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0195B - 色帶卡匣 - Google Patents

色帶卡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0195B
TWI700195B TW108110469A TW108110469A TWI700195B TW I700195 B TWI700195 B TW I700195B TW 108110469 A TW108110469 A TW 108110469A TW 108110469 A TW108110469 A TW 108110469A TW I700195 B TWI700195 B TW I7001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bbon
cassette
winding
ink ribbon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1975A (zh
Inventor
石本章雄
佐佐木泰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錦宮事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錦宮事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0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019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two or more separate sheets or strips of printing material being conveyed simultaneously to or through the printing z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04Ink-ribbon guide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小型化之色帶卡匣。 本發明係一種色帶卡匣,其具備:捲取側筒部,其導引墨色帶,當色帶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供捲取軸插入;第1色帶導件,其於較捲取側筒部更靠墨色帶之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墨色帶;及第2色帶導件,其於較第1色帶導件更靠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墨色帶;且第1色帶導件自色帶卡匣之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設置於較將捲取側筒部與第2色帶導件連結之導引假想線更靠色帶卡匣之內側。

Description

色帶卡匣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收容有墨色帶之色帶卡匣。
先前,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已知有一種色帶匣,其係安裝於具備供安裝帶匣之匣安裝部、及安裝色帶匣之色帶安裝部的印刷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02432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印刷裝置具備帶式印刷部及管式印刷部之2個印刷部,因此印刷裝置大型化,且製造成本亦增大。本發明之發明者想到,於具備供安裝第1色帶卡匣之第1卡匣安裝部、及供安裝色帶之收容量較第1色帶卡匣大之第2色帶卡匣之第2卡匣安裝部的印刷裝置中,使第1卡匣安裝部之一部分與第2卡匣安裝部之一部分共通化。於此種印刷裝置中,於第1卡匣安裝部與第2卡匣安裝部重疊之重疊區域,設置有插入至第1色帶卡匣所收容之第1捲取芯之第1捲取軸。進而,於第2色帶卡匣,設置有捲取側筒部,該捲取側筒部導引第2墨色帶,當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時以避免第1捲取軸產生干涉的方式被插入至第1捲取軸。又,於較捲取側筒部更靠第2墨色帶之輸送方向下游側,設置有色帶導件。於該構成中,第2墨色帶係沿將捲取側筒部與色帶導件連結之導引假想線輸送,但為了謀求第2色帶卡匣之小型化,尚需進行進一步改良。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使色帶之搬送路徑最佳化且經小型化之色帶卡匣。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色帶卡匣係安裝於印刷裝置之第2色帶卡匣,該印刷裝置具備:第1卡匣安裝部,其供安裝收容有捲取第1墨色帶之第1捲取芯之第1色帶卡匣;第2卡匣安裝部,其供安裝收容有第2墨色帶之第2色帶卡匣;及第1捲取軸,其設置於第1卡匣安裝部及第2卡匣安裝部之重疊區域,當於第1卡匣安裝部安裝有第1色帶卡匣時,插入至第1捲取芯;且該色帶卡匣之特徵在於具備:捲取側筒部,其導引第2墨色帶,當第2色帶卡匣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時,被插入至第1捲取軸;第1色帶導件,其於較捲取側筒部更靠第2墨色帶之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第2墨色帶;及第2色帶導件,其於較第1色帶導件更靠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第2墨色帶;且第1色帶導件自第2色帶卡匣之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設置於較將捲取側筒部與第2色帶導件連結之導引假想線更靠第2色帶卡匣之內側。
以下,一面參照隨附圖式,一面對作為本發明之「第2色帶卡匣」之一實施形態的色帶卡匣200、以及供安裝色帶卡匣200之帶式印刷裝置P進行說明。帶式印刷裝置P為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之一例。再者,於以下圖式中,為了明確各部之配置關係,表示XYZ正交座標系統,但毋庸置疑其不對本發明產生任何限定。
[帶式印刷裝置] 基於圖1至圖4,對帶式印刷裝置P進行說明。於帶式印刷裝置P,可裝卸地安裝有帶件卡匣100、色帶卡匣200、及帶件導件400。於帶件卡匣100中收容有第1帶件111及第1墨色帶113。帶件卡匣100為本發明之「第1色帶卡匣」之一例。於色帶卡匣200中收容有第2墨色帶213。色帶卡匣200為本發明之「第2色帶卡匣」之一例。又,於帶式印刷裝置P,設置有用以自帶式印刷裝置P外導入第2帶件500之帶件導入口11。帶件導件400導引自帶件導入口11導入之第2帶件500。帶式印刷裝置P可執行第1帶式印刷及第2帶式印刷,第1帶式印刷如圖3所示,於安裝有帶件卡匣100之狀態下對第1帶件111進行印刷,第2帶式印刷如圖1及圖2所示,於安裝有色帶卡匣200及帶件導件400之狀態下對第2帶件500進行印刷。
帶式印刷裝置P具備裝置殼體1、安裝部蓋3、第1卡匣安裝部5、及第2卡匣安裝部7。裝置殼體1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於裝置殼體1,於-X側之面設置有帶件排出口9,於+X側之面設置有帶件導入口11。自帶件排出口9排出印刷完成之第1帶件111或印刷完成之第2帶件500。於帶件導入口11,自帶式印刷裝置P外導入第2帶件500。
安裝部蓋3係按能夠以+Y側之端部為中心旋轉之方式設置於裝置殼體1。安裝部蓋3使第1卡匣安裝部5及第2卡匣安裝部7開閉。安裝部蓋3藉由蓋鎖定機構(省略圖示)鎖定為關閉之狀態。然後,當按下蓋打開按鈕(省略圖示)時,蓋鎖定機構成為解鎖狀態,安裝部蓋3打開。
於安裝部蓋3之內側之面,突出設置有第1按壓突起13、第2按壓突起15、及第3按壓突起17。於在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有色帶卡匣200之狀態下,當安裝部蓋3關閉時,第1按壓突起13、第2按壓突起15、及第3按壓突起17碰觸色帶卡匣200。因此,色帶卡匣200以被第1按壓突起13、第2按壓突起15、及第3按壓突起17按壓之狀態安裝。
雖省略圖示,但於安裝部蓋3之外側之面設置有鍵盤及顯示器。鍵盤受理字串等印刷資訊、及印刷執行等各種指示之輸入操作。顯示器顯示自鍵盤輸入之印刷資訊等各種資訊。帶式印刷裝置P當鍵盤受理印刷執行之輸入操作時,基於自鍵盤輸入之印刷資訊而執行印刷處理。再者,帶式印刷裝置P亦可為具備觸控面板式顯示器等輸入顯示器件來代替鍵盤及顯示器之構成。又,帶式印刷裝置P亦可為基於自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外部裝置接收之印刷資料及指令而執行印刷處理的構成。當設為可與該等外部裝置進行連接之構成時,可設置鍵盤及顯示器,亦可不設置鍵盤及顯示器。
