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7829B - 積層玻璃帶及用於形成積層玻璃帶的設備 - Google Patents

積層玻璃帶及用於形成積層玻璃帶的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7829B
TWI707829B TW105137571A TW105137571A TWI707829B TW I707829 B TWI707829 B TW I707829B TW 105137571 A TW105137571 A TW 105137571A TW 105137571 A TW105137571 A TW 105137571A TW I707829 B TWI707829 B TW I7078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orming body
dam
thickness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7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3927A (zh
Inventor
法蘭克 柯波拉
維拉蒂斯萊夫俄耶維奇 哥雅亭
莫妮卡喬 麥雪斯克
杰賢 余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康寧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康寧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康寧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7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782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2Forming molten glass coated with coloured layers; Forming molten glas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r layers; Forming molten glas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r inse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用於製造積層玻璃帶的設備可包括上部成形主體以及下部成形主體,上部成形主體包括由一對上壩限定的外部成形表面,下部成形主體設置於上部成形主體下游,並包括立用內部間隙與上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間隔的外部成形表面。邊緣引導件可以沿著內部上壩壁設置,並在內部間隙中與下部成形主體間隔。在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表面可以鄰接並連接。具有核心玻璃層與一對包覆玻璃層的成形玻璃帶可以包括內部與外部部分,而在每一部分中的玻璃核心層厚度與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具有基本相等的厚度比。

Description

積層玻璃帶及用於形成積層玻璃帶的設備
本說明書一般係關於積層玻璃帶與用於製成積層玻璃帶的設備,更具體而言,係關於用於減少在玻璃形成設備的成形主體之間流動的熔融玻璃的衰減及/或用於控制整個積層玻璃帶寬度的厚度比的設備。
玻璃形成設備通常用於形成各種玻璃製品,例如積層玻璃製品。該等積層玻璃製品可用於各種應用,包括但不限於例如LCD顯示器、智慧型電話、及類似物的電子裝置中的覆蓋玻璃。可藉由讓熔融玻璃流在一系列成形主體上向下流動,並將熔融玻璃流連接以形成連續的積層玻璃帶,以製造積層玻璃製品。此形成處理可指稱為熔合處理或積層熔合處理。可藉由控制在成形主體流動的熔融玻璃流的組成,以控制玻璃帶的各種性質,例如強度、光學特性、及類似者。
隨著熔融玻璃冷卻及固化,玻璃的性質(例如壓縮應力與張力)係在玻璃帶中固定。儘管該等性質通常係為玻璃組成的函數,但亦可能受到實際形成處理的影響。在形成處理導致在帶的一個部分中產生過度張力的情況下,玻璃帶自發地斷裂或「裂開」的可能性增加。該等裂開係為生產效率低下的顯著來源,並導致產品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可替代的玻璃形成設備,以減輕玻璃帶故障,並藉此改善製造積層玻璃製品的穩定性與效率。
根據一個實施例,用於製成積層玻璃帶的設備可包括:上部成形主體,該上部成形主體包括藉由一對上壩在橫向方向上限定的外部成形表面,該對上壩彼此間隔以定義延伸整個外部成形表面的上壩空間;下部成形主體,設置於上部成形主體的下游並包括外部成形表面,下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藉由內部間隙與上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間隔;以及邊緣引導件,沿著該對上壩的內部上壩壁設置。邊緣引導件的上部可定位於上部成形主體的上壩空間內,邊緣引導件的底部設置於內部間隙中,並與下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間隔。
在另一實施例中,一種用於製成玻璃帶的設備可包括:上部成形主體,該上部成形主體包括藉由一對上壩在橫向方向上限定的外部成形表面,上壩彼此間隔以定義延伸整個上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的上壩空間;以及下部成形主體,設置於上部成形主體的下游,並包括藉由一對下壩在橫向方向上限定的外部成形表面,下壩彼此間隔以定義延伸整個下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的下壩空間。上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可藉由內部間隙與下部成形主體的外部成形表面間隔,而上部成形主體可連接到下部成形主體(例如,在上壩空間及/或下壩空間的外部或橫向外側的成形主體的部分)。
在另一實施例中,玻璃帶包括第一包覆玻璃層、第二包覆玻璃層、及設置於第一包覆玻璃層與第二包覆玻璃層之間的核心玻璃層。玻璃帶包括內部部分與邊緣珠緣,邊緣珠緣沿著內部部分的邊緣在長度方向上延伸,且較內部部分更厚。厚度比係為玻璃核心層的厚度以及第一玻璃包覆層的厚度與第二玻璃包覆層的厚度之總和的比率。在寬度方向上整個玻璃帶的所有點處的厚度比係在寬度方向上整個玻璃帶的平均厚度比的約100%內。
在另一實施例中,包括核心玻璃層與一對包覆玻璃層的玻璃帶可包括內部部分與外部部分。內部部分可包括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與第一玻璃核心層厚度,內部部分依據第一玻璃核心層厚度與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的比率而具有第一厚度比。外部部分可包括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與第二玻璃核心層厚度,外部部分依據第二玻璃核心層厚度與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的比率而具有第二厚度比。第一厚度比可以基本上等於第二厚度比。
在隨後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將闡述本文所述之設備與玻璃帶的額外特徵及優勢,且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根據該描述而部分理解額外特徵及優勢,或藉由實踐本文中(包括隨後的具體實施方式、申請專利範圍、及附隨圖式中)所描述的實施例而瞭解額外特徵及優勢。
應瞭解,上述一般描述與以下詳細描述二者皆描述各種實施例,並且意欲提供用於理解所主張標的物之本質及特性之概述或框架。包括附隨圖式以提供對各種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且附隨圖式併入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圖式說明本文中所述的各種實施例,且與描述一同用於解釋所主張標的物之原理及操作。
現在將詳細地參照玻璃形成設備的實施例,而其實例係圖示於隨附圖式中。只要可能,相同的元件符號將在整個圖式中用於指稱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在實施例中,玻璃形成設備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部件,以減少玻璃包覆層的衰減,提供與玻璃核心層寬度緊密匹配的玻璃包覆層寬度,及/或維持玻璃核心層與組合玻璃包覆層(亦即,玻璃包覆層的總和)的厚度比。將利用隨附圖式的具體參照而進一步詳細描述用於製成積層玻璃帶的玻璃形成設備的各種實施例。
現在參照第1圖,係以橫截面示意性圖示積層玻璃製品100的一個實施例。積層玻璃製品100通常包括玻璃核心層102與一對玻璃包覆層104a、104b。玻璃核心層102通常包括第一表面103a與相對於第一表面103a的第二表面103b。第一玻璃包覆層104a熔合玻璃核心層102的第一表面103a,而第二玻璃包覆層104b熔合玻璃核心層102的第二表面103b。玻璃包覆層104a、104b熔合至玻璃核心層102,而不需額外的非玻璃材料(例如黏著劑、塗佈層、或類似物)設置於玻璃核心層102與玻璃包覆層104a、104b之間。
在積層玻璃製品100的一些實施例中,玻璃核心層102可由第一玻璃組成物形成,第一玻璃組成物具有平均核心熱膨脹係數CTEcore ,而玻璃包覆層104a、104b係由不同的第二玻璃組成物形成,第二玻璃組成物具有平均包覆熱膨脹係數CTEclad 。CTEcore 大於CTEclad ,而導致玻璃包覆層104a、104b不用經過離子交換或熱回火即受壓縮應力(compressively stressed)。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平均熱膨脹係數」或「平均CTE」係指稱給定材料或層在0℃至300℃之間的平均線性熱膨脹係數。舉例而言,可使用ASTM E228「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 Materials With a Push-Rod Dilatometer」或ISO 7991:1987「Glass -- Determination of coefficient of mean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所述的程序決定平均CTE。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玻璃核心層102與玻璃包覆層104a、104b可由具有類似的熱膨脹係數但不同的物理性質的不同玻璃組成物形成。例如但不限於,玻璃核心層102可以較玻璃包覆層104a、104b更難或更容易在特定溶液中溶解。作為另一實例,玻璃核心層102與玻璃包覆層104a、104b可以具有不同的光學特性,例如折射率、或類似物。
此外,儘管第1圖示意性圖示具有三個分離玻璃層的積層玻璃製品100的實施例,但應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積層玻璃製品可由二個分離玻璃層或三個以上的分離玻璃層形成。
現在參考第1圖與第2圖,可藉由熔合積層方法形成第1圖的積層玻璃製品100,例如1979年4月5日提交的標題為「Forming Laminated Sheet Glass」的美國專利4,214,886中描述的方法,以及2013年8月2日提交的標題為「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的國際專利公開號WO2015016935,其各自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
參照第2圖而作為實例,用於形成積層玻璃製品的積層形成設備200包括定位於第二下部成形主體204上方的第一上部成形主體202。亦即,下部成形主體204係定位於上部成形主體202的下游(亦即,在第2圖所示的坐標軸的-z方向)。上部成形主體202包括槽210,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由熔融器(未圖示)饋送至該槽210中。類似地,下部成形主體204包括槽212,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由熔融器(未圖示)饋送至該槽212中。
當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填充槽212時,溢流(overflow)出槽212,且流動於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上。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外部成形表面216、218在根部70匯聚。因此,流動於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上的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在下部成形主體204的根部70重合,藉此形成積層玻璃製品100的玻璃核心層102。
