與一校平位置之間移動,在該編織位置中該輸出導管與該探針導管係彼此面向、接觸且流體式連接的,在該校平位置中該輸出導管與該探針導管係彼此遠離的;-該機器進一步包括用於過濾該潤滑劑迴路之該潤滑劑之一系統,該過濾系統包括:一上游過濾部件,其在該潤滑劑迴路之該潤滑劑通行至該抽吸通道中之前過濾該潤滑劑;及/或一下游過濾部件,其在該潤滑劑迴路之該潤滑劑通行至該排放通道中之後過濾該潤滑劑;-該機器包括一輸入軸件,該輸入軸件驅動該等擺動桿運動且驅動該泵操作以便使該潤滑劑在該潤滑劑迴路中並穿過該泵在該初級導管與該次級導管之間循環;-該輸入軸件正中橫穿該泵主體;-該泵包括可根據兩個相異定向固定至該泵主體之反向構件,該兩個定向包含:其中當該輸入軸件沿著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泵將該潤滑劑自該抽吸通道驅動遠至該排放通道之一第一定向;及其中當該輸入軸件沿 與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之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泵將該潤滑劑自該抽吸通道驅動遠至該排放通道之一第二定向;-該泵係為次擺線類型且包括驅動該潤滑劑穿過該泵之互補泵送部件;-該等反向構件包括經添加至該泵主體上之一蓋子,該等互補泵部件包含一內部轉子及一外部轉子,該外部轉子旋轉地安裝於該蓋子上且該內部轉子經安裝以便固定至該機器之該軸件,該蓋子經設計以便根據至少兩個相異定向而圍繞該內部轉子安裝於該泵主體上,從而相對於該內部轉子而界定該外部轉子之兩個相異位置,其中該外部轉子相對於該內部轉子係離軸的;-該潤滑劑迴路包括導管之一第一連續總成,該等導管形成於該框架中、用於將該潤滑劑自該排放通道輸送遠至該分配部件之一潤滑劑供應導管;-該潤滑劑迴路包括導管之一第二連續總成,該等導管形成於該框架中、用於將該潤滑劑自用於過濾在該潤滑劑迴路中循環之該潤滑劑之一系統輸送遠至該抽吸通道;且-該抽吸通道與該初級導管重合,該排放通道與該次級導管重合,該泵主體與該框架係呈單件式。
本發明之標的物亦係一種包括如本文中先前所定義之一梭口機之編織機,該梭口機形成一旋轉多臂機或一凸輪機構。
2:梭口機
4:輸入軸件
6:框架
8:驅動軸件
10:驅動輪
11:接納輪
12:共同軸件
14:底部
16:擺動桿
18:鄰接部
20:凸輪
22:滾輪
24:延伸部
26:第一板
28:第二板
30:第一部分
32:第二部分
34:第一端
36:中間區段
38:凹部
40:底部
42:邊緣
44:凹部
46:底部
48:邊緣
50:軸承
51:端
52:軸承
54:第三板
56:周邊壁
58:軸承
60:側
62:側
64:軸承
66:第一部分
68:第二部分
70:第三部分
72:泵
74:泵主體
76:圓形孔口
78:抽吸通道
80:潤滑劑排放通道
82:內面
84:抽吸口
86:排放口
88:抽吸導管
90:排放導管
92:下部抽吸孔隙
94:下部排放孔隙
96:下部面
98:內部轉子
100:外部轉子
102:中心孔口
104:平坦部
106:平坦部
108:外部齒
110:內部齒
112:中心孔口
114:圓形周邊表面
116:蓋子
117:內部腔/腔
118:圓形孔口
119:周邊壁
120:密封墊圈
122:潤滑劑分配導管
124:管狀壁
126:潤滑劑分配孔口
128:第一上游端
130:供應導管
132:第二下游端
134:輸出導管
136:轉移導管
136A:孔口
138:次級導管
140:供應導管
142:第一部分
144:第二部分
146:第三部分
148:偵測探針
150:探針導管
152:輔助導管
152A:孔洞
154:浮標
156:槽
158:感測器
160:凹穴
162:上游過濾部件
164:鞘殼
166:導管
168:永久磁體
170:上部端
171:下部端
172:插塞
174:管狀過濾器
176:內部隔室
178:初級導管
180:水平部分
182:第二部分
C2:潤滑劑迴路
I-I:線
IV-IV:切割線
P26:平面
P28:平面
P54:平面
P74:平面
V:框架
VI-VI:線
VIII-VIII:線
X4:軸線/中軸線
X8:軸線
X12:軸線
X22:軸線
X38:軸線
X44:中軸線/軸線
X117:軸線
X162:軸線
在閱讀僅作為一非限制性且非窮盡性實例給出並參考圖式所做的以下說明之後,將旋即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其中: -圖1及圖2係根據數個切割線且根據兩個不同角度切割的根據本發明之一梭口機之透視圖;-圖3係圖1及圖2之機器之一俯視圖,其中圖1及圖2之切割平面係藉由線I-I圖解說明;-圖4係沿著圖3之切割線IV-IV截取之一截面;-圖5係在一較大比例下圖4之框架V之一詳細視圖;-圖6係沿著圖3之線VI-VI截取之一截面;-圖7係屬於圖1至圖6之機器之一板之一部分透視圖;-圖8及圖9係沿著圖3之線VIII-VIII截取之截面,該機器係根據兩個不同構形來圖解說明;且-圖10係屬於圖1至圖9之機器且係此機器之框架之一部分之一泵的一分解圖。
圖1及圖2之梭口機2經提供以便將其整合至一編織機中且梭口機2係凸輪機構類型。梭口機2包括一輸入軸件4,輸入軸件4定義一軸線X4、意欲受一編織機(未展示)之驅動構件驅動而圍繞軸線X4旋轉。輸入軸件4由梭口機2之一框架6支撐。梭口機2亦包括僅在圖3中可見之一驅動軸件8。驅動軸件8亦由框架6支撐且受輸入軸件4驅動而圍繞其自身軸線X8且相對於框架6旋轉。輸入軸件4及驅動軸件8彼此垂直,輸入軸件4包括錐形小齒輪種類之一驅動輪10、驅動輪10與驅動軸件8之錐形帶齒輪種類之一接納輪11咬合。
梭口機2亦包括一共同軸件12,共同軸件12之特定軸線X12平行於X8軸線。
方便起見,本說明根據圖4定向,術語「高」及「上部」指圖4之定向上定向之一軸向方向,術語「低」及「下部」指定一相反方向。
框架6以一槽形狀形成一下部支撐且在此情形中包括一底部14及自底部14之外形向上突出之一周邊壁56。梭口機2亦包括一外罩(未展示),該外罩可拆卸地安裝於框架6之周邊壁56上以便自頂部封閉框架6。以此方式,輸入軸件4、驅動軸件8及共同軸件12包含於底部14與外罩(未展示)之間,此界定梭口機2之一內空間。下文所闡述的梭口機2之一潤滑系統使油類潤滑劑在此內空間內運動。因此,框架6接納填充梭口機2之內空間之至少一部分的特定量潤滑劑。