第1卡匣安裝部5及第2卡匣安裝部7設置於裝置殼體1之+Z側之面。於第1卡匣安裝部5可裝卸地安裝有帶件卡匣100。於第2卡匣安裝部7可裝卸地安裝有色帶卡匣200。第1卡匣安裝部5及第2卡匣安裝部7形成為+Z側敞開之凹狀。因此,帶件卡匣100及色帶卡匣200分別對於第1卡匣安裝部5及第2卡匣安裝部7自+Z側安裝。再者,以下,將帶件卡匣100及色帶卡匣200之安裝方向簡稱為「安裝方向」。又,安裝方向近前側係指+Z側,安裝方向裏側係指-Z側。
如圖4所示,第1卡匣安裝部5之-Y側之部分與第2卡匣安裝部7之-X側之部分共通化。此處,將第1卡匣安裝部5與第2卡匣安裝部7重疊之部分稱為重疊區域21。又,將第1卡匣安裝部5中偏離重疊區域21之部分稱為第1非重疊區域23,將第2卡匣安裝部7中偏離重疊區域21之部分稱為第2非重疊區域25。第1非重疊區域23作為供可裝卸地安裝帶件導件400之導件安裝部發揮功能。如此,藉由將第1卡匣安裝部5之一部分與第2卡匣安裝部7之一部分共通化,與第1卡匣安裝部5與第2卡匣安裝部7分開設置之構成相比,可使帶式印刷裝置P小型化。
如圖3所示,當進行第1帶式印刷時,於第1卡匣安裝部5安裝有帶件卡匣100。於該狀態下,帶式印刷裝置P一面輸送收容於帶件卡匣100之第1帶件111及第1墨色帶113,一面對第1帶件111進行印刷。
如圖1及圖2所示,當進行第2帶式印刷時,於第1卡匣安裝部5安裝有帶件導件400,於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有色帶卡匣200。於該狀態下,帶式印刷裝置P一面輸送自帶件導入口11導入之第2帶件500及收容於色帶卡匣200之第2墨色帶213,一面對第2帶件500進行印刷。
再者,第2帶件500例如係以捲成卷狀之帶件捲筒的形式提供。未使用狀態之帶件捲筒中之第2帶件500之長度及色帶卡匣200中所收容之第2墨色帶213之長度並無特別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中,較未使用狀態之帶件卡匣100中所收容之第1帶件111之長度及第1墨色帶113之長度更長。因此,例如於一次製作大量標籤之情形時,執行第2帶式印刷。
[帶件卡匣] 基於圖3,對帶件卡匣100進行說明。帶件卡匣100具備帶件芯101、第1壓印滾筒103、第1捲出芯105、第1捲取芯107、及將其等可旋轉地收容之第1卡匣殼體109。於帶件芯101捲繞有第1帶件111。於第1捲出芯105,以塗佈有墨水之面為內側捲繞有第1墨色帶113。再者,根據所收容之第1帶件111及第1墨色帶113之寬度,第1卡匣殼體109有厚度、即安裝方向之尺寸不同之複數種。
第1卡匣殼體109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大致「L」字狀。於第1卡匣殼體109之+Y側之大致一半設置有帶件芯收容部115。於帶件芯收容部115,可旋轉地收容有帶件芯101。
第1卡匣殼體109之-Y側之大致一半中,於+X側設置有第1色帶芯收容部117,於-X側設置有第1頭插入部(省略圖示)。於第1色帶芯收容部117,可旋轉地收容有第1捲出芯105及第1捲取芯107。第1頭插入部、第1捲出芯105及第1捲取芯107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重疊區域21之熱感應頭27、第1捲出軸29及第1捲取軸31(參照圖4)對應的位置。當帶件卡匣100安裝於第1卡匣安裝部5時,於第1頭插入部中插入熱感應頭27。於第1頭插入部之周緣部,設置有使第1墨色帶113露出之第1色帶露出部(省略圖示)。自第1捲出芯105捲出之第1墨色帶113通過第1色帶露出部捲取至第1捲取芯107。
於第1卡匣殼體109之-X側之面,設置有帶件送出口123。印刷完成之第1帶件111自帶件送出口123向第1卡匣殼體109外送出。又,雖省略圖示,但於第1卡匣殼體109之+X側之面及-X側之面設置有第1鉤卡合部。
[色帶卡匣之概要] 基於圖2,對色帶卡匣200之概要進行說明。色帶卡匣200具備第2捲出芯205、第2捲取芯207、及將其等可旋轉地收容之第2卡匣殼體209。於第2捲出芯205,以塗佈有墨水之面為內側捲繞有第2墨色帶213。以下,將第2墨色帶213之塗佈有墨水之面稱為墨水面213a。再者,根據所收容之第2墨色帶213之寬度,第2卡匣殼體209有厚度不同之複數種。
第2卡匣殼體209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於X方向較長之大致長方形狀。於第2卡匣殼體209之+X側,設置有第2色帶芯收容部217,於-X側設置有第2頭插入部219(參照圖5)。於第2色帶芯收容部217,可旋轉地收容有第2捲出芯205及第2捲取芯207。第2頭插入部219、第2捲出芯205及第2捲取芯207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重疊區域21之熱感應頭27、設置在第2非重疊區域25之第2捲出軸45(參照圖4)及第2捲取軸47對應的位置。於第2捲出芯205捲繞有第2墨色帶213,於第2捲取芯207捲取有第2墨色帶213。因此,色帶卡匣200之重心位於靠收容有第2捲出芯205及第2捲取芯207之第2色帶芯收容部217側、即靠+X側。
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於第2頭插入部219中插入熱感應頭27。於第2頭插入部219之周緣部,設置有使第2墨色帶213露出之第2色帶露出部221(參照圖5)。自第2捲出芯205捲出之第2墨色帶213通過第2色帶露出部221捲取至第2捲取芯207。又,於第2卡匣殼體209之-Y側之面、+X側之面及+Y側之面,設置有第2鉤卡合部225(參照圖5、圖7至圖9)。
[帶件導件] 基於圖2,對帶件導件400進行說明。帶件導件400具備滾筒支持部401、及第2壓印滾筒403。滾筒支持部401將第2壓印滾筒403可旋轉地支持。再者,根據要導引之第2帶件500之寬度,帶件導件400有厚度不同之複數種。
[卡匣安裝部] 基於圖4,對第1卡匣安裝部5及第2卡匣安裝部7進行說明。如上所述,第1卡匣安裝部5及第2卡匣安裝部7可劃分為重疊區域21、第1非重疊區域23、及第2非重疊區域25。
於重疊區域21之底面、即重疊區域21之安裝方向裏側之面,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設置有熱感應頭27、第1捲出軸29、及第1捲取軸31。熱感應頭27與第1捲出軸29及第1捲取軸31相比,向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突出量更大。再者,雖省略圖示,但於熱感應頭27與帶件排出口9之間設置有切割器。切割器於熱感應頭27與帶件排出口9之間之位置將第1帶件111或第2帶件500切斷。
熱感應頭27被頭罩33覆蓋。當於第1卡匣安裝部5安裝有帶件卡匣100時,頭罩33插入至第1頭插入部。又,當於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有色帶卡匣200時,頭罩33插入至第2頭插入部219。
於第1捲出軸29可旋轉地設置有第1捲出旋轉構件35。當於第1卡匣安裝部5安裝有帶件卡匣100時,第1捲出軸29插入至第1捲出芯105,第1捲出旋轉構件35卡合於第1捲出芯105。又,當於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有色帶卡匣200時,第1捲出軸29插入至設置於色帶卡匣200之捲出側筒部277(參照圖9)。
於第1捲取軸31,可旋轉地設置有第1捲取旋轉構件37。當於第1卡匣安裝部5安裝有帶件卡匣100時,第1捲取軸31插入至第1捲取芯107,第1捲取旋轉構件37卡合於第1捲取芯107。又,當於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有色帶卡匣200時,第1捲取軸31插入至設置於色帶卡匣200之捲取側筒部279(參照圖9)。
於第1非重疊區域23之底面,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設置有壓印軸39及2個第1鉤41。
於壓印軸39,可旋轉地設置有壓印旋轉構件43。當於第1卡匣安裝部5安裝有帶件卡匣100時,壓印軸39插入至第1壓印滾筒103,壓印旋轉構件43卡合於第1壓印滾筒103。又,當於第1非重疊區域23安裝有帶件導件400時,壓印軸39插入至第2壓印滾筒403,壓印旋轉構件43卡合於第2壓印滾筒403。
2個第1鉤41設置於第1非重疊區域23之X方向兩端部,當於第1卡匣安裝部5安裝有帶件卡匣100時,卡合於被設置在第1卡匣殼體109之第1鉤卡合部。藉此,抑制帶件卡匣100以自第1卡匣安裝部5之底面懸空之狀態被安裝。
於第2非重疊區域25之底面,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設置有第2捲出軸45、第2捲取軸47、3個第2鉤49、及支承部51。又,於第2非重疊區域25之-Y側之內周面,固定有基板連接部53。