同時,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溢流於上部成形主體202中形成的槽210,且流動於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外部成形表面222、224上。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環繞下部成形主體流動,並接觸在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上流動的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而熔合至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並環繞玻璃核心層102形成玻璃包覆層104a、104b,藉此形成積層玻璃帶12,而可從該積層玻璃帶12分離積層玻璃製品100。
如上所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具有平均熱膨脹係數CTEcore ,CTEcore 大於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平均包覆熱膨脹係數CTEclad 。隨著玻璃核心層102與玻璃包覆層104a、104b冷卻,由於玻璃核心層與玻璃包覆層之間的CTE不匹配,熱膨脹係數的差異造成在玻璃包覆層104a、104b中產生壓縮應力。壓縮應力在不進行離子交換處理或熱回火處理的情況下增加所得到的積層玻璃製品的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所得到的積層玻璃製品可受到離子交換處理及/或熱回火處理,以修改玻璃包覆層的應力。
在沒有本文所述關於各種實施例的校正的情況下,在玻璃形成設備200上流動的熔融玻璃可能受到衰減,更具體地,在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外部成形表面222、224上流動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可能受到衰減。如第2圖所示,上部成形主體202可以與下部成形主體204間隔。隨著熔融玻璃在設置於成形主體之間的內部間隙上從上部成形主體202過渡到下部成形主體,當從上部成形主體202流出的熔融玻璃在寬度方向上向內漸縮或收縮(亦即,衰減)時,發生衰減(亦即,熔融玻璃流的寬度在第2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減少)。衰減係至少部分歸因於成形主體之間的間隔、熔融玻璃相對於成形主體的阻力(或其缺乏)、及熔融玻璃的黏度。衰減傾向於造成來自上部成形主體202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在積層玻璃帶的邊緣附近形成較厚的玻璃層。此加厚部分通常指稱為珠緣或邊緣珠緣。邊緣附近的增加的珠緣厚度可能部分由於CTE不匹配以及部分由於邊緣珠緣的增加的厚度,而在由流動於下部成形主體上的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形成的相鄰玻璃層上施加更大的張力。由於邊緣珠緣的增加的厚度而引起的張力的增加可能造成利用玻璃製造設備形成的積層玻璃帶中的應力的增加,並且可能造成處理不穩定性,以及難以進行刻痕以及從積層玻璃帶將分離積層玻璃製品進行分離。附加或可替代地,此種張力可藉由限制根部處的可允許CTE不匹配及/或黏度不匹配,限制可使用的核心與包覆玻璃組成物的範圍。
具體參照第3圖,根據本文所述及所示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而示意性描繪玻璃形成設備201。如上所述,玻璃形成設備通常包括上部成形主體202與設置在上部成形主體202下游的下部成形主體204。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底部內部部分係藉由內部間隙303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內部部分間隔。在第3圖所示的玻璃形成設備201的實施例中,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底部外部部分係藉由外部間隙300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外部部分間隔,而使得成形主體202、204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亦即,上部成形主體202可相對於下部成形主體204移動)。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上部成形主體202可相對於下部成形主體204傾斜,以輔助控制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從上部成形主體202到下部成形主體204的流動。
上部成形主體202包括外部成形表面222以及限定外部成形表面222的一對上壩302。上壩302形成在寬度方向(亦即,第3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延伸的上壩空間302s。上壩空間302s在上壩302的內部上壩壁302a、302b之間延伸。上壩302(更具體而言,內部上壩壁302a、302b)防止熔融玻璃在玻璃形成設備201的操作期間越過上部成形主體202的橫向邊緣。儘管未圖示,上部成形主體202可進一步包括與外部成形表面222相對的第二外部玻璃成形表面(如上文參照第2圖所述),其可同樣地包括形成壩空間的一對上壩。
下部成形主體204包括外部成形表面218以及限定外部成形表面218的一對下壩304。下壩304形成在寬度方向(亦即,第3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延伸的下壩空間304s。下壩空間304s在下壩304的內部下壩壁304a、304b之間延伸。下壩304(更具體而言,內部下壩壁304a、304b)防止熔融玻璃在玻璃形成設備201的操作期間越過下部成形主體的橫向邊緣。儘管未圖示,下部成形主體204可進一步包括與外部成形表面218相對的第二外部玻璃成形表面(如上文參照第2圖所述),其可同樣地包括形成下壩空間的一對下壩。
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外部成形表面222係藉由內部間隙303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外部成形表面218間隔。疊加圓310a、310b圖示各別邊緣區域,其中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從上部成形主體202向下流動,整個內部間隙303朝向下部成形主體204,並從下部成形主體204流到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
現在參照第4圖,示意性圖示疊加圓310a內的邊緣區域的放大圖。具體而言,第4圖描繪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在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外部成形表面222上流動並整個內部間隙303流向下部成形主體,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未校正流動路徑與所得衰減。如第4圖所示,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向下(亦即,在第4圖所示的坐標軸的-z方向)並沿著內部上壩壁302a流動,內部上壩壁302a引導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並防止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流過上部成形主體202的橫向邊緣。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從外部成形表面222流出,並整個內部間隙303從上部成形主體202流到下部成形主體204,內部間隙的距離與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黏度結合的流動阻力的減少造成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衰減並遠離內部上壩壁302a向內漸縮(亦即,在第4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而導致衰減圖案ATT1 。更具體而言,在沒有進一步校正的情況下,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自由下落到內部間隙303中,並且由於流動阻力的改變、熔滴的距離、及熔融玻璃的相對低的黏度,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遠離內部上壩壁302a向內漸縮,並沿著對角軌跡,直到其到達在下部成形主體204上流動的熔融核心玻璃組成物的頂部表面。如本文所述,此衰減導致在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上形成增厚的邊緣珠緣。
參照第5圖,作為使用玻璃形成設備201形成的積層玻璃帶的實例,且在沒有校正流過內部間隙303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衰減的情況下,積層玻璃帶12包括內部部分14、外部部分15、暴露的核心玻璃頸部部分16、及外部暴露的核心珠緣部分18。如上所述,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包括玻璃核心層102以及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在內部部分14處,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形成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係為玻璃包覆層厚度22a與22b的總和,玻璃包覆層厚度22a與22b基本上可以是相同厚度。厚度比TR1 係為內部部分14的玻璃核心層厚度20與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亦即,玻璃包覆層厚度22a與22b的總和)的比率。在外部部分15處,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形成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係為玻璃包覆層厚度26a與26b的總和,而且大於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厚度比TR2 係為外部部分15的玻璃核心層厚度24與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亦即,玻璃包覆層厚度26a與26b的總和)的比率。在第5圖的實施例中,隨著玻璃核心層102在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之間厚度減少(或變薄),而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在玻璃帶12的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之間的厚度增加時,厚度比TR2 基本上小於厚度比TR1 。因此,玻璃核心層厚度24小於玻璃核心層厚度20,且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大於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而造成厚度比TR1 、TR2 之間的不均勻性。
作為附加實例,形成包覆層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衰減可導致未由包覆玻璃覆蓋的玻璃帶的核心部分中的張力。如第5圖所示,暴露的核心玻璃頸部部分16包括頸部厚度28,而外部暴露的核心珠緣部分18包括核心珠緣厚度30。通常,由於黏度不匹配(例如,當包覆玻璃具有較核心玻璃更高的黏度時),隨著玻璃帶拉伸,包覆玻璃增厚以形成包覆珠緣部分15,而核心玻璃變薄以形成核心玻璃頸部部分16。暴露的核心玻璃頸部部分16與外部暴露的核心珠緣部分18結合,以形成暴露的核心寬度32,而隨著玻璃冷卻,其變薄及延伸部分導致高拉伸應力區域,並可能導致玻璃帶12的斷裂。舉例而言,暴露的核心寬度32可以是25 mm至100 mm,夠大以產生拉伸應力。此種核心寬度可能並非是與外部部分15的厚度相同的數量級(亦即,暴露的核心寬度32基本上大於外部部分15的厚度,外部部分15的厚度可以例如低於約5 mm)。因此,由於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衰減造成的邊緣珠緣的厚度增加,高張力下的暴露的核心層可能導致自發斷裂、尺寸與穩定性問題、以及分離困難。本文所述的玻璃形成設備的實施例可減少形成積層玻璃帶的至少一個層的熔融玻璃的衰減,及/或建立關於玻璃帶的內部與外部的厚度比的均勻性,藉此改善玻璃形成設備的處理穩定性與產量。
儘管第5、11、13及15圖所示的玻璃帶包含三個層,但是本揭示包括其他實施例。在其他實施例中,玻璃帶可具有確定數量的層,例如二個、四個、或更多個層。舉例而言,包含二個層的玻璃帶可以使用二個經定位成形主體而形成,而使得在遠離成形主體的各別根部行進時連接二個層。包含四個或更多個層的玻璃製品可以使用附加成形主體而形成。附加成形主體可大致如本文所述地佈置及配置。
應理解,第5、11、13及15圖僅圖示本文所述的示例性玻璃帶的一部分。在各種實施例中,玻璃帶包含在玻璃帶的相對邊緣上的第二外部部分或珠緣部分。內部部分係在相對外部或珠緣部分之間延伸。
在實施例中,玻璃形成設備201可進一步包含邊緣引導件,邊緣引導件從上部成形主體202延伸並進入內部間隙303,以減輕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衰減。
