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4860B - 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 Google Patents

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4860B
TWI704860B TW108140358A TW108140358A TWI704860B TW I704860 B TWI704860 B TW I704860B TW 108140358 A TW108140358 A TW 108140358A TW 108140358 A TW108140358 A TW 108140358A TW I704860 B TWI704860 B TW I7048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layer
porous material
accommodating space
porosity
rob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0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9898A (zh
Inventor
邵啓煥
張弘昇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0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486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4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486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9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989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散熱裝置包括多孔隙材料層、導管以及液體。多孔隙材料層設置於機器人之殼體表面。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蒸散面以及容置空間。蒸散面外露於殼體表面,且蒸散面與容置空間連通。導管連接至多孔隙材料層,且連通至容置空間。液體通過導管輸入至容置空間,且曝露於蒸散面。液體於蒸散面處蒸散,以降低機器人之殼體表面之溫度。

Description

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本案係關於一種散熱裝置,尤指一種可利用熱對流以及蒸散作用自機器人本體帶走大量熱量之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隨著機械人技術的發展,現今的工業製造、醫學治療、娛樂服務、軍事科技、半導體製造以及太空探索等領域均得以實現自動化機械裝置的應用。以常見的機械手臂為例,藉由指令的編排,即可精確地定位至三維空間上的特定位置上進行作業。然而隨著機械手臂作業的複雜度增加,整體結構的運動模式更多元,機械手臂的關節轉動次數也更為頻繁。在長時間的使用下,便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若無法及時將熱量逸散,則累積的熱量持續使溫度上昇,進而造成機器人或機械手臂的故障。
現行機器人的散熱裝置,多著重在內部熱源傳導至殼體。常見的方式係透過殼體的結構設計來增加表面積,惟以生產技術增加的表面積,在利用空氣流動時所帶走的熱量有限,未能有效的提昇殼體的散熱能力。另外,亦有於機器人殼體上增加散熱鰭片的設計提出,用以增加空氣流動所帶走的熱量。惟散熱鰭片提昇的散熱效果仍受限於表面積的大小,且散熱鰭片的設置更會大幅增加干涉的空間,進而使得機械手臂的可工作區域減少,影響機器人的效能。
有鑑於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可利用熱對流以及蒸散作用自本體帶走大量熱量之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提昇機器人殼體的散熱效率,以解決習知技藝所面對之問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在機器人的殼體上利用例如直接加工或額外安裝的方式,增加一個多孔隙材料層的設計區域,使其與內部導管連接進行散熱液體的傳輸,使液體運送至殼體表面。由於多孔隙材料層的蒸散面可使液體保持曝露於殼體表面,蒸散面上的液體於溫度、氣體流動或自然蒸發的情況下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作用,產生相變化而成為氣體,同時帶走機器人本體所產生的大量熱量。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藉由變化多孔隙材料層於單層或多層的孔隙率或疏密度,增加多孔隙材料層中液體保水度與補充速度,俾利於提昇機器人殼體的散熱效率。
本案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連通多孔隙材料層之導管更可利用例如毛細管作用或額外增設的加壓模組,驅使液體持續地供應至多孔隙材料層之蒸散面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進而降低機器人殼體表面的溫度,避免機器人於操作時產生之熱量聚積而使機器人發生操作異常或故障。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案遂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包括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導管以及液體。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設置於一機器人之一殼體表面。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蒸散面以及至少一容置空間,至少一蒸散面外露於殼體表面,且至少一蒸散面與至少一容置空間彼此連通。導管連接至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且連通至至少一容置空間。液體通過導管輸入至至少一容置空間,且曝露於至少一蒸散面。液體於至少一蒸散面處蒸散,以降低機器人之殼體表面之溫度。