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7720B - 氣液混合裝置及具備氣液混合裝置之排氣脫硫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氣液混合裝置及具備氣液混合裝置之排氣脫硫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7720B
TWI707720B TW108129806A TW108129806A TWI707720B TW I707720 B TWI707720 B TW I707720B TW 108129806 A TW108129806 A TW 108129806A TW 108129806 A TW108129806 A TW 108129806A TW I707720 B TWI707720 B TW I7077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leaning liquid
liquid
ejection port
m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1659A (zh
Inventor
佐佐木良三
杉田覚
善積直之
宮地剛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1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7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772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30Injector mix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2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 B05B7/04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with arrangements for mix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efore dischar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Nozzl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氣液混合裝置係構成為朝使清洗液與排氣進行氣液接觸之吸收塔中之用以儲存清洗液之集液部,噴射包含氧氣之氣體及清洗液者,且具備:第1筒狀部,其於內部劃定第1流道,且形成有用以將清洗液導入至第1流道之清洗液導入口、用以沿著相對於自清洗液導入口導入而於第1流道流動之清洗液之流動方向正交之方向將氣體導入至第1流道的氣體導入口、及噴出清洗液與氣體之混合流體之噴出口;及限縮部,其設置於較自清洗液導入口導入之清洗液與自氣體導入口導入之氣體合流之合流部更靠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將噴出口之內徑設為D1,將氣體導入口之內徑設為D2時,滿足0.5<D2/D1<0.8之條件。

Description

氣液混合裝置及具備氣液混合裝置之排氣脫硫裝置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用以將混合流體(包含微細氣泡之清洗液)朝使清洗液與自燃燒裝置排出之排氣接觸之吸收塔中之集液部噴射的氣液混合裝置、及具備該氣液混合裝置之排氣脫硫裝置。
自例如鍋爐等燃燒機排出之排氣中含有SOx (硫磺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質。用以降低排氣中所含之SOx 之方法,有以鹼性水溶液或吸收劑漿料等吸收液將SO2 等吸收去除之濕式脫硫方法等。
使用上述濕式脫硫方法之排氣脫硫裝置中,有具備如下之吸收塔者,該吸收塔於內部劃定氣液接觸部及集液部,該氣液接觸部藉由將清洗液朝吸收塔內流動之排氣噴霧,而使排氣與清洗液接觸;該集液部位於氣液接觸部之下方,用以儲存噴霧後之清洗液(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因排氣與清洗液接觸,從而排氣中所含之SO2 被清洗液吸收。將吸收SO2 後之清洗液儲存於集液部。
由於儲存於集液部之清洗液中含有自排氣吸收之SO2 而產生之亞硫酸鹽等反應生成物,故為了去除該反應生成物,有時會使空氣等含氧之氣體遍佈於儲存於集液部之清洗液而使反應生成物氧化。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氣液混合裝置,其包含構成為將上述含氧之氣體與清洗液之混合流體自噴出口朝集液部噴射的噴射嘴。上述噴射嘴於清洗液之流道中途設置有限縮部,藉由該限縮部將上述流道中流動之清洗液縮流而產生負壓區域。藉由上述負壓區域中產生之吸引力,將經由分支配管供給之氣體朝較上述流道之限縮部更為下游側吸引。又,噴射嘴藉由上述清洗液之流道中流動之清洗液,將經吸引之氣體截斷、微細化而產生混合流體(包含微細氣泡之清洗液),且自噴出口噴射該混合流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04675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若自噴射口噴出之混合流體所含之氣體(氣泡)之比例過小,由於用於氧化清洗液之氧氣量不足,故有集液部中之混合流體對清洗液之氧化不充足之虞。又,若自噴出口噴出之混合流體所含之氣體之比例過大,則清洗液對氣體之截斷不充分,而有氣體(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之虞。若氣體(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因而氣泡之尺寸增大,則氣體與清洗液之接觸面積減小。又,若氣泡之尺寸增大,則相應地氣泡之浮力增大,故氣泡可停留在儲存於集液部之清洗液中之期間、即氣泡可氧化清洗液之期間縮短。因此,有集液部中之混合流體對清洗液之氧化不充分之虞。
鑑於上述之事況,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形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防止集液部中之混合流體對清洗液之氧化不充分之氣液混合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1)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形態之氣液混合裝置係構成為朝以使清洗液與自燃燒裝置排出之排氣進行氣液接觸之方式構成之吸收塔中之用以儲存上述清洗液之集液部,噴射包含氧氣之氣體及上述清洗液者,且具備: 第1筒狀部,其於內部劃定第1流道,且形成有用以將上述清洗液導入至上述第1流道之清洗液導入口、用以沿著相對於自上述清洗液導入口導入而於上述第1流道中流動之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正交之方向將上述氣體導入至上述第1流道的氣體導入口、及噴出自上述清洗液導入口導入之上述清洗液與自上述氣體導入口導入之上述氣體之混合流體的噴出口;及 限縮部,其設置於較自上述清洗液導入口導入之上述清洗液與自上述氣體導入口導入之上述氣體合流之合流部更靠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且 將上述噴出口之內徑設為D1,將上述氣體導入口之內徑設為D2時, 滿足0.5<D2/D1<0.8之條件。
