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0764B - 层压玻璃带及用于形成层压玻璃带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层压玻璃带及用于形成层压玻璃带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0764B
CN108290764B CN201680067906.2A CN201680067906A CN108290764B CN 108290764 B CN108290764 B CN 108290764B CN 201680067906 A CN201680067906 A CN 201680067906A CN 108290764 B CN108290764 B CN 108290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orming body
edge
baffle
glass rib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79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0764A (zh
Inventor
F·科波拉
V·Y·戈尔雅廷
M·J·马申斯基
J·H·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290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0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2Forming molten glass coated with coloured layers; Forming molten glas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r layers; Forming molten glas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r inse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层压玻璃带的设备可以包括上成形主体,其包括外成形表面,所述外成形表面由一对上挡板界定;以及下成形主体,其被设置在上成形主体的下游并且包括外成形表面,该外成形表面通过内部间隙与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间隔开。边缘引导件可以沿着上挡板内壁设置,并且在内部间隙中与下成形主体间隔开。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表面和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表面可以毗邻并结合。所形成的玻璃带具有玻璃芯体层和一对玻璃包覆层,该玻璃带可以包括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它们具有基本上相等的厚度比,所述厚度比是以每个部分中的玻璃芯体层厚度相比于组合的玻璃包覆层厚度为基础。

Description

层压玻璃带及用于形成层压玻璃带的设备
本申请要求2015年11月20日提交的第62/258,160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全文纳入本文。
背景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般涉及层压玻璃带以及用于制造层压玻璃带的设备,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减少在玻璃成形设备的各成形主体之间流动的熔融玻璃的衰减(attenuation)和/或用于控制层压玻璃带的宽度上的厚度比的设备。
背景技术
玻璃成形设备普遍用于形成各种玻璃产品,例如层压玻璃制品。这些层压玻璃制品可以用于各种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装置如LCD显示器、智能手机等中的盖板玻璃。层压玻璃制品可以通过使熔融玻璃流向下流过一系列成形主体并且使各熔融玻璃流结合形成连续的层压玻璃带来制造。这一成形工艺可以被称为熔合工艺或层压熔合工艺。可以通过控制流过成形主体的熔融玻璃流的组成来控制玻璃带的各种性质,例如强度、光学特性等。
随着熔融玻璃冷却和固化,玻璃的性质,例如压缩应力和张力被固定在玻璃带中。虽然这些性质一般是玻璃组成的函数,但是它们也受实际的成形工艺影响。如果成形工艺导致在玻璃带的一个部分中形成了过量张力,则玻璃带会自发断裂或“裂开”的可能性增加。这些裂开是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并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替代性的玻璃成形设备,该玻璃成形设备使玻璃带失效减少并由此提高制造层压玻璃制品的稳定性和效率。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制造层压玻璃带的设备可以包括:上成形主体,其包括外成形表面,所述外成形表面在横向方向上由一对上挡板界定,所述一对上挡板彼此间隔以限定延伸过整个外成形表面的上挡板空间;下成形主体,其被设置在上成形主体的下游并且包括外成形表面,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通过内部间隙与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间隔开;以及边缘引导件,其沿着一对上挡板的上挡板内壁设置。边缘引导件的上部部分可以位于上成形主体的上挡板空间内,边缘引导件的底部部分可以位于内部间隙中,并且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间隔开。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制造玻璃带的设备可以包括:上成形主体,其包括外成形表面,该外成形表面在横向方向上由一对上挡板界定,上挡板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延伸过上成形主体的整个外成形表面的上挡板空间;下成形主体,其被设置在上成形主体的下游并且包括外成形表面,该外成形表面在横向方向上由一对下挡板界定,下挡板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延伸过下成形主体的整个外成形表面的下挡板空间。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可以通过内部间隙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间隔开,并且上成形主体可以与下成形主体结合(例如,在上挡板空间和/或下挡板空间的外部或横向外侧的成形主体部分处结合)。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玻璃带包括第一玻璃包覆层、第二玻璃包覆层、以及位于第一玻璃包覆层与第二玻璃包覆层之间的玻璃芯体层。玻璃带包括内部部分和边缘凸缘(edge bead),所述边缘凸缘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内部部分的边缘延伸,并且其比内部部分厚。厚度比是玻璃芯体层的厚度与第一玻璃包覆层厚度和第二玻璃包覆层厚度总和的比值。宽度方向上的玻璃带上所有点处的厚度比与宽度方向上的玻璃带上平均厚度比的差除以宽度方向上的玻璃带上平均厚度比在约100%以内。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玻璃芯体层和一对玻璃包覆层的玻璃带可以包括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内部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和第一玻璃芯体层厚度,内部部分具有第一厚度比,该第一厚度比以第一玻璃芯体层厚度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的比值为基础。外部部分可以包括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和第二玻璃芯体层厚度,外部部分具有第二厚度比,该第二厚度比以第二玻璃芯体层厚度与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的比值为基础。第一厚度比可以基本上等于第二厚度比。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列出了本文所述的设备和玻璃带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的部分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所作描述就容易看出,或者通过实施包括以下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在内的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认识。
应理解,前述的一般性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都描述了各个实施方式且都旨在提供用于理解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性质和特性的总体评述或框架。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各个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文所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文所示和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描述了由层压玻璃带形成的层压玻璃制品的截面图;
图2示意性地描述了用于制造层压玻璃带的玻璃成形设备;
图3示意性地描述了玻璃成形设备;
图4示意性地描述了在图3的玻璃成形设备的上成形主体与下成形主体之间的内部间隙区段的特写图,所述玻璃成形设备在一部分内部间隙区段上未设置边缘引导件;
图5示意性地描述了由图3的玻璃成形设备形成的玻璃片的截面,所述玻璃成形设备如图4所示在一部分内部间隙区段上未设置边缘引导件;
图6根据本文所示和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描述了图3的内部间隙区段的特写图以及设置在一部分内部间隙区段上的边缘引导件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7根据本文所示和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描述了图3的内部间隙的特写图以及设置在一部分内部间隙区段上的边缘引导件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8A示意性地描述了图7的边缘引导件实施方式的外部视图;
图8B示意性地描述了图7的边缘引导件实施方式的内部视图;
图9根据本文所示和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描述了具有在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之间延伸的共用挡板的玻璃成形设备;
图10A示意性地描述了沿着图9的线10a-10a的玻璃成形设备的截面图;
图10B示意性地描述了沿着图9的线10b-10b的玻璃成形设备的截面图;
图11示意性地描述了由图9的玻璃成形设备形成的玻璃片的截面图;
图12根据本文所示和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描述了另一种玻璃成形设备,其中,上成形主体的挡板空间大于下成形主体的挡板空间;
图13示意性地描述了由图12的玻璃成形设备形成的玻璃片的截面图;
图14根据本文所示和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描述了另一种玻璃成形设备的内部间隙区段的特写图,在该玻璃成形设备中,上成形主体的挡板空间小于下成形主体的挡板空间;以及
图15示意性地描述了由图14的玻璃成形设备形成的玻璃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玻璃成形设备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在附图中图示出。只要可能,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玻璃成形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所述部件减少玻璃包覆层衰减,提供与玻璃芯体层宽度极度匹配的玻璃包覆层宽度,和/或保持玻璃芯体层与组合的玻璃包覆层(即,各玻璃包覆层的总和)的厚度比。用于制造层压玻璃带的玻璃成形设备的各个实施方式将具体参考附图在本文中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现参考图1,该图以截面的形式示意性地描述了层压玻璃制品100的一个实施方式。层压玻璃制品100一般包括玻璃芯体层102和一对玻璃包覆层104a、104b。玻璃芯体层102一般包括第一表面103a以及与第一表面103a相对的第二表面103b。第一玻璃包覆层104a和玻璃芯体层102的第一表面103a熔合,且第二玻璃包覆层104b和玻璃芯体层102的第二表面103b熔合。玻璃包覆层104a、104b和玻璃芯体层102熔合,且在玻璃芯体层102和玻璃包覆层104a、104b之间不设置任何其他非玻璃材料,例如粘合剂、涂层等。