於第2捲出軸45,可旋轉地設置有第2捲出旋轉構件55。當於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有色帶卡匣200時,第2捲出軸45插入至第2捲出芯205,第2捲出旋轉構件55卡合於第2捲出芯205。
於第2捲取軸47,可旋轉地設置有第2捲取旋轉構件57。當於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有色帶卡匣200時,第2捲取軸47插入至第2捲取芯207,第2捲取旋轉構件57卡合於第2捲取芯207。
3個第2鉤49以包圍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之方式設置。當於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色帶卡匣200時,第2鉤49卡合於被設置在第2卡匣殼體209之第2鉤卡合部225。
支承部51位於第2卡匣安裝部7之+X側且-Y側之角部而設置。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支承部51插入至設置於第2卡匣殼體209之支承插入孔297(參照圖10)。
基板連接部53於第2卡匣安裝部7之-Y側之內周面設置於+X側之端部。即,基板連接部53設置於支承部51之-Y側。基板連接部53連接於帶式印刷裝置P所具備之控制電路(省略圖示)。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基板連接部53與色帶卡匣200所具備之電路基板311(參照圖5)連接。藉此,控制電路可讀取電路基板311中記憶之各種資訊,又,可對電路基板311寫入各種資訊。
於以此種方式構成之帶式印刷裝置P中,當為了進行第1帶式印刷而於第1卡匣安裝部5安裝帶件卡匣100時,壓印旋轉構件43、第1捲出旋轉構件35及第1捲取旋轉構件37分別與第1壓印滾筒103、第1捲出芯105及第1捲取芯107卡合。然後,當安裝部蓋3關閉時,藉由頭移動機構(省略圖示)使熱感應頭27朝向壓印軸39移動。藉此,於第1色帶露出部露出之第1墨色帶113與第1帶件111共同被夾持於熱感應頭27與第1壓印滾筒103之間。
於該狀態下,當進給馬達(省略圖示)正向旋轉時,進給馬達之驅動力傳遞至壓印旋轉構件43、第1捲取旋轉構件37及第2捲取旋轉構件57。然後,卡合於壓印旋轉構件43之第1壓印滾筒103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順時針地旋轉,並且卡合於第1捲取旋轉構件37之第1捲取芯107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逆時針地旋轉。藉此,自帶件芯101捲出之第1帶件111朝向帶件排出口9輸送,並且自第1捲出芯105捲出之第1墨色帶113被捲取至第1捲取芯107。再者,此時,第2捲取旋轉構件57成為空轉狀態。
當進給馬達向與正向相反之倒回方向旋轉時,進給馬達之驅動力傳遞至壓印旋轉構件43、第1捲出旋轉構件35及第2捲出旋轉構件55。然後,卡合於壓印旋轉構件43之第1壓印滾筒103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逆時針地旋轉,並且卡合於第1捲出旋轉構件35之第1捲出芯105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逆時針地旋轉。藉此,自帶件芯101捲出之第1帶件111朝向帶件芯101輸送,並且自第1捲出芯105捲出之第1墨色帶113被回捲至第1捲出芯105。再者,此時,第2捲出旋轉構件55成為空轉狀態。
帶式印刷裝置P於第1帶式印刷時,藉由使進給馬達正向旋轉,將第1帶件111朝向帶件排出口9輸送,將第1墨色帶113捲取至第1捲取芯107,並且使熱感應頭27發熱,藉此對第1帶件111進行印刷。印刷結束後,帶式印刷裝置P使切割器進行切斷動作,將第1帶件111之印刷完成部分切下。其後,帶式印刷裝置P藉由使進給馬達向倒回方向旋轉,將第1帶件111朝向帶件芯101輸送,將第1墨色帶113回捲至第1捲出芯105。藉此,將第1帶件111拉回至第1帶件111之末端來到熱感應頭27與第1壓印滾筒103之夾持位置附近、即印刷位置附近。因此,於下次印刷之第1帶件111,可使因熱感應頭27與切割器之分開距離產生於第1帶件111之長度方向前方之空白較短。
另一方面,當為了進行第2帶式印刷而於第2卡匣安裝部7安裝色帶卡匣200時,第2捲出旋轉構件55及第2捲取旋轉構件57分別與第2捲出芯205及第2捲取芯207卡合。進而,當於第1非重疊區域23安裝帶件導件400時,壓印旋轉構件43與第2壓印滾筒403卡合。又,自帶件導入口11導入之第2帶件500係設置於帶件導件400。然後,當安裝部蓋3關閉時,熱感應頭27朝向壓印軸39移動。藉此,於第2色帶露出部221露出之第2墨色帶213與第2帶件500共同被夾持於熱感應頭27與第2壓印滾筒403之間。
於該狀態下,當進給馬達正向旋轉時,進給馬達之驅動力傳遞至壓印旋轉構件43、第1捲取旋轉構件37及第2捲取旋轉構件57。然後,卡合於壓印旋轉構件43之第2壓印滾筒403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順時針地旋轉,並且卡合於第2捲取旋轉構件57之第2捲取芯207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逆時針地旋轉。藉此,自帶件導入口11導入之第2帶件500朝向帶件排出口9輸送,並且自第2捲出芯205捲出之第2墨色帶213被捲取至第2捲取芯207。再者,此時,第1捲取旋轉構件37成為空轉狀態。
當進給馬達向倒回方向旋轉時,進給馬達之驅動力傳遞至壓印旋轉構件43、第1捲出旋轉構件35及第2捲出旋轉構件55。然後,卡合於壓印旋轉構件43之第2壓印滾筒403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逆時針地旋轉,並且卡合於第2捲出旋轉構件55之第2捲出芯205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逆時針地旋轉。藉此,將自帶件導入口11導入之第2帶件500朝向帶件導入口11輸送,並且將自第2捲出芯205捲出之第2墨色帶213回捲至第2捲出芯205。再者,此時,第1捲出旋轉構件35成為空轉狀態。
帶式印刷裝置P於第2帶式印刷時,與第1帶式印刷時同樣藉由使進給馬達正向旋轉,將第2帶件500朝向帶件排出口9輸送,將第2墨色帶213捲取至第2捲取芯207,並且使熱感應頭27發熱,藉此對第2帶件500進行印刷。印刷結束後,帶式印刷裝置P使切割器進行切斷動作,將第2帶件500之印刷完成部分切下。其後,帶式印刷裝置P藉由使進給馬達向倒回方向旋轉,將第2帶件500朝向帶件導入口11輸送,將第2墨色帶213回捲至第2捲出芯205。藉此,將第2帶件500拉回至第2帶件500之末端來到熱感應頭27與第2壓印滾筒403之夾持位置附近、即印刷位置附近。因此,於下次印刷之第2帶件500,可使因熱感應頭27與切割器之分開距離產生於第2帶件500之長度方向前方之空白較短。
[色帶卡匣之詳細情況] 基於圖5至圖11,對色帶卡匣200進一步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第2卡匣殼體209具備近前側殼體227及裏側殼體229。近前側殼體227及裏側殼體229為本發明之「第1殼體」及「第2殼體」之一例。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近前側殼體227成為安裝方向近前側。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裏側殼體229成為安裝方向裏側。近前側殼體227為具有透光性之樹脂之成形品,裏側殼體229為不具有透光性之樹脂之成形品,近前側殼體227及裏側殼體229之材質及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此。
如圖5及圖6所示,於近前側殼體227,設置有位於第2卡匣殼體209之靠+X側且用以抓持第2卡匣殼體209之抓持部231。如上所述,收容有第2捲出芯205及第2捲取芯207之第2色帶芯收容部217係設置於第2卡匣殼體209之靠+X側,因此色帶卡匣200之重心位於靠+X側。因此,使用者可利用設置於近前側殼體227之靠+X側之抓持部231,抓持色帶卡匣200之重心所在之靠+X側。因此,使用者可穩定地抓持色帶卡匣200。
近前側殼體227具備近前側壁部233及第1周壁部235。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近前側壁部233成為安裝方向近前側。於近前側壁部233設置有近前側捲出凸轂237及近前側捲取開口239。近前側捲出凸轂237及近前側捲取開口239設置於第2色帶芯收容部217。近前側捲出凸轂237及近前側捲取開口239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第2卡匣安裝部7之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對應的位置。近前側捲出凸轂237自近前側壁部233之內表面向安裝方向裏側突出,卡合有第2捲出芯205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端部。於近前側捲取開口239卡合有第2捲取芯207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端部。
