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9691B - 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9691B
TWI699691B TW108118285A TW108118285A TWI699691B TW I699691 B TWI699691 B TW I699691B TW 108118285 A TW108118285 A TW 108118285A TW 108118285 A TW108118285 A TW 108118285A TW I699691 B TWI699691 B TW I6996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touch
array
switching element
sens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4003A (zh
Inventor
江振豪
謝佑欣
李家圻
陳政德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8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9691B/zh
Priority to CN201911257858.5A priority patent/CN111007960B/zh
Priority to US16/744,529 priority patent/US1092191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9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969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4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400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並包含基板、感應電極、第一開關元件以及第一驅動元件。感應電極設置於基板上並位於顯示區內,且感應電極排列成陣列。第一開關元件各自具有第一閘極,其中陣列的同一行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係由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元件電性連接。第一驅動元件連接至第一開關元件的第一閘極。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本揭露內容係關於一種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帶有觸控顯示面板的電子裝置已成為消費型市場的主流商品,像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車用控制板。由於觸控顯示面板可使操作者能直接地與顯示內容進行互動,因此可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這些電子裝置的機能性也隨市場趨勢而逐漸越來越豐富。舉例來說,在觸控方面,除了可透過物理接觸面板達到觸控以外,尚可使用手勢來進行懸浮觸控。對此,由於使用者在進行懸浮觸控期間會與面板相隔一段距離,故將可能會遭遇到觸控感測量不足的問題。因此,如何提升懸浮觸控的觸控精度已成為相關領域的發展議題之一。
本揭露內容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並包含基板、感應電極、第一開關元件以及 第一驅動元件。感應電極設置於基板上並位於顯示區內,且感應電極排列成陣列。第一開關元件各自具有第一閘極,其中陣列的同一行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係由第一開關元件電性連接。第一驅動元件連接至第一開關元件的第一閘極。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開關元件位在顯示區內,並各自具有第一源極/汲極及第二源極/汲極,且每一第一開關元件的第一源極/汲極與第二源極/汲極分別連接至陣列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開關元件以及第二驅動元件。第二開關元件位在顯示區內,並各自具有第二閘極、第三源極/汲極以及第四源極/汲極,其中第二開關元件的第三源極/汲極與第四源極/汲極分別連接至陣列的同一列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第二驅動元件連接至第二開關元件的第二閘極。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陣列具有M行N列,且在陣列之第2行至第M-1行且第2列至第N-1列之中的感應電極係被兩個第一開關元件與兩個第二開關元件共同環繞,其中M與N各自為大於3的正整數。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面板更包含走線以及觸控電路,其中感應電極分別透過走線連接至觸控電路。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開關元件各自具有第一源極/汲極,且第一源極/汲極分別連接至不同的感應電極。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一走線以及第二走線。第一開關元件各自具有第二源極/汲極。第 一開關元件之第一群組的第二源極/汲極共同連接至第一走線,且第一開關元件之第二群組的第二源極/汲極共同連接至第二走線。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面板更包含懸浮觸控電路。懸浮觸控電路透過第一走線及第二走線連接至第一開關元件。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面板更包含畫素電極。畫素電極位於顯示區內,且感應電極於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疊畫素電極於基板的垂直投影。
本揭露內容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觸控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第一期間內,開啟開關元件。在第一期間內,透過第一走線輸出第一懸浮觸控訊號,使得第一懸浮觸控訊號經開關元件之第一群組輸入至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在第一期間內,透過第二走線輸出第二懸浮觸控訊號,使得第二懸浮觸控訊號經開關元件之第二群組輸入至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在第二期間內,關閉開關元件,其中第二期間晚於第一期間。在第三期間內,開啟開關元件,其中第三期間晚於第二期間。在第三期間內,透過第二走線輸出第三懸浮觸控訊號,使得第三懸浮觸控訊號經開關元件之第二群組輸入至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在第三期間內,透過第三走線輸出第四懸浮觸控訊號,使得第四懸浮觸控訊號經開關元件之第三群組輸入至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
透過上述配置,在開啟開關元件後,不同的感應電極可相連接,從而形成多個感應電極子陣列。因此,於觸控 顯示面板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可透過提升觸控顯示面板對懸浮觸控的感應面積來提升觸控精度及靈敏度。
100A、100B、100C‧‧‧觸控顯示面板
102‧‧‧顯示區
104‧‧‧周邊區
110、110A、110B、110C、110D‧‧‧感應電極
120‧‧‧基板
122‧‧‧掃描線
124‧‧‧資料線
126‧‧‧薄膜電晶體
128‧‧‧畫素電極
130、130A‧‧‧第一開關元件
132‧‧‧第一閘極
134、134A‧‧‧第一源極/汲極
136、136A‧‧‧第二源極/汲極
140、140A‧‧‧第二開關元件
142‧‧‧第二閘極
144、144A‧‧‧第三源極/汲極
146、146A‧‧‧第四源極/汲極
150‧‧‧觸控電路
152‧‧‧懸浮觸控電路
154‧‧‧點擊觸控電路
160‧‧‧第一驅動元件
170‧‧‧第二驅動元件
180‧‧‧走線
182‧‧‧第一偏光片
184‧‧‧第一透光基板
186‧‧‧顯示介質層
188‧‧‧間隙物
190‧‧‧彩色濾光層
192‧‧‧遮光層
194‧‧‧第二透光基板
196‧‧‧第二偏光片
202‧‧‧第一走線
204‧‧‧第二走線
206‧‧‧第三走線
208‧‧‧第四走線
210‧‧‧第五走線
B‧‧‧區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1‧‧‧第一群組
G2‧‧‧第二群組
G3‧‧‧第三群組
G4‧‧‧第四群組
H1‧‧‧第一行的第二開關元件
H2‧‧‧第二行的第二開關元件
H3‧‧‧第三行的第二開關元件
M1‧‧‧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
M2‧‧‧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
M3‧‧‧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
M4‧‧‧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
P‧‧‧畫素區域
S_SCAN‧‧‧掃描訊號
S_TOUCH‧‧‧觸控訊號
S_SW‧‧‧開關訊號
S_HV‧‧‧懸浮觸控訊號
S_HV1‧‧‧第一懸浮觸控訊號
S_HV2‧‧‧第二懸浮觸控訊號
S_HV3‧‧‧第三懸浮觸控訊號
S_HV4‧‧‧第四懸浮觸控訊號
S_CT‧‧‧點擊觸控訊號
T1‧‧‧第一期間
T1A‧‧‧第一子期間
T1B‧‧‧第二子期間
T2‧‧‧第二期間
T3‧‧‧第三期間
T3A‧‧‧第三子期間
T3B‧‧‧第四子期間
T4‧‧‧第四期間
T5‧‧‧第五期間
T6‧‧‧第六期間
T6A‧‧‧第五子期間
T6B‧‧‧第六子期間
V1‧‧‧第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
V2‧‧‧第二列的第一開關元件
V3‧‧‧第三列的第一開關元件
V4‧‧‧第四列的第一開關元件
V5‧‧‧第五列的第一開關元件
第1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的區域B內的感應電極及其下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第1C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的側視示意圖。
第1D圖為第1A圖的觸控顯示面板於操作時的波形圖。
第2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第2B圖為第2A圖的觸控顯示面板於操作時的波形圖。
第3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第3B圖為第3A圖的觸控顯示面板於操作時的波形圖。
第3C圖為第3A圖的觸控顯示面板於操作時的波形圖。