根據上述(1)之構成,將第1筒狀部之噴出口之內徑設為D1,將氣體導入口之內徑設為D2時,滿足0.5<D2/D1<0.8之條件。第1,滿足0.5<D2/D之條件之第1筒狀部由於氣體導入口之內徑D2與噴出口之內徑D1相比為特定以上之大小,故可減少用以經由氣體導入口將氣體輸送至第1流道之氣體導入線中之壓力損失,可防止自氣體導入口導入至第1流道而自噴出口噴出之混合流體中之含氧之氣體之比例過小。第2,滿足D2/D1<0.8之條件之第1筒狀部由於氣體導入口之內徑D2與噴出口之內徑D1相比為特定以下之大小,故可防止自氣體導入口導入至第1流道而自噴出口噴出之混合流體中之含氧之氣體之比例過大。因此,根據上述構成,由於滿足0.5<D2/D1<0.8之條件,故可防止自氣體導入口導入至第1流道而自噴出口噴出之混合流體中之含氧之氣體之比例過大或過小,進而可防止集液部中之混合流體所致之氧化不充分。
(2)若干實施形態中,如上述(1)記載之氣液混合裝置,其進而具備:第2筒狀部,其於內部劃定連通於上述氣體導入口之第2流道,且形成有沿著上述氣體導入口之上述氣體之導入方向延伸、用以將上述氣體導入至上述第2流道的第2氣體導入口;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其係為了藉由第1緊固裝置固定用以將上述清洗液自上述清洗液導入口輸送至上述第1流道之清洗液導入線及上述第1筒狀部,而自上述第1筒狀部之較上述合流部更靠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之外周突出設置;及氣體導入側緊固部,其係為了藉由第2緊固裝置固定用以將上述氣體自上述第2氣體導入口輸送至上述第2流道之氣體導入線及上述第2筒狀部,而自上述第2筒狀部之外周突出設置;且將上述限縮部至上述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設為L時,滿足0.8<L/D1<1.3之條件。
根據上述(2)之構成,將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設為L時,滿足0.8<L/D1<1.3之條件。第1,由於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L相對於噴出口之內徑D1之比滿足0.8<L/D1之條件,故可防止上述之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與上述之氣體導入側緊固部干涉。
第2,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L相對於噴出口之內徑D1之比滿足L/D1<1.3之條件。此處,若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L較大,則相應地由限縮部產生之縮流復原,故有氣體(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之傾向。根據上述構成,由於滿足L/D1<1.3之條件,故氣體(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有所減少,可發揮上述微細化效果。
(3)若干實施形態中,如上述(2)記載之氣液混合裝置,其中進而滿足0.9<L/D1之條件。 根據上述(3)之構成,由於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L相對於噴出口之內徑D1之比滿足0.9<L/D1之條件,故可更確實地防止上述之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與上述之氣體導入側緊固部干涉,且由於可擴大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與氣體導入側緊固部間之間隔,故可容易地進行將配管等其他零件緊固於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或氣體導入側緊固部之緊固作業。
(4)若干實施形態中,如上述(1)~(3)中任一項記載之氣液混合裝置,其中上述噴出口之內徑D1為150 mm以上且270 mm以下。
根據上述(4)之構成,噴出口之內徑D1為150 mm以上且270 mm以下,且滿足上述之0.5<D2/D1<0.8之條件。於該情形時,可更確實地防止集液部中之混合流體所致之氧化不充分的情況。
(5)若干實施形態中,如上述(1)~(4)中任一項記載之氣液混合裝置,其中上述第1筒狀部沿著上述噴出口之中心軸延伸,上述氣液混合裝置進而具備:噴出口側緊固部,其係用以固定於劃定上述吸收塔之上述集液部之至少一部分之側壁者,且自上述第1筒狀部之較上述合流部更靠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之外周,沿著與上述噴出口之上述中心軸正交之方向突出設置。
根據上述(5)之構成,氣液混合裝置具備噴出口側緊固部,其自第1筒狀部之較合流部更靠清洗液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之外周,沿著與噴出口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突出設置。氣液混合裝置因將噴出口側緊固部固定於上述側壁,從而可固定第1筒狀部相對於側壁之位置。
(6)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形態之排氣脫硫裝置係用以對自燃燒裝置排出之排氣進行脫硫者,且具備: 吸收塔,其係構成為使清洗液與導入至內部之上述排氣進行氣液接觸者,且於內部劃定用以儲存上述清洗液之集液部;及 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氣液混合裝置。
根據上述(6)之構成,吸收塔構成為使清洗液與導入至內部之排氣進行氣液接觸,且於內部劃定用以儲存清洗液之集液部。氣液混合裝置可藉由自第1筒狀部之噴出口噴出至吸收塔之集液部之混合流體,使儲存於吸收塔之集液部之清洗液產生充分之氧化反應。
(7)若干實施形態中,如上述(6)記載之排氣脫硫裝置,其中上述第1筒狀部沿著上述噴出口之中心軸延伸,上述氣液混合裝置進而具備:噴出口側緊固部,其自上述第1筒狀部之較上述合流部更靠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之外周,沿著與上述噴出口之上述中心軸正交之方向突出設置;上述吸收塔進而具備:側壁,其係劃定上述集液部之至少一部分者,且形成有供上述第1筒狀部之包含上述噴出口之末端插通的插通孔;筒狀突出部,其於將上述噴出口之上述中心軸自水平面傾斜之角度設為θ時,沿著自水平面傾斜上述傾斜角度θ之方向,自上述側壁之上述插通孔之周緣部朝上述側壁之外側突出設置;及噴射嘴用緊固部,其係自上述筒狀突出部之末端沿著與上述筒狀突出部延伸之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設置者,且構成為藉由第3緊固裝置固定上述噴出口側緊固部。
根據上述(7)之構成,於將第1筒狀部之包含噴出口之末端插通至形成於吸收塔之側壁之插通孔之狀態下,藉由第3緊固裝置將氣液混合裝置之噴出口側緊固部固定於吸收塔之噴射嘴用緊固部。此處,第1筒狀部沿著噴出口之中心軸延伸。吸收塔之筒狀突出部沿著自水平面傾斜與噴出口之中心軸自水平面傾斜之角度θ相同角度之方向延伸。即,吸收塔之筒狀突出部沿著與設置有第1圓筒狀部時之噴出口之中心軸相同之方向延伸。第1筒狀部因藉由第3緊固裝置固定沿著與第1筒狀部延伸之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之噴出口側緊固部、及沿著與筒狀突出部延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的噴射嘴用緊固部,從而可將噴出口之中心軸自水平面之傾斜角度θ直接作為設置角度。因此,根據上述構成,無需調整第1筒狀部之設置角度之作業,可使第1筒狀部之安裝作業容易化。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可防止集液部中之混合流體之清洗液所致之氧化不充分的氣液混合裝置。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若干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惟作為實施形態而記載或圖式所示之構成零件之尺寸、材質、形狀、其相對配置等並非旨在將本發明之範圍加以限定,僅為單純之說明例。 