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平均孔徑以及一孔隙率,平均孔徑範圍為0.1mm以下,孔隙率範圍為15%至90%。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以及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其中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至少一第二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連接至少一蒸散面,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連接導管,液體由導管通過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以及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流通至至少一蒸散面。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一平均孔徑,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二平均孔徑,第一平均孔徑小於第二平均孔徑,其中第一平均孔徑範圍為0.1 mm以下,第二平均孔徑範圍介於0.1 mm至1 mm。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一孔隙率,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二孔隙率,第一孔隙率小於第二孔隙率,其中第一孔隙率範圍為15%至50%,第二孔隙率範圍為50%至90 %。
於一實施例中,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儲液槽,具有一儲液空間,連接至導管,且儲液空間通過導管連通至至少一容置空間。
於一實施例中,多孔隙材料層之水平高度高於儲液槽之水平高度。
於一實施例中,導管之管徑範圍為0.5 mm至2 mm。
於一實施例中,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加壓模組,連接至導管,且驅動液體通過導管輸入至至少一容置空間,其中導管之管徑範圍為2 mm至30 mm。
於一實施例中,導管包括複數個微管,分別連通至至少一容置空間,其中每一微管之管徑範圍為0.5 mm至2 mm。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案更提供一種機器人包括殼體以及散熱裝置。殼體具有一殼體表面。散熱裝置嵌設於殼體,且至少部份外露於殼體表面。散熱裝置包括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導管以及液體。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設置於一機器人之一殼體表面。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蒸散面以及至少一容置空間,至少一蒸散面外露於殼體表面,且至少一蒸散面與至少一容置空間彼此連通。導管連接至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且連通至至少一容置空間。液體通過導管輸入至至少一容置空間,且曝露於至少一蒸散面。液體於至少一蒸散面處蒸散,以降低機器人之殼體表面之溫度。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平均孔徑以及一孔隙率,平均孔徑範圍為0.1mm以下,孔隙率範圍為15%至90%。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以及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其中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至少一第二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連接至少一蒸散面,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連接導管,液體由導管通過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以及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流通至至少一蒸散面。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一平均孔徑,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二平均孔徑,第一平均孔徑小於第二平均孔徑,其中第一平均孔徑範圍為0.1 mm以下,第二平均孔徑範圍介於0.1 mm至1 mm。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一孔隙率,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二孔隙率,第一孔隙率小於第二孔隙率,其中第一孔隙率範圍為15%至50%,第二孔隙率範圍為50%至90 %。
於一實施例中,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儲液槽,具有一儲液空間,連接至導管,且儲液空間通過導管連通至至少一容置空間。
於一實施例中,多孔隙材料層之水平高度高於儲液槽之水平高度。
於一實施例中,導管之管徑範圍為0.5 mm至2 mm。
於一實施例中,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加壓模組,連接至導管,且驅動液體通過導管輸入至至少一容置空間,其中導管之管徑範圍為2 mm至30 mm。