第4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四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於操作時的波形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內容之複數個實施方 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內容。也就是說,在本揭露內容的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為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或是被省略。
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與第三等等之詞彙,是用於描述各種元件或區域是可以被理解的。這些詞彙可用來辨別單一元件或區域。因此,在下文中的一第一元件或區域也可被稱為第二元件或區域,而不脫離本揭露內容的本意。本文使用的「約」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例如,「約」或「實質上」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
本揭露內容的觸控顯示面板包含感應電極以及第一開關元件。感應電極排列成陣列,且陣列的同一行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係由第一開關元件電性連接。透過此配置,在開啟開關元件後,不同的感應電極可透過相連接而形成多個感應電極子陣列,從而提升觸控顯示面板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感應面積。
請先參照第1A圖及第1B圖,第1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上視示意圖,而第1B圖繪示第1A圖的區域B內的感應電極110及其下方結構的放大示意圖。為了不使第1A圖過於複雜,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部分元件(像是位在感應電極110之下的薄膜電晶體 126及畫素電極128)並未繪示在第1A圖,而是繪示在第1B圖。為了方便說明,第1A圖及第1B圖也繪示有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其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相異。舉例來說,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可彼此正交,且其分別為可以是第1A圖與第1B圖的橫向方向及縱向方向。
觸控顯示面板100A具有顯示區102以及周邊區104,其中周邊區104位於顯示區102的外側。觸控顯示面板100A可透過顯示區102提供影像,且使用者可於顯示區102之上的範圍內進行觸控操作。周邊區104可視為是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邊框,其例如可為放置驅動元件、電路或走線的區域。
觸控顯示面板100A包含感應電極110、基板120、第一開關元件130、第二開關元件140、觸控電路150、第一驅動元件160、第二驅動元件170以及走線180,其中感應電極110、基板120、第一開關元件130以及第二開關元件140可位於顯示區102內,而觸控電路150、第一驅動元件160以及第二驅動元件170位於周邊區104內。
基板120可以是陣列基板,並用以於顯示區102內形成畫素陣列。舉例來說,如第1B圖所示,基板120包含掃描線122、資料線124、薄膜電晶體126以及畫素電極128。掃描線122可以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並沿著第二方向D2配置。資料線124可以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並沿著第一方向D1配置。掃描線122與資料線124可彼此交錯,從而在顯示區102內形成多個畫素區域P。薄膜電晶體126分別設置在畫素區域P內,且薄膜電晶體126各自的閘極與源極分別連接至對應的掃 描線122與資料線124。畫素電極128分別設置在畫素區域P內,並連接至對應的薄膜電晶體126的汲極。畫素電極128的材料包含透明導電材料,像是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
感應電極110設置於基板120上,並位於顯示區102內。感應電極110可沿著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排列成陣列。舉例來說,第1A圖的感應電極110為排列成具有4行6列的陣列。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感應電極110為也可排列成其他具有M行N列的陣列,其中M與N各自為正整數。
感應電極110於基板120的垂直投影可至少部分重疊畫素電極128於基板120的垂直投影,且感應電極110的面積可足以使單一個感應電極110重疊超過一個的畫素電極128。此外,感應電極110可分別透過走線180連接至觸控電路150,使得觸控電路150可獨立地輸出觸控訊號至感應電極110。感應電極110的材料包含透明導電材料,像是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
觸控顯示面板100A可於顯示模式與觸控模式之間切換,且感應電極110於不同模式可提供不同用途。舉例來說,請一併參照第1C圖,第1C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側視示意圖。
觸控顯示面板100A可更包含第一偏光片182、第一透光基板184、顯示介質層186、間隙物188、彩色濾光層190、遮光層192、第二透光基板194以及第二偏光片196。第 一透光基板184與第二透光基板194可以是玻璃基板。第一偏光片182設置在第一透光基板184的下表面,而前述做為陣列基板使用的基板120則可設置在第一透光基板184的上表面。感應電極110設置在基板120之上。顯示介質層186設置在感應電極110與基板120之上,其中顯示介質層186可包含顯示介質(未繪示),例如液晶分子。彩色濾光層190、遮光層192及第二透光基板194可設置在顯示介質層186之上,彩色濾光層190及遮光層192為形成在第二透光基板194的下表面。彩色濾光層190可包含色阻層,像是紅色色阻層、綠色色阻層、藍色色阻層或其組合。遮光層192可以是黑色矩陣。第二偏光片196設置在第二透光基板194的上表面。間隙物188設置在第一透光基板184與第二透光基板194之間。
當觸控顯示面板100A處在顯示模式時,感應電極110可做為共用電極使用,此時,可藉由掃描線與資料線(即第1B圖的掃描線122與資料線124)將電性訊號輸入至薄膜電晶體(即第1B圖的薄膜電晶體126),以驅動對應的畫素電極(即第1B圖的畫素電極128),從而使畫素電極與做為共用電極使用的感應電極110共同耦合出電場。此所耦合出的電場可用來控制顯示介質層186的旋光性,使得透過第一偏光片182進入至觸控顯示面板100A內部的光束在穿過顯示介質層186及彩色濾光層190後,能穿過第二偏光片196並離開觸控顯示面板100A,以使觸控顯示面板100A顯示出對應光束的影像。
當觸控顯示面板100A處在觸控模式時,觸控電路(即第1A圖的觸控電路150)會輸出觸控訊號至感應電極 110,以使感應電極110可耦合出電容,且此感應電極1110耦合出的電容可做為觸控感應源。此時,若使用者因觸控操作而改變感應電極110所耦合出的電容,則可經運算得知使用者的觸控操作座標。換言之,觸控顯示面板100A可透過感應電極110而提供自容式觸控功能。
再者,藉由將感應電極110耦合出的電容做為觸控感應源,除了可透過物理接觸實現對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觸控操作以外,也可透過懸浮觸控功能來進行對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觸控操作。也就是說,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觸控模式可分為點擊觸控模式(即透過物理接觸進行)及懸浮觸控模式。
雖本實施方式是將感應電極110設置在基板120之上並較畫素電極(即第1B圖的畫素電極128)靠近顯示介質層186,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基板120的畫素電極也可以較感應電極110靠近顯示介質層186,且基板120的畫素電極也可以耦合出電容來做為觸控感應源。此外,做為共用電極使用的層體可具有狹縫。
請再回到第1A圖。不同的感應電極110可藉由對應的第一開關元件130及第二開關元件140而互相連接,從而提升觸控顯示面板100A於懸浮觸控模式的感應面積。以下敘述將對關於提升感應面積做進一步的說明。
陣列的同一行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110係可由第一開關元件130電性連接。具體來說,第一開關元件130可以是電晶體,像是薄膜電晶體,且第一開關元件130各自具有第一閘極132、第一源極/汲極134及第二源極/汲極136。每 一個第一開關元件130的第一源極/汲極134及第二源極/汲極136分別會連接至陣列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110。例如,第一開關元件130A的第一源極/汲極134A及第二源極/汲極136A分別連接至相鄰感應電極110B及110A。
換言之,每一個第一開關元件130係可電性連接陣列的每一行之中的連續兩列的感應電極110。對於電性連接於相同連續兩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而言,其第一閘極132可共同連接至第一驅動元件160。舉例來說,「第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會電性連接陣列的每一行之中的第一列與第二列的感應電極110,且第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的第一閘極132可共同連接至第一驅動元件160。同樣地,「第二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可為電性連接陣列的每一行之中的第二列與第三列的感應電極110,且第二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的第一閘極132可共同連接至第一驅動元件160。
第一驅動元件160可包含驅動電路。第一驅動元件160可用來驅動或關閉第一開關元件130,且第一驅動元件160可獨立地驅動或關閉不同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舉例來說,在同一期間內,第一驅動元件160可驅動第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並關閉第二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
