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1428B - 測漏裝置及測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測漏裝置及測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1428B
TWI701428B TW108117562A TW108117562A TWI701428B TW I701428 B TWI701428 B TW I701428B TW 108117562 A TW108117562 A TW 108117562A TW 108117562 A TW108117562 A TW 108117562A TW I701428 B TWI701428 B TW I7014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leak detection
leak
gas
specif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7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3720A (zh
Inventor
吳柄村
Original Assignee
吳柄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吳柄村 filed Critical 吳柄村
Priority to TW108117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1428B/zh
Priority to CN201911255926.4A priority patent/CN111982417A/zh
Priority to CN201922193345.4U priority patent/CN211061134U/zh
Priority to US16/878,247 priority patent/US2020037099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4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3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72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323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323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 G01M3/327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for verifying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closed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3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t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maintaining the vacuum in containers, e.g. in can-tes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測漏裝置,用來對一腔體進行測漏,該測漏裝置包含:一測漏組件、一第一隔離閥、一抽氣幫浦以及一第二隔離閥。本發明亦揭露其他測漏裝置和相關方法。

Description

測漏裝置及測漏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測漏方法,尤指一種使用量測氣體分壓的測漏方式。
在許多不同的產業中,常常需要確保設備或裝置的密閉性。舉例來說,某些半導體製造程序,如物理氣相沉積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等,需要在保持真空或低壓的腔體中進行。又例如,家用淨水器的濾心瓶、汽車的水箱等都必須確保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漏水。因此,在設備或裝置出廠前或是平時的保養項目中,都可能會對設備或裝置(下稱待測物件)進行測漏。
一般的壓力上升測漏方法中單純偵測待測物件內的壓力上升量,容易受到表面釋氣的影響使準確度差且拉長測試時間,有鑑於此,本領域亟需針對測漏方法進行改良,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測漏裝置,用來對一腔體進行測漏,該測漏裝置包含:一測漏組件,包括一氣體感測器,用來偵測該腔體內一第一特定氣體;一第一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測漏組件之間,該第一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測漏組件連通或隔開;一抽氣幫浦,用來對該腔體進行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之壓力;及一第二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抽氣幫浦之間,該第二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抽氣幫浦連通或隔開。