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6297B - 觸控筆 - Google Patents

觸控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6297B
TWI706297B TW108106892A TW108106892A TWI706297B TW I706297 B TWI706297 B TW I706297B TW 108106892 A TW108106892 A TW 108106892A TW 108106892 A TW108106892 A TW 108106892A TW I706297 B TWI706297 B TW I7062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stopper
force sensor
pressing portion
elast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2331A (zh
Inventor
徐振棋
呂紀弘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6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6297B/zh
Priority to US16/455,723 priority patent/US1083852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32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2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6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629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Abstract

一種觸控筆,包含擋止件、桿體、按壓件、力量感測器以及彈性元件。桿體相對擋止件係為可移動的。按壓件相對擋止件係為可移動的,並包含第一按壓部、第二按壓部以及至少一支架,第一按壓部位在桿體與擋止件之間,擋止件位在第一按壓部與第二按壓部之間,且支架自第一按壓部延伸至第二按壓部。力量感測器設置在擋止件與第二按壓部之間。彈性元件連接按壓件,其中當按壓件位在第一位置時,按壓件抵靠在力量感測器上,其中當按壓件位在第二位置時,按壓件係與力量感測器分離。

Description

觸控筆
本揭露內容係關於一種觸控筆。
對於現今操作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方式而言,由於觸控顯示裝置可供使用者直覺地以觸控的方式操作,故廣為各種可攜式電子裝置所使用。對此,為了防止手指在觸摸觸控面板時留下過多的痕跡,觸控筆便因應而生。
以電容式觸控顯示裝置為例,當觸控筆碰到觸控面板的特定位置時,位於該位置的感應電極之電容會隨之改變,使得觸控顯示裝置能夠知悉觸控筆的觸碰位置,以執行對應的指令。以繪圖應用程式而言,當觸控筆觸碰到觸控面板並持續在觸控面板上移動時,觸控顯示裝置的控制單元可命令顯示裝置於觸控筆在觸控面板的移動軌跡顯示對應的顏色。因此,使用者可產生類似在紙上作畫的體驗。
本揭露內容之一實施方式係提供一種觸控筆,包含擋止件、桿體、按壓件、力量感測器以及彈性元件。桿體相對擋止件係為可移動的。按壓件相對擋止件係為可移動的,並 包含第一按壓部、第二按壓部以及至少一支架,第一按壓部位在桿體與擋止件之間,擋止件位在第一按壓部與第二按壓部之間,且支架自第一按壓部延伸至第二按壓部。力量感測器設置在擋止件與第二按壓部之間。彈性元件連接按壓件,其中當按壓件位在第一位置時,按壓件抵靠在力量感測器上,其中當按壓件位在第二位置時,按壓件係與力量感測器分離。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當按壓件位在第一位置時,第二按壓部與擋止件之間相距第一距離,其中當按壓件位在第二位置時,第二按壓部與擋止件之間相距第二距離,且第一距離小於第二距離。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彈性元件設置在第一按壓部與擋止件之間。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彈性元件具有相對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固定於擋止件上,而第二端抵靠在第一按壓部上。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力量感測器與彈性元件透過擋止件分隔開來。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筆更包含殼體。擋止件及按壓件設置在殼體上,殼體具有滑槽,支架之一部分位在滑槽內,且支架之部分的延伸長度小於滑槽的延伸長度。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筆更包含固定件。第二按壓部位在力量感測器與固定件之間,彈性元件設置在第二按壓部與固定件之間,且第二按壓部相對固定件係為可移動的。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彈性元件具有相對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固定於固定件上,而第二端抵靠在第二按壓部上。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力量感測器與彈性元件透過第二按壓部分隔開來。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筆更包含限位件。限位件具有彈性並設置在第一按壓部與擋止件之間,且當按壓件位在第一位置時,限位件與第一按壓部互相分隔。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力量感測器固定在擋止件上,並具有感測面,且當按壓件位在第一位置時,第二按壓部按壓感測面。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支架的數量為一對,第一按壓部與第二按壓部係透過該對支架相連接,且第一按壓部、第二按壓部及該對支架形成環形結構。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筆更包含殼體以及推動件。擋止件及按壓件設置在殼體上,且桿體自殼體的內部延伸至殼體的外部。推動件設置在桿體與按壓件之間,其中殼體具有抵靠面,抵靠面面向推動件,且當按壓件位在第一位置時,推動件抵靠在抵靠面上。