舉例而言,第6圖描繪包括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疊加圓310a內的邊緣區域的放大圖。具體而言,上部成形主體202包括沿著內部上壩壁302a設置的彎曲邊緣引導件81a。舉例而言,彎曲邊緣引導件81a可由鉑或含鉑金屬形成,例如鉑-銠、鉑-銥、及其組合。可替代地,彎曲邊緣引導件81a可由耐熱金屬形成,例如鉬、鈀、錸、鉭、鈦、鎢、釕、鋨、鋯、及其合金及/或氧化鋯。在第6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彎曲邊緣引導件81a包括上部部分83與相對於上部部分83成角度定向的彎曲底部部分85。彎曲邊緣引導件81a定位於上部成形主體上,而使得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上部部分83與內部上壩壁302a對準並接觸。因此,應理解,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上部部分83定位於上部成形主體202的上壩空間中或直接相鄰於上部成形主體202的上壩空間,並與上部成形主體202的上壩空間接觸。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底部部分85從上部成形主體202至少部分地延伸到內部間隙303中。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底部部分85橫向地遠離內部上壩壁302a向外展開,並在橫向方向(亦即,在第6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超出上壩空間。在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底部部分85可以利用恆定的曲率半徑或減少的曲率半徑而彎曲遠離上部部分83。儘管第6圖僅圖示上部成形主體202在疊加圓310a內的部分,但應理解,類似的邊緣引導件可以在疊加圓310b的區域中固定至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內部上壩壁302b。
仍參照第6圖,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沿著內部上壩壁302a向下流動,內部上壩壁302a將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引導到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上部部分83上。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沿著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上部部分83流動,並流到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底部部分85。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在第6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遵循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底部部分85的輪廓,而使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流出並遠離上壩空間,直到重力造成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失去與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黏合。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失去與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黏合,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從上部成形主體202整個內部間隙303落到下部成形主體204,直到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到達流過下部成形主體204的熔融核心玻璃組成物的頂部表面。彎曲邊緣引導件81a的形狀導致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中的衰減圖案ATT2 。相較於衰減圖案ATT1 ,由於邊緣引導件81a的彎曲形狀,衰減圖案ATT2 具有減少的衰減。
儘管第6圖圖示彎曲邊緣引導件81a,但應理解,其他邊緣引導件配置係為可預期及可能的。舉例而言,第7圖描繪包括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疊加圓310a內的邊緣區域的放大圖。具體而言,上部成形主體202包括沿著內部上壩壁302a設置的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舉例而言,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可由鉑或含鉑金屬形成,例如鉑-銠、鉑-銥、及其組合。可替代地,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可由耐熱金屬形成,例如鉬、鈀、錸、鉭、鈦、鎢、釕、鋨、鋯、及其合金及/或氧化鋯。在第7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包括上部部分87與相對於上部部分87以角度α定向的成角度底部部分89。邊緣引導件84a的成角度底部部分89可向外展開,或以遠離上部部分87的角度α成角度。在實施例中,上部部分87與底部部分89之間的角度α可以是例如約90度至約180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角度α可以為最多約135度、最多約120度、或最多約110度。舉例而言,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角度α可以是約100至約110度。
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定位於上部成形主體上,而使得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上部部分87與內部上壩壁302a對準並接觸。因此,應理解,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上部部分87定位於上部成形主體202的上壩空間中或直接相鄰於上部成形主體202的上壩空間,並與上部成形主體202的上壩空間接觸。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從上部成形主體202至少部分地延伸到內部間隙303中。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橫向地遠離內部上壩壁302a向外展開,並在橫向方向(亦即,在第7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超出上壩空間。儘管第7圖僅圖示上部成形主體202在疊加圓310a內的部分,但應理解,類似的邊緣引導件可以在疊加圓310b的區域中固定至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內部上壩壁302b。
仍參照第7圖,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沿著內部上壩壁302a向下流動,內部上壩壁302a將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引導到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上部部分87上。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沿著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上部部分87流動,並流到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在第7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遵循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的輪廓,而使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流出並遠離上壩空間,直到重力造成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失去與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黏合。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失去與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黏合,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從上部成形主體202整個內部間隙303落到下部成形主體204,直到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到達流過下部成形主體204的熔融核心玻璃組成物的頂部表面。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形狀導致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中的衰減圖案ATT3 。相較於衰減圖案ATT1 ,由於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的形狀,衰減圖案ATT3 具有減少的衰減。
依據第6圖與第7圖,應理解,邊緣引導件(例如第6圖所示的彎曲邊緣引導件81a與第7圖所示的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4a)可用於減少從上部成形主體202流到下部成形主體204的熔融玻璃的衰減。具體而言,邊緣引導件的向外展開的形狀引導熔融玻璃的流動橫向向外(亦即,遠離玻璃形成設備201的中心線段73(第3圖)),而減輕了邊緣引導件不存在時將發生的熔融玻璃的衰減(亦即,如第4圖所示)。邊緣引導件的使用可減輕所得積層玻璃帶的包覆中的增厚邊緣珠緣的形成,以減少過度拉伸應力的產生,並大致改善利用玻璃形成設備201形成積層玻璃帶的處理的穩定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邊緣引導件可以相對於內部上壩壁302a與內部間隙303而重新定位,以促進控制所發生的衰減量。示例性參照第8A圖與第8B圖,可建構邊緣引導件84a,而使得邊緣引導件84a可滑動地安裝在內部上壩壁302a上。在此實施例中,邊緣引導件84a的上部部分87可以與套筒90配合,套筒90圍繞內部上壩壁302a,而使得邊緣引導件84a可在第8A圖所示的坐標軸的+/-z方向上沿著內部上壩壁302a滑動。為了促進邊緣引導件84a的位置的控制,邊緣引導件84a可進一步包含調整機構。在實施例中,調整機構可包括例如附接到邊緣引導件84a的套筒90的螺紋焊接螺母91。可利用螺紋將螺紋桿92接收於螺紋焊接螺母91中。取決於旋轉方向,螺紋桿92相對於螺紋焊接螺母91的旋轉在+/-z方向上移動邊緣引導件84a。可替代地,焊接螺母91與桿92可以不帶螺紋,但為可連接,而使得桿92的移動造成邊緣引導件84a(焊接螺母91附接其上)在+/-z方向上的移動。作為另一替代,桿92可以直接連接到邊緣引導件84a,而使得桿92的移動造成邊緣引導件84a在+/-z方向上的移動。作為其他非限制性實例,若調整機構造成邊緣引導件84a在+/-z方向上或沿著遠離+/-z方向旋轉的軸線的移動,則一個成形主體202、204應相對於另一者移動,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在實施例中,調整機構可包括液壓或氣缸系統、凸輪與栓系統、及齒條與小齒輪系統,及/或適於造成如本文所述的邊緣引導件84a的移動的任何其他類似的調整機構。
在實施例中,可以手動完成邊緣引導件84a的位置的調整,例如藉由手動旋轉螺紋桿92。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可以自動完成邊緣引導件84a的位置的調整,例如如當螺紋桿92耦接到致動器(亦即,馬達或類似者(未圖示))與微控制器(未圖示)時。微控制器可以控制致動器的操作,並因此控制螺紋桿的旋轉。在實施例中,微控制器可以包括處理器與非暫態儲存媒體,例如含有可讀取及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當由處理器執行指令時,微控制器利用通訊式耦接到微控制器的致動器旋轉螺紋桿92。取決於旋轉方向,螺紋桿92的旋轉在+或-z方向上移動邊緣引導件84a。
仍參照第8A圖與第8B圖,藉由將邊緣引導件84a進一步插入到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之間的內部間隙中,且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離開上部成形主體202,在-x方向上擴散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的流動,在-z方向上降低邊緣引導件84a進一步減少流過上部成形主體202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的衰減。然而,隨著熔融包覆玻璃組成物在相對於下部成形主體的較高處失去與邊緣引導件84a的黏合,在+z方向上升高邊緣引導件84a可以增加流過上部成形主體202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的衰減,而允許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在橫跨內部間隙時向內漸縮。