於一實施例中,導管包括複數個微管,分別連通至至少一容置空間,其中每一微管之管徑範圍為0.5 mm至2 mm。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第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之結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機器人1係以例如是機械手臂的作業部份作說明,於進行運行作業時,會伴隨大量熱量的產生。當然,本案並不受限於機器人1的型式。於本實施例中,機器人1包括至少一殼體10,殼體10具一殼體表面11。其中機器人1產生的熱量會致使殼體表面11的溫度上昇。然而,為了逸散機器人1於運行作業時所產生的大量的熱量,機器人1更包括有一散熱裝置2。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2包括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20、導管23以及液體24。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20例如是以直接加工或額外安裝的方式,設置於機器人1之殼體表面11的發泡金屬。當然,本案並不限制多孔隙材料層20的型式或設置方式及位置。於本實施例中,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20具有至少一蒸散面21以及至少一容置空間22,至少一蒸散面21外露於殼體表面11,且至少一蒸散面21與至少一容置空間22彼此連通。於本實施例中,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20具有一平均孔徑以及一孔隙率,平均孔徑範圍例如小於0.1mm以下,孔隙率範圍則例如介於為15%至90%。另一方面,於本實施例中,導管23連接至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20,且連通至至少一容置空間22。液體24例如是水,通過導管23輸入至至少一容置空間22,且曝露於至少一蒸散面21。由於多孔隙材料層20的蒸散面21可使液體24保持曝露於殼體表面11,蒸散面21上的液體24於溫度、氣體流動或自然蒸發的情況下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作用,產生相變化而成為氣體,同時帶走機器人本體所產生的大量熱量。藉此,液體24可於至少一蒸散面21處蒸散,以降低機器人1之殼體表面11之溫度。
舉例而言,當機器人1在例如室溫25 ℃的條件下進行運行操作時,利用例如水作為散熱用的液體24而輸送至多孔隙材料層20的蒸散面21,則液體24的蒸發速率受到溫度/壓力/濕度/表面積/空氣流動速度等影響,可達蒸發速率約50 mg/min·m 2,由於相變化使液體24變化為氣體帶走熱量。例如水的液體24可帶走之熱量為 26.95 kcal/ min·m 2,水的潛熱為 539 kcal/ kg,於相變化時可自機器人1之殼體表面11帶走大量的熱量,有效降低機器人1之殼體表11之溫度。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選用其他例如冷卻液等作為散熱用之液體24,藉此符合不同之散熱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多孔隙材料層20的蒸散面21設置,使液體24曝露於殼體表面11,液體24除了因應溫度、氣體流動而產生熱對流的散熱效能外,更可以相變化形式逸散大量的熱量,進而降低機器人1之殼體表面11的溫度,避免機器人1於操作時產生之熱量聚積而使機器人1發生操作異常或故障。
於本實施例中,導管23可例如但不限於是一毛細微管,導管23之管徑範圍例如介於0.5mm至2mm。透過毛細管現象的作用時液體24可自發性地導入多孔隙材料層20的容置空間22內,並曝露於蒸散面21。由於多孔隙材料層20的平均孔徑範圍例如小於0.1mm以下,孔隙率範圍例如介於為15%至90%,可使液體24持續導送至蒸散面21,進行蒸發散熱而不自蒸散面21流溢而出。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2可藉由變化多孔隙材料層20的孔隙率或疏密度,增加液體24在多孔隙材料層20的保水度與補充速度,俾利於提昇機器人1殼體10的散熱效率。
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2更包括一儲液槽25,具有一儲液空間25a,用以儲存液體24。儲液槽25連接至導管23,且儲液空間25a通過導管23連通至至少一容置空間22。如前所述,利用例如毛細管現象,可驅使液體24持續地自儲液槽25通過例如毛細微管的導管23進入多孔隙材料層20之容置空間22,並進一步供應至多孔隙材料層20之蒸散面21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進而降低機器人1殼體表面11的溫度,避免機器人1於操作時產生之熱量聚積而使機器人1發生操作異常或故障。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2可例如設置有兩處多孔隙材料層20,本案並不限制多孔隙材料層20的尺寸、厚度或數量,透過例如毛細微管的導管23連接,均可驅使液體24持續地自儲液槽25通過例如毛細微管的導管23進入兩處多孔隙材料層20之容置空間22。於本實例中,兩處多孔隙材料層20之水平高度均高於儲液槽25之水平高度,俾利於導管23可利用例如毛細作用,驅使液體24持續地供應至兩處的多孔隙材料層20之蒸散面21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於其他實施例中,儲液槽25與多孔隙材料層20設置之相對位置可視實際應用需求調變,例如儲液槽25之水平高度高於多孔隙材料層20之水平高度。其中儲液槽25內的液體24可藉由例如重力作用,驅使液體24持續地自儲液槽25通過導管23進入多孔隙材料層20,而多孔隙材料層20則可藉由之孔徑、孔隙率或疏密度之調整,使液體24保持於容置空間22及蒸散面21上,而不溢流出蒸散面21。當然,本案不以此為限,且不再贅述。
第2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之結構示意圖。第3圖係第2圖中區域P的放大圖。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2a及其適用之機器人1a與第1圖所示散熱裝置2及其適用之機器人1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2a例如嵌設於機器人1a的殼體10,且至少部份外露於殼體表面11。惟不同於第1圖所示的散熱裝置2包含一多孔隙材料層20,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更2a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20a以及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20b。其中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20a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22a,至少一第二孔隙材料層20b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22b。