在层压玻璃制品100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玻璃芯体层102可以由具有芯体平均热膨胀系数CTE芯体的第一玻璃组合物形成,并且玻璃包覆层104a、104b由具有包覆平均热膨胀系数CTE包覆的不同的、第二玻璃组合物形成。CTE芯体大于CTE包覆,这使得玻璃包覆层104a、104b不经离子交换或热回火而受到压缩应力。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平均热膨胀系数”或“平均CTE”是指给定材料或层在0℃至300℃之间的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使用例如在ASTME228“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 MaterialsWith a Push-Rod Dilatometer”[《用推杆膨胀计对固体材料线性热膨胀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或ISO7991:1987“Glass--Determination of coefficient of mean linear thermalexpansion”[《玻璃——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的测定》]中所述的过程可确定平均CTE。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玻璃芯体层102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可以由不同的玻璃组合物形成,这些不同的玻璃组合物具有相似的热膨胀系数但是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例如但不作为限制,玻璃芯体层102可以或多或少地比玻璃包覆层104a、104b易于溶于特定的溶液。又例如,玻璃芯体层102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可以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等。
另外,虽然图1示意性地描述了具有三层离散的玻璃层的层压玻璃制品100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层压玻璃制品可以由两层离散的玻璃层或多于三层离散的玻璃层形成。
现在参考图1和2,图1的层压玻璃制品100可以通过熔合层压工艺形成,例如,于1979年4月5日提交的题为“Forming Laminated Sheet Glass”[《形成层压片玻璃》]的第4,214,886号美国专利,以及2013年8月2日提交的题为“Apparatus and Method for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用于生产层压玻璃片的设备和方法》]的第WO2015016935号的国际专利公开中所述的工艺,所述文献均通过引用全文纳入本文。
例如,参考图2,用于形成层压玻璃制品的玻璃成形设备200包括第一、上成形主体202,其位于第二、下成形主体204的上方。也就是说,下成形主体204位于上成形主体202的下游(即,在图2所示的坐标轴的–z方向上)。上成形主体202包括槽210,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从熔融器(未示出)进料到该槽210中。类似地,下成形主体204包括槽212,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从熔融器(未示出)进料到该槽212中。
随着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填充槽212,该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从槽212中溢流出来并流过下成形主体204的外成形表面216、218。下成形主体204的外成形表面216、218在根部70处会聚。因此,流过外成形表面216、218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在下成形主体204的根部70处再次结合,由此形成层压玻璃制品100的玻璃芯体层102。
与此同时,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从形成于上成形主体202中的槽210中溢流出来并流过上成形主体202的外成形表面222、224。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围绕下成形主体204流动,并且接触流过下成形主体204的外成形表面216、218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与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熔合,并且围绕玻璃芯体层102形成玻璃包覆层104a、104b,从而形成层压玻璃带12,可以从该层压玻璃带12中分离出层压玻璃制品100。
如上文所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的平均热膨胀系数(CTE芯体)可以大于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包覆平均热膨胀系数(CTE包覆)。随着玻璃芯体层102和玻璃包覆层104a、104b的冷却,由于玻璃芯体层与玻璃包覆层之间的CTE错配,因此热膨胀系数上的差异造成在玻璃包覆层104a、104b中形成了压缩应力。压缩应力增加了所形成的层压玻璃制品的强度而无需进行离子交换处理或热回火处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形成的层压玻璃制品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和/或热回火处理以改进玻璃包覆层的应力。
在没有本文所述的关于各个实施方式进行校正的情况下,流过玻璃成形设备200的熔融玻璃,更具体地,流过上成形主体202的外成形表面222、224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可能受到衰减。如图2所示,上成形主体202可以与下成形主体204间隔开。随着熔融玻璃在设置在各成形主体之间的内部间隙上方从上成形主体202转到下成形主体,当从上成形主体202流出的熔融玻璃在宽度方向上向内逐渐变细或收缩(即,衰减)时,即发生衰减(即,熔融玻璃流的宽度在图2所示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减小)。衰减至少部分地是由于各成形主体之间的间距、相对于成形主体拉曳熔融玻璃(或缺乏这种拉曳)以及熔融玻璃的粘度造成的。衰减往往造成来自上成形主体202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在层压玻璃带的边缘附近形成较厚的玻璃层。该增厚的部分常被称为凸缘或边缘凸缘。部分是由于CTE错配,以及部分是由于边缘凸缘的厚度增加,邻近边缘的凸缘厚度增加可能在相邻的玻璃层上施加更大的张力,所述相邻的玻璃层由流过下成形主体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形成。由于边缘凸缘的厚度增加导致的张力增加可能造成利用玻璃制造设备形成的层压玻璃带中的应力增加,并且可能造成工艺不稳定以及难以刻划层压玻璃带并从中分离出离散的层压玻璃制品。另外,或者替换性地,这一张力通过限制根部处允许的CTE错配和/或粘度错配,可限制可使用的玻璃芯体组合物和玻璃包覆组合物的范围。
具体参考图3,该图根据本文所示和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描述了一种玻璃成形设备201。该玻璃成形设备一般包括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所述下成形主体如上文所述被设置在上成形主体202的下游。上成形主体202的底部内部部分通过内部间隙303与下成形主体204的顶部内部部分间隔开。在图3描述的玻璃成形设备201的实施方式中,上成形主体202的底部外部部分通过外部间隙300与下成形主体204的顶部外部部分间隔开,以使得成形主体202、204可相对彼此移动(即,上成形主体202可相对于下成形主体204移动)。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成形主体202可以相对于下成形主体204倾斜,以有助于控制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从上成形主体202流到下成形主体204。
上成形主体202包括外成形表面222和界定外成形表面222的一对上挡板302。上挡板302形成上挡板空间302s,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在图3描述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延伸)。上挡板空间302s在上挡板302的上挡板内壁302a、302b之间延伸。上挡板302,更具体来说,上挡板内壁302a、302b防止熔融玻璃在玻璃成形设备201的操作期间溢出上成形主体202的横向边缘。虽然未示出,但是上成形主体202还可以包括与外成形表面222(如上文关于图2所述)相对的第二玻璃外成形表面,其同样可以包括一对形成挡板空间的上挡板。
下成形主体204包括外成形表面218和界定外成形表面218的一对下挡板304。下挡板304形成下挡板空间304s,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在图3描述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延伸)。下挡板空间304s在下挡板304的下挡板内壁304a、304b之间延伸。下挡板304,更具体来说,下挡板内壁304a、304b防止熔融玻璃在玻璃成形设备201的操作期间溢出下成形主体的横向边缘。虽然未示出,但是下成形主体204还可以包括与外成形表面218(如上文关于图2所述)相对的第二玻璃外成形表面,其同样可以包括一对形成下挡板空间的下挡板。
上成形主体202的外成形表面222通过内部间隙303与下成形主体204的外成形表面218间隔开。叠加的圆圈310a、310b图示了相应的边缘区域,在该边缘区域中,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从上成形主体202向下流动,向着下成形主体204跨过内部间隙303,并且流到从下成形主体204中流出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上。
现参考图4,该图示意性描述了在叠加的圆圈310a内的边缘区域的放大视图。具体来说,图4描述了未校正的流动路径,以及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在流过上成形主体202的外成形表面222和跨过内部间隙303流向下成形主体204时,所导致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衰减。如图4所示,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向下流动(即,沿着图4所示的坐标轴的–z方向),并且沿着上挡板内壁302a流动,所述上挡板内壁302a引导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并且防止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流过上成形主体202的横向边缘。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流动离开外成形表面222并跨过从上成形主体202到下成形主体204的内部间隙303,流动阻力的减小以及内部间隙的距离和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粘度造成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衰减并远离上挡板内壁302a向内(即,在图4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逐渐变细,结果形成了衰减图案ATT1。更具体来说,在没有进一步校正的情况下,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自由地向下落入到内部间隙303中,并且由于流动阻力的改变、掉落距离以及熔融玻璃的相对较低的粘度,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向内逐渐变细,从而远离上挡板内壁302a并沿着对角轨线流动,直到其达到流过下成形主体204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的顶表面。如本文所述,这一衰减导致在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上形成了增厚的边缘凸缘。
