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8922B -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98922B TWI698922B TW107105298A TW107105298A TWI698922B TW I698922 B TWI698922 B TW I698922B TW 107105298 A TW107105298 A TW 107105298A TW 107105298 A TW107105298 A TW 107105298A TW I698922 B TWI698922 B TW I69892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nozzle
- organic solvent
- surface tension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57—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43—Cleaning before device manufacture, i.e. Begin-Of-Line process
- H01L21/02052—Wet cleaning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9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 H01L21/0229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 H01L21/023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treatment by exposure to a liqui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9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 H01L21/0229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 H01L21/0231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treatment by exposure to a gas or vapou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 H01L21/67051—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using mainly spraying means, e.g. nozz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a resin, an ink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 Weting (AREA)
Abstract
基板處理方法係一種使用處理液對保持為水平姿勢之基板進行處理的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將附著於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置換為表面張力低於該處理液之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置換步驟,上述置換步驟係執行如下步驟:中央部吐出步驟,其係自配置於上述基板上方之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上述上表面中央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惰性氣體供給步驟,其係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並行地,為了形成沿上述上表面流動之氣流,而向上述基板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及周緣部吐出供給步驟,其係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及上述惰性氣體供給步驟並行地,自配置於上述基板上方之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低表面張力液體對基板進行處理之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於作為處理對象之基板之例中,包含半導體晶圓、液晶顯示裝置用基板、電漿顯示器用基板、場發射顯示器(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光磁碟用基板、光罩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電池用基板等。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步驟中,半導體晶圓等基板之表面受處理液處理。對基板逐片進行處理之單片式基板處理裝置具有使基板保持大致水平且使該基板旋轉之旋轉夾頭、及用於向藉由該旋轉夾頭而旋轉之基板之表面供給處理液之噴嘴。
典型的基板處理步驟中,對保持於旋轉夾頭之基板供給藥液。其後,將沖洗液供給至基板,藉此,基板上之藥液被置換為沖洗液。其後,進行用於去除基板上之沖洗液的旋轉乾燥步驟。旋轉乾燥步驟中,基板高速旋轉,藉此甩走附著於基板之沖洗液從而將其去除(乾燥)。一般的沖洗液係去離子水。
於基板之表面形成有微細之圖案之情況下,在旋轉乾燥步驟中,有無法去除已進入圖案內部之沖洗液之虞,從而,有產生乾燥不良之虞。故而,提出如下手段:向藉由沖洗液處理後之基 板之表面,供給異丙醇(IPA,isopropyl alcohol)等有機溶劑,將已進入基板表面之圖案之間隙的沖洗液置換為有機溶劑,藉此使基板之表面乾燥。
如圖18所示,於藉由基板之高速旋轉而使基板乾燥之旋轉乾燥步驟中,液面(空氣與液體之界面)係形成於圖案內。該情形時,於液面與圖案之接觸位置,液體之表面張力發揮作用。該表面張力係使圖案坍塌之原因之一。
如下述專利文獻1之記載所述,於沖洗處理後且為旋轉乾燥步驟之前將有機溶劑之液體供給至基板之表面之情形時,有機溶劑之液體會進入至圖案之間。有機溶劑之表面張力低於典型之沖洗液即水。故而,表面張力所導致之圖案坍塌問題得到緩解。
而且,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基板處理裝置包含:溶劑噴嘴,其與保持於旋轉夾頭之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對向地配置,向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吐出IPA;及中心氣體噴嘴,其內含溶劑噴嘴且予以保持,且在保持於旋轉夾頭之基板之上方吐出惰性氣體。
沖洗處理後,自中心氣體噴嘴吐出惰性氣體。藉此,形成有沿覆蓋基板之整個上表面的純水之液膜呈放射狀流動之氮氣之氣流。而且,與惰性氣體自中心氣體噴嘴之吐出並行地,自溶劑噴嘴向旋轉狀態之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吐出IPA。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110404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手段中,因係自與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對向配置之溶劑噴嘴吐出低表面張力液體(IPA),故自溶劑噴嘴吐出之低表面張力液體被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故而,有於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未遍佈充分量之低表面張力液體,附著於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沖洗液未良好地置換為低表面張力液體之虞。即,有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向低表面張力液體之置換性能低之虞。若置換步驟中,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置換性能低,則於之後執行之旋轉乾燥步驟中,有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圖案坍塌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更有效果地抑制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圖案之坍塌的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係一種使用處理液對保持為水平姿勢之基板進行處理的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將附著於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置換為表面張力低於該處理液之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置換步驟;上述置換步驟中係執行如下步驟:中央部吐出步驟,其係自配置於上述基板上方之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上述上表面中央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惰性氣體供給步驟,其係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並行地,為了形成沿上述上表面流動之氣流,向上述基板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及周緣部吐出供給步驟,其係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及上述惰性氣體供給步驟並行地,自配置於上述基板上方之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 力液體。
再者,括弧內之數字等表示後述之實施形態中之對應構成要素等,當然,其等並非意指本發明應限定為該等實施形態。以下,此方面亦同樣如此。
根據該方法,於置換步驟中,相互並行地進行如下步驟:自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吐出低表面張力液體、自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低表面張力液體、及向基板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
因與低表面張力液體向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之吐出並行地進行低表面張力液體向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吐出,故而,不僅於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而且於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亦可遍佈充分量之低表面張力液體。
而且,藉由與低表面張力液體向基板之上表面之供給並行地、向基板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藉此而形成沿基板之上表面流動之惰性氣體的氣流。利用該惰性氣體之氣流,可將基板之上表面上之空間保持為低濕度。假設於基板之上表面上之空間之濕度高的狀態下向基板之上表面供給低表面張力液體,則已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之低表面張力液體會溶入至上述空間之環境氣體內所含之水分中,藉此,基板之上表面上所存在之低表面張力液體之量會減少,結果,有向低表面張力液體之置換性能降低之虞。對此,本發明中,藉由將置換步驟中之基板之上表面上之空間保持為低濕度,可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之低表面張力液體溶入至基板之上表面上之空間之環境氣體內的水分中。故而,可有效果地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上的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量之減少。
因此,可將液量充分之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並且可有效果地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的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減少,故而,可提昇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向低表面張力液體之置換性能。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的圖案之坍塌。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周緣部吐出步驟中包含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的液滴吐出步驟。
根據該方法,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的低表面張力液體係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故而,藉由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之碰撞,而向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的供給區域賦予物理力。藉此,可進一步提昇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向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置換性能。
而且,上述液滴吐出步驟中亦可包含吐出藉由使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與氣體混合而生成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的步驟。
根據該方法,藉由使低表面張力液體與氣體混合,可製成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藉此,可輕易地實現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向基板之上表面之供給。