本揭露內容之一實施方式係提供一種觸控筆,包含桿體、力量感測器以及按壓件。力量感測器具有感測面,且感測面背向桿體。按壓件包含第一按壓部、第二按壓部以及自第一按壓部連接至第二按壓部的支架,第一按壓部位在桿體與 力量感測器之間,力量感測器位在第一按壓部與第二按壓部之間,且感測面面向第二按壓部。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筆更包含擋止件以及彈性元件。擋止件設置在第一按壓部與力量感測器之間。彈性元件設置在第一按壓部與擋止件之間。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筆更包含擋止件、固定件以及彈性元件。擋止件設置在第一按壓部與力量感測器之間。第二按壓部位在力量感測器與固定件之間。彈性元件設置在第二按壓部與固定件之間。
100A、100B‧‧‧觸控筆
102‧‧‧殼體
104‧‧‧容置空間
106‧‧‧卡扣部
108‧‧‧開口端
107‧‧‧滑槽
109‧‧‧抵靠面
110‧‧‧板體
120‧‧‧鎖固件
130‧‧‧擋止件
140‧‧‧桿體
142‧‧‧端面
150‧‧‧推動件
152‧‧‧凹槽
154‧‧‧凹陷部
160‧‧‧按壓件
162‧‧‧第一按壓部
164‧‧‧第二按壓部
166A、166B‧‧‧支架
168‧‧‧開口
170‧‧‧力量感測器
172‧‧‧感測面
180‧‧‧彈性元件
182‧‧‧第一端
184‧‧‧第二端
190‧‧‧第一導電件
192‧‧‧第二導電件
194‧‧‧固定件
196‧‧‧限位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L2‧‧‧延伸長度
S1‧‧‧第一距離
S2‧‧‧第二距離
S3‧‧‧第三距離
1C-1C’‧‧‧線段
第1A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觸控筆的立體示意圖。
第1B圖繪示自第1A圖的觸控筆的爆炸示意圖。
第1C圖繪示第1A圖的觸控筆沿著線段1C-1C’的剖面示意圖。
第2A圖繪示第1C圖的觸控筆的立體剖面圖,其中按壓件位在第一位置。
第2B圖繪示第2A圖的觸控筆的側視示意圖。
第2C圖繪示第2A圖的擋止件、桿體、推動件、按壓件、力量感測器以及彈性元件的上視示意圖。
第3A圖為繪示第1C圖的觸控筆的立體剖面圖,其中按壓件位在第二位置。
第3B圖繪示第3A圖的觸控筆的側視示意圖。
第3C圖繪示第3A圖的擋止件、桿體、推動件、按壓件、力量感測器以及彈性元件的上視示意圖。
第4A圖及第4B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觸控筆的擋止件、桿體、推動件、按壓件、力量感測器、彈性元件、固定件以及限位件的上視示意圖,其中第4A圖的按壓件位在第一位置,而第4B圖的按壓件位在第二位置。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內容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內容。也就是說,在本揭露內容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與第三等等之詞彙,來描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層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些元件、組件、區域、層不應該被這些術語所限制。這些詞彙是用來辨別單一元件、組件、區域、層。因此,在下文中的第一元件、組件、區域、層也可被稱為第二元件、組件、區域、層,而不脫離本揭露內容的本意。此外,在本文中,用語「連接」,指的可以是「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例如,當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為直接連接時,第一元件對第二元件會有物理上的 接觸。例如,當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為間接連接時,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可存在第三元件,且第三元件對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會有物理上的接觸。
本揭露內容的觸控筆包含有力量感測器,其可用以感測使用者使用觸控筆進行觸控時的施力大小。觸控筆更包含了按壓件以及彈性元件,其可提供防護機制予力量感測器,從而防止觸控筆因受外力撞擊而造成力量感測器損壞。請先參照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第1A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觸控筆100A的立體示意圖,第1B圖繪示自第1A圖的觸控筆100A的爆炸示意圖,而第1C圖繪示第1A圖的觸控筆100A沿著線段1C-1C’的剖面示意圖。
觸控筆100A包含殼體102、板體110、鎖固件120、擋止件130、桿體140、推動件150、按壓件160、力量感測器170、彈性元件180、第一導電件190以及第二導電件192。殼體102與板體110可組裝於一起,且組裝於一起的殼體102與板體110可於其之間形成容置空間104。具體來說,殼體102可具有卡扣部106,而板體110可透過卡扣部106固定在殼體102上。鎖固件120可在穿過板體110後鎖附於殼體102。板體110可以是電路板,例如板體110可包含主動元件、被動元件、線路層及其他電子元件。第一導電件190可固定在殼體102上,並延伸以與板體110連接。第二導電件192可固定在板體110上,並將板體110與殼體102固定於一起。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容置空間104可用以容置電池(未繪示),且電池可電性連 接第一導電件190以及第二導電件192,以提供電力予板體110的電子元件。
桿體140及推動件150可相連接,並設置在殼體102內,且桿體140及推動件150相對殼體102係為可移動的。桿體140的底部可位在推動件150的凹槽152內,且桿體140可自殼體102的內部延伸至殼體102的外部。舉例來說,殼體102可具有開口端108,而桿體140可自推動件150的凹槽152內,透過穿過殼體102的開口端108,而自殼體102的內部延伸至殼體102的外部。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桿體140及推動件150可透過干涉關係而相連接且固定於一起,例如推動件150可夾住桿體140的底部。桿體140可具有端面142,其中端面142背向推動件150。當使用者透過觸控筆100A操作目標物(例如觸控裝置,其未繪示在圖式中)時,桿體140的端面142可用以與觸控裝置接觸,以進行對觸控裝置的觸控。