第一多孔隙材料層20a的第一容置空間22a連接至少一蒸散面21,而第二孔隙材料層20b的第二容置空間22b則連接導管23。儲存於儲液槽25儲液空間25a內的液體24可經由導管23,例如以毛細管現象的方式,依序通過第二容置空間22b以及第一容置空間22a而流通至至少一蒸散面21。需說明是,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多孔隙材料層20a具有一第一平均孔徑T1,第二多孔隙材料層20b具有一第二平均孔徑T2,其中第一平均孔徑T1小於第二平均孔徑T2,其中第一平均孔徑T1範圍為0.1 mm以下,第二平均孔徑T2範圍介於0.1 mm至1 mm。此外,第一多孔隙材料層20a具有一第一孔隙率,第二多孔隙材料層20b具有一第二孔隙率,其中第一孔隙率小於第二孔隙率。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孔隙率範圍可例如介於15%至50%之間,第二孔隙率範圍則可例如介於50%至90 %。換言之,鄰接蒸散面21的第一孔隙材料層20a具有尺寸較小且排列較疏的連通孔徑,以利於確保液體24持續流通至蒸散面21進行蒸發散熱而不自蒸散面21流溢而出。鄰接導管23的第二孔隙材料層20b具有尺寸較大且排列較密的連通孔徑,用以提供更大的第二容置空間22b來保含更多的液體24,確保有足夠的液體24可持續且順暢地流通至蒸散面21。當然,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多孔隙材料層20a或第二孔隙材料層20b的數量、尺寸或排列方式均可視實際應用需求而調變,本案並不受限此。藉由變化第一多孔隙材料層20a或第二孔隙材料層20b的孔徑、孔隙率或疏密度,可有效增加第一多孔隙材料層20a或第二孔隙材料層20b對液體24的保水度與補充速度,俾利於提昇機器人1a殼體10的散熱效率。
第4圖係揭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之結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2b及其適用之機器人1b與第1圖所示散熱裝置2及其適用之機器人1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2b同樣例如嵌設於機器人1b的殼體10,且至少部份外露於殼體表面11。惟不同於第1圖所示的散熱裝置2,散熱裝置2b更包括一加壓模組26,例如另行設置於機器人1b的殼體10外,且連接至導管23,用以提供外加的驅動力組配驅動液體24通過導管23輸入至少一容置空間22。由於加壓模組26可提供外加的驅動力來傳輸液體24,於本實施例中,導管23之管徑範圍更例如介於2 mm至30 mm之間。藉由加壓模組26配合大管徑之導管23,更有利於確保液體24可充分且順暢地流通至兩處的多孔隙材料層20之蒸散面21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需進一步說明的是,於前述本實施例中,液體24通過導管23的傳輸之方式,可視實際應用需求選擇調變,例如藉由以毛細管現象的作用力或由加壓模組26所提供的驅動力達成。第5A圖至第5C圖係分別揭示本案散熱裝置之導管的不同實施態樣。如第1圖以及第5A圖所示,於一實施態樣中,當導管23之管徑D1範圍介於0.5mm至2mm之間時,液體24透過自然的毛細管現象作用,便可自發性地導入多孔隙材料層20的容置空間22內,並曝露於蒸散面21。又,如第4圖以及第5B圖所示,於另一實施態樣中,當導管23之管徑D2範圍介於2 mm至30 mm之間時,藉由額外增設的加壓模組26所提供驅動力,液體24便可導入多孔隙材料層20的容置空間22內,並曝露於蒸散面21,且加壓模組26驅動力的控制更有利於確保液體24可充分且順暢地流通至多孔隙材料層20之蒸散面21,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當然,於其他實施例中,導管23更可視實際應用需求調變。於再一實施態樣中,如第1圖以及第5C圖所示,導管23更包括複數個微管23a,例如包覆於導管23內,且分別連通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22,其中每一微管23a之管徑D3範圍介於0.5 mm至2 mm之間。液體24透過任一微管23a自然的毛細管現象作用,可自發性地導入多孔隙材料層20的容置空間22內,並曝露於蒸散面21。由此可知,導管23或微管23a連通至多孔隙材料層20之容置空間22,無論藉由毛細管作用或額外增設的加壓模組26驅動力,均可順暢地驅使液體24持續地供應至多孔隙材料層20,並流通至蒸散面21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進而降低機器人1殼體表面11的溫度,避免機器人1於操作時產生之熱量聚積而使機器人1發生操作異常或故障。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在機器人的殼體上利用例如直接加工或額外安裝的方式,增加一個多孔隙材料層的設計區域,使其並在內部導管連接進行散熱液體的傳輸,使液體運送至殼體表面。由於多孔隙材料層的蒸散面可使液體保持曝露於殼體表面,蒸散面上的液體於溫度、氣體流動或自然蒸發的情況下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作用,產生相變化而成為氣體,同時帶走機器人本體所產生的大量熱量。此外,藉由變化多孔隙材料層於單層或多層的孔隙率或疏密度,增加多孔隙材料層保水度與補充速度,俾利於提昇機器人殼體的散熱效率。再者,連通多孔隙材料層之導管更可利用例如毛細作用或額外增設的加壓模組,驅使液體持續地供應至多孔隙材料層之蒸散面進行熱對流以及蒸發散熱,進而降低機器人殼體表面的溫度,避免機器人於操作時產生之熱量聚積而使機器人發生操作異常或故障。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1a、1b:機器人 10:殼體 11:殼體表面 2、2a、2b:散熱裝置 20:多孔隙材料層 20a:第一多孔隙材料層 20b:第二多孔隙材料層 21:蒸散面 22:容置空間 22a:第一容置空間 22b:第二容置空間 23:導管 23a:微管 24:液體 25:儲液槽 25a:儲液空間 26:加壓模組 D1、D2、D3:管徑 T1:第一平均孔徑 T2:第二平均孔徑 P:區域
第1圖係揭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揭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之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2圖中區域P的放大圖。 第4圖係揭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之結構示意圖。 第5A圖至第5C圖係分別揭示本案散熱裝置之導管的不同實施態樣。