而且,上述液滴吐出步驟中亦可包含自複數個噴射口噴射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的步驟。
根據該方法,因於液滴吐出步驟中未向基板之上表面吹送氣體,故而,當向基板之上表面供給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時,可抑制或防止阻礙沿基板之上表面流動之惰性氣體之氣流。結 果,能藉由惰性氣體確實地覆蓋基板之周緣部之上方,藉此,可將基板之周緣部之上方之環境氣體保持為更低之濕度。
而且,上述方法中,亦可進而包含供給區域移動步驟,其係與上述液滴吐出步驟並行地,使上述上表面上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之上述液滴之供給區域於上述上表面周緣部移動。
根據該方法,於液滴吐出步驟中,使基板之上表面上之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之供給區域於上表面周緣部移動。故而,可將自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噴射之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廣泛範圍。藉此,於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廣泛範圍內,可提昇向低表面張力液體之置換性能。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係用於使用處理液對基板進行處理者,其包含:基板保持單元,其使上述基板保持水平姿勢;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其配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用於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吐出表面張力低於上述處理液之低表面張力液體;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其向上述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供給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惰性氣體供給單元,其向上述基板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其配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用以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及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其向上述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供給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並包含控制裝置,其控制上述第1及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以及上述惰性氣體供給單元,執行如下步驟:中央部吐出步驟,其係自上述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上述上表面中央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惰性氣體供給步驟,其係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並行地,為了形成沿上述上 表面流動之氣流,而向上述上方供給惰性氣體;及周緣部吐出供給步驟,其係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及上述惰性氣體供給步驟並行地,自配置於上述基板上方之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
根據該構成,於置換步驟中,相互並行地進行如下步驟:低表面張力液體自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之吐出、低表面張力液體自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向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吐出、及惰性氣體向基板之上方之供給。
因與低表面張力液體向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之吐出並行地進行低表面張力液體向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吐出,故而,不僅於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能遍佈充分量之低表面張力液體,而且於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亦可遍佈充分量之低表面張力液體。
而且,藉由與低表面張力液體向基板之上表面之供給並行地向基板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藉此形成沿基板之上表面流動之惰性氣體之氣流。利用該惰性氣體之氣流,可將基板之上表面上之空間保持為低濕度。若假設於基板之上表面上之空間之濕度高的狀態下向基板之上表面供給低表面張力液體,則已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之低表面張力液體會溶入至上述空間之環境氣體內所含之水分中,藉此,基板之上表面上所存在之低表面張力液體之量會減少,結果,有向低表面張力液體之置換性能降低之虞。對此,本發明中,藉由將置換步驟中之基板之上表面上之空間保持為低濕度,可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之低表面張力液體溶入至基板之上表面上之空間之環境氣體內的水分中。故而,可有效果地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上的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量之減少。
因此,可將液量充分之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並且可有效果地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的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減少,故而,可提昇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向低表面張力液體之置換性能。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的圖案之坍塌。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惰性氣體供給單元包含惰性氣體噴嘴,該惰性氣體噴嘴係藉由於上述基板之上方吐出惰性氣體,而形成沿上述上表面自上述上表面中央部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呈放射狀擴展的上述氣流,上述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配置於上述基板之周緣部之上方且較上述氣流更靠上方。
根據該構成,自惰性氣體噴嘴吐出之惰性氣體形成為沿基板之上表面自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向上表面周緣部呈放射狀擴展之氣流。於該惰性氣體之氣流之上方,配置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故而,可抑制或防止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阻礙自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向上表面周緣部沿基板之上表面流動的惰性氣體之氣流。藉此,可使基板之周緣部之上方之環境氣體保持為更低之濕度。
本發明之上述之、或進而其他之目的、特徵及效果可根據參照隨附圖式而根據下文敍述之實施形態的說明而明確。
1‧‧‧基板處理裝置
2‧‧‧處理單元
3‧‧‧控制裝置
4‧‧‧處理腔室
5‧‧‧旋轉夾頭
6‧‧‧藥液供給單元
7‧‧‧沖洗液供給單元
8‧‧‧第1有機溶劑供給單元
9‧‧‧第2有機溶劑供給單元
10‧‧‧惰性氣體供給單元
11‧‧‧下表面供給單元
12‧‧‧處理杯
13‧‧‧間隔壁
14‧‧‧EFU
15‧‧‧排氣裝置
16‧‧‧排氣管
17‧‧‧旋轉馬達
18‧‧‧旋轉軸
19‧‧‧旋轉底座
19a‧‧‧上表面
20‧‧‧夾持構件
21‧‧‧藥液噴嘴
22‧‧‧藥液配管
23‧‧‧藥液閥
24‧‧‧沖洗液噴嘴
25‧‧‧沖洗液配管
26‧‧‧沖洗液閥
27‧‧‧第1有機溶劑噴嘴
27A‧‧‧第1有機溶劑供給機構
28‧‧‧第1噴嘴臂
29‧‧‧第1噴嘴移動單元
30‧‧‧第1有機溶劑配管
31‧‧‧氣體配管
32‧‧‧第1有機溶劑閥
33‧‧‧第1流量調整閥
34‧‧‧氣體閥
36‧‧‧外筒
37‧‧‧內筒
38‧‧‧有機溶劑流路
39‧‧‧氣體流路
40‧‧‧有機溶劑導入口
41‧‧‧有機溶劑吐出口
42‧‧‧氣體吐出口
43‧‧‧氣體導入口
44‧‧‧第2有機溶劑噴嘴
44a‧‧‧吐出口
44C‧‧‧第2有機溶劑供給機構
45‧‧‧第2噴嘴臂
46‧‧‧第2噴嘴移動單元
47‧‧‧第2有機溶劑配管
48‧‧‧第2有機溶劑閥
49‧‧‧第2流量調整閥
50‧‧‧惰性氣體配管
51‧‧‧惰性氣體閥
52‧‧‧惰性氣體噴嘴
53‧‧‧凸緣部
54‧‧‧噴嘴本體
55‧‧‧上側氣體吐出口
56‧‧‧下側氣體吐出口
57‧‧‧中心氣體吐出口
58‧‧‧氣體導入口
59‧‧‧氣體導入口
61‧‧‧氣體流路
62‧‧‧氣體流路
63‧‧‧緩衝空間
64‧‧‧沖孔板
65‧‧‧空間
67‧‧‧調溫液配管
68‧‧‧調溫液閥
69‧‧‧第3流量調整閥
70‧‧‧下表面噴嘴
73‧‧‧噴嘴部
74‧‧‧基座部
75‧‧‧調溫液供給路
76‧‧‧上游部
78‧‧‧調溫液閥
79‧‧‧下游部
81‧‧‧主流路
82‧‧‧分支流路
83‧‧‧插塞
84‧‧‧上側上游傾斜面
85‧‧‧上側水平面
86‧‧‧上側下游傾斜面
87‧‧‧下側上游傾斜面
88‧‧‧下側水平面
89‧‧‧下側下游傾斜面
90‧‧‧鉛垂剖面
91‧‧‧上游端部
91a‧‧‧上游端
92‧‧‧下游端部
92a‧‧‧下游端
99‧‧‧吐出口
110、120‧‧‧液膜
202‧‧‧處理單元
208‧‧‧第3有機溶劑供給單元
209‧‧‧液滴噴嘴
209a‧‧‧下表面
209C‧‧‧第3有機溶劑供給機構
210‧‧‧有機溶劑配管
211‧‧‧有機溶劑供給源
212‧‧‧第3有機溶劑閥
214‧‧‧排液配管
215‧‧‧排出閥
216‧‧‧壓電元件
217‧‧‧配線
218‧‧‧電壓施加單元
219‧‧‧第3噴嘴臂
220‧‧‧第3噴嘴移動單元
221‧‧‧本體
222‧‧‧罩體
223‧‧‧密封件
224‧‧‧供給口
225‧‧‧排出口
226‧‧‧有機溶劑流通路
227、227a、227b‧‧‧噴射口
A1‧‧‧旋轉軸線
A2‧‧‧第1擺動軸線
A3‧‧‧第2擺動軸線
A4‧‧‧第3擺動軸線
C‧‧‧載體
C1‧‧‧中央面
CL‧‧‧中心軸線
CN‧‧‧共通噴嘴
CR‧‧‧搬送機器人
D1‧‧‧吐出方向
D2、DL‧‧‧長邊方向
DA‧‧‧供給區域
DB‧‧‧供給區域
Dr‧‧‧旋轉方向
Ds‧‧‧短邊方向
IR‧‧‧搬送機器人
L‧‧‧行
L1、L4‧‧‧距離
LP‧‧‧負載埠
P1‧‧‧著液位置
R1‧‧‧半徑
SP‧‧‧空間
V1‧‧‧假想直線
W‧‧‧基板
W1、W2、W3‧‧‧間隔
X1、X2‧‧‧軌跡
θ‧‧‧傾斜角度
圖1係用於說明用以執行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基板處理方法的基板處理裝置之內部之佈局的圖解性俯視圖。
圖2係用於說明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中所設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例 的圖解性剖視圖。
圖3係圖解性地表示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中所設之第1有機溶劑噴嘴之構成的剖視圖。
圖4係用於說明共通噴嘴之構成例之示意性縱剖視圖。
圖5係用於說明第1有機溶劑噴嘴及共通噴嘴之移動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6係用於說明旋轉夾頭及下表面噴嘴之示意性俯視圖。
圖7係下表面噴嘴之示意性俯視圖。
圖8係沿噴嘴部之長邊方向觀察下表面噴嘴時之局部剖視圖。
圖9係沿圖8所示之IX-IX線之下表面噴嘴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沿圖7所示之X-X線之噴嘴部之鉛垂剖面的圖。
圖11係表示噴嘴部正吐出調溫液之狀態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12係用於說明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之主要部分之電性構成的方塊圖。
圖13係用於說明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之基板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4係用於說明上述置換步驟及上述旋轉乾燥步驟的時序圖。
圖15A及15B係用以說明上述置換步驟之狀況的圖解性剖視圖。
圖15C及15D係用以說明上述置換步驟之狀況的圖解性剖視圖。
圖15E係用以說明第1旋轉乾燥步驟之狀況之圖解性剖視圖。圖15F係用以說明第2旋轉乾燥步驟之狀況之圖解性剖視圖。
圖16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中之處理單元之構成 例的圖解性剖視圖。
圖17A係圖解性地表示處理單元中所含之液滴噴嘴之構成的剖視圖。
圖17B係液滴噴嘴之示意性俯視圖。
圖18係用以說明因表面張力導致之圖案坍塌之原理的圖解性剖視圖。
圖1係用於說明用以執行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基板處理方法的基板處理裝置之內部之佈局的圖解性俯視圖。基板處理裝置1係利用有機溶劑或處理氣體逐片地對半導體晶圓等圓板狀之基板W進行處理的單片式裝置。基板處理裝置1包含:複數個處理單元2,其使用有機溶劑對基板W進行處理;負載埠LP,其載置有載體C,該載體C收容藉由處理單元2處理之複數片基板W;搬送機器人IR及CR,其於負載埠LP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以及控制裝置3,其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搬送機器人IR係於載體C與搬送機器人CR之間搬送基板W。搬送機器人CR係於搬送機器人IR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複數個處理單元2例如具有相同之構成。