陣列的同一列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110係可由第二開關元件140電性連接。具體來說,第二開關元件140各自具有第二閘極142、第三源極/汲極144及第四源極/汲極146。每一個第二開關元件140的第三源極/汲極144及第四源極/汲極146分別會連接至陣列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 110。例如,第二開關元件140A的第三源極/汲極144A及第四源極/汲極146A分別連接至相鄰感應電極110A及110C。
換言之,每一個第二開關元件140係可電性連接陣列的每一列之中的連續兩行的感應電極110。對於電性連接於相同連續兩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而言,其第二閘極142可共同連接至第二驅動元件170。舉例來說,「第一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可電性連接陣列的每一列之中的第一行與第二行的感應電極110,且第一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的第二閘極142可共同連接至第二驅動元件170。同樣地,「第二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可電性連接陣列的每一列之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的感應電極110,且第二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的第二閘極142可共同連接至第二驅動元件170。
第二驅動元件170可包含驅動電路。第二驅動元件170可用來驅動或關閉第二開關元件140,且第二驅動元件170可獨立地驅動或關閉不同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舉例來說,在同一期間內,第二驅動元件170可驅動第一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並關閉第二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
雖本實施方式係將開關元件分為第一開關元件130與第二開關元件140,然而第一開關元件130與第二開關元件140可具有相同的電晶體結構,其差別為第一開關元件130是連接不同列的感應電極110,而第二開關元件140是連接不同行的感應電極110。亦即,使用第一開關元件130與第二開關元件140來命名這些開關元件為便於辨認。
在上述配置下,每一個感應電極110都會透過至 少兩個開關元件來跟相鄰的感應電極110電性連接。對於位在陣列之四個角落的感應電極110而言,其會連接一個第一開關元件130與一個第二開關元件140。對於位在陣列之邊界上的感應電極110而言,其會連接三個開關元件。對於位在陣列之第2行至第3行且第2列至第6列的範圍內的感應電極110而言,其係會被兩個第一開關元件130與兩個第二開關元件140共同環繞。
透過上述配置,當觸控顯示面板100A處在懸浮觸控模式的時候,藉由導通第一開關元件130及第二開關元件140,即可使不同的感應電極110電性連接於一起,從而提升感應面積。以下將配合觸控電路150、第一驅動元件160以及第二驅動元件170輸出的波形圖來進一步說明。
請同時看到第1A圖及第1D圖,其中第1D圖為驅動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波形圖。第1D圖所繪的波形圖可依序分為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及第四期間T4。
各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的波形係以第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1、第二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2、第三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3、第四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4及第五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5標記在第1D圖。各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的波形係以第一行的第二開關元件H1、第二行的第二開關元件H2及第三行的第二開關元件H3標記在第1D圖。掃描訊號S_SCAN係表示輸入至掃描線(即第1B圖的掃描線122)的訊號,觸控訊號S_TOUCH係表示自觸控電路150輸出的訊號。
第一期間T1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A進行懸浮 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一期間T1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開啟奇數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第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1、第三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3及第五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5),並關閉偶數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第二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2及第四列的第一開關元件V4)。
本揭露內容中,所述的「開啟開關元件」指的是將輸入至開關元件閘極的訊號自禁能(disable)位準(例如為低電壓)轉態為致能(enable)位準(例如為高電壓),從而導通開關元件。反之,本揭露內容中,所述的「關閉開關元件」指的是將輸入至開關元件閘極的訊號自致能位準轉態為禁能位準,從而關閉開關元件。
於第一期間T1內,可透過第二驅動元件170開啟奇數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第一行的第二開關元件H1及第三行的第二開關元件H3),並關閉偶數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第二行的第二開關元件H2)。
於第一期間T1內,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基板120中的薄膜電晶體(即第1B圖的薄膜電晶體126)。於第一期間T1內,觸控訊號S_TOUCH為致能位準。此時,觸控訊號S_TOUCH可用來進行懸浮觸控。雖第1D圖是將觸控訊號S_TOUCH於第一期間T1繪示為方波,然而觸控訊號S_TOUCH於第一期間T1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透過上述驅動,於第一期間T1內,陣列中的感應電極110可因對應的開關元件被開啟而相連接,從而形成多個感應電極子陣列。舉例來說,感應電極110A、110B、110C 及110D可因第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及第一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被導通而相連接,從而形成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
同樣地,陣列的第一行至第二行且第三列至第四列的感應電極110也因第三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及第一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被開啟而相連接,從而形成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陣列的第三行至第四行且第一列至第二列的感應電極110也因第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及第三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被開啟而相連接,從而形成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
對於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與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而言,由於第二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被關閉,故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與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使得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與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可辨識出不同的觸控座標。在此,所述的「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與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彼此會是電性隔離」指的是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與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於進行觸控懸浮期間,各自耦合出的電容為可辨識的。同樣地,對於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與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而言,由於第二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被關閉,故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與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使得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與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可辨識出不同的觸控座標。
也就是說,每四個感應電極110即可形成一個感應電極子陣列,且這些感應電極子陣列彼此會是電性隔離,從而可辨識出不同的觸控座標。藉由此配置,可提升觸控顯示面 板100A於懸浮觸控模式的感應面積,從而提升觸控精度及靈敏度。
第二期間T2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進行顯示模式的期間。於第二期間T2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關閉第一開關元件130,並也透過第二驅動元件170關閉第二開關元件140。