例如,表示「朝某方向」、「沿著某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軸」等相對或絕對之配置之表述不僅嚴格地表示該種配置,亦表示具有公差或可獲得相同功能之程度之角度或距離而相對移位之狀態。 例如,「同一」、「相等」及「均質」等表示事物相等之狀態之表述不僅嚴格地表示相等之狀態,亦表示存在公差或可獲得相同功能之程度之差異的狀態。 例如,表示四角形狀或圓筒形狀等形狀之表述不僅表示幾何學上嚴嚴格意義之四角形狀或圓筒形狀等形狀,亦表示於可獲得相同效果之範圍內包含凹凸部或倒角部等之形狀。 另一方面,將一構成要素稱為「配備」、「具有」、「具備」、「包含」、「含有」之表述,並非排除其他構成要素之存在之表述。 另,對於同樣之構成,有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圖1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排氣脫硫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剖視圖。排氣脫硫裝置係用以將自燃燒裝置排出之排氣進行脫硫之裝置。上述燃燒裝置例如為柴油發動機、燃氣渦輪發動機或蒸汽渦輪發動機等發動機或鍋爐等。 如圖1所示,排氣脫硫裝置1具備吸收塔2及氣液混合裝置4,該吸收塔2構成為使清洗液與被導入至內部之排氣進行氣液接觸。
吸收塔2構成為使清洗液與被導入至內部之排氣進行氣液接觸。圖示之實施形態中,吸收塔2如圖1所示,構成為於內部劃定:氣液接觸部21A,其構成為對導入至內部之排氣進行清洗液噴霧,使排氣與清洗液氣液接觸;及集液部21B,其位於較氣液接觸部更為下方,供儲存在氣液接觸部21A中吸收有排氣中之SOx 之清洗液。此處,作為清洗液,舉出包含鹼性劑之液體或海水等。又,作為鹼性劑,舉出例如CaCO3 、NaOH、Ca(OH)2 、NaHCO3 、Na2 CO3 等,亦可使用減容為高濃度之鹼。
更詳細而言,吸收塔2如圖1所示具備:吸收塔本體部22,其於內部劃定出包含上述之氣液接觸部21A及上述之集液部21B之內部空間21;排氣導入部23,其用以將排氣導入至吸收塔本體部22;及排氣排出部24,其用以自吸收塔本體部22排出排氣。如圖1所示,將吸收塔本體部22與排氣導入部23相鄰之方向定義為第1方向,將第1方向上之排氣導入部23側定義為一側,將第1方向上之排氣排出部24側定義為另一側。
如圖1所示,於吸收塔本體部22之上述第1方向上之一側側壁即第1側壁25,形成有與內部空間21(下方側內部空間21C)連通之排氣導入口251。於吸收塔本體部22之上述第1方向上之另一側側壁即第2側壁26,於高於排氣導入口251之位置,形成有與內部空間21(上方側內部空間21D)連通之排氣排出口261。第1側壁25及第2側壁26各者於俯視時沿著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延伸,且劃定包含集液部21B之內部空間21之至少一部分。
自燃燒裝置(未圖示)導入至排氣導入部23之排氣通過排氣導入部23後,經由排氣導入口251導入至內部空間21(下方側內部空間21C)。經導入至內部空間21之排氣於下方側內部空間21C自位於一側之第1側壁25流向位於另一側之第2側壁26後,於內部空間21中一面上升一面流動。上升至上方側內部空間21D之排氣自第1側壁25流向第2側壁26後,經由排氣排出口261朝排氣排出部24排出。
如圖1所示,在吸收塔本體部22之位於較下方側內部空間21C更上方且較上方側內部空間21D更下方之氣液接觸部21A,配置有用以將上述之清洗液散佈於內部空間21之散佈裝置28。散佈裝置28構成為對通過氣液接觸部21A之排氣散佈清洗液,使排氣與清洗液氣液接觸,從而將排氣中所含之SOx (包含SO2 )吸收去除。
散佈裝置28如圖1所示,包含:灑水管281,其於吸收塔本體部22之內部空間21中沿著上述第1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灑水噴嘴282,其等設置於灑水管281。灑水噴嘴282構成為朝向排氣之流動方向上之下游側、即朝向鉛直方向上之上方散佈清洗液。圖示之實施形態中,灑水噴嘴282液柱狀地噴射清洗液。即,圖示之吸收塔2為液柱式之吸收塔。
另,吸收塔2只要以使清洗液與導入至內部之排氣氣液接觸之方式構成即可,不限定於上述之液柱式。例如,吸收塔2可為具備將用以促進氣液接觸之填充材填充於內部空間21之填充層的格柵式吸收塔,或具備將清洗液放射狀地噴霧之灑水噴嘴282之噴射式吸收塔等。又,灑水管281可沿著俯視時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又,灑水噴嘴282可構成為朝向鉛直方向上之下方散佈清洗液。
通過氣液接觸部21A之排氣中含有大量水分。於排氣之流動方向上較氣液接觸部21A更為下游側,配置有除霧器27。除霧器27構成為將水分自通過除霧器27之排氣去除。將通過除霧器27之排氣排出至吸收塔2之外部。
圖示之實施形態中,除霧器27配置於排氣排出部24,且以分隔排氣之流動方向上之上游側與下游側之方式沿著鉛直方向於排氣排出部24延伸。另,除霧器27可配置於上方側內部空間21D,且沿著水平方向延伸。又,除霧器27可為多段構成。
集液部21B構成為儲存已對導入至內部空間21之排氣散佈之散佈後之清洗液。圖示之實施形態中,集液部21B以液面位於下方側內部空間21C之下方且低於排氣導入口251之位置之方式設置。儲存於集液部21B之清洗液中含有由自排氣吸收之SOx 所產生之反應生成物。此處,作為反應生成物,舉出因於清洗液中吸收SO2 而生成之亞硫酸鹽等。
如圖1所示,於第2側壁26,於鉛直方向上集液部21B之底面211附近之位置,開口出用以將儲存於集液部21B之清洗液引出至外部之清洗液引出口262。清洗液引出口262連通於集液部21B。
圖示之實施形態中,排氣脫硫裝置1如圖1所示進而具備:清洗液循環線7,其構成為將儲存於集液部21B之清洗液輸送至散佈裝置28;及清洗液供給線8,其構成為自吸收塔2之外部將清洗液供給至集液部21B。
清洗液循環線7包含:至少一條配管71,其連接上述之清洗液引出口262及上述之灑水管281;及清洗液循環泵72,其設置於清洗液循環線7之中途,用以自清洗液引出口262將清洗液輸送至灑水管281。即,將自散佈裝置28散佈而儲存於集液部21B之清洗液之至少一部分由清洗液循環泵72壓送,通過清洗液循環線7而輸送至散佈裝置28。
清洗液供給線8包含:清洗液儲存槽81,其設置於吸收塔2之外部;及至少一條配管82,其連接清洗液儲存槽81與集液部21B。清洗液自清洗液儲存槽81通過清洗液供給線8輸送至集液部21B。
氣液混合裝置4如圖1所示,包含:噴射嘴5,其構成為將例如空氣等含氧之氣體與清洗液之混合流體MF噴射至吸收塔2之集液部21B;清洗液導入線41,其構成為將清洗液輸送至噴射嘴5;及氣體導入線42,其構成為將含氧之氣體輸送至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自噴射嘴5朝集液部21B噴射混合流體MF,使混合流體MF遍佈於儲存於集液部21B之清洗液,從而藉由混合流體MF使上述反應生成物氧化,產生氧化生成物。作為氧化生成物,舉出石膏等。
圖示之實施形態中,排氣脫硫裝置1如圖1所示,進而具備清洗液排出線9,其構成為排出儲存於集液部21B之包含氧化生成物(石膏)之清洗液。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清洗液排出線9構成為經由連接於集液部21B之清洗液循環線7而排出清洗液。更詳細而言,清洗液排出線9自清洗液循環線7之分支部73分支,連接於設置在吸收塔2之外部之裝置91,自清洗液循環線7之分支部73將包含氧化生成物之清洗液輸送至裝置91。作為裝置91,舉出自包含氧化生成物之清洗液將水分脫水之脫水機(分離機)或用以暫時儲存清洗液之儲存槽等。
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清洗液導入線41在位於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上較分支部73更為下游側之分支部44處,自清洗液循環線7分支。上述之清洗液循環泵72將清洗液之一部分自清洗液引出口262經由分支部44輸送至噴射嘴5。