擋止件130為片狀,並設置在殼體102上。舉例來說,擋止件130可與板體110連接,例如可固定在板體110的一端,並自板體110朝著殼體102延伸。此外,推動件150會位在桿體140與擋止件130之間,且桿體140及推動件150相對擋止件130係為可移動的。
按壓件160設置在殼體102上,且按壓件160相對殼體102係為可移動的。按壓件160包含第一按壓部162、第二按壓部164以及自第一按壓部162延伸至第二按壓部164的一對支架166A及166B。亦即,第一按壓部162與第二按壓部164可透過支架166A及166B相連接,以形成環形結構。環形的按 壓件160可具有由第一按壓部162、第二按壓部164以及一對支架166A及166B共同形成開口168,且擋止件130於組裝時會穿過開口168。具體來說,第一按壓部162會位在桿體140與擋止件130之間,而擋止件130會位在第一按壓部162與第二按壓部164之間。此外,擋止件130也會位在支架166A與166B之間。
力量感測器170設置在擋止件130與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之間,其中力量感測器170可固定在擋止件130上,並電性連接至板體110的電子元件。力量感測器170可以是電容式力量感測器或電阻式力量感測器,其可因受到壓力而產生電性變化,以藉由電性變化程度表示出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力量感測器170可具有感測面172,且感測面172面向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上形成有凸點,且力量感測器170可藉由凸點受到按壓而產生電性變化。
彈性元件180設置在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與擋止件130之間,並連接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彈性元件180對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的連接方式可以是直接連接或是間接連接。本揭露內容中,彈性元件180的彈性可大於按壓件160的彈性,例如彈性元件180可以是彈簧,並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82以及第二端184。彈性元件180的第一端182固定於擋止件130上,而彈性元件180的第二端184連接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本實施方式中,彈性元件180的第一端182及第二端184可以是分別接觸擋止件130及第一 按壓部162,藉以直接連接擋止件130及第一按壓部162。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彈性元件180的第一端182及第二端184也可以分別透過輔助元件,像是墊片,來間接連接擋止件130及第一按壓部162。彈性元件180可因受壓縮而施加恢復力予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使得彈性元件180的第二端184會抵靠在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上。
此外,彈性元件180與力量感測器170分別會位在擋止件130的相對兩側(例如前側與後側),並透過擋止件130分隔開來。透過此配置,可防止彈性元件180於組裝觸控筆100A的過程對力量感測器170造成影響。舉例來說,可防止彈性元件180因不預期的對位而擠壓到力量感測器170,從而利於簡化組裝觸控筆100A的過程。
以下敘述將進一步說明力量感測器170如何感測使用者於使用觸控筆100A進行觸控時的施力大小。
請先同時參照第2A圖、第2B圖及第2C圖,第2A圖繪示第1C圖的觸控筆100A的立體剖面圖,其中按壓件160位在第一位置;第2B圖繪示第2A圖的觸控筆100A的側視示意圖;第2C圖繪示第2A圖的擋止件130、桿體140、推動件150、按壓件160、力量感測器170以及彈性元件180的上視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2A圖、第2B圖及第2C圖繪示有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其中第一方向D1為擋止件130指向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的方向,而及第二方向D2為擋止件130指向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的方向,即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互為反向。
在本揭露內容中,「第一位置」指的可以是當觸控筆100A未按壓在觸控裝置時,按壓件160相對殼體102或擋止件130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指觸控筆100A於靜置狀態(未使用)下,按壓件160相對殼體102或擋止件130的位置。
當按壓件160位在第一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可與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接觸,例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可接觸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的凸點。具體來說,透過彈性元件180施力予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可使得按壓件160朝著第一方向D1被推擠,並致使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按壓在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可朝著力量感測器170隆起,以形成隆起表面,從而使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對施予按壓在感測面172的凸點上的壓力可更加均勻。