1a:機器人
2a:散熱裝置
10:殼體
11:殼體表面
20a:第一多孔隙材料層
20b:第二多孔隙材料層
21:蒸散面
22a:第一容置空間
22b:第二容置空間
23:導管
24:液體
25:儲液槽
25a:儲液空間
P:區域

Claims (20)

  1. 一種散熱裝置,包括: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設置於一機器人之一殼體表面,其中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蒸散面以及至少一容置空間,該至少一蒸散面穿設且外露於該殼體表面,且該至少一蒸散面與該至少一容置空間彼此連通;一導管,連接至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且連通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以及一液體,通過該導管輸入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且曝露於該至少一蒸散面,其中該液體於該至少一蒸散面處蒸散,以降低該機器人之該殼體表面之溫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平均孔徑以及一孔隙率,該平均孔徑範圍為0.1mm以下,該孔隙率範圍為15%至90%。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以及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該至少一第二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連接該至少一蒸散面,該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連接該導管,該液體由該導管通過該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以及該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流通至該至少一蒸散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一平均孔徑,該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二平均孔徑,該第一平 均孔徑小於該第二平均孔徑,其中該第一平均孔徑範圍為0.1mm以下,該第二平均孔徑範圍介於0.1mm至1mm。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一孔隙率,該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二孔隙率,該第一孔隙率小於該第二孔隙率,其中該第一孔隙率範圍為15%至50%,該第二孔隙率範圍為50%至90%。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儲液槽,具有一儲液空間,連接至該導管,且該儲液空間通過該導管連通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之水平高度高於該儲液槽之水平高度。
  8. 如請求項1或6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導管之管徑範圍為0.5mm至2mm。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加壓模組,連接至該導管,且驅動該液體通過該導管輸入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其中該導管之管徑範圍為2mm至30mm。
  10. 如請求項6或9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導管包括複數個微管,分別連通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其中每一該微管之管徑範圍為0.5mm至2mm。
  11. 一種機器人,包括:一殼體,具有一殼體表面;以及一散熱裝置,嵌設於該殼體,且至少部份外露於該殼體表面,其中該熱裝置包括: 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設置於該機器人之該殼體表面,其中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蒸散面以及至少一容置空間,該至少一蒸散面穿設且外露於該殼體表面,且該至少一蒸散面與該至少一容置空間彼此連通;一導管,連接至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且連通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以及一液體,通過該導管輸入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且曝露於該至少一蒸散面,其中該液體於該至少一蒸散面處蒸散,以降低該機器人之該殼體表面之溫度。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機器人,其中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平均孔徑以及一孔隙率,該平均孔徑範圍為0.1mm以下,該孔隙率範圍為15%至90%。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機器人,其中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以及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該至少一第二孔隙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連接該至少一蒸散面,該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連接該導管,該液體由該導管通過該至少一第二容置空間以及該至少一第一容置空間流通至該至少一蒸散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機器人,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一平均孔徑,該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二平均孔徑,該第一平均孔徑小於該第二平均孔徑,其中該第一平均孔徑範圍為0.1mm以下,該第二平均孔徑範圍介於0.1mm至1mm。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機器人,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一孔隙率,該至少一第二多孔隙材料層具有一第二孔隙率,該第一孔隙率小於該第二孔隙率,其中該第一孔隙率範圍為15%至50%,該第二孔隙率範圍為50%至90%。