圖2係用於說明處理單元2之構成例的圖解性剖視圖。
處理單元2包含:箱形之處理腔室4,其具有內部空間;旋轉夾頭(基板保持單元)5,其於處理腔室4內使一片基板W保持為水平姿勢,且使基板W繞經過基板W之中心之鉛垂之旋轉軸線A1旋轉;藥液供給單元6,其用以向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 板W之上表面供給作為處理液之一例的藥液;沖洗液供給單元7,其用以向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作為處理液之一例的沖洗液;第1有機溶劑供給單元8,其用以向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表面(基板W之表面)供給作為有機溶劑(低表面張力液體)之一例的IPA;第2有機溶劑供給單元9,其用以供給作為有機溶劑之一例的IPA;惰性氣體供給單元10,其用以向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下表面供給單元11,其向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下表面(基板W之背面)供給作為調溫流體之一例的溫水;及筒狀之處理杯12,其包圍旋轉夾頭5。
處理腔室4包含:箱狀之間隔壁13;作為送風單元之FFU(風機過濾單元,Fan Filter Unit)14,其自間隔壁13之上部向間隔壁13內(相當於處理腔室4內)送出潔淨空氣;及排氣裝置15,其自間隔壁13之下部排出處理腔室4內之氣體。
FFU14配置於間隔壁13之上方,且安裝於間隔壁13之頂壁。FFU14係自間隔壁13之頂壁向處理腔室4內送出潔淨空氣。排氣裝置15係經由與處理杯12內連接之排氣管16而連接於處理杯12之底部,自處理杯12之底部對處理杯12之內部進行抽吸。藉由FFU14及排氣裝置15,於處理腔室4內形成降流(下降流)。
作為旋轉夾頭5,係採用於水平方向夾住基板W而將基板W保持為水平的夾持式夾頭。具體而言,旋轉夾頭5包含旋轉馬達17、與該旋轉馬達17之驅動軸一體化之旋轉軸18、及大致水平地安裝於旋轉軸18之上端的圓板狀之旋轉底座19。
旋轉底座19包含具有較基板W之外徑(約300mm)更大之外徑的水平之圓形之上表面19a。於上表面19a的周緣部, 配置有複數個(三個以上,例如為四個)夾持構件20(同時參照圖6)。複數個夾持構件20係於旋轉底座19之上表面周緣部,且於與基板W之外周形狀對應的圓周上隔開適當之間隔、例如等間隔地配置。
藥液供給單元6包含藥液噴嘴21。藥液噴嘴21係例如以連續流之狀態吐出液體之直式噴嘴,且其吐出口於旋轉夾頭5之上方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而固定地配置。於藥液噴嘴21,連接有供給有來自藥液供給源之藥液的藥液配管22。於藥液配管22之中途部,插設有用於切換來自藥液噴嘴21之藥液之吐出/供給停止的藥液閥23。若藥液閥23打開,則自藥液配管22供給至藥液噴嘴21之連續流之藥液會自設定於藥液噴嘴21之下端的吐出口吐出。而且,若藥液閥23關閉,則停止藥液自藥液配管22向藥液噴嘴21之吐出。
藥液之具體例為蝕刻液或洗淨液。更具體而言,藥液亦可為氫氟酸、SC1(氨水過氧化氫水混合液、SC2(鹽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氟化銨、緩衝氫氟酸(氫氟酸與氟化銨之混合液)等。
沖洗液供給單元7包含沖洗液噴嘴24。沖洗液噴嘴24例如為以連續流之狀態吐出液體之直式噴嘴,且其吐出口於旋轉夾頭5之上方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固定地配置。於沖洗液噴嘴24,連接有供給有來自沖洗液供給源之沖洗液的沖洗液配管25。於沖洗液配管25之中途部,插設有用以切換沖洗液自沖洗液噴嘴24之吐出/供給停止的沖洗液閥26。若沖洗液閥26打開,則自沖洗液配管25供給至沖洗液噴嘴24之連續流之沖洗液會自設定於沖洗液噴嘴24之下端的吐出口吐出。而且,若沖洗液閥26關閉,則會停止沖洗液自沖洗液配管25向沖洗液噴嘴24之吐出。沖洗液 例如為去離子水(DIW),但並不限於DIW,亦可為碳酸水、電解離子水、氫水(hydrogen water)、臭氧水及具稀釋濃度(例如10ppm~100ppm左右)之鹽酸水中之任一種。
再者,藥液噴嘴21及沖洗液噴嘴24各自無需固定地配置於旋轉夾頭5而可採用所謂掃描噴嘴之形態,即,例如於旋轉夾頭5之上方安裝於可在水平面內擺動之臂,且利用該臂之擺動而掃描基板W之上表面之處理液(藥液或沖洗液)的著液位置。
第1有機溶劑供給單元8包含:第1有機溶劑噴嘴(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27,其用以向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有機溶劑之液滴;第1噴嘴臂28,其前端部安裝有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及第1噴嘴移動單元29,其連接於第1噴嘴臂28,使第1噴嘴臂28繞第1擺動軸線A2擺動。藉由第1噴嘴移動單元29使第1噴嘴臂28擺動,而使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沿俯視時經過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的軌跡X1(參照圖5)水平地移動。
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具有噴出有機溶劑之微小液滴的雙流體噴嘴之形態。於第1有機溶劑噴嘴27,連接有向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供給有機溶劑與氣體之第1有機溶劑供給機構(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27A。第1有機溶劑供給機構27A包含:第1有機溶劑配管30,其將來自有機溶劑供給源之常溫之液體之有機溶劑(IPA)供給至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及氣體配管31,其將來自氣體供給源之氣體供給至第1有機溶劑噴嘴27。
於第1有機溶劑配管30,插設有對於有機溶劑自第1有機溶劑配管30向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吐出及供給停止進行切換的第1有機溶劑閥32、及調節第1有機溶劑配管30之開度而用 以調整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吐出之有機溶劑之流量的第1流量調整閥33。雖未圖示,但第1流量調整閥33包含內部設有閥座之閥體、使閥座開閉之閥芯、及使閥芯於開位置與閉位置之間移動之制動器。其他流量調整閥亦同樣如此。
於氣體配管31,插設有可對於自氣體配管31向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氣體之吐出及供給停止進行切換的氣體閥34。關於供給至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氣體,作為一例,可例示氮氣(N2),但亦可採用氮氣以外之惰性氣體、例如乾燥空氣或潔淨空氣等。
圖3係圖解性地表示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構成之剖視圖。
如圖3所示,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具有大致圓柱狀之外形。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包含構成外殼之外筒36、及嵌入至外筒36內部之內筒37。
外筒36及內筒37各自同軸配置於共通之中心軸線CL上,且彼此連結。內筒37之內部空間成為供來自第1有機溶劑配管30之有機溶劑流通的直線狀之有機溶劑流路38。而且,於外筒36與內筒37之間,形成有供自氣體配管31供給之氣體流通的圓筒狀之氣體流路39。
有機溶劑流路38係於內筒37之上端開設成有機溶劑導入口40。使來自第1有機溶劑配管30之有機溶劑經由該有機溶劑導入口40導入至有機溶劑流路38。而且,有機溶劑流路38係於內筒37之下端開設成在中心軸線CL上具有中心的圓狀之有機溶劑吐出口41。已導入至有機溶劑流路38之有機溶劑係自該有機溶劑 吐出口41吐出。
氣體流路39係具有與中心軸線CL共通之中心軸線的圓筒狀之間隙,且於外筒36及內筒37之上端部封閉,於外筒36及內筒37之下端,開設成在中心軸線CL上具有中心且包圍有機溶劑吐出口41的圓環狀之氣體吐出口42。氣體流路39之下端部較氣體流路39之長邊方向上之中間部的流路面積更小,從而向下方成為小徑。而且,於外筒36之中間部,形成有連通於氣體流路39之氣體導入口43。
於氣體導入口43,以貫穿外筒36之狀態連接有氣體配管31,使氣體配管31之內部空間與氣體流路39連通。來自氣體配管31之氣體經由該氣體導入口43而被導入至氣體流路39且自氣體吐出口42吐出。
以有機溶劑吐出口41對向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方式,將第1有機溶劑噴嘴27配置於基板W之上方。本實施形態中,該配置狀態下之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下端(外筒36之下端)與基板W之間的間隔W2設定為例如約20mm。該間隔W2係設定為,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下端高於沿後述之基板W之上表面流動之放射狀氣流(自氣體吐出口55、56、57吐出之惰性氣體之氣流)之高度位置。
藉由一面打開氣體閥34而自氣體吐出口42吐出氣體,一面打開第1有機溶劑閥32而自有機溶劑吐出口41吐出有機溶劑,從而於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附近使氣體碰撞(混合)於有機溶劑,藉此可生成有機溶劑之微小液滴,且可呈噴霧狀吐出有機溶劑。藉此,可簡單地實現有機溶劑之液滴向基板W之上表面的供 給。
如圖2所示,第2有機溶劑供給單元9包含:第2有機溶劑噴嘴(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44,其用於向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有機溶劑之連續流;第2噴嘴臂45,其前端部安裝有第2有機溶劑噴嘴44;及第2噴嘴移動單元46,其連接於第2噴嘴臂45,使第2噴嘴臂45繞第2擺動軸線A3擺動。藉由第2噴嘴移動單元46使第2噴嘴臂45擺動,而使第2有機溶劑噴嘴44沿俯視時經過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的軌跡X2(參照圖5)水平地移動。
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係由沿鉛垂方向之直管構成。於第2有機溶劑噴嘴44,連接有向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供給有機溶劑之第2有機溶劑供給機構(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44C。第2有機溶劑供給機構44C包含:第2有機溶劑配管47,其將來自有機溶劑供給源之常溫之有機溶劑(IPA)之液體供給至第2有機溶劑噴嘴44;第2有機溶劑閥48,其插設於第2有機溶劑配管47,對有機溶劑自第2有機溶劑配管47向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吐出及供給停止進行切換;及第2流量調整閥49,其插設於第2有機溶劑配管47,調節第2有機溶劑配管47之開度,而用以調整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吐出之有機溶劑之流量。若第2有機溶劑閥48打開,則自第2有機溶劑配管47供給至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連續流之有機溶劑係自設定於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下端的吐出口吐出。而且,若第2有機溶劑閥48關閉,則有機溶劑自第2有機溶劑配管47向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吐出停止。
惰性氣體供給單元10具備用於向保持於旋轉夾頭5 之基板W之上表面吐出氣體的惰性氣體噴嘴52。惰性氣體噴嘴52係用於利用氮氣環境氣體覆蓋基板W之上方的噴嘴。於惰性氣體噴嘴52結合有惰性氣體配管50。於惰性氣體配管50,插設有使其流路開閉之惰性氣體閥51。
本實施形態中,於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一體結合有惰性氣體噴嘴52。故而,第2有機溶劑噴嘴44及惰性氣體噴嘴52設於共通噴嘴CN。即,共通噴嘴CN具有作為吐出有機溶劑之有機溶劑噴嘴之功能、及作為吐出氮氣等惰性氣體之惰性氣體噴嘴之功能。
圖4係用於說明共通噴嘴CN(惰性氣體噴嘴52)之構成例的示意性縱剖視圖。
惰性氣體噴嘴52之下端具有包含凸緣部53之圓筒狀之噴嘴本體54。噴嘴本體54之最外徑例如為約95~約120mm。於凸緣部53之側面即外周面,上側氣體吐出口55及下側氣體吐出口56分別以環狀朝向外側開口。上側氣體吐出口55及下側氣體吐出口56係上下隔開間隔地配置。於噴嘴本體54之下表面,配置有中心氣體吐出口57。
於噴嘴本體54,形成有自惰性氣體配管50供給惰性氣體之氣體導入口58、59。亦可使個別惰性氣體配管結合於氣體導入口58、59。於噴嘴本體54內,形成有將氣體導入口58與上側氣體吐出口55及下側氣體吐出口56連接的筒狀之氣體流路61。而且,於噴嘴本體54內,連通於氣體導入口59之筒狀之氣體流路62係繞第2有機溶劑噴嘴44而形成。於氣體流路62之下方,連通有緩衝空間63。緩衝空間63進而經由沖孔板64而連通於其下方之空 間65。該空間65向中心氣體吐出口57開放。關於供給至氣體導入口58、59之惰性氣體,作為一例可例示氮氣(N2),但亦可採用氮氣以外之惰性氣體,例如乾燥空氣或潔淨空氣等。
自氣體導入口58導入之惰性氣體經由氣體流路61而供給至上側氣體吐出口55及下側氣體吐出口56,且自該等氣體吐出口55、56以放射狀吐出。藉此,重疊於上下方向之兩個放射狀氣流形成於基板W之上方。另一方面,自氣體導入口59導入之惰性氣體經由氣體流路62而積蓄於緩衝空間63,進而穿過沖孔板64擴散後,穿過空間65而自中心氣體吐出口57朝基板W之上表面向下方吐出。該惰性氣體撞擊於基板W之上表面後改變方向,於基板W之上方形成放射方向之惰性氣體流。
因此,使自中心氣體吐出口57吐出之惰性氣體所形成之放射狀氣流、與自氣體吐出口55、56吐出之二層之放射狀氣流合併,而於基板W之上方形成三層之放射狀氣流。藉由該三層之放射狀氣流來保護基板W之上表面。尤其是,如下文所述,當使基板W高速旋轉時,利用三層之放射狀氣流保護基板W之上表面,藉此,可避免液滴或霧附著於基板W之表面。
本實施形態中,於置換步驟(S4),共通噴嘴CN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而配置,此時,共通噴嘴CN(惰性氣體噴嘴52)之下端面與基板W之間的間隔W1設定為例如約4mm。該狀態下,自吐出口55、56、57吐出之放射狀氣流係例如一面成為與基板W之上表面隔開微小間隔之狀態、或密接於基板W之上表面,一面沿基板W之上表面流動。換言之,該放射狀氣流係沿上下方向,於較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下端更下方區域流動。