参考图5,该图为使用玻璃成形设备201并且未对流过内部间隙303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衰减进行校正而形成的层压玻璃带的一个实例,该层压玻璃带12包括内部部分14、外部部分15、暴露的芯体玻璃颈部部分16和暴露的外部芯体凸缘部分18。如上所述,内部部分14和外部部分15包括玻璃芯体层102和第一及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在内部部分14处,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形成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其为玻璃包覆层厚度22a和22b的总和,所述玻璃包覆层厚度22a和22b可以为基本上相同的厚度。厚度比TR1是内部部分14的玻璃芯体层厚度20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即,玻璃包覆层厚度22a和22b的总和)的比值。在外部部分15处,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形成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其为玻璃包覆层厚度26a和26b的总和,并且其大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厚度比TR2是外部部分15的玻璃芯体层厚度24与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即,玻璃包覆层厚度26a和26b的总和)的比值。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玻璃芯体层102在玻璃带12的内部部分14与外部部分15之间厚度减小(或变薄),同时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在玻璃带12的内部部分14与外部部分15之间的厚度增加,因此厚度比TR2基本上小于厚度比TR1。因此,玻璃芯体层厚度24小于玻璃芯体层厚度20,并且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大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从而造成厚度比TR1、TR2之间的不均匀性。
作为另一个实例,形成包覆层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衰减可导致未被包覆玻璃覆盖的玻璃带芯体部分处于张力下。如图5所示,暴露的芯体玻璃颈部部分16包括颈部厚度28,并且暴露的芯体凸缘外部部分18包括芯体凸缘厚度30。一般而言,由于粘度错配(例如,当包覆玻璃比芯体玻璃具有更高的粘度时),随着玻璃带被拉制,包覆玻璃增厚而形成包覆凸缘部分15,而芯体玻璃变薄而形成芯体玻璃颈部部分16。暴露的芯体玻璃颈部部分16和暴露的芯体凸缘外部部分18组合而形成暴露的芯体宽度32,该变薄且延伸的部分在玻璃冷却时导致形成了高拉伸应力区,并且可导致玻璃带12破裂。暴露的芯体宽度32可以为例如,25mm至100mm,这足够大以形成拉伸应力。这样的芯体宽度可能不与外部部分15的厚度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即,暴露的芯体宽度32明显大于外部部分15的厚度,所述外部部分15的厚度可以为例如小于约5mm)。因此,由于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衰减导致的边缘凸缘厚度增加,因此处于高张力下的暴露的芯体层可能导致自发破裂、尺寸和稳定性问题以及分离困难。本文所述的玻璃成形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减少形成层压玻璃带的至少一层的熔融玻璃的衰减,以及/或者建立关于玻璃带的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的厚度比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工艺稳定性及玻璃成形设备的生产量。
虽然图5、11、13和15所示的玻璃带包含三层,但是本公开也包括其他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玻璃带可具有确定数量的层,例如两层、四层或更多层。例如,可以使用两个成形主体形成包含两层的玻璃带,所述两个成形主体被定位成使两层行进离开各成形主体的相应根部的同时相结合。可使用另外的成形主体形成包含四层或更多层的玻璃制品。另外的成形主体可一般如本文所述进行布置和构造。
应注意,图5、11、13和15仅图示了本文所述的一部分示例性玻璃带。在各个实施方式中,玻璃带在玻璃带的相对边缘上包含第二外部部分或第二凸缘部分。内部部分在相对的外部部分或凸缘部分之间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玻璃成形设备201还可以包括边缘引导件,其从上成形主体202延伸并进入内部间隙303,以减少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衰减。
例如,图6描述了在叠加的圆圈310a内的包含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边缘区域的放大视图。具体而言,上成形主体202包括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其沿着上挡板内壁302a设置。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可以由例如铂或含铂金属形成,例如铂-铑、铂-铱及其组合。或者,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可以由耐火金属形成,所述耐火金属例如钼、钯、铼、钽、钛、钨、钌、锇、锆及其合金和/或二氧化锆。在图6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包括上部部分83和弯曲的底部部分85,所述弯曲的底部部分85相对于上部部分83成某一角度定向。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定位在上成形主体202上,以使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上部部分83与上挡板内壁302a对齐并与之接触。因此,应理解,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上部部分83位于上成形主体202的上挡板空间内或与上挡板空间直接相邻,并且与上挡板空间接触。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底部部分85从上成形主体202至少部分延伸到内部间隙303中。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底部部分85以横向方向(即以图6描述的坐标轴的–x方向)远离上挡板内壁302a横向展开并从上挡板空间出来。在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底部部分85可以以恒定的曲率半径或变小的曲率半径远离上部部分83弯曲。虽然图6仅描述了在叠加的圆圈310a内的上成形主体202的部分,但是应理解,类似的边缘引导件可以固定到叠加的圆圈310b区域中的上成形主体202的上挡板内壁302b。
仍然参考图6,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沿着上挡板内壁302a向下流动,上挡板内壁302a将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引导到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上部部分83上。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沿着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上部部分83流动并且流到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底部部分85上。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在图6描述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遵循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底部部分85的轮廓,使得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流出并远离上挡板空间,直到重力造成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失去与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粘附。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失去与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粘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从上成形主体202跨过内部间隙303掉落到下成形主体204,直到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到达流过下成形主体204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的顶表面。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的形状在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中形成了衰减图案ATT2。相比于衰减图案ATT1,由于边缘引导件81a的弯曲形状,衰减图案ATT2的衰减减少。
虽然图6描述了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但是应理解还考虑了其他边缘引导件构造并且它们是可行的。例如,图7描述了在叠加的圆圈310a内的包含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边缘区域的放大视图。具体而言,上成形主体202包括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其沿着上挡板内壁302a设置。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可以由例如铂或含铂金属形成,例如铂-铑、铂-铱及其组合。或者,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可以由耐火金属形成,所述耐火金属例如钼、钯、铼、钽、钛、钨、钌、锇、锆及其合金和/或二氧化锆。在图7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包括上部部分87和成角度的底部部分89,所述成角度的底部部分89相对于上部部分87成角α定向。边缘引导件84a的成角度的底部部分89可以以角α远离上部部分87向外展开或成角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部部分87与底部部分89之间的角α可以为例如,约90度至约180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角α可以为最高约135度、最高约120度或者最高约110度。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角α可以为约100至约110度。
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定位在上成形主体202上,以使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上部部分87与上挡板内壁302a对齐并与之接触。因此,应理解,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上部部分87位于上成形主体202的上挡板空间内或与上挡板空间直接相邻,并且与上挡板空间接触。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从上成形主体202至少部分延伸到内部间隙303中。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以横向方向(即以图7描述的坐标轴的–x方向)远离上挡板内壁302a横向展开并从上挡板空间出来。虽然图7仅描述了在叠加的圆圈310a内的上成形主体202的部分,但是应理解,类似的边缘引导件可以固定到叠加的圆圈310b区域中的上成形主体202的上挡板内壁302b。
仍然参考图7,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沿着上挡板内壁302a向下流动,上挡板内壁302a将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引导到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上部部分87上。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沿着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上部部分87流动并且流到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上。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在图7描述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遵循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的轮廓,使得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流出并远离上挡板空间,直到重力造成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失去与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粘附。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失去与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粘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从上成形主体202跨过内部间隙303掉落到下成形主体204,直到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到达流过下成形主体204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的顶表面。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形状在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中形成了衰减图案ATT3。相比于衰减图案ATT1,由于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的形状,衰减图案ATT3的衰减减少。