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測漏裝置,用來對至少一物件進行測漏,該測漏裝置包含:一腔體;一連接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物件通過該連接裝置設置在該腔體上;一測漏組件,包括一氣體感測器,用來偵測該腔體內一第一特定氣體;一第一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測漏組件之間,該第一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測漏組件連通或隔開;一抽氣幫浦,用來對該腔體進行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之壓力;及一第二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抽氣幫浦之間,該第二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抽氣幫浦連通或隔開。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測漏方法,用來對一腔體進行測漏,該測漏方法包含:對該腔體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的壓力;量測該腔體內的一第一特定氣體的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一第一特定氣體漏率;及依據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得到一整體漏率。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測漏方法,用來對至少一物件進行測漏,該測漏方法包含:將該至少一物件安裝至一腔體上;對該腔體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的壓力;量測該腔體內的一第一特定氣體的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一第一特定氣體漏率;及依據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得到一整體漏率。
本揭露中的多個實施例可在不受表面釋氣的干擾下得到精準度更高的測漏結果,最小可偵測漏率約為10 -7mbar·l/s,且具有低成本,無耗材,能夠自我校正的優點,亦可在不抽至底壓的情況下操作。
以下揭露提供用於實施本揭露之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下文描述組件及配置之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露。當然,此等組件及配置僅僅為實例且並不意欲為限制性的。舉例而言,在以下描述中,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方或上之形成可包括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被形成為直接接觸之實施例,且亦可包括額外特徵可形成於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而使得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可能不會直接接觸之實施例。另外,本揭露可在各種實例中重複參考數字及/或字母。此重複係出於簡化及清楚之目的且本身並不規定所論述之各種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另外,諸如「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及其類似者之空間相對術語可出於描述簡易起見而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如圖所繪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些)元件或特徵之關係。除了圖中所描繪之定向以外,空間相對術語亦意欲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之不同定向。設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可同樣被相應地解譯。
儘管闡述本揭露之廣泛範疇的數值範圍及參數為近似值,但儘可能精確地報告特定實例中所闡述之數值。然而,任何數值均固有地含有由各別測試量測中所發現之標準差必然引起的某些誤差。又,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約」及「大致」通常意謂在給定值或範圍之10%、5%、1%或0.5%內。替代地,當由一般技術者考慮時,術語「約」及「大致」意謂在平均值之可接受的標準誤差內。除了在操作/工作實例中以外,或除非另有明確指定,否則諸如本文中所揭露之材料數量、持續時間、溫度、操作條件、量比率及其類似者之所有數值範圍、量、值及百分比應被理解為在所有情況下由術語「約」及「大致」修飾。因此,除非有相反指示,否則本揭露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數值參數為可按需要而變化之近似值。最低限度地,應根據所報告之有效數位之數目且藉由應用普通捨位技術來解讀每一數值參數。本文中可將範圍表達為自一個端點至另一端點或在兩個端點之間。除非另有指定,否則本文中所揭露之所有範圍將端點包括在內。
已知的測漏方式包含氦氣測漏(Helium Leak Detection)、氫氣測漏(Halogen Leak Detection)與壓力上升測漏(Leak Detect by Pressure Rise)。
氦氣測漏是使用氦氣並搭配氦氣測漏儀,對待測物件進行測漏的方法。氦氣是質量很小的氣體(僅次於氫氣),具備可滲透進入微小間隙的能力。當灌入氦氣進入待測物件後,若待測物件有漏孔時,氦氣會滲出且在待測物件外被氦氣測漏儀偵測到,並據以判斷漏率。由於氦氣價格不斷上升,並且氦氣測漏儀價格不斐,因此使用氦氣測漏所付出的成本昂貴。使用真空氦氣測漏方法的測漏靈敏度可高達10 -12mbar-l/s。
氫氣測漏是使用氫氣測漏儀,對待測物件進行測漏的方法。由於氫氣是一種高度易燃的物質,只要在空氣中體積比例在4%和75%之間就可燃燒,因此用於氫氣測漏之氫氣,為5%的氫氣和95%的氮氣的混合氣體作為測漏。氫氣測漏方法與氦氣測漏方法雷同,若待測物件上有孔隙時,氫氣會滲出而被偵測氫氣測漏儀所偵測到,並據以判斷漏率,常用於汽車零件或冷凍空調之測漏。一般使用正壓氫氣測漏方法的測漏靈敏度可高達10 -6mbar-l/s。