第2有機溶劑噴嘴44貫穿於氣體流路62、緩衝空間63及沖孔板64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下端之吐出口44a位於沖孔板64之下方,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自鉛垂上方吐出有機溶劑。
圖5係用於說明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及共通噴嘴CN之移動的示意性俯視圖。
如圖5所示,第1噴嘴移動單元29使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沿經過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具體而言,旋轉軸線A1)的圓弧狀之軌跡X1水平地移動。第1噴嘴移動單元29使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於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吐出之有機溶劑著液於基板W之上表面的處理位置、與第1有機溶劑噴嘴27設定於俯視時旋轉夾頭5之周圍的起始位置之間水平地移動。進而,第1噴嘴移動單元29使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靠內側之第1周緣位置(圖5中以二點鏈線圖示)、與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靠外側之第2周緣位置(圖5中以一點鏈線圖示)之間水平移動。當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位於第1周緣位置時,基板W之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之供給區域(著液區域)DA(參照圖15C)配置於自基板W之周端緣向基板W之旋轉軸線A1側隔開約40~50mm之既定位置。另一方面,當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位於第2周緣位置時,基板W之上表面的有機溶劑之供給區域DA(參照圖15C)配置於基板W之周端緣。第1周緣位置及第2周緣位置均為處理位置。
如圖5所示,第2噴嘴移動單元46使共通噴嘴CN沿經過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具體而言,旋 轉軸線A1上)的圓弧狀之軌跡X2而水平地移動。第2噴嘴移動單元46使共通噴嘴CN於基板W中央部之上方之處理位置(圖5中以實線圖示)、與自基板W之上方向側方退避之起始位置(圖5中以二點鏈線圖示)之間移動。於共通噴嘴CN處於處理位置之狀態下,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吐出之有機溶劑著液於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具體而言為旋轉軸線A1上)。
如圖2所示,下表面供給單元11包含:下表面噴嘴70,其使作為調溫流體之一例之調溫液向上方吐出;調溫液配管67,其向下表面噴嘴70導入調溫液;調溫液閥68,其插設於調溫液配管67;及第3流量調整閥69,其插設於調溫液配管67,調節調溫液配管67之開度,用於調整自下表面噴嘴70向上方吐出之調溫液之流量。若調溫液閥68打開,則來自調溫液供給源之調溫液以與第3流量調整閥69之開度對應的流量自調溫液配管67供給至下表面噴嘴70。藉此,高溫(例如為接近IPA之沸點(約80℃)之溫度75℃)之調溫液自下表面噴嘴70吐出。供給至下表面噴嘴70之調溫液係經加熱之純水。供給至下表面噴嘴70之調溫液之種類並不限於純水,而可為碳酸水、電解離子水、氫水、臭氧水、IPA(異丙醇)或具稀釋濃度(例如10~100ppm左右)之鹽酸水等。而且,供給之調溫流體並不限於調溫液,可代替調溫液而將調溫氣體(加熱氣體)供給至基板W之下表面。
圖6係用於說明旋轉夾頭5及下表面噴嘴70之示意性俯視圖。圖7係下表面噴嘴70之示意性俯視圖。圖8係於噴嘴部73之長邊方向觀察下表面噴嘴之局部剖視圖。圖9係沿圖8所示之IX-IX線之下表面噴嘴70之剖視圖。圖10係表示沿圖7所示 之X-X線之噴嘴部73之鉛垂剖面的圖。圖11係表示噴嘴部73正在吐出調溫液之狀態的示意性俯視圖。
以下,參照圖2、及圖6~圖11說明下表面噴嘴70之構成。
下表面噴嘴70具有設有噴嘴部73之所謂條狀噴嘴(bar nozzle)之形態。如圖6所示,下表面噴嘴70包含:噴嘴部73,其沿基板W之旋轉半徑方向排列有吐出調溫液之複數個吐出口99;及基座部74,其支撐噴嘴部73。下表面噴嘴70係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等具有抗化學品性之合成樹脂而形成。基座部74係與旋轉軸線A1同軸之圓柱狀。基座部74配置於與基板W之下表面中央部對向的位置。基座部74自旋轉底座19之上表面19a之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噴嘴部73配置於基座部74之上方。噴嘴部73配置於基板W之下表面與旋轉底座19之上表面19a之間。
如圖7所示,噴嘴部73包括俯視時重疊於基座部74之根部、較基座部74配置於徑向更外側之前端部、及自根部向前端部延伸之中間部。自與旋轉軸線A1及長邊方向(沿旋轉半徑方向之方向)DL該兩者正交的假想直線V1至噴嘴部73之前端為止的長邊方向DL上之距離L1大於自假想直線V1至噴嘴部73之根為止的長邊方向DL上之距離L4。自旋轉軸線A1至噴嘴部73之前端為止的徑向上之距離小於基板W之半徑。
如圖8所示,下表面噴嘴70包含向複數個吐出口99供給調溫液之調溫液供給路75。調溫液供給路75包含設於噴嘴部73之下游部79、及設於基座部74之上游部76。上游部76及下游 部79係於較複數個吐出口99更靠上游之位置彼此連接。噴嘴部73之鉛垂剖面90(參照圖8)之形狀係於長邊方向DL之方向上的大致整個區域均一樣。
如圖8~圖10所示,各調溫液供給路75之下游部79包含對供給至複數個吐出口99之調溫液進行導引的主流路81、及將主流路81內之調溫液供給至複數個吐出口99的複數個分支流路82。如圖9所示,主流路81係於噴嘴部73內沿長邊方向DL延伸之圓柱狀。主流路81配置於安裝在噴嘴部73之根部的插塞83與噴嘴部73之前端部之間。主流路81之流路面積(與流體之流動方向正交之剖面的面積)大於任一分支流路82之流路面積。如圖10所示,主流路81之剖面之半徑R1大於任一分支流路82之流路長度(自分支流路82之上游端至分支流路82之下游端為止的長度)。如圖10所示,複數個分支流路82分別連接於複數個吐出口99。分支流路82之上游端係於較經過鉛垂方向上之鉛垂剖面90之中央的水平之中央面C1更靠上方之位置,連接於主流路81。分支流路82之下游端連接於複數個吐出口99中之任一者。
如圖8及圖10所示,噴嘴部73之外表面包含:上側上游傾斜面84,其向旋轉方向Dr上之下游斜向上地延伸;上側水平面85,其自上側上游傾斜面84沿旋轉方向Dr水平地延伸;及上側下游傾斜面86,其自上側水平面85向旋轉方向Dr上之下游斜向下地延伸。噴嘴部73之外表面進而包含:下側上游傾斜面87,其向旋轉方向Dr上之下游斜向下地延伸;下側水平面88,其自下側上游傾斜面87沿旋轉方向Dr水平地延伸;及下側下游傾斜面89,其自下側水平面88向旋轉方向Dr上之下游斜向上地延伸。
如圖10所示,上側上游傾斜面84較上側下游傾斜面86而於短邊方向Ds(與長邊方向DL正交之水平方向)上更長。同樣,下側上游傾斜面87較下側下游傾斜面89而於短邊方向Ds上更長。上側上游傾斜面84及下側上游傾斜面87係於噴嘴部73之鉛垂剖面90中之最上游的位置(上游端91a)交叉。上側下游傾斜面86及下側下游傾斜面89係於噴嘴部73之鉛垂剖面90中之最下游之位置(下游端92a)交叉。
如圖10所示,噴嘴部73之鉛垂剖面90包含:上游端部91,其呈向旋轉方向Dr上之上游側凸出之三角形狀;及下游端部92,其呈向旋轉方向Dr上之下游側凸出之三角形狀。上游端部91之上緣係上側上游傾斜面84之一部分,上游端部91之下緣係下側上游傾斜面87之一部分。同樣,下游端部92之上緣係上側下游傾斜面86之一部分,下游端部92之下緣係下側下游傾斜面89之一部分。
如圖10所示,上游端部91包含配置於噴嘴部73之鉛垂剖面90中之最上游側的上游端91a。下游端部92包含配置於噴嘴部73之鉛垂剖面90中之最下游側的下游端92a。越靠近上游端91a,上游端部91之厚度(鉛垂方向之長度)越減少。越靠近下游端92a,下游端部92之厚度(鉛垂方向之長度)越減少。
設於噴嘴部73之複數個吐出口99係於上側下游傾斜面86開口。
如圖11所示,複數個吐出口99隔開間隔而排列於噴嘴部73之長邊方向DL。各吐出口99之開口面積彼此相等。然而,亦可使吐出口99之開口面積互不相同。例如,亦可使基板W之周 緣側之吐出口99之開口面積大於旋轉軸線A1側之吐出口99之開口面積。旋轉中之基板W之周緣側之溫度容易低於中心側之溫度,故而,藉由使吐出口之開口面積如此互不相同,能對基板W於半徑方向均勻地加熱。
如圖10所示,吐出口99向基板W之下表面內之著液位置P1而沿吐出方向D1吐出調溫液。著液位置P1係較吐出口99更靠旋轉方向Dr上之下游的位置。著液位置P1係遠離基板W之下表面之中心的位置。吐出方向D1係自吐出口99朝向著液位置P1的斜向上方向。吐出方向D1係相對於基板W之下表面而向旋轉方向Dr上之下游側傾斜。吐出方向D1相對於鉛垂方向之傾斜角度θ例如為30°。自各吐出口99至基板W之下表面為止的鉛垂方向上之距離例如為1.3mm。
如圖11所示,當自與旋轉軸線A1正交之方向觀察時、即俯視時,吐出口99及著液位置P1排列於短邊方向Ds。於吐出方向D1上,著液位置P1相對於吐出口99隔開例如2.25mm而配置。吐出方向D1係俯視時平行於假想直線V1之方向,其係俯視時與基板W之半徑方向交叉(此時為正交)的方向。而且,吐出口99係向俯視時沿基板W之旋轉方向Dr之方向吐出調溫液。
如圖10所示,自吐出口99吐出之調溫液係以著液於著液位置P1之勢頭沿基板W之下表面擴展,形成覆蓋著液位置P1之調溫液之液膜。著液位置P1係遠離基板W之下表面之中心(旋轉軸線A1)的位置。
圖12係用於說明基板處理裝置1之主要部分之電性構成的方塊圖。
控制裝置3根據預先決定之程式而控制旋轉馬達17、排氣裝置15、噴嘴移動單元29、46等之動作。進而,控制裝置3對於藥液閥23、沖洗液閥26、第1有機溶劑閥32、第1流量調整閥33、氣體閥34、第2有機溶劑閥48、第2流量調整閥49、惰性氣體閥51、調溫液閥68、第3流量調整閥69等之開閉動作等進行控制。
圖13係用於說明基板處理裝置1之基板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圖14係用於說明置換步驟(S4)及旋轉乾燥步驟(S5)的時序圖。將參照圖2、圖13及圖14進行說明。
未處理之基板W被搬送機器人IR、CR自載體C搬入至處理單元2,且被搬入至處理腔室4內,基板W以其表面(圖案形成面)朝上方之狀態被交付至旋轉夾頭5,使基板W保持於旋轉夾頭5(S1:基板保持步驟)。於基板W之搬入之前,第1有機溶劑噴嘴27退避至設定於旋轉夾頭5之側方的起始位置(圖5中以實線圖示)。而且,共通噴嘴CN亦退避至設於旋轉夾頭5之側方的起始位置(圖5中以二點鏈線圖示)。
當搬送機器人CR退避至處理單元2外之後,控制裝置3執行藥液步驟(步驟S2)。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驅動旋轉馬達17而使旋轉底座19以既定之液處理旋轉速度旋轉。而且,控制裝置3打開藥液閥23。藉此,自藥液噴嘴21向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吐出藥液。供給之藥液藉由離心力而遍佈於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對基板W實施採用藥液之藥液處理。自藥液之吐出開始起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後,控制裝置3關閉藥液閥23,停止自藥液噴嘴21之藥液之吐出。
繼而,控制裝置3執行沖洗步驟(步驟S3)。沖洗步驟係將基板W上之藥液置換為沖洗液而自基板W上去除藥液的步驟。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打開沖洗液閥26。藉此,自沖洗液噴嘴24向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吐出沖洗液。所供給之沖洗液藉由離心力而遍佈於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利用該沖洗液沖洗去附著於基板W上之藥液。
當自沖洗液之吐出開始起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後,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7,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階段性地自液處理旋轉速度(例如約300rpm)減至覆液速度(例如約10rpm),其後,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維持為覆液速度(覆液沖洗步驟)。藉此,覆蓋於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的沖洗液之液膜110(參照圖15A)以覆液狀被支撐於基板W之上表面。當自沖洗液之吐出開始起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後,控制裝置3關閉沖洗液閥26,停止沖洗液自沖洗液噴嘴24之吐出。而且,作為覆液速度,係例示10rpm之低速,但覆液速度亦可為50rpm以下之低速,還可為零。
繼而,控制裝置3執行置換步驟(步驟S4)。置換步驟(S4)係將基板W上之沖洗液置換為表面張力較沖洗液(水)更低的有機溶劑即有機溶劑的步驟。
而且,置換步驟(S4)中,控制裝置3打開惰性氣體閥51,使氮氣自三個氣體吐出口55、56、57(參照圖4)吐出。於置換步驟(S4)之整個期間,與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有機溶劑之供給並行地向基板W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故而,於置換步驟(S4)之整個期間,基板W之上表面之空間SP能保持為低濕度。
進而,置換步驟(S4)中,自下表面噴嘴70之各吐出 口99朝上吐出調溫液,向基板W之下表面(背面)供給調溫液。具體而言,如圖15B所示,調溫液自沿長邊方向DL排列之複數個吐出口99(同時參照圖10及圖11)向基板W之下表面(背面)吐出。與自吐出口99之調溫液之吐出並行地使基板W旋轉,藉此,可向基板W之整個下表面(背面)供給調溫液。
如圖14所示,置換步驟(S4)包含第1液膜形成步驟T1(同時參照圖15B)、液滴吐出步驟T2(同時參照圖15C)、及第2液膜形成步驟T3(同時參照圖15D)。
圖15A~15D係用於說明置換步驟(S4)之各步驟之狀況的圖解性剖視圖。參照圖2、圖12、圖13及圖14,針對置換步驟(S4)進行說明。請適當參照圖15A~15D。