此外,殼體102可具有抵靠面109,其中抵靠面109係面向推動件150,且推動件150位在抵靠面109與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之間。由於彈性元件180會施予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沿著第一方向D1的力,故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可沿著第一方向D1推擠推動件150。受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推擠的推動件150可由殼體102的抵靠面109提供限位功能,從而維持使彈性元件180抵靠在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上。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可朝著推動件150隆起,而推動件150之面向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的表面可形成有凹陷部154,其中第一 按壓部162的隆起部分為抵靠在推動件150的凹陷部154之中,從而第一按壓部162推擠推動件150的力可更加均勻。
當使用者透過觸控筆100A接觸觸控裝置以進行觸控的時候,桿體140及推動件150會因受到觸控裝置的反作用力而相對地移動並靠近擋止件130。接著,相對靠近擋止件130的推動件150會推動按壓件160並致使按壓件160移動,使得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會沿著第二方向D2移動。換言之,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會朝著遠離力量感測器170的方向移動。
對此,第二按壓部164沿著第二方向D2的移動距離與使用者進行觸控的施力(例如使用觸控筆100A進行點擊造成的施力)會呈現正相關,即當使用者進行觸控的施力增加時,第二按壓部164沿著第二方向D2的移動距離會隨之增加,使得第二按壓部164施予力量感測器170的壓力會隨之減少,藉此使力量感測器170的電性產生變化(例如電阻變化或電容變化)。因此,力量感測器170可藉由上述機制,透過自身電性變化計算出使用者使用觸控筆100A進行觸控的施力大小。
進一步來說,力量感測器170的電性產生變化,例如電容值變化或電阻值變化,與進行觸控的施力會呈現負相關。
另一方面,在觸控筆100A是透過上述機制來進行施力感測的情況下,可防止觸控筆100A因桿體140受到過大外力而造成損壞。請再同時參照第3A圖、第3B圖及第3C圖,第3A圖為繪示第1C圖的觸控筆100A的立體剖面圖,其中 按壓件160位在第二位置;第3B圖繪示第3A圖的觸控筆100A的側視示意圖;第3C圖繪示第3A圖的擋止件130、桿體140、推動件150、按壓件160、力量感測器170以及彈性元件180的上視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3A圖、第3B圖及第3C圖也繪示有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
在本揭露內容中,「第二位置」係用來描述按壓件160相對殼體102或擋止件130的位置,且「第二位置」異於「第一位置」。
當桿體140受到過大外力的時候,此過大外力將可能透過桿體140傳遞至觸控筆100A的內部結構。此過大外力的來源可能是因觸控筆100A不預期地摔落、使用者使用過度的力來進行點擊或是因其他狀況產生。對此,由於桿體140受到第二方向D2上的施力大小與第二按壓部164施予力量感測器170的壓力大小會呈負相關,故此過大外力不會對力量感測器170造成衝擊。具體來說,當按壓件160因桿體140受到過大外力而被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可與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分離,從而避免力量感測器170受到衝擊,並也防止力量感測器170的內部結構受到破壞。
換言之,當桿體140受到過大外力的時候,可透過增加第二按壓部164與擋止件130之間的距離,來使第二按壓部164與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分離,以防止此過大外力對力量感測器170造成衝擊。具體來說,當按壓件160位在第一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與擋止件130之間會相距第一距離S1,如第2C圖所示。而當按壓件160位在第二 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與擋止件130之間會相距第二距離S2,如第3C圖所示,且第一距離S1小於第二距離S2。
此外,殼體102可具有一對滑槽107(為了助於理解,標記在第1A圖、第1B圖、第2A圖及第3A圖),按壓件160的支架166A及166B之一部分可位在滑槽107內(如第1A圖、第2A圖及第3A圖所示),支架166A及166B之位在滑槽107內部分的延伸長度L1小於滑槽107的延伸長度L2(如第1A圖所示)。滑槽107可對按壓件160的移動距離提供限位功能。舉例來說,當按壓件160位在第二位置時,由於按壓件160的支架166A之一部分已由滑槽107的末端抵住,故可將沿著第二方向D2移動的按壓件160停下。接著,當按壓件160由位在第二位置並因彈性元件180的恢復力而回到第一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會再次回到與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接觸的位置。在此狀況下,若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沿著第二方向D2移動過多的距離,將會使得彈性元件180被壓縮的程度提升。而若彈性元件180被壓縮的程度提升,將使得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於由第二位置再次回到第一位置時,施予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的作用力也隨之增加,致使力量感測器170的內部結構有受到破壞的風險。因此,透過滑槽107提供限位功能予按壓件160,可避免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移動過多的距離,從而避免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施加超過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可承受的作用力。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透過按 壓件160自身的形狀來與其他元件(例如擋止件130)實現限位效果。