於第二期間T2內,掃描訊號S_SCAN為致能位準,以開啟基板120中的薄膜電晶體(即第1B圖的薄膜電晶體126),從而驅動畫素電極(即第1B圖的畫素電極128),並使觸控顯示面板100A能顯示影像。雖第1D圖是將掃描訊號S_SCAN於第二期間T2繪示為方波,然而掃描訊號S_SCAN於第二期間T2也可以是多個脈波。於第二期間T2內,觸控訊號S_TOUCH為禁能位準,以避免觸控顯示面板100A於顯示模式期間受到影響。
透過上述驅動,於第二期間T2內,陣列中的感應電極110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以避免做為共用電極使用的感應電極110因彼此發生導通而影響顯示模式。
第三期間T3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A進行點擊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三期間T3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關閉第一開關元件130,並也透過第二驅動元件170關閉第二開關元件140。
於第三期間T3內,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基板120中的薄膜電晶體(即第1B圖的薄膜電晶體126)。於第三期間T3內,觸控訊號S_TOUCH為致能位準。此 時,觸控訊號S_TOUCH可用來進行點擊觸控。雖第1D圖是將觸控訊號S_TOUCH於第三期間T3繪示為方波,然而觸控訊號S_TOUCH於第三期間T3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透過上述驅動,於第三期間T3內,陣列中的感應電極110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因此,感應電極110各自可耦合出電容做為觸控感應源,使得感應電極110分別可辨識出不同的點擊觸控座標。由於點擊觸控會致使較大的電容變化,故進行點擊觸控期間可選擇性地不使感應電極110形成感應電極子陣列。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依據觸控需求,而在進行點擊觸控模式的期間連接至少部分的感應電極110,藉以形成感應電極子陣列。
第四期間T4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A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其中第四期間T4的波形可以與第一期間T1相同。也就是說,接續於第三期間T3之後的波形可以是依序週期性地呈現如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及第三期間T3的波形。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期間T1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50微秒,第二期間T2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000微秒至2000微秒,第三期間T3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50秒,如此的持續時間配置可使觸控顯示面板100A能流暢地於觸控模式與顯示模式之間切換。
此外,雖本實施方式是依序以懸浮觸控模式、顯示模式、點擊觸控模式來呈現,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此順序做變化。第1D圖所繪的波形圖僅為用來說明可於懸浮觸控模式期間將感應電極110 連接於一起,而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內容。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採其他的驅動方式來使不同的感應電極110相連接,並實現提升感應面積的效果。
當觸控顯示面板100A的感應電極110數量增加時,由第一驅動元件160及第二驅動元件170輸出的訊號可依第1D圖所繪的驅動方式來調整。舉例來說,可先開啟奇數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及奇數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並於之後的時序再開啟偶數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及偶數行的第二開關元件140。
請再看到第2A圖,第2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100B的上視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第一開關元件130為位在顯示區102外且位在周邊區104內,而第一開關元件130與感應電極110係採一對一的連接方式。此外,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開關元件130可排列成為「位於同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故未如第一實施方式再使用「第二開關元件」來命名,合先敘明。
具體來說,第一開關元件130各自具有第一閘極132、第一源極/汲極134及第二源極/汲極136。第一開關元件130的第一閘極132為連接至第一驅動元件160,使得第一驅動元件160可同時驅動第一開關元件130。第一開關元件130的第一源極/汲極134分別可連接至不同的感應電極110,例如,第一開關元件130A的第一源極/汲極134A連接至感應電極110A,而第一開關元件130B的第一源極/汲極134B則連接至 感應電極110B。
觸控顯示面板100B更包含第一走線202、第二走線204、第三走線206以及第四走線208。第一開關元件130的第二源極/汲極136會連接至對應的走線。如第2A圖所示,每一走線可連接至四個第一開關元件130。
在上述配置下,第一開關元件130可電性連接陣列的同一行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110,或是電性連接陣列的同一列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110,從而形成多個感應電極子陣列。也就是說,陣列中不同的感應電極110可透過對應的第一開關元件130連接至相同的走線,從而電性連接於一起,並進一步形成感應電極子陣列。
舉例來說,於開啟第一開關元件130後,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連接至第一走線202的感應電極110可共同形成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且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具有2列2行。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連接至第二走線204的感應電極110可共同形成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且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具有2列2行。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連接至第三走線206的感應電極110可共同形成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且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具有2列2行。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連接至第四走線208的感應電極110可共同形成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且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具有2列2行。
本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面板100B的觸控電路150可分成懸浮觸控電路152及點擊觸控電路154,其中懸浮觸控電路152及點擊觸控電路154位於周邊區104內,且懸浮觸控 電路152可位於顯示區102的上側,而點擊觸控電路154則可位於顯示區102的下側。
懸浮觸控電路152可透過第一走線202、第二走線204、第三走線206以及第四走線208連接至第一開關元件130,從而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連接至感應電極110。因此,當觸控顯示面板100B處在懸浮觸控模式的時候,懸浮觸控電路152可透過對應的走線及第一開關元件130,將懸浮觸控訊號輸入至感應電極110。點擊觸控電路154可透過觸控顯示面板100B的第五走線210連接至感應電極110。因此,當觸控顯示面板100B處在點擊觸控模式的時候,點擊觸控電路154可透過第五走線210,將點擊觸控訊號輸入至感應電極110。
此外,懸浮觸控電路152與點擊觸控電路154可以是獨立地輸出訊號。亦即,當進行懸浮觸控模式時,懸浮觸控電路152會輸出致能準位的訊號,而點擊觸控電路154則是輸出禁能準位的訊號。反之,當進行點擊觸控模式時,點擊觸控電路154會輸出致能準位的訊號,而懸浮觸控電路152則是輸出禁能準位的訊號。
透過上述配置,當觸控顯示面板100B處在懸浮觸控模式的時候,藉由開啟第一開關元件130,即可使每一個感應電極子陣列內的感應電極110電性連接於一起,從而提升感應面積。此外,由於不同的感應電極子陣列分別是連接至不同的走線,故不同的感應電極子陣列彼此會電性隔離,使得懸浮觸控電路152可獨立地輸出擊浮觸控訊號至不同的感應電極子陣列。
雖本實施方式是將感應電極110排列成具有4行4列的陣列,然而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感應電極110為也可排列成其他具有M行N列的陣列,其中M與N各自為正整數。
以下將配合第一驅動元件160、懸浮觸控電路152以及點擊觸控電路154輸出的波形圖來進一步說明。請同時看到第2A圖及第2B圖,其中第2B圖為第2A圖的觸控顯示面板100B於操作時的波形圖。第2B圖所繪的波形圖可依序分為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及第四期間T4。
開關訊號S_SW為自第一驅動元件160輸出至位於同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的訊號。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至各走線的訊號係以第一懸浮觸控訊號S_HV1、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及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標記在第2B圖。掃描訊號S_SCAN係表示輸入至掃描線的訊號,點擊觸控訊號S_CT係表示自點擊觸控電路154輸出的訊號。