圖示之實施形態中,氣體導入線42之一端連接於噴射嘴5,另一端於較集液部21B之液面更上方之位置大氣開放。
圖2係用以說明一實施形態之噴射嘴之功能之噴射嘴的概略剖視圖。圖3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噴射嘴之概略構成之剖視圖。噴射嘴5如圖2、3所示,包含第1筒狀部52、限縮部53及第2筒狀部54。
第1筒狀部52如圖2、3所示,形成為於內部劃定第1流道55之筒狀。於第1筒狀部52,形成有用以將清洗液導入至第1流道55之清洗液導入口56、用以沿著相對於自清洗液導入口56導入且於第1流道55中流動之清洗液之流動方向正交的方向將上述氣體導入至第1流道55之氣體導入口57及上述之噴出口51。噴出口51係用以噴出自清洗液導入口56導入之清洗液與自氣體導入口57導入之氣體之混合流體MF而設置。
圖2、3所示之實施形態中,第1筒狀部52沿著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之延伸方向具有長度方向。於第1筒狀部52之長度方向之一端開口為上述之清洗液導入口56,於第1筒狀部52之長度方向之另一端開口為上述之噴出口51。於第1筒狀部52之外周開口為上述之氣體導入口57。自清洗液導入線41經由清洗液導入口56被輸送至第1流道55內之清洗液,於第1流道55中朝沿著中心軸CA延伸之方向之方向,自清洗液導入口56流向噴出口51。
第2筒狀部54如圖2、3所示,於內部劃定連通於氣體導入口57之第2流道58,有沿著氣體導入口57之氣體導入方向(相對於清洗液之流動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且形成有用以將氣體導入至第2流道58的第2氣體導入口59。
圖2、3所示之實施形態中,第2筒狀部54沿著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延伸之方向,即與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延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第2筒狀部54之長度方向上之一端一體連接於第1筒狀部52之外周。即,第1筒狀部52與第2筒狀部54一體形成。於第2筒狀部54之長度方向上之另一端開口為上述之第2氣體導入口59。自氣體導入線42經由第2氣體導入口59輸送至第2流道58內之氣體通過第2流道58後,經由氣體導入口57輸送至第1流道55內。經輸送至第1流道55內之氣體於合流部60中與清洗液合流。
如圖2、3所示,限縮部53設置於較合流部60更靠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限縮部53於內部流動清洗液,且開口出與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及下游側相比剖面積急劇縮小之縮流形成口61。限縮部53構成為以縮流形成口61將清洗液縮流,而於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上較限縮部53更靠下游側產生負壓區域62(參照圖2)。噴射嘴5藉由負壓區域62中產生之吸引力,自氣流導入口57吸引氣體。另,若僅以上述吸引力輸送至第1流道55之氣體量不足之情形時,可於氣體導入線42設置用以將氣體輸送至第1流道55之未圖示之泵,藉由該泵增加輸送至第1流道55之氣體量。
圖2、3所示之實施形態中,限縮部53與第1筒狀部52分開構成。另一實施形態中,限縮部53可與第1筒狀部52一體形成。例如,限縮部53可自第1筒狀部52之劃定第1流道55之內周面突出設置。
噴射嘴5藉由第1流道55中流動之清洗液,將輸送至第1流道55之氣體截斷、微細化而產生混合流體MF(於內部包含微細氣泡之清洗液)。又,噴射嘴5將噴射嘴5內產生之混合流體MF自噴出口51噴射。
圖4係用以說明一實施形態之氣液混合裝置所發揮之作用之圖表,且係顯示氣體導入口之內徑相對於噴出口之內徑之比、與集液部中混合流體所致之氧化反應之效率之關係的圖表。
如圖4所示,若氣體導入口57之內徑D2(參照圖3)相對於噴出口51之內徑D1(參照圖3)之比(D2/D1)為0.5以下,則由於氣體導入口57之內徑D2較小,故氣體導入線42中之含氧之氣體G之壓力損失ΔP增大。若氣體導入線42中之氣體G之壓力損失ΔP較大,則自氣體導入口57導入至第1流道55之含氧之氣體G之流量減少,結果,自噴出口51噴出之混合流體MF中之氣體G之比例OA過小。若自噴出口51噴出之混合流體MF中之氣體G之比例OA過小,則用於清洗液之氧化反應之氧不足,故有集液部21B中混合流體MF所致之氧化反應效率EO降低之虞。
又,如圖4所示,若氣體導入口57之內徑D2相對於噴出口51之內徑D1之比(D2/D1)為0.8以上,則由於氣體導入口57之內徑D2較大,故自氣體導入口57導入至第1流道55之氣體G之流量增多,結果,自噴出口51噴出之混合流體MF中之氣體G之比例OA增大。若自噴出口51噴出之混合流體MF中之氣體G之比例OA過大,則有氣體G(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之虞。若氣體G(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則因氣泡之尺寸增大,而相應地氣泡之浮力增大,故氣泡可停留在儲存於集液部21B之清洗液中之期間、即氣泡可氧化清洗液之期間縮短。因此,若混合流體MF中之氣體G之比例OA過大,會有集液部21B中混合流體MF所致之氧化反應效率EO降低之虞。
如上所述,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之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具備於內部劃定上述第1流道55之上述第1筒狀部52與上述之限縮部53。且,將上述之噴出口51之內徑設為D1,將上述之氣體導入口57之內徑設為D2時,滿足0.5<D2/D1<0.8之條件。
根據上述構成,將第1筒狀部52中之噴出口51之內徑設為D1,將氣體導入口57之內徑設為D2時,滿足0.5<D2/D1<0.8之條件。第一,滿足0.5<D2/D1之條件之第1筒狀部52由於氣體導入口57之內徑D2與噴出口51之內徑D1相比為特定以上之大小,故可減少用以經由氣體導入口57將氣體G輸送至第1流道55之氣體導入線42中之壓力損失ΔP,可防止自氣體導入口57導入至第1流道55且自噴出口51噴出之混合流體MF中之氣體G之比例OA過小。
第2,滿足D2/D1<0.8之第1筒狀部52由於氣體導入口57之內徑D2與噴出口51之內徑D1相比為特定以下之大小,故可防止自氣體導入口57導入至第1流道55且自噴出口51噴出之混合流體MF中之氣體G之比例過大。因此,根據上述構成,由於滿足0.5<D2/D1<0.8之條件,故可防止自氣體導入口57導入至第1流道55且自噴出口51噴出之混合流體MF中之氣體G之比例過大或過小,進而可防止集液部21B中之混合流體MF所致之氧化不充分。
圖5係用以說明一實施形態之氣液混合裝置所發揮之作用之圖表,且係顯示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相對於噴出口之內徑之比、與自氣體導入口導入之氣體之微細化效果之關係的圖表。
如圖5所示,若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相對於噴出口51之內徑D1之比(L/D1)較大,則相應地由限縮部53產生之縮流復原,故有氣體G(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之傾向。尤其,若L/D1為1.3以上,則由於氣體G(氣泡)之微細化效果之衰減顯著,故有集液部21B中之包含氣體G之混合流體MF所致之氧化不充分之虞。又,若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相對於噴出口51之內徑D1之比(L/D1)較小,則相應地可提高微細化效果。