第1周壁部235自近前側壁部233之周緣部向安裝方向裏側延伸。第1周壁部235具備位於-X側之近前側第1壁部241、位於-Y側之近前側第2壁部243、位於+X側之近前側第3壁部245、及位於+Y側之近前側第4壁部247。於近前側第1壁部241與近前側第4壁部247相交之位置,設置有使第2墨色帶213露出之第2色帶露出部221。
如圖5至圖7所示,於近前側第2壁部243之X方向大致中間部設置有第2周壁凹部249。第2周壁凹部249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呈於X方向稍長之大致長方形狀凹陷之形狀。第2周壁凹部249係近前側第2壁部243遍及安裝方向整體凹陷而成。
於近前側第2壁部243之+X側之端部設置有第4周壁凹部251。第4周壁凹部251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呈於X方向較長之大致長方形狀地凹陷之形狀。第4周壁凹部251與第2周壁凹部249同樣為近前側第2壁部243遍及安裝方向之大致整體凹陷而成。於近前側第2壁部243之+X側之區域,於安裝方向裏側之端面,向安裝方向裏側突出設置有基板防脫部253。基板防脫部253使安裝於被設置在裏側殼體229之基板安裝部309之電路基板311相對於基板安裝部309成為防脫狀態。
再者,於近前側第2壁部243,位於較第2周壁凹部249更靠-X側之第1平坦部255與位於第2周壁凹部249及第4周壁凹部251之間之第2平坦部257成為大致同一平面。假設為未設置第2平坦部257而是第2周壁凹部249與第4周壁凹部251相連之構成,則當以使近前側第2壁部243朝向下方之姿勢將色帶卡匣200放置於桌等之載置面時,有位於色帶卡匣200之重心側之第4周壁凹部251觸碰載置面,而成為第1平坦部255相對於載置面傾斜地懸空之狀態之虞。於該情形時,色帶卡匣200便被放置成相對於載置面容易晃動之狀態。與此相對,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設置第2平坦部257,當以使近前側第2壁部243朝向下方之姿勢將色帶卡匣200置於載置面時,第2平坦部257觸碰載置面,因此抑制第4周壁凹部251觸碰載置面,從而抑制成為第1平坦部255相對於載置面傾斜地懸空之狀態。因此,可將色帶卡匣200以穩定之狀態放置於載置面。
如圖5及圖6所示,於近前側第3壁部245之-Y側之端部設置有第3周壁凹部259。第3周壁凹部259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呈於Y方向較長之大致長方形狀地凹陷之形狀。第3周壁凹部259之-Y側之端部與第4周壁凹部251之+X側之端部相連。第3周壁凹部259係近前側第3壁部245保留安裝方向裏側之端部地凹陷而成。
如圖5、圖6及圖8所示,近前側第4壁部247具備近前側第1部分壁部261、近前側第2部分壁部263、及近前側第3部分壁部265。近前側第1部分壁部261自近前側第3壁部245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近前側第2部分壁部263自近前側第1部分壁部261之-X側之端部向-X側與-Y側之間之傾斜方向彎折延伸。近前側第3部分壁部265自近前側第2部分壁部263之-X側之端部以較近前側第2部分壁部263更接近與X方向平行之角度彎折延伸。
於近前側第1部分壁部261設置有第1周壁凹部267。第1周壁凹部267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呈於Y方向較長之大致梯形狀地凹陷之形狀。第1周壁凹部267與第3周壁凹部259同樣係近前側第4壁部247保留安裝方向裏側之端部地凹陷而成。
如圖9所示,裏側殼體229具備裏側壁部269及第2周壁部271。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裏側壁部269成為安裝方向裏側。裏側壁部269與近前側殼體227之近前側壁部233對向。
如圖9至圖11所示,於裏側壁部269設置有裏側捲出開口273、裏側捲取開口275、捲出側筒部277、捲取側筒部279、第1色帶導件281、第2色帶導件283、及支承插入部285。
裏側捲出開口273及裏側捲取開口275設置於第2色帶芯收容部217。裏側捲出開口273及裏側捲取開口275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第2卡匣安裝部7之第2捲出軸45及第2捲取軸47對應的位置。於裏側捲出開口273卡合有第2捲出芯205之安裝方向裏側之端部。於裏側捲取開口275卡合有第2捲取芯207之安裝方向裏側之端部。以下,將第2墨色帶213之輸送方向簡稱為「輸送方向」。又,於輸送方向上,上游側係指第2捲出芯205側,下游側係指第2捲取芯207側。
捲出側筒部277及捲取側筒部279位於第2色帶芯收容部217與第2頭插入部219之間,自裏側壁部269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設置。捲出側筒部277及捲取側筒部279分別設置於與設置在重疊區域21之第1捲出軸29及第1捲取軸31對應之位置。
捲出側筒部277形成為有蓋之大致圓筒狀,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供設置於重疊區域21之第1捲出軸29插入。藉此,抑制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第1捲出軸29與色帶卡匣200干涉。捲出側筒部277具有與設置於第1捲出軸29之第1捲出旋轉構件35之間產生間隙之程度之內徑。因此,即便第1捲出旋轉構件35旋轉,第1捲出旋轉構件35亦不會相對於捲出側筒部277之內周面滑動。再者,於捲出側筒部277之安裝方向近前側設置有供設置於近前側殼體227之壓入銷(省略圖示)壓入之壓入孔287。
又,捲出側筒部277位於第2捲出芯205之輸送方向下游側,藉由使自第2捲出芯205向第2色帶露出部221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與其周面之+Y側之一部分接觸而導引該第2墨色帶213。即,可使供插入第1捲出軸29之捲出側筒部277亦作為導引第2墨色帶213之導引構件發揮功能。再者,捲出側筒部277亦可包含設置於近前側殼體227之筒部、及設置於裏側殼體229之筒部,但於本實施形態中,捲出側筒部277僅設置於近前側殼體227及裏側殼體229之一者、即裏側殼體229。因此,於捲出側筒部277之周面不會產生段部,可適當地導引第2墨色帶213。又,捲出側筒部277之形狀並不限定於圓筒狀,例如亦可為橢圓筒狀、半圓筒狀或角形柱狀。
捲取側筒部279形成為大致圓筒狀,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供設置於重疊區域21之第1捲取軸31插入。藉此,可抑制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第1捲取軸31與色帶卡匣200干涉。捲取側筒部279具有與設置於第1捲取軸31之第1捲取旋轉構件37之間產生間隙之程度之內徑。因此,即便第1捲取旋轉構件37旋轉,第1捲取旋轉構件37亦不會相對於捲取側筒部279之內周面滑動。
又,捲取側筒部279位於第2色帶露出部221之輸送方向下游側,藉由使自第2色帶露出部221向第2捲取芯207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接觸其周面之-Y側之一部分而導引該第2墨色帶213。即,可使供插入第1捲取軸31之捲取側筒部279亦作為導引第2墨色帶213之導引構件而發揮功能。再者,捲取側筒部279亦可包含設置於近前側殼體227之筒部、及設置於裏側殼體229之筒部,但於本實施形態中,捲取側筒部279僅設置於近前側殼體227及裏側殼體229之一者、即裏側殼體229。因此,於捲取側筒部279之周面不會產生段部,可適當地導引第2墨色帶213。又,捲取側筒部279之形狀與捲出側筒部277之形狀同樣不限定於圓筒狀,例如亦可為橢圓筒狀、半圓筒狀或角形柱狀。
第1色帶導件281於較捲取側筒部279更靠第2墨色帶213之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第2墨色帶213。第1色帶導件281係與裏側壁部269一體地形成。第1色帶導件281具備第1導件本體289、及2個第1導件肋291。第1導件本體289形成為大致圓柱狀,與第2墨色帶213之墨水面213a接觸,導引第2墨色帶213。2個第1導件肋291自第1導件本體289之周面向+X側及-Y側突出。第1導件肋291抑制第1導件本體289因自以適度拉伸之狀態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承受的壓力而傾斜。