第一期間T1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B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一期間T1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開啟第一開關元件130,以使感應電極110形成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以及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
於第一期間T1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一懸浮觸控訊號S_HV1、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及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第一懸浮觸 控訊號S_HV1、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及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分別會經第一走線202、第二走線204、第三走線206及第四走線208輸入至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以及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雖第2B圖是將第一懸浮觸控訊號S_HV1、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及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於第一期間T1繪示為方波,然而這些懸浮觸控訊號於第一期間T1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於第一期間T1,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且點擊觸控訊號S_CT也為禁能位準,從而避免影響到懸浮觸控模式的進行。
透過上述配置,於第一期間T1內,感應電極子陣列可辨識出不同的觸控座標。藉由此配置,可提升觸控顯示面板100B對懸浮觸控模式的感應面積,從而提升觸控精度及靈敏度。
第二期間T2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B進行顯示模式的期間。於第二期間T2內,掃描訊號S_SCAN為致能位準,以開啟對應的薄膜電晶體,從而使觸控顯示面板100B能顯示影像。雖第2B圖是將掃描訊號S_SCAN於第二期間T2繪示為方波,然而掃描訊號S_SCAN於第二期間T2也可以是多個脈波。於第二期間T2內,點擊觸控訊號S_CT為禁能位準,以避免觸控顯示面板100B於顯示模式期間受到影響。
透過上述配置,於第二期間T2內,陣列中的感應 電極110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以避免做為共用電極使用的感應電極110因彼此發生導通而影響顯示模式。
第三期間T3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B進行點擊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三期間T3內,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於第三期間T3內,點擊觸控訊號S_CT為致能位準。雖第2B圖是將點擊觸控訊號S_CT於第三期間T3繪示為方波,然而點擊觸控訊號S_CT於第三期間T3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透過上述驅動,於第三期間T3內,由於陣列中的感應電極110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故感應電極110分別可辨識出不同的觸控座標。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依據觸控需求,而在進行點擊觸控操作的期間連接至少部分的感應電極110,藉以形成感應電極子陣列。
第四期間T4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B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其中第四期間T4的波形可以與第一期間T1相同。也就是說,接續於第三期間T3之後的波形可以是依序週期性地呈現如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及第三期間T3的波形。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期間T1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50微秒,第二期間T2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000微秒至2000微秒,第三期間T3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50微秒,如此的持續時間配置可使觸控顯示面板100B能流暢地於觸控模式與顯示模式之間切換。
此外,雖本實施方式是依序以懸浮觸控模式、顯 示模式、點擊觸控模式來呈現,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此順序做變化。第2B圖所繪的波形圖僅為用來說明可於懸浮觸控模式期間將感應電極110連接於一起,而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內容。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採其他的驅動方式來使不同的感應電極110相連接,並實現提升感應面積的效果。
請再看到第3A圖,第3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100C的上視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的陣列的每一行之中的感應電極110各自共同形成為同一個感應電極子陣列。
具體來說,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之第一群組G1連接至第一走線202的感應電極110(即陣列的第一行及第二行之中的全部感應電極110)可共同形成為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且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具有6列2行。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之第二群組G2連接至第二走線204的感應電極110(即陣列的第三行及第四行之中的全部感應電極110)可共同形成為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且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具有6列2行。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之第三群組G3連接至第三走線206的感應電極110(即陣列的第五行及第六行之中的全部感應電極110)可共同形成為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且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具有6列2行。透過第一開關元件130之第四群組G4連接至第四走線208的感應電極110(即陣列的第七行及第八行之中的全部感應電極110)可共同形成為第四 感應電極子陣列M4,且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具有6列2行。
雖本實施方式是將感應電極110排列成具有8行6列的陣列,然而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感應電極110為也可排列成其他具有M行N列的陣列,其中M與N各自為正整數。
本實施方式中,於懸浮觸控模式期間,感應電極子陣列的驅動方式可以是依序進行的。以下將配合第一驅動元件160、懸浮觸控電路152以及點擊觸控電路154輸出的波形圖來進一步說明。
請同時看到第3A圖及第3B圖,其中第3B圖為第3A圖的觸控顯示面板於操作時的波形圖。第3B圖所繪的波形可依序分為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第四期間T4、第五期間T5及第六期間T6。第一期間T1可分為第一子期間T1A及第二子期間T1B。第三期間T3可分為第三子期間T3A及第四子期間T3B。第六期間T6可分為第五子期間T6A及第六子期間T6B。
開關訊號S_SW為自第一驅動元件160輸出至位於同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的訊號。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至各走線的訊號係以第一懸浮觸控訊號S_HV1、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及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標記在第3B圖。掃描訊號S_SCAN係表示輸入至掃描線的訊號,點擊觸控訊號S_CT係表示自點擊觸控電路154輸出的訊號。
第一期間T1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C進行懸浮 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一期間T1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開啟第一開關元件130,以使感應電極110形成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以及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
於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A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一懸浮觸控訊號S_HV1,使得第一懸浮觸控訊號S_HV1可經第一走線202輸入至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於第一期間T1的第二子期間T1B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使得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可經第二走線204輸入至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因此,於第一期間T1,觸控顯示面板100C可對應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及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的位置掃描懸浮觸控操作。雖第3B圖是將第一懸浮觸控訊號S_HV1及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於第一期間T1繪示為方波,然而這些懸浮觸控訊號於第一期間T1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於第一期間T1,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且點擊觸控訊號S_CT也為禁能位準,從而避免影響到懸浮觸控模式的進行。