基于图6和7,应理解的是,边缘引导件,例如图6描述的弯曲的边缘引导件81a和图7描述的成角度的边缘引导件84a,其可以用于减少从上成形主体202流到下成形主体204的熔融玻璃的衰减。具体而言,边缘引导件的向外展开的形状横向向外引导熔融玻璃的流动[即,远离玻璃成形设备201的中心线73(图3)],从而减少了在边缘引导件不存在的情况下原本可能发生的熔融玻璃的衰减(即,如图4所描述的)。使用边缘引导件可以减少在所得的层压玻璃带的包覆层中形成增厚的边缘凸缘,从而减少过量拉伸应力的形成并普遍提高使用玻璃成形设备201的形成层压玻璃带的工艺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引导件可以相对于上挡板内壁302a和内部间隙303重新定位,以有助于控制发生的衰减量。例如参考图8A和8B,边缘引导件84a可以被构造成使边缘引导件84a可滑动地安装在上挡板内壁302a上。在该实施方式中,边缘引导件84a的上部部分87可以装配有套筒90,其围绕上挡板内壁302a包裹,以使边缘引导件84a可沿着上挡板内壁302a在图8A描述的坐标轴的+/-z方向上滑动。为了有助于控制边缘引导件84a的位置,边缘引导件84a还可以包括调整机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整机制可以包括,例如,与边缘引导件84a的套筒90附接的螺纹化焊接螺母91。可以螺纹接收形式将螺纹杆92接收在螺纹化焊接螺母91中。螺纹杆92相对于螺纹化焊接螺母91旋转使边缘引导件84a根据旋转方向在+/-z方向上移动。或者,焊接螺母91和杆92可以不被螺纹化,但是可以结合以使得杆92的移动造成(与焊接螺母91附接的)边缘引导件84a在+/-z方向上移动。作为另一种替换方式,杆92可以与边缘引导件84a直接结合,以使得杆92的移动造成边缘引导件84a在+/-z方向上移动。作为其他非限制性实例,如果一个成形主体202、204相对于另一个成形主体移动,则调整机制造成边缘引导件84a在+/-z方向上移动或沿着远离+/-z方向旋转的轴移动,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整机制可以包括液压或气压缸系统、凸轮和栓系统、以及齿条和齿轮系统,和/或适于造成如本文所述的边缘引导件84a的移动的任何其他类似的调整机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手动调整边缘引导件84a的位置,例如通过手动旋转螺纹杆92来调整。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自动调整边缘引导件84a的位置,例如,当螺纹杆92与致动器[即,发动机等(未示出)]和微控制器(未示出)连接时。微控制器可以控制致动器的运行,因此可以控制螺纹杆的旋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控制器可以包括处理器和非瞬时存储介质,例如包含可读和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微控制器利用与微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致动器使螺纹杆92旋转。螺纹杆92的旋转使边缘引导件84a根据旋转方向在+z或-z方向上移动。
仍然参考图8A和8B,通过将边缘引导件84a进一步插入上成形主体与下成形主体之间的内部间隙中,以及当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离开上成形主体202时使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的流在-x方向上扩展,在-z方向上降低边缘引导件84a进一步减小了流过上成形主体202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的衰减。然而,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相对于下成形主体在较高高度处失去与边缘引导件84a的附着,在+z方向上升高边缘引导件84a可增加流过上成形主体202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的衰减,从而使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在其跨越内部间隙时向内逐渐变细。
如上所述,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的衰减至少部分归因于上成形主体202与下成形主体204之间的内部间隙303的尺寸。现在参考图4和图8A-8B,例如并且不作为限制,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可以与下成形主体204的顶表面间隔开,以使得在下成形主体204顶表面处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与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间隔小于约2.54厘米的间距。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可以与下成形主体204的顶表面间隔开,以使得在下成形主体204顶表面处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与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间隔大于0厘米且小于或等于约1.27厘米。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可以与下成形主体204的顶表面间隔开,以使得在下成形主体204顶表面处的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与边缘引导件84a的底部部分89间隔大于0厘米且小于或等于约0.64厘米。上述间距使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在成形主体202、204之间的掉落距离减小,这进而减少了衰减并生产出在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的较宽距离内延伸的更薄的边缘凸缘。
当通过倾斜或调整内部间隙303的间距使一个成形主体202、204相对于另一个成形主体202、204移动来解决变化的工艺条件时,可以调整边缘引导件84a的位置以保持边缘引导件的底部部分与下成形主体204的顶部之间的所需间距。
虽然图6和7描述了边缘引导件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还考虑了边缘引导件的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它们是可行的。也就是说,边缘引导件除了利用图6和7图示的构造和/或几何(包括各种形状和尺寸)来构建外,还可以利用不同构造和/或几何来构建,以适应各种玻璃成形设备和/或成形容器构造,同时仍保持边缘引导件的如本文所述的减少衰减的功能。另外,还应理解,边缘引导件还可以与结合的成形主体一起使用,例如图9-10B中示意性描述及如下文所述的成形主体。与边缘引导件一样的是,无论是否使用边缘引导件,结合的成形主体也可以用于减少熔融玻璃的衰减,如本文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现参考图9,该图示意性地描述了玻璃成形设备201’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玻璃成形设备201’包括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是结合的,由此消除了至少一部分的外部间隙(即如图3所示的在端部挡板外部的间隙),并同时保持内部间隙303(即如图3和9所示的在端部挡板内部或之间的间隙)。因此,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在成形表面和/或挡板空间的外部或横向外侧的区域处结合。更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玻璃成形设备201’包括结合的外端301a、301b,其在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之间延伸。构建玻璃成形设备201’以使得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在外端301a、301b处结合,这允许控制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的挡板空间的对齐,进而可以用于调节在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之间流动的熔融玻璃的衰减。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相应的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形成一体式主体,或者通过单独形成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再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可以使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结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结构部件(例如,如参考图10A-10B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粘合剂(例如用于结合各成形主体的耐火材料)、摩擦(例如,通过将上成形主体靠在下成形主体上)或另一种合适的机制,可以使分离的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结合。
虽然图9所示的外端301a、301b位于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202’、204’的相对的外边缘处,但是本公开包括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横向延伸超过一个或两个各成形主体在此彼此结合的外端。因此,成形主体的外边缘可以与成形表面和/或挡板的外端重合或者可以不重合。另外,或者替换性地,各成形主体的外边缘可以彼此对齐或可以不对齐。
仍然参考图9,上成形主体202’包括外成形表面222’和界定外成形表面222’的一对上挡板302’。上挡板302’形成上挡板空间302s’,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在图9描述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延伸)。上挡板空间302s’在上挡板302’的上挡板内壁302a’、302b’之间延伸。上挡板302’,更具体来说,上挡板内壁302a’、302b’防止熔融玻璃在玻璃成形设备201’的操作期间溢出上成形主体202’的横向边缘。虽然未示出,但是上成形主体202’还可以包括与外成形表面222’(如上文关于图2所述)相对的第二玻璃外成形表面,其同样可以包括一对形成挡板空间的上挡板。
下成形主体204’包括外成形表面218’和界定外成形表面218’的一对下挡板304’。下挡板304’形成下挡板空间304s’,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在图9描述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延伸)。下挡板空间304s’在下挡板304’的下挡板内壁304a’、304b’之间延伸。下挡板304’,更具体来说,下挡板内壁304a’、304b’防止熔融玻璃在玻璃成形设备201’的操作期间溢出下成形主体的横向边缘。虽然未示出,但是下成形主体204’还可以包括与外成形表面218’(如上文关于图2所述)相对的第二玻璃外成形表面,其同样可以包括一对形成下挡板空间的下挡板。
在图9描述的玻璃成形设备201’的实施方式中,限定上挡板空间302s’的上挡板内壁302a’、302b’与限定下挡板空间304s’的下挡板内壁304a’、304b’对齐,以使得上挡板302’与下挡板304’形成共用挡板,该共用挡板从上成形主体202’延伸到下成形主体204’。在该实施方式中,上挡板空间302s’的宽度和下挡板空间304s’的宽度是相等的。使用从上成形主体202’延伸到下成形主体204’的共用挡板可以有助于减少或消除流过上成形主体202’的外成形表面222’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衰减。