壓力上升測漏僅可用於確定總洩漏率。用抽氣幫浦或抽氣幫浦系統對待測物件進行抽真空至底壓,再利用待測物件內的壓力上升量與時間的函數計算出漏率。壓力上升測漏的缺點是易受表面釋氣(outgas)和液體蒸發影響並限制真實的靈敏度,即液體的蒸發增加的內部壓力被誤判為洩漏,並可能導致錯誤的結果。可檢測的洩漏率取決於測漏對象的體積、底壓的極限、測漏對象的釋氣率。對於非常大的待測物件,如果要在粗糙的真空範圍內確定極低的洩漏率。壓力上升測漏方法的測漏靈敏度可高達10 -3mbar-l/s。
在本揭露中,底壓的定義為利用抽氣幫浦得到的遠低於一大氣壓的壓力。真空洩漏的定義為氣體由被抽至底壓的待測物件的外部,經由待測物件上的漏孔進入待測物件的內部。真空洩漏的途徑與組成待測物件各部分的材料及其製造加工有關,可能包括小孔、裂縫、焊接道的裂痕等等,但不以此限。本揭露的測漏方法是量測從待測物件外部漏入待測物件內部的特定氣體的分壓,其細節揭露如下。
圖1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的測漏系統100包含了一腔體102,腔體102在此實施例中為待測物件。本揭露不對腔體102的材質或使用場合多做限制。腔體102包含第一隔離閥104以及第二隔離閥110設置於腔體102的外壁。在操作時,腔體102之外為一般空氣環境即可,不需供應特殊氣體。第一隔離閥104用以將腔體102和測漏組件106連通或隔開。第二隔離閥110用以將腔體102和抽氣幫浦112連通或隔開,抽氣幫浦112可以是真空幫浦。其中測漏組件106包含氣體感測器108,用以量測一第一特定氣體的分壓,氣體感測器108可以包括包括質譜儀(如四級質譜儀)、光激發光譜儀(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OES)等,只要能夠達到類似的目的,皆在本揭露的範圍之中。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特定氣體為氧氣,能夠偵測氧氣分壓的氣體感測器108具有低成本的好處,但本揭露不以氧氣為限,亦可以是氮氣、氬氣等其他任何氣體。本實施例中利用測漏組件106的氣體感測器108和抽氣幫浦112來對腔體102進行測漏。
請同時參照圖1和圖2,圖2為測漏系統100的測漏方法的流程圖200。在流程開始之後,首先在步驟202中,開啟第一隔離閥104和第二隔離閥110,使腔體102和測漏組件106以及抽氣幫浦112彼此連通,若腔體102沒有漏縫,則腔體102、測漏組件106以及抽氣幫浦112共同形成一密閉環境。接著,在步驟204中,使用抽氣幫浦112對腔體102抽真空至底壓,完成後進入步驟206關閉腔體102和抽氣幫浦112之間的第二隔離閥110。此時,即便沒有產生漏縫,但腔體102的內壁上微量的液體,例如水,可能會揮發成氣體,即表面釋氣,因而增加腔體102內的壓力,使其漸漸高於底壓。在步驟208中,使用測漏組件106的氣體感測器108量測腔體102內之該第一特定氣體在一特定時間內的多個分壓值,以得到該特定時間內的一第一特定氣體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一第一特定氣體漏率,舉例來說,該第一特定氣體是氧氣的情況下,則使用氧氣分壓感測器,在2分鐘內的多個時間點對腔體102內的氧氣之分壓進行量測,以得到氧氣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氧氣之漏率。接著在步驟210中,依據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以及該第一特定氣體佔空氣的比例,反推得到腔體102的整體漏率。
圖3為在腔體102具有漏縫的情況下依據第一實施例量測的結果。圖3中繪示了四條資料線,其中標註為「氧氣分壓感測器量測到的氧氣分壓」資料線所代表的是使用氧氣分壓感測器108對腔體102內的氧氣之分壓進行量測得到的數據;其中標註為「洩漏的分壓(空氣)」資料線為因空氣(例如包含氮氣、氧氣、氬氣等)洩漏至腔體102內所貢獻的腔體102內壓力變化;其中標註為「釋氣的分壓」資料線為腔體102內表面釋氣對腔體102內所貢獻的壓力變化;其中標註為「腔體內總體壓力」資料線為實際上腔體102內總體壓力變化,即實質上包含空氣洩漏至腔體102內加上腔體102內表面釋氣造成的壓力變化。由圖3可知,使用氧氣分壓感測器108量測到的結果和因空氣洩漏至腔體102內所貢獻的腔體102內壓力變化為同步線性上升,且彼此具有一比例關係,即氧氣佔空氣的比例。也就是說,利用氧氣分壓感測器108量測到的氧氣漏率可還原為腔體102的實際漏率。
圖4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的測漏系統400和圖1的測漏系統100大致相同,差別在於圖4的測漏系統400另包含一第三隔離閥402用以將腔體102和一氣體供應器404連通或隔開。氣體供應器404用來供應一第二特定氣體,且該第二特定氣體不同於該第一特定氣體。舉例來說,該第二特定氣體可以是氮氣或氬氣,該第一特定氣體可以是氧氣。測漏系統400可以應用在化學氣相沉積的腔體,由於在進行化學氣相沉積時,腔體內需要充滿氮氣或氬氣防止氧化,在進行傳統的測漏時,需將腔體內的氮氣或氬氣抽成真空。但測漏系統400的方法不需抽至真空即可進行,其細節描述如下。
請同時參照圖4和圖5,圖5為測漏系統400的測漏方法的流程圖500。在流程開始之後,首先在步驟502中,開啟第一隔離閥104、第二隔離閥110和第三隔離閥402,使腔體102和測漏組件106、抽氣幫浦112以及氣體供應器404彼此連通,若腔體102沒有漏縫,則腔體102、測漏組件106、抽氣幫浦112以及氣體供應器404共同形成一密閉環境。接著,在步驟504中,將該第二特定氣體從氣體供應器404持續灌入腔體102,同時使用抽氣幫浦112對腔體102抽真空,由於該第二特定氣體會持續灌入腔體102,故腔體102不會達到上述的底壓,最終會維持在高於底壓的一特定壓力。