第二期間T2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進行顯示模式的期間。於第二期間T2內,掃描訊號S_SCAN為致能位準,以開啟對應的薄膜電晶體,從而使觸控顯示面板100C能顯示影像。雖第3B圖是將掃描訊號S_SCAN於第二期間T2繪示為方波,然而掃描訊號S_SCAN於第二期間T2也可以是多個脈波。於第二期間T2內,點擊觸控訊號S_CT為禁能位準,以避 免觸控顯示面板100B於顯示模式期間受到影響。
透過上述配置,於第二期間T2內,陣列中的感應電極110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以避免做為共用電極使用的感應電極110因彼此發生導通而影響顯示影像。
第三期間T3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C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三期間T3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開啟第一開關元件130,以使感應電極110形成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以及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
於第三期間T3的第三子期間T3A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使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可經第三走線206輸入至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於第三期間T3的第四子期間T3B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使得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可經第四走線208輸入至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因此,於第三期間T3,觸控顯示面板100C可對應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及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的位置掃描懸浮觸控操作。雖第3B圖是將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及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於第三期間T3繪示為方波,然而這些懸浮觸控訊號於第三期間T3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於第三期間T3,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且點擊觸控訊號S_CT也為禁能位準,從而避免影響到懸浮觸控模式的進行。
第四期間T4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C進行顯示 模式的期間。於第四期間T4內,掃描訊號S_SCAN為致能位準,以開啟對應的薄膜電晶體,從而使觸控顯示面板100C能顯示影像。雖第3B圖是將掃描訊號S_SCAN於第四期間T4繪示為方波,然而掃描訊號S_SCAN於第四期間T4也可以是多個脈波。於第四期間T4內,點擊觸控訊號S_CT為禁能位準,以避免觸控顯示面板100C於顯示模式期間受到影響。
第五期間T5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C進行點擊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五期間T5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關閉第一開關元件130,且懸浮觸控電路152也輸出禁能準位的訊號。於第五期間T5內,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於第五期間T5內,點擊觸控訊號S_CT為致能位準。雖第3B圖是將點擊觸控訊號S_CT於第五期間T5繪示為方波,然而點擊觸控訊號S_CT於第五期間T5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透過上述驅動,於第五期間T5內,由於陣列中的感應電極110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故感應電極110分別可辨識出不同的觸控座標。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依據觸控需求,而在進行點擊觸控操作的期間連接至少部分的感應電極110,藉以形成感應電極子陣列。
第六期間T6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C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其中第六期間T6的第五子期間T6A與第六子期間T6B的波形可以與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A與第二子期間T1B相同。也就是說,接續於第五期間T5之後的波 形可以是依序周期性地呈現如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第四期間T4及第五期間T5的波形。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期間T1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50微秒,第二期間T2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000微秒至2000微秒,第三期間T3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50微秒,第四期間T4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000微秒至2000微秒,第五期間T5的持續時間大約為200微秒至300微秒,如此的持續時間配置可使觸控顯示面板100C能流暢地於觸控模式與顯示模式之間切換。
此外,雖本實施方式是依序以懸浮觸控模式、顯示模式、點擊觸控模式來呈現,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此順序做變化。
除了第3B圖所繪的驅動方式以外,也可對第3A圖的觸控顯示面板100C採其他的驅動方式。舉例來說,請再同時看到第3A圖及第3C圖,其中第3C圖為第3A圖的觸控顯示面板100C於操作時的波形圖。第3C圖所繪的波形可依序分為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第四期間T4、第五期間T5及第六期間T6。第一期間T1可分為第一子期間T1A及第二子期間T1B。第三期間T3可分為第三子期間T3A及第四子期間T3B。第六期間T6可分為第五子期間T6A及第六子期間T6B。
開關訊號S_SW為自第一驅動元件160輸出至位於同一列的第一開關元件130的訊號。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至各走線的訊號係以第一懸浮觸控訊號S_HV1、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及第四懸浮觸控 訊號S_HV4標記在第3C圖。掃描訊號S_SCAN係表示輸入至掃描線的訊號,點擊觸控訊號S_CT係表示自點擊觸控電路154輸出的訊號。
第3C圖於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四期間T4及第五期間T5所繪的波形係雷同第3B圖於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四期間T4及第五期間T5所繪的波形,故在此不再贅述。
第三期間T3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C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三期間T3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開啟第一開關元件130,以使感應電極110形成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以及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
於第三期間T3的第三子期間T3A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使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可經第二走線204輸入至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於第三期間T3的第四子期間T3B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使得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可經第三走線206輸入至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因此,於第三期間T3,觸控顯示面板100C可對應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及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的位置掃描懸浮觸控操作。雖第3B圖是將第二懸浮觸控訊號S_HV2及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於第三期間T3繪示為方波,然而這些懸浮觸控訊號於第三期間T3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於第三期間T3,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 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且點擊觸控訊號S_CT也為禁能位準,從而避免影響到懸浮觸控模式的進行。