如上所述,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的衰減係至少部分歸因於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之間的內部間隙303的尺寸。現在作為示例而非限制地參照第4圖4與第8A-8B圖,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可以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表面間隔,而使得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表面的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之間的間隔係與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間隔小於約2.54公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可以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表面間隔,而使得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表面的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係與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間隔大於0公分且小於或等於約1.27公分。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可以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表面間隔,而使得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表面的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係與邊緣引導件84a的底部部分89間隔大於0公分且小於或等於約0.64公分。上述間隔減少成形主體202、204之間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下落距離,而減少衰減。並產生在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的更寬距離上延伸的較薄邊緣珠緣。
當藉由傾斜或調整內部間隙303的間隔而讓一個成形主體202、204相對於另一成形主體202、204移動以改變處理條件時,可調整邊緣引導件84a的位置,以維持邊緣引導件的底部部分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頂部之間的期望間隔。
儘管第6圖與第7圖描繪了邊緣引導件的具體實施例,但應理解,邊緣引導件的其他實施例係為可預期且可能的。亦即,可利用不同於第6圖與第7圖所示的那些的不同配置及/或幾何形狀(包括各種形狀與尺寸)建構邊緣引導件,以適應各種玻璃形成設備及/或成形容器配置,同時仍保持如本文所述用於減少衰減的邊緣引導件的功能。此外,亦應理解,邊緣引導件可附加地與所連接的成形主體一起使用,例如第9-10B圖示意性地描繪且描述於下的成形主體。類似於邊緣引導件,所連接的成形主體亦可利用使用或不使用邊緣引導件而用於減少熔融玻璃中的衰減,如本文將進一步詳細描述。
現在參照第9圖,示意性描繪玻璃形成設備201'的另一實施例。玻璃成形設備201'包括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然而,在此實施例中,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連接,藉此消除外部間隙的至少一部分(亦即,如第3圖所示的端部壩外部的間隙),同時維持內部間隙303(亦即,如第3圖與第9圖所示的端部壩內部或之間的間隙)。因此,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在成形表面及/或壩空間外部或橫向外側的區域處連接。更具體而言,在此實施例中,玻璃形成設備201'包括在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之間延伸的所連接的外部端301a、301b。建構玻璃形成設備201',而使得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在外部端301a、301b處連接,以允許控制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壩空間的對準,而可用於調節在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之間流動的熔融玻璃的衰減。
在各種實施例中,可藉由將各別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形成為單一主體或者藉由獨立形成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並連接在一起,而連接上部成形主體與下部成形主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結構部件(例如,如本文參照第10A-10B圖所述)、黏著劑(例如,用於黏著成形主體的耐火材料)、摩擦(例如,藉由將上部成形主體抵靠在下部成形主體上)、或另一合適的機構,以連接分離的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
儘管外端部301a、301b在第9圖係圖示為定位於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的相對外部邊緣處,但是在本揭示中係包括其他實施例。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橫向延伸於超出主體彼此連接的一個或兩個外部端。因此,成形主體的外部邊緣可以或可以不與成形表面及/或壩的外端部重合。附加或可替代地,成形主體的外部邊緣可以或可以不彼此對準。
仍然參照第9圖,上部成形主體202'包括外部成形表面222'以及限定外部成形表面222'的一對上壩302'。上壩302'形成在寬度方向(亦即,在第9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延伸的上壩空間302s'。上壩空間302s'在上壩302的內部上壩壁302a'、302b'之間延伸。上壩302'(更具體而言,內部上壩壁302a'、302b')防止熔融玻璃在玻璃形成設備201'的操作期間越過上部成形主體202'的橫向邊緣。儘管未圖示,但是上部成形主體202'可進一步包括與外部成形表面222'相對的第二外部玻璃成形表面(如上文參照第2圖所述),其可同樣地包括形成壩空間的一對上壩。
下部成形主體204'包括外部成形表面218'以及限定外部成形表面218'的一對下壩304'。下壩304'形成在寬度方向(亦即,在第9圖所示的坐標軸的+/-x方向)上延伸的下壩空間304s'。下壩空間304s'在下壩304'的內部下壩壁304a'、304b'之間延伸。下壩304'(更具體而言,內部下壩壁304a'、304b')防止熔融玻璃在玻璃形成設備201'的操作期間越過下部成形主體的橫向邊緣。儘管未圖示,但是下部成形主體204'可進一步包括與外部成形表面218'相對的第二外部玻璃成形表面(如上文參照第2圖所述),其可同樣地包括形成下壩空間的一對下壩。
在第9圖所示的玻璃形成設備201'的實施例中,定義上壩空間302s'的內部上壩壁302a'、302b'與定義下壩空間304s'的內部下壩壁304a'、304b'對準,而使得上壩302'與下壩304'形成從上部成形主體202'延伸到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公共壩。在此實施例中,上壩空間302s'的寬度與下壩空間304s'的寬度相等。使用從上部成形主體202'延伸到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公共壩可以有助於減少或消除在上部成形主體202'的外部成形表面222'上流動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衰減。
具體而言,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溢出上部成形主體202',並流出外部成形表面222'時,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接觸內部上壩壁302a'、302b',以防止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越過上部成形主體202'的橫向邊緣。在此實施例中,內部上壩壁302a'、302b'亦在內部間隙303上引導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同時減輕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衰減。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跨越內部間隙303,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隨後在內部間隙303接近內部上壩壁的任一端處黏合至內部上壩壁302a'、302b',並整個內部間隙303而流至內部下壩壁304a'、304b'。亦即,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在內部間隙303上過渡,熔融玻璃的流動保持與內部上壩壁302a'、302b'接觸,而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與內部上壩壁302a'、302b'之間的互動防止熔融玻璃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過渡到內部下壩壁304a'、304b'而向內衰減。在接近內部間隙303的中心處,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從上部成形主體202'整個內部間隙303流到下部成形主體204',而使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到達在下部成形主體204'上流動的熔融核心玻璃組成物的頂部表面,其中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與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結合或熔合以形成積層玻璃帶。
在第9圖所示的玻璃形成設備201'的實施例中,內部上壩壁302a'、302b'與內部下壩壁304a'、304b'對準,由於玻璃成形設備201'的結構而減輕熔融玻璃的衰減,而產生積層玻璃帶,積層玻璃帶包括在寬度方向上(亦即,在第9圖所示的座標軸的+/-x方向上)從邊緣到邊緣完全覆蓋核心玻璃層的包覆層。此外,藉由減輕衰減,第9圖所示的玻璃形成設備201'的結構亦減少或甚至減輕所得到的積層玻璃帶上的邊緣珠緣的形成。
現在參照第10A圖與第10B圖,沿著第9圖的線段10a-10a與10b-10b示意性圖示玻璃形成設備201'的橫截面。本文所述的玻璃形成設備的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通常由耐火陶瓷形成,例如氧化鋯或類似物。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的尺寸與幾何復雜性可能需要獨立形成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並在之後將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連接在一起,以形成玻璃成形設備201'。第10A圖與第10B圖示意性圖示可用於將上部成形主體202'連接到下部成形主體204'的結構元件的一個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上部成形主體202'使用結構部件307(例如銷、銷釘、或類似者)連接到下部成形主體204',結構部件307插入耐火陶瓷中的鑽孔或狹槽中,並將上部成形主體202'對準及固定至靠近成形主體的外部端301a、301b的下部成形主體204'。儘管在第10A圖與第10B圖所示的玻璃形成設備201'的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202'、204'具有相同厚度(例如,在+/-z方向上),但在本揭示中包括其他實施例。舉例而言,在其他實施例中,上部成形主體可以具有較下部成形主體更大的厚度,或者較下部成形主體更小的厚度。
在各種實施例中,舉例而言,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可藉由單獨形成主體(或其部分)並將單獨的主體(或其部分)連接在一起而連接,或者藉由將主體形成為整體結構(例如,藉由機械加工、鑄造、3D列印、或另一合適的形成處理)而連接。