第2色帶導件283於較第1色帶導件281更靠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第2墨色帶213。第2色帶導件283係與裏側壁部269一體地形成。第2色帶導件283與第1色帶導件281同樣具備第2導件本體293、及2個第2導件肋295。第2導件本體293形成為大致圓柱狀,接觸第2墨色帶213之與墨水面213a為相反側之面,導引第2墨色帶213。2個第2導件肋295自第2導件本體293之周面向-X側及+Y側突出。第2導件肋295抑制第2導件本體293因自第2墨色帶213承受之壓力而傾斜。
支承插入部285位於裏側壁部269之+X側且-Y側之角部,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設置。於支承插入部285,於安裝方向貫通地設置有支承插入孔297。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於支承插入孔297中插入支承部51。
第2周壁部271自裏側壁部269之周緣部向安裝方向近前側延伸。第2周壁部271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端面與近前側殼體227之第1周壁部235之安裝方向裏側之端面相接。第2周壁部271具備位於-X側之裏側第1壁部299、位於-Y側之裏側第2壁部301、位於+X側之裏側第3壁部303、及位於+Y側之裏側第4壁部305。於裏側第1壁部299與裏側第4壁部305相交之位置設置有第2色帶露出部221。
如圖7、圖9至圖11所示,於裏側第2壁部301之+X側之端部,與上述第4周壁凹部251對應地設置有裏側周壁凹部307。裏側周壁凹部307與第4周壁凹部251同樣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形成為呈於X方向較長之大致長方形狀地凹陷之形狀。於裏側周壁凹部307之+X側且+Y側之區域,設置有基板安裝部309。於基板安裝部309安裝有電路基板311。電路基板311具備記憶元件。記憶元件中例如記憶有第2墨色帶213之寬度、捲繞於第2捲出芯205之第2墨色帶213之剩餘量等資訊。又,基板安裝部309係設置於裏側周壁凹部307之+X側且+Y側之區域,因此即便於例如不慎使色帶卡匣200掉落之情形時,亦能抑制安裝於基板安裝部309之電路基板311觸碰地面等。藉此,可抑制電路基板311產生傷痕或污垢。
於裏側第2壁部301之X方向大致中間部、即與第2周壁凹部249對應之位置,設置有自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端面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之周壁凸部313。周壁凸部313自安裝方向裏側插入至第2周壁凹部249內。
如圖8、圖10及圖11所示,裏側第4壁部305具備裏側第1部分壁部315、裏側第2部分壁部317、及裏側第3部分壁部319。裏側第1部分壁部315自裏側第3壁部303之+Y側之端部向-X側延伸。裏側第2部分壁部317自裏側第1部分壁部315之-X側之端部向-X側與-Y側之間之傾斜方向彎折延伸。裏側第3部分壁部319自裏側第2部分壁部317之-X側之端部向較裏側第2部分壁部317更接近與X方向平行之角度彎折延伸。
如圖5、圖7至圖9所示,於裏側第2壁部301、裏側第3壁部303及裏側第2部分壁部317設置有第2鉤卡合部225。即,3個第2鉤卡合部225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設置於第2色帶芯收容部217之周緣部。當色帶卡匣200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第2鉤49卡合於第2鉤卡合部225。藉此,抑制色帶卡匣200以自第2卡匣安裝部7之底面懸空之狀態被安裝。
[捲出側筒部及捲取側筒部] 基於圖9及圖10,對捲出側筒部277及捲取側筒部279周圍之構成進一步進行說明。此處,設想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捲取側筒部279與第2色帶導件283連結之導引假想線325。更具體而言,導引假想線325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捲取側筒部279中與第2墨色帶213相接之部位及第2色帶導件283中與第2墨色帶213相接之部位連結的假想線。第1色帶導件281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設置於較導引假想線325更靠色帶卡匣200之內側。因此,於捲取側筒部279與第2色帶導件283之間,於較導引假想線325更靠色帶卡匣200之內側輸送第2墨色帶213。
又,設想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捲出側筒部277與捲取側筒部279連結之筒間假想線327。更具體而言,筒間假想線327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將捲出側筒部277之中心與捲取側筒部279之中心連結之假想線。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自第2捲出芯205向第2色帶露出部221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通過筒間假想線327之一側。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自第2色帶露出部221向第2捲取芯207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通過筒間假想線327之另一側。第1色帶導件281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以與下述封堵部329對向之方式設置於較捲取側筒部279更靠第2墨色帶213之輸送方向下游側。
於捲出側筒部277與捲取側筒部279之間,設置有將捲出側筒部277與捲取側筒部279之間之空間封堵之封堵部329。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封堵部329係以與筒間假想線327重疊之方式自安裝方向裏側向安裝方向近前側遍及大致整體地與捲出側筒部277及捲取側筒部279一體形成。封堵部329只要可將捲出側筒部277與捲取側筒部279之間之空間封堵即可,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亦可不與筒間假想線327重疊,亦可由與捲出側筒部277及捲取側筒部279分開之構件構成。進而,於捲出側筒部277,設置有朝向成為較第1色帶導件281更靠輸送方向下游側之第2墨色帶213自周面突出的筒凸部331。筒凸部331於捲出側筒部277之軸向延伸,遍及捲出側筒部277之軸向之大致整體而設置。又,筒凸部331較佳為於不與第2墨色帶213接觸之範圍內形成為使突出量儘可能大。
如上所述,第1色帶導件281之第1導件本體289與第2墨色帶213之墨水面213a接觸。因此,當輸送第2墨色帶213時,有第2墨色帶213之墨水面213a與第1導件本體289之周面相摩擦,導致自第2墨色帶213產生色帶屑之虞。若產生之色帶屑擴散至第2卡匣殼體209內,則色帶屑會附著於自第2捲出芯205向第2色帶露出部221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進而,附著於第2墨色帶213之色帶屑會附著於熱感應頭27。因此,有於印刷圖像產生模糊或拖尾等印刷不良之虞。
與此相對,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於捲出側筒部277與捲取側筒部279之間設置封堵部329,可抑制色帶屑通過捲出側筒部277與捲取側筒部279之間而附著於第2墨色帶213。又,藉由於捲出側筒部277設置筒凸部331,可抑制色帶屑自捲出側筒部277之+X側附著於第2墨色帶213。換言之,藉由將與第2墨色帶213之墨水面213a接觸之第1色帶導件281利用捲取側筒部279、封堵部329、捲出側筒部277、及筒凸部331包圍,可形成捕捉於第1色帶導件281產生之色帶屑之捕捉區域。藉此,可抑制於印刷圖像產生模糊或拖尾等印刷不良。再者,封堵部329之高度、即安裝方向上之尺寸與捲出側筒部277之高度及捲取側筒部279之高度大致相等,但並不限定於此。即,封堵部329之高度既可低於捲出側筒部277之高度或捲取側筒部279之高度,亦可高於捲出側筒部277之高度或捲取側筒部279之高度。