梭口機2亦包括亦稱為「輸出桿」之擺動桿16,擺動桿16圍繞軸線X12彼此獨立地旋轉安裝於共同軸件12上。因此,共同軸件12形成支撐擺動桿16之一軸件且為此等擺動桿16所共有。為簡化該等圖式,圖解說明一單個擺動桿16,其他桿已省略。舉例而言,梭口機2包括安裝於共同軸件12上且沿著共同軸件12佈置在彼此旁邊之八個擺動桿16。實際上,安裝於共同軸件12上之擺動桿16之數目可取決於編織機類型及待在此織機上編織之織物的圖案而調適,其中梭口機2被整合至該編織機。擺動桿16各自在正交於軸線X12之一平面上延伸且與滾動元件由軸向鄰接部18分離。鄰接部18中之每一者插置於兩個桿之間,惟其中毗連擺動桿16之群組中之兩個側擺動桿16之兩者除外。此外,每一擺動桿16包括橫越外罩(未展示)且延伸至梭口機2外之一延伸部24。延伸部24連接至繪圖系統(未展示)之機械元件以便在該織機上形成梭口。
關於驅動軸件8,其配備有複數個凸輪20(在圖3中可見)以經由旋轉地安裝於擺動桿16上之滾輪22驅動擺動桿16圍繞軸線X12擺動。實際上,每 一擺動桿16包含各自圍繞一軸線X22且相對於相關擺動桿16旋轉之兩個滾輪22。若干軸線X22彼此平行且平行於軸線X12。旋轉輸入軸件4因此驅動擺動桿16運動。
框架6包括一第一板26及一第二板28,共同軸件12經由該兩個板支撐於框架6上。第一板26及第二板28自框架6之底部14突出且遠離彼此而在彼此平行且垂直於軸線X12之各別平面P26及P28中延伸,如圖3中所圖解說明。較佳地,第一板26及第二板28藉助螺絲安裝於底部14上。另一選擇係,第一板26及第二板28中之至少一者或甚至其兩者皆以與底部14相同之材料製作。
共同軸件12之一第一部分30自第一板26延伸遠至第二板28且圖3中可見的共同軸件12之一第二部分32自第二板28沿與第一板26相反之一方向延伸。
共同軸件12之一第一端34被接納,支承抵靠第一板26,共同軸件12之第一部分30自此第一端34開始。第一板26包括用於接納共同軸件12之一凹部38,共同軸件12在凹部38內係經由其第一端34支撐,在圖4、圖6及圖7中可見。凹部38具有一U形,且包括一底部40及自底部40延伸之兩個平行之邊緣42。邊緣42相對於彼此而定位於大於且接近界定在共同軸件12之第一端34處之截面之直徑的一距離處。關於底部40,其具有邊緣42延長之一圓形形狀以便與第一端34之周邊擬合。凹部38延伸至平面P26中且界定與邊緣42等距且平行於邊緣42之一中軸線X38,邊緣42相對於底部14定義之一平面傾斜定位。凹部38沿與中軸線X38平行之一方向張開,經向上引導而與底部40相對。以此方式,共同軸件12可在凹部38中自一低位置(即一所謂的「編織位置」,在該位置中共同軸件12支承抵靠底部40)滑動直至一高 位置(即一所謂的「校平」位置,在該位置中共同軸件12遠離底部40及驅動軸件8且支承抵靠邊緣42中之一者)。
共同軸件12之一中間區段36支承於第二板28上。此中間區段36位於第一部分30與第二部分32之間。類似於第一板26,第二板28包括一凹部44以便接納支承抵靠第二板28的共同軸件12之中間區段36,凹部44具有一底部46及彼此平行且自底部46延伸之邊緣48,如在圖8及圖9中可見。凹部44自身亦具有一U形。邊緣48相對於彼此而定位於大於或接近界定在共同軸件12之中間區段36處之截面之直徑的一距離處。關於底部46,其具有邊緣48延長之一圓形形狀以便與中間區段36之周邊擬合。凹部44延伸至平面P28中且定義與邊緣48等距且平行於邊緣48及軸線X38之一中軸線X44。凹部44沿與中軸線X44平行之一方向張開,經向上引導而與底部46及驅動軸件8相對。以此方式,共同軸件12可在凹部44中自編織位置(在該位置中,共同軸件12緊靠底部46)滑動遠至校平位置(在該位置中,共同軸件12遠離底部46且支承抵靠邊緣48中之一者)。
總之,共同軸件12經安裝以便可相對於框架6在編織位置與校平位置之間移動,同時使其軸線X12平行於軸線X8。在對應於自此等位置中之一者通行至另一者之位置改變期間,共同軸件12圍繞其軸線X12、相對於框架6之定向亦被修改,如下文所詳述。因此梭口機2經設計以在圖8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編織構形(其中共同軸件12位於編織位置中)與圖9中所圖解說明之一校平構形(其中共同軸件12位於一校平位置中)之間移動,共同軸件12在此等兩個相異位置之間的位移由與共同軸件12之第二部分32嚙合之一校平系統(未展示)執行。在該校平構形中,擺動桿16中之每一者之滾輪22遠離凸輪20,使得驅動軸件8與擺動桿16解耦合。在該校平構形中,擺動 桿16因此不再受驅動軸件8驅動,此不同於其中滾輪22支承於驅動軸件8之凸輪20上且受凸輪20驅動之編織構形。
第一板26包括一軸承50且第二板28包括一軸承52,驅動軸件8經由該兩個軸承圍繞其軸線X8可旋轉地安裝於框架6上。接納輪11安裝於驅動軸件8之一端51上,接納輪11沿X4軸線方向在軸承50後面延伸,與軸承52相對。
輸入軸件4圍繞其軸線X4經由一第三板54可旋轉地安裝於框架6上及周邊壁56之一側60上。第三板54在垂直於平面P26及P28之一平面P54中延伸。第三板54自底部14突出且被輸入軸件4橫穿,輸入軸件4經由一軸承58安裝於第三板54上。舉例而言,用螺絲將板54安裝於底部14上,或另一選擇係第三板54以與底部14相同之材料製作。周邊壁56之側60在平行於平面P54之一平面中延伸且位於距平面P54一定距離處。第三板54定位於周邊壁56的側60與一側62之間,側62與側60相對同時平行於側60。輸入軸件4穿過側60而經由一軸承64可旋轉地安裝,軸承64配備有密封構件以避免潤滑劑洩漏出梭口機2之內空間。因此,輸入軸件4包括:一第一部分66,其延伸至梭口機2外而遠至側60;一第二部分68,其在側60與第三板54之間延伸;及一第三部分70,其係一終端部分且自第三板54延伸且驅動輪10安裝並固定於其上。
梭口機2之潤滑系統包括一泵72,泵72使潤滑劑在梭口機2之一潤滑劑迴路C2中循環遠至用於朝向梭口機2之一或數個待潤滑部件(舉例而言,擺動桿16)分配潤滑劑之一部件。然後潤滑劑被傾倒至梭口機2之內空間中以便由泵72再次泵送。
僅在圖10中圖解說明之泵72係一次擺線型水力泵。泵72受輸入軸件4 驅動以使潤滑劑在迴路C2中且在梭口機2中循環。泵72被輸入軸件4之第二部分68正中橫穿過且定位於第三板54與周邊壁56之側60之間。
在此情形中,泵72包括固定至框架6之底部14(舉例而言,藉由以螺絲附接至底部14)之一泵主體74,圖10中顯而易見。泵主體74自底部14突出且係一大體平面形狀以便界定平行於平面P54且正交於軸線X4之一平面P74。輸入軸件4經由主體74之一圓形孔口76橫穿泵主體74,該圓形孔口以正交於平面P74之一軸線為中心。