參照第11圖,作為由第9圖的玻璃形成設備形成的玻璃帶12的實例,積層玻璃帶12'包括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包括如上所述的玻璃核心層102以及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在內部部分14'處,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形成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係為玻璃包覆層厚度42a與42b的總和,玻璃包覆層厚度42a與42b的厚度基本上可以相等。厚度比TR3 係為內部部分14'的玻璃核心層厚度40與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亦即,玻璃包覆層厚度42a與42b的總和)的比率。在外部部分15'處,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形成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係為玻璃包覆層厚度46a與46b的總和,並大於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厚度比TR4 係為外部部分15'的玻璃核心層厚度44與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亦即,玻璃包覆層厚度46a與46b的總和)的比率。厚度比TR4 基本上等於厚度比TR3 。舉例而言,厚度比TR4 係在厚度比TR3 的約100%內、在約90%內、在約80%內、在約70%內、在約60%內、在約50%內、在約40%內、在約30%內、在約20%內、在約15%內、在約10%內、在約5%內、或在約2%內。當玻璃核心層102在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之間的厚度增加時,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在玻璃帶12的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之間的厚度亦增加,以導致厚度比TR3與TR4之間的均勻。舉例而言,厚度比TR3與TR4可以都在從約8到約10的範圍內,例如比率為9。
由於第11圖不包括暴露的核心寬度部分,可能歸因於未被包覆玻璃覆蓋的玻璃帶的核心部分的張力並未存在於玻璃帶的主表面處。然而,因為核心層在玻璃帶的外部邊緣處暴露或未由包覆層覆蓋,所以可能有存在於玻璃帶的邊緣處的拉伸應力的分量。舉例而言,外部部分15'的厚度可以小於約5 mm,例如2.5 mm。
在各種實施例中,如本文所述,玻璃帶包含第一包覆玻璃層、第二包覆玻璃層、及設置於第一包覆玻璃層與第二包覆玻璃層之間的核心玻璃層。玻璃帶包含內部部分與邊緣珠緣,邊緣珠緣沿著內部部分的邊緣在長度方向(例如,+/-z方向)上延伸。邊緣珠緣較內部部分更厚。玻璃帶的厚度比包含玻璃核心層的厚度以及第一玻璃包覆層的厚度與第二玻璃包覆層的厚度之總和的比率。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寬度方向(例如,+/-x方向)上跨越玻璃帶的所有點處的厚度比係在在寬度方向上跨越玻璃帶的平均厚度比的約100%內、在約90%內、在約80%內、在約70%內、在約60%內、在約50%內、在約40%內、在約30%內、在約20%內、在約15%內、在約10%內、在約5%內、或在約2%內。因此,厚度比在跨越玻璃帶的寬度上基本上恆定。舉例而言,厚度比可繪製為沿著玻璃帶在寬度方向(例如,沿著x軸的位置)上的位置的函數,而平均厚度比可計算為函數的平均值。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均厚度比係為約1至約10。附加或可替代地,寬度方向垂直於長度方向。附加或可替代地,邊緣珠緣包含沿著內部部分的第一邊緣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邊緣珠緣以及沿著內部部分的第二邊緣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邊緣珠緣。
第12圖圖示玻璃形成設備201''的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上部成形主體202''與下部成形主體204''係如上參照第9圖與第10A-10B圖所述而連接在一起。然而,在此實施例中,上壩302''的內部上壩壁302a''、302b''係定位於下壩304''的內部下壩壁304a''、304b''的外側,而使得上壩空間302s''較下壩空間304s''更寬。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內部上壩壁302a''、302b''可以在內部下壩壁304a''、304b''的外側約1.27公分或甚至約2.54公分。較大的上壩空間302s''允許在上部成形主體202''上流動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在內部間隙上過渡而不衰減,如上文關於第9圖所述。此外,內部下壩壁304a''、304b''可以向內成角度或成錐形,而使得下壩空間304s''的寬度在第12圖所示的坐標軸的-z方向上減少。成角度的內部下壩壁302進一步減少在下部成形主體204''上流動的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以將熔融玻璃的流動密度增加至類似於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的流動密度。在玻璃形成設備201''的此實施例中,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完全封裝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而使得積層玻璃帶的核心層(以及核心層的中心張力)並未暴露。
參照第13圖,作為由第12圖的玻璃形成設備形成的玻璃帶12的實例,積層玻璃帶12''包括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包括如上所述的玻璃核心層102以及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在內部部分14''處,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形成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係為玻璃包覆層厚度52a與52b的總和,玻璃包覆層厚度52a與52b基本上為相同厚度。厚度比TR5 係為內部部分14''的玻璃核心層厚度50與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亦即,玻璃包覆層厚度52a與52b的總和)的比率。在外部部分15''處,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形成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係為玻璃包覆層厚度56a與56b的總和,並大於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厚度比TR6 係為外部部分15''的玻璃核心層厚度44與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亦即,玻璃包覆層厚度56a與56b的總和)的比率。在第13圖的實施例中,厚度比TR6 基本上等於厚度比TR5 (亦即,等於或基本上等於係指稱本文所述的合理公差內)。當玻璃核心層102在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之間的厚度增加時,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在玻璃帶12的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之間的厚度亦增加,而導致厚度比TR5 、TR6 之間的均勻。舉例而言,厚度比TR5 、TR6 可以都在從約8到約10的範圍內,例如比率為9。
類似於第11圖,第13圖的玻璃帶不包括暴露的核心寬度部分,而可能歸因於未被包覆玻璃覆蓋的玻璃帶的核心部分的張力通常並不存在。實際上,如上所述,在玻璃形成設備201''中,如第13圖所示,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完全封裝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而使得積層玻璃帶的核心層(以及核心層的中心張力)並未暴露。類似於第11圖的實施例,舉例而言,外部部分15'''的厚度可以小於約5 mm,例如2.5 mm。
因為核心層完全封裝於包覆層內,所以相較於第11圖的玻璃帶,第13圖的玻璃帶可以實現更大範圍的CTE不匹配及/或黏度不匹配。然而,在第13圖的玻璃帶的形成期間,包覆玻璃可以接觸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內部下壩壁304a''、304b''。因此,包覆玻璃的液相黏度應足夠高,以避免包覆玻璃在與下部成形主體的內部壩壁接觸時失透化。因此,相較於第13圖的玻璃帶,第11圖的玻璃帶可實現更大範圍的包覆玻璃液相黏度。
在可替代實施例中,如第14圖所示,上部成形主體202'''可建構成具有內部上壩壁的上壩302''',內部上壩壁係位於下部成形主體204'''的內部下壩壁的內側,而使得上壩空間具有小於下壩空間的寬度。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第一壩304'''可以在第二壩304'''的內部約0.5公分、約0.6公分、約1.27公分、或甚至約2.54公分,並包括該等值內的範圍。第一與第二壩302'''、304'''可以在部分處間隔,並可藉由例如連接區域318在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202'''、204'''之間的中間區段處連接。連接區域318可以由鉑板或與形成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202'''、204'''的材料相同的材料製成。第一與第二壩302'''、304'''可以由具有例如1 mm厚度的鉑板形成。在此實施例中,隨著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流到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08上,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並未接觸內部下壩壁(由下壩304'''定義)。當組成物的液相溫度低於下壩304'或下部形成主體204'的其他部件的溫度時,此舉防止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6的結晶化。
舉例而言,參照第15圖,由第14圖的玻璃形成設備形成的積層玻璃帶12'''包括內部部分14'''、外部部分15'''、及具有暴露的核心寬度34的暴露的核心珠緣部分。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包括如上所述的玻璃核心層102以及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在內部部分14'''處,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形成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係為玻璃包覆層厚度62a與62b的總和,玻璃包覆層厚度62a與62b的厚度基本上可以相等。厚度比TR7 係為內部部分14'''的玻璃核心層厚度60與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亦即,玻璃包覆層厚度62a與62b的總和)的比率。在外部部分15'''處,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形成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係為玻璃包覆層厚度66a與66b的總和,並大於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厚度比TR8 係為外部部分15'''的玻璃核心層厚度64與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亦即,玻璃包覆層厚度66a與66b的總和)的比率。在第15圖的玻璃帶中,厚度比TR8 基本上等於厚度比TR7 。當玻璃核心層102在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之間的厚度增加時,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在玻璃帶12'''的內部部分14'''與外部部分15'''之間的厚度亦增加,以導致厚度比TR7 、TR8 之間的均勻。舉例而言,厚度比TR7 、TR8 可以都在從約8到約10的範圍內,例如比率為9。
儘管第15圖的玻璃帶包括暴露的核心寬度部分,但是由於暴露的核心寬度34係為與外部部分15'''的厚度相同的數量級,可能歸因於未被包覆玻璃覆蓋的玻璃帶的核心部分的張力通常較小或不存在。舉例而言,暴露的核心寬度34可以在約2至約3 mm的範圍中,而外部部分15'''的厚度可以例如小於約5 mm,例如約2.5 mm。作為非限制性實例,隨著核心/包覆積層玻璃製品內的核心玻璃的張力減少,核心/包覆玻璃的更高不匹配CTE及/或黏度配對係為可用的,而不會達到足以造成玻璃破裂的可能性增加的玻璃表面的張力等級,同時改善玻璃形成處理的穩定性。此外,藉由限制接近下壩304'''的玻璃核心層102的一部分的流動密度(亦即,並未由第一與第二玻璃包覆層104a、104b覆蓋的玻璃核心層102的暴露部分),可以最小化暴露的核心寬度34的數量。舉例而言,在保持第一與第二玻璃覆層104a、104b遠離形成玻璃核心層102的下部壩304''時,包覆邊緣引導件(例如連接區域318)可以如第14圖所示與玻璃核心層102接合,以限制玻璃核心層102的暴露部分的流動密度。