綜合上述,觸控筆100A可被配置為桿體140受到來自外界的施力大小與第二按壓部164施予力量感測器170的壓力大小呈現負相關。在此配置下,可防止力量感測器170因不預期外力而被損壞。然而,本揭露內容的觸控筆的配置不限於此,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在變動觸控筆的配置後,仍達到上述防止力量感測器被損壞之機制。
舉例來說,請同時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第4A圖及第4B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觸控筆100B的擋止件130、桿體140、推動件150、按壓件160、力量感測器170、彈性元件180、固定件194以及限位件196的上視示意圖,其中第4A圖的按壓件160位在第一位置,而第4B圖的按壓件160位在第二位置。為了方便說明,第4A圖及第4B圖也繪示有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
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的觸控筆100B更包含固定件194,且彈性元件180的設置位置異於第一實施方式的彈性元件180的設置位置。
固定件194可連接並固定在殼體或板體(例如第1B圖所繪的殼體102或板體110)上,其中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會位在力量感測器170與固定件194之間。由於固定件194可連接並固定在殼體或板體上,故桿體140、推動件150及按壓件160相對固定件194也會是可移動的。
彈性元件180設置在固定件194與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之間,並連接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同樣地,彈性元件180可以是彈簧,並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82以及第二端184。彈性元件180的第一端182可固定於固定件194上,而彈性元件180的第二端184可抵靠在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上。此外,力量感測器170與彈性元件180分別會位在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的相對兩側(例如前側與後側),並透過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分隔開來,以利於簡化組裝觸控筆100B的過程。
如第4A圖所示,當按壓件160位在第一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可與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接觸。具體來說,透過彈性元件180施力予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可使得按壓件160朝著第一方向D1被推擠,並致使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按壓在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的凸點。如第4B圖所示,當按壓件160因受到桿體140及推動件150推擠,而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會自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離開,並與力量感測器170的感測面172分離。具體而言,當按壓件160位在第一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與擋止件130之間會相距第一距離S1,如第4A圖所示。而當按壓件160位在第二位置時,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與擋止件130之間會相距第二距離S2,如第4B圖所示,且第一距離S1小於第二距離S2。
透過上述配置,也可使觸控筆100B被配置為桿體140受到來自外界施力與第二按壓部164施予力量感測器170 的壓力呈現負相關,以防止觸控筆100B因不預期的過大外力而造成力量感測器170損壞。
此外,觸控筆100B可更包含限位件196,其中限位件196可設置在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與擋止件130之間。限位件196可用以定義按壓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移動距離。具體來說,當按壓件160位在第一位置時,限位件196會與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互相分隔,並相距第三距離S3。當按壓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由於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可由限位件196抵住,故可將沿著第二方向D2移動的按壓件160停下,按壓件160位在第二位置。也就是說,按壓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移動距離實質上會等於第三距離S3。藉由定義出按壓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移動距離,可避免按壓件160的第二按壓部164於再次回到第一位置時,施予力量感測器170超過力量感測器170可承受的作用力。限位件196可具有彈性,例如可以是橡膠、海綿或其他具彈性材質。藉由限位件196的彈性,可防止按壓件160的第一按壓部162與限位件196因相互撞擊而損壞。當限位件196具有彈性時,按壓件16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的移動距離實質上會大於第三距離S3。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透過按壓件160自身的形狀來與其他元件(例如擋止件130)實現限位效果。