泵主體74進一步配備有用於抽吸潤滑劑之一抽吸通道78及用於潤滑劑之一潤滑劑排放通道80。抽吸通道78及潤滑劑排放通道80分別通往泵主體74之一內面82處的一抽吸口84及一排放口86。內面82自身在平行於平面P74之一平面中延伸,圓形孔口76在內面82之中心處張開。抽吸口84及排放口86各自具有以X4軸線為中心之一圓弧形狀且彼此相對地定位於圓形孔口76之任一側上。因此潤滑劑排放通道80定位於第一板26及第二板28之側上,而抽吸通道78定位於相對側上。
抽吸通道78及潤滑劑排放通道80亦分別包括一抽吸導管88及一排放導管90。抽吸導管88及排放導管90彼此平行地在平行於平面P74之一平面中延伸。抽吸導管88將抽吸口84連接至泵主體74之一下部抽吸孔隙92。以相同方式,排放導管90將排放口86連接至泵主體74之一下部排放孔隙94。總之,抽吸通道78與抽吸口84、抽吸導管88及下部抽吸孔隙92形成為一體,而潤滑劑排放通道80與排放口86、排放導管90及下部排放孔隙94形成為一體。下部抽吸孔隙92及下部排放孔隙94通往至泵主體74之一下部面96上,當用螺絲將泵主體74附接於底部14上時下部面96與框架6之底部14接觸。
根據未圖解說明之另一替代方案,間隔件種類之一中間零件插置於泵主體74與底部14之間,此中間零件被使下部抽吸孔隙92及下部排放孔隙94朝向底部14延伸之兩個導管橫穿。
泵72亦包括一內部轉子98及一外部轉子100,該兩個轉子形成泵主體74中之可移動泵送部件。內部轉子98附接於輸入軸件4上且被輸入軸件4經由內部轉子98之一中心孔口102橫穿。中心孔口102包括一平坦部(flat)104,平坦部104與輸入軸件4之一平坦部106協作以便相對於另一輸入軸件4而圍繞軸線X4旋轉地固定內部轉子98。內部轉子98抵靠泵主體74之內面82安裝。內部轉子98配備有複數個外部齒108(在此實例中十個外部齒108),該複數個齒圍繞軸線X4分佈於內部轉子98之外部圓周上。外部齒108具有一經修圓輪廓。外部轉子100形成圍繞內部轉子98而抵靠內面82安裝之一齒冠。外部轉子100包括一中心孔口112,外部轉子100之內部齒110朝向中心孔口112之中心突出,內部齒110圍繞外部轉子100之一旋轉軸線X100分佈。在此實例中,外部轉子100包括具有一經修圓輪廓從而大致與外部齒108中之一者適配之十一個內部齒110。實際上,比起內部轉子98,外部轉子100包括至少一個額外齒,使得外部齒108與內部齒110咬合。因此,輸入軸件4經由內部轉子98驅動外部轉子100圍繞軸線X100旋轉。外部轉子100包括以軸線X100為中心之一圓形周邊表面114,經由圓形周邊表面114安裝外部轉子100以便可在泵72之蓋子116上圍繞此軸線X100旋轉。蓋子116自身固定至泵主體74,同時以螺絲優先附接抵靠泵主體74之內面82。蓋子116包括以一軸線X117為中心之一內部腔117,內部腔117具有擁有一圓形截面之一圓片之形狀,軸線X117相對於軸線X4平行且向上離軸。圖10中所圖解說明之內部腔117包括一周邊壁119,周邊壁119用於導引外 部轉子100圍繞軸線X117旋轉,使得軸線X100與X117同軸且相對於由圓形孔口76定義之一軸線X76離軸。軸線X76、X100及X117包含於同一平面中,當泵72安裝於梭口機2中時該平面正交於底部14之平面、正交於平面P74且平行於平面P26及P28。因而在此安裝構形中,軸線X4之高度介於軸線X117與下部面96之間。當將蓋子116安裝於泵主體74上時內部腔117由內面82關閉,使得內部轉子98及外部轉子100被裝納於內面82與蓋子116之間的內部腔117中。
蓋子116進一步包括一圓形孔口118,當蓋子116安裝於泵主體74上時圓形孔口118與泵主體74之圓形孔口76同軸且蓋子116被輸入軸件4經由圓形孔口118貫穿。一密封墊圈120提供於圓形孔口118與輸入軸件4之間以實質上可密封地隔絕內部腔117與泵72。可視情況在圓形孔口76內提供相同種類之一密封墊圈。
內部轉子98與外部轉子100形成泵72之泵送部件。外部齒108與內部齒110共同形成界定潤滑劑之抽吸-排放腔之一環形孔腔,該抽吸-排放腔之容積隨由輸入軸件4控制的內部轉子98及外部轉子100之旋轉而變化,容積之此等改變在通往至某些此等腔中之抽吸口84處產生一抽吸,該抽吸-排放腔之容積隨輸入軸件4之旋轉而增大,且在通往某些此等腔內部之排放口86處產生一排放,該抽吸-排放腔之容積隨輸入軸件4之旋轉而減小。抽吸-排放腔形成於與底部14相對的軸線X4側上且將抽吸口84連接至排放口86。因此,輸入軸件4根據一第一旋轉方向而圍繞其軸線X4之旋轉(一所謂的「直接」旋轉)使得潤滑劑自抽吸通道78被泵送遠至潤滑劑排放通道80。旋轉中之外部齒108及內部齒110參與潤滑劑在抽吸通道78與潤滑劑排放通道80之間的驅動。
較佳地,蓋子116經設計以便根據至少一個第二定向而圍繞內部轉子安裝於泵主體74上(未展示),此與本文中先前所闡述之定向相異。在其第二定向中,蓋子116相對於圖中所圖解說明之第一定向而圍繞軸線X4優先轉動180°(度),使得軸線X117之高度介於X4與底部14之間。在此情形中,抽吸-排放腔形成於軸線X4與底部14之間,同時將抽吸口84連接至排放口86。輸入軸件4根據與直接旋轉之第一方向相反之一第二旋轉方向(一所謂的「間接」旋轉)而圍繞其軸線X4之旋轉使得潤滑劑自抽吸通道78被泵送遠至潤滑劑排放通道80。因此,泵72可取決於泵主體74上之蓋子116之定向而被輕易地調適至輸入軸件4之旋轉方向。因此,蓋子116之兩個定向相對於內部轉子98而界定外部轉子100之兩個相異位置。蓋子116與其腔117形成反向構件,該反向構件可容易經構形以將泵72調適至泵72之抽吸通道78與潤滑劑排放通道80之間的迴路C2,允許調整泵72以便施加潤滑劑之一適當循環方向,亦即朝向待潤滑之部件,而不論驅動泵72之輸入軸件4之旋轉方向如何。
另一選擇係,泵之其他反向構件(諸如,插置於泵主體74與底部14之間、給出反轉抽吸通道78及潤滑劑排放通道80與迴路C2之連接之可能性的間隔件)可經調適以給出潤滑劑在迴路C2內選擇循環方向之可能性。
另一選擇係,作為對一次擺線泵之替代,梭口機2亦可配備有可被輸入軸件4橫穿且圍繞輸入軸件4產生至一環形腔中之一抽吸-排放的任何泵。舉例而言,一單個托板式偏心泵或一齒輪泵可用作上文提及之次擺線泵之一替換。
此外另一選擇係,驅動軸件8可橫穿泵72且可與輸入軸件4(或屬於用於驅動擺動桿16擺動之構件之任何其他軸件)交替地驅動泵72。
作為一非限制性實例,當輸入軸件4之旋轉速度係900rpm(轉/分鐘)時,泵72經設計以使潤滑劑在梭口機2之迴路C2中以6 l/m(公升/分鐘)之一流動速率循環。