現在應理解,本文所述的玻璃形成設備的實施例可用於減少在熔合積層處理中的成形主體之間流動的熔融玻璃包覆的衰減。藉由減少熔融玻璃包覆的衰減,可取得具有更大可使用寬度的積層玻璃帶。此外,藉由減少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的衰減,減少積層玻璃製品的邊緣或珠緣處的核心部分中的張力,而允許使用具有更大CTE(及/或黏度)不匹配的玻璃配對,而不會達到足以造成玻璃破裂的可能性增加的玻璃表面的張力等級,同時改善玻璃形成處理的穩定性。此外,取得所形成玻璃帶的內部與外部部分的厚度比之間的均勻性,造成可能存在的任何暴露的核心部分係與各別玻璃帶的外部部分的厚度具有相同的數量級,而因此減少暴露的核心部分的拉伸應力。
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對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作出各種修改及變化。因此,本發明意欲涵蓋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之修改及變化,而該等修改及變化係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之範疇內。
12‧‧‧積層玻璃帶12'‧‧‧積層玻璃帶12'‧‧‧積層玻璃帶12'''‧‧‧積層玻璃帶14‧‧‧內部部分14'‧‧‧內部部分14''‧‧‧內部部分14'''‧‧‧內部部分15‧‧‧外部部分15'‧‧‧外部部分15''‧‧‧外部部分15'''‧‧‧外部部分16‧‧‧暴露的核心玻璃頸部部分18‧‧‧外部暴露的核心珠緣部分20‧‧‧玻璃核心層厚度2022a‧‧‧玻璃包覆層厚度22b‧‧‧玻璃包覆層厚度24‧‧‧玻璃核心層厚度26a‧‧‧玻璃包覆層厚度26b‧‧‧玻璃包覆層厚度28‧‧‧頸部厚度30‧‧‧核心珠緣厚度32‧‧‧暴露的核心寬度34‧‧‧暴露的核心寬度40‧‧‧玻璃核心層厚度42a‧‧‧玻璃包覆層厚度42b‧‧‧玻璃包覆層厚度44‧‧‧玻璃核心層厚度46a‧‧‧玻璃包覆層厚度46b‧‧‧玻璃包覆層厚度50‧‧‧玻璃核心層厚度52a‧‧‧玻璃包覆層厚度52b‧‧‧玻璃包覆層厚度54‧‧‧玻璃核心層厚度56a‧‧‧玻璃包覆層厚度56b‧‧‧玻璃包覆層厚度60‧‧‧玻璃核心層厚度62a‧‧‧玻璃包覆層厚度62b‧‧‧玻璃包覆層厚度64‧‧‧玻璃核心層厚度66a‧‧‧玻璃包覆層厚度66b‧‧‧玻璃包覆層厚度70‧‧‧根部73‧‧‧中心線段81a‧‧‧彎曲邊緣引導件83‧‧‧上部部分84a‧‧‧成角度邊緣引導件85‧‧‧彎曲底部部分87‧‧‧上部部分89‧‧‧成角度底部部分90‧‧‧套筒91‧‧‧螺紋焊接螺母92‧‧‧螺紋桿100‧‧‧積層玻璃製品102‧‧‧玻璃核心層103a‧‧‧第一表面103b‧‧‧第二表面104a‧‧‧玻璃包覆層104b‧‧‧玻璃包覆層200‧‧‧積層形成設備201‧‧‧玻璃形成設備201'‧‧‧玻璃形成設備201''‧‧‧玻璃形成設備202‧‧‧上部成形主體202'‧‧‧上部成形主體202''‧‧‧上部成形主體202'''‧‧‧上部成形主體204‧‧‧下部成形主體204'‧‧‧下部成形主體204''‧‧‧下部成形主體204'''‧‧‧下部成形主體206‧‧‧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208‧‧‧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210‧‧‧槽212‧‧‧槽216‧‧‧外部成形表面218‧‧‧外部成形表面218'‧‧‧外部成形表面222‧‧‧外部成形表面222'‧‧‧外部成形表面224‧‧‧外部成形表面300‧‧‧外部間隙301a‧‧‧外部端301b‧‧‧外部端302‧‧‧上壩302'‧‧‧上壩302''‧‧‧上壩302'''‧‧‧上壩302a‧‧‧內部上壩壁302a'‧‧‧內部上壩壁302a''‧‧‧內部上壩壁302b‧‧‧內部上壩壁302b'‧‧‧內部上壩壁302b''‧‧‧內部上壩壁302s‧‧‧上壩空間302s'‧‧‧上壩空間302s''‧‧‧上壩空間303‧‧‧內部間隙304‧‧‧下壩304'‧‧‧下壩304''‧‧‧下壩304'''‧‧‧下壩304a‧‧‧內部下壩壁304a'‧‧‧內部下壩壁304a''‧‧‧內部下壩壁304b‧‧‧內部下壩壁304b'‧‧‧內部下壩壁304b''‧‧‧內部下壩壁304s‧‧‧下壩空間304s'‧‧‧下壩空間304s''‧‧‧下壩空間307‧‧‧結構部件310a‧‧‧疊加圓310b‧‧‧疊加圓TR1‧‧‧ 厚度比TR2‧‧‧ 厚度比TR3‧‧‧ 厚度比TR4‧‧‧ 厚度比TR5‧‧‧ 厚度比TR6‧‧‧ 厚度比
第1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文所述及所示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由積層玻璃帶形成的積層玻璃製品的橫截面;
第2圖示意性圖示用於製成積層玻璃帶的玻璃形成設備;
第3圖示意性圖示玻璃形成設備;
第4圖示意性圖示第3圖的玻璃形成設備的上部與下部成形主體之間的內部間隙區段的接近視圖,而沒有設置於整個內部間隙區段的一部分的邊緣引導件;
第5圖示意性圖示由第3圖的玻璃成形設備形成的玻璃板的橫截面,而如第4圖所示沒有設置於整個內部間隙區段的一部分的邊緣引導件;
第6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文所述及所示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第3圖的內部間隙區段的接近視圖,以及設置於整個內部間隙區段的一部分的邊緣引導件的實施例;
第7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文所述及所示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第3圖的內部間隙區段的接近視圖,以及設置於整個內部間隙區段的一部分的邊緣引導件的實施例;
第8A圖示意性圖示第7圖的邊緣引導件的實施例的外部視圖;
第8B圖示意性圖示第7圖的邊緣引導件的實施例的內部視圖;
第9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文所述及所示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具有在上部成形主體與下部成形主體之間延伸的共同壩的玻璃成形設備;
第10A圖示意性圖示沿著第9圖的玻璃形成設備的線10a-10a的橫截面視圖;
第10B圖示意性圖示沿著第9圖的玻璃形成設備的線10b-10b的橫截面視圖;
第11圖示意性圖示由第9圖的玻璃形成設備形成的玻璃板的橫截面;
第12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文所述及所示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另一玻璃成形設備,其中上部成形主體的壩空間大於下部成形主體的壩空間;
第13圖示意性圖示由第12圖的玻璃形成設備形成的玻璃板的橫截面;
第14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文所述及所示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另一玻璃成形設備的內部間隙區段的接近視圖,其中上部成形主體的壩空間小於下部成形主體的壩空間;以及
第15圖示意性圖示由第14圖的玻璃形成設備形成的玻璃板的橫截面。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請換頁單獨記載) 無
12‧‧‧積層玻璃帶
70‧‧‧根部
102‧‧‧玻璃核心層
104a‧‧‧玻璃包覆層
104b‧‧‧玻璃包覆層
200‧‧‧玻璃形成設備
202‧‧‧上部成形主體
204‧‧‧下部成形主體
206‧‧‧熔融玻璃包覆組成物
208‧‧‧熔融玻璃核心組成物
210‧‧‧槽
212‧‧‧槽
216‧‧‧外部成形表面
218‧‧‧外部成形表面
222‧‧‧外部成形表面
224‧‧‧外部成形表面

Claims (29)

  1. 一種用於製造一積層玻璃帶的設備,包含:一上部成形主體,包含藉由一對上部壩在一橫向方向上限定的一外部成形表面,該對上部壩彼此間隔以定義整個該外部成形表面延伸的上部壩空間;一下部成形主體,設置於該上部成形主體的下游,並包含外部成形表面,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藉由一內部間隙與該上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間隔;以及一邊緣引導件,沿著該對上壩的一內部上壩壁設置,該邊緣引導件的一上部部分定位於該上部成形主體的該上壩空間內,該邊緣引導件的一底部部分設置於該內部間隙中,並與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間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邊緣引導件的該底部部分係與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間隔小於或等於2.54cm。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邊緣引導件的該底部部分係與該邊緣引導件的該上部部分成角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邊緣引導件的該底部部分係與該邊緣引導件的該上部部分具有約 90度到約180度的一角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邊緣引導件的該底部部分係相對於該邊緣引導件的該上部部分向外彎曲。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邊緣引導件的該底部部分具有一連續曲率半徑。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邊緣引導件的一位置相對於該內部上壩壁在一垂直方向上係為可調整的。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設備,其中該邊緣引導件包含:一套筒,與該內部上壩壁接合;一螺紋焊接螺母,附接至該套筒;以及一螺紋桿,與該螺紋焊接螺母螺紋接合,其中該螺紋桿的旋轉調整該邊緣引導件在該內部上壩壁上的一位置。
  9. 如請求項1至8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上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一表面與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一表面間隔一外部間隙;以及該上部成形主體可相對於該下部成形主體移動。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設備,其中在該上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該上部成形主體的一部分係連接到在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該下部成形主體的一部分。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設備,其中: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係藉由一對下壩在一橫向方向上限定,其中該等下壩彼此間隔,並定義延伸整個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的一下壩空間;以及該上壩空間等於該下壩空間,而使得該對上壩與該對下壩形成一對公共壩。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設備,其中: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係藉由一對下壩在一橫向方向上限定,其中該等下壩彼此間隔,並定義整個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延伸的一下壩空間;以及該上壩空間係大於或小於該下壩空間。
  13. 一種用於製造一玻璃帶的設備,該設備包含:一上部成形主體,包含藉由一對上壩在一橫向方向上限定的一外部成形表面,該等上壩彼此間隔以定義整個該上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延伸的一上壩 空間;以及一下部成形主體,設置於該上部成形主體的下游,並包含一外部成形表面,該外部成形表面藉由一對彼此間隔的下壩在一橫向方向上限定,以定義整個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延伸的一下壩空間;其中該上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與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間隔一內部間隙;以及其中在該上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該上部成形主體的一部分係連接到在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該下部成形主體的一部分。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設備,其中該內部間隙係設置於該上部與下壩空間中的較寬者之間與該上部與下壩空間中的較寬者內。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設備,其中在該上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一表面係連接到在該下部成形主體的該外部成形表面外部的一表面。