綜合上述,本揭露內容的觸控筆包含擋止件、桿體、按壓件、力量感測器以及彈性元件。桿體及按壓件相對擋止件係為可移動的。按壓件包含第一按壓部以及第二按壓部, 且彈性元件連接按壓件。第一按壓部位在桿體與擋止件之間,而擋止件位在第一按壓部與第二按壓部之間。力量感測器設置在擋止件與第二按壓部之間。透過此配置,當擋止件受到的外力漸增時,第二按壓部與力量感測器之間的距離也會漸增。因此,當桿體受到過大外力時,可避免此過大外力經第二按壓部傳遞至力量感測器,以防止力量感測器受到衝擊,並也防止力量感測器的內部結構受到破壞。
雖然本揭露內容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觸控筆
102‧‧‧殼體
107‧‧‧滑槽
130‧‧‧擋止件
140‧‧‧桿體
150‧‧‧推動件
160‧‧‧按壓件
162‧‧‧第一按壓部
164‧‧‧第二按壓部
166A‧‧‧支架
170‧‧‧力量感測器
172‧‧‧感測面
180‧‧‧彈性元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觸控筆,包含:一擋止件;一桿體,相對該擋止件係為可移動的;一按壓件,相對該擋止件係為可移動的,並包含一第一按壓部、一第二按壓部以及至少一支架,該第一按壓部位在該桿體與該擋止件之間,該擋止件位在該第一按壓部與該第二按壓部之間,且該支架自該第一按壓部延伸至該第二按壓部;一力量感測器,設置在該擋止件與該第二按壓部之間;以及一彈性元件,連接該按壓件,其中當該按壓件位在一第一位置時,該按壓件抵靠在該力量感測器上,其中當該按壓件位在一第二位置時,該按壓件係與該力量感測器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筆,其中當該按壓件位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二按壓部與該擋止件之間相距一第一距離,其中當該按壓件位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二按壓部與該擋止件之間相距一第二距離,且該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二距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彈性元件設置在該第一按壓部與該擋止件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彈性元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固定於該擋止件上,而該第二端抵靠在該第一按壓部上。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力量感測器與該彈性元件透過該擋止件分隔開來。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筆,更包含:一殼體,其中該擋止件及該按壓件設置在該殼體上,該殼體具有一滑槽,該支架之一部分位在該滑槽內,且該支架之該部分的延伸長度小於該滑槽的延伸長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筆,更包含:一固定件,其中該第二按壓部位在該力量感測器與該固定件之間,該彈性元件設置在該第二按壓部與該固定件之間,且該第二按壓部相對該固定件係為可移動的。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彈性元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固定於該固定件上,而該第二端抵靠在該第二按壓部上。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力量感測器與該彈性元件透過該第二按壓部分隔開來。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筆,更包含一限位件,具有彈性並設置在該第一按壓部與該擋止件之間,其中當該按壓件位在該第一位置時,該限位件與該第一按壓部互相分隔。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力量感測器固定在該擋止件上,並具有一感測面,且當該按壓件位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二按壓部按壓該感測面。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至少一支架的數量為一對,該第一按壓部與該第二按壓部係透過該對支架相連接,且該第一按壓部、該第二按壓部及該對支架形成一環形結構。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筆,更包含:一殼體,其中該擋止件及該按壓件設置在該殼體上,且該桿體自該殼體的內部延伸至該殼體的外部;以及一推動件,設置在該桿體與該按壓件之間,其中該殼體具有一抵靠面,該抵靠面面向該推動件,且當該按壓件位在該第一位置時,該推動件抵靠在該抵靠面上。
  14. 一種觸控筆,包含:一桿體;一力量感測器,具有一感測面,且該感測面背向該桿體; 以及一按壓件,包含一第一按壓部、一第二按壓部以及自該第一按壓部連接至該第二按壓部的一支架,該第一按壓部位在該桿體與該力量感測器之間,該力量感測器位在該第一按壓部與該第二按壓部之間,且該感測面面向該第二按壓部。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觸控筆,更包含:一擋止件,設置在該第一按壓部與該力量感測器之間;以及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第一按壓部與該擋止件之間。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觸控筆,更包含:一擋止件,設置在該第一按壓部與該力量感測器之間;一固定件,其中該第二按壓部位在該力量感測器與該固定件之間;以及一彈性元件,設置在該第二按壓部與該固定件之間。