第1液膜形成步驟T1(參照圖15A)係,一面使基板W以相對低速(例如約10rpm)旋轉,一面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有機溶劑,藉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形成覆蓋整個該上表面的有機溶劑之液膜120的步驟。
控制裝置3係於第1液膜形成步驟T1開始之前,使包含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共通噴嘴CN如圖15A所示般自旋轉夾頭5之側方之起始位置向處理位置(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之上方)移動。於共通噴嘴CN配置於處理位置之狀態下,如圖4所示,共通噴嘴CN之中心軸線與旋轉軸線A1一致。
當共通噴嘴CN配置於處理位置後,控制裝置3控制第2噴嘴移動單元46,而使共通噴嘴CN自上位置下降至較上位置更接近基板W之接近位置。於共通噴嘴CN處於下位置之狀態下,共通噴嘴CN之下表面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的間隔W1為例如4 mm。
當到達第1液膜形成步驟T1之開始時序時,控制裝置3打開第2有機溶劑閥48。藉此,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吐出口44a吐出有機溶劑之液體(吐出覆蓋IPA)。來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有機溶劑之吐出流量設定為例如約0.3(升/分)。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吐出之有機溶劑之液體被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受到因基板W之旋轉所形成之離心力而遍佈於基板W之整個面,藉此,依序將基板W之上表面之沖洗液之液膜110中所含的沖洗液置換為有機溶劑。藉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形成有覆蓋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的有機溶劑之液膜120,該有機溶劑之液膜120以覆液狀得以支撐。而且,所謂覆液係指因於基板W之旋轉速度為零或低速之狀態下進行,故而對有機溶劑之作用力為零或僅作用有較小的離心力,結果,有機溶劑滯留於基板W之上表面而形成液膜的狀態。
而且,與有機溶劑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吐出開始(第1液膜形成步驟T1開始)同步地,控制裝置3打開調溫液閥68。藉此,自下表面噴嘴70之各吐出口99朝上吐出調溫液,開始向基板W之下表面(背面)供給調溫液。藉此,自下表面噴嘴70之各吐出口99吐出之調溫液著液於基板W之下表面。來自下表面噴嘴70之調溫液之吐出流量設定為例如約1.8(升/分),該吐出流量係以該調溫液不會自基板W之周緣部流至表面側的方式設定。因如此向基板W之下表面(背面)供給調溫流體,故而能一面對基板W上之有機溶劑之液膜120進行溫度調整一面執行第1液膜形成步驟T1。藉此,可提昇自沖洗液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能。
本實施形態中,調溫液係以相對於垂直方向之傾斜角度θ(參照圖10)傾斜之角度,自各吐出口99射入至基板W之下表面。而且,調溫液係自複數個吐出口99供給。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基板W之下表面上之調溫液不易產生水花,且可抑制調溫液之水花向基板W之表面之附著。
進而,本實施形態中,各吐出口99係向俯視時與基板W之半徑方向交叉之方向、且為沿基板W之旋轉方向Dr之方向吐出調溫液。故而,調溫液不易自基板W之下表面側流至基板W之上表面。
而且,與有機溶劑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吐出開始(第1液膜形成步驟T1開始)同步地,控制裝置3打開惰性氣體閥51,開始自惰性氣體噴嘴52之三個氣體吐出口(上側氣體吐出口55(參照圖4)、下側氣體吐出口56(參照圖4)及中心氣體吐出口57(參照圖4))吐出氮氣。此時之來自上側氣體吐出口55、下側氣體吐出口56及中心氣體吐出口57之氮氣之吐出流量分別為例如100(升/分)、100(升/分)及50(升/分)。藉此,重疊於上下方向之三層之環狀氣流形成於基板W之上方,藉由該三層之環狀氣流保護基板W之上表面。
第1液膜形成步驟T1中,第1液膜形成步驟T1開始後例如約3.5秒期間,當基板W之旋轉速度保持為覆液速度後,基板W之旋轉加速至例如有機溶劑處理速度(例如約300rpm,例如設定為與上述之液處理旋轉速度同等),且維持為該有機溶劑處理速度。而且,自第1液膜形成步驟T1開始起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例如約12秒)後,結束第1液膜形成步驟T1,繼而,開始液滴吐出步 驟T2(參照圖15C)。
液滴吐出步驟T2係一面使基板W旋轉,一面將有機溶劑之連續流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且將有機溶劑之液滴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的步驟(中央部吐出步驟、周緣部吐出供給步驟)。液滴吐出步驟T2係繼第1液膜形成步驟T1之後而進行氮氣之供給。即,與該等有機溶劑之供給並行地,進行向基板W之上方之氮氣之供給(惰性氣體供給步驟)。而且,本實施形態中,當作為基板W採用直徑300mm之基板時,基板W之周緣部係自基板W之周端緣向其內側進入之寬度為40mm~50mm的區域。
控制裝置3係於液滴吐出步驟T2開始之前,如圖15C所示,控制第1噴嘴移動單元29而使第1有機溶劑噴嘴27自旋轉夾頭5之側方之起始位置向處理位置(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上方)移動。於第1有機溶劑噴嘴27配置於處理位置之狀態下,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下端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的間隔W2為例如20mm。
當到達液滴吐出步驟T2之開始時序時,控制裝置3一面使基板W之旋轉維持為有機溶劑處理速度(例如約300rpm),且使第2有機溶劑閥48、惰性氣體閥51及調溫液閥68維持為開狀態,一面打開第1有機溶劑閥32及氣體閥34。藉此,向作為雙流體噴嘴之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同時供給有機溶劑及氣體(氮氣),所供給之有機溶劑及氣體於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外部之吐出口(有機溶劑吐出口41(參照圖5))附近混合。藉此,形成有機溶劑之微小的液滴之噴流,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朝向下方吐出有機溶劑之液滴之噴流(吐出雙流體IPA),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形成圓形之 供給區域DA。此時之來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有機溶劑之吐出流量設定為例如約0.1(升/分)。
而且,液滴吐出步驟T2中,控制裝置3控制第1噴嘴移動單元29而使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於第1周緣位置(圖5中以二點鏈線圖示)與第2周緣位置(圖5中以一點鏈線圖示)之間沿軌跡X1(與圖5同等之軌道)水平地往復移動。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於將第1有機溶劑噴嘴27配置於第2周緣位置(圖5中以一點鏈線圖示)後,開始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吐出,且開始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移動。此時之有機溶劑噴嘴27之移動速度(即,供給區域DA之掃描速度)設定為例如約7mm/秒。藉此,供給區域DA廣範圍地於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周緣部掃描。故而,可將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噴射之有機溶劑之液滴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廣泛範圍。已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有機溶劑係自基板W之周緣部排出至基板W外。
藉由有機溶劑之液滴之碰撞,而向基板W之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之液滴之供給區域DA賦予物理力。故而,可提昇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的、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能。
一般而言,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的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較低。然而,藉由在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設定有機溶劑之液滴之供給區域DA,能改善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的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除了向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供給有機溶劑之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外,還另外設置向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供給有機溶劑之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且將該第1有機溶劑噴嘴27設成可相對於第2有機溶劑噴嘴44而移動,藉此,將來自第1 有機溶劑噴嘴27之有機溶劑之供給位置設成可掃描。尤其是,藉由使供給區域DA不於基板上表面中央部掃描,而集中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掃描,從而可將有機溶劑之液滴選擇性地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藉此,能改善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的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
而且,與有機溶劑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供給並行地,向基板W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故而,形成沿基板W之上表面上之有機溶劑之液膜120之上表面流動的惰性氣體之氣流。藉由該惰性氣體之氣流,可將基板W之上表面上之空間SP保持為低濕度。藉此,可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W之有機溶劑溶入至空間SP之環境氣體中之水分中,結果,可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之液量之減少,藉此,可進一步提昇基板W之上表面上的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
而且,液滴吐出步驟T2中,與來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有機溶劑之液滴之噴射並行地,使來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有機溶劑之連續流向基板W之上表面吐出。來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有機溶劑之吐出流量維持為例如約0.3(升/分)。藉此,液滴吐出步驟T2中,於基板W之上表面,能持續保持覆蓋整個該上表面的有機溶劑之液膜120。因此,能防止液滴吐出步驟T2中基板W之上表面自液膜120露出,故而,可進一步避免有機溶劑之液滴直接碰撞於乾燥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
而且,於有機溶劑之液滴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供給之前,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有機溶劑之連續流(吐出覆蓋IPA),藉由該連續流之供給而於基板W之上表面形成覆蓋整個上表面的 有機溶劑之液膜120。故而,液滴吐出步驟T2中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之有機溶劑之液滴於有機溶劑之液滴之吐出開始時便會碰撞於覆蓋供給區域DA的有機溶劑之液膜120。即,當有機溶劑之液滴之吐出開始時,能避免有機溶劑之液滴直接碰撞乾燥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
而且,液滴吐出步驟T2中,亦繼續進行調溫液向基板W之下表面之吐出。故而,能一面加熱基板W上之有機溶劑之液膜120一面執行液滴吐出步驟T2。藉此,可提昇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能。
當自液滴吐出步驟T2開始起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例如約61秒)時,結束液滴吐出步驟T2。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一面使基板W之旋轉維持為有機溶劑處理速度(例如約300rpm)且使第2有機溶劑閥48、惰性氣體閥51及調溫液閥68維持為開狀態,一面打開第1有機溶劑閥32及氣體閥34。而且,控制裝置3係於液滴吐出步驟T2開始之前,控制第1噴嘴移動單元29而使第1有機溶劑噴嘴27自處理位置(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上方)向旋轉夾頭5之側方之起始位置移動。繼而,開始第2液膜形成步驟T3(參照圖15D)。
第2液膜形成步驟T3(參照圖15D)係藉由向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供給有機溶劑之連續流,而繼液滴吐出步驟T2之後,將覆蓋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之有機溶劑之液膜120形成於該上表面的步驟。