此外,一潤滑劑分配導管122形成於共同軸件12內部且與軸線X12同軸地延伸,如此在圖1及圖2中顯而易見。一管狀壁124(其截面具有擁有一圓形截面之一環形形狀,其屬於共同軸件12)周邊地為潤滑劑分配導管122定界且與軸線X12同軸。因此,管狀壁124有利地形成潤滑劑分配導管122之壁,且為一內空間(潤滑劑意欲在其中循環)定界。因此,共同軸件12係一中空管狀軸件,潤滑劑在該軸件內循環。擺動桿16實際上圍繞管狀壁124(舉例而言)經由具有滾輪(其未圖解說明)之滾輪軸承而安裝於管狀壁124上。潤滑劑分配孔口126係沿著上面安裝有擺動桿16的共同軸件12之第一部分30穿過管狀壁124而形成。因此,潤滑劑分配導管122與共同軸件12之外部連通,使得擺動桿16在擺動時由自潤滑劑分配導管122經由潤滑劑分配孔口126逸出之潤滑劑潤滑。實際上,潤滑劑分配孔口126將潤滑劑分配至共同軸件之外部上之摩擦零件,分配至軸鄰接部18以及滾輪軸承(未展示,擺動桿16經由該滾輪軸承安裝於共同軸件12上)。因此,共同軸件12兼具用於支撐擺動桿16之一共同軸件之功能及潤滑系統之一分配部件之功能。
潤滑劑分配導管122在位於第一板26之平面P26附近之一第一上游端128與位於第二板28之平面P28附近之一第二下游端132之間延伸。自第一上游端128,共同軸件12包括相對於軸線X12徑向延伸同時使潤滑劑分配導管122延伸之一供應導管130,供應導管130僅通往至共同軸件12之第一端34之外部徑向表面中,如在圖1及圖6中可見。因此,潤滑劑至潤滑劑分配 導管122之供應透過供應導管130而相對於軸線X12來徑向地執行。一輸出導管134相對於軸線X12在第二下游端132處徑向延長潤滑劑分配導管122。輸出導管134沿著平行於供應導管130之方向的一方向延伸並通往至共同軸件12之中間區段36之外部徑向表面上,如在圖8及圖9中可見。因此,潤滑劑意欲在潤滑劑分配導管122中自供應導管130循環遠至潤滑劑分配孔口126及輸出導管134。
當共同軸件12位於編織位置中時,供應導管130以與形成於第一板26中之一轉移導管136面對面且接觸(優先地,一防洩漏接觸)方式放置。在此情形中,轉移導管136通往至凹部38之底部40之表面中且與軸線X38同軸。在圖7中可見,形成轉移導管136之開口之一孔口136A位於底部40上。因此,在該編織位置中,屬於潤滑劑迴路C2之轉移導管136透過供應導管130將潤滑劑提供至潤滑劑分配導管122。在校平位置中,轉移導管136與供應導管130之間的接觸中斷至共同軸件12遠離底部40之程度。有利地,在校平位置中,輸入軸件4及驅動軸件8之旋轉中斷,使得泵72停止。
此外,泵72且特定而言潤滑劑排放通道80之排放導管90連接至潤滑劑迴路C2之一次級導管138。此次級導管138形成於框架6之底部14中且將次級導管138之一第一部分142連接至形成於第一板26中之一供應導管140,供應導管140自身連接至供應導管130以透過第一板之轉移導管136供應共同軸件12。次級導管138、供應導管140與轉移導管136藉此形成導管之一第一連續總成,該等導管形成於框架6中、用於將潤滑劑自泵72之潤滑劑排放通道80輸送遠至分配部件之供應導管130。
在此情形中,次級導管138包括第一部分142,第一部分142通往至底部14之表面中以便當泵72安裝於框架6上時與排放導管90之下部排放孔隙 94面對面且接觸(優先地,一防洩漏接觸)。應理解,下部排放孔隙94直接通往至次級導管138之第一部分142中而無任何中間連接構件。此第一部分142與排放導管90同軸,使得潤滑劑自排放導管90循環遠至次級導管138之第一部分142。次級導管138包括一第二部分144,其係中間部且其以垂直於第一部分142之方式將第一部分142延長至底部14之平面中。第二部分144自泵72之底部延伸遠至第一板26下面。次級導管138最後包括一第三部分146,其以垂直於第二部分144且平行於第一部分142之方式將第二部分144朝向梭口機2之外罩延長。第三部分146延伸於底部14內,使得當將第一板26組裝於底部14上時,第三部分146以與第一板26之供應導管140之輸入孔口面對面且(優先地)防洩漏接觸方式而通往至底部14之表面中。次級導管138因此形成一U,如此在圖1及圖2中可見。
供應導管140實質上係直線的且在平面P26中以垂直於轉移導管136之方式延伸。在圖2中,鑒於透視角度,係轉移導管136及供應導管140所在之處的第一板26之切割部分不可見。
應理解,將泵72安裝於框架6上及將第一板26安裝於底部14上會使泵72之潤滑劑排放通道80與供應導管140連通。因此,泵72將潤滑劑排放遠至供應導管130及潤滑劑分配導管122並自供應導管130及潤滑劑分配導管122排放至潤滑劑分配孔口126而朝向擺動桿16去。
提供一偵測探針148(在圖8及圖9中顯而易見)以用於偵測迴路C2中潤滑劑之存在。偵測探針148安裝於第二板28上之頂部處,以便被放置於迴路C2中分配部件之潤滑劑分配孔口126之下游。潤滑劑迴路C2包括形成於平面P28中之第二板28內且連接至偵測探針148之一探針導管150。探針導管150形成(舉例而言)直線或彎曲之一導管總成,該導管總成流體式 (fluidically)連接至迴路C2。優先地,探針導管150形成直線導管之一連續部,在該等直線導管當中包含迴路C2之一輔助導管152,當共同軸件12位於編織位置中時,輔助導管152係以與輸出導管134面對面且接觸方式放置。共同軸件12之輸出導管134透過輔助導管152連接至探針導管150。輸出導管134在共同軸件12位於編織位置中時較佳地與軸線X44同軸且通往至凹部44之底部46之表面中。一孔洞152A在輔助導管152處形成探針導管150之開口。因此,在編織位置中,屬於潤滑劑迴路C2且由共同軸件12之潤滑劑分配導管122供應之輸出導管134將潤滑劑透過輔助導管152供應至探針導管150。設定共同軸件12之校平位置使輸出導管134與探針導管150遠離彼此移動,如圖9中可見。如圖9中可見,在校平位置中,輸出導管134及(因此)供應導管130向上傾斜地定向。實際上,共同軸件12不僅沿著軸線X38及X44在編織位置與校平位置之間移動,而且相對於框架6以包括在0與90°之間的一角度而圍繞其軸線X12樞轉。在校平位置中,泵72停止。
偵測探針148包括浸沒於形成於第二板28中之一槽156中之一浮標154。浮標154經安裝以便可以垂直平移方式移動於偵測探針148之一感測器158上。此感測器158能夠在貯存器中之油位準低於一預定臨限值時(即在浮標154在朝向槽156之底部之一預定位置中的一情況中)將一警報信號發送至梭口機2之一控制單元。探針導管150將偵測探針148之槽156連接至輔助導管152。