  16. 如請求項13至1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上壩空間的一寬度大於該下壩空間的一寬度。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設備,其中該下壩空間的該寬度沿著一向下垂直方向減少。
  18. 如請求項13至1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設備, 其中該上壩空間的一寬度小於該下壩空間的一寬度。
  19. 如請求項13至1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對上壩的內部上壩壁與該對下壩的內部下壩壁對準,而使得一對公共壩從該上部成形主體延伸到該下部成形主體。
  20. 如請求項13至1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對上壩的內部上壩壁係定位於該對下壩的內部下壩壁的橫向外側。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設備,其中該等內部下壩壁之間的一間隔係沿著一垂直向下方向減少。
  22. 如請求項13至1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設備,其中該對上壩的內部上壩壁係定位於該對下壩的內部下壩壁的橫向內側。
  23. 一種玻璃帶,包含:一第一包覆玻璃層與一第二包覆玻璃層;一核心玻璃層,設置於該第一包覆玻璃層與該第二包覆玻璃層之間;一內部部分與一邊緣珠緣,該邊緣珠緣沿著該內部部分的一邊緣在一長度方向上延伸,且較該內部部分更厚;以及一厚度比,包含該玻璃核心層的一厚度以及該第一玻璃包覆層的一厚度與該第二玻璃包覆層的一厚度之 總和的比率,整個該玻璃帶在一寬度方向上的所有點的該厚度比係在整個該玻璃帶的該寬度方向上的一平均厚度比的約100%內。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玻璃帶,其中該平均厚度比係為約1至約10。
  2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玻璃帶,其中該寬度方向垂直於該長度方向。
  26. 如請求項23至2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玻璃帶,其中該邊緣珠緣包含一第一邊緣珠緣與一第二邊緣珠緣,該第一邊緣珠緣沿著該內部部分的一第一邊緣在該長度方向上延伸,該第二邊緣珠緣沿著該內部部分的一第二邊緣在該長度方向上延伸。
  27. 一種包括一核心玻璃層與一對包覆玻璃層的玻璃帶,該玻璃帶包含:一內部部分與一外部部分;該內部部分包含一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與一第一玻璃核心層厚度,該內部部分依據該第一玻璃核心層厚度與該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的該比率而具有一第一厚度比;該外部部分包含一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與一第二玻璃核心層厚度,該外部部分依據該第二玻璃核心層厚度與該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的該比率而具有 一第二厚度比;其中該第一厚度比基本上等於該第二厚度比。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玻璃帶,其中該第一厚度比與該第二厚度比係等於約8至約10的一範圍。
  29. 如請求項27或請求項28所述之玻璃帶,其中該第二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大於該第一組合玻璃包覆層厚度,而該第二玻璃核心層厚度大於該第一玻璃核心層厚度。
TW105137571A 2015-11-20 2016-11-17 積層玻璃帶及用於形成積層玻璃帶的設備 TWI707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58160P 2015-11-20 2015-11-20
US62/258,160 2015-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927A TW201733927A (zh) 2017-10-01
TWI707829B true TWI707829B (zh) 2020-10-21

Family

ID=57485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7571A TWI707829B (zh) 2015-11-20 2016-11-17 積層玻璃帶及用於形成積層玻璃帶的設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530153B2 (zh)
EP (1) EP3377453A1 (zh)
JP (1) JP2018534232A (zh)
KR (1) KR20180084115A (zh)
CN (1) CN108290764B (zh)
TW (1) TWI707829B (zh)
WO (1) WO20170875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35415A (ko) * 2013-03-25 2015-12-02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저-tg 클래드 층을 사용하는 텍스처링된 유리 라미네이트
EP3445726A2 (en) 2016-04-19 2019-02-27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m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glass ribbons
US20210163332A1 (en) * 2018-08-10 2021-06-03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0287A (zh) * 2012-05-24 2014-01-01 Corning Inc 在層壓熔合中用於控制玻璃流的裝置及方法
TW201439016A (zh) * 2013-02-26 2014-10-16 Corning Inc 玻璃形成設備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1798A (en) * 1966-04-04 1969-06-24 Corning Glass Works Sheet glass edge control device
US3537834A (en) * 1968-08-07 1970-11-03 Corning Glass Works Maintaining sheet glass width
US3737294A (en) 1970-08-28 1973-06-05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making multi-layer laminated bodies
US3849097A (en) 1970-10-07 1974-11-19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hot forming strong laminated bodies
US3746526A (en) 1971-03-10 1973-07-17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forming subsurface fortified laminates
US3931438A (en) 1971-11-08 1976-01-06 Corning Glass Works Differential densification strengthening of glass-ceramics
US4102664A (en) 1977-05-18 1978-07-25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making glass articles with defect-free surfaces
US4204027A (en) * 1979-04-05 1980-05-20 Corning Glass Works Photochromic sheet glass process
US4214886A (en) * 1979-04-05 1980-07-29 Corning Glass Works Forming laminated sheet glass
US5559060A (en) 1992-05-22 1996-09-24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 laminated glass articles
US5342426A (en) 1993-07-16 1994-08-30 Corning Incorporated Making glass sheet with defect-free surfaces and alkali metal-free soluble glasses therefor
US6748765B2 (en) 2000-05-09 2004-06-15 Richard B. Pitbladdo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889526B2 (en) * 2001-08-08 2005-05-10 Richard B. Pitbladdo Overflow downdrawn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0646907B1 (ko) * 2001-12-14 2006-11-23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오버플로우 다운드로우 용융공정을 통한 시트 제조 장치및 방법
US7514149B2 (en) * 2003-04-04 2009-04-07 Corning Incorporated High-strength laminated sheet for optical applications
US7690221B2 (en) * 2004-02-23 2010-04-06 Corning Incorporated Sheet width control for overflow downdraw sheet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268657A1 (en) * 2004-06-02 2005-12-08 Adamowicz John A Isopipe mass distribution for forming glass substrates
US8042361B2 (en) * 2004-07-20 2011-10-25 Corning Incorporated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201965B2 (en) 2004-12-13 2007-04-10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laminate substrate having enhanced impact and static loading resistance
JP2006315937A (ja) 2005-04-12 2006-11-24 Asahi Glass Co Ltd 板ガラス及び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US20060236722A1 (en) * 2005-04-26 2006-10-26 Robert Delia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tensions attached thereto used in a glass manufacturing system
US7409839B2 (en) * 2005-04-29 2008-08-12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glass sheet
US20070140311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House Keith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acterizing a glass ribbon
US8007913B2 (en) 2006-02-10 2011-08-30 Corning Incorporated Laminat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EP2455348A4 (en) * 2009-07-13 2013-10-30 Asahi Glass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GLASS PLATES
US8176753B2 (en) * 2010-02-26 2012-05-15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heat loss from an edge director
TWI519414B (zh) * 2010-06-29 2016-02-01 康寧公司 具有提高機械強度之玻璃片