如圖10及圖11所示,於捲出側筒部277之周面,於捲出側筒部277之周向上設置有捲出側傾斜部333及捲出側垂直部335。即,於圖10及圖11中,以捲出側筒部277之輪廓線中相對較粗之線、嚴格而言為表示捲出側筒部277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端部之輪廓線與表示安裝方向裏側之端部之輪廓線的雙重線所表示的部分為捲出側傾斜部333,以相對較細之線所表示之部分為捲出側垂直部335。
捲出側傾斜部333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隨著朝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向捲出側筒部277之中心側傾斜。捲出側垂直部335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大致垂直。即,與捲出側傾斜部333自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垂直之角度傾斜之傾斜角度相比,捲出側垂直部335自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垂直之角度傾斜之傾斜角度較小。再者,捲出側垂直部335之傾斜角度亦可為零。即,捲出側垂直部335亦可不自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垂直之角度傾斜,而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垂直。再者,裏側壁部269為本發明之「筒突出壁部」之一例。
捲出側筒部277於捲出側垂直部335導引第2墨色帶213。因此,以於第2捲出芯205與第2色帶露出部221之間,於第2墨色帶213之寬度方向與第2捲出芯205之旋轉軸大致平行之狀態下輸送第2墨色帶213的方式,導引第2墨色帶213。藉此,可抑制第2墨色帶213產生皺褶。又,於捲出側筒部277設置有捲出側傾斜部333,因此於裏側殼體229之成形時可適當地進行脫模。
與捲出側筒部277同樣地,於捲取側筒部279之周面,於捲取側筒部279之周向上設置有捲取側傾斜部337、及捲取側垂直部339。即,於圖10及圖11中,以捲取側筒部279之輪廓線中相對較粗之線、嚴格而言為表示捲取側筒部279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端部之輪廓線與表示安裝方向裏側之端部之輪廓線之雙重線所表示的部分為捲取側傾斜部337,以相對較細之線所表示之部分為捲取側垂直部339。
捲取側傾斜部337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隨著朝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向捲取側筒部279之中心側傾斜。捲取側垂直部339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大致垂直。即,與捲取側傾斜部337自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垂直之角度傾斜之傾斜角度相比,捲取側垂直部339自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垂直之角度傾斜之傾斜角度較小。再者,捲取側垂直部339之傾斜角度亦可為零。即,捲取側垂直部339亦可不自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垂直之角度傾斜,而相對於裏側壁部269垂直。
捲取側筒部279於捲取側垂直部339導引第2墨色帶213。因此,以於第2色帶露出部221與第2捲取芯207之間,於第2墨色帶213之寬度方向與第2捲取芯207之旋轉軸大致平行之狀態下輸送第2墨色帶213的方式,導引第2墨色帶213。藉此,可抑制第2墨色帶213產生皺褶。又,於捲取側筒部279設置有捲取側傾斜部337,因此於裏側殼體229之成形時可適當地進行脫模。再者,於捲取側筒部279之周向上,捲取側垂直部339所占之角度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於可適當地導引第2墨色帶213之範圍內儘可能小,其原因在於:捲取側垂直部339所占之角度越小,則相應地捲取側傾斜部337所占之角度越大,可適當地進行脫模。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色帶卡匣200具備第2捲取芯207、捲取側筒部279、第1色帶導件281、及第2色帶導件283。捲取側筒部279導引第2墨色帶213,當安裝於第2卡匣安裝部7時,被第1捲取軸31插入。第1色帶導件281於較捲取側筒部279更靠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第2墨色帶213。第2色帶導件283於較第1色帶導件281更靠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第2墨色帶213。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第1色帶導件281設置於較將捲取側筒部279與第2色帶導件283連結之導引假想線325更靠色帶卡匣200之內側。
根據該構成,於捲取側筒部279與第2色帶導件283之間,在較導引假想線325更靠色帶卡匣200之內側輸送第2墨色帶213。藉此,與於導引假想線325上輸送第2色帶導件283之構成相比,可使色帶卡匣200小型化。
[變化例] 毋庸置疑,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採用各種構成。例如,上述實施形態除上述以外,還可變更為如下形態。
亦可於捲取側筒部279之輸送方向下游側且第1色帶導件281之輸送方向上游側設置第3色帶導件。又,第3色帶導件亦可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設置於較導引假想線325更靠色帶卡匣200之外側。此時,亦可使自第2色帶露出部221向第2捲取芯207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不與捲取側筒部279接觸,而與第3色帶導件接觸後向第1色帶導件側輸送。
捲取側筒部279亦可藉由使自第2色帶露出部221向第2捲取芯207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與其周面之+Y側之一部分接觸而導引該第2墨色帶213。此時,有因捲取側筒部279與第2墨色帶213之墨水面213a接觸,導致於捲取側筒部279產生色帶屑之虞。因此,封堵部329亦可朝向自捲出側筒部277向第2色帶露出部221輸送之第2墨色帶213與捲取側筒部279之間之空間而自捲出側筒部277延出。
第1色帶導件281並不限定於與裏側壁部269一體形成之構成,例如亦可為形成為圓柱狀且可相對於裏側壁部269旋轉之構成。於該構成中,第1色帶導件281從動於第2墨色帶213之輸送而旋轉,因此減少了第1色帶導件281之周面與第2墨色帶213之墨水面213a之摩擦。藉此,可減少第1色帶導件281中自第2墨色帶213產生之色帶屑。
本發明之「第1色帶卡匣」並不限定於如本實施形態之帶件卡匣100般收容有如第1帶件111之印刷媒體之構成,亦可為未收容印刷媒體之構成。同樣地,本發明之「第2色帶卡匣」並不限定於如本實施形態之色帶卡匣200般未收容印刷媒體之構成,亦可為收容有印刷媒體之構成。
帶式印刷裝置P亦可為不具備第1捲出軸29之構成。於該情形時,色帶卡匣200亦可不具備捲出側筒部277。又,帶式印刷裝置P亦可為不具備第2捲出軸45之構成。
安裝色帶卡匣200之印刷裝置並不限定於對如第1帶件111及第2帶件500之帶狀之印刷媒體進行印刷的構成。即,本發明之「印刷裝置」例如亦可為對捲筒紙及單片紙進行印刷者。
如圖12所示,變化例之色帶卡匣300具備色帶部近前側殼體353、滾筒部近前側殼體355、及共通裏側殼體357。色帶部近前側殼體353具備色帶部近前壁部359、及自色帶部近前壁部359之周緣部向安裝方向裏側突出之色帶部近前側周壁部361。滾筒部近前側殼體355具備滾筒部近前壁部363、及自滾筒部近前壁部363之周緣部向安裝方向裏側突出之滾筒部近前側周壁部365。共通裏側殼體357具備共通裏壁部367、自共通裏壁部367向安裝方向近前側突出之色帶部裏側周壁部369及滾筒部裏側周壁部371。
色帶部近前側殼體353與共通裏側殼體357係以使色帶部近前側周壁部361與色帶部裏側周壁部369對接之方式組合,構成墨色帶收容部373之外殼。墨色帶收容部373與實施形態之色帶卡匣200大致同樣地構成。滾筒部近前側殼體355與共通裏側殼體357係以使滾筒部近前側周壁部365與滾筒部裏側周壁部371對接之方式組合,構成滾筒收容部375之外殼。滾筒收容部375將與第2壓印滾筒403同樣之壓印滾筒可旋轉地支持且收納,與實施形態之帶件導件400大致同樣地構成。墨色帶收容部373與滾筒收容部375經由共通裏壁部367一體地形成。即,色帶卡匣300係相當於實施形態之色帶卡匣200之墨色帶收容部373與相當於實施形態之帶件導件400之滾筒收容部375一體化而成者。又,於色帶部近前側殼體353與滾筒部近前側殼體355之間設置有供輸送自裝置殼體1外導入之第2帶件500之第2帶件路徑377。