潤滑系統亦包括位於框架6中用於收集潤滑劑之一凹穴160。潤滑劑進入至收集凹穴160中係在泵72之抽吸動作下,使得潤滑劑被抽吸至凹穴160中。凹穴160形成於底部14中,較佳地位於梭口機2之最低點處,使得可收集含有於框架6中之所有潤滑劑。
梭口機2包括用於過濾迴路之潤滑劑之一系統,該系統包含至少一個上游過濾部件162,上游過濾部件162被添加至框架6上以便能夠對其進行維護或容易替換。在此情形中,上游過濾部件162呈沿著一軸線X162之一大體伸長形狀且裝納於框架6之一鞘殼164中,鞘殼164根據與軸線X162同軸之一傾斜軸線自底部14隆起。較佳地,將上游過濾部件162透過鞘殼164之下部端171旋擰至鞘殼164中,使得上游過濾部件162之一上部端170可自框架6之外部接入,同時橫穿框架6之周邊壁56之側62。下部端171朝向底部14定向且上部端170在沿著軸線X162之一相反方向上。用於保護上游過濾部件162之一插塞172與軸線X162同軸地旋擰至上部端170處之鞘殼164上。
上游過濾部件162界定與軸線X162同軸之一導管166,導管166自收集凹穴160延伸遠至鄰近上游過濾部件162之一永久磁體168之一高端,永久磁體168自身位於上部端170處、插塞172下邊。永久磁體168收集可能的金屬碎屑及含有於潤滑劑中之銼屑。上游過濾部件162進一步包括一管狀過濾器174或濾網,管狀過濾器174圍繞導管166定位,且意欲透過管狀過濾器174、藉由使潤滑劑相對於軸線X162而沿向下定向之一軸向方向循環遠至定位於收集凹穴160上邊的迴路之一內部隔室176來過濾該潤滑劑。內部隔室176延伸於管狀過濾器174之圓周與高度範圍之一部分上方,使得潤滑劑自此管狀過濾器174徑向地被提取以便將潤滑劑傾倒至內部隔室176中。較佳地,收集凹穴160與內部隔室176以與底部14相同之材料製作。另一選擇係,其等可形成經添加至底部14上之元件。內部隔室176因此在來自泵72之抽吸動作下在潤滑劑於上游過濾部件162中被過濾之後接納該潤滑劑。上游過濾部件162在迴路C2之潤滑劑通行至泵之抽吸通道78中之前將其過 濾。
另一選擇係,梭口機2包括在迴路之潤滑劑通行至潤滑劑排放通道80中之後將其過濾之一下游過濾部件。因而此一下游過濾部件連接至泵72與潤滑劑分配導管122之間的迴路C2,亦即(舉例而言)串聯於次級導管138上。在此情形中,上游過濾部件162係選用的。
最後,迴路C2包括將內部隔室176連接至泵72之抽吸通道78之一初級導管178。初級導管178形成於框架6之底部14中且包括沿著平行於軸線X4之一軸線自內部隔室176延伸之一第一實質上水平部分180。初級導管178包括一第二部分182,第二部分182通往至底部14之表面中以便當泵安裝於底部14上時與泵72之抽吸導管88之下部抽吸孔隙92面對面且(優先地)防洩漏接觸。應理解,下部抽吸孔隙92直接通往至初級導管178之第二部分182中而無任何中間連接構件。因而在此情形中,第二部分182與抽吸導管88同軸使得潤滑劑自第二部分182循環遠至抽吸導管88。初級導管178之水平部分180與第二部分182垂直。
潤滑劑迴路C2因此包括導管之一第二連續總成,該總成形成於框架6中、用於將潤滑劑自用於過濾潤滑劑之一系統輸送遠至泵72之抽吸通道78。特定而言,此第二總成包括內部隔室176及初級導管178。
梭口機2之潤滑劑迴路C2之各種前述導管(舉例而言)具有約6mm(毫米)之一直徑。
總之,按潤滑劑流動次序潤滑劑迴路C2包括:收集凹穴160、鞘殼164、內部隔室176、初級導管178、抽吸通道78、泵72之潤滑劑抽吸-排放腔、潤滑劑排放通道80、次級導管138、供應導管140、轉移導管136、供應導管130、潤滑劑分配導管122、輸出導管134、輔助導管152、探針導管 150及槽156。因此潤滑劑迴路C2形成於框架6、共同軸件12及泵72中,使得框架6之各種元件(諸如,底部14以及第一板26及第二板28)、上游過濾部件162之各種元件、泵72之各種元件及共同軸件12之各種元件連接將潤滑劑迴路C2之所有部分連接在一起。有利地,不必施加撓性導管種類之一額外元件以便形成迴路,此簡化了梭口機2之安裝及維護。藉此定義用於製造梭口機2之一方法,其中藉由模製且然後藉由機械加工來製作底部14、第一板26及第二板28以及泵主體74。梭口機2之製造方法包括用於將泵主體74以及第一板26及第二板28(舉例而言)藉由螺絲附接於底部14上(此形成潤滑劑迴路C2)之步驟。
在本文件中,提及「連接」或「流體式鏈接」或「流體式連接」意指在一經連接迴路構形中存在形成於機器之一個或數個零件中、允許流體在此機器之兩個部件之間或兩個空間之間循環之一通路、一通道或一導管。
舉例而言,藉由機械加工(特定而言,藉由鑽孔)製作框架6之特定導管及泵72之特定導管,尤其是形成有直線部分之導管,諸如初級導管178、供應導管140、轉移導管136、輔助導管152、探針導管150、抽吸導管88或排放導管90。舉例而言,藉由碾磨泵主體74來製作抽吸口84及排放導管90,泵主體74之胚料預先藉由模製產生。可在用於模製框架6之相關零件之一步驟期間藉助引入至相關零件之模製件(特定而言用於形成底部14之模製件)中之凹入金屬芯或插入件來製作其他導管,諸如次級導管138。
視情況,潤滑劑迴路C2包括用於潤滑驅動輪10與接納輪11之咬合之潤滑劑導管(未展示)。
視情況,提供密封墊圈以藉由梭口機2之潤滑劑迴路C2之兩個元件之間的接觸而使連接防洩漏。舉例而言,下部排放孔隙94及下部抽吸孔隙92 中之每一者配備有一接納埋頭孔或一平坦接頭,該接納埋頭孔形成於下部面96之表面處、用於O型環墊圈種類之一密封墊圈,未圖解說明。
本文中先前所闡述之梭口機2係凸輪機構類型。作為一替代方案,可將潤滑系統整合於旋轉多臂型之一梭口機上,其中實質上,以配備有偏心致動元件之一主軸件來替換具有凸輪20之驅動軸件8,該主軸件屬於用於驅動安裝於平行於該主軸件之一共同軸件上之擺動桿16之驅動單元,該致動元件以連接桿體連接至擺動桿16。
在此旋轉多臂機中,用於分配潤滑劑之部件以與框架相同之材料製作或被添加至框架上。分配部件流體式連接至泵之排放通道,且能夠對形成於框架及附加板中之至少一個潤滑劑導管進行供應,且通往至經設計以便運動之機器之待潤滑部件。此等待潤滑部件係(舉例而言)錐形咬合驅動部件、主軸件之一調變器、上面安裝有輸出桿之共同軸件、輸出桿之摩擦區域或需要一潤滑劑供應之任何其他機械鏈路。
根據另一替代方案,可將潤滑系統整合至具有凸輪之機械種類之一梭口機,梭口機之共同軸件由偏心元件校平,如在FR-A-2 868 090中所闡述之實例中。