圖6係概略性顯示吸收塔中之固定噴射嘴之部分附近之局部剖視圖。以下基於圖6,說明噴射嘴5之安裝方法。
首先,將形成有噴射嘴5之噴出口51之第1筒狀部52之末端插通至以貫通第1側壁25之方式形成之插通孔252。
如圖6所示,噴射嘴5包含噴出口側緊固部63。第1筒狀部52沿著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延伸,且於延伸方向上之一端形成有噴出口51。噴出口側緊固部63自第1筒狀部52之外周沿著與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正交之方向突出設置。噴出口側緊固部63設置於第1筒狀部52之、較與第2筒狀部54之連接部或合流部60更靠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之外周。
如圖6所示,吸收塔2進而包含筒狀突出部29與噴射嘴用緊固部30。如圖6所示,於將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與水平面之傾斜角度設為θ時,筒狀突出部29沿著自水平面傾斜該傾斜角度θ之方向,自第1側壁25之插通孔252之周緣部朝外側突出設置。噴射嘴用緊固部30自筒狀突出部29之末端沿著與筒狀突出部29延伸之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設置。
接著,將噴射嘴5固定於第1側壁25。噴射嘴5之噴出口側緊固部63藉由緊固裝置66(66A)固定於吸收塔2之噴射嘴用緊固部30。圖示之實施形態中,緊固裝置66A(第3緊固裝置)包含螺栓67(67A)與螺母68(68A)。
螺栓67(67A)具備:軸部671,其至少於外周面之一部分形成有螺紋部;及頭部672,其於軸部671之基端部形成為較軸部671更大徑。於噴出口側緊固部63與噴射嘴用緊固部30,沿著筒狀突出部29延伸之方向形成有可供螺栓67A之軸部671插通的貫通孔631、301。螺栓67A中,軸部671自筒狀突出部29延伸之方向之一側插通至形成於噴出口側緊固部63及噴射嘴用緊固部30之貫通孔631、301,且插通至筒狀突出部29延伸之方向之另一側之軸部671之末端與螺母68A螺合,藉此將噴射嘴5固定於第1側壁25。
將噴射嘴5固定於第1側壁25後,將氣體導入線42連接於噴射嘴5。圖示之實施形態中,噴射嘴5如圖6所示,進而包含自第2筒狀部54之形成有第2氣體導入口59之端部外周突出設置之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氣體導入線42包含沿著第2筒狀部54延伸之方向延伸之氣體導入管47。氣體導入管47具備自形成有連通於第2氣體導入口59之開口之端部外周突出設置之氣體下游側緊固部48。氣體導入管47之氣體下游側緊固部48藉由緊固裝置66(66B)而固定於噴射嘴5之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
圖示之實施形態中,緊固裝置66B(第2緊固裝置)包含:螺栓67B,其具備與螺栓67A同樣之構成;及螺母68B,其具備與螺母68A同樣之構成。螺栓67B在插通至形成於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及氣體下游側緊固部48之貫通孔641、481的軸部671之末端與螺母68B螺合,而將氣體導入管47固定於噴射嘴5之第2筒狀部54。
將噴射嘴5固定於第1側壁25後,將清洗液導入線41連接於噴射嘴5。清洗液導入線41與噴射嘴5之連接可與氣體導入線42與噴射嘴5之連接同時進行,亦可在氣體導入線42與噴射嘴5之連接之前或之後進行。
噴射嘴5如圖6所示,進而包含自第1筒狀部52之形成有清洗液導入口56之端部外周突出設置之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清洗液導入線41包含沿著第1筒狀部52延伸之方向延伸之清洗液導入管45。清洗液導入管45如圖6所示,具備自形成有在與清洗液導入口56之間夾著限縮部53而連通之開口451之端部之外周突出設置的清洗液下游側緊固部46。如圖6所示,清洗液導入管45之清洗液下游側緊固部46藉由緊固裝置66C(第1緊固裝置)而固定於噴射嘴5之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
圖示之實施形態中,緊固裝置66C包含:螺栓67C,其具備與螺栓67A同樣之構成;及螺母68C,其具備與螺母68A同樣之構成。螺栓67C在插通至形成於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及清洗液下游側緊固部46之貫通孔651、461的軸部671之末端與螺母68C螺合,而以於第1筒狀部52與清洗液導入管45之間夾著限縮部53之狀態,將清洗液導入管45固定於噴射嘴5之第1筒狀部52。
如上所述,若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相對於噴出口51之內徑D1之比(L/D1)較小,可相應地提高微細化效果。然而,若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L較短,則有上述之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與上述之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干涉之虞。圖示之實施形態中,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沿著與中心軸CA正交之方向延伸,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沿著與中心軸CA2正交(與中心軸CA正交)之方向延伸。即,由於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沿著與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延伸之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故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與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容易發生干涉。
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之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進而具備上述之第2筒狀部54、上述之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及上述之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將噴出口51之內徑設為D1,將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設為L時,上述之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滿足0.8<L/D1<1.3之條件。
根據上述之構成,將噴出口51之內徑設為D1,將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設為L時,滿足0.8<L/D1<1.3之條件。第1,由於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L相對於噴出口51之內徑D1之比滿足0.8<L/D1之條件,故可防止上述之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與上述之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干涉。