具体而言,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溢流出上成形主体202’并流过外成形表面222’,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接触上挡板内壁302a’、302b’,所述上挡板内壁302a’、302b’防止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溢出上成形主体202’的横向边缘。在该实施方式中,上挡板内壁302a’、302b’还引导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跨过内部间隙303并同时减少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衰减。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跨越内部间隙303,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循着上挡板内壁302a’、302b’并且在邻近上挡板内壁的内部间隙303的任一端处与上挡板内壁302a’、302b’粘附,并且流动跨过内部间隙303并流到下挡板内壁304a’、304b’上。也就是说,随着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越过内部间隙303过渡,熔融玻璃流仍然与上挡板内壁302a’、302b’接触,并且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与上挡板内壁302a’、302b’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了熔融玻璃在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过渡到下挡板内壁304a’、304b’时所发生的向内衰减。在邻近内部间隙303的中心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从上成形主体202’流动越过内部间隙303到达下成形主体204’,以使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达到流过下成形主体204’的熔融芯体玻璃组合物的顶表面,在该顶表面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与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结合或熔合以形成层压玻璃带。
在图9描述的玻璃成形设备201’中,上挡板内壁302a’、302b’与下挡板内壁304a’、304b’对齐,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玻璃成形设备201’的结构导致的熔融玻璃的衰减减少生产出了一种层压玻璃带,其包括的包覆层在宽度方向上(即,在图9所示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从边缘到边缘完全覆盖芯体玻璃层。此外,通过减少衰减,图9描述的玻璃成形设备201’的结构还减少或者甚至是减轻了在得到的层压玻璃带上形成边缘凸缘。
现在参考图10A和10B,图10A和10B示意性地描述了沿着图9的线10a-10a和10b-10b的玻璃成形设备201’的截面图。本文所述的玻璃成形设备的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一般由耐火陶瓷(例如氧化锆等)形成。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的尺寸和几何复杂性可能需要单独来形成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随后再将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结合在一起以形成玻璃成形设备201’。图10A和10B示意性地描述了可以用于使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结合的结构元件的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结构组件307(例如销、钉等)使上成形主体202’与下成形主体204’结合,将所述结构组件307插入到耐火陶瓷中的钻孔或狭缝中,并且使上成形主体202’与下成形主体204’对齐,以及在邻近成形主体外端301a、301b处,将上成形主体202’固定到下成形主体204’。虽然玻璃成形设备201’的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在图10A和10B中显示具有相等的厚度(例如在+/-z方向上),但是本公开也包括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成形主体可以具有比下成形主体更大的厚度,或者可以具有比下成形主体更小的厚度。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可以结合上成形主体和下成形主体,例如,通过先单独形成各主体或主体部分,再将各分离的主体或主体部分结合在一起,或者通过形成一体式结构的主体(例如通过机械加工、铸塑、3D打印或另一种合适的成形工艺)来结合。
参考图11,该图是由图9的玻璃成形设备形成的玻璃带12的一个实例,层压玻璃带12’包括内部部分14’和外部部分15’。内部部分14’和外部部分15’包括如上所述的玻璃芯体层102和第一及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在内部部分14’处,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形成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其为玻璃包覆层厚度42a和42b的总和,所述玻璃包覆层厚度42a和42b可以为基本上相同的厚度。厚度比TR3是内部部分14’的玻璃芯体层厚度40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即,玻璃包覆层厚度42a和42b的总和)的比值。在外部部分15’处,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形成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其为玻璃包覆层厚度46a和46b的总和,并且其大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厚度比TR4是外部部分15’的玻璃芯体层厚度44与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即,玻璃包覆层厚度46a和46b的总和)的比值。厚度比TR4可以基本上等于厚度比TR3。例如,厚度比TR4与厚度比TR3的差除以厚度比TR3在约100%以内、约90%以内、约80%以内、约70%以内、约60%以内、约50%以内、约40%以内、约30%以内、约20%以内、约15%以内、约10%以内、约5%以内、或者约2%以内。虽然玻璃芯体层102的厚度在玻璃带12的内部部分14’与外部部分15’之间增加,但是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的厚度在玻璃带12的内部部分14’与外部部分15’之间也有所增加,并且是以在厚度比TR3和TR4之间形成均匀性的形式增加。例如,厚度比TR3和TR4可以均在约8至约10的范围内,如,比值为9。
由于图11未包括暴露的芯体宽度部分,因此,在玻璃带的主表面处不存在由于未被包覆玻璃覆盖的玻璃带的芯体部分可以造成的张力。但是,由于在玻璃带的外边缘处暴露有芯体层或芯体层未被包覆层覆盖,因此,在玻璃带的边缘处可能存在拉伸应力分量。外部部分15’的厚度可以为,例如,低于约5mm,如2.5mm。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玻璃带包括第一玻璃包覆层、第二玻璃包覆层、以及位于第一玻璃包覆层与第二玻璃包覆层之间的玻璃芯体层。玻璃带包括内部部分和边缘凸缘,所述边缘凸缘在长度方向上(例如+/-z方向)沿着内部部分的边缘延伸。边缘凸缘比内部部分厚。玻璃带的厚度比包括玻璃芯体层的厚度与第一玻璃包覆层厚度和第二玻璃包覆层厚度总和的比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例如+/-x方向)上的玻璃带上的所有点处的厚度比与宽度方向上的玻璃带上的平均厚度比之差除以宽度方向上的玻璃带上的平均厚度比在约100%以内、约90%以内、约80%以内、约70%以内、约60%以内、约50%以内、约40%以内、约30%以内、约20%以内、约15%以内、约10%以内、约5%以内、或者约2%以内。因此,厚度比在玻璃带的整个宽度上基本上是恒定的。例如,厚度比可以作为沿着玻璃带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例如,沿着x轴的位置)的函数绘制,并且平均厚度比可以作为函数的平均值来计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均厚度比为约1至约10。另外,或者替换性地,宽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另外,或者替换性地,边缘凸缘包括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内部部分的第一边缘延伸的第一边缘凸缘以及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内部部分的第二边缘延伸的第二边缘凸缘。
图12图示了玻璃成形设备201”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如上文关于图9和10A-10B所述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上挡板302”的上挡板内壁302a”、302b”位于下挡板304”的下挡板内壁304a”、304b”的外侧,使得上挡板空间302s”比下挡板空间304s”更宽。作为非限制性实例,上挡板内壁302a”、302b”可以在下挡板内壁304a”、304b”的外侧约1.27厘米或者甚至是约2.54厘米。较大的上挡板空间302s”允许流过上成形主体202”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过渡过内部间隙而不发生衰减,如上文关于图9所述。另外,下挡板内壁304a”、304b”可以成角度或向内变细,以使得下挡板空间304s”的宽度以图12描述的坐标轴的–z方向减小。成角度的下挡板内壁302还使流过下成形主体204”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宽度减小,从而将熔融玻璃的流动密度增加到近似于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的流动密度。通过玻璃成形设备201”的这一实施方式,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完全包封住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从而使层压玻璃带的芯体层不被暴露(并因此使芯体层的中心张力不被暴露)。
参考图13,该图是由图12的玻璃成形设备形成的玻璃带12的一个实例,层压玻璃带12”包括内部部分14”和外部部分15”。内部部分14”和外部部分15”包括如上所述的玻璃芯体层102和第一及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在内部部分14”处,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形成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其为玻璃包覆层厚度52a和52b的总和,所述玻璃包覆层厚度52a和52b可以为基本上相同的厚度。厚度比TR5是内部部分14”的玻璃芯体层厚度50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即,玻璃包覆层厚度52a和52b的总和)的比值。在外部部分15”处,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形成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其为玻璃包覆层厚度56a和56b的总和,并且其大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厚度比TR6是外部部分15”的玻璃芯体层厚度44与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即,玻璃包覆层厚度56a和56b的总和)的比值。在图13的实施方式中,厚度比TR6基本上等于厚度比TR5(即,等于或基本上等于是指在如本文所述的合理容差内)。虽然玻璃芯体层102的厚度在玻璃带12的内部部分14”与外部部分15”之间增加,但是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的厚度在玻璃带12的内部部分14”与外部部分15”之间也有所增加,从而造成厚度比TR5、TR6之间形成均匀性。例如,厚度比TR5、TR6可以均在约8至约10的范围内,如,比值为9。