透過上述驅動,觸控顯示面板會在第一期間T1以及第三期間T3對應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的位置掃描懸浮觸控操作。也就是說,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在懸浮觸控的一個掃描周期內,會被重複驅動。透過此配置,除了可透過提升觸控顯示面板對懸浮觸控的感應面積來提升觸控精度及靈敏度以外,採重複驅動的方式進行對懸浮觸控操作的掃描將可提升觸控解析度,從而進一步提升觸控精度及靈敏度。
第六期間T6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100C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六期間T6內,可透過第一驅動元件160開啟第一開關元件130,以使感應電極110形成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M1、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M2、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以及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
於第六期間T6的第五子期間T6A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使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可經第三走線206輸入至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於第六期間T6的第六子期間T6B內,可自懸浮觸控電路152輸出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使得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可經第四走線208輸入至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因此,於第六期間T6,觸控顯示面板100C可對應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及第四感應電極子陣列M4的位置掃描懸浮觸控操作。雖第3B圖是將第三懸浮觸控訊號S_HV3及第四懸浮觸控訊號S_HV4於第六期間T6繪示為方波,然而這些懸浮觸控訊號於 第六期間T6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於第六期間T6,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且點擊觸控訊號S_CT也為禁能位準,從而避免影響到懸浮觸控模式的進行。
同樣地,透過上述驅動,觸控顯示面板100C會在第三期間T3以及第六期間T6對應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M3的位置掃描懸浮觸控操作,以提升觸控解析度,從而進一步提升觸控精度及靈敏度。
第六期間T6之後可再進行顯示模式或點擊觸控模式。或者,也可再重複第一期間T1的波形,使得接續於第六期間T6之後的波形可以是依序週期性地呈現如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第四期間T4、第五期間T5及第六期間T6的波形。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期間T1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00微秒,第二期間T2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000微秒至2000微秒,第三期間T3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00微秒,第四期間T4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000微秒至2000微秒,第五期間T5的持續時間大約為200微秒至300微秒,第六期間T6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50微秒至300微秒,如此的持續時間配置可使觸控顯示面板100C能流暢地於觸控模式與顯示模式之間切換。
雖第3B圖及第3C圖所繪的波形圖會使觸控顯示面板100C對懸浮觸控模式的掃描是自顯示區102的左側往顯示區102的右側進行,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面板100C對懸浮觸控模式的掃描也可以 是自顯示區102的右側往顯示區102的左側進行。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顯示面板100C對懸浮觸控模式的掃描也可以是自顯示區102的左側及右側往顯示區102的中間進行。
此外,雖本實施方式是依序以懸浮觸控模式、顯示模式、懸浮觸控模式、顯示模式、點擊觸控模式及懸浮觸控模式來呈現,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上述循環也可以是變換成其他順序。
請再看到第4圖,第4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四實施方式繪示觸控顯示面板於操作時的波形圖。本實施方式與上述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於每一週期內的操作方式依序為顯示模式、點擊觸控模式及懸浮觸控模式。第4圖所繪的波形可依序分為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及第三期間T3。掃描訊號S_SCAN係表示輸入至掃描線的訊號,點擊觸控訊號S_CT係表示進行點擊觸控的訊號,懸浮觸控訊號S_HV係表示進行懸浮觸控的訊號。第4圖所繪的波形圖也可應用於前述實施方式的觸控顯示面板。
第一期間T1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進行顯示模式的期間。於第一期間T1內,掃描訊號S_SCAN為致能位準,以開啟對應的薄膜電晶體,從而使觸控顯示面板能顯示影像。雖第4圖是將掃描訊號S_SCAN於第一期間T1繪示為方波,然而掃描訊號S_SCAN於第一期間T1也可以是多個脈波。於第一期間T1內,點擊觸控訊號S_CT及為禁能位準,以避免觸控顯示面板於顯示模式期間受到影響。
第二期間T2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進行點擊觸控 模式的期間。於第二期間T2內,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於第二期間T2內,點擊觸控訊號S_CT為致能位準。雖第4圖是將點擊觸控訊號S_CT於第二期間T2繪示為方波,然而點擊觸控訊號S_CT於第二期間T2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於第二期間T2內,懸浮觸控訊號S_HV為禁能位準。在此,本實施方式所述的「懸浮觸控訊號S_HV為禁能位準」指的可以是:若觸控顯示面板有使用增加感應面積的機制,則將暫時中止這些機制。舉例來說,前述觸控顯示面板使用薄膜電晶體來導通不同的感應電極,於第二期間T2內,對應輸出至這些薄膜電晶體的訊號會是禁能位準,從而使不同的感應電極彼此會是電性隔離的。此外,若觸控顯示面板有透過懸浮觸控電路輸出進行懸浮觸控的訊號,則此訊號也會是禁能位準。
第三期間T3為對應觸控顯示面板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於第三期間T3內,掃描訊號S_SCAN為禁能位準,以關閉對應的薄膜電晶體,且點擊觸控訊號S_CT也為禁能位準,從而避免影響到懸浮觸控模式的進行。
於第三期間T3內,懸浮觸控訊號S_HV為致能位準。在此,本實施方式所述的「懸浮觸控訊號S_HV為致能位準」指的可以是:若觸控顯示面板有使用增加感應面積的機制,則將開啟這些機制。舉例來說,前述觸控顯示面板使用薄膜電晶體來導通不同的感應電極,於第三期間T3內,對應輸出至這些薄膜電晶體的訊號會是致能位準,從而使不同的感應 電極彼此會是電性導通的。此外,若觸控顯示面板有透過懸浮觸控電路輸出進行懸浮觸控的訊號,則此訊號也會是致能位準。
舉例來說,本實施方式所述的「懸浮觸控訊號S_HV為致能位準」的進行方式可以是如第一實施方式所述的,進行對應第1D圖的第一期間T1的懸浮觸控模式。本實施方式所述的「懸浮觸控訊號S_HV為致能位準」的進行方式可以是如第二實施方式所述的,進行對應第2B圖的第一期間T1的懸浮觸控模式。本實施方式所述的「懸浮觸控訊號S_HV為致能位準」的進行方式可以是如第三實施方式所述的,連續地進行對應第3B圖的第一期間T1及第三期間T3的懸浮觸控模式。本實施方式所述的「懸浮觸控訊號S_HV為致能位準」的進行方式可以是如第三實施方式所述的,連續地進行對應第3C圖的第一期間T1、第三期間T3及第六期間T6的懸浮觸控模式。
也就是說,於本實施方式中,於第三期間T3內,可連續地進行對應不同區域的懸浮觸控。因此,雖第4圖是將懸浮觸控訊號S_HV於第三期間T3繪示為方波,然而點擊觸控訊號S_CT於第三期間T3也可以是多個脈波。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期間T1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2.17毫秒至14.5毫秒,第二期間T2的持續時間大約為2.5毫秒至3.0毫秒,第三期間T3的持續時間大約為2毫秒至2.5毫秒,如此的持續時間配置可使觸控顯示面板能流暢地於觸控模式與顯示模式之間切換。
綜上所述,本揭露內容的觸控顯示面板包含感應電極以及第一開關元件。感應電極排列成陣列,且陣列的同一行之中的相鄰兩個感應電極係由第一開關元件電性連接。透過此配置,在開啟開關元件後,不同的感應電極可相連接,從而形成多個感應電極子陣列。因此,於觸控顯示面板進行懸浮觸控模式的期間,可透過提升觸控顯示面板對懸浮觸控的感應面積來提升觸控精度及靈敏度。
雖然本揭露內容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觸控顯示面板
102‧‧‧顯示區
104‧‧‧周邊區
110、110A、110B、110C、110D‧‧‧感應電極
120‧‧‧基板
130、130A‧‧‧第一開關元件
132‧‧‧第一閘極
134、134A‧‧‧第一源極/汲極
136、136A‧‧‧第二源極/汲極
140、140A‧‧‧第二開關元件
142‧‧‧第二閘極
144、144A‧‧‧第三源極/汲極
146、146A‧‧‧第四源極/汲極
150‧‧‧觸控電路
160‧‧‧第一驅動元件
170‧‧‧第二驅動元件
180‧‧‧走線
B‧‧‧區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M1‧‧‧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
M2‧‧‧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
M3‧‧‧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

Claims (1)