根據未展示之另一替代方案,第一板26在軸件之端部處且相對於軸線X12軸向地流體式連接至共同軸件12之潤滑劑分配導管122,使得在機器之編織位置中,轉移導管136透過面向潤滑劑分配導管122放置之一孔口來同軸地供應共同軸件12之潤滑劑分配導管122。
根據另一替代方案,第二板28在一軸件之端部處且相對於軸線X12軸向地流體式連接至共同軸件12之潤滑劑分配導管122,使得在機器之編織位置中,潤滑劑分配導管122透過分配導管之軸線中之一孔口來同軸地供應 輔助導管152。
另一選擇係,經添加至第一板26及第二28板之中間零件可分別將轉移導管136及輔助導管152流體式連接至共同軸件12之潤滑劑分配導管122。
另一選擇係,以與底部14相同之材料製作泵主體74,使得將泵主體74整合至框架6。根據此替代方案,泵主體之抽吸通道78與初級導管178之第二部分182重合。此外,潤滑劑排放通道80與次級導管138之第一部分142重合。
不論本發明之梭口機2是一多臂機還是一凸輪機構或任何其他梭口機類型,有利地,未展示之抽吸及排放導管形成於框架6中以用於將潤滑劑迴路C2連接至用於冷卻經添加至機器之潤滑劑之一系統。
上文中所闡述之各種實施例及替代方案可經組合以用於形成新穎實施例。
2:梭口機
4:輸入軸件
6:框架
10:驅動輪
12:共同軸件
14:底部
16:擺動桿/桿/側桿/相關桿
26:第一板
28:第二板
30:第一部分
34:第一端
50:軸承
52:軸承
54:第三板
56:周邊壁
58:軸承
62:側
72:泵
74:泵主體
78:抽吸通道/通道
80:潤滑劑排放通道
88:抽吸導管
90:排放導管
92:下部抽吸孔隙
94:下部排放孔隙
122:潤滑劑分配導管
124:管狀壁
126:潤滑劑分配孔口
128:第一上游端
130:供應導管
132:第二下游端
136:轉移導管
138:次級導管
140:供應導管
142:第一部分
144:第二部分
146:第三部分
148:偵測探針
160:凹穴
162:上游過濾部件
164:鞘殼
166:導管
168:永久磁體
170:上部端
171:下部端
172:插塞
174:管狀過濾器
176:內部隔室
178:初級導管
180:水平部分
182:第二部分
C2:潤滑劑迴路/迴路
X4:軸線/中軸線
X8:軸線
X12:軸線
X162:軸線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一編織機之梭口機(2),該梭口機包括輸出擺動桿(16),該等輸出擺動桿(16)經安裝以便可圍繞屬於該梭口機且安裝於該梭口機之一框架(6)上之一共同軸件(12)以旋轉方式移動,該梭口機包括一潤滑系統,該潤滑系統包括:一潤滑劑迴路(C2),一泵(72),其用於使該潤滑劑在該潤滑劑迴路內循環,此泵包括一泵主體(74)及可在該泵主體中移動之至少一個泵送部件(98、100),該泵主體配備有用於潤滑劑抽吸之一抽吸通道(78)及一潤滑劑排放通道(80),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連接至潤滑劑迴路之一次級導管(138),該次級導管形成於該框架中,一分配部件,其用於將該潤滑劑分配至該梭口機(2)之至少一個待潤滑部件(16),該分配部件連接至該潤滑劑迴路之該次級導管,該梭口機(2)之特徵在於,該潤滑劑抽吸通道(78)連接至該潤滑劑迴路之一初級導管(178),該初級導管形成於該框架(6)中,且在於該抽吸通道(78)與該初級導管(178)面對面且通往至該初級導管(178)上並且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與該次級導管(138)面對面且通往至該次級導管(138)上。
  2. 如請求項1之梭口機(2),其中該分配部件由該共同軸件(12)形成,該共同軸件(12)包括:一潤滑劑分配導管(122),其形成於該共同軸件(12)內部同時由該共同軸件之一管狀壁(124)定界,該擺動桿(16)安裝於該管狀壁(124)上,及 潤滑劑分配孔口(126),其橫穿該管狀壁以便使該分配導管與該共同軸件之外部連通。
  3. 如請求項2之梭口機(2),其中該框架(6)包括一第一板(26),該共同軸件(12)支承於該第一板(26)上,該潤滑劑迴路(C2)包括形成於該第一板中之一供應導管(140),該供應導管(140)透過該次級導管(138)被供應潤滑劑,該潤滑劑迴路包括由該供應導管供應且與該共同軸件之一供應導管(130)面對面放置之一孔口(136A),該供應導管(130)向該潤滑劑分配導管(122)供應潤滑劑。
  4. 如請求項2或3中任一項之梭口機(2),其中該框架(6)包括一第二板(28),該共同軸件(12)支承於該第二板(28)上,該潤滑系統包括用於偵測該潤滑劑迴路(C2)中潤滑劑之存在之一偵測探針(148),該偵測探針安裝於該第二板(28)上,該潤滑劑迴路包括形成於該第二板內且流體式連接至該偵測探針之一探針導管(150),該探針導管包括能夠與該共同軸件之一輸出導管(134)面對面放置之一孔洞(152A),該輸出導管(134)由該分配導管供應潤滑劑且向該探針導管供應潤滑劑。
  5. 如請求項4之梭口機(2),其中該共同軸件(12)經安裝以便可相對於該框架(6)在以下兩個位置之間移動:一編織位置,在該編織位置中該輸出導管(134)與該探針導管(150)係彼此面向、接觸且流體式連接的,及一校平位置,在該校平位置中該輸出導管與該探針導管(150)係彼 此遠離的。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梭口機(2),其中該梭口機進一步包括用於過濾該潤滑劑迴路(C2)之該潤滑劑之一系統,該過濾系統包括:一上游過濾部件(162),其在該潤滑劑迴路之該潤滑劑通行至該抽吸通道(78)中之前過濾該潤滑劑,及/或一下游過濾部件,其在該潤滑劑迴路之該潤滑劑通行至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中之後過濾該潤滑劑。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梭口機(2),其中該梭口機包括一輸入軸件(4),該輸入軸件(4)驅動該等擺動桿(16)運動且驅動該泵(72)操作以便使該潤滑劑在該潤滑劑迴路(C2)中並穿過該泵在該初級導管(178)與該次級導管(138)之間循環。
  8. 如請求項7之梭口機(2),其中該輸入軸件(4)正中橫穿過該泵主體(74)。