TW108106892A 2019-02-27 2019-02-27 觸控筆 TWI706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6892A TWI706297B (zh) 2019-02-27 2019-02-27 觸控筆
US16/455,723 US10838521B2 (en) 2019-02-27 2019-06-27 Touch styl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6892A TWI706297B (zh) 2019-02-27 2019-02-27 觸控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331A TW202032331A (zh) 2020-09-01
TWI706297B true TWI706297B (zh) 2020-10-01

Family

ID=7214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892A TWI706297B (zh) 2019-02-27 2019-02-27 觸控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8521B2 (zh)
TW (1) TWI70629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09978A (zh) * 2016-06-14 2018-03-16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01325B (en) * 1981-06-23 1984-10-17 Rank Organisation Ltd Contact sensitive probes using capacitative sensors
US5438275A (en) * 1994-01-03 1995-08-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gitizing stylus having capacitive pressure and contact sensing capabilities
US9389708B2 (en) * 2014-05-08 2016-07-12 Atmel Corporation Active stylus with force sensor
JP6444107B2 (ja) * 2014-09-19 2018-12-26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ブッシュ
US9632600B2 (en) * 2015-01-05 2017-04-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prings to apply a preloading force to a pressure sensor and to compress in response to a compressing force applied by a stylus tip portion
US10318022B2 (en) * 2017-01-30 2019-06-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essure sensitive stylus
WO2018230077A1 (ja) * 2017-06-13 2018-12-20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09978A (zh) * 2016-06-14 2018-03-16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331A (zh) 2020-09-01
US10838521B2 (en) 2020-11-17
US20200272256A1 (en)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0349B (zh) 可改變按鍵觸壓力量之滑鼠裝置
US9292051B2 (en) Touch pad input device
CN108845724B (zh) 具有防止误触功能的电容式按键模块
US20060214923A1 (en) Touchpad having capability of inducing sensation of tactile key
US9360950B2 (en) Key control device for click pad
US9448644B2 (en) Touch control system
TWI556140B (zh) 觸控筆
TWI687856B (zh) 輸入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393185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
US9364749B2 (en) Operation element and operation device
TWI464561B (zh) 薄型觸控板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TWI615872B (zh) 按鍵結構
TWI706297B (zh) 觸控筆
TWI588729B (zh)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US9984838B2 (en) Click pad
TWM502895U (zh) 觸控板組件與電子裝置
CN111665958B (zh) 触控笔
TWI335603B (en) Keypad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001043B2 (en) Mouse device
JP3187144U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
TWI459248B (zh) 滑鼠裝置
KR2014010601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CN212989980U (zh) 具有改善的触觉特性的操作元件
JP3186414U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
JP7352721B2 (ja) 入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