第2液膜形成步驟T3中,與第1液膜形成步驟T1之情形相同,僅自配置於靜止狀態之共通噴嘴CN之第2有機溶劑 噴嘴44吐出有機溶劑之連續流(吐出覆蓋IPA),不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吐出有機溶劑。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吐出之有機溶劑之連續流著液於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向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擴展。
第2液膜形成步驟T3中,來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之有機溶劑之吐出流量設定為例如約0.3(升/分)。而且,基板W之旋轉速度保持為有機溶劑處理速度(例如約300rpm)。
而且,第2液膜形成步驟T3(參照圖15D)中,亦繼續進行調溫液向基板W之下表面之吐出。故而,能一面加熱基板W上之有機溶劑之液膜一面執行第2液膜形成步驟T3。藉此,可提昇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能。
當來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有機溶劑之液滴停止吐出後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例如10.0秒)時,控制裝置3關閉第1有機溶劑閥32,藉此停止有機溶劑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吐出。藉此,結束第2液膜形成步驟T3。此時,調溫液閥68及惰性氣體閥51保持打開之狀態。繼而,開始旋轉乾燥步驟(S5)。
本實施形態中,旋轉乾燥步驟(S5)包含第1旋轉乾燥步驟T4(參照圖15E)及第2旋轉乾燥步驟T5(參照圖15F)。參照圖2、圖12、圖13及圖14,對於置換步驟(S4)進行說明。請適當參照圖15E、15F。
第1旋轉乾燥步驟T4係於第2旋轉乾燥步驟T5開始之前,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上升至預先決定之第1乾燥速度(例如約1000rpm)的步驟。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7,如圖15E所示,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自有機溶劑處理速度(約300rpm)上升至第1 乾燥速度。當基板W之旋轉速度到達第1乾燥速度時,維持為該第1乾燥速度。
旋轉乾燥步驟(S5)中,繼置換步驟(S4)之後,自來自惰性氣體噴嘴52(共通噴嘴CN)之三個氣體吐出口(上側氣體吐出口55(參照圖4)、下側氣體吐出口56(參照圖4)及中心氣體吐出口57(參照圖4))吐出惰性氣體。此時之來自上側氣體吐出口55、下側氣體吐出口56及中心氣體吐出口57之惰性氣體之吐出流量係與例如置換步驟(S4)之情形同等。
而且,第1旋轉乾燥步驟T4中,繼置換步驟(S4)之後,繼續進行調溫液向基板W之下表面之吐出。第1旋轉乾燥步驟T4中,於基板W之旋轉加速之過程中,有機溶劑之液體開始自基板W之上表面向周圍飛散。
當基板W之旋轉速度達到第1乾燥速度後且到達既定之時序時,控制裝置3關閉調溫液閥78,停止調溫液向基板W之下表面之吐出。藉此,結束第1旋轉乾燥步驟T4,繼而開始第2旋轉乾燥步驟T5。其後,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7,將基板W之旋轉維持為預先決定之第1乾燥速度(例如約1000rpm)。
當調溫液向基板W之下表面之吐出停止(第2旋轉乾燥步驟T5開始)後經過既定之期間(例如10秒)時,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7,如圖15F所示,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上升至預先決定之第2乾燥速度(例如約2500rpm)。藉此,基板W上之有機溶劑進一步被甩去,從而使基板W乾燥。
當基板W之旋轉速度加速至預先決定之第2乾燥速度後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例如10秒)時,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 17而使旋轉夾頭5之旋轉停止。而且,控制裝置3使利用旋轉夾頭5實現之基板W之旋轉停止後,關閉惰性氣體閥51,停止自三個氣體吐出口55、56、57之氣體之吐出,且控制第2噴嘴移動單元46,而使共通噴嘴CN退避至起始位置。其後,自處理腔室4搬出基板W。
根據以上所述之本實施形態,於置換步驟(S4)中,使有機溶劑自第1有機溶劑噴嘴27向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之吐出、有機溶劑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向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吐出、及惰性氣體向基板W之上方之供給並行地進行。
與有機溶劑向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之吐出並行地,進行有機溶劑向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吐出,故而,不僅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而且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亦可遍佈充分量之有機溶劑。
而且,與有機溶劑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供給並行地,向基板W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藉此,形成沿基板W之上表面上之有機溶劑之液膜120之上表面流動的惰性氣體之氣流。藉由該惰性氣體之氣流,可將基板W之上表面上之空間SP保持為低濕度。假設於基板W之上表面上之空間SP之濕度較高之狀態下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有機溶劑,則已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有機溶劑會溶入至空間SP之環境氣體內所含之水分中,藉此,基板W之上表面上所存在之有機溶劑之量會減少,結果,有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能降低之虞。
對此,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置換步驟(S4)中之空間SP保持為低濕度,能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W之有機溶劑溶入 至空間SP之環境氣體中之水分中。故而,可有效果地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之液量之減少。
因此,能向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供給液量充分之有機溶劑,且可有效果地抑制或防止已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的有機溶劑之減少,故而,可提昇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的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能。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圖案之坍塌。
本實施形態中,將惰性氣體噴嘴52(共通噴嘴CN)配置於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之上方,吐出口55、56、57至基板W之周緣為止的距離大。故而,來自惰性氣體噴嘴52(共通噴嘴CN)之惰性氣體不會充分遍佈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結果,有無法將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上方維持為低濕度之虞。該情形時,有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效率不足之虞。
然而,本實施形態中,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有機溶劑係有機溶劑之液滴。故而,藉由有機溶劑之液滴之碰撞,而向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的有機溶劑之液滴之供給區域DA賦予物理力。藉此,可進一步提昇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的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能。
而且,藉由與有機溶劑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供給並行地,向基板W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從而,於置換步驟(S4)結束後,即,旋轉乾燥步驟(S5)開始前,可使基板W之上表面成為乾燥狀態。藉此,於旋轉乾燥步驟(S5)結束後,可使基板W更確實地成為乾燥狀態。
而且,液滴吐出步驟T2中,使基板W之上表面的有 機溶劑之液滴之供給區域DA於上表面周緣部移動。故而,可使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噴射之有機溶劑之液滴廣泛範圍地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藉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廣泛範圍,可提昇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性能。
而且,若與惰性氣體噴嘴52同樣地,將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接近於基板W之上表面而配置,則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主體會干涉惰性氣體之放射狀氣流,從而有阻礙該氣流之虞。該情形時,無法將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上方之環境氣體保持為低濕度,結果,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有向有機溶劑之置換效率降低之虞。
本實施形態中,於惰性氣體之放射狀氣流之上方,配置第2有機溶劑噴嘴44。故而,可抑制或防止第2有機溶劑噴嘴44阻礙惰性氣體之放射狀氣流。結果,可利用惰性氣體確實地覆蓋基板W之周緣部之上方,藉此,可將基板W之周緣部之上方之環境氣體保持為更低濕度。
而且,繼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有機溶劑之第2液膜形成步驟T3結束之後,執行一面向基板W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一面使基板W甩動旋轉的旋轉乾燥步驟(S5)。故而,假設與惰性氣體噴嘴52分開地設置吐出覆蓋用有機溶劑的第2有機溶劑噴嘴44時,於第2液膜形成步驟T3結束後、旋轉乾燥步驟(S5)開始之前,需要將配置於基板W之上方之噴嘴自第2有機溶劑噴嘴44替換為惰性氣體噴嘴52的作業,該替換作業需要時間。該情形時,整體處理時間變長,有處理量劣化之虞。而且,當進行噴嘴替換作業時,因會耗費時間,故而亦有基板W之溫度降低之虞。
對此,本實施形態中,將第2有機溶劑噴嘴44與惰性氣體噴嘴52設為一體,故而,於第2液膜形成步驟T3結束後、旋轉乾燥步驟(S5)開始之前,無需替換噴嘴。故而,無需噴嘴替換作業,從而能縮短全體之處理時間。藉此,可提昇處理量,且可抑制伴隨噴嘴替換作業產生之、旋轉乾燥步驟(S5)開始前之基板W溫度之下降。
圖16係用於對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02之構成例進行說明的圖解性剖視圖。圖17A係圖解性地表示處理單元202中所含之液滴噴嘴209(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之構成的剖視圖。圖17B係液滴噴嘴209之示意性俯視圖。圖17B中,對於液滴噴嘴209,僅表示其下表面209a。圖16~17B中,於與上文所述之實施形態中所示之各部分對應的部分,標註與上文所述之圖1~圖15F中相同的參照符號而進行表示,且省略說明。
圖16~17B之處理單元202與上文所述之圖1~圖15F之處理單元2的不同之處在於:代替第1有機溶劑供給單元8而設有第3有機溶劑供給單元208。
第3有機溶劑供給單元208係由採用噴墨方式噴射多數液滴之噴墨噴嘴構成。於液滴噴嘴209,連接有向液滴噴嘴209供給有機溶劑之第3有機溶劑供給機構(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209C。第3有機溶劑供給機構209C連接於與液滴噴嘴209連接之有機溶劑配管210、及與有機溶劑配管210連接之有機溶劑供給源211。於有機溶劑配管210,插設有第3有機溶劑閥212。進而,液滴噴嘴209連接於插設有排出閥215之排液配管214。有機溶劑供給源211包含例如泵。有機溶劑供給源211始終以既定壓力(例如 10MPa以下)將有機溶劑供給至液滴噴嘴209。控制裝置3控制有機溶劑供給源211,藉此,可將供給至液滴噴嘴209之有機溶劑之壓力變更為任意之壓力。
而且,如圖16所示,液滴噴嘴209包含配置於液滴噴嘴209內部之壓電元件(piezo element)216。壓電元件216經由配線217而連接於電壓施加單元218。電壓施加單元218包含例如反相器。電壓施加單元218將交流電壓施加於壓電元件216。當交流電壓施加於壓電元件216時,壓電元件216以與所施加之交流電壓之頻率對應的頻率振動。控制裝置3控制電壓施加單元218,藉此,可將施加於壓電元件216之交流電壓之頻率變更為任意之頻率(例如數百KHz~數MHz)。因此,壓電元件216之振動頻率由控制裝置3控制。
處理單元202包含前端保持液滴噴嘴209之第3噴嘴臂219。第3噴嘴移動單元220包含例如馬達或滾珠螺桿機構。第3噴嘴移動單元220使第3噴嘴臂219繞設於旋轉夾頭5周圍之鉛垂之第3擺動軸線A4擺動,且使第3噴嘴臂219於鉛垂方向升降。藉此,液滴噴嘴209於水平方向移動且於鉛垂方向移動。
第3噴嘴移動單元220使液滴噴嘴209於包含旋轉夾頭5之上方之水平面內水平地移動。使液滴噴嘴209沿圓弧狀之軌跡(與軌跡X1(參照圖5)同等之軌跡)水平地移動,該圓弧狀之軌跡係沿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表面延伸、且經過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例如旋轉軸線A1上)。於液滴噴嘴209位於保持於旋轉夾頭5之基板W之上方的狀態下,若第3噴嘴移動單元220使液滴噴嘴209下降,則液滴噴嘴209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當 使有機溶劑之液滴碰撞於基板W時,於液滴噴嘴209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之狀態下,藉由控制裝置3控制第3噴嘴移動單元220,而使液滴噴嘴209沿上述軌跡水平地移動。