完成後進入步驟506關閉腔體102和抽氣幫浦112之間的第二隔離閥110,以及關閉腔體102和氣體供應器404之間的第三隔離閥402。此時,即便沒有產生漏縫,但腔體102的內壁上微量的液體,例如水,可能會揮發成氣體,因而增加腔體102內的壓力,使其漸漸高於該特定壓力。在步驟508中,和步驟208類似,使用測漏組件106的氣體感測器108量測腔體102內該第一特定氣體在該特定時間內的多個分壓值,以得到該特定時間內之該第一特定氣體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接著在步驟410中,和步驟210類似,依據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以及該第一特定氣體佔空氣的比例,反推得到腔體102的整體漏率。
以上的步驟504是原本就對腔體102進行正常操作(例如化學氣相沉積)時會做的步驟,並非為了進行測漏而特地進行。換句話說,本流程可隨時接續化學氣相沉積的狀況進行,不需要將腔體102抽至底壓。其原理在於本揭露的測漏系統利用該第一特定氣體分壓變化得到整體漏率,不會受到表面釋氣的影響,因此即使沒有將腔體102抽至底壓,仍可清楚且快速地得到該第一特定氣體分壓變化。
圖6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圖6的測漏系統600和圖1的測漏系統100大致相同,差別在於圖6的測漏系統600的一測漏組件606和圖1的測漏系統100的測漏組件106相比,測漏組件606除了氣體感測器108以外,另包含一洩漏產生裝置(Calibrated leak valve)602,可被控制來將腔體102外的空氣洩漏至腔體102內。洩漏產生裝置602可以是傳感器校正的標準洩漏(Standard leak for sensor calibration)、校正洩漏閥(Calibrated leak valve)等裝置,只要能夠被控制來產生特定洩漏量的洩漏產生裝置,皆在本揭露的範圍之中。洩漏產生裝置602可被控制來產生一特定漏率,藉由比較該特定漏率和利用氣體感測器108得到的漏率,可以判斷氣體感測器108是否準確,其細節描述如下。
請同時參照圖6和圖7,圖7為測漏系統600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圖700。在流程開始之後,首先在步驟702中,開啟第一隔離閥104和第二隔離閥110,使腔體102和測漏組件606以及抽氣幫浦112彼此連通,若腔體102沒有漏縫,則腔體102、測漏組件606以及抽氣幫浦112共同形成一密閉環境。接著,在步驟704中,使用抽氣幫浦112對腔體102抽真空至底壓,完成後進入步驟706關閉腔體102和抽氣幫浦112之間的第二隔離閥110。此時,即便沒有產生漏縫,但腔體102的內壁上微量的液體,例如水,可能會揮發成氣體,即表面釋氣,因而增加腔體102內的壓力,使其漸漸高於底壓。在步驟708中,開啟洩漏產生裝置602產生該特定漏率,使空氣(亦包括該第一特定氣體)由外往內從洩漏產生裝置602進入腔體102,並使用測漏組件606的氣體感測器108量測腔體102內該第一特定氣體在該特定時間內的多個分壓值,以得到該特定時間內之該第一特定氣體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接著在步驟710中,依據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以及該第一特定氣體佔空氣的比例,反推得到腔體102之該整體漏率。得到該整體漏率後,步驟712中,比較該特定漏率與該整體漏率,以判斷氣體感測器108是否準確。舉例來說,若差異超過20%,則判斷氣體感測器108不準確,此時會回到步驟702重複執行步驟702~712。若差異不超過20%,則結束測漏系統的校正方法。
圖8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圖8的測漏系統800和圖6的測漏系統600大致相同,差別在於圖8的測漏系統800的一測漏組件806和圖6的測漏系統600的測漏組件606相比,測漏組件806除了氣體感測器108和洩漏產生裝置602以外,另多了一真空計802。真空計802可用來感測腔體102內的壓力,藉由比較真空計802量測到的整體壓力變化以及氣體感測器108得到之該第一特定氣體之分壓變化,可以瞭解腔體102內的表面釋氣的程度。
圖9為在腔體102具有漏縫的情況下依據第四實施例量測的結果。圖9中繪示了四條資料線,圖9和圖3的差別在於圖3中標註為「腔體內總體壓力」資料線改為圖9中標註為「真空計量測到的壓力」資料線,即真空計802量測到槍提102內的總體壓力變化,其餘資料線所代表的意義圖9和圖3實質相同。由圖9可知,使用氧氣分壓感測器108量測到的結果和因空氣洩漏至腔體102內所貢獻的腔體102內壓力變化為同步線性上升,且彼此具有一比例關係,即氧氣佔空氣的比例。也就是說,利用氧氣分壓感測器108量測到的氧氣漏率可還原為腔體102的實際漏率。但使用真空計802量測到的整體壓力變化則在前兩分鐘左右受到表面釋氣的影響,因此量測到的整體壓力得到的漏率會大於腔體102的實際漏率,約兩分鐘後表面釋氣的現象才漸漸結束。換句話說,若沒有等待足夠久的時間,很有可能會將表面釋氣誤判為腔體102產生漏氣。
圖10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0的測漏系統1000和圖1的測漏系統100的差別在於,圖10的測漏系統1000另包含了一外接待測物件1004透過連接裝置1002安裝於腔體102外壁,外接待測物件1004在此實施例中為待測物件。本揭露不對外接待測物件1004的材質或使用場合多做限制。在事先確認腔體102沒有漏縫的情況下,圖10的測漏系統1000可用來測試外接待測物件1004是否有漏縫,其細節描述如下。應注意的是,腔體外可以同時安裝多個外接待測物件,以同時對多個外接待測物件進行以下的測漏方法。