第2,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L相對於噴出口51之內徑D1之比滿足L/D1<1.3之條件。此處,若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L較大,則相應地由限縮部53產生之縮流會復原,因此,有氣體G(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之傾向。根據上述構成,由於滿足L/D1<1.3之條件,故氣體G(氣泡)之微細化效果衰減有所減少,可發揮上述微細化效果。
另,上述之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滿足0.8<L/D1<1.3之條件之本發明,可與上述之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滿足0.5<D2/D1<0.8之條件之發明同時實施,再者,亦可與上述發明分開而獨立實施。
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之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進而滿足0.9<L/D1之條件。於該情形時,由於限縮部53至氣體導入口57之中心軸CA2之長度L相對於噴出口51之內徑D1之比滿足0.9<L/D1之條件,故可更確實地防止上述之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與上述之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干涉。又,由於可擴大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與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間之間隔,故可容易地進行將配管等其他零件緊固於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65或氣體導入側緊固部64之緊固作業。
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之噴出口51之內徑為150 mm以上且270 mm以下。再者,滿足上述之0.5<D2/D1<0.8之條件。於該情形時,本發明者等人確認混合流體MF所致之氧化反應之效率EO良好。根據上述構成,可更確實地防止集液部21B中之混合流體MF所致之氧化不充分的情況。
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之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具備上述之噴出口側緊固部63,其用以固定於劃定吸收塔2之集液部21B之至少一部分之側壁(第1側壁25等)。噴出口側緊固部63設置於沿著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延伸之第1筒狀部52之、較與第2筒狀部54之連接部或合流部60更靠清洗液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之外周。噴出口側緊固部63自第1筒狀部52之上述外周沿著與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正交之方向突出設置。於該情形時,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具備噴出口側緊固部63,其自第1筒狀部52之較合流部60更靠清洗液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之外周,沿著與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正交之方向突出設置。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藉由將噴出口側緊固部63固定於上述側壁,可固定第1筒狀部52相對於側壁之位置。
若干實施形態之排氣脫硫裝置1具備上述之吸收塔2與上述之氣液混合裝置4。根據上述構成,吸收塔2構成為使清洗液與導入至內部之排氣進行氣液接觸,且於內部劃定用以儲存清洗液之集液部21B。氣液混合裝置4可藉由自第1筒狀部52之噴出口51噴出至吸收塔2之集液部21B之混合流體MF,使儲存於吸收塔2之集液部21B之清洗液產生充分之氧化反應。
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之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包含上述之第1筒狀部52與上述之噴出口側緊固部63。且,上述之吸收塔2包含上述之筒狀突出部29與上述之噴射嘴用緊固部30。
根據上述構成,於將第1筒狀部52之包含噴出口51之末端插通至形成於吸收塔2之側壁(第1側壁25等)之插通孔252之狀態下,藉由緊固裝置66A(第3緊固裝置)將噴射嘴5(氣液混合裝置4)之噴出口側緊固部63固定於吸收塔2之噴射嘴用緊固部30。此處,第1筒狀部52沿著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延伸。吸收塔2之筒狀突出部29沿著自水平面傾斜與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自水平面傾斜之角度θ相同角度之方向延伸。即,吸收塔2之筒狀突出部29沿著與設置有第1圓筒狀部52時之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相同之方向延伸。第1筒狀部52因藉由緊固裝置66A固定沿著與第1筒狀部52延伸之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之噴出口側緊固部63、及沿著與筒狀突出部29延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的噴射嘴用緊固部30,從而可將噴出口51之中心軸CA自水平面傾斜之角度θ直接作為設置角度。因此,根據上述構成,無需調整第1筒狀部52之設置角度之作業,可使第1筒狀部52之安裝作業容易化。
本發明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亦包含對上述之實施形態加以變化之形態或將該等形態適當組合之形態。
例如,上述之若干實施形態中,排氣排出部24於第1方向上夾著吸收塔本體部22而設置於與排氣導入部23相反側,但亦可設置於與排氣導入部23相同側。又,排氣排出部24亦可設置為俯視時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上與吸收塔本體部22相鄰。
1:排氣脫硫裝置 2:吸收塔 4:氣液混合裝置 5:噴射嘴 7:清洗液循環線 8:清洗液供給線 9:清洗液排出線 21:內部空間 21A:氣液接觸部 21B:集液部 21C:下方側內部空間 21D:上方側內部空間 22:吸收塔本體部 23:排氣導入部 24:排氣排出部 25:第1側壁 26:第2側壁 27:除霧器 28:散佈裝置 29:筒狀突出部 30:噴射嘴用緊固部 41:清洗液導入線 42:氣體導入線 44:分支部 45:清洗液導入管 46:清洗液下游側緊固部 47:氣體導入管 48:氣體下游側緊固部 51:噴出口 52:第1筒狀部 53:限縮部 54:第2筒狀部 55:第1流道 56:清洗液導入口 57:氣體導入口 58:第2流道 59:第2氣體導入口 60:合流部 61:縮流形成口 62:負壓區域 63:噴出口側緊固部 64:氣體導入側緊固部 65: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 66:緊固裝置 66A~66C:緊固裝置 67:螺栓 67A~67C:螺栓 68:螺母 68A~68C:螺母 71:配管 72:清洗液循環泵 73:分支部 81:清洗液儲存槽 82:配管 91:裝置 211:底面 251:排氣導入口 252:插通孔 261:排氣排出口 262:清洗液引出口 281:灑水管 282:灑水噴嘴 301:貫通孔 311:插通孔 331:貫通 451:開口 461:貫通孔 481:貫通孔 631:貫通孔 641:貫通孔 651:貫通孔 671:軸部 672:頭部 CA:噴出口之中心軸 CA2: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 D1:噴出口之內徑 D2:氣體導入口之內徑 EO:氧化反應之效率 G:氣體 L: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 MF:混合流體 OA:混合流體之氣體比例 ΔP:壓力損失 θ:傾斜角度