  1.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包含:在一第一期間內,開啟複數個開關元件;在該第一期間內,透過一第一走線輸出一第一懸浮觸控訊號,使得該第一懸浮觸控訊號經該些開關元件之一第一群組輸入至一第一感應電極子陣列;在該第一期間內,透過一第二走線輸出一第二懸浮觸控訊號,使得該第二懸浮觸控訊號經該些開關元件之一第二群組輸入至一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在一第二期間內,關閉該些開關元件,其中該第二期間晚於該第一期間;在一第三期間內,開啟該些開關元件,其中該第三期間晚於該第二期間;在該第三期間內,透過該第二走線輸出一第三懸浮觸控訊號,使得該第三懸浮觸控訊號經該些開關元件之該第二群組輸入至該第二感應電極子陣列;以及在該第三期間內,透過一第三走線輸出一第四懸浮觸控訊號,使得該第四懸浮觸控訊號經該些開關元件之一第三群組輸入至一第三感應電極子陣列。
TW108118285A 2019-05-27 2019-05-27 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TWI699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8285A TWI699691B (zh) 2019-05-27 2019-05-27 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CN201911257858.5A CN111007960B (zh) 2019-05-27 2019-12-10 触控显示面板与其驱动方法
US16/744,529 US10921918B2 (en) 2019-05-27 2020-01-16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8285A TWI699691B (zh) 2019-05-27 2019-05-27 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9691B true TWI699691B (zh) 2020-07-21
TW202044003A TW202044003A (zh) 2020-12-01

Family

ID=7011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285A TWI699691B (zh) 2019-05-27 2019-05-27 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1918B2 (zh)
CN (1) CN111007960B (zh)
TW (1) TWI6996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5707B (zh) * 2017-06-12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基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4518806A (zh) * 2020-11-18 2022-05-2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装置
CN114461094B (zh) * 2022-02-09 2023-12-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47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TW201643630A (zh) * 2015-06-08 2016-12-16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測試方法
US20190114018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Touch Panel With Narrow Bez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3172B (zh) * 2009-05-04 2010-07-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面板
US10042504B2 (en) * 2013-08-13 2018-08-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Interaction sensing
CN103941952B (zh) * 2014-03-31 2017-03-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式触控基板以及电感式触控显示装置
TWI554916B (zh) * 2014-07-21 2016-10-2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CN104182108B (zh) 2014-08-07 2017-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4699352B (zh) * 2015-04-01 2018-04-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JP6502178B2 (ja) * 2015-05-29 2019-04-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6502444B (zh) * 2015-09-03 2019-03-19 敦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压力检测方法
JP6660846B2 (ja) * 2016-08-01 2020-03-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入力検出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
CN206162470U (zh) 2016-11-24 2017-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903476B2 (ja) * 2017-04-20 2021-07-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562283B (zh) 2017-10-10 2020-12-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196716B (zh) 2018-01-04 2020-08-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47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TW201643630A (zh) * 2015-06-08 2016-12-16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測試方法
US20190114018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Touch Panel With Narrow Bez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4003A (zh) 2020-12-01
US10921918B2 (en) 2021-02-16
US20200379594A1 (en) 2020-12-03
CN111007960B (zh) 2023-06-02
CN111007960A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1979B2 (en) In-cel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LCD modul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9292139B2 (en)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690416B2 (en)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etection and display method
US11093072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driving and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699691B (zh) 觸控顯示面板與其驅動方法
US2016025301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Screen Array Substr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Screen
WO2015158097A1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160291775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e method
US10514788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ouch driving method
US10198102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its controlling method
US2015018593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Screen Array Substr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uch Screen
CN101231563A (zh) 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触摸面板和采用该面板的显示装置
WO2014169538A1 (zh) 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WO2015180284A1 (zh) 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634531B (zh) 畫素陣列與驅動方法
TWI570615B (zh) 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US10949039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114504B2 (en) Touch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touch screen
CN108153073B (zh) 阵列基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693501B2 (en) Display device
JP626334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80781B (zh) 觸控顯示裝置
KR102528091B1 (ko) 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