  9. 如請求項7之梭口機(2),其中該泵(72)包括可根據兩個相異定向固定至該泵主體(74)之反向構件,該兩個定向包含:其中當該輸入軸件(4)根據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泵(72)將該潤滑劑自該抽吸通道(78)驅動遠至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之一第一定向;及其中當該輸入軸件根據與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之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泵(72)將該潤滑劑自該抽吸通道(78)驅動遠至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之一第二定向。
  10. 如請求項9之梭口機(2),其中該泵(72)係為次擺線類型且包括驅動該潤滑劑穿過該泵之互補泵送部件。
  11. 如請求項10之梭口機(2),其中該等反向構件包括經添加至該泵主體(74)上之一蓋子(116),其中該等互補泵送部件包含一內部轉子(98)及一外部轉子(100),且其中該外部轉子(100)旋轉地安裝於該蓋子上且該內部轉子(98)安裝並固定至該梭口機(2)之該軸件(4),該蓋子經設計以便根據至少兩個相異定向而圍繞該內部轉子安裝於該泵主體(74)上,從而相對於該內部轉子而界定該外部轉子之兩個相異位置,其中該外部轉子相對於該內部轉子係離軸的。
  12.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梭口機(2),其中該潤滑劑迴路(C2)包括導管(136、138、140)之一第一連續總成,該等導管(136、138、140)形成於框架(6)中、用於將該潤滑劑自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輸送遠至一供應導管(130)同時對該分配部件進行潤滑。
  13.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梭口機(2),其中該潤滑劑迴路(C2)包括導管之一第二連續總成,該等導管形成於該框架(6)中,用於將該潤滑劑自用於過濾在該潤滑劑迴路中循環之該潤滑劑之一系統輸送遠至該抽吸通道(78)。
  1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梭口機,其中該抽吸通道(78)與該初級導管 (178)重合且其中該潤滑劑排放通道(80)與該次級導管(138)重合,該泵主體(74)與該框架(6)係呈單件式。
  15. 一種具有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一梭口機(2)之編織機,其形成一旋轉多臂機或一凸輪機構。
TW105134926A 2015-10-29 2016-10-28 梭口機及具有此梭口機之編織機 TWI712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560366A FR3043098B1 (fr) 2015-10-29 2015-10-29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et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une telle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FR1560366 2015-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3252A TW201723252A (zh) 2017-07-01
TWI712711B true TWI712711B (zh) 2020-12-11

Family

ID=55025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4926A TWI712711B (zh) 2015-10-29 2016-10-28 梭口機及具有此梭口機之編織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162935B1 (zh)
CN (1) CN106894150B (zh)
BR (1) BR102016025227B1 (zh)
FR (1) FR3043098B1 (zh)
PT (1) PT3162935T (zh)
TW (1) TWI712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0118B1 (fr) * 2018-04-16 2020-05-01 Staubli Faverges Ratiere rotative et metier a tisser
FR3088653B1 (fr) 2018-11-21 2020-12-11 Staubli Sa Ets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une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d’un métier à tisser
CN109554812B (zh) * 2018-12-28 2024-04-09 约科布·缪勒机械制造(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梭窄幅织机上的蠕动泵供油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5726A1 (en) * 1991-09-20 1993-04-07 NUOVOPIGNONE INDUSTRIE MECCANICHE E FONDERIA S.p.A. Entrainment pump for viscous fluid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lubricating dobbies and looms
CN2665156Y (zh) * 2003-12-02 2004-12-22 新昌鹤群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多臂机的润滑装置