圖1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排氣脫硫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剖視圖。 圖2係用以說明一實施形態之噴射嘴之功能之噴射嘴的概略剖視圖。 圖3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噴射嘴之概略構成之剖視圖。 圖4係用以說明一實施形態之氣液混合裝置所發揮之作用之圖表,且係顯示氣體導入口之內徑相對於噴出口之內徑之比、與集液部中之混合流體之氧化反應之效率之關係的圖表。 圖5係用以說明一實施形態之氣液混合裝置所發揮之作用之圖表,且係顯示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相對於噴出口之內徑之比、與自氣體導入口導入之氣體之微細化效果之關係的圖表。 圖6係概略性顯示吸收塔中之固定噴射嘴之部分附近之局部剖視圖。
5:噴射嘴
51:噴出口
52:第1筒狀部
53:限縮部
54:第2筒狀部
55:第1流道
56:清洗液導入口
57:氣體導入口
58:第2流道
59:第2氣體導入口
60:合流部
61:縮流形成口
63:噴出口側緊固部
64:氣體導入側緊固部
65: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
631:貫通孔
641:貫通孔
651:貫通孔
CA:噴出口之中心軸
CA2: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
D1:噴出口之內徑
D2:氣體導入口之內徑
L:限縮部至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

Claims (7)

  1. 一種氣液混合裝置,其係構成為朝吸收塔中之用以儲存清洗液之集液部,噴射包含氧氣之氣體及上述清洗液者,上述吸收塔係構成為使清洗液與自燃燒裝置排出之排氣進行氣液接觸,且上述氣液混合裝置具備:第1筒狀部,其於內部劃定第1流道,且形成有用以將上述清洗液導入至上述第1流道之清洗液導入口、用以沿著相對於自上述清洗液導入口導入而於上述第1流道中流動之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正交之方向將上述氣體導入至上述第1流道的氣體導入口、及噴出自上述清洗液導入口導入之上述清洗液與自上述氣體導入口導入之上述氣體之混合流體的噴出口;及限縮部,其設置於較自上述清洗液導入口導入之上述清洗液與自上述氣體導入口導入之上述氣體合流之合流部更靠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且將上述噴出口之內徑設為D1,將上述氣體導入口之內徑設為D2時,滿足0.5<D2/D1<0.8之條件。
  2. 如請求項1之氣液混合裝置,其中上述氣液混合裝置進而具備:第2筒狀部,其於內部劃定連通於上述氣體導入口之第2流道,且形成有沿著上述氣體導入口之上述氣體之導入方向延伸、用以將上述氣體導入至上述第2流道的第2氣體導入口;清洗液導入側緊固部,其係為了藉由第1緊固裝置固定用以將上述清 洗液自上述清洗液導入口輸送至上述第1流道之清洗液導入線及上述第1筒狀部,而自上述第1筒狀部之較上述合流部更靠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之外周突出設置;及氣體導入側緊固部,其係為了藉由第2緊固裝置固定用以將上述氣體自上述第2氣體導入口輸送至上述第2流道之氣體導入線及上述第2筒狀部,而自上述第2筒狀部之外周突出設置;且將上述限縮部至上述氣體導入口之中心軸之長度設為L時,滿足0.8<L/D1<1.3之條件。
  3. 如請求項2之氣液混合裝置,其進而滿足:0.9<L/D1之條件。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氣液混合裝置,其中上述噴出口之內徑D1為150mm以上且270mm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氣液混合裝置,其中上述第1筒狀部沿著上述噴出口之中心軸延伸,且上述氣液混合裝置進而具備:噴出口側緊固部,其係用以固定於劃定上述吸收塔之上述集液部之至少一部分之側壁者,且自上述第1筒狀部之較上述合流部更靠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之外周,沿著與上述噴出口之上述中心軸正交之方向突出設置。
  6. 一種排氣脫硫裝置,其係用以對自燃燒裝置排出之排氣進行脫硫 者,且具備:吸收塔,其係構成為使清洗液與導入至內部之上述排氣進行氣液接觸者,且於內部劃定用以儲存上述清洗液之集液部;及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氣液混合裝置。
  7. 如請求項6之排氣脫硫裝置,其中上述第1筒狀部沿著上述噴出口之中心軸延伸,且上述氣液混合裝置進而具備:噴出口側緊固部,其自上述第1筒狀部之較上述合流部更靠上述清洗液之流動方向之下游側之外周,沿著與上述噴出口之上述中心軸正交之方向突出設置;且上述吸收塔進而具備:側壁,其係劃定上述集液部之至少一部分者,且形成有供上述第1筒狀部之包含上述噴出口之末端插通的插通孔;筒狀突出部,其於將上述噴出口之上述中心軸自水平面傾斜之角度設為θ時,沿著自水平面傾斜上述傾斜角度θ之方向,自上述側壁之上述插通孔之周緣部朝上述側壁之外側突出設置;及噴射嘴用緊固部,其係自上述筒狀突出部之末端沿著與上述筒狀突出部延伸之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設置者,且構成為藉由第3緊固裝置固定上述噴出口側緊固部。
TW108129806A 2018-12-11 2019-08-21 氣液混合裝置及具備氣液混合裝置之排氣脫硫裝置 TWI707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1387A JP6559873B1 (ja) 2018-12-11 2018-12-11 気液混合装置、および気液混合装置を備える排ガス脱硫装置
JP2018-231387 2018-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659A TW202021659A (zh) 2020-06-16
TWI707720B true TWI707720B (zh) 2020-10-21

Family

ID=67614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806A TWI707720B (zh) 2018-12-11 2019-08-21 氣液混合裝置及具備氣液混合裝置之排氣脫硫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59873B1 (zh)
TW (1) TWI707720B (zh)
WO (1) WO20201215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4834A (zh) * 2021-05-13 2021-07-23 王成 一种用于废气净化的低温等离子脱硫脱硝处理装置
CN117065525B (zh) * 2023-10-11 2023-12-29 山西紫罗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膜吸收塔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38259B (zh) * 1992-05-14 1995-01-11 Idec Izumi Corp