如圖17A所示,液滴噴嘴209包含噴射有機溶劑之液滴之本體221、覆蓋本體221之罩體222、被罩體222覆蓋之壓電元件216、及介於本體221與罩體222之間的密封件223。本體221及罩體222均由具有耐化學品性之材料形成。本體221由例如石英形成。罩體222由例如氟系樹脂形成。密封件223由例如EPDM(乙烯-丙烯-二烯橡膠)等彈性材料形成。本體221具有耐壓性。本體221之一部分與壓電元件216被收容於罩體222之內部。配線217之端部藉由例如焊料(solder)而於罩體222之內部與壓電元件216連接。罩體222之內部藉由密封件223而密閉。
如圖17A所示,本體221包含被供給有機溶劑之供給口224、將已供給至供給口224之有機溶劑排出之排出口225、將供給口224與排出口225連接之有機溶劑流通路226、及連接於有機溶劑流通路226之複數個噴射口227。有機溶劑流通路226設於本體221之內部。供給口224、排出口225、及噴射口227係於本體221之表面開口。供給口224及排出口225位於噴射口227之更上方。本體221之下表面209a例如為水平之平坦面,噴射口227於本體221之下表面209a開口。噴射口227為例如具有數μm~數十μm之直徑之微細孔。有機溶劑配管210及排液配管214分別連接於供給口224及排出口225。
如圖17B所示,複數個噴射口227構成複數個(圖17B中例如為四個)行L。各行L係由以等間隔排列之多數(例如10個以 上)噴射口227構成。各行L係沿水平之長邊方向D2呈直線狀延伸。各行L並不限於直線狀,亦可為曲線狀。四行L係彼此平行。四行L中之兩行L係於與長邊方向D2正交之水平之方向鄰接。同樣,其餘兩個行L亦於與長邊方向D2正交之水平之方向鄰接。鄰接之兩個行L成對。於成對之兩個行L中,構成其中一行L之複數個噴射口227(圖17B之噴射口227a)、與構成另一行L之複數個噴射口227(圖17B之噴射口227b)於長邊方向D2上錯開。液滴噴嘴209以自鉛垂方向觀察時例如四個行L與軌跡(與軌跡X1(與圖5同等之軌道)同等之軌道)交叉之方式保持於第3噴嘴臂219(參照圖16)。
有機溶劑供給源211(參照圖17A)始終以高壓將有機溶劑供給至液滴噴嘴209。經由有機溶劑配管210自有機溶劑供給源211供給至供給口224之有機溶劑被供給至有機溶劑流通路226。於排出閥215關閉之狀態下,有機溶劑流通路226內之有機溶劑之壓力(液壓)高。故而,於排出閥215關閉之狀態下,藉由液壓而自各噴射口227噴射有機溶劑。進而,於排出閥215關閉之狀態下,若將交流電壓施加於壓電元件216,則將壓電元件216之振動賦予於有機溶劑流通路226內流動之有機溶劑,且自各噴射口227噴射之有機溶劑藉由該振動而分斷。故而,於排出閥215關閉之狀態下,若將交流電壓施加於壓電元件216,則自各噴射口227噴射有機溶劑之液滴。藉此,能以均勻之速度同時噴射粒徑均勻之多數有機溶劑之液滴。
另一方面,於排出閥215打開之狀態下,使已供給至有機溶劑流通路226之有機溶劑自排出口225向排液配管214排出。即,於排出閥215打開之狀態下,有機溶劑流通路226內之液壓不會充分上升,故而,已供給至有機溶劑流通路226之有機溶劑不會自作為微細孔之噴射口227噴射,而是自排出口225向排液配管214排出。因此,來自噴射口227之有機溶劑之吐出藉由排出閥215之開閉而控制。於液滴噴嘴209未用於基板W之處理中期間(液滴噴嘴209待機中),控制裝置3打開排出閥215。故而,即便於液滴噴嘴209之待機中,亦可使液滴噴嘴209之內部維持有機溶劑流通之狀態。
第3噴嘴移動單元220之動作藉由控制裝置3控制。而且,控制裝置3對第3有機溶劑閥212及排出閥215之開閉等進行控制。
圖16~圖17B之實施形態中,執行與圖13及圖14所示之基板處理同等之處理。然而,對於置換步驟(S4)之液滴吐出步驟T2,執行如下所述之處理。
於液滴吐出步驟T2開始之前,控制裝置3控制第3噴嘴移動單元220而使液滴噴嘴209自設定於旋轉夾頭5之側方之起始位置向處理位置(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上方)移動。於液滴噴嘴209配置於處理位置之狀態下,液滴噴嘴209之下端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的間隔W3(>W1,參照圖17A)為例如20mm。液滴噴嘴209之配置位置較形成於基板W之上方的惰性氣體之放射狀氣流位於更上方。
當到達液滴吐出步驟T2之開始時序時,控制裝置3一面將基板W之旋轉維持為有機溶劑處理速度(例如約300rpm)且將第2有機溶劑閥48及調溫液閥68維持為開狀態,一面關閉排出閥215而使有機溶劑流通路226之壓力上升,並且藉由驅動壓電元件216,而對有機溶劑流通路226內之有機溶劑施加振動。藉此,自液滴噴嘴209之各噴射口227,以均勻之速度同時噴射粒徑均勻之多數有機溶劑之液滴。
而且,如圖17B所示,自液滴噴嘴209噴射之多數液滴被吹送至基板W之上表面內之兩個供給區域DB。即,一供給區域DB係其中之一對之兩個行L之正下方之區域,自構成該兩個行L之噴射口227噴射之有機溶劑之液滴被吹送至一供給區域DB。同樣,另一供給區域DB係其中之另一對之兩個行L之正下方之區域,自構成該兩個行L之噴射口227噴射之有機溶劑之液滴被吹送至另一供給區域DB。如圖17B所示,各供給區域DB係沿長邊方向D2延伸之俯視時之長方形狀,兩個供給區域DB平行。
而且,液滴吐出步驟T2中,控制裝置3控制第3噴嘴移動單元220,而使液滴噴嘴209於第1周緣位置(與圖5中以二點鏈線圖示之位置同等的位置)與第2周緣位置(與圖5中以一點鏈線圖示之位置同等的位置)之間沿軌跡X1(與圖5同等之軌道)水平地往復移動。藉此,供給區域DB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之全域廣泛範圍地掃描。故而,可將自液滴噴嘴209噴射之有機溶劑之液滴廣泛範圍地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
當自液滴吐出步驟T2開始起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後,結束液滴吐出步驟T2。
根據圖16~圖17B之實施形態,可發揮與上文所述之圖1~圖15F之實施形態中記載之作用效果同等的作用效果。
另外,液滴吐出步驟(S6)中並不向基板W之上表面吹 送氣體,故而,當將有機溶劑之液滴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時,可抑制或防止阻礙沿基板W之上表面流動之惰性氣體之氣流。結果,可利用惰性氣體確實地覆蓋基板W之周緣部之上方。藉此,可將基板W之周緣部之上方之環境氣體保持為更低之濕度。
以上,已對於本發明之兩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亦可以其他形態實施。
例如,第1實施形態中,作為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係以使氣體與液體於噴嘴主體外(外筒36(參照圖3))碰撞而混合該等從而生成液滴的外部混合型雙流體噴嘴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採用使氣體與液體於噴嘴主體內混合而生成液滴的內部混合型雙流體噴嘴作為第1有機溶劑噴嘴27。
而且,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於液滴吐出步驟T2中,係對於共通噴嘴CN以較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液滴噴嘴209)更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之方式配置的情形進行說明,但共通噴嘴CN之下表面與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液滴噴嘴209)之下表面亦可配置於彼此同程度之位置。
而且,各實施形態之液滴吐出步驟T2中,亦可並不使供給區域DA(參照圖15C)或供給區域DB(參照圖17B)掃描,而使其等靜止於基板W之上表面周緣部上。該情形時,第1有機溶劑噴嘴27(液滴噴嘴209)及第2有機溶劑噴嘴44亦可採用不使供給位置掃描之固定噴嘴之態樣。
而且,作為置換步驟(S4),係以包含第1液膜形成步驟T1、液滴吐出步驟T2及第2液膜形成步驟T3該等三個步驟之情形進行說明,但只要至少包含液滴吐出步驟T2,則亦可省略其 他兩個步驟。
而且,已對惰性氣體噴嘴52具有三個氣體吐出口55、56、57之情形進行說明,但即便不具有全部之三個氣體吐出口55、56、57,而只要具有至少一個氣體吐出口即可。
而且,已對下表面噴嘴70僅具備一個噴嘴部73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亦可具備兩個或兩個以上之噴嘴部73。而且,已對下表面噴嘴70為具備噴嘴部73之條狀噴嘴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下表面噴嘴亦可為不具備噴嘴部73之構成(例如中心軸噴嘴)。而且,亦可廢除下表面噴嘴70。即,亦可省略調溫流體向基板W之供給。
而且,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置換步驟(S4)中,亦可向基板W之周緣部,並非供給有機溶劑之液滴而是供給有機溶劑之連續流。該情形時,亦可廢除由雙流體噴嘴構成之第1有機溶劑噴嘴27之構成、及液滴噴嘴209之構成,結果,可降低成本。
而且,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中,亦可與惰性氣體噴嘴52分開(可相對於惰性氣體噴嘴52而移動)地設置吐出覆蓋用有機溶劑之第2有機溶劑噴嘴44。
而且,本發明中使用之有機溶劑(表面張力低於沖洗液且沸點低於沖洗液之有機溶劑)並不限於IPA。有機溶劑可包含IPA、甲醇、乙醇、HFE(氫氟醚)、丙酮及Trans-1,2二氯乙烯中之至少一者。而且,作為有機溶劑,不僅有僅包含單體成分之情形,亦可為與其他成分混合而成之液體。例如,亦可為IPA與丙酮之混合液,還可為IPA與甲醇之混合液。
而且,上文所述之實施形態中,係對於基板處理裝置1為對圓板狀之基板進行處理之裝置之情形進行說明,但基板處理 裝置1亦可為對液晶顯示裝置用玻璃基板等多邊形之基板進行處理的裝置。
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但其等僅為用於明確本發明之技術的內容的具體例,本發明不應限定性地解釋為該等具體例,本發明之範圍僅受隨附之專利申請範圍之限定。
本申請案係對應於2015年9月29日向日本專利廳提交之專利特願2015-192156號,且將該申請案之所有揭示內容以引用之形式併入本文中。
Claims (12)
-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係使用處理液對被保持為水平姿勢之基板進行處理者,其包含有將附著於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置換為表面張力較該處理液低之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置換步驟,上述置換步驟包含有:中央部吐出步驟,其自被配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之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朝向上述上表面中央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低濕度維持步驟,其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並行地,將上述上表面之上方之空間的溼度保持為較低;周緣部吐出供給步驟,其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及上述低濕度維持步驟並行地,自被配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之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朝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以及調溫流體供給步驟,其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並行地,朝向上述基板中與上述上表面為相反側之下表面供給調溫流體,而對上述上表面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進行溫度調整。
-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係於上述周緣部吐出步驟之前開始。
-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周緣部吐出步驟包含有使來自上述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撞擊由被供給至上述上表面周緣部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所形成之液膜的步驟。
-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低濕度維持步驟包含有對上述基板之上方供給低濕度氣體而形成沿著上述基板之上表 面流動之氣流的低濕度氣體供給步驟。
- 如請求項4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低濕度氣體包含有氮氣、乾燥空氣及潔淨空氣中之至少一者。
- 如請求項4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氣流係沿上下方向,於較上述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之下端更下方區域流動。
-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置換步驟進一步包含有基板旋轉速度增加步驟,該基板旋轉速度增加步驟在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之開始後、且上述周緣部吐出步驟之開始前,使上述基板之旋轉速度增加。
-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周緣部吐出步驟包含有朝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的液滴吐出步驟。
- 如請求項8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液滴吐出步驟包含有吐出藉由將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與氣體混合而生成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的步驟。
- 如請求項8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液滴吐出步驟包含有自複數個噴射口噴射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之液滴的步驟。