与图11相似的是,图13的玻璃带不包括暴露的芯体宽度部分,因此,一般不存在由于未被包覆玻璃覆盖的玻璃带的芯体部分可以造成的张力。事实上,如上所述,通过玻璃成形设备201”,如图13所示,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完全包封住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从而使层压玻璃带的芯体层不被暴露(并因此使芯体层的中心张力不被暴露)。与图11的实施方式相似的是,外部部分15”’的厚度可以为,例如,小于约5mm,如2.5mm。
由于芯体层被完全包封在包覆层内,因此图13的玻璃带相比于图11的玻璃带能够具有更大范围的CTE错配和/或粘度错配。但是,在形成图13的玻璃带期间,包覆玻璃可能接触下成形主体204”的下挡板内壁304a”、304b”。因此,包覆玻璃的液相线粘度应足够高以避免包覆玻璃在与下成形主体的挡板内壁接触时发生失透。因此,图11的玻璃带相比于图13的玻璃带能够具有更大范围的包覆玻璃液相线粘度。
在一个替换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可以构建具有上挡板302”’的上成形主体202”’,所述上挡板302”’具有上挡板内壁,其位于下成形主体204”’的下挡板内壁的内侧,以使得上挡板空间的宽度小于下挡板空间的宽度。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第一挡板302”’可以在第二挡板304”’内侧约0.5厘米、约0.6厘米、约1.27厘米或者甚至是约2.54厘米,包括这些数值内的范围。第一和第二挡板302”’、304”’可以在某些部分处间隔开,并且可以通过例如结合区域318在位于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之间的中间区段处结合。结合区域318可以由铂片制造或者用与形成上成形主体202”’和下成形主体204”’相同的材料制造。第一和第二挡板302”’、304”’可以由厚度为例如1mm的铂片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当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流到熔融玻璃芯体组合物208上时,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不接触下挡板内壁(由下挡板304”’限定)。这防止了当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的液体线温度低于下成形主体204’的下挡板304’或其他组件的温度时,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206结晶。
例如,参考图15,由图14的玻璃成形设备形成的层压玻璃带12”’包括内部部分14”’、外部部分15”’、以及具有暴露的芯体宽度34的暴露的芯体凸缘部分。内部部分14”’和外部部分15”’包括如上所述的玻璃芯体层102和第一及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在内部部分14”’处,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形成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其为玻璃包覆层厚度62a和62b的总和,所述玻璃包覆层厚度62a和62b可以为基本上相同的厚度。厚度比TR7是内部部分14”’的玻璃芯体层厚度60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即,玻璃包覆层厚度62a和62b的总和)的比值。在外部部分15”’处,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形成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其为玻璃包覆层厚度66a和66b的总和,并且其大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厚度比TR8是外部部分15”’的玻璃芯体层厚度64与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即,玻璃包覆层厚度66a和66b的总和)的比值。在图15的玻璃带中,厚度比TR8基本上等于厚度比TR7。虽然玻璃芯体层102的厚度在玻璃带12”’的内部部分14”’与外部部分15”’之间增加,但是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的厚度在玻璃带12”’的内部部分14”’与外部部分15”’之间也有所增加,并且是以在厚度比TR7和TR8之间形成均匀性的形式增加。例如,厚度比TR7、TR8可以均在约8至约10的范围内,如,比值为9。
虽然图15的玻璃带包括暴露的芯体宽度部分,但是由于暴露的芯体宽度与外部部分15”’的厚度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因此由包覆玻璃未覆盖的玻璃带的芯体部分可以导致的张力一般较小或者不存在。例如,暴露的芯体宽度34可以在约2至约3mm的范围内,并且外部部分15”’的厚度可以为例如,小于约5mm,例如约2.5mm。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由于芯体/包覆层压玻璃制品内的芯体玻璃的张力减小,因此可获得更高的芯体/包覆玻璃的错配CTE和/或粘度配对,而不会在玻璃表面处达到足以造成玻璃破裂可能性增加的张力水平,并同时改进了玻璃成形工艺的稳定性。此外,通过限制在下挡板304”’附近的一部分玻璃芯体层102(即,未被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覆盖的玻璃芯体层102的暴露部分)的流动密度,可以使暴露的芯体宽度34的量最小。例如,在保持第一和第二玻璃包覆层104a、104b远离形成玻璃芯体层102的下挡板304”的同时,包覆边缘引导件(例如结合区域318)可以如图14所示与玻璃芯体层102接合,以限制玻璃芯体层102的暴露部分的流动密度。
现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玻璃成形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用于减少在熔合层压工艺中,在各成形主体之间流动的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的衰减。通过减少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的衰减,可以获得具有更大可用宽度的层压玻璃带。此外,通过减少熔融玻璃包覆组合物的衰减,使层压玻璃制品的边缘或凸缘处的芯体部分中的张力降低,从而允许使用CTE(和/或粘度)错配更大的玻璃配对而不会在玻璃表面处达到足以造成玻璃破裂可能性增加的张力水平,并同时改进了玻璃成形工艺的稳定性。另外,在成形的玻璃带的内部部分的厚度比与外部部分的厚度比之间获得了均匀性,从而使可能存在的任意暴露的芯体部分与相应的玻璃带的外部部分的厚度具有相同数量级的量值,因此使暴露的芯体部分中的拉伸应力减小。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动而不偏离要求保护的主题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文所述的各个实施方式的修改和变化形式,条件是这些修改和变化形式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的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用于制造层压玻璃带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上成形主体,其包括外成形表面,所述外成形表面在横向方向上由一对上挡板界定,所述一对上挡板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延伸过整个外成形表面的上挡板空间;
下成形主体,其被设置在上成形主体的下游并且包括外成形表面,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通过内部间隙与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间隔开;以及
边缘引导件,其沿着一对上挡板的上挡板内壁设置,边缘引导件的上部部分位于上成形主体的上挡板空间内,边缘引导件的底部部分设置在内部间隙中并且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间隔开,
其中,所述边缘引导件具有向外展开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边缘引导件的底部部分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间隔小于或等于2.54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边缘引导件的底部部分相对于边缘引导件的上部部分成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边缘引导件的底部部分相对于边缘引导件的上部部分成约90度至约180度的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边缘引导件的底部部分相对于边缘引导件的上部部分向外弯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边缘引导件的底部部分具有连续的曲率半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边缘引导件还包括调整机制以能够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上挡板内壁来调整边缘引导件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边缘引导件包括:
与上挡板内壁接合的套筒;
附接于套筒的螺纹化焊接螺母;以及
与螺纹化焊接螺母接合的螺纹化杆,其中,旋转螺纹化杆调整了在上挡板内壁上的边缘引导件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
在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表面通过外部间隙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表面间隔开;并且
上成形主体能够相对于下成形主体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在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一部分上成形主体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一部分下成形主体结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
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在横向方向上由一对下挡板界定,其中,下挡板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延伸过下成形主体的整个外成形表面的下挡板空间;并且
上挡板空间大于或小于下挡板空间。
12.一种用于制造玻璃带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上成形主体,其包括外成形表面,所述外成形表面在横向方向上由一对上挡板界定,上挡板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延伸过上成形主体的整个外成形表面的上挡板空间;以及
下成形主体,其设置在上成形主体的下游并且包括外成形表面,所述外成形表面在横向方向上由一对下挡板界定,所述一对下挡板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延伸过下成形主体的整个外成形表面的下挡板空间;
其中,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通过内部间隙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间隔开;并且
其中,在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一部分上成形主体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一部分下成形主体结合,
其中,满足以下中的一项:
a)上挡板空间的宽度不同于下挡板空间的宽度;或
b)所述一对上挡板的上挡板内壁与所述一对下挡板的下挡板内壁对齐,以使得一对共用挡板从上成形主体延伸到下成形主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内部间隙被设置在上挡板空间和下挡板空间之间以及在上挡板空间和下挡板空间中较宽的挡板空间之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在上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表面与下成形主体的外成形表面外部的表面结合。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上挡板空间的宽度大于下挡板空间的宽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下挡板空间的宽度在向下的垂直方向上减小。
17.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上挡板空间的宽度小于下挡板空间的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一对上挡板的上挡板内壁横向位于所述一对下挡板的下挡板内壁的外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各下挡板内壁之间的间距在向下的垂直方向上减小。