TW461349U (en) * 2000-11-24 2001-10-21 Great Univer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 for adequately mixing gas and liquid
TW201233446A (en) * 2011-02-09 2012-08-16 China Steel Corp Gas-liquid nozzle device
CN203316296U (zh) * 2013-04-24 2013-12-04 宇宙电路板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气液混合型喷嘴
CN204485144U (zh) * 2015-03-25 2015-07-22 天广消防(天津)有限公司 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气液比例混合发泡器
CN204563382U (zh) * 2015-03-27 2015-08-19 江苏金博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混合器
CN108934166A (zh) * 2017-03-28 2018-12-04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船舶用脱硫装置、船壳一体型脱硫装置、船舶及船壳一体型脱硫装置的向船舶的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5692Y2 (zh) * 1988-03-31 1993-06-29
US6896851B1 (en) * 1998-08-11 2005-05-2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et typ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equipment
JP3854481B2 (ja) * 2000-11-17 2006-12-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及び、湿式排煙脱硫方法
JP5046755B2 (ja) * 2007-06-27 2012-10-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気液接触装置
JP5006273B2 (ja) * 2008-06-18 2012-08-22 国立大学法人 熊本大学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JP5517778B2 (ja) * 2010-06-25 2014-06-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噴霧装置及び水銀除去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38259B (zh) * 1992-05-14 1995-01-11 Idec Izumi Corp
TW461349U (en) * 2000-11-24 2001-10-21 Great Univer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 for adequately mixing gas and liquid
TW201233446A (en) * 2011-02-09 2012-08-16 China Steel Corp Gas-liquid nozzle device
CN203316296U (zh) * 2013-04-24 2013-12-04 宇宙电路板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气液混合型喷嘴
CN204485144U (zh) * 2015-03-25 2015-07-22 天广消防(天津)有限公司 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气液比例混合发泡器
CN204563382U (zh) * 2015-03-27 2015-08-19 江苏金博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混合器
CN108934166A (zh) * 2017-03-28 2018-12-04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船舶用脱硫装置、船壳一体型脱硫装置、船舶及船壳一体型脱硫装置的向船舶的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93192A (ja) 2020-06-18
JP6559873B1 (ja) 2019-08-14
WO2020121553A1 (ja) 2020-06-18
TW202021659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59401B1 (ko) 배기가스 처리장치의 배출 세정액 내의 유해가스 제거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707720B (zh) 氣液混合裝置及具備氣液混合裝置之排氣脫硫裝置
JP3854481B2 (ja)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及び、湿式排煙脱硫方法
JP2019521841A (ja) 排ガス中の硫黄酸化物量を低減させ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1857216B1 (ko) 배기가스 처리 시스템
JP3486399B2 (ja)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TWI494153B (zh) 脫硫裝置
TWI720589B (zh) 氣液混合裝置及具備氣液混合裝置之排氣脫硫裝置
KR101981066B1 (ko) 부식 방지 기능을 가진 배기가스 처리 시스템
TWI735030B (zh) 排氣脫硫裝置
JP2000210532A (ja) 排煙脱硫装置
EP1972368B1 (en) System &amp; method for preventing scaling in a gas desulphurization system
JPH11207145A (ja) 排煙脱硫装置の空気吹込み装置
JP3842706B2 (ja)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と方法
CN101330963A (zh) 提取装置
KR102038944B1 (ko) 향상된 공간활용도를 가진 하이브리드형 배기가스 처리 시스템
CN107249723B (zh) 放水喷嘴以及混合槽
JP7390784B2 (ja) ドレン排出装置
KR101838591B1 (ko) 오토퍼징기능을 가지는 선박의 황산화물 제거장치용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H0533828U (ja) 排煙脱硫装置の吸収塔
WO2020189614A1 (ja) 液体タンク
KR101964959B1 (ko) 위치정보 기반 세정액 공급 방식 자동 제어 하이브리드형 배기가스 처리 시스템
KR102054865B1 (ko) 역류방지수단을 가진 배기가스 처리 시스템
JP2006231117A (ja) 脱硝装置及び脱硝方法、エゼクタードレン排出装置
JP2020114582A (ja) 液柱式吸収塔の改造方法および液柱式吸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