1‧‧‧殼體 3‧‧‧安裝部蓋 5‧‧‧第1卡匣安裝部 7‧‧‧第2卡匣安裝部 9‧‧‧帶件排出口 11‧‧‧帶件導入口 13‧‧‧第1按壓突起 15‧‧‧第2按壓突起 17‧‧‧第3按壓突起 21‧‧‧重疊區域 23‧‧‧第1非重疊區域 25‧‧‧第2非重疊區域 27‧‧‧熱感應頭 29‧‧‧第1捲出軸 31‧‧‧第1捲取軸 33‧‧‧頭罩 35‧‧‧第1捲出旋轉構件 37‧‧‧第1捲取旋轉構件 39‧‧‧壓印軸 41‧‧‧第1鉤 43‧‧‧壓印旋轉構件 45‧‧‧第2捲出軸 47‧‧‧第2捲取軸 49‧‧‧第2鉤 51‧‧‧支承部 53‧‧‧基板連接部 55‧‧‧第2捲出旋轉構件 57‧‧‧第2捲取旋轉構件 101‧‧‧帶件芯 103‧‧‧第1壓印滾筒 105‧‧‧第1捲出芯 107‧‧‧第1捲取芯 109‧‧‧第1卡匣殼體 111‧‧‧第1帶件 113‧‧‧第1墨色帶 115‧‧‧帶件芯收容部 117‧‧‧第1色帶芯收容部 123‧‧‧帶件送出口 200‧‧‧色帶卡匣 205‧‧‧第2捲出芯 207‧‧‧第2捲取芯 213‧‧‧第2墨色帶 213a‧‧‧墨水面 217‧‧‧第2色帶芯收容部 219‧‧‧第2頭插入部 221‧‧‧第2色帶露出部 225‧‧‧第2鉤卡合部 227‧‧‧近前側殼體 229‧‧‧裏側殼體 231‧‧‧抓持部 233‧‧‧近前側壁部 235‧‧‧第1周壁部 237‧‧‧近前側捲出凸轂 239‧‧‧近前側捲取開口 241‧‧‧近前側第1壁部 243‧‧‧近前側第2壁部 245‧‧‧近前側第3壁部 247‧‧‧近前側第4壁部 249‧‧‧第2周壁凹部 251‧‧‧第4周壁凹部 253‧‧‧基板防脫部 255‧‧‧第1平坦部 257‧‧‧第2平坦部 259‧‧‧第3周壁凹部 261‧‧‧近前側第1部分壁部 263‧‧‧近前側第2部分壁部 265‧‧‧近前側第3部分壁部 267‧‧‧第1周壁凹部 269‧‧‧裏側壁部 271‧‧‧第2周壁部 273‧‧‧裏側捲出開口 275‧‧‧裏側捲取開口 277‧‧‧捲出側筒部 279‧‧‧捲取側筒部 281‧‧‧第1色帶導件 283‧‧‧第2色帶導件 285‧‧‧支承插入部 287‧‧‧壓入孔 289‧‧‧第1導件本體 291‧‧‧第1導件肋 293‧‧‧第2導件本體 295‧‧‧第2導件肋 297‧‧‧支承插入孔 299‧‧‧裏側第1壁部 300‧‧‧色帶卡匣 301‧‧‧裏側第2壁部 303‧‧‧裏側第3壁部 305‧‧‧裏側第4壁部 307‧‧‧裏側周壁凹部 309‧‧‧基板安裝部 311‧‧‧電路基板 313‧‧‧周壁凸部 315‧‧‧裏側第1部分壁部 317‧‧‧裏側第2部分壁部 319‧‧‧裏側第3部分壁部 325‧‧‧導引假想線 327‧‧‧筒間假想線 329‧‧‧封堵部 331‧‧‧筒凸部 333‧‧‧捲出側傾斜部 335‧‧‧捲出側垂直部 337‧‧‧捲取側傾斜部 339‧‧‧捲取側垂直部 353‧‧‧色帶部近前側殼體 355‧‧‧滾筒部近前側殼體 357‧‧‧共通裏側殼體 359‧‧‧色帶部近前壁部 361‧‧‧色帶部近前側周壁部 363‧‧‧滾筒部近前壁部 365‧‧‧滾筒部近前側周壁部 367‧‧‧共通裏壁部 369‧‧‧色帶部裏側周壁部 371‧‧‧滾筒部裏側周壁部 373‧‧‧墨色帶收容部 375‧‧‧滾筒收容部 377‧‧‧第2帶件路徑 400‧‧‧帶件導件 401‧‧‧滾筒支持部 403‧‧‧第2壓印滾筒 500‧‧‧第2帶件 P‧‧‧帶式印刷裝置
圖1係安裝有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色帶卡匣及帶件導件之狀態之帶式印刷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安裝有色帶卡匣及帶件導件之狀態之帶式印刷裝置之圖。 圖3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安裝有帶件卡匣之狀態之帶式印刷裝置之圖。 圖4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帶式印刷裝置之圖。 圖5係色帶卡匣之立體圖。 圖6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色帶卡匣之圖。 圖7係自-Y側觀察色帶卡匣之圖。 圖8係自+Y側觀察色帶卡匣之圖。 圖9係拆下近前側殼體後之狀態之色帶卡匣之立體圖。 圖10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拆下近前側殼體後之狀態之色帶卡匣之圖。 圖11係自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裏側殼體之圖。 圖12係變化例之色帶卡匣之立體圖。
200‧‧‧色帶卡匣
205‧‧‧第2捲出芯
207‧‧‧第2捲取芯
213‧‧‧第2墨色帶
213a‧‧‧墨水面
217‧‧‧第2色帶芯收容部
219‧‧‧第2頭插入部
221‧‧‧第2色帶露出部
229‧‧‧裏側殼體
269‧‧‧裏側壁部
271‧‧‧第2周壁部
277‧‧‧捲出側筒部
279‧‧‧捲取側筒部
281‧‧‧第1色帶導件
283‧‧‧第2色帶導件
285‧‧‧支承插入部
287‧‧‧壓入孔
289‧‧‧第1導件本體
291‧‧‧第1導件肋
293‧‧‧第2導件本體
295‧‧‧第2導件肋
297‧‧‧支承插入孔
299‧‧‧裏側第1壁部
301‧‧‧裏側第2壁部
303‧‧‧裏側第3壁部
305‧‧‧裏側第4壁部
307‧‧‧裏側周壁凹部
309‧‧‧基板安裝部
311‧‧‧電路基板
313‧‧‧周壁凸部
315‧‧‧裏側第1部分壁部
317‧‧‧裏側第2部分壁部
319‧‧‧裏側第3部分壁部
325‧‧‧導引假想線
327‧‧‧筒間假想線
329‧‧‧封堵部
331‧‧‧筒凸部
333‧‧‧捲出側傾斜部
335‧‧‧捲出側垂直部
337‧‧‧捲取側傾斜部
339‧‧‧捲取側垂直部

Claims (7)

  1. 一種色帶卡匣,其係安裝於印刷裝置之第2色帶卡匣,該印刷裝置具備:第1卡匣安裝部,其供安裝收容有捲取第1墨色帶之第1捲取芯之第1色帶卡匣;第2卡匣安裝部,其供安裝收容有第2墨色帶之第2色帶卡匣;及第1捲取軸,其設置於上述第1卡匣安裝部及上述第2卡匣安裝部之重疊區域,當上述第1色帶卡匣安裝於上述第1卡匣安裝部時,插入至上述第1捲取芯;且上述色帶卡匣之特徵在於具備: 捲取側筒部,其導引上述第2墨色帶,當上述第2色帶卡匣安裝於上述第2卡匣安裝部時,供上述第1捲取軸插入, 第1色帶導件,其於較上述捲取側筒部更靠上述第2墨色帶之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上述第2墨色帶;及 第2色帶導件,其於較上述第1色帶導件更靠上述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位置導引上述第2墨色帶;且 上述第1色帶導件自上述第2色帶卡匣之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設置於較將上述捲取側筒部與上述第2色帶導件連結之導引假想線更靠上述第2色帶卡匣之內側。
  2. 如請求項1之色帶卡匣,其中於上述第1色帶卡匣中,收容捲繞有上述第1墨色帶之第1捲出芯, 於上述重疊區域,設置有當上述第1色帶卡匣安裝於上述第1卡匣安裝部時插入至上述第1捲出芯之第1捲出軸,且 上述色帶卡匣具備捲出側筒部,該捲出側筒部導引上述第2墨色帶,當上述第2色帶卡匣安裝於上述第2卡匣安裝部時,供上述第1捲出軸插入。
  3. 如請求項2之色帶卡匣,其具備第2色帶露出部,該第2色帶露出部以當上述第2色帶卡匣安裝於上述第2卡匣安裝部時,設置於上述重疊區域之熱感應頭可與上述第2墨色帶接觸之方式,使上述第2墨色帶露出, 向上述第2色帶露出部輸送之上述第2墨色帶自上述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通過將上述捲出側筒部與上述捲取側筒部連結之筒間假想線之一側, 自上述第2色帶露出部輸送而來之上述第2墨色帶自上述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通過與上述筒間假想線之上述一側為相反側之上述筒間假想線之另一側, 於上述捲取側筒部與上述捲出側筒部之間,設置有將上述捲取側筒部與上述捲出側筒部之間封堵之封堵部,且 上述第1色帶導件係自上述安裝方向近前側觀察時,以與上述封堵部對向之方式設置於較上述捲取側筒部更靠上述第2墨色帶之輸送方向下游側,且與自上述捲取側筒部輸送而來之上述第2墨色帶之墨水面接觸。
  4. 如請求項3之色帶卡匣,其中於上述捲出側筒部設置有筒凸部,該筒凸部朝向較上述第1色帶導件更靠輸送方向下游側之上述第2墨色帶自周面突出。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色帶卡匣,其具備收容有上述第2墨色帶之第2卡匣殼體, 上述第2卡匣殼體具有上述捲取側筒部突出而成之筒突出壁部, 於上述捲取側筒部之周面,於上述捲取側筒部之周向上設置有自相對於上述筒突出壁部垂直之角度傾斜之捲取側傾斜部、及自相對於上述筒突出壁部垂直之角度傾斜之傾斜角度較上述捲取側傾斜部小的捲取側垂直部,且 上述捲取側筒部於上述捲取側垂直部導引上述第2墨色帶。