請同時參照圖10和圖11,圖11為測漏系統1000的測漏方法的流程圖1100。在流程開始之後,首先在步驟1102中,將待測物件1004通過連接裝置1002安裝至腔體102之外壁,使待測物件1004和腔體102彼此內部相連通。接著,在步驟1104中,開啟第一隔離閥104和第二隔離閥110,使腔體102、待測物件1004和測漏組件106以及抽氣幫浦112彼此連通,若待測物件1004沒有漏縫,則腔體102、待測物件1004、測漏組件106以及抽氣幫浦112共同形成一密閉環境。接著,在步驟1106中,使用抽氣幫浦112對腔體102抽真空至底壓,完成後進入步驟1108關閉腔體102和抽氣幫浦112之間的第二隔離閥110。此時,即便沒有產生漏縫,但腔體102和待測物件1004的內壁上微量的液體,例如水,可能會揮發成氣體,即表面釋氣,因而增加腔體102和待測物件1004內的壓力,使其漸漸高於底壓。在步驟1110中,使用測漏組件106的氣體感測器108量測腔體102及待測物件1004內之該第一特定氣體在一特定時間內的多個分壓值,以得到該特定時間內的該第一特定氣體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舉例來說,該第一特定氣體是氧氣情況下,使用氧氣分壓感測器,在2分鐘內的多個時間點對腔體102及待測物件1004內的氧氣之分壓進行量測,以得到氧氣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氧氣之漏率。接著在步驟1112中,依據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以及該第一特定氣體佔空氣的比例,反推得到待測物件1004的整體漏率。
圖12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六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2的測漏系統1200和圖10的測漏系統1000的差別在於,圖12的測漏系統1200的一待測物件1204是透過連接裝置1202安裝在腔體102的內壁而非外壁,外接待測物件1204在此實施例中為待測物件。本揭露不對外接待測物件1204的材質或使用場合多做限制。在事先確認腔體102沒有漏縫的情況下,圖12的測漏系統1200可用來測試外接待測物件1204是否有漏縫,其細節描述如下。應注意的是,腔體內可以同時安裝多個外接待測物件,以同時對多個外接待測物件進行以下的測漏方法。
請同時參照圖12和圖13,圖13為測漏系統1200的測漏方法的流程圖1300。在流程開始之後,首先在步驟1302中,將待測物件1204通過連接裝置1202安裝至腔體102之內壁,連接裝置1202使待測物件1204內部和腔體102外部相連通。接著,在步驟1304中,開啟第一隔離閥104和第二隔離閥110。接著,在步驟1306中,使用抽氣幫浦112對腔體102抽真空至底壓,完成後進入步驟1308關閉腔體102和抽氣幫浦112之間的第二隔離閥110。此時,即便沒有產生漏縫,但腔體102內壁和待測物件1204外壁上微量的液體,例如水,可能會揮發成氣體,即表面釋氣,因而增加腔體102內的壓力,使其漸漸高於底壓。在步驟1310中,使用測漏組件106的氣體感測器108量測腔體102內之該第一特定氣體在該特定時間內的多個分壓值,以得到該特定時間內的之該第一特定氣體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舉例來說,該第一特定氣體是氧氣的情況下,使用氧氣分壓感測器,在2分鐘內的多個時間點對腔體102內的氧氣之分壓進行量測,以得到氧氣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氧氣之漏率。接著在步驟1312中,依據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以及該第一特定氣體佔空氣的比例,反推得到待測物件1204的整體漏率。
本揭露中的多個實施例可在不受表面釋氣的干擾下得到精準度更高的測漏結果,最小可偵測漏率約為10 -7mbar·l/s,且具有低成本,無耗材,能夠自我校正的優點,亦可在不抽至底壓的情況下操作。
前文概述若干實施例之特徵,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更佳地理解本揭露之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他們可容易使用本揭露作為用於設計或修改用於實行本文中所引入之實施例之相同目的及/或達成其相同優點之其他製程及結構的基礎。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認識到,此等等效構造並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且他們可在本文中進行各種改變、取代及更改而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
100、400、600、800、1000、1200:測漏系統 102:腔體 104:第一隔離閥 106、606、806:測漏組件 108:氣體感測器 110:第二隔離閥 112:抽氣幫浦 200、500、700、1100、1300:流程 202~210、502~510、702~712、1102~1112、1302~1312:步驟 402:第三隔離閥 404:氣體供應器 602:洩漏產生裝置 802:真空計 1002、1202:連接裝置 1004、1204:外接待測物件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自以下實施方式最佳地理解本揭露之態樣。應注意,根據工業標準操作規程,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可出於論述清楚起見而任意地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之尺寸。
圖1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測漏系統的測漏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在腔體具有漏縫的情況下依據第一實施例量測的結果。
圖4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為測漏系統的測漏方法的流程圖。
圖6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7為測漏系統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圖。
圖8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9為在腔體具有漏縫的情況下依據第四實施例量測的結果。