-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有供給區域移動步驟,該供給區域移動步驟與上述液滴吐出步驟並行地,使上述上表面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之上述液滴之供給區域於上述上表面周緣部移動。
-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係用於使用處理液對基板進行處理者,其包含有:基板保持單元,其將上述基板保持為水平姿勢; 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其係配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用以朝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吐出表面張力較上述處理液低之低表面張力液體;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其朝向上述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供給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惰性氣體供給單元,其朝向上述基板之上方供給惰性氣體;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其係配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用以朝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及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其朝向上述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供給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且該基板處理裝置包含有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控制上述第1及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機構以及上述惰性氣體供給單元,並執行如下步驟:中央部吐出步驟,其自上述第1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朝向上述上表面中央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低濕度維持步驟,其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並行地,將上述上表面之上方之空間的溼度保持為較低;周緣部吐出供給步驟,其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及上述惰性氣體供給步驟並行地,自被配置於上述基板之上方之第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朝向上述上表面周緣部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調溫流體供給步驟,其與上述中央部吐出步驟並行地,朝向上述基板中與上述上表面為相反側之下表面供給調溫流體,而對上述上表面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體進行溫度調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92156A JP6573520B2 (ja) | 2015-09-29 | 2015-09-29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JP2015-192156 | 2015-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26363A TW201826363A (zh) | 2018-07-16 |
TWI698922B true TWI698922B (zh) | 2020-07-11 |
Family
ID=584275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5298A TWI698922B (zh) | 2015-09-29 | 2016-09-29 |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
TW105131294A TWI620238B (zh) | 2015-09-29 | 2016-09-29 |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31294A TWI620238B (zh) | 2015-09-29 | 2016-09-29 |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20320B2 (zh) |
JP (1) | JP6573520B2 (zh) |
KR (1) | KR102035950B1 (zh) |
CN (1) | CN108028192B (zh) |
TW (2) | TWI698922B (zh) |
WO (1) | WO20170569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11675B2 (ja) | 2017-04-28 | 2021-01-13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JP6979826B2 (ja) * | 2017-08-04 | 2021-12-15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JP7034634B2 (ja) | 2017-08-31 | 2022-03-14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JP7231350B2 (ja) * | 2018-07-25 | 2023-03-01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JP7390837B2 (ja) * | 2019-09-27 | 2023-12-04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US12042813B2 (en) | 2019-12-27 | 2024-07-23 | SCREEN Holdings Co., Ltd. |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7455597B2 (ja) | 2020-01-31 | 2024-03-26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KR102583342B1 (ko) * | 2020-10-22 | 2023-09-26 | 세메스 주식회사 | 기판 처리 장치 |
CN114147611B (zh) * | 2021-09-07 | 2022-10-04 | 杭州众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晶圆抛光系统 |
JP2024078843A (ja) * | 2022-11-30 | 2024-06-11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23218A (ja) * | 2003-10-14 | 2005-05-12 | Nikon Corp | ウエハの洗浄・乾燥方法、ウエハの乾燥方法、ウエハの洗浄・乾燥装置、ウエハの乾燥装置、cmp研磨方法、cmp研磨装置、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JP2014110404A (ja) * | 2012-12-04 | 2014-06-12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
US20140261570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Substrate liquid processing method, substrate liquid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62098B2 (ja) * | 2006-09-28 | 2011-08-31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
JP5642574B2 (ja) * | 2011-01-25 | 2014-12-17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液処理装置および液処理方法 |
JP2015019016A (ja) * | 2013-07-12 | 2015-01-29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基板乾燥装置、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乾燥方法 |
JP6379400B2 (ja) | 2013-09-26 | 2018-08-29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
2015
- 2015-09-29 JP JP2015192156A patent/JP65735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9-13 WO PCT/JP2016/076993 patent/WO201705697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9-13 CN CN201680054020.4A patent/CN10802819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9-13 US US15/761,310 patent/US107203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9-13 KR KR1020187008890A patent/KR10203595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9-29 TW TW107105298A patent/TWI698922B/zh active
- 2016-09-29 TW TW105131294A patent/TWI62023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23218A (ja) * | 2003-10-14 | 2005-05-12 | Nikon Corp | ウエハの洗浄・乾燥方法、ウエハの乾燥方法、ウエハの洗浄・乾燥装置、ウエハの乾燥装置、cmp研磨方法、cmp研磨装置、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JP2014110404A (ja) * | 2012-12-04 | 2014-06-12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
US20140261570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Substrate liquid processing method, substrate liquid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JP2014199917A (ja) * | 2013-03-15 | 2014-10-23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基板液処理方法、基板液処理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28192B (zh) | 2022-04-12 |
TW201719738A (zh) | 2017-06-01 |
WO2017056971A1 (ja) | 2017-04-06 |
KR102035950B1 (ko) | 2019-10-23 |
TWI620238B (zh) | 2018-04-01 |
US20180269056A1 (en) | 2018-09-20 |
US10720320B2 (en) | 2020-07-21 |
JP6573520B2 (ja) | 2019-09-11 |
KR20180037296A (ko) | 2018-04-11 |
JP2017069346A (ja) | 2017-04-06 |
CN108028192A (zh) | 2018-05-11 |
TW201826363A (zh) | 2018-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8922B (zh) |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 |
KR101889145B1 (ko) |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 |
JP5852898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 |
KR101486165B1 (ko) | 기판처리장치 및 노즐 | |
JP6677459B2 (ja) |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 |
KR102027725B1 (ko) |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 |
KR20140113511A (ko) |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 |
TWI697948B (zh) |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 |
JP2013065795A (ja) | 基板処理方法 | |
JP5837788B2 (ja) | ノズル、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 |
JP6103429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 |
JP5785462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 |
JP6112509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