JP5724552B2 (ja) * 2011-04-01 2015-05-2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薄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WO2013005409A1 (ja) 2011-07-01 2013-01-10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WO2013032885A1 (en) 2011-08-31 2013-03-07 Corning Incorporated Ceramic forming devices with a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methods
US20130133370A1 (en) * 2011-11-28 2013-05-30 Olus Naili Boratav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adiative heat loss from a forming body in a glass forming process
JP2013184877A (ja) 2012-03-09 2013-09-19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薄板ガラスの成形装置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5850332B2 (ja) 2012-03-09 2016-02-0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薄板ガラスの成形装置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2013216533A (ja) 2012-04-06 2013-10-24 Avanstrate Inc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US10011512B2 (en) * 2012-05-24 2018-07-03 Corning Incorporated Suspens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glass laminate fusion
US9193617B2 (en) * 2012-05-24 2015-11-24 Corning Incorporated Refractory liner structure and use in glass fusion draw
US9556052B2 (en) * 2012-05-24 2017-01-31 Corning Incorporated Laminate fusion draw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9796616B2 (en) * 2012-05-24 2017-10-24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
US8794034B2 (en) * 2012-05-29 2014-08-05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forming glass with edge directors and methods
JP5642832B2 (ja) 2012-06-28 2014-12-17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TW201410620A (zh) * 2012-07-26 2014-03-16 Corning Inc 耐火襯墊結構及於玻璃熔融抽拉中的使用
KR102071373B1 (ko) * 2012-08-24 2020-01-30 니폰 덴키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판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판유리 제조 방법
WO2014082000A1 (en) * 2012-11-26 2014-05-30 Corning Incorporated Thermal control of the bead portion of a glass ribbon
US9914657B2 (en) * 2013-04-30 2018-03-13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rmal profile control in an isopipe
TWI627141B (zh) * 2013-04-30 2018-06-21 康寧公司 用於沿等壓管堰控制熔融玻璃流的設備與方法
JP6339180B2 (ja) * 2013-05-13 2018-06-06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積層溶融延伸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法
KR102157752B1 (ko) 2013-08-02 2020-09-21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라미네이트 유리 시트를 만들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기기
US10011511B2 (en) * 2013-08-22 2018-07-03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olten glass
JP2017500263A (ja) * 2013-11-26 2017-01-05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形成装置およびガラスリボンの形成方法
JP2015105206A (ja) 2013-11-29 2015-06-08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
US9512025B2 (en) * 2014-05-15 2016-12-06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ducing heat loss from edge directors
KR20170047344A (ko) * 2014-08-28 2017-05-04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확산율 차이를 갖는 이온 교환 가능한 코어 및 클래드 층들을 갖는 적층 유리 제품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WO2016085778A1 (en) * 2014-11-26 2016-06-02 Corning Incorporated Thin glass sheet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EP3252022B1 (en) * 2015-01-26 2021-03-10 AGC Inc. Laminated glass
WO2017007868A1 (en) * 2015-07-07 2017-01-12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heating moving glass ribbons at separation lines and/or for separating glass sheets from glass ribbons
CN108349772A (zh) * 2015-11-05 2018-07-3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层压玻璃制品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327299A1 (en) * 2015-11-20 2018-11-15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glass ribbon
US9840431B2 (en) * 2016-01-11 2017-12-12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upporting forming bodies of glass forming apparatuses
KR20200078677A (ko) * 2017-11-22 2020-07-01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리본들을 성형하기 위한 에지 디렉터들을 포함하는 장치
US20210163332A1 (en) * 2018-08-10 2021-06-03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0287A (zh) * 2012-05-24 2014-01-01 Corning Inc 在層壓熔合中用於控制玻璃流的裝置及方法
TW201439016A (zh) * 2013-02-26 2014-10-16 Corning Inc 玻璃形成設備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927A (zh) 2017-10-01
US11530153B2 (en) 2022-12-20
KR20180084115A (ko) 2018-07-24
EP3377453A1 (en) 2018-09-26
WO2017087585A1 (en) 2017-05-26
CN108290764B (zh) 2021-11-26
US20180327298A1 (en) 2018-11-15
US20230076980A1 (en) 2023-03-09
JP2018534232A (ja) 2018-11-22
CN108290764A (zh)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76980A1 (en) Laminated glass ribbon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laminated glass ribbons
JP5366883B2 (ja) ガラス成形法における成形体からの輻射熱損失を低減するための装置
JP5724552B2 (ja) 薄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EP00193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minated sheet glass
JP5005717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TWI577645B (zh) 板玻璃製造裝置以及板玻璃製造方法
JP2015504411A (ja) ガラス成形工程における成形体からの輻射熱損失を低減するための装置
TWI613157B (zh) 玻璃形成設備與方法
JP7404443B2 (ja) ガラス成形装置
JP6034950B2 (ja) ガラス製造プロセスにおける成形本体の熱分離装置
KR20190093656A (ko) 유리 형성 장치들 내로의 유리 흐름을 조절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들
JP5190531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WO2021002260A1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物品の製造装置
CN109694176A (zh) 玻璃熔化炉以及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
WO2015053167A1 (ja) 板ガラスのレーザー切断方法および板ガラス
JP6768216B2 (ja) 板ガラス製造方法、清澄容器及び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JP7138843B2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045643B2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293915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489783B2 (ja)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基板の製造装置
KR20200078677A (ko) 유리 리본들을 성형하기 위한 에지 디렉터들을 포함하는 장치
JP2019099418A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TWI658010B (zh) 複合玻璃片及形成其之系統和方法
KR101695950B1 (ko) 결정화 유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1210495A1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物品の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