圖10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1為測漏系統的測漏方法的流程圖。
圖12為本揭露的測漏系統的第六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3為測漏系統的測漏方法的流程圖。
100:測漏系統
102:腔體
104:第一隔離閥
106:測漏組件
108:氣體感測器
110:第二隔離閥
112:抽氣幫浦

Claims (24)

  1. 一種測漏裝置,用來對一腔體進行測漏以得到一整體漏率,其中在進行測漏時,該腔體設置於空氣中,且不供應不同於該空氣之外的其他氣體至該腔體外,該測漏裝置包含:一測漏組件,包括一氣體感測器,用來偵測該腔體內一第一特定氣體的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一第一特定氣體漏率,其中該第一特定氣體在該空氣中具有特定比例,以及依據該特定比例,將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還原為該整體漏率;一第一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測漏組件之間,該第一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測漏組件連通或隔開;一抽氣幫浦,用來對該腔體進行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之壓力;及一第二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抽氣幫浦之間,該第二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抽氣幫浦連通或隔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第一特定氣體為氧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氣體感測器包括質譜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氣體感測器包括光激發光譜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另包括:一氣體供應器,用來供應一第二特定氣體至該腔體;及一第三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氣體供應器之間,該第三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氣體供應器連通或隔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測漏組件另包括:一洩漏產生裝置,可被控制來將該腔體外的空氣洩漏至該腔體內以產生一特定漏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洩漏產生裝置包括校正洩漏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洩漏產生裝置包括傳感器校正的標準洩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測漏組件另包括:一真空計,用來感測該腔體內的壓力。
  10. 一種測漏裝置,用來對至少一物件進行測漏以得到一整體漏率,該測漏裝置包含:一腔體,設置於空氣中,且在進行測漏時,不供應不同於該空氣之外的其他氣體至該腔體外;一連接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物件通過該連接裝置設置在該腔體上;一測漏組件,包括一氣體感測器,用來偵測該腔體內一第一特定氣體的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一第一特定氣體漏率,其中該第一特定氣體在該空氣中具有特定比例,以及依據該特定比例,將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還原為該整體漏率;一第一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測漏組件之間,該第一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測漏組件連通或隔開;一抽氣幫浦,用來對該腔體進行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之壓力;及一第二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抽氣幫浦之間,該第二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抽氣幫浦連通或隔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物件設置在該腔體的外壁,且該腔體和該至少一物件內部彼此連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物件設置在該腔體的內壁,且該至少一物件內部和該腔體外的空氣連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另包括:一氣體供應器,用來供應一第二特定氣體至該腔體;及一第三隔離閥,設置於該腔體和該氣體供應器之間,該第三隔離閥用以將該腔體和該氣體供應器連通或隔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測漏組件另包括:一洩漏產生裝置,可被控制來將該腔體外的空氣洩漏至該腔體內以產生一特定漏率。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測漏裝置,其中該測漏組件另包括:一真空計,用來感測該腔體內的壓力。