  16.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機器人,其中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儲液槽,具有一儲液空間,連接至該導管,且該儲液空間通過該導管連通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機器人,其中該至少一多孔隙材料層之水平高度高於該儲液槽之水平高度。
  18. 如請求項11或16所述之機器人,其中該導管之管徑範圍為0.5mm至2mm。
  19.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機器人,其中散熱裝置更包括一加壓模組,連接至該導管,且驅動該液體通過該導管輸入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其中該導管之管徑範圍為2mm至30mm。
  20. 如請求項16或19所述之機器人,其中該導管包括複數個微管,分別連通至該至少一容置空間,其中每一該微管之管徑範圍為0.5mm至2mm。
TW108140358A 2019-11-07 2019-11-07 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TWI704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0358A TWI704860B (zh) 2019-11-07 2019-11-07 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0358A TWI704860B (zh) 2019-11-07 2019-11-07 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4860B true TWI704860B (zh) 2020-09-11
TW202119898A TW202119898A (zh) 2021-05-16

Family

ID=73644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0358A TWI704860B (zh) 2019-11-07 2019-11-07 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0486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9346A (zh) * 2012-12-27 2013-04-03 冯进 高效散热装置
CN208179587U (zh) * 2018-04-16 2018-12-04 东莞仕达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热加工用机械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9346A (zh) * 2012-12-27 2013-04-03 冯进 高效散热装置
CN208179587U (zh) * 2018-04-16 2018-12-04 东莞仕达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热加工用机械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9898A (zh) 2021-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02788B1 (ko) 편조윅 및 세선형 윅이 결합된 구조의 히트파이프
JP5637216B2 (ja)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及び電子機器
CN101762194B (zh) 蒸发器及应用该蒸发器的回路式热管
JP2017531154A (ja) 貯留機能を備えた平面型ヒートパイプ
CN112776003B (zh) 散热装置及其适用的机器人
JP2010527432A (ja) ループヒートパイプ装置
US20050011633A1 (en) Tower heat sink with sintered grooved wick
JP2019184219A (ja) 液体弾管路を有する還流ヒートパイプ
JP2016017702A (ja) シート型ヒートパイプ
US9074824B2 (en) Low-profile heat transfer device
US10451355B2 (en) Heat dissipation element
JP2019015443A (ja) ヒートパイプ
US20120018131A1 (en) Pressure difference driven heat spreader
US8875779B2 (en) Heat dissipation element with mounting structure
JP2016050682A (ja) シート型ヒートパイプ
TWM517315U (zh) 散熱單元
TWI704860B (zh) 散熱裝置及其適用之機器人
WO2017127059A1 (en) Directional coolant control
JP5287638B2 (ja)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及び電子機器
CN109405605B (zh) 回路型热管
JP3173270U (ja) ヒートパイプ
TW202043690A (zh) 具軸向毛細的散熱單元
KR20190081999A (ko) 루프형 히트 파이프
CN111197942B (zh) 一种用于环路热管的一体式仿生吸液芯、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17088772A1 (zh) 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制冷单元及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