  6. 如請求項5之色帶卡匣,其中上述捲出側筒部自上述筒突出壁部突出, 於上述捲出側筒部之周面,於上述捲出側筒部之周向上設置有自相對於上述筒突出壁部垂直之角度傾斜之捲出側傾斜部、及自相對於上述筒突出壁部垂直之角度傾斜之傾斜角度較上述捲出側傾斜部小的捲出側垂直部,且 上述捲出側筒部於上述捲出側垂直部導引上述第2墨色帶。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色帶卡匣,其具備收容有上述第2墨色帶之第2卡匣殼體, 上述第2卡匣殼體具有第1殼體及第2殼體,且 上述捲取側筒部及上述捲出側筒部設置於上述第1殼體及上述第2殼體之一者。
TW108110469A 2018-03-29 2019-03-26 色帶卡匣 TWI700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3685 2018-03-29
JP2018063685 2018-03-29
JP2018243215A JP7105688B2 (ja) 2018-03-29 2018-12-26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243215 2018-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975A TW201941975A (zh) 2019-11-01
TWI700195B true TWI700195B (zh) 2020-08-01

Family

ID=681680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506A TWI795655B (zh) 2018-03-29 2019-03-26 色帶卡匣
TW108110469A TWI700195B (zh) 2018-03-29 2019-03-26 色帶卡匣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506A TWI795655B (zh) 2018-03-29 2019-03-26 色帶卡匣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78247A4 (zh)
JP (1) JP7105688B2 (zh)
KR (1) KR102541083B1 (zh)
CN (1) CN111902293B (zh)
TW (2) TWI79565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0777A (ja) * 1999-09-14 2001-06-05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におけるカセット収納検出装置及びカセット
JP2003011434A (ja) * 2001-06-27 2003-01-15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8130B2 (ja) * 1994-08-09 2007-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GB2318093A (en) 1996-10-14 1998-04-15 Esselte Nv A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two modes of operation
JP2006116823A (ja) * 2004-10-21 2006-05-11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が着脱自在に装着されるテープ処理装置
EP1881901B1 (en) * 2005-05-20 2012-01-11 Prinics Co., Ltd. Printer cartridge unifying thermal ribbon and transfer medium an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employing the same
CN102099196B (zh) * 2008-10-22 2013-11-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US7909317B2 (en) * 2008-11-20 2011-03-2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598214B2 (ja) * 2010-09-29 2014-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US8888450B2 (en) * 2011-09-23 2014-11-18 Brett W. Degner Sculpted fan housing
FR3031289B1 (fr) * 2015-01-06 2017-12-15 Seb Sa Appareil de cuisson a panneau amorti
JP6365377B2 (ja) * 2015-03-31 2018-08-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6358184B2 (ja) 2015-07-24 2018-07-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5269991B (zh) * 2015-11-11 2020-04-17 北京硕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带盒及具有该带盒的打印机
JP6376161B2 (ja) 2016-03-25 2018-08-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
WO2019189710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JP7073846B2 (ja) * 2018-03-29 2022-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カートリッジ、テープガイドおよび印刷装置
JP7035713B2 (ja) * 2018-03-29 2022-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JP7142564B2 (ja) * 2018-03-29 2022-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0777A (ja) * 1999-09-14 2001-06-05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におけるカセット収納検出装置及びカセット
JP2003011434A (ja) * 2001-06-27 2003-01-15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2293A (zh) 2020-11-06
TW202039267A (zh) 2020-11-01
KR20200136019A (ko) 2020-12-04
JP7105688B2 (ja) 2022-07-25
EP3778247A1 (en) 2021-02-17
TWI795655B (zh) 2023-03-11
TW201941975A (zh) 2019-11-01
KR102541083B1 (ko) 2023-06-07
EP3778247A4 (en) 2021-11-17
CN111902293B (zh) 2022-10-11
JP2019171843A (ja)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7291B (zh) 色帶卡匣及印刷裝置
TWI706868B (zh) 印刷卡匣、帶導引件及印刷裝置
JP7361858B2 (ja)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TWI703054B (zh) 色帶卡匣
TWI700195B (zh) 色帶卡匣
JP7295997B2 (ja)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CN113165401B (zh) 墨盒
JPH07219033A (ja) カメラ
JPH08137052A (ja) フィルムゲ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