  16. 一種測漏方法,用來對一腔體進行測漏,該測漏方法包含:將該腔體設置於空氣中;對該腔體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的壓力;量測該腔體內的一第一特定氣體的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一第一特定氣體漏率,其中該第一特定氣體在該空氣中具有特定比例;及依據該特定比例,將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還原為一整體漏率,其中從該抽氣至該量測的過程中,不供應不同於該空氣之外的其他氣體至該腔體外。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測漏方法,其中該第一特定氣體為氧氣。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測漏方法,其中對該腔體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的壓力的步驟包括:對該腔體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達到底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測漏方法,另包括:在對該腔體抽氣時,同時將一第二特定氣體灌入該腔體。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測漏方法,另包括:在對該腔體抽氣之後,將該腔體外的空氣洩漏至該腔體內以產生一特定漏率。
  21. 一種測漏方法,用來對至少一物件進行測漏,該測漏方法包含:將該至少一物件安裝至一腔體上;將該腔體和該物件設置於空氣中;對該腔體抽氣,使該腔體內的壓力低於該腔體外的壓力;量測該腔體內的一第一特定氣體的分壓變化,並據以得到一第一特定氣體漏率,其中該第一特定氣體在該空氣中具有特定比例;及依據該特定比例,將該第一特定氣體漏率還原為一整體漏率,其中從該抽氣至該量測的過程中,不供應不同於該空氣之外的其他氣體至該腔體和該物件外。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測漏方法,其中該第一特定氣體為氧氣。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測漏方法,其中將該至少一物件安裝至該腔體上的步驟包括:將該至少一物件安裝至該腔體的外壁。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測漏方法,其中將該至少一物件安裝至該腔體上的步驟包括:將該至少一物件安裝至該腔體的內壁。
TW108117562A 2019-05-21 2019-05-21 測漏裝置及測漏方法 TWI701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7562A TWI701428B (zh) 2019-05-21 2019-05-21 測漏裝置及測漏方法
CN201911255926.4A CN111982417A (zh) 2019-05-21 2019-12-10 测漏装置及测漏方法
CN201922193345.4U CN211061134U (zh) 2019-05-21 2019-12-10 测漏装置
US16/878,247 US20200370993A1 (en) 2019-05-21 2020-05-19 Leak detection device and leak detec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7562A TWI701428B (zh) 2019-05-21 2019-05-21 測漏裝置及測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1428B true TWI701428B (zh) 2020-08-11
TW202043720A TW202043720A (zh) 2020-12-01

Family

ID=7159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7562A TWI701428B (zh) 2019-05-21 2019-05-21 測漏裝置及測漏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70993A1 (zh)
CN (2) CN211061134U (zh)
TW (1) TWI7014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8454B (zh) * 2022-11-29 2024-07-11 高德賢 測漏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4171B (zh) * 2022-01-24 2023-07-14 中山市铧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器检测方法
CN114526876B (zh) * 2022-01-27 2024-06-11 核电运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 差压感应式锥形管塞、负压检漏装置及其检漏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8828C (zh) * 1999-12-14 2007-05-30 因菲康有限公司 检测泄漏并确定其位置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US7905132B1 (en) * 2007-08-14 2011-03-15 LACO Technologies, Inc. Leak testing using tracer gas permeable membrane
CN102095557A (zh) * 2010-12-20 2011-06-15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测漏装置