20.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一对上挡板的上挡板内壁横向位于所述一对下挡板的下挡板内壁的内侧。
21.一种由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制造的玻璃带,所述玻璃带包括:
第一玻璃包覆层和第二玻璃包覆层;
玻璃芯体层,其位于第一玻璃包覆层与第二玻璃包覆层之间;
内部部分和边缘凸缘,所述边缘凸缘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内部部分的边缘延伸,并且所述边缘凸缘比内部部分厚;以及
厚度比,所述厚度比包含玻璃芯体层厚度与第一玻璃包覆层厚度和第二玻璃包覆层厚度的总和的比值,宽度方向上的玻璃带上的所有点处的厚度比与宽度方向上的玻璃带的平均厚度比的差除以宽度方向上的玻璃带的平均厚度比在约100%以内。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玻璃带,其中,所述平均厚度比为约1至约10。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玻璃带,其中,宽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
24.如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带,其中,边缘凸缘包括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内部部分的第一边缘延伸的第一边缘凸缘以及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内部部分的第二边缘延伸的第二边缘凸缘。
25.一种由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制造的玻璃带,其包括玻璃芯体层和一对玻璃包覆层,所述玻璃带包括:
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
内部部分包括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和第一玻璃芯体层厚度,内部部分具有第一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比基于第一玻璃芯体层厚度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的比值;
外部部分包括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和第二玻璃芯体层厚度,外部部分具有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二厚度比基于第二玻璃芯体层厚度与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的比值;
其中,第一厚度比基本上等于第二厚度比。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玻璃带,其中,第一厚度比与第二厚度比等于约8至约10的范围。
27.如权利要求25或权利要求26所述的玻璃带,其中,第二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大于第一组合玻璃包覆层厚度,并且第二玻璃芯体层厚度大于第一玻璃芯体层厚度。
CN201680067906.2A 2015-11-20 2016-11-17 层压玻璃带及用于形成层压玻璃带的设备 Active CN108290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58160P 2015-11-20 2015-11-20
US62/258,160 2015-11-20
PCT/US2016/062386 WO2017087585A1 (en) 2015-11-20 2016-11-17 Laminated glass ribbon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laminated glass ribb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0764A CN108290764A (zh) 2018-07-17
CN108290764B true CN108290764B (zh) 2021-11-26

Family

ID=57485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7906.2A Active CN108290764B (zh) 2015-11-20 2016-11-17 层压玻璃带及用于形成层压玻璃带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530153B2 (zh)
EP (1) EP3377453A1 (zh)
JP (1) JP2018534232A (zh)
KR (1) KR20180084115A (zh)
CN (1) CN108290764B (zh)
TW (1) TWI707829B (zh)
WO (1) WO20170875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35415A (ko) * 2013-03-25 2015-12-02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저-tg 클래드 층을 사용하는 텍스처링된 유리 라미네이트
JP2019515865A (ja) 2016-04-19 2019-06-13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形成装置およびガラスリボンを製造する方法
KR20210042340A (ko) * 2018-08-10 2021-04-19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라미네이트 유리 시트들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4886A (en) * 1979-04-05 1980-07-29 Corning Glass Works Forming laminated sheet glass
CN1780797A (zh) * 2003-04-04 2006-05-3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用途的高强度层叠片材
WO2014179248A1 (en) * 2013-04-30 2014-11-06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rmal profile control in an isopipe
WO2015016935A1 (en) * 2013-08-02 2015-02-05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1798A (en) * 1966-04-04 1969-06-24 Corning Glass Works Sheet glass edge control device
US3537834A (en) * 1968-08-07 1970-11-03 Corning Glass Works Maintaining sheet glass width
US3737294A (en) 1970-08-28 1973-06-05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making multi-layer laminated bodies
US3849097A (en) 1970-10-07 1974-11-19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hot forming strong laminated bodies
US3746526A (en) 1971-03-10 1973-07-17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forming subsurface fortified laminates
US3931438A (en) 1971-11-08 1976-01-06 Corning Glass Works Differential densification strengthening of glass-ceramics
US4102664A (en) 1977-05-18 1978-07-25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making glass articles with defect-free surfaces
US4204027A (en) * 1979-04-05 1980-05-20 Corning Glass Works Photochromic sheet glass process
US5559060A (en) 1992-05-22 1996-09-24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 laminated glass articles
US5342426A (en) 1993-07-16 1994-08-30 Corning Incorporated Making glass sheet with defect-free surfaces and alkali metal-free soluble glasses therefor
US6748765B2 (en) 2000-05-09 2004-06-15 Richard B. Pitbladdo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0534938C (zh) * 2001-08-08 2009-09-02 布鲁斯科技公司 玻璃板成形装置
JP4253254B2 (ja) * 2001-12-14 2009-04-08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オーバーフロー・ダウンドロー・フュージョン法による板ガラスの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690221B2 (en) * 2004-02-23 2010-04-06 Corning Incorporated Sheet width control for overflow downdraw sheet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268657A1 (en) * 2004-06-02 2005-12-08 Adamowicz John A Isopipe mass distribution for forming glass substrates
US8042361B2 (en) * 2004-07-20 2011-10-25 Corning Incorporated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201965B2 (en) 2004-12-13 2007-04-10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laminate substrate having enhanced impact and static loading resistance
JP2006315937A (ja) 2005-04-12 2006-11-24 Asahi Glass Co Ltd 板ガラス及び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US20060236722A1 (en) * 2005-04-26 2006-10-26 Robert Delia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tensions attached thereto used in a glass manufacturing system
US7409839B2 (en) * 2005-04-29 2008-08-12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glass sheet
US20070140311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House Keith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acterizing a glass ribbon
US8007913B2 (en) 2006-02-10 2011-08-30 Corning Incorporated Laminat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WO2011007681A1 (ja) * 2009-07-13 2011-01-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8176753B2 (en) * 2010-02-26 2012-05-15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heat loss from an edge director
TWI519414B (zh) * 2010-06-29 2016-02-01 康寧公司 具有提高機械強度之玻璃片