EP1728903A1 (en) * 2005-05-31 2006-12-06 F.I.R.S.T. S.p.A. Improved lubrication device for bearings of leverages actuating heald frames in weaving loo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52118B1 (fr) 1983-09-21 1985-11-22 Staubli Sa Ets Perfectionnements aux ensembles de leviers de tirage montes sur les ratieres et autres mecaniques pour la formation de la foule sur les machines a tisser
JPH0949147A (ja) * 1995-08-08 1997-02-18 Tsudakoma Corp レピアバンドへの潤滑剤供給装置
DE10312118A1 (de) * 2003-03-17 2004-09-30 Picanol N.V. Schaftantrieb für eine Webmaschine
FR2868090B1 (fr) 2004-03-29 2006-05-26 Staubli Faverges Sca Dispositif de nivelage, mecanique d'armure a came incorporant un tel dispositif et metier a tisser d'une telle mecanique
JP5423781B2 (ja) * 2011-12-21 2014-02-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の電子開口装置における自動給油装置
JP5812063B2 (ja) * 2013-08-28 2015-11-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の開口装置における給油装置
CN204251828U (zh) * 2014-11-11 2015-04-08 浙江玛雅布业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结构的提花机的润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5726A1 (en) * 1991-09-20 1993-04-07 NUOVOPIGNONE INDUSTRIE MECCANICHE E FONDERIA S.p.A. Entrainment pump for viscous fluid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lubricating dobbies and looms
CN2665156Y (zh) * 2003-12-02 2004-12-22 新昌鹤群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多臂机的润滑装置
EP1728903A1 (en) * 2005-05-31 2006-12-06 F.I.R.S.T. S.p.A. Improved lubrication device for bearings of leverages actuating heald frames in weaving loo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3252A (zh) 2017-07-01
BR102016025227A2 (pt) 2017-05-02
EP3162935B1 (fr) 2018-07-25
FR3043098B1 (fr) 2017-12-22
PT3162935T (pt) 2018-11-12
CN106894150B (zh) 2020-03-06
CN106894150A (zh) 2017-06-27
EP3162935A1 (fr) 2017-05-03
FR3043098A1 (fr) 2017-05-05
BR102016025227B1 (pt)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711B (zh) 梭口機及具有此梭口機之編織機
JP5802172B2 (ja) 無給油式空気圧縮機
CN104047852B (zh) 螺杆压缩机
JP2012163068A (ja) 水噴射式スクリュ圧縮機
KR20200099476A (ko) 건식 섬프를 구비한 냉각 윤활 시스템
JP5763358B2 (ja) 真空ポンプ
US20220047861A1 (en) Gear pump
EP0185265A1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in particular for hose knitting, with continuous cycle lubrication
CN109763975A (zh) 一种用于dct自动变速器的油泵
CN104995437A (zh) 齿轮装置
WO2020203916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1581017B (zh) 缝纫机的供油装置
CN208417497U (zh) 一种内置油泵的新型减速机
JP2002295383A (ja) スクリュ圧縮機
CN221423355U (zh) 一种轴承自动润滑装置
CN220378850U (zh) 一种高速龙门加工中心变速箱以及机床
KR102412059B1 (ko) 유체이송용 정밀펌프
RU2289726C1 (ru) Гидроагрегат
KR200202320Y1 (ko) 스크류압축기
JP2005172019A (ja) 液圧機械式変速装置
JP2019070349A (ja) ギヤポンプユニット
CN112023147A (zh) 一种腹部积液引流装置
JP2017110667A (ja) 軸受装置及び排油口キャップ
RU48600U1 (ru) Гидроагрегат
JPH07116644B2 (ja) 粗紡機における潤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