CN104541142A (zh) * 2012-07-23 2015-04-22 阿迪克森真空产品公司 用于检查密封产品的泄漏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6017819A (zh) * 2016-06-24 2016-10-12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分压漏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6717A (en) * 1991-02-08 1995-02-07 Yamaha Corporation Gas leakage testing method
US6286362B1 (en) * 1999-03-31 2001-09-11 Applied Materials, Inc. Dual mode leak detector
TWM490576U (en) * 2014-07-09 2014-11-21 Te-Hsien Kao System for vacuum leak detection
CN108181057A (zh) * 2016-12-08 2018-06-19 毅泰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包装测漏系统及测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8828C (zh) * 1999-12-14 2007-05-30 因菲康有限公司 检测泄漏并确定其位置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US7905132B1 (en) * 2007-08-14 2011-03-15 LACO Technologies, Inc. Leak testing using tracer gas permeable membrane
CN102095557A (zh) * 2010-12-20 2011-06-15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测漏装置
CN104541142A (zh) * 2012-07-23 2015-04-22 阿迪克森真空产品公司 用于检查密封产品的泄漏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6017819A (zh) * 2016-06-24 2016-10-12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分压漏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8454B (zh) * 2022-11-29 2024-07-11 高德賢 測漏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1134U (zh) 2020-07-21
CN111982417A (zh) 2020-11-24
TW202043720A (zh) 2020-12-01
US20200370993A1 (en)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1428B (zh) 測漏裝置及測漏方法
CN106226000B (zh) 一种真空密封性能测量装置和方法
US9810600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 leak on a non-rigid test specimen
JP4499332B2 (ja) 漏れを検査しかつ漏れの箇所をつきとめるための方法ならびに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に適した装置
JP5368705B2 (ja) 真空カプセル化したデバイスのリークレート測定方法
US732024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of large leaks in sealed articles
EP1631805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eak detection by the accumulation method
JP2011064707A (ja) ガス流量検定ユニット
JP2011179975A (ja) 漏れ検査装置及び漏れ検査方法
CN111551476B (zh) 基于压差法的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Rottländer et al. Fundamentals of leak detection
US10502651B2 (en) Creating a mini environment for gas analysis
JP2017524903A (ja) フィルムチャンバを用いた差圧測定
US10401255B1 (en) Vacuum leak testing
JP2018538540A (ja) フィルムチャンバ内の非圧縮性テスト対象のグロスリーク測定
Calcatelli et al. Leak detection, calibrations and reference flows: Practical example
TWM584424U (zh) 測漏裝置
CN113113332A (zh) 半导体工艺腔漏的侦测方法
CN100468016C (zh) 气体流量控制装置校验的方法
KR101563635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압력 측정 방법
TWI708049B (zh) 樣品之洩漏偵測方法
KR20030091859A (ko) 진공누설 검사방법 및 장치
CN108195524B (zh) 一种漏油率检测工艺方法
RU2213945C2 (ru)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герметичности изделий
JP2018054458A (ja) 漏れ素子の評価装置及び評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