JP5724552B2 (ja) 2011-04-01 2015-05-2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薄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WO2013005409A1 (ja) 2011-07-01 2013-01-10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WO2013032885A1 (en) 2011-08-31 2013-03-07 Corning Incorporated Ceramic forming devices with a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methods
US20130133370A1 (en) * 2011-11-28 2013-05-30 Olus Naili Boratav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adiative heat loss from a forming body in a glass forming process
JP2013184877A (ja) 2012-03-09 2013-09-19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薄板ガラスの成形装置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5850332B2 (ja) 2012-03-09 2016-02-0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薄板ガラスの成形装置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2013216533A (ja) 2012-04-06 2013-10-24 Avanstrate Inc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US9796616B2 (en) * 2012-05-24 2017-10-24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
US9556052B2 (en) * 2012-05-24 2017-01-31 Corning Incorporated Laminate fusion draw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646291B2 (en) 2012-05-24 2014-02-11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glass streams in laminate fusion
US10011512B2 (en) * 2012-05-24 2018-07-03 Corning Incorporated Suspens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glass laminate fusion
US9193617B2 (en) * 2012-05-24 2015-11-24 Corning Incorporated Refractory liner structure and use in glass fusion draw
US8794034B2 (en) * 2012-05-29 2014-08-05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forming glass with edge directors and methods
JP5642832B2 (ja) 2012-06-28 2014-12-17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TW201410620A (zh) 2012-07-26 2014-03-16 Corning Inc 耐火襯墊結構及於玻璃熔融抽拉中的使用
JP6052624B2 (ja) * 2012-08-24 2016-12-2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KR20150091093A (ko) * 2012-11-26 2015-08-07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리본의 비드부의 열 제어
US9434632B2 (en) * 2013-02-26 2016-09-06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627141B (zh) * 2013-04-30 2018-06-21 康寧公司 用於沿等壓管堰控制熔融玻璃流的設備與方法
JP6339180B2 (ja) * 2013-05-13 2018-06-06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積層溶融延伸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法
WO2015026789A1 (en) * 2013-08-22 2015-02-26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olten glass
JP2017500263A (ja) * 2013-11-26 2017-01-05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形成装置およびガラスリボンの形成方法
JP2015105206A (ja) 2013-11-29 2015-06-08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
US9512025B2 (en) * 2014-05-15 2016-12-06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ducing heat loss from edge directors
WO2016033038A1 (en) * 2014-08-28 2016-03-03 Corning Incorporated Laminated glass article with ion exchangeable core and clad layers having diffusivity contras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20170088953A (ko) * 2014-11-26 2017-08-02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얇은 유리 시트와 이를 형성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WO2016121559A1 (ja) * 2015-01-26 2017-11-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
WO2017007868A1 (en) * 2015-07-07 2017-01-12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heating moving glass ribbons at separation lines and/or for separating glass sheets from glass ribbons
CN108349772A (zh) * 2015-11-05 2018-07-3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层压玻璃制品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67956A (zh) * 2015-11-20 2018-08-03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玻璃带的设备和方法
US9840431B2 (en) * 2016-01-11 2017-12-12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upporting forming bodies of glass forming apparatuses
KR20200078677A (ko) * 2017-11-22 2020-07-01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리본들을 성형하기 위한 에지 디렉터들을 포함하는 장치
KR20210042340A (ko) * 2018-08-10 2021-04-19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라미네이트 유리 시트들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4886A (en) * 1979-04-05 1980-07-29 Corning Glass Works Forming laminated sheet glass
CN1780797A (zh) * 2003-04-04 2006-05-3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用途的高强度层叠片材
WO2014179248A1 (en) * 2013-04-30 2014-11-06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rmal profile control in an isopipe
WO2015016935A1 (en) * 2013-08-02 2015-02-05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927A (zh) 2017-10-01
US20180327298A1 (en) 2018-11-15
CN108290764A (zh) 2018-07-17
TWI707829B (zh) 2020-10-21
EP3377453A1 (en) 2018-09-26
US11530153B2 (en) 2022-12-20
KR20180084115A (ko) 2018-07-24
US20230076980A1 (en) 2023-03-09
JP2018534232A (ja) 2018-11-22
WO2017087585A1 (en) 2017-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76980A1 (en) Laminated glass ribbon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laminated glass ribbons
JP5724552B2 (ja) 薄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US1022108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molten material
KR20190022671A (ko) 드로우 바닥부에서의 장력 조절을 갖는 유리 제조 장치를 위한 다중-상승 구동 장치
JP7404443B2 (ja) ガラス成形装置
KR20200112800A (ko) 유리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장치
CN112912348B (zh) 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9694176A (zh) 玻璃熔化炉以及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
TW201827363A (zh) 板玻璃製造方法、澄清容器及板玻璃製造裝置
EP3074351B1 (en) Suspens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glass laminate fusion
WO2019230340A1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KR102528554B1 (ko) 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JP5438084B2 (ja) ガラス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ガラス成形体を用いる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EP3929164A1 (en) Glass tube
JP6568542B2 (ja) 複合ガラス製品を製造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EP4276076A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glass tubes by a vello or down-draw method, method for producing glass tubes by a vello or down-draw method and glass tubes
KR20190079410A (ko) 유리 제조 장치
WO2023042610A1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KR20210025646A (ko) 유리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KR101695950B1 